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336160

心脑血管健康管理

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远离心脑血管疾病威胁。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高血压
冠心病
卒中
心肌梗
心肌梗死
脑血管疾病
心梗
糖尿病
血脂异常
血栓

发布了文章

你没看错,得了糖尿病,“降血脂”比“降血糖”更重要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老丁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糖龄已经8年,第一次住院,不是因为血糖问题,而是因为突发心梗,老丁对此很不理解。 其实,像老丁这样的患者很多,大家都以为自己只是一个糖尿病患者,最后却因为像心梗这样的心脑血管疾病突发而住院,甚至有一部分人因为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糖尿病最重要的慢性并发症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死于糖尿病,而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所以要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管好“血脂”比管好“血糖”更重要。 心梗突发与没有管好血脂有关医生说老丁的心梗突发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的血栓堵塞了血管,而动脉粥样硬化与没有管好血脂有很大关系。 老丁拿出了自己这两年的检查报告单,发现除了血糖指标以外,没有其他异常箭头,怎么医生说没有管好血脂呢?医生指着化验单对老丁说,“你看你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坏胆固醇(LDL-C)’】虽然没有箭头,但是数值都超过3mmol/L了。而这个指标的高低不能只看有没有箭头,你有8年的糖尿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坏胆固醇(LDL-C)’应该控制在2.6mmol/L以下才算达标,超过2.6mmol/L就算高了。”可以说,对于糖尿病人群,“坏胆固醇(LDL-C)”的控制是重中之重,需要比一般人群更严格。 为什么糖尿病人的“坏胆固醇(LDL-C)”控制更严格?与单纯的心脑血管疾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而且比没有糖尿病的人更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呢?1.糖尿病人由于长期血糖升高,血管一直泡在糖水里,使得血管壁无可逃避地受到损伤。2.糖尿病患者的“坏胆固醇(LDL-C)”中,小而密LDL-C的比例更高。这个小而密LDL-C是“坏胆固醇(LDL-C)”的一个亚组,在血液中存留时间更长,更容易进入血管内皮,也更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当“坏胆固醇(LDL-C)”这个大魔头遇到伤痕累累的血管时,就会轻易地钻到血管内皮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一旦斑块破裂或脱落,就会形成血栓从而堵塞血管,我们通常所说的“心梗”、“脑血栓”,就是由于血栓堵塞血管所造成的。正因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对“坏胆固醇(LDL-C)”的要求也更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坏胆固醇(LDL-C)”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魔头,一定不要掉以轻心。 有什么办法能控制”坏胆固醇(LDL-C)”?既然“坏胆固醇(LDL-C)”能造成这么大的威胁,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个大魔头降下来呢?降低”坏胆固醇(LDL-C)”最有效方法是药物治疗,当糖尿病患者的”坏胆固醇(LDL-C)”超过2.6mmol/L时,就要采取药物治疗。临床上最常用的降脂药物是他汀,他汀可以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坏胆固醇(LDL-C)”这个大魔头的水平。降血脂需要降多久呢?和降糖治疗一样,降脂治疗也需要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另外,在使用药物的同时,生活习惯的改变也很重要,例如,坚持低胆固醇饮食、适当增加体育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都可以帮助减少胆固醇升高。 所以,糖尿病患者不但要坚持降血糖,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更要坚持降血脂哟! 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学会百万血管健康计划公众号 

发布了文章

秋高气爽,谨防心梗来袭!

立秋过后,天气难得的清爽,可是早晚温差增大,心脑血管疾病也容易高发。这不,赵某就在一次宵夜上中了招。赵某约朋友一起吃宵夜,俩人正聊到兴头上,赵某却突然心口剧痛,赶紧拨打120入院,被诊断为急性心梗,幸好抢救及时,目前已无大碍。赵某有动脉粥样硬化,一直在服用他汀治疗,他不明白为什么还会发生心梗,于是找到了医生,准备问个明白。 赵某:医生,我是晚上吃宵夜的时候发病的,那天有点凉,我吃得也有点多,这跟我这次心梗有关吗?医生:过了立秋,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增大,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这是因为血管遇冷收缩、变细,使得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容易破裂或脱落而堵塞血管,引起心脑供血不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心梗就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所以,在早晚温差增大的秋季,要避免寒冷的刺激,尤其是早晚要及时增加衣物,中午适当减少衣物,同时进行适当运动,调节自己的心血管功能,还要控制饮食,宵夜尽量少吃,减轻体重,这些都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赵某:我还有个疑问?我一直在服用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斑块应该都稳定了啊,怎么还能发生心梗呢?医生:坚持用药稳定斑块没错,但从你的化验单上看指标还没有达标,所以需要定期复查并遵医嘱坚持规律用药。一般来讲,首次服药及调整药物的患者需要在6周内复查,不达标的患者需要3个月复查,达标的患者6-12个月复查。所以,不是你吃了他汀就行,还需要定期复查,重要的是要把指标降下来,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斑块,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赵某:原来是这样啊,复查的时候应该看哪个指标啊,怎么知道有没有达标?医生:他汀除了刚才说的稳定斑块,还有一个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LDL-C),这个“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也是斑块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控制住“坏”胆固醇,才能阻止斑块增长,同时促使不稳定斑块转化成稳定斑块。所以,使用他汀的时候,要定期复查“坏”胆固醇的数值,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来制定不同的目标。像你这样的已经有斑块的人群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极高危人群,应该将“坏”胆固醇降到1.8mmol/L以下。具体分类参考下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低HDL-C(“好”胆固醇)、高龄(男≥45岁,女≥55岁)。 赵某:这次心梗真是给我上了一课啊!医生,除了吃药,我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吗?医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主要是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所以除了吃药,在平时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例如,不要吃大油大肉,尽量选择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同时还要加强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另外,天气越来越凉,早晚一定要记得加衣服,积极预防像心梗突发这类心脑血管疾病。 赵某:好的,这次我一定注意。我总结了以下6点:1.继续坚持服用他汀2.定期来医院复查3.少吃高胆固醇食物4.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5.多锻炼身体6.每天保持好心情我争取做到以上这些,积极预防心梗发生,谢谢医生! 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学会百万血管健康计划公众号

发布了文章

少吃肥肉,血脂就不会高吗?

