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6820

梅加明

乌镇互联网医院

1)帕金森病的治疗;2)三叉神经痛的治疗;3)面肌痉挛的治疗;4)其它疼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疼痛、脊髓损伤后疼痛、丘脑痛、残肢痛、幻肢痛以及癌性疼痛等;5)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室管膜瘤以及颅底肿瘤等外科治疗;6)昏迷患者促醒治疗;7)肌张力障碍如梅杰综合症、痉挛性斜颈等运动障碍性疾病;8)小儿痉挛性脑瘫的外科治疗;9)腕管综合症治疗);10)面瘫的外科治疗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AS
痉挛
肿瘤
面肌痉挛
脑膜瘤
肌痉挛
癫痫

发布了文章

带状疱疹就诊皮肤科,那“带状疱疹神经痛”就诊哪个科?

        带状疱疹是一种寄生于人体的一种病毒,平时与人体共生且对人体基本无害;但机体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会导致病毒活跃而发病;因其沿着神经走形(呈带状)侵犯,故而称为“带状疱疹”。疱疹本身具有自愈性或经抗病毒治疗后痊愈;但是会有9-14%的患者会并发“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神经痛”----是一种带状疱疹发生后刺激神经导致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神经痛如何治疗,常规的镇痛药物如普瑞巴林如控制不理想的话,切记不能信任偏方或任其发展,尽量避免让“带状疱疹神经痛”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虽然只差一个“后”,反应治疗时机的重要!!!        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早期可以考虑“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什么是“短时程”,就是临时进行脊髓电刺激一段时间(一般7-10天),刺激期间可以正常生活;到时间了停止刺激即可。        脊髓电刺激适应哪些带状疱疹神经痛:带状疱疹50%发生在胸背部,30%发生在颜面部,还有20%发生在其它部位如腹部、会阴部、四肢等。脊髓电刺激术应该适应所有部位的带状疱疹神经痛;只不过疼痛部位不同,刺激部位不同、刺激的模式 及方式也不尽相同。        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如何?据报道基本有效率约为80%,而据我们中心既往数据显示,对于早期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有效率基本100%,缓解程度约85%。         医生忠告:如不幸患带状疱疹,及时就医,科学、规范治疗!!!

发布了文章

带状疱疹就诊皮肤科,那“带状疱疹神经痛”就诊哪个科?

        带状疱疹是一种寄生于人体的一种病毒,平时与人体共生且对人体基本无害;但机体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会导致病毒活跃而发病;因其沿着神经走形(呈带状)侵犯,故而称为“带状疱疹”。疱疹本身具有自愈性或经抗病毒治疗后痊愈;但是会有9-14%的患者会并发“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神经痛”----是一种带状疱疹发生后刺激神经导致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神经痛如何治疗,常规的镇痛药物如普瑞巴林如控制不理想的话,切记不能信任偏方或任其发展,尽量避免让“带状疱疹神经痛”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虽然只差一个“后”,反应治疗时机的重要!!!         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早期可以考虑“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什么是“短时程”,就是临时进行脊髓电刺激一段时间(一般7-10天),刺激期间可以正常生活;到时间了停止刺激即可。         脊髓电刺激适应哪些带状疱疹神经痛:带状疱疹50%发生在胸背部,30%发生在颜面部,还有20%发生在其它部位如腹部、会阴部、四肢等。脊髓电刺激术应该适应所有部位的带状疱疹神经痛;只不过疼痛部位不同,刺激部位不同、刺激的模式 及方式也不尽相同。         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如何?据报道基本有效率约为80%,而据我们中心既往数据显示,对于早期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有效率基本100%,缓解程度约85%。          医生忠告:如不幸患带状疱疹,及时就医,科学、规范治疗!!!

发布了文章

显微血管减压术——国际公认的根治面肌痉挛常用方法

一、什么叫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起始为眼轮匝肌开始抽动,进而累及面颊部肌肉及口角,引起口角抽动。安静状态下症状轻,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二、临床表现如何?       疾病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处长可灰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越想控制、面部肌肉抽动越厉害,致使无法控制;睡眠后症状消失,患者常怕见陌生人,存在一定焦虑情绪。三、疾病原因是什么? 1)血管因素:多因为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导致面肌痉挛的压迫血管因素为:小脑前下动脉(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较少见。血管压迫因素为国际公认导致面肌痉挛的最主要因素。2)非血管因素:桥脑小脑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HFS,多为病变压迫或推挤血管导致间接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所致。(故而需要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排除颅内病变)3)其他因素: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等,罕见。4)遗传因素:如多发性硬化等,罕见。四、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无特效药物,轻症患者可以口服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2)肉毒素治疗:容易复发(3-6月会复发),基本多次治疗后疗效明显减退。3)手术治疗:显微血管减压术:国际公认的根治面肌痉挛的常用方法!!!

