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4969

夏远鹏

乌镇互联网医院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浅谈白肺

1、定义:并不是只要肺部出现了炎症就叫白肺,白肺应该是比较严重的肺炎表现。一般来讲,肺部的炎症比较重,渗出的比较多的时候,也就是白色影像区域面积达到了70%到80%,在临床上大家口语化称为白肺。这个阶段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患者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可能没有发热也没有咳嗽。2、好发人群:在现在的这一波疫情当中,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现,比如第一个患者有脑血管病基础,第二个患者有长期血小板减少病史。预警人群:1)年龄大于65岁以上;2)免疫抑制状态,比如长期使用激素等;3)重要器官慢性疾病史(心、脑、肾、肺等);4)病情进展很快。3、治疗白肺的主要手段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采取抗病毒治疗、激素抗炎、抗凝治疗,还有呼吸支持等。在患病早期,可以给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比如阿兹夫定和辉瑞的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但这些抗病毒药也只是减缓症状,不能根除病毒。阿兹夫定推荐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年患者,建议在病程相对较早、核酸阳性的患者使用,但是也有服用禁忌,比如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不建议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推荐用于有可能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轻症人群(无低氧),使用时机为症状出现5天以内,一般已经进展为重症不建议用,发病5天以内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不具有高风险因素的不建议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不建议用。所以还是要在医生建议下服用。呼吸支持治疗主要是俯卧位通气,另外就是进行给氧治疗,包括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还有被网友称为救命神器的ECMO。加强原发病的病因治疗,白肺患者中有相当部分可以好转。4、丙球尤其是新冠特制免疫球蛋白是否有用?已被证明无效的治疗:丙球、新冠特制免疫球蛋白、康复者血浆等。

发布了文章

世界杯-熬夜必备

还在“挑灯夜战”?做到这几点,熬夜看球少伤身目前卡塔尔世界杯鏖战在即,世界各地的球迷均“为之疯狂”。由于时差原因,即使没有我们国家队的参于,但有自己心爱的偶像与队伍,中国许多球迷为了观看直播,只能“挑灯夜战”,熬夜看球。但这无疑会引起一系列健康隐患。那么,看球熬夜也要尽量健康地熬夜,你知道要如何减少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吗?怎样才能避免熬夜导致身体不适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世界杯综合征”门诊火了首先我们来了解下熬夜都有哪些危害:1、失眠对于不少球迷来说,熬夜看球是家常便饭,而且通常是晚上不睡,白天精神萎靡。