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510

赵兵

乌镇互联网医院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发布了文章

【手术分享】经侧脑室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一例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镜与垂体亚专业组在科室主任赵兵教授带领下,为一位复发性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右侧脑室入路内镜联合显微镜下巨大垂体腺瘤切除术”,经过长达7个小时的手术和术后精细化管理,患者日前痊愈出院。患者为来自淮南市的一位57岁女性,12年前因垂体腺瘤在我科行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质地较韧,鞍隔下降不满意,术后视力改善,3个月后MRI复查提示鞍上残留肿瘤下降至鞍内,建议再次经蝶手术彻底切除肿瘤,但患者未接受再手术,且近10年一直未来院复查。近1年余感觉视力下降加重,1个月前再次来我院门诊就诊。图1. 12年前(2010年)第一次术前垂体MRI图2. 2010年第一次术后3个月垂体MRI查体:神清,精神好,粗侧双眼视力下降,双颞侧视野偏盲,眼球活动自如,四肢肌力正常。图3. 2022年第二次术前(此次)垂体MRI内分泌检查:肾上腺、甲状腺、性腺功能评估基本正常。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5,右眼视力0.1,双眼颞侧偏盲。影像学检查:鞍区见团块状软组织信号,边缘成分叶状,T1序列呈稍低信号,T2序列呈高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匀,增强明显强化,大小约40mm x30mmx49mm,右侧脑室扩张积水。图4. 2022年 第二次术前视野检查术前诊断:复发性侵袭性巨大垂体腺瘤;梗阻性脑积水。病情评估:患者入院后,神经外科团队对其进行详细检查,经过评估后认为患者肿瘤巨大,并引起严重的视力障碍,脑积水,手术指征非常明确,但因肿瘤巨大且侵袭性生长,结合前次手术发现肿瘤质地偏韧,因此并不适合再次经鼻蝶手术,建议采取幕上开颅手术,但手术风险很大。治疗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家属手术意愿强烈。经过充分准备后,决定采取内镜联合显微镜下经右侧脑室入路巨大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情况:术中围绕右侧脑室额角穿刺点做弧形切口,游离额骨骨瓣,向侧脑室方向穿刺,置入透明牵开器,显露脑室,见肿瘤向鞍上、三脑室和额叶底部侵袭生长,部分经三脑室突入右侧脑室。肿瘤与三脑室壁、下丘脑、视神经、大脑前动脉等重要神经血管粘连紧密。术中电凝切开瘤顶,瘤内操作,分块切除,肿瘤大部分质地偏韧,少部分软,血供丰富,瘤腔渗血明显,止血较困难。鞍内及鞍上少许肿瘤与下丘脑、大脑前动脉粘连紧密,未强行切除,视神经充分减压。图5. 术中采取平卧位,经右侧脑室入路(可见突入侧脑室内的肿瘤)。术后病理:符合垂体腺瘤。术后情况:患者术后出现嗜睡、反复发热、尿崩、高钠高氯等下丘脑反应症状。但是经过神经外科和ICU团队的精细化管理和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意识恢复正常,视力较前有所改善,四肢活动正常。垂体功能评估未见明显垂体功能低下表现。近日康复出院。图6. 2022年第二次术后(此次)复查头颅CT总结: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很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及内分泌紊乱。目前除了泌乳素腺瘤和无分泌功能的微腺瘤以外,大部分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目前90%-95%的垂体腺瘤均可采取经鼻微创手术。显微镜和内镜下经鼻垂体腺瘤微创切除术在我科已常规开展多年,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但是,对于部分巨大腺瘤(肿瘤直径超过4cm)尤其是向三脑室、侧脑室或前、中颅底侵袭性生长的垂体腺瘤,仍需要通过开颅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我们体会对于向三脑室、侧脑室侵袭生长的,尤其合并脑室扩大的垂体腺瘤,经侧脑室入路是个不错的入路选择。在此也提醒广大患者朋友,垂体腺瘤应该早发现早治疗,做过手术的患者也一定要记得定期复查,如果一旦发现肿瘤复发,应该尽早处理,防止肿瘤进一步增大,治疗会更加棘手。