发布了文章

小脑幕下巨大脑膜瘤被手术完美“摘除”

小脑幕脑膜瘤(TM) 又称天幕脑膜瘤。起源于小脑幕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3~9%。它包括小脑幕脑膜瘤和小脑幕切迹的脑膜瘤,肿瘤与脑干、脑神经、颞叶、血管、静脉( 窦) 关系密切,且小脑幕本身空间结构复杂,均是手术难度所在。手术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好横窦及窦汇、同时保护好天幕回流静脉,既要减少出血、又要保证术后静脉回流不能受损。    颅内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主要根据肿瘤生长点、肿瘤主体( 幕上或幕下) 、供血动脉以及与静脉( 窦) 的关系,这也是Yasargil 等分型及其他作者分型的依据。由于部分肿瘤基底较宽大,难以根据Yasargil 方法进行具体分类,所以Gokalp 等简化为外侧、内侧和镰幕交界3型,Bret 等分为前外侧、前内侧、正中( intermedial)、后外侧、后内侧5 型。治疗策略:手术如何完全切除是减少天幕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关键所在;手术中对回流静脉及窦的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点。典型病例:患者系中年女性,系反复发作性头痛多年一直未予以重视,疫情过后在家人陪伴下前来就诊,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后颅凹小脑幕下巨大占位,大小约5*5cm,同时四脑室明显受压明显、变窄小。入院后经完善检查后经改良旁正中切口小脑幕下入路完全切除肿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康复出院。诊疗经验:日常如发现头痛不适,不能简单认为功能性头痛,需常规行头颅CT检查,以免遗漏颅内病情

发布了文章

谨慎慢性头痛:蝶骨嵴内侧巨大脑膜瘤

蝶骨嵴脑膜瘤(orbitosphenoid meningioma):颅内脑膜瘤的13%~19%,为颅底最常见的脑膜瘤之一,可分为蝶骨嵴外侧部(大翼部)、内侧(小翼和床突部)。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头痛和癫痫。其中,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生长于前床突或蝶骨嵴内侧,以多年视力减退为主要症状;蝶骨嵴中外侧的脑膜瘤以头痛和颅高压常见,可有癫痫、失语、对侧肢体力弱和锥体束征;还可以表现为眼球活动障碍、复视、突眼等。治疗策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策略。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的全切除仍存在许多困难,因其常邻近海绵窦,第Ⅲ、Ⅳ、Ⅵ脑神经,视神经,视交叉,垂体,下丘脑。典型病例:患者为一位中年女性,急性头痛发作3天门诊就诊,就诊时垂头伏案、痛苦不堪,多次呕吐不能进食。患者自诉“头要炸了”,急诊头颅CT及核磁共振检查提示蝶骨嵴内侧型巨大脑膜瘤,中线结构明显偏移,颅内高压。经积极手术切除后,患者症状恢复,尚无并发症,高兴康复出院。诊疗提示:如出现头痛需及时就诊,常规头颅CT平扫就能排除问题,切不可大意。

发布了文章

中央区大型脑膜瘤(管理手脚活动区域的脑肿瘤):挑战!

脑膜瘤(Meningiomas)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50%位于矢状窦旁,另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其中位于中央区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感觉异常或癫痫发作,位于额叶可引起精神障碍,根据肿瘤生长部位累及颅脑功能区及神经不同而症状不同。中央区脑膜瘤:脑膜瘤生长在中央区部位,此类肿瘤不仅仅侵犯中央区皮层,还累及中央区诸多回流静脉(手术的难点与关键)。手术切除脑膜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不断提高,使大多数病人得以治愈。中央区脑膜瘤手术策略:对皮层的100%保护、对静脉的100%保护;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如偏瘫、癫痫等的基石。首次手术的全切除是减少复发的关键。典型病例:患者为一位中年男性,系下肢感觉减退(行走时感觉踩棉花一样),同时伴有阵发性肢体麻木感(癫痫表现)就诊;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提示:肿瘤骑跨中央沟(中央前后回的中间线)累及中央前后回,并且累及中央区回流静脉。手术切除后:肿瘤完全切除,中央区皮层保护完好无损、中央区回流静脉保护完美。患者肢体活动正常,康复出院。

