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26

王义德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黑龙江省基层医疗机构保障您的健康。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感染
流感
发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冠状病毒感染
AS
呕吐
秋季腹泻
腹泻
过敏反应

发布了文章

置顶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抗生素的使用,凡是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者未严格按照规范的使用方法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滥用。一旦发生抗生素滥用,就有可能给患者造成非常多的危害,比如首先是药物毒副作用的体现,再就是严重过敏反应、二重感染、耐药等,具体如下: 1、药物毒副作用:是药都有三分毒,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应该严格遵照医嘱服药,而不能够擅自加大抗菌药物的药量,否则就有可能会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尤其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 2、严重过敏反应: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患者身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比如青霉素,严重的过敏反应可以致命。 3、二重感染:当使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细菌之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真菌就会出现过度增长和繁殖,从而造成新的感染,以上即为二重感染,此种情况在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非常常见,在治疗上也很困难,会导致患者病死率很高。 4、耐药:目前面临更大的问题是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在大量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无疑对致病菌的抗药能力是一种锻炼。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势,但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能够存留下来,并且大量繁殖。由于药物长期刺激,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耐药菌株的耐药性可以传播给其他细菌,也可以传播给下一代。现在大家听到的超级细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抗菌药物滥用所催生出来,如果此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有可能使人类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

发布了文章

新年将至,注意防护

入冬以来,流感、新冠、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呈现出多病原叠加的流行态势,近期JN.1变异株流行可能导致新冠疫情回升;近日我省出现新一轮雨雪天气可能会增加交通事故、健康危害;新春佳节将至,学生放假、务工人员返乡,人口大流动大迁徙即将启动,公众聚餐聚会频次增多,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多因素的叠加,导致健康问题复杂严峻。 一、持续个人防护,积极接种疫苗。 一是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公众外出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时,仍应坚持“三件套”即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五还要”即口罩还要继续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二是建议高风险人群积极接种疫苗。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或18-59岁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感染高风险人群,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二、注意健康监测,重视出行安全。 一是建议公众节日期间错峰出行,尽量避开热门景点和高峰时段,避免前往密闭场所。减少聚集,不扎堆,科学佩戴口罩,出行请携带消毒和防护用品;乘坐飞机、高铁、火车、空调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请全程佩戴口罩,及时洗手或做好手消毒。65岁以上老年人、孕妇、儿童及严重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人群尽量减少出行,避免聚集性活动。 二是旅行途中和旅行后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干咳、发热等症状,避免参加集体活动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尽早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三是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时,尤其长时间乘坐经济舱座位,空间狭小,腿部屈曲不动,容易导致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处凝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将增加2至4倍,建议每1至2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或适当走动。 四是注意出行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出行安全意识,切勿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饮酒和睡眠不足是车祸风险增加的两大主要因素,缺少4个小时睡眠对人体反应能力的影响相当于喝6罐啤酒。雨雪天气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和道路状态,不要抢行,减速缓行。遇到事故发生、局部人员拥挤,不要好奇围观,减少停留时间,预防跌倒发生。 五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雨雪天气,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导致毛细血管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会加速血栓形成,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与脑卒中。患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寒冷天气外出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佩戴帽子、围巾和手套,并注意随身携带相关急救药物。 三、定时开窗通气,谨防中毒发生。 一是公众使用煤炉或炭火等取暖设备、燃气热水器、燃气或炭火灶具、发电机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建议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定期检查维护;车辆停放在车库、地下室时,请不要让汽车引擎持续运转,车辆长时间停驶时,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二是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开窗通风,迅速关闭煤气、燃气、炭火等设施设备,同时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并注意保暖,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救治。对于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四、改进生活方式,预防节日疾病。 一是少吃剩菜剩饭。剩菜剩饭放久了会产生有毒物质,隔夜菜,特别是隔夜的绿叶蔬菜,非但营养价值不高,还会产生致病的亚硝酸盐,容易出现食源性疾病。过节期间要遵循适量原则,吃多少做多少,既不浪费食物,也不出现剩菜剩饭。 二是忌大吃大喝。短时间吃太多食物,喝大量饮料,会超出身体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从而引起胃肠功能失调、急性胃肠炎,并加重胰腺负担,增加发生急性胰腺炎或急性胆囊炎的危险。 三是慢性病患者要忌口。节日期间,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含盐分高的食物,应减少肥肉、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含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高血糖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点、果酱、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高尿酸患者应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各种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火锅等。 四是规律睡眠忌熬夜。长时间熬夜打牌、搓麻将、唱歌等可导致生物钟紊乱,可能出现消化不良、内分泌紊乱,导致身体机能出现问题。 五是酒后要注意睡姿。酒后正确睡姿应该是侧卧位,以防止呕吐物窒息,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家人要注意照看,以防发生意外。

