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53250

符涛

乌镇互联网医院

早期及中晚期胃癌、结肠癌及直肠癌的诊断和综合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腹腔假粘液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息肉腺瘤及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胃癌
结直肠癌
胃肠肿瘤
直肠癌
肠癌
癌症
肠肿瘤
早期胃癌
胃炎

发布了文章

置顶

胃癌应该选择哪种手术方式?(开腹、微创、全胃、腹腔镜?)

1. 手术切除范围的选择(全胃、远端、近端胃切除)(1)全胃切除术  全胃切除,顾名思义是指手术将整个胃全部切除,然后进行消化道重建。我们都知道肿瘤手术不能仅仅是切除肿瘤,还必须要多切一部分正常的胃,留出一个“富余的边儿”,并且清扫胃周围的淋巴结,这样才能保证肿瘤全部切除干净。如果肿瘤是位于胃的下半部分的话,我们可以切掉肿瘤后保留上半部分,但是如果肿瘤是在胃的上半部分那就不太好办了。  当肿瘤局限于胃的下半部分时,癌细胞一般会比较老实地待在下面,不会到处乱窜,即使发生淋巴结转移,也不会超过远侧的范围,远端胃切除联合区域淋巴结清扫就足够了,但是当肿瘤位于胃的中上部时,癌细胞除了有可能转移到胃上部周围淋巴结之外还有可能转移至胃下部周围淋巴结,因此单纯切除上半部分胃的话清扫淋巴结时难免会有遗漏,这个时候就需要做全胃切除术了。当肿瘤位于胃的中部时,为了保证足够的切除范围,切缘的位置一般比较高,剩余的胃组织过少保留意义不大,切除线有可能损伤贲门,如果不切除全胃的话术后可能出现贲门狭窄或者无功能。有的时候癌组织并不是集中在一起的,有可能分散分布在很广泛的范围,这就是常说的“弥漫型”胃癌,对与这种弥漫分布的肿瘤不太可能只切除一部分胃,为了保证手术的质量,全胃切除就在所难免了。此外,如果只切除上半部分胃而直接进行残胃食管吻合消化道重建的话,发生术后严重反流的可能性会极大地提升,会给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的痛苦。 (2)远端胃切除术  远端胃切除术,是指切除胃下部2/3/-3/4的范围,从而保留一部分胃组织。我们知道,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和储存食物,如果肿瘤局限在胃的下部时,我们可以尝试不进行全胃切除而保留胃的上部,这样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除了保留了一部分胃容积之外,还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胃的部分分泌功能,对于食物消化吸收、胃术后贫血的改善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当然,远端胃切除也是有一定的条件的,肿瘤必须位于胃的中下部位,在保留胃组织的同时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切缘距离,对于T1期肿瘤,应确保大体上2cm以上的断端距离,对于T2分期以上的肿瘤,术中应确保局限型肿瘤3cm以上、浸润型肿瘤5cm以上的近端切断距离。对于近端边界不明的肿瘤,应该胃镜定位标记,供手术中判断切除范围,手术中断端送冰冻快速病理进行安全确认。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患者会有疑问,明明手术前已经做过胃镜了,为什么临手术前或者手术中还要做一次胃镜的原因了。 (3)近端胃切除术  很多患者对全胃切除都会比较恐惧,那么对于胃上部的肿瘤能否不做全胃切除而保留一部分胃呢?答案是可行的!但是条件比较苛刻,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考虑做保留部分胃组织的近端胃切除术。  相较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最大的问题在于可能因为切除范围不够导致手术切缘癌残留、淋巴结清扫不彻底等,此外还有可能因为食管残胃直接吻合而发生非常严重的术后反流。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最为重要的就是严格限定手术的适应症。对于位于胃上部及食管贲门区域的胃癌,根据2018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只有肿瘤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即肿瘤分期为cT1N0时近端胃切除术才能作为一个推荐的选择,对于食管胃交界部位,肿瘤大小不宜超过4cm,肿瘤中心需要位于胃食管结合部上下 2cm以内。对于近端胃切除术后严重反流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妥善的消化道重建,诸如近端胃切除后“双通道吻合”以及足够长的管状胃重建等。根据PGSAS研究的结果,近端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在体重减轻、进食、术后腹泻以及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好于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因此对于特定的患者,保留部分胃组织的近端胃切除术是可行的。 2.手术方式的选择(开腹、腹腔镜、ESD胃镜下局部切除)(1)传统开腹手术  对于胃癌,传统开腹手术仍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手术方式,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与非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手术应当完整切除原发病灶,并且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主要包括标准手术、改良手术和扩大手术;非根治性手术主要包括姑息手术和减瘤手术。对于任何临床分期的肿瘤开腹手术都是最基础的选择。  标准手术是以根治为目的,要求必须切除 2/3 以上的胃,并且进行D2淋巴结清扫。改良手术主要针对分期较早的肿瘤,要求切除部分胃或全胃,同时进行 D1 或 D1+淋巴结清扫。扩大手术包括联合脏器切除或(和)D2以上淋巴结清扫的扩大手术。姑息手术主要针对出现肿瘤并发症的患者诸如出血、梗阻等,主要的手术方式包括胃姑息性切除、胃空肠吻合短路手术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等。减瘤手术主要针对存在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或者腹膜转移等非治愈因素。 (2)腹腔镜微创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新近出现的一种外科手术方法,对于胃癌患者,它比其他开腹手术有更多重要的优势比如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肠道功能恢复早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缩短等。  欧洲的一项临床研究比较了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结果。两种方式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3.3%和6.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9%和55.7%,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7.3%和54.8%。以上结果显示腹腔镜切除术优于开腹手术。  那么是否所有的患者都应该选择腹腔镜手术从而彻底摒弃开腹手术呢?答案是否定的。腹腔镜手术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在操作难度上大大提升,对术者的要求比较高,手术并发症的风险相对会高一些。此外,腹腔镜手术在淋巴结清扫、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肿瘤分期偏晚的患者,腹腔镜手术不一定是最佳选择。根据日本及韩国的相关研究,腹腔镜手术推荐应用于肿瘤分期为1期患者,对于2期以上的患者腹腔镜手术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另外腹腔镜手术更多应用于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对于腹腔镜全胃切除,目前临床上尚有一定的争议。 (3)ESD胃镜下局部切除术  无论是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微创手术,其本质都是对胃进行大部或者全部切除,术后创伤及并发症都比较严重。那么有没有可能不做手术切除胃,只是局部把肿瘤像“挖土豆”那样给“挖”掉呢?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对于某些特定条件下的肿瘤,真的可以采用“挖土豆”的办法!  这个办法的学名叫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SD手术。ESD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治疗手段,使胃癌能够在胃镜下局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ESD与传统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比较,具有恢复快、创伤小、没有手术切口等优势,仅仅一次胃镜即可彻底治愈胃癌。但是,ESD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患者,同样要求比较严格。根据NCCN国际胃癌治疗指南及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只有当肿瘤局限于黏膜内也就是肿瘤分期为T1a时ESD才可行,同时肿瘤的大小不能超过3cm,肿瘤的病理类型必须是恶性程度较低的分化型胃癌,不能存在深溃疡,符合以上条件的患者非常幸运,可以选择ESD这种更具优势的治疗方法。   说了这么多的胃癌手术方式,其实原则只有两点,那就是确保手术能够彻底地清除肿瘤以及尽可能保证患者在手术后的生活质量。不同的情况选择的手术方式也不尽相同,要根据肿瘤的位置、肿瘤的分期以及病理类型进行妥善地选择。





发布了文章

”少见”肿瘤不少见:间质瘤、神经内分泌瘤、假粘液瘤的秘...

说起腹部消化道肿瘤,大多数人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确,这些肿瘤的发病率很高,恶性程度也很大,作为“鼎鼎大名”般的存在确实让人久仰不已。但是除了这些“名门望族”之外,消化道还有一些冷门的肿瘤,包括胃肠道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腹腔假粘液瘤等,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肿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并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隐患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少见”的肿瘤,多一分认识,多一份安全,了解这些肿瘤的来龙去脉,也许今后“少见”将不再少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1.胃肠间质瘤:亦正亦邪难辨,似是而非可究胃肠道间质瘤(又称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中60%~70%发生在胃,约20%~30%发生在小肠,组织学上主要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呈束状交叉或弥漫性排列为特征。胃的GIST约占胃肿瘤的3%,可发生于各年龄段,高峰年龄50~70岁,男女发病率相近。GIST呈膨胀性生长,可向粘膜下或浆膜下浸润形成球形或分叶状肿块。肿瘤可单发或多发,直径从1cm到20cm以上不等,质地坚韧,境界清楚,表面呈结节状。瘤体生长较大可造成瘤体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并在粘膜表面形成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GIST的生物学行为从形态学良性、潜在恶性到低、中和高度恶性形成一个连续谱,整体上来看属于良恶交界性肿瘤。按WHO软组织肿瘤分类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中间性(局部侵袭性)、中间性(偶有转移性)和恶性四类的标准来看,文献中报告的GIST体积<2cm、核分裂数仅1~2个/50HPF,亦偶可发生转移。许多学者推荐依据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数来估计转移的危险性。瘤体小时,通常无症状。常在体检、X线、胃镜检查、CT检查或在其它手术时偶尔发现。肿瘤大,可出现非特异性症状,与部位有关。患者可有不适、上消化道溃疡和出血;亦可有腹痛、腹块、梗阻、便血或穿孔等。恶性肿瘤可有体重减轻、发热,腹腔播散和肝转移时也可出现相应症状。首选手术切除。术后切缘阳性或高度恶性者应予辅助治疗。复发或转移者,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是首选药物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结合手术治疗。其转移方式与癌不同,以腹腔种植和血行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低于10%,故不主张进行淋巴结清扫。对于高危病人:肿瘤直径>10cm、腹腔内肿瘤破裂者建议至少服用伊马替尼1年。2.神经内分泌肿瘤:曾似天涯塞鸟,今如霹雳弦惊根据WHO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规定及病理分级分为G1-3三个级别,其中分化较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G1和G2命名为神经内分泌瘤,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是G3命名为神经内分泌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3左右。欧美人群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大在2.5~5人/10万人,在过去30年内发病率增加了5倍,相比其他肿瘤,神经内分泌瘤的发病率的增加更加迅速。曾经遥远的神经内分泌瘤目前已经逼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神经内分泌瘤分根据是否有内外分泌功能分为功能型和无功能型两类。非功能型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诸如腹痛、腹胀等;功能型表现为肿瘤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激素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如低血糖、哮喘、糖尿病等。功能型主要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居多,包括胰岛素瘤、生长抑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主要是依据病理诊断和免疫组化,核分裂象数1/10高倍视野或Ki~67指数≤2%划分为G1,核分裂象数2~20/10高倍视野或Ki-67指数3%~20%划分为G2,上述两者倾向于良性,核分裂象数>20/10高倍视野或Ki-67指数>20%划分为G3并定义为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癌。腹部CT、内镜、超声内镜、PET-CT等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最终确诊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检查。值得注意的是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是一项重要而特别的检查,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奥曲肽治疗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别意义。手术仍然是神经内分泌肿瘤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也是唯一的根治方法,对于较为局限的肿瘤通过手术有治愈的可能。进展期或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通过药物进行全身治疗,包括联合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是G1、G2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药物治疗,目前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生物治疗的药物主要是生长抑素类似物,包括奥曲肽和兰瑞肽,而对于G3肿瘤细胞毒性药物化疗仍然是主要治疗方式。3.腹腔假粘液瘤:农村包围城市,温水慢煮青蛙腹腔假性黏液瘤是一种临床十分罕见的疾病,多属于低度恶性,其特征是腹腔内有大量的黏蛋白聚集形成粘液。大多数来源于阑尾或卵巢癌,男性患者多为青壮年,多发于阑尾,女性患者多见于绝经后,多发于卵巢。发病率:1-2/百万/年。女性多于男性(2-3:1)。腹腔假粘液瘤分为播散型和腹膜型两种。播散型多起源于阑尾粘液腺瘤,产生大量黏蛋白,但是粘液上皮细胞成分少,细胞异型性和增生不明显,预后较好。腹膜型多源于卵巢,会产生更多的粘液上皮细胞,预后较差。其临床表现是以腹腔内大量粘液性腹水合并有上皮性粘液肿瘤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其表现并不特异,往往是以反复出现的腹水为主要表现,往往需要多次手术反复清除粘液,并且由于粘液粘性较大,最终逐渐形成粘连机化导致不可逆转的粘连性肠梗阻并逐渐出现衰竭死亡。传统治疗方法是多次手术切除,而目前认为的最佳方案是减瘤手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手术减瘤的要点包括清除粘液性腹水、粘液性胶冻,切除右半结肠及大网膜,部分小肠切除,清除较为关键部位的粘液肿物,如胃及十二指肠的前后方、结肠脾曲、直肠膀胱陷窝或直肠子宫陷窝内肿瘤,因为这些部位肿物长大后会造成肠梗阻。腹膜腔内化疗(和全身性化疗相比,腹膜腔内用药浓度可以提高数倍)可以控制腹膜病变的进展。有研究证实粘液易溶于糖水中,被稀释彻底而清除,从而收到延缓复发,减少手术次数的疗效。腹腔消化道肿瘤种类有很多,除了这三种之外还有更为冷门的肿瘤诸如间皮瘤、小肠肿瘤等尚需我们继续努力一一攻克,其实,无论是哪种肿瘤,最为主要的原则都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能够使癌症普查的观念深入人心,挽救一位患者,幸福一个家庭。

