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60621

潘宝峰

乌镇互联网医院

经方中医,药简效彰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咳嗽
失眠
过敏反应
便秘
感冒

发布了文章

置顶

中医内科就诊小技巧

就诊前 1、整理自己的病情。现在的主要症状有哪些?最难受的症状是什么?本次就诊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初发病的时间、加重病情的诱因、病情变化的过程、既往及当前重要的疾病史。是否服用过中药,效果如何? 2、带好既往病历。尽量把以前与本次就诊相关的病史、检查报告、处方带来,即使是阴性的检查结果、无效的中医处方对于医生都极具参考价值,并且要带好本次就诊的病历本,方便今后对比病情情况。 3、不要化妆,不要吃染舌苔的食品。中医医生注重望诊,化妆会影响医生对神色、唇色等的判断,吃染舌苔的食品,如草莓、桑葚、鸡蛋、牛奶、咖啡、巧克力等,会影响医生对舌象的判断,如果已进食,请如实告知医生。 就诊中 1、客观叙述自己的症状。不少中医术语为大家所熟知,如肾虚、阴虚等等,但就诊时不要用中医术语,应将症状告知医生,以避免自己的判断错误,医生会根据症状辨证,例如“便秘,三天一次,大便干结,平时口干、口臭、腹胀、身热”,而不要说“内热重”,另外可能医生会询问患者平时怕冷还是怕热,是否容易出汗,胃口如何等等问题,也请认真、客观、全面地回答医生,这些信息对医生的处方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千万不要认为这些问题是医生在与患者拉家常。女性患者如已怀孕,请及时告知医生。 2、相信和尊重所选择的医生,不要考验医生。既然选择看中医,就要遵从中医治病的法则,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切忌抱有“看病不用开口,把脉全知病情”的想法,这不仅是对中医的无知,也是对自己健康的不负责任。 就诊后 1、不要查询医生的处方。中医医生的处方,尤其是中药饮片处方,药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药物间不同的剂量配比,往往包含了医生个人的经验,无论是通过网络查询,还是询问其他医生,可能都无法正确解读,反而不利于治疗。 2、及时观察服药后的病情变化,哪些症状改善了,哪些症状没有改善,哪些症状加重了。复诊时应将这些情况详细告知医生。 3、了解中医治病的暝眩现象。暝眩现象通俗的讲是指用药后而产生的头晕目眩等反应,并非人人可见,不同的患者身上可出现不同的表现。例如:困倦、眩晕、腰酸背痛、手足麻木、失眠、心慌、气短等。一般情况下,体质越弱、病程越久、问题越多、敏感度越高、治疗越准确的情况下,其反应可能就会越强烈,暝眩现象是服用中药后的一种正常反应,会由重到轻,反应的程度可随疾病的减轻而逐渐消失,副作用则不然,往往会由轻到重。

发布了文章

中医治疗失眠概述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它会导致人们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和整体生活质量下降。中医认为,失眠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身体内部失衡所导致的,因此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着重于调节身体的平衡。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饮食调理等多种手段。其中,中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些中药具有镇静、安神、催眠的作用,如茯苓、百合、合欢皮等,可以用来治疗失眠。针灸也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症状,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提高睡眠质量。推拿按摩则可以通过改善身体的循环和代谢,放松身心,达到促进睡眠的目的。除了中药和针灸等方法外,饮食调理也是中医治疗失眠的重要方面。中医认为,饮食不当是导致失眠的原因之一,因此,合理搭配食物对于治疗失眠也非常重要。一些具有安神、宁心作用的食物,如莲子、龙眼、牛奶等,可以用来辅助治疗失眠。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相对于西医的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更注重身体内部的平衡调节,同时也注重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虽然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但是其安全性和持久性也是其优势之一。

发布了文章

耳穴贴压治疗失眠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2023年世界睡眠日中国的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之源”。健康睡眠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长期慢性失眠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中医在治疗失眠中有一项耳穴贴压技术,具体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耳穴贴压,又称为耳穴压豆,是将王不留行子或磁珠等贴压在相应耳穴表面,刺激耳穴,操作方便,可自行贴压,对于焦虑、烦躁、失眠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技术为中医适宜技术项目之一,得到广大医患的认可。耳穴贴压适用于绝大多数失眠患者,但有外耳炎症、外耳冻疮、严重器质性疾病者、胶布过敏者以及孕妇不宜使用。在特别饥饿、特别疲劳、特别紧张时一般应暂缓贴压。耳穴通过刺激神经、血管较为丰富的耳甲郭、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记载了耳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 《黄帝内经·灵枢》记载了,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说耳与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均有密切联系,刺激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的作用,从而调整睡眠。治疗失眠可选用的穴位有肝(位于耳轮脚消失处的后方)、心(位于耳甲腔中心最凹陷处)、神门(位于耳三角窝的外1/3处)、皮质下(位于对耳屏的内侧面)等,如对取穴把握不准,也可请中医师操作。贴敷后,每个穴位每日应自行按压3次,建议在三餐后按压,每次每穴按压3次,双耳交替按压。耳穴每2-3天更换一次为宜。