如果对于既往有“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的患者,特别要关注自己的睡眠和情绪变化,尽量规律作息,不要熬夜看球,睡眠不足很可能导致疾病的复发。如果之前睡眠正常,白天由于工作,会导致昼夜紊乱,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使得身体内某些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失眠。久而久之,甚至会引起免疫系统紊乱,导致抵抗力下降、头痛、胸闷、颈肩痛等。2、头疼、颈肩痛头痛、颈肩痛多数是由于熬夜造成的。看球赛的过程中,很多球迷都有一种特殊的“熬夜”体验,就是经常在熬夜之后出现头痛、颈肩痛等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由于在世界杯期间连续熬夜、保持同一个姿势,会导致颈肩痛,同时熬夜是一种睡眠状态下出现低氧血症的行为,而低氧血症可能导致细胞内代谢紊乱。这样会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头痛。3、胸闷心悸有些球迷在熬夜后会出现胸闷心悸的情况,原因可能是熬夜时精神过于紧张或激动,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虽然熬夜看球时会有胸闷心悸表现,但这种现象是无规律性的,可能会有间歇性或持续性感觉劳累,也可能会有无诱因情绪激动等。但是,如果长期熬夜可能会引起心肌缺血,进而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据报道,2002年韩日世界杯,成年人心源性猝死突增了60%;2014年,梅西痛失冠军,全世界超过20名梅西的忠实粉丝当场或延后突发心血管疾病意外死亡。美国心脏协会的一项研究显示,观看激动人心的体育赛事时,有心脏病史的男性更易出现血凝、缺血等症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熬夜时怎么做才能减少熬夜带来的健康危害?1、量力而行一定要量力而为,每个人体质不同,有的人连续熬夜都没有什么问题,有的人则不行,不太重要的比赛可以舍弃不看,尽量做到不长期连续熬夜看球。可以通过回放的方式观看比赛。毕竟,比赛的过程和球员们精湛的球技才是重点。2、调节休息可在熬夜前睡上两个小时,即便是睡不着也可以闭目养神。有很多人在熬夜看球后选择白天补觉,也是可以的选择。但白天过度的补觉造成夜间睡眠需求减少,更可能导致生物钟紊乱,因此,还是建议按照平时的时间起床,白天可以适当打个盹,通过午睡来补充精力,但是,根据熬夜时间的长短,白天总的补觉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实在难以入睡可以临时服用短效的促进睡眠的药物。3、调节饮食熬夜时体内会丢失大量水分及维生素,熬夜前的晚餐可以多吃一些鱼、蛋等。看球过程中尽量避免抽烟饮酒。除了对身体健康的伤害,还会影响睡眠质量。酒精虽然有促进入睡的效果,但是会破坏睡眠结构,减少最重要的深度睡眠,起床后将更加困乏。4.控制情绪熬夜看球时要稳定情绪,合理看待胜负,不可“用情太深”。竞技体育充满不确定性,爆冷并不少见,这正是其魅力所在,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对情绪的控制,切勿大喜大悲,过于激动。否则既会影响睡眠,又会危害健康。希望大家在世界杯期间享受足球带来的乐趣之余还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毕竟“熬夜看球一时爽,一直熬夜一身伤”。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神经内科夏远鹏