发布了文章

符医生的微科普(九):吃饭要慢一点,上厕所要快一点

很多朋友由于工作压力,吃饭的时候都会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在争分夺秒中完成一顿“快餐”;相反,也有很多人习惯在排便的时候玩手机、抽烟、看微博、刷朋友圈,慢慢享受这一“神仙时刻”,延长如厕时间。那么,这样的生活习惯究竟好不好呢?长期如此会不会引起什么危害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吃饭、排便这两件常见但并不简单的“小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1.沉心静气,吃饭要慢一点吃饭,是每个人一天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事情,很多人可能认为只要吃得好吃的饱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吃饭的速度可能更为重要。吃饭吃得过快,口腔咀嚼不够充分,不能将食物进行有效的切割,唾液等消化液也不能与食物充分混合,影响初步的消化效果,没有经过初步消化处理的大量大块食物会快速地进入到胃中,其实这个时候胃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这些“不速之客”,来不及分泌足够多的消化液,就会使很多食物堆积在胃中,进而引起消化不良。长时间的消化不良会极大地加重胃部的负担,我们都知道,其实胃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器官,在胃黏膜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碱性屏障,一旦这层薄弱的保护层受损胃将直接暴露在危险因素的杀伤范围之内。长期进食没有经过细嚼慢咽充分消化的食物会对胃黏膜造成慢性损伤,黏膜在反复损伤修复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不典型增生,癌变的风险会大为增加,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吃饭除了填饱肚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即人体营养物质吸收摄取的必须渠道,经过咀嚼、充分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能够被胃和小肠黏膜摄取吸收,而快速进食由于消化不充分,会极大地影响营养的吸收过程,据统计,细嚼慢咽的人在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方面比快速进食者要提高超过百分之十以上。快速进食会导致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到胃中,在胃内迅速堆积,而胃的神经反射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足够的信号冲动告知人体其已经饱和,因此可能导致人体进食了过量的食物,其直接后果就是引起体重增加形成肥胖,长期后果就是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冠心病。此外,过快和过量的进食会引起血糖迅速升高,为了控制血糖,胰腺会加快胰岛素的分泌,长期如此会极大地加重胰腺的负担,进而提高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据统计,长期快速进食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吃饭慢的人的2-3倍,不得不引起重视。2.兵贵神速,上厕所要快一点排便是一个复杂的神经反射过程,并不是粪便通过直肠排出这么简单,当粪便产生并不断积累直至压迫直肠壁时,人体就会产生便意,进而启动一些列神经反射,再加上人体的主动应答,腹肌、膈肌收缩,腹内压增大,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将粪便从直肠压出,之后腹肌松弛,肛门内括约肌收缩,粪便自然落下,之后肛门内括约肌再次松弛,一次排便完成。如果在排便的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到手机、报纸上,一心二用,就无法调动全身肌肉的力量充分配合神经反射,从而导致便意消失排便困难,粪便会潴留在肠道中,结肠和直肠有着很好的吸水功能,长期粪便储留会导致粪便中的水分被吸收干净,粪便会变得干硬,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长时间便秘,宿便积存,毒素不断积累产生并吸收入血,会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棘手的问题。此外,长时间便秘导致排便困难、费力,人体会使劲向外挤粪便,试图将粪便挤出肛门,但是这样做反而会引起肛周压力骤增,肛周静脉由于压力作用会变得迂曲。痔疮的实质其实就是肛周静脉曲张,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会引起甚至加重痔疮了。长时间如厕即使不使劲挤,由于重力作用也会引起静脉的迂曲和扩张,因此习惯长时间如厕的人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痔疮。很多朋友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长时间排便后突然站起来的时候腿脚发麻站立不稳,数分钟后才能恢复。或者在站起来的时候出现眼前发黑、头晕目眩。这主要是由于在排便蹲立或坐便的时候压迫下肢坐骨神经和血管造成的,蹲立的时候下肢压力尤其增大,因此症状往往比坐便更为明显。对于有坐骨神经疼痛、血管疾病或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这样更为危险,应当尽可能减少如厕时间。还有部分腹壁薄弱、存在腹股沟疝或者曾经做过疝气手术的朋友,如果存在长期便秘那么要更加注意和小心,便秘患者为了完成排便往往会更加用力,这样会导致腹腔内压力明显增高,会加重疝气或者导致疝复发,这类朋友应当避免长时间排便并在在排便的时候注意保护腹壁薄弱区域。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很多细节,而这些细节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不加以纠正,日积月累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对吃饭和排便这两件小事引起足够的重视,吃饭要慢一点,上厕所要快一点。

发布了文章

胃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与单纯手术的比较

胃、食管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手术技术及术后的治疗管理不断地完善,局部进展期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仍然仅仅只有20-30%,因此,对于此类肿瘤的治疗除了根治性外科手术切除外,还应提高对系统化综合治疗的重视和认知。德国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疗中心的Ulrich Ronellenfitsch等对胃、食管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进行了系统回顾,并以Meta分析的形式进行了疗效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在此Meta分析中,总共纳入了14篇有关胃、食管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组病例数为2422例,纳入标准包括上述部位腺癌、无远处转移且临床可切除、未经初始治疗等,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围术期死亡率、切缘阳性率、术中分期等。同时,该研究创新性地使用了个体化病例数据分析(IPD)的方法,通过对所纳入RCT的原始数据、最新随访数据的源收集,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进行再次集合分析,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研究的异质性并提高了亚组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该研究表明,术前新辅助化放疗相较于单纯手术能够有效地提高5年总生存率(HR=0.81 95%CI=0.73-0.98,P<0.0001),通过术前治疗,5年总生存率由23%提高至32%,而两组生存曲线从开始治疗后的第18个月开始出现明显差异。同时,术前化放疗能够有效地实现肿瘤临床降期,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1.4倍于未经术前治疗)、降低切缘阳性率,并且并未有证据显示术前放化疗能够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在亚组分析中,术前联合放化疗较单纯术前化疗疗效更为明显,但是通过统计学分析后发现该差异并不具备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余亚组分析同时表明,、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分期、化疗药物组成、化放疗序贯/同步次序亦不具备显著性差异。目前,临床上更多关注于胃、食管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有关术前新辅助联合放化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相对较少,目前已经完成的大宗临床研究如荷兰CROSS、法国FFCD9901研究等更多关注于联合放化疗与单纯手术的比较,而术前联合放化疗与术前单纯化疗的比较由于入组率低的客观因素难以开展,在国际上完成的RCT仅仅只有德国、挪威及澳大利亚的3项研究。另一方面,结合亚洲国家远端胃癌高发的实际特点,远端胃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价值及开展有待于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北京肿瘤医院目前正在进行的CRADLE研究是一项大型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该研究正在招募患者,其更加符合亚洲及中国人群的特点,有望针对胃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给出令人期待的结果并为我国胃癌患者带来福音,欢迎有需求的的胃癌患者与我科室联系,让我们共同努力,早日战胜胃癌!

发布了文章

符医生的微科普(五):早饭晚饭隔夜饭,吃出来的胃癌和危...