发布了文章

【潘医生说病例】炎炎夏日,寒气逼人

2018年的上海夏天,虽说有台风一次又一次的攻破魔都“结界”,大驾光临,带来了丝丝凉意,但在太阳炙烤下的申城,仍旧让人酷暑难耐。炎炎夏日,病室里来了一位14岁的小男孩,而其体内的寒气逼人着实让我震惊! 这位小患者的主诉是吃饭少,我问其是否还有别的症状,除了偶有便秘以外,似乎也没有太明显的不适。我嘱其伸舌,再摸其脉,诊间还闻及其不断清嗓,喉中有痰,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位小患者的病因所在,遂问其是否经常吃冰的东西,是否经常会有鼻塞喷嚏,答曰喜欢冰可乐,冬季过敏性鼻炎比较明显。 吃的或喝的太凉,损伤了阳气,是这位小患者的导致胃口变差的罪魁祸首。其舌淡胖苔白腻边有齿痕,而双手的脉搏呢,寸关脉均为沉细无力,唯有尺脉尚沉而有力,此乃寒湿闭阻,阳气郁结于下,若用六经辨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疏方小建中汤、理中汤化裁。 在这里不得不说,夏天天气炎热,人体体表的温度自然也会升高,大量汗出,人们或许以为是夏季导致人体阳气的旺盛,殊不知夏季实为阳气走表,故而中焦反虚,稍有不慎,便会损阳,如喜食冷饮、空调劲吹,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作。所以夏季养好阳气是十分重要的。

发布了文章

处在带状疱疹急性期,听我一句劝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是一常见的皮肤病,也为大家所熟知,多在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发作。除皮肤损害外,常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可用“痛不欲生”来形容,严重影响生活。带状疱疹还有个并发症,还是“疼痛”,它的正规叫法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国专家诊疗共识》中认为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就可称其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占带状疱疹患者的5%-30%。如果很不幸发生了带状疱疹病毒,及早治疗非常关键,同时我强烈建议您在西医治疗(抗病毒、镇痛、提高免疫等)的基础上同时叠加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中药汤剂,二是针灸火罐治疗。建议在带状疱疹急性期两种中医疗法都能用上,至少也要中药或针灸火罐选择其一,同样也是越早越好,从临床效果看,叠加中医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大大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的概率。

发布了文章

【潘医生说病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体虚不只有乏力

一天潘医生门诊来了一位年纪挺轻的小伙,一看刚30岁出头,他的主诉是什么?一个是睡眠不好,一个是神疲乏力,那这症状呢,已经持续了有一两年了,听他主诉我刚开始以为是因为睡眠不好引起的神疲乏力,但再仔细问下去啊,这名患者其实是中医所说的虚劳病,也可称作为虚损、体虚等等。 这名患者他每天的实际睡眠可以达到5-6个小时,每天睡着以后,对自己总体的一个睡眠质量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呢,入睡是比较晚的,每天都要玩手机玩到12点-1点才能够入睡,因为要工作的原因自觉每天没有睡够就要起床了,早上起来感到非常明显的乏力。询问其胃口是好的,但是大便每天都要3-4次,而且是不成形的。这位患者,一边就诊还一边不停的咳嗽,我说你这咳嗽有多久了?他说已经咳了将近有三个月,没有得过新冠,而且这患者还说,他的舌头常年都是有齿痕,舌苔偏厚的那种。我一摸这个患者的脉,非常的沉,非常的弱,很明显的一个气血不足,作为医生我已经有很久的时间没有在年轻的患者上摸到过这样的脉了。我还看了这个患者的化验单,他还有尿酸偏高,这一个可能和他的饮食习惯有关,另外一个就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体内的代谢减慢,导致这个尿酸在体内无法排除。 根据这位患者的临床表现,我诊断其为虚劳病,身体虚并不是说只会有神疲乏力这样的表现,像在这名患者身上出现的咳嗽反复不好,尿酸的偏高,睡眠欠佳等等都是虚的一个表现。像这样的患者其实是非常适合中医治疗的,当然治疗起来的时间也会是比较长的,因为这样的体质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会导致的。同时在治疗的同时要叮嘱这个患者一定要好好的养生,改掉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现在年龄还是比较轻,如果这样的体质在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年患者身上,那可能百病缠身,就更糟糕了。

发布了文章

找中医看失眠,为何说我肝是肝不好?

有很多失眠的患者都比较追求完美,遇事容易紧张,或者喜欢刨根问底。有患者在我们中医失眠门诊就诊完成后,看了医生书写的病历,上面写着“肝气郁滞”,这下就着急了,“医生啊,我这失眠是肝不好啊?那要不要查一下肝?我要再去看一下肝炎科吗?” 这里我要跟大家科普一下了。肝气郁滞其实是中医的一个证型诊断,中医和西医对于肝的界定是不同的。西医所说的肝更注重解剖,比如病毒侵袭肝脏导致了肝炎,肝上面长了个肿瘤。而中医所说的肝则更注重功能,肝的疏泄功能就是其中之一。疏泄出了问题,人体的气就会堵在那里了,不能很好的运转,那就出现了气滞,主要表现为肋下、少腹、乳房胀满,闷闷不乐、喜欢叹气,女性还可能有月经不调等等,最终导致睡眠不佳,这就是肝气郁滞。治疗上把肝气疏通了,可能就好了。所以说,这里的肝并不是指什么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等等。 总结一下,那就是五个字,此“肝”非彼“肝”,这下应该安心了吧。

