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46716

安丙辰

乌镇互联网医院

脊柱、骨关节疾病的诊治及术前、术后康复治疗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AS
关节炎

发布了文章

置顶

髋关节训练治疗膝关节疼痛有奇效

1 髋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治疗髌股关节疼痛的临床研究 髌股关节疼痛主要发生与年轻患者。Rathleff等对青少年髌股关节疼痛采用力量训练的研究中发现,骨关节炎患者有髌骨关节疼痛的倾向,且可能其肌肉力量的缺失在青少年髌骨关节疼痛中产生作用。Cibulka等对1例髌股关节疼痛患者进行髋内旋和外展抗阻训练,通过14天的治疗,患者两侧髋关节已经对称,患侧髋内旋及外展肌力增强,WOMAC评分明显下降。Khayambashi等将36例髌股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配到髋周肌力加强(髋外展及外旋)组和传统的股四头肌训练组,每周3次,共训练8周,结果发现虽然两组VAS及WOMAC评分均有改善,但髋周肌力加强组明显优于股四头肌训练组(P<0.001)。Crossley等选取90例髌股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或股四头肌+髋周肌肉力量训练,结果发现增加髋周肌力训练组的疼痛评分及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股四头肌训练组,特别是疼痛评分有改善明显。Dolak等选取33名髌股关节疼痛患者,分别进行髋周肌力训练和股四头肌训练,4周后发现VAS疼痛评分在髋周训练组(2.4±2.0)明显低于股四头肌训练组为(4.1±2.5),而且髋周训练组髋外展肌力增加21%。这些研究发现髋关节周围肌群训练,尤其是髋关节外展肌群训练,可以有效缓解PFOA症状,其效果还优于传统的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2 髋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治疗胫股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由于胫股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外侧间室,因此临床上在观察髋关节周围肌群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胫股内侧间室骨关节炎。Thorp等对6例胫股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髋关节外展肌群肌力训练,发现代表膝关节内侧间室受力集中的指标膝关节内收力矩下降9%(P <0.05),WOMAC膝关节疼痛评分降低78%(P <0.05),明显优于膝关节伸屈肌群的肌力训练。Sled等对40名MKOA患者采用家庭髋外展肌训练方案,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患者髋关节外展肌力显著改善,但膝关节内收力矩没有明显变化。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坐站测试提示患者的功能水平也明显提高。Bennell等的研究也发现12周的髋关节外展和内收肌训练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的疼痛症状,但膝关节内侧间室的负荷并没有明显改善。这些研究均证实髋关节周围肌群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较好。

发布了文章

脊柱侧弯的康复治疗

双肩不等高,T恤领口总是歪向一侧,可能是脊柱侧弯青少年发生背部与肩膀的高度不一致,T恤的领口总是歪向一侧,就很有可能是脊柱侧弯,也叫脊柱侧凸。脊柱侧弯不仅仅是脊柱侧方的完全,而常包含脊柱三维平面的畸形,包括了冠状面上脊柱节段的侧向弯曲、水平面旋转畸形与矢状面生理弯曲的变化。有调查显示,脊柱侧弯目前已成为继肥胖、近视之后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而特发性脊柱侧弯又是危害极大的一类,怎么才能预防它呢?又怎样才能治好呢?一、脊柱侧弯有哪些危害?青少年脊柱侧弯通常在青春发育前期发病,青春发育期进展很快,男孩和女孩发病几率相等,但女孩的脊柱侧弯弧度容易加重。脊柱侧弯常常会对患者产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影响。对脊柱本身而言,侧弯会引起脊柱本身和脊柱两侧的受力不平衡,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和出现腰背疼痛的症状,有的可以在凹侧产生骨刺,压迫脊髓或神经,引起截瘫或椎管狭窄。对脊柱周围组织来说,弧度大于100°的病人会引起限制性肺病,同时侧弯可影响胸廓发育,压迫心肺,进而引起心肺功能障碍或衰竭;剃刀背、驼背、骨盆倾斜、胸廓不对称、双肩不等高和双下肢不等长等也是脊柱侧弯的常见外观畸形。心理方面的影响主要是脊柱侧弯所致畸形使许多患儿有自卑、羞涩、恐惧、自闭的病态性格,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对于脊柱侧弯的患者而言,早期发现,及时康复矫治是防止和减少脊柱侧弯危害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使手术病例比例大大降低,也使手术患者侧弯严重程度明显减轻。脊柱侧弯如不适时治疗,可引起继发性脊柱病变以及脊髓神经受压,如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关节炎、腰背痛等,患者体力较差,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部分患者可能丧失工作能力,严重者可因躯干严重畸形扭曲,导致瘫痪;挤压心肺等内脏器官,引起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二、脊柱侧弯是怎么引起的?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病机理不明,研究发现,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遗传因素 :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流行病研究表明,其发生存在着明显遗传因素的影响。据统计,父母双亲均有侧弯的子女患病可能性是正常人的 50 倍。目前具体遗传模式尚不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常染色体主导和不完全的性连锁以及多样性表达等有关。这似乎可以解释疾病分布的性别特征,在 20°左右的脊柱侧弯患者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当;然而,大于 20°的脊柱侧弯人群中,女:男超过 5:1 ,需要治疗的严重弯曲的患者多为女孩。(二)激素影响: 特发性脊柱侧弯女孩的身高常比同龄正常女孩高, 这一现象提示脊柱侧弯可能与生长激素有关,但大量的研究认为生长激素并不是脊柱畸形的真正病因。由于生长需要包括生长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因而生长的控制非常复杂。现在有观点认为快速发育期骨骼和肌肉的不协调生长可能是导致脊柱侧弯的重要原因。(三)结缔组织发育异常: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患者可以发现结缔组织中有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质与量的异常。这究竟是侧弯的原发因素还是继发因素,尚未有定论。(四)神经-平衡系统功能障碍:人体平衡系统的功能是控制作用于人体上的各种重力和维持在各种不同状态下的平衡,在这个平衡系统反射弧中的某个反射环节上出现功能障碍,脊柱就有可能发生侧弯来调整或建立新的平衡。(五)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许多学者研究表明褪黑素及 5-羟色胺在脊柱侧弯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鸡摘除松果体后出现的脊柱侧弯模型是研究脊柱侧弯的经典动物模型之一,松果体的主要作用是分泌褪黑素,因而有学者推测血清褪黑素的降低可能是发生脊柱侧弯的重要始动因素,并与脊柱侧弯的进展相关,因此睡眠质量可能也与脊柱侧弯有关。(六)其它 :一些临床观察发现,高龄母亲的后代易患特发性脊柱侧弯,且进展较快。另外铜代谢异常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生中也可能起着某种作用。三、脊柱侧弯如何才能被发现?对于脊柱侧弯的患者而言,早期发现主要靠外观。青少年脊柱侧弯的主要症状就是两个肩膀不一样高,或者两条腿不一样长。X线检查是确诊的手段。正常的脊柱是非常直的。如果进行X线检查,脊柱侧弯超过10°则确诊为脊柱侧弯。1. 脊柱外观主要观察皮肤、姿势对称性,以及是否存在畸形。(1)充分暴露皮肤,检查者从前方、侧方和后方仔细观察皮肤是否存在色素改变、异常凹陷、毛发及囊性物。女性还需要观察两侧乳房大小是否对称。(2)姿势对称性可观察肩部、肩胛骨、半胸部和腰部的对称性。观察的内容包括站姿,并检查双肩是否等高,双肩胛骨、胸廓发育是否对称,腰部两侧是否存在皱褶皮纹,骨盆是否对称等。(3)脊柱矢状面观察使用铅垂线评定脊柱矢状面轮廓。自然站立,双足并拢,测试者裸露背部或穿轻薄贴身衣服,检查者将铅垂线延长,直尺紧贴头顶,铅垂线自然下垂,检查者用直尺分别测量C7和L3至垂线的距离。当C7+L3为60~90mm 属于正常,<60mm 提示胸椎生理弧度过度减少,>90mm 提示胸椎过度后凸。观察脊柱的偏离情况,正常情况下脊柱偏离铅垂线1~2cm。2. Adams前屈试验与躯干旋转角度评定这是最简单易行的筛查方法。受检者充分暴露背部,并足站立,双臂伸直合掌,低头向前缓慢前屈脊柱,弯曲过程中保持双膝伸直。若前屈过程中背部的任何位置出现了不等高的现象,则Adams前屈试验阳性,提示存在椎体旋转。前屈过程中结合脊柱侧弯测量尺,分别在胸段、胸腰段、腰段行躯干旋转角度测量。初测旋转角度≥5°时,应要求受检者缓慢前屈、后伸、侧屈和左右旋转脊柱各2次,后再行躯干旋转角度检查。若读数仍≥5°,则需要进行X线检查。3. X线摄片检查行全脊柱站立位冠状面X线片检查。Cobb角:测量时,首先确定上、下端椎,端椎是指侧弯弯曲中倾斜程度最大的最上端和下端的椎体,可以是椎体或椎间盘。于上端椎上缘和下端椎下缘各画一条延长线,再作两延长线的垂线,相交的角即为Cobb角。 四、脊柱侧弯治疗原则国际脊柱侧弯矫形和康复治疗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Society on Scoliosis Orthopaedic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SOSORT)指南推荐:(1) Cobb角<10°的脊柱侧弯可密切随访,同时进行姿势训练和矫正体操。(2)Cobb角10°-20°的脊柱侧弯,除上述方法外,加用侧方电刺激。(3)Cobb角20°-45°的脊柱侧弯,佩戴侧弯矫形器是主要治疗方法,同时行矫正体操或侧方电刺激。(4)Cobb角>45°的脊柱侧弯,或曲度稍小但旋转畸形严重的患者,应手术矫正,术后再佩戴矫形器。对于脊柱侧弯的患者而言,早期发现,及时康复矫治是防止和减少脊柱侧弯危害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使手术病例比例大大降低,也使手术患者侧弯严重程度明显减轻。 五、脊柱侧弯的康复治疗脊柱侧弯病因不同,病理变化相似,根据病理变化特点分为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可逆性一般发生于功能性(代偿性)即姿势性脊柱侧弯,常见于胸段或胸腰段,多数凸向右侧,凸向左侧者较少,以单侧弯为主,站立或行走明显,平卧或悬吊时消失,X线检查显示一个侧弯弧,骨质结构无改变。对于功能性脊柱侧凸,一般以预防为主,学龄前的儿童保持正确的姿势,加强腰背肌,包括腹肌的以及肩部肌肉练习,一般轻型的可以自行矫正,不必治疗。而特发性脊柱侧凸如果结构没有异常或者度数比较小,比较轻度的可以佩戴支具,可以预防畸形的发展。不可逆性侧弯,一般指结构性脊柱侧弯。可逆性脊柱侧弯如延误治疗,长期脊柱一侧软组织挛缩,亦可导致脊柱结构性改变(如椎体楔形变,胸廓畸形等)。结构性脊柱侧弯畸形较固定,不为体味改变而消失或增加,常合并胸廓畸形,脊柱侧弯胸前壁凹陷,后壁隆起;凹侧胸前壁凸起,后壁下陷,肺功能异常。X线正位片显示三个侧弯,亦称S状畸形,中间侧弯为原发,上、下侧弯为代偿。脊柱侧弯同时合并脊柱旋转畸形,脊柱侧弯合并肋骨向后突出形成边嵴,称剃刀背畸形。这部分脊柱侧弯要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预防侧弯的进一步加重,并配合手术尽快恢复手术后的功能。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有:1. 姿势训练有效改善腰椎和颈椎的前凸畸形为脊柱侧弯的回复提供空间。包括骨盆倾斜训练、腹肌等长训练、移位训练等。2 运动疗法(1)矫正体操选择性地增强维持脊柱姿势的肌肉,调整脊柱两侧的肌力平衡,同时牵引凹侧挛缩的软组织,以达到矫正侧弯的目的,以凸侧的骶棘肌、腹肌、腰大肌、腰方肌为重点。通常在卧位或匍匐位进行,这样可以消除脊柱的重力负荷,放松脊柱关节,增加脊柱活动度,同时利用部分体重做肌力练习的负荷,增加锻炼效果。在特定姿势可利用肩带、骨盆的运动进行矫正训练。如抬举左上肢,使胸椎左凸,矫正胸椎右侧弯;提起左下肢,使骨盆右倾,矫正腰椎左侧弯。一般坚持到骨成熟,较大屈度的侧弯骨成熟后仍应巩固练习。即使在配戴矫形器或进行其它治疗期间都不能中断做操(如在佩戴矫形器期间,每天有1h可卸下,此时即可重点进行矫正体操)。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定期复诊。(2)不对称爬行增加脊柱柔韧性的练习,如前、后爬行或匍匐环行。匍匐环行是指练习时不是直线前进,而是环行前进,当胸腰段右侧弯时,爬行时左臂尽量向前向右伸,而右膝右髋尽量屈曲向前迈进,而右臂左腿随后跟上,但不能超越左臂和右腿(胸腰段左侧弯,运动方向相反)。(3)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胸腹式呼吸。患者仰卧,双上肢平放身体两侧,手掌向上,双下肢半屈曲,双足掌平放垫上,用鼻孔深吸气,使胸廓扩展,然后作轻呼呼声,将气慢慢由口吐出,以增加肺活量。(4)形体训练①坐位训练: 两脚平踏地面,背部紧靠椅背,臀部坐满整个椅面。②站立训练: 靠墙站立,双肩及髋部紧贴墙壁,抬头挺胸,收缩小腹,保持双肩等高水平。③卧位训练: 睡硬板床,侧睡时双膝弯曲,两腿间夹一枕。仰卧时膝下垫一软枕。④跪位训练: 左、右偏坐,轮流进行。左侧弯者,重点练右侧偏坐;右侧弯者,重点练左侧偏坐。 3牵引常作为侧弯手术前辅助治疗,预先逐步牵伸挛缩组织,减轻变形脊柱对脊髓和外周神经的压迫,预防脊髓神经损伤,可使侧弯在手术中得到最大矫正。常选择头颅-股骨牵引或头颅-骨盆牵引这类承力较大的牵引。对于一些轻型的脊柱侧弯,也可以采用普通腰牵或颈牵,减轻变形椎体对神经的压迫,牵伸脊柱两旁的软组织,缓解由脊柱变形引起的局部疼痛和肌痉挛。4 侧方表面电刺激疗法电刺激作用于脊柱侧弯凸侧的有关肌肉群,使之收缩,产生对脊柱侧弯的矫正力,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弯。选择最佳刺激点,经常核对刺激点;维持有效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持之以恒,直至脊柱骨发育成熟;定期门诊复查。5矫形器矫正治疗利用生物力学三点或四点矫正规律来矫正侧弯,三点加力用于单纯胸腰段侧弯或腰段侧弯,四点加力多用于双侧弯,是非手术治疗脊柱侧弯最有效的方法。(1)矫形器选择:颈-胸-腰-骶型矫形器(简称CTLSO),代表是Milwaukee矫形器,主要适用于T7节段以上,Cobb角20°-45°的脊柱侧弯。胸-腰-骶型矫形器(简称TLSO),代表是Boston矫形器,适应于T7节段以下,Cobb角<45°的脊柱侧弯,无固定颈椎必要。(2)矫形器穿戴注意事项:1)每天必须连续穿戴23小时,余下1小时做矫正体操、清洁皮肤和矫形器。刚开始佩带时可循序渐进,从5-6小时起,慢慢达到每日23小时穿戴。2)矫形器需一直戴到骨骼发育成熟后,严格遵照规定的时间穿戴,定期复查,每3-6月复查X线片。取下矫形器后4h摄片,如Cobb角无改变,可将配戴时间缩短至20h。4个月后在去除矫形器8h后复查无变化,可减为16h。过3-4月在去除矫形器12h后复查无变化减为12h。再过3月复查,去除矫形器24h后X片仍无改变,可以停止使用。观察期内如果侧弯加重则需要恢复23h穿戴。3)穿戴要求:穿戴矫形器期间,应做矫形器内矫正体操,巩固矫正效果。取下矫形器后行矫正体操,注意保持皮肤和矫形器的清洁,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4)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型的变化,应及时更换矫形器,以保证矫形的效果。6 术后康复侧弯患者非手术治疗失败,Cobb角>45°时需行手术。对严重的侧弯畸形,无论脊柱生长是否停止均须手术。脊柱侧弯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恒。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是脊柱侧弯康复的必要保证,把康复训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从思想上认真对待。术后活动强度因人而异,应注意训练的方法和患者主动参与配合,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忌简单、粗暴,才能保证康复的效果。