吃饭,是每个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个生活环节,切莫小看这简单的一日三餐,有道是细节决定成败,作为胃肠肿瘤医生,我也可以把这句话改写为细节决定胃癌。不同的饮食习惯看似差别不大,但是长期坚持不良的饮食习惯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今天我们的微科普继续关注胃癌,来讨论一下早饭、晚饭、隔夜饭这三种饮食习惯与胃癌之间的联系与因果关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1.早饭,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早餐是一整天的开始,这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果不重视早餐,胃癌的发生也往往“在于晨”。正常情况下,头天晚上吃的食物经过六小左右就从胃里排空进入肠道。第二天若不好吃早餐,胃酸及胃内的各种消化酶就会去“消化”胃粘膜的保护层。长此以往,胃粘膜的化学保护屏障和物理保护屏障就会遭到破坏,从而使胃本身遭到自身分泌的胃酸、消化酶的直接攻击,很容易造成胃溃疡及十二指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长期不愈进而导致胃粘膜变性化生,发展为癌前病变。不吃早餐,直到中午才进食,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于是更容易造成胃炎、胃溃疡。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吸烟、饮酒、进食剩菜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而不吃早餐则是最大的危险因素,国内相关研究证实,不吃早餐导致胃癌的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可见早餐对于人体的重要性。2.晚饭,收官之事显真章晚饭,或朋友聚会,或家庭小酌,可能是一天之中大家最为重视的一顿饭,可是这一顿饭如果不加以注意,其危害程度甚至更甚于早餐。对于上班族,早饭有可能不吃,午饭有可能凑合吃,而晚饭往往就是放开吃了,晚饭时候的大鱼大肉进食了大量的高蛋白高油脂食品,加重了胃肠道的消化负担,造成胃黏膜慢性损伤,尤其是一些烧烤高盐食品,对于其和胃癌的关系,在前面的《常吃烧烤会不会得胃癌?》一文中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了解。除了大鱼大肉高油脂晚餐,很多人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往往很晚才能吃上晚餐,这种生活习惯危害同样很大。在晚上我们的胃肠道处于休眠的状态,在休眠的过程中胃黏膜上皮细胞会进行自我修复和再生,这个生理过程往往几天就要进行一次,如果在这期间进食,相当于拿着小鞭子强迫白天已经劳累一整天、筋疲力尽的胃肠道再重新爬起来加班工作,根本不给胃黏膜喘息和休息的时间,修复和再生也就无从谈起,其后果可想而知,黏膜不断加重损伤直到形成胃癌。有些年轻的朋友更为过分,还常常在深夜里来一袋泡面或者吃一顿街边烧烤佐啤酒来犒劳自己,想必他们的胃一定是对主人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揭竿起义吧。说了这么多,有的朋友该问了,既然这样那么我晚上不吃饭总行了吧?很遗憾,这样同样不行。我们的胃肠道其实还是很娇贵的,虽然胃在晚上消化能力比较差,但是却不能没有食物消化,否则胃液会对自身胃黏膜造成消化损伤,胃黏膜的保护层是一层碱性屏障,失去食物对胃酸的中和作用,胃酸就会消耗碱性保护层,当保护层被消耗殆尽的时候,胃酸就会开始直接攻击胃黏膜,下一步就不用我多说了,其结果就是胃癌。3.隔夜饭,于无声处听惊雷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朋友出于发扬我国传统美德的目的,往往不舍得扔掉吃剩的饭菜,保留起来留到第二天继续享用,殊不知这样会带来怎样的危害。隔夜菜放置时间长了之后会与空气慢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食物中的硝酸盐会被还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酸盐,这种化学成分是无论怎么加热也不可能去除的。亚硝酸盐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亚硝胺从而导致胃癌。长期高盐饮食可损伤胃黏膜并增加与致癌物质的接触,有促癌作用。此外,饭菜中富含各种营养物质,是非常好的细菌培养基,隔夜饭菜如果保存不当非常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以肉类食品容易霉变产生黄曲霉菌,这种物质不但可能导致胃癌,还有可能导致肝癌等严重后果。因此,虽然并没有直接证据显示食用隔夜饭菜一定会导致胃癌,但是无论是处于小心肿瘤还是食品卫生的目的,我都不建议大家长期食用隔夜饭菜。节俭,不是靠吃剩饭吃出来的。今天的微科普就先讨论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对于早饭、晚饭、隔夜饭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细节,为了我们的健康,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希望大家能告诉我们您所感兴趣的话题,我们会在新的微科普中与您分享讨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二病区时刻为大家保驾护航。

发布了文章

结直肠癌科普系列讲座(三):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医务工作者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结直肠癌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据数据统计,约35-55%的结直肠癌患者合并有肝转移,其中有15-25%的患者在确诊时即存在肝转移,而剩余15-30%患者在原发灶根治手术后发生肝转移。同时,肝也是IV期结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转移位置,占据所有结直肠癌转移位置的80%以上。肝转移成为了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为了更好地针对肝转移进行有效治疗,各国学者进行了不懈努力,提出了多学科协作治疗及规范化治疗模式,有效地推动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发展。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2008年颁布了《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先后在2010及2013年进行了更新,为我国的CRLM诊治做出了重大贡献。笔者结合我国、国外经典指南及国际上最新发表的文献对结直肠肝转移进了回顾,就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热点及争议进行了以下几点深入思考。1. 可切除同时性CRLM的外科治疗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进步,同时性CRLM的综合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目前能治愈的最佳手段。因此,存在手术指征的可切除同时性CRLM患者仍应当尽可能地接受手术治疗。目前主流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包括一期同步切除、二期分阶段切除、二期肠肝颠倒切除等。就同期手术而言,在一次手术中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使得手术治疗的效率最大化,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还可以尽早给予CRLM患者全身辅助化疗,同时在手术中能够直观地探查原发灶及肝转移灶对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反应,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便利。但是,一期切除的劣势也很明显,若肿瘤位置较低如乙状结肠、直肠癌,单一下腹部切口很难充分暴露肝脏,提高了手术的难度;手术创伤的增大导致术后肝功能障碍发生率增高;化疗相关的毒性作用限制了肝脏的切除范围;肠道切除所带来的细菌污染容易造成肝术后的感染性并发症;镜下肝肿瘤残余的延迟进展导致切除不净肿瘤复发等。国外文献报道,同期切除中,肝脏切除范围大于等于3个肝段时术后并发症率为33-55%,小于此范围术后并发症率为5-48%,分期肝脏大范围切除术后并发症率为16-67%,而肝脏切除超过3个肝段时术后致死率同期切除为8.0%,分期切除为2.8%。因此,针对不同的同时性CRLM患者,我们应当结合临床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笔者认为,同期切除的选择主要基于患者的基础状况及肿瘤负荷,一般状况较好、术前合并症少、原发肿瘤位置较高便于单一切口切除、原发肿瘤分期较早,无明显周围侵犯及出血梗阻穿孔等并发症、肝脏病变范围较小(不超过3个肝段)的CRLM患者适合一期同步切除,而因原发肿瘤相关并发症需行急诊手术、肝脏病变范围大(超过或等于3个肝段)、基础状况差、原发肿瘤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或分期较晚的同时性CRLM患者则应当考虑进行二期分阶段切除。此外,近年来新提出的肠肝颠倒切除模式,亦为同时性CRLM的外科治疗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2006年,Mentha G等首先提出了肠肝颠倒切除的概念,主张CRLM患者接受术前1-2周期诱导化疗,然后首先进行肝转移灶的切除,术后开始原发病灶的新辅助放化疗,最后进行结直肠的根治性手术并接受规范术后辅助化疗,近年来的多篇文献报道亦证实了此种治疗模式的生存时间、复发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概率与传统手术相仿。肠肝颠倒切除的优势在于尽早切除了肝转移灶,除了减少肝转移癌进展导致无法手术切除的几率之外,还能抑制肝外转移的可能,根据结直肠的血运及解剖原理,原发肿瘤最可能通过血行首先转移至肝,然后通过肝脏血供及回流转移至肝外组织,因此不除外全身转移的最可能来源是肝转移灶而非原发病灶,因此首先切除肝病灶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肝外全身转移风险。另外,新的治疗模式使病人能够尽早接受全身化疗,提高肝转移灶及原发结直肠病灶的局部控制,并且切除了肝转移灶后能够从容地进行结直肠病灶的术前同步放化疗,并有效降低化疗相关肝损害的风险。当然,肠肝颠倒切除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延误结直肠原发灶的切除时机,导致原发灶进展无法根治性R0切除甚至发生穿孔、出血、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是否选择肠肝颠倒切除应当结合临床具体情况斟酌决定。2. 可切除同时性CRLM的新辅助治疗及交界可切除同时性CRLM的转化治疗就可切除的同时性CRLM患者而言,术前新辅助治疗能够提高R0切除的机会,同时可以作为评价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依据,为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提供有效指导。EORTC 40983研究表明,虽并不能够直接证实术前新辅助治疗能够提高总生存期,但是其能够有效延缓术后肿瘤复发时间,间接使病人获益,同时为治疗提供了一个窗口期,用以观察治疗期间是否有新的转移灶出现,减少过度治疗的可能。而对潜在可切除的同时性CRLM患者,转化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全身化疗及局部治疗包括肝动脉灌注化疗、射频消融等转化治疗手段能够一定范围内将原不可切除的CRLM转化为可切除,并提高R0切除的几率,法国学者证实,不可切除的CRLM经有效治疗后转化率为13-16%,意大利学者Masi等更乐观地指出近20%的患者经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全身化疗后可实现临床降期进而达到可切除标准,当然,上述研究由于入组病人的基线特征不同其结果并不能够彻底令人信服,但是,其对我们的临床实践仍存在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在新辅助治疗及转化治疗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将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术前化疗后影像学评估患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肝转移病灶彻底消失,那么是否还需要进行外科切除?或者如何进行外科切除?文献报道,约有5-25%的肝转移病人术前化疗后可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影像学无法发现病灶。针对这一部分病人,笔者认为单纯影像学上的完全缓解并不能够等同于病理完全缓解,有报道,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的病人术后病理约有25-45%仍可见镜下肿瘤残余。受限于影像检查分辨率等原因,肿瘤的镜下微小残留将造成术后的复发及再次转移,因此即使化疗后达到了临床缓解,仍应进行积极外科干预,应当尽可能地将原肝转移灶的位置一并切除。同时,治疗前的腹腔镜探查有助于确定肝转移的真实情况,并为化疗后的手术切除位置及范围提供高度参考,此外,术前化疗的时间亦应当进行一定的控制,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应采取短程方案,而转化治疗的患者术前化疗应当持续至病灶可进行外科切除即可,而不应以达到临床完全缓解为目标。3. 肝转移灶无法切除时原发灶的外科治疗问题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有赖于原发灶及肝转移灶的彻底外科切除,然而近80%的同时性CRLM无法根治性切除肝转移灶,因此外科医师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难题,当肝转移灶无法切除时,是否还需要进行原发灶的外科手术治疗?新版结直肠癌NCCN指南指出,只有在CRLM病人存在临床症状如出血、梗阻、穿孔时才推荐进行原发灶的手术治疗,而无症状的CRLM患者推荐进行全身辅助化疗。在实际临床中,我们经常发现无症状CRLM患者进行辅助化疗后相当一部分仍然会出现上述并发症,并且需要进行急诊手术切除原发病灶,而此时无论是手术难度还是术后并发症、死亡率都远远高于无症状时的原发灶切除手术,有文献报道,10-30%的CRLM患者会出现原发肿瘤相关并发症,8-20%的患者需要进行急诊手术,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同时性CRLM原发灶的外科治疗问题。笔者认为,无症状CRLM患者肝转移灶无法切除时原发灶手术治疗应当结合具体临床情况。一方面可以避免急诊手术及其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并且有效减少因梗阻、出血、穿孔导致的疼痛、营养不良等副作用;同时在切除原发灶的手术过程中还可以对肝转移灶进行术中探查,精确分期,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此外,切除原发灶可以减轻肿瘤负荷,使得全身化疗对肝转移灶的效应最大化,增加了向可切除转化的潜质。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大宗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切除原发灶能够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期,因此治疗适应症应当纳入考虑,笔者建议术前存在心肺等合并症、年龄>70周岁、术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存在肝外转移、肝转移肿瘤负荷重的患者应当慎重进行原发灶手术切除。另外,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学者开始了相关研究,部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正在准备或进行中,其结果值得期待,同时,日本学者提出的CRLM患者原发灶切除+D3淋巴结清扫及韩国学者提出的微创治疗学说亦为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空间。综上所述,多学科、个体化、规范化治疗是同时性CRLM治疗的发展趋势,事实上,同时性CRLM外科治疗的热点及争议还有很多,如肝门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的手术干预标准、肝脏术后复发灶的反复切除、门脉栓塞代偿性增加肝脏容积扩大手术切除范围、肝脏转移灶手术切缘问题等等,上述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循证医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相信随着国内外大宗临床试验的进行,有关上述热点及争议我们终将得到圆满的答案。

发布了文章

肠息肉是什么病?需要怎样治疗?