发布了文章

中医教你看大便正常与否

提到大便,第一反应就是躲远远的,对吧?大便作为人体消化道最后一个环节,反映出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尤其患者来看中医,医生常常都会问大便情况怎么样,可不要以为医生在和你拉家常,因为大便的情况可以帮助中医医生了解脏腑功能的盛衰尤其是脾胃功能以及疾病的寒热虚实。但在实际诊疗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患者不知道怎么回答医生,有的患者平时也不太关心自己的大便情况,有人认为大便一天解一次就是正常的,有人则认为三天一次大便也很正常,因为自己并没有什么不舒服啊,最后反而错误的告诉医生自己“大便正常”。实际上啊,大便是否正常,我们要看四个方面。下面就和大家说一下中医认为的正常与异常大便是什么样的。第一,排便的频率。理想的频率是一天一次,最好在每天早上就能解大便,定时解大便有助于预防便秘。当然没有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也不要过于紧张,一天两次,或者两天一次,没有其他方面的异常,问题也不大。第二,大便的形态。理想的形状是条状的,也就是俗称的香蕉便,如果大便稀溏、干结、粘马桶或夹有脓血、粘液及未消化的食物,那就有问题了。第三,大便的颜色。理想的颜色是金黄色的,如果是黑色、绿色、灰白色的,那也是有问题的。建议大便颜色异常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很可能意味着消化道的某些疾病。第四,排便通畅度。简单的说就是要又快又爽。一般排便时间在5分钟内,如果排便时间延长,感觉拉的不利索,肛门口灼热,腹痛,或者有拉不干净的感觉,那就是有问题的,不快不爽同样也是便秘。了解了四个方面,这里还要提醒大家两个注意。一是大便往往与饮食密切相关,有时饮食不慎,也会导致大便的异常,比如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过于寒凉的食物可能导致大便稀溏,吃了辛辣刺激的食物可能导致大便干结,吃了肥甘厚腻的食物可能导致大便粘马桶,这种异常我们通过调饮食结构就可以改善的。如果饮食结构合理,仍旧出现以上问题,那就有问题了。二是有的人在大便时刷手机、看书读报,那也是不好的习惯。边看边拉,有时半小时、一小时就在马桶上过去了。精神不集中,会延长大便的时间,久而久之便秘就逐渐形成了。最后总结一下,健康人大便一般每天一次,质软成形,干湿适中,排便通畅,内无脓血、粘液及未消化的食物。你的大便正常吗?

发布了文章

治疗失眠的中药为何不在临睡前服药

很多人都患有失眠,虽说失眠一般不会致命,但它影响大众身心健康、脑思维、记忆、创新性功能和社会活动功能,使睡眠不佳成了普遍困扰人的问题。每年的3月21日设为了“世界睡眠日”,可见睡眠问题引起了大家的重点关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失眠问题,比如很多人会选择服用镇静助眠类的西药,这类药一般都是在临睡前服。有些患者药物用了不少,但是效果可能并不理想,或者严重依赖药物才能入睡,往往会来中医失眠门诊寻求治疗。但在我们中医失眠门诊给患者开了中草药治疗,一般会特别叮嘱患者要每天两次温服,部分中成药,还会要求患者每天服三次,有些患者就会感觉奇怪了,治疗失眠的药物临睡前服岂不是效果更好?早上服药,白天不就犯困了吗?其实啊,这和中医治疗失眠的原理是有关的。根据中医阴阳睡眠理论,平旦阳气升,日中阳气隆。结合现代时间生物学的认识和我们的临床体会,采用明·许书微提出的服用药物方法:“日午间,夜睡服”。失眠患者在每天中午饭后和晚饭后服用,这种服用药物的方法,古人已有经验,临床常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中医治病是对人体的整体调整,对于失眠也是如此。中医治疗失眠的目标就是说把身体调整到该睡的时候睡,该醒的时候醒,使人体恢复到醒和睡规律交替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我们人体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平衡状态,并不是通过药物强制让人体进入睡眠状态,这样才能最终摆脱药物的依赖。换一句说,相较于西药的快速起效,中药虽能镇静助眠,但并不是只有镇静助眠的作用。就像我们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失眠,也不是在临睡前扎针,白天在医院扎针,晚上照样能够起效,道理也是一样的。对于服用中药汤剂的患者,这里还要提醒两点。第一,每天第二顿汤剂建议放在晚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晚上七点以前服用可能会更好些,一是可以发挥中药镇静助眠的作用,也能满足部分患者晚上吃点药可以助眠的心理。二是中药汤剂喝的太晚,会在临睡前加重脾胃的负担,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反而不利用人体的脏腑“安静”下来,另外部分患者会因此起夜次数增多,影响睡眠。第二,已经在服用镇静助眠类西药的患者,在开始中医治疗的时候,不能马上停服西药,这是因为西药有一定的依赖性,突然停用可能会引起病情的加重,必须在中医治疗起效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用量,直至停用。对于服用西药的患者,还应当禁用酒和含醇的药物。