发布了文章

谈谈腔隙性脑梗塞这件事

很多人体检或者因为头晕、头痛检查完头CT或核磁共振(MRI)后会发现自己被诊断为“腔隙性脑梗”,于是很紧张,并且咨询是否会瘫痪以及是否需要吃他汀和阿司匹林。下面就谈谈腔隙性脑梗塞这件事:1、何为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根据命名分为两个部分:1、腔隙;2、脑梗塞。我们逐一进行解析。腔隙最初的含义是指血管周围间隙,后来,神经病学家 Fisher 将该概念纳入神经病学领域才逐渐产生了腔隙性脑梗死的概念。但是血管周围间隙与腔隙性梗塞所致梗塞灶在影像学上还是有部分区别:血管周围间隙,在影像或病理上表现为两种情况:① 圆形,周围非常光滑,界限清楚;② 线形,灶小,1.9 mm × 0.9 mm,一般病灶小于2.0 mm × 1.0 mm;而腔隙性脑梗死的梗塞灶常呈楔形、三角形或月牙形,平均大小3.0 mm × 1.6 mm,60% 大于 2.0 mm × 2.0 mm,边界模糊。 脑梗塞则是指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血管堵塞所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如瘫痪、失语、感觉障碍等。常根据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血流动力学等特点,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小动脉闭塞、其他原因如血管炎等、或不明原因(PFO)。腔隙性脑梗死是由颅脑小穿支动脉闭塞所致,据此,腔隙性脑梗死的具体概念近年较统一的说法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颅内小穿支动脉受累闭塞后,其相应供血区发生脑组织缺血、坏死、继而液化所形成的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直径在 0.2 mm~20 mm 之间的病灶。右侧基底节急性腔隙性脑梗塞    2、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那么,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首先明确有无症状,通常来讲,绝大多数腔隙性脑梗死不会产生临床症状如失语、偏瘫、感觉异常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这是因为小穿支动脉供血区面积很小,受累脑组织很少,且受累脑组织即便坏死,其临床功能也可被其周围其它脑组织所代替,不会表现出相应临床症状。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如果相应部位多次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就会产生叠加效应,一次无症状,多次受累则很有可能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另外一种极端情况是受累处脑组织功能非常重要,其坏死后周围脑组织无法代替,这种情况下临床症状也将相对明显,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急性脑梗死,影像学受累很轻,但临床症状表现却很重。上述情况下出现的临床表现,被统称为腔隙综合征,可以表现为各种局灶性神经缺损症状和这些症状的各种组合,比如:纯运动型轻偏瘫(对侧肢体轻偏瘫,而无感觉、视觉及皮质功能障碍,也无共济失调表现);纯感觉性卒中(偏身感觉丧失,可伴麻木、烧灼、蚁行感等感觉异常);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出现病灶对侧轻偏瘫的同时伴有共济失调);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构音障碍及精细动作笨拙)等。其次,体检发现的片子报告上的“腔隙性梗死”“腔隙性缺血灶”并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脑梗死”。这些被统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是脑部影像学检查时最常见的“偶遇”。由于没有症状,提示着梗死的这片小地方,在功能上比较「安静」,暂时不会影响重要的神经系统功能。所以说:先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太大意。但是,也不能太不当回事。虽然暂时不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但是,这种情况也暗示着,身体里有某些对血管不好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某些慢性病(如慢性肾病)等,而这些危险因素会明显增加后期发生症状性脑中风的可能性。所以,为了预防以后出现神经功能缺失,就要积极地去寻找,然后处理上述这些危险因素。除了要提防中风,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也要提前预防,它就是痴呆。因为,无症状脑梗死患者是「血管性痴呆」的高发人群。它可增加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患病风险达2倍以上。 3、如何预防与治疗腔隙性脑梗塞?那么,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平常需要注意什么呢?其实,也没有什么秘密,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急诊救治和二级预防。1)对于影像学上的腔隙性脑梗塞,用不用药主要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前述各种危险因素。如果有高血压,一定认真的控制血压,保证血压不高于140/90 mmHg。有糖尿病就要合理控制血糖,有高血脂更要认真治疗。同时,还要像预防其他脑血管病一样,坚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增加户外运动、控制体重、保持情绪稳定。是不是需要吃他汀和阿司匹林,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增高、发现脑血管狭窄或斑块,就要吃他汀和阿司匹林。如果不存在上述情况,则不必吃他汀与阿司匹林。换句话说,影像学的腔隙性脑梗死本身并不是应用他汀和阿司匹林的指征。2)对于急性发现突然发生的口角歪斜、一侧手脚无力、讲话困难等症状,这可能就是真正的脑卒中了,强烈建议尽快到就近的卒中中心就诊。黄金时间窗内的脑梗死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或手术开通血管,改善预后。请记住FAST原则,有助于第一时间判断脑卒中3)对于有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必须积极检查病因并治疗和干预,以免病情进展,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纠正高凝状态等;②一般支持治疗,包括心电监测、通气支持、体温控制等;③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未行溶栓的急性发作患者需在 48 小时内尽快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发病 24 小时内,NIHSS 评分 ≤ 3 分,需尽快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21 天,预防复发或进展;④抗凝治疗:对于伴有房颤患者,可在急性发病后 4~14 天启动二级预防,且具体时间可适当增减。    