发布了文章

什么是乙流

乙流即乙型流感。乙型流感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乙型流感症状主要分为典型症状和并发症等。 1.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乏力、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可有流涕、咽干痛、咳嗽、鼻塞、声嘶等上呼吸道症状。可有畏光和眼部烧灼感。部分患者可有胃肠道症状。 2.并发症 (1)原发性乙型流感病毒性肺炎:较为少见但是最为严重的肺部并发症。症状急进性发展,有持久的高热以及呼吸困难和发绀。 (2)细菌性肺炎:急性乙型流感后可合并细菌性肺炎,包括咳嗽、咯脓性痰。CT检查示肺部实变。 (3)肺外并发症:脑病脂肪肝综合征是乙型流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伴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另外肌炎以及横纹肌溶解等也可偶发。 3.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抑制病毒的复制。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是抗病毒药物。常用药物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酸奥司他韦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支气管炎、失眠和头晕等等。 如有不适症状,尽快到医院就诊,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发布了文章

冬季养生

冬季养生,中医名词。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

发布了文章

清洗鼻腔,带帽子,注意保暖

清洗鼻腔,可以清理掉鼻腔里面的细菌病毒,各种病原微生物,因为清洗了鼻腔,病毒,细菌,病原微生物的减少,也使得上呼吸道系统干净了许多,也减少了病毒,细菌,病原微生物的载量,可以预防减少上呼道感染的几率。 戴帽子,可以减少身体阳气的消耗,有助身体健康,也有助身体早日康复,所以,新冠病毒时期,出门带帽子,不洗澡就是这个道理。 注意保暖,可以减少寒邪的侵袭,可以使身体休养生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发布了文章

戴口罩,预防多重感染

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疾控局持续开展呼吸道疾病监测和形势研判,推进流感疫苗接种,定期调度各地医疗资源供给和诊疗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指导,组织经验交流和技术培训。监测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分析认为,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各地要科学统筹医疗资源,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跨科跨院调剂力量,发挥医联体作用,提高一般性感染的诊疗能力和重症识别转诊效率;要努力增开相关诊室和治疗区域,适当延长服务时间,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发挥中医中药作用,最大限度提高接诊能力和诊疗规范化水平;要向社会及时公开、持续更新提供儿科、发热门诊等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发挥互联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方便群众就近就便有序就医;要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重点人群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减少人员流动和探访。在此也提示大家:要坚持戴口罩、多通风、勤洗手的卫生习惯,倡导“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积极接种相关疫苗。有呼吸道症状时要做好防护,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家庭、单位内交叉传染。大医院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家里如有儿童患病症状较轻,建议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综合医院儿科就诊。目前,全国各省份卫生健康部门已在官方网站平台公布了本地可以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并将及时更新。冬季呼吸道疾病不同年龄群流行的主要病原体详解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多病源监测结果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不同年龄群体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不同。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为主,5—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为主,15—59岁人群中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为主,60岁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状病毒为主。