发布了文章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在线测评(自动评分)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等人于1989年编制的。该量表适用于睡眠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评价睡眠质量,同时也适用于一般人睡眠质量的评估。这个量表的评分方法略微复杂一点,网络上搜索到的该量表,大多都无法直接计算最终的评分,在这里推荐大家可以去梅斯医学中找该量表测评,可以自动计算评分的哟,链接如下:https://m.medsci.cn/scale/show.do?id=8ce111385e        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所有问题的答案是填写您本人最近1个月的睡眠情况,请选择回填写最符合您最近1个月实际情况的答案。最终得分范围在0-21分之间,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发布了文章

中医解读感冒后反复出汗

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一不小心又患上了感冒。感冒后往往伴有出汗症状,经常会困扰大家,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感冒后的出汗。我们知道,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之一。例如在炎热的夏季,穿衣盖被过厚,运动劳作,进食热物,情绪激动紧张时的汗出都是正常现象。如果在不该出汗时出汗,或出汗明显过多,那就要找找原因了。其中感冒后异常出汗就是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中医认为,感冒多为感受表邪所致,邪在体表,发汗可愈,所以感冒后出汗可以视为人体自我驱邪的一种方法。自古以来,老百姓都知道,人体受寒后,自觉畏寒发热,煮一碗生姜葱白水,盖上被子,出了一些汗,很多感冒就这么好了。生姜葱白水、盖被子等措施就是用来帮助人体出汗驱邪的。正常情况下,出汗病愈不会再有不正常的汗出,如若反复出汗不止,出汗量无论多少,都是感冒后的异常出汗了。常见的有自汗和盗汗两种。自汗是白天时时汗出甚至活动后更甚,感冒后的自汗可伴见畏寒怕风,周身酸楚等,中医称之为“营卫不和”。盗汗是在睡眠时汗出,醒来自止,感冒后的盗汗可伴见汗出身热,中医称之为“邪热郁蒸”。这样的出汗实际上还是人体自我驱邪的一种反应,但因种种原因,如体质虚弱,邪气过甚,治疗失当等,导致人体反复出汗却病不能愈,这种情况还是建议中医治疗,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出汗便可愈。最后再温馨提示一点,出汗后,尤其是晚上睡觉出汗后,一定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擦干身体,否则“汗出当风”,容易再次引邪入里。

发布了文章

流感好了,咳嗽不止,中医怎么看?

当下又是流感季节,大人小孩纷纷中招。无论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很多人在治疗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都消失了,然而咽痒、咳嗽等症状却在恢复期中连绵不休,严重者还影响了工作和睡眠。 传统中医认为,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咳与嗽也存在着差别,有声无痰为咳,也就是常说的干咳,而有痰无声则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由于有痰有声的情况更为多见,故多以咳嗽并称。在平时治疗的各类咳嗽患者中,虽然很多患者会告诉医生自己是干咳,但实际上真正干咳的患者很少,更多见的只是有痰咳出不畅的假性干咳。 在中医看来,很多症状的出现都是人体抗病的一种生理反应,是保护性行为,咳嗽也不例外,可能是为了排出体内的邪热、风寒、痰湿,也可能是为了升提体内的气血。因此,咳嗽在中医治疗上并不是简单的止咳,有热者宜清热,有寒者宜散寒,有痰者宜化痰,有虚者宜补益,因人而异,在治本的基础上加用止咳中药才能更快地康复。曾经一度在美国因治疗流感后咳嗽显神奇疗效而成为网红的蜜炼川贝枇杷膏,同样不是单纯的止咳药,而是润肺、化痰、止咳等众多中药合用发挥的功效。 在咳嗽病的调护上,我们建议一是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二是在饮食上不宜食辛辣香燥之品,肥腻过甜之品,寒凉冰饮之品,有喝养生茶习惯的人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饮用。三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痰多者应尽量将痰排出。对于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在完全康复后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我开的中药汤剂只有寥寥几味药?

很多首次在我这里开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往往会有这么一个疑问,医生您开的处方就这么几味药能治我的病吗?由于门诊时间有限,再加上患者的学历文化背景不同,我一般不会在门诊做过多的解释,遇到这样的患者我一般都会说,我处方中药汤剂的风格就是如此,您回去吃了就自然知道这方能不能治病。事实上,我为什么开的药味很少,那是因为我是一位运用经方治病的中医大夫。那什么是经方呢?经方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现在我们中医界所说的经方以及我临床使用的经方,实际上指的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方子。虽然汉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但经方依旧是中医的根本,《伤寒杂病论》依旧是中医临床的根,两者均可谓是中医之规矩准绳。运用经方治病充分体现了中医“简、便、廉、验”的特色。简,指的是药简。经方的药物组成很少有超过十味药的,即使是疾病原因需要合方治疗的,也很少会超过十五味药。便,指的是煎煮方便。由于经方具有药味少的优势,所以煎煮变得非常容易,一来可不用浸泡,直接加水煎煮,二来可以一次性按要求煎完,无需复煎,一般的煎煮时长在一个小时左右,只要你平实有耐心煲骨头汤,那经方煎药对你来说比煲汤还要简便。另外很多患者会选用代煎,那药味少的经方相对更适合代煎模式。廉:指的是价格便宜。这首先得益于经方的药味少,其次经方中常常用到的药物市场售价非常便宜,花更少的钱,但又能治病,何乐而不为呢?验:指的是效果好。用好经方不仅疗效明显快捷,更能够达到“一剂知,二剂已”的境界。疗效好不好,不在于药的多少,而在于对病机把握是否准确。最后还要郑重声明两点,一是尽管经方的疗效确切,但生老病死是人体的自然规律,经方也并不能包治百病,就如同再高明的医生也总有治不好的患者一样,疾病三分治,七分养。二是经方对于药物配比非常讲究,非专业人士,在没有专业人士指导或没有系统学习过经方以前请谨慎自行尝试经方方剂!