发布了文章

特发性震颤必读

在门诊,我们会经常碰到手抖患者,有青年人,也有老年人,比如老年人家属会说,老人家安静坐着的时候好好的,但一旦拿东西,比方说拿毛巾、端水杯、倒水、吃饭夹菜的时候手不停地颤抖,有的时候头也在不停地颤抖,他们经常会问,我得了帕金森病吗?而青年人,手抖可能也持续很长的时间了,可能紧张时加重,安静时或饮酒后减轻。那么,这些手抖的患者到底是什么疾病?为什么饮酒后会减轻?其实,这些手抖也就是震颤,并不是帕金森病,而是特发性震颤,又叫原发性震颤,是造成手抖最常见的疾病。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完全不同,虽然它们都有震颤,但是震颤特点不同。帕金森病容易发生在手部、下肢、躯干和头部,而特发性震颤主要是在手部、头部、下颌及舌部,很少发生在躯干和下肢。帕金森病主要是静止性震颤,也就是静止状态下不活动的时候出现震颤,活动时震颤减轻;而特发性震颤主要为姿势性及动作性震颤,也就是活动时、要达到某种目的时震颤明显,不活动时震颤明显缓解。除此之外,震颤是特发性震颤的唯一症状,而帕金森病还有一些别的症状,比如表情呆板,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启动困难,姿势异常,行走时慌张步态等。同时,还有一些震颤可能与生理性、精神心理性有关,部分可能还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另外还要排除正在或者近期使用过致震颤的药物如丙戊酸钠、氨茶碱、部分抗癫痫药、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撤药期等。而在早期国外门诊,对于这些考虑特发性震颤的患者,医生给一小杯白酒,可以明显缓解震颤的发作,这是什么原因呢?临床发现,酒精对特发性震颤有部分改善,可能与其作用于脑组织GABA受体相关。但是酒精浓度与震颤的改善没有明显改善,饮酒的类别与量也无统一标准。震颤一般在饮酒后10分钟左右缓解,1小时作用减弱,3小时消失,次日加重。所以,在门诊或家里,可以适当饮点酒起诊断作用,但没有治疗作用。那么,特发性震颤的正规治疗包括什么?首先还是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尔马尔、普萘洛尔等,用药前需要测血压和心率,对于低血压、心率慢的患者不能应用,避免和饮料、茶水或者其它中药、西药同时服用。其次,外科手术方法,如深部脑刺激,正在作为可能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但关于疗效和耐受性的结果尚未确定。对于难治性肢体、头部和声音震颤,可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

发布了文章

2017高脂血症,JAMA建议:不能只吃药

2017年8月1日,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了Treatment of Cholesterol in 2017(2017降脂治疗决策)。 这份决策总结了当今高脂血症治疗的各项研究进展,并且提出新的理念观点。 高脂血症的治疗目标,不应该是单纯降低血脂数值。而是应该通过循证医学的观念,对患者本身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降低患者的风险。 和以往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指南规范不同,这份治疗决策,更多将关注的核心放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去。对其进行全面高脂血症风险评估,其目标是尽早对疾病进行评估,早期进行干预,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 高脂血症全面风险评估 当你作为临床一线医生,接诊首次因高脂血症寻求治疗方案的患者,你该如何做呢? 以下就是高脂血症治疗决策的细节,如果你有新的高脂血症患者,可以试着参考以下这几点。 1、高脂血症患者如何评估发病风险 参考2013年 美国心脏病协会高脂血症风险评估 患者的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越高,早期使用降血脂药物的收益也就越好。 因此在发现存在高脂血症后,应尽快对其发病风险进行评估。 比如美国心脏病协会制作的这款自测网页,填写患者的各项化验检查、年龄、血压等指标,就可以马上显示其发病风险。 如果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几率很高,就需要立即进行干预了。 2、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 和药物相比,健康的生活方式永远是最好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 戒烟、健康饮食、规律锻炼、保持体重正常。这几项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高脂血症患者来说,做到做到这些并且坚持这些并不容易。 但这些是值得做的,如果能够改变生活方式,也就相当于釜底抽薪,彻底解决高脂血症的高危因素。 自律让你健康。 3、医生和患者共同讨论降脂药物的选择 目前有多种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他汀类有非常好的风险-收益比,但目前临床应用的情况仍然不满意。 同时存在药物不能耐受的问题和著名的6%效应(他汀类药物,在剂量加倍的情况下,血脂降低只能固定提高6%左右)。他汀类尚不能适用于所有高脂血症患者。 而目前流行的各种新型降血脂药物,目前还不能独扛大梁,只能在和他汀类联合使用起补充作用。 这些降血脂药物都存在各自优缺点和适应症,应提前充分向患者告知。 4、如果患者愿意进行降脂治疗,选择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药物 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选择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强度,以及是否联合使用其他药物。 对某种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患者,考虑使用其他他汀类药物,而不是换成其他类药物。 与患者交流定期监测血脂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依存性。 5、治疗后应定期再评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以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 高脂血症的风险评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定期长期评估。 患者服药治疗之后,还需对患者的意愿、用药方法和对药物的耐受性进行了解,以达到最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长期稳定控制血脂,是高脂血症治疗的目标及方向。 高脂血症总结 高脂血症,不仅仅是一种疾病,而是已成为严重社会健康问题。 据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血脂异常总体发病率高达40.4%,其中高脂血症发病率已经超过30%。 2020~2030年间,仅血脂胆固醇升高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增加就达到920万。 在对它的认识上,我们不应再执着于一种疾病,一个指标,而更应该更重视患者自身的认识和要求。 而这些,离不开循证医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研究观念的进步。美国心脏病协会高脂血症风险评估

