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86032

刘双臣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睡眠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司法精神病鉴定咨询。青少年学习障碍,留学生心理问题咨询。


发布了文章

置顶

总是对未发生的事情担忧怎么办?

    古人说“世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很多不安是因心念不安,大脑负性性思维多。造成大脑错误的认为你喜欢这类思维,就开始不断加工推送负性信息给你,因此你的烦恼也就进一步加重。那么如何断掉这样一个负性循环呢?请看看以下三段话。     1:金刚经中,佛祖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现在,将来“三心”不可得,意思是指,人的心念飘忽不定,躁动不安,永远难以停顿,安宁。    这种对未来的过度担忧,是一种我执状态,因此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放大自己的不良体验,进而对尚未发生的事情,也进行负性的不良预期。所以只有去除我执,为所当为,才能回归自性的宁静。    2:人生无常,无论你怎么怕,也改变不了,不该发生的事情永远也不会发生。因此,不良预期都是自己在吓唬自己。   3:顺其自然,万事随缘。预期焦虑只不过是,对未来紧张不安的纠结性反应,停止思考,念起心不随,不害怕,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就成功了一半儿,因为你所担心的事情并不会实际发生,因为你的担心没有一件事情被证明是对的。

发布了文章

《平郁赋》(抑郁症治疗探讨)

盖闻医道法阴阳,凡郁证皆以滞为伤,气血痰湿滞则病成。然病分老幼,势有急缓,故治之必权轻重,攻伐如用兵,调遣必精当,此中西殊途而同归也。观夫:少年闲愁,舍曲林效彰;暮岁沉疴,度洛西汀为强。草酸艾司,急先锋首当其锐;文拉法辛,除重症举世无双。若夫焦虑强迫,帕罗西汀堪为上选;倘遇强迫抑郁,氟西汀方显专长。犹药性之寒热温凉,祛邪必竭其力,用长避短为纲;主次相参,循经合方。西药单用,效弛难张;配伍联纵,势宏力强。故曰:重症当投精神药,莫拘功能论短长。识此可见,医道玄微,贵在知常达变,阴阳和合,乃续杏林华章。




发布了文章

抑郁症的“三无”表现

    抑郁的核心问题是情绪低落,快乐感消失。但围绕这一核心症状的具体表现有以下三个虚无问题,即“无趣”“无望”“无力”    一、“无趣”,抑郁患者最常说的话是心情不好,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闷闷不乐,在情感上表现得麻木不仁,感觉不到快乐,也看不见高兴的事情,好像对幸福快乐的情感在输入输出上都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体验不到快乐,也更表现不出快乐的样子,以至于自己从前喜欢高兴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趣。  二、“无望”,抑郁患者看不到未来和希望,自觉孤单、无助,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甚至,悲观绝望,感觉生活没有意义,自卑,自我否定。    三、“无力”抑郁患者常表现为,精力、体力的严重不足,自觉疲乏劳累,反应慢,思考能力下降,不想干,也无力干任何事情,严重者甚至吃不下,睡不着。失眠、早醒成了常见问题,让人感觉自己连吃饭睡觉的本能问题也无力解决。进而又加重了自己的负性体验。     上述问题如果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尽快到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就诊,尽快心理干预或治疗。

发布了文章

焦虑患者挥之不去的恐惧感

    焦虑表现最多的是紧张不安,各种各样的害怕,恐惧。怕病,怕死,怕事,怕未来。纠结昨天,担心明天。后悔过去自己做的不好,满脑子都是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同时又对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进行最坏的预期。因此提心吊胆,片刻不安。      在长期焦虑情绪的作用下,又常常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表现出心慌气短,各种莫名的不适,躯体的疼痛。这种躯体表现又反过来加重焦虑的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想彻底的解决焦虑问题,从心理上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做到“不怕”。因为怕来怕去,没有哪一件事被验证是对的。而身体的各项检查,虽费尽周折,但也没有发现有任何阳性的体征。     被冤死是窦娥,被吓死却的是自己。     因此,当焦虑问题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尽快到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就诊。抗焦虑,抑郁药物的治疗应该对您有帮助,更可以帮您少走弯路。     我是精神科的刘医生,如果您有类似问题,欢迎给我留言,我会尽快回复,帮您早日走出困惑。

发布了文章

网暴是焦虑抑郁问题的新成因

    网暴是指个体因各种原因遭受来源于网络的攻击、谩骂或人格诋毁等情况。    遭受网暴者大多都是处于弱势,即受害者遭受的攻击可能来源于数人或是某个群体,类似被群殴。    网暴的起因通常是借事论人,最先因受害者的某些观点言行,引发评论,随后事件发酵,引发人身攻击。    面对突发而又来势汹汹的攻击内容,受害者常常是难辨清白,或者是被诬陷下,也本无清白可辩。时下这种网暴现象,同时也成了校园霸凌,个人利益争斗的新形式。    受害者在遭受网暴时,最深的感受是无奈无助,孤立无援,在巨大心理压力下,继而出现情绪低落,紧张不安,易怒,食欲睡眠变差,以及工作生活能力下降等,在上述负性情绪不断积累下,逐渐发展为焦虑抑郁状态,严重者甚至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网暴发生,请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家长应该随时监督引导未成年人在网络上的言论。其次,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谨言慎行,少说多做,也即讷言敏行。最后就是不要在网络上发表过激言论,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祸从口出。还有,要记得法律是保护自己权利的终极手段。