发布了文章

长新冠要合理运动

“长新冠”,即新冠后遗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长新冠”指的是感染新冠病毒的3个月后还有症状,并且最少持续2个月,且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这些症状。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脑雾、头疼、眩晕、疼痛、睡眠障碍、呼吸困难和记忆力减退等。美国疾控中心预测,由于新亚型毒株超强的传播力,到明年年初,可能将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人感染新冠病毒,而其中,近五分之一的感染者可能成为“长新冠”人群。一、长新冠与运动缺乏有关在最近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巴西的研究人员评估了 2019 年冠状病毒病 (COVID-19) (PASC) 急性后遗症与缺乏运动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观察到,缺乏运动是与功能状态受损、抑郁和焦虑、肌肉骨骼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必须确定COVID-19幸存者可能因缺乏运动而遭受的任何与PASC相关的风险因素。在该研究中,对18岁以上且住院24时以上的新冠患者,在住院后6-11个月进行了随访评估。该研究队列涉及749名参加随访评估的合格患者,近37%的患者在基线评估期间报告吸烟。此外,高血压占主导地位为58%,2型糖尿病为35%,肥胖为17%。此外,55%和37%的患者需要重症监护和有创机械通气。值得注意的是,只有40%的研究队列符合体育锻炼建议。在表现出缺乏运动的患者中,51%报告没有,62%报告至少一次,58%有一到四次,71%出现五种或更多PASC相关症状。此外,在缺乏运动的患者中,77%有呼吸困难,69%报告疲劳,66%有严重的关节/肌肉疼痛,66%有失眠,65%报告创伤后应激障碍,65%表现出记忆障碍,65%有焦虑,62%有抑郁症,65%报告味觉丧失,63%经历嗅觉丧失。调整后的模型显示,有一种或多种持续症状的患者比没有任何持续症状的人更可能不爱运动。此外,与没有持续症状的患者相比,有五个或更多持续症状的病人更不爱运动。调整后的模型还强调,严重的关节/肌肉疼痛、疲劳、创伤后压力、失眠和呼吸困难与更高的身体活动可能性相关。有趣的是,抑郁症、记忆障碍、焦虑、嗅觉和味觉丧失与身体活动没有显著相关。二、心肌炎是长新冠患者参加运动最重要障碍近期,各地陆续出现多例阳康后剧烈运动导致心肌炎猝死的报道。不少人会问,新冠和心肌炎有关吗?答案是肯定的,约有20余种病毒可引起暴发性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病毒为主。此外,新冠病毒、腺病毒、甲流H1N1、EV-71均可导致暴发性心肌炎。出现了心肌炎,心肌组织会呈现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有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损伤坏死及纤维化等病理改变。绝大部分心肌炎能自愈或经治疗后痊愈,只有极少数可能发生急性心衰,危及生命。一旦出现暴发性心肌炎,常引起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生命体征的不平稳,如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甚至心脏骤停、心源性猝死,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80%。鉴于暴发性心肌炎的危害,欧美等国在接收新冠感染者时,若需急诊或住院治疗,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这3项检查肯定会做,以排查心肌炎及其他心脏并发症。2022年3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了《成年人新冠感染心血管后遗症的专家共识决策路径》,其中明确新冠感染可引起心肌损伤,包括心肌炎、1型心梗和2型心梗、儿童和成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Takotsubo(应激性)心肌病等。另外,美国CDC的数据表明,男性、50岁以上成人以及16岁以下儿童是Covid-19相关心肌炎的高危因素。据NEJM上的一篇最新综述表明,心肌炎在Covid-19患者中的真正发病率很难确定,因为早期报告缺乏明确的心肌炎诊断方法,而且反映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也可能与非原发性心肌损伤(多器官衰竭、缺氧、低灌注和凝血异常)有关。有研究报告指出,根据血清心肌酶升高判断,重型Covid-19肺炎患者中,15%~27.8%会发生心肌损伤。此外,未出现肺炎的Covid-19患者也可能发生心肌炎,这表明即使症状轻微的患者,也有可能出现晚期心血管并发症。事实上,新冠感染后炎性因子释放越多、全身症状越重,心肌受损也可能更严重。2021年上半年,美国统计900余家医院数据发现,新冠感染住院者的心肌炎发生率,是非新冠感染住院者的16倍。近日,一项发表在 Circulation 的研究对欧美23 家医院5.6 万余因COVID-19住院的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明确诊断或很可能是心肌炎患者的患病率为2.4例/1000例患者,如果将可能是心肌炎的病例也包括在内,患病率为4.1例/1000例患者。患者的中位年龄38岁,61.1%为男性。38.9%的COVID-19急性心肌炎患者有暴发性表现,需要肌力支持或临时机械循环支持,70.4%入住重症监护病房。韩国的一项研究纳入181656例住院患者。在随访期间,心肌炎/心包炎的发生率为0.08%(每1000例住院患者0.78例)。对于一般人群,英国的数据提示,SARS-CoV-2感染后每百万人中有40起额外心肌炎事件,其中SARS-CoV-2检测阳性后1~7天心肌炎发病率比(IRR)为21.08,8~14天IRR为11.29,15~21天IRR为5.36,21~28天的IRR为3.08。COVID-19患者的尸检结果也各不相同。在22项共277例心脏尸检中,典型心肌炎占7.2%,非心肌炎性的炎症浸润占12.6%,单细胞缺血(既往称为单个心肌细胞坏死、心肌细胞损伤、局部坏死)占13.7%,急性心肌梗死占4.7%,47.8%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心血管组织病理学异常,包括大血管或微血管血栓、炎症或腔内巨核细胞等。总的来说,这些数据表明,尽管暴发性心肌炎作为死亡原因是罕见的,但死亡病例中非特异性心脏炎症和/或损伤并不少见。三、新冠病毒怎样影响心肌2022年12月25日,德国乌尔姆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Strong attenuation of SARS-CoV-2 Omicron BA.1 and increased replication of the BA.5 subvariant in human cardiomyocytes  的研究论文。由于心肌细胞高度表达新冠病毒受体ACE2,因此它是新冠病毒感染心肌细胞的关键受体,研究人员通过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测试了原始毒株、Delta、Omicron BA.1、BA.2和BA.5的复制能力以及对细胞的伤害。通过对心肌细胞的跳动测量显示,在10天内,未感染的心肌细胞跳动速率从每30秒跳30次稳步下降至10次,而感染原始毒株或Delta的心肌细胞通常在第3-5天完全停止跳动。相比之下,感染BA.1的心肌细胞停跳时间有所延迟。对于毒性来说,与原始毒株和BA.1相比,Delta具有更强的细胞病变效应。通过显微镜观察,在感染的第三天,感染原始毒株和Delta的心肌细胞,失去了心肌肌钙蛋白T阳性肌节结构,而感染BA.1的心肌细胞还保持着组织良好的肌节结构。从病毒复制来看,不同的新冠变异株都能感染心肌细胞,病毒产量通常在感染后约5天达到最大值,与BA.1相比,原始毒株和Delta的复制能力更强,并且产生的传染性病毒粒子高出约2-3个数量级。研究还发现,与BA.1相比,BA.5变体的复制能力更强,产生更具传染性的病毒,能引起更强的细胞病变效应,并且能更快地让心肌细胞停止跳动,或与Delta相似。Delta变体在心肌细胞中的复制能力和破坏力远强于BA.1变体,这尚在研究人员的预料之中;令人惊讶的是,对于BA.2,尤其是BA.5变体,在心肌细胞中的复制能力和损伤能力也远强于BA.1,类似于Delta变体,这太让人感到悲观了。四、阳康者运动要保护好心脏《成年人新冠感染心血管后遗症的专家共识决策路径》已经明确指出,高龄、男性、有潜在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免疫抑制和严重全身性疾病等人群,感染新冠后更易出现心肌炎。2022年5月,澳大利亚加文医学研究所免疫基因组学实验室负责人、新南威尔士大学细胞基因组学未来研究所主任 Chris Goodnow 不幸感染了新冠。2个月后,Chris Goodnow 教授根据自身痛苦的体验,撰写了《一名澳洲免疫学家的反思:从感染新冠患上心肌炎说起》。Chris Goodnow 在抗体研究方面有40年经验,对新冠有深入了解。他在文中表示,虽然自己完成了足量的疫苗接种,可在感染奥密克戎之后还是伴发了心肌炎。他在康复后仍有心脏症状,他形容这是一次可怕的经历,「新冠不是普通感冒,感染康复后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笔者由此想到了一些人真的什么都不在乎,在阳康后竟然立刻去健身房撸起了铁,这实在太过不明智了!近期,Nature Medicine发表了一篇Risks of myocarditis, pericarditis, and cardiac arrhythmia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vaccination or SARS-CoV-2 infection 的研究论文,为阳康者的运动恢复给出了科学建议。该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容易诱发心肌炎,第一周相对风险率最高(IRR)为16,第二周为7.0,第三周为3.0,第四周则为1.5。因此,新冠病毒感染后一至二周务必要好好休息,绝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过了二周后一般比较安全,但是一个月之内不要进行激烈的运动为好。文中强调,阳康后前两周任何运动都是有害的,两周后,我们可以先尝试低强度的运动如走路,慢跑等,将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220–年龄)的 70% 以下,且时间不要超过 15 分钟;然后再逐渐增加运动量直至新冠前的水平。而对于新冠感染期间被诊断为心肌炎的患者,应停止剧烈运动 3~6 个月,甚至较为激烈的性生活都是不被允许的。3~6 个月后需经过心肌酶、心电图、Holter和/或心脏MRI的评估,然后再进一步制定恢复运动的方案。五、阳康后运动处方发表在BMJ上的一篇文章 Returning to physical activity after covid-19 指出,感染COVID-19住院后,重新开始体育运动可能存在一些风险,但对于那些感染后身体无症状或只出现轻症、中症状且无需住院的人,可以在转阴的两周后恢复身体活动。但是依旧要从较低强度的运动内容开始。文中给出了四个主要的运动阶段。第1-2阶段:在康复后的两周,建议进行极低强度的运动训练。当进行极低强度运动时,RPE不应该超过11。活动内容包括简单的散步、家务活、恢复肺部功能的呼吸训练、改善灵活性的拉伸练习以及提高稳定性的平衡及瑜伽练习等低强度运动。第3-4阶段:一个月后,建议采取间歇性中等强度的运动。例如间歇性快走、慢跑、上下楼梯、游泳等,每组运动时间不超过5分钟。每组运动过程中不应该感觉到运动很难,RPE在12-14中间,即心率在120-140之间。当然还需要注意心率不能超过自己的最大心率。最大心率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220-年龄)=最大心率」快速得出。切记,阳康转阴后两周内切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保护好自己的心脏,预防心肌炎,万不可随便乱运动。参考文献:[1] Patone M, Mei XW, Handunnetthi L, Dixon S, Zaccardi F, Shankar-Hari M, et al. Risks of myocarditis, pericarditis, and cardiac arrhythmia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vaccination or SARS-CoV-2 infection. Nat Med. 2022;28(2):410-422.[2] Ammirati E, Lupi L, Palazzini M, Hendren NS, Grodin JL, Cannistraci CV, et al. Preval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COVID-19-Associated Acute Myocarditis. Circulation. 2022;145(15):1123-1139.[3] Nchioua R, Diofano F, Noettger S, von Maltitz P, Stenger S, Zech F, et al. Strong attenuation of SARS-CoV-2 Omicron BA.1 and increased replication of the BA.5 subvariant in human cardiomyocytes.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2;7(1):395.[4]. Salman D, Vishnubala D, Le Feuvre P, Beaney T, Korgaonkar J, Majeed A, et al. Returning to physical activity after covid-19. BMJ. 2021;372:m4721. 

