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0335

郭向阳

乌镇互联网医院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癫痫
感染
多动
多动症
惊厥
发热
AS
发育障碍
抽动症

发布了文章

置顶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新冠疫苗的有关建议

可正常接种的特殊健康状态儿童和青少年1  过敏性体质   对尘螨、花粉、食物(鸡蛋、花生、海鲜、芒果等)、酒精、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等过敏者;过敏性鼻炎缓解期、哮喘缓解期(包括长期吸入药物治疗如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等)儿童和青少年;哮喘儿童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期间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但不要在同一天同时进行;湿疹儿童(接种时需避开湿疹部位),以上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状况良好,病情稳定,可正常接种。2  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唐氏综合征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简单无分流或左向右分流、血流动力学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0%]的患儿,可正常接种。3  神经系统疾病  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癫痫处于稳定期患儿(6个月以上无癫痫发作);病情稳定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可正常接种。4  肝脏疾病  慢性肝病轻中度肝功能异常患儿(转氨酶低于10倍正常值);病情稳定的肝脏疾病患儿,可正常接种。5  术后状态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3个月以上、血液动力学稳定、心功能分级为Ⅰ级或Ⅱ级的患儿;其余外科手术后恢复正常状态者,可正常接种。6  既往曾确诊过新冠病毒感染的儿童 原则上可在感染6个月后接种1剂新冠病毒疫苗。7 使用注射免疫球蛋白 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会影响一些减毒活疫苗接种效果,但是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无影响。暂缓接种的特殊健康状态儿童和青少年 1 神经系统疾病   急性脑病(脑炎、脑梗死、脑出血等);癫痫未控制(近6个月内有癫痫发作)。2 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的急性反应期(如哮喘急性发作伴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荨麻疹、湿疹、皮炎发作期等) ;哮喘未控制,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口服或静脉) ;过敏性鼻炎急性期等患儿。3 心脏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伴严重肺动脉高压和(或)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先天性心脏病需行二期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3个月内;川崎病及病毒性心肌炎病情稳定时间不足6个月;严重心律失常等患儿。4 肾脏疾病   急性肾小球疾病;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肾损伤[肾功能在48 h内突然减退,血肌酐(SCr)绝对值增加≥26. 50μmol/L,或SCr较基线升高50%,或尿量≤0. 50 mL/(kg·h)持续≥6 h];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慢性肾脏疾病症状发作期[如肾病综合征(NS)、狼疮性肾炎(LN)、紫癜性肾炎(HSPN)等急性活动期]等患儿。5 肝脏疾病   急性肝功能异常;肝病有出血倾向;慢性肝病伴重度肝功能异常;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后6个月内等患儿。6 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活动期患儿;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患儿,建议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接种。7 遗传代谢及内分泌疾病   氨基酸代谢病(如尿素循环障碍伴血氨异常);脂类代谢缺陷病(如原发性肉碱缺乏症) ;糖原累积病(伴血糖控制不稳定);或存在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乳酸血症;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伴电解质紊乱;糖尿病伴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等)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稳定等患儿。8 血液系统疾病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情未控制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未满1年者;出凝血疾病未控制者;接受抗凝治疗者;再生障碍性贫血停用免疫抑制剂未满1年者;淋巴增殖性疾病停药未满1年者;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期(中性粒细胞计数<0.50 ×109·L-1)患儿。9 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白血病、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期间以及停止化疗、放疗未满1年者。10 生物制剂   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如利妥昔单抗等)患儿,应在停药至少6个月后再评估是否接种。11 移植状态   器官移植状态;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满1年;移植后CD4细胞计数未恢复正常等情形患儿。12 术后状态   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后病情不稳定(如术后有严重并发症、后遗症) ;或仍需要放疗或化疗等患儿。13 其他  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无症状)6个月内者;临床医师或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不适合接种者;其他未尽事宜以疫苗说明书为准。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免疫系统处于不断发育和完善过程中,目前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需不断深入,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资料更是有限,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予以探索。因此,新冠病毒疫苗在儿童的接种逐渐从大年龄向小年龄有序依次推进,并需加强监测接种后的免疫应答结果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有关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也将适时更新。参考(基于疫苗说明书;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广东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暂缓情形专家共识(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共识,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年9月;广东省3~17岁儿童和青少年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建议 广东医学2021年9月;Centers f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Interim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for Use of COVID-19 Vaccines Currently Author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https://www.cdc.gov/vaccines/covid-19/info-by-product/clinical-considerations.html)) 