1. 肠息肉的概述 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恶变率大概为10%。可单发,也可多发。分为①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特别是大于2厘米的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很高。②错构瘤性息肉,P-J综合征患者消化道内的息肉,癌变几率很小。③炎性息肉,又称假息肉,常继发于各种炎性疾病,不发生癌变。④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比较多见,一般不会发生癌变。第一种叫肿瘤性息肉,后3种称非肿瘤性息肉。 2. 肠息肉的临床表现 小的息肉一般无症状,较大时才出现便潜血、鲜血便等症状。青年性息肉往往自然脱落并出现便血,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套叠或在肛门外露出。多数起病隐匿,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粘液便,粘液血便,偶有腹痛,少数患者排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长期便血或贫血。另外,注意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如:多发的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应考虑Gardner综合征;皮肤、粘膜色素斑应考虑P-J综合征等。总之,4大临床表现是大便带血、大便性状和习惯改变、便秘和腹泻、腹痛。 3. 肠息肉的形成原因 ①饮食因素: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大肠息肉的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大肠息肉的发病率较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②机械损伤和粪便刺激: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它因素可造成肠粘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使肠粘膜受到破坏,形成息肉隆起。③炎症刺激: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④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 4. 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①高频电凝圈套切除:适用于蒂较大的息肉。②活检钳除:多用于单发小息肉。③粘膜切除:用于无蒂的扁平息肉或早期癌。④分块、分期摘除:息肉较大,无法一次性切除,可以分块切除;息肉较多,可以分次定期切除。注意:内镜下无法切除时,则须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一般每年复查1次结肠镜。情况稳定后,2-3年随访1次。 5. 肠息肉的注意事项 早期发现大肠内的良性息肉,不仅可以消除癌变隐患,还可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以距离肛门10厘米之内的腺瘤为例,如果是良性的,可以经肛门把腺瘤直接从肠壁上取下,手术风险小,费用低。若已经发生癌变,须把癌变部分切除,还必须截去肿瘤附近相应的肠管,有时甚至需切除肛门。因此建议发现息肉最好及时切除。

发布了文章

符医生的微科普(十二):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常言道“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也有人说“饭后运动会得胃下垂”,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饭后应不应该运动?应该如何运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讨论一下饭后运动问题,看看这些江湖传言是真、是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1.饭后运动对人体究竟有什么好处?饭后舒缓的运动诸如散步等可一定程度上舒缓人体的疲劳,轻度的运动量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使脑部血流量增大,有助于营养神经缓解紧张情绪,心脏回心血量的增加有助于促进心肌收缩增加射血分数,改善心脏功能,适当的有氧运动对于呼吸系统的改善,包括慢性呼吸性疾病的调理也有一定的作用。适量的运动还可以保持关节的活动性能,防止发生关节僵直,使得下肢骨骼肌得到足够的锻炼。适当而不剧烈的饭后运动,还有助于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活动,有助于消化功能。如果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可能会有些夸张,毕竟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但是适量的饭后运动对身体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直提及饭后宜进行相对舒缓的轻量运动而不是剧烈的活动,关于饭后剧烈运动的危害我们会在后文中提及。2.饭后运动到底会不会引起胃下垂?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时的最低点不应超过脐下2横指,当我们放松状态下站立时,如果胃的位置低于这个水平,那么即可考虑诊断为胃下垂,部分胃下垂的患者的胃甚至可能掉落入下腹部的盆腔。轻度胃下垂者可能并不会有任何的临床症状,当胃下垂非常严重时可能会有一系列不适表现,比如在进食后会出现持续性腹痛,并随着进食量的大小疼痛的程度有所波动,甚至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如果胃下垂的同时伴有压迫、梗阻,可能还会出现腹胀、便秘等情况。胃下垂还常常伴有其他内脏的脱位,比如横结肠、肝脏、脾脏等。胃是一个空腔脏器,在空虚状态下呈现扁袋状,当处于充盈状态时其表面具有一定的张力来分散重力的下垂趋势,维持胃的正常位置。更为重要的是,胃并不是一个腹腔内完全游离的器官,在胃的周围有很多坚强的韧带结构,比如肝十二指肠韧带、肝胃韧带、脾胃韧带、胃结肠韧带等,这些韧带构成了胃的悬吊系统,使得胃可以在正常的空间范围内活动,饭后运动的震荡、位移力其实远远不足以对抗这些坚强的韧带结构,这样就不难理解,其实饭后运动会引起胃下垂的说法根本就不成立了。但是,长期饭后剧烈运动对于胃下垂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饱食状态下胃内容物增多,活动的时候胃的运动对于胃周韧带的拉扯力增大,短期内虽然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长期如此会造成韧带的松弛和松懈,久而久之还是有可能引起胃下垂的。3.饭后剧烈运动有什么其他危害?饭后剧烈运动会造成全身血流的重新分布,由于有氧或者无氧运动的消耗,血液会加速流向骨骼肌群,胃及内脏的血液就会相对地削减,造成消化系统功能的下降,胃肠运动减弱,食物无法充分地研磨、消化、吸收,长此以往会造成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粘膜损伤,进而出现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消化道穿孔等。此外,饭后剧烈运动还可能造成阑尾炎,这个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4.应当如何把握正确的饭后运动时机其实按照道理来讲,胃内的食物在饭后4小时左右才能完全排空,如果严格按照标准可能不太符合实际。因此,对于饭后运动的问题我们可以分层来看。对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诸如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在饭后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左右即可以开始进行,而对于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诸如骑车、慢跑、游泳等,在饭后1-2个小时可以开始,对于那些剧烈的运动,诸如短跑、足球、搏击等,建议不宜在饭后进行,至少要等到饭后3-4个小时才能考虑。当然,不建议饭后运动并不等于建议饭前空腹运动,空腹运动同样是不可取的,完全空腹运动有可能造成低血糖甚至晕厥,也要慎重小心。那么,现在您可以对比一下文中的内容,看看您是不是具有那些临床症状?您又是否养成了不正确的饮食与运动习惯呢?如果有的话您可要考虑去看一下专科医生并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啦。

发布了文章

胃癌科普系列讲座(四):胃癌治疗毒副反应对策篇

编者按:胃癌科普系列讲座自开始连载以来,受到了广大患者朋友的热烈关注,大家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留言提问,到今天我们的连载也接近尾声,下一期将迎来连载的压轴终结篇,大家如果还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继续留言,我将在完结篇中做最后的总结回答。各位朋友五一假期快乐,今天继续我们的胃癌科普系列讲座连载第四集。众所周知,手术、放疗和化疗是胃癌治疗的三大手段,在胃癌的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毒副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在本集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希望能让患者朋友“知己知彼”,从而与我们一起努力,共克胃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胃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肿瘤的治疗有多种手段,而且各种治疗措施往往还联合应用,无论是手术、放疗还是化疗都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主要包括:脱发、口腔粘膜炎、肺间质纤维化、心脏毒性、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注射性皮炎、肾毒性、出血性膀胱炎、骨髓抑制、神经毒性、静脉炎、肌肉疼痛等。不存在完美无缺的治疗手段胃癌手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早期晚期倾倒综合征、碱性反流性胃炎、切口感染裂开、腹腔感染积液、吻合口瘘、十二指肠残端瘘、胃排空障碍、输出袢梗阻、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血栓形成、贫血、腹泻等放疗:胃肠道内多含快速分化细胞,此类细胞对放疗特别敏感,上腹部遭受射线直接輻射时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包括,放射性胃肠炎、恶心、呕吐、腹泻、灼痛、疲惫以及影响伤口愈合等。化疗:一些化疗药物对肿瘤和机体正常组织“敌我不分”,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出血性膀胱炎、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肝功能损伤及脱发等副作用。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1)吻合口瘘:是胃手术后最为严重的外科并发症,常发生在术后一周左右。吻合口瘘常以腹痛、高热及腹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引流管内可见脓性液体引出。患者症状较轻、一般情况良好时,可予抗炎、补液、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若一般情况差、病情急骤时应当立即开腹探查。(2)胃排空障碍:又称胃瘫,是胃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动力紊乱综合征。该情况主要通过保守方法来进行治疗,包括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使用促进胃动力药物等,胃排空障碍并不是器质性疾病,应坚持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再次外科手术需谨慎。(3)粘连性肠梗阻:指胃癌术后发生的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非手术治疗其核心内容就是尽量减少肠内容物量、减轻肠腔压力、消除肠道水肿、维持内稳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发生肠绞窄时,应果断手术治疗。(4)碱性返流性胃炎:指胃癌术后由于消化道原有结构的破坏和重建后结构的缺陷致肠液、胆汁返流入胃中,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水肿、糜烂等,常发生于毕II式吻合术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烧灼感、胆汁样呕吐等,抑酸剂治疗一般无效,需要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及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消化道重建。(5)倾倒综合征:是由于切除了控制胃排空的幽门括约肌、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等关键解剖结构,导致胃排空过速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早期和晚期倾倒综合征。治疗应以调整饮食结构和方式为主,可以使用生长抑素,针对不同的患者应当选择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放疗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胃癌放疗期间,应密切监测并积极处理急性毒性,以避免治疗中断或者剂量减量。常见的急性毒性主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放射性食管炎、胃炎,以及血液学毒性,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胃或十二指肠出血,但器官限量恰当的情况下很少见。放疗期间可适当给予预防性止吐治疗。必要时,给予抑酸和止泻治疗。由于放疗期间食欲不佳,如果营养摄入不足,可考虑肠内或者肠外营养支持。必要时,甚至可采取空肠造口给予营养支持。同步放化疗期间,应经肠内或者肠外进行充分水化。化疗真的有那么可怕么?某些化疗药物容易引起的不良反应总会让患者不自觉地产生恐惧的心理。出现不良发应的原因主要是药物损伤正常细胞造成,比如一些化疗药物会损伤胃肠道的粘膜细胞,引起剧烈的呕吐,这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化疗其实并不可怕,因为各种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化疗药物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不同的人对药物的耐受存在差异,同样的药物用在不同的人身上反应是不一样的,因此没有必要被某一种化疗患者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所吓倒而影响了自己的治疗。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疗效好安全性更高的化疗药越来越多,事实上绝大部分病人都能顺利的进行完化疗,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根本不会有什么不适感觉。反应很明显的虽然也有,但只占很小部分。所以盲目地害怕化疗,逃避化疗是不可取的,只要正确地树立坚持化疗克服疾病的信心,配合医生进行充分准备以及合理应对,大多数不良反应完全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化疗不良反应的处理(1)胃肠道毒性:是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由于化疗药物直接刺激胃肠道并激活肠腔中5-HT受体,刺激延髓中枢引起恶心呕吐。除了克服恐惧心理引起的反射性呕吐外,可咨询医生使用一些止吐药物。应对食欲下降,其实完全可以选用一些开胃食品来增进食欲,恶心想吐时可以服用一点鲜姜汁。(2)神经系统毒性:为草酸铂最常见的毒副反应,奥沙利铂治疗约有79.3%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毒性,多表现为对冷刺激敏感:如肢端麻木、针刺样疼痛、肌肉痉挛,沿输注静脉区域症状尤甚,重致喉痉挛,危及生命。防治措施:注意保暖,用药后3天内避免寒冷刺激,勿进冷食,勿用冷水刷牙、洗脸。症状轻者经热敷后可逐渐缓解,症状重者可适当应用地塞米松和阿司匹林。用药前应备好气管切开包置于患者床头以便发生喉痉挛时备用。(3)脱发: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皮肤及毛发正常的新陈代谢,而代谢期主要在晚上特别是晚上10时到凌晨2时之间,这一段时间睡眠充足,就可以使得毛发正常新陈代谢。反之,毛发的代谢及营养失去平衡就会脱发。建议:尽量做到每天睡眠不少于6个小时,养成定时睡眠的习惯。注意饮食营养,常吃富含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丰富的食品,多吃青菜、水果,少吃油腻及含糖高的食品。(4)手足综合症:手足综合症并不可怕,只要做到以下几点,症状可以减轻和缓解。首先应避免手脚强烈的摩擦,如用力捆绑的动作和穿太紧的鞋;其次,口服维生素B6;此外,在手足局部涂抹护手霜可减轻皮肤症状。(5)口腔粘膜炎:当出现口腔粘膜出现痛性红斑或溃疡时,即使仍可以进食也应该停药接受治疗。此外,口腔炎发生时,应避免饮用过热食品,可咨询医生使用一些口腔内保护软膏或口腔喷剂以减轻炎症和疼痛,并要注意用生理盐水漱口。多喝水,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大量尿液可促使化疗药物的代谢产物从肾脏排出。进行化疗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佩戴口腔器具,及时治疗牙龈炎、龋齿等口腔疾病,戒烟、戒酒。化疗前后保持口腔清洁,坚持常规有效的漱口方式,可选用漱口液漱口,早晚刷牙,餐后用冷开水,用力漱口3~5次,每次20秒以上;清洁口腔后可在溃疡面涂用口感凉爽舒适的药物,如:珍珠粉、碘甘油涂剂等。口腔黏膜炎的饮食:进食大量的蔬菜、富含维生素的水果等;补充高营养流质或半流质,如莲子羹、雪耳羹、牛奶、豆浆、鲫鱼汤;适量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B等;避免过热、过酸、油炸及刺激性食物。(6)骨髓抑制:大多数抗癌药物均有骨髓抑制作用,最易出现的是白细胞下降,也有血小板或血色素下降及三者均下降,而且骨髓抑制出现的时间和轻重会因用药的不同而不同,常没有明显不适,有些人易疲倦、乏力、头晕、低热,严重者出现四肢酸软、心悸、失眠、高热等症状,更严重者合并感染、出血。治疗期间应按医嘱每周复查血象1-2次,血象下降严重时可予成分输血、粒细胞刺激因子,如瑞白、吉利芬等对促进白细胞回升,预防感染疗效好,此外应加强营养支持,适量输注白蛋白、血浆、氨基酸。严重粒细胞低下时应注意隔离,必要时进入层流无菌病房,以防感染。化疗注意事项化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象,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停止化疗:造血功能低下,比如白细胞数<3500~4000,中性粒细胞<1800,血小板<8万;严重恶液质,估计生存期<3月;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有感染发热者,体温大于38度。有严重电解质紊乱。静脉化疗患者的护理由于化疗药物大多采用静脉给药方式,治疗中对静脉血管的保护非常重要。静脉化疗过程中陪护应密切观察点滴情况,当患者感觉注射部位疼痛并加剧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拔针后迅速压迫注射部位3分钟,并抬高肢体,防止针孔渗血渗药液,刺激局部。长期化疗患者,血管壁薄,极易出现药液外渗,严禁热湿敷,可由外周输液改为PICC、输液港等中心静脉输注化疗药。静脉给药无法难受的患者,建议改用口服化疗。胃癌的治疗其实并不可怕,虽然我们可能会面对各种难题与挑战,但是仍然应当坚定信心,为了生存而奋斗。医患同心,其利断金,北京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二病区医护团队将竭尽所能,为了患者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懈努力,相信我们的精诚通过合作,我们终将战胜胃癌,打开属于自己的希望之门!

