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9346

黄铁群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病门诊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置顶

胃食管反流与呼吸道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患,大多影响中老年人,美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0%的人有每周一次烧心和/或反酸的经历,40%的人每月有一次烧心。这些数字仍低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普遍性,因为还没有计算日益增加的可识别的非典型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除了影响生活质量和导致多种食管并发症如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还能引起因食管外返流所致的食管外症状或者也可称为食管上返流和咽喉返流,可以导致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肺炎,肺间质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睡眠呼吸暂停,支气管扩张症。        尽管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在过去20年里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这是经历了长时间才认识到的。1912年,William  Osier描述了胃食管反流病与哮喘的关系,指出“哮喘发作可能因支气管粘膜的直接刺激引起,或由于胃返流间接引起”。1903年,L.A.Coffin博士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与喉部疾病有关,胃部气体引起的打嗝和高酸环境是引起许多鼻道疾病患者症状的主要原因。他认为由于许多病人没有胃肠道症状,所以这个问题被忽视了。最近一项研究证实了他们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食管外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观察。症状可能因酸性胃蛋白酶对易感的食管上组织的损伤所致或通过食管返流的机制来介导的。另外,因为在食管外返流病人中常常缺乏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如烧心和反酸,内科医生就会忽视胃食管反流病在这些症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当怀疑是胃食管反流病时,诊断也很难被确认。最后,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治疗可显著改善甚至完全缓解食管外症状。        哮喘是常见病,影响着5%-10%的世界人口,在过去几十年里,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所增加。已有的流行病学证据已经确立了胃食管反流病与哮喘的关系,一些证据支持其有致病作用,并将胃食管反流病列入哮喘重要的诱因。文献清楚的反映出哮喘与胃食管反流病之间的相关性。胃食管反流病被认为是难治性哮喘、非过敏性哮喘、伴有中到重度胃食管反流病的哮喘患者以及伴有夜间发作性哮喘等患者的潜在诱因。        为什么胃食管反流病可以导致哮喘?两个主要的机制为:        (1)可能由于胃返流物微量误吸导致哮喘;        (2)由于迷走神经介导的食管支气管反射机制导致哮喘。        对于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相关的呼吸道症状病史的患者,经验性的给予20mg奥美拉唑,每日两次。慢性咳嗽,即持续咳嗽超过3到8周,是药物治疗的首要症状,在内科门诊很常见。胃食管反流病被认为是慢性咳嗽的重要诱因已由至少30年了。许多研究都将胃食管反流病作为引起所有年龄组慢性咳嗽的3个最常见原因之一,占所有病例的40%。1981年,Irwin等对慢性咳嗽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他们能判断所有患者咳嗽的原因,并通过直接治疗改善了98%的咳嗽患者。采用胃镜和食管钡餐检查,他们发现胃食管反流病占病因的10%,仅次于后鼻道分泌物下滴和哮喘,排在第3位。Irwin等随后加入了食管酸碱度检查,他们总结说胃食管反流病是21%的患者慢性咳嗽的原因。1996年,Mello等也将食管酸碱度检查纳入评估持续应激性免疫活性的咳嗽患者。他们总结说胃食管反流病导致40% 的咳嗽患者,超过了其它任何病因。在不吸烟却有不合理的胸片结果的患者中,没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99.4%是由胃食管反流病、后鼻道分泌物下滴和/或哮喘所致。        另外一些研究也证实,胃食管反流病是咳嗽的重要病因。解释胃食管反流病是如何引起咳嗽的:(1)返流物可能会从食管过度流入上或下呼吸道导致咳嗽或者(2)返流物可触发食管的感觉神经受体而导致迷走神经介导的咳嗽反应。对所有疑似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慢性咳嗽的患者,应首先进行其生活方式的调整。一些作者认同高剂量的抑制胃酸经验性治疗症状性胃食管反流和慢性咳嗽患者。但不管胃食管反流导致咳嗽的诊断如何,有关药物治疗仍没有清晰的治疗指南。        内科研究证实,少量的抗酸治疗会导致咳嗽,从而支持最大剂量的抗酸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与胃食管反流的联系已进行了很好的研究。