发布了文章

中医网诊问诊单

这是中医诊断的体检表,请对照着一项一项回答即可!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尽量不要只用“有”或“无”来回答。事关效果,请用心回答。 提醒:以下内容仅为判断病情而收集,不涉及社会关系等个人信息,同时我也会保密,请放心填写。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内科潘宝峰1、请提供以下详细信息:称呼,性别,年龄,所在地,职业。身高,体重,体形。有无抽烟,喝酒,手淫,熬夜等。2、病情概述1)现在最难受的症状是什么?2)最初发病在什么时间?如何引起及加重的?病情是如何变化的?3)吃过别的中药没有?效果如何?有的话,尽量把医生的处方列出来。4)以前得过什么病?有无西医治疗史?是否长期用过激素,消炎药?5)有无过敏史?饮食生活习惯有无特别爱好?3、请逐一对照自己的情况,并将自己问题答上。1)平时出汗多吗?什么时候出汗多?会不会比别人怕冷?有无颈椎难受?有无皮肤病?衣领或者腋下或者内衣发黄吗?如果是看感冒请追加回答:平时容易感冒吗?有无发烧?是阵冷一阵热?还是热多冷少或热少冷多?有无怕冷怕风(衣服穿得比别人多?),还是怕热?有无咳嗽?有无痰或鼻涕?痰和鼻涕是什么颜色?看看这里有需要补充的吗:出汗多还是少,还是不出汗,还是汗量正常?全身出汗还是局部出汗?出汗后怕风吹吗?汗凉吗?稍微动就出汗吗?吃热的就出汗吗?晚上睡觉出汗否?枕的枕头会发黄吗?平时皮肤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下肢皮肤干燥粗糙或者脱皮不光滑吗?有没有皮肤湿疹或者别的皮肤病?患处颜色如何?是否流水还是干燥?痒吗?请附上局部照片。2)面色如何?是否会发困打不起精神?是否会想吐?咽喉有无肿痛?有无骨节痛及腰痛? 手足是否会冰凉?3)会不会胃胀反胃反酸?有没有打嗝?肚子有没有肠鸣咕噜咕噜叫?会不会容易口渴?喝水多不多?喝水能解渴吗?4)会不会感觉身体沉重或疲劳?有无哈欠?5)胸胁两边会不会胀、闷、满、热、痛或其他难受?(有无口苦?什么时候会口苦?有无感觉咽喉干燥?会不会耳鸣?听力有无下降?眼睛是否会发红?小腹会不会痛?头有没有什么不舒服,晕,还是痛,哪里痛,晕是旋转还是仅仅是眼睛发黑,有没有眼花?性格是内外的还是外向的?)6)胃口怎么样?会不会饿了不想吃饭?会不会吃不下?7)小便有无不舒服?尿频吗?大便几天一次?硬结还是不成形?睡眠怎么样?梦多不多?(会不会喜欢叹气?会不会容易心烦?小便频数还是尿不出来?小便色黄还是色清?有无尿血?会不会便秘?大便时通畅吗?如果会失眠的话,会不会心烦?)8)生活习惯:爱喝冷水还是喝热水?平时吃水果生冷多吗?4、如果病人是女性,请继续以下问题:有无在备孕?经期或经前经后是否容易感冒?下次月经什么时候?乳房:乳房是否有什么不舒服?有否有硬块?月经:月经是否准时?月经什么颜色?有无块?量有多少?有无疼痛?有无异味?是否有痛经?痛经时什么症状?生育:是否有做过人流?有生过小孩吗?生小孩的时候有做好月子吗?是否有放节育环或结扎?服药:近期是否有服避孕药?有否有打黄体酮?是否有服减肥药?5、如果病人是老人,请继续以下问题:有无做过心脏手术?自己能否活动?6、触诊:自己躺在床上进行按压后回答:1)按压腹部:红色区域按起来喜欢按还是不喜欢按?平时有无难受?腹部是绷紧的还是软而无力的?有无腹胀腹痛?腹部是喜按还是拒按?描述请按下图来定位。2)按压胸口:有没有不舒服,按起来会不会感觉呼吸困难、疼痛不适?会胸闷,还是胸痛,两侧肋骨那里胀痛吗?7、面部照片以及伸舌照片各一张。没有照片基本不能治!