发布了文章

戴口罩,预防多重感染

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疾控局持续开展呼吸道疾病监测和形势研判,推进流感疫苗接种,定期调度各地医疗资源供给和诊疗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指导,组织经验交流和技术培训。监测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分析认为,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各地要科学统筹医疗资源,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跨科跨院调剂力量,发挥医联体作用,提高一般性感染的诊疗能力和重症识别转诊效率;要努力增开相关诊室和治疗区域,适当延长服务时间,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发挥中医中药作用,最大限度提高接诊能力和诊疗规范化水平;要向社会及时公开、持续更新提供儿科、发热门诊等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发挥互联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方便群众就近就便有序就医;要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重点人群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减少人员流动和探访。在此也提示大家:要坚持戴口罩、多通风、勤洗手的卫生习惯,倡导“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积极接种相关疫苗。有呼吸道症状时要做好防护,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家庭、单位内交叉传染。大医院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家里如有儿童患病症状较轻,建议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综合医院儿科就诊。目前,全国各省份卫生健康部门已在官方网站平台公布了本地可以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并将及时更新。冬季呼吸道疾病不同年龄群流行的主要病原体详解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多病源监测结果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不同年龄群体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不同。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为主,5—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为主,15—59岁人群中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为主,60岁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状病毒为主。

发布了文章

预防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在秋季发生的腹泻,不同程度的秋季腹泻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具体情况如下:秋季腹泻主要是轮状病毒引起的,是一种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疾病,一般轮状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主要导致2岁以下的婴幼儿出现腹泻的情况。通常轻症者会有轻度腹泻,但没有发热的症状;重症者表现为突然发病,会有呕吐、发热、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大便会呈水样或蛋花汤样,还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秋季腹泻常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一般以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为主,患者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猕猴桃、西红柿等,少吃富脂肪食物,如猪蹄、肥肉等;还可以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生理盐水来改善症状,防止身体脱水

发布了文章

预防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在秋季发生的腹泻,不同程度的秋季腹泻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具体情况如下:秋季腹泻主要是轮状病毒引起的,是一种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疾病,一般轮状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主要导致2岁以下的婴幼儿出现腹泻的情况。通常轻症者会有轻度腹泻,但没有发热的症状;重症者表现为突然发病,会有呕吐、发热、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大便会呈水样或蛋花汤样,还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秋季腹泻常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一般以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为主,患者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猕猴桃、西红柿等,少吃富脂肪食物,如猪蹄、肥肉等;还可以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生理盐水来改善症状,防止身体脱水

发布了文章

注意预防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在秋季发生的腹泻,不同程度的秋季腹泻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具体情况如下:秋季腹泻主要是轮状病毒引起的,是一种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疾病,一般轮状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主要导致2岁以下的婴幼儿出现腹泻的情况。通常轻症者会有轻度腹泻,但没有发热的症状;重症者表现为突然发病,会有呕吐、发热、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大便会呈水样或蛋花汤样,还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秋季腹泻常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一般以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为主,患者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猕猴桃、西红柿等,少吃富脂肪食物,如猪蹄、肥肉等;还可以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生理盐水来改善症状,防止身体脱水