你可能听过高血脂,但你知道血脂是怎么回事吗?血脂其实是个总称,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磷脂等,现在很多人的高血脂主要表现就是高胆固醇。那么这个胆固醇是什么呢?是肥肉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胆固醇从哪来?少吃肥肉能不能降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细胞和血液中,按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源性胆固醇,约占人体胆固醇的1/3,是我们通过食物摄入的部分,如:动物内脏、奶制品、骨汤、鸡蛋、贝壳类等这些食物含胆固醇较高;另一种是内源性胆固醇,就是自身合成的胆固醇,约占人体胆固醇的2/3,主要在肝脏合成。可以看到,食物并不是人体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所以即使我们少吃肥肉或者只吃低脂饮食,甚至只吃素,机体内的胆固醇合成也是一直在进行的,也就是说:单靠饮食来降低胆固醇不可行!胆固醇升高有什么症状?胆固醇升高一般没什么症状,只能通过化验才能发现异常,可是每次对着化验单却一头雾水,哪个是“坏”胆固醇,哪个是“好”胆固醇呢? 低密度脂蛋白就是我们常说的“坏”胆固醇,有的医院也用LDL或者LDL-C来表示。 胆固醇有什么危害?LDL-C为什么是“坏”胆固醇?为什么一定要降低胆固醇,胆固醇到底有哪些危害呢?这要从胆固醇的好坏说起。胆固醇的家在肝脏,但是很多细胞都需要它,所以胆固醇想到达全身各处需要乘坐脂蛋白这趟列车。而脂蛋白的列车线路不止一条,其中最热门的线路当属低密度脂蛋白线路(我们称之为1路车)和高密度脂蛋白线路(我们称之为2路车)。1路车从肝脏发往血管,由低密度脂蛋白负责运送。当肝脏胆固醇增多时,列车班次增加,血液中的“坏”胆固醇数量也随之增加。2路车从血管返回肝脏,由高密度脂蛋白负责回收。当血液中胆固醇增多时,高密度脂蛋白的量却没有明显改变,所以很多胆固醇无法被2号车回收。这些挤不上车的胆固醇会残留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威胁血管健康。而一旦出现斑块,就预示着患者具有极高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一旦斑块破裂或脱落,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所以LDL-C也常被称为“坏”胆固醇。 怎么减少“坏”胆固醇呢?要想减少“坏”胆固醇出现,就要从源头开始,减少胆固醇的合成,我们刚才说过,靠吃素降低胆固醇很难,因为胆固醇大部分来源于自身合成,所以降低内源性胆固醇才是根本所在。对付内源性胆固醇,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药物就是他汀,他汀可以减少肝脏胆固醇的合成,维持血管中的LDL-C在正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延缓斑块形成,从而避免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总结一下,胆固醇里的LDL-C是“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所以需要选择他汀药物为主、低胆固醇饮食为辅的方式来降低“坏”胆固醇,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学会百万血管健康计划公众号

发布了文章

您的降压药够“硬核”么?

如今有一个词——“硬核老母亲”特别流行什么是“硬核老母亲”呢?上得厅堂 下得厨房解得了奥数 说得了英语带得了娃 加得了班十八般才艺样样精通简直是居家旅行的必备品 “硬核”这个词迅速在各种场景下蔓延,用来形容某件事物非常厉害。精通十八般才艺的老母亲我们称为太“硬核”了。那么,对于降压药而言,怎样一款降压药才够“硬核”呢?“硬核”降压药的必备条件一:管理好清晨血压 血压存在昼夜节律,通常在一天中清晨6-10点的血压最高,清晨也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的时段,评估清晨血压是提高血压管理质量的有效切入点,能否管好清晨血压也是“硬核”降压药的必备条件之一。《2014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推荐控制清晨血压应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真正长效每日1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降压药。  “硬核”降压药的必备条件二:平稳降压血压变异性也称为血压波动性,血压波动性增加,不仅会增加心脏、大脑等靶器官损害,还会增加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因此,各大高血压指南一致推荐,应关注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是否得到平稳控制。能够24小时平稳降压——这是“硬核”降压药的另一必备条件。《2017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指出,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长效制剂有利于每日血压的平稳控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益,推荐使用。  “硬核”降压药的必备条件三: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各大指南指出:降压最终目标是降低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即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心梗、脑梗、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硬核”降压药应是具有丰富的循证证据证实能明确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降压药。 规律服用降压药,不随意减量/停药才是降压药够“硬核”的硬道理仅仅有“硬核”降压药是不是就够了呢?答案是——不够的。养成规律服用降压药的习惯,不随意减量/停药才是降压药能够“硬核”的硬道理。擅自减量/停药,血压又会升高,重新损害血管及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血压反复会加大治疗难度,容易导致病情恶化,危及患者的生命。 总而言之,管理好清晨血压、平稳降压、丰富心血管获益证据是“硬核”降压药的必备指标,规律服药是降压药能够“硬核”的硬道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学会百万血管健康计划公众号

发布了文章

突发脑梗,要如何选择就医医院?

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卒中就高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而我国60万人群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 全国约有卒中存活者1100多万人,每年(首次)发生卒中约240万,每年死于卒中110多万。在脱离生命危险的病人中,约2/3会留下偏瘫、失语、卧床、痴呆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疑似脑梗,如何快速识别脑梗是卒中的最常见的类型,治疗的延误是脑梗救治的大敌。通常来讲,当发生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脑梗症状时,病人会拨打急救电话(120)。但有一些脑梗早期没有明显不适,常常被病人及家属忽视而延迟诊治,导致危险发生。为此,卒中专家筛选了3个最易忽视的症状,一旦发生任何一种,都应该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突发脑梗,时间就是大脑,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疾病发生时,有些病人习惯拨打120,有些病人习惯呼叫邻居,有些病人习惯通知家属,而有些病人则习惯自己坐出租车前往。哪种途径最科学、病人的危险性更小呢?时间就是大脑,时间流逝一分,大脑的损伤就加重一分,所以,突发脑梗后最好在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把病人送到医院,这是最科学的方法。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时候,病人或家属可以做些什么呢?1、如呼吸和心跳已停止,要马上做心、肺复苏。2、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或坐起,最好就地平躺,注意保暖;转运患者时要用担架搬运,不能用椅子。3、未经医生许可,不要进食或饮水。4、如发生呕吐:需将脸朝向一侧,让其吐出;用干净的手帕缠在手指上清除呕吐物,以防堵塞气道;装有假牙者,要取出假牙。5、如发生抽搐:迅速清除病人周围有危险的东西;用手帕包着筷子放入病人口中,以防抽搐发作咬伤舌头。 尽快转运到有卒中中心的医院120急救车会就近选择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对于一些自行前往医院的患者,要注意在选择医院时把握规范和就近两个原则。规范是选择具有专业脑梗治疗条件的医院,就近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为病人争取时间。卒中中心是专为急性卒中患者提供的急诊绿色通道,由多学科团队参与,能够对早期卒中进行识别与诊断,使病人得到全方位的救治。截止至2019年6月底全国有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单位2600余家,其中综合卒中中心399家。综合卒中中心可以处理一般卒中以及包括特殊卒中在内的复杂脑血管病,本期文章后为您提供了全国399家综合卒中中心列表,根据您所在区域,您可以了解一下您身边的综合卒中中心,以备不时之需。总之,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严重危害国民健康,且卒中患者属于心脑血管极高危人群,应严格遵守医嘱规范用药,管好血压和胆固醇,方能更好地预防卒中复发 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学会百万血管健康计划公众号