发布了文章

春节警惕脑卒中,协和医院FAST团队祝大家新春快乐!

春节就这样以惯有步伐雄赳赳来了,长城内外洋溢一片喜气洋洋。形式又有迈入新的一年,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过年就是一个轮班。FAST以时间就是大脑为救治原则,自然是没有休假的。2月进入春节假期前后,fast团队目前已成功溶栓7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夏远鹏昨日fast接诊患者20余例,成功溶栓2例,目前患者复查脑CT均无出血。NIHSS评分0分,未遗留残疾。其中一位女性患者是本科室一位教授的亲戚,10时吃早饭时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电话联系本科教授,教授下午门诊,但是没有让她到门诊挂号,而是建议直接到协和医院急诊科找FAST团队溶栓,并联系FAST团队。FAST 团队接诊后急查CT未发现出血,左侧口角歪斜,上下肢肌力3-4级,偏身麻木,NIHSS评分5分。于1点泵入阿替普酶,溶栓结束后症状明显缓解。今日复查CT无出血,无遗留任何症状和体征。NIHSS 0分。这里为我科室教授点赞。在为上面那位患者溶栓快要结束时,急诊又来了一位男性患者,左侧肢体上肢4级,下肢3级,NIHSS评分3分,发病之前喝了4两白酒。急查CT无出血。泵入阿替普酶后一小时,症状完全缓解,NIHSS 0分。今日复查CT无出血,无遗留任何症状和体征。春节是游子归来、全家团圆的好日子。许多独居老人会为子女归来而欣喜不已。不过,也要小心这些祥和的气氛被突发的脑血管疾病所打断。仔细分析往年各大医院急诊统计资料,我们会发现每年春节前后,急诊室收治的各种急症患者比平时均有所增多。其中,老年人所占的比重最大,在所有急症中比例最高的就是脑血管疾患的复发或加重。在我国,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在春节期间,许多潜在的诱发因素会扑面而来,使得脑血管疾病出现了一个发病高潮。脑血管疾病一旦被以下这6种诱因所引爆,往往会令患者猝不及防,更可能在片刻间让欢聚遭遇悲伤。第一种诱因是气候寒冷。每当冬季寒冷时,人体的血管容易出现收缩和痉挛,易引起体内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保暖。第二种诱因是饮食不当。如果春节期间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容易导致中老年人血管内脂质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引起心脏病发作、中风等疾病。第三种诱因是烟酒过量。如上面第二例患者,饮酒后发生卒中。第四种诱因是情绪波动大。春节长假期间,亲朋好友团聚时往往会用打牌、玩麻将等带刺激性的娱乐打发时间。而这些活动容易使老人情绪过于激动。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就有可能诱发中风、心脏病的突然发作。第五种诱因是作息混乱。长假会打乱原有的生活节奏,而停止锻炼和擅自停用药物等突发变化都会引起体弱老人的体内代谢紊乱,使部分人免疫力出现下降,诱发多种疾病。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但是,发现中风不要怕,早就医早治疗。可以通过FAST评分早发现:F-Face(脸):是否出现一侧面部下坠,口角歪斜?能否做微笑表情?A-Arms(胳膊):是否出现肢体软弱无力?两只胳膊是否都能抬起?S-Speech(言语):是否出现言语不清?T-Time(时间):如果你察觉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出现,抓紧时间,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微笑、举手、言语测试任何一个异常对于疑似卒中患者立即联系FAST 院外。