发布了文章

出血热

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我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本病是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但HFRS病毒的传播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在我国已有半个世纪的流行史,全国除青海、台湾省外均有疫情发生。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本病年发病数逾10万,已成为除病毒性肝炎外,危害最大的一种病毒性疾病。流行病学马尔堡出血热(Marburghemorrhagicfever,MHF)是一种以急性发热伴有严重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疾病,经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病死率高。1967年秋,德国马尔堡、法兰克福和前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几家疫苗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因在实验中接触一批从乌干达运来的非洲绿猴后,同时爆发一种严重出血热。马尔堡疫苗研究所首次从上述患者的血液和组织细胞中分离出一种新病毒,因而命名为马尔堡病毒(MarburgVirus),其所致的疾病称为马尔堡出血热。传染源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和病人是主要传染源。通常先由被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绿猴)将病毒传染给人,然后再由病人传染给其他健康人。马尔堡病毒的传染性极强,症状越重的患者传染性越强,潜伏期患者的传染性弱。人不是病毒自然循环中的一部分,只是偶然被感染。本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储存宿主目前尚不清楚。传播途径主要经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病死动物和病人的尸体,以及感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经粘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在非洲疫区,因葬礼时接触病人尸体,曾多次发生本病暴发。通过密切接触也可以造成医院感染和实验室感染。此外,通过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等可造成医源性传播。有报道,病人在临床康复3月内,仍可在精液中检出马尔堡病毒,因此,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通过含本病毒的气溶胶感染实验动物也有报道。人易感性人对马尔堡病毒普遍易感,高危人群为接触被感染的动物及病人尸体者,以及密切接触病人的亲属和医护人员。人在感染2周后可产生中和抗体,从而获得免疫力。1985~1987年在几个非洲国家的一般人群中进行病毒性出血热抗体检测发现,抗马尔堡病毒抗体的阳性率为0.39%。流行特征至今,马尔堡出血热的自然流行局限于一些非洲国家,如刚果、安哥拉等,无明显的季节性。在1998年刚果发生马尔堡出血热流行前,本病多为散发,但在家庭、医院及社区内也可暴发。病原学形态与结构马尔堡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在自然状态下,病毒呈多态性,有时呈分支或盘绕状,盘绕成"U"或"6"形状或环形。马尔堡病毒为RNA病毒,直径80nm,长度700~1400nm,表面有突起,有螺旋形包膜。包膜内有一个管状核心结构,为螺旋状核衣壳所围绕。分子生物学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长约19kb,编码7种病毒蛋白,包括N蛋白(nucleoprotein,NP)、病毒蛋白35(VP35)、病毒蛋白30(VP30)、病毒蛋白24(VP24)、糖蛋白4(gp4)、RNA依赖的RNA聚合酶主要成分糖蛋白7(gp7)和次要成分病毒蛋白40(VP40)。生物学特性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56℃30分钟不能完全灭活,但60℃1小时感染性丧失。在室温及4℃存放35天其感染性基本不变,-70℃可以长期保存。一定剂量的紫外线、γ射线、脂溶剂、β-丙内酯、次氯酸、酚类等均可灭活。本病毒可在多种细胞中培养,其中包括Vero细胞、VeroE6细胞和Hela细胞等。目前只发现一种血清型。病因病理病毒原理引起出血热的病毒是汉坦病毒。这种病毒侵入人体后直接作用于全身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组织或器官的水肿,从而出现全身皮肤粘膜的充血或出血,如病人的面颊、鼻、颈部、前胸、上臂等处发红或有出血点,并危及心、肺、脾、胃、肾、脑垂体、肾上腺等多处脏器;有些病人还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极易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最为严重的是损害人的肾脏,重者往往死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病毒还会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严重的头痛、眼眶痛、腰痛及全身疼痛,病人普遍出现高热。重症或未能及时治疗的病人,后期往往出现心力衰竭、肺肿、自发性肾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该病病情凶险、病程多会迁延月余,即使治愈也需要严格休息至少1-3个月,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机制马尔堡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犯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尔后被带至区域淋巴结,在淋巴系统内播散,并通过血行感染肝、脾和其他组织。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1.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导致细胞的直接损伤:其机制是:病毒和细胞表面的凝集素结合,通过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导致细胞坏死。2.病毒和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细胞的间接损伤:其机制是:1病毒由入侵部位扩散至各系统,从而抑制机体固有免疫应答,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对1型干扰素的应答;2由于病毒感染,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的活化受到部分抑制,从而影响体液免疫反应;3在整个感染过程中产生大量淋巴细胞凋亡,导致免疫抑制;4受感染的巨噬细胞产生各种介质,并通过各种途径导致严重病变,如细胞表面表达组织因子引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导致血管功能失调、低血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理改变除横纹肌、肺和骨骼之外,几乎所有器官都可受损。其中肝、肾、淋巴组织的损害最为严重,脑、心、脾次之。肝、脾肿大,呈黑色。肝易破碎,切开时有多量血液流出,呈浅黄色。脾明显充血,滤泡消失,髓质软,呈粥糊样,在红色脾髓中可见大量巨噬细胞。红髓坏死并伴淋巴组织破坏,脾小体内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常见透明变性。库普弗细胞(枯否细胞)肿胀凸出,充满细胞残渣和红细胞,窦状隙充满细胞碎屑。