发布了文章

结直肠癌科普系列讲座(二):造口手术,难隐之殇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除了保命之外最尖锐的话题莫过于“保肛”了。很多患者手术前“誓与肛门共存亡”,但是手术后往往不得不接受挖除肛门的事实,面对肚子上的人工造口,欲哭无泪而又心如死灰,部分患者接受的是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尚有还纳恢复的机会,而对于低位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人格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则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今天我们的结直肠癌科普系列连载讲座第二集就来关注一下肠造口手术,什么是造口手术?什么样的人需要做造口手术?临时性和永久性造口有什么区别?造口手术后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遇到问题之后应该如何处理?读完这期,相信大家都能从中找到答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1.什么是肠造口手术?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由于肿瘤位置所限切除了肛门或者为了防止术后并发症,需要进行消化道改建,在腹壁切开一个小口,将乙状结肠或者回肠从腹壁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了肠造口,其作用就是代替原来的肛门行使排便功能。造口手术根据造口的部位分为回肠造口、横结肠造口和乙状结肠造口,根据造口的性质分为临时性预防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一般来说回肠造口相对清洁,排便较稀一般不成形,而结肠造口排出的粪便较干结一些,更接近肛门排出的粪便。2.什么样的人需要做造口手术?某些患有肠道或者尿路疾病的患者手术治疗之后可能需要做造口手术,这些疾病包括癌症、炎症性肠病、外伤、各种原因造成的梗阻等。其实,造口并不是一种疾病,而且可以帮助患者远离疾病、梗阻和疼痛带来的烦恼。就肠道肿瘤患者而言,某些直肠癌患者肿瘤位置较低,为了保证能够彻底切除肿瘤,需要向下额外多切除一部分肠管,在直肠末端和肛门附近负责肛门收缩功能的肌肉如果处于切除范围之内,在手术切除之后剩余的“肛门”将失去收缩功能,成为了一个没有“把门儿”的大洞,只要有粪便产生就会没有节制的经“大洞”排出,患者生活质量大为下降。因此需要将“大洞”封闭,在腹壁造口重新进行消化道改建,来最大限度地改善排便质量。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肠道肿瘤较大手术前存在肠梗阻,肿瘤近端的肠管水肿明显,如果切除肿瘤之后强行做肠管吻合,水肿的肠壁难以愈合生长,会造成吻合口瘘。此外,部分超低位吻合的直肠癌患者,由于吻合位置很低,吻合口瘘发生的风险较高。吻合口瘘是肠道外科手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有可能造成腹腔感染、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3.临时性和永久性造口有什么区别?顾名思义,临时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临时性造口在一定时间之后可以还纳回腹腔,重新吻合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而永久性造口则没有还纳的机会,成为了终身“造口人”。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需要做临时性造口,而什么样的人需要做永久性造口呢?如前文所述,低位直肠癌患者如果无法保肛,切除封闭肛门之后就需要在左侧腹壁做永久性的乙状结肠造口了,这种手术称为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还有一部分高龄直肠癌患者,由于身体虚弱,难以承受大手术带来的创伤,需要以最简单的方式解决排便问题,往往也会做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称之为Hartman手术。而如果是因为存在肠梗阻、吻合口位置较低等情况,为了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需要将上端的回肠提出腹壁做造口手术,这样粪便经回肠造口排出体外,不会经过下方脆弱的吻合口,吻合口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生长愈合,待其完全长好之后可以再将回肠造口还纳,称之为预防性回肠造口。还有部分急诊手术患者,由于病情紧急、情况复杂,没有条件做大规模根治手术,往往会做横结肠造口解决急诊问题,之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进一步治疗方式。4.造口手术后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需要怎么样处理?造口手术后所面临的难题包括心理和身体两方面。就心理而言,很多患者认为挖除了肛门自己就不再是“正常人”,担心造口处所排泄的粪便可视可闻,会在感官上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歧视,而在使用造口的过程中出现的渗漏、不便更是会让患者产生一种绝望的心理,从而消极地对待造口的护理工作,并有可能出现社交恐惧、自闭症等表现。对于这部分患者,我们需要鼓励为主,引导患者正确认识造口并不可怕,而是帮助改善术后生活的好助手,同时可以鼓励患者多参与造口患者的患友会活动,重新融入今后的生活。就身体方面而言,造口后可能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并发症,具体如下所述:(1)造口旁疝:老年患者可能由于腹肌无力、腹壁薄弱、存在慢性便秘咳嗽等导致腹压增高,引起造口及周围皮肤膨出,即造口旁疝。造口旁疝可能会导致肠管嵌顿、狭窄,引发肠梗阻等严重后果,如果肠道压力过大甚至引起造口侧漏进而发生严重的皮肤感染等。造口旁疝的处理需要使用一件式造口袋并配合使用特定的腹带加压,如果疝非常严重并引起症状,有可能需要手术修补处理。(2)造口脱垂:手术后一段时间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肠管从造口过度脱出,脱出的肠管远长于正常长度,如果脱出过长可能会造成护理的极大不便。处理原则为用手法慢慢将肠管推进还纳,然后贴上底盘,并用腹带固定加压,同样建议使用一件式造口袋,如果脱出严重无法还纳或者出现肠管坏死,需要外科手术处理。(3)造口狭窄及回缩:如果手术后造口回缩到皮肤表面以下,即考虑发生造口回缩,如果一旦回缩至腹腔内则会造成排便困难,这种时候建议选择可塑形凸面底盘以增加造口的突出度。部分患者发生回缩但是没有完全缩回腹腔,可能由于瘢痕形成导致造口出口狭窄,这种情况可以考虑用手指扩张,如果效果欠佳发生梗阻,就要手术矫正了。(4)造口坏死:造口坏死可以说是造口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了,正常的肠粘膜呈粉红色,色泽鲜嫩,如果造口呈深紫色或者呈暗黑色即考虑有可能发生造口坏死,造口坏死是由于造口血运不良引起,可能是在手术的过程中损伤了系膜血管。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侧支循环就必要要考虑手术切除重新造口了。(5)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由于造口排出的是较为污染的粪便,这些物质有可能对造口周围皮肤黏膜产生极大地刺激,导致周围皮肤组织红肿、刺痛、局部破溃等,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导致感染蔓延形成蜂窝织炎、局部脓肿等严重后果。一旦发生造口周围皮肤炎症,首先需要查明原因纠正病因,其次需要确保使用正确的造口产品,并且在受损的部位使用护肤粉膏等,建议每次更换造口袋可以延长暴露时间,不要急于贴上底盘。5.造口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造口术后主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要注意造口的护理,预防皮肤问题,造口的排泄物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刺激周围皮肤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护理工作尤其重要。更换造口袋时应当轻柔地揭开和贴上底盘;裁剪底盘前要准确测量范围,尽量精准地把握大小,实现紧密贴合;如果出现泄漏情况,应当及时更换底盘,避免造口袋装载过满;如果出现皮肤炎症应当及时使用护肤用品或者就医治疗;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造口产品。 第二是要注意膳食均衡,实际上,单纯控制进食并不能减少造口排泄量,反而会导致更多的气体产生。应当避免食用容易产气的食物诸如豆类、洋葱、坚果、黄瓜、碳酸饮料等;避免食用易产生异味的食物诸如鸡蛋、大蒜、烧烤、木瓜、卷心菜等;应该避免食用一导致腹泻的食物诸如咖喱、椰汁、油炸食品、酒类等;应该多饮水,多吃新鲜蔬果、膳食纤维减少便秘等。早晚各喝一杯淡盐水或者蜂蜜水也有一定的益处。 其实,造口并不是魔鬼,也并没有那么可怕,中国目前存在100万以上的“造口人”,大多数最终都可以开始正常的生活,只要正确面对、合理护理,完全可以回归到正常社会生活中。我们坚信,只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造口手术将不再是难隐之殇。

