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6

骨质疏松专病专区

骨质疏松专病专区,了解骨质疏松相关知识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AS
骨折
骨质疏松

发布了文章

怎样早期预防肾脏病

每年三月的第2个星期四是“世界肾脏日”,今年是第15届,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同时,做好肾脏病高危因素的筛查,可以早期预防肾脏病。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大家都可以闭门不出,但有一群人必须要频繁往返医院,接受每次4小时,每周2-3次的血透治疗。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约10.8%,人数超过1亿,目前在国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尿毒症患者有70多万,这个让人不得不“逆行”的疾病怎样预防呢? 肾脏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每时每刻都在勤勤恳恳工作,排除代谢废物,调节水钠、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合成活性维生素D防止肾性骨病,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止肾性贫血,甚至还维持生育功能。肾脏常常“轻伤不下火线”,不罢工,不喊累,早期肾脏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所以很容易造成病情延误。当出现泡沫尿、脚踝肿胀、眼睑浮肿、腰酸乏力、头痛、失眠、高血压、贫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肾功能几乎丢失了一半,因此,肾脏病常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需要给予“额外”的关注。 肾脏病有哪些高危因素呢? 1.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造成肾小球缺血硬化,表现夜尿增多,尿白蛋白增加,严重的有肾功能减退。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控制血压,定期进行肾脏相关检查。 2. 糖尿病:糖尿病肾病逐渐成为新进入透析的首要病因,患者常有水肿、大量蛋白尿、视网膜病变、失明、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定期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3. 肾病家族史:有些肾病有家族聚集倾向如IgA肾病,有些是可以遗传的如多囊肾等,家族中有肾病患者要提高警惕,定期检查。 4. 代谢相关性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高尿酸血症、超重和肥胖等。“宅男宅女”增多,运动减少,肥胖高发。肥胖可加重肾脏负担,使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肥胖相关性肾小球肥大或肾小球局灶节断性硬化,一定要控制体重。 5. 肝炎:慢性肝炎可引起乙肝相关性肾炎或丙肝相关性肾炎,要注意筛查肝炎病毒复制、肝肾功能和尿常规。 6. 自体免疫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体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可引起狼疮性肾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等。 7. 药物性肾损害:如长期服用含有马dou铃酸的中药、氨基糖甙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某些减肥药等有可能造成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长时间、大量服用会引起肾功能损伤。 8. 肾病病史或早产出生低体重:在严重感染、药物过量或急性应激状态下,肾脏受损风险增加。 9. 感染:如反复泌尿系感染,有肾结石、前列腺肥大、梗阻性肾病、肾盂肾炎、肾积水的患者。 10.肿瘤:肿瘤本身、化疗和靶向药物等都会增加肾病和肾损伤风险。 11.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大量饮酒、熬夜,强力健身加大量蛋白粉,长期使用美白用品,频繁纹身和染发等等。 以上高危因素是可防可治的,要做到早预防,首先是保持健康饮食,如低盐、低脂,限制油炸煎烤,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高纤维食物;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劳逸结合,适度锻炼;可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游泳、慢跑、跳舞、骑车、乒乓球等;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控制体重;避免滥用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和肾脏超声检查,了解是否有尿蛋白,血肌酐是否正常,肾脏超声是否有肾脏形态结构改变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拥有健康肾脏,畅想美好生活! 撰稿人: 李月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李敏侠