发布了文章

紫外线与皮肤晒伤

阳光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但伴随着夏日的到来,紫外线的照射也大大增加,要注意防止皮肤晒伤。 日晒伤(sunburn),又称日光性皮炎、日光水肿或日晒红斑,是由过量紫外线(主要为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80~320nm)照射皮肤后导致的皮肤急性光毒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水疱、脱屑及色素沉着,伴有疼痛和/或瘙痒症状。 日晒伤的发生与地理位置相关,在UVB强度较高的地区如高海拔地区和近赤道地区,发病率较高。 防晒是预防日晒伤的最佳手段。 1避免长时间日晒,户外活动时选择在阴凉处,应尽量避开上午11点至下午3点之间进行户外活动。小于6月龄的婴儿应尽可能在阴凉处活动,避免阳光直射。 2长时间户外运动训练时,使用宽檐帽和长袖衬衫来保护和遮盖身体,帽沿边长最好>7.5cm。 3根据不同的皮肤类型选择相应的防晒霜,外用防晒霜与使用衣物、帽子等物理防晒结合在一起时防晒效果更佳,防晒霜应在日晒前30min涂抹,并每2小时或出汗及在任何水活动后补涂。 4皮肤开始感受到灼热或刺痛感时,应立即避免日晒,回到室内或阴凉处。 5正在服用光敏性药物的人群,或患有结缔组织病等光敏感的人群,应遵医嘱避免日晒。 防晒品是最常用最有效方法,应合理地选择和使用。 1室内可能受到紫外线(UV)照射的活动(靠窗、接触较强紫外灯光源、强荧光灯、驱蚊灯、娱乐场所的霓虹灯光等),选择日光防护系数(SPF)15/防护等级(PA)+以内的产品。 2室外活动要根据所处地区、季节、当日紫外线指数(UVI)和室外活动时间长短做适当选择,如阴天或树荫下的室外活动,选择SPF15~25/PA+~++;直接在阳光下活动,选择SPF25~30+/PA++~+++;高强度UV:雪山、海滩、高原等环境,或春末、夏季阳光下活动,使用SPF50+/PA++++等。 遮阳伞、太阳帽和衣物等织物产品可直接遮挡日光,起到遮挡性防晒。织纱密度越高、颜色越深、或加有防晒涂层,其紫外线吸收能力就越强,防晒效果越好,建议选购UFP>25,UA透过率<5%标识的织物产品。 口服一些食物或药物,可减轻光损伤,如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花青素、番茄红素、叶黄素)、多酚(类黄酮、白藜芦醇)、青石莲萃取物、益生菌、硒、大豆异黄酮、巧克力、咖啡因、必需脂肪酸等,药物如维生素C/E、烟酰胺、非甾体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布洛芬、吲哚美辛)、抗疟药、糖皮质激素等,可在日晒前或光感性患者在夏季到来前使用,视具体情况,可单用或联合使用上述物质数周到数月。 另一些药物或食物具有光感性。食物如灰菜、茴香、苋菜、芹菜、香菜、酸橙、柠檬、莳萝、无花果、芒果、菠萝、木瓜等。药物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雌激素类、马来酸氯苯那敏、多西环素、磺胺、灰黄霉素、胺碘酮、苯海拉明、非甾体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布洛芬、吲哚美辛)、维A酸类等,在阳光下长时间活动时应注意避免食用或接触光感性物质。 为了避免婴幼儿过度防晒而导致维生素D缺乏,可以每天1~3次日光浴,每次10min左右,即可满足1天维生素D需要量,但需避开UV最强的上午10:00至下午4:00。 <6个月的婴儿不建议使用防晒品,应通过避免阳光照射,衣物等遮盖防晒。 6个月至2岁仍然以衣物遮盖防晒为主,也可挑选SPF10/PA+以内的物理性防晒产品,以霜剂或粉质产品为宜。 晴天和阴天都要采取阳光安全措施,以保护孩子的皮肤。 1What Parents Should Know About Sun and Sunburns in Children.JAMA Pediatr.2023 Mar27.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22.5907 2日晒伤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 3皮肤防晒专家共识(2017)

发布了文章

磷脂酰丝氨酸与脑功能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磷脂,属于磷酯化合物中的磷酸甘油酯类,天然物多由牛(羊)脑或大豆等提取。通常位于细胞膜的内层,是细胞膜的活性物质,尤其存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中(见下图1)。其功能主要是改善神经细胞功能,调节神经脉冲的传导,同时对大脑的各种功能(尤其是对大脑的记忆力和情绪的稳定)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PS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具有双亲性,即它有亲水性又具有亲脂性,因此在体内易于吸收。由于其具有很强的亲脂性,吸收后能够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起到舒缓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加脑部供血的作用。 图1:PS在人体不同器官中的含量   PS被誉为继“DHA”之后的一大新兴的"智能营养素"。专家认为,这种天然物质能够帮助细胞壁保持柔韧性,并且能够增强传送大脑信号的神经递质的效率,帮助大脑高效运转,激发大脑的活化状态。还有研究表明:PS和PS脂质体可能是治疗一些神经退行性和神经发育疾病的一种很有前景的补充剂。   大量的科学证据显示PS与人类大脑的认知活动、认知老化和认知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PS是健康神经细胞膜和髓鞘所必需的,人脑老化与损害神经传递的生化改变和结构恶化有关,口服PS在人类中具有高度的生物可利用性,并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外源性PS (300-800 mg/d)在人体中被有效吸收,安全地减缓、停止或逆转神经细胞的生化改变和结构恶化。PS促进人类大脑的认知功能,包括短期记忆的形成、长期记忆的巩固、创新记忆的能力、检索记忆的能力、学习和回忆信息的能力、集中注意力和集中精神的能力、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技能以及沟通的能力,还支持运动功能,特别是快速反应和反射。   脑内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脑PS中DHA含量较高,允许DHA和PS 共同积累,促进DHA在细胞膜PS分子的富集,通过促进PS的合成,DHA可以独特地扩大神经元膜中的PS池,从而影响PS依赖的信号通路和蛋白质功能。   大量证据支持PS在大脑中的功能意义。PS促进了对神经元存活、分化和突触神经传递至关重要的信号蛋白和受体的激活。PS通常是信号事件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并/或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影响信号传递。PS生物合成优先利用含DHA的磷脂作为底物,PS水平可以根据DHA状态而改变,特别是在大脑中。因此,饮食或乙醇诱导的脑DHA水平和膜PS水平的改变可以影响膜内的信号平台和信号的传递。    具体来说,PS有以下功能:(1) 提高大脑机能,集中注意力,改善记忆力。    欧美相关对磷脂酰丝氨酸的荟萃分析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PS和其他重要的脑内化学物质会逐渐减少,从而导致记忆力、认知力减弱。而补充PS能增加脑内神经元突触数目、脑细胞膜的流动性及促进脑细胞中葡萄糖代谢,从而使脑细胞更活跃,促进注意力集中,提高警觉性和记忆力。(2) 缓解压力,促进用脑疲劳的恢复、平衡情绪。多项研究表明,PS能显著降低工作紧张者体内过多的应激激素的水平,减轻压力,缓解脑部疲劳;PS还可作用于大脑内影响心情的神经递质水平,可以促进注意力集中、提高警觉性和记忆力,帮助缓解不良情绪(如抑郁、沮丧等)。(3) 帮助修复大脑损伤。    PS可营养和活化脑中各种酶的活性,能延缓神经递质的减少进程,有助于修复、更新大脑受损细胞和清除有害物质。    除此之外,PS和DHA可以相互促进吸收,一方面DHA能促进PS的积累,另一方面PS能促进DHA的有效利用,两者才能充分地发挥效果,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PS的补充     PS是一种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成分,在母乳中也存在。肉类及鱼类中均含有PS,脑或内脏(如肝、肾)中的含量较高,奶制品以及蔬菜中(除豆类)PS的含量非常少。   因我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人们摄入PS越来越少。一般来讲,如果饮食中有较多的肉和鱼类,PS的摄取量大约为180mg/天;如果食物中肉类含量低,那么每天PS的摄取量将仅为100mg,甚至少于50mg。据不完全统计,正常人每日PS的摄取量与正常需求量间差距在70-150mg之间,素食者尤为缺乏,其差距达到200-250mg。鉴于以上原因,正常人每日需要补充100-300mgPS,对于素食主义者、低脂肪或低胆固醇饮食者以及儿童、老年人来说,这点更加重要。其他一些饮食习惯也会降低大脑中PS的含量。例如,饮食中缺乏omega-3脂肪酸会使大脑中PS的含量降低28%,进而改变大脑海马体的生物化学功能。 (图片来源网络)1  Nutrition. 2015 Jun;31(6):781-6. Phosphatidylserine and the human brain.2  Prog Lipid Res. 2014 Oct;56:1-18. Phosphatidylserine in the brain: metabolism and function.