发布了文章

谈谈口腔溃疡

每到换季,刘大妈的口腔里总会出现溃疡,而且总是不见好,反反复复要折腾个把月。其间,睡眠也不好,排便也不太正常,疼痛难忍让她很受折磨。类似刘大妈的患者并不少见,有些患者的溃疡甚至半年都不见好。许多口腔溃疡患者因此到处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更有不少人病急乱投医,尝试了许多偏方,最终还是无效。怎样才能摆脱这一并不起眼但很折磨人的疾病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擅长治疗口腔溃疡的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潘宝峰。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内科潘宝峰潘医生介绍,秋冬季节天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上火,因而好发口腔溃疡。溃疡好发于唇、颊、舌缘等有黏膜的任何部位,一般能在10天左右自愈。但口腔溃疡如果经常发生或此起彼伏、反复发作,就是“复发性口腔溃疡”,不容轻视了。调查发现,10%~25%的人群患有口腔溃疡。一般而言,年轻人多发,女性比男性好发。潘医生介绍,一般反复发作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具有溃疡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有红晕带、中央凹陷、疼痛明显等特征,简单概括来说就是“黄、红、凹、痛”四个字。复发性口腔溃疡因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没有特效的根治方法。在西医治疗上,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内科潘宝峰常见的用药有局部运用止痛药物、消毒防腐药物、糖皮质激素、促进愈合药物等,对于症状较重及复发频繁的患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免疫增强药等,全身用药治疗。潘医生强调:中医称口腔溃疡为“口疮”,在治疗上,中医中药有很大的优势。若为新发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多用清热解毒剂可以见效,常见的外治中成药有冰硼散、锡类散、珠黄散、桂林西瓜霜等。内服中成药有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万应胶囊等。复发性口疮多有虚证,临床所见,患者病情多数较为复杂,虚实并见,加之湿、热、瘀、毒等夹杂为病,如果不明辨阴阳,对于下焦寒甚,致真阳上浮发作的口疮患者,一味地单纯服用清热解毒剂、养阴剂,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可能还会加重患者的虚证。建议找中医医生,以中药饮片辨证论治为主,比如甘草泻心汤方,自古以来就用于各类粘膜相关性疾病,用于口腔溃疡也屡试不爽,其中的甘草不仅具有解毒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甘草的类激素样作用,可以让口腔溃疡远离。但是,这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切不可中途而废。潘医生介绍,有些患者认为口腔溃疡是炎症反应,只要自行服用抗生素就可以了。但是,这些患者并不了解,口腔溃疡并不是由细菌感染所导致的,所以抗生素是毫无作用的。如果想通过服药的方式来治疗口腔溃疡,还是应该到医院咨询医生的意见,服用专门的口腔溃疡药物更加对症、有效。 此外,治疗口腔溃疡切忌“跟风”,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工作性质和生活习惯也有差异,导致口腔溃疡的原因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该辨识自身体质,审病求因,因人制宜,才能达到最根本的治疗目的。预防口腔溃疡,需要经常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在饮食上应遵循清淡、少食烧烤、腌制和辛辣食物的原则,并保证一定量的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以便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平时可多喝菊花茶、莲心茶预防上火,体质虚弱、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者,可选用黄芪茶,以补气托毒,生肌敛疮。同时,也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心态。(本文发表于2016年1月19日《上海大众卫生报》)

发布了文章

你真的是干咳吗?

经常碰到患者就诊开口第一句话:“医生,我干咳”。真的是干咳吗?其实很多患者喉中有痰,咳而不出,咳声重浊,一伸舌头,舌苔厚腻,甚至还有胸闷胃痞,这实际上是湿性咳嗽,这种无痰是假性的无痰,说到底还是痰湿引起的,并不是干咳,中医治疗上当以化痰湿为主。所以这类患者吃了很多养阴润燥的咳嗽药就是不好,原因就在于此。经方大家胡希恕曾对此解释道:“有不少干咳患者,一直服药,咳嗽却经月不解,略观其案,辨证谓肺火或肝火或阴虚,治用黄芩、山栀、生地、知母、贝母却久治无效,原因何在?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中医辨证论治是辨全身,并不是依据一个症状。痰饮上犯致咳,是咳喘的主要原因之一,所咯出之痰是辨证依据之一,但不是唯一症状。中医所述痰饮概念很广,无痰无咳者为数很多,有咳无痰者为数也不少,主要看整体辨证。”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内科潘宝峰中医认为的干咳,除了无痰,还可能包括口干鼻燥,舌红干少津等症状,治疗上以养阴润燥为主。如果无法分清还是请医生判断一下为好,看似都是干咳,治疗上却是天壤之别。

