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6138638

黎崇裕

乌镇互联网医院

黎崇裕,男,江西客家人,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随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江苏省名中医黄煌教授、皮肤病专家欧阳卫权主任等专家侍诊,广东图书馆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伤寒
过敏反应
感冒
咳嗽
高血压
失眠
头晕
腹痛
头痛

发布了文章

读后感一三九:旋覆花汤化裁治疗胸闷案

读后感一三九:旋覆花汤化裁治疗胸闷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 黎崇裕陈XY,女,38岁,2020年8月3日初诊,主诉:胸闷近2个月。病史:2020年6月12日不明原因性出现夜间胸闷,自觉有物压住之感,自行揉按后可减轻,略有口干口苦,疲倦乏力,近1年来自觉衣物紧束感,喜穿宽松衣物。大小便正常,睡眠可。既往有肺结节病史。咽部略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断为胸闷(气滞血瘀证),治以疏肝行气,活血宽胸。方用:1.旋覆花汤化裁:旋覆花15g,茜草10g,红花10g,5剂,水煎温服,一天一剂,一日两次。2.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25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生牡蛎15g,黄芩9g,炙甘草6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10剂,水煎温服,一天一剂,一日两次。医嘱:先用方一,后用方二。2020年9月7日因腰痛来诊,诉前药后诸症痊愈。何绍奇先生在《金匮要略札记》一文中提到:肝着,见《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旋覆花汤方: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肝之气血郁滞不行,故谓之“着”。胸胁相连,故言胸,实包括胁。尤怡说:“此肝虽着,而气反注于肺,……蹈之欲使气内鼓而出肝邪,”显然失之迂腐。“蹈”,注家有多种解释:1.足踏;2.“蹈”乃“掏(右边为舀)“之误,掏(右边为舀)为用手迫击;3.动也,按揉、叩击、捶打、足蹈其以振荡为目的者皆是;4.按摩。其实一个“欲”字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因为气血郁滞到于此,不得通畅,很不舒服,想请人用足去踩一踩,这样,气血就可以暂时得到流通了。初病但欲饮热,也无非是气血得热而行的意思。原文有方名而无方,注家乃将妇人杂病之同名方补之。在妇人篇,此方主“半产漏下”,恐未合,用于肝着,郄很对证。旋覆花,《神农本草经》谓“主结气,胁下满,下气”;新绛,即绯帛,清人医案中还用,后来就没有这味药了。因为染帛为绛的原料是茜草根,所以今天以茜草作新绛用。茜草别名“血见愁”,有活血行血通络的作用。至于葱,则取其辛通。叶天士对此方大为欣赏,称之为“络方”,在《临证指南医案》胁痛门,如沈案、朱案、汪案,都用旋覆花汤加味。附录笔者治验一例: 肖某、女、57岁,大学职工。2001年5月12日。左乳下连及胁肋疼痛持续6天,刺痛夜甚,影响睡眠。眼眶周围黑,舌淡黯,脉沉弦。已去医院作过多项检查,仅心电图示ST段轻度缺血。病为肝着,由肝气郁滞,久而入络所致,用旋覆花汤加减:旋覆花10克、茜草10克、当归须10克、桃仁10克、丹参15克、川芎6克、赤白芍各10克、香附10克、全瓜蒌30克、降香6克、青葱管6根,6帖,应手而愈。 2020年9月7日因腰痛来诊,诉前药后诸症痊愈。黎崇裕,男,九三学社社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首批珠海科普讲师团专家,世界中联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临证善用经方治疗内儿科、妇科、五官科、男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

发布了文章

读后感一四零:酸枣汤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失眠1年案

读后感一四零:酸枣汤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失眠1年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  黎崇裕甘MX,女,63岁,2020年11月14日初诊,主诉:睡眠差1年。现病史:1年来睡眠差,入睡困难,睡前困倦,上床后清醒,睡不着时起来看电视,偶有胸中烦闷,颠顶疼痛,全身关节疼痛,稍有口干口苦,无明显寒热汗症,大小便正常,胃纳可。既往史:骨质疏松,颈椎病病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全身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及脓性分泌物。舌脉象: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辅助检查:无。诊断:西医诊断:初发性或维持性睡眠障碍[失眠症]中医诊断:不寐病中医诊断:肝郁血虚证治则治法:疏肝养血,安神助眠。草药:酸枣仁汤合小柴胡汤化裁 酸枣仁30克,茯苓10克,川芎10克,知母10克,甘草6克,北柴胡12克,黄芩6克,党参8克,法半夏6克,大枣10克,栀子10克,制吴茱萸3克,玉竹10克,淡附片3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7剂,颗粒剂,开水冲服,一天一剂,一日两次。12月30日:服药后睡眠已正常,仍有全身关节疼痛,偶有四肢麻木,偶有口干口苦。原方去吴茱萸,加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5克,颗粒剂,再进7剂。黎崇裕,男,九三学社社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首批珠海科普讲师团专家,世界中联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临证善用经方治疗内儿科、妇科、五官科、男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

发布了文章

读后感一四一:半夏厚朴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多年头晕案

读后感一四一:半夏厚朴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多年头晕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莲花路门诊部  黎崇裕潘WM,女,49岁,2020年12月3日初诊,主诉:头晕反复发作多年。多年来头晕反复发作,头晕伴有偏头痛以及颈部不适,胸闷,咽痒欲咳,夜寐多梦,睡眠差时发作,大小便正常,平素月经量少,有血块,否认怀孕。咽部不红,舌底静脉怒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西医诊断:头晕和眩晕中医诊断:眩晕病中医症候:气滞血瘀证方剂:半夏厚朴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用药:姜半夏15克,姜厚朴15克,茯苓10克,紫苏叶5克,桂枝10克,牡丹皮10克,燀桃仁10克,赤芍10克,天麻15克,7剂,一天一剂,水煎温服,一日两次。2021年1月5日晚患者发来信息:黎医生晚上好!前段时间给你看抓那药吃了比较好,今天中午突然头有点痛以为感冒了吃了包感冒灵颗粒俏微好点,到下午又感觉不像感冒因为上楼梯上气不接下气那样子,然后我就拿前天你开的药单去药店抓了一包药回来煮来喝,喝了过一小时左右感觉头就不疼了,但刚才去量下血压是159高了。信息指导:建议原方加葛根15克,生姜1片继续用药。黎崇裕,男,九三学社社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首批珠海科普讲师团专家,世界中联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临证善用经方治疗内儿科、妇科、五官科、男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黎崇裕医生出诊安排名医工作室出诊时间:每周一、周三下午(14:30-17:30)、周四、六全天(8:00-12:00;14:30-17:30),地址:珠海市粤华路208号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四楼名医工作室。

发布了文章

读后感一四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化裁治疗心慌1年案

读后感一四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化裁治疗心慌1年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   黎崇裕徐YJ,女,50岁。2021年1月28日初诊,主诉:心慌伴有胸闷反复发作1年。1年来心慌反复发作,伴有胸闷,经前或经期或劳累时发作,睡眠差,四肢冰凉,关节疼痛,口干,大小便正常。咽部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西医诊断:心悸中医诊断:心悸病中医证型:心血不足证中医方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化裁中医用药:桂枝6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干姜3克,大枣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酸枣仁30克,茯苓10克,川芎6克,知母10克,丹参30克,5剂,颗粒剂,开水冲服,一天一剂,一日两次。2021年2月8日:因感冒来诊,诉服药后心慌胸闷已除。余症明显减轻。黎崇裕,男,九三学社社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首批珠海科普讲师团专家,世界中联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临证善用经方治疗内儿科、妇科、五官科、男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黎崇裕医生出诊安排名医工作室出诊时间:每周一、三下午(14:30-17:30)、周四全天(8:00-12:00;14:30-17:30),周六全天(8:00-12:00;14:30-17:30),地址:珠海市粤华路208号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四楼名医工作室名医诊室(二)。