发布了文章

【手术分享】一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内镜下经鼻修补术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垂体与内镜亚专业组在赵兵主任带领下,为一位患有前颅底骨折、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中年患者,成功实施了神经内镜下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患者随后痊愈出院。患者,52岁男性,3个月前在工地干活时,不慎由3米高处坠落,致使头部、下肢多处骨折,虽经抢救治疗挽救了生命。但由于颅底骨折造成脑脊液鼻漏,辗转多家医院,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到我院神经外科门诊就诊。查体:神清,颈软,左侧鼻腔间歇性流水样涕,低头时加重,四肢肌力正常。辅检:鼻腔流出液:颜色清亮,生化检验,葡萄糖2.3 mmol/L。术前CT影像: 双侧额骨、顶骨、前颅底多发骨折(图片来源:安医大二附院)患者入院后,神经外科赵兵主任团队对患者进行病情讨论并与家属详细沟通病情。考虑患者未正规保守治疗,鼻漏症状卧床后可缓解,决定先予保守治疗:予以卧床+腰大池置管引流,并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每天脑脊液引流量维持在100ml, 无漏。但2周拔除腰大池引流管后,患者脑脊液鼻漏症状复现。再次进行科室讨论后决定予以手术处理。术前予以脑池造影+颅骨CT薄层扫描,找到漏口大致位置。随后在全麻下行“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中患者仰卧位,采取左侧鼻腔入路,制作鼻中隔带蒂粘膜瓣,导航辅助下准确找到漏口,去除漏口周围水肿的黏膜,取患者左侧大腿阔筋膜和脂肪填塞漏口,鼻中隔黏膜瓣贴敷,其外再填塞碘纺纱条作为支撑,术后嘱卧床,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后2周拔除腰大池引流管,逐步下地活动,3周拔除碘纺纱条,未见脑脊液鼻漏。目前患者已出院,随访1月余,暂未见脑脊液鼻漏。图1 术前脑池造影三维CT: 显示左侧筛骨水平板可见骨质缺损,少许造影剂外溢(图源:安医大二附院)图2:术中导航定位漏口(图源:安医大二附院)图3:术后3周拔除碘纺纱条见鼻中隔黏膜瓣愈合满意(图源:安医大二附院)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也是较难处理的疾病。虽然多数可通过卧床等保守治疗自愈,但是仍有不少患者保守治疗无效,需要通过手术处理。1981年Wigand 首次报道了在鼻内镜下修补筛窦切除术中出现的脑脊液漏,此后国内外逐步开展鼻内镜下的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相比开颅手术,内镜手术具有微创、精准、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势,目前已逐步成为治疗脑脊液鼻漏首先的外科方式。我科近年已为多位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修补手术,长期随访效果较确切,未见明显并发症。参考文献:1.危维,刘俊其,杨晓彤,等. 经鼻内镜修补非肿瘤性脑脊液鼻漏的效果分析.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2,29(4):221-224。2.宋玥,乔梁,张安,等. 创伤性脑脊液鼻漏的内镜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创伤外科杂志,2020,22(2):126-128.

发布了文章

三叉神经痛怎么办?一文解决您的困惑!