发布了文章

宝宝的头部发育

对于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头部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对儿童将来认知、神经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婴幼儿时期。那如何客观准确判断宝宝的头部发育呢?出生时就需要关注宝宝的头围和囟门,且应该在婴幼儿时期动态监测和评估,以免早期发现异常和偏移,及时做出评估和处理。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头部的发育最快时期为生后头半年。新生儿头围平均为34cm,出生后头半年增加9cm,后半年增加3cm,至1周岁平均约46cm;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约增长2cm,2岁时头围约48cm;5岁约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54~58cm。出生时头围<32cm,3岁后头围<45cm,称为小头畸形。大脑发育不全时头围常偏小,头围过大时应注意有无脑积水,需要详细询问孕期母亲情况、胎儿发育监测情况以及生后宝宝的运动、语言、体格和神经发育做相应的检查和评估,如身长(高)、体重、胸围、头围、囟门、神经发育里程、婴幼儿神经发育评估包括运动、语言、行为、心理、情绪、睡眠等,颅脑MRI/CT、脑电图等。如何正确测量头围?被测儿童取坐位或立位。测量者立于被测儿童前方或右方,用软尺从头部经右侧眉弓上缘过枕骨粗隆(脑后正中最凸出的地方就是枕骨粗隆),再从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出头围数字,误差不超过0.1 cm。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如有小辫子,则将辫子分开,勿将辫子和女孩头上的蝴蝶结压在软尺下,以免影响读数。所用软尺要标准,有0.1 cm的刻度,测量前要检查软尺刻度是否正确,软尺测量数十次后要再检查刻度是否因反复牵引或汗水浸湿而影响准确性。 下图具体显示0~3岁儿童的头围百分位,家长可根据监测的数据对应具体年龄看看宝宝在哪个百分位,如有异常及时到医院儿保科咨询。 在颅骨发育过程中,除头围外,可根据前、后囟门关闭及骨缝闭合时间来衡量颅骨的骨化程度。前囟门为额骨与顶骨形成的菱形间隙(见下图),出生时斜径为1.5~2.0cm(范围为0.6~3.6 cm),在出生后数月随头围增大而变大,6 个月后逐渐缩小,一般至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个别儿童可推迟至2岁左右。后囟门由顶骨与枕骨的骨缝构成,呈三角形,在出生时或出生后2~3个月内闭合。如果出生时摸不到前囟门,要注意是否为颅骨畸形。囟门早闭见于头小畸形,囟门迟闭要鉴别是否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脑积水、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克汀病);前冈门饱满见于颅内压增高,凹陷见于严重脱水及营养不良。(图片来自网络) 

发布了文章

10.30抽动障碍关爱日科普系列讲座

10.30抽动障碍关爱日科普系列讲座 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病院 抽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电子产品使用等诸多因素,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反复的、无目的的挤眉弄眼、点头、歪嘴、做鬼脸等动作,还有一些出现清嗓子、咳嗽,或者发出怪异的声音,甚至说一些毫无意义的词语或脏话,需要警惕抽动障碍。遗憾的是,由于本病的医学知识普及不够,也由于抽动症表现的复杂性、多样性、反复性等,并未引起大多数家长和临床医师的注意。为更好实现医患协力,呵护百万抽动孩子,在10.30抽动障碍关爱日我们开展抽动障碍科普知识的系列健康教育讲座,希望引起社会关注、了解和关爱抽动障碍儿童群体。