发布了文章

读后感一四三:小建中汤治疗小儿大便自遗案

读后感一四三:小建中汤治疗小儿大便自遗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  黎崇裕陈BH,男,5岁,2021年1月31日初诊,主诉:大便自遗反复发作几年。其家属代诉:患儿几年来大便自遗,大便数日一次,偶有尿床,口气重。咽部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大便自遗(脾虚夹积证)方用小建中汤化裁: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5克,饴糖20克,焦山楂10克,7剂,水煎温服,一天一剂,一日两次。2021年2月7日复诊:家属代诉:大便自遗明显好转,口气重减轻。舌脉如前。守方再进12剂。黎崇裕,男,九三学社社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首批珠海科普讲师团专家,世界中联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临证善用经方治疗内儿科、妇科、五官科、男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黎崇裕医生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出诊安排名医工作室出诊时间:每周一、周三下午(14:30-17:30)、周四、周六全天(8:00-12:00;14:30-17:30),地址:珠海市粤华路208号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四楼名医工作室。

发布了文章

读后感一四六:中医药调理促孕案

读后感一四六:中医药调理促孕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 黎崇裕潘某,女,34岁,2021年1月30日初诊,主诉:调理促孕。现病史:2020年1月份因胚胎停育行清宫手术,术后自觉身体虚弱,小腹发凉,末次月经1月12日,量可,无血块,无痛经,3天干净。否认怀孕。下肢肌肤甲错,咽部不红,舌淡苔白水滑,脉促。西医诊断:关于生育的一般咨询和指导中医诊断:胎孕类病中医证型:瘀血阻滞证治则治法:活血化瘀,调经促孕。中医方剂:桂枝去芍药汤合桂枝茯苓丸化裁:桂枝10g,炙甘草6g,大枣30g,生姜3g,桃仁10g,牡丹皮10g,茯苓10g,赤芍10g,阿胶5g,法半夏6g,颗粒剂,15剂,一天一剂,一日两次,开水冲服。3月6日二诊:末次月经2月10日,量可,少许血块。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改用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化裁:北柴胡15g,黄芩10g,党参10g,陈皮10g,炙甘草6g,大枣15g,当归10g,川芎10g,熟地黄10g,白芍10g,枸杞子15g。颗粒剂,7剂,一天一剂,一日两次,开水冲服。3月13日三诊:末次月经3月11日,量可。小腹发凉,颜色暗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当归散化裁:北柴胡15g,黄芩10g,党参10g,陈皮10g,炙甘草6g,大枣15g,当归6g,川芎10g,熟地黄10g,白芍10g,益母草10g,苍术10g,颗粒剂,7剂,一天一剂,一日两次,开水冲服。3月20日四诊:头部痤疮,白带偏黄,皮肤干燥伴有脱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改用温经汤化裁: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党参10g,牡丹皮10g,麦冬30g,牛膝15g,阿胶6g,法半夏10g,桂枝6g,地黄(生)10g,颗粒剂,7剂,一天一剂,一日两次,开水冲服。3月27日五诊:诸症如前,舌淡红苔白润,脉沉。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化裁: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8g,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北柴胡15g,桂枝6g,干姜5g,天花粉12g,牡蛎9g,黄芩9g,炙甘草6g,颗粒剂,7剂,一天一剂,一日两次,开水冲服。4月3日六诊:凌晨五点自觉身热汗出,体温正常,白带好转。舌淡红苔白润,脉弦有力,仍以五诊方化裁: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8g,茯苓15g,泽泻10g,白术30g,北柴胡15g,桂枝6g,天花粉12g,牡蛎30g,黄芩9g,炙甘草6g,黄柏10g,墨旱莲15g,颗粒剂,7剂,一天一剂,一日两次,开水冲服。5月3日七诊:诸症如前,末次月经4月7日,自测已怀孕。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改用食疗方:百合10g,莲子20g,玉竹10g,麦冬10g,冰糖(自备)20g, 5剂,煲糖水用。黎崇裕医生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出诊安排名医工作室出诊时间:每周一、周三下午(14:30-17:30)、周四、周六全天(8:00-12:00;14:30-17:30),地址:珠海市粤华路208号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四楼名医工作室。

发布了文章

读后感一二四:牡蛎散治疗小儿多汗案

读后感一二四:牡蛎散治疗小儿多汗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  黎崇裕梁WT,男,5岁5个月。6月13日初诊。家长代诉:多汗1年。患儿一年多来汗多,常刚入睡时满头大汗,持续一两个小时,白天稍动亦汗多,大便两三天一次,小便正常,胃纳可。肤色白皙,形体中等,腹部松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西医诊断:多汗症中医诊断:自汗盗汗病中医证型:表虚不固证治则治法:益气固表,清热止汗。处方:牡蛎散用药:黄芪10克,麻黄根30克,煅牡蛎30克,桑叶3克,浮小麦15克,火麻仁15克,麦冬10克,6剂颗粒剂,一天一剂,一日两次。6月20日复诊:服药后汗多明显减轻,大便好转。守原方火麻仁改为20克续进9剂。黎崇裕,男,九三学社社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首批珠海科普讲师团专家,世界中联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临证善用经方治疗内儿科、妇科、五官科、男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黎崇裕医生出诊安排名医工作室出诊时间:每周一、周三下午,周四、周六全天(8:00-12:00;14:30-17:30),地址:珠海市粤华路208号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四楼名医工作室。

发布了文章

读后感一三零:血府逐瘀汤合二仙汤治疗阳痿半年案

读后感一三零:血府逐瘀汤合二仙汤治疗阳痿半年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  黎崇裕郭F,男,27岁,2020年7月25日初诊,主诉:勃起不坚半年。现病史:半年来勃起不坚,性欲下降,性生活时间比较短,白天精力不济,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溃疡史,无肝肾功能不良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全身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及脓性分泌物。舌脉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辅助检查:无。诊断:西医诊断:性功能障碍,非由器质性障碍或疾病引起的中医诊断:阳痿中医证型:气滞血瘀证治则治法:疏肝行气,活血化瘀,补肾助勃。草药:血府逐瘀汤合二仙汤化裁柴胡10克,蒸枳壳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0克,桔梗10克,牛膝15克,川芎10克,淫羊藿15克,制仙茅1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刺五加15克,15剂中药饮片,每日一剂,水煎服,每天两次。2020年8月12日二诊:服药后晨勃恢复正常,勃起不坚减轻,白天精力好转。北柴胡10克,麸炒枳壳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5克,生地黄10克,桔梗10克,牛膝15克,川芎10克,淫羊藿15克,仙茅1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仙鹤草60克,21剂颗粒剂,每日一剂,每天两次,冲服。2020年9月11日三诊:勃起硬度恢复,性生活时间仍比较短,精力较前充沛,体重增加。北柴胡10克,麸炒枳壳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5克,生地黄10克,桔梗10克,牛膝15克,川芎10克,淫羊藿15克,仙茅1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仙鹤草60克,醋五味子6克,连翘10克,21剂颗粒剂,每日一剂,每天两次,冲服。 黎崇裕,男,九三学社社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首批珠海科普讲师团专家,世界中联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临证善用经方治疗内儿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男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黎崇裕医生出诊安排名医工作室出诊时间:每周一、三下午(14:30-17:30),周四、周六全天(8:00-12:00;14:30-17:30),地址:珠海市粤华路208号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四楼名医工作室。

