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05711

朱文卿

乌镇互联网医院

眼科常见病,尤其擅长斜视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各类小儿眼病的筛查确诊、近视远视散光等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弱视
斜视
斜弱视












发布了文章

朱医生谈“外斜视”

孩子是我们的小天使,当您发现孩子看人斜着眼的时候,心里必定是既紧张又焦虑,因此,全面了解斜视的一些原理和处理原则至关重要。朱医生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外斜视”,门诊时间实在有限,来过我门诊的病友们肯定深有体会,我已经尽全力给大家解释,但难免疏漏,这里写一些科普文章,作为一个很好的补充,请有需要的病友仔细阅读。朱医生文章的风格还是一如既往,讲大白话,用最精炼的语言,告诉你最关心的问题。外斜视是指双眼视轴异常分离,简单讲就是一个眼睛正,一个眼睛斜。一般会在发呆、疲劳、阳光下出现,但一经提醒,外斜又会回到正位。间歇性外斜视一般是随着年龄增长,斜视频率会增加,最终转变成恒定性斜视。间歇性外斜视怎么治疗?戴眼镜能好吗?一定要手术吗?什么时候手术最合适?手术有什么风险吗?这些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这里我先给出一组数据,国外学者Von Noorden观察了一组由于种种原因未进行手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随访5-10年,最终病情加重的患者占到了75%,没有变化的占到9%,好转的占到16%。因此,朱医生得很遗憾地告诉您,绝大部分间歇性外斜视的患者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戴眼镜的目的是,一方面改善单眼视力,帮助恢复双眼融合功能;另一方面,增加调节功能,进而增加调节性集合,增加控制力。简单讲,就是戴了眼镜看得清,能够帮助增加控制力,减少外斜出现频率。如果验光后是近视、散光或屈光参差(就是双眼度数差异较大),建议矫正;如果是远视,则需要根据年龄判断是否需要矫正。手术的时机主要参考三方面指标:第一,斜视的频率。如果斜视的出现超过清醒时间的一半、反复出现视觉疲劳、立体视功能明显下降、初次就诊就已经经常不能维持眼球正位;第二,斜视度的大小。一般15棱镜度以上才考虑手术治疗,较小的斜视度仍考虑保守治疗。第三,斜视的年龄。一般4岁以上才考虑手术治疗,因为间歇性外斜视的孩子一般视力和立体视尚正常,在儿童视觉发育成熟前应推迟手术,要避免因为手术引起继发性的内斜视。但如果已经是恒定性外斜视的话(就是无法靠控制恢复正位),那应该尽早手术。关于手术风险的讨论,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斜视手术是不进入眼球内的,相比于白内障手术、视网膜手术、青光眼手术风险要小很多。一般术后一周就能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术后一月基本就完全恢复正常。无论是儿童斜视,还是成人斜视,都不必太过担心斜视手术的风险,但掌握手术时机非常重要。相信看了这篇文章,大家对于外斜视有了一定了解,希望能帮家长们拨云见日,了解斜视就能战胜斜视;也希望能帮成年斜视患者克服恐惧,早日手术早日恢复自信!

发布了文章

朱医生谈“近视”

关于近视的科普文章有许多,朱医生想通过最简明扼要的语言告诉大家,作为家长该怎么办?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号称治疗近视的方法,其中不乏浑水摸鱼之辈,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医生,在这里告诉大家,国际上明确的近视防控方法只有以下三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小儿眼科与斜弱视学科朱文卿第一,每天户外两小时。户外光照度大,对于延缓近视的发展有明显作用,因此哪怕是下课去外面走走、在阳台晒晒太阳、看看远处,都是良好的习惯,不要下了课还继续在教室里做作业,或待在教室里不出去。第二,角膜塑形镜(OK镜)。这是一种晚上睡觉时戴的隐形眼镜,白天可不戴框架眼镜,不仅达到脱镜目的,而且有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第三,低浓度阿托品眼液。这是一个有理论根据的用于控制近视发展的药物,每晚一次,副作用少见。现市面上无成品药,但我院已有自制药,门诊可配。可以说这是近几年近视防控的重要新手段。所以,近视并不可怕,但是又需要我们足够重视,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未来。