发布了文章

符医生的微科普(七):胃肠肿瘤的早期症状与筛查

在之前的几期微科普中,我们重点介绍了胃肠肿瘤的危险因素及与之相关的不良生活习惯,很多朋友看完之前几期后都问了我相同的问题:不良生活习惯已经持续很久了,危险因素也接触了很多,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罹患肿瘤或者癌前病变?怎么样的症状会提示有大问题?针对这些疑问,本期的微科普将继续深入探讨,重点介绍胃肠肿瘤的早期症状与筛查,来解答大家的疑惑。其实,癌症绝非是绝症,早期的胃癌、结直肠癌治愈率是非常该高的,之所以很多人会认为胃癌、结直肠癌意味着无药可救,是因为大多数患者一经诊断已经是进展期,而进展期的肿瘤治疗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1.胃肠肿瘤的早期发现,生与死亡的一线之隔东亚做为胃癌高发地区,是全世界胃癌治疗的主战场。而中日韩三国则是东亚胃癌高发的主要战区。中国每年约有679 100例胃癌新发病例,约498 000人死于胃癌。究其根本五年生存率非常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80%以上的病例在被诊断时已处于进展期阶段。同样做为胃癌高发地区的韩国和日本,由于实行了政府支持的胃癌早期筛检项目,早期胃癌诊断率已达到了惊人的50%以上,患者5年生存率更是升至64.6%和71.5%。就结直肠癌来说,美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数据显示在2008-2011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以每年4%甚至更多的比率下降。2011年CDC报道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为40.0/10万人。在1990-2007年,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也降低了将近35%。据分析,这些数据的改善原因可能是通过筛查的普及提高了早诊率,从而导致治疗手段的进步。尽管结直肠癌的总发病率有所降低,但美国癌症监测结直肠癌数据库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50岁以下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较前升高,因此,结直肠癌筛查体检仍然是十分必要的。2.胃癌症状:难以名状的腹痛和莫名其妙的消瘦胃癌早期常无特异症状,甚至毫无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腹部隐痛、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易与消化性溃疡混淆而被忽视。随着肿瘤的发展,影响胃功能时才出现较明显的症状,但此种症状亦非胃癌所特有,常与胃炎、溃疡病等胃慢性疾患相似。因此早期胃癌诊断率低。上腹部疼痛多呈钝痛、持续性、进食后加重并向腰背部等放散。若疼痛性质突然改变,呈刀割样锐痛并伴有腹胀、肌紧张及压痛反跳痛等,多提示出现肿瘤溃疡穿孔。位于胃底、贲门等胃上部的肿瘤还可存在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及消化道反流等,而位于幽门部肿瘤或肿瘤较巨大存在梗阻时,可出现明显的梗阻症状,疼痛持续存在并间断加重伴痉挛。当腹痛范围持续扩大则可能提示肿瘤进展超出胃壁并浸润周围组织、器官。进展期胃癌患者伴随疾病进展常常出现体重进行性下降、消瘦、贫血、乏力等,并可存在食欲明显减退,部分患者可出现厌油腻、反酸、嗳气、恶心及呕吐等,若存在大量呕吐宿食,多提示存在消化道明显梗阻。若呕吐物中混有血液或存在呕血、黑便等多提示肿瘤侵犯血管引起消化道出血,值得注意的是,当出血量较少时可仅仅出现便潜血阳性,只有当出血量较大时才表现为呕血及黑便。此外,患者还可出现一些其他症状,诸如腹泻、发热等。3.结直肠癌症状:便血,难隐之殇对于结直肠癌,早期同样没有明显的症状,主要表现包括便血、大便习惯和性状的改变和腹痛腹胀,其中便血是最为重要的改变,往往容易与痔疮、肛裂及肛瘘等混淆,从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直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可明显增多,但是排便量可能并不多,甚至根本没有排便,只是排出一些粘液脓血样物质,排便之前往往非常急迫,而排便结束之后却有未排干净的感觉,称之为“里急后重”,此外也可能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的表现。如果肿瘤较大并凸向肠腔,可能引起肠道狭窄,排出的大便形状往往变细,也有可能不成形。结直肠癌患者便血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只在出血量较多时,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有时会混有脓液样物质,称之为黏液脓血便。早期肿瘤患者便血可能并不明显,没有肉眼血便,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可能见到红细胞,即镜下血便,这也是肿瘤筛查的重要内容。痔疮往往是便后出血,而肛裂则是排便时出血便有剧烈疼痛,结直肠癌便血之外还可能伴有其他表现诸如消瘦、腹泻、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形状变化等,这些可以以资鉴别。4.胃癌筛查:肿瘤标志物检查为导向,胃镜检查为核心对于胃癌,最为简便的筛查方式就是肿瘤标志物了,胃肠道肿瘤标志物包括CEA、CA-199、CA72-4、CA-242等,对胃癌的筛查、诊断及复发监测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其特异性较差,因此仅具有初步的提示作用,并不能够作为胃癌确诊、定性及分期的最终依据。虽然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意味着一定罹患胃癌,但是如果在最初步的常规体检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则应以异常的标志物为导向,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胃镜检查是最为重要的筛查手段,在胃癌的诊断中是必不可少的。内镜检查可以获得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可以说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同时,内镜检查可以对肿瘤的部位进行定位,对确定手术方式提供重要参考。活检是确诊胃癌的必要手段,依靠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早期胃癌胃镜结合活检确诊率可达95%。进展期胃癌可达90%。此外,就胃癌筛查来说,目前已经有很多尖端技术可以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的朋友,可以进行CDH1分子水平基因检测,家系中18-40岁的无症状CDH1截短突变携带者,胃镜监测无意义,建议做预防性全胃切除。液态活检包括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DNA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有望在未来成为胃癌筛查重要的标志物。5.结直肠癌筛查:不可忽视的肛门指诊与粪便检查虽然目前有很多先进的检查技术,但是对于直肠癌来说,直肠指诊仍然是最为简便且必须的早期筛查手段。通过直肠指诊发现指套表面带有黏液、脓液或血液,可以推断直肠肛门里有炎症或伴肿瘤组织破溃,当肿瘤距离肛门较近的时候,可以通过直肠指诊直接触及肿物,进而判断肿物的位置、大小及活动性等重要内容,大约80%的直肠癌及直肠息肉,可通过该检查而早期被发现。结肠镜下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根据患者年龄、粪便潜血检查结果、结直肠癌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筛选出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有目的的结肠镜筛查是较为可行的诊断策略。结肠镜筛查可显著降低平均风险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粪便检查目前在结直肠癌的筛查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包括最为简便的粪便潜血试验和目前较为超前的粪便DNA检测等。粪便潜血试验推荐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检测。粪便无创DNA检查是新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该方法检测粪便脱落的细胞中是否存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DNA改变,具有很好的前景。对于胃肠道肿瘤,最为重要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其实癌症并非绝症,早期癌症治疗效果非常好,完全有希望实现彻底痊愈。除了通过症状自查外,肿瘤的筛查极为重要。微科普推荐大家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有效而全面的肿瘤筛查,为自己也是为家人,健康无价。

发布了文章

符医生的微科普(十):肥胖更容易患结直肠癌吗?

说到结直肠癌,很多朋友都觉得这离我们太过遥远,这不应该是中老年才会得的病吗?其实不然,随着现代生活条件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沾染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年轻人肥胖成了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与此对应的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节节上升而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肥胖与结直肠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1.可怕的结直肠癌在我国,结直肠癌属于高发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据统计,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超过20/10万和11/10万。北京市大肠癌年平均增长率约1.7%,较20世纪90年代增长了3倍。结直肠癌居男性肿瘤的第2位,女性肿瘤的第4位,每年发病约5000例。结直肠癌中位发病年龄为58岁。不可忽视的是,在我国有相当多的病例是青少年,据统计我国30岁以下的病例达到了10-20%,一般而言,我国结直肠癌发病较欧美报道的提前12-18年。2.为什么肥胖的人更容易患结直肠癌?有研究表明,肥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等,而美国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肥胖与结直肠癌之间有着密切的生物学关联。研究发现高热量饮食阻止肠道特定蛋白的表达,导致肿瘤抑制通路失活,影响肠道黏膜的正常修复与更新,这种作用机制致使肠道上皮细胞功能失调,肿瘤发展的微环境形成。热量是肥胖与结直肠癌之间的桥梁,这道桥梁使二者联系并相互作用,这可能是肥胖人群结直肠癌的起源之一。数据统计显示,肥胖人群结直肠癌患病率较正常人上升50%以上。肥胖的朋友可能还往往纠结于腹部的赘肉和水桶般的腰围,那么这是否也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呢?答案是肯定的,在腰腹部堆积的脂肪会引起机体的慢性炎症反应,而慢性炎症状态可诱发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其实,相较于其他部位堆积的脂肪如皮下脂肪、大腿肌肉脂肪等,堆积在内脏器官的脂肪危害更大,有研究表明,围绕在内脏器官表面的脂肪组织除了会造成腰围粗大之外,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腰围超过99cm的女性和腰围超过101cm的男性与正常人群相比,结直肠癌风险增加了2倍以上!此外,长期进食大量的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饮食会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对肠道黏膜形成刺激和损害,胆汁酸分解脂肪也会形成大量的致癌物质,而饱和脂肪酸同样也是致癌的原因之一。长期摄入大量脂肪还会降低肠道的运动功能,现代年轻白领工作中经常会久坐,这更会影响食物在肠道内的运转,长期如此肠道运行不畅,容易便秘,肠道内产生和积累的毒素排泄困难,成为致癌的潜在原因。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结直肠发病年龄会有提前的趋势,并且肥胖患者更容易罹患结直肠癌了。3.肥胖的人应该怎么办?对于肥胖患者最好的解决方式莫过于重视“开源节流”。减少动物蛋白和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减少红肉诸如牛肉猪肉等的摄入,红肉是结直肠癌发生的一个直接危险因素,尽量少吃红肉尤其是烧烤肉类,有助于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机会。膳食纤维对于消化道大有益处,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垃圾的沉积,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概率。此外,还需要保证适量的运动,减少久坐,有数据表明积极运动人群其结直肠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下降了50%以上,我们同时还可以认为,运动也是恶性肿瘤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4.怎么样才算肥胖呢?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怎么样才算肥胖呢?很多年轻的小姑娘会说当然是以腰围来衡量啦!水桶腰和小蛮腰的区别嘛。其实这样来判断肥胖与否并不准确。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是有一定比例的,目前临床最常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进行评价,即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以BMI来对肥胖或超重进行定义:<18.5 kg·m-2者为体重过低,18.5~23.9 kg·m-2为正常范围,≥24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从今天的讨论中我们了解到了肥胖与结直肠癌的密切关系,现在的您是不是想立刻量一量自己的腰围?测一测自己的体重?腰围超过100公分,肿瘤风险增加了不止2倍,小蛮腰可真的不只是为了好看而已!

发布了文章

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癌吗?