发布了文章

读后感一三六:小柴胡汤合四物汤治疗几年头晕案

读后感一三六:小柴胡汤合四物汤治疗几年头晕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莲花路门诊部  黎崇裕梁JW,女,30岁。2020年10月25日初诊,主诉:头晕反复发作几年。现病史:几年来头晕反复发作,无天旋地转感,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大小便正常,胃纳可。咽部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西医诊断:头晕和眩晕中医诊断病:眩晕病中医证候:血虚失养证方剂: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化裁:用药:            北柴胡12g,黄芩 8g,党参10g,姜半夏6g,炙甘草 5g,大枣 10g,当归6g,川芎10g,地黄10g,白芍10g,7剂。颗粒剂,一天一剂,一日两次,开水冲服。2020年11月15日,因带小孩来诊诉头晕,疲倦乏力已除,近来加班亦未反复。黎崇裕,男,九三学社社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首批珠海科普讲师团专家,世界中联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临证善用经方治疗内儿科、妇科、皮肤科、男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黎崇裕医生出诊安排名医工作室出诊时间:每周一、三下午(14:30-17:30)、周四、六全天(8:00-12:00;14:30-17:30),地址:珠海市粤华路208号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四楼名医工作室。

发布了文章

读后感一三七:温胆汤合上焦宣痹汤化裁治疗痛经28年案

读后感一三七:温胆汤合上焦宣痹汤化裁治疗痛经28年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莲花路门诊部   黎崇裕鲍JY,女,40岁,2020年10月28日初诊。主诉:痛经28年。病史:月经初潮12岁,从初潮开始痛经,生育后痛经略有减轻,末次月经10月10日,量不多,经前乳房胀痛,经期腰痛,以致无法起床,喜欢清嗓子,大小便正常。咽部略红,舌偏红苔薄白,脉沉滑。西医诊断:痛经中医诊断:痛经病中医症候:痰热内扰证处方:温胆汤合上焦宣痹汤化裁用药: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竹茹10克,麸炒枳壳10克,麸炒苍术10克,制香附10克,天花粉10克,通草5克,浙贝母10克,郁金10克,射干6克,蜜枇杷叶5克,桔梗10克,颗粒剂,7剂,一天一剂,一日两次,开水冲服。2020年11月22日复诊:服药后痛经已除,末次月经11月2日,7天干净,量不多,有血块。舌脉如前。守方加益母草15克再进7剂。黎崇裕,男,九三学社社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首批珠海科普讲师团专家,世界中联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临证善用经方治疗内儿科、妇科、皮肤科、男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黎崇裕医生出诊安排名医工作室出诊时间:每周一、三下午(14:30-17:30)、周四、周六全天(8:00-12:00;14:30-17:30),地址:珠海市粤华路208号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四楼名医工作室名医诊室(二)。

发布了文章

读后感一四四:柴归汤治疗耳鸣案

读后感一四四:柴归汤治疗耳鸣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 黎崇裕李YC,女,45岁,2019年12月4日,主诉:耳鸣1周。一周前突发不明原因性耳鸣,按压耳朵后可自行减轻,时发时止,曾于中大五院听力筛查未见明显异常,头晕,小便偏黄,末次月经11月20日。咽部不红,舌尖红苔薄白,脉沉。西医诊断:耳鸣中医诊断:耳鸣病中医症候:血虚失养证中医方剂:柴归汤化裁:中医用药:北柴胡12克,黄芩6克,党参10克,清半夏6克,炙甘草5克,大枣10克,当归3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白术6克,泽泻15克,薄荷5克,蔓荆子3克,6剂,颗粒剂,一天一剂,一日两次,热水冲服。2019年12月11日复诊:服药后耳鸣略减,近来睡眠略差。舌脉如前。颗粒剂略苦,患者要求开具饮片,自己熬药,前方略施化裁继进6剂:醋北柴胡15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姜半夏6克,炙甘草5克,大枣10克,当归3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生白术6克,泽泻20克,薄荷6克,炒蔓荆子10克,连翘10克,炒酸枣仁10克,醋延胡索6克,6剂,一天一剂,一日两次,水煎温服。2021年2月28日患者因阴道出血来诊,诉前药后耳鸣已除,近来未复发。黎崇裕,男,九三学社社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首批珠海科普讲师团专家,世界中联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临证善用经方治疗内儿科、妇科、五官科、男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黎崇裕医生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出诊安排名医工作室出诊时间:每周一、周三下午(14:30-17:30)、周四、周六全天(8:00-12:00;14:30-17:30),地址:珠海市粤华路208号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四楼名医工作室。

发布了文章

读后感一四七:炙甘草汤治疗小儿失眠案

读后感一四七:炙甘草汤治疗小儿失眠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   黎崇裕胡BX,男,13岁,2021年4月5日初诊,主诉:夜寐易醒半年。现病史:半年来夜寐易醒,醒后难于再次入眠,心烦,怕热汗多,偶有口干口苦,大便干结,两天一次。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溃疡史,无肝肾功能不良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咽部不红,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滑。诊断:西医诊断:非器质性睡眠-觉醒节律障碍中医诊断:不寐病中医证候:心血不足证治则治法:养血安神助眠。中药方剂:炙甘草汤化裁:炙甘草5g,党参5g,桂枝3g,生地黄30g,麦冬10g,东阿阿胶(烊化)5g,火麻仁10g,酸枣仁10g,大枣30g,珍珠母(先煎)15g,,桑叶5g, 7剂,水煎温服,一天一剂,一日两次。2021年5月11日回访,用药期间睡眠挺好,这几日珠海天热后有时候入睡挺快,有时入睡慢。名医工作室出诊时间:每周一、周三下午(14:30-17:30)、周四、周六全天(8:00-12:00;14:30-17:30),地址:珠海市粤华路208号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四楼名医工作室。

发布了文章

刘志龙教授:伤寒论辨治热病漫谈(一)

此文摘自刘志龙教授在大师讲经典微课堂授课的精彩片段,由私塾班姚震同学转录,在此,感恩刘志龙教授的付出。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谈的话题就是伤寒论辨治热性病的一些规律,或者是特点。我们知道伤寒论是讲伤寒的,当然这个伤寒不仅仅指伤于寒邪,准确的说是伤于外感之邪其中,其中包含着热邪,在这本著作里面,发热或者热性病变,实际上也是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我们统计了一下在伤寒论里面,对发热这样的一个症状表现的讨论涉及到131条原文。其中,他所表述的症状有,大热,微热,烦热,潮热,恶寒发热、寒热往来,发热不恶寒,蒸蒸发热,翕翕发热,心中疼热等等,这样的多种多样的表现。这是伤寒论的,我们有别于伤寒的另一类,重要的临床表现,那么研究它的辨证论治的规律和特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再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的时代了,黄帝内经素问是奠定了我们热性病的,辨证论治的一个基础。这个在《素问·热论》里面,《素问·热论》这样一个六百多字的一篇论述,实际上就是关于热性病的辨证论治的一个最初的奠基之作。《热论》 里面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那么就说明热性病归属于伤寒之类,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就是在素问热论里面讲到的,对热性病的论治的一个主要观点。那么在素问里面,它对热性病的辨证论治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雏形,也就是六经分治的方法,里面说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我们这是在讨论热性病的辨证论治,应该遵循六经分治的方法。这是《素问·热论》上的大致上的内容,这篇《热论》对于热病的概念、成因、主症、传变规律、治疗办法等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可以说素问的热论是我们中医历史上首先研究热病的一个最重要的奠基之作,是重要的文献。它开创了热性病辨证论治的先河,但是它有它的缺陷,对热性病的辨证和论治,相对来讲,它的文词比较简略,它治疗方法上面只有汗和泄两种治疗的原则即无方也没有药。其次呢,它的辩证比较机械,理论也比较笼统。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后来问世的《伤寒论》是发展的《黄帝内经》,关于热性病论治的临床和理论,那么特别是在辨证论治方面有更多的新的补充。《伤寒论》对于外感热性病的辨证论治,形成了真正的一个比较完善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辨证上面体现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规律性,论治是从《素问·热论》的汗下两法扩成了汗吐下合温清消补八法,不仅八法齐备,而且八法之中应该说包含了各种变法,也就是说,各种方法都运用于八法之中,同时还有方有药,所以可以说是理法方药齐备,比较广泛的可以指导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那么就是在中医的历史上,对于热性病辨证论治的,两个重要的著作。还有一个就是叶天士的《温热论》 ,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了热性病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这个具体的内容,我不在这里做详细的讲解,也就是说《素问·热论》 ,《伤寒论》和《温热论》,这三论先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热性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那么,基本上形成了我们中医热性病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理法方药齐备,可以说这三论是我们,热性病辨证论治的重要的,三部著作。