发布了文章

儿童新冠感染与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与发热相关的年龄依赖性、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神经系统疾病,多见于 5、6 岁以下的儿童中。热性惊厥的病因尚不清楚,很可能是多因素的,包括但不限于体温上升的速度、病毒感染、某些疫苗接种、家族遗传和处置以及子宫内的某些暴露。病毒感染,尤其是与高热相关的病毒感染,已被证明会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并降低惊厥发作阈值,尤其是在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与热性惊厥最相关的病毒包括人类疱疹病毒 6、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其他与热性惊厥相关的常见感染包括中耳感染、上下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鼻窦炎、支气管炎和肺炎)、口腔感染和肠胃炎(尤其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在持续的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SARS-CoV-2是最流行的病毒,冠状病毒是一组相关的人畜共患病毒,它们是有包膜的正链 RNA 病毒。一旦 SARS-CoV-2 病毒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进入呼吸道细胞,宿主体内就会发生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细胞因子风暴。活化的白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 6 (IL-6) 以及其他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IL-17、IL-8 和 IL-1β),它们作用于许多细胞和组织并导致急性的以发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全身性炎症综合征。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受累。尽管应密切评估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受累(即中风、脑水肿等),但由 SARS-Co-V-2 引发的过度炎症反应与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兴奋性增加相结合可能会使儿童处于更高的热性惊厥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目前,热性惊厥和 SARS-CoV-2 的发生频率、治疗处理又如何呢?尚未有广泛客观的评估。2022年4月在《儿童神经病学杂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医学院学者报告了关于热性惊厥和 SARS-CoV-2之间迄今为止最大的研究,他们采用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对0-5岁的热性惊厥和 SARS-CoV-2 感染之间的临床关系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4月19日期间卫生保健机构报告8854名0-5岁儿童诊断为新冠,3902名0-5岁的儿童诊断为热性惊厥,其中44人(0.5%)被诊断为新冠伴热性惊厥(见上图)。这44例儿童此前没有癫痫发作史,单纯型热性惊厥30例(68.2%),癫痫持续状态3例(6.8%),平均年龄为1.5岁,没有死亡报告。14名(31.8%)至少有一种可能引起发热的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感染(1;2.3%)、中耳炎(4;9.1%)、肺炎(1;2.3%)、不明病毒感染(7;15.9%)、尿路感染(3;6.8%),未检出特异性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冠状病毒(非-COVID-19)、人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26例(59.1%)急诊处理,11例(25.0%)住院,4例(9.1%)重症监护,1例(2.3%)有创机械通气。研究结果发现在新冠儿童患者中,0.5%诊断有热性惊厥,大多数没有合并感染,约9%需要重症监护。这些发现可能表明热性惊厥并不是新冠感染的常见神经表现,相比成人,儿童少见神经受累。在与新冠相关热性惊厥中,在急诊就诊中只有25%需要住院,需要重症监护服务的人数更少。这些发现表明,尽管新冠病毒可能会引发热性惊厥,但与其他病毒类似,可能不那么严重,因此不需要强化干预(包括重症监护和住院)。但由于就诊者及监护人的焦虑性加剧,可能会更早地寻求治疗,这增加了医疗负担。当然由于多种潜在原因,新冠患者热性惊厥的真实发生率难以评估。由于许多患者可能同时感染了其他病毒,因此也很难确定患者的热性惊厥是继发于新冠病毒还是其他病毒。在新冠儿童中,癫痫发作的潜在原因可能是与发热、脑炎或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相关的急性感染,因此应谨慎诊断热性惊厥。新冠患儿可能存在缺氧、代谢紊乱、器官衰竭或脑损伤,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惊厥发作阈值降低,考虑到儿童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当儿童出现热性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时,医护人员必须考虑这些病因,以便尽快开始治疗。 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采用的是卫生保健机构报告的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可能存在人群分布偏差、确诊误差和选择偏差。结论 儿童新冠感染可能与热性惊厥有关。在这项研究中,0.5%的新冠感染儿童被诊断为热性惊厥,约9%的人需要重症监护。热性惊厥可能是新冠感染的一种不严重的神经系统表现。

发布了文章

6.28国际癫痫关爱日--公益健康三秦行

6.28国际癫痫关爱日   我们在行动:提高依从性,有我更有你。请输入正文

发布了文章

孩子出现急性惊厥/癫痫发作时家长如何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突然的惊厥/癫痫发作孩子,家长应如何面对?能做哪些呢?  1 家长们遇到孩子急性惊厥/癫痫发作一定不能慌乱,须保持镇静和警惕。  2 如果孩子意识不清,首先就地相对安全平稳的地方让孩子侧卧或头颈偏向身体一侧,移除和远离身边所有可能造成意外伤害的危险物品,如摘除眼镜、移开玩具及锐器等。  3 及时解开衣领和领带等,或脱掉紧身衣服,保证呼吸道通畅。  4 清除孩子口、鼻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等,防止误吸,引起窒息等。  5 尽量保持环境的安静,专人陪伴看护,防止意外受伤。  6 尽可能记录惊厥/癫痫发作的发生时间和症状及其变化过程,以便后续处理。  7 不可强行按压或约束孩子抽搐的肢体,以免脱臼、骨折等损伤;不要硬搬动或移动身体;不要强行向孩子嘴巴里塞物如毛巾、汤匙、筷子和强行撬开嘴巴;不要盲目按压人中、虎口等。  8 处理的同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最好就近求治。切忌长途奔跑去较远的医院,使惊厥/癫痫发作不能在短期内控制导致惊厥/癫痫持续状态,或引起呼吸道不畅导致窒息等。   一般情况下惊厥/癫痫发作有自限性,大多数发作3---5分钟内可自行缓解,且大多数患者在发作时发作不会导致直接出现生命危险,但发作超过5分钟则可能会出现惊厥/癫痫发作持续状态,需要积极的药物干预和处理,甚至生命支持的治疗。如果惊厥/癫痫发作2--3分钟仍不缓解,或出现窒息、呼吸抑制、心率过快或过慢、血压不稳、外伤或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问题,或本身就有免疫缺陷、发育不良、代谢疾患等基础疾病的,是需要急救处理的,须立即呼叫120,就近医院就诊处理以及住院进一步处治等。良、代谢疾患等基础疾病的,是需要立即处理的,须迅速呼叫120,就近医院就诊处理以及住院进一步处治等。(图片来自网络)