发布了文章

两位脑梗患者,一人吃安宫牛黄丸,一人扎手指放血,结果怎样了?

湃客:39健康网 2022-10-18 15:21小九的叔叔突发脑梗,紧急送往医院之后,差点没有抢救成功,好在最终还是有惊无险……《柳叶刀》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551万新发脑梗患者,约占全世界的40%。脑梗的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当脑血管被血栓堵塞的时候,对应的脑组织就会缺血,导致每分钟上百万的神经元坏死。可见,脑梗发生时,及时就医,把握“黄金救命期”非常重要。但是也有人选择服用安宫牛黄丸,或者扎手指头放血,会怎么样呢?吃安宫牛黄丸和扎手指头放血,最后怎么样了?1、脑梗患者吃安宫牛黄丸,落下毛病65岁的老吴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一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治疗。一天在家里,他突然说话说不清楚,也不能理解旁人说话的意思,于是自行服用了安宫牛黄丸,症状有轻微改善。但是第二天,老吴又出现了这些症状,而且无法缓解,才去医院治疗。医生考虑为“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需要尽快手术。手术后,老吴顺利出院,但是依然难以说话,听力受损,行走活动也有一定难度,对正常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医生惋惜不已,老吴错过了溶栓的时间,不然恢复的几率非常大。安宫牛黄丸,一直被称为急救药,但并不是所有的脑梗都适合吃安宫牛黄丸。从中医的角度看,它只适用于“热闭神昏”,也就是突然昏迷,同时出现半身偏瘫、口眼歪斜、面红身热、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腻等症状的人。对于“寒闭神昏”,反而会加重病情。具体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小便失禁、舌苔白腻的人由于普通人难以区分,如果人已经昏迷,千万不要强行喂药,而是应该尽快送医,由专业的医生经过分辨,将安宫牛黄丸用温水化开,酌量通过鼻饲给药。2、脑梗患者扎手指头放血,错过抢救机会50岁的老王是一名老教师,十分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总是嫌老伴菜太清淡,盐太少。前几年体检查出了高血压,但他觉得自己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又害怕吃药会有副作用,就没有坚持吃药。没有坚持吃药。结果前几天吃饭完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右侧肢体乏力,话也说不清楚了,想起之前在小区听到有人说给手指放血可以疏通血管,于是让老伴拿来一根针,给手指头放了点血。然而当晚后半夜,老王症状并没有好转,甚至出现了昏迷。老伴凌晨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老王送到了医院。到医院后老王被诊断为脑梗,然而,已经错过了黄金救命期,最终抢救失败。发生脑梗给手指头放血,真的可以疏通血管吗?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陈朝明指出,中医中确实有放血疗法,最常见的是十指尖放血或耳垂放血,属于一种辅助应急手段,并非救命手段。而且放血需要专业人员准确操作,自行放血难以把握准确度,容易出问题。发生脑梗,应该第一时间入院检查,采用CT、核磁共振等手段找出病灶,综合辨证施治。脑梗来势汹汹,2种调料滥用或是帮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越来越常见了,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属于脑梗的高危人群。脑梗常见的病因,常见的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外伤及不正当的颈部暴力按摩、烟雾病、心律失常、心脏辨膜病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脑梗的发生也脱不开关系。厨房里的糖和盐2种调料的滥用或是“帮凶”。·糖摄入过多的糖,堆积在体内,会升高血液中的血脂水平,使血液变得粘稠,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从而引起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盐吃太多的盐也不利于血管健康,摄入过多的盐分,血压会升高,使血管弹性变得低,同时血液粘稠,一旦导致血管堵塞,大脑血流不通畅,就可能引发脑梗。脑梗症状要牢记,紧急救治3步骤脑梗虽然很可怕,但是也可以早发现早治疗,那么如何及早发现脑梗呢?首先,要了解脑梗的症状。脸部一侧面瘫,嘴巴或眼睛下垂;单侧或双侧手臂无力、发麻,动弹不得;言语不清,无法说话,或无法听懂别人说话;如果出现以上一个或多个症状,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送往医院抢救。其次,记住脑梗紧急救助的3个步骤:第一步,让患者平躺,将其头部摆向一侧,避免呼吸堵塞;第二步,解开患者的衣扣,让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第三步,不要给患者喝水或喂药,抓紧时间拨打求救电话,等到医护人员到来。日常生活中,预防脑梗要戒烟、多吃钾元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每天坚持30分钟有氧运动、少熬夜、规律作息等。此外,一定要加强对脑梗的了解,清楚脑梗发生的症状,掌握黄金急救方法,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避免发生脑梗时致残、致死。参考资料[1]《脑梗有个“黄金救命期”,错过可能就晚了!3大症状,出现1个就要赶紧就医》.我是大医生官微.2022-08-08[2]《长时间玩手机竟会引发脑梗?这几种习惯,真不是闹着玩的!》 .科普中国 .2022-03-16[3]《男星老爸脑梗,“扎针放血”能治疗?医生这样说……》 .健康时报. 2020-06-22发布于 2022-10-22 07:31

发布了文章

腰痛可能是髋关节引起的

髋关节周围肌群是核心肌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站立、 行走过程中髋周肌群是参与和维持骨盆稳定的重要肌肉力量, 可以称为“姿势肌肉”。当髋周肌群肌力下降或不平衡时, 则会出现腰部肌肉的代偿,从而加大腰椎负荷。 当髋关节外展肌群肌力下降时, 常出现同侧骨盆向下倾斜的情况, 此时机体为了维持平衡, 同侧腰肌会产生代偿, 加重腰肌的负荷, 从而影响腰椎的稳定性。 同时,CLBP 患者髋关节屈、 伸方向的肌肉力量低下。 关节桔抗肌之间的不平衡会造成骨盆的倾斜,从而降低髋关节-骨盆-腰椎整体稳定性, 增加腰部肌肉的负荷和功能代偿, 长此以往则加重腰痛症状。疼痛降低了患者的髋关节伸肌活性,肌肉肌纤维募集降低, 因而导致髋关节伸肌肌力下降。 疼痛程度的加剧, 可能会出现髋关节各方向的改变。 疼痛较轻时多发生屈曲、外展挛缩畸形, 骨盆向患侧肢体倾斜;如疼痛较重, 多发生屈曲、内收挛缩畸形, 骨盆向对侧肢体倾斜,骨盆水平面上旋转幅度的增大是为了代偿由于疼痛而引起的髋关节屈曲受限, 疼痛导致骨盆位置的改变从而导致髋关节肌力改变。 中重度疼痛、腰痛患者, 应关注髋关节屈伸及外展方向的肌肉力量, 减少疼痛对肌力的影响, 保证髋关节-骨盆-腰椎整体稳定性, 减轻症状。日常生活中髋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发布了文章

膝关节疼痛原因有很多!

