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1463

李思毅

乌镇互联网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手术,良性肿瘤微创美容外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做好个人防护抵御奥密克戎

奥密克戎相对前几代新冠病毒,毒力减弱,但传播能力更强,身处在疫情期的上海,可能我们周边环境均存在病毒。近期新冠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即使在足不出户情况下,仍有很多人被感染。病毒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做好个人和家庭防护,把社会最基础单元格防护好,避免疫情扩散。病毒是由携带者播散到周围环境,可以漂浮在空气中,或沉降附着在物体表面,比如门把手、电梯按键、电梯扶手、地板、快递包装袋,甚至团购的食品表面。病毒可以通过口、鼻、眼睛这些有黏膜的部位进入身体,也可以沾染在皮肤表面。但皮肤有较致密的保护屏障,很难直接进入身体,但可以通过手的碰触进入眼、口、鼻。病毒进入身体是否就会被传染,这取决于接受病毒的量和机体的免疫机能。在病毒浓度高的区域呆的时间越长,眼、口、鼻缺乏有效保护,机体有系统性疾病、年老体衰、过度疲劳等情形,被感染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哪些区域是危险环境?阳性人群聚集的环境,密闭空间,比如:电梯。实际上,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哪些人是病毒携带者,因此,应该认为周围人群均存在风险,要尽可能避开所有人群,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建议2米以上,尽可能避免进入密闭不通风的公共区域,比如电梯轿厢,低楼层爬楼梯就好。公共通道经常开窗通风,降低空气环境病毒浓度。在公共场所尽可能少直接触碰周围环境,如果必须触碰,尽可能减少触碰面积。比如进电梯,用牙签或纸巾触碰开关,如果没这东西,就用指甲尖轻触。养成左右手分工的习惯,比如在外固定用右手接触干净区域,比如手机、钥匙、衣物、身体、随身携带的干净物品等,用左手接触可能污染的外来物,比如门把手、按键,未经消毒的快递包装等,避免左右手交叉污染。出门尽量减少身体暴露面积,重点保护眼、口、鼻。出门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不要摘下来!公共场所不要吐痰打喷嚏。建议医用外科口罩或N95或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口罩尽可能贴合脸。戴上眼镜,避免揉眼睛。最好戴防护镜,防护镜用后酒精消毒。外衣最好选择表面光滑材质的,比如皮衣,不要穿毛衣之类容易吸附漂浮物的衣物,衣服袖口要收紧。鞋最好选择外形光洁的皮鞋。帽子也可以戴上。总之,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去高危区域,要戴手套,有条件的可以穿防护服,但穿防护服有一定技术要求,需要培训(自行上网搜个视频学习下),特别是用后脱防护服过程。使用不当会造成自己或家人被病毒污染。脱防护服时,一定时刻提醒自己,防护服外侧面都是污染区,脱的时候由内向外卷,避免外面接触皮肤或衣物。先脱防护服再脱手套。脱手套也是避免外侧面触及皮肤。外出回家,进门前最好用酒精消毒双手,再碰触门把手,入门后香皂洗手洗脸,然后脱掉外衣挂出去晾晒或清洗。记住,奥密克戎可在物体表面存活1周左右,在皮肤存活1天。要划分居家环境的清洁区、缓冲区和外界的污染区。比如居家一段时间,家里一切安好,说明家庭环境及物品是安全可靠的,家门以内区域为清洁区,没有病毒。即使有,量也是微乎其微,不产生危害。如果同楼层所有人都没有感染,那么家门口附近区域为缓冲区,或相对清洁区域,入门前手的消毒,快递物品消毒,更换鞋子等操作就在这个地方进行。如果同楼层有阳性人群,家门口就是污染区,缓冲区只能退缩到门内,把家里玄关划为缓冲区,这个区域放置消毒物品,作为屋内屋外人和物品消毒交接通道。平时自己做好缓冲区的地面和墙面消毒。缓冲区之外区域都是污染区,包括楼道地板、电梯门、按键、防火门、门把手、楼道窗户以及楼外所有区域,污染区必须假定有病毒存在。污染区由公共部门消毒。所以,在疫情爆发期间:第一,管好自己和家人,尽可能减少外出,最好足不出户;第二,尽可能避免非必要快递或团购,任何进家门的物品和食品表面都可能被沾染病毒。病毒看不见摸不着,物品和食品很难全面消毒,而且在特殊时期,家里一般没有足够医用酒精,经不起消耗。