发布了文章

是谁偷偷夺走了你的肾脏健康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重要原因 最近《柳叶刀》杂志发表全球慢性肾病协作组文章显示,2017年,全球有6.975亿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国际肾脏病学会的数据是8.5亿人),占全球人口的9.1%,十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慢性肾脏病(CKD)。比糖尿病、骨关节炎、慢阻肺、哮喘、抑郁症等非传染慢性疾病的患者人数都要多。好消息是多数病人是CKD的早期状态,即1-3期,占97.8%,而真正进入透析和肾移植的病人仅占0.57%。不好的消息是中国CKD患者人数居全球第一位,占全球CKD人口的19%。 CKD患者的死亡因素主要是心血管病,数据显示2017年因CKD导致的死亡人数,共260万人,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4.6%,是全球第12大死因,比结核病或艾滋病都要多。其中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疾病,达140万人(54%),仅120万人因为其它原因死亡。在过去的近30年间,全球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都出现了明显下降,如心血管疾病下降了30.4%,癌症下降了14.9%,慢阻肺下降了41.3%,但CKD却显示增高,死亡率变化为+2.8%。预计到2040年,CKD每年将导致全球220万-400万人死亡,成为全球第5大最常见死亡原因。 CKD除了导致死亡率增高以外,还会导致患者残疾和生活质量下降。2017年全球由于CKD导致3.58亿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这部分的损失主要来自于CKD4-5期、透析和肾移植的患者。在发达国家,透析和移植的费用占年度医疗保健预算的2-3%,但这组病人数目只占国家总人口中的0.03%。在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患有肾衰竭的病人却无法获得挽救生命的透析和肾移植的机会。 在东亚等多数地区(包括中国),高血压是CKD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空腹血糖高是其他所有地区CKD的主要危险因素。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CKD的危害,在全球,包括中国人数众多,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血糖、血压问题日益严重,未来无论对患者、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将是巨大的负担。 在中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高达10.8%,患者人数1.32亿,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有150多万人,并以每年新增12~15万的趋势持续上升。至关重要的是——慢性肾脏病可以通过早期预防、早期诊治得到控制,延缓终末期肾病的进展。因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包括:政策制定者、患者、普通大众、医疗人员等对防治措施体系建立重要性的认识。2019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防治慢性肾脏病“杭州倡议”:贯穿始终,树立慢性肾脏病防控全程理念;转变战略,创建慢性肾脏病防控全新体系;全民动员,构建慢性肾脏病防控中国模式。 今年的世界肾脏日的主题是预防CKD 我们已知,通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预防肾脏病,也可以延缓发展为晚期肾脏病。尽管许多国家都有针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国家政策和战略,但通常缺乏针对肾脏病的教育和认识以及CKD筛查,管理和治疗的具体政策。因此有必要提高民众,专业人员和决策者对预防措施的重要性的认识。 今年的世界肾脏日将继续提高人们对全世界肾脏病负担日益加重的认识,并为世界各地每个人的肾脏健康而努力。具体而言,2020年强调了预防干预的重要性,以避免肾脏病的发病和进展。 “预防”通常是根据以下三个定义进行分类的活动:(1)一级预防,即寻找危险因素,在影响健康之前进行干预,在疾病进程开始之前预防肾脏病的发生;(2)二级预防,建议采取预防措施,在肾脏病的早期进行诊断并及时治疗,以防止出现更严重的问题;(3)三级预防,在肾脏病确诊后要对其进行治疗,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和更严重的并发症的出现。 具体而言,肾脏病的一级预防需要改变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和高血压,不健康的饮食(高钠、高糖和食物添加剂),肾脏和泌尿道的结构异常和/或肾毒性损害(包括药物和毒物肾损害)。预防性主要干预措施包括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借助尿液和血液检查筛查患有较高CKD风险的人群,并将筛查数据保存在CKD登记系统中。 对已有肾病的患者来说,二级预防,包括血压优化和血糖控制,是教育和临床干预措施的主要目标,可以通过低盐和低蛋白质、植物性饮食和药物治疗来实现。 在晚期CKD患者治疗中,将肾性骨病、尿毒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症的治疗作为重要任务。 所以,我们呼吁 强调年轻人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老年人应该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过早进入肾衰竭晚期。 避免肾脏病诊治误区 比如“肾穿刺有害”“。一些肾脏病是因为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肾脏病,肿瘤性肾脏病,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引起的副球蛋白血症相关性肾脏病等,需要病理诊断才能区别和决定治疗方案。 再比如“降压药物不能吃,一旦吃上,就具有依赖性了,不能停药了”。肾脏病导致的高血压通常还是需要长期药物治疗,而且降压药本身还有治疗肾脏病的作用。 最后“透析不能上,会成瘾”,现在我国的医保政策很好,这些患者如果积极配合治疗,可能会长期生存,甚至可达50年以上,甚至可以胜任工作。 让我们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树立科学理念,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教育好家人和朋友,预防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过一个健康而快乐的人生。 撰稿人:张凌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发布了文章