发布了文章

中医内科就诊小技巧

就诊前 1、整理自己的病情。现在的主要症状有哪些?最难受的症状是什么?本次就诊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初发病的时间、加重病情的诱因、病情变化的过程、既往及当前重要的疾病史。是否服用过中药,效果如何? 2、带好既往病历。尽量把以前与本次就诊相关的病史、检查报告、处方带来,即使是阴性的检查结果、无效的中医处方对于医生都极具参考价值,并且要带好本次就诊的病历本,方便今后对比病情情况。 3、不要化妆,不要吃染舌苔的食品。中医医生注重望诊,化妆会影响医生对神色、唇色等的判断,吃染舌苔的食品,如草莓、桑葚、鸡蛋、牛奶、咖啡、巧克力等,会影响医生对舌象的判断,如果已进食,请如实告知医生。 就诊中 1、客观叙述自己的症状。不少中医术语为大家所熟知,如肾虚、阴虚等等,但就诊时不要用中医术语,应将症状告知医生,以避免自己的判断错误,医生会根据症状辨证,例如“便秘,三天一次,大便干结,平时口干、口臭、腹胀、身热”,而不要说“内热重”,另外可能医生会询问患者平时怕冷还是怕热,是否容易出汗,胃口如何等等问题,也请认真、客观、全面地回答医生,这些信息对医生的处方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千万不要认为这些问题是医生在与患者拉家常。女性患者如已怀孕,请及时告知医生。 2、相信和尊重所选择的医生,不要考验医生。既然选择看中医,就要遵从中医治病的法则,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切忌抱有“看病不用开口,把脉全知病情”的想法,这不仅是对中医的无知,也是对自己健康的不负责任。 就诊后 1、不要查询医生的处方。中医医生的处方,尤其是中药饮片处方,药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药物间不同的剂量配比,往往包含了医生个人的经验,无论是通过网络查询,还是询问其他医生,可能都无法正确解读,反而不利于治疗。 2、及时观察服药后的病情变化,哪些症状改善了,哪些症状没有改善,哪些症状加重了。复诊时应将这些情况详细告知医生。 3、了解中医治病的暝眩现象。暝眩现象通俗的讲是指用药后而产生的头晕目眩等反应,并非人人可见,不同的患者身上可出现不同的表现。例如:困倦、眩晕、腰酸背痛、手足麻木、失眠、心慌、气短等。一般情况下,体质越弱、病程越久、问题越多、敏感度越高、治疗越准确的情况下,其反应可能就会越强烈,暝眩现象是服用中药后的一种正常反应,会由重到轻,反应的程度可随疾病的减轻而逐渐消失,副作用则不然,往往会由轻到重。