病史详细询问病史是诊断任何疾病的重要步骤。主要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放散与否;是持续性或发作性,发作时间,间歇长短;发生的诱因、时间、急剧或缓慢;影响疼痛加重与减轻的因素。膝关节部位产生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如疼痛、打软腿、关节交锁等症状,既可以因为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引起,也可以因为髌股关节异常、关节软骨病变引起,甚至可能仅因为异常增生滑膜的嵌顿而引起。另外,因为膝关节外的病因可引起或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应注意关节外症状的询问,如可能引起膝后痛感的腰部,以及可能引起膝内侧症状的髋部病变等等。外伤性原因往往意味着关节内外稳定结构及其它关节内结构的损伤,劳损性原因常常提示肌肉肌腱止点病,退变性原因的意义则更加明了。具体的受伤机制在诊断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时很有价值。过屈位损伤常常涉及后交叉韧带,过伸位损伤可能先后造成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内旋内翻常造成外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外旋外翻则易造成内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各种不同方向的撞击伤常意味着相应组织结构的破坏。半月板损伤也常与膝部的旋转活动有关。  发病或受伤时间在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半月板损伤在急性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但是在转为陈旧性以后可能仅有打软腿和关节内异物嵌夹的感觉,对诊断造成困难;前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可能仅有关节不稳定的感觉,当产生较为复杂的痛感时,就意味着关节软骨、半月板和辅助的关节稳定结构的进一步损伤;轻度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由于股四头肌的代偿一般无特殊不适,但当出现膝前痛时常意味着髌股关节的严重退变。另外,发病或受伤时间在决定膝关节疾病的治疗方案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损伤的半月板是否要修补,修补的难易程度如何,根据受伤时间可以有一定的评估;急性期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内侧副韧带损伤应当行保守治疗,在内侧副韧带的愈合期过后则可以行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急性期的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损伤伴后外侧角损伤应当尽早行所有受损韧带结构的修补或重建。疼痛诱发和加重的诱因要详细询问;持续性疼痛一般是炎症发作期,严重疼痛一般涉及到骨骼,如常见的痛风等;活动时加重一般与劳损和损伤有关;如果是夜间疼痛则重点考虑骨质的改变,要重视排除肿瘤等因素的影响。   体检  膝关节的体检较为复杂,一种损伤或病变可能有不同的检查方法。 一、膝关节力线——站立位  脱鞋平地站立,尽可能使踝关节和膝关节并拢,了解膝关节轴线。  正常膝关节的解剖轴线(FTA)有5°-7°的外翻角,机械轴线则为0°,即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和踝关节中心呈一直线。在一般体检中,主要大致了解膝关节的机械轴线。正常情况下膝关节能够并拢,双踝之间应当有4-6cm间距。如果膝关节不能并拢则意味着膝内翻,如果踝关节间距过大则说明膝外翻,内外翻角度通过目测进行估算。  膝关节力线的测定对于关节疼痛的诊断,手术方案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内翻膝伴有膝关节内侧疼痛常,外翻膝伴有膝关节外侧疼痛,常提示内侧或外侧胫股关节的骨关节炎。内翻膝出现膝关节外侧的疼痛则常提示膝关节外侧半月板的损伤,相反外翻膝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常意味着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的损伤。国人内翻膝出现机会较多,因而内侧半月板的切除要慎重,否则会加剧内侧关节间室的退变。切除外侧盘状半月板可以使内翻力线有轻度矫正,有利于应力在关节内外间隙的重新分布,因而切除外侧半月板后,有时却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相反,西方人外翻膝较多,对外侧半月板的重视程度远较我们高,损伤的外侧半月板是他们千方百计修补的对象,当然,这其中还有外侧胫股关节较内侧吻合程度差,外侧半月板在减少胫股关节点状应力接触中有更大作用的因素存在。对于伴有严重膝关节力线异常的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创及软骨治疗虽然能够缓解膝关节疼痛,其主要治疗手段应当是高位胫骨截骨。 二、髌骨相关检查——仰卧位  髌骨既是股四头肌应力传导的支点,也是膝关节前方的一个“浮标”。髌骨相关检查主要涉及髌股关节、内侧滑膜皱襞和关节积液。  1.关节积液:患者仰卧,伸膝位进行检查。膝关节积液可以分为三个等级。膝关节积液三度(+++)——即通常所说的浮髌征: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另一手向后点击髌骨,有髌骨和股骨撞击感即为阳性,此时关节内约有60ml-80ml积液。膝关节积液二度(++):浮髌征阴性时,一手拇食指分别置于髌韧带两侧“膝眼”处,另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如果拇食指由于关节内压力作用而张开,则为阳性。此时关节积液30ml-40ml,尚不足以浮起髌骨。这个方法也用来鉴别关节积液和滑膜增生,滑膜增生情况下双侧膝眼处呈隆起状态,但是于髌上囊加压时,没有这种由于液压传递而引起的拇食指张开。膝关节积液一度(+):膝关节二度检查阴性时,用一横指沿髌骨外侧支持带处施压,另一手食指于髌骨内侧支持带处检查液压传递感或波动感,如果有此感觉则为阳性。  急性外伤所引起的关节积液意味着关节血肿,陈旧性损伤所导致的关节积液常提示关节内的组织结构损伤尚未修复,无明显外伤原因的关节积液常为全身性疾病于关节部位的反映,如风湿热,也可能是关节退变物对滑膜刺激所引起。  2.髌后撞击痛:屈膝30°-45°,用拇指向后挤压髌骨,引起疼痛则为阳性。髌后撞击痛检查的目的了解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或者退变情况,但是一来该方法检查的阳性率不高,对于髌骨软骨软化症远不及伸膝抗阻试验和半蹲试验敏感性高,第二,无法鉴别髌骨软骨软化和髌骨半脱位所引起的膝前疼痛。从理论上讲,髌骨半脱位引起髌股关节外侧关节软骨的高压和退变,应当导致外侧的髌后撞击痛,但是大多数患者往往同时有内侧的髌后撞击痛,这是因为软骨的营养是在正常的应力刺激所造成的挤压和膨胀过程中完成,髌骨半脱位时因为内侧髌股关节面缺少正常应力刺激,产生营养障碍而退变。  3.髌骨活动度:完全伸膝位,以两拇指置于髌骨外侧缘,向内推移髌骨。一般将髌骨的四分之一宽度定为一度。正常情况下髌骨的内移程度在1-2度之间,超过二度说明髌骨活动度太大,小于一度说明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即髌骨内移受限检查阳性。对于习惯性髌骨脱位或者半脱位,如果髌骨内移活动度正常,外侧支持带的松解并不能降低髌骨脱位的趋势,应当以胫骨结节内移等骨性手术为主。  4.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Shelf症):伸膝位,向内侧持续推移髌骨,而后逐渐屈曲膝关节,在屈膝接近45°时产生髌骨内侧的明显疼痛,进一步屈曲膝关节则产生弹响感,而后疼痛缓解,此为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阳性。内侧滑膜皱襞可分为三型:Ⅰ型为发育不全型,靠近内侧滑膜壁处仅有一条滑膜皱襞的残迹,Ⅱ型为正常发育型,内侧滑膜皱襞如一层货架(Shelf)由上到下纵行置于前内侧关节囊壁,但是在膝关节伸屈活动中与股骨内髁无接触,Ⅲ型为异常增生型,指滑膜皱襞增生肥厚呈条索样,在膝关节伸屈活动中与股骨内髁摩擦。滑膜皱襞综合症Ⅲ型滑膜皱襞所产生的膝关节前内侧疼痛症状。当内侧滑膜皱襞呈Ⅲ型时,在伸膝位向内推移髌骨即将该皱襞挤压于髌骨与股骨内髁之间,随着屈膝程度的增加,髌骨与股骨内髁之间的压力增加,因而疼痛症状加重,而当进一步屈膝,滑膜皱襞从髌股间隙脱出滑向股骨髁内侧时,则症状缓解。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具有关节镜下滑膜皱襞切除的强手术指征。  5.恐惧症(Apprehenshion test):完全伸膝位,向外侧持续推移髌骨,而后逐渐屈曲膝关节。在屈膝接近45°时患者产生髌骨脱位的恐惧感而拒绝该检查继续进行,此为恐惧症阳性。恐惧症检查是检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一个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其意义不言自明。  6.股四头肌角(Quadricep Angle → Q Angle → Q 角):仰卧,伸膝位。自髂前上棘向髌骨中心点做连线并向远侧延伸,自髌骨中心点向胫骨结节做连线,这两条线之间的锐性夹角就是股四头肌角(Q角)。正常股四头肌角为5°-10°。一般情况下,对于习惯性髌骨脱位,如果股四头肌角大于15°,单纯行软组织手术将不能治愈,而应当结合骨性手术。 三、膝周压痛点——仰卧位  膝周压痛点是确定膝关节疼痛具体病因的最可靠的依据。根据压痛点可以初步鉴别关节内和关节外因素。  膝关节外侧压痛点:腓骨头处——股二头肌止点炎,长期股二头肌紧张性活动引起,疼痛可以向小腿中上段前外侧放射,结合屈膝抗阻试验可进一步确诊,腘绳肌牵伸治疗有效;外侧副韧带走行部——外侧副韧带损伤;股骨外上髁——髂胫束炎,由于髂胫束挛缩或髂胫束于股骨外上髁部位反复刺激引起,行髂胫束牵伸试验可以进一步确诊,髂胫束牵伸治疗有效;股骨外上髁——腘肌腱止点炎,压痛点在外侧副韧带止点前缘,屈膝位内旋抗阻试验阳性,外伤、劳损或者髂胫束刺激均可引起,有人将其与髂胫束炎一起称为膝外侧疼痛综合症。  膝关节前侧压痛点:髌骨上缘——股四头肌止点病,长期股四头肌高强度紧张活动引起,90° 伸膝抗阻试验阳性;髌骨尖及髌韧带——髌尖炎和髌腱周围炎,伸膝抗阻试验阳性;胫骨结节——胫骨结节骨软骨炎;髌骨内侧缘——髌骨半脱位或者习惯性髌骨脱位;髌骨内侧——内侧滑膜皱襞综合症;髌骨两侧至胫骨内外髁——伸膝筋膜炎,伸膝抗阻试验阳性。髌韧带两侧——髌下脂肪垫炎。  膝关节内侧压痛点:胫骨结节内侧部——鹅足止点炎,鹅足滑囊炎,长期腘绳肌紧张性活动引起,疼痛可向小腿前内侧放射,屈膝抗阻试验阳性;内侧副韧带走行部——内侧副韧带损伤。胫骨平台后内侧部——半膜肌止点炎。  关节线平面——半月板损伤,关节囊韧带损伤,局限性滑膜炎。 四、膝关节活动度——仰卧位  膝关节活动度受限不是膝关节疾病诊断的特异性体征,但是可以作为病情发展和治疗结果的检测指标。膝关节活动度受限有真性交锁、假性交锁和活动终末受限三种特殊形式。真性交锁指关节间隙内物质嵌夹所引起的关节伸屈不能。断裂的交叉韧带残端,破裂的半月板,关节内游离体,异常增生的滑膜,破裂的滑膜皱襞都可以引起关节真性交锁。假性交锁指关节内大量积液而引起的伸屈功能障碍,因为在膝关节屈曲30°时关节腔容量最大而痛感最轻,因而患膝总是保持在屈膝30°位,类似交锁。