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001052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是经上海市卫生部门批准,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医院专科特色突出、专家阵容强大、技术力量雄厚,实行多学科或跨学科联合会诊制,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AS
肿瘤
卒中
感染
出血
脑卒中
脑血管病
高血压
脑梗
中风

发布了文章

脑血管病做什么检查?专家解读:CTA、MRA、DSA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等,其共同特点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导致患者的残疾或死亡,发病率占神经系统总住院病例的1/4~1/2。  目前,我国脑卒中每年死亡165万人,现存脑卒中病人700多万,发病率每年上升8.7%。脑血管病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残疾病,在我国已经跃居首位。特别是脑动脉瘤,属于脑血管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存在潜在的破裂风险,所以脑动脉瘤被称为脑内的一颗“不定时炸弹”!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特点,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其实,脑血管病可防可治,关键是提前预防。专家提醒:抽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经常熬夜、劳累等高危人群,定期做脑血管筛查非常重要!  检查那么多,该如何区别这些检查呢,今天特别邀请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影像科主任孙海辉给大家讲解常用的脑血管检查方法:CTA、MRA、DSA。  孙海辉主任指出,DSA属于创伤性检查,CTA和MRA属于无创检查。因此,首选检查往往是MRA或CTA检查,如果通过MRA或CTA检查,考虑有脑血管疾病的情况,特别是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时候,还是需要通过DSA检查最后明确诊断。如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可以急诊行CTA检查,如发现脑动脉瘤,可以行DSA检查,同时行介入治疗。  CT血管成像(CTA)检查  脑血管CTA检查,就是通过CT检查的方法得到脑血管的图像,以便判断有无脑血管疾病,比如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狭窄或闭塞等。  CTA与MRA检查的主要不同点在于:CTA有射线辐射,同时必须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才能实现血管成像,既然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药物,就存在药物过敏的可能(非常低),而MRA是磁共振检查,没有射线辐射,一般不需要注射造影剂。  另外,脑血管CTA检查适合于所有择期病人(门诊病人)和急诊病人检查,尤其是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包括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等)脑血管CTA检查具有诊断及时、速度快、准确性高的特点,为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脑血管MRA一般适用于非急诊情况,进行脑血管病的筛查。▲ 头颅CTA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动脉瘤伴近端局灶性轻度狭窄▲ 飞利浦高端CT Brilliance iCT (128排256层)  脑血管磁共振(MRA)检查  MRA是基于饱和效应、流入增强效应、流动去相位效应显示血管,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以及血管病变(动脉瘤、动脉畸形等)。  MRA包括直接MRA与增强MRA(CE-MRA),二者各有优势。直接MRA不用对比剂,简便无创,成本低,对于显示血管非常有其实用价值,已经成为临床不可少的检查方法。CE-MRA对血管腔的显示比直接MRA更为可靠,出现血管狭窄的假象明显减少,血管狭窄程度的反映比较真实。对于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来讲,定期做脑血管磁共振(MRA)检查非常重要!▲ MRA显示颅底动脉多发局灶性狭窄▲ 飞利浦全数字磁共振成像系统Ingenia3.0T MRI  脑血管造影(DSA)检查  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它是应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两次成像完成的。在注入造影剂之前,首先进行第一次成像,并用计算机将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储存起来。注入造影剂后,再次成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  两次数字相减,消除相同的信号,得知一个只有造影剂的血管图像。这种图像较以往所用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图像,更清晰和直观,一些精细的血管结构亦能显示出来。  对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及分支的显示,能清晰观察到脑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能清晰观察到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团大小、形态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能清晰观察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形态及血管壁硬、软癍块。  脑血管造影术是检查脑血管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成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相比前几种检查,它的最大不足是有创性,当其它检查发现可疑病变时,行DSA检查是必需的。▲ DSA检查确诊:梭形动脉瘤▲ 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总结:CTA、MRA与DSA的比较  与DSA相比,MRA与CTA具有无创、价格便宜、快速等优点,其可靠性接近传统DSA血管造影。MRA与CTA相比,质量略差,但CE-MRA质量又有明显提高。  DSA与其它比较,诊断价值要优于B超、CTA或MRA检查,这些检查可以作为DSA检查前的筛选工具,但不能完全替代。  通过DSA检查,我们能够准确地了解血管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也可初步预测或了解疾病的发展。其独特优点是:  1、超选择性血管内显影。  2、动态显示脑循环全时程及血管代偿情况。  3、3D显示更多的解剖细节,脑血流动力学显示动力学信息(4D-DSA)。  “医生,我要预约做磁共振。”“我们下午就可以给您安排检查,过2小时后就能拿到检查报告。”“真的?这么快!我还以为起码要排队一个礼拜呢!”孙海辉主任介绍:“在医院高效的工作流程保障下,目前到医院做影像检查,基本实现当天预约、当天开单、当天检查。同时,影像科还承诺,门诊患者检查一般2小时后出诊断报告,住院患者24小时后出诊断报告,急诊检查30分钟内出报告。这既可以帮助解决很多危重患者需要紧急进行CT、MRI等影像检查,却又难以及时检查的困难,又省去患者(尤其是门诊患者)再次往返医院取检查报告的麻烦。”▲ 快速高效的检查诊断,是患者得以及时治疗的“法宝”  脑血管病是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323学科建设计划”3.0版“重中之重”建设学科之一,医院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目前医院常规开展脑血管病的预防及规范化治疗,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置入、WEB扰流装置置入等),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烟雾病颅内外血管重建术,颅内外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静脉窦血栓形成微导管接触溶栓术,静脉窦狭窄支架置入术,复合手术下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及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等,以及神经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治,造福患者的同时,获得了业界的认可和好评。  凭借着过硬的医疗技术、先进的设施设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便捷的就诊流程,医院被国家卫健委脑防委评为“示范防治卒中中心”,并成为长三角卒中专科联盟单位、长三角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单位。“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更是获得了上海市首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称号。  (文章部分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发布了文章

女子视力急剧下降、头痛李士其教授迎难而上顺利切除垂体大腺瘤

垂体瘤的生长可严重影响视力,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对此认识还不充分。当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缩小、老花眼等症状时,人们通常会优先到眼科就诊。事实上,以上诸多情形很可能是由垂体瘤所引发,最终导致有些垂体瘤患者因漏诊、误诊等原因,而错过手术治疗的宝贵时机,出现双眼视力极度下降,甚至失明。  3月1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6B病区特需专家李士其教授,带领团队顺利为一位因垂体瘤导致视力进行性下降并携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了经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锁孔技术),为其解除病痛。  视力下降、头痛 原来是垂体瘤作祟  安徽的刘奶奶今年1月初,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痛不适,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并伴有右眼视力下降,偶有恶心、呕吐。开始刘奶奶以为是上了年纪,加上自身患有高血压,头晕眼花很正常,没有注意。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刘奶奶的右眼视力急剧下降,手指放在其眼睛前几厘米近,也只能看见模糊的影子。见病情严重,刘奶奶一家才意识到问题严重。立即前往省会医院就诊,完善头颅CT示:鞍区占位,考虑垂体瘤。但由于刘奶奶多病缠身,身体素质差,并且在2020年置入心脏起搏器,考虑手术风险大,当地医院遂给予溴隐亭等药物保守治疗,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当地医院建议到北京、上海等大医院就诊。▲ 术前CT影像:垂体大腺瘤,向鞍上生长  2月13日,大年初四,刘奶奶一家顾不上过年,就风尘仆仆赶到上海,慕名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6B病区潘仁龙主任表示,由于核磁共振成像(MRI)具有强大的磁场,可能会干扰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因此既往安装起搏器的患者是不建议做MRI的。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遂进行了头颅CT增强检查,飞利浦128排(256层)Brilliance iCT检查显示:蝶鞍明显扩大,鞍区内见不规则肿块,横断面大小1.6*1.9cm;病变向鞍上生长,占据鞍上池,推移视交叉,邻近鞍底受压变薄,侵及右侧海绵窦。  结合影像检查,潘仁龙主任、李士其教授会诊考虑为垂体腺瘤。由于垂体瘤长期压迫视神经,患者视力出现异常,右眼视力急剧下降,手术指征明确,应尽快手术,尽可能挽救患者视力。▲ 飞利浦128排(256层)Brilliance iCT  与普通CT相比,飞利浦128排(256层)Brilliance iCT具有最快的扫描速度,每圈扫描只需0.27秒,即可得256层图像,仅需10-15秒钟就能完成全身CT检查,在病人2次心跳内完成心脏冠状动脉检查,减低心率和心律不齐患者因服药检查带来的风险。该CT在扫描时间大幅缩短的同时,图像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捕捉到最佳时像,获得更为详细、清晰和完整的三维诊断图像。  锁孔手术 微创切除垂体瘤  该患者颅内肿瘤向鞍上生长,只能通过开颅手术切除。经过综合权衡,结合患者的自身的身体条件和病症特点,李士其教授最终锁定了经眉弓眶上锁孔手术,以期借助微创技术切除肿瘤,尽可能降低脑部损伤。  眶上锁孔入路与传统的弧形切口翼点入路相比,皮肤损伤更小,眉弓切口更靠近颅底,能排空脑池脑脊液,开放颅内自然存在的解剖间隙,因为鞍上区域的后方为中脑,两侧为颞叶,经其他入路有可能牵拉上述脑组织,经眶上入路无需牵拉脑组织即可显露鞍上区域,从而减少对额、颞叶的牵拉和嗅束损伤。同时根据肿瘤不同位置可调整骨窗位置,通过小骨窗远距离获得对病灶足够大的显露。  同时,锁孔入路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无需放置引流,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且术后不影响美观度,因此广受患者及家属的青睐。但锁孔入路操作空间小,对术者的技术条件和实操经验要求较高。▲ 李士其教授正在为患者手术  由于患者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身体素质差,并曾置入心脏起搏器,李士其教授团队在术前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召集了影像科、麻醉科、康复科、营养科等多学科进行了术前讨论,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术前对起搏器的型号和功能进行详细的了解,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术中密切监护,手术操作时尽量使用解剖刀锐性分离,使用双极电凝、Ligasure止血,避免使用单极高频电刀,确保手术安全。  3月1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并征得家属同意后,李士其教授正式为刘奶奶行经眉弓眶上锁孔手术。凭借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丰富的手术经验,熟练的显微神经解剖,在充分保护好海绵窦、颈内动脉、视神经等结构前提下,李士其教授在错综复杂的神经血管狭窄间隙中,逐步分块切除肿物,仔细刮除肿瘤,最终将肿瘤全部切除,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刘奶奶右眼视力有所改观,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术后,家属赠送锦旗致谢  李士其教授提醒道,当垂体瘤不断增大,会对周围的重要组织产生压迫作用,最常见的是视神经,会引起视力、视野的改变,及时搬开压在视神经上的“大石头”,这些症状就会很快得到缓解。相反,如果这种压迫长期不能减除,就会引起视神经萎缩,从而导致失明,而这种失明是永久性的。  因此,如果短期内出现视力下降,就要高度怀疑垂体瘤,尤其是老年群体,一定要尽早就诊,尽早筛查,尽早手术。