钟南山团队发布老年人新冠肺炎防范指南(含就医指导)

2020年2月5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带领的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研究团队发布了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范指引。老年人抵抗力差,常合并其他基础病,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时,表现为普遍易感、患病率高、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等,是疫情防治的重点对象。针对老年人不同于成年人的机体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自理能力受限等情况,研究团队在成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范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老年人的防范建议,确保防护工作既要包含老年患者本人,又要涵盖老年患者的陪护人员,做到全面、细致、重视,以期早日实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胜利。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为减少疾病的发生,建议做到以下几点:合理的饮食习惯营养不良是影响老年患者疾病结局的主要负面因素之一。平衡饮食,控制体重指数(BMI)在19-24kg/m2内,均衡的摄入热量、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少食多餐,建议进食容易消化或帮助消化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勤喝水,每天摄入合理的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坚决杜绝接触进食野生动物,拒绝进食腐烂、过期的食品,拒绝进食半熟、生食品。保持食物种类、来源丰富多样,不偏食,荤素搭配,均衡饮食,保证充足营养。对于进食困难的老年人,可遵从营养师的建议,行鼻饲进食,必要时可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所有的老年人,进食过程中都应避免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发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每日睡眠,注意保暖。选择合理的锻炼方式,充分认识自己,适度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提高抵抗力。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去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不随地吐痰,保持手卫生,主动做好个人健康监测,怀疑有发热时主动测量体温。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的老年人,应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定期翻身,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褥疮。健康的心理状态应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老年人退休后活动范围减小,活动中心改变,加上感觉、运动、认知等生理变化的影响,心理特征也发生改变,表现为安全感下降、适应能力减退,容易出现失落感、自卑感、空虚感等。在疾病到来时,老年人会表现出更强烈的焦虑、抑郁等,难以配合治疗。有针对性的提供符合老年人群的医疗、娱乐等服务,定期的关心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鼓励老年人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积极的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使老年人得到家庭及社会的关怀与认同,减少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等发作,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积极治疗基础病老年人往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是本次疫情危重症及死亡病例的高发群体。因此,需遵从医生的医嘱,根据基础病的不同,按时、规律、规范服用药物,做好相关疾病的二级预防治疗。同时,学会评估自己的病情,监测自己的一般情况,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正确的描述病情,不乱投医,不讳疾忌医。对于活动受限、认知缺陷的患者,患者家属需协助治疗,同时做好评估、监测工作。转载::央视新闻,内容有删减

