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03

丁凡

乌镇互联网医院

同济大学医学博士,中山大学医学硕士,现就职于上海市东方医院胆石中心,师从国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胡海教授,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工作多年,擅长胆囊良性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主要研究方向:胆囊运动功能的调控、胆囊电生理、胆囊腺肌症的发病机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参与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置顶

住院期间用药指南

尊敬的患者及家属,鉴于您既往可能因为各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长期服用药物),在您本次手术住院期间,我们强烈建议您主动提供您目前正在长期服用的药物,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用药的重要性,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特别准备了这份“住院期间用药指南“,希望能够帮助您:                    • • • • • 高血压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定义围术期高血压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到与本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期间内,患者的血压升高幅度大于基础血压的 30%,或收缩压 ≥ 140mm Hg 和 / 或舒张压 ≥ 90mm Hg围手术期高血压的控制原则用药原则:手术当天早晨一口水继续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通道阻断剂,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编辑血压控制目标:患者年龄 ≥ 60 岁,血压控制目标<150/90mm Hg患者年龄<60 岁,血压控制目标<140/90mm Hg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140/90mm Hg术中血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血压的 30%                    • • • • • 糖尿病 血糖异常增高是围术期的常见问题。一方面,手术创伤应激诱发机体分泌儿茶酚胺、皮质醇和炎性介质等胰岛素拮抗因子,促使血糖增高。另一方面,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障碍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围术期高血糖。术前评估目前,临床上常以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反映采血前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可用于术前筛查糖尿病和评价血糖控制效果。既往已有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HbA1c ≤ 7% 提示血糖控制满意,围术期风险较低;HbA1c>8.5% 者建议考虑推迟择期手术。术前准备胰岛素是围术期唯一安全的降糖药物!糖尿病患者手术当日停用口服降糖药和非胰岛素注射剂:1.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口服降糖药,手术当日停服2.二甲双胍有引起乳酸酸中毒的风险,肾功能不全者术前停服24~48 小时控制目标1.术前控制餐前血糖 ≤ 7.8 mmol/L,餐后血糖 ≤ 10.0 mmol/L2.如手术时间短,综合评估风险小,可适当放宽术前血糖目标上限至空腹 ≤ 10.0 mmol/L,随机或餐后2小时 ≤ 12.0 mmol/L                    • • • • • 抗血栓药物 抗血栓药物指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治疗已形成血栓的药物。根据作用不同可分成3类: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纤溶药物停药原则对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房颤或VTE患者,若血栓栓塞风险分级为高危,建议进行抗凝桥接治疗!                    • • • • •我们鼓励您在本次诊疗过程中主动提供您的长期口服用药,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共同促进您的健康恢复。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祝您早日康复!