发布了文章

客家中医药之捻子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莲花路中医科 黎崇裕【摘要】通过对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客家地区的客家中医药捻子的相关史料整理研究,及对中医相关本草古籍对捻子的相关功能主治的阐述,结合论述客家地区对此药的运用,使之让大家对于客家中医药的捻子有个全面的认识及运用掌握。藉此也希望大家可以重视民间中医药的整理研究及对民间特色疗法的经验进行总结,因为民间的中医中药确实是一个大宝藏,还有待大家去努力传承和探索,以造福更多的民众。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关键词】客家中医药;中药材;捻子;捻子酒;挖掘整理; 出一个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客家地区的谜语让大家猜猜:一只猪仔五只耳,卯怕风来卯怕雨,就怕放牛也野卵屎”,谜底当然是今天的主角:捻子。成熟的捻子红得发紫,有大拇指一个指节那么大,肚子圆圆的、胖墩墩的,很像一头“猪仔”。经常放牛的人在捻子成熟时节基本是每天饱餐而归。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客家的谜语有很多,很多客家孩童都是经过说谜语、猜谜语长大的,而谜底往往就是我们日常生产中的事物,在以前教育欠发到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种教育子孙后代认知事物的好方法。而客家民间更是有《稔哩歌》:“捻哩目目娘撒谷,捻哩开花娘莳田;捻哩好食禾好割,样得有闲到姐边。”这首民间歌谣通过对捻子的生长发育成熟过程的详细描述,反映了客家先民一年辛苦劳作忙碌的情景。歌谣语言平实、韵味悠长,颇有《诗经》之遗韵。 捻子是一味滋补性的中药材,乃药食两用之佳品。 捻子虽然好吃,但是却不能多吃,《台湾药用植物志》有云:“儿童食之,或大便难下。”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对此亦有记载:“岭外有果名捻子。三月花开花如芍药,七八月(果)实成可食。结肠胃,小儿食多则大便难。东坡玫名海漆,言捣其叶,可代柿蒂用。《岭南录异》云:倒捻子窠丛生,叶如苦李,花似蜀葵,小而深紫,南方妇女,多以染色。子如软柿,上有四叶,如柿蒂。食者必捻其蒂,故谓倒捻子,或呼之“都念子”,语讹也。其子外紫内赤,无核,食之甜软,暖脏益肌肉。古讹“捻”为“念”,今又讹“念”为“捻””。 清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对捻子的功效有着详细的记载,他在《拾遗》卷八果部下倒捻子条云,“纲目∶都捻子,即倒捻子,仅言其治痰嗽哕气,暖腹脏,益肌肉而已。时珍曰∶食之必倒捻其蒂,故谓之倒捻子,讹为都捻子也。味甚甘软。粤语∶都捻子窠丛生,花如芍药而小,春时开有红、白二种。子如软柿,外紫内赤,亦小,有四叶承之;子汁可染,若胭脂。花可为酒,叶可曲,皮渍之得胶以代柿。苏子瞻名为海漆,非漆而曰漆,以其得乙木之液,凝而为血,可补人之血,与漆同功,功逾青粘,故名。以其为用甚众,食治皆需,故名都念。产罗浮者,高丈许,子尤美。岭南酒有以花为酿而杂以诸果者,花则以槟榔花为最,果则以倒捻子为最。倒捻子,又名粘子,花于暮春,实于盛夏,谚曰∶六月六,粘子熟。熟以为酒,色红味甘,人与猿猴争食之,所在皆然。东坡杂记∶吾谪居南海,以五月出陆至滕州,自滕至儋,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窠丛生,土人云,倒粘子花也,至儋则已结子,烂紫可食,殊甘美,中有细核,嚼之瑟瑟有声,亦颇苦沁。儿童食之,使大便难。野人夏秋下痢,食叶辄已。子活血、补血,研滤为膏饵之,又止肠滑。 其实不止是儿童,大人吃的多往往也是可以导致大便秘结,只不过是儿童脾胃比较弱,更容易导致“膨屎”(寻乌客家语,是大便秘结的意思),预防这个情况出现我们有三个妙招:一是一次性不要吃的太多;二是摘捻子的时候尽量在早晨去采摘,这个时候太阳还不够毒辣,捻子受太阳的照射比较少,不容易造成食后产生内热引起大便秘结;三是捻子采回来之后用稀释的盐水洗过或者是用刚打上来的井水浸泡一段时间再吃,通过盐水的泻热功效或是井水的自然冷冻效果以便减轻秘结的情况出现,此做法颇符合中医之医理,对于中医运用理法方药治疗便秘亦有启迪之用。在吃捻子的时候,把它的一圈“耳朵”揪掉,再用两个指头一挤捏,挤出它肚子里的那根芯,就可以直接放到嘴里吃了甜甜的、瓤多核少、汁水也多,但却嚼的瑟瑟有声。 日常食用的捻子,一般人都是只知道其好食,但是却不知道捻子其实浑身都是宝,根可以祛风活络、收敛止泻。多用于肝炎、痢疾、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功能性子宫出血、脱肛等;外用可治烧烫伤。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客家偏方有一则治疗烫伤的方就是:挖捻子树的跟削成薄片,贴在未破的伤口上。叶可以收敛止泻、甘凉止血。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外用治外伤出血。在野受伤有明显的伤口时可取鲜稔子叶嚼烂敷在伤口上能止血,且能促使伤口的愈合,另外其叶还有治疗白浊的功效,宋·朱弁在《曲洧旧闻》卷五提到:“倒粘子,花也。结子如马乳,烂紫可食,殊甘美,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亦颇涩,童儿食之或大便难。叶背如石韦状。野人秋夏病痢。食其叶辄已。、、、、、、吾久苦小便白浊,近又大府滑,百药不瘥。取倒粘子叶蒸之,焙燥为末,以酒糊丸,日吞百余,二府皆平复,然后知其奇药也。”(此倒粘子就是捻子)。果实可以补血安胎、滋补肝肾。用于体虚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遗精滑精等。而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客家地区又喜欢用捻子浸酒,称作稔子酒,有“东方的葡萄酒”的美誉。寻乌客家有歌谣曰:“七月节,捻子红一节;八月半,捻子红一半;重阳九月九,捻子好浸酒。”“七月节”是指农历的七月十四,在客家人的习俗里这是一个节日;“捻子红一节”是针对单个的捻子而言,已经成熟了一节,其成熟的早些的捻子已经成熟了一大节,甚至全红或呈紫红色。“八月半”就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捻子红一半”是针对于满树的捻子而言,指满树的捻子已经有一半的已经全熟了。而“重阳九月九,捻子好浸酒”是指重阳节时的捻子被人们采摘的差不多了,或者成熟后脱落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是迟熟的捻子。此时还挂在树上的捻子已经自身发酵的有酒味,而这种捻子最适合浸酒。客家其它地区有关捻子的说法虽不尽相同,但大意还是一样,比如“七月七,捻子滴啊滴;八月八,捻子哒啊哒;九月九,捻子甜过酒。”“八月半, 捻子乌一半;九月九, 捻子乌溜溜;十月燥, 捻子甜过酒酿糟。”说的其实都是捻子本身就是有发酵后有酒味的情况。 一般来说民间用于浸泡药酒的药材多是药食两用、滋补气血、调补阴阳之物。而捻子刚好有补血安胎、滋补肝肾等功效,是浸酒用药的佳选。再加上捻子本身有发酵后有酒味的情况,依据捻子本身的发酵性质再拿来浸酒可以增加捻子酒在体内活血补血的功效,如果再增加其它金樱子、大生地、全当归等药效果更好。有李时珍的“暖腹脏”和苏东坡的“儿童食之,使大便难。”可以推知捻子其实是性温的,如果是单纯用捻子来泡酒的话最好是一次性少喝,以免上火;另外也可以加枸杞子、大生地、粉丹皮、浙玄参、麦门冬等性凉平和之品来中和捻子的温燥之性。稔子酒泡出味之后,其颜色深红、味道甘甜、酒味醇厚,毫不逊色于红酒,少少饮之可以可以消除疲劳、强身健体、活血补血、滋补肝肾、舒筋活络,对治疗风湿痹痛效果特别好,客家民间多用此酒治疗风湿痹痛,外擦或者是内服,效果亦佳。(此论文被收录在2012年8月南昌《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年会》)