发布了文章

面肌痉挛的有效治疗方式: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是一种面神经根部(出脑干端)被血管长期压迫导致脱髓鞘,进而发展为神经纤维之间短路,最终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起始一般表现为单侧眼周肌肉不自主抽动,进而发展为面颊部肌肉、口角肌肉不自主抽动,严重时导致眼睑睁开困难、口角显著歪斜。症状出现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越紧张症状越重;2)越想控制症状越明显;3)安静状态或无人环境、睡眠时症状消失,见陌生人、紧张时症状出现。       关于其治疗来说,1)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以尝试口服一点卡马西平,但需关注药物的毒副作用比如剥脱性皮炎;2)肉毒素治疗:一般注射一次仅能使症状缓解3-6个月,多次注射后机体形成抗体(就像注射疫苗一样,机体形成抗体)后就无效;3)射频治疗:门诊也见到少许这样既往做个射频的患者,基本上是牺牲面神经轻-中度瘫痪来换取所谓的症状缓解;4)目前国际治疗金标准——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面神经跟显微血管减压术,关键一方面需要就诊单位具有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操作就在血管和从脑干及其发出的神经上分离)、另一方面需要就诊单位具有经验丰富的电生理医生和相应先进的电生理监测设备(一旦压迫神经的血管被充分垫开,电生理监测会显示原先的AMR波会完全消失,即使提高刺激阈值AMR波依旧消失,这是确保手术疗效的重要保障)。       手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情况:一般手术后面肌抽动症状会即刻消失,少部分会出现延迟小时,极少部分无效。       对于有满头秀发的女性而言,可以仅对手术部位进行毛发处理,其他部位秀发可以保留。

发布了文章

帕金森病: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手术治疗——脑起搏器植入”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 )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 首次对此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而被称为“帕金森病“。PD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近些年发病有 年轻化趋势 ;全球约500万患者中我国占一半,是名副其实的“ 帕金森病大国 ”。帕金森病症状表现:1)静止性震颤:静止状态时肢体抖动,紧张时加重,越想控制抖动越严重,呈“搓丸”样动作。2)肌强直:四肢肌肉僵直、肌张力高,肘关节、膝关节僵直活动困难,同时面部肌肉也僵直无笑容“面具脸”;3)运动迟缓:肢体活动慢,行走缓慢,走起来呈“小碎步”。4)姿势异常:膝关节微屈、肘关节弯曲不能甚至、颈部向前呈前屈前冲状态。行走时无摆臂动作。5)非运动性症状:失眠、多梦、多汗、便秘、嗅觉障碍等如何鉴别1)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不典型帕金森病:如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路易体痴呆(DLB)、皮质基底节变性(CBD);2)继发性帕金森病:有比较明确的原因:中毒、血管病、外伤、服用一些精神病药物等;3)遗传变异性帕金森综合征。如何治疗1)药物治疗:首选治疗方式。其中以补充“多巴胺”为主,以及围绕减少多巴胺代谢或促进多巴胺生成及受体激活等药物。2)外科治疗: 脑起搏器手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帕金森病外科治疗,代替了原来的脑团毁损术,具有微创、不破坏、可调控、副作用小的优点。

发布了文章

慢性意识障碍(昏迷/植物人)治疗:神经调控!

慢性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是指发病后连续昏迷超过28 d的一种病理状态,分为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和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其致病因素分为外伤和非外伤性两大类,外伤是导致DoC的首位病因,非外伤因素包括缺氧性脑病和卒中等。DoC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完整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丘脑-皮质和皮质-皮质环路是意识存在的必要条件。慢性意识障碍治疗的关键(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黄金治疗时机 ,一般外伤性昏迷患者要1年以内行促醒手术,其他的非外伤性患者是半年以内最佳;二是科学评估 ,包括患者具体意识状态、脑结构和功能评估、整体病情的综合评估;三是选择正确治疗 ,不同患者适合不同的疗法,大脑结构保留完整,首选脑深部刺激术,对于一些外伤患者,大脑结构破坏较重,不适合脑深部刺激术,可以选择高颈段电刺激术(SCS)。治疗方式选择原则:脑深部电刺激术是首选,其次为脊髓电刺激术。

发布了文章

药物难治性臂丛损伤后疼痛的治疗方式——DREZ切开术

臂丛神经由颈5-8和胸1神经根组成来支配上肢感觉与运动,约80%的成年人臂丛神经损伤继发于车祸,系臂丛神经受到暴力牵拉所损伤,轻者神经暂时性功能障碍,重者神经断裂,最严重者臂丛神经根自脊髓入髓区撕脱,完全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其中,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的发生率达60-95%。DREZ治疗药物难治性臂丛损伤损伤后疼痛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发现脊髓背根入髓区(DREZ)与痛觉的整合和传导有关,基于此于1972年Sindou教授首先将DREZ切开应用于治疗乳腺癌侵犯臂丛神经引起的药物难治性疼痛,并取得满意疗效。DREZ手术就是在显微镜下探查脊髓根本入髓区域,通过脊髓背根小分支进入脊髓后外侧沟的腹外侧进入,术中注意点:1)保护好脊髓后外侧动脉,2)毁损的深部与角度,一般深部不超过3mm;DREZ的颜色呈棕灰色。本人通过DREZ切开治疗多例药物难治性臂丛神经损伤后顽固性疼痛,其有效率达97%,尚未出现同侧肢体深浅感觉障碍及肢体肌力障碍等并发症,不仅摆脱大量镇痛药物的“无效”服用,还恢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药物难治性臂丛损伤后疼痛的其它治疗方式?1)针灸治疗:疗效极差;2)脊髓电刺激术:对于严重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而言,疗效差强人意!

