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5118

陈伟

乌镇互联网医院

小儿耳鼻喉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小儿鼾症 过敏性鼻炎 鼻息肉 ;渗出性中耳炎 胆脂瘤 ;头颈部血管瘤、淋巴管瘤 甲状腺肿瘤 腮腺肿瘤 颌下腺肿瘤 鳃裂畸形 甲状舌管囊肿 颈部横纹肌肉瘤 淋巴瘤;喉软化 喉乳头状瘤 喉裂 喉部血管瘤;食道异物、气道异物;舌系带过短,唇腭裂,耳廓畸形矫正,突发性耳聋等诊治。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感染
甲状舌管囊肿
鳃裂畸形

发布了文章

置顶

改善儿童口呼吸—-肌功能训练指导

改变口呼吸面容(一),肌功能训练 正常呼吸是以鼻腔为通道,鼻呼吸可使腭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下降,呼吸系统通常对口颌系统的发育十分重要。当儿童患有慢性鼻炎、鼻甲肥大、鼻中隔弯曲、鼻旁窦炎、扁桃体过大及腺样体肥大等疾病时,呼吸道会部分或全部不通畅,只得改用口来呼吸,也有不少儿童是自我养成的用口呼吸的不良习惯。 口呼吸时,气流通过口腔使腭顶不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下降,从而使腭穹隆高,还会导致牙弓狭窄。口呼吸时,下颌下垂,舌也被牵引向下,上颌牙弓内失去了舌体的支持,牙弓外受颊肌压迫,长期用口呼吸会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呈现特殊面容,表现为张口呼吸,鼻翼萎缩,嘴唇肥厚,鼻唇沟变浅,上唇卷曲,牙列拥挤,腭盖高拱,上前牙前突等,影响面部美观。同时,由于牙弓的改变造成咀嚼肌张力不足,咀嚼功能可下降,经常用口呼吸还可使口腔黏膜干燥易裂,甚至影响到肺泡组织。若睡眠时张口呼吸,危害更大。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分泌物增多,但咳嗽反射不敏感,不易及时地排出气管分泌物,使其对病菌的抵抗力减弱,加之经口呼吸时,空气没有经鼻腔过滤而由口腔直接被吸人肺部,容易诱发口腔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因此,家长须及时纠正儿童用口呼吸。 在治疗前期或早期阶段,建立口唇闭合的鼻呼吸功能,恢复舌肌与口周肌、咀嚼肌、颈部肌的功能平衡是治疗后维持长期咬合稳定的主要因素。可通过肌功能训练促进肌肉的功能恢复,建立正常的口外肌动力平衡,扩大固有口腔,改善不良习惯,建立口唇闭合下的正常鼻呼吸功能。 (1)舌肌功能训练: A:舌尖顶橡皮圈训练:将正畸牵引皮圈至于舌尖,舌尖顶住皮圈位于上切牙后5mm,保持不让皮圈掉下来,坚持10min,可见舌尖上橡皮圈的印记,每天3组。 舌尖顶橡皮训练 B:舌体上抬训练:具有矫正上颌牙弓及牙槽弓形态的作用,可使矫治后的牙弓形态保持长期稳定性。方法是:将口香糖嚼软后形成球状放置在舌体前部;舌尖上抬将口香糖贴附在硬腭;用舌体紧贴硬腭部的口香糖将其面积扩大;舌体压住口香糖同时做吞咽运动。一旦熟练后,也可以不使用口香糖而只做舌体上抬训练。 利用口香糖做舌体上抬训练 C:弹舌训练:舌体打击上颚动作并发出响声,每组20次,每天3组。若舌系带短小时,可通过手术创造便于舌体上抬的环境 D:卷舌训练:将舌卷起,尽量往后至软硬腭交界处,保持5s,每天2组,每组50次。锻炼舌根部肌肉,帮助舌上抬,尤其适合开合和高角患者。 (2)唇肌功能训练: A:抿唇或含卡片训练:抿住双唇,尽量不要露出唇红,或上下唇含住一张小卡片,保持20min,每天3组。 抿唇训练 B:练习爆破音和吹口纸训练:口唇紧闭用力发“泼”音,用发音的气流力量将纸吹起,每组100次,每天3组。 C;拉纽扣或唇肌训练器:将绳穿过纽扣,将纽扣置于潜艇狗,用力拉绳子,患者通过使劲闭嘴来含住纽扣,使其不能脱出口外,保持5s,应分别从正中、左侧及右侧三个方向来练习,每个方向20次,每天3组。也可用专用的唇肌训练器,用唇将训练器含住,进行牵拉训练达到训练唇肌的目的。 此外还有鼓气法、吹气泡法、吹肥皂泡法、吹口琴法等等。 唇肌训练器,进行唇肌训练 (3)鼻呼吸训练: 鼻呼吸意识训练:让患儿白日有意识地紧闭双唇,用鼻子深吸气,再深呼气,训练鼻呼吸意识; 1/2口罩法:家长自制口罩,其高度是日常使用口罩的1/2,只遮住口唇,而暴露鼻孔,先用薄层的口罩,若患儿能戴用较长时间,则逐渐将口罩加厚; 口腔前庭盾法:将前庭盾放于口腔前庭部分,双侧延至第一磨牙,前份与前突的上前牙接触,双侧后份离开后牙2~3mm,以促进切牙压入,后牙牙弓扩大。戴用时起到封闭口唇的作用,迫使患儿用鼻呼吸。前庭盾一般有一排约3~5个小孔,在戴用一段时间后,可以用自凝塑料把小孔封闭; 此外还有口唇贴法、MRC矫治器法等等,以去除无意识状态下患儿的口呼吸习惯。 (4)开闭口运动及咀嚼功能训练:后牙用力咀嚼口香糖,双侧交替咀嚼,每组10min,每天2组。 在家随时可以做肌功能早期训练是指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通过早期训练口周肌群力量,获得平衡,恢复鼻通气,从而改善甚至阻断错颌畸形的发生。这种训练是针对口面部肌肉及其功能(如口呼吸、吸吮、咀嚼、吞咽、发音等)存在异常的患者进行评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对口颌面部的神经一肌肉进行再教育,促进颅面部结构正常发育与口颌系统功能协调稳定。 对于2-15岁的儿童发现存在单纯的口呼吸应尽快通过肌功能早期训练,加强口周肌群的力量,改善呼吸方式以及阻断错颌畸形的发展。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已经形成错颌畸形的口呼吸患者,在改正口呼吸的坏习惯的同时,还应根据年龄进行早期干预或阻断性治疗。根据不同错颌畸形,需要去口腔科佩戴矫治器等专业治疗。

