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97

王毅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常见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等的诊治预防。以及其他神经外科常见病,如脑肿瘤 脑外伤的综合诊治预防。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出血
卒中
烟雾病



发布了文章

烟雾病不可怕,我来助您战胜它!

为什么叫烟雾病?       烟雾病相对确切病因至今还不清楚。但是动脉粥样硬化、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血管炎,自生免疫性疾病等也可继发引起颅内动脉闭塞,同时侧枝循环形成,在血管造影图像上的血管烟雾样改变,学术上被大家认为是烟雾综合征,或有人通常通称为“烟雾现象”“烟雾状态”。烟雾病的本质       本质上看烟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的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大家最容易理解,如果把我们大脑比作田里的庄稼,脑血管可以说就是灌溉系统。在非疾病状态下,脑血管网络四通八达,灌溉良好,庄稼也长得郁郁葱葱。如果灌溉的渠道逐渐淤塞,局部庄稼就会缺乏灌溉,庄稼缺水就会引起农作物的生长障碍甚至枯死,对应在脑子里就是,逐渐枯萎发黄(缺血),甚至严重时直接枯死(梗塞),这就是烟雾病引起脑缺血和脑梗塞的过程。 但是我们的脑子是很“聪明”的,主渠道淤塞了,会自动地开辟一些细小的“副渠道”来尽可能缓解其下游的"旱情",这些副渠道就是在血管造影里面我们所看到的“烟雾状血管”。但是这些烟雾状血管毕竟不是原装的,壁是很薄的,容易破裂出血,一旦破裂出血,就会引起脑子里的“洪涝灾害”,一样可以淹死庄稼,影响神经功能。所以烟雾病既可引起脑缺血(旱灾),又可引起脑出血(涝灾)。    脑血运重建术       脑血运重建手术是将大脑皮层外的血管接到脑子里。搭桥就是把颅外的颞浅动脉直接接到颅内的皮层血管。就好像南水北调工程一样,引长江水到黄河,来缓解黄河流域的旱情。搭桥可以直接改善脑供血。间接手术是把皮层外血供丰富的肌肉和脑膜组织贴附在大脑皮层表面,脑子会从这些组织上自动吸引血管与皮层血管形成自发吻合。这种过程一般需要4个月到半年左右。脑子的血供改善以后,对于烟雾状血管的需求会逐渐减低,因此,也间接的减少了脑出血的概率。对于那些枯萎的庄稼,通过改善灌溉,通常可以恢复生机。已经枯死的庄稼,即使恢复灌溉也无济于事。但改善灌溉可以减少其他庄稼再枯死的风险。烟雾病经常累及双侧的大脑半球的血供,最好要做双侧手术。如何选择手术方式与时机?       手术方式:指南推荐成年人采用直接搭桥或包含直接搭桥的综合术式,儿童患者则直接和间接手术均可采用。核心是将颈外动脉的三层血管分支(颞浅动脉、颞深动脉、脑膜中动脉)加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及利用。术前评估好,已经发生颅内外连同的血管及相关区域一定要避开,拟定在相对缺血最重代偿最差的皮层区域寻找受体血管,颞肌分离时范围要大,保护好颞中深动脉在颞肌中的血管网,以求最大限度的覆盖没有建立颅内外沟通的皮层区域。颞浅动脉分支应用一根还是两根,要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而定,同样不是越多越好,甚至在术中遇到某些特殊情况(小于5%)会迫使我们主动放弃直接搭桥:供受体动脉直径差别太大、受体动脉过于纤细或菲薄。这些情况需要在显微镜下仔细查看并根据术者的经验才能确定,过于勉强反而会增加风险。综上所述,每个患者具体的术式要根据术中所见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术前仅仅根据DSA或磁共振检查是很难确定的。根据国内外文献,及我们自己的经验,儿童患者血管重构的能力超过成人,颞浅动脉即便没做直接搭桥,也有近100%的几率形成自发颅内外吻合,所以在儿童中颅内外血运重建术是非常安全的,实际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烟雾病手术时机选择上是很有讲究的,在病情稳定期手术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般在缺血患者,在新发脑梗塞稳定后就尽快进行干预是比较适合,一般3周左右,而出血型烟雾病的患者我们建议在出血后2个月血脑屏障修复完成,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干预。