发布了文章

江西名老中医集萃七十:江西的“仲景之功臣”

廖鼎新(1883~1953年)字栋臣,号幼民,江西省石城县小松新坊(今江口)人。幼年聪颖,年17即以第二名入泮;22岁,拔超等第二,食廪。后以高才生保送江西高等学堂,毕业后回乡执教。未几,患半身不遂症,求医于小琴邓跃池,并拜其为师,病愈,医术亦大进。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民国十七年(1928),于琴江书院内创办琴水中学,任校长。翌年至南昌悬壶行医,未一年,医名大噪,并为宋美龄看病。适逢中医姚国美等创办中医专门学校,应聘至校讲授《伤寒论》及脉学。抗日战争爆发,中医专校停课。曾一度寓居赣州,潜心医学著述。 二十六年在乡与邑绅陈襄平、县长刘益铮等64人向全县发起募资建校倡仪,二十八年开办石城县立初级中学,任校长。三十三年于县城创办中医训练班。民国三十三年七月任县临时参议会参议长。三十六年十月任县参议会参议长。平生医学著述较多,计有《伤寒论新诠》、《长沙疟类约旨》、《脉学》、《医案》、《疟疾论》、《草药标本》等10余种,然除《伤寒论新诠》出版外,其余均散佚。至于“写伤寒”,前辈注家数以百计,赣水之滨代有名贤。江西的伤寒家当以喻昌为最著名。喻嘉言继方有执之后以六经分证重新编次《伤寒论》条文,对《伤寒论》的分类研究贡献卓著。影响所及,《伤寒学》一直到 20世纪 50年代都在江西中医队伍中占据学术优势。姚荷生、杨志一、万友生、傅再希诸先生都是“《伤寒》烂熟于胸中”的。姚荷生先生授课时 ,常提及其师谢双湖先生慨然以“半部《伤寒》治百病”的佳话。20世纪30年代任教于江西中医专门学校的廖幼民先生著有《伤寒论新诠》一书,万友生先生所著《伤寒论讲义》、《伤寒知要》以及“寒温统一论”学说都在全国中医界产生深远影响。陈瑞春先生的《陈瑞春论伤寒》和《伤寒实践论》也可谓江西伤寒学最新硕果。对比廖幼民先生、万友生先生、陈瑞春先生三代江西伤寒学家的著述 ,我们就能感觉到江西学人与时俱进的步伐。廖幼民先生的出生地石城县僻处赣闽之边,其北邻广昌而连南城.南城古多名医,代有著述。江西中医学院扬卓寅教授纵览其历史渊源,名之为“旴江医学流派”。旴江子弟业医药者南下东进赣闽广大地区,将旴江医学流派传播于其地。匡萃璋先生于六七十年代在石城所见:其业中医者多为南城人,其业中药者号称“建昌邦”,是旴江医学之影响甚为深厚。廖幼民先生所师从的邓跃池先生是否建昌人氏虽未考证。但廖幼民先生学术之肇源于旴江学派则可以推及。因此廖幼民先生《伤寒论新诠》实可视为旴江医学流派的一枝硕果。我们学习《伤寒论》至“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病进也。”的条文未免心存疑惑,而历代注家亦多从正邪胜负的角度泛泛注之,很多医家临证多年之后亦未见过厥热胜负证,但《伤寒论》这样临床实录的著作岂有虚语?70年代,匡萃璋先生读到廖幼民先生所著《伤寒论新诠》一书,于上引条文下注曰:“此为螺旋菌感染之回归热••••••先厥后热者阳证颇多,古注本病惟陈平伯合理,亦缘其经验多尔。”《伤寒论》中所描述的“厥热往来”到底是什么病,历代注家无人能实指,只能从“阴阳胜复”上随文衍义。廖幼民先生在50余年前即指此症为回归热。这是极有见地,极为难得的。证诸当代有关文献的描述:“回归热”绝大多数起病急骤……体温于1~2d内迅速升高,达40℃左右。大多呈持续性……发病3~6d后体温骤降,可在2~4h内骤遇至常温或常温以下,伴以大汗,甚至休克。在无热间歇期中,患者常感虚弱无力……经7~9d的平均无热期,多数病人有复发……蜱传回归热的复发一般为2~4次。“(实用内科学)第8版)。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由虱、蝉传染的回归热已甚罕见,但在仲景所处时代,此病可能广为流行,“厥热往来”只不过其主要临床表现的实录而已。廖幼民先生是否亲验此病,或亦仅得诸文献,不得而知,但他确是实指“厥热往来”为回归热的第一人,其历史地位是不应遗忘的。由此而联想到《金匮要略》的狐惑病仲景的描述虽形象而确凿。但后学总觉得难以把握,至60年代赵锡武先生实指其为“白塞氏病”则中医学界的疑窦遂涣然冰释。与之相较则廖幼民先生实指“厥热往来”之功实更早更伟,谓其为“仲景之功臣”实当之无愧。廖幼民临床经验丰富,疗效甚佳。匡萃璋先生先生于70年代在石城尚闻诸口碑,但其临床资料已无从获得,只是在其《伤寒论新诠》中略能窥见一二。如其注当归四逆汤及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条谓:夏秋吐泻流行时,常有下利、厥寒、脉细欲绝者,其厥寒处,其额间必微汗濈濈,与四逆汤之无汗及全身大汗者不同也,其脉虽细而浮数,与四逆汤证脉沉微而迟者自异也。且常见恶寒或头昏痛、壮热等表证,而舌尖粗绛、苔厚白黄,心下痞满等症,俱为四逆汤所不具。盖缘外感风寒,内服生冷腻滞甘壅物品。产生痰饮,停于心胸,阻滞正气,气血不得四布则肢寒、脉细也。甚者肢寒及肤,至全身皆冷而微汗,予本方皆应效如神,至夜半必厥回、脉出而利止也。”廖幼民临诊辨证之细致与运用方剂之灵变,于此可见。廖幼民先儒后医,其学术成就既得之于学业的勤勉。三折肱的体验,也得诸其深厚的汉语文化基础。《伤寒论新诠》一书征引注家文献达50余种.在当时战乱年代能收集如此众多的资料,足见其博览之宏富,且于诸多注家中能罗列对比择善而从,其自注之文更约而有致,切中肯綮,使读者洞见奥妙,得其要领。其对古事的细密勾稽,亦能反映其汉学素养。如其释“索饼”一词曰:“刘禹锡《赠进士张盥诗》曰:“‘忆尔悬弧弓,余为座上宾,举著食汤饼,祝词添麒麟。”马冰卿云:“汤饼而举著食之,即世之长寿面也。’又庞安时《伤寒总病论》,‘煮饼是切面条,汤煮,水淘过,热汤渍食之,即索饼也。”索饼是否即面条,量未必定论,但此类勾稽却非深有学养不能偶得。《新诠》刊行于抗日战争期间,故流布不广,中医学界知之者甚少。匡萃璋先生70年代得之于廖幼民族人经符先生处,披阅一过,既钦佩作者其人学术造诣之宏深,又惊诧石城其地山青水秀之有人。主要参考资料:【1】廖幼民《伤寒论新诠》学术思想述评 匡萃璋《江西中医药》1998年第20卷第1期