发布了文章

多动症孩子在新冠期间家长如何管理的一些建议

新冠管控期间实施的学校关闭停课和社交限制等意味着,大多数家庭在尝试和驾驭新的共同生活方式。据估计,全世界学龄儿童的多动症(ADHD)患病率约为5%,在高达65%的病例中,ADHD症状在成年后持续存在。治疗ADHD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儿童多动症的父母行为训练和儿童的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是跨环境、跨生命周期管理ADHD的关键部分。在目前新冠疫情的情况下,当面对面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时候,考虑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新冠管控和自我隔离的要求,所有相关服务可以使用电话或适当的在线视频网络。尤其是那些患有多动症的青少年来说,失去每天的学校和家庭作业结构、爱好和朋友、与COVID-19病毒相关的压力和焦虑,以及7天24小时与父母和兄弟姐妹在一起,可能很难应对。它会扰乱他们的昼夜节律,与多动症相关的睡眠问题可能会发生或恶化。因此,他们可能会经历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增加,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家庭冲突。作为父母,对自己和孩子要温和,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询问他们的感受,如果需要的话,与孩子谈谈日常安排、他们是否参加在线课程,是否提交了任务?他们是否担心自己的社交情绪健康?新冠病毒的感染和随之而来的社交距离等管控给孩子及其家庭带来了许多挑战,而对于多动症患者来说,这些挑战可能要大得多。因此,采用以父母为中心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干预以及儿童和年轻人心理健康干预的常规建议策略将更加重要。故此对在新冠期间多动症孩子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提出如下建议:1.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要让事情使自己沮丧—没有父母是完美的—记住,在教养方式上的小改变真能使事情更好。•每天抽空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与其他父母分享你的经历——上网或打电话给你的朋友。2. 确保所有家庭成员都知道对孩子的期望。•制定家庭共同规则——让孩子们也遵守这些规则。•规则简单化——选择真正重要的规则。•将规则写出来,让每个人都能看到。•父母必须合作,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挑拨父母中的一方与另一方。3. 建立孩子的自信和对你的信任。•如果孩子们感到不确定或焦虑,他们就会调皮捣蛋——花时间倾听他们。•给孩子很多积极的反馈——一起做可以得到表扬的任务。•做一些一家人一起享受的事情——这是一个赢得表扬和建立信心的机会。 4. 帮助孩子遵循指示。•在给出指示前,进到同一房间,排除干扰,进行眼神交流。•用简短的句子慢慢地说——每句话一个意思。•礼貌、冷静但坚定——不要恳求。尊重赢得尊重。•在要求孩子停止他们喜欢的事情时要给予警示。 5. 促进更好的行为。•用奖励来鼓励孩子遵守规则。•只使用制裁手段,例如拿走你孩子看重的东西,作为阻止真正不良行为的最后手段。•明确你奖励或允许什么——不要争论、不要体罚。•一定要兑现你的承诺。•给予奖励后,记录在册。 6. 避免冲突。•让你的孩子有事可做,每天都安排好日常工作。•避免激怒你或你的孩子的情况。•如果你的孩子开始不安,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谈论一些他们喜欢的或觉得有趣的事情。•如果你开始反应过度,请退一步,深呼吸,整理思绪,然后再继续。•在家里创造一个安静、安全的空间,让你和你的孩子可以安静下来。(参考   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 2020 Jun;4(6):412-414. doi: 10.1016/S2352-4642(20)30110-3.)

发布了文章

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前:(1)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前其监护人应提前了解有关儿童新冠疫苗接种的政策、原则、禁忌症等注意事项、预约登记。(2)儿童应由监护人陪同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避免儿童紧张、害怕等,接种当天不要空腹,佩戴好口罩,穿宽松的衣物,携带接种者和监护人身份证或户口簿。(3)儿童监护人在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前要仔细阅读并签署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如实提供儿童健康状况、接种禁忌、曾经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配合接种人员做好信息登记和知情告知工作。接种后: (1)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要在接种现场最少观察30分钟,观察有无急性过敏反应、 晕厥等情况。留观期间,不聚集,不嬉闹,注意饮水、保持安静等。 (2)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刺激或用手搔抓接种部位,24小时内避免洗澡,洗澡时要避免过度按压、刺激,洗澡后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等。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正常活动、学习和饮食,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接触已知过敏原等。注意休息,保障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建议不吃或少吃易诱发过敏的食物,否则难以区分过敏原因。 (4)避免给儿童不良反应暗示和诱导,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及体温变化。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要向接种点报告并及时就医。 接种后也要注意的常规防护措施 (1)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仍要做好防护,避免感染。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以及保持社交距离。 (2)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公共场所以及密闭场所时,仍需要佩戴口罩,并且注意及时更换。 (3)勤洗手,做好手卫生。儿童外出回家、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饭前便后、接触动物或可能污染的物品后以及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后需彻底清洁双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 鼻部位。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不方便洗手时,可以用含乙醇的消毒湿巾或手部免洗消毒剂。 (4)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5)要均衡膳食、保持口腔健康、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和 心理健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共识,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年9月;广东省3~17岁儿童和青少年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建议 广东医学2021年9月;Centers f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COVID-19 Vaccines for Children and Teens(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recommendations/adolescents.html))

发布了文章

2021年“抽动障碍关爱日”健康公益活动

抽动症,又称为抽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神经精神行为疾病,以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反复的、无目的的挤眉弄眼、点头、歪嘴、做鬼脸等动作,还有一些出现清嗓子、咳嗽,或者发出怪异的声音,甚至说一些毫无意义的词语或脏话。这种情况,需要警惕抽动障碍。遗憾的是,由于本病的医学知识普及不够,并未引起大多数家长的注意,也由于抽动症表现的复杂性、多样性、反复性等,经常或反复在眼科、耳鼻喉科和呼吸科等诊治并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抽动症最早由法国医生Gilles de la Tourette于1885年报道,我国于201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成立了中国抽动障碍协作组,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儿童抽动障碍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规范抽动障碍的诊疗和改善患儿生活质量,自2020年起将Tourette医生的生日10月30日定为中国抽动障碍关爱日,关爱日以“呵护百万抽动患儿”为主题,以更好实现医患协力,旨在为呵护百万抽动患儿贡献一份力量。我院儿童病院作为陕西省抽动障碍协作组委员单位,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积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抽动障碍患儿的系列健康教育、公益活动,希望引起社会关注、了解和关爱抽动症儿童群体。抽动障碍关爱公益活动议程安排:活动主题:关注抽动,为爱前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9日9:30-11:30活动地点:陕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一楼活动内容:1:为参加活动的家长及儿童发放有关抽动障碍的科普资料;2: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儿童神经专业医护团队现场义诊,解答抽动障碍及相关问题。欢迎广大家长朋友、儿童及关注儿童健康人士积极参加。