发布了文章

(周围性)面瘫如何治疗?——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周围性面瘫?面瘫是因为面神经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影响,失去了正常功能,导致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即“嘴歪眼斜”,还可以累及鼓膜、外耳道、味觉、泪腺、唾液腺等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得了面瘫怎么办啊?周围性面瘫发病原因?1.面神经炎:是面瘫中最常见原因,约占70%,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面神经导致;2.耳部疾病: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或耳部外伤;3.头部外伤:颅底骨折或面部外伤,伤及或压迫面神经;4.脑肿瘤术后:最常见于听神经瘤或后颅凹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等;5.其它原因:遗传、腮腺等颅面部肿瘤等外周性面瘫临床表现?根据面神经受累分支不同、临床表现不同1.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及五官不对称:最常见。患侧闭眼(不全或不能,白色的巩膜外露)、皱眉(额纹变浅或消失)、鼓腮(漏气)、龇牙(口角歪斜)等动作无力或不能完成;一句话“嘴歪眼斜不对称”!2.味觉消失:舌前2/3味觉消失;3.耳部不适:患侧外耳道或耳后疼痛,听觉过敏(声音刺激变得异常灵敏,听任何声音都不舒服)等;4.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表现为“眼干、口干”;5.眨眼障碍:眨眼次数减少,导致角膜或结膜发红、发炎等;6.食物滞留:食物容易滞留患者的口腔内。判断面瘫程度:根据(H-B分级)如何治疗:一、药物治疗:1.激素治疗:泼尼松、泼尼松龙等;2.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3.营养神经治疗:甲钴胺、思考林等;二、康复治疗:针灸、理疗等三、手术治疗:1.面神经减压术:让受压的面神经彻底松解,恢复面神经微循环和神经传导障碍,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2.面神经移植术:最常见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促进神经替代重建面神经功能。关于神经移植术时机问题:1)对于面神经结构功能完整者,如经过保守治疗6个月尚未恢复,仍为H-B分级(V-VI)者;2)对于面神经已经断裂(外伤或肿瘤等),尽早行神经移植;3)对于面瘫H-B分级I-IV级,经保守治疗12个月仍不理想者,需根据临床与神经电生理来决定是否需辅助整形类手术。

发布了文章

脊椎手术后疼痛——本身就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脊椎手术有哪些?脊椎手术包括:1)椎间盘突出“钉棒内固定”或椎间孔髓核摘除术;2)椎管内肿瘤切除术;3)脊椎矫正手术;4)脊椎骨折手术;5)chiari畸形手术;6)其它。脊椎手术后疼痛原因?这些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均称为“脊椎手术后疼痛”,疼痛归因于:1)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不满意;2)内固定材料对神经影响;3)手术操作对组织神经的损伤;4)局部疤痕增生、粘连;5)临近关节节段综合症;6)其它。如何认识与处理!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1. 如果属于椎间盘突出或内固定材料“卡压”神经----“翻修”!!!2. 其它原因均归因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无论是神经直接损伤,还是无菌性炎症刺激,亦或传递疼痛二级中枢损伤等均可诱发难以忍受的疼痛)----镇痛治疗!!!3. 镇痛治疗分为三种类型:1)药物治疗:非甾体药物;2)康复理疗;3)手术治疗:a)脊髓电刺激术(详见本人所写的脊髓电刺激章节)b) 吗啡泵c)脊髓背根入髓区(DREZ)毁损

发布了文章

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怎么办?——保守治疗or神经移植治疗?

听神经瘤术后为什么会出现“面瘫”?对于听神经瘤(尤其是大型或巨大型)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由于肿瘤对支配面部表情肌的“面神经”的不同程度侵犯,尽管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等“可视化”保护,由于肿瘤与面神经存在不同程度粘连甚至包绕(极少),术中在分离肿瘤过程中不可避免对神经有影响甚至导致神经断裂,因而术后会出现一定概率的“外周性面瘫(小型肿瘤发生率为5-10%;巨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瘫发生率高达65%)。保守治疗OR神经移植治疗?1. 术中面神经已断裂-----尽早行神经替代移植术;2. 面神经解剖保留者:a. 保守治疗6个月,如面瘫H-B分级为V-VI级(努力闭眼也闭合不全)----神经替代移植;b. 保守治疗12个月,面瘫H-B分级为I-IV级----辅助整形手术3. 面瘫时间大于2年----需要电生理肌电图评估,如阳性可以考虑神经移植。