发布了文章

脑卒中治疗,坚持才能防复发

去年冬天,老王跟棋友下棋的时候突然晕倒,送到医院被诊断为急性脑卒中。出院后,老王每天研究脑卒中应该吃什么,又是降脂保健品又是护肝保健品,就希望病能快点好起来。邻居都说他变成了“养生老头”。可就在不久前,“养生老头”却又一次被120送到了医院,原因还是脑卒中。 卒中怎么半年就复发了?“养生老头”补了那么多营养怎么这么短时间又卒中了呢?原来,老王在第一次卒中时听医生说“卒中容易复发”就记在心上了。出院后到处打听,说某保健品可以降血脂,在血脂正常后就停了他汀,改为每天吃某保健品了。停药改吃某保健品,正是老王卒中复发的主要原因,因为他走入了两个关键误区。 误区一、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过后停药?不行!像脑卒中及心梗这种危险性高的疾病属于急性发作的心脑血管疾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不能治愈,需要长期治疗。这些疾病的发生多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老王在卒中急性期经过积极的治疗之后,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症状也有所好转,但这并不代表他的疾病已经彻底康复,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例如医生给他开的他汀和氨氯地平,就是为了控制胆固醇和血压这两个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的。当他停了这两个药之后,胆固醇和血压又回到了原来的较高水平,这也导致了危险的再次发生。 误区二、长期吃药伤肝?这得分吃的什么药!老王认为“是药三分毒,他汀和氨氯地平需要长期吃,肯定伤肝,还不如吃保健品”。他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确实,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进行代谢,然后排出体外,所以药物容易伤肝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 正是考虑到肝脏安全性,医生才给老王处方了他汀和氨氯地平这两个药效明确且不伤肝的药物。因为,早在2012年2月,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简称)就发布公告称,他汀的肝脏安全性临床无需过多顾虑。他汀对于已经有肝脏功能损伤的人群,也不会产生进一步的肝损伤,属于不增加肝脏损伤的药物。 而让老王获得“养生老头”称号的保健品,只能做为食品的补充,对心脑血管疾病没有治疗效果,更不能代替药品。数据显示,脑卒中(尤其是常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比普通人高9倍,1年内复发率16%,5年内复发率更是高达50%。因此,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来说,合理的药物使用是为了防止脑卒中复发。对于老王来说,如果能坚持使用肝脏安全性良好的他汀和氨氯地平,就可能避免这次的卒中二次发作。 划重点1.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病,不能治愈,需长期服药。2.他汀和氨氯地平肝脏安全性良好,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长期用药。3.脑卒中复发率高,坚持服药必不可少。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学会百万血管健康计划公众号

发布了文章

脑梗是怎么发生的?小小斑块不容忽视

老李,65岁,喜好吸烟,早起进餐后突感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经张医生诊治,老李患的是脑梗,住院治疗1月后,老李病情好转,但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平时没什么大毛病,就是血压有点高,怎么突然就得了脑梗。于是老李专门挂了个专家号,想去问个明白。关于老李的疑问您是不是也很想知道呢?今天咱们就跟着老李去听听专家怎么说。“脑梗”专家直播间:老李:医生,我上个月得了脑梗,以前总听人说脑梗,但这脑梗到底是什么病,差点要了我的命?张医生:脑梗顾名思义就是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坏死的一类疾病。这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一旦脑梗找上门来,不仅影响寿命,而且极大地降低生活质量。脑梗虽然害人不浅,但并不是无缘无故就发生的,斑块就是引发脑梗最重要的病因。 老李:您的意思是血管里有“斑块”掉下来,把血管堵住了吗?张医生:咱们先清楚什么是斑块,人体器官随时光推进而慢慢老化,动脉血管也不例外,随着年龄增长会渐渐地出现沉积物,就是斑块。斑块逐渐增多增大,在发脾气、大量饮酒、暴饮暴食、血压升高等情况下就容易破裂,随着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若堵塞脑部血管就引发脑梗。 老李:小斑块这么厉害!可怎么才能知道我的血管有斑块呢?如果有斑块平时有什么症状吗?张医生:斑块通常没有不适症状,并不像感冒发烧那样可以第一时间被我们察觉,狡猾的斑块就像穿了隐身衣一样,往往神不知鬼不觉地危害健康。当然,我们也不会让它胡作非为,要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斑块。颈动脉超声经济无创、简单易行,就像我们的火眼金睛,可以准确发现斑块。高血压、吸烟、中老年(男性≥45岁,女性≥55岁)、超重、高盐饮食都是斑块的高危人群,应及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看看这些高危因素您占了几个呢?是不是早就应该检查,其实本可以预防脑梗的发生。 老李:真后悔没来检查!可是检查出来斑块,能彻底治好吗?张医生:那就得找到斑块的根源了,“坏”胆固醇(LDL-C)升高是主要“元凶”,当血液中“坏”胆固醇过多,会钻入血管内皮,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越来越大被撑破就形成了斑块。所以想要防治斑块,控制“坏”胆固醇很关键。同时,稳定/逆转斑块、延缓斑块进展也不可忽视,避免小斑块变大,大斑块破裂。 老李:原来根源是“坏”胆固醇,那我不吃胆固醇高的食物是不是就可以不长斑块了?张医生:并不是这样的,人体内“坏”胆固醇有两种来源途径:30%来源于常见的高胆固醇饮食;70%在体内肝、小肠等器官合成。所以控制“坏”胆固醇需要双管齐下:针对从食物摄取的胆固醇,要调整饮食,减少摄入;针对体内合成的胆固醇,要尽早采用他汀治疗,他汀可以抑制肝脏对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坏”胆固醇含量,很多大型研究都表明长期使用他汀还可以稳定/逆转斑块,护您远离脑梗。 老李这下全明白了,斑块虽小,杀伤力却很大,一定要早查早治,防患于未然,否则得了脑梗后悔莫及啊! 总结一下张医生今天讲解的内容:1.斑块虽小,危害却大,引发脑梗,致死致残。2.斑块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早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早查早治,未雨绸缪。3.控制斑块要尽早采用他汀治疗,既降低“坏”胆固醇,又稳定/逆转斑块,护您远离脑梗风险。 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学会百万血管健康计划公众号 