门静脉间隙内单核细胞蓄积,但在肝坏死达到高峰时,可见肝细胞再生现象。淋巴组织的单核细胞变形。除了局限的出血和小动脉内膜炎外,肺内损害较少。神经系统的病变主要散布在脑神经胶质的各种成分,包括星状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神经细胞等。神经胶质的损害有两种,一是增生性,表现为胶质结节和玫瑰花状形成。二是变性,表现为核固缩和核破裂。脑实质中可见多处出血。此外,还普遍存在脑水肿。病情诊断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肌肉酸痛、头痛、咳嗽、胸痛、呕吐、腹痛、腹泻,皮下和结膜有出血点及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在躯干和肩部出现紫红色的斑丘疹,少尿、无尿,谵妄、昏迷等。实验室检查1.一般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即可检测到蛋白尿,转氨酶升高。血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显著减少。2.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马尔堡病毒的N蛋白抗原(敏感度为40ng/ml),可用于早期诊断。取皮肤组织活检,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马尔堡病毒抗原。3.血清学检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ELISA等检测抗马尔堡病毒IgM和IgG抗体。一般IgM抗体在发病后第7天出现,持续2~3月,单份血清IgM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增高4倍以上者也可诊断。3.核酸检测[LD1]:逆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ionRT-PCR)和实时逆转录PCR(realtimereversetranscriptionPCR)检测血清中病毒RNA,可用于早期诊断。4.病毒分离:接种病人的血液、咽分泌物或尿液等于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阳性者可以诊断。但必须注意,马尔堡病毒分离只能在BSL4级实验室中进行。诊断标准本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依靠抗原检测、病毒分离和病毒核酸检测等。对来自马尔堡出血热疫区或接触过新输入的非洲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人员,急骤起病,发热,有全身肌肉疼痛、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出血症状,使用抗生素和抗疟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应高度怀疑为马尔堡出血热。如发现马尔堡病毒的N蛋白抗原阳性,病毒RNA阳性,以及从病人的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即可诊断为马尔堡出血热。鉴别诊断1.其他病毒性出血热:1埃博拉出血热:与马尔堡出血热在传染源、传播途径、疫区分布等多方面极其相似,通常无融合性皮疹,可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相鉴别。2肾综合征出血热:有鼠类接触史,临床上有明显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可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相鉴别。3新疆出血热:为自然疫源疾病,主要分布于有硬蜱活动的荒漠和牧场。发病有明显季节性,每年4~5月为流行高峰,患者有蜱叮咬史。4登革出血热:有伊蚊叮咬史,临床表现与马尔堡出血热相似,可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相鉴别。2.拉沙热:一般起病隐匿,主要症状为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咽喉痛、咳嗽、恶心、呕吐、腹泻、肌痛及胸腹痛等;早期可见淋巴细胞减少,后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可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与马尔堡出血热鉴别。2.疟疾:典型症状为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血涂片可找到寄生虫,应用抗疟药治疗有效。3.细菌感染:血常规检查通常表现为白细胞升高,血培养可帮助诊断,抗生素治疗有效。由于马尔堡出血热在发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应在发病早期进行抗原检测、病毒分离、核酸检测和血清学试验,以便尽快作出正确诊断。临床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现有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一般支持治疗应卧床休息,就地隔离治疗。给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液体疗法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补液应以等渗液和盐液为主,常用的有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等。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恢复期病人血清治疗如给早期病人注射恢复期患者的血清,可能有效。对症和并发症治疗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新鲜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者,应输血小板;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限制入液量,应用利尿剂,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肝功能受损者可给予保肝治疗。重症病人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重在早期出血热病毒对人的危害涉及机体多种器官,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但是这种危害是渐进性的。倘若患病后尽早治疗,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尽早休息,即可抵御病毒的毒性作用,也可能减少机体的损耗,因此可明显增加康复的机会。早治疗的前提在于早发现。出血热病人发病早期的典型表现为突起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这种高热通常持续4-6天。由于病毒引起的神经中毒现象,病人会出现头痛、眼眶痛、腰痛,即"三痛"症;因病毒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病人还会出现颜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俗称"三红",很象"酒醉貌",躯干及上肢皮肤出现条索状出血点,眼球结膜血。病人还常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人会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现象。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血小板下降,并有尿蛋白阳性、血尿、尿内出现膜状物等肾功能损害表现。如果对早期病人不细心鉴别,很容易误以为是"感冒"。我国南方高发病区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寒热脸红酒醉貌,头痛乏力象感冒;皮肤粘膜出血点,呕吐腹泻蛋白尿"。