活动终末受限指伸屈中间过程正常,但是至完全伸膝或者完全屈膝时因为疼痛而不能最终完成,常见于膝关节慢性滑膜炎。  膝关节活动度的记录按中立位0°标记。如一正常膝关节过伸10°,屈膝130°,则记录为10°-0°-130°,如果一膝关节有10°伸膝受限,屈膝为90°,则记录为0°-10°-90°。 五、内外侧稳定性检查——仰卧位  由于对膝关节稳定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人们认识到膝关节侧向稳定性不单单由内外侧副韧带来保证,而是由膝关节内侧复合稳定结构和外侧复合稳定结构来保证。内侧复合结构包括内侧副韧带、鹅足、半膜肌和腘斜韧带,其中鹅足、半膜肌和腘斜韧带组成后内侧角,外侧复合结构包括髂胫束、外侧副韧带、股二头肌腱和腘肌腱,其中外侧副韧带、股二头肌腱和腘肌腱组成后外侧角。  完全伸膝位内外侧不稳:用腋部夹持患侧足,双手扶小腿,施以外翻及内翻应力,分别检查关节外翻和内翻时的松弛程度。  内外侧复合结构的受损程度或者松弛程度可分为三度。从理论上从关节间隙张开的程度来区分,张开达5mm为一度,10mm为二度,15mm为三度。这需要经过应力位摄片来确定,在临床体检时常难以准确判定。由于膝关节外翻及内翻每增加1°,内侧或者外侧关节间隙张开近似1mm,因而在体检时可以通过外翻和内翻角度的增加来断定内侧或者外侧关节间隙的张开程度。当外翻角度增加至5°时可以认为膝关节内侧一度不稳,增加至10°时则确定为二度不稳,依次类推。  在完全伸膝位,膝关节内侧的稳定性首先由紧张的后内侧角来保证,其次为侧副韧带,再次为交叉韧带。当完全伸膝位有明显外翻不稳时,常意味着这三组结构同时受损,当仅有内侧副韧带或者交叉韧带损伤时,由于后内侧角的完整性,并表现不出外翻稳定性的变化。同样,在完全伸膝位,膝关节外侧的稳定结构首先由紧张的后外侧角来保证,其次为髂胫束和关节囊韧带,再次为交叉韧带。当完全伸膝位有明显内翻不稳时,也意味着这三组结构同时受损。  屈膝20°内外侧不稳:同上夹持患侧足,以双手扶小腿,屈膝20°,分别施以外翻及内翻应力,检查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稳定程度。不稳定程度的分级同完全伸膝位。  屈膝20° 时,后内侧角和后外侧角松弛,膝关节内侧的稳定性首先由内侧副韧带来提供,其次为交叉韧带;膝关节外侧的稳定性首先由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和关节囊韧带来提供,其次也是交叉韧带。因此当出现膝关节内侧不稳时首先说明内侧副韧带损伤,随着不稳定程度的增加也可伴发交叉韧带损伤。当膝关节外侧出现不稳时首先说明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和关节囊韧带损伤,同样随着不稳定程度的增加也可伴发交叉韧带损伤。  结合完全伸膝位和屈膝20°位膝关节内外侧稳定性检查,可以大致断定那些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比如屈膝20°膝关节内侧不稳而完全伸膝位稳定时说明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屈膝20°位和完全伸膝位膝关节内侧均不稳时说明整个内侧复合结构损伤;屈膝20°膝关节外侧不稳而完全伸膝位稳定时说明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和外侧关节囊韧带损伤,屈膝20°位和完全伸膝位膝关节外侧均不稳时说明整个外侧复合结构损伤。严重的膝关节内外侧不稳均可能包括交叉韧带损伤。 六、轴移试验和反向轴移试验——仰卧位  轴移试验:完全伸直膝关节,如同检查膝关节内侧稳定性时用腋部夹持患侧足,双手扶小腿施以外翻应力,逐渐屈曲膝关节,在屈膝接近20°时可以感觉到外侧胫骨平台向前移位的弹响,继续屈曲膝关节,在接近40°时可以感觉到胫骨外侧平台复位的弹响,此为轴移试验阳性。  反向轴移试验:一手扶足部,另一手扶小腿,先屈曲膝关节至最大限度,同时外旋小腿,如果有后外侧角不稳,这时会有胫骨外侧平台向后外侧的脱位,此时施以外翻应力,并逐渐伸膝关节,在接近40°时,由于髂胫束自股骨外上髁后侧向前侧的滑动,带动胫骨外侧平台复位而产生弹响感,此为反向轴移试验阳性。  轴移试验和反向轴移试验实质上是胫骨的一种旋转活动,但是这种旋转活动不是围绕胫骨本身的轴心,而是围绕着另外一个异常的轴心,也就是说,胫骨本身的轴心在围绕着另一个异常轴心在移动,因而有“轴移”之称。轴移试验和反向轴移试验所检查的韧带结构并非对应。轴移试验检查的是前交叉韧带的受损情况或者松弛情况,反向轴移试验检查的则是后外侧角的完整性。  在做轴移试验时,在完全伸膝位,由于后外侧角的紧张,胫骨外侧平台处于复位状态;当屈膝接近20°时,后外侧角松弛,对胫骨外侧平台向后外侧的牵扯力减弱,由于髂胫束向前的提拉,若同时有前交叉韧带的断裂或者松弛,会出现胫骨外侧平台向前外侧的移位,此时加以外翻应力时就会出现弹响感;当屈膝接近40° 时,髂胫束自股骨外上髁前方滑向后侧,牵扯胫骨外侧平台复位,此时施以外翻应力时同样会出现弹响感。轴移试验阳性可以分为四度:一度指施加小腿内旋应力时轴移试验阳性,而小腿旋转中立时轴移试验阴性;二度指小腿旋转中立时轴移试验阳性,施加外旋应力时轴移试验阴性;三度指施加小腿外旋应力时轴移试验阳性;四度指伴明显外侧复合结构不稳的轴移试验阳性。一度阳性仅表明前交叉韧带松弛,二度以上阳性表明前交叉韧带断裂。  反向轴移试验并非用来诊断后交叉韧带损伤,其阳性结果表明后外侧角损伤。 七、半月板检查——仰卧位  有关半月板的检查可分为两类:挤压试验和研磨试验。挤压试验的动作实际上在检查膝关节侧向稳定性时已经实施。比如在施加外翻应力检查膝关节内侧稳定性时,如果出现膝关节外侧间隙的疼痛,则说明外侧半月板的损伤,在施加内翻应力检查膝关节外侧稳定性时,如果出现膝关节内侧间隙的疼痛,则说明内侧半月板的损伤。  研磨试验——McMurray试验:一手握住患侧足,另一手置于关节间线,如果要检查内侧半月板,则先极度屈曲膝关节,外旋患侧足并同时施以内翻应力,如果此时出现内侧关节间隙的疼痛及弹响,则说明内侧半月板后1/3的损伤,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如果在屈膝90°时出现膝关节内侧的疼痛和弹响,则说明内侧半月板中1/3的损伤。如果要检查外侧半月板,则先极度屈曲膝关节,内旋患侧足并同时施以外翻应力,如果此时出现外侧关节间隙的疼痛及弹响,则说明外侧半月板后1/3的损伤,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如果在屈膝90°时出现膝关节外侧的疼痛和弹响,则说明外侧半月板中1/3的损伤。  McMurray试验实际上是对半月板损伤机制的一种重复,其中有几点需要注意:一、该试验对急性损伤敏感性高,但是特异性低;对陈旧性损伤,常常难以诱发出典型症状体征。二、该试验对内侧半月板敏感性高,对外侧半月板敏感性低。三、在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鉴别上,该试验的准确率为85%。四、该试验不能检查半月板前角损伤。研磨试验还有其他一些方式,但从敏感性和准确性方面讲,还是以McMurray试验占优。 八、前后抽屉试验——仰卧位  前抽屉试验:屈膝90°,检查者坐于患侧足上以使其固定,双手抱小腿近段向前牵拉,观察胫骨向前移位程度。分别于小腿内旋位、中立位、外旋位进行检查。在内旋位,外侧韧带结构紧张,主要检查前交叉韧带和和外侧韧带结构;在中立位,主要检查前交叉韧带;在内旋位,内侧韧带结构紧张,主要检查内侧韧带结构和前交叉韧带。  胫骨内旋时,交叉韧带呈螺旋扭紧状态,胫骨外旋时,交叉韧带呈螺旋松解状态。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胫骨内旋幅度较外旋幅度小,行前抽屉试验时在内旋位胫骨前移幅度较在外旋位时小。在不同胫骨旋转位置的前抽屉试验除可以检查前交叉韧带外,可以间接检查内外侧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性。  行前抽屉试验检查时有三个不便或缺点:首先,对于急性损伤的患者,由于关节内血肿等原因,患者常无法屈曲膝关节,因而不便于检查;第二,在屈膝位进行前抽屉试验时,由于半月板后角阻挡在股骨髁后部,常出现假阴性结果;第三,由于半月板的阻挡和大腿的不完全固定,无法分辨硬性和软性终止点,即无法区分韧带的完全断裂、部分断裂和无韧带断裂的关节囊松弛。  后抽屉试验:检查方法基本上同前抽屉试验,只是双手将小腿近段向后推移。在内旋位,内侧韧带结构紧张,主要检查后交叉韧带和和内侧韧带结构,在中立位,主要检查后交叉韧带,在外旋位,外侧韧带结构紧张,主要检查外侧韧带结构和后交叉韧带。后抽屉试验是检查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最可靠的方法。 九、Lachman试验——仰卧位或坐位  Lachman试验就是屈膝30° 的前抽屉试验,有三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于瘦小的患者,检查者一手握持大腿远段,一手握持小腿近段,在患者仰卧位即可进行检查;对于大腿较粗的患者,不能够用一只手握持,让患者仰卧,检查者可屈曲自己的膝关节垫于大腿远段之下,再用一手自上固定大腿进行检查;如果患者非常肥胖,一只手不能握持小腿者,可使患者坐于检查台边,屈膝约30°,检查者用双膝部固定患侧足,双手抱小腿近段进行检查。在检查时不但要检查胫骨的前移程度,更重要的是检查韧带的终止点。前交叉韧带的终止点可以分为硬性、软性两类。这三种方法以前两种最为准确。  比起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有着明显的优点。该试验不但在陈旧性损伤时可以检查,在急性损伤时也可以进行检查;由于无半月板的干扰,检查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可以准确检查到韧带的终止点。Lachman试验阳性并伴有软性终止点,说明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Lachman试验阳性并伴有硬性终止点,说明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或者单单关节囊韧带松弛;Lachman试验阴性肯定伴有硬性终止点,说明前交叉韧带正常。 十、大腿周径差别——仰卧位  于髌骨上缘近侧四横指处用软尺进行检查,并行双侧对比。也可以用手粗测。  大腿周径检查主要指检查股四头肌的萎缩程度,特别是股内侧肌的萎缩程度。该检查是了解膝关节病变程度以及在手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状况监测的敏感指标。一些膝关节疾病,特别是儿童的膝关节疾病,常常仅表现为股四头肌的萎缩,此项检查则有助于诊断。髌骨上缘四横指处是股内侧肌肌腹部位,故该部位周径差别受股内侧肌萎缩程度影响最大。 十一、腘绳肌紧张度和伸膝抗阻试验——仰卧位  腘绳肌紧张度:仰卧位,行直腿抬高,可了解腘绳肌紧张度,其前提是没有坐骨神经症状。  长期腘绳肌紧张性活动可导致腘绳肌短缩,从而出现股二头肌止点、鹅足和半膜肌止点症状,常与膝关节内症状相混淆,腘绳肌紧张度检查有助于鉴别。  伸膝抗阻试验: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托患膝,让患者做伸膝动作,另一手置于踝关节前侧施以阻挡力。出现膝前疼痛则为阳性。  伸膝抗阻试验主要用来检查伸膝装置的劳损和髌股关节的退变,根据髌骨上缘、髌骨尖、髌韧带部以及髌骨后等具体出现疼痛的部位可以进行进一步诊断。伸膝装置的劳损可以在膝关节任何伸屈度进行检查,髌股关节的退变则须在屈膝45°-90°时进行检查。 十二、股四头肌紧张度和屈膝抗阻检查——俯卧位  股四头肌紧张度:俯卧位,极度屈曲膝关节,正常情况下,足跟应能接触臀部。若有股四头肌紧张或者短缩,则不能接触。  长期股四头肌紧张性活动可以导致股四头肌孪缩,从而出现伸膝装置劳损症状,股四头肌紧张度检查结合伸膝抗阻试验可以诊断。  屈膝抗阻检查:俯卧位,让患者做屈膝动作,于踝后施以阻挡力,出现腘绳肌止点疼痛为阳性。  屈膝抗阻试验结合腘绳肌紧张度检查有助于诊断腘绳肌劳损。