发布了文章

长期卧床的患者如何预防便秘呢?听我来说说吧

便秘是脑卒中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可采取以下方法加以预防:(1)注意饮食调整。卒中患者一旦经口进食,最好选择高纤维食品,能增加粪便体积的食物。增加水分的摄入防止粪便干燥,尽量保持大使呈软便。高纤维食品刺激肠道蠕动(2)养成良好的习惯:1)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间最好在早晨起床之后,或早餐后20分钟,即使此时没有便意,也最好解(排)一次大便,促进正常排便反射的形成;2)排便时最好精神集中,环境安静没有干预;3)不要用力排便;4)可利用胃结肠反射选择餐后排便:5)如发生大便嵌结,可用手辅助患者排便。养成好的排便习惯(3)可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辅助应用治疗便秘的药物或灌肠。通便药必不可少

发布了文章

脑梗塞幕后八大“黑手”,看看能您逃脱过几个?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一般多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此时患者会有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的情况出现。发现动脉硬化之后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动脉硬化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更加严重的情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动脉炎硬化的形成呢?来了解一下吧!1.遗传家族史动脉狭窄有遗传倾向家族史指的是基因上的因素,使某些人早期就发生动脉硬化疾病遗传,其原因仍未明,有的是严重高胆固醇血症,迭积在血液中,进而促发动脉硬化发生,有的是早发性高血压或是容易发生血栓等。2.社会环境压力快节奏的生活加速体内交感兴奋性人会因为压力而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于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伤害动脉血管内壁。3.肥胖肥胖慢性病之源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人,心脏负荷加重,血脂肪不正常的机率也较高,因而增加粥状动脉硬化风险,肥胖,易促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胰岛素阻抵抗症候群。4.吸烟吸烟有害身体健康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受伤的动脉内壁会卡住胆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同时,抽烟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减少血流量。5.糖尿病糖尿病人要小心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6.高脂血症高血脂是血管狭窄的祸首之一血中脂肪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7.缺少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消耗过剩热量,使身体脂肪比重减少,肌肉比重增加,而减轻体重,因此缺乏运动的人很容易得到粥状动脉硬化。8.高血压病控制高血压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血压不控制。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秋冬季脑卒中容易发作?

秋末冬初天气转冷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是个考验气候变化是诱发脑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发生在秋末冬初气候骤变的时候。这是因为:(1)低气温可使体表血管的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2)寒冷的刺激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了外周阻力,血压升高,脑血管缺血。(3)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浓度增高,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 而发病。(4)寒冷可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急性炎症过程引起弱样硬化斑快破裂,大量的炎性介质会破坏血液系统,凝血失衡,导致血栓形成。

发布了文章

烟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才能做好全面评估呢?

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颅内动脉血管闭塞性疾病,如同其他脑血管一样,治疗前进行必要的检查非常重要,因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治疗的效果。那么这些检查都有什么?看了下面你就知道了!烟雾病重要的检查项目:一、实验室检查1、一般化验检查一般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抗\"O\"、C反应蛋白、黏蛋白测定、结核菌素试验以及血清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等。还有手术前必须进行输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型等检查。烟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才能做好全面评估呢?二、影像学检查1、脑电图烟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才能做好全面评估呢?无论是出血型烟雾病还是更色型烟雾病,其脑电图的表现大致相同,均表现为病灶侧或两侧慢波增多,并有广泛的中、重度节律失调。2、CT扫描烟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才能做好全面评估呢?可顺带检查出颅内以下病理形态变化:① 多发性脑梗死:这是由于不同部位的血管反复闭塞所致,多发性脑梗死可为陈旧性,亦可为新近性,并可有大小不一的脑软化灶。② 继发性脑萎缩:多为局限性的脑萎缩,这种脑萎缩与颈内动脉闭塞的范围有直接关系,并且颈内动脉狭窄越严重、血供越差的部位,脑萎缩则越明显。③ 脑室扩大:约半数以上的病人出现脑室扩大,扩大的脑室与病变同侧,亦可为双侧。脑室扩大常与脑萎缩并存,与颅内出血有一定的关系。严重脑萎缩伴脑室扩大者,以往没有颅内出血史。④ 颅内出血:61.6%~77.3%的烟雾病患者可发生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约占60%。脑室内出血亦较常见,占28.6%~60%,多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30%的脑室内出血为原发性脑室内出血,此乃菲薄的异常血管网破裂所致。3、MRI(磁共振)烟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才能做好全面评估呢?可显示烟雾病以下病理形态变化:① 无论陈旧性还是新近性脑梗死,均呈长T1 与长T2,脑软化灶亦呈长T1与长T2,在T1加权像上呈低密度信号,在T2加权像上则呈高信号。② 颅内出血者在所有成像序列中均呈高信号。③ 局限性脑萎缩以额叶底部及颞叶最明显。④ 颅底部异常血管网因流空效应而呈蜂窝状或网状低信号血管影像。烟雾病的检查至关重要,一个医院手术做的再好,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检查过程,也是白费精力,于医于患都没好处。因此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几项重要的检查措施!