发布了文章

“二月春风”竟能让人痛不欲生?警惕三叉神经痛春季高发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初春时节的生意盎然。然而,对于罹患三叉神经痛的人群来说,“春风拂面”可能并不美好,甚至会引起病情反复加重,痛苦不堪。  《齐鲁晚报》旗下的齐鲁壹点2023年7月13日报道,69岁的陈女士是东营人,五年前,她的左侧面部、牙龈、舌头出现闪电痛、刺痛等症状,确诊为三叉神经痛,每天吃止疼药缓解。2023年春天,她的病情突然加重,一阵小风吹过脸颊,都可能引起剧痛发作。那段时间,陈女士每次吃药加量才能减轻疼痛,但药物副作用也比较明显,这让患者苦不堪言。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学术副院长兼神经外科6A病区主任于耀宇介绍,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颅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发作时呈现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痛,让人难以忍受,甚至痛不欲生,有“天下第一痛”的称号。▲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犹如被“电击”  特别的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面部往往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的“扳机点”。“扳机点”也叫“触发点”,一旦被刺激触动即可激发剧烈的疼痛发作。临床上,三叉神经痛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口周,如上下唇部、胡须处;口腔内,如舌的前半部、牙龈、臼齿处;鼻周,如鼻翼、鼻唇沟;脸颊部,如上颌区、下颌区、耳前区;前额部等。  平日里,三叉神经痛患者在讲话、咀嚼、漱口、洗脸、打哈欠、触摸时,都可能引发疼痛发作。天气和气温变化也是三叉神经痛的重要诱因,被风吹及忽冷忽热,都可使疼痛加剧,尤以冬去春来、秋冬交替时节相对高发。“初春昼夜温差较大,当患者被风直吹脸颊时,会刺激面部血管异常收缩搏动,刺激到扳机点,从而引起三叉神经痛发作。”于耀宇主任进一步解释道。  药物效果不佳时 可考虑微血管减压手术  由于三叉神经痛疼痛剧烈、发作反复无常,病程较长的患者整日战战兢兢,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生怕引发疼痛。长此以往,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出现抑郁、焦虑。  于耀宇主任指出,三叉神经痛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根据《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药物治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早期疗效确切,可缓解疼痛,控制症状。而常用的治疗药物,诸如卡马西平等,部分患者在服用后可能出现头晕、嗜睡、恶心、皮肤过敏、肝肾功能损伤等药物副作用。如若患者不遵医嘱用药,还可能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反应。▲ 药物治疗在早期可缓解疼痛,控制症状  随着病程进展,当药物治疗的疗效减退或者出现患者无法耐受的药物副作用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时,应尽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外科手术方式包括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Meckel’s囊球囊压迫术、伽玛刀治疗及微血管减压手术等。具体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健康状况、年龄等综合因素审慎评估。  其中,微血管减压手术是针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成功的手术可使三叉神经正常神经功能得以保留。共识指出,微血管减压术的远期预后优于其他外科方法。通过手术,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面部感官功能正常保留,不影响生活质量。  当然,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情复杂程度及医生水平密切相关。共识指出,超过50%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存在多根血管压迫或多个部位压迫,术中强调全程探查避免责任血管遗漏,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能力和临床经验。▲ 日常宜注意饮食清淡  于耀宇主任提醒,三叉神经痛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做好防护,避免诱发疼痛,如: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忽冷忽热刺激;保持情绪稳定;饮食清淡,忌烟酒;适当运动,增强体质等。一旦发现病情持续加重,药物效果变差,则应及早到具备诊疗能力的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发布了文章

健康相伴关爱相随│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2024年度职工健康体检圆满结束

为深入贯彻落实医院“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切实保障职工身心健康,持续提升职工幸福指数,让“家文化”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动力”,3月18日—22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分批组织全院入职满一年的职工进行了2024年度健康体检。  体检内容主要包括肝功5项、血常规、尿常规、血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 型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心电图、腹部B超(肝胆脾胰肾),胸片(CR)等。  为了确保体检活动有序进行,将此项福利更好地惠及于职工,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院工会的精心组织下,机关各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沟通,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和细致的体检流程,确保工作、体检两不误。 ▲ 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  本着“对同事负责,让同事满意”的原则,行政机关“跨前一步,想深一层”,提前做好各项工作预案及准备工作:财务收费处做好人员挂号及信息录入,信息科做好体检套餐,门诊客服开好所有检查项目,检验科打印好标签,人力资源部制定详细的体检时间安排表并将标签以科室为单位下发,药械科准备好体检物资,总务及宣传科做好场地布置及标识导引,护理部、检验科、超声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积极抽调人员进行参检工作。 ▲ 胸片(CR)检查  体检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院办工作人员提前到岗做好现场督导,负责为前来体检的同事提供指引服务,及时处理现场人员扎堆、晕血等突发状况。  各科室紧密协作、配合无虞,每一个环节都细针密缕,共同保障了体检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早上7—8点,采血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体检项目的科学全面,周密严谨地组织安排,细心耐心地服务关爱,受到广大职工的高度赞誉。不仅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蓝十字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进一步提升了归属感和幸福感,更激励着广大职工以更良好的身心状态、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中。大家纷纷表示,“医院组织职工体检,倾力确保大家有健康的体魄,不仅扎扎实实把温暖送到了职工的心坎上,更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爱院如家的热情和干事激情,我们一定不负医院的厚望,恪尽职守、锐意进取、勇毅担当,为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员工身心健康是医院的宝贵财富,也是医院得以稳定发展的“源动力”。多年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始终将关心关爱职工身心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职工健康体检是医院长驱发力推进“员工满意工程”、浓厚“家文化”氛围,坚持落实“心系员工谋福祉,用情用力办实事”实践清单之一。未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将全力丰富和推进职工福利保障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不断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以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持续推进文明和谐医院建设!

发布了文章

3.21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人人共享

世界睡眠日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总是醒来再也睡不着明明感觉已经睡了白天仍精神不济睡不好记忆力越来越差......  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由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旨在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24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健康睡眠,人人共享。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环境噪声等因素,导致越来越多人面临睡眠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约有27%人口存在睡眠障碍。《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我国睡眠障碍的发病率逐渐攀高,目前超过3亿国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睡眠障碍越来越年轻化,报告还显示入睡时间在23:30以后的大学生占比接近80%,而入睡时间在凌晨1:30以后的大学生占16.96%。睡眠障碍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典型问题。  如何判断是不是失眠?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睡眠障碍专病门诊专家周君介绍,失眠主要表现为夜间无法正常入眠,或者入睡困难,或者早醒,或者睡眠质量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以下其中一项或几项同时存在时,即可判定为失眠:  1.连续一个月每周≥3天出现上床超过30分钟无法入睡;  2.每天睡眠时间< 6.5小时;  3.在睡眠过程中夜间醒来次数> 3次,醒后难以入睡;  4.多梦,噩梦的情节如同电视连续剧一样;  5.次日起床后伴有嗜睡、疲劳、精神状态不佳、认知功能下降等影响。  失眠因素及危害  知名睡眠学者亚瑟・斯皮尔曼教授(Arthur J. Spielman)提出了3P模型,将失眠的影响因素根据时间发生的先后分为三个方面:  1.易感因素——即容易引起失眠的个人特质  包括:  生物学因素:有高觉醒状态、内稳态系统脆弱等遗传生理特质的人,易过度激活大脑的清醒系统,到晚上大脑表现仍然特别活跃,容易出现失眠。  心理因素(人格特质):神经质(易紧张/敏感)特质的人,如过度沉思、追求完美、控制欲强、抗压能力差等。  2.诱发因素——即导致失眠发生的因素  包括:  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如灾难、失业、工作压力、人际冲突等,也包括一些正性生活事件,如升职适应新岗位、孩子出生等。  社会因素:如倒班、倒时差、育儿等。  躯体疾病、精神障碍等。  3.持续因素——让失眠长期维持的因素  包括:  不良的行为习惯:长时间卧床、午休、频繁打盹等,降低了夜晚的睡眠驱动力。作息不规律、在卧室或床上从事非睡眠活动(工作、玩游戏),打破了床和稳定睡眠之间的正向联系。  不良认知:对睡眠及失眠的影响过度担心和关注会增加入睡前的焦虑情绪,加重失眠。  周君主任表示,睡眠是人体基本的生理需求。睡不够、睡得多、白天频繁午睡、睡眠质量差等,都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增加冠心病、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长期失眠、睡眠不足可能会引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抑郁症等疾病,还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受损、疼痛情况加剧、日间工作能力下降或事故的发生等。  五招助你拥有好睡眠  失眠,是现代人的“成人礼”。为了睡个好觉,告别熬夜党,从蒸汽眼罩、助眠香薰到喷雾等等,五花八门的助眠产品层出不穷,可是这些,真的有用吗?睡眠,是人类的本能,需要的不是努力,而是放松。  如何睡个好觉,周君主任给出5点建议:  1.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  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律。  2.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确保卧室安静、黑暗、凉爽,床上用品舒适,减少噪音和光线的干扰。  3.睡前放松  避免睡前进行紧张刺激的活动,尝试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活动。  4.避免兴奋性物质  晚上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  5.管理压力  学会管理和减轻压力,如运动、冥想、艺术创作等。  什么样的睡眠障碍需要求医问药?▲ 周君主任门诊  周君主任指出,睡眠障碍如果持续时间久,影响到了日常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比如:感到脑袋懵懵的、不清晰、反应迟钝、健忘、专注力下降、情绪不稳等,建议及时就诊专业的医疗机构,有效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中医药、针灸、物理治疗等。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睡眠障碍专病门诊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睡眠障碍专病门诊以诊治失眠、不安腿综合征、发作性睡病、睡眠行为障碍、睡眠呼吸障碍以及睡眠节律紊乱等睡眠障碍为特色,改变既往药物治疗的单一治疗模式,融入并整合个体及团体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形成具有特色的综合治疗模式,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全面专业而又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门诊时间:每周一、周三上午  (文章内容整理自《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等)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发布了文章