发布了文章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运动优于激素关节腔注射

研究表明,注射糖皮质激素的短期疗效可以通过运动疗法实现,而且运动疗法的治疗效果持续一年。研究纳入156例单膝或双膝关节炎患者,平均年龄56岁,随机分配接受糖皮质激素注射或接受运动治疗,每组78例。治疗前两组的疼痛严重程度和功能障碍程度相似。治疗前糖皮质激素注射组平均WOMAC评分为108.8±47.1,运动治疗组为107.1±42.4。1年后,运动治疗组的平均WOMAC评分显著低于激素治疗组(37.0±30.7 vs. 55.8±53.8)。(WOMAC评分 得分范围从0到240,分数越高表明疼痛、功能障碍和僵硬越严重)。(具体数据见图)另外,接受物理疗法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1年时的疼痛和失能均少于接受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该研究中,1年物理疗法与激素治疗的医疗费用相当。

发布了文章

髋周肌群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研究

1)髋周肌群训练治疗重度KOA单次治疗的即时效果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科门诊和骨科病房,根据负重膝关节X线KL分级诊断为重度KOA的患者18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4例。应用优化髋周肌群训练方案单次治疗后患者NRS评分(3.56±1.82 vs. 5.50±1.98,P<0.001)、起立-行走时间测试(14.84±6.38 vs. 16.30±6.64,P<0.001)均显著下降。这证实即使是对于重度KOA患者,单次治疗就可以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提高平衡和步行功能。2)髋周肌群训练与膝关节肌训练的比较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科门诊和上海市五里桥社区老年KOA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股四头肌训练组和髋周肌群训练组,各2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及体重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WOMAC评分、膝关节伸、屈等速峰力矩值、6分钟步行测试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训练2周后,髋周肌群训练组患者的WOMAC评分疼痛项(46.45±41.05 vs. 135.36±74.99,P=0.042)、僵硬项(19.93±30.24 vs. 57.06±54.82,P=0.045)和功能障碍项(172.12±215.14 vs. 368.74±311.31,P=0.012)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髋周肌群训练组患者的WOMAC评分疼痛项(46.45±41.05 vs. 103.05±113.78, P=0.042)、僵硬项(19.93±30.24 vs. 45.79±48.06,P=0.045)和功能障碍项(172.12±215.14 vs. 425.71±381.91,P=0.012)明显低于股四头肌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复训练2周后,股四头肌训练组的膝关节屈肌群(30.24±9.93 vs. 20.81±12.82, P=0.001)、髋周肌群训练组的膝关节伸肌群(73.70±29.88 vs. 42.21±19.64,P<0.001)和膝关节屈肌群(36.32±14.89 vs. 20.78±11.86,P<0.001)等速峰力矩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复训练2周后髋周肌群训练组的膝关节伸肌群等速峰力矩值(73.70±29.88 vs. 37.77±13.39,P<0.001)明显高于股四头肌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复训练2周后,股四头肌训练组(574.00±127.84 vs. 540.71±126.02,P=0.022)及髋周肌群训练组(592.33±97.98 vs. 563.81±93.85,P=0.037)的6分钟步行测试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电话随访训练坚持情况,髋周肌群训练组有1例患者脱落,原因是没有时间训练。股四头肌训练组有12例患者脱落,原因均是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有加重迹象,不敢继续训练,导致脱落。所有坚持训练患者,无论是股四头肌训练组还是髋周肌群训练组,均自述疼痛症状已经能够耐受,不需要其它治疗。整个观察周期无不良事件发生。1年随访观察发现髋关节训练组的18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了膝关节疼痛症状再发作,经治疗后缓解;股四头肌训练组的8例患者有7例患者疼痛症状再发作,经治疗后缓解;症状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0.009)。这部分研究证实该优化训练方案早期疗效优于经典股四头肌训练方案,且疗效持久。

发布了文章

神经松动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减压术后疼痛复现的研究

腰椎神经根管减压术是脊柱外科治疗神经根管狭窄症的基本术式。物理致压因素解除后,术后早期根性疼痛常会复现,使患者产生对手术的质疑,不仅影响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而且会增加住院及康复时间。临床上采用激素冲击疗法,虽然可以大大缓解相关症状,但在激素停药后还会出现一个明显的疼痛波动过程。作者在术后早期应用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根性症状复现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基本资料及治疗经过 术前康复教育告知患者可能会出现术前的根性疼痛复现。根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筛选L5或S1骨性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确定病变节段,行神经根管减压手术。术后常规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止痛药物3天。募集术后停药后出现根性疼痛复现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上均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值也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患者从术后第四天开始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每日上下午各1次,共治疗3天,对照组不进行治疗。 1.2 神经松动术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要促使症状重现或加重,以患者能够耐受、出现抵抗感为度。每个动作重复5-10次,对反应强烈者动作可小幅度、多重复。神经松动术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一手稳定膝关节、保持膝关节伸直位,另一手托住小腿下1/3、缓慢抬高。待患者出现神经根性症状时,轻微降低高度,待症状减轻时,嘱患者可主动缓慢背屈、外翻踝关节牵拉胫神经,可跖屈、内收、内翻踝关节牵拉腓总神经,主动进行神经松动治疗。患者可以自己控制治疗量,避免治疗过程中恐惧心理及过度牵拉导致神经损伤。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第四天治疗前、后及第五、第六天治疗前应用VAS观察患者自我感觉症状的变化。VAS法比较灵敏,有可比性。具体做法是: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严重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第四天治疗前后差值与VAS最小临床症状差异(the minimal clinical important difference)值(1.2cm)进行单样本t检验,相同天数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进行独立t检验,治疗组或对照组术后不同天数之间的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单次神经松动术手法的治疗效果 首次神经松动术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下降1.65±0.81,与其最小临床症状差异值:1.2,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23)。 2.2 三次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后的效果 患者治疗过程中的VAS值变化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术后第四和第五天,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VAS值显著降低(P=0.000,P=0.000)。对照组患者VAS值持续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7);治疗组患者VAS值逐渐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根性刺激症状均基本消失,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是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神经根受压。局部压迫使血液淤积在神经和其邻近组织产生水肿,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差使神经纤维缺血、缺氧、代谢产物蓄积,将进一步加重局部水肿,形成恶性循环,神经的敏感性增高,从而出现相应节段棘突旁压痛、放射痛等典型神经根性疼痛症状。神经根管减压手术是解除骨性致压因素的基本手术方法。手术后压迫解除,神经根内压力被释放,因此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但伴随压迫所致神经根的原始损伤、手术创伤及再灌注损伤等,术后早期神经根内的水肿反而会出现暂时性增加。在神经外膜的限制下,神经根内压力可能会达到术前水平,因此临床根性疼痛症状会复现,甚至较术前更重。研究发现,患者常在术后4天左右开始出现下肢不适症状,而且疼痛程度与日俱增,第5-7天出现典型的术前根性疼痛症状复现,但一般在术后1-3个月左右消失。这个过程中患者常会萌生手术失败的想法,不仅影响患者对手术医师的信任,使患者消极对待后续治疗,而且还会明显延缓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康复进程。术前及术后疼痛症状复现前的康复教育,使患者了解整个手术过程及症状变化的经过,有利于使患者对术后症状的复现产生一定的心理免疫作用。但术后早期严重疼痛对患者的影响还是不能忽略,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 临床常用糖皮质激素抑制神经根减压术后早期的神经根水肿,应用镇痛药物止痛,虽然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轻症状,但激素停药后,症状同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重现,而且激素的副作用是临床上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以往研究发现神经松动术手法通过牵拉神经根可以改善神经根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减轻神经根水肿,缓解和康复根性症状。本研究发现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腰神经根管减压术后早期的根性症状复现即时效果良好,且没有明显副作用。单次手法治疗即可达到最小临床症状差异,出现明显临床疗效。神经松动术治疗组患者3次治疗后较对照组神经根症状明显持续减轻,提示神经松动术手法是康复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早期根性疼痛症状复现的良好方法,对于减少临床药物的使用和提高患者的信心均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许多患者在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3天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达到了患者可接受程度,部分患者要求停止治疗;且许多对照组患者到术后第7天时出现了难以忍受的疼痛,需要进一步进行药物等干预治疗,会影响本研究的临床疗效观察,为此本研究设定研究期为3天,即:术后4、5、6天。 综上所述,神经松动术手法缓解神经根管减压术后根性疼痛症状复现,安全、高效;康复早期介入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和整个治疗的信心。

发布了文章

男性更年期-不可忽视的疾病

大家都知道女性有更年期综合征,男性也一样,更年期综合征同样困扰着许多男性的退休后生活和工作。男性更年期主要发生于50-70岁之间,表现不如女性典型,常为全身乏力,运动能力下降,有时也有烘热感觉。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医学科安丙辰中医常认为是虚中有火(热)。临床医学认为是自然衰老过程中的不平衡所致。治疗上需注意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必要时需要药物辅助治疗。