1.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杆菌生存于人体胃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国家几乎90%的人都感染过这种细菌。人们通常是在幼年时就受到感染,5岁以下达到50%。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2.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幽门螺杆菌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物。虽然全世界半数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但最终发展为胃癌者仅占感染人群的约1%。从世界流行病学来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是未感染人群的4-6倍。但是,胃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异质性很强,不同的患者致病因素可能完全不相同,而且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等,仅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不足以引起胃癌,需要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值得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的主要原因,而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是明确的癌前病变,是演化为胃癌重要的中间步骤,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是一个漫长的病变过程,各种致病因素单独或协同作用于不同阶段。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作用于癌变的起始阶段,即在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通俗地说,幽门螺杆菌不能直接致癌,不是致癌的“元凶”,而是“帮凶”。但是,患者也不必太过于紧张,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众多,但患胃癌为数很少,感染的幽门螺杆菌的种类不同、细胞产生的毒力强弱也各有不同,此外,在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患者的遗传背景、饮食因素、营养、获得感染的年龄以及其他环境因素,都可能同时起作用。3.幽门螺杆菌的筛查与治疗根据专家共识和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指南,在胃癌高发人群中,采用人群筛查和治疗可以做为有效降低胃癌风险的策略,有良好的效益。据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能使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发病风险降低30%以上。因此,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的常规筛查,包括C13呼吸实验及胃镜免疫组化等。幽门螺杆菌根治主要是药物治疗为主,根治标准为药物治疗结束后至少4周无HP复发。幽门螺杆菌对青霉素最为敏感,对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也高度敏感。尿素呼吸试验与内镜加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可用三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2种抗生素连续服用2周;或四联疗法,即三联疗法+枸橼酸铋。最常用的方案如下:奥美拉唑20mg,Bid、甲硝唑0.4g,Bid、阿莫西林1g,Bid。治疗需持续到停药1月以上复查转阴。青霉素试验阳性者可选用其他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克拉霉素等。此外,幽门螺杆菌的最佳治疗时机为萎缩性胃炎发生之前,即慢性浅表性胃炎时期,这样能够有效防止不可逆转性癌前病变的发生,提高预防胃癌的效率。4. 幽门螺杆菌会传染吗?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人与人的密切接触而传播。共同用餐是幽门螺旋杆菌传染最为的重要途径之一,日常家庭内部传染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建议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家庭可以使用分餐制。由于不能保证就餐环境和共同使用餐具、食物的人群,经常在外就餐的人被感染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此外,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另一重要频繁途径是生吃膳食,食物生吃一定要注意食物的来源及卫生情况,长期喜欢生吃不净食物者可能存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安全隐患。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粘膜,致使胃的中和自护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和定,所以胃炎患者应当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幽门螺杆菌感染。

发布了文章

符医生的微科普(十一):爱与哀愁,小甜食隐藏大风险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甜食的诱惑,也许你会觉得吃点甜食没什么大不了的,或者吃了很长时间的甜食也没觉得身体有什么变化,甜食真的有危害么?不会是“砖家叫兽”们危言耸听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甜食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天使的诱惑”还是“魔鬼的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1.上帝钟情于胖子—甜食会导致病态肥胖我们吃进体内的甜食、糖类食品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后,一部分作为人体活动的能量直接燃烧消耗掉,而另一小部分多余的未能消耗掉的糖类则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肌肉和肝脏中以备不时之需。除此之外,由于超量进食甜食,还会剩余大量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会在人体内转化为脂肪,堆积在内脏表面、皮肤下层及组织间隙内,长期如此会致使体重上涨最终形成肥胖症。至于肥胖的危害大家想必应该都比较了解了,比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脂肪肝等。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只有“甜甜的糖”才是糖,淀粉、碳水化合物的本质其实都是糖,都可以引起肥胖。请注意,营养学家推荐每天吃30~40克糖就足够了。2.天使的微笑让人迷失—糖尿病、营养失衡及内环境紊乱糖类并不会直接引起糖尿病,也没有直接证据显示甜食会激活病变,但是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加重胰腺负担,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导致糖尿病,还会引起人体水钠代谢失衡,进而会影响心肾功能。胰岛素分泌过多除了会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外,还会导致人体血液PH值趋向酸性,并进一步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对疾病的防御力下降。过量食入的糖在人体内会经过复杂的反应转化为脂肪组织,妨碍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成分的摄入,从而引起营养不良。进食甜食还会使热量超标,很多人在平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本来饥肠辘辘,可是吃了一块奶油蛋糕或者巧克力之后就觉得很满足没有了饥饿感,长期如此会影响正常的食欲,不能正常饮食或者畸形病态的饮食结构会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所以并不是没有饥饿感就真的是饱了,可能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还十分“饥饿”呢!3.魔鬼的邀请,与癌共舞--糖会刺激肿瘤生长研究者发现,膀胱癌、乳腺症、结肠癌、肾癌、肝癌、肺癌、胰腺癌、胃癌、及血液系统的肿瘤里,都出现了同一个身影——Ras(致癌基因)。Ras平时是个挺乖的孩子,一吃多糖就变坏,能把正常的细胞宝宝都带坏,变成了癌细胞!而且癌细胞也特别喜欢“吃”糖,癌细胞生长需要糖,癌细胞葡萄糖的摄入量远大于正常的健康细胞,肿瘤细胞可以将大量的糖转化成乳酸,而健康组织则不会分解这么多糖。在糖降解过程中,果糖1,6-生物磷酸盐这一媒介与Ras蛋白的激活相关,Ras蛋白能刺激癌细胞增加。也就是说,你吃进去的糖,不仅喂肥了你自己,还有可能喂肥肿瘤!此外,对于女性来说还有一个特别的危害,长期大量进食甜食,血中胰岛素含量会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乳腺癌细胞恰恰正需要大量的胰岛素,其被乳房大量吸收,极大地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进食甜食并不只是引起肥胖和糖尿病这么简单,真正的魔鬼是隐藏在最深处的。4.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在此,需要再次强调,营养学家推荐每天吃30~40克糖就足够了请注意,这些食物不甜,其实含糖很多猕猴桃的含糖甚至高过甜西瓜猕猴桃虽然吃起来酸酸的,吃一个大约100克(二两)重的猕猴桃,就吃进去10克糖,而吃同等重量的西瓜,糖却不到猕猴桃的一半。当然,西瓜经常一吃就停不下来,拿勺挖着吃半个西瓜(保守估计3000克)的事,大家肯定经常干,那就是吃进去120克的糖,超标了3倍!除此之外,吃一斤糖就超标的水果,还有苹果、杏、无花果、橙子、荔枝、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果汁饮料喝着不甜,但就是糖多市面上的喝着是不甜,但含糖量是惊人的。在营养成分表中可间接体现含糖量的“碳水化合物”一栏看到,多数果汁饮料含糖量在每百毫升10克上下。一瓶果汁饮料一般为450毫升,那么就是含有45克糖!一瓶就超标!肉干、肉脯,调味都是要加糖的一块肉要变成肉脯是过程中,腌制放的料、烘烤刷的酱,都少不了糖!糖!糖!也是这10%左右的含糖量,成就了美味的肉脯。100克肉脯含10克糖。薯片、虾条,含淀粉的,糖都少不了薯片、虾条、雪饼、鲜贝等膨化零食,很多朋友都喜欢吃,有些人还特别选择了据说“油脂少、更健康”的非油炸膨化食物。其实,这些干脆咸香的小零食也都富含淀粉,淀粉吃进肚子里都会变成糖哦!“0脂肪”乳酸菌饮料,没脂也高糖有一些标榜自己“零脂肪”的乳酸菌饮料,减掉了脂肪却没减掉糖,喝瓶340毫升的乳酸菌饮料,也就是吃进去50克糖。三合一咖啡,不知不觉喝了糖三合一咖啡,也就是咖啡本人+咖啡伴侣+糖,这个糖就占了70%以上!你喝一杯咖啡,不知不觉也喝进去很多糖。如果你喜欢喝咖啡,建议喝黑咖啡,加一块方糖大约就4.5克,到底喝了多少糖,自己心里也有点数。山楂片、话梅、番茄酱,酸得让你忽略糖山楂片、话梅、番茄酱等酸口的食物,只有加入大量的糖,才能抑制细菌生长,防止变质。你可以享受这些酸味,但不要忽略吃下去的糖分哦。