发布了文章

声门下血管瘤

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subglottichemangioma,SGH)是一种并非少见的喉部疾病,约占先天性喉部疾病的1.5%[1]。该病可引起声门下狭窄、气道阻塞,可引起呼吸窘迫甚至死亡,及早诊断并治疗至关重要[2]。2008年Léauté-Labrèze等[3]偶然发现普萘洛尔可成功治愈婴幼儿皮肤血管瘤,随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方法被广泛使用。2009年Denoyelle等[4]第一次报道普萘洛尔可治愈SGH。SGH由于位置特殊、深在,临床上开放性手术、气管切开、CO2激光、局部注射硬化剂等方法,手术难度高,术后疤痕形成继发喉气管狭窄风险大,这些治疗方法目前仅用于普萘洛尔治疗无效或严重威胁生命的患儿[5-6]。目前关于普萘洛尔治疗SGH报道仍然很少,仅见于一些零星的病例报道。因此,本文对我院使用普萘洛尔治疗SGH并已停药的13例患儿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15年11月~2020年3月我院确诊SGH并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患儿,收集以下资料:一般情况:性别、起病年龄、确诊年龄、治疗终止年龄、治疗时间、临床资料:临床表现、误诊漏诊史、SGH位置、合并其他部位血管瘤情况、随访情况。见表1。13例SGH患儿,其中男5例,女8例;起病年龄1天~8月,中位数起病年龄1月;确诊年龄1.3月~13.2月,中位数确诊年龄3月。SGH位于左侧5例,右侧8例。临床表现喉喘鸣13例,呼吸窘迫6例,犬吠样咳嗽5例,喂养困难4例,三凹征4例,紫绀2例,声嘶1例。12例有过误诊史,分别为支气管炎、肺炎10例,喉软化3例,哮喘1例,喉肿物1例。合并其它一个或多个部位血管瘤5例,分别为背部、双手、肩背部、双臂、臀部、颈部、舌、眼睑等。13例患儿均行电子喉镜检查,10例行颈部增强CT检查。2例全麻下行喉探查术。1.2诊断标准与方法对于可疑SGH患儿均需行纤维喉镜检查,声门下单侧或双侧局部隆起,表面光滑、暗红色,阻塞声门下气道,则高度怀疑SGH(图1)。颈部增强CT见声门下局部软组织增厚,气道变窄,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图2a,b,c),诊断明确后给药。1.3用药方案用药前需完善血糖、血压、生化、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排除禁忌后收住院,心电监测下给药,普萘洛尔起始剂量为1mg/kg·d,分3次口服。如无异常,第2天加量至1.5mg/kg·d,并维持该剂量出院继续居家服药,门诊定期随访内镜、血糖、血压、心电图等,剂量不再增加,直至治疗结束。当患儿无喉喘鸣等临床症状,内镜检查或者颈部增强CT显示声门下血管瘤消失,可以停药。(见图1b)。2结果随访13例患儿全部治愈。治疗结束年龄9月~38月,平均(19.3±7.7)月;治疗时间6~21.3月,平均(13.3±4.9)月。病例3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第4天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喉喘鸣,逐渐加重并于第8天气管插管,继续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第13天拔管。病例9口服普萘洛尔1年后停药,呼吸困难症状渐进性加重,来我院复诊,喉梗阻II度,给予收入院并心电监测下给药,次日呼吸困难即有明显改善,出院后居家继续治疗6个月,治愈;病例10于外院42天、4月分别气管插管,5月气管切开,28月我科确诊后给药,30.3月拔管;病例13入ICU后插管,插管第3天确诊后给药,第8天拔管。 3讨论 婴幼儿血管瘤是胚胎时期血管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先天性的发育异常,发病率约4-5%[7],但是SGH罕见,如诊治不及时,病死率可达50%[8-10]。SGH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约73%为女性[6,11],左侧好发[11-12],约50%的患儿伴发其它部位皮肤血管瘤[9,13]。本研究,男性5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1:1.6。SGH位于左侧5例,右侧8例,合并其他部位血管瘤占38.5%(5/13),与文献报道有差异,可能与样本量太小有关。血管瘤一般在2-6个月进入快速增殖期,1岁左右进入相对稳定期,18个月后进入自然消退期[5]。80%-90%的SGH患儿,在6月龄前出现临床症状,平均确诊年龄为2.56个月[6,13]。在本研究中,起病年龄1天~8月,中位数起病年龄1个月,确诊年龄1.3月~13.2月,中位数确诊年龄3个月,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临床表现常见的有喉喘鸣、犬吠样咳嗽、喂养困难和呼吸窘迫等[6,12],其中喉喘鸣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14]。当婴儿试图协调吸吮和呼吸时,喂养可能会受到影响,声嘶很少见。临床症状常常在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时加重,就医时很容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肺炎、喉软化、咳嗽等[12],此时给予抗炎、激素、雾化治疗后症状减轻,使得SGH诊断更加困难[9]。本组患儿,临床表现喉喘鸣100%,呼吸窘迫、三凹征和紫绀53.8%(7/13),犬吠样咳嗽38.5%(5/13),喂养困难31.1%(4/13),声嘶7.8%(1/13)。被误诊为支气管炎、肺炎10例(76.9%),喉软化(23.1))3例。与文献报道一致。内镜检查是SGH诊断金标准[2],临床工作中,常常同时结合颈部增强CT/MRI等检查,通常不需要病理活检[8-9]。血管瘤内镜下特征是声门下表面光滑、质软、圆形、血管样粘膜下病变[8]。颈部增强CT见声门下局部软组织增厚,相应气道受阻变窄,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本组患儿均行电子喉镜检查,76.9%(10/13)行颈部增强CT检查,2例患儿因用药后呼吸困难加重,不能配合检查,行全麻下内镜检查。 SGH的治疗方法有全身/局部激素、CO2激光、博来霉素、气管切开、开放性手术等[8,12-13]。激素治疗仅对30%-60%的患儿敏感,长期激素治疗还能造成10%-20%的不良反应,如满月脸、多毛等库欣综合征症状,向心性肥胖、免疫力下降等[6,12-13]。博来霉素等硬化剂瘤内注射治疗,常常需要在全麻下进行,需要多次注射,不能立即解除气道梗阻,且容易造成局部气道水肿明显,术后常常需要进ICU病房监护,目前应用较少[6,13]。使用CO2激光治疗具有瘢痕组织形成的风险并可能继发声门下狭窄[10]。1940年Suehs等[15]首先将气管切开术用于SGH的治疗,然而术后容易出现感染、气切口肉芽增生、护理困难、继发喉气管狭窄等并发症,目前此方法少有采纳。颈部径路完全切除血管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虽然手术效果好,但是由于其创伤较大,手术难度高,目前临床开展报道很少[16]。自2008年Léauté-Labrèze等[3]无意中发现普萘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显著后,耳鼻咽喉科医师开始逐渐将之用于SGH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SGH被推荐位为一线治疗方案[10,13,16-17]。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心率减慢、低血压等,严重并发症很少发生[13]。用药前需要向家长告知,尽量在进食后服药,并且初始用药需在心电监测下进行[16]。本组患儿,用药前均完善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排除禁忌后收住院,心电监测下给药。病例3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第4天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喉喘鸣,逐渐加重并于第8天气管插管,继续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第13天拔管。其余病例,用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副反应。其中,病例10口服普萘洛尔2月后拔除气管套管,病例13给药5天后拔除气管插管。尽管普萘洛尔治疗SGH越来越得到认可,但是截至目前仍然没有诊疗指南,尤其针对普萘洛尔的剂量和用药时间[6],这可能主要是由于SGH罕见,缺乏随机临床试验[13]。通常推荐剂量为1-3mg/kg·d,分三次给药,从较低剂量开始,通过心率、血压和血糖监测逐渐增加剂量[12,18]。HardisonS等[13]认为,用于治疗SGH的儿童普萘洛尔剂量远低于用于高血压(1-5mg/kg·d)或四联症(4-8mg/kg·d)等心脏病的剂量,推荐3mg/kg·d作为常规维持剂量。本组患儿,普萘洛尔起始剂量为1mg/kg·d,分3次口服。如无异常,第2天加量至1.5mg/kg·d,并维持该剂量出院继续居家服药,然而并没有因体重增长而增加药量,而是继续诊断时维持起始剂量(1.5mg/kg体重),这就产生了与持续剂量减少同等的效果。我们的结果证实了使用最小有效剂量的普萘洛尔治疗SGH的高效性。SchwartzT[6]等研究发现,复发时平均年龄在19月龄。鉴于血管瘤的生长周期特性,结合目前的研究综述,HardisonS等[17]建议治疗应至少持续到12月龄,并可能持续18月龄[13]。本组患儿,治疗时间平均13.3月,治疗结束年龄平均19.3个月,病例9口服普萘洛尔1年后停药,此时14.4月,随后2周内呼吸困难、喉喘鸣渐进性加重,收住院,心电监测下给药,次日喉喘鸣即改善,继续治疗6个月停药,随访未在复发,此时21月龄。结合本组患儿停药时年龄超过2岁仅2例,我们第一次提出用药至2岁停药可能是最佳时机。AndersenIG等发现[19],随着年龄从2个月到18个月,患儿对普萘洛尔的反应有变差的趋势。所以一旦确诊,应该尽快治疗[10]。普萘洛尔治疗声门下血管瘤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理论包括血管收缩、生长因子下调或细胞凋亡介导等[2,12],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方能更好的服务、指导于临床。 综上所述,临床工作中遇到2岁以内的婴幼儿喉喘鸣经过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病情反复,应考虑到SGH的可能。纤维喉镜检查并结合颈部增强CT检查值得推荐。口服普萘洛尔治疗SGH安全有效,及时诊断并给药是SGH治疗成功的关键,同时需要加强随访,建议用药至19月龄以上,2岁龄停药可能是最佳时机。 颈部增强CT:左侧声门下局部软组织增厚,向气道内突起,强化明显。 a.治疗前见声门下左侧壁红色、光滑隆起。   b: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年后复查喉镜,声门下血管瘤消失。