发布了文章

显微血管减压术——国际公认的根治面肌痉挛常用方法

一、什么叫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起始为眼轮匝肌开始抽动,进而累及面颊部肌肉及口角,引起口角抽动。安静状态下症状轻,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二、临床表现如何?       疾病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处长可灰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越想控制、面部肌肉抽动越厉害,致使无法控制;睡眠后症状消失,患者常怕见陌生人,存在一定焦虑情绪。三、疾病原因是什么? 1)血管因素:多因为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导致面肌痉挛的压迫血管因素为:小脑前下动脉(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较少见。血管压迫因素为国际公认导致面肌痉挛的最主要因素。2)非血管因素:桥脑小脑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HFS,多为病变压迫或推挤血管导致间接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所致。(故而需要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排除颅内病变)3)其他因素: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等,罕见。4)遗传因素:如多发性硬化等,罕见。四、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无特效药物,轻症患者可以口服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2)肉毒素治疗:容易复发(3-6月会复发),基本多次治疗后疗效明显减退。3)手术治疗:显微血管减压术:国际公认的根治面肌痉挛的常用方法!!!五、病例分享(以下患者被面肌痉挛折磨多年,经显微血管减压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病例1病例2

发布了文章

“昏迷”、“植物人”和“微小意识”如何“促醒治疗”

首先要知晓区别意识障碍的两大内容:觉醒和意识1.觉醒觉醒通过睁眼及脑干反应来表现。就神经解剖而言,它是通过上脑干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来调节的;从神经生物学角度而言,清醒状态与皮层丘脑系统内的高能量需求和电活动有关。因而,大脑皮层的激活是通过网状结构-丘脑-皮层或丘脑外途径从上脑干传递的感觉信息而发生的。2.意识意识是指个体对外部和内部刺激做出综合反应的能力,是通过额顶叶与丘脑神经网络连接来起作用的。清醒状态下,觉醒程度与意识程度呈线性关系;在病理状态下,这两种意识成分出现分离。何为昏迷(coma)?昏迷是一种无意识状态,其特征是缺乏唤醒和意识。定义的临床特征是完全失去自发或刺唤醒。昏迷没有开眼,脑电图测试显示没有睡眠-觉醒周期。结构损伤通常包括弥漫性皮质或白质损伤,或脑干损伤。在这一阶段存活下来的人将在2到4周内开始觉醒并过渡到VS/无反应清醒状态(UWS)或MCS。何为植物人(VS)?Vs被认为是一种有觉醒但无意识的状态。病人的眼睛自发地睁开,脑电图测试显示存在睡眠-觉醒周期。这些患者可能会做一些固定的手势动作,比如打呵欠、咀嚼、哭泣、微笑或呻吟,但这些都与上下文无关。这些病人脑干功能得以保留,但皮质功能出现障碍。何为微小意识(MCS)?MCS的特点是严重的意识损害,保留觉醒和部分意识内容。与VS不同,有与反射行为相区别的可以辨别、有目的的行为。保留了皮质丘脑神经网络连接,患者可能对适当的环境刺激表现出视觉追求、情感反应和手势,但无法在功能上传达他们的想法或感觉。临床检查和定量评估如何进行?具体来说,应测试7个领域,包括睡眠-觉醒周期、意识、运动技能、听觉功能、视觉功能、沟通和情感完整性。单独的睡眠-觉醒周期,通过观察间歇性的睁开眼来检测有助于区分“昏迷”和“植物人”;而是否存在部分意识有助于区分“植物人”和“微小意识”。如何治疗?目标:在预防继发性医疗并发症的同时促进患者苏醒。1.药物治疗1. 金刚烷胺:能促进非穿透性脑外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停药后仍然有助患者恢复。2. 溴隐亭:不幸的是,本研究样本量低,缺乏实验控制,这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意义。3. 莫达非尼:它被认为能刺激肾上腺素能、组胺能、谷氨酰胺能活性,并导致大脑中γ-氨基丁酸(GABA)活性降低。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它在DOC中的应用意义,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4. 哌醋甲酯(利太林;利脑林):最近的一项PET研究表明,哌醋甲酯可能有助于脑损伤后大脑葡萄糖代谢和神经回路的正常化。5. 唑吡坦:一种镇静催眠药和GABA激动剂。存在短暂、矛盾的觉醒效应,但疗效甚微6. 左旋多巴:是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前体。对有帕金森症症状和神经放射学证据显示多巴胺能通路受损的vs和MCS患者效果更好。2.神经康复治疗神经康复治疗包括高压氧、针灸、穴位按摩以及音乐等综合治疗。3.外科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术通过头皮电极对大脑进行持续低功率电刺激,来激活大脑皮层兴奋性和神经元活动,联合神经康复能提高皮层的可塑性促进患者康复,尤其对于“微小意识”有一定疗效。重复经颅磁刺激术通过给予颅脑磁刺激来促进神经突触传递,因而有助于“昏迷”患者的神经传导恢复。脑深部电刺激术(脑起搏器)通过对丘脑核团植入电极进行间断性刺激,来促进神经网络的重塑和恢复。脊髓电刺激术通过在上颈段(C2-4)硬脊膜背侧正中植入电极来刺激激活网状上行系统、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皮层兴奋性。梅加明,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安徽省立医院总院:庐阳区庐江路17号门诊三楼)周五下午(安徽省立医院南区:政务区天鹅湖路1号门诊三楼)