发布了文章

健康科普(一)走进胆囊——胆囊的发育、解剖以及生理功能

胆囊的胚胎学发育 胆囊的胚胎学发育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阶段和结构的变化。但你知道它是如何从一颗受精卵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今天我们体内的这个器官的吗?让我们一起探索胆囊的胚胎发育之旅: 胆囊的起源胆囊起源于前肠末端腹侧壁的上皮增生,这一结构被称为肝憩室(hepatic diverticulum)。在胚胎发育的第四周初,肝憩室开始形成,并迅速增大,长入原始横隔,末端膨大并分为头、尾两支。 胆囊的形成肝憩室的头部较大且生长迅速,形成肝索,这些肝索上下叠加形成肝板。肝板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小叶。肝憩室的尾部则发育成为胆囊和胆囊管。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由于上皮的过度增生,胆囊管和总胆管的管腔曾一度消失,但随后随着腔内上皮细胞的退化吸收,管腔重新出现。 胆囊与胆道系统的关联肝憩室的根部发育为总胆管,而总胆管的开口最初位于十二指肠的腹侧壁。随着胚胎的进一步发育,十二指肠的转位和右侧壁的发育快于左侧壁,导致总胆管的开口逐渐移至十二指肠的背内侧。最终,总胆管与胰腺导管合并,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图1.胆囊的胚胎学摘自:HOUSSET C, CHRéTIEN Y, DEBRAY D, CHIGNARD N. Functions of the Gallbladder [J]. Comprehensive Physiology, 2016, 6(3): 1549-77.                    • • • • • 胆囊的解剖结构 胆囊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位于右上腹部,紧邻肝脏下方,主要负责储存和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胆囊的神秘面纱,一探它的解剖结构: 胆囊的位置和形态胆囊通常呈梨形或椭圆形,位于肝脏的胆囊窝内。它的上面与肝脏通过结缔组织相连,下面覆盖有浆膜,并与结肠脾曲和十二指肠上曲相邻。胆囊的大小因人而异,但通常长约5-8厘米,宽3-5厘米,容量约为40-60毫升。 胆囊的分部底部(Fundus):胆囊的前端,通常位于肝脏的前缘下方,有时在人体仰卧或胆囊充盈时,胆囊底部可凸出于肝下缘。体部(Body):胆囊的主体部分,与底部相连,没有明显界限。体部的上部借结缔组织附于肝的胆囊窝内。颈部(Neck):胆囊体向下逐渐变细的部分,常以直角向左下弯转,移行于胆囊管。颈部起始部有一个小囊状膨大,称为哈德曼囊(Hartmann's pouch)。管部(Infundibulum):颈部的延续,形成胆囊管。胆囊管胆囊管是胆囊与外界连接的唯一通道,长约3-4厘米,直径约0.2-0.3厘米。胆囊管向左后下方延伸,最终与肝总管呈锐角(约45°)汇合形成胆总管。胆囊三角(Calot's triangle)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这个区域内有胆囊动脉通过,此外,还有肝固有动脉右支通行。胆总管胆总管是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的管道,长6-8厘米,直径0.5-0.8厘米。胆总管分为四部分: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及十二指肠壁内段。胆总管在进入十二指肠前与主胰管汇合,形成乏特氏壶腹(Vater's ampulla),这是胆汁和胰液进入十二指肠的共同通道。奥狄括约肌(Oddi sphincter)奥狄括约肌是围绕胆总管末端和乏特氏壶腹的括约肌,控制胆汁和胰液进入十二指肠的流量。图2. 胆囊的解剖结构                    • • • • • 胆囊的生理功能 储存胆汁胆囊最主要的功能是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在非消化期间,肝脏产生的胆汁会流入胆囊,并在此暂时储存。当人体开始进食,尤其是摄入高脂肪食物时,胆囊就会将储存的胆汁释放到小肠中,以帮助消化。 浓缩胆汁除了储存胆汁,胆囊还能浓缩胆汁。胆囊粘膜细胞可以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部分电解质,使得胆汁中的胆盐和胆固醇等有效成分浓度增加,从而提高胆汁的消化效率。 调节胆汁排放胆囊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节胆汁的排放。在进食后,尤其是摄入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时,胆囊会收缩,将浓缩的胆汁通过胆囊管排入十二指肠,参与消化过程。这一过程受到激素如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CCK)的调控。 保护肠道粘膜胆囊分泌的黏液可以保护肠道粘膜,避免浓缩胆汁对肠道粘膜的侵蚀和损伤。此外,黏液还能润滑肠道,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免疫功能胆囊还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胆囊粘膜下层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它们可以参与局部免疫反应,帮助清除肠道内的病原体和异物。 调节胆道压力胆囊通过吸收胆汁中的水分,有助于维持胆道内压力的稳定。当胆道发生梗阻时,胆囊的这一功能可以减缓黄疸的发生,为治疗赢得时间。 参与胆固醇代谢胆囊中的胆固醇可以在胆汁酸和卵磷脂的作用下形成胆固醇晶体,这些晶体是胆石形成的基础。通过调节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胆囊在胆固醇代谢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 • • • •总之,胆囊的这些生理功能对于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当胆囊功能受损时,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胆汁淤积、胆石形成等问题,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保持胆囊健康对于整体健康非常重要。