发布了文章

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

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969年,由日本学者Suzuki和Takaku首先报道。由于这种颅底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故称为“烟雾病”。烟雾状血管是扩张的穿通动脉,起着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是该病的重要特征。烟雾病在东亚国家高发,且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在女性多发,有儿童和青壮年2个高峰发病年龄,脑缺血和颅内出血是该病的2种主要危害,总体上儿童和成年患者均以脑缺血为主,而颅内出血多见于成年患者。近年来,烟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在诊断和治疗上仍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该病与烟雾综合征的鉴别主要依赖于数十种伴发疾病的排除,临床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且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有鉴于此,我们共同商讨制定了关于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诊断一、背景和证据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脑缺血最为常见,可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 deficit,RIND)或脑梗死,其中TIA常由情绪紧张、哭泣、剧烈运动或进食热辣食物等诱发。自发性颅内出血多见于成年患者,主要原因是烟雾状血管或合并的微动脉瘤破裂出血,以脑室内出血或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最为常见,也可见基底节区或脑叶血肿,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少见。神经功能障碍与脑缺血或颅内出血部位等相关。其他临床表现还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癫痫、不随意运动或头痛等。辅助检查对疾病确诊、病情评估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脑血管造影是诊断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的金标准,其还可用于疾病分期和手术疗效评价。头颅CT和MRI可显示脑梗死、颅内出血、脑萎缩、脑室扩大、微出血灶等脑实质损害,有时还可显示颅底异常血管网--基底节出现多发的点状血管流空影。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显示与脑血管造影相一致的异常。MRI平扫结合MRA可作为筛选性检查,对无法配合脑血管造影检查者可作为有效的代替手段。脑血流动力学及脑代谢评估可以提供更为客观的指标,作为临床症状和影像资料的重要补充,对手术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常用的方法包括氙CT(X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磁共振灌注成像、CT灌注成像(CTP)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PET)等,可以较全面地反映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损害程度。近年来,烟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受到广泛关注,逐渐成为临床评估的重要内容。烟雾病的病变血管处存在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二、推荐意见(一)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的诊断依据1.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的表现:(1)颈内动脉(ICA)末端和(或)大脑前动脉(ACA)和(或)大脑中动脉(MCA)起始段狭窄或闭塞。(2)动脉相出现颅底异常血管网。(3)上述表现为双侧性,但双侧的病变分期可能不同(分期标准参考表1)。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2. MRI和MRA的表现:(1)ICA末端和(或)ACA和(或)MCA起始段狭窄或闭塞。(2)基底节区出现异常血管网(在1个扫描层面上发现基底节区有2个以上明显的血管流空影时,提示存在异常血管网)。(3)上述表现为双侧性,但双侧的病变分期可能不同(分期标准参考表2)。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3. 确诊烟雾病需排除的合并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结节性周围动脉炎、干燥综合征)、脑膜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颅内肿瘤、Down综合征、头部外伤、放射性损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特纳综合征、Alagille综合征、Williams综合征、努南综合征、马凡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先天性巨结肠、I型糖原贮积症、Prader-Willi综合征、肾母细胞瘤、草酸盐沉积症、镰状细胞性贫血、Fanconi贫血、球形细胞增多症、嗜酸细胞肉芽肿、II型纤维蛋白原缺乏症、钩端螺旋体病、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蛋白质缺乏症、肌纤维发育不良、成骨不全症、多囊肾、口服避孕药以及药物中毒(如可卡因)等。4. 对诊断有指导意义的病理学表现:(1)在ICA末端及其附近发现内膜增厚并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通常双侧均有;增生的内膜内偶见脂质沉积。(2)构成Willis动脉环的主要分支血管均可见由内膜增厚所致的程度不等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内弹力层不规则变厚或变薄断裂以及中膜变薄。(3)Willis动脉环可发现大量的小血管(开放的穿通支及自发吻合血管)。