夯基提能练兵强将|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开展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医师队伍临床操作技能,规范医疗操作程序,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3月15日下午,医院组织来自不同岗位的新入职青年住院医师开展了规范化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心肺复苏术”与“腰椎穿刺术”,由麻醉科副主任樊虎和神经内科4A病区副主任刘占卿分别授课。▲ 潘耀良副院长莅临现场作指导  本次培训由医务科精心组织,通过“模拟临床操作、实训点评以及模拟临床考核”等环节组织实施,副院长潘耀良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 樊虎副主任授课“心肺复苏术”  麻醉科副主任樊虎利用多年来积累的临床实战经验,围绕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操作要点及判断标准等方面内容条分缕析,向大家重点讲解了实施急救时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樊虎副主任作实训点评  “要将每一次模拟都当作临床操作来进行;按压部位一定要准确;按压时保持肩、肘、腕三点一线;注意掌控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这既是樊虎副主任临床经验的总结感悟,也是对青年医师的谆谆教诲。▲ 刘占卿副主任授课“腰椎穿刺术”  另一边,刘占卿副主任的“腰穿实训”也在同步进行。作为在脑血管病诊疗领域浸淫数十年的老同志,既不吝分享了国内外腰穿手术进行时遇到的难题与前沿策略,也结合切身体会谈到了临床操作“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教会青年医师们入院重要一课——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出发,实之于心,践之于行。▲ 刘占卿副主任作实训示范和指导  “我们爱护患者的生命组织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刘占卿副主任说到,“在做腰穿手术时,应让患者的脑脊液尽可能地流到试管里,而不是地上;力争一针见血,一次成功。收取脑脊液按照顺序做好标签,避免顺序错乱导致检测出现误差;要因病而论,考虑是否多收取一管脑脊液,留作备用,避免后续病情检查时因脑脊液不足让患者多受一次苦痛......”  身为医者,有自己的大局观,处处为患者考量;身为讲师,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对教学成果负责。两位副主任在授课过程中,以理论讲解为主、实际演练为辅,逐一讲解各项技能的要点、重点、难点,并让青年医师们一一进行实操演练,让大家对临床操作技巧有更透的理解和更深入的掌握。随后,再一一进行高标准的技能考核。干货满满的培训,青年医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医保科张雨萌进行心肺复苏练习  来自医保科的张雨萌表示:“本次培训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技巧,也让我在临床急救动手能力方面有了新的提升”。▲ 潘鼎之医生模拟腰椎穿刺术  “这是医院对青年医师的栽培,是很有必要且有实际意义的一堂课。一群经验与资历并行的医生前辈为青年医师传道授业,以老带新、以传帮带,不仅提升了青年职工的经验阅历,同时也为今后的行医治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来自神经重症脑复苏病区的潘鼎之医生讲解到。  作为同济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筹】及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医院始终坚持“人才兴院”战略,将临床教学和人才培养作为医院专科建设的重要一环,致力打造高品质学院派医院。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医院着力打造了一支专业能力强的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立了较为标准规范的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成立了四大教研室、做好“传帮带”;建立了优秀青年人才库,采用“一对一”导师制......本次青年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不仅是医院坚持“人才兴院”战略及纵深推进住培基地内涵建设的重要媒介之一,也是让青年医生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医院将持续发力营造人才培育优良环境,以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促进医院建设高质量发展!

发布了文章

紧绷安全弦筑牢防火墙︱闵行区卫健委专家组莅临医院开展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检查

为全面检验辖区内大型医疗机构消防应急能力,加强安全隐患防范工作,3月18日中午,闵行区卫健委应急管理科姚逸骏老师带领消防、电气、危化、特种设备等领域的专家,莅临医院开展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检查。总经理兼书记朱敏、院长项耀钧、副总经理吴春芳等院领导以及职能科室负责人陪同检查。   专家组一行先后深入消控室、消防水泵房、消防强排室、高压配电间、液氧站、电梯机房、信息机房等重点区域,仔细检查消防主机、自动报警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等消防设施设备的配置和维保记录是否规范。 ▲ 专家组深入设施设备重点区域开展检查   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门诊大厅、微型消防站等场所,专家组除了检查设施设备,还随机抽查现场医护人员对消防应急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微型消防站消防安全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 专家组在病区、微型消防站等场所开展检查   整个检查过程历时3个多小时,围绕医院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制度是否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人是否明确,微型消防站建设是否标准规范,各楼层消防疏散通道是否通畅,应急通道指示标识是否设置合理,消防设施是否定期维护,设施设备重点区域是否符合最新消防技术标准等,专家组对各类风险隐患逐一进行了排查。 ▲ 专家组作情况反馈   专家组对医院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总体予以了肯定。医院领导对安全的高度重视、相关制度规范完善、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消防应急知识等,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印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足,专家组也进行了纠正指导,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和措施。 ▲ 项耀钧院长讲话   项耀钧院长对专家组莅临医院开展安全“体检”表示感谢。根据检查反馈清单,医院将全面进行问题梳理,深入分析研究,争取尽快拿出应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切实落实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责任。 ▲ 朱敏总经理讲话   朱敏总经理表示,安全之重,重于泰山!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是医院长抓不懈的重点工作,通过进一步压实安全主体责任,做到“层层有压力,人人有目标”,形成了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在做好常态化安全防范工作的基础上,医院将进一步加强风险研判,全面梳理重点部位,迅速整改隐患,为患者营造平安和谐的就医环境,有力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 专家组与院领导等合影

发布了文章

构建高效医护团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2024蓝十字大讲堂再度起航!

3月14日下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大讲堂第八期(2024第一期)顺利开讲!本次大讲堂由神经内科重症监护8A病区主任张庆成,营养科注册营养师、临床营养师徐海云分别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指南”与“住院患者营养与饮食”两个主题进行了精彩讲解。本次大讲堂由医务科朱细海科长主持。医院临床科室主任、医护骨干百余人踊跃出席讲座,同时开通线上直播,共有50多名医护人员在线观看。▲ 医务科科长朱细海主持会议  张庆成主任从“休克的概述、感染性休克的表现及诊断、休克发生的动因、感染性休克的常见致病菌以及脓毒症的诊断标准”等五大方面做了详细讲解,并结合临床经验对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及处理技巧进行了经验分享。▲ 张庆成主任正在授课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属于医疗急症,脓毒症(sepsis)被定义为「机体对感染反应失控而引起的致死性器官功能不全」,脓毒症休克 (septic shock) 则是由「脓毒症引发的循环、细胞或代谢异常,并由此造成病死率增加」的临床状态。  据《2021版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管理指南》中指出,全球每年数百万病例出现感染性休克,其中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因此失去生命。脓毒症发生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关于在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几种常见办法中,张庆成主任指出专家共识推荐的诊疗建议并不是“金标准”,只是对临床医生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在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个体的情况需要随时合理调整治疗措施,达到个体化的目标治疗才是真正理想的治疗策略。目前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案例对照研究获取新的循证依据,以修订和完善诊疗方案,并制定具有更大指导意义的治疗指南。  作为重症监护病区的医护人员,张庆成主任始终严格把控急救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在重症发生之前、重症发生之初、重症治疗过程中及预后都保持重症医学的临床思维。注重时间性,尽可能的为患者抓住一分一秒的时间,一秒的时间虽短暂,在临床医学上,早一秒,就多一分挽救一条鲜活生命的几率!  良好的病情恢复离不开住院膳食营养饮食的大力支持。营养师徐海云在会上指出,随着寿命的延长和老年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多种合并症住院患者逐渐增多。合并症数量的增加无疑将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给患者的短期和长期临床治疗带来不利影响。如何有效实施此类患者的营养支持成为目前的棘手问题,给临床带来新的挑战。  营养师徐海云从“住院患者营养筛查方法、三大供能营养素、特殊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情况以及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几大方面为大家介绍了住院患者营养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指出如何根据不同患者的病例情况为患者补充膳食营养,做到膳食均衡,助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 营养师徐海云讲解住院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营养筛查是应用快速、简便的检查、检验手段,从表面健康者中查出可能有营养问题者,以便进一步诊治的过程。其目的是筛查住院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筛查住院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初步过程,从而进行下一步营养评定。  而根据营养治疗原则,对于急性脑卒中后无法经口进食者应该开始肠内营养。对于康复期患者最先选择营养教育 / 饮食指导,鼓励口服营养补充(ONS),口服不足或不能时,用肠内营养。完全不能肠内,用全静脉营养。  近两小时的大讲堂,现场气氛活跃,两位讲师始终以高度的热情为大家授业解惑,为活跃现场氛围,讲师们还增添了观众互动环节,以临床医学相关的小知识与观众互动。现场观众也热烈回应,就相关临床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讲师与现场观众互动  我院高度重视紧急医疗情况处理,通过蓝十字大讲堂,努力提高本院医务人员急救意识,加大医疗急救指南相关知识的学习力度,使医护人员应对重症急救时能够镇静、有条不紊应对突发的情况,将医疗急救与营养膳食健康相结合,在进一步提升院区医疗质量的同时,为居民群众营造更加安全可靠的就医环境。  现场观众也通过本次大讲堂,学习了感染性休克与住院患者饮食相关诊断治疗知识,充分认知了时间对急救医疗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医护救援过程中将会更加成熟稳重的应对各种突发局面。感谢两位讲师的精彩授课,我们下一期蓝十字大讲堂再见!