发布了文章

40岁中青年就可以测下骨密度,预防骨折!三成50岁以上女性都是骨质疏松

年纪大了骨头脆了就容易骨折? 很大部分是骨质疏松惹的祸! 国家卫健委首次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在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50岁以上女性都是骨质疏松患者。 对于骨质疏松,很多人误区重重! 本周,强骨中国行——骨健康公益宣传教育活动在上海启动,将在全国超过52个城市的100多家医院进行多地联动活动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博导章振林建议,40岁左右的中青年人都要测下骨密度,了解一下初始的骨量,进入更年期每年做一次。如果发现骨质疏松了需要用药提高骨密度,预防跌倒。 单纯靠补钙不能预防骨质疏松 对于骨质疏松的危害,市民认知率低,通常未能及时引起重视。随着病情进展,晚期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造成骨折等情况,致残和致死率极高,因此骨质疏松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检测比率为仅3.7%。此外,面对骨质疏松的防治,绝大多数人在认知上存在误区,章振林教授指出:“大多数患者认为骨质疏松可以单纯靠补钙就能解决,对维生素D在促进骨形成、骨矿化和强壮骨骼等方面的重要性知之甚少。因此提高骨质疏松症早诊早治以及规范诊疗对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陶敏芳教授解释道:“女性更年期时体内雌激素严重不足,机体对钙元素吸收利用的能力会因此减弱。妇女同胞特别需要重视骨骼健康,早诊早治才能安享幸福晚年。 因此,妇科专家会建议绝经妇女做一个骨密度基础的检查,绝经以后就知道,我银行存款有多少,够用就不怕。如果发现一退休骨量就不行了,赶快必须采取行动。 另外瘦小的人,不晒太阳的,还有吃糖皮质激素的人,都是高风险的人群,建议都要做骨密度的 这些骨折病人一定要治骨质疏松 骨密度和骨折关系密切,大概50%左右的骨折可能由骨质疏松引起。 据统计,65岁以上发生过低创性骨折的人群中,71%-95%的骨折是由于跌倒引起的。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严重的骨折了以后并不是一躺了之。章振林指出,根据WHO诊断标准来说,如果是脆性骨折,没有什么动一下就骨折的,那应该告诉他,手术以后要做骨密度检查。但是,现在很多骨折病人不痛了就忘记了,三年以后又骨折了,这也挺常见。 陶敏芳指出,现在社区、街道也经常组织一些大巴士,带大家出去旅游。车上稍微颠了一下,回来几个老太太就说腰痛了。有些人睡睡就过了,有些人到医院去检查,一检查发现腰椎压缩性骨折,大部分都是骨质疏松的。正常的小朋友车上坐在那里也不会骨折的,这些人颠一下就骨折了。这些就是骨质疏松性的骨折,要做骨质疏松抗骨吸收治疗,而不是睡睡三个月,好了再出去玩。 骨健康公益宣传教育启动 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发起,罗氏制药中国与GE医疗中国共同支持的“强骨中国行——骨健康公益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会在上海举行。 除上海站外,项目还将在全国超过52个城市的100多家医院进行多地联动活动,将从多个方面共同开展诊疗一体化合作,并在未来几年陆续开展系列活动,全面推进中国骨松诊疗领域的发展。 在推动专家培训建设方面,2019年,“强骨中国行-骨质疏松分级诊疗区域研讨会”启动,预计将覆盖300-400名医生。此外,全年还将开展30场次的基层医生培训,预计覆盖3000名基层医生。 在提升公众对于骨骼健康规范诊疗意识方面,“强骨中国行-公益筛查科普活动”将在2019年5月10-12日母亲节期间,以及10月20日世界骨松日期间,持续全面地推行公众公益宣传,走进更多社区,通过免费筛查、义诊等形式,向大众科普早期筛查的方式以及重要性,预计覆盖10000名公众。 未来3-5年,罗氏制药中国和GE医疗中国还会就推动骨慢病(骨质疏松为主)中心标准的建立和骨慢病示范中心的区域性落地、专业医生的培训和参访学习以及继续推行对骨质疏松的科普宣传活动等方面内容开展合作。 转载自周到上海 作者:陈里予 图片:东方IC