发布了文章

血管里有“垃圾”?要不怎么说堵就堵

最近,“垃圾分类“已然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的新规已在上海开始执行,对于个人扔错垃圾者,有最高200元的罚款。然而您知道吗?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血液输送管道——血管,也会产生“垃圾”。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被罚款,那么,“血管垃圾“处理不好,又会有什么后果呢?会要命! 要命的“血管垃圾”到底是什么?血管原本是光滑柔软的管道,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处运送回心脏。随着我们摄入高钠高脂的食物增多,运动减少,胆固醇开始在动脉壁沉积,成为“血管垃圾”,为血管堵塞埋下了隐患。 跟垃圾分类一样,胆固醇也需要分类。胆固醇按照结合的脂蛋白不同,主要可以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也称“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称“坏”胆固醇)等。“好”胆固醇能够将胆固醇从动脉中带回肝脏处理,减少血管中的“垃圾”;而“坏”胆固醇会促使胆固醇运送到动脉并在动脉壁沉积,导致“垃圾”越堆越多,形成“垃圾堆”。这种动脉壁内胆固醇沉积形成的“垃圾堆”,形似凝固的小米粥,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不断进展,斑块,也就是“垃圾堆”越来越大,会造成血管逐渐堵塞,“垃圾堆”也可能“崩塌”,触发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突然堵塞,导致心血管疾病。在”垃圾堆”形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帮凶,名字叫高血压。过高的压力会对动脉造成损伤,使“坏”胆固醇更容易钻入动脉壁,导致”垃圾”更容易堆积。可以说,高血压和“坏”胆固醇狼狈为奸,加速血管损伤,让心血管疾病更容易发生。我们能否知道血管内有没有“垃圾堆”呢?可以的,临床上通常用颈动脉超声来检查斑块情况,一旦颈动脉发现斑块,就预示着具有极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需要立即进行药物治疗。 “血管垃圾“有啥危害?就在今年6月底,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发了一篇重磅文章,统计了中国人30年的死因大排行,其中中风排名第一,缺血性心脏病排名第二,堪称威胁国人寿命的两大“杀手”。这两个“杀手”多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血管堵塞有关,例如中风多是血管堵塞发生在脑部,缺血性心脏病多为堵塞发生在心脏。 怎么清理“血管垃圾“?清理“血管垃圾”,药物治疗来帮忙:对于高血压患者,清晨时段血压往往是一天中最高的,也更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服药的时候需要优先选择一天一次的长效降压药氨氯地平,它能够更好地控制24小时血压同时控制清晨高血压。同时,高血压患者需养成清晨测量血压的习惯并做好记录,复诊时携带血压记录,可以帮助医生更加了解您的病情。对于“坏”胆固醇升高的患者,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他汀是降胆固醇治疗的首选药物,能够减少肝脏的胆固醇合成,长期使用还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改善血管堵塞,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血管中有明显斑块的人群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极高危人群,需要严格控制“坏”胆固醇水平,推荐这类人群将“坏”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并且需要长期坚持,这样才可有效控制斑块进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除药物治疗外,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对改善血管堵塞很有必要。例如,坚持低钠、低脂饮食,每周运动5天,每天30分钟,确保血压和胆固醇都在正常范围内。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学会百万血管健康计划公众号 

发布了文章

糖尿病患者,请离心脑血管疾病远一点,再远一点!——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防

由于发病率高(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4%),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疾病,很多人也都知道糖尿病不容忽视,可能会导致失明、截肢等类似并发症。然而!这些并发症的发病率不高,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可怕。糖尿病患者最应该防治的其实是心脑血管疾病,它才是糖尿病患者最大的致死、致残原因!2型糖尿病患者常有血脂异常,表现为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水平下降等。这些血脂代谢异常是引起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降低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和死亡的风险,所以糖尿病患者除了要积极控糖以外,血脂管理绝不可少!糖尿病患者如何管理血脂水平?一,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经接受调脂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遵从医嘱,根据疗效评估的需要,增加血脂监测的次数。二,合理目标进行调脂药物治疗时,推荐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作为首要目标,但是不同的患者目标值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的心血管病危险等级设置不同的目标值,例如极高危的患者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小于1.8毫摩尔/升,高危的患者只需控控制小于2.6毫摩尔/升。三,他汀调脂需尽早启动他汀治疗,临床首选他汀来调脂。很多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能够降低胆固醇水平以外还能够稳定或者逆转斑块的进展,通过进一步的改善血管内壁的功能,具有减少斑块炎症反应、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有效降低了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在可以耐受的前提下,对于高危、极高危的糖尿病患者应当尽早起用他汀治疗,使其血脂水平达标并长期维持在正常目标值以内。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在他汀治疗取得预期疗效以后,仍应当继续长期应用,在可耐受的前提下避免停药。有研究提示:停用他汀有可能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的风险。四、健康生活1,保持合理膳食模式。提高膳食纤维摄入对身体有益,豆类、富含纤维的谷物类、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物都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保证10-14g/1000kcal的摄入量。提高膳食纤维摄入的同时,也要坚持低盐低糖分脂肪的饮食习惯。2,坚持体育锻炼。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min中等强度(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骑车、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球等。研究发现即使一次只运动10分钟,一天只能够累计30分钟的体育运动,对身体也是有益的。3,适量补充微量元素。糖尿病患者容易缺乏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以及锌、硒等多种微量营养素,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应预防维生素B12缺乏,可根据评估结果适量补充。3,戒烟:烟草对于很多疾病来说都是危险因素,现在男性吸烟人数在减少,而女性吸烟的人数越来越多。戒烟属于百利而无一害的行为,烟瘾很大的人群可以尝试使用戒烟药物治疗,如果您本身不吸烟,也不可“掉以轻心”,长期受到“二手烟”的侵害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5%。为了健康,远离烟民,避免吸入二手烟。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4) .  

发布了文章

当糖尿病遇上高血脂,碰撞出来的是疾病加重的火花!

张叔叔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今天去医院检查时,张叔叔意外的发现自己不仅仅是血糖高,血脂也跟着高了不少!这是为什么呢?糖尿病和高血脂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有关系!关系可大了去了!糖尿病与高血脂二者互为影响,互相加重,糖尿病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高血脂,高血脂又可加重糖尿病病情。资料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冠心病、肢体坏死、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而这些听过起就很可怕的疾病正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控糖的同时,积极控制血脂水平也必不可少!糖尿病人应特殊关注血脂在1977年,国外就有学者对5000多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10年的治疗随访,结果发现单纯的降糖仅可减少微血管并发症,但不能显著减少大血管并发症(例如:冠心病)的终点事件。但令人欣喜的是,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调脂治疗是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发生风险的。最早的一个关于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药物(一类调脂药物)的临床益处研究试验:对2838例既往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随机给予每天10毫克阿托伐他汀或安慰剂,平均随访3.9年,结果发现阿托伐他汀组相对于安慰剂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了37%。此试验以及随后的诸多试验都以直接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他汀调脂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诸多益处。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血脂水平?(1)定下调脂目标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心血管疾病发生中起着核心作用,在进行降脂治疗时,我国指南推荐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作为最主要的治疗目标。糖尿病患者既往有过明确的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属于极高危人群,这类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目标值应控制在小于1.8mmol/L。没有合并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为高危患者,其调脂目标值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小于2.6mmol/L。(2)科学使用药物人体每天更新的胆固醇中,大约50%来自内源合成,另50%来自小肠组织对饮食胆固醇的吸收,单纯的饮食营养调整无法控制内源性胆固醇,内源性胆固醇水平需药物控制,临床上他汀类药物是首选,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由于胆固醇具有夜间合成增加的特点,以往医生在处方他汀药物时,一般都建议在晚间服用,效果更好。但由于新的调脂药物不断涌现,服药时间就不再那么“矫情”了。例如阿托伐他汀,即使是在早上服用,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依然可能有超过一半的药物还在发挥着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所以这样的药物使用起来就就比较“糙”,在每天的任何时间使用一次都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哦~参考文献:1,  俞默涵.高血脂常与糖尿病如影随形[j].中华养生保健.2017(8)2,  依貂. 糖尿病与高血脂[j].糖尿病新世界.2014(3)3,  姚晶,吴永健. 从预防心血管事件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 2010 (4) 

发布了文章

脑梗,别再来了!