发布了文章

民间中医唐医易先生伤寒论讲稿第五十四节温经汤

温经汤《金匮要略》川芎二两•6   芍药二两•6   炙甘草二两•6   当归二两•6   人参二两•6   阿胶二两•6   桂枝二两•6   丹皮二两•6   半夏半升•12   麦冬一升•24   吴茱萸三两•9   生姜三两•9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此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方解】本方所治之病在经血,但血生于心,藏于肝;冲为血海,血之源为胃,故用药不外这几个脏腑奇经。方中当归、川芎、芍药、阿胶是肝药,丹皮、桂枝是心药,吴茱萸是肝胃药,半夏是胃药也是冲药,麦冬、甘草是胃药,人参补五脏,生姜利诸气。方意以阳明为主,用吴茱萸驱阳明之寒,以麦冬润阳明之燥,一寒一热,不使偏胜,故名温;用半夏、生姜能去秽而胃气安,半夏能降逆而胃气顺。余药皆相辅而温之用,绝无逐瘀之品,所以过期不来者能通,月经过多者能止,少腹寒而不能受胎者能治。【应用发挥】用仲师原方加减还能治疗的各种疾病。(包括自己心得和各家医案)1、不孕症   这里是指原发性不孕。症见已婚数年不孕,伴有小腹冰凉、月经错后或不行者,用本方温经散寒,胞宫得温,才能有孕。2、崩漏   现代医学称功能性子宫出血,发生在五十岁左右年龄的妇女。属于风寒客于胞中,寒凝血瘀,阻滞脉络,血瘀不化,新血不得归经,而成崩漏。症见月经淋漓不断、血色紫黑而含有血丝和血块、脉弦涩者,可用本方温通,使寒去瘀化,其症自愈。

发布了文章

民间经方名家验案三:经方联合组方治疗小儿慢惊风案

刘某某,女,2012年12月生。2014年5月6日星期二,携来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出院记录:入院日期2014-04-14 出院日期2014-04-23 入院诊断:1、抽搐查因:(1)癫痫?(2)上呼吸道感染 出院诊断:1、非典型性热性惊厥 2、上呼吸道感染。家长代述:去年农历11月起病,起病时先是流涕,继而痰多、发烧、咳嗽、抽搐,每次发作都是烧到38℃就会抽搐,面色变紫黑,痰去后抽搐解除(平均3-4天发作一次,发作时就去医院输液治疗)。目前是胃纳差,二便正常,睡眠时可闻水鸡叫声,喘咳频繁,隔几天需去医院输液治疗控制缓解。现舌质略淡,苔薄白,指纹色青红,脉浮滑细,一息5至(率不整)。初步诊断:慢惊。处以射干麻黄汤加味: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1、射干6g 麻黄5g 姜半夏6g 紫菀6g 款冬花6g 细辛1.5g 五味子3g 胆南星6g 大枣4枚 生姜5g 四剂2、半夏曲10g 生姜3片 水煎服 四份2014年5月10日星期六,家长代述:前药后症状减轻。痰减少很多,用药后未再抽搐。目前是有点咳嗽,还有流鼻涕,胃口正常,睡眠有点烦躁,大便量少,小便正常。现舌质略淡,苔薄白,指纹色青红,脉浮滑细,一息6至(率不整)。1、射干6 g 麻黄5g 姜半夏6g 紫菀10g 款冬花6g 细辛1.5g 五味子3g 胆南星6g 广陈皮4g 大枣4枚 生姜5g 六剂2、半夏曲10g 生姜3片 水煎服 六份黎崇裕按: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惊厥”,俗名“抽风”。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证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所以,古代医家认为惊风是一种恶候。如《东医宝鉴·小儿》说:“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幼科释谜·惊风》也说:“小儿之病,最重惟惊”。本案自2013年农历十一月至2014年5月有四个多月,已经属于慢惊风。对于慢惊风的治疗,《中医儿科学教材》以补虚治本为主。土虚木亢型,治以健脾平肝,用缓肝理脾汤;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用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阴虚风动型,治以育阴潜阳,用大定风珠治疗。然临床不可胶着,如本案虽然病程时间长,但非虚证,依旧是实证,患者睡眠时可闻水鸡叫声,喘咳频繁,痰去后抽搐解除,说明是此慢惊乃痰饮为患,痰饮不去,病根不除,焉能安稳?《金匮要略》云“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故而采用联合组方,另加用胆南星广陈皮加强燥湿化痰,祛风止痉之效。吾师活用小半夏汤,用半夏加面粉、姜汁等制成的曲剂后不但可加强止咳化痰,平喘降逆,和胃止呕之功,还有消食积的功效,可谓一举两得。经方临证向来有是证用是方,故而四月之病二诊而愈。