发布了文章

癌症患者到底要不要化疗

最近,一篇《医学界终于确认:化疗加速癌症死亡》的文章在网络及各大社交媒体上疯转。化疗,一直与“手术”、“放疗”并称肿瘤治疗的三架马车,但在此文中,作者搬出了“路透社报道”,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人体一种名为TGF-β的物质,貌似科学地“阐述”了自然杀手细胞(NK细胞)免疫理论,“奉劝”肿瘤患者拒绝化疗,而应通过补充一些能提供免疫力的保健品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那么,这种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呢?今天,让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化疗”这个让人爱恨交织的抗癌手段。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1.关于TGF-β——不要以偏概全文中首先提到了一种物质叫TGF-β,称其“既能抑制肿瘤,又能促进癌细胞扩散”,而且“能控制TGF-be-ta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才是治愈癌症的关键。”其实,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确实有上述功效。弄清楚如何以及何时TGF-β切换其功从肿瘤抑制因子到肿瘤细胞转移促进因子,一直是肿瘤学界的难题。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TGF-β的双重作用与它作用的下游Smad蛋白不同伴侣相关。最新发表在肿瘤学权威杂志Cancer Cell上的文章对此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但是也并没有提供十足肯定的答案。总之,我们可以认为TGF-β是治疗癌症的关键钥匙之一,但是,癌症的攻克可不是仅仅只有一把锁,也不是仅仅靠一把钥匙就能打开所有的锁,所以如果说搞定TGF-β就可以拿下癌症,显然是以偏概全。2.关于癌症的产生机理——如何解决肿瘤“免疫逃逸”最重要“成年人每人每天都有3000-6000个癌细胞产生,但每一天诞生的癌细胞几乎都被人体自身自然杀手细胞(Nk细胞)杀灭了。”正常人体每天约有1011个细胞处于分裂中,其中有107~9个细胞可能发生突变,但一般不会发展成肿瘤。主要由于机体存在一定的免疫监视机制,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识别并特异地杀伤突变细胞,使突变细胞在未形成肿瘤之前即被清除。免疫力的提高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的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没有因为免疫力的存在而被解决,这说明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有一定限度,当免疫监视功能不能清除突变细胞,或突变细胞能够逃避宿主的监视能力,则突变细胞可发展成为肿瘤。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临床研究仍然十分有限,现有研究提示包括间质细胞及肿瘤新生血管在内的肿瘤的微环境是逃逸机制的关键所在。简单来说,提高免疫力仅仅只是预防治疗肿瘤的一个片面,并且其效果有一定的限度,如何解决肿瘤免疫逃逸是预防治疗肿瘤更为棘手的问题,肿瘤学者们为此付出了极为巨大的努力,但是,这并不是几年之内就能够彻底解决的问题,仍然任重道远。3.关于化疗——爱恨交织与必不可少文中提到,“化疗,使人体内到处充满了毒素,正常细胞被杀死了,它们不能劳动了,也没有能量需要了,人当然也就吃不下饭了。细胞不会制造能量了,整个人体空前的萎缩,骨瘦如柴,当然不会给癌肿供能量了,但是人的肌体也处于灭亡的边缘了。肿瘤消除了,人也就死亡了。”但是,对于某些肿瘤来讲,化疗是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种手段。化疗也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无论是术前化疗还是术后化疗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以胃癌来说,有数据统计,通过化疗能够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10-15%。此外,对于某些肿瘤来说,化疗是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种手段,如Burkitt淋巴瘤、绒毛膜癌等,通过化疗治愈希望极大。”4.化疗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以目前现有的医学水平来说,化疗的确是一种同归于尽的打法,但是目前并没有更好的替代方式。更重要的是,化疗并不等于过度化疗,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进行化疗,相对早期的癌症患者单纯手术已足够。此外,所有的化疗方案都有严格适应症和实施计划,肿瘤科医师会对此进行严格把关,对于身体条件难以承受的患者,化疗应当绝对禁止,所以他们建议肿瘤患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最后,化疗的周期和用药配伍都是经过世界各大癌症中心数年甚至数十年临床实践及研究千锤百炼,并且随着治疗指南在不断更新修正,证实对大多数患者有效的方案,值得信赖,绝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是给人体内放毒”。我们一直在尽最大可能为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有的时候生存时间的延长会与生活质量存在矛盾,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努力,一直在为每一位肿瘤患者有尊严的生存而执着。5.化疗的适应症手术、化疗、放疗是目前肿瘤治疗中最主要的3个手段,可以说,除了早期癌症患者可以行单纯手术根治外,其余分期的肿瘤患者,都要结合放疗和化疗,进行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部分患者肿瘤暂时无法切除或因肿瘤进展分期较晚,可以先行放化疗使肿瘤转化为可切除状态或使肿瘤退缩,增加完整切除及保留重要功能的几率,称之为新辅助治疗。部分患者肿瘤分期较晚,手术后可能存在肿瘤残留、微小转移,应当在手术后行辅助化疗巩固治疗成果、减少复发、转移几率。部分患者肿瘤手术切除不完整或手术效果不满意,应当行术后辅助局部放疗,杀灭局部残留癌细胞。6.关于未来肿瘤治疗的方向——找到DRIVRE基因实现定点清除关于肿瘤的治疗与探索,可以用下面这一段话来形容:“我们把肿瘤比喻为一辆大公共汽车,汽车的运行和方向一般由Driver决定,让汽车停下来的方式有很多,传统的方法(放疗、化疗及手术)是把车炸掉,但难免会伤及无辜,如何找到Driver是关键,但是通常我们容易找到的基因都是车上欢乐的乘客,与车的运行无关。此外,针对肿瘤间质的辅助治疗相当于把道路垫成大斜坡让Bus走不动。”这段话很形象地描述了肿瘤治疗的现状。所以,未来肿瘤治疗的关键在于找到Driver基因,从而实现对肿瘤的定点清除。肿瘤科医生未来努力的方向将是以靶向治疗、基因检测等为代表的精准医学,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更大的成果面世。最后,我想把下面这段话送给大家:TGF-β是重要,可仅仅靠它就能彻底解决癌症么?免疫力对肿瘤防治也很关键,可光靠运动、静心就能远离癌症了?NK细胞真的是无敌的凯撒之剑?化疗具有毒性就真的是碰不得的砒霜鹤顶红?还有手术、化疗、放疗,怎么就成了夺命夺钱的三招了?真要这么讲的话,借用武侠小说中的话,招式是死的,就看使用招式的人水平了,医院要真是来个“无招胜有招”,让肿瘤患者们放弃治疗都去跑步静心练瑜伽,这样的医院请问您能放心么?

发布了文章

胃癌科普系列讲座(二):胃癌治疗篇

在胃癌科普系列讲座的第一集中,我们对胃癌的一些基本通识进行了介绍,使大家对胃癌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深入讨论,开始系列讲座的第二集--胃癌治疗篇,在本篇中,我将详细介绍胃癌具体治疗策略以及化疗相关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患者朋友有关胃癌治疗的疑问,并坚定大家坚持治疗战胜胃癌的决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符涛1.胃癌治疗知多少胃癌如何治疗胃癌的治疗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常用5年生存率来衡量治疗效果,指给定时间点上,某个患者群体中健在人数的比例。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胃癌的治疗手段,早期胃癌手术更佳,5年生存率达90%以上。化疗即用化学药物治疗,在手术前后辅助治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以及减少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更好的治愈疾病。胃癌的治疗原则1.手术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治愈胃癌的方法;2.进展期胃癌需综合治疗;3.姑息性手术,以利综合治疗;4.晚期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手术治疗胃癌手术是胃癌主要治疗手段。根治性切除术是手术治疗的原则,对早期胃体、窦部癌施行远端根治性胃次全切除,对胃底部癌则施行近端胃次全切除或全胃切除。此外还可以进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对于部分无法达到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姑息切除术,切除部分病灶,减少负荷,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对于不能进行手术的病例,为了缓解狭窄、出血等症状可采用内窥镜进行姑息治疗,如利用液氮气化时的低温使组织坏死,激光照射隆起病变等。无法手术切除的胃癌主要指局部晚期、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或经活检证实的3或4级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或包绕主要大血管、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包括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手术需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为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手术需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手术只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不能清除已进入血液的肿瘤细胞,对已发生转移的晚期胃癌无能为力。对于部分患者,术前、术后需要辅助化疗,其目的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局部复发进而提高提高生存率。化疗可以清除术后残存的肿瘤细胞,防止和减少胃癌的复发与转移,延长患者生命,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化疗的重要地位所谓化疗即化学药物治疗,是一种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分化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对原发病灶、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化疗通常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疗程在4~6个月左右。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手段,能杀灭身体各处的肿瘤细胞,消灭术后残存的肿瘤细胞,避免复发和转移。对手术无效的晚期或转移、复发胃癌,阻止病情发展,缩小或清除晚期胃癌的病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不同类型的化疗作用不同1.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的全身或局部化疗,也称术前化疗。胃癌的新辅助化疗是在治疗头颈、乳腺、膀胱、前列腺等部位恶性肿瘤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现已有20多年历史。,能够缩小病灶利于手术,减少术中播散2.辅助化疗:指根治性手术之后进行的化疗,能够消灭残存病灶,防止复发和转移,提高5年生存率3.姑息化疗:指针对晚期不能手术以及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进行的化疗,其目的是控制肿瘤病灶,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2.胃癌的化疗化疗药物及方案的选择循证医学证据很重要,所有的辅助、新辅助化疗均应按照权威指南推荐的成熟方案进行治疗。化疗应当采用个体化方案,在疗效和患者耐受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化疗方案应当高效、低毒。新辅助化疗应当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肿瘤的降期,达到治疗目的后应尽早手术,一般在化疗停止3周后。术前新辅助化疗推荐方案及疗程新辅助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完整性切除率,同时又是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方案选择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术前新辅助化疗方案有效者,辅助化疗时可以继续原方案。无效者,辅助化疗时应另选药物或方案,或联合放疗。新辅助化疗应遵循高效低毒的原则,选择联合化疗方案,尽量避免选择单药。根据指南可以使用ECF方案(表柔比星+顺铂+5-FU)、氟尿嘧啶类药物(包括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或奥沙利铂,以及卡培他滨联合紫杉类,如FOLFOX/XELOX/XELOPTX等。术前化疗周期数为2~3周期。新辅助化疗多结合术后辅助化疗同时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基本原则术后辅助化疗开始时间应尽早进行,最好在术后4周左右开始,不宜超过8~12周,如超过3个月再进行化疗可能难以带来生存获益。以下情况宜采取联合化疗:手术时分期晚、淋巴结清扫不彻底、高危因素多。结合患者术后体力恢复情况、年龄和伴随基础疾病选择,如分期早、高龄、体质差、营养摄入不足而又适合辅助化疗者,推荐采用口服氟尿嘧啶类单药。坚持治疗,不轻易放弃,争取足量足疗程用药。术后辅化对胃癌患者生存期有益,但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较小,肿瘤的分期、药物的选择以及联合用药剂量、方式等都直接影响术后辅助化疗的结果,研究证明Ⅲ期患者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最大,其次为Ⅱ期,所以对早期胃癌原则上不主动进行辅助化疗。从目前术后辅助化疗趋势看,仍然以联合化疗方案为主。主要以5-FU为基础联合铂类的两药方案或再联合表阿霉素的三药方案。自1958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国内外治疗胃癌的首选和基本药物。推荐的辅助化疗方案在胃癌治疗方面新方法的研究在不断地在进行着,事实上并没有最标准的化疗方案,只有最适合于患者状况的治疗选择。为了帮助医生做出最合适的用药选择,在世界各地举行的重要医学会议或研讨会报告之后,都会发布新的治疗指南。这些指南定期更新,在治疗胃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初始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可以适当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强度,但一般不得低于推荐剂量的85%。推荐的方案包括:传统方案ECF(表柔比星+顺铂+5-Fu)及ECF改良方案;氟尿嘧啶类药物包括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或奥沙利铂,包括卡培他滨+奥沙利铂以及卡培他滨+顺铂;S1、卡培他滨单药。若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建议减少化疗的周期数。转移性胃癌的推荐化疗方案一线治疗目前尚无金标准,但指南推荐的联合方案是目前临床疗效最值得肯定的方案。包括ECF方案、DCF方案(多西紫杉醇+顺铂+5-Fu);以卡培他滨为基础的XEL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IRI方案:卡培他滨+伊立替康;以替吉奥为基础的SOX方案:替吉奥+奥沙利铂;紫杉醇为基础的方案等。化疗可能存在的问题:“敌我不分”些化疗药物(如5-Fu)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体正常的细胞,引起脱发、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等不良发应。5-FU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静脉炎,需要化疗泵持续灌注;奥沙利铂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末梢神经感觉异常;表柔比星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心脏毒性。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疗效立足于该类细胞分化、繁殖较正常细胞为快的特点,因此就无可避免的对一些同样分化和繁殖较快的正常细胞造成损伤,造成不良反应,比如损伤生长人头发的毛囊细胞就会造成脱发,损伤骨髓内造血细胞就会造成白细胞下降,损伤胃肠道的粘膜细胞就容易发生恶心、呕吐。胃癌辅助化疗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疗效;更加方便使用;减少周期、减少毒性反应;适用于更多的患者;药物的选择具有可预见性。口服化疗药物更方便除了传统的静脉用药,新一代口服制剂(如卡培他滨、替吉奥)在简化用药和合理效价比方面更具优势,并且由于能优先作用于肿瘤细胞,抗癌针对性更强,安全性更高。患者服药完全可以在家中进行,减少住院和静脉置管等处置费用,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使胃癌患者省时160小时以上的静脉注射治疗时间。胃癌治疗贵在坚持胃癌手术后通常需要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手段,采用化疗,疗程一般较长,这是因为通过长期给药,在体内维持一个有效的药物浓度,可以始终保持对肿瘤细胞的高压态势。相反,如果疗程不足就会导致肿瘤细胞杀灭不彻底,势必成为日后复发和转移的隐患。所以治疗贵在坚持,一旦停药就意味着给了肿瘤细胞生存的机会,只有坚持用药,才能时刻将肿瘤细胞消灭在萌芽状态。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