发布了文章

教你几个判断中医真实水平的方法

中医现状堪忧,我向来认为不在于外界的几个苍蝇哼哼唧唧,最主要的是中医从业人员的实际水平不能提高上来,更可怕的是一些根本没入门的人经过商业包装,比真的有水平的中医在大众中更有影响力。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内科潘宝峰从大众的角度来看,把生命和健康委付给那些貌似有水平,而实际只是商业道具的所谓名医,钱被掏了小事,误了健康就给生命留下了无穷的后患,想起来实在令人流汗的。中医的振兴,关键在于让更多的大众从中医得到健康方面的实惠,而大众要从中医得到健康方面的实惠,则需要大众具有判断中医真实水平的方法。外行判断内行的业务水平实在是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中医学,由于其理论离现代人学习的现代知识比较远,那些不搞中医专业的现代人基本一辈子都很难接触到,所以就更难了。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点,希望能对大家选择中医有所帮助。一、不要被名声所惑好的名声需要经营。汲汲于名声的经营,往往会疏于专业知识的钻研。判断中医的水平,名声最不可靠。特别是现在的商业社会,各种宣传工具很发达,名声塑造更是成为了一种专业学科——广告学,名声塑造已经可以速成了,名声就更不可靠了。有些民营医院找几个退休的、靠熬年头熬到副高或高级职称的中医,经过一番包装,电视上一番广告轰炸,全都成了专家了,不知骗了多少人的钱财,耽误了多少人的病情。靠广告宣传的中医一定不能信——被这个结论冤枉的肯定不足1%。二、不要被祖传所迷历史上的名医的儿子基本都不是名医,祖传基本不可靠可见一斑。因此,靠打祖传牌的中医一般都是无牌可出的,一定不要迷信。三、不要有年龄局限成为好的中医需要悟性。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方剂教研室老主任王绵之就说过,一个人三个月之内没有学会号脉,就一辈子也学不会号脉。因此,熬年龄在中医这个行业对技术的增长实际上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一般来说从业10年左右,大部分能见到的病临床上基本都见过,中医水平就完全定型了,再也不会长到哪里去。如果按照23岁左右(大学毕业的年龄)开始临床,到33岁中医所能达到的水平就基本定下来了。庸医到80岁还是庸医。四、最关键的一点:中医身边的人是否找他看病看一个中医是否值得你信任,最好的办法是看他身边的人是否请他看病。如果一个中医名声很响,很远的人都来找他看病,但是身边的人不找他看,这个中医肯定不值得信任。原因很简单,外地人冲着名声来看病,碰巧好了那么一次,大肆宣扬,就会带来更多新人,那些没有疗效的虽然也会说,但是架不住病急乱投医的人试一试的心理,所以基本阻挡不了更多的不明底细的病人的到来。而身边的人找你看病,看10次,疗效好的5次,只能是不挨骂,基本不会再找你看了,疗效好的至少要7-8次才能获得信任,会继续找你看病。因此,如果一个医生虽然没有很大的名声,但是身边的人,特别是在医院里的同事有病都来找他看,那他必然是有真才实学的,是值得信任的。实际上中医界一大怪事就是很多人家里人都不愿意找自己家里的中医看病,还美其名曰医不自治。这实际上是胸无定见的典型表现,有定见的中医是不放心把自己的亲人交给别人看的。我在学校时很多同学的父亲或祖父等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如果不是中医上成功就不会让他们后辈还来学中医),但是我的同学们有病就不要自己的父亲或祖父看。这就是中医残酷的现状。五、一个难倒很多中医名家的问题我的一些大学老师们(都是中医界著名的人物)因为从事职业的缘故,总要在各种场合鼓吹中医的,特别是中医备受攻击的时刻。但是也总被一个同样的问题难倒。经常会有听众问他们家里的孩子感冒了是服西药还是熬中药,他们就不敢再说了,因为他们基本都是在用西药。实际上,一个对中医有比较好的领悟的人是不愿意在感冒的时候用西药的,特别是现在流行的输液,更是断断不愿用的。中医对感冒的治疗是非常精细的,分很多类型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气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等等。如果认证准确,用方合理,效果非常显著,一般一副药就可以解决问题。而现代医学治疗感冒就没有这样细腻的分型,对壮实人的风寒感冒效果还可以,对其他类型的感冒疗效很差。比如,对中医认为是湿气导致的感冒就基本没有疗效,我在临床上就经常会接到用西药治疗了2、3个月的这类感冒病人还低烧不退,用中医的治疗湿气感冒的方法治疗2-3副药就解决了。别的中医家里的情况我不知道,我们家的人感冒一向都是用中药治疗。还要罗嗦一下,就是用输液的方式治疗感冒对大多数风寒感冒的人是不适合的,你想想病是由于感冒风寒而来,虽然发烧,但那是因为寒束于表,热不能散发而出现的体温升高,主要矛盾还是表寒,要用辛温解表的方法去表寒,那么大一瓶的冰凉的液体直入血液,对康复是很有障碍的。但是由于商业利益的原因,这种治疗方法已经是主流了,着实可叹。六、留意中医诊脉时的行为切脉,是中医的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但是据我的观察,目前至少80%的中医从业者不会这门诊断技术。脉民间有男左女右的说法。但是如果一个中医给你看病只摸你一只手的脉,你就不要相信他了,直接可以起身走人。真正的中医诊脉只有认真摸了两个手的脉才能作诊断的。那些根本不摸脉,也不看舌头,问问你的情况就给你开药的就更不用说了。七、注意服药时的反应中药要是非常对证,一般很快就有反应的。而不是传说的那样中医是慢郎中。如果药物服下三四副下去没有什么反应,好的坏的都没有,就说明没有对路。当然,这并不一定说明医生水平差,要如实地向医生反映,以便调整方向,如果调了2-3次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就可以考虑换医生了。记住,中药不慢,3-4副就应该有反应,不管好的坏的。八、最好能自己明白一些中医医理如果能明白一些中医的基本原理,就更容易判断了。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学西医比较好赚钱,但是学好中医对自己健康的好处更大,即使不从事医学专业,也应该学点中医理论。中医古籍中有一本医书叫《儒门事亲》,就是说孝敬父母必须要懂得医理。中国文化传统中就有两门必须要学的一个是医学,一个是风水学。父母活着的时候用医来让他们好好安度晚年,过世后,用风水学找一块好地让他们安息。山水郎中准备以后逐渐以现代人易于接受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中医的基础理论。九、选定一个好中医就要坚持中医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是连贯的,养生和防病都有系统的理论。遇到一个好的中医,如果的确是医理贯通,那是一个人的福分。这时就应该让中医全面的评估自己的体质,然后制定一套合乎体质的养生治疗方案,定期的进行养生,调理,坚持下来,对身体健康必定有莫大好处。

发布了文章

穴位贴敷(三伏贴)小贴士

1、贴敷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空调、电扇直吹。2、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内科潘宝峰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4、小儿皮肤娇嫩,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5、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6、贴敷后局部皮肤可出现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处理,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7、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可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8、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甚至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立即停药,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发布了文章

浅谈桔梗止痛

桔梗是一味常用的中草药,入肺、胃经,可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故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咳喘类疾病,如临床上常见的复方桔梗枇杷糖浆、复方桔梗氯化铵口服溶液、复方桔梗止咳片等,均是如此。桔梗虽为常用,但其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往往被医生忽略,那就是桔梗可以用来止痛。我们先来看看《神农本草经》中对桔梗的记载——“味辛,微温。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桔梗的化学成分之一桔梗皂苷D可通过减弱去甲肾上腺素及五羟色胺起到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较强,作用于中枢系统,不受阿片类受体影响,其镇痛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桔梗的这种止痛作用,我在临床多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疼痛,正符合《神农本草经》“胸胁痛如刀刺”的描述,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常受疼痛之困扰,且此病之疼痛常缠绵难愈,甚者难以入眠,抑郁烦躁,情志不遂,久病成郁,亦符合桔梗 “惊恐悸气”的主治作用。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桔梗单味药使用,必须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桔梗,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