发布了文章

名医刘志龙:半夏厚朴汤治疗肺胃系疾病有极效

原创 华医世界 2018-05-10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作者 马召田点击上方“华医世界”关注5月底免费赠送教学光导读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院长临床擅用经方,疗效满意。本文为刘志龙院长临床应用半夏厚朴汤的医案,3分钟学会半夏厚朴汤的应用。本方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诸药相伍,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临证多治疗因痰气凝结咽中之梅核气。刘志龙院长根据咽喉为肺之门户、肺胃相关,临床擅用半夏厚朴汤化裁治疗肺胃系疾病,取得满意疗效。医案举例1.合四逆散治疗梅核气(慢性咽炎)熊某某,男,37岁,门诊简易病例。2013-3-19初诊:咽部异物感1个月,夜晚咳嗽明显,无痰,胃纳尚可,大便调。本院电子鼻咽镜示:慢性咽炎。舌淡苔黄,脉细滑。诊断:梅核气(慢性咽炎)处方:牛膝15g, 炙甘草5g泽泻15g,  肉桂5g熟附子6g,山药20g山茱萸20g,土牛膝15g芦根20g, 千层纸12g杏仁10g,  桔梗10g7剂,水煎服,日一剂。2013-04-02二诊:服上药疗效不显,仍觉咽部异物感,偶咳嗽,舌淡,脉沉细。处方:法半夏15g,厚朴15g紫苏叶15g,茯苓15g生姜8g, 柴胡15g炙甘草5g,枳壳12g,白芍10g,  桔梗12g杏仁10g7剂,水煎服,日一剂。2013-4-9三诊咽部异物感明显减轻,舌脉同前。以上方加千层纸10g,北沙参15g,肉桂6g,浙贝母15g,蝉衣12g善后。按患者梅核气(慢性咽炎),初考虑虚火上炎,与金匮肾气丸加味,疗效不显。二诊时考虑梅核气多由情志不遂,痰结与喉所致,遂与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加桔梗引药上行,加杏仁宣肺,诸药合用,降气化痰,行气开郁果然咽部异物感减轻明显,继予半夏厚朴汤加味巩固疗效。2.合小柴胡汤治疗久咳何某某,女,56岁,门诊简易病例。2015-06-16初诊:患者反复咳嗽多年,干咳无痰,咽痒,心悸,大便正常,腰痛,夜尿1-2次。患者右肺癌化疗术后。舌淡苔薄黄,脉滑。诊断:咳嗽处方:法半夏15g,厚朴10g紫苏叶10g,茯苓15g生姜6g,柴胡15g 黄芩10g,党参10g大枣20g,炙甘草5g苦杏仁15g7剂,水煎服,日一剂。按患者复诊诉咳嗽基本痊愈,咽痒症状消失。《素问·咳论》:“五脏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咳与五脏六腑相关,新感咳嗽多责之于肺,久咳责之肺与胃。因此,对于久咳,若无其他辨证者,刘院长多予降肺胃之法,与化痰行气的半夏厚朴汤合小柴胡汤治疗,常取得满意疗效。3.合小柴胡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唐某某,男,37岁,门诊简易病例。2015-08-07初诊: 2015年6月份人民医院胃镜: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S2)。现症见:咽部异物感,食纳欠佳,偶打嗝,大便溏。舌红苔薄黄,脉弦。诊断: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5g,党参10g大枣15g,生姜6g炙甘草5g, 厚朴10g,紫苏叶10g,茯苓15g枳壳15g7剂,水煎服,日一剂。2015-08-14二诊:胃纳较前好转,咽部异物感,大便仍溏,偶打嗝。舌红苔薄黄,脉弦。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5g,党参10g大枣20g,生姜6g炙甘草5g, 厚朴15g紫苏叶10g,茯苓15g枳壳15g,黄连5g海螵蛸(先煎)15g7剂,水煎服,日一剂。后以上方为基础,反酸加海螵蛸、黄连,腹痛作泻合痛泻要方,便溏加干姜、山药、炒白术,凡四诊,患者无明显不适。按本病的发生多因情志不畅,肝郁化火,犯及脾土,出现反酸、腹胀、纳少,治疗上与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疏肝和胃降逆。刘院长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胃动力不足,在辨证的基础上喜用厚朴、枳实等药物促进胃肠蠕动。

发布了文章

江西名老中医集萃之十二:著名的中医内科专家张海峰

江西名老中医集萃之十二:著名的中医内科专家张海峰张海峰(1915—1988),江苏镇江人,曾任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全国六届人大代表等职,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50多年。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学,熟读经典,随父侍诊,后又转益名师,并兼及西医,遂学业大进,临证处方,屡起沉疴。先生治学严谨,又能融会新知,提倡中西医结合,擅长中医内科急慢疑难病的治疗,对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的研究造诣颇深,尤其对中医脾胃学说的研究卓有成就。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编写中医教材及专著数十万字。在中医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内科专家。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一、勤能补拙,奠定基础张海峰教授1915年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医家庭,其父张佩宜、伯父张心源均为江西名医。先生幼承庭训,耳濡目染,自小就对中医有种特殊的爱好和执着,在父辈的影响下,开始了中医的启蒙教育。其父佩宜公对他管教甚严,从五岁国文发蒙开始,继而要求其背诵汤头歌诀、药性赋,并要求背诵《内经》、《本草》、《伤寒》、《金匮》等经典的白文,如背不出就要受罚,受罚的方法也颇有趣,就是抄写没背出的条文,这一艰苦的学习过程为张海峰教授今后从教、行医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是他勤勉好学,这种惩罚很少加诸其身。后来,先生又拜江西名医姚国美先生为师,并于1932年考入江西中医专门学校,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使他的学问日臻完善,为他后来的成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先生后来经常对我提起那段学习的时光。他常说那段日子实际是很苦的,一边要学理论、背汤头,还要跟随其父和诸位老师临证,总感到时间不够用。他对此等情况,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自己休息的时间,常常是白天临证跟师,夜间挑灯看书,至鸡鸣时方休。这种学习习惯后来即使他已经成为一代名家,也没有改变过。正因为有这种勤勉的精神,才使他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临床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处方能圆机活法;而教学则能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先生在临床中尤其重视脾胃理论,对脾胃学说有很深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先后在全国各类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余篇,他主编的《脾胃学说临证心得》一书,是他的学术思想代表作,该书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1982年应邀赴日本讲学,深受欢迎。这些也是他勤勉的结果吧。二、坚持临床,中西融通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除了要多读书外还要多临床、早临床。先生未及弱冠之年即跟随其父张佩宜先生侍诊抄方,至辞世之时,临床诊病从未间断过,前后五十余年。他一贯认为中医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如果不临床、少实践那会出现就理论谈理论的空谈,甚至会走向玄学。他对我谈到书本知识与临证的关系时说,读书要能入能出,能入就是能学懂书本上的知识,能出就是要不能为书本知识束缚住自己的思想,要使书中的知识到临床中不断去检验,并不断总结提高。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先生不仅认识到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范畴,而且还进一步认识到其对中医的指导作用,并在临床上加以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他认为阴阳是认识疾病的总纲,五行是对阴阳的具体应用,并且五行生克乘侮应用到具体脏腑中时,一定要注意虚实变化的影响。并指出五行的应用,治虚有补其母和抑其所不胜;治实有泻其子和助其所不胜。如患者李某,素有咳嗽旧疾,多年来,已是形瘦骨立,恶风汗出,至冬又发胃脘疼痛,背胀喜嗳,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金土两脏俱虚,兼有肝气横逆,虑其成损,以固护中焦为先,处以玉屏风散合异功散加川楝子、玄胡、白芍,久久调养,诸疾渐愈。他在临床中还逐渐认识到,中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借鉴西医的理论以及诊疗手段。1953年,成立江西中医实验院,由于工作的需要,他被调至该院搞临床科研工作。当时该院已经开始在工作中采用西医的生化检测等,使他进一步认识到中医和西医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有各自的长短之处,并促使他走上了“各取所长”的中西医结合道路,并发表了《热入营血与DIC》、《辨证论治降低转氨酶》等文章,受到了西医同行们对他的尊重和好评。多年来,他还不断对西医学中的许多疑难疾病进行研究,并运用中医药来解决,如慢性肾炎蛋白尿,根据蛋白乃人体之精微物质,宜藏不宜泄的理论,在治疗中选用益气、固涩、通淋、补肾的生黄芪、金樱子、芡实、续断、爵床等中草药用来消除蛋白尿而获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红孩儿,取得较好的疗效。他经过多年实践证实红孩儿具有升血小板之功效,等等。三、诲人不倦,教学相长1959年江西中医学院成立,先生即在学院从事中医内科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除学院教学外,他还先后应广州、北京、上海、广西、浙江等地之邀与姜春华、朱良春诸先生前去讲学,所到之处,颇受欢迎。在七、八十年代,中医人才出现断层时,他忧心忡忡,深为中医之前景担忧,曾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983年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在大会上为中医事业高声疾呼。1985年评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后,对学生更是倾囊相授。先生授课语言风趣、幽默,讲课讲得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深受学生欢迎。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为中医事业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数十年的从教经历,使他对于中医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张海峰教授生前最为推崇孙思邈的《千金方·大医习业》一文,并直言其道出了学好中医的秘诀,他常对我说:“现在的学医者虽不用经史子集样样都读,但也必须学好古文,了解中国古典哲学,如果不这样,就不可能真正去探讨中医的一些基础问题,也不可能真正学好中医。”平时他不仅要求学生多学习经典和相关知识,还要学好西医知识。中医经典《内经》、《伤寒》、《金匮》、《本草》等是中医学的基础,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就是在这些基础上建立的,缺少它们,中医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治学非常重视经典,学习经典时,他主张先从白文读起,待到烂熟于胸,再旁涉诸家,就可把握经典之根本,为今后进一步钻研中医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先从注家的书读起则可能会有先入为主的情况,甚至会不能正确甄别其他注家的学说。有了初步的经典基础后,再涉猎不同时期的名医著作,从源到流,则脉络清晰,不仅了解了诸医家的学术特点,又能知道其学说缘起,使今后临证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处方则能圆机活法。他常对我说:“此等从源到流的学习方法虽最吃力,但其犹如涓涓细流,源头不断则源远流长,可受用一生。所以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的学习方法之路,使他们今后学有所本,方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职责。”其实,先生对于中医知识的传播,教学育人的理念可以上溯至1950年。那年先生和同道一起创办了解放后全国第一个中医期刊—《江西中医药》,并任总主编,通过办刊,交流经验,传播学问。期间结识章次公、秦伯未、岳美中、任应秋、方药中、姜春华、朱良春、邓铁涛等诸多的良师益友,这种交流,使他的学问见长,见识日益加深,受益颇多,也使他认识到教育对于中医推广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相长的乐趣。先生在我当上中医教师后常常对我说:“学生对于我来说也是老师。为了教好学生,我需要大量阅读,整理资料,这使我能学到许多东西,而且,好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促使我进一步思考,提高自身的学问。”并常说他后来写的许多文章和出去讲学时的观点许多都得益于多年的教学。可见教学相长,确实不是欺人之言。先生已经辞世20年,但他所教给我的是我一辈子受益无穷的珍贵财富,他的为人和学识也一直激励着我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为患者的福祉、为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而努力工作。谨以此文纪念张海峰教授。(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学科组 张小萍)