发布了文章

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蓝生脑科督查组莅临医院开展优质护理质量督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倡导开展以“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上海蓝生脑科医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生脑科)快速响应,迅速启动行动计划,在所属医院范围内组织开展上半年度优质护理质量督查工作。根据督查部署,计划于3月13日、15日、25日及26日对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展开为期4天的全面督导检查与评估。 ▲ 蓝生脑科优质护理质量督查组莅临医院  3月13日上午8:30,由蓝生脑科副总裁叶文琴、医疗管理部护理督导主任朱建英、医疗管理部护理培训主任唐秀花、护理总监周咏梅、医疗管理部副总监杨丽萍及所属医院护理部主任、骨干等组成的督查组一行15人莅临医院,拉开了优质护理质量督查工作的序幕。医院院长项耀钧、副院长潘耀良、护理部主任张秀娟等陪同。  围桌座谈 周密部署▲ 叶文琴副总裁作督查工作部署  叶文琴副总裁首先对督查工作具体安排、督查要求、标准及目的等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本次督查旨在进一步增强“满意是基础,感动是目标”的服务理念,落实落细各项优质护理服务举措,通过树立优质护理典型、推广优质护理经验,持续推进医院护理高质发展。她强调,此次督查绝不能走马观花,要以问题为导向,督查从细、标准从高、要求从严,提高问题发现率,切实找出医院存在的问题,从而聚焦问题抓整改,补齐短板促提升。▲ 项耀钧院长表态讲话  项耀钧院长代表医院对督查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蓝生脑科一直以来对医院护理工作的帮助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通过本次督查,帮助深挖医院护理及院感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请督查组专家不要“心慈手软”,多建议、多指导、多传授经验做法。同时要求医院陪同迎检人员如实记录问题。督查结束后,医院将全面汇总梳理,系统筹划推进问题整改,从而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严督实查 全面“体检”  随后,督查组分为五组,各有侧重,采取现场查阅台帐资料、访谈提问、随机抽考、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医院展开地毯式的督查。▲ 护理安全组  叶文琴副总裁率领护理安全组几乎走遍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重症监护8B病区、神经内科7A及4A病区的角角落落,从走廊过道、库房、配餐间、处置室到护士站、病房等,不留死角,重点稽查病区5S管理,并通过随机访谈及文书审阅等方式对医嘱、给药、注射、输液与输血查对落实情况进行细致检查。▲ 危重(手术)患者追踪组  朱建英主任率领危重(手术)患者追踪组,先后督查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重症监护8B病区、神经外科6A及6B病区。每到一个病区,都会驻足病床旁,仔细查看急危重(手术后)患者各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并随机抽考当值护士鼻饲、胃管、吸痰、生命体征监测等知识及技能操作。▲ 特殊科室质量追踪组  唐秀花主任率领特殊科室质量追踪组对手术室、神经外科6A病区和高压氧,从环境设施管理、人员管理、院感管理、工作质量管理、保洁管理等多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资料审阅、人员访谈和现场核查。▲ 病区管理组  周咏梅总监率领病区管理组深入急诊、神经内科3A及4A病区,重点检查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服务流程、应急预案、人员配置、科室布局、团队建设、制度修订等方面内容,抽考了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等操作。▲ 院感管理组  杨丽萍副总监率领院感管理组围绕人工气道、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脑脊液引流管“四管”质量管理及医院感染相关监测与持续改进落实情况等,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重症监护8A及8B病区、神经内科3A病区、肿瘤(放疗)科进行了现场检查和指导。  督查组严格按照上海市护理质控各类相关评价标准及蓝生脑科护理同质化管理与要求进行了深入、细致、严苛的全面检查。督导中,专家们既“把脉问诊”,直言不讳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又“开方治病”,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与科室相关人员展开交流讨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  严苛的检查还将继续,接下来三天督查组将紧抓“力度”“深度”和“广度”扎实推进本次优质护理质量督查工作走实走深。这既是对医院护理及院感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也是对医院同质化管理水平的一次提升。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将以此为契机,以督提质,以查促改,强基补短,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医院护理质量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向纵深迈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行深致远,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优质、专业、高效的医疗服务。

发布了文章

凝心聚力图创新奋发有为谋发展|蓝十字脑科医院开展学科建设研讨会(下)

3月14日下午,为期两天的医院学科建设专场研讨会继续开展。总经理兼书记朱敏,院长项耀钧,副院长潘耀良、周克祥,副总经理吴春芳、吴启航等院领导,以及临床、医技、职能科室负责人全程参会。大家围绕学科建设作精作深、加强团队建设、搭建交流平台、科研机制创新等重点,开展了深入研讨。  专场研讨会四:脑血管病科  脑血管病科作为医院“258学科建设计划2.0版”重点建设学科,汇聚了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以神经介入为核心,紧盯国内外前沿技术,着力打造更为规范化的疾病诊疗体系,让众多脑血管病患者受益的同时,也获得了业界认可和好评。  凭借着过硬的医疗技术、先进的设施设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便捷的就诊流程,医院被国家卫健委脑防委评为“示范防治卒中中心”,并成为长三角卒中专科联盟单位、长三角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单位、上海市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联盟单位。“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更是获得了上海市首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称号。▲ 脑血管病科各科室负责人交流发言  研讨会上,医院学术副院长兼4A病区主任席刚明教授、5A病区李振并主任、7B病区殷昌凤主任、8B病区咸其宏主任立足本科室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开展实际情况,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目前医院在脑血管病学科建设“发力点”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如何进一步优化完善诊疗流程和多学科合作机制,创新脑血管病一体化防治诊疗模式,强化脑血管病介入技术人才梯队建设,以及由医院层面搭建平台,发挥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加强院内外学术交流合作,共同开展高质量学术科研项目和论文发表等,引发了热烈探讨。就如何分工协作、加快落实,大家在会上也达成了初步共识。  专场研讨会五: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科室汇聚一批临床经验丰富、技术能力过硬的专家,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服务优质的护理团队,同时拥有国内先进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目前,神经外科各病区已初步形成了自己较为鲜明的技术特色。6A病区主攻“显微外科手术、神经介入(血管内)手术、功能神经外科手术”,6B病区主攻“颅脑肿瘤外科和脑复苏”。3B病区凭借医院先进的放疗设备(医院同时拥有瑞典医科达Synergy直线加速器、玛西普头部伽玛刀)和成熟的多学科诊疗机制,可为肿瘤患者开展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神经外科各科室负责人开展“头脑风暴”  医院神经外科学术副院长兼6A病区主任于耀宇、6B病区潘仁龙主任、神经外科重症监护9F病区赵枫主任、3B病区胡玉堂主任等结合科室临床诊疗特点,从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学术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加强学科建设的独到见解。  大家还就烟雾病搭桥术后血流高灌注、动脉瘤破裂术后次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多学科联合优化“脑复苏”脑机接口评估体系等临床科研方向,交流心得体会,分享前沿资讯动态。就学术课题的切入角度选择、实验准备、可能遇到的瓶颈难点等,开展了长时间的“头脑风暴”,碰撞出了不少智慧“火花”。▲ 条线分管领导主动询问,耐心回应诉求  “该项联合研究课题需要联系哪些院外资源?”,“医院现有设备耗材是否能支撑新技术的开展,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升级更新?”,“科室需要引进怎样的高质量人才来完善科研学术‘拼图’?”医院各条线分管领导和支撑科室、职能科室负责人不仅全程认真聆听记录,还主动“跨前一步”,“追问”科室科研建设的具体需求,详细介绍医院下一步准备实施的支持举措和激励约束机制,这让大家更有信心和决心,全力做好科室学科建设工作。▲ 支撑科室和职能科室负责人发言  研讨交流共成长,思维碰撞促提升。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学科科室负责人的精心准备下,为期两天的学科建设研讨会可谓“干货满满”。项耀钧院长指出,大力推进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患者就医需求的根本所在。各学科要进一步梳理优势病种、特色技术,做好学科建设整体规划,找准落脚点、发力点,凝心聚力作精作深。“五根手指各有长处,紧紧攥在一起就变成了有力的拳头,才有机会击破学科建设中的重重困难和挑战。”项耀钧院长表示。▲ 项耀钧院长讲话  医院总经理兼书记朱敏在发言时指出,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不遗余力,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标行业内的标杆仍有不小的差距。对于科室提出的学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设备配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医院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细化责任,对可行性建议尽快予以落实,为各学科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朱敏总经理讲话  朱敏总经理要求,各科室要科学制定学科发展目标任务,认真分析谋划,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取得“质变”突破。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尽快将学科建设“规划图”转变为“实景图”,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发布了文章

凝心聚力图创新奋发有为谋发展|蓝十字脑科医院开展学科建设研讨会(上)