胃食管反流可能会促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发生,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可能仅仅是普通的危险因素如嗜酒和肥胖。另外一种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异常生理改变。有人采用多导睡眠图检查和食管酸碱度检查研究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和对照人群。他们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比对照组更易患胃食管反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中,胃食管反流发作的53.4%与呼吸暂停或呼吸不足有关,46.8%的呼吸暂停与酸返流有关。患与不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患者,呼吸道持续正压治疗都可减少其胃食管反流,抗返流治疗不能减少呼吸暂停—呼吸不足的指数。所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与胃食管反流有联系,但其关系仍不清楚。        另一个感兴趣的领域是胃食管反流病与特发性肺部纤维化的联系。国外学者研究了48名不明原因肺部纤维化患者的胃食管钡餐检查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返流的发生率更高。长时间反复的少量气管支气管的胃酸吸入可能会导致间质性肺部纤维化。最近有学者采用双道食管酸碱度监测评估活检证实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的17名患者和8名患其他间质性肺病的患者。与8名对照组中的4名患者相比,17个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有16个有异常远侧和/或近侧食管酸接触。只有25%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有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作者总结说,胃酸返流可能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机理之一。        尽管胃食管反流病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确实有联系,但还没有病因的病理生理模型的强有力证据。抗返流治疗试验证实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改善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病理作用的最好证据。老年人因误吸引起的肺炎占整个肺炎病死率的1/3。预防吸入性肺炎是老年预防保健不可忽视环节:        1、睡眠侧卧为宜。老年吸入性肺炎多发生在睡眠中。睡眠时吞咽能力下降,咳嗽反射减弱,口腔分泌物倒流入气管,致病菌便可移居下呼吸道而引起感染。因此,老年人应养成头稍高的右侧卧位或半侧卧位睡姿,利于口腔分泌物流出,避免口腔分泌物倒流入气管内。有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老年人尤其需要保持侧卧体位。        2、注意排痰。老年人排痰不容易,甚至不能排痰,痰液易误吸入气管乃至呼吸道,构成老年吸入性肺炎的常见病因。长期卧床的老人每2小时翻身、拍背并按摩皮肤一次,及时用吸引器将痰液吸出。        3、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可明显降低老年人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老年人要注意每日3餐后都要漱口或刷牙,住院的老年病人每日应做2次口腔护理,一般用1%聚烯吡酮含漱或清拭口粘膜。        4、进餐不宜说话,防止呛咳。若出现呛咳应咳嗽并轻叩胸背部将食物颗粒咳出。        5、预防诱发因素。吸入性肺炎还与寒冷,过度劳累及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诱发因素有关。生活中要注意防寒保暖,劳逸结合,以免诱发吸入性肺炎。

发布了文章

冬季怎样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是呼吸疾病的高发季节,如感冒流感肺炎,也是慢性呼吸疾病易急性加重的季节,如慢阻肺、支气管扩张和肺间质病等,如何安全过冬,在冬季正常人怎么预防这些疾病和慢性呼吸疾病怎样预防急性发作,可以按照以下措施一定取得一定预防作用。1.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根据年龄和身体情况应坚持适当锻炼,如走步快走慢跑、呼吸体操、太极拳、耐寒锻炼及保持口腔卫生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运动可提高人体的防病能力,增加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许多呼吸疾病如感冒流感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和复发还与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差,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对于慢性呼吸疾病和老年人可采取步行,快走和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步行是最简便、安全的运动、体质较弱可以慢速散步开始,每日步行500m-1500m,开始时可用自己能适应的速度走,然后用稍快的速度步行练习,适应后再做快步行锻炼,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距离。每天锻炼半小时左右,也可采用隔天锻炼一次,每次锻炼一小时以上。