明智的选择是减少采购频次。做好以上防护同时,注意提高机体免疫力。足够营养饮食,补充蛋白质,鸡蛋、牛奶、牛肉、水果,补充维生素C。如果家里食品储备不宽裕,也不是问题,计划性合理使用。生活用品肯定是不缺的,因为除上海地区外,全国其他区域都在正常生产工作,物资保障不会出现问题。改善睡眠,避免熬夜,放宽心态,减少焦虑,休息好,适当运动,也能很好保持机体免疫力。阳性了怎么办?根本不用紧张,绝绝绝大多数能自愈,只需对症、多喝水、躺平、休息好,观察,不需要做太多。祝大家安好、安心,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共克难关!李思毅2022年4月8日

发布了文章

得了口腔癌怎么办?(一:问题须知)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挫折,假如不幸被诊断口腔癌,在无助中和脑子一片空白情况下,先花几分钟阅读以下内容,对疾病本身、对诊疗过程有个初步概念,避免走弯路走错路,这样的话对肿瘤治疗会有很大帮助。 大家都会这样问”为什么我会得癌”,其实所有人都有罹患癌症的风险,有些人有相对明确的诱因,有些人则找不到原因。在已知的原因里面,比较常见的是局部创伤因素,比如牙齿尖锐边缘的摩擦刺激,舌头或颊部黏膜长期慢性炎症,最后导致癌变。另外一种因素是口腔黏膜病,比如白斑、红斑、扁平苔藓等,这类疾病未控制稳定情况下,黏膜长期糜烂,也有癌变风险。抽烟喝酒(高度酒)也是重要致癌因素,长期重度抽烟饮酒对口腔、消化道以及呼吸道黏膜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最后导致癌变。吃槟榔虽然是国内个别省份的习俗,但是其致癌性却非常强,危害很大。射线也是致癌因素,放疗可以治疗肿瘤,但也可导致正常组织细胞损伤,产生癌变。口腔卫生状况、细菌、霉菌、病毒感染也是导致细胞癌变的因素。因此,保持良好健康生活习惯、重视口腔卫生、定期体检是预防和早期发现肿瘤的有效办法。肿瘤治疗原则里面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和晚期口腔癌治疗效果差别很大。 一旦发现肿瘤,该怎么办?首先,需要调整心绪,寻求亲友帮助,整理思路,切忌病急乱投医。通常经历两周左右的心理调整期,多数病人会客观面对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积极应对。这两星期里,病人更需要心理关怀,精神支持,可能会因为患病事情出现情绪波动,这些应该给与理解和关怀,并帮助他/她建立信心,渡过心理平复期。这个时间段仅需做一些必要的咨询,勿乱阵脚乱投医。一旦走错路,对整个治疗结局会非常不利的影响。多数口腔癌从发生发展到被发现,往往已经有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时间,肿瘤不会因为几天或几周时间就会明显变化,所以捋捋思路更重要。 口腔癌怎么治疗?口腔癌这个名称还是比较泛的概念,是个统称,泛指口腔颌面部上皮性恶性肿瘤。专业上讲,上皮组织来源恶性肿瘤称为癌,间叶组织来源称为肉瘤。口腔常见上皮性恶性肿瘤有黏膜上皮来源的鳞状细胞癌和牙源上皮、唾液腺来源的各种癌,比如成釉细胞癌、腺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等。根据部位,发生于固有口腔的癌称为口腔癌,发生于口咽部的称为口咽癌,还有下咽癌等。 对于口腔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是外科治疗,也就是开刀,动手术。在手术基础上可以辅助放疗和化疗。切记勿颠倒过来,勿畏惧手术,在困难面前咬着牙也要上,克服过去就好了,前面一样阳光灿烂!早中期口腔癌往往通过手术就能一次性解决问题,晚期需要在手术基础上结合放疗和化疗,或同期放化疗。目前新治疗方法比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都在广泛开展临床实验,其疗效如何以及长期的并发症有哪些需至少十年的临床验证才能知道。同样,质子重离子作为一种新型放疗方式也正在临床实践中验证其疗效。 手术最大好处就是把肿瘤细胞一次性彻底切除,达到根治目的,但也带来口腔颌面部缺损,局部畸形和功能障碍,因此需要修复手段尽可能恢复外形和功能。肿瘤根治与外形功能是矛盾的对立面,如何把握平衡点是很难决策的,但总体上,对于多数人,肿瘤的根治和人的生存是最重要,是肿瘤治疗的核心目标。 医学是带有明显经验属性的一门复杂的科学,虽然全世界所有医生都要读好多书,要经历逐级理论加实践的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取得各种证书,但这也仅仅是开始,好的医生还得再经历十年左右的临床经验积累才能变得优秀。