(4)软脑膜处可发现小血管网状聚集。(二)诊断标准1. 烟雾病的诊断标准:(1)成人患者具备上述诊断依据中的1或2+3可做出确切诊断。(2)儿童患者单侧脑血管病变+3可做出确切诊断。(3)无脑血管造影的尸检病例可参考诊断依据中的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影像技术的限制,使用MRI/MRA做出烟雾病的诊断只推荐应用于儿童及其他无法配合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在评估自发代偿及制定手术方案等方面更应慎重。2. 烟雾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单侧或双侧病变[可同时或单纯累及大脑后动脉(PCA)系统],伴发上述诊断依据中所列的合并疾病者为烟雾综合征,或称之为类烟雾病。(三)鉴别诊断1. 单侧烟雾病:定义为成人单侧病变而无上述诊断依据3中所列合并疾病者,可向烟雾病进展。2. 疑似烟雾病:定义为单侧或双侧病变而无法确切排除诊断依据3中所列合并疾病者。烟雾病与烟雾综合征的鉴别缺乏分子标志物或其他特征性的客观指标,主要依赖形态学特征以及数十种伴发疾病的排除,这在临床上缺乏可操作性。而大多数情况下二者在治疗原则上并无明显差异。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争议,为患者提供确实有效的治疗或随访建议,本专家共识对疑似烟雾病的诊治意见参考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四)疾病分期建议采用广泛接受的Suzuki分期,根据脑血管造影表现将烟雾病分为6期(表1),双侧的病变分期可能不同。典型的发展过程多见于儿童患者,而且可以停止在任何阶段。对于采用MRI/MRA进行诊断的患者,可参考表2。在该评估系统中,对MRA结果进行简单评分后统计总分,总分0-1分定义为1期,相当于DSA分期的I和II期;2-4分为2期,相当于DSA分期的III期;5-7分为3期,相当于DSA分期的IV期;8-10分为4期,对应于DSA分期的V期和VI期。(五)其他(1)脑血管造影作为术前诊断以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应包含双侧颈外动脉的超选造影,对侧支代偿的详细评估有利于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和评估手术疗效。(2)建议将脑血流动力学评估作为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的常规内容,其能为病情评估和治疗决策提供更为客观的指标,作为临床症状和影像资料的重要补充。治疗一、背景与证据(一)药物治疗对烟雾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但对于处在慢性期患者或烟雾综合征患者,针对卒中危险因素或合并疾病的某些药物治疗可能是有益的,如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药等,但需要警惕药物的不良作用。日本2012年新指南推荐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缺血型烟雾病,但缺乏充分的临床依据,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能导致缺血型向出血型转化,一旦出血后不易止血,对患者预后不利。(二)外科治疗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是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治缺血性卒中。近年来,其降低出血风险的疗效也逐渐得到证实。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表明,脑血管重建手术能将5年再出血率从31.6%降低至11.9%,国际上多家中心报道的结果与此相似。因此,对于该病不论是出血型或缺血型,主流观点越来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手术策略。关于手术时机,因为该病呈进展性病程,目前较一致的观点是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但应避开脑梗死或颅内出血的急性期,具体时间间隔存在较大争议,应根据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等作出决策,一般为1-3个月。血管重建术式主要包括3类:直接血管重建手术、间接血管重建手术及联合手术。(1)直接血管重建手术包括:①颞浅动脉-MCA分支吻合术,最常用;颞浅动脉-ACA或颞浅动脉-PCA吻合术可作为补充或替代,当MCA动脉分支过于纤细或者缺血区位于ACA或PCA分布区时选择应用;②枕动脉或耳后动脉-MCA分支吻合术,在颞浅动脉细小时可以选用;③枕动脉-PCA吻合术,主要改善PCA分布区的血流灌注,较少应用。(2)间接血管重建手术的方式很多,较常用的包括: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合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脑-肌肉血管融合术(encephalo-myo-synangiosis,EMS)、脑-肌肉-动脉血管融合术(encephalo-myo-arterio-synangiosis,EMAS)、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encephalo-duro-arterio-myo-synangiosis,EDAMS)、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encepho-duro-myo-synangiosis,EDMS)、多点钻孔术(multiple burr holes, MBH)以及大网膜移植术(omental transplantation,OT)等。(3)联合手术是直接和间接血管重建手术的组合。目前,各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报道不一,且存在较大争议,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二、推荐意见(一)非手术治疗建议对基础疾病或合并疾病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对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二)手术指征主要包括:(1)Suzuki分期≥II期(V-VI期患者,存在尚未建立自发代偿的颈外动脉分支者)。(2)有与疾病相关的脑缺血(如TIA、RIND、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及头痛等)临床表现,或陈旧性脑梗死、微小出血灶、脑白质变性及脑萎缩等缺血相关的脑实质损害。