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567

张建刚

乌镇互联网医院

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滋病、恐艾症、狂犬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免疫预防、疫苗接种、接种反应、心理健康、食品营养等专业技术指导。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感染
狂犬病

发布了文章

正确认识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犬、猫、野生或流浪的哺乳类肉食动物,如狼、狐狸、獾、蝙蝠等,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我国狂犬病例主要由犬伤所致,约占90%左右;其次为猫,占5%左右;其他致伤动物包括马、松鼠、猪、蝙蝠、猴和獾等。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  2023年9月16日,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临床表现:狂犬病潜伏期无任何征兆,高风险动物暴露后,立即开展暴露后处置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狂犬病最初症状是发热,伤口部位常有疼痛或有异常、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患者出现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即狂躁型与麻痹型,最终死于咽肌痉挛而窒息或呼吸循环衰竭。潜伏期症状。从感染到发病前无症状的时期,多数为1~3个月,1周以内或1年以上极少。狂犬病潜伏期无任何征兆,该时期目前尚无可靠的诊断办法。前驱期症状。狂犬病患者的发作,通常以不适、厌食、疲劳、头痛和发热等不典型症状开始,50%~80%的患者会在原暴露部位出现特异性神经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如痒、麻及蚁行感等),可能是由于病毒在背根神经节复制或导致神经节神经炎所致。此时期还可能出现无端的恐惧、焦虑、激动、易怒、神经过敏、失眠或抑郁等症状。前驱期为2~10天(通常2~4天)。急性神经期症状。患者出现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3天。有两种表现,即狂躁型与麻痹型。狂躁型患者。出现发热并伴随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机能亢进、定向力障碍、幻觉、痉挛发作、行为古怪、颈项强直等。其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恐水、怕风是本病的特殊典型症状,典型患者见水、闻流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严重的咽肌痉挛。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即使饮后也无法下咽,常伴声嘶及脱水。亮光、噪声、触动或气流也可能引发痉挛,严重发作时尚可出现全身疼痛性抽搐。由于常有呼吸肌痉挛,故可导致呼吸困难及发绀。麻痹型患者。无典型的兴奋期及恐水现象,而以高热、头痛、呕吐、咬伤处疼痛开始,继而出现肢体软弱、腹胀、共济失调、肌肉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呈现横断性脊髓炎或上升性脊髓麻痹等类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表现。其病变仅局限于脊髓和延髓,而不累及脑干或更高部位的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期症状。患者晚期逐渐进入安静状态,此时痉挛停止,患者渐趋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麻痹可能是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以被咬肢体侧更为严重。眼肌、颜面部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等。狂犬病发病后的整个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死因通常为咽肌痉挛而窒息或呼吸、循环衰竭。预防措施:1.管理传染源。对家庭饲养动物进行免疫接种,管理流浪动物。对可疑因狂犬病死亡的动物,应取其脑组织进行检查,并将其焚毁或深埋,切不可剥皮或食用。2.正确处理伤口。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伤口较深者需用导管伸入,以肥皂水持续灌注清洗,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一般不缝合包扎伤口,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伤口深时还要使用破伤风抗毒素。3.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对防止发病有肯定价值,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人一旦被咬伤,疫苗注射至关重要,严重者还需注射狂犬病血清。(1)主动免疫①暴露后免疫接种一般被咬伤者0天(第1天,当天)、3天(第4天,以下类推)、7天、14天、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针,共5针,成人和儿童剂量相同。②暴露前预防接种对未咬伤的健康者预防接种狂犬病疫苗,可按0、7、28天注射3针,一年后加强一次,然后每隔1~3年再加强一次。(2)被动免疫  创伤深广、严重或发生在头、面、颈、手等处,同时咬人动物确有患狂犬病的可能性,则应立即注射狂犬病血清,该血清含有高效价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直接中和狂犬病病毒,应及早应用,伤后即用,伤后一周再用几乎无效。