2018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病的患病人数已高达2.9亿,其导致的死亡率也是高居榜首。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是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发病后,每10人有5人死亡,每4人有3人残疾,1年内每6人有1人复发。卒中,致死致残率高,复发风险高,医疗费用也高,这么一个健康杀手,您了解吗?卒中以缺血性卒中,即脑梗为主,今天就说一说脑梗! 脑梗是什么,有哪些危害?脑梗是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坏死,像脑血栓就是脑梗的最常见类型。昨天还正常工作,今天就失去意识倒下,送到医院捡回了一条命,可也留下了残疾,这样的例子就是典型的脑梗。 脑梗有哪些危害呢?脑梗具有很高的死亡和残疾风险。而残疾情况要看脑梗损伤的是哪一部分功能,如果损伤语言功能,则会出现吐字不清,词不达意等;如果损伤吞咽功能,则会出现呛咳、进食困难等;如果损伤运动功能,则会出现肢体偏瘫等;如果是急性发作,还会引发心脏、胃肠等一系列疾病。 脑梗是怎么发生的?脑梗的元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堵塞血管或者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血流急剧减少甚至中断。斑块可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导致斑块形成的主因正是“坏”胆固醇升高。当血液中”坏”胆固醇增多时,容易在动脉内沉积,形成小米粥样的斑块,堵塞血管。而大脑对缺血尤为敏感,一旦血流阻断,就极易引发脑梗。 脑梗的致死致残率高,治疗费用高,更值得注意的是复发率高,脑梗患者的复发风险是普通人的9倍之多,而且一旦复发,病情会更加凶险。为何会这样?原来是脑梗患者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并没有完全痊愈,体内的“坏”胆固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动脉粥样硬化也仍在进展,若不进行干预,脑梗很容易卷土重来。 如何快速识别脑梗?脑梗发病时是否有什么征兆?有!记住下面的120口诀,快速识别身边的脑梗。1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脑梗是临床急症,一旦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出现上述症状,要立刻拨打120将患者送往医院的卒中中心(卒中中心是专为卒中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可以对早期脑梗进行快速识别与诊断,确保脑梗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在急救车到来之前,不要随意挪动患者,更不要自行给患者喂食喂药等,以免发生窒息等危险。 怎么预防脑梗发生?预防脑梗,要从脑梗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坏”胆固醇入手,鉴于脑梗人群是心血管疾病的极高危人群,“坏”胆固醇控制更严格,要降低到1.8mmol/L以下或降低50%以上。“坏”胆固醇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更好控制“坏”胆固醇。食物摄入的胆固醇为外源性,约占人体胆固醇的20%-30%。因而,日常饮食中要注意避免高胆固醇饮食。此外,生活习惯上要增加体力活动、戒烟、限酒、保持平和的心态等。 体内合成的胆固醇为内源性,约占70%-80%。他汀能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是目前最常用的降“坏”胆固醇药物。研究显示,坚持使用他汀1年即可降低脑梗复发风险,坚持5年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防脑梗长期服用他汀至关重要。虽然脑梗来势汹汹,但是可控可防,希望大家积极预防,让脑梗离得远远的,再也别回来! 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学会百万血管健康计划公众号

发布了文章

亲爱的父亲,祝您血管健康

今天是父亲节,祝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曾几何时,父亲在我们心中气宇轩昂,仿佛无所畏惧,可渐渐地,我们长高了,却发现父亲变“矮”了,父亲的身体健康也逐渐成了我们心头最记挂的事。 在我们的体内,布满了血管,从出生开始血管就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我们。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损伤也在逐年累积,很多人也查出了这样那样的血管健康问题。 为什么“父亲”要更加关注血管健康?引起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有些是不可控因素,有些则是可控因素。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遗传等;可控的危险因素则包括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超重/肥胖等。 对于父亲(男性≥45岁)来说,男性性别本身就是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据2015年调查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更偏爱男性,城市中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的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则更为严重,如果父亲还有吸烟饮酒的习惯,风险可能更高。烟草中的物质可以诱发高血压,破坏血管内膜,加速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而大量饮酒更是脑梗的危险因素之一。因而,父亲们应更加关注自己的血管健康。 血管损伤如何引发血管疾病?众多危险因素不断对血管施压,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而升高的“坏”胆固醇(化验单上标示的“LDL-C”)更是钻入到血管内壁,并不断沉积,使原本光滑的血管壁长出很多突起(医生管这叫斑块),用显微镜看像粥一样,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 这个病开始时没什么症状,但是如果我们对“坏”胆固醇和血压的升高不管不顾,血管内壁的斑块越来越多、越长越大,万一斑块破裂或脱落就容易发生血栓,继而引发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如何预防血管损伤?血管损伤的根源主要是体内的“坏”胆固醇水平异常和血压的升高,因此,保护血管要从控制“坏”胆固醇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开始。首先,我们要从每天的生活入手,让“坏”胆固醇和高血压先从源头上得到控制。尽量选择低热量、低糖、低盐的饮食,增加体育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降胆固醇药和降压药两类。降低“坏”胆固醇的药物中比较有效的要属他汀类药物,他汀不仅能有效控制“坏”胆固醇,同时还能稳定斑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LDL-C降到合适水平。关于血压的控制,建议选择安全长效的降压药,如氨氯地平可以平稳降压,一天服用一次即可,建议患者将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如果合并有肾病、糖尿病或冠心病等则需要降到130/80mmHg以下)。 亲爱的父亲,为了您的健康,请关注自己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管理好您的血压和胆固醇,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自我管理。在此,祝天下的父亲:节日快乐,血管健康! 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学会百万血管健康计划公众号