发布了文章

出去旅游,大巴颠一下就骨折?老母亲到底有多脆弱

随着天气渐渐步入夏季有不少的社区街道组织一些出游活动带大家到周边城市旅游。然而,小编发现有不少的老人在旅行大巴上稍微颠了一下,回来就说腰痛了。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是腰椎压缩性骨折大部分都是骨质疏松引起的今天小编就在强骨中国行——骨健康公益宣传教育活动学到了不少关于骨质疏松的知识“强骨中国行”上海首发启动为提高大众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在母亲节到来之际,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发起,罗氏制药中国与GE医疗中国共同支持的“强骨中国行——骨健康公益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会2019年05月11日在上海举行。除上海站外,项目还将在全国超过52个城市的100多家医院进行多地联动活动。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部王志琳主任表示:“‘强骨中国行——骨健康公益宣传教育活动’是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健康骨骼’专项行动的项目之一,旨在引起公众对于中老年骨骼健康的重视。我们相信在多方共同协作下,此项目将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骨松诊疗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我国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疗管理水平。”沉默的杀手:早诊早治是关键2018年10月19日,国家卫健委首次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在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50岁以上女性都是骨质疏松患者陶敏芳 教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女性更年期时体内雌激素严重不足,机体对钙元素吸收利用的能力会因此减弱。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呼吁中老年人尤其是妇女同胞需要重视骨骼健康,早诊早治才能安享幸福晚年陶敏芳教授在活动现场致辞由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大众对于骨质疏松的危害认知率低,通常未能及时引起重视。随着病情进展,晚期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造成骨折等情况,致残和致死率极高,因此骨质疏松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这不仅使患者深受病痛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同时也给家属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极大地影响了骨质疏松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骨密度检查是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指标,而我国公众的骨密度检测率明显不足。根据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检测比率为仅3.7%。此外,面对骨质疏松的防治,绝大多数人在认知上存在误区。章振林  教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大多数患者认为骨质疏松可以单纯靠补钙就能解决,对维生素D在促进骨形成、骨矿化和强壮骨骼等方面的重要性知之甚少。因此提高骨质疏松症早诊早治以及规范诊疗对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章振林教授在活动现场致辞骨骼健康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开展“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无论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的“三减三健”专项行动、还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带领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联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分会,完成的我国首个基于社区人群的大规模多中心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都是对“健康中国”伟大战略的贯彻与执行。陶敏芳教授指出:“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外,各方需要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才能科学防治骨质疏松。本次‘强骨中国行’系列活动正是响应国家卫健委号召,旨在全面提升高危人群对于骨质疏松症早诊早治的认知,帮助大家实现‘健康骨骼、健康人生’的目标。”多方携手,推动骨松诊疗一体化2019年,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公发起,罗氏制药中国与GE医疗中国共同支持的“强骨中国行”系列活动全面启动,将从多个方面共同开展诊疗一体化合作,并在未来几年陆续开展系列活动,全面推进中国骨松诊疗领域的发展。在推动专家培训建设方面,2019年, “强骨中国行-骨质疏松分级诊疗区域研讨会”启动,预计将覆盖300-400名医生。此外,全年还将开展30场次的基层医生培训,预计覆盖3,000名基层医生。在提升公众对于骨骼健康规范诊疗意识方面,“强骨中国行-公益筛查科普活动”将在2019年5月10-12日母亲节期间,以及10月20日世界骨松日期间,持续全面地推行公众公益宣传,走进更多社区,通过免费筛查、义诊等形式,向大众科普早期筛查的方式以及重要性,预计覆盖10,000名公众未来3-5年,罗氏制药中国和GE医疗中国还会就推动骨慢病(骨质疏松为主)中心标准的建立和骨慢病示范中心的区域性落地、专业医生的培训和 参访学习以及继续推行对骨质疏松的科普宣传活动等方面内容开展合作。谈及此,罗氏制药中国普药及特药事业部副总裁徐晓峰先生表示:“一直以来,罗氏始终秉持‘先患者之需而行’的理念,致力于满足患者所需,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共建‘健康骨骼’不仅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具体要求,也是造福广大骨质疏松患者的福音,我们希望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推动我国骨质疏松诊疗领域的发展,让更多患者摆脱骨松困扰,重新享受健康美好的新生活。”强骨中国行——骨健康公益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会现场GE医疗中国大中华区诊断X光及女性健康产品部总经理张奕先生也表示:“早发现、早诊断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而言尤为重要,骨密度检测在早期筛查和诊断环节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帮助骨松患者尽早发现,尽早采取治疗。多年来,GE持续关爱中老年人群的骨骼健康问题,基于与业内专家、同行的合作,基于GE持续的技术创新,我们期待在未来能够为大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让更多人认知到‘骨骼早健康’的重要性。”载自“发现上海”wechat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