学科建设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3月13日至14日,医院开展5场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公司护理总监周咏梅,总经理兼书记朱敏,医院院长项耀钧,副院长潘耀良、周克祥,副总经理吴春芳、吴启航等院领导,以及临床、医技、职能科室负责人参会。▲ 院领导全程参会  为期两天的学科建设研讨会共分为脑血管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重症和护理5大专题,对医院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科研工作及重点学科建设进行了把脉问诊、全面梳理。聚焦学科建设发展年度规划、发展目标、科研课题、学科梯队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等主题,有交流、有碰撞、有补充、有共识,通过开展大研讨,实现深入了解、透彻剖析、提振信心、凝聚合力、促进发展的目的。  专场研讨会一: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作为医院学科建设的特色专业方向之一,整合众多优势资源,扎实提升临床救治能力,努力打造学科特色。  3A和4B病区以“大综合、小特色”为方向,各有所专。5B病区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余志良主任精研出的“紫荆刺血疗法”入选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传统医药特色疗法和新技术新产品遴选推广项目。7A病区在罕见病、疑难病的诊治领域不断攀登高峰,迈上新台阶。▲ 神经内科开展学科建设“头脑风暴”  周君、吴胜军、余志良、张静波等四位科主任着重就凝练学科特色,寻找差异化成长点,在新技术、新方法(如:微栓子监测和发泡实验、分子生物学诊断变性疾病等)的临床应用实践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在科研课题方向选择、构思设计、论文发表及成果转化方面如何取得新突破等普遍关心的话题,开展了热烈的互动研讨。  专场研讨会二:神经重症  作为医院“258学科建设计划2.0版”两大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神经重症依托专科优势,开新固强、精专突破,致力于为神经系统疾病危重患者提供规范、系统和高质量的医学监护与救治。  目前,医院4个重症病区基本实现“一区一特色”:神经重症10F脑复苏病区主攻神经重症脑复苏病患的监护救治。神经外科重症监护9F病区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监护及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等方面优势明显,“床边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灌洗”形成规范体系。神经内科重症监护8A病区以脑源性心脏疾病为重心,抢救成功率达国内先进水平。脑血管病8B病区则以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管理为主攻方向,持续发力。▲ 神经重症科室负责人开展学科建设研讨  杨茂平、赵枫、张庆成、咸其宏等四位科主任结合科室实际,汇报了正在开展及准备开展的特色临床诊疗技术、人才队伍、亚专业建设、教学及科研等情况。重点围绕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方案、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规范化治疗、颅内压监测等技术的开展,以及呼吸治疗师团队的培养、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5C)等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交流分享国内外前沿资讯。就学科建设、课题申报等遇到的困惑和挑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专场研讨会三:护理  近年来,医院打造出了一支凝聚力强、执行力强、战斗力强的护理团队,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广泛认可。同时,医院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的愿景目标,对护理团队在学科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护理总监周咏梅参会  公司护理总监周咏梅应邀参加本次专题研讨会。她介绍了蓝生脑科护理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权威评审标准,对工作指标、具体分工等进行了专业解读。▲ 医院护理团队开展热烈研讨  公司医疗管理部副总监、医院护理教研室主任杨丽萍,护理部张秀娟主任及总护士长们则以如何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创新护理教育模式、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加强护理质控等为抓手,明确学科建设重点目标,积极推进落实科研课题申报、学术论文撰写和发表,为推动医院护理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支撑科室和职能科室负责人发言  会上,门诊、急诊、检验科、药剂科、康复科、中医科、影像科、高压氧科、超声科等支撑科室,以及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等职能科室负责人表示将在技术和科研实验开展、适配人才培养和引进、硬件软件支撑等方面进一步沟通对接,全力做好学科建设支持工作。▲ 院领导认真聆听记录,及时回应诉求  首日的三场学科建设研讨会从下午2点持续到晚上8点半,院领导始终全神贯注,认真聆听,仔细询问关切的问题,及时回应诉求,与科室负责人开展了长时间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态,将进一步集中力量强化优势,找准学科建设落脚点、发力点。科研工作贴合临床实际,科学制定目标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为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布了文章

党建引领聚合力,携手共建促发展|七宝镇镇党委委员李蓉一行莅临我院调研指导工作

3月13日上午,七宝镇党委委员、镇综合党委书记李蓉、镇综合党委专职副书记吴哲一行莅临我院调研指导工作,医院总经理兼书记朱敏、副院长潘耀良、副总经理兼工会主席吴春芳、副总经理吴启航等陪同调研。▲ 参观调研  李蓉一行先后来到医院手术室、9楼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8A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6楼神经外科病区、康复科、高压氧科、影像科等科室,详细了解整体布局、诊疗环境、各科室技术特色等。▲ 座谈交流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医院总经理兼书记朱敏对医院基本情况、学科特色、取得的荣誉和成绩、下一步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医院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朱敏书记介绍医院情况  朱敏书记介绍说,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医院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以高标准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下,通过主题党日活动、院内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不断提升医院凝聚力,提升职工幸福感和获得感。2023年医院还与七宝镇七家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签约,以党建共建的形式将蓝十字优质惠民医疗资源送进社区,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李蓉书记、吴哲副书记讲话  李蓉书记、吴哲副书记认真听取介绍后,对医院先进的诊疗设备、良好的诊疗环境、特色的诊疗技术,以及医院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给予了高度肯定。李蓉书记表示,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不仅具有先进的诊疗设备、专业的诊疗技术,而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长期以来医院积极通过社区党建共建、公益服务进社区的形式,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社区,为七宝广大居民的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蓉书记介绍说,为更好的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在过去的2023年七宝镇对37家居村党群服务站焕新升级,其中11家被列入闵行区实事项目,从而进一步推动党群服务站成为基层党建向纵深发展的纽带和桥梁。今后,双方可以以居村党群服务站升级启用为契机,寻找合作切入点,搭建服务平台,拓展公益服务项目,更好的满足居民健康需求,造福七宝百姓。

发布了文章

眩晕不一定是颈椎病,还有可能是耳石症!

经常头晕目眩,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颈椎病、梅尼埃病、后循环缺血等。但是,不少时候,这都源于“耳石症”。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学术副院长、神经内科4A病区主任席刚明教授表示,耳石症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约占眩晕的 1/3。专家提醒,耳石症是一种高发而不被人知晓的眩晕症。发生眩晕别乱治,要尽早就诊排查治疗。▲ 席刚明教授在讲解耳石症  困扰男子两个月的“颈椎病”竟是“耳石症”  “第一次发病时候,往左边躺就左边晕,往右边躺就右边晕。”两个月前,安徽52岁的王先生在睡觉时突然出现眩晕,在改变体 位时就感觉天旋地转。遂前往合肥、南京、上海等多家医院就诊,有的诊断为颈椎病,有的不能明确诊断,经过药物等系列治疗,收效甚微。频繁的头晕让王先生无法正常生活。“头疼可以忍受,药苦可以忍受,但头晕的感觉真的忍受不住,睡觉不能平躺,不能动,连翻身都不行,一动就晕醒,这谁能受得了,没得过我这个病的人很难能体会这种感受。”说到病情,王先生十分激动。  就在王先生求医无门的时候,他刷短视频正好看到了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学术副院长、神经内科4A病区主任席刚明教授关于耳石症的科普视频,王先生越看越觉得这个病的发作特征和自己症状十分相符,难道说自己并不是颈椎病?于是他带着一丝希望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找到席刚明教授。  来到门诊一楼眩晕诊疗室后,医护人员帮助王先生固定在眩晕治疗仪的座椅上,然后为他戴上眼罩。经过滚动实验、Dix-Hallpike实验,诊断为右前半规管耳石症,当即在复位椅上予以复位治疗,短短几分钟,治疗结束。王先生惊喜地发现自己不头晕了,走起路来也很自在。席刚明教授叮嘱患者,耳石复位后两天内睡觉要垫高两个枕头,不要看电视、看手机。  席刚明教授介绍,王先生的病情并不复杂,属于典型的耳石症症状表现,但该患者的治疗过程本身比较有代表性,许多患者都有类似的情况,突发头晕,无明确病因,误诊为颈椎病,然后以此治疗。但因耳石症本身属于反复发作的疾病,且每次发作的时间都很短,所以有时按照颈椎病治疗,随着发作时间过去患者头晕减轻,就会误认为颈椎病治疗有效。若再次头晕,还是按照颈椎病治疗,反反复复一直治疗不彻底,这种经历代表了多少患者的就医历程。▲ 席刚明教授在操作眩晕症诊疗仪,为患者检查治疗▲ 通过检查,观察患者有无眼球震颤  耳石症是什么?耳朵里真的有石头吗?  席刚明教授介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在我们耳朵的内耳端,有两个膜性小囊,分别为椭圆囊和球囊,在这两个膜性小囊内装有可以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盐结晶,形状似石头,医学上称之为“耳石”。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粘附在椭圆囊和球囊里面的,但在外伤、剧烈运动过后、老年性退行性变、耳部疾病等情况下,都可能导致耳石脱离原来的位置,进入与它相连的三个彼此垂直的“C”形半规管里。耳石脱落后进入半规管里的淋巴液内,刺激了平衡感受器,诱发平衡失调,从而表现为天旋地转、眼震、恶心呕吐等。最常见的是在坐起、躺下、左右翻身、弯腰以及抬头时出现眩晕,当头部位置固定后眩晕会好转,因而患者本人非常恐惧。  哪些人易得“耳石症”?  席刚明教授指出,大部分的耳石症原因不明,有些是曾经有过外伤或者其他耳科疾病,比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等。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都有可能导致耳石症。  除了以上原因,耳石症的发作也和年龄有关,椭圆囊和球囊内的耳石数量随着年龄增长减少,可能是耳石自发脱落的结果。其次,耳石症与偏头痛、高血压、高脂血症和中风独立相关,这暗示着某些耳石症具有潜在的血管机制。  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时间熬夜、低头玩手机和工作等,耳石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年发病率高达10.7~600/10万,终身患病率约为2.4%,尤其是年轻人也变成高发群体之一。现在的年轻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睡眠不好、过度疲劳,可能正因为这些不良生活状态,使内耳的小动脉发生痉挛、缺血等情况,从而导致耳石症的发生。再加上低头玩手机、用电脑,长期处于不良头位姿势,加重内耳血管痉挛、细胞缺血,使耳石更易脱落而致病。  此外,还有很多人在补牙时,由于使用电钻打孔,磨钻抛光,因振动,常常使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使淋巴液流动紊乱,引发眩晕。▲ 席刚明教授在讲解耳石症— 眩晕症专病门诊 —专病专治,对因治眩晕  眩晕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继头痛之后最多的症状,位居医院门诊的第二位。眩晕症的病因纷繁复杂,具体涉及上百个病种,包括脑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症、前庭性偏头痛、耳石症、梅尼埃病、心脏疾病等,涉及到临床多个科室,要做到有效治疗,避免“病急乱投医”出现误诊,明确眩晕疾病诊断就是非常关键的。为此,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开设了眩晕症专病门诊,建立多学科合作的眩晕团队。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中药、理疗、前庭功能康复等多种手段实现眩晕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  对于确诊耳石症的患者,首选方法是耳石复位治疗,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耳石复位治疗又分为人工手法复位和仪器复位治疗。  人工手法复位属于传统的耳石复位,是通过人工操作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达到治疗目的。但有明显局限性,比如对于患有颈腰椎疾病、体型肥胖、高龄等患者,人工手法复位体 位改变受限,从而影响复位疗效,甚至根本无法进行。▲ 全自动眩晕诊疗系统  眩晕症诊疗系统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将患者固定在治疗座椅上后,通过旋转轴实行精准旋转,运用红外眼震系统将患者的眼震实时记录下来,精确定位病变半规管,实现多方位滚转复位治疗,全程实时动态检测,诊断和治疗准确、安全有效。诊断和复位时可由座椅带动全身整体转动,避免了对患者的颈部及腰部造成刺激,有效弥补了人工手法复位的缺陷,相比传统手法,患者体 位变动更充分,甚至可以实施一些传统手法复位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复位方法,因而治疗效果更精准、安全、有效。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引进了全自动眩晕诊疗系统,现已全面投入使用,已诊治了100多位患者。除了能对耳石症进行精准定位及复位治疗外,还能用于评估半规管、前庭耳石器、前庭中枢及大脑皮层的功能。