发布了文章

合理运动治疗膝关节疼痛

膝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造成50岁以上人群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老年人因为疼痛而害怕活动,反而使得病情加重。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不恰当的运动确实会加重膝关节炎,因此膝关节炎患者如何正确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医学科安丙辰“膝关节炎比较典型的症状有疼痛、压痛、肿胀,关节活动减少与晨僵、肌肉无力和失稳感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首先要明确患的是不是膝关节骨关节炎,或是其他疾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安丙辰表示,当像王阿姨这样出现膝盖痛等症状时,应该先去医院确诊。“比如类风关也会有疼痛、晨僵等类似症状。而它们的治疗方式是不同的。对患者来说,一个比较典型的区分方法是:膝关节炎的晨僵多在30分钟内好转,如果超过30分钟应怀疑类风关。” 尽管膝骨关节炎难以治愈,但症状可缓解,发展可延缓,应该积极对待。安主任建议,膝关节炎患者应该积极配合专业医师进行治疗,主要方法有:平衡营养、康复治疗、使用关节保护支具、合理使用止痛药物等,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如关节镜清理术、截骨矫形术、关节置换术。运动是否会损伤膝关节?对于膝关节炎患者来说,多有疼痛、肿胀、肌肉无力等症状,在某些活动时加重,一些人会因此不愿运动,或担心运动会加重对膝关节的伤害。安主任对此表示:有研究显示,体力劳动和肥胖可以明显增高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率,但日常和娱乐活动并不骨关节炎的病情。合理的运动疗法则有助于骨关节炎的康复。 在进行其他治疗的同时,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疗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来说有很多好处。多项研究证实,运动疗法可以为营养物质进出关节软骨提供动力,力学刺激可以调节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表达。运动疗法可打破骨关节炎反复发作的恶性循环。增加关节周围肌力,增加关节稳定性,改善韧带韧性,提高关节灵活性。促进关节液循环,改善关节的营养状况。运动可使骨皮质增厚,骨松质在结构上发生相应变化,以适应肌肉牵拉和压力载荷,使骨质更加坚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有氧运动可有效氧化体内脂肪使体重指数下降,从而避免肥胖加重骨关节炎。此前一项在上海黄浦区开展的调查显示,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通过1年八段锦锻炼,体重指数由锻炼前的25.0±2.9降到了24.4±2.9。运动疗法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本体感,明显提高患者的闭眼单腿站立时间。可改善神经系统对运动系统的整合,提高运动的协调能力,预防摔倒。 安主任建议,膝关节炎患者不应该惧怕运动,如果以休息替代运动,只会使关节废用,加重病情。只要选择了正确的运动方式,对膝关节炎的康复是有益的。如何制定膝关节炎的运动处方? 1.膝关节炎患者运动的原则在制定运动处方之前,首先要明确运动的原则。对膝关节炎患者来说,运动应该以安全第一,制定运动处方前要详细评定患者的健康状况。对于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疾病的人来说尤其要防摔倒、低血糖等危险,建议与同伴一起锻炼。遵循个体化原则,要根据患者的体能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运动项目不必强求,只要对关节没有伤害。循序渐进,不能强求运动量,以不造成伤害为目的。持之以恒,运动只有坚持一段时间才能出现疗效。不能贪求见效快。一般坚持运动至少两周后才会见效。见效后也不要中断,或断断续续。安主任还特别强调了2小时原则,如果运动后1~2小时,由于运动所导致的疼痛症状不能缓解,或者出现疲劳、肿胀、虚弱等症状,表示运动过量,需要调整运动量,这是患者自我检测指标。 2.推荐的运动处方 美国老年学会专门制定了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运动处方,可供膝关节炎患者参考。 运动项目 运动强度 持续时间 训练频率 关节活动度训练 开始 屈、伸到有抵抗感 主要肌群1次,维持位置5~15秒 每天1次 目标 整个运动范围的屈伸 主要肌群3~5次,维持位置20~30秒 每周3~5次 肌力训练 等长肌力训练 低到中度:40~60最大等长收缩 关键肌群1~10次,收缩维持1~6秒 每天1次 等张肌力训练 低:40%1RM 中:40~60%1RM 高:>60%1RM 10-15个动作 8~10个动作 6~8个动作 每周2~3次 耐力训练: 有氧运动训练 低到中度: 40~60%最大需氧量 每天20~30分钟 每周3~5次 注:“RM”是“Repetition Maximum”的缩写,指“最大重复次数”,结合数字x,就实际表示“能够重复练习x次的最大重量”,或“最多只能重复练习x的重量”。 如何解读这个运动处方呢?安主任介绍说:首先,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伸挛缩的肌肉,增加柔韧性。常用于热身阶段或肌力训练向有氧运动的转换过程。注意:关节伸展过程中速度要慢,力量要轻,避免引起疼痛。静态牵伸时间一般掌握在10~30秒。其次,肌力训练,必须个体化,遵循2小时原则,以避免肌肉疲劳。提供的阻力必须小于最大肌力,存在关节疼痛时最好应用等长肌力训练。等长收缩肌力训练,是指肌肉静态收缩,不引起关节活动。使肌肉对抗阻力进行无关节运动,仅维持其固定姿势。可以增加肌肉静态肌力和耐力,为关节的活动提供最初的动力。可以对所有的关键肌群进行训练。特别要注意,训练过程中不要憋气,要自然呼吸。可以与一起运动的同伴自然对话。两次收缩之间要休息20秒。逐渐由单一关节角度,增加到多关节角度。收缩时间超过10秒,将使血压升高。等张收缩肌力训练,是动力性训练,比如举哑铃、俯卧撑等。可以提供动态肌力增加,为完成正常关节活动提供动力。此外,肌力训练中还有一种等速训练,是肌力训练的革命性进步,但需特殊器材。肌力训练最终达到闭链训练,包括多组肌肉和多个关节,并重复日常生活活动,例如上楼梯。肌力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第三,有氧运动训练,可增加有氧运动能力,改善机体结构、降低血压。要根据老年人的疾病、活动情况,关节稳定性和兴趣选择运动方式。有氧运动训练应当多样化,应当涉及到尽可能多的肌肉和关节,避免出现厌烦情绪。一般有氧运动训练要有2~3个月的适应阶段,之后可2.5%/周增加运动量。3.遵循运动训练金字塔建议对膝关节炎患者来说,做得最多的是日常基本活动,如家务、散步等。多做有氧运动及娱乐活动,做适量肌肉力量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少呆坐。4.运动注意事项安主任强调,运动一定要以安全为前提,当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时暂停。不做会导致疼痛加剧的锻炼,锻炼量不可过大。寻找志同道合的运动伙伴可使运动更有趣及预防意外发生。 除了运动,还要养成正确饮食、适量休息、健康运动、愉快心情习惯。

发布了文章

腰痛要当心是骶髂关节扭伤

骶髂关节扭伤是指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面受外力致伤,出现充血、水肿、粘连等,甚者可出现关节移位,引起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疾病。骶髂关节扭伤又称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滑膜嵌顿症、骶髂关节绞锁症、骶髂关节错位、骶髂关节紊乱症及骶髂关节综合征等。骶髂关节扭伤,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或是该病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导致错误诊治。 一、骶髂关节扭伤的发病机制 骶髂关节是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构成的。由于耳状关节面相互嵌扦咬合紧密(对维持骨盆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骶髂关节内外都有坚强的韧带固定,活动范围极小,属于“微动关节”。骶髂关节是人体躯干向下肢传递重量与支撑的关节;双足或两侧坐骨结节所受的外力,也必须通过骶髂关节才能传到躯干。 骶髂关节扭伤多因姿势不正,肌力失调骤然扭转而致,如弯腰搬取重物时姿势不当;跌倒时臀部着地;肩担重物时突然失足等,身体失去平衡,重心突然转移,身体来不及适应而所致。急性扭伤或长时间在不良体位下劳动有关当人体直立时,重力中线经骶髂关节前方对其产生一定扭力;当前屈弯腰时,脊柱前倾骨盆腘绳肌牵拉固定或后旋,易造成骶髂关节扭伤或劳损。此外,妊娠期可因黄体酮的分泌使韧带松弛及体重增加,致使骨盆向前下方倾斜引起损伤;或因长期卧床,腰麻或全麻后均能引起骶髂关节松弛,影响骶髂关节的稳定。医源性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在对髂后部取骨做植骨手术时,如范围过大,可因破坏了髂腰韧带而引起骶髂关节不稳。当姿势不正、肌力失调、韧带松弛时, 扭转的外力可使凸凹不平的骶髂关节面排列紊乱,间隙加宽。在关节腔负压的情况下将滑膜吸入关节间隙嵌顿,引起剧烈疼痛。 根据受伤的姿势与外力的作用方向,可造成骶髂关节向前或向后半脱位:① 骶髂关节前脱位 是当髋关节伸直,膝关节屈曲,拉紧股四头肌和髂股韧带向前牵拉髂骨时,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后旋转的外力可使髂骨向前移位;② 骶髂关节后脱位 是当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腘绳肌紧张向后牵拉髂骨时,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则骶骨与髂骨发生方向相反的扭转,可引起髂骨后旋移位。 急性扭伤没有治愈,长时间在不良体位下工作均可导致慢性扭伤。患者腰腿疼痛症状缠绵难愈,并且随时可能急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二、骶髂关节扭伤的临床表现 急性骶髂关节扭伤后会突感伤侧骶髂部剧烈疼痛,难以活动,面色苍白,甚而休克,同侧下肢不敢负重及站立,行走困难,躯干向前及病侧倾斜。坐位时患侧臀部不敢着力,常以健侧臀部着床,患肢保持屈髋屈膝位,翻身困难,腰骶部疼痛剧烈。约20%~60%的患者合并同侧下肢放射痛,多在臀部、大腿后部(股后侧皮神经)坐骨神经分布区和大腿根部前内侧,引起放射痛的原因可能为:① 骶髂关节附近的韧带、肌肉或其他软组织受第4、5腰神经、骶神经支配,当骶髂关节扭伤时可引起这些神经的反射性神经疼。② 坐骨神经或股后侧皮神经束紧贴骶髂关节和梨状肌的前侧,当骶髂关节周围的韧带因扭伤出血,肿胀或梨状肌痉挛时可直接刺激神经束引起放射痛。③ 骶髂关节扭伤时合并腰骶关节扭伤也可刺激神经根引起坐骨神经痛。 体格检查可发现:立体姿势:站立时躯干向健侧倾斜,以健肢负重,患腰足尖着地,手扶患髋以减少活动及疼痛。坐位姿势:坐位时以健则坐骨结节负重,双手支撑以减轻负重。上床姿势:患者先坐于床旁,然后以双手扶住患肢以防止患侧骶髂关节疼痛。腹股沟部及内收肌群痉挛性疼痛,其他内脏表现(包括痛经、阳痿等)。髂后上棘周围压痛是本病的定位体征,另外梨状肌、坐骨神经行程等部位也会出现压痛。内收肌紧张,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骶髂旋转试验阳性,“4”字试验及床边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受限。髂后上棘不等高、腰骶三角不等,髂嵴不等高、下肢不等长、腰椎侧弯等。x线片可见:骶髂关节间隙不等宽,密度不均,骨盆倾斜,(或可见)耻骨联合分离。 若脱位关节未被矫正可长期遗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有的则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阳痿等),且久治不愈。其原因为骶髂关节半脱位致骨盆扭转/倾斜,使盆内脏器及所支配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或牵拉,一旦骶髂关节错位纠正,骨盆位置恢复正常,许多内脏病变亦随之得到缓解。 三、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治疗急性扭伤半脱位,立竿见影。对于慢性损伤和急性损伤复位后均应进行局部制动,应用药物、物理因子等方法消炎止痛,并加强腰骶部核心肌群训练,预防脱位再次发生、巩固治疗效果。对于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可采用骶髂关节融合手术治疗。