虽然医学知识对全世界都是开放的,所有医生都知道肿瘤治疗原则,但经治医生对肿瘤的认识、判断、经验水平、治疗规划、手术操作、术后管理等将对整个治疗产生影响,甚至决定治疗结局。而且,一名外科医生的开刀手法与其性格是一致的,因此很难在一致性教育下所有医生可以获得一致性治疗结果。所以说医学的经验性属性比其他行业明显的多。 如何看医生?当然首先得找到好医生,因为事关自己健康、生命和家庭幸福,这件事得重视,找对人,做正确的事。肿瘤不像其他疾病,一旦走错方向再回过头来重做很困难。什么是好医生?第一,技术得好,临床经验得丰富;第二,人好。第一点,看医生所在医院的平台怎样,是不是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专科,看医生履历是不是从业时间够长,有没有适当学术头衔。经验是靠时间积累出来的,如果医生很年轻头衔很多,有可能经验不足,因为获得头衔和维护头衔是要花时间精力去社交的,自然没时间做专业。第二点,看病人评价,现在信息通达,病人就诊经历和治疗结果网上会评价。另外,要挑有团队的医生,好的外科医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会建立一个紧密协作的团队,团队除了强有力的助手,还有跟术前评估术后辅助治疗有关的各部门医生,比如放射影像、超声科、麻醉、病理、生信分析、放疗、化疗、康复、脑外科、胸外科、急诊科等。 确定好医生,下一步就是就诊流程。建议先线上咨询和预约,目前国内有很多APP具有线上咨询和挂号功能,通过线上咨询,让你的医生对你的病情有初步了解,留下印象。好医生的病人往往很多,让他对你有印象熟悉病情很重要。有个小技巧,根据社会心理学的承诺一致研究,人一旦答应了某件事,在以后过程中在潜意识里都会表现出一致性,也就是说到做到,而且书面文字的承诺比口头承诺更有效。所以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以剪短文字咨询简要问题,好让你的医生文字回复。咨询好后线上挂号预约线下门诊。线上号源是有限的,很多号源是留给线下现场挂号的,线上挂不到,早点排队在现场也可以挂得到。 去门诊前整理下自己所要带的东西,比如以往诊疗门诊记录本,出院小结,病理报告,片子报告和片子,这些材料最好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好,如果已经做过活检,最好把病理切片或组织石蜡块一起带过去。面诊过程最好言简意赅地回答医生的询问,以便医生快速准确判断。一旦确诊是口腔癌,在制定治疗计划前要对肿瘤进行TNM分期和临床分期,这根据需要拍头颈部增强CT、增强MRI和颈部淋巴结B超。记住,拍片子一定是增强的,普通平扫看肿瘤是看不清楚的。要判断肿瘤有没有全身转移还要做肺CT平扫、腹部B超、全身骨骼扫描ECT。腹部B超需要空腹做。当然,也可以做全身PET-CT或PET-MRI一次性全身扫描排查肿瘤。当颈部有多个淋巴结转移时,全身排除是必须的。如果颈部没有淋巴结转移,出现全身转移的可能性不大,根据病情需要再决定做不做PET-CT。可能在门诊前已经在其他地方拍过片子,是否需要重新拍呢?如果希望在目标医院手术并随访,建议在目标医院重新拍,以便提供更丰富影像信息供主刀参考。着重强调一下,术前拍片子和看片子非常非常重要,让主刀医生充分了解肿瘤影像特点、生长方式,并且准确判断肿瘤侵犯的范围、累及的器官或亚单位,同时预判肿瘤细胞可能侵袭方向,以便在术中彻底切除,避免复发。这点至关重要。口腔癌治疗复发的因素除了肿瘤本身生物学行为差、恶性程度高等内部因素之外,还有两项重要外部因素就是术者对肿瘤在哪判断不清或者判断清楚但开刀手法不足于将肿瘤完整切除。同时拍CT和MRI是重复检查吗?不是的,各种检查都有各自优缺点,对不同组织不同部位有各自影像特征,没有哪种检查更高级一说。所以,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多等待几天,充分评估是整个治疗的起点,起点必须做对,起点错了,后续结果可能就呵呵了。通常,对于外科医生看片子是短板,看片子除了需要影像学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但优秀的外科医生看片子比放射科还精准。除了拍片子之外,病理切片也能提供很多关于肿瘤的信息,有形态学描述,有不良病理特征记录,有分子标志物测定等。用组织切片还能做基因检查,获得肿瘤生物信息,知道肿瘤基因突变点,有没有靶向治疗的靶点,能否做免疫治疗,有没有免疫负相关基因等等,以便准确制定整体治疗方案,并对预后有个预判。现在还有更新技术,比如通过抽血化验检测特定肿瘤基因碎片,判断体内有没有肿瘤细胞残留,在临床摸到或片子看到之前预警肿瘤是否复发。总之,充分的检查和评估是必须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性不亚于手术。 (未完待续)