发布了文章

复视患者给朱医生的一封信

漫漫复视求医之路   不记得从何时开始黑板上的字竟变成了两个,刚刚开始只是疑惑并无不安,我以为是散光比较严重才会形成重影,天真的想着大概是眼镜的度数不够了吧。等到放假,去眼镜店配眼镜,然而眼镜的散光度数无论怎么增加也就单眼能看清,使用双眼还是会出现重影。这令我不禁有些慌乱了,我的眼睛是出了什么大问题吗?那天跑去市人民医院挂了眼科,医生做了眼底检查说眼睛很健康,可能是眼睛疲劳了,嘱咐我注意用眼。听到眼睛健康,我放心的回去了。然而眼前的一切,人变成两个,房子变成两个,甚至下楼梯也辨识不清楼梯在哪儿,又有近视的我戴上眼镜却是两眼发晕,更是看不清。难道我这花季少女就要这样近乎瞎了吗,苦笑。又是几次求医无果,妈妈带我求医于一位70多的老医生,老医生说这眼睛小医院是看不好了,让我去上海五官看看。心下一惊,我是真要瞎了不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小儿眼科与斜弱视学科朱文卿   今年的1.16号奔波去了上海,在门诊医生姐姐那里联系到了朱医生,一系列检查后朱医生告诉我是斜视导致复视,询问我是否决心做手术治疗。得知可治后不禁有些欣喜,仿若有种即将重见光明的期待。手术等待了半月之久,2.23号终于手术了。滴了眼药水麻药后,躺在手术台上亮到刺眼的灯让我有些紧张,还好朱医生一直在跟我交流安慰我,手术过程不算长,半小时就结束了。(PS:朱医生,说好的不那么疼呢,还是有点疼的┬_┬,可忍耐一点点。┬_┬)其他的也正如朱医生所说手术完了之后没有什么疼痛,恢复的也很快。拆了纱布之后,意料之外的只动了一只眼睛手术裸眼看重影竟然全部消失了,有些忐忑的带上眼镜试试,眼前的高楼,汽车,衣柜重合在一起了,我的世界清晰了。如今恢复的也差不多了,去电影院久违的好好看了一场电影,感谢朱医生的治疗,各位跟我一样的复视的病友们,希望大家在朱医生的帮助下能再次看清这世界,感恩!

发布了文章

家用眼压计

之前有些青光眼患者询问过我,是否国内可以买到家用的自测的眼压计,当时没有很好的选择,能选择的价格也高得离谱。上个月开始这款眼压计进入了中国市场,我已经记不得之前是谁问我这个事的了,所以就放在这里给需要的病友们参考。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小儿眼科与斜弱视学科朱文卿家用眼压计的好处是省时省力,对于任何时间点的眼压可以进行测量,自己可以绘制24小时眼压波动曲线,而且在自己感觉到不适的时候可以随时测量判断是否是眼压高所引起。我知道有些年轻的青光眼患者工作也比较忙,并不能坚持一直来医院测眼压,因此如果能在家完成每日测量,那对于疾病的控制很有益处。

发布了文章

朱医生谈“内斜视”

“朱医生,我们孩子有点斗鸡眼”;“朱医生,我们孩子看电视总是斜着眼看”;“朱医生,我们孩子老是翻白眼”,家长们经常被这些现象所困扰,究竟这些是不是斜视呢?上述三个问题是门诊最常遇到的三个问题,但有可能经过专业医生的检查,发现其实都不是斜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小儿眼科与斜弱视学科朱文卿今天我来谈谈“内斜视”的诊治特点。第一种是“假性内斜视”。亚洲人鼻梁较宽,根部较低,造成在视觉上内眼白偏少,在儿童鼻梁还未完全发育时期尤其明显。随着年龄增长,“斗鸡眼”的外观往往会改善。要鉴别有个比较简单的办法,把孩子鼻梁捏起来,看看双眼是否对称,如果一捏起来,内眼白露出来了,看上去协调了,那问题不大;如果捏起来了,有一个眼睛正了,一个眼睛还是斗在里面,那要考虑是真性内斜。一般我们通过手电筒在角膜上的反光点判断是否斜视,若反光点位于一个黑眼球的正中央,另一个反光点不在中央,表示是真性斜视。第二种是“真性内斜视”。如果确诊是真性内斜视,首先要用1%阿托品凝胶扩瞳验光,每天滴两次,滴5天,或者每天滴三次,滴3天,每次点的少一点,点完鼻根部按压一下,减少阿托品引起的过敏。验光结果如果是远视,要足配眼镜,并在就诊后直接配镜佩戴,无需等瞳孔缩小后,戴镜三个月后必须复查。复查时如果发现戴眼镜后眼位正,则继续戴镜,半年复查,不考虑手术;如果戴眼镜后仍有内斜,则需要手术矫正,因为内斜视严重影响双眼视功能的发育,一般要求2周岁以前手术。这里还涉及到弱视的问题,因为斜视患儿很多伴有弱视,如有弱视,需要进行遮盖训练,这个我将在下一个专题中进行详细讨论。

发布了文章

斜视手术有什么风险?