(3)与疾病相关的颅内出血,排除其他原因。(4)存在脑血流动力学损害的证据。(5)排除其他手术禁忌证。(三)手术时机以及方式的选择1. 脑梗死或颅内出血急性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急诊手术以及具体的手术方式。急诊手术设计和实施过程应当为二期直接血管重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建议:(1)尽可能将可用于血管重建的动脉保护完好,包括颞浅动脉、枕动脉、脑膜中动脉等供体血管以及可作为受体血管的脑表面动脉。(2)严密封闭硬脑膜,以防止脑表面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3)如二期血管重建手术可能性较小时,建议同时行颞肌贴敷术及硬脑膜翻转贴敷或其他形式的间接血管重建手术。2. 手术时机:建议诊断明确后尽早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但在近期有脑梗死、颅内出血或颅内感染等情况时推迟手术也是合理的,具体时间间隔尚无定论。3. 脑血管重建术式的选择:(1)不推荐对疾病的狭窄性病变进行血管内干预,包括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2)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血流动力学、代谢评估结果以及术者擅长的手术方法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联合手术可能具有更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所以计划开展烟雾病治疗的医院和个人应该具备实施2种术式的能力。(3)对于术前已经形成的颅内外自发吻合血管(如脑膜中动脉或颞浅动脉等)应予保护完好。(4)伴发动脉瘤的治疗:①Willis环动脉瘤建议采用血管内治疗或显微外科夹闭直接处理;②周围型动脉瘤,如短时间内反复出血,建议直接栓塞或显微外科切除;如无出血迹象也可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并密切随访,此类动脉瘤有术后自发闭塞的可能。围手术期管理一、背景和证据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患者是脑血管病患者中耐受手术能力最差的一类,尤其是儿童患者,故围手术期的管理至关重要。脑血管重建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脑梗死、癫痫及RIND等。尤其是后者,近年来报道越来越多,许多学者发现,直接血管重建术后的过度灌注可能是其主要原因,甚至可能导致颅内出血,故认为降压治疗可能是有效且必要的;但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术后重建血流与原有血流竞争所致,在颅内出现“局部高灌注,全脑低灌注”的矛盾状态,贸然大幅度降低血压可能是危险的,尤其是对未经手术治疗的对侧半球,可能增加其脑梗死的风险。此外,有的临床中心在烟雾病术后会使用抗凝、抗聚药物以减少吻合口微血栓形成,其中阿司匹林最为常用,也有临床医师偏向于使用低分子肝素。但围手术期抗凝、抗聚治疗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应用与否尚无定论。二、 推荐意见1. 术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影像学评估、血流动力学评估等,以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控制安全合理的手术时间及临时阻断时间。2. 血压、血容量以及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气指标是围手术期的重点监控指标。需神经外科、麻醉科及重症监护等多学科的协作。3. 出现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时应仔细寻找病因,确诊为过度灌注时,应在保证循环容量和较低血黏滞度等指标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血压,以达到既能降低局部高灌注又不造成严重全脑低灌注的目标,切勿贸然大幅度降压。4. 抗凝、抗聚药物的应用对降低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可能是有益的,但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尤其是对出血型患者的应用指征尚无定论。5. 围手术期应强调对癫痫的防治,疼痛及情绪的管控可能有助于降低卒中风险,尤其是儿童患者。随访策略一、背景和证据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脑血管造影表现分为6期,是进展性疾病。因此,一旦确诊应当对患者进行终身随访。单侧烟雾病有可能进展为双侧的典型烟雾病,也应该加强随访。二、推荐意见(1)告知患者该病有进展的可能,即使是在成功的脑血管重建手术后仍有发生卒中的风险。(2)参与随访的临床医师应当是对烟雾病熟知的神经外科或神经内科医师。(3)至少对患者进行每年1次的终身随访。(4)影像学随访建议包括脑实质及脑血管评估,如头部MRI、MRA或CTA或DSA等,血管检查建议包含颈外动脉系统。(5)单侧烟雾病患者应当每年进行1次头颅CTA或MRA随访,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至少持续3-5年。(6)建议对烟雾病患者进行动态的血流动力学及代谢评估随访,如Xe-CT、SPECT、磁共振灌注成像、CTP或PET等。手术治疗的资质认证推荐意见:(1)病例数较少的医院(每年手术治疗烟雾病患者<10例)建议接收患者后,尽早将其转移到综合实力较强、经验丰富的大型医学中心(每年手术治疗烟雾病患者>50例)。(2)严格执行卫生部《神经外科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落实医师的考核和资格认证制度,对拟从事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治疗的医师进行严格培训,应该同时具备直接和间血管重建手术的能力,使其能胜任该类疾病的治疗。(3)对有资质的神经外科医师每年至少进行1次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保证知识更新。声明本专家共识是基于目前已有文献报道的阶段性认识,需要随着诊治技术的进步不断完善。仅供临床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参考,不具备法律功效,同时不排斥尚未列入共识的个体化的成功诊治经验。共识制定专家委员会成员