发布了文章

偏头痛的治疗

1药物治疗 (1)发作期治疗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5-HT受体激动剂(曲坦类欧立停)。 (2)预防性治疗   目前比较常用的种类有:?-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5-HT受体拮抗剂(苯噻啶)、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曲拉唑酮)及其他影响单胺代谢的药物、抗惊厥药物等 2. 非药物治疗 (1)生物反馈疗法   是一种自我调节方法,可减轻应激反应,尤其适用于由于偏头痛而需长期服药的儿童患者,可减少长期服药产生的副作用。 (2)生活压力的自我调节   可有效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及程度,从心理上放松,消除紧张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良好睡眠习惯   可以减少偏头痛的发作。 (4)饮食调节   提倡尽量避免食用可能诱发或加重偏头痛发作的食物,如奶酪、巧克力、油炸品、酒类饮料等。

发布了文章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

失眠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睡眠卫生教育,调整睡眠节律,积极治疗躯体疾病,认知行为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治疗失眠首先应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有助于改善睡眠障碍, 如针对呼吸睡眠暂停、不宁腿综合症、内分泌代谢(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脑血管病等。短时间正常的睡眠改变,不需要特殊治疗,在应用镇静催眠药之前,首先试用非药物治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夏远鹏非药物治疗主要是加强睡眠卫生的管理和认知行为治疗。睡眠卫生包括:睡前4-6小时应避免某些食物和饮料咖啡因,包括咖啡、茶和苏打、重口味或辛辣食品、酒精(虽然酒精帮助某些人入睡,但其导致夜间觉醒。) 认知行为治疗(CBT): 目的是通过改变不良睡眠习惯、消除对睡眠的消极态度和信念而增强睡眠。美国睡眠医学学会推荐的关于失眠的行为学治疗:下列治疗法对慢性失眠治疗有效a.刺激控制(标准)b.进行性肌肉放松法(指引)c.生物反馈(指引)d.矛盾性意念(指引)e.睡眠限制(选择)f.多组分的认知行为治疗(选择)a.刺激控制疗法:主要适用于严重入睡困难的慢性失眠者。因入睡困难往往上床较早,试图强迫自己早早入睡,但实际上却事与愿违,越想早点睡就越睡不着,焦虑烦躁,以致恶性循环,甚至彻夜不眠。做法:不要早上床,只有在困意来临时才上床,如果上床后15~20分钟内不能入睡,则要起床到其他房间去活动活动,看书、看电视、织毛衣、做家务等,但要避免进行使人高度兴奋的活动,如下棋、打扑克等,当再次感到困倦时再上床,如15~20分钟内仍不能入睡,则再起床活动,如此反复,直至入睡。进行刺激控制疗法时,严禁病人在床上从事各项活动,但性活动不受限制。e. 睡眠限制疗法主要适用于那些夜间常常醒来或睡眠断断续续的严重慢性失眠者。做法:首先要对自己平时的睡眠进行评估,获得每晚睡眠的平均小时数,然后,把自己在床上的时间限制在这个数值。例如,估计平均每晚睡4小时,就规定自己每天2时上床,6时起床。数天后,当每晚在床上的大部分时间为睡眠时间时,开始增加床上时间,改为1时半上床,仍为6时起床。当床上时间又大部分为睡眠时,再次提前半小时上床,以增加床上时间,这样逐渐达到正常睡眠时间。睡眠限制疗法要求,每天早上在规定时间起床,即使夜间睡眠不好,也要按时起床,中午不要午睡。