发布了文章

骨科专家告诉你:说实话,醋和骨头汤对骨质疏松真的没啥用

都说,年龄越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就会越高。 国家卫健委首次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证实,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50岁以上女性都是骨质疏松患者。 怎么办?于是,许多中老年人开始寻求各种补钙的秘方。骨头汤、燕麦、保健品、钙片等更是成为大家尤其是老年人心中的“救星”。P教授也经常收到大家推荐钙片的求助。 钙片真的有用吗?如何才能正确预防骨质疏松?别慌!今天,P教授请到了真相专家,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博导章振林教授,让他来给大家做出科学、详细的解释。   问题一:钙片能预防骨质疏松症? 先说结论:不够!   提及骨质疏松,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缺钙”。实际上,钙在摄入人体后,需要维生素D的辅助才能被转运和吸收。因此,防治骨质疏松一般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   对于日光暴露不足和老年人等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建议了解患者维生素的营养状态,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   同时,预防骨质疏松,中老年每天需要一杯牛奶、晒太阳、加强锻炼、增加肌力。而80岁左右的老年人如果已经出现经常性骨折、骨痛的症状,更要去正规医院接受药物治疗。   问题二:骨质疏松最好的办法就是补钙?   NO!   随着病情进展,晚期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造成骨折等情况,致残和致死率极高,因此骨质疏松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实在可怕!因此,提高骨质疏松症早诊早治以及规范诊疗对患者而言至关重要。骨密度检查是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指标,而我国公众的骨密度检测率明显不足。根据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检测比率为仅3.7%。   建议40岁以上特别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一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   问题三:骨质疏松最喜欢“盯上”哪些人? 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以及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 如果你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而发生骨折,如果你曾经出现腹泻,如果你现在的身高比年轻时降低3公分,那么,你可能就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此外,所有老年人、绝经后妇女、有骨质疏松遗传史、烟酒爱好者、患有某些对骨骼有害的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肾病、慢性腹泻等)、长期使用对骨骼有害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这些人群都该警惕骨质疏松的发生。 问题四:骨质疏松首选手术? 大错特错! 骨质疏松最糟糕的处理方式就是找骨科医生一直开刀置换髋关节,如果骨科医生置换髋关节越多,越说明骨质疏松预防措施做得越差。 在骨科相关的手术中,一半数量都是老年人。事实上,最正确的操作方式是,在发生骨折了,吃药没用的情况下,才选择做手术。 可喜的是,现在外科手术已可用微创完成,避免长时间住院、卧床可能导致的深静脉栓塞甚至致死的并发症。 问题五:这些骨质疏松“传言”靠谱吗? 骨质疏松在年轻人群体中确实不多见,但一些年轻人由于生活习惯不良,也有患上骨质疏松病的危险。要避免熬夜、抽烟、酗酒、大量喝咖啡等。另外,还有人说喝醋可能增大骨质疏松风险,喝骨头汤能防治骨质疏松,这些观点都不正确! 醋能够帮助胃酸偏少的人把食物中的不溶性钙变成离子状态,有利于钙的吸收。不仅如此,陈年酿造的老醋本身含钙量还比较高。而骨头汤中存在的大部分钙盐都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虽然骨头汤确实可补钙,但效果甚微。   结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患者逐年提升,骨头出问题而导致的“动不了”等问题愈发频繁,患者经常面临种种窘境。 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尽早预防可以避免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即使发生过骨折,只要采用适当合理的治疗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 今后,建立骨质疏松分级诊疗和社区管理模式的出现将有利于改善骨质疏松诊疗现状,对于推动我国慢病管理工作、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也将意义重大。 来源:39健康网 1、对外网站申明: 本网站所呈现的资料为专业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内容可能含有未在中国批准的药品或者临床适应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处方请参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 2、本文版权归【39专家辟谣团】所有。本文体现了作者的观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未经版权方事先许可,请勿复制、分发或其他可能侵权行为。

暂无更多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