对于身体状态好的人可以慢跑,能使全身得到运动,可防止肺组织的弹性衰退,速度可以自己掌握,不觉难受,不喘粗气为宜,可以与散步交替进行,慢跑要适量,不要盲目跑得过量,以跑后每分钟脉搏次数(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为宜。体质弱者可减。太极拳是一种增强体质的健身运动,又是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初练时从简化太极拳开始,早晚各练一次,每次练2-3遍,练太极拳要求思想高度集中,做到形意相合,动作要柔和缓慢,体态放松自然,呼吸要匀细深长,不能憋气。上述运动需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体力状态而定,还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宜的项目进行锻炼,在运动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运动耐力,运动要适度,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寒冷,特别是气温骤降可是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有利于病毒及细菌侵入。此外,寒冷亦可使吸入的气体湿化不足,使痰液黏稠,气道不畅,肺弹性降低,因而更易反复感染,导致慢性炎症。尤其年弱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对寒冷的刺激更为敏感,常因寒冷或气温骤变导致呼吸道感染。2.注射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在秋季可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来预防流感和肺炎球菌肺炎。流感疫苗需每年注射一次,肺炎疫苗可以五年注射一次。对于不能注射流感疫苗的病人,在接触流感病人后,可以用奥司他韦75mg,一天二次,疗程为5-7天,有一定预防效果。接种流感疫苗是最重要的预防手段,它对于健康人很有效,对易由流感引发严重并发症的人群也适用,包括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有糖尿病、严重贫血的人。3.预防空气污染,改变室内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在空气质量差时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一定戴口罩,室内用空气净化器,最好用能除雾霾和过敏原及杀灭病毒细菌真菌的空气净化器,还应预防如炒菜时产生的油烟,取暖时燃烧柴草、煤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以及其他烟尘、有害气体等均可成为致病因素。室外大气污染,包括由燃煤、汽车排放尾气等原因引起的空气污染,都是引起呼吸疾病发病的因素。房间应保持干净整洁,冬季寒冷时调节温度18-22℃,湿度50-60%,根据湿度情况用加湿器或除湿器调整,应注意冷暖变化,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公共场所的活动,一旦感冒应及时治疗。4.吸烟者戒烟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吸烟与呼吸疾病如肺癌慢阻肺等的发生有肯定关系,且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多,患此病的几率越高。据统计吸烟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在65岁以下的男性中吸烟是75%的慢阻肺病人的死亡原因。在慢性支气管炎阶段,控制吸烟行为是最重要的预防疾病进展措施,有资料显示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停止吸烟可以使病情以及肺功能恶化终止或延缓。家人应督促患者下决心戒烟,帮助其树立信心。对烟瘾大的患者,可配合药物戒烟,提高戒烟的成功率。吸烟的家人也应及早戒烟。戒烟是目前是预防疾病和减缓慢阻肺疾病发展的重要干预措施。主要问题是对尼古丁成瘾,而治疗必须直接针对此成瘾阶段。长期吸烟是损伤肺结构和功能,也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可以导致易患呼吸道感染,也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烟草中除了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外,估计每吸一口烟内,含有1014个自由基和300—500PPm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吸烟除了直接使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粘液积聚,大气管上皮纤毛变短、运动受抑制外,还可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弹性蛋白酶,使弹性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抑制因子失衡,引起肺气肿改变,氧自由基则可引起肺的氧化损伤。香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如从开始吸烟到发生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这个时间个体差异很大,致使许多人放松了警惕。但吸烟一旦达到致病的程度,往往又是不可逆的。而且对儿童和孕妇的影响也是极大的。5.均衡和合理营养可采取荤素混食,粗细粮混食,使氨基酸的比例更趋于合理,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以每天每公斤体重1.0-1.5g蛋白质为宜,要尽量摄取优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主要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脂肪的摄入量以每日50g为宜,糖类一般每日300-400g,以米、面等谷类食物中摄取。