发布了文章

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适宜人群和禁忌证

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适宜人群和禁忌证1 适宜接种对象 (1)所有适龄健康儿童(12~17岁),随着相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完善,根据国家相关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指南再进一步确定低龄儿童接种计划。(2)处于慢性疾病的稳定期(至少3个月,免疫抑制药物控制除外)的适龄儿童。(3)使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大部分生物制剂(除外利妥昔单抗等针对B细胞的制剂)者,病情稳定至少3个月以上。2 暂缓接种对象 (1)各种疾病的急性期,慢性疾病的活动期。急性病康复后,慢性病稳定3个月后可考虑接种。(2)部分免疫抑制药物(包括免疫相关的生物制剂)使用期。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0 mg/d或>2 mg/(kg·d)]治疗结束后1个月;②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末次剂量5个月内或B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前。(3)白血病化疗患者化疗结束6个月内。(4)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1年内暂缓接种,1年后须检测免疫功能正常后才可接种。3 禁忌接种对象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辅料主要包括磷酸氢二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等) 。(2)曾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发生不良反应者(不包括低热、局部肿痛等一般反应)。(3)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等)。(4)癫痫未控制和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 患有未控制癫痫(近6个月内有癫痫发作),如:药物难治性癫痫、各种儿童癫痫综合征、癫痫性脑病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如:横贯性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脱髓鞘性疾病等患儿,以及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儿。(5)疾病活动期 任何原因(如感冒、胃肠道感染、腹腔感染、局部炎症、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引起发热(腋下体温≥37. 3℃)者;感染性疾病急性期及其他疾病不稳定期(如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等)患儿;活动性肺结核患儿。总之,适龄儿童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需根据疫苗说明书实施。如该疫苗说明书未涉及,则需根据国家或地方主管部门发布的疫苗接种指南实施。如上述指导文件均未涉及,具体执行接种的负责机构可参考儿童疫苗接种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等专业文献酌情实施。(参考来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共识,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年9月;广东省3~17岁儿童和青少年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建议 广东医学2021年9月)

发布了文章

儿童新冠疫苗的接种程序和原则

儿童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的一般原则目前我国批准紧急使用于儿童的疫苗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及分包装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应在首剂接种完成后8周内完成,接种剂量0.5mL/次,接种途径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国外批准用于儿童使用的疫苗为mRNA疫苗,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最近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疫苗在完成全程接种后给予加强接种可以获得更长久更有效的免疫保护,但鉴于儿童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不同于成年人和老年人群,对儿童暂时不推荐接种第3剂以增强免疫。新冠病毒疫苗迟种、补种的原则对需要完成2剂程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儿童,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尽快完成全程接种。补种时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完成相应剂次即可。补种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新冠病毒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补种。目前暂时不建议使用不同种类的新冠病毒疫苗对儿童混合接种或补种。与计划免疫内疫苗和其他自费疫苗同时接种的原则我国建议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14d。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狂犬病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参考来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共识,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年9月;广东省3~17岁儿童和青少年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建议 广东医学2021年9月)

发布了文章

儿童与新冠病毒疫苗

儿童与新冠病毒疫苗 1 新冠病毒感染在儿童中的现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截至2021年9月10日,全球新冠病毒病确诊病例已经达到2.22亿人、死亡人数近46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监测数据显示,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占比逐渐增加,<5岁和5~14岁年龄组病例的占比从2020年1月的1.0%和2.5%分别升高至2021年7月的2.0%和8.7%。根据美国儿科学会报道,至2021年7月29日,美国已报告419万儿童COVID-19病例,占美国所有确诊病例的14.3%,儿童报告发病率累计已达5.6%。感染COVID-19的儿童中,0.1%~1.9%需要住院治疗,病死率为0.00%~0.03%。WHO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确诊病例的总病死率为1%~3%,5岁以下病死率约为7/100万。Delta变异株使儿童COVID-19病例猛增,且一旦感染,重症率为1%,病死率为1/万。新冠病毒流行初期,儿童新冠病毒感染大多是家庭聚集发病而被传染,即儿童感染者的感染源大多来自家庭的成人患者。近期儿童感染者的增加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社区传播的一个重要传染源。另外,儿童也是整个人群构建新冠病毒免疫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病毒感染儿童重症和死亡对家庭和社会将造成更大损害。2 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全球已经有几十亿成年人接种各种类新冠病毒疫苗,已证实其在成人中保护作用包括减少感染和传播、降低重症和住院、减少死亡等,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目前已有研究显示,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拿大、美国、欧洲、新加坡、阿联酋、科威特等多国也陆续批准在 12~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紧急接种新冠病毒mRNA疫苗,我国也在2021年7月批准3~17岁儿童和青少年开展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紧急使用,并根据疫情发展形势、防控工作需要和相关人群的特点,组织专家研究制定针对3~17岁人群疫苗接种的具体政策,我国各省市儿童接种工作也按照梯次逐步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人群依序的原则来组织实施。目前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核酸疫苗。各类疫苗的特点、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可见(https://jkh.guahao.com/detail/213995858199347201;https://jkh.guahao.com/detail/213999200598261762)。3 新冠疫苗在儿童目前的相关研究一项在中国已完成的550名3~17岁(其中3~5岁143名、6~11岁204名、12~17岁203名)儿童和青少年中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CoronaVac)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双盲随机对照 Ⅰ/Ⅱ 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完成2剂疫苗接种28d后,接种疫苗儿童的中和抗体的阳转率达1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17.4,在3~5岁、6~11岁和12~17岁不同年龄组间免疫应答无显著差异,且均优于在18~59岁成人和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而安慰剂组未检测到中和抗体,疫苗组和对照组接种不良反应分别为29%(63/217例)和24%(27/114例),主要为轻中度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疼痛(13%)最常见,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另外一项新冠病毒mRNA疫苗(BNT162b2)在2260名12~15岁人群中的国际多中心、安慰剂对照、观察者设盲Ⅲ期临床试验中,也证实儿童接种mRNA疫苗以后中和抗体应答更有效,接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一过性的轻至中度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79%~86%)、疲劳(60%~66%)和头痛(55%~65%),未发生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新冠病毒疫苗在6月龄~17岁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应用的临床试验已启动,临床试验结果有待跟踪。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约占全球人口的1/4以上,实现70%~85%以上人群主动免疫形成免疫屏障,儿童和青少年预防接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免疫系统处于不断发育和完善过程中,目前对新冠病毒相关的可用数据仍有限,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予以探索。因此,建议新冠病毒疫苗在儿童的接种逐渐从大年龄向小年龄有序依次推进,并加强监测接种后的免疫应答结果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文献来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共识,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年9月; https://covid19.who.int/;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demographicsovertime;http://www.gov.cn/xinwen/2021-06/11/content_5617307.htm;https://www.aap.org/)