三叉神经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由于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疼痛难忍,可以说是“痛彻心扉”。然而,对于这样一种生活中很常见,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非常巨大的疾病,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却非常有限。因此,我们整理了一些三叉神经痛的常见问题,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什么是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主要在眼裂上下,口裂和下颌处,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是神经性疼痛疾患中最常见疾病。它的发生率,在一千个人群中,就有2个三叉神经痛患者。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三叉神经痛?判断一个面部疼痛的患者是不是三叉神经痛,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1、疼痛性质三叉神经痛发作常无先兆,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受累神经分布区域内的撕裂样、触电样、烧灼样、刀割样或炸裂样疼痛。2、疼痛部位疼痛常先起始于三叉神经的一个分支,以后逐渐扩展。3、疼痛的触发点和诱发因素在三叉神经分布的范围内,有一个或多个皮肤特殊敏感区,称为“扳机点”,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刺激,如谈话、进食、咳嗽、洗脸等都可触发“扳机点”引起疼痛发作。4、疼痛伴发症状及体征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可伴有患侧脸红、出汗、瞳孔散大、流泪、鼻粘膜充血、流鼻涕、唾液分布增多,皮肤温度增高、肿胀等症状。5、疼痛发作的时限与周期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后自行缓解,间歇期完全正常,周期性发作。发作频繁者常感觉疼痛持续几小时或整天,经数周或数月后可突然自行缓解,缓解期无任何疼痛,经一段时间后又可再发。三叉神经痛怎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常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药物。手术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是微血管减压术,但是对于高龄患者或者担心开颅手术风险的患者还可以选择微创球囊压迫术、射频热凝术或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能自愈吗?典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不能自愈的。药物治疗可能能够缓解症状或治愈,但有比较高的复发率,因而需长期服药。患者需要选择一个对自己有效的最小剂量,以减轻长期使用药物的副作用。而手术治疗预后较好,绝大部分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如果药物治疗失败,应考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应该选哪种手术方式比较好?目前,三叉神经痛比较常用的手术方式是微血管减压术和微创球囊压迫术。1、微血管减压术绝大部分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是由于三叉神经根部有搏动性的血管压迫,即“责任血管”,微血管减压术可以在显微镜的帮助下通过耳后一个硬币大小的洞将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松解开,从而解除疼痛。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优点是它属于病因治疗,可能获得确切、彻底地缓解疼痛,且并不损伤三叉神经,手术方式非常成熟,风险可控。2、微创球囊压迫术微创球囊压迫术则是一种神经微创治疗,就是从面部使用穿刺针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然后使用球囊短暂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阻滞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从而解除疼痛。微创球囊压迫术的优点是它是对症治疗,不论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如何,都能通过这种手段缓解疼痛,而且只阻滞了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触觉纤维的功能。此外,微创球囊压迫术操作简单微创,不需开颅,恢复快,疼痛复发时可以重复治疗,相比于微血管减压手术更适用于年老体弱和其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不愿进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不过,由于微创球囊压迫术是一种对症治疗,其术后的复发率较微血管减压术要高一些。同时由于这是一种毁损手术,部分患者术后面部会长期遗留麻木不适。总之,对于三叉神经痛来说,微血管减压术和微创球囊压迫术各有优缺点,应当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恰当的选择。三叉神经痛手术风险很大吗?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很好,但很多患者听说是开颅手术,就很紧张,觉得风险很大。其实,目前我们对三叉神经痛的手术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手术的风险也控制得比较好。虽然手术是必然存在风险的,但其实患者和家属不需要对微血管减压术的风险有过多的担忧。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存在哪些风险?1、手术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如神经损伤和颅内出血。这种风险与手术医生的经验有关。只要操作精细,把控得当,可以把这些风险降到很低的水平。2、不确定的一些风险比如麻醉意外,感染等问题。这些风险属于难以控制的意外因素,发生率非常低,但一旦发生后果就比较严重。3、患者自身伴有的基础疾病带来的风险如患者同时有心脏病,或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手术就可能引起这些疾病加重。只要手术前严格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把身体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就能够有效控制这些风险。三叉神经痛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三叉神经痛患者做完手术后,一般要住院1周左右,这时候患者虽然度过了感染出血等围手术期,伤口拆线了,但是,身体状态还没有恢复到手术前的水平。患者在出院后还需要注意:1、伤口的护理需要每天用酒精清洗伤口,清理掉伤口上的血痂。如果发生伤口红肿,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2、头痛和头晕的情况有的患者恢复慢,可能一到两个月还会存在头痛和头晕的情况。要每天适当走动,不要久坐卧床。3、饮食手术后几个月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清淡易吸收的食物为主,不能喝酒。4、口角疱疹、面部麻木、面瘫和听力下降的情况这些情况很多是在手术后几天出现的,可以逐渐好转。