发布了文章

皮样/表皮样囊肿

1、胚胎学与发病机制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dermoidandepidermoidcysts(DCsandECs)为胚胎发育时期皮肤组织沿胚胎融合线隔离而形成的先天性囊肿,也偶见外伤、手术植入物引起。2、临床表现两者临床症状相似,70%可在5岁以下儿童中发现,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地方,50%出现在头部和颈部,可继发感染,无性别差异。表皮样囊肿发病率更低,更多见于婴儿期。临床表现是生长缓慢、无痛、中线、皮下表浅肿块。多与皮肤粘连,在吞咽及伸舌时不活动、不透光、不搏动,穿刺可以抽出皮脂样物质。3、CT影像特征性表现CT表现为中线、单囊、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水样密度或脂肪密度肿块(图),少数可为等高密度影,其密度起源于囊内胆固醇和角化物的含量,以及出血、钙化情况。囊内含有脂肪物质,由于脂肪在液体基质中聚集成小结节,因此可能出现“卵石囊袋征”。4、病理两者病理结构上不同。皮样囊肿由外胚层和中胚层组成,囊壁由皮肤各种组织组成,外壁为结缔组织,壁内有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组织,囊腔内为毛发、皮脂、上皮碎屑、角化物和少量液体的混合物所充满,有腐臭的气味,内面衬有鳞状上皮。表皮样囊肿仅由外胚层成分组成(无表皮附属物)。5、治疗进展手术切除是唯一根治的方法,对于小的囊肿可以选择观察。 皮下表浅、圆形、质韧肿块。

发布了文章

头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

1、胚胎学和发病机制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bronchogeniccysts,BCs)极为罕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较为公认的是胚芽脱落移位假说,当胚胎发育至第3~6周时,源于胚胎发育时期原始前肠腹侧气管、支气管树或肺芽发育异常,组织细胞游走或脱落于不同部位所致。根据其发生位置分为3型:肺内型、纵隔型和异位型。2、临床表现可位于颈部中线或颈侧,可位于皮下表浅处或者颈深部,临床上明确诊断极具难度。在出生后不久或儿童早期被发现,多表现为无症状颈部肿块或溢液。由于囊肿上皮的持续分泌作用,通常会随着年龄增大,邻近结构的局部牵引或压迫可导致呼吸困难、发绀或吞咽困难的症状。如果囊肿受到感染,也可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也可能发生颈部脓肿。不与支气管相通的为液性囊肿也称闭合囊肿;与支气管相通,可形成气液囊肿或含气囊肿。囊内为灰白色黏稠胶冻样内容物。3、CT影像特征性表现表现为颈前中线或颈侧圆形或类圆形气囊肿、液囊肿、液-气囊肿或多发环状囊肿,边界清楚,囊壁薄而均匀,或可见气-液平面,增强后囊壁呈环形强化。4、病理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壁结构与支气管壁结构相同,内膜为支气管黏膜上皮(杯状细胞、纤毛性假复层柱状上皮),囊壁含结缔组织、弹力纤维、平滑肌、黏液腺、软骨等,囊内为黏液或明胶样液体。5、治疗进展由于存在并发症和恶性转化的风险,手术完整切除仍然是治疗头颈部支气管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CT显示右侧颈部甲状腺后内侧、气管外侧、颈鞘前内侧有一类圆形囊肿,边界清楚,囊壁薄而均匀,大小约3.8*3.1*5.0cm。 病理组织检查:囊腔内衬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覆盖,上皮下可见涎腺及软骨等。 术中间囊肿包膜完整,紧贴气管、食管。