发布了文章

帕金森病的“脑起搏器”治疗

1. 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英国伦敦的James Parkinson医生首次对一类患者症状进行描述。主要表现为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三主症。随着研究进展,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处理运动症状(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外,还存在便秘、睡眠障碍、面部油脂多以及多汗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怎样?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疾病,男性稍多于女性。据我国流行病学区域而言,65岁以上人口,男性患病率约为1.7%,而女性约为1.6%,我国目前大约有帕金森病患者200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约40-50%。2. 帕金森病的病因有哪些?遗传因素:约10-15%,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多见;环境因素:约80%,最多见因素。常见于山区长期饮用地下水、重金属或化工厂接触者、长期接触除草剂农民帕友以及接触油漆等工人帕友。老年及其他因素等:约5%。3. 帕金森病能治愈吗?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神经元变性加重,症状也随之加重,因而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为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尚不能根治。4. 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是怎样的?帕金森病分为前驱期和临床期,前驱期因为尚未出现运动症状,仅表现为嗅觉障碍、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以及植物神经症状,此时无需服药;此期大约10-15年。临床期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即为药物蜜月期,此期患者通过服用以美多巴为主的药物能有效控制症状,大约为3-5年;中期出现药物并发症、开关现象/异动症等,此期需行手术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等;晚期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和运动受限,此期需专人看护和康复锻炼。5. 帕金森病如何选择治疗措施?5.1 药物治疗(主要治疗方式)以左旋多巴为主要的药物治疗,包括息宁、泰舒达、森福罗、溴隐亭、苯海索、金刚烷胺等,围绕补充多巴胺亦或减少其代谢、增加受体敏感性等治疗。5.2 手术治疗1)立体定向深部核团毁损治疗,因其仅能缓解当时症状,对病程进展无能为力,且不能行双侧毁损,因为会出现吞咽、声音等功能障碍,此外仅对震颤僵直有效、对运动迟缓无效。2)脑深部电刺激术(俗称“脑起搏器”):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以选择不同靶点进行刺激,因其是可逆、可调、可控,可以通过调控刺激参数从容应对疾病进展。5.3 康复锻炼及饮食训练:     要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锻炼,还要注意饮食,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少吃肥肉及油脂类含量高食物,同时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1.5小时服用美多巴,因为食物蛋白代谢的氨基酸会影响左旋多巴的吸收。

发布了文章

面肌痉挛的有效治疗方式: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是一种面神经根部(出脑干端)被血管长期压迫导致脱髓鞘,进而发展为神经纤维之间短路,最终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起始一般表现为单侧眼周肌肉不自主抽动,进而发展为面颊部肌肉、口角肌肉不自主抽动,严重时导致眼睑睁开困难、口角显著歪斜。症状出现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越紧张症状越重;2)越想控制症状越明显;3)安静状态或无人环境、睡眠时症状消失,见陌生人、紧张时症状出现。       关于其治疗来说,1)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以尝试口服一点卡马西平,但需关注药物的毒副作用比如剥脱性皮炎;2)肉毒素治疗:一般注射一次仅能使症状缓解3-6个月,多次注射后机体形成抗体(就像注射疫苗一样,机体形成抗体)后就无效;3)射频治疗:门诊也见到少许这样既往做个射频的患者,基本上是牺牲面神经轻-中度瘫痪来换取所谓的症状缓解;4)目前国际治疗金标准——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面神经跟显微血管减压术,关键一方面需要就诊单位具有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操作就在血管和从脑干及其发出的神经上分离)、另一方面需要就诊单位具有经验丰富的电生理医生和相应先进的电生理监测设备(一旦压迫神经的血管被充分垫开,电生理监测会显示原先的AMR波会完全消失,即使提高刺激阈值AMR波依旧消失,这是确保手术疗效的重要保障)。       手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情况:一般手术后面肌抽动症状会即刻消失,少部分会出现延迟小时,极少部分无效。       对于有满头秀发的女性而言,可以仅对手术部位进行毛发处理,其他部位秀发可以保留。