发布了文章

“探头探脑”之颅脑外伤

我们常常开玩笑说:“昂起你高贵的头颅。”大脑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常把颅脑的外伤,和瘫痪、昏迷等症状联系起来。颅脑外伤真的那么严重吗?如何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呢?脑外伤也称颅脑损伤,指头颅遭受直接或间接打击所导致的损伤,以撞伤和跌坠伤最为多见。当大脑受到外伤时,可能出现颅骨骨折、血管破裂。位于颅骨内的脑组织,就像装在盒子里的豆腐。当盒子的一侧被外力打击,即颅骨的一侧遭受外力,对这一侧的脑组织造成冲击伤。如果外力引起了颅脑的震荡,即豆腐的对侧撞到了盒子,则会形成对侧脑组织损伤,我们称之为“对冲伤”。如果出现了血管破裂出血,将会在颅内形成血肿,占据了盒子的部分容积,对脑组织产生压迫。除此之外,受损的脑组织,也会发生脑水肿的病理变化。原本就挤挤挨挨的颅脑,这个时候就更显得拥挤。如果压力大到一定程度,且短时间内无法缓解,可能会将脑组织“挤出去”,即发生脑疝,压迫其他部位,严重时会发生昏迷乃至死亡。因此,当颅脑损伤发生时,需要及时就医,及时处理。现在问题又来了:如果遇到了颅脑损伤的患者,如何初步评估损伤的程度呢?临床诊断主要采用的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并将之分为轻中重三级。GCS评分方法及标准主要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三个方面的分数相加,即为昏迷指数,分值区间为3-15分。患者的得分值越低,意识障碍越重,病情越严重。轻度脑外伤(13-15分)患者的意识清楚,能根据指令完成张嘴、闭眼、举手等简单的动作,能准确的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双目能自然睁开。我们常听的“脑震荡”,就属于轻度脑外伤。中度脑外伤(9-12分)患者不能很好地完成指令动作,处于昏睡状态,对刺痛能有躲避或屈曲反应。双眼通常闭合,在疼痛刺激下能睁眼。答非所问,口齿不清。重度脑外伤(3-8分)深昏迷对外界刺激,如疼痛等没有任何反应,浅昏迷对于外界刺激有着最基本的反应,如肢体屈曲、逃避反射等。在临床治疗中,不同程度的脑外伤有着不同的治疗手段和策略。对于轻度患者,主要采取临床观察,对症处理。如果患者处于危险状态,或者是损伤程度比较严重时,需要通过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特别提醒:当有人因车祸倒地时,不可盲目搬动,以免造成二次颅脑伤害。如果发现头部出血,可以用布料等进行压迫止血,以防失血过多导致休克。当患者存在呕吐等症状,可能是发生了颅内压升高。这时需要将患者身体侧翻,避免因呕吐导致窒息。及时拨打120求助,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

发布了文章

安医大二附院神经外科完成一例复杂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赵兵主任的带领下,为一位患有颈段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老年男性患者,成功实施了显微手术切除颈髓内海绵状血管瘤,解除海绵状血管瘤再出血可能,避免瘫痪。患者一年多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颈后疼痛伴下肢乏力,未予特殊处理。近期自觉症状加重,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症状加重,现为求进一步诊治于我院门诊就诊。行颈椎MRI检查后发现颈椎占位(C5),怀疑海绵状血管瘤,门诊拟“椎管内占位性病变(C5)”收住入科。入院后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颈段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 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赵兵主任介绍到,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并非真性肿瘤,而属于脊髓血管畸形,一般认为是脊髓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该病十分罕见,发生率极低,具有诊断特异性高、手术治疗效果好等优点,但出血后发生瘫痪的可能性大,手术风险大、难度高,需要认真分析病情,根据发病时间、发病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入院后,神经外科赵兵主任团队立即对患者病情进行讨论。赵兵主任指出该患者起病方式为缓慢发作型,已出现明显症状,再出血可能性高,严重者可引起瘫痪,甚至危及生命,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切除。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患者符合手术指征,且无绝对手术禁忌证,因此建议进行颈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与患者及其家属仔细沟通后,确定手术方案。在进行充分术前准备后,赵兵主任团队在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下,为患者实施显微手术切除颈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全麻下切开暴露颈4-5椎管,术中再次定位确认肿瘤位置无误,见大小约1.5cm×1.0cm肿瘤,“桑葚状”,黑红色,含陈旧性血液,血供丰富,质地较韧。术中全部切除病灶,清除陈旧性血凝块,出血不到50毫升,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恢复视频赵兵主任介绍到,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主要症状是感觉运动功能减退、疼痛、肌萎缩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已出现症状者再出血可能性高,严重者可引起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诊断明确的有症状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须手术切除,显微手术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 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属隐匿性脊髓血管畸形,一般认为是脊髓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见,病灶多位于颈、胸段。其自然病程中可因出血、瘤体增大而压迫、破坏脊髓或神经根引起严重的脊髓损害,可致瘫痪,甚至危机生命。● 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首发症状多表现为局部疼痛,其次为肢体麻木和胸部束带感等感觉异常。之后出现肢体乏力、运动障碍等症状。起病方式基本分为3种类型,即急性起病型、反复发作型、缓慢加重型。但也存在少量无症状患者,行脊髓MRI检查时才被偶然发现。● 无症状的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再出血率为1.4%-4.5%,而有症状的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再出血率高可达66%,反复出血容易导致神经功能恶化。因此,对于有症状的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根治性切除病灶是治愈本病最有效的首选方法。患者术前神经功能的情况、肿瘤与脊髓的关系和手术技巧与切除程度等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关于手术时机,目前认为对有症状的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尽早行手术切除病灶,尤其对于反复发作者,以防再次出血延误手术时机而影响疗效。若处于脊髓出血的急性期,因此时脊髓肿胀严重,且病灶周围的胶质增生带未形成,此时手术容易损伤脊髓,且病灶容易残留,建议先行脱水激素治疗,3个月后再手术治疗。