发布了文章

猴痘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 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并伴有出血倾向。 症状 猴痘的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C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较躯干更为多见,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皮疹数量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发布了文章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发布《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对不同情形或场景戴口罩的建议。 随着五月临近,即将进入手足口病、登革热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对于传染病预防,大家切莫掉以轻心,务必明确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积极做好夏季传染病防范应对。 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简单高效的措施。众所周知,戴口罩可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风险,对自身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于已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人群,戴口罩不仅可保护自身,也能防止喷溅飞沫,保护身边的人。 应该佩戴口罩的 6种情形或场景 1、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期间 2、出现发热、咽痛、咳嗽、流涕、肌肉酸痛、乏力等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症状期间 3、生活、工作或学习的社区、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时 4、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 5、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 6、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托幼机构、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医护、餐饮、保洁、保安等公共服务人员工作期间 建议佩戴口罩的 4种情形或场景 1、乘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2、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 3、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 4、参加人员来源较广、流动性较强且没有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的大型会议或活动举办时 可不佩戴口罩的 常见情形或场景 1、露天广场、公园等室外场所 2、人员相对固定的室内工作场所和会议室等 3参加人员来源较广、流动性较强但有明确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的大型会议或活动举办时 4、对于定期开展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等特定人员,如庆典活动演职人员、仪仗队队员等,在参加大型活动时 5、进行运动的人员,佩戴口罩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时 6、3岁及以下婴幼儿 7、学校师生在校期间 口罩选择 建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佩戴N95或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以上级别的口罩(无呼吸阀),其他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应注意及时更换口罩。

发布了文章

做好防护,注意大角星

国内检出多例XBB.1.16,感染者还出现了结膜炎的状况。这是个什么病毒?有什么特点?我们来关注一下。 据报道,该病毒从印度到新加坡、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29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值得注意的是,4月15日,中疾控也已在我国本土监测到这一变种病毒。除了此前的一些症状,这次的感染者还出现了结膜炎的症状。 日本和捷克的研究人员称,XBB.1.16的传播效率比XBB.1和 XBB.1.5毒株高约1.17至1.27倍,所以传播速度快是它最大的特点。并且他们在研究中表明它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来看到我国的情况,对比起此前4月8日公布的数据,4月7日至4月13日,新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24例。其中,中国疾控中心首次监测到15例XBB.1.16和2例XBB.1.16.1,表明这一变种病毒也已经进入我国。 而感染了这种病毒的感染者出现了一种新的症状,那就是结膜炎。对于这种情况,专家也出面发布了提醒,大家不需要盲目地去囤眼药水,病毒性结膜炎一般都是自限性的。如果3天内症状不好再考虑去医院就诊,建议找专业的眼科医生。 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关于怎么预防,首先是日常的防护措施要做好,特别是去医院等等这种特殊的地方戴好口罩。再来就是不要盲目地去囤积相关药物,保持心态平和,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后要及时就医。