发布了文章

小儿痉挛性脑瘫的治疗: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SPR)

什么是“小儿脑瘫”?脑瘫即脑性瘫痪,是指从出生前多出生后1月内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目前,尽管脑瘫尚无根治方法,但包括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却能为大部分患者带来福音。致病因素有哪些?小儿脑瘫是一种综合征,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认为从出生前后1个月内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继而引起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的所有因素均视为危险因素。1)产前因素孕妇服用致畸药物、接触放射射线、重金属污染、胎盘早剥、宫内发育迟缓、宫内窘迫、宫内感染等;2)产时因素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及产伤等;3)新生儿期因素早产儿(小于37周)、低体重(小于2.5公斤)、高非结合胆红素性脑病以及脑炎、等4)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多胎妊娠以及胎儿脑解剖异常等。临床表现有哪些?除出现运动和姿势异常外,可合并癫痫、智力低下及感知觉障碍等,临床表现不一、因病情而异。1)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患儿粗大动作及精细动作发育落后,运动减少、吸吮觅食反应差;2)肌张力异常肢体及躯干出现肌张力增高,尤其以双下肢多见。3)姿势异常坐位或直立时,出现如“剪刀”步态、尖足、足内翻或外翻等。4)其它原始反射延缓甚至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迟缓出现,后期出现反射亢进等。小儿脑瘫的分型?脑瘫目前尚无统一分型,综合国内外文献,大致可分为:痉挛型、运动异常型、共济失调型、僵直型、肌张力下降型以及混合型,其中痉挛型占大多数(约65-82%)。小儿脑瘫的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采用药物、康复功能训练和外科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来缓解症状,治疗应尽早进行。1.药物治疗常用口服药物为安坦和巴氯芬,通过阻断中枢性胆碱能受体及突触传递,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2.功能训练治疗1. 功能训练:通过躯体训练、技能训练、水疗、语言、矫形及生物反馈疗法等治疗,目的在于改善残存运动功能,抑制不正常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3.手术治疗1.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痉挛型小儿脑瘫,可通过手术缓解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改善异常姿势,以便获得最大功能恢复。1)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通过对脊神经后根在神经电生理实时监测下进行高分选后选择性切断,优点:解除痉挛的同时,成功地保留感觉功能。当前治疗主要方法之一。2)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SPN)对于痉挛症状局限者,且尚未形成固定挛缩畸形者,可以选择。如肘部痉挛的肌皮神经SPN术、腕关节和手指痉挛的尺神经、正中神经SPN术以及踝痉挛的胫神经SPN术等。3)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于靶点的选择及长期随访存在争议。4)鞘内巴氯芬泵(CIBI)通过程控泵和导管将巴氯芬药物按照设计剂量直接持续性注入脑脊液中,对缓解痉挛性脑瘫效果显著。优点:剂量少、副作用小、剂量可调可控,缺点:感染、设备故障、多次定期给药以及价格昂贵。5)矫形手术对出现肢体关节严重挛缩畸形时,需要对其进行矫形和功能训练。温馨提示:梅加明: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安徽省立医院总院:庐阳区庐江路17号门诊三楼)周五下午(安徽省立医院南区:政务区天鹅湖路1号门诊三楼)