发布了文章

癫痫孩子日常生活方面家长需要注意哪些?

家长在癫痫孩子日常生活方面需要注意哪些?1、遵从医生的用药指导,规律用药,不要自行停药减药,定期复查,这是非常重要的。2、饮食上,按时进食,避免过饱或过饥,如无食物过敏等特殊情况,食物种类没有特殊禁忌,应尽量做到多样化,营养均衡,但是需要避免饮酒或者含酒精、浓茶、咖啡类等刺激性饮料及添加不适当人工色素类及“不健康”类食物。3、生活上,作息规律,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及疲劳等,保持心情平稳,避免激动、争吵、看紧张刺激的影片等。4、注意孩子的心理状态,同时家长也要保持良好心态,正确面对,尤其是大孩子容易因为疾病产生思想负担,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疾病,消除误解,共同讨论和商量,战胜恐惧,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克服疾病的羞耻感,配合治疗,融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5、大多数癫痫并不限制体育活动,但还是避免比较激烈的体育运动和刺激活动,比如赛车、跳水、拳击等。如果发作比较频繁或未控制孩子外出需有人陪同,避免游泳、骑车开车、爬高登山等活动。6、少数特殊类型的癫痫,可被特定的刺激因素引起,比如声音、闪光、接触特定身体部位引起的反射性癫痫,则需要避免诱发因素,避免去KTV等嘈杂场所,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机等电子产品。7、注意洗澡的安全性,洗浴时应注意不要锁门,有利于急救处理,水温要预先调节好,避免过冷过烫刺激,避免蒸桑拿、泡澡,洗浴时间不能过长。8、平时注意厨房和电器安全的使用,家中尽量使用不锈钢和塑料材质等不宜打破的餐具,不要使用明火炉灶,发作未得到控制的孩子独自在家时避免在厨房蒸煮东西等;避免使用无自动断电功能的电器设备,夏季降温、冬季取暖时避免使用落地风扇,立式电暖器,以免突然发作倒地时碰到,导致危险发生等。9、发作比较频繁或未控制孩子外出需有人陪同,单独出门时随身携带写有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疾病诊断的个人信息卡,以便发作时能及时联系到家人,并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10、注意做好癫痫日志,最好记下发作日期、发作前有没有诱因、发作前有没有先兆症状、发作的表现、持续时间等。如发作次数增加或发作持续时间延长,应立即来医院救治。

发布了文章

孩子好动就是得了多动症吗?

孩子好动就是多动症吗?在日程生活中,很多家长有时无法正确辨别孩子到底是好动/调皮还是多动,家长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一些行为或做事方式等,通过以下几点有助于区分。1、正常好动的孩子,平时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但在安静或不熟悉的环境下,行为举止能够有所控制,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依从性,对自己喜欢和有兴趣的事情,很少分散,能专心认真完成;而多动症的孩子较难做到。2、正常儿童虽然有时有散漫表现,如上课做小动作,甚至吵闹打架,但当他意识到必须控制自己或对别人或环境造成不好时,能控制得住;而多动症的孩子即使知道不应该,却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爱发脾气,不依不饶。3、正常儿童做事时具有自己一定的计划性、目标性,能够相对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行动,如正常孩子作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时,表现得灵活自如、协调;而多动症的患儿却表现得做不来、没耐心、协调性不好。4、多动症的孩子做事情容易急躁、易冲动,有头无尾,丢三落四,不能完整地做好事情,很少有自己所感兴趣的活动,即便是在打游戏、看动画片等时,也无法集中,不能从一而终。

发布了文章

如何科学认识和识别多动症

                                                                                     如何科学认识和识别多动症    多动症,医学专业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容易被误诊为是儿童一般的行为问题,从而经常被家长忽视。有调查显示有42%的孩子上课时小动作多;60%的孩子不能坚持听课30分钟以上;20%的人“经常走神”。约65%的患儿存在一种或多种共患病,如睡眠问题、语言障碍、抽动障碍、学习困难、品行障碍等。ADHD不仅损害学习功能,还存在其他多方面、涉及生命全周期的损害。早期识别、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ADHD的预后。    在日程生活中,很多家长无法正确辨别孩子到底是好动或调皮还是多动?下图有助于区分。    ADHD的核心症状是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当儿童出现与其发育水平不相适应的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同时伴有学习或社交等单一或多个功能损害,则应考虑存在ADHD可能。    家长朋友如发现孩子有上述的一些表现或症状,可以根据孩子年龄、言语功能和合作情况,进行可行性的测试。采用Conner简明症状问卷(ASQ)检查进行初筛(包括10个条目,是表示多动的常见症状,一般称ASQ为泛指的多动指数。ASQ可供患儿的父母和老师评估。采用四级评分法(0,1,2,3)总分15分和15分以上者,就有多动症可能,分数越高,则可能性越大。)如发现明显有多动症的征象或可能,建议到儿童专科医师进一步明确和诊断,以免延误和漏诊。(来源于 http://www.spph-sx.com/info/1626/34549.htm)