发布了文章

中西医对抑郁的不同解读

    中西医对抑郁的表现,认知基本一致,凡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反应迟钝,沉默寡言及行动减少者,均认为是抑郁,中医称为郁证,西医称为抑郁状态或抑郁症。     中医认为郁证的病因在肝,“百病生于郁,郁而不舒皆肝木之病矣。”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并佐以温运开郁之法,方可有效。常用中药有郁金,延胡,柴胡,木香,香附,苏子等。     西医认为抑郁的病因,为大脑神经递质的紊乱,脑内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下等原因,造成情绪抑郁。治疗则为针对神经递质水平进行调整,比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特异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治疗目的是提高相应的神经递质水平。常用药物如舍曲林,文拉法辛等。     尽管中西医对抑郁的病因,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但治疗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消除抑郁症状。因为中医强调辩证施治,综合治疗的原则,同时还需要对个体郁症之外的问题进行调整,但疗效可能较为缓慢。西药因为属于化学药物,相对于中药起效较快。因此,中西药对抑郁的治疗方面各有所长,目前不少医生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这样可能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也使治疗的疗效更稳定,药物的副反应也相对减少。



发布了文章

焦虑抑郁者的性格特征

       首先是事事追求完美。幻想对身边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掌控自如,同时也想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因为对自我的要求不切实际,就难免会有随即而至的挫折和失望。        其次是过于注重他评,不注重自评。也就是注重于外部对自己的评价,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乐于听到别人的夸奖,害怕否定,对别人的负性评价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        最后是自卑不自信。总是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好,自己做的不如别人。总是希望周围人的肯定,做事缺乏果断,犹豫不决。       其实,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潜在的过人之长,重要的做好自己,不断的完善好自我就足够了。

发布了文章

焦虑抑郁的本质区别

    焦虑抑郁的本质区别,概括地讲,焦虑是各种各样“怕”,抑郁是各种各样的“难”。    焦虑最集中的体现为精神活动的“紧张不安”“莫名的恐惧害怕”怕病,怕死,怕事。以及各种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身体不适,但又找不到具体原因。比如心慌心跳,呼吸困难,肌肉关节疼痛,频繁的便意,反复想去厕所等。    抑郁的核心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全面迟滞”,感觉生活无处不是“难”,比如,开心难,想事难,行动难,甚至吃饭睡觉也难。与焦虑症的怕死相反,抑郁症患者为想死。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精力体力的严重不足,感觉思考困难,反应慢,懒言少动。自卑,自我否定。睡眠障碍,多数为入睡困难,早醒。  但上述症状,不管是焦虑抑郁单独出现,还是二者共病出现,如果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尽快精神科就诊治疗。


发布了文章

精神分裂症一句话科普

    精神分裂症是主客观的颠倒,及精神活动的“解离”不协调状态。



发布了文章

精神分裂症之“混乱”

    人生如梦,难舍难分,但人们大多知道梦中的蝴蝶终究无法带到现实,不会为做了一个噩梦而终日惶恐不安。可有时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就像是生活在梦中,始终被梦中的蝴蝶所困扰,即分不清何为现实与虚妄,也分不清我究竟是周庄,还是蝴蝶。    一、现实混乱,表现为主,客观的颠倒,把客观不存在的事情当成是事实。把听不见的,不存在的幻听当成是听到的声音。把现实不存在的危险当成是即将发生的危险,或者认为自己被跟踪、监视,被控制等等。    情感的混乱表现为与环境的不协调,该乐的不乐,该哭的不哭。或者是一如既往地对任何事情没有情感,即情感淡漠。    二、自我认知的判断混乱,就像电影“我是谁”中,甚至对自己的真实身份都不清晰,有时把自己当成大人物,认为自己是被追杀的对象,认为自己是被控制的,不认为自己精神出了问题,坚信自己的所思所想都是对的。对他们来讲主客观的问题,他们是永远分不清的。     三、行为的不可理解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一些古怪的行为令人不解,比如对天叫骂,况似义愤填膺,自语自笑,凭空兴高采烈,或者着装古怪,夏天穿着冬天的衣服,严重者还有人捡食脏物。

发布了文章

焦虑的核心表现

    如果我们把焦虑所有的症状高度概括一下,用一个字来表达那就是一个“怕”字。     焦虑的患者经常会无缘无故莫名的恐惧,莫名的不安,莫名的浑身不适,甚至是疼痛。他们害怕已有的东西会失去,又害怕自己追求的东西,会永远得不到。    因此,每天都是在提心吊胆中,“害怕自己的健康出问题,害怕自己患绝症。”心慌气短,害怕自己有心脏病,害怕自己呼吸会停止。“怕病,怕死,怕事。”把所有未来的事情都进行最坏的预期,因此又害怕不好的事情发生...     怕来怕去,但日子要过,生活还是要继续。道理虽如此,但是患者自己却无法自控。因为这是一种疾病状态,如果持续时间超过两周以上,建议到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检查评估,进一步处理。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