发布了文章

七旬患者罹患脑转移瘤“偏瘫”伽玛刀治疗助其恢复行走能力

近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肿瘤科(放疗)收治了一位肺癌脑转移的患者。经肿瘤科(放疗)头部伽玛刀组陈琦主任精心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原本因肿瘤而偏瘫的左侧肢体,恢复了基本的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患者赵某(化名),女性,73岁。2014年因右肺肿瘤至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2023年7月,因发现脑转移占位病变,于外院行开颅手术,病理报告为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术后,左侧肢体活动障碍逐渐加重,9月复查头颅增强核磁共振提示肿瘤复发。遂来我院对颅内肿瘤病灶进行进一步治疗。▲ 入院治疗前影像  入院时查体,受肿瘤占位效应影响,患者左侧肢体肌力0级,无法自己行走,需要借助轮椅,生活自理能力大受影响。经肿瘤科(放疗)头部伽玛刀组陈琦主任精心治疗,病情明显控制。▲ 治疗后检查显示,病灶明显缩小  近期患者复查,肿瘤病灶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周围水肿明显减轻。患者原本偏瘫的左侧肢体恢复了活动能力,摆脱了轮椅,可自行走动,日常生活基本可自理。  罹患脑转移瘤为何凶险  陈琦主任介绍,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BM)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移至颅内,从而造成颅内肿瘤生长的一种疾病,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研究表明,约20%–40%的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脑转移。  脑转移瘤与颅内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与肿瘤累及部位有关,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特异的局限性症状和体征,如精神症状、癫痫发作、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失语症、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  肿瘤发生脑转移后,患者的生存期即面临严峻考验。以常见的肺癌脑转移为例,就具有转移发生率高、预后差、自然生存时间较短(平均生存时间为3-6个月),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陈琦主任解释道,这是由于肿瘤发生脑转移时,意味着原发病灶肿瘤细胞已发生播散,可能同时转移至全身多处部位,患者很可能出现全身肿瘤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症状。  另一方面,肿瘤在颅内呈膨胀性生长,使脑组织受压发生移位,由初期的头痛、呕吐等,进展至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或意识障得,严重者会形成脑疝。再加上肿瘤中心坏死组织可能出现出血,脑组织受损愈发严重,可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昏迷,甚至死亡。  不必谈“癌”色变 科学抗癌治癌  在临床上,一些悲观的患者认为,当病情发生脑转移后,生命的列车可能即将驶向终点,主观上消极面对进一步治疗,还可能因消极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陈琦主任表示,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转移肿瘤患者的治疗方式和选择趋于多样化。针对不同患者个体情况,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其目的是治疗转移病灶、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较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放射治疗是脑转移瘤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早发现、早治疗是脑转移肿瘤治疗的关键。”陈琦主任提醒,脑转移瘤是癌症患者主要的致残及死亡原因之一。那么,当恶性肿瘤发生脑转移时,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首先,以头痛为代表的颅内压增高表现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可伴随喷射状呕吐。当肿瘤生长压迫脑组织,可导致患者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失语及脑膜刺激征表现。还有部分患者可出现癫痫、情感淡漠、痴呆等精神损害表现。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表现时,要格外警惕发生脑转移的可能性,及早就医检查治疗。  虽然脑转移瘤的发生意味着肿瘤已经发生远端转移,患者还是应当调整心态,积极配合相应的治疗措施。尤其是单发脑转移灶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配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患者仍可获益。即使对多发脑转移灶、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如放疗、化疗等,亦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痛苦,延长生存时间。

发布了文章

同庆三八妇女节巾帼魅力绽芳华(上)|2024年拔河比赛预选赛火热开拔

春意渐浓的三月,迎来了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为让女性职工度过一个美好而充实的节日,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展现职工团结、奋进、健康的精神风貌,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举办了“同庆三八妇女节 巾帼魅力绽芳华”2024年拔河比赛,赛程分为预选赛、淘汰赛、半决赛和决赛。比赛得到院部、党支部、团支部及工会的重视,总经理兼书记朱敏为活动致开幕词,院长项耀钧任总裁判长,副总经理兼工会主席吴春芳、副院长周克祥等院领导现场为活动助阵。副院长潘耀良主持活动。▲ 比赛现场人头攒动  3月7日下午,预选赛火热开拔,来自全院各科室、部门的16支队伍(每支队伍由男女各五名队员组成)展开16进8的角逐。比赛采用三局两胜淘汰制。  温情启幕 领导致辞  在总经理兼书记朱敏热情洋溢的致词中,比赛正式拉开序幕。致词中,朱敏总经理满言满语是对女同胞们节日的祝福及成绩的肯定。他指出,医院大力举办此次拔河比赛,采取男女合作的形式,不仅是希望女同胞们度过一个美好难忘的节日,展现巾帼风采,也是意在弘扬健康、团结、快乐的生活工作理念,激发广大干部职工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及建设发展医院的信心和情志。▲ 朱敏总经理为比赛致开幕词  朱敏总经理勉励大家全力以赴,赛出友谊、赛出风采,把在比赛中展现出的勇于争先的志气、攻坚克难的锐气、顽强拼搏的作风、顾全大局的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转化为诚信、务实、博学、精进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践行为人民健康服务宗旨,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列队亮相 绽放风采▲ 16支参赛队伍整齐列队  沐浴着春日的暖阳,感受着耳畔的微风,16支参赛队伍在医院门诊广场整齐列队:神龙队、先锋队、青春队、快乐队、梦之队、飞扬队、超越队、开拓队、星光队、星火队、非凡队、猛虎队、胜利队、长征队、勇士队、雄鹰队,每支队伍都有一个响亮的队名,既蕴含着昂扬向上的气势,也展示出一往无前的赢战姿态。▲ 潘耀良副院长宣读比赛规则  认真听取潘耀良副院长宣读比赛规则后,总裁判长项耀钧院长带领副裁判长郑梅生(药械科科长),裁判员陈琴湘(医保科科长)、樊春霞(财务科科长)、肖斌(人事科副科长)逐一亮相。▲ 总裁判长项耀钧院长带领裁判们逐一亮相  项院长讲话,表示希望各参赛队伍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遵守规则、服从指挥,赛出成绩、赛出水平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避免受伤;希望各裁判员秉承“公平、公正”原则,严肃认真,营造公平竞争的比赛氛围。  力“拔”山河 “绳”彩飞扬  比赛开始前,各参赛队就已经在队长的带领下助画方略、排兵布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副裁判长郑梅生发布号令,比赛开始  “各就各位”,随着副裁判长郑梅生一声号令,预选赛开始。长征队对战开拓队、神龙队对战星光队、星火队对战飞扬队......16支队伍按抽签顺序,两两对决,轮流开展。▲ 拔河比赛精彩掠影  赛场如战场,拔河绳的两端,对垒的两组队员手似铁钳,紧握绳索,扎稳脚步,铆足精气神。大家方寸必争,赛况时而逆转、时而僵持,反复拉锯,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对垒的两组实力悬殊较大的,眨眼的功夫便被直接“秒杀”,很是畅快淋漓。赛场上,“顶半边天”的女同胞们更是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为着一个共同目标,不认输、不放弃、不退却,咬紧牙关,奋力拼搏直到最后一秒,成为了比赛中的一抹亮色!▲ 拔河比赛精彩掠影  赛场外,啦啦队们群情激昂,为各自的队伍疯狂打call,嗓子哑了、手拍红了、脚跳麻了。“一二,加油”“一二,加油”......加油声、呐喊声在赛场上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啦啦队员们无限的热情给了参赛队员无穷的力量,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很多患者及家属受到吸引前来围观,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激情澎湃。▲ 总裁判长项耀钧院长宣读预选赛结果  经过1个小时激烈的角逐,最终开拓队、星光队、飞扬队、梦之队、雄鹰队、快乐队、青春队、胜利队8支队伍全部以局比分2:0的绝对优势挺进后续比赛。项耀钧院长现场宣读了比赛结果,并向获胜队伍表示祝贺,希望大家一定休整精力,以饱满的状态迎接3月8日的终极比拼。“绳”彩飞扬 出类“拔”萃哪支队伍能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桂冠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发布了文章