发布了文章

新冠疫苗与抗癫痫药物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

                                                                                COVID-19 疫苗与抗癫痫药物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        由于专门从事 COVID-19 管理的临床医生可能不熟悉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因此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很好地管理抗癫痫药物和 COVID-19 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在目前世界各国/地区普遍向公众接种 COVID-19 疫苗的背景下,针对癫痫患者特殊人群,应该探讨 COVID-19 疫苗与抗癫痫药物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疫苗可以改变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接种疫苗后,会引发一种与对传染病的自然免疫反应密切复制的免疫反应,其作用是防止受到相同或密切相关病原体的感染。与我们的一般理解相反,这种免疫反应不仅涉及体液免疫系统,B淋巴细胞被激发产生抗体,而且还涉及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因子,最显著的是γ-干扰素。       COVID-19疫苗BNT162b2 诱发强烈的抗体反应,同时大量的CD4+和CD8+ T细胞反应, 引起CD4+和CD8+ T细胞的扩增,其中S-蛋白特异性T细胞产生γ-干扰素。此外,COVID-19疫苗mRNA-1273 CD4+也可诱发T细胞反应,在S-特异性肽刺激后产生γ-干扰素。产生γ-干扰素的T细胞反应并不是mRNA 疫苗(BNT162b2、mRNA-1273)所特有的,其中基于载体的 COVID-19 疫苗 ChAdOx1 nCoV-19 也被证明会引起类似的反应。       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可导致细胞色素P450 (CYP)酶的表达降低。一项体外人肝细胞研究显示暴露于γ-干扰素可导致CYP 1A2和CYP 3A4的下调。此外,通过红霉素呼吸试验测定的CYP酶活性与接种疫苗后γ-干扰素的产生呈负相关。然而,并不是所有CYP酶都能受到γ-干扰素的影响,其中体外研究表明经γ-干扰素处理的人肝细胞CYP1A2、CYP2C8、CYP3A4、CYP2B6、CYP2E1表达降低,但对CYP2C9、CYP2C19、CYP2C18表达无影响。        易与COVID-19疫苗相互作用的抗癫痫药物包括卡马西平,它由肝脏CYP3A4酶代谢。曾有一例病例报道在接种流感疫苗13天后出现卡马西平毒性。此外,一例病例系列研究发现,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后血清苯妥英水平一过性升高46-170%。疫苗与苯妥英的相互作用可能没有卡马西平那么明显,因为苯妥英主要由CYP2C9和CYP2C19代谢,其水平不受γ-干扰素的影响,而少量由CYP2C8代谢。另一项55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中,接种流感疫苗后7天,苯妥英和苯巴比妥的平均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基线,而卡马西平的平均血药浓度在接种流感疫苗后7天至14天显著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苯巴比妥主要由肝脏CYP2C9代谢,CYP2C19和CYP 2E1代谢较少。其他抗癫痫药物如乙琥胺(CYP3A4、CYP2E代谢)、氯硝西泮(CYP3A4代谢)、非氨酯(CYP3A4、CYP2E1代谢)、噻加宾(CYP3A4代谢)和唑尼沙胺(CYP3A代谢)也可能容易与COVID-19疫苗相互作用。目前没有这些药物的药物-疫苗相互作用的相关报道。        虽然目前的研究是流感疫苗和抗癫痫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似乎有理由假设,由于COVID-19疫苗引发的T细胞反应产生γ-干扰素, COVID-19疫苗也可能发生同样的情况。当然,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调查COVID-19疫苗和抗癫痫药物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包括不同类型的COVID-19疫苗之间的效果是否不同。然而,我们对COVID-19疫苗和抗癫痫药物之间潜在相互作用的担忧不应被解释为癫痫患者避免接种COVID-19疫苗或COVID-19疫苗效果不佳的原因。与此同时,临床医生应警惕这种相互作用,并建议患者报告不良症状,以确定我们在未来研究中关注的临床相关性。     (来源 Poten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COVID-19 vaccines and antiepileptic drugs.Seizure. 2021 Mar;86:80-81.doi: 10.1016/j.seizure.2021.01.021.) 

发布了文章

关于癫痫患者新冠疫苗接种的首次报道--德国研究

                                                                   癫痫患者的 COVID-19 疫苗接种:德国三级癫痫中心的首次研究         德国学者2021年3-4月份对德国三级癫痫中心54名癫痫患者(20-89岁) 已经接受了 COVID-19 的第一次疫苗接种(27 名女性,20% 无癫痫发作,96<% 服用抗癫痫药物)进行研究,其中26 名患者接种了 BioNTech 的疫苗,8 名患者接种了 Moderna,18 名患者接种了阿斯利康,2名患者无法记住疫苗公司的名称。结果显示2/3的人对疫苗的耐受性非常好或很好。 33%的人报告了一般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一般不良反应依次为头痛、疲劳、发热以及颤抖。关于癫痫相关的不良反应,一名患者在第一次接种 COVID-19 疫苗后一天癫痫发作频率增加,一名患者出现一种新的癫痫发作类型。没有患者报告癫痫持续状态或先前存在的不良反应加重。此研究表明癫痫患者对 COVID-19 的疫苗接种可能有良好的耐受性。         此研究是针对成年人短期的、回顾性、观察性的研究,病人数量少,基于主观衡量标准,不能代表了癫痫患者一般人群以及长期的结果,对不良反应发生的结果要慎重考虑,而且是否不同种类疫苗在不同人群中的结果有区别,这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更好地评估癫痫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耐受性以及与抗癫痫药物之间的关联等问题,当然也应包括儿童青少年癫痫患者,另外也应重视一些特殊癫痫患者如Dravet综合征、Doose综合征、GLS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尽管如此,这些数据提示癫痫患者中对 COVID-19 疫苗接种的总体耐受性良好,支持癫痫患者群体接种 COVID-19 疫苗的建议。      (来源 COVID-19 vacc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 First experiences in a German tertiary epilepsy center.Epilepsy Behav. 2021 Jun 21;122:108160. doi: 10.1016/j.yebeh.2021.108160.)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