发布了文章

头颈部淋巴管畸形

1、胚胎学与发生机制淋巴管畸形(Lymphaticmalformations,LMs)是由于淋巴管先天发育异常,原始淋巴囊未能向中央静脉引流所致。也可继发于外伤或手术。瘤体主要由增生、扩张及结构紊乱的淋巴管组成,可向周围浸润生长。LMs可能还与染色体异常有关,病理生理机制还尚未完全阐明。2、临床表现LMs约占婴幼儿良性肿瘤的5%,好发于颈后三角区,向下可达肩、腋下和胸上部,甚至延伸至上纵隔内,约有80~90%的病例发生在2岁以内,无性别差异。头颈部LMs约75%~80%为囊状淋巴管瘤,LMs可以是圆形、分叶形或海绵状,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外表多光滑、无痛、呈充盈状态、触之极度柔软、波动感明显、边缘较清晰、透光试验提示阳性(图5A),但如果肿物部位较深或有内出血和感染则失去透光性。当有感染或囊内出血发生时,肿物可突然增大,张力变大,触之较韧,同时可引起面容改变、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面瘫、声嘶等表现。可呈单房或多房,多房之间液体多有相通,囊壁和分隔均菲薄,其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清亮淋巴液,伴出血时可呈血性浆液。根据形态学,LMs可分为大囊型(直径>2cm)、微囊型(直径<1cm)、混合型。3、CT影像特征性表现典型特征为沿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呈“爬行性”生长,大小不等,其形状与周围组织间隙相吻合,与周围肌肉或脂肪等组织结构分界清晰。邻近血管或肌肉有包饶或移位现象,范围可上达颌下间隙甚至颞部,下至纵膈,向外可达腋窝。CT上表现边界清楚、单囊或多囊、水样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囊壁多菲薄或不能显示。单囊型主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而多囊型则呈现出不规则形,或可见囊内分隔呈网状轻度强化(图5B~C),增强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囊内不强化。当伴有囊内出血时,可见囊内增高的片状密度影,可能出现“液-液平面”征像,上层液体为低密度,下层液体为血细胞沉积的缘故,呈高密度。4、病理LMs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淋巴管异常扩张或形成囊腔。各囊腔之间液体自由流通,仅少数囊腔互不沟通。镜下见囊壁呈薄层纤维结缔组织,其内衬以内皮细胞,外侧为胶质及平滑肌,个别可见神经、血管、脂肪组织及淋巴细胞等,囊内含清亮淋巴液或淡黄色液体,合并出血时为血性浆液。不同分型的LMs在病理方面几乎没有差异。5、治疗进展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它们很少自发消退,加上其浸润性难以与头颈部重要的神经血管区分,使得完整手术切除十分困难。临床常见治疗方式有:手术、硬化剂、激光疗法、射频消融术或者上述方法联合。对于病变局限的,或者单房无分隔的LMs,可以选择手术也可以硬化剂治疗。如患儿已经存在呼吸梗阻情况,向淋巴管囊内注射硬化剂时,可能会导致病变区肿胀,压迫气道加重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对于巨大的、合并囊内出血的或者浸润头颈部重要神经血管的LMs,推荐手术联合博来霉素灌洗术腔,对于口腔、舌、咽部的LMs,射频消融具有独特的优势 (A)右侧颈部巨大囊性占位,质地柔软,波动感明显,透光试验阳性。囊内为淡黄色清亮淋巴液。   (B)CT显示右侧颈部约7.5*8.6*9.4cm均质、低密度囊状肿块,增强后未见强化,形态不规则,内部见条状分隔。   (C)术中见囊内网格状分隔。

发布了文章

第三、四鳃裂畸形(统称为梨状窝瘘/囊肿)

1、胚胎学与发病机制第三和第四鳃裂统称梨状窝瘘(congenitalpyriformsinusfistula,CPSF),CPSF是第三或第四鳃囊(内胚层)与鳃裂(外胚层)未能完全闭锁,或出现异常穿破所致。两者鉴别的要点是基于瘘管与喉上神经的解剖关系。内瘘口均位于梨状窝。2、临床表现临床罕见,占所有鳃裂畸形2%~8%,绝大多数发于左侧,偶可见右侧或双侧,在临床工作中也经常被漏诊和误诊。内瘘口开口于梨状窝(图A),外瘘口多为继发颈深部感染后脓肿自然溃破或反复切开引流所致的假性外瘘口,多见于胸锁乳突肌中下1/3前缘。在儿童,多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常伴有发热、咽痛和吞咽困难,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颈部肿胀或类似化脓性甲状腺炎症状。胎儿及新生儿表现为颈部无痛性囊性肿块,可能与孕后期胎儿咽入过多的羊水有关。很少伴有感染,一旦出现感染,囊肿会迅速增大,导致气道受压而引起咳嗽、喉喘鸣、喉梗阻,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3、CT影像特征性表现 病灶多位于左侧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中1/3的前缘,相当于甲状腺上极区域,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密度减低、上极囊性占位,增强后提示不均匀强化;局部或较大范围的不均质占位;肿块或瘘管内可见类圆形、点状、条状等多发气体影;甲状软骨下角处含气腔隙存在;窦道或合并窦腔形成;梨状窝变浅或消失等。肿块或瘘管内部存在气泡影是特征性表现。(图B) 4、病理 通常由鳞状上皮(90%)或纤毛柱状上皮(8%)排列,很少由两种上皮(2%)排列。较增厚的囊壁主要由淋巴组织组成,包括附件结构,如皮脂腺和软骨岛。5、治疗进展 以手术为主,急性感染期可采用内镜手术,炎症静止期既可采用内镜手术也可采用开放手术。内镜手术围手术期处理要点:①应结合药敏或经验使用敏感、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静止期使用1周,感染期手术者使用2周;②术后建议鼻饲2周。 开放性手术适应证:①囊肿型;②内镜治疗后复发2次以上者;③颈部反复切排或手术后瘢痕严重需要整复者。围手术期处理要点:①围手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术后3~7d;②所有患儿术后均需留置胃管,无特殊情况下术后3~5d拔除胃管经口进食;③伤口常规放置引流24h。 左侧颈部反复红肿流脓 CT显示左叶甲状腺受侵,甲状腺肿大、密度减低,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肿块内可见类圆形、点状多发气体影。 内镜下见左侧梨状窝内瘘口