发布了文章

睡不着≠失眠,学会自己分析

原创 2017-09-17 sue 丁香医生 我们每个人,这辈子都有睡不着的那么几个晚上。 有些人,一旦遇到这些睡不着的情况就着急: 啊啊啊啊啊我失眠了怎么办!救命! 这时候,一着急只会更睡不着,更重要的是:这!根本不叫失眠! 也有一些人,确实已经饱受失眠困扰,却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失眠」了。 于是,他们白天效率低下,身体健康逐渐下滑、一直处在生病甚至猝死的风险中,自己却对此一无所知。 这一次,我们就来说说,到底哪些「失眠」不是大事儿,哪些失眠才真的需要重视。 要学会分析 这些不属于失眠 1. 不能一沾枕头就睡着 我失眠有一阵子了,希望你能帮帮我。 以前躺下就能睡,现在要翻腾好久,起码一刻钟,心里头急得很。我该怎么办啊? 实际上,做好入睡准备、躺在床上后,只要半小时内能睡着,就是正常的。 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犯困和入睡的时间,但是,只要不影响白天精力,真的不必纠结夜间睡着用了多长时间。 2. 不能每天睡够 8 小时 我失眠二十年了。每天八点半,我就上床准备睡觉,但就是睡不着,一直要煎熬到十点多。 每天早晨六点我就需要起床,每天我只能睡八小时。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 婴儿可能需要每天 18 小时,到了小学就只需要 10 小时;上了大学、工作之后,可能我们每天睡 7、8 小时就够了。 而且,每天睡多少其实是个挺私人的事儿,同样睡 8 个小时,有些人就会觉得没睡够,有些人则会觉得精神饱满。 所以,睡多久不重要,感觉「睡足了」就行。 3. 偶尔一次睡不着 上周熬了一个通宵赶项目,天亮觉得人是虚的。 午休睡了好长一觉,觉得缓过来一些,结果当晚我竟然就失眠到三点半。要不要去看医生呢? 我们可能因为很多原因突然睡不着,有些人会因此心事重重、从此睡前都担心起来、怕自己患上「失眠症」了。 其实呢,这时候我们可以优先相信身体的自我调节力。 大脑能够在欠觉之后的一两天内,通过增加深睡眠的方式进行补偿,虽说对身体会有影响,但不至于「从此作息都混乱」,否则国际航班党情何以堪? 倒是要当心,睡前就担心「睡不着怎么办」,可能会导致真的每晚都睡不着…… 所以,有没有失眠,很重要的一项判断标准就是:有没有影响到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偶尔「失眠」,试试这 7 招 而实际上,咱们大多数人所经历的大多数不那么复杂的「失眠」,其实跟「睡眠卫生」有关。 简单来说,「睡眠卫生」就是与睡眠相关的生活习惯,比如睡前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做什么,在哪里睡,怎么睡,等等。 保证良好的「睡眠卫生」,至少需要做到下面七点: 困了再上床:不要在床上看电视、玩手机; 养成睡前习惯:养成让人平静下来的睡前习惯,例如洗澡、刷牙、阅读等; 合适时间、强度的运动:傍晚进行适量的运动,但睡前要避免; 睡前忌烟酒和咖啡:酒不能助眠,这会让人睡得更不安稳;睡前几小时不要抽烟和喝咖啡; 睡前不喝水或少喝水:尽量避免憋尿和因如厕而醒来; 抚平焦虑的心情:回想或想像其它平静、使人放松的事情,避免去想焦虑的事; 舒适的睡眠环境:卧室的布置要黑暗且安静,舒适的床、24 ℃ 左右的室温及适宜的湿度、被子不要盖得太重,这些都能更好地促进睡眠。 真的失眠,可别忽视 还有那么一类朋友,睡眠不足明明已经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他们自己却浑然不觉… 这些情况,要看医生 假如存在下面这些状况的一条,都建议你咨询一下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治疗师: 晚上睡不着,导致觉得没睡够、影响白天状态,断断续续持续至少一个月,或者连续一个星期如此; 觉得没睡着、时睡时醒,影响白天状态,断断续续持续至少一个月,或者连续一个星期如此; 天还没亮或者天刚亮就醒来、再也睡不着,导致觉得没睡够、影响白天状态; 觉得一直在做梦、越睡越累,影响白天状态,断断续续持续至少一个月,或者连续一个星期如此。 总的来说就是,当「睡不好」这件事已经影响到了你白天的生活,降低了你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持续一段时间了的话,那你就真的需要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