发布了文章

得了口腔癌怎么办?(二:硬核建议)

目前口腔癌还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因此你的主刀医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负责帮你制定总体治疗计划,协调各部门按计划完成治疗,并长期随访,监控肿瘤是否复发,进行康复指导,提高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主刀医生制定治疗计划包括具体手术方案,必要的术前治疗,比如诱导化疗或放疗,术后的预备辅助方案,手术时机选择,围术期管理等。 是否需要咨询多名医生获得一致的治疗意见?事实上,对于国内外,医疗治疗原则基本一样,所有医生的治疗思路大体相同,但在细节方面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医疗还是经验属性很明显的一门学问,个体千变万化,很难设定一模一样条件而获得一致结果,医疗不是工厂生产工业品。在厚厚的专业外科教材里面,讲解和讨论的都是一些原则性知识。以口腔颌面外科学为例,具体描述手术怎么做也就一千多字左右,医生在基本原则指导下,围绕着那一千多字开展工作,每位医生对肿瘤的认识和手术手法会略有不同。因此,是否要咨询很多医生是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情,自己把握。客观上,病人是治疗过程的主体,所有决定权在病人本人,医生或家人是帮助他的第三方。 定好计划后,后续的治疗就是程序化过程。在等待治疗期间,不要坐等而浪费宝贵时间,可以主动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者,应提前看内科。高血压病人舒张压尽可能控制在90mmHg以下,血压避免波动。如果服用利血平降压药,应及时停药,请内科医生换药。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8mmol/L以内,不出现低血糖。近期有心闷胸口疼者要及时看心内科,预防心梗。如果心电图发现心率异常,或之前有这样病史,术前应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根据情况请心内科医生配药控制。如果之前因心梗、脑梗、放置支架口服抗凝治疗者,应告知主刀医生,术前做好短效抗凝药桥接。总之,尽可能告知主刀医生你之前病史,做好调控,避免到时因为这样那样问题停手术,耽搁治疗。术前的饮食没什么特殊忌口,加强营养摄入,提高体能,增强耐受力,戒烟戒酒,保持口腔卫生,用软毛刷刷牙,不要只用漱口药水。禁用参类补品,或少用各种补品。在西医领域,没有“发物”之说,正常食品无诱发或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是最佳选择。 不管是手术还是放化疗,任何治疗对机体都是有伤害的。手术是以根治肿瘤为目的的外科治疗,需切除肿瘤细胞侵犯的所有组织结构,属破坏性手术,会造成机体外形和功能障碍。化疗多为细胞周期性药物,虽然对肿瘤细胞有效,但同样对正常组织细胞也会损伤,而且多数药物的疗效呈剂量依赖型,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化疗结束后,化疗对机体的影响仍会继续一段时间,因此做术前诱导化疗病人需恢复2周后才能手术。此时切勿心急,需耐心调养身体,改善睡眠,纠正因化疗引起的各项指标异常,等待手术。实践证明,大剂量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病人术中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有这么多问题,术前化疗可能获得哪些好处呢?首先化疗有效的病人肿瘤缩小,手术切除范围多少会减小,术后功能和生活质量对应提高;其次,经过化疗可能达到肿瘤降级目的,由原来无法手术的病人获得救治性手术的机会;再者,化疗有效的病人可能生存期会略有延长,但益处主要是前两项。放疗同样是把双刃剑,对正常组织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化疗的影响是短暂和可复的,但是,放疗的影响是终身的。放疗会破坏毛细血管,造成组织纤维化,修复和抗感染能力下降。如果导致咀嚼群纤维化,会出现张口受限、进食困难。同时放疗后口腔唾液腺受到破坏,引起长期口干不适。