发布了文章

先天性第二鳃裂畸形

1、胚胎学与发病机制先天性第二鳃裂畸形(Congenitalsecondbranchialcleftanomaly,CSBCA)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二鳃裂、第二咽囊闭合不全或部分组织上皮残留所导致的,而第二咽囊胚胎后期发育为腭扁桃体和咽弓,因此第二鳃裂畸形内瘘口多位于咽弓黏膜上或深达腭扁桃体。2、临床表现CSBCA约占所有鳃裂畸形的90~95%,男女发病率相当,临床上发现CSBCA的经典走行表现为:皮肤端开口于颈侧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muscle,SCM)前缘胸锁关节上方,穿过颈阔肌沿SCM内侧、带状肌外侧上行,与颈内静脉和颈动脉鞘关系密切,于舌骨水平上方,颈总动脉分叉处,向内上越过茎突舌骨肌和二腹肌后腹深面,穿过咽缩肌后终止于腭扁桃体窝或腭咽弓黏膜上部。CSBCAs可发生于上述路径任何部位,根据部位和形态不同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瘘管可以从短到颈部肌肉、颈动脉,到长到通过颈动脉分叉延伸到咽缩肌,或是咽侧壁内瘘口。按照其病变的解剖范围分为四种类型:BaileyI型,位置表浅,位于SCM前缘,深部达颈阔肌,离颈动脉鞘稍远;BaileyII型,最常见,位于SCM内面,颈动脉鞘外侧和颌下腺后方,可压迫颈内静脉,紧贴颈动脉鞘;BaileyIII型,位置较深,越过颈动脉鞘,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穿过,达咽缩肌,位于颈动脉鞘和咽侧壁之间;BaileyIV型,位于颈动脉鞘深面,咽黏膜间隙,内瘘口位于腭咽弓黏膜上或深入腭扁桃体。临床常见有三大典型表现:①颈侧皮瘘:SCM前缘中下份1/3相交处及附近区域可见针尖样小孔伴局部皮肤凹陷(图A),持续性或间隙性分泌物溢出,分泌物可以呈现以下状态:水样清亮液体、米汤样、黄绿色粘性分泌物、或有腥臭味(图C)。②颈侧无痛性肿块:在SCM前缘浅面或深面有一类圆形肿块,大小不一,可移动,囊性感,边界清楚,无压痛,与周围皮肤无黏连。③颈侧炎性肿块:颈侧肿块继发感染时肿块迅速增大,红肿压痛,甚至反复切开引流或脓肿自行破溃。3、CT影像特征性表现CT表现为颈侧三角区均匀低密度囊性肿块、单囊、边界清晰,囊壁光滑伴偏心性囊壁增厚,如果继发感染或既往手术史,则会出现囊内密度不均,囊壁强化、不规则,常位于SCM的前内侧、颌下腺后方、颈动脉间隙的外侧,上至下颌角水平,下至胸廓纵隔内。常常推挤SCM向后外移位,颈部大血管受压向内后移位,而颌下腺则向前移位。这些可能是CSBCAs特征性影像表现。(图B)4、治疗进展炎症静止期手术治疗是治愈本病唯一的方法。理论上应该行患侧扁桃体切除术,以充分暴露咽弓黏膜或扁桃体窝内瘘管末端,但是近来很多研究发现,瘘管复发与扁桃体切除术无关,而且舌骨水平或以上高位结扎瘘口足以避免复发。复发与术前反复感染、手术残留及反复手术有关。(图C~D) (A)双侧颈部胸锁乳突肌中下1/3处见外瘘口。     (B)CT显示双侧颈侧三角区均匀低密度囊性肿块、边界清晰、囊壁光滑,右侧约2.6*1.8*3.1cm,左侧约0.8*1.3*0.5cm,均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内侧、颌下腺后方、颈动脉鞘的外侧。         (C)术中见右侧病变沿胸锁乳突肌内侧、带状肌外侧上行,止于颌下腺后方,高位结扎。囊内为米汤样、臭味分泌物。 (D)左侧病变。

发布了文章

第一鳃裂畸形

1、胚胎学与发病机制 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Congenitalfirstbranchialcleftanomaly,CFBCA)由胚胎时期第一鳃弓与第二鳃弓未能正常融合,鳃器上皮残留、鳃沟闭合不全所致。外耳道和面神经的结构分别起源于第一鳃弓和第二鳃弓,当前两者消失时,腮腺开始发育,这种胚胎发育导致CFBCA通常靠近外耳道、腮腺和面神经。瘘管与面神经的关系可呈现出三种状态:①位于神经浅面;②位于面神经深面;③位于面神经分支间。正是基于上述胚胎发育过程,病灶可以出现在从外耳道到腮腺乃至到下颌下三角的任何地方。 2、临床表现 CFBCA占所有鳃裂畸形的1%~8%,几乎都发生于Pochet’s三角区(颏下、舌骨和乳突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外窦口或囊肿常位于舌骨水平以上,最常见于耳周及颌下区(图2A),内瘘口多见于外耳道。临床可呈现囊肿、瘘管和窦道。一般在出现反复红肿、流脓、切开引流后才被发现,超过一半病例术前有过抗感染、切开引流史。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引起漏诊或误诊,如诊为局部脓肿、腮腺炎、淋巴结炎等。主要表现有无痛性肿块、反复肿胀流脓、外耳道溢液三类症状,男女发病率相当。WorkI型是耳后区的囊性肿块,延伸至EAC后壁。病变起源于外胚层,病变常远离面神经或位于其外侧。II型多位于耳垂至下颌角。这些病变既有外胚层也有中胚层,与面神经关系密切,常位于面神经深面或分支间。 3、CT影像特征性表现 CT表现为病灶位于Pochet’s三角区,常位于舌骨水平以上,最常见于耳周及颌下区。耳周和腮腺内囊状、分叶状、管状低密度影,与耳道关系密切,增强扫描见囊壁或管壁明显强化,部分见管腔与皮肤相通,位于腮腺浅叶或深叶。CT显示病变与面神经、腮腺、外耳道关系密切且复杂多变(图2B),可协助临床医生设计切口,在完整摘除病变的基础上,避免面瘫、外耳道狭窄等。 4、治疗进展 炎症静止期实施根治性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注意保护面神经,分离耳道软骨时避免切除太多的外耳道皮肤或软骨,若损伤,可术后碘仿纱条填塞2周预防感染及瘢痕形成,避免外耳道狭窄。术中常可见瘘管内含豆腐渣样脓性分泌物。(图2C) 右侧颌下反复炎性肿块。 CT显示右侧腮腺外皮下见一条管状低密度影,大小约0.6*0.6*0.9cm,延续至外耳道。 术中见瘘管连接外耳道底壁,囊内见豆渣样脓性分泌物。