发布了文章

“颅脑小镇”二三事:垂体,你怎么膨胀了?

在传说中的“颅脑小镇”中,居住着几位重量级居民:大脑、小脑、丘脑、垂体等,几位比邻而居,其乐融融。在“人体摩天大楼”的顶层,它们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完成人体一系列复杂的活动。然而,不知什么时候起,“垂体小弟”开始“膨胀”,不仅把住地一再扩张,还生产许多额外的物资。引起了居民们的注意……垂体小弟的“膨胀”,在临床上称为垂体腺瘤。它是来源于垂体本身的,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绝大部分不转移、不扩散。所以大可安心,垂体小弟是“自我膨胀”,并没有任何“恶意”噢!垂体腺瘤可分为两类,01一类不能分泌激素,称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看起来没有什么杀伤力,但是,当腺瘤体积增大时,会压迫正常的垂体组织,使正常分泌的激素减少。如果腺瘤继续“膨胀”,将会压迫周边正常的结构,造成头痛、视野缺损等。02另一类腺瘤功能更强,增生的细胞不仅占地方,而且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一些人体所必需的激素。相当于是垂体小弟,在扩建的地盘上,开了一个激素“生产车间”。比如“违章建筑”泌乳素腺瘤分泌过量的泌乳素,会造成女性月经不规律,异常乳汁分泌等。在“寸土寸金”的颅脑中,垂体小弟的“膨胀”,还真需要引起重视!如何及时发现腺瘤呢?什么?装一个摄像头?当然是不可行的啦!但我们的身体是很敏锐的,及时关注到身体的变化,可以尽早发现垂体腺瘤。比如,功能性垂体腺瘤,常常导致血钠降低、乏力、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垂体生长激素腺瘤,过度分泌生长激素,带来“肢端肥大症”,骨关节有增生肥大现象。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行事就比较“低调”。只有当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比如压迫了视交叉,或者造成颅内压增高时,才能够出现临床症状。如果发现了这些异常现象,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医,早期诊断,早早治疗。目前,针对垂体腺瘤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和手术两种。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腺瘤的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措施。垂体泌乳素瘤,通常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治疗的反应良好,一般首选药物治疗。而除了泌乳素瘤之外,其他功能性腺瘤一般需要积极的手术治疗。经手术切除腺瘤后,大多数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可恢复正常,症状也会得到缓解。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解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缓解压迫带来的症状。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可以在神经内窥镜下,经鼻孔和蝶窦微创切除。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经过鼻孔,打开蝶窦,内窥镜进入垂体窝,大大缩小了手术的创伤。尽管成功地完成了手术,也应长期关注内分泌变化,按时复查垂体磁共振,监测内分泌功能。寻找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微创手术,以及规范化的后续随访,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发布了文章