发布了文章

揭秘肾功能,开启护肾之旅

肾脏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可以说是知名度非常高的“明星”器官,古籍里更有肾为“先天之本”的说法。但我们很多人却苦恼于不知道怎么保护而任由肾功能越来越差,更有很多人因此患上了慢性肾病,在我国,平均每10个人就有1人患慢性肾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这个“明星”器官——肾脏。 一.了解肾脏的生理功能肾脏有两大功能,分别是:功能1:滤过与回收。滤过“废物”,即尿液,同时回收对人体有益物质,调节酸碱平衡,所以当肾功能异常的时候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这也是慢性肾病患者最常发生的。功能2:分泌激素。激素可以调节血压,刺激骨髓造血等,当肾功能损伤的时候会出现血压升高,贫血等相应症状。 二.怎样判断自己的肾脏是否健康? 老王在一次医院检查中被告知“慢性肾病,肾功能只剩一半了”,这可把他吓坏了。肾损伤怎么突然这么严重,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在两年前,老王就查出蛋白尿、高血压,以及高胆固醇(LDL-C)。但他觉得身体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于是也没有关注异常指标,也没积极治疗。通常在肾损伤早期,身体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但如果不及时的治疗,随着肾脏损伤的加剧就会出现疲劳、贫血等症状,最后会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肾、心、脑等多器官的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可别小看这几个指标异常,这些都是肾损伤的危险信号。1、蛋白尿是肾病的常见表现,正常情况下尿中的蛋白含量极少,是检测不出来的,一旦检测出尿蛋白,甚至出现三四个加号,就强烈提示有肾病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2、持续高血压会对肾脏中众多的微细动脉造成冲击,从而造成损伤。慢性肾衰竭就是长期高血压的严重后果之一。同时,高血压还能使慢性肾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如心梗、脑梗等),有研究证明,高血压中的高压每升高10mmHg,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升高33%。更糟的是,高血压导致肾损伤,肾损伤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3、高胆固醇LDL-C(俗称的“坏”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元凶,同时也和肾损伤有关。有研究发现,85%的慢性肾病患者存在“坏”胆固醇升高,反过来,胆固醇升高的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生率也升高!更痛心的是,高胆固醇+慢性肾病,更容易引发心血管死亡。还有一些疾病也是可以引起慢性肾病的,如糖尿病、肾炎、泌尿系感染、高尿酸等。 三、保护肾脏从现在开始肾脏含有丰富的细小血管,正因为血管细小,发生损伤后难以复原,所以保护我们的肾脏,避免多器官衰竭的发生,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降低高血压。最好将全天血压平稳降到130/80mmHg以下,为了确保血压平稳,推荐使用可以控制24小时血压的长效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同时建议监测上午6点到10点的清晨血压,减少对肾脏的伤害。 2.管理高胆固醇。对于指标异常的肾损伤人群,应尽快启动药物治疗,将“坏“胆固醇(LDL-C)降到2.6mmol/L(甚至1.8mmol/L)以下,可以使用临床上对付“坏”胆固醇的有效药他汀。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肾损伤的患者,要选择肾脏安全性好的他汀(如:阿托伐他汀),避免药物对肾脏的损伤。 3.改正生活中的坏习惯,积极控制导致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例如,戒烟、低盐、低胆固醇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等。 最后,愿每位朋友都能积极关注和管理好自己的血压和血脂,保护好我们的肾脏! 注: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学会百万血管健康计划公众号

发布了文章

【6-10清晨血压日】清晨血压管得好,血压平稳病不找

清晨血压日的由来心脑血管疾病是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而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紧密者少不了清晨血压升高。我们经常听到的心肌梗死及脑卒中都是清晨高发,其中七成的脑卒中和一半的心肌梗死都与高血压有关。 管理好清晨6点-10点的血压,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意义重大。每年的6月10日是清晨血压日,提示所有的高血压病友和家属都要重视清晨血压。 为什么清晨血压如此重要?我们的血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存在昼夜节律的,一般来说,清晨6点-10点的血压在一天中最高。同时,由于许多高血压患者服用的是短效降压药,药效并不能持续24小时,导致第二天清晨药物的降压效果减弱,在清晨血压升高这个关键时段反而不能提供有效的血压控制,这也是清晨心脑血管事件高发的原因。 怎么监测清晨血压?血压高不高,测一下就知道了。对于高血压病友来说,学会监测血压非常有必要,尤其是监测清晨血压。如果清晨血压控制好了,那全天的血压也基本都在掌控之中,相反,如果发现清晨血压过高,那很有可能说明用药方案不理想,需要联系医生进行调整。在家监测血压有哪些讲究呢?l  首先,测量时间要在6点-10之间,一般建议起床后0.5-1小时进行。l  其次,测量前不要吃降压药,也不要吃早饭,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同时排空膀胱。l  最后,测量时要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两腿放松,血压计袖带与心脏在同一高度,测量2-3次,取平均值做好记录。每周监测3-4天。 怎么管好清晨血压要想管好清晨血压,除了坚持在家监测血压外,还要坚持长期的药物治疗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我们的目的不仅是降压,更是为了预防由高血压所引发的血管并发症。所以,在每一位病友确诊为高血压后,医生都会评估他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进而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有的病友服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即可,有的病友则需要在降压的同时增加他汀药物。专家指出,因为短效降压药的药效并不能持续24小时,因而使用真正长效、能控制24小时血压的降压药物,可以有效避免因治疗方案不合适而导致的清晨血压控制不佳情况的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例如,长效降压药氨氯地平,每日服药一次就能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要点太多记不住?没关系,朗朗上口的三要诀送给你:要长效,不短效,一天一次更重要要规律,不随意,侧完血压再吃药要坚持,不停药,平稳长效保心脑 长期坚持规范的药物治疗是血压自我管理的基础,在服药的同时,也建议您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采用低盐、低脂饮食,增加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同时保持良好心态。祝您清晨血压,早日达标!  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学会百万血管健康计划公众号

发布了文章

一图读懂|如果可以让你远离中风,你愿意付出多少?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进入专区!

发布了文章

要命的“魔鬼时间”,怎样可以不“魔鬼”?