发布了文章

儿童颈部最常见的占位-甲状舌骨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1.胚胎学与发病机制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ductcyst,TGDC)是甲状腺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畸形,在胚胎第3周,甲状腺始基开始下降,形成一条与始基相连的细管,叫甲状舌管,沿颈部中线下降,直至气管的前方,末端向两侧膨大,形成甲状腺的左右两个侧叶。在正常的情况下,到胚胎第6周,甲状舌管的上皮开始萎缩退化,上端在舌根部形成一盲孔,舌盲孔与口腔相通。若发育障碍,第8周后,甲状舌管仍未闭合或退化不全,甲状舌管就可在自舌根盲孔到胸骨上切迹之间颈中线的任何部位形成囊肿。由于舌骨的发育晚于甲状舌管的形成,而且舌骨是由两侧鳃弓在中线融合而成,所以未退化的甲状舌管可在舌骨腹侧或背侧,亦可能贯穿于舌骨中。有研究显示,舌骨远端的多分支状的甲状舌管可能会在舌骨水平合并为一个单一导管,然后过了舌骨之后,可能会再次发出导管小分支。2临床表现TGDC是最常见的颈部肿块,发病率约7%,少数可癌变,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颏下或颈前正中无痛性肿块是最常见临床表现,肿块可呈圆形或者类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触摸可有柔韧感,囊肿较固定,不能上下或左右推动(图1)。因与舌骨相连,故其特征性表现为肿块可随吞咽及伸舌动作而上下移动,并可能在舌骨与囊肿间触到一坚韧的索条。发生在舌根部,婴幼儿可引起呼吸喘鸣、吞咽困难和呼吸窘迫。一般发展缓慢,当有感染时,可迅速增大,但一旦感染被控制后,则迅速缩小。囊肿的头端可能有细小的导管直通盲孔,咽部细菌经盲孔入侵囊肿引起继发感染或形成脓肿,可因自行穿孔、破溃流脓或切开引流形成瘘,称甲状舌管瘘。囊内为清亮粘液或粘液胶样物质,继发感染者为脓性分泌物。1.3CT影像特征性表现颈前中线或稍偏侧自舌盲孔到甲状腺径路上的任何位置的类圆形或者圆形囊性肿块,低密度、边界清楚、壁薄的囊性肿块,与舌骨相连(图2)。如伴感染或者出血,密度可增高,囊壁可增厚呈不均匀强化。1.4病理病灶多有完整的包膜,囊壁可衬有假覆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鳞状上皮等上皮细胞,上皮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合并感染可有炎性细胞,囊壁或瘘管为结缔组织构成,囊壁可有甲状腺组织,囊内容物多为无色黏液样、胶冻样物质,其内有含蛋白质或胆固醇等。1.5治疗进展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Sistrunk术式为治疗TGDC的标准化手术方式,即完整摘除囊肿的同时,切除舌骨中段,向上游离舌骨舌肌,将其与肿物一并切除,烧灼舌骨舌肌残端,确保完整切除甲状舌管的细小分支(图3)。 术前可见颈部中线肿块,可随吞咽及伸舌动作而上下移动。 囊性低密度肿块(白色箭头),大小约2.1*3.1*1.6cm,边缘光滑、边界清、与舌骨(黑色箭头)关系密切。 行Sistrunk术式:术中见囊肿连接舌骨,切除舌骨中段(白色箭头),烧灼舌骨舌肌残端。

发布了文章

儿童颈部最常见的占位-甲状舌骨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1.胚胎学与发病机制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ductcyst,TGDC)是甲状腺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畸形,在胚胎第3周,甲状腺始基开始下降,形成一条与始基相连的细管,叫甲状舌管,沿颈部中线下降,直至气管的前方,末端向两侧膨大,形成甲状腺的左右两个侧叶。在正常的情况下,到胚胎第6周,甲状舌管的上皮开始萎缩退化,上端在舌根部形成一盲孔,舌盲孔与口腔相通。若发育障碍,第8周后,甲状舌管仍未闭合或退化不全,甲状舌管就可在自舌根盲孔到胸骨上切迹之间颈中线的任何部位形成囊肿。由于舌骨的发育晚于甲状舌管的形成,而且舌骨是由两侧鳃弓在中线融合而成,所以未退化的甲状舌管可在舌骨腹侧或背侧,亦可能贯穿于舌骨中。有研究显示,舌骨远端的多分支状的甲状舌管可能会在舌骨水平合并为一个单一导管,然后过了舌骨之后,可能会再次发出导管小分支。2临床表现TGDC是最常见的颈部肿块,发病率约7%,少数可癌变,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颏下或颈前正中无痛性肿块是最常见临床表现,肿块可呈圆形或者类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触摸可有柔韧感,囊肿较固定,不能上下或左右推动(图1)。因与舌骨相连,故其特征性表现为肿块可随吞咽及伸舌动作而上下移动,并可能在舌骨与囊肿间触到一坚韧的索条。发生在舌根部,婴幼儿可引起呼吸喘鸣、吞咽困难和呼吸窘迫。一般发展缓慢,当有感染时,可迅速增大,但一旦感染被控制后,则迅速缩小。囊肿的头端可能有细小的导管直通盲孔,咽部细菌经盲孔入侵囊肿引起继发感染或形成脓肿,可因自行穿孔、破溃流脓或切开引流形成瘘,称甲状舌管瘘。囊内为清亮粘液或粘液胶样物质,继发感染者为脓性分泌物。1.3CT影像特征性表现颈前中线或稍偏侧自舌盲孔到甲状腺径路上的任何位置的类圆形或者圆形囊性肿块,低密度、边界清楚、壁薄的囊性肿块,与舌骨相连(图2)。如伴感染或者出血,密度可增高,囊壁可增厚呈不均匀强化。1.4病理病灶多有完整的包膜,囊壁可衬有假覆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鳞状上皮等上皮细胞,上皮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合并感染可有炎性细胞,囊壁或瘘管为结缔组织构成,囊壁可有甲状腺组织,囊内容物多为无色黏液样、胶冻样物质,其内有含蛋白质或胆固醇等。1.5治疗进展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Sistrunk术式为治疗TGDC的标准化手术方式,即完整摘除囊肿的同时,切除舌骨中段,向上游离舌骨舌肌,将其与肿物一并切除,烧灼舌骨舌肌残端,确保完整切除甲状舌管的细小分支(图3)。

发布了文章

小儿声带息肉要做哪些检查

    喉镜检查:常在声带游离缘前中份见有表面光滑、半透明、带蒂如水滴状的新生物。有时在声带游离 缘见基底较宽的梭形息肉样变,也有遍及整个声带呈弥漫性肿胀的息肉样变。息肉多呈灰白或淡红色,大小如绿豆、黄豆不等悬垂于声门下腔的巨大息肉,常带蒂状 如紫色葡萄,可随呼吸气流上下活动,如紧嵌于声门时可窒息。上海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晓艳  喉动态镜检查:周期性差,对称性、振幅、黏膜波减弱或消失,震动关闭相对减弱,当病变从黏膜向深层组织发展时,黏膜波消失逐渐演变至声带震动减弱或消失。  a.声带震动若不在声带震动缘,声带震动可不受干扰;    b.水肿样息肉,声带被覆层质量可减低,黏膜波正常或增强;    c.如息肉含有血性、胶冻样基质或纤维化,声带被覆层质量增加,黏膜波减弱。另外可见生门闭合不完全,声带震动不对称。     家长如果已经给孩子做了相关检查,可以把检查片子传到网上与我一对一的电话咨询。

发布了文章

小儿腺样体肥大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如何...