发布了文章

流感疫苗,科学接种,有效预防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气温降低有利于新冠、流感等病毒的存活和传播,今年秋冬季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存在叠加流行的风险,因此,今年季节性流感的防控,接种流感疫苗更加重要。    如何正确接种流感疫苗,需要注意一下问题:1. 流感疫苗在整个流感流行季都可以接种,最好在11月底前完成接种;2. 根据最新《药典》的规定,对“鸡蛋过敏”不再是流感疫苗的接种禁忌,但对疫苗中所含成分(如辅料、甲醛、裂解剂等)过敏者不能接种流感疫苗;3.接种前出现发、咳嗽等轻中度症状、待病情痊愈后再接种;4.接种前告知医生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的疫苗、药物;5.遵守接种流程,留观30分钟;6.疫苗接种后,个别接种者会出现接种部位红肿,发热、头痛、乏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轻微不良反应,通常都是自限性的,不用过于担心。    除了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大家抵抗流感最强有力的武器,是一剂最好的“社会疫苗”。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要做到:1.勤洗手,最好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2.不要触摸眼睛、鼻或口;3.学校、家、办公场所勤开窗通风;4.合理饮食、作息规律;5.儿童、老人和患有慢性基础病的居民,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6.出现呼吸道等流感样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就诊全程戴口罩。  

发布了文章

十日观察法

十日观察法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狂犬病防治办法之一,即被有疾病症状的或与健康猫(狗)行为有异常的犬(猫)等温血动物咬伤后,要尽快去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时观察咬人的猫(狗),如果10天内,这个猫或狗还没有因狂犬病发病死亡,就可以终止狂犬病预苗注射,同时可判定被咬人根本没有被传染上狂犬病。这种方法是可以排除人被传播狂犬病的所有可能性。但是毕竟生命无价,此病一旦发病无药可医,有百分之一被感染的危险,就要百分之百的积极预防,也有采取预防措施但没能阻止悲剧发生的案例,所以慎重应用十日观察法,不要随意中止接种疫苗。在我国动物免疫不健全的情况下,更应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构成三级暴露时,同时接种免疫球蛋白。 

发布了文章

预防狂犬病,我们需要了解这些!

狂犬病主要由于动物抓伤或咬伤,使狂犬病毒通过唾液经人体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肌肉储存,当到达中枢神经系统时,大量增殖即可引发病症。患者主要表现为特异性的恐风、恐水、咽肌痉挛以及进行性神经麻痹。一旦狂犬病表现出症状,病死率可达100%,每年全球致死可达6万人左右。目前,预防性的接种疫苗是狂犬病的唯一预防治疗方法。 狂犬病疫苗接种通常有两种程序: 第一种为5针程序:第0天(第一剂接种当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各接种1剂; 第二种为4针程序(2-1-1方案):第0天接种2剂,第7天、第21天各接种1剂。这两种程序都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有效程序。 狂犬病再次暴露处置原则: 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 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 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 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发布了文章

艾滋病我们需要知道的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可导致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疾病晚期易于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本病具有传染性。 1、传染源 感染HIV的人都是本病的传染源,包括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腹水、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 2、传播途径 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 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15~49岁发病者占80%。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STI)群体等。 4、症状表现 艾滋病潜伏期平均6~8年,可短至数月,长达数十年。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与HIV感染相关的表现也多种多样。 5、治疗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地抑制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使患者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并维持免疫功能,同时降低HIV感染与非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6、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的HIV疫苗可以预防HIV感染或延缓艾滋病进展。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式。具体措施包括: 切断HIV传染的性接触传播。正确使用安全套,进行安全性行为。 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 避免医源性艾滋病传播。在医疗操作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与输血。 阻断HIV的母婴传播途径。