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糖和谷类食品中,要获得足够的维生素必须做到粗细搭配,适当多食水果、蔬菜。吃蔬菜要先洗后切,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减少维生素的破坏。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只要不偏食,一般不会缺乏。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要达到好的营养状态,增加机体抗病力,必须把各种食物合理搭配。但有应尽量少食辛辣、油腻类食物,辛辣类如辣椒、葱蒜刺激性比较强,可致气道炎症发作,油腻类可导致痰量增多,对海腥类过敏者应避免食用。如果有条件可以食枇杷、橘子、百合、大枣、梨、蜂蜜、萝卜、杏仁等,传统医学认为有健脾、补肾、止咳化痰、益肺等作用,可适当食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由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热,缺氧,心功能不全等,致使基础代谢率增高,代谢旺盛,营养素的需要比健康人要高,多引起营养不良和低体重,应注意补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多明显消瘦、抵抗力下降,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内科医师要和营养师一起制定病人每天需要的热量、嘱家属在烹调方面尽量满足病人的口味,使病人有摄入足够的热量满足机体的需要。对于肥胖的病人,特别是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病人,则应鼓励减肥。劝病人服用抗氧化药物,如维生素E、维生素C、和N乙酰半胱氨酸等。6.康复运动康复训练可以使老年人和慢性呼吸疾病病人的维持呼吸功能和延缓呼吸功能减退、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预防疾病和急性发作。它包括呼吸生理治疗、肌肉训练、精神治疗与教育等多方面措施。还帮助患者咳嗽,用力呼气以促进分泌物清除;使患者放松,进行缩唇呼吸以及避免快速浅表的呼吸以帮助克服急性呼吸困难等措施。在肌肉训练方面有全身性运动与呼吸肌锻炼,前者包括步行、登楼梯、踏车等,后者有腹式呼吸锻炼等。呼吸肌是肺呼吸过程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可发生呼吸肌疲劳,可造成呼吸衰竭,呼吸肌锻炼可增强病人的呼吸肌力和耐力,从而防止呼吸肌疲劳引起呼吸衰竭。呼吸肌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近来研究表明呼吸肌锻炼可以改善肺功能,加大呼吸幅度,有助于减少解剖死腔的影响而提高肺泡通气量,可提高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腹式呼吸训练可取卧位,半卧位或坐位,将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前胸部,全身肌肉放松,平静呼吸经鼻吸气,从口呼气,呼吸时要缓慢均匀。锻炼初期,医护人员应在场做示范指导,每日两次,每次10-15分,熟练后增加次数和时间。缩唇呼吸缩唇呼吸是腹式呼吸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呼气时将嘴唇缩紧,增加呼气时的阻力,这种阻力可以传递到支气管,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的张力,防止小气道的过早陷闭。缩唇呼吸可使气道内压力平均提高0.5kpa(5cmH2o),有利于肺内气体的排出。训练方法是呼气时拢嘴唇呈“鱼口状”,其缩唇的程度,以患者不感到难以忍受为佳。一般情况下以能使15-20cm处的蜡烛火随气流倾斜而不熄灭为制定缩唇程度和呼气流量适度的指标。应尽量多用缩唇呼吸。全身性呼吸体操全身性呼吸体操是指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加上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增加体力。全身性呼吸体操可取卧位,坐位和立位,具体步骤如下:(1)长呼吸,身体正直站立,全身肌肉放松,用鼻吸气,口呼气。先练深长呼气,直到把气呼尽,然后自然吸气,呼与吸时间之比为2:1或3:1以不头晕为度。每分钟16次左右为宜,(2)腹式呼吸;(3)动力呼吸,随着呼气和吸气做两臂放下和上举,(4)抱胸呼吸,立位,两臂在胸前交叉压缩胸部,身体前倾,呼气。两臂逐渐上举,扩张胸部,吸气;(5)压腹呼吸;(6)抱胸呼吸;(7)下蹲呼吸;(8)屈腰呼吸。以上各节每种练10-20次。每节自然呼吸30秒。呼吸操能改善身体的状态。7.唱歌德国科研人员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证明,歌唱能增强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并显著增进个人健康。法兰克福大学对31名业余歌手的研究表明,歌唱能刺激抗体产生,保护上下呼吸道系统免受感染。因此这些业余歌手得感冒、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比例大大减少,该研究的负责人说,歌唱和冥想、步行一样,对身体健康有积极影响。沙里泰大学医院的教授沃尔弗拉姆·塞德纳说,经常歌唱的人能改善呼吸,增加呼吸潮气量和氧气供应量,刺激循环系统,将身体调整到一种“平衡和充满活力的”状态。塞德纳说,歌唱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歌唱能保持声音年轻,处于更年期的妇女声音会失去音域和柔润,研究显示歌唱对她们有益。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