清晨本应是最可被祝福的时间,然而在心血管科医生的心目中,清晨却被视为魔鬼时间。恐怖的心血管事件总是爱发生在清晨时段。例如:与晚9点相比,早9点的心梗发生率要高3倍,心脏猝死的危险度要高29%,卒中危险度要高49%。研究人员发现,清晨心血管事件的频繁发生与高血压患者在清晨时段血压异常升高(也叫清晨高血压)的时段相一致,因此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清晨高血压的管理,将清晨高血压认为是独立于24小时平均血压水平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清晨高血压的形成原因1,神经因素。睡觉的时候,我们主要受迷走神经调控,此时心率慢、血压低。等睡醒了,交感神经开始起作用,血压上升、心率加快。2,血管弹性。如果血管的弹性比较差,比如动脉粥硬化的患者,血管不能根据身体的变化进行适应调节,就会进一步加剧血压的升高。而高血压患者多伴有动脉硬化,血管弹性低,清晨血压更容易异常增高,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就更大。清晨高血压的处理办法一、对于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即“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那么这些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可以带来多少的降压效果?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1, 如果能保证每天摄入的食盐量不超过6克,你将可以获得收缩压下降2-8毫米汞柱的降压效果。那么问题来了,多少克是6g呢?将普通啤酒瓶盖去掉里面的胶皮垫后,水平装满食盐的量大概就是6g啦。2, 对于BMI值以及腰围超标的盆友们,为了获得良好的血压水平,减肥是你们无法逃避的人生挑战,每减轻10kg的体重,你将收获收缩压下降5-20毫米汞柱的可喜效果。3, 如果能保证每周规律的中等强度锻炼5-7次,每次30分钟,将收获收缩压下降4-9毫米汞柱的降压效果。4, 对自己进行酒量限制(白酒不多于50毫升,葡萄酒不多于100毫升,啤酒不多于250毫升,注:女性在此基础上减半),可以取得收缩压降低2-4毫米汞柱的降压效果。5, 戒烟(也包括避免被动吸烟)以及保持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心情愉快也是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但是具体数值我们就不知道啦。二、除了上面的生活方式以外,高血压患者还应该立即启动药物治疗,高血压这种疾病可预防可控制,但绝不可治愈,一旦确诊高血压就需要长期治疗,药物治疗才是真正能起到治疗疾病的正确做法。那么药物治疗要注意哪些问题呢?1, 高血压患者通常都要终身服用降压药物的,因为一旦停药,血压可能再次升高,会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2,高血压的临床表现通常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等等,然而有些人虽然患有高血压,却没有这些症状,并因此认为自己不需要治疗。实际上,我们治疗高血压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缓解症状,而是防止高血压对脑、肾脏、心脏等多处脏器造成损害。3,在药物选择方面,不建议高血压患者选择短效药物,否则会出现药物性血压波动过大。再者,也不建议选择长效但实际疗效不足24h的药物,因为它同样无法提供24小时平稳降压的疗效。建议挑选半衰期24h以及以上的降压药!每日一次,有效控制清晨高血压,例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其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等靶器官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1, 余振球,何蕾. 清晨高血压的认识和控制理念[A]. 第八届中国心脑医学论坛论文集[C].20102, 戈磊 . 管理高血压从清晨开始[J] . 江苏卫生保健.2017(11)3,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J] .中国循环杂志.2017(11)

发布了文章

你知道急性冠脉综合征吗?心梗、心绞痛都是它!

陈先生今年刚40出头,在家人的印象中他的身体状况还是不错的,很少得病。但上个月在公司搬家过程中,陈先生突发剧烈胸痛且有强烈濒死感,口服硝酸甘油片不能缓解,遂被紧急送至医院进行住院治疗。这次心脏发病非常猝然,周围的朋友和家人着实吓了一跳。陈先生的主治医生说他患的是急性冠脉综合征,这种心脏病表面上可能没什么明显症状,一般不会引起患者足够重视,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病情十分凶险的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到底是个什么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英文简称: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什么?目前认为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ACS发病的病理基础!人体血管的斑块形成与很多因素相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血液中“坏胆固醇”(LDL-C)的水平,当人体内LDL-C水平过高,再加之高血压、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血管内皮损伤,LDL-C趁机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一种医学上能够检测到的斑块。一般情况下,斑块表面都包裹着一层纤维帽,这种纤维帽就是斑块完整的守护者,但是在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寒冷以及血压升高、血管痉挛时,纤维帽就会破裂,包裹住的物质涌出,破损处形成血栓,如果堵塞住心脏冠状动脉血管,将引发ACS!怎样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1,遵从医嘱,合理选用他汀类药物(例如阿托伐他汀)控制血脂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坏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稳定甚至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调节内皮功能的作用。有多项研究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ACS发生率,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他汀药物品类繁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极高危人群,应选用原研产品,品质疗效更有保障。2,定期体检,有了斑块不用提心吊胆有很多人在查出颈动脉斑块以后,即使狭窄程度轻微,仍然会提心吊胆,担心哪天受个刺激就一命呜呼了。实际上有斑块不等于一定会发生ACS。如果是稳定型斑块且狭窄程度不严重,只要定期复查并配合正确的药物治疗就可以。情况严重的患者,可以接受外科手术或支架介入治疗,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该怎么办?1,与时间赛跑当发生ACS,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去医院进行药物溶栓或冠脉介入手术,尽快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争取时间就是挽救生命!然而在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和家属对溶栓治疗或急诊手术充满顾虑,犹豫不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白白耽误了抢救的黄金时间!2,尽早启用他汀治疗他汀类药物在急性期应用可促使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有类硝酸酯的作用,远期有抗炎症和稳定斑块的作用,能降低冠状动脉疾病的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ACS患者属于极高危人群,无论基线血脂水平如何,均应尽早(24小时内)开始使用他汀药物。3,出院以后仍要坚持治疗出院以后仍然要坚持长期的药物治疗,控制缺血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包括服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严格控制血压、血脂水平,在此要特别强调一下哦,ACS患者可不是一般人群,他们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极高危人群,坏胆固醇“LDL-C”水平需控制在1.8mmol/L以下才可以!参考文献:1,杨子祥,李淑肖.急性冠脉综合征[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

发布了文章

年纪轻轻没有用,血管“年轻”是王道!

提到脑中风,想必没有人会觉得陌生吧! 脑中风毫不留情的夺取了“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皮卡丘之父”首藤,中国作家史铁生等名人宝贵的生命。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危险因素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在“浓油赤酱”、“久坐不动”“黑白颠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的团团围攻下,年轻人的血管早已“不再年轻”,这种大众眼里的“老年病”已将魔爪伸向了年轻人!脑中风在医学上又称为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首次发病约有30%的患者会死亡,70%的生存者会遗留偏瘫、失语等影响生活质量的残疾。想要远离脑中风?以下两件事情要做好!一、控制危险因素,保持血管“年轻”我们的血管本来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血液中的“坏胆固醇”(血脂化验单上的“LDL-C”)会逐渐沉积在血管壁上,不仅使得血管硬化,还会让血管变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血管“老化”的时间是漫长的,然而,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等危险因素的发生会加快血管“老化”的进程,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已经发生中风的原因,所以,想要远离中风发生,控制危险因素必不可少!1,控制“血压水平”有高血压的患者要进行积极治疗。有研究表明,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异常升高,只要高到一定程度,皆可引发脑卒中。高血压患者常常认为自己无任何不适,不需要治疗,这种误区常常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要记住降压不是最终目的,通过持续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才是治疗靶点。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保持24小时的平稳降压,推荐使用长效降压药(例如氨氯地平),抑制血压晨峰形成。2,控制“胆固醇水平”“坏”胆固醇(血脂化验单上的LDL-C)水平过高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例如阿托伐他汀)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降低“坏”胆固醇,且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一线药物。除了可以调脂外,他汀药物还具有其他改善卒中预后及减少复发的机制,包括调节脑血流、促进血管新生及突触重构、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以及减轻炎性反应等作用。此处友情提示:脑卒中患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极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选择原研药物,疗效品质更有保障!3,控制“生活危险因素”远离“烟草”!烟草对于很多疾病来说都是危险因素,戒烟属于百利而无一害的行为,烟瘾很大的人可以尝试使用尼古丁替代或戒烟药物治疗,如果您本身不吸烟,也不可“掉以轻心”,长期受到“二手烟”的侵害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为了健康,远离烟民,避免吸入二手烟。二、避免诱因,浇灭中风“导火索”有些人在中风后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是我“中招”呢?隔壁老王一身毛病,我有的高危因素他都有,我没有的高危因素他还有,怎么没看见他中风啊?!这是因为,中风的发生除了身体情况以外,还与“诱因”有关!“诱因”就是中风的“导火索”。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脑中风发病的病理基础,正常情况下,斑块表面包裹着一层纤维帽保护。然而当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酗酒、寒冷等诱因发生时,纤维帽就可能会破裂,斑块内的脂质等物质涌出,导致红细胞、血小板等聚集形成血栓,假如堵塞住脑血管,将会引发脑中风!小结:脑中风患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血脂、血压水平,坚持规律用药。除此以外,也不要忘记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长治久安哦!参考文献:1,   于跃.怎么让血管保持年轻[j] .《人人健康》,2017(19)

发布了文章

胆固醇月:都有斑块,为何一个突发脑梗一个没事?