同庆三八妇女节巾帼魅力绽芳华(下)|2024年拔河比赛圆满结束

惠风和畅,春意盎然。3月8日“三八妇女节”下午,在大家的翘首企盼下,“同庆三八妇女节 巾帼魅力绽芳华”2024年拔河比赛终极之战如期而至。  ▲ 终极之战如期而至,八强队伍战意澎湃  15时许,“开拓进职,舍我其谁”“星光闪耀,冠军拿到”“胜利一出,战无不胜”“青春飞扬,康复最强”......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响彻医院门诊广场。八强队伍战意澎湃,再次齐聚,共同角逐冠军。  三轮对决 冠军揭晓  随着副裁判长郑梅生一声哨响,首轮比赛——8进4淘汰赛正式开始。开拓队对战星光队、飞扬队对战梦之队、雄鹰队对战快乐队、青春队对战胜利队,三局两胜的较量,一场场拉锯的角逐,最终星光队、飞扬队、快乐队、胜利队成功突围,锁定前四。▲ 淘汰赛精彩集锦  第二轮半决赛更加扣人心弦。四强队伍两两狭路相逢,赛况激烈非凡。第一场,星光队遭遇劲敌飞扬队,展开激烈比拼,在飞扬队的绝对力量优势面前,星光队以1:2惜败,无缘冠军争夺。第二场,快乐队对战胜利队,快乐队以2:0力压胜利队,成功锁定冠亚军之战的另一个名额。随后,遗憾落败的星光队和胜利队再次展开角逐,最终由行政科室组成的星光队赢得季军。▲ 半决赛精彩集锦  第三轮,飞扬队和快乐队冠亚军决胜的重头戏上演。虽然飞扬队势如破竹,是最被看好的参赛队伍。快乐队也毫不示弱,全力、奋力、合力,与飞扬队勇猛比拼、寸绳必争,赛况一度胶着。一根绳、一股劲、一条心,是体力、耐力和毅力的终极考验,更是团队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荣誉之争。▲ 决赛精彩集锦  赛场外,气氛也异常紧张。富有节奏的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一阵高过一阵,大家的心也都随着拔河绳中间的红布条而左右摆动。整个赛场,洋溢着团结的力量、拼搏的激情、加油的呐喊,令人热血沸腾。  汗水与喜悦交织共融,拼搏与收获同频共振。经过三轮八场的激烈角逐,飞扬队不负众望,一路过关斩将、连战连捷,荣获桂冠,彰显了康复科的绝对实力和团队精神。由神经内科重症监护8A、8B病区组成的快乐队获得亚军,他们的表现同样引人注目,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与团结协作的力量。  颁奖仪式 荣誉加冕  颁奖典礼上,院长项耀钧宣读了比赛最终结果。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总经理兼书记朱敏、院长项耀钧、副总经理兼工会主席吴春芳分别为冠、亚、季军队伍颁发荣誉牌匾及奖金,并向获奖队伍表示了热烈的祝贺,赞扬了所有参赛队伍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精神。▲ 朱敏总经理为“冠军队——飞扬队”颁奖▲ 项耀钧院长为“亚军队——快乐队”颁奖▲ 副总经理兼工会主席吴春芳为“季军队——星光队”颁奖  本次拔河比赛,既让全院女同胞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充实的节日,展现了职工团结、奋进、健康的精神风貌,也增进了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丰富了医院积极倡导职工“快乐生活、快乐工作”的精神文化内核。新时代,新梦想,新征程,新号角,每个蓝十字人将勇于秉持、恒于发扬拔河精神,以更加崭新的奋斗姿态和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为谱写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打造健康中国新愿景贡献力量。  最后,祝所有女同胞们节日快乐,愿芳华自在,笑靥如花!

发布了文章

爱在女神节,情暖半边天|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为女职工送上贴心节日礼物

▲ 院领导与大家亲切合影  阳春三月,春风送暖。在这春意融融、万物复苏的美好日子里,一年一度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如期而至。在医院领导的关怀及工会的精心筹备下,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为每一位女员工精心准备了精美的节日礼物。  爱暖人心,双向奔赴  医院总经理兼书记朱敏、院长项耀钧、副总经理兼工会主席吴春芳等院领导亲临礼品发放现场,为女员工们送上节日礼物和祝福,并充分肯定了她们爱岗敬业、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和风采。▲ 院领导为大家发放节日礼品  女员工们收到礼物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为医院送上的节日关爱而倍感温暖。她们互相分享着喜悦,传递着祝福。▲ 朱敏总经理向黄朵朵护士长送上礼品和祝福  神经内科5B病区护士长黄朵朵在医院工作8年,谈到收到礼物的感受,黄朵朵护士长深情地说:“蓝十字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医院工作的8年里,我切切实实感受了到院领导是真心关心关爱我们每一位员工。在这样一个和谐有爱的环境里工作,让我们充满幸福,工作也更加高效!”▲ 项耀钧院长向高燕送上礼品和祝福  门诊客服组长高燕表示:“在三八妇女节这个美好的节日里,医院为我们准备了精美的礼品,我们倍感欣喜,深刻感受到了医院的人文关怀。今后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以回报医院深切的关爱。”同时,她向蓝十字的姐妹同胞们送上真切的祝福,“祝姐妹们芬芳美丽,节日快乐!”▲ 礼品发放现场,洋溢着幸福和温暖  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有温度的医院,对职工有爱心、多关怀,是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重视文化内涵建设、持续深化落实“员工满意工程”、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家文化的根本遵循。因此,每逢佳节,为职工发放节日福利、送上美好祝福成为医院一项延续多年的优良传统,这不仅是对大家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医院心系职工的具体体现。既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也激励着广大蓝十字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于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中,竭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春风如你,熠熠芳华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祝各位“女神”节日快乐、青春永驻、万事顺意!

发布了文章

女子走路摔倒意外发现多发夹层动脉瘤席刚明教授团队成功应用血流导向装置化险为夷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发病速度快,致死率致残率极高。颅内复杂动脉瘤因存在治疗过程复杂、治疗并发症率高、治疗后复发率高等特点,其血管内治疗仍是巨大挑战。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的出现,让临床医生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近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学术副院长、神经内科4A病区主任席刚明教授团队成功应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一位大型复杂动脉瘤患者,目前患者已经顺利康复出院。  走路摔倒意外发现大型复杂动脉瘤  2月7日,农历年二十八,临近春节,年味渐浓。然而,上海的王阿姨(化名)一家却高兴不起来。原来,当天早上,王阿姨在外出时不慎摔倒,前额着地,伤口可见约3厘米长裂口,伴活动性出血,伤口周围稍肿胀,遂立即赶到附近医院就诊,索性并无大碍,给予伤口缝合三针。随后又进行头颅CT检查,示局部软组织肿胀,颅内未见明显外伤征象,但是却发现可疑动脉瘤,瞬间让一家人心里“咯噔”一下。  进一步完善头颅CTA示:右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这颗深藏于颅内的不定时“炸弹”,让王阿姨感到惶恐不安。为寻求进一步治疗,王阿姨一家慕名求医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收治于神经内科7B病区。7B病区殷昌凤主任详细了解病情后,立即邀请神经内科4A病区主任席刚明教授、神经内科4A病区副主任王贵平博士会诊。  席刚明教授团队为患者进行了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检查确诊:右侧椎动脉V4段大型梭形动脉瘤、串联多发动脉瘤(多发夹层动脉瘤),远端大动脉瘤的瘤颈 6mm,瘤体13 mm* 15 mm,累及右侧小脑后下动脉,属于大型复杂动脉瘤,近端小动脉瘤的直径约4mm。席刚明教授、王贵平博士会诊认为,该患者的动脉瘤有较高破裂风险,若未得到及时救治,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受压、脑梗死甚至死亡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手术指征明确。  席刚明教授介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相对少见,年发病率为(1.0~1.5)/10万,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占比不到3%,其破裂出血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囊状动脉瘤。自然状态下约有73%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会出现破裂出血,约40%已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在24 h内发生再破裂出血,除出血外,引起脑梗死的几率也不小。 ▲ 梭形动脉瘤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手术极具挑战性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往往病变节段长,易累及小脑后下动脉,而小脑后下动脉作为椎动脉的重要分支,供应延髓的穿支动脉从其近端发出,堵塞后常常会导致延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易造成严重的脑梗死甚至死亡,故而对于这种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保证小脑后下动脉血流通畅并防止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是治疗的关键点。  目前对于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通常分为2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另一种是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不过由于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在形态上往往呈梭形,并无明显的动脉瘤瘤颈和瘤囊,所以行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相较于一些瘤颈明显的动脉瘤来说难度更大。另外,V4段椎动脉位置较深,受累的小脑后下动脉位于后颅窝并且邻近脑干和后组颅神经,手术空间十分狭窄容易造成损伤,故通过外科手术技术来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存在众多挑战。故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以载瘤动脉闭塞术、单纯的弹簧圈栓塞以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为主。  血流导向装置化解难题  对于大型动脉瘤,传统的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效果并不理想,不仅术后可能加重动脉瘤的占位效应,而且远期复发率超过五成。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的发展更新了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理念,即从瘤囊内填塞向血管壁重建的转变,对大型或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结果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开启了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纪元。  血流导向装置,又称之为密网支架,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复杂动脉瘤(包括巨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多发串联动脉瘤等)的重要方法。密网支架置入载瘤动脉后,不追求即刻影像学效果,一方面其血流导向特性引起血液在动脉瘤腔内瘀滞;同时其为血管内皮爬行提供支撑,最终达到动脉瘤的解剖学治愈,使许多过去难以治疗的复杂动脉瘤得到根治。  为了让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席刚明教授、王贵平博士决定采用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来化解难题。通过改变血流方向促进动脉瘤内血流淤滞和血栓形成,促进支架内的内皮细胞和新生内膜组织增生,进而依靠瘤颈的内膜化达到修复载瘤动脉的作用。  历时2个小时 血管重建成功  尽管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操作难度系数也较大,对术者的技术要求很高。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要求术者非常熟悉支架的性能、特点和关键步骤的注意事项,并且需要高超的血管内操作技能。▲ 席刚明教授团队在为患者手术  术中,席刚明教授在王贵平博士协助下,克服血管迂曲等困难,在微导管到位后缓慢释放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到达术前预定位置,右椎动脉V4近段。随后,通过Echelon-10微导管行动脉瘤栓塞,向右侧椎动脉瘤内填入大小不同的弹簧圈共计3枚,造影提示右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显影减慢减少、瘤内造影剂滞留,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右侧小脑后下动脉、右侧小脑前下动脉显影可。行3D造影见右椎动脉、左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双侧小脑前下动脉、双侧小脑后下动脉显影可;行支架CT见支架成形满意。术后CT检查,颅内未见出血,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获得了理想的血管重建。术后,患者顺利苏醒,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计划术后3个月随访。 ▲ 血流导向装置置入、弹簧圈栓塞后  “如果用传统的多支架覆盖瘤颈,不仅步骤多,而且要求填塞大量弹簧圈。但我们采用血流导向装置则可不用填塞或者填塞少量弹簧圈,如此一来,占位效应就可减轻,动脉瘤也会逐渐缩小,同时降低复发风险,降低耗材的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的预后,可谓一举多得。”席刚明教授表示,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可以重建血管结构,使动脉瘤内血栓化,逐渐萎缩消失。