MDT模式下完成骶尾部巨大表皮样囊肿手术切除一例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兵教授团队在MDT模式下完成骶尾部巨大表皮样囊肿手术切除一例,向各位同道汇报如下。患者,21岁男性,发现骶尾部包块十余年,进行增大半年入院。查体:骶尾部可复性包块,站立时缩小,平卧时增大,最大直径15cm×15cm,局部皮肤未见明显破溃红肿,无窦道,无压痛,无波动感,活动度欠佳。如下图: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病变位于骶尾部,囊性病变,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骶骨未见明显骨质破坏。病变经骶尾部向盆腔扩展,毗邻直肠后壁。MDT讨论重点:1.囊性病变是否和骶管相通,囊肿切除后是否会脑脊液漏?2.病变和直肠后壁关系密切,术中是否会损伤直肠,如直肠破损如何修补?3.病变体积巨大,骶尾部皮肤松弛,术后如何进行局部皮肤修复?经神经外科、胃肠外科、整形外科、放射科共同讨论后,决定三个科室共同上台手术。术中采用骶尾部S形切口,见病变位于皮下,包膜完整,沿包膜仔细游离病变和周围组织,首先游离骶骨背侧病变,后经一狭小颈部继续向骶骨前下方游离,完整游离直肠后壁病变,全切除病变。囊内可见豆腐渣样内容物。术后病理证实为表皮样囊肿。术后复查MRI提示病变完整切除,术区无积液,直肠功能完好,患者顺利出院。表皮样囊肿非常常见,但骶尾部巨大的表皮样囊肿相对较为少见,需要和脊柱裂相鉴别。该患者病变同时向直肠后壁扩展,术中损伤直肠肠管风险较高。多学科合作模式在该例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充分保障了患者安全,值得推广。

发布了文章

动脉瘤+高龄,专家“拆弹”解危机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诊了一位 80 岁高龄的杨奶奶,老人颅内长着蚕豆般大小的动脉瘤,经过医护团队的努力,最终成功通过介入手术微创治愈。突发头痛眼斜,原是颅内有“瘤”年过耄耋的杨奶奶身体一直硬朗,一个月前,老人家在家突然感到头痛,随即出现左侧眼睑下垂,向外斜视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有头痛和眼睑下垂等症状。不放心的儿女们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一个CTA检查,检查结果提示杨奶奶的颅内有一个直径约7mm的动脉瘤。“一听到脑子里长了‘瘤’,当时我人就懵了。”老人家的儿子回忆道。为了进一步治疗,家属带着老人几经辗转找到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求医。胆大心细,铅衣人妙手速拆弹术前血管造影动脉瘤清晰可辨在神经外科,赵兵主任迅速组织血管病治疗组对杨奶奶的病情进行了讨论,考虑老人家年龄较大,手术团队制定了介入栓塞的治疗方案,并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制定解决对策,并与麻醉科充分沟通,评估围手术期风险、商议对策,为老人“保驾护航”。经过紧张细致的准备,神经外科赵兵主任带领宗钢、沈杰等医师共同进行了手术,经过全脑血管造影再次明确,老人颅内的动脉瘤已趋于破裂,随后神经外科团队仅用时不到2小时就顺利为老人家完成了治愈性的介入栓塞治疗。术后,老人恢复顺利并很快康复出院。术后成功治愈动脉瘤“瘤”小鬼大,良性病变亦致命神经外科主任赵兵介绍:动脉瘤是脑血管壁的局部异常改变产生的瘤样凸起,或者说是血管呈节段性囊状异常扩张,类似于生活中常见的车胎鼓胎(如图所示)。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等。常见动脉瘤位置及与车鼔胎对比赵兵主任特别提醒,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虽然不是恶性肿瘤,但动脉瘤破裂发病突然,病情进展急骤,致死及致残率极高,被称为“颅腔内的不定时炸弹”。同时出现的一侧眼睑下垂属于动眼神经麻痹表现,往往是动脉瘤破裂或再生长所导致,短期内非常可能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危及生命,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医并治疗,以免带来更大的痛苦和不必要的损失。为方便读者和患者进一步了解动脉瘤及其治疗,神经外科团队联合多家医院专家团队翻译了一部科普短片,供学习参考。