由于唾液减少,口腔清洁性能下降,会导致牙齿广泛蛀牙,蛀牙会引起牙根发炎,牙根发炎会导致颌骨骨髓炎,严重的骨髓炎会导致骨坏死,目前对骨坏死还没有好的保守治疗方法,一般要切除颌骨,并做骨移植。在放射区域做骨移植的难度和风险都会增加,而且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因此,必须尽量预防放射性骨髓炎。在放疗开始之前要进行评估,拔除没有治疗或保留价值的牙齿,预防性拔除阻生智齿。放疗后需长期做好口腔卫生保健,预防蛀牙。每年看一到两次牙医,做到蛀牙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出现牙根反复感染,应及时找主刀医生复诊,抗炎治疗或根据情况拔除患牙。放疗后拔牙的时机和方法不同与一般病人,最好找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如果拔牙创面没长好,反而会直接导致骨髓炎或骨坏死。可能会有医生告诫你,放疗区域的牙齿绝对不能拔。但是,如果牙根发炎无法保守治疗并且反复感染,不处理的话会演变成放射性骨坏死,而且骨坏死范围不小。放疗除了可能造成骨坏死外,还会对组织细胞DNA造成损坏,造成基因突变,同时放疗会改变口腔微环境,这些问题长期积累有可能造成新的肿瘤,称为放射癌或放射肉瘤。因此,做过放疗病人要长期的监控。 进入手术环节,这时应该和主刀医生沟通疾病诊断,初步临床分期,总体治疗计划,沟通时建议抓重点,讲核心问题。有些人会更关心外形和功能,提一些美观上要求。其实,这不可取,要求肿瘤根治、避免复发才是最重要目标。根治与功能是矛盾的,一旦复发,可能还有机会治疗,但治疗难度加大、治愈概率下降。所以,机会是有限的,第一次手术至关重要,能一次性解决的问题最好毫不犹豫地干掉,不要优柔寡断拖泥带水。 术前医生会跟你讨论一些手术相关问题和风险,有些事项容易理解,有些问题很难凭空想象,事先阅读下面内容有助于理解。口腔癌术后不可避免会带来外形和功能问题,常见的表现为:面颈部手术疤痕、面部不对称、舌体活动度下降、语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手术疤痕问题,只要不是疤痕体质的人,通常经过精心设计手术切口、精细缝合、应用新手术器械、加强术后疤痕管理等多种方法,手术疤痕不会很明显,甚至1年后疤痕微乎其微。手术疤痕形成主要在术后半年,这段时间要做好疤痕管理,比如:伤口清洁,祛除痂皮,局部加压包扎,使用祛疤软膏和皮肤减张器,伤口低剂量放疗,注射激素等。这些方法早期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疤痕形成,建议术后就做起来。口腔癌手术时为了安全,气管会暂时性切开,由于气管切开,气不经过喉咙而直接由气切口出来,因此不能发音,但这是暂时的,期间可以用书写交流。术后医生会依据口腔通气道情况择期拔除气套管,拔管后发音马上恢复,而且气切口通常1周之内会愈合,无需担心。为了确保气切口及时愈合,病人在说话或咳嗽时应压住气切口,避免气体漏出,这样伤口长得快。口腔癌因为肿瘤切除,舌或颊或颌骨或咽部会有缺损,因此说话、吞咽困难,抬肩障碍,这是必须面临的问题,但通过积极术后锻炼,功能会得到改善,甚至恢复到术前水平。具体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建议向主刀医生或康复科医生咨询。如果术后不能顺利进食怎么办?简单的办法是放置胃管,通过胃管进食流质,现在临床上营养液产品种类繁多,能适合各类病人需要。各家医院购进的胃管不同,选择直径小一点的硅胶胃管,舒适性耐受性会好得多。当然,胃管只是个临时的权宜之计,不适合长期使用,术后1~2周鼓励病人开始锻炼吞咽功能,不要依赖胃管。如果需要长期用胃管,建议到消化科做胃造瘘,这样进食的量和种类都会多得多,营养得到改善,促进体能恢复。关于术后口腔护理,建议术后就刷牙,非手术侧可以放心刷,牙膏种类没有特殊要求。多饮水有助于改善口腔卫生状况。有些病人术后进食流质会出现呛咳,建议尝试稠状不易流动的食物。术后病人还会出现面部肿胀,一般是术后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的,通常术后3个月后会自行缓解。手术后当日,主刀医生会根据病情需要安排你进ICU观察一两天。如果做了组织瓣移植修补,需要一周左右时间观察移植皮瓣是否存活,这期间医生可能会要求你平卧,减少头颈部转动。在我国,普遍观念会强调静养不活动,但事实上,绝对卧床容易产生血栓,造成很大风险。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造成心梗或肺梗,这是会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因此,即使相对卧床期间,建议主动进行肢体活动,只要头颈部少动就是。