5月是“胆固醇月”,在上一期我们介绍了【胆固醇,“三高”中的大滑头】,这个大滑头主要是指“坏”胆固醇,当“坏”胆固醇增加就会形成斑块,而一旦斑块破裂造成血栓形成,或者斑块脱落把血管堵死都容易发生生命危险。今天的小刘就是例子。同事小刘四十多岁,有点发福,他的口头禅是“没事”,我们就开玩笑地叫他“刘没事”。 这天,刘没事去体检,结果发现颈动脉有斑块,还没等医生解释,刘没事拿着报告就走了,边走还跟医生说“没事”。回来他跟同事说:“我舅舅就有斑块、都6年了一点事没有,他都60多了,我才40多更没事了”。可没想到,半年之后刘没事就被急救车拉到了医院,诊断为脑梗。脑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今年“胆固醇月”(主题:“三高”共管,远离心梗、脑梗)强调的重点之一,很多人因心梗或脑梗失去了生命。其实刘没事的血糖和血压都偏高,胆固醇也是连续几年“上箭头”,但他认为高得不多,更没意识到斑块的凶险。医生说刘没事的脑梗正是颈动脉斑块导致的。 斑块是个啥,咋这么厉害?斑块的全称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坏”胆固醇“长”在动脉血管壁内产生的、黏糊糊的、像凝固的粥一样的小块,有点发黄,有点发白,你是不是想到放了小米的大米粥?嗯,还真差不多。 这个大米粥,哦,不,这个斑块一般都“长”在大中动脉里,如颈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等,其中颈动脉位置比较表浅,容易观察,临床上一般采用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查。而斑块属于全身性疾病,一旦发现颈动脉“长”有斑块,很可能其他血管也有斑块了,临床上将具有明显颈动脉斑块的人群视为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极高危人群,建议高血压、吸烟、中老年或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的人去医院做颈动脉超声检查。 那么,斑块有哪些危害呢?斑块如果破裂,里面的内容物漏出来会吸引具有凝血和止血作用的血小板大量聚集,最终形成血栓堵住血管;如果内容物顺着血液流走,流到血管比较窄的地方,也容易把血管堵死。如果堵在了脑部,就会像刘没事一样发生急性脑梗。 为什么舅舅的斑块没事?虽然都是斑块,但危险性却有很大差别,因为斑块有软硬之分。硬斑块像在粥的外面包了一层厚厚的饺子皮,比较皮实不容易破裂,但硬斑块不能太大,太大会直接把血管堵死;而软斑块就像包了一层薄饺子皮,稍不留神里面的馅就漏出来,这样的斑块不管大小都很危险。 刘没事的斑块是属于比较危险的软斑块,而舅舅的斑块由于运用了消灭斑块的两大“法宝”已经变成了较小的硬斑块,所以舅舅6年没事,他却6个月突发脑梗。消灭斑块的两大“法宝”法宝1-药物治疗斑块形成的祸首是“坏”胆固醇(LDL-C),而对付“坏”胆固醇的强效药物正是他汀。很多大型研究都证明:长期使用他汀可以使软斑块变硬,硬斑块变小,慢慢地斑块的危险性就降低了,同时也避免了心梗或脑梗等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指南建议:有斑块的人需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 法宝2:健康的生活方式他汀可以快速降低斑块的威胁,但在服药的同时,也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更多的“坏”胆固醇来捣乱。常见的方法有:清淡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以及平和的心态。 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学会百万血管健康计划公众号 

发布了文章

胆固醇月:胆固醇没箭头,不代表一切正常

今年的“胆固醇月”我们讲了“坏”胆固醇(LDL-C)这个大滑头,又讲了“坏”胆固醇升高导致的恼人斑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坏”胆固醇高低怎么看,化验单上的胆固醇箭头准吗?老赵的例外老赵有个好习惯——爱看说明书。每次家里或公司买个新物件,都是老赵研究说明书。这不,就连到医院看病,他也不放过对化验单的研究,看看化验单上有没有箭头,如果没有,那化验结果肯定没事。以往百试不爽的方法,这次却出了例外。这天,老赵去医院复查,医生在他常规的降糖药和降压药基础上,增加了他汀。老赵知道这个他汀是降胆固醇的,可低头一看化验单发现胆固醇正常啊?化验单正常,为何还要开药?在医院做过检查的人都知道,化验单上每一项结果的后面都有一个参考值范围,如果检查结果高于参考值会标记↑,低于参考值则标记↓。老赵看着自己的化验单,LDL-C 3.3mmol/L,不高啊,怎么还要吃药呢?原来,老赵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用医生的话说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化验单上LDL-C的参考值是针对健康和低危人群的,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者糖尿病等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胆固醇控制目标因“风险”而异不同人群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不同,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罪魁祸首”的“坏”胆固醇(LDL-C)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对于“坏”胆固醇是高是低不能光看化验单,要因“风险”而异。治疗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其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这项评估比较复杂。下面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您重点记住极高危和高危就行,看看自己的危险程度属于哪一种?其中,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低HDL-C(“好”胆固醇)、高龄(男≥45岁,女≥55岁)。老赵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属于橙色的高危人群,他的LDL-C目标值应该在2.6mmol/L以下,但他化验单的结果是3.3mmol/L,所以医生给他处方了他汀。是不是指标降下来就不用吃药了?“是不是我降到2.6mmol/L以下就不用吃药了?”老赵问医生,他希望这只是暂时的。医生却表示反对,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控制“坏”胆固醇是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降低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人体每天都在不断地合成和摄入胆固醇,致使“坏”胆固醇升高,他汀能减少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降低“坏”胆固醇,一旦停用他汀,“坏”胆固醇会迅速升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还会增加。所以,我们降胆固醇需要长期坚持,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就不应该减量,更不能停药。今年胆固醇月的主题是“‘三高’共管,远离心梗脑梗”,这提示我们“三高”共管的重要性,尤其需要对“坏”胆固醇的管理更加注意,不能让没有箭头的化验单成为心梗脑梗的帮凶。注:具体用药请遵医嘱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学会百万血管健康计划公众号

努力加载中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