发布了文章

胆囊术后饮食建议

亲爱的病友,您好!在您完成胆囊术后,恢复饮食的过程中,合理的饮食搭配对于身体的康复至关重要。接下来,我将为您提供一些胆囊术后的饮食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恢复健康。 一、术后早期饮食建议 “清淡一点,柔软一点,量少一点” “慢一点” “跟着感觉走” ——胡海教授 胆囊手术尤其是胆囊切除手术后早期(一般1周-1个月),由于失去胆囊调节胆汁排入肠道的功能,消化系统对脂肪的消化能力相应减弱, 短时间内消化较多量的脂肪类食物,会造成腹胀,腹泻及消化不良, 因此应以清淡饮食为主,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脂肪类摄入,主要指不吃或尽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及油炸食品,也不宜吃各类高脂肪、高热量的“快餐食品”。烹调尽量少用动物油,可适量增加植物油。菜肴应以清蒸、炖煮、凉拌为主,少吃炒菜,特别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这样就能减少对胆道的不良刺激。 胆囊切除后原则上不宜摄入过高的脂肪与胆固醇,但也不能过分限制脂肪,因为肠道中一定量的脂肪,是刺激胆汁分泌机扩展胆总管容积和保持胆道流畅所必需的。胆囊切除1个月以后,饮食虽然应追求清淡, 但也需加强必要的营养补充, 将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每天可以吃些瘦肉、水产品、豆类食物,也可以饮用牛奶。经过数周至数月的适应代偿后, 胆总管逐渐伸展扩张,代替了胆囊储存胆汁的功能,即可恢复正常饮食(具体可参考下文“中国居民平衡饮食结构”)。应注意每餐的进食量不宜过多, 特别是术后3~6个月内,做到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进食,每天以4餐为好,少量多次的进食可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利于避免消化功能的紊乱。 胆囊切除的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腹泻症状,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避免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以免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可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肥腻、油炸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止泻药物,多数患者经过数月的适应后腹泻症状会明显好转。 “开好刀+管住嘴,才能达到保胆的最佳效果” ——赵刚教授 保胆手术患者饮食平时更应注重低脂,健康饮食,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随访。专业的手术团队以及您个人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保胆的最佳效果! 二、中国居民平衡饮食结构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各类食物的重量,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现出来,便于群众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 第一层: 谷薯类食物 谷薯类是膳食能量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提供总能量的50%~65%),也是多种微量营养素和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膳食指南中推荐2岁以上健康人群的膳食应做到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谷类为主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特征。在1600~2400kcal能量需要量水平下的一段时间内,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谷类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另外,薯类50~100g。 第二层 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是膳食指南中鼓励多摄入的两类食物。在1600~2400kcal能量需要量水平下,推荐成年人每天蔬菜摄入量至少达到300g,水果200~350g。蔬菜水果是膳食纤维、微量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的良好来源。 第三层 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 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是膳食指南推荐适量食用的食物。在1600~2400kcal能量需要量水平下,推荐每天鱼、禽、肉、蛋摄入量共计120~200g。新鲜的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建议畜禽肉的每天摄入量为40~75g,少吃加工类肉制品。常见的水产品包括鱼、虾、蟹和贝类,此类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推荐每天摄入量为40~75g。蛋类的营养价值较高,推荐每天1个鸡蛋(相当于50g左右),吃鸡蛋不能丢弃蛋黄,蛋黄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胆碱、卵磷脂、胆固醇、维生素A、叶黄素、锌、B族维生素等,无论对多大年龄人群都具有健康益处。 第四层 奶类、大豆和坚果 奶类和豆类是鼓励多摄入的食物。奶类、大豆和坚果是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营养素密度高。在1600~2400kcal能量需要量水平下,推荐每天应摄入至少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富含必需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推荐大豆和坚果每日摄入量共为25~35g,其他豆制品摄入量需按蛋白质含量与大豆进行折算。坚果无论作为菜肴还是零食,都是食物多样化的良好选择,建议每周摄入70g左右(相当于每天10g左右) 第五层 烹调油和盐 油盐作为烹饪调料必不可少,但建议尽量少用。推荐成年人平均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30g,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酒和添加糖不是膳食组成的基本食物,烹饪使用和单独食用时也都应尽量避免。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