发布了文章

关于突发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现场急救知识的介绍

急性脑血管病危害当代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同时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那么如何判断、处理。今日我们来一起看看急性脑血管病的现场急救!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之为“中风”或“卒中”,与冠心病并列为危害当代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两大杀手,并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四高一低”的特点。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急性脑血管病。可见,急性脑血管病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对生命的影响有多大。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国高出一倍。中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带来的经济负担却是心肌梗死的10倍。脑卒中给我国每年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达400多亿元。关于突发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现场急救知识的介绍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两种临床形式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一、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比往日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关于突发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现场急救知识的介绍头痛是常见症状之一二、突然感到一侧肢体、面部、舌头、嘴唇麻木。三、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或说不出话,并吞咽困难。四、一侧肢体无力或不灵活,走路不稳或跌倒。关于突发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现场急救知识的介绍五、突然一侧或双侧视力下降,或耳鸣或听力下降。六、反应迟钝、性格改变、理解力下降。关于突发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现场急救知识的介绍七、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八、血压突然增高。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人,多有高血压病史。急性脑血管病,又可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与缺血性缺血性(如脑梗塞、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两组性质截然相反的疾病,但二者却有极为近似的表现,最主要的是出现了一侧肢体的感觉、运动障碍。在现场无论能否鉴别,如有以下表现,均应考虑发生了急性脑血管病,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流涎,一侧肢体无力、瘫痪,言语不清或失语,大小便失禁;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甚至昏迷、脑疝、死亡等。以上三项中,其中有一项异常,即应考虑发生了急性脑血管病,立即对病人进行简单可行的处理。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由急救中心的医生进行抢救后,尽快到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检查、处理。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