发布了文章

吃野菜的好处

野菜是天然无污染的食物,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适当吃能为人体补充营养,还可以缓解便秘,促进身体的健康,同时野菜还具有药用价值,有益于人体的养生保健。 1、补充营养:野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较为丰富,适量吃野菜能为人体补充营养物质,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对维护自身健康有好处; 2、缓解便秘:野菜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适量吃野菜,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人体排泄肠道内的垃圾废物等,具有通便的功效,有益于人体的肠道健康; 3、其他好处:多数野菜具有清热去火的功效,适量吃野菜可以辅助人体去除体内的火热邪气,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 野菜是一种天然绿色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有益处的食物,但吃野菜也要适度,过度吃可能会导致腹胀等不适。另外,对于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大量吃野菜,以免影响脾胃阳气,不利于身体恢复。

发布了文章

春季养肝正当时

春季保肝建议可以多吃一些深色的蔬菜,藻类食物和各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1.深色的蔬菜:建议每天争取能够吃一斤左右的深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紫甘蓝等,可以帮助身体补充丰富的维生素A,绿叶蔬菜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相对较丰富,可达到肝损伤修复的目的。2.藻类食物:建议多吃一些海带,木耳,蘑菇等,这样能够获取较多的膳食纤维素。3.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虾,鸡肉,鸡蛋牛奶等,所含的蛋白质相对较多,能够起到修复细胞,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春季保肝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尤其是食物调理很重要,同时也要注意多休息,避免熬夜加班,不然也会影响到自己的肝健康。

发布了文章

春季养肝正当时

春季保肝建议可以多吃一些深色的蔬菜,藻类食物和各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1.深色的蔬菜:建议每天争取能够吃一斤左右的深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紫甘蓝等,可以帮助身体补充丰富的维生素A,绿叶蔬菜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相对较丰富,可达到肝损伤修复的目的。2.藻类食物:建议多吃一些海带,木耳,蘑菇等,这样能够获取较多的膳食纤维素。3.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虾,鸡肉,鸡蛋牛奶等,所含的蛋白质相对较多,能够起到修复细胞,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春季保肝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尤其是食物调理很重要,同时也要注意多休息,避免熬夜加班,不然也会影响到自己的肝健康。

发布了文章

春季养肝好时节

春季保肝建议可以多吃一些深色的蔬菜,藻类食物和各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1.深色的蔬菜:建议每天争取能够吃一斤左右的深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紫甘蓝等,可以帮助身体补充丰富的维生素A,绿叶蔬菜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相对较丰富,可达到肝损伤修复的目的。 2.藻类食物:建议多吃一些海带,木耳,蘑菇等,这样能够获取较多的膳食纤维素。 3.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虾,鸡肉,鸡蛋 牛奶等,所含的蛋白质相对较多,能够起到修复细胞,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春季保肝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尤其是食物调理很重要,同时也要注意多休息,避免熬夜加班,不然也会影响到自己的肝健康。