经常会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或在网上有家长咨询,在别的医院检查,发现有腺样体肥大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也确实发现有些医生一旦发现小儿存在腺样体肥大,不论年龄,不论其它情况立即要求小儿手术治疗,这给家长们也带来很大的困惑。 在发现小儿有腺样体肥大时,同时应详细询问小儿的睡眠情况,平时的呼吸情况,还应检查有无鼻炎存在,鼻腔畸形,口腔中是否有腭弓高耸,小下颌,舌体后坠这些情况,并详细询问以往的治疗及效果。如果孩子平时经常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时也有张口呼吸,鼻塞,有时会有憋气,憋醒现象,在排除了鼻炎,鼻腔畸形,腭弓高耸,小下颌,舌体后坠这些情况,只是单纯的腺样体肥大引起,那应该尽快手术,如果发现孩子存在鼻炎,过敏性疾病,则应该正规疗程治疗后,观察疗效,如通过治疗,鼻塞,张口呼吸等情况明显好转,缓解,那可以暂缓手术,如果治疗后症状无好转,或是必须依赖鼻黏膜收缩药物,一停药就会复发,那还是需要手术治疗的,同时我们发现这个疾病是和季节有关联的,在每年的夏季症状会明显好转,而每年的秋冬季节就会加重,如果这种症状反复出现两年以上的,是需要尽快手术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耳鼻咽喉科陈洁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发现,小儿腺样体肥大最佳的手术年龄是3-6岁,6岁以上因为已经是学龄儿童了,如果晚上睡眠差,会影响白天的上课,学习,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同时错过了上颌骨第二次发育期,部分孩子出现了上下牙咬颌不齐,以后就需要进行口腔矫形了。3岁以下的孩子因为鼻腔狭小,鼻咽腔也比较狭小,鼻腔黏膜容易肿胀,手术以后症状改善的情况就不如大孩子明显,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宜急噪冒进。但是如果3岁以下的小儿在排除鼻炎的情况下,或是在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仍有明显的憋气,憋醒,睡眠情况很差,喂养困难,不长个的情况,是应该及早手术,否则一直处于缺氧状态会加重孩子的心脏负担,影响生长发育。 至于手术的方式,最初是用腺样体刮刀凭医生的经验盲刮,很容易造成手术后后鼻孔区腺样体组织残留,很容易再次增生肥大。以后发展为在内窥镜下用腺样体吸割刀边搅碎组织,边吸除,手术视野是明视了,但缺点是出血比较多,一些细小部位的腺样体组织容易在出血时被忽视,残留,而且术后止血用的是电凝固,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大。近来真正微创的手术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它是用等离子对腺样体组织进行汽化,消除,创面几乎不出血,手术视野清楚,而且是低温的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恢复快。 关于手术后复发的问题也是家长关心和咨询的比较多的问题。腺样体组织从它本质上来说是淋巴组织,不是肿瘤组织,只要手术中完全切除干净了,基本上是不会再长出来的,如果手术中有腺样体组织遗留下来,那手术以后是会增生肥大。但是手术后的确发现有的孩子打胡噜的声音一直存在,有的又出现张口呼吸,憋气的情况,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一、有的孩子上呼吸道阻力比较大,在睡眠时可能一直有鼾声,但只有没有憋气,缺氧的情况,不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二、有感冒或是鼻炎发作,鼻黏膜肿胀时又会出现症状,但这种情况只需要用药物治疗就可以缓解。三、鼻咽部隆突肿胀明显,隆突的下面是咽鼓管,是耳朵保持压力平衡很重要的结构,是不能损伤的,但有过敏体质的孩子,或是年龄很小的孩子手术后出现隆突肿胀的比例高,所以在手术当中需认识,考虑到这个问题。 最后谈谈手术麻醉的问题。小儿的麻醉不是成人麻醉的翻版,它和成人麻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药物的选择,用药计量和麻醉器械的选择上都是非常慎重的。力求做到对孩子的损伤和影响最小。一个成功的手术,手术医生的技术占50%,另外50%要归功于麻醉医生完美的配合,所以选择儿童专业的医院,选择有经验的小儿麻醉医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发布了文章

小儿喉异物如何治疗

   依据喉异物吸入史;喉镜检查发现异物;喉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喉部CT扫描、纤维喉镜检查多可确诊异物形状、存留部位及嵌顿情况,为异物取出提供依据。     取出异物,方法如下:      (1)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取出术 适用于异物位于喉前庭以上,能合作的患者。喉粘膜表面麻醉后,间接喉镜下取出异物,细小异物也可在纤维喉镜下取出。 上海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晓艳  (2)直接喉镜下取出术 成人、少儿均可采用。可给与全身麻醉,术前禁用镇静剂,因其可抑制呼吸、导致通气不足加重呼吸困难。  (3)异物较大、气道阻塞严重、有呼吸困难的病例,估计难以迅速在直接喉镜下取出时,可先行气管切开术,待呼吸困难缓解后,施行全身麻醉,再于直接喉镜下取出。  喉异物取出术后,应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以防止喉水肿、支气管炎、肺炎的发生。家长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电话咨询与我沟通。

发布了文章

发现小儿喉异物有何急救措施

   (1)患者站立时,术者应于患者身后,两臂绕至患者腰前抱紧,一手握拳以拇指顶住患者腹部,可略高于脐上、肋缘下,另一手与握拳的手紧握,并以突然的快速向上冲力,向患者腹部加压(必要时可反复数次),异物可从喉喷向口腔,冲出体外(注意勿挤压胸部)。       (2)患者坐位时,术者可在椅子后面取站立或跪姿,施用上述手法。   上海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晓艳   (3)患者卧体温表时,先将其翻至仰卧位,然后术者跪姿跨于患者两胯处,以一手置于另一手之上,下面手的掌根部按于患者腹部(脐上胸肋缘下),以快速向上冲力挤压患者腹部。     (4)患者自救时,以自己握拳的拇指侧置于腹部,另一手紧握这只手,同样快速向上冲压腹部,将异物喷向口腔而排出体外。        附:此法主要作用是压迫上腹部,从而挤压了肺部而使空气突然自声门冲出,同时可能使异物冲出体外。此方法在理论上是合理的,按此实践并结合人工呼吸同时施行是可行的。 家长如果还有其他疑问可以通过电话咨询与我联系。