平卧时每天都要做抬腿和手臂运动,即使在上下肢不能动情况下,也可以绷紧腿部肌肉,放松,再绷紧,再放松,如此反复,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肌间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总之,生命在于运动! 术前谈话签字是必须的流程,会告知手术并发症和存在的风险,严重的风险会危及生命安全,听起来很吓人,但发生率极低,不用过于恐惧。人体非常复杂,我们目前对人体机能和疾病的了解只是皮毛而已,还有大量未知和不可预测的东西。 术前有很多必要的检查和准备事项,包括空腹抽血项目,包含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血栓风险评估、传染性疾病筛查等等,肺CT、心电图、心肺功能等,也许结果出来会发现特殊异常,这需要请相关科室会诊。有时检查项目多,不要认为这是医院乱检查,多收费,这里没有半毛钱关系。一旦遗漏潜在风险,术中或术后出现危及情况,是得不偿失的,要信任你的医护人员,他们是专业的,他们辛辛苦苦工作是为了尽力把你的病看好。除了主刀团队的谈话外,还有护理部门的术前宣教,让你和家人清楚注意事项。麻醉师也会在术前到病房访视病人,做麻醉评估,为安全地进行手术做充分准备。如果谈话后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次找医生咨询。外科医生很忙,从早到晚开刀,找不到怎么办?可以找床位责任护士询问,护士能帮你解答的会跟你讲,无法解答的可以请护士帮你转告,约时间与医生见面。 手术后除了伤口恢复,大家应该关注病理报告。通过病理报告,医生可以知道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侵袭性如何,淋巴结转移情况,并结合手术情况,预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风险,决定后续辅助治疗,以及随访期间着重关注的点。每个病人病情各不相同,不能期望主刀医生把这些信息死死记在脑子里,所以,像病理报告、出院小结、各种影像报告等重要临床资料,一定收集好,并按时间先后和主次顺序用文件夹保存好,每次复查时递呈给主刀看,确保医生迅速捕捉到关键信息,并有目的地进行检查。医生绝对喜欢把病例资料整理的井井有条的病人,并对你印象深刻,这对你最有利,何乐不为呢? 肿瘤治疗后定期随访很重要,任何病人都可能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虽然每个病人复发风险高低主刀心里会有个预期,但事实上谁会发生,没人能算得准,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复查。肿瘤的基本原则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多数情况下刚出现的肿瘤非常容易控制,而且损伤小。建议终身随访,头2年最好2月复查一次,除了基本临床检查,可以结合彩超,必要时拍增强CT或增强核磁,再次强调,一定是增强的!2年后复查间期可以适当逐年延长,临床上经过5年观察,肿瘤没复发的话可以认为临床治愈。但为什么还要终身随访?有极少数病人术后5年甚至10年再发第二肿瘤,长期自我观察或到医院检查是必要的。治疗后需要长期吃药吗?不需要,术后短时间(3个月内)用药增强免疫力可以接受。长期用药没必要,首先,不能起到预防肿瘤或治疗肿瘤的效果;其次,增加时间、经济和精神负担。肿瘤治疗后最好能回归正常生活轨道,避免过多精神压力。对于颈部淋巴结严密观察病人,首选彩超,淋巴结转移初期彩超比增强CT或MRI敏感,更容易发现异常。由于彩超评估淋巴结与B超医生经验关系密切,因此建议找好的医院固定医生定期检查。一旦临床确认或高度怀疑淋巴结转移,建议及时手术,预后不会有大问题。如果拖延导致淋巴结转移灶明显增大甚至出现包膜外转移,预后则明显下降。晚期口腔癌综合治疗后除了可出现局部复发或区域淋巴结转移外,还要留意全身转移风险。常见转移部位包括肺、肝、骨骼等,肺部可以每半年做次肺平扫CT,肝部可以做空腹B超,骨骼在有局部骨头定点疼痛情况下做ECT。万一确认远处转移,如果是孤立性转移灶,外科能拿掉的话尽量拿掉再做化疗或靶向或免疫治疗,如果有多处远转,局部的外科或放疗不考虑,侧重全身药物治疗。再次强调,随访的原则是定期复查,早发现早治疗。 关于口腔诊治还有很多事项,不可能尽述,罗列以上常见问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2即将到来,预祝所有人新年健康平安,工作生活顺利!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