发布了文章

早晨与晚上锻炼的注意事项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平常运动时间都集中在一早一晚,尤其上班族,基本就是上班前和下班后。早上运动和晚上运动,需要注意哪些呢? 受访专家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教授 陆一帆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邱续强 一份晨/晚练注意事项 选择不同时间运动,分别有需要注意的事项。 晨练篇 不要天刚亮就练 此时户外光线暗,不利于辨识脚下及四周环境,容易发生绊倒等意外。尤其秋冬季节,日出前气温非常低,易着凉,建议上午9点以后,气温稍有提升再去晨练。 不要空腹晨练 若不进食就开始锻炼,可能会因血糖浓度低、能量不足而出现头晕目眩、腿软乏力等情况。 应在晨练前吃些好消化的食物来补充能量,例如香蕉、饼干、米粥等,同时要注意补水,可以喝一杯蜂蜜水。也不能吃太饱,只要不感到饥饿就好。 需要充分热身 晨起后身体尚未完全苏醒,灵活性和协调性不佳,如果直接晨练可能会出现运动损伤。 建议热身做足15分钟,直到微微发汗,呼气稍有紧促感,关节和肌肉灵活润滑为止。 晚练篇 餐后一小时再锻炼 晚上锻炼最好在晚餐结束一个小时后再开始,以免影响消化吸收。 运动强度不宜太大 最好不做很兴奋的竞争性运动,而应该做单调一点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等。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因为过度劳累后身体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很可能影响当晚睡眠和次日的状态。 时间不要太晚 身体在运动时所产生的内啡肽等激素会在1~2个小时内代谢掉,把握好运动时间,不要太晚运动,也就不会造成因身体兴奋而失眠。

发布了文章

甲流

多地甲流高发,奥司他韦也出现断货情况。甲流有哪些症状?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奥司他韦作为抗病毒药物,能否自行购买服用?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北京市隆福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贾琦介绍,流行性感冒的特点之一是热型比较高,患者体温可能突然升到39℃~40℃,还会伴有寒颤、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等;普通感冒患者一般不发热或是低热,打喷嚏、流鼻涕等卡他症状比较明显,往往全身症状比较轻。流感病程为5-10天,普通感冒为3-5天;感冒一般不会有合并症,而流感更容易合并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小于5岁的儿童、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肥胖(体重指数大于30kg/㎡)、孕妇等都是甲流的高危人群。”贾琦表示,高危人群感染甲流后容易发生并发症,如病毒性肺炎,严重时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累及神经系统,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炎、脑膜炎;累及心脏,可发生心肌炎,如果患者本身就患有冠心病等心脏基础病合并流感感染后,心脏损伤可能会加重,甚至发生心力衰竭;还可能会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多脏器功能不全、休克等情况。如果怀疑自己感染甲流,应及时就医,而不是自行服药。“甲流患者在发病后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对预后有好处,尤其是高危人群。”贾琦指出,在临床上,是否需要用药、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医生都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评估。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大部分通过多休息、饮水、吃一些解热镇痛等药物对症治疗就可以恢复。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则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药,如肾功能不好的患者需要减量,肝功能不全患者、免疫功能不全患者、老年人、孕妇、儿童等需要评估后再服药。贾琦表示,如果周围有人患上甲流,可通过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多休息、多饮水的方式来预防。不建议通过吃药来预防,一方面预防性用药服药的时间会很长,医学上观察到需要服用六周左右;另一方面,如果不减少接触等易患因素,预防性用药的效果也并不好。有一种情况,即高危人群和流感患者确实密切接触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预防。“临床上可以通过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病原学检测来确诊甲流。”贾琦介绍,抗原检测通常作为初筛手段,核酸检测可以确定甲流的亚型,病原学检测是临床上鉴别的金标准。【预防措施】●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注射流感疫苗,尤其是重点人群。●勤洗手也是预防流感传播最简单、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外出回家后、接触公共物品后、打喷嚏、擤鼻涕后、触摸口腔、鼻、眼睛前后、饭前便后等都应该及时洗手。正确的洗手方式为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香皂洗手;擦手时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一次性小毛巾,避免使用公共毛巾;在公共场所洗手时,可使用纸巾垫着关闭水龙头,避免二次污染。●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家里有人感冒,患者应佩戴口罩。确诊感染流感病毒应及时治疗或隔离,以免传染给他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多喝水,保持良好规律的作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随着天气变化,做好保暖、及时增减衣服。适当进行户外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等均有助于降低患流感的风险。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