发布了文章

感冒与鼻炎的症状与治疗

   所谓感冒其实就是急性病毒性鼻-鼻窦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鼻窦粘膜的急性炎性疾病。常在人体疲劳受凉等抵抗力降低或鼻粘膜的防卸功能遭到破坏时而发病。病毒的感染又加重了人体免疫力的下降,继而引起寄居于鼻部和咽部的致病细菌增生,形成继发感染。急性鼻-鼻窦炎的症状常分为三个阶段:1.前驱期:约1~2天,多表现为一般性的全身酸困,鼻及鼻咽部发干灼热,鼻干燥。2. 急性期:约2-7天,鼻塞加重,鼻涕增多,喷嚏,说话呈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鼻腔内充满粘液性或粘脓性鼻涕,后为黄色脓样。同时可伴有发热、头胀、头痛等。3. 末期(恢复期):鼻塞逐渐减轻,脓涕也减少,机体免疫力逐渐恢复,则数日后可自愈。感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直接吸入,所以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在患病期间,注意休息与适当隔离。上海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晓艳    过敏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对吸入空气中的某些成分高度敏感所致。它的症状与感冒很相似,但一日内可多次发作;不发作时,则完全正常。过敏性鼻炎的发作有时与季节密切相关,也有常年性发病的,具有打喷嚏(每日连续三个以上),流清涕和鼻粘膜肿胀3个主要临床表现。变应性鼻炎属于特应性变应性疾病,发病的条件是具有环境和遗传两种因素,而且环境因素可能更具有重要性。所以说变应性鼻炎具有遗传性,但发病的更重要原因可能是其所处环境的影响。    另有些儿童系特异性变应性体质(即过敏性体质),在遇到过敏性物质时,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鼻腔、鼻窦黏膜的水肿,影响引流,也会导致病毒和细菌感染而致炎症的发生或加重。急、慢性儿童鼻-鼻窦炎患者大多都有流涕、咳嗽的症状,另外急性患者还有发热、疼痛不适,慢性患者大多有鼻塞、张口呼吸现象,少数会罹患中耳炎。有些家长发现小孩子感冒后鼻塞、脓涕时,一味给予消炎药、滴鼻药,并不能有效缓解,原因在于儿童鼻-鼻窦炎的治疗有别于成年人,按成人治疗鼻炎的方式并不能照搬于儿童。对于儿童急性鼻-鼻窦炎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化脓者,可以静脉应用抗生素,对于症状严重的但是未产生并发症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对于过敏体质的患儿抗组胺类药如开瑞坦也是常选药物,可有效控制过敏症状。鼻腔冲洗和鼻用糖皮质激素也是有效的缓解方法,有的家长对于给儿童应用激素特别忌讳,认为小小孩子就用激素,会产生终身影响;但是局部应用激素,尤其是第二、三代鼻用激素(如内舒拿鼻用喷剂)已经证明不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等产生长期不利影响。

发布了文章

小儿甲状舌管囊肿如何治疗

甲状舌管囊肿是小儿颈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多在7岁之前发现,少数因无感染或增大缓慢至中老年才确诊。其发病在性别上无大差异。甲状舌骨囊肿系未完全退 化的甲状腺舌管或上皮所引起。甲状腺始基在胚胎第4周时自咽前方向颈部移行,以后逐渐下降形成甲状腺舌导管,在胚胎的8—10周,导管逐渐萎缩消失,起始部只留一小凹,即舌盲孔,远端形成甲状腺。如果甲状舌管不消失,残存的上皮分泌物聚集,可形成囊肿。 上海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晓艳甲状舌管囊肿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时囊肿、舌骨中1/3及舌骨后与舌盲孔之间的组织一并切除,最大限度减少复发。1岁以内、未发生感染或较小囊肿可暂时不手术。如有炎症,应抗感染,待炎症消退后2—3周再手术。非手术疗法如用腐蚀剂烧灼瘘管效果欠佳,一般不主张应用。 家长如果对小儿甲状舌管囊肿的治疗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电话咨询与我联系。

发布了文章

小儿耳鼻喉就诊前注意事项

1、初次就诊患儿,应将当地既往病历、化验单等检查结果带来,以便于医生诊断;2、复诊患儿,要把患者最近一段时间患者用药情况与检查报告带上,便于医生诊断患儿现在情况。3、初次就诊患儿可查看我的个人网站的出诊时间来院挂号或通过在线申请转诊预约。如当天没有挂上号,可以先看普通门诊,确为疑难杂症可由普通门诊医师联系酌情加号。上海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晓艳4、复诊患儿我一般都会告知下次复诊时间,按时复诊即可;未拿到预约号,可在专家门诊8:00,特需门诊9:00直接去诊室找相关护士加号。5、就诊前请务必关注我的出诊信息,如遇停诊都会提前告知,以免跑冤枉路;6、如果异地患者不方便实地就诊,也可以通过申请电话咨询服务与我咨询。如需上传检查资料,可以拍照后在网上下订单时,通过附件上传的方式发送给我。

发布了文章

小儿鼻出血的常见原因和治疗

   小儿鼻出血是小儿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特别是在春天和秋冬季节发病率特别高。有的孩子偶尔出几次,有的孩子反复多次出血,而且量很多,往往引起孩子的恐慌和家长的担心。小儿的鼻腔黏膜特别薄,只有成年人的1/10,而且孩子喜欢挖鼻,揉鼻子,所以较成人更容易出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耳鼻咽喉科陈洁   小儿鼻出血的原因首先必须排除血液系统和全身的疾病导致的鼻出血(如高热,尿毒症,正在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等等);其次对于反复的鼻出血,出血量多的小儿要作鼻内镜检查,排除鼻咽部,鼻腔内的出血性肿瘤;再者长期的慢性鼻炎,鼻窦炎也会引起鼻腔黏膜的炎症,毛细血管扩张,黏膜糜烂引起的出血。绝大部分的小儿出血部位是在双侧鼻中隔的黎氏区,检查时可见黎氏区黏膜糜烂,毛细血管扩张,显露,有时可见搏动性出血点,和血管断端。对于由血液系统和全身的疾病导致的鼻出血自己在家一般较难控制,需到医院进行鼻腔填塞止血。对于鼻咽部,鼻腔内的出血性肿瘤引起的鼻出血,则需进行手术治疗。大部分常见原因引起的鼻出血,家长自己较容易控制出血。首先不要惊慌,要安慰孩子,稳定情绪,因为越是哭吵出血量越多,其次,可在出血侧鼻腔内填入一个棉球,如果家备麻黄素滴鼻液的,可在棉球上滴上滴鼻液后再填入,同时用拇指和食指紧捏小儿双侧鼻翼,一般4-5分钟就可止血。秋冬季节寒冷干燥时要鼓励孩子多喝水,多吃清凉型的水果,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太热太干都容易出血。可每日鼻腔内用红霉素眼膏和凡士林油膏1-2周,效果也不错。红枣,桂圆,巧克力等食物容易引起鼻出血。有鼻炎,鼻窦炎的小儿要到耳鼻喉门诊进行治疗,炎症控制好转后,出血也会改善。最后对于经常反复出现的鼻出血,通过上面方法治疗没有效果的,黎氏区黏膜糜烂,毛细血管扩张,显露,有时可见搏动性出血点,和血管断端的小儿,可到门诊进行鼻内镜下微波凝固止血,数秒钟即完成,一个鼻腔一次治疗就可以。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