发布了文章

脑膜瘤该如何治疗及相关问题

脑膜瘤,作为成人颅内第二大常见肿瘤,也是颅内最常见良性肿瘤(当然也有少数为恶性),大多数以头痛、呕吐、癫痫发作(羊癫疯)、头部包块、视力障碍、嗅觉丧失、手脚乏力等症状就医检查而被发现。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首先,建议及时就医行相关颅脑影像学检查予以排除;其次,如果不幸患上脑膜瘤也不用害怕,大部分肿瘤是可以全切的,只要及时治疗大部分都能取得不错的预后。下面就针对脑膜瘤如何诊断、治疗以及术后相关问题作一叙述,有助于排除患者及家属心中的疑惑。1.什么是脑膜瘤?脑膜瘤,起源于脑膜上皮细胞,因而与脑膜相关,是成人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肿瘤生长缓慢,发病高峰为45岁左右,男:女为1:1.8,女性多见。2. 脑膜瘤临床表现?脑膜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长,一般为2-4年,少数生长迅速,病程短。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对脑组织渐进性压迫,故而病人多以头痛和癫痫(“羊癫疯”)为首发症状。具体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生长位置、肿瘤体积大小以及肿瘤病理性质等,主要集中为以下两个方面:2.1 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症状,多为肿瘤体积大、肿瘤生长位置影响脑脊液回流、亦或为肿瘤影响回流静脉导致瘤周大片水肿等,此时需及时救治。2.2 局灶症状由于脑膜瘤是脑组织外面肿瘤,因而多数患者最先出现刺激症状,如癫痫等,继而出现麻痹症状,如偏瘫、失语、视野缺失或其他局灶症状。3. 脑膜瘤一般都长在哪些地方?脑膜瘤大多与脑膜相关,根据其发生的解剖部位分为:凸面脑膜瘤、颅底脑膜瘤和脑室内脑膜瘤三大类,其中凸面脑膜瘤最多、其次为颅内脑膜瘤、最后为脑室内脑膜瘤。4. 脑膜瘤良性与恶性怎么区别?世界卫生组织(WTO)根据组织病理、复发倾向以及侵袭性,将脑膜瘤分为三级。I级属于良性,复发及侵袭的可能性较低,比如:内皮细胞型、纤维型、过渡型、砂粒型、血管瘤型、微囊型、分泌型、淋巴浆细胞丰富型、化生型脑膜瘤;II级:非典型、透明细胞型和脊索样型脑膜瘤;III级:横纹肌样、乳头状型、恶性或间变性脑膜瘤;II级和III级脑膜瘤侵袭性强、复发可能性较大,属于恶性脑膜瘤。5. 脑膜瘤需要做哪些检查?对于排除而言,一般头颅CT平扫即可;当然对于小型脑膜瘤,尤其颅底小型脑膜瘤如果经验不足可能会遗漏;进一步检查需要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了,可以通过不同序列如平扫、增强、MRV以及DWI等能明确肿瘤与脑组织间关系、肿瘤与矢状窦之间关系、肿瘤与血管之间关系等,甚至功能磁共振可以明确肿瘤与重要功能区之间关系等,有助于床位医师对肿瘤全方位掌握进而选择合适术式。6. 脑膜瘤如何治疗?6.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脑膜瘤首选且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因为大多数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手术全切后可以治愈,因而脑膜瘤尽可能争取做根治性切除手术,以减少复发。6.2 非手术治疗:对于凸面脑膜瘤等力争能做到全切除,而对于颅底脑膜瘤而言,全切愿望难以达成。对于不能全切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术后需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包括伽马刀、X刀和离子刀等。适用于:① 肿瘤未全切;②恶性脑膜瘤术后;③复发脑膜瘤,再次手术风险极大;④颅底和海绵窦内无症状小型脑膜瘤,直径小于3cm。7. 脑膜瘤术后如何服用抗癫痫药物?对于幕上脑膜瘤而言(非后颅凹):术前无癫痫发作者,术后抗癫痫治疗一个月即可停药;如果术前术后有癫痫发作者,需严格正规抗癫痫治疗1-2年后再逐渐停药。后颅凹脑膜瘤:如无并发脑积水者无需抗癫痫治疗,合并脑积水者参考幕上脑膜瘤抗癫痫方案。8. 脑膜瘤术后如何复查呢?(定期门诊随诊)8.1 术后第一个月复查头颅CT:目的在于了解颅内大致情况,如:是否存在脑水肿以及脑水肿消退情况、是否存在脑积水、是否存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等;8.2 术后3个月需复查头颅核磁共振(平扫+增强):全面评估脑膜瘤是否残留,如果残留可考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8.3 3个月后一般多久复查一次:3个月后建议半年复查一次,之后需每年复查一次。9. 脑膜瘤预后怎么样?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脑膜瘤术后5年复发率约3%,25年约为20%;不典型脑膜瘤术后5年复发率约为38%;而间变性脑膜瘤术后5年复发率则超过70%。10. 脑膜瘤复发了又怎么办?需要根据肿瘤位置及大小、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等综合因素来定,大多数经详细影像学及身体状况评估后可以再手术切除。11. 脑膜瘤术后出现顽固性皮下积液及脑脊液漏怎么办?尤其颅底脑膜瘤术后易发生皮下积液及脑脊液漏,首先要排除颅内感染,如果存在颅内感染一定要控制感染,如何为单纯性皮下积液可考虑腰大池外引流;其次要排除是否存在脑脊液耳漏、鼻漏等,如果存在需先行腰大池外引流,如腰大池外引流仍无法控制,需手术行漏口探查封堵;再者需加强营养支持;如果上述情况均无法控制,需考虑积液区异物彻底清除等。专家门诊周一下午:神经外科专家门诊 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总院(庐江路17号)三楼外科2诊区17诊间;周五下午:疼痛外科专病 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天鹅湖路1号)三楼4诊间

发布了文章

脑起搏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1)首先需精准植入“脑起搏器”2)然后脉冲发生器(俗称“电池🔋”)发生脉冲3)脉冲传输至颅内电极4)最后颅内电极通过调节神经环路发挥作用。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