发布了文章

巨大脑室肿瘤直径达5公分!专家连续九小时手术成功切除

27岁的小伙黄某一个月前突发肢体无力,行走困难。由于长期在电脑前从事电商工作,黄某一度以为上述症状是腰椎间盘突出所致,遂进行了康复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上月底,黄某肢体无力症状进一步加重,来到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经头颅CT检查发现,黄某脑室内存在一直径约5.0cm巨大肿瘤且合并梗阻性脑积水。鉴于黄某病情严重且特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立即组织了专家会诊,积极完善了头颅磁共振及增强检查。在神经外科赵兵主任带领下,治疗组成员及手术人员多次讨论,充分考虑了各种手术入路的优劣,根据患者身体条件及颅内肿瘤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7月29日,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等相关科室的积极配合下,神经外科为黄某进行了“右额微创入路开颅脑室内巨大占位病变切除术”。据悉,由于患者颅内肿瘤巨大、血供丰富,且与脑室壁粘连明显,致使肿瘤分离及切除异常困难,手术团队连续工作近9小时,缜密操作“如履薄冰”,最终将肿瘤全部切除,患者脑室壁及回流静脉保护完好。术后黄某状态良好,肢体肌力恢复较快。术后,经病理检查,黄某所患为良性肿瘤,这使得一家人都如释重负。目前,患者已顺利康复出院。患者术前、术后1月头颅CT对比据手术主刀医生、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兵主任介绍,脑室肿瘤一般恶性病变居多,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脑室肿瘤尤其是巨大脑室肿瘤手术切除难度大、风险高,术中易损伤脑室壁及静脉,故此类手术在神经外科属于高难度级别手术。病灶处于脑室中,脑室作为脑脊液循环的重要通道,脑室内组织一旦损伤易导致脑积水、脑室内积血、脑室感染等并发症,手术过程中更易引起三室壁及下丘脑损伤,造成术后下丘脑功能紊乱,出现高热、昏迷及脑性耗盐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任何一种危险因素没有控制好,都可能对患者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因此,此类手术对医者的手术经验和实操能力要求极高。据悉,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兵主任领衔的治疗团队,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手术技能为依托,已开展多项不同类型的颅底及脑室内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发布了文章

安徽医科大学二附院神经外科完成一例高难度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术

一个月前,15岁的男孩小乐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头疼、呕吐症状,在当地医院经CT检查发现颅内松果体占位,占位已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后被转入我院神经外科就诊。我院神经外科主任赵兵在详细了解病情后,将小乐收治入院。经磁共振检查发现,患者松果体区肿瘤直径已达4cm。术前核磁共振影像在征得小乐父母同意后,神经外科准备为小乐行脑肿瘤切除术。术前,赵兵教授带领科室骨干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2021年12月21日,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手术室等科室的密切配合下,赵兵带领神经外科手术组先行为小乐进行了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缓解梗阻性脑积水,减轻症状的同时,为下一步切除肿瘤提供了保障。患者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术在第二天进行,术中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分离小脑幕与小脑之间的天然间隙到达松果体区,切开增厚的蛛网膜后使肿瘤充分暴露。令人惊讶的是,患者松果体区肿瘤质地非常硬且血供异常丰富,使本就高难度的手术变得更加如履薄冰,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赵兵教授带领手术组运用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历经7小时的精细操作,最终将肿瘤全部切除,患者颅内重要的结构和血管均得到了妥善保护。术后,患者恢复迅速,梗阻性脑积水成功解除,头痛呕吐症状也完全消失。由于手术病理分析为生殖细胞瘤,下一步,患者将继续行放疗治疗。术后影像据了解,松果体区肿瘤是一种相当罕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未成年人中,占未成年人脑肿瘤的3-11%,占成人脑肿瘤比例小于1%,其发病的中位年龄在12-13周岁。松果t位于丘脑的上后方,两上丘间的浅凹内,以柄附于第三脑室顶的后部,向后下伸入四叠体池,周围存在丰富的大脑深部回流静脉。由于松果体区位于大脑深部中心,周围有重要的组织结构及丰富的血管,使得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是神经外科界公认的最高难度的颅内肿瘤手术之一。该例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神经外科对复杂脑肿瘤的手术治疗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