发布了文章

有时把自己交给命运并非消极

(48)有时把自己交给命运并不是消极行为  有一次我置身于洪水中,游了两个小时还无着陆希望,不得不科学地计算我的体能,打算接受葬身江底的现实。这时,我看到一个硕大的暗红色的球体从上游滚到我面前——这是一团蚂蚁,一团抱在一起的蚂蚁。为了不致让水一面的蚂蚁淹死,这个球体在不停地滚动,从里到外地翻腾,顺时针地翻腾……我惊呆了,蚂蚁的个体寿命并不长,别说是一代的蚂蚁,就是十代、百代的蚂蚁也未必能遇到一次大洪水,它们是从何得知这一自救方法的?如果我从这团蚂蚁中拎出一只来问它,它可自知?你可以说它们这么做是出于本能,出于偶然,但他们用这种方式保存种群,其做法是不是很科学?这智慧是如此超越蚂蚁,以至蚂蚁凭着本能把自己交给命运,反倒成为蚂蚁最明智的做法。所以,有时把自己交给命运并不是消极行为。当我在洪水中,意识到我身后有一个大过个体、大过科学的大逻辑时,我顿感力量无穷,这个力量使我得救。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  有人说中医没有什么内容,其知识量与西医没法比。我承认这一点。每学期女儿拿回的西医教材本本都像砖一样厚。中医的书的确没有西医的多,所以学中医看不出是在学什么。  西医的知识要求学习者大脑的储存量和检索能力要相当于“深蓝”电脑。一旦医生的大脑检索能力不及,就可能出现医疗事故。  我曾经仔细研究过一桩医疗事故案的卷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医生,可由于知识的欠缺和检索能力的限制,判断失误,造成医疗事故。在医疗鉴定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他被一大群专家质问、指责,甚至讽刺、嘲笑。我想,专家们的学历比他高,年龄比他大,见识比他广,而且他们是一群,做的又是事后诸葛亮。他们怎么对基层的医生没有一点理解之意呢?  在大医院,常常是一大群医生给一个病人会诊,这还不算众多的仪器和操作机器的人员。这不正说明西医的知识不是一个人的脑袋能记完全的吗?所以,西医的知识性要求西医要聚堆,要聚在大医院,要依赖尖端技术。人们为什么要往城市涌,要到北京的医院看病才甘心,能得到什么条件的医疗成了划分人的社会等级的一个标准,实在是技术逻辑决定了人们的思维逻辑。我想,医改之后要设立社区门诊,要求单个西医是全科医生,我想知道社区门诊的医生得有什么样检索能力的大脑?其出现误诊的概率是多少?这个医疗责任怎么负?西医捆住中医手脚的绳索如今也要捆住自己的手脚。  大学学医的学制是五年,比一般的专业要长。随着医学的发展,将来医学知识成倍增长时,我们怎么学医?我们知道,西方国家学医至少要学10年才可以看病,将来这学制是不是得延长到20年、30年?出现50岁时走出校门,然后六七个人给一个人看病的情况?抑或是干脆就造看病的机器人?  我承认,西医的知识是很“实”的。相比之下,中医的知识和技术要少得多,学问要“虚”得多。我们如今只会用“实”不会用“虚”,以为虚就是假,就是骗。活到了年近半百我才理解“虚”的作用。年轻时努力学习技术,尽可能地占有知识。老了时,却有意地淡化技术和知识。我的专业是法律,可我现在尽量不用法律,也就是不用我的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有意让自己的内心“虚空”,让我所面临的事物尽量不受我的知识和我所掌握的技术去肢解,整体地进入我的内在。古人把“虚”比作寒潭,云和雁飞过时潭中有影,用来喻人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我母亲的第三个师傅,我的田姥爷就很讲究“虚”。他有一次给我母亲专讲这“虚”时,正好我父亲也在座。后来父亲跟我说起这事,他说,这足以证明中医没有什么实在东西,这虚就是糊人、就是忽悠、就是见机行事,没有原则……我那时是全盘接受父亲的观点。现在我知道,要学技术、学知识并不难,难的是把知识和技术用得了无痕迹。对现代人来说要把握这个“虚”真就是很难,我们的内心已被填得太实,以至我们本来具有的与其他动物一样灵敏的听觉、嗅觉和感知能力都退化了。  有一次我和两个同事去寻找另一个同事。我远远看见这个同事来了,我就很高兴。两位同事就笑我近视得可以,能把一个陌生人认作是同事。这人走近了,我一看脸,真的不是。可我不甘心,因为我近视,识人不是靠认脸而是认形体,这人的形体分明就是我那同事。于是我上前问他认不认识我那同事,这人说:“他是我哥啊。”  前年,我25年没见过面的舅舅来看我。我带着侄子到站台上去接。我告诉侄子我舅舅的相貌特征,并说,就算我认出他来的可能性是50%,可舅舅认出我来的可能性也是50%,加起来就是100%。可舅舅就从我眼前走过去,我们谁也没认出谁来。但舅舅一出站,却与后赶来的我女儿相认了,这让我感到十分奇怪。我女儿长得像她姑姑,而我长得像我奶奶,我女儿和我舅舅是凭什么相认的呢?舅舅一看见我女儿就说:“怎么就你一个人来接我?”我女儿回答说:“接你的人在站台里哪。”然后给我打电话说:“你舅舅让我接到了。”  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不让知识把人掩埋了,如何在知识面前把握人的主观能动性,如何让知识真正为人所用,而不是用来充当批判和指责别人的武器,我想,这是西医面临的一个哲学性问题。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