发布了文章

志愿有爱守护健康︱蓝十字脑科医院积极参与多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2024年3月5日是全国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5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连日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公益志愿服务队走进闵行区古美街道古美公园、七宝镇七宝老街等地,积极投身多场大型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用爱和奉献传承雷锋精神,以仁心仁术守护公众健康。  古美公园活动现场  龙腾汇聚志愿季 文明实践我践行  3月3日上午,由古美路街道社区党群办、古美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古美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古美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等部门主办的“龙腾汇聚志愿季,文明实践古美行”学雷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古美公园举办。此次活动涵盖医疗咨询、家电维修、公益理发、环保咨询等内容。  活动当天一大早,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余志良主任一行来到活动现场,为居民提供医疗健康咨询及血压测量等服务。▲ 余主任在耐心解答马奶奶健康咨询  马奶奶今年81岁,有血压高的老毛病,一直在吃珍菊降压片降压,平时血压还是会有些波动,现场测量血压后显示有些偏高。针对马奶奶的咨询,余主任解答道珍菊降压片是一种比较老的降压药,价格低廉,但容易产生副作用,建议她进一步完善检查,遵医嘱尝试调整用药,同时注意生活调理,让血压更加平稳。▲ 薛阿姨在向余主任进行健康咨询  63岁的薛阿姨,有视力模糊的问题。之前在山西晋城老家做过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依然模糊,吃药后依然不见改善。看到当天的公益活动,薛阿姨便向余主任进行咨询,根据薛阿姨的情况,余主任分析可能存在眼底部小血管堵塞的问题,建议她前往专业医院进一步检查,并针对性开展治疗。  “血压高该如何调理?”、“睡眠不好该如何改善?”……活动现场,面对居民们大量的健康咨询,余主任一一给予耐心的解答、专业的指导,热情耐心的服务受到大家广泛好评。▲ 余主任与护士合影留念  七宝老街活动现场  风雨无阻 “医”心为民  3月5日上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七宝镇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群工作部协办,闵行区七宝镇七宝老街新时代文明实践“益空间”承办的新时代文明新风尚文化公益市集(分会场)成功举办。  上海人民出版社、七宝工会、七宝镇侨联等二十余家单位和组织的志愿者,在七宝老街为广大市民提供爱心便民志愿服务。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受邀参加活动。  虽然天公不作美,但连绵阴雨却浇不灭蓝十字志愿者团队医心为民的炽热之心。神经内科5A病区副主任孔祥玉医生和急诊科护士马垚垚放弃休息,在活动现场为居民提供医疗健康咨询及血压测量等服务。  72岁的姚奶奶有颈椎病。这段时间,她跟着别人一起晨练,改善效果并不理想,还感到明显的头晕。现场测量血压,其高压接近160mmHg。“血压这么高?医生,这跟颈椎病有关系吗?”姚奶奶担心地问道。  孔祥玉医生一边安抚姚奶奶,一边给她讲解道,颈椎病是可以引起高血压的,称为颈源性高血压,主要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引起,颈椎病刺激交感神经,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出现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孔医生建议姚奶奶应务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晨练体锻要合理适度。平日里要注意血压波动,积极治疗颈椎病,并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是否有引起高血压的其他病因。▲ 测量血压、健康咨询的居民络绎不绝  “医生,我高血压吃了降压药却没什么好转,怎么办?”68岁的徐阿姨望着血压计上测得的172 mmHg高压值,无奈地向孔祥玉医生求助。当了解到徐阿姨自测血压偏高便自行服药控制时,孔医生严肃指出,高血压病因比较复杂,未经正规检查自行用药,很可能因为药物使用不当而增加对身体的伤害。  随后,孔祥玉医生将就医和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详细进行了告知。徐阿姨听了连连点头,对其周到的服务和专业的建议表示由衷感谢。  两个小时的活动中,蓝十字公益志愿服务队为周边地区30多位居民提供了测量血压和健康咨询。对于“家门口”能有这样专业细致的便民志愿服务,居民们交口称赞。  第一次参加医院“学雷锋”活动的护士马垚垚感慨道,当志愿者很忙碌也很辛苦,但看到大家更关注自身健康,学到很多有用的健康知识,身为一名护士感到特别自豪。她表示今后将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为弘扬雷锋精神尽自己绵薄之力。▲ 志愿者合影留念  三月春风处处暖,雷锋精神代代传。长期以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始终坚持开展多样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患者”理念引领下,常态化深入社区开展科普讲座、健康咨询等公益活动,爱心献血、拥军优属等志愿服务工作有声有色,甘于奉献的理念深埋于全院职工心中。  今后,医院将一如既往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布了文章

五旬女子反复癫痫发作竟是海绵状血管瘤“潜伏”在大脑深处

说起肿瘤,尤其是生长在脑部的肿瘤,人们往往闻之色变。有一种脑部“肿瘤”,大家对其知之甚少,但其发病率却不低——这就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其实,海绵状血管瘤属血管畸形,并非肿瘤。  浙江的王阿姨因为海绵状血管瘤频繁癫痫发作,饱受折磨,在经过伽马刀、药物等治疗无果后,辗转求医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最终经功能神经外科特需专家杨忠旭教授手术治疗,成功切除“肿瘤”,转危为安,解除病痛。  海绵状血管瘤致反复癫痫发作  年过五旬的王阿姨于2022年8月份,在家中突发头晕,头晕发作时伴有恶心,“就感觉像中暑一样!”,并且全身乏力,无呕吐,无言语含糊等。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海绵状血管瘤。之后,王阿姨辗转求医,接受了DSA检查,伽马刀治疗,好转后出院。家人都以为王阿姨已经康复,但不曾想一年后,2023年9月份,王阿姨在与家人发生口角时再次突发头晕,并且伴有四肢抽搐,头晕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休息2-3分钟后可缓解。再次求医,接受药物对症治疗。自此开始,王阿姨频繁出现上述症状。后慕名求医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杨忠旭教授。  入院后,行海马MRI平扫+MRS+MRSI检查,MRS提示右侧海马Cho峰升高;扫及右侧颞叶深部(侧脑室颞角外下部)见一直径约15mm类圆形异常信号;右侧侧脑室颞角稍宽。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曾因右侧颞部海绵状血管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次。杨忠旭教授结合患者症状,病史,磁共振、脑电图等系列检查,考虑海绵状血管瘤及周围皮层为致癫灶。患者已经明确有反复出血史,手术指征明显,需行手术切除治疗,预防再次出血引起神经功能及癫痫等症状。 ▲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属血管畸形 并非肿瘤  杨忠旭教授介绍,海绵状血管瘤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形似桑葚,由于血管造影检查时常无异常血管团的发现,故将其归类于隐匿型血管畸形。实际海绵状血管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属于脑血管畸形。之所以名字中带“瘤”,仅因为其形态像瘤而已。同样,“海绵状”也是依据其形态命名,因其“剖面呈海绵状或蜂窝状”。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有关该病的报告也日渐增多。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估计为0.5%~0.7%,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8%~15%。因部分患者无症状,故确诊病例人群发生率仍无法确知。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30~4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如脑皮层、基底节和脑干等部位(脑内病灶),以及中颅窝底、视网膜和头盖骨等部位(脑外病灶)。  而且,约 19% 的病例为多发病灶,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人常合并有身体其他脏器的血管瘤病灶。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癫痫(35.8%)、颅内出血(25.4%)、神经功能障碍(20.2%)和头痛(6.4%)。无临床症状者占12.1%,有的患者有一种以上的临床表现。如病变发生出血,则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有的海绵状血管瘤逐渐增大,产生占位效应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加重。临床病程变异较大,可以有急性或慢性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缓解期或进行性加重。  精准定位下 杨忠旭教授团队成功切除癫痫病灶  杨忠旭教授表示,此次手术,不但要切除海绵状状血管瘤,还需要切除与癫痫放电传播有关的区域及继发性致痫区域。合并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瘤,除切除血管瘤病变本身外,应尽可能一并吸除周围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带,并将癫痫放电皮层给予处理,这样方能获得更好的预后。  由于“血管瘤”位于右侧颞叶深部,极为接近脑干,稍有损伤后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手术存在较大风险和难度。杨忠旭教授团队经过认真地术前讨论,决定行神经电生理、皮层电刺激定位技术辅助下的癫痫灶切除术。  术中电生理监测、皮层电刺激定位技术共同协助下就等于为手术中病灶准确切除加上“双保险”。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可以监测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在最大程度保全功能的情况下更准确的切除病灶。皮层电刺激定位技术通过联合头皮电极所记录的脑电信号,可以在术中精准定位切除脑组织病变范围。▲ 杨忠旭教授在为患者手术  在征得家属同意后,1月20日上午,杨忠旭教授团队顺利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术中,杨忠旭教授严格沿瘤脑边界分离肿瘤,最终利用娴熟的解剖和显微技术将“血管瘤”在内的异常放电区域顺利切除。术后,王阿姨肢体活动正常,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头晕、呕吐、四肢抽搐等症状消失,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杨忠旭教授提醒,由于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结构不同于正常血管,没有内皮组织,非常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但其发病又比较隐匿,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多在成年后发病。有家族史的人群要提高警惕,进行必要的筛查。  手术切除病变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根本治疗方法。病灶反复小量出血、癫痫和重要功能区的占位效应,是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适应证的主要考虑因素。对于很小的病灶,也无症状的病例可以随访观察。对于一部分病例病灶部位不宜进行切除、无法耐受切除性手术的可以采用伽玛刀治疗。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