发布了文章

如何有效预防练习太极拳中可能引发的膝关节痛

       在太极拳的习练中,练拳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现象,许多不明真相的人误以为是练太极拳练坏、练伤了膝关节。其实,这是天大的误会。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它的健身强体作用,已被历史和科学所证实。练太极拳无病健身,有病康体,许多慢性病通过练太极拳得到康复,甚至连陈伤旧痛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自愈,包括导致膝关节疼痛的骨关节炎、滑膜炎等。练太极拳怎么会引起膝关节疼痛呢?        膝关节疼痛,有创伤性和病变的原因。因关节病变引起的如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囊炎、关节积液等炎症性和无菌性的老年退行性关节老化等;创伤性的如因运动量过度引起的慢性劳损和不科学、不规范的练拳方法而引起的损伤、挫伤等。因太极拳运动而引起的膝关节痛,主要是不科学的运动方式和不规范的练拳方法,以及运动过度疲劳所引起的伤害。        一般来说,在初学太极拳时出现的疲劳性酸痛,是暂时的,休息后就会减轻和自行恢复。而不科学、不规范、不正确的运动方法引起的膝关节磨损、积液、肿胀等,就很难康复了。轻者不但影响习拳练拳,而且影响日常工作生活,严重者甚至致残。        一、科学运动预防膝关节损伤   任何体育运动都要提倡科学运动,练太极拳也不例外,太极拳本身就是一项科学的传统体育项目。科学运动包括心理的和身理的。心理方面要清静无为,身理上要周身相随、平衡协调、内外放松,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比如练拳先热身,就是科学练拳很重要的环节。   许多人认为太极拳缓慢圆润,松柔轻灵,不需要做热身运动。其实不然,太极拳的缓慢运动,更需要热身。热身对于习练太极拳者的心理、生理等准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热身运动,能愉悦身心、焕发精神、更能以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和充沛的精力投入运动;通过热身运动,能促进血管扩张,加快血液的流速,改善血**,促进机体微循环的畅通,使活动部位的局部供血量增加、血红素和肌蛋白结合释放氧的能力增强,物质代谢和能量释放过程加强,改善人体能源的供输和代谢物的排泄。从而改善和克服肌肉、筋经、骨骼、关节的僵硬状态,预防膝关节伤害。   科学练拳,就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要劳逸结合,不能无限度、无休止,超负荷地猛练、瞎练、乱练。长时间不间息的过度练拳,即使训练方法正确,也会因过度疲劳而使机体伤害,特别是膝关节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如果发现膝关节疼痛,要科学分析原因。是由初练引起的肌肉、膝关节酸痛呢?还是不正确的姿势、不正确的方法引起的疼痛?是前者,只要适当注意劳逸结合,过十天半月,就会慢慢恢复。如是后者,要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进行一些小运动量的锻炼,采取一些必要的治疗措施,尽快地让其康复。   二、规范习拳练拳,预防膝关节损伤   1、从膝关节的生理功能角度保护膝关节   膝关节是下肢运动重要的中间环节。膝关节由胫骨、髌骨、半月板三块骨头组成,同时受五大韧带和四大肌群控制;膝关节与髌髋关节、踝关节连接,起到向前向后、向上向下的屈伸作用。膝关节比较脆弱,半月板更是贵养,一旦损伤就难以修复和再生。不规范的运动,往往会引起半月板磨损损伤。   就膝关节的生理功能而言,它不能左右横向扭动。横向运动需要由踝关节和髌髋关节来共同完成,膝关节仅仅是配合而己。   所以,在练拳时,不管是什么步法,膝关节绝对不能左右内外侧扭动,否则就会造成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损伤。同时,根据膝关节只能前后上下运动的生理机能,前后上下的方向一定要一致。在马步、弓步、仆步等步法中,膝盖必须对准足尖,与足尖同向,并以不超出太冲穴为佳,极限不能出足尖,否则就会损伤膝关节。更不能向前跪伸,因为半月板在膝关节的前面,起着前后上下伸缩调节的作用,其屈伸的范围是有限的。   2、从运动方法上保护膝关节   在习练太极拳时,人体重量的三分之二是由腰胯承受、转化后作用于大腿,并通过膝关节的连接与小腿、足融汇一体。在做膝关节转向动作时,应当由腰胯来控制和带动下肢。比如野马分鬃中的撇脚,应当先由腰胯带动大腿,随着大腿的转动带动膝关节和小腿、踝关节的同时转动。腰为主宰,膝关节是被腰胯带动的!是被动而不是主动的转动。要在腰胯的带动下,将身体重心由大腿经膝关节、小腿、踝关节和足向同一方向转移,膝关节只是起到连接作用,不能有丝毫的动意,一点都不挂力,完全彻底放松。如果让膝关节单独用力去完成这一动作,就会引起半月板、缝匠肌腱韧带的损伤。所以练拳时,必须结合拳理拳法与人体生理力学结构的原理,才是科学的练拳法,才能保护膝关节。   3、从姿势正确上保护膝关节   姿势的规范正确与否,是太极拳的重要功夫。首先,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安舒,中正是太极拳的灵魂,没有中正就没有太极拳。中正使练拳者达到高度的阴阳平衡状态。因此,要保护好膝关节,立身-定要中正。在练拳中因姿势不正确而引起的诸如跪姿、双重、麻花脚等,都是伤害膝关节的罪魁祸首。跪姿易夹裆,限止了裆的圆滑顺畅,同时阻碍了腰胯、大腿和小腿之间力的平衡传递,以及自身重量的转化和缓冲,有利于膝关节保护。跪姿、双重、麻花脚等都失去了中正,造成自身的大部分重量承载在膝关节上,引起膝关节负荷过重而损害。所以练拳时姿势必须正确。正确的姿势,来原于正确的方法,也取决于基本功的训练。其中加强桩功的训练,是立身中正、全身松柔、下盘稳固、上下顺畅、整体协调的基础。   此外,还有诸如姿体松柔的训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内外三合的训练、调身、调息、调心的三调训练,以及各种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训练,还有局部和整体和精、气、神完美统一等问题,都需要练拳者去不断实践、揣磨,不断体悟。一切不科学、不正确、不合理的训练方法都会伤害练拳者的身心,当然也包括膝关节。        太极拳的健身养性功能,需要通过科学的养生理念,科学的练习态度和方法去实现。建议太极拳爱好者学一些太极哲学、拳理拳法和人体生理卫生知识,同时找一位明师指导,这样既能预防膝关节兔受损伤,又有利于练好太极拳。 (文/董泽民)来源:《中华武术》        实际上,许多中国传统健身运动,如八段锦、站桩功、五禽戏等,都存在相似问题,要及时对症处理。

发布了文章

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难点——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受限

       肘关节骨折占所有骨折的7%,包括肱骨髁间骨折、髁上骨折、外上髁骨折、内上髁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桡骨头骨折等。术后早期开始患肢功能锻炼已被公认为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它能有效地避免肘关节粘连及僵直,防止骨质疏松、肌萎缩及关节僵硬。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在保证内固定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患者做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        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活动度受限是骨科康复中的难题之一。作者在临床中发现“肿胀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的罪魁祸首”,许多患者发现手术后当时手的功能受限较轻,但是随着恢复,手的功能受限也逐渐严重起来,这严重影响患者康复的积极性和临床疗效。在临床工作中,作者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骨折术后康复方法要因损伤机制而不同。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使钢板等固定物起到类似张力带的作用,有利于骨折的稳定促进骨折的愈合。不恰当的训练反而会导致,骨折部位受力增加,导致骨折愈合障碍,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术后早期的抬高患肢和拳泵训练,经济高效。但患着一般不能坚持,这主要是大家对其认识不够导致的,这种方法只要坚持,肯定效果十分明显。        骨科术后配合应用一些脱水、消炎镇痛以及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对于肿胀的控制疗效也十分显著,并有利于预防后期的软组织粘连,改善肘关节的活动度。        康复方案中常推荐的冷疗,作者建议要合理应用,其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当局部皮肤温度十分高时,我们可以应用加压冷疗的方法,否则不用为好。如果局部皮温不高,可以考虑应用热疗等方法。        加压治疗是在整个上肢都有明显肿胀的情况下才采用的临时措施,因此也不建议长期使用。        肢体的牵伸训练十分重要,现在十分推崇的持续静态牵伸技术,都是不错的选择。但牵伸时必须根据损伤机制和手术固定的原理进行,避免应力集中,否则容易导致骨折愈合障碍。        肘关节康复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任务导向性和无痛原则,为了恢复功能,患者的依从性会明显改善。

发布了文章

颈肩腰腿痛

       颈肩腰腿痛的病因很多很复杂,而且反复发作迁延难癒,有的开了刀、上了钉棒也还残留疼痛。所以没发病和发过病都要终身预防。颈肩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是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脊柱內外神经受刺激、压迫,当然还有许多感染、免疫、代谢、肿瘤与内脏疾病也可出现颈肩腰腿痛症状。颈肩腰腿痛病因虽多通常大多是因为受凉、劳累、扭伤的诱因而发病。这里专门讨论一下诱发因素、以预防发病和复发。 一、受凉        人的皮肤与肌体靠血液循环,氧的供给,能量代谢来维持。一但受凉血管收缩、循环受阻、代谢障碍就很容易诱发疼痛。        受凉在冬天很容易发生,在春秋湿凉的环境下也容易感受到;而在夏日炎热的气候,身体的体温因大面积裸露去散热,皮肤温度降到三十一、二度,比冬凉穿衣的皮肤温度往往还会低二至三度,也易受凉。        阴雨天气压低、氧分压也低更容易出现因循环、血氧代谢降低易受凉而致酸困、疼痛。        人在年老体弱时更怕凉、易着凉。        营养不良、糖尿病、机体体质差也易受凉。        原有疼痛区如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的疼痛区比别处更易感受冷的刺激。        所以预防颈肩腰腿痛的首要环节是防止受凉。除了所在生活环境应调到十五---二十五度外应注意衣着保暖。疼痛区尤其要用衣物或发热袋保暖。饮食也应注意营养热量。        年青体健者可以用冷热刺激,鍛炼鍛炼,年老体弱者还是保暖好。 二、劳累        人体的活动是在骨 关节与周围的肌肉、靱带等软组织协调下动作发生的。做为一个生物体它的功能是有限度的而且随着年龄、体质、都会发生不断变化。经常煅练能夠耐受疲劳;体弱 多病、年老体衰,一点点用力就会发生頚肩腰腿酸累疼痛。特别是在己经出现疼痛的情况下去用力活动往往会使原有疼痛加重。量力而行、无痛锻练、避免过度劳累 才有利健康。        固定一种姿势肌肉用力过久如低头弯腰过久易发生頚腰肌肉骨关节劳累,这叫静力性疲劳。        白天累了晚上睡软枕、软床,人的脊柱不能在生理曲线下平整休息,疲劳不容易恢复。我们提倡睡硬床、枕可变形的荞麦壳枕头有利于疲劳恢复。        注意姿势:站要直、坐要正、睡要平、适当变换姿势,可以减少疲劳。现代人开车、办公、玩电脑、坐着打牌、看电视頚腰前屈很容易劳累,应像学生课间操一样,半到一小时伸伸腰,抬抬头放松一下。 三、扭伤        颈肩腰腿痛主要是脊柱、四肢的骨关节与软组织和神经疼痛。除受凉、劳累外,扭伤也是常见诱发因素。脊柱四肢关节所以能活动是靠关节周围的韧带稳定、继而肌肉在关节的屈 伸两面一伸一缩产生动作和力量。这些关节因功能不同有前、后、左、右的屈伸和顺、逆时針方向的旋转。一但运动中失去平衡,也就是用力不当,就会产生肌肉韧 带甚致骨关节椎间盘的扭伤。这在复合用力下旋扭更容易出现扭伤。        这种扭伤反复发生,在韧带肌腱附着点会出现瘀血骨化、骨质増生,关节内层软骨破损吸收,形成退变性骨关节病。椎间盘是脊柱的关节就会出现纤维环破裂和髓核变性、膨出、突出、脱出,挤压神经。如果髓核自溶坏死刺激颈腰骶神经,则会出现剧烈的颈肩腰腿疼痛。        在受凉疲劳情况下 机体不协调有時不用很大的力就扭伤了。所以在一发生颈肩腰腿痛时,就要注意防止受凉、劳累、扭伤。同时还要尽者早检查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发病期要注意休 息、停止运动锻练。康复期要在无痛前题下逐步锻练。年老多病之身要“与日俱进“太阳出来可活动;太阳下山早回家。只有注意保养才能预防复发。 四、无痛锻练        “生命在于运动”人的尊严也就在于能动。不管你多大年纪不能动就不能生存,失去尊严。运动不可能不疲劳但太疲劳会引起疼痛。疼痛是人本能的防护系统。疼痛了就是亮红灯了有病了。我们要充分利用自体调控功能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不造成损伤的窍门就是无痛锻炼。不管什么方法注意控制速度、辐度、强度。只要不太累休息会儿疲劳能恢复都是安全的。逐步增加活动量,持之以恒就可强身健体。

发布了文章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目前在国内的很多大医院已开展的十分广泛,很多患者看到手术后的良好效果从顾虑、害怕到逐渐的接收了这种手术,并且在手术后很多患者都发自内心的向我述说:“手术前的担心和害怕以及种种顾虑真是多余,以至于由于害怕手术而受了多年的痛苦,甚至严重的影响了日常生活”。我也经常问一些手术后的患者,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这种膝关节置换手术是否值得作,效果如何”?”她们几乎都笑着回答我“值得作,值得作,早知是这样,早就做了”。但我的很多患者及家属确实在术前和术后向我提出很多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希望能够有所了解,另外还有很多网上的患者朋友也经常询问很多这方面的问题。为了让大家能够基本了解手术后的一些康复情况,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尽量用普通语言而非医学语言让大家看懂。 一、手术后是否很疼痛、无法忍受?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个系统工程手术,有经验的医生除了很好的完成手术以外,都会认真考虑患者的术后疼痛问题。一般情况下,我都会给患者在手术后安装一个静脉的止痛泵,这个止痛泵可以24小时不间断从静脉输入止痛药物,以达到镇痛效果,这个止痛泵可以维持3天。大家知道手术后的3天内是疼痛的高峰期,由于使用了止痛泵患者可以基本解除疼痛,不会忍受术后的伤口剧烈疼痛,在3天以后还会口服一些止痛药物以便进行关节的康复练习,患者在手术后的住院期间我们都会认真进行镇痛治疗,使患者康复期间不受疼痛困扰。 二、手术后何时开始关节康复练习        一般的关节康复练习应该从术后麻醉消失就开始。当麻醉消失后指导患者主动的进行脚的屈伸练习。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