发布了文章

克服“恐艾”走向光明

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到目前为止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传染性疾病,但我们完全可以预防。 病病毒一旦离开血液和体液,在自然界环境中抵抗力很弱而不具备传染性,高温和许多消毒剂都可以迅速杀灭艾滋病病毒。 无保护的性行为,共用针具吸毒,患有性病,是艾滋病的危险因素。 恐艾症的常见表现 当恐艾症出现时,植物神经系统就会紊乱,进而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紊乱,从而出现各种顽固性疾病和症状。 恐艾症导致的常见疾病和症状包括: 1、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 2、肠易激综合症、结肠炎、慢性胃炎 3、神经性头痛、头晕、头昏、失眠 、多梦 4、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 5、多汗、虚汗、盗汗、怕冷、怕风 6、心脏神经官能症、胃神经官能症 7、脖子肌肉僵硬 、关节游走性疼痛、幻肢痛 8、记忆差、反应迟钝、神经衰弱 9、早泄症、易感冒、免疫力低下 采取措施   恐艾症患者并不是有以上所有的症状,有的一种,有的两种,有的几种,不管有几种,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了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恐艾症患者,如果症状较轻,适量服用一些维生素B1和谷维素等,有一定调节作用;若症状较重(比如出现了免疫系统疾病),神经免疫剂效果非常明显。 克服“恐艾”   并不是所有的艾滋病恐惧症(即“恐艾症”)都可以简单的归到某一类恐惧症,很多患者是多种表现同时存在,所以需要接受综合的心理治疗。   对于艾滋病恐惧症心理治疗是必须的,但很多患者早期一般不会想到接受心理治疗,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心理疾病,自己的担心是完全正常的,尤其是那些有过高危行为的人。只有到多次检查之后,仍不能摆脱自己的担心和痛苦之后才会想到求助于心理医生。 走向光明   相信科学检测   在窗口期以后做了抗体检测为阴性即可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不要再无谓地担心和猜疑。   不要相信症状   很多朋友怀疑感染了艾滋病都和自身的症状有关,的确有小部分人在感染了艾滋病后会出现急性症状,出现急性症状的条件是感染了大量的艾滋病毒,而这种病例实际上非常少,而且艾滋病急性症状几乎没有特异性,和我们平时可能得的病没什么两样。从医学的角度讲,症状并不能作为判定是否感染的标准。恐艾者几乎人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症状,但最后的血检结果是99%以上都没事,这足以说明症状并不可信。   尝试转移注意力   将精力集中在工作或学习上,以减轻忧虑和担心,你会发现,很多所谓的症状会在不久后不治而愈!   恐艾原因之一是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缘故,因此普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是消除恐艾症的根本措施。恐艾者应该多了解一些艾滋病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并咨询专业医师或专家,积极克服疑病心理,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 让我们共同努力,走出阴影,迈向美好生活的阳光大道!

发布了文章

在家中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1、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1)注意营养、适量运动、保障充足睡眠;(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饭前、便后、外出后、进食前、双手弄脏后立即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3)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4)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5)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员密切接触;(6)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7)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8)常备体温计、一次性口罩、消毒用品等物资。2、前往公共场所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感染?(1)尽量不去售卖活体动物的市场;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与野生动物接触。(2)在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商场、公交车),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3)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成分的消毒产品清洗双手。(4)外出回家后及时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成分的消毒产品清洗双手。(5)近期应尽量避免各类聚会。 3、轻症发热病例的居家隔离建议(1)将可疑病人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尽快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2)限制看护人数,尽量安排一位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护理。拒绝一切探访。(3)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如条件不允许,和病人至少保持1米距离。不与可疑病人共同进餐。(4)限制病人活动,病人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最小化。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开窗)。(5)看护人员与病人共处一室应带好口罩,口罩紧贴面部,佩戴过程禁止触碰和调整。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及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洗。(6)与病人有任何直接接触或进入病人隔离空间后,进行双手清洁。(7)家具表面、厕所要定期用消毒水消毒、抹洗。衣物及床上用品应及时换洗。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