在之前的推送的系列文章中,我们就斜视到底需不需要手术,术后眼睛红怎么办,术后要不要挂水等问题进行了许多说明,但是在临床上医生确诊了斜视且需要手术矫正后,患者及家长问的最多的是,“医生,这个斜视手术要全麻吗,算不算大手术啊,手术有什么风险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斜视手术到底有什么风险,具体的从麻醉风险,术中风险及术后风险三个方面来解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小儿眼科与斜弱视学科朱文卿一、麻醉风险我们大家都知道手术需要麻醉,而麻醉又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一般情况下心智正常的成年人我们建议局部麻醉手术,因为手术中可以配合医生,并且可以当场根据病人的主诉做调整,如看东西有没有重影等,但复杂手术的成年人建议全麻手术。而儿童一般都是全麻手术。说到这,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全身麻醉是否会影响小朋友的智力发育。近期,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布的研究成果指出,只有3岁以下或妊娠最后3个月,多次手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才会对儿童发育产生影响。一个正规医疗单位都有经过严格培训的麻醉医师,所用药品也都是经过临床反复验证的,并且斜视手术时间一般都很短,所以全身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手术对大脑发育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当然,儿童的麻醉风险要高于成人,专业的麻醉师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会有不同方案,所以,只要平常身体还可以,在正规医院行手术前麻醉的风险还是很低的。麻醉的风险存在于一切需要麻醉的外科手术中,特别是全身麻醉的手术,所以手术前我们常规对患者进行心、肝、肾功能检查,排除全身麻醉的禁忌症,且要求欲行全身麻醉的患者手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手术后6小时禁食禁水,以预防手术中及手术后一定时间内因患者呛咳,而导致胃里的东西进入气管,堵塞气道。还有极少数特殊体质的的人对麻药过敏,所以手术前都会详细询问患者有没有麻醉史。二、手术中的风险1、手术中出血,斜视手术过程中难免会伤及血管,导致出血,所以有少量出血是正常现象,在之前的“手术后眼睛什么会红”的文章中有详细说明。特别是局部麻醉的患者,当你紧张,抗拒时,医生轻柔的操作可能也会导致出血,所以手术过程中一定要放松,配合医生的操作。而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手术前尽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不但能减少手术中出血,对手术后的恢复也有帮助。2、巩膜的损伤,巩膜就是大家所指的眼睛白的部分,大都斜视手术需要在巩膜上做操作,一般情况下对巩膜没有特别的影响,手术后外观上也没有改变。但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斜视手术的患者,有眼部外伤史的患者,甲状腺眼病的患者,高度近视眼的患者等,这些人的巩膜可能很薄,划破巩膜伤及血管层会大量出血,但在经历了上千台斜视手术的医生手中一般不会发生。所以手术前详细的检查和询问病史尤为重要,需要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这样才能为手术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做好应对的准备。3、眼心反射,是指在手术中,当医生牵拉眼球肌肉或压迫眼球时,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减慢,心律异常伴有胸闷不适等异常症候群的现象。有部分人在手术过程中会出现眼心反射,手术过程中都有心电监护,如患者出现眼心反射医生及麻醉师会及时知道,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及手术的顺利进行。4、手术过程中其他风险,如局部麻醉患者由于过度紧张,配合不了医生,导致手术终止;隐瞒病情或特殊病情,术中发现异常情况,导致手术终止等。三、手术后的风险1、欠矫、过矫及二次手术:这种情况大都因为术前检查时,患者由于紧张等原因或是未成年患儿,不能完全配合检查,从而造成手术设计上的误差。但绝大多数斜视患者越早手术越有利于双眼视功能的回复,所以我们术前只能反复检查,以期得到满意的效果。如果术后发现有小角度的斜视,可以戴三棱镜治疗,有的患者甚至可以不戴镜。若经过医生的检查,发现经一段时间观察后,有稳定大度数的斜视,可进行二次手术。还有部分儿童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眼位发生变化,可能需要二次手术。2、复视:因为异常视网膜对应、双眼单视范围小等原因少部分人手术后会出现复视,就是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大多数患者的复视能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儿童的双眼视功能转变快,复视消失比成人快。临床研究表明,手术后转变的复视不需要特殊处理,必要时可用三棱镜矫正,若有不能忍受的复视可再次手术矫正。部分患者手术前即存在的复视,斜视手术后可能无法消除。3、术后疼痛及感染:患者斜视手术后或多或少有疼痛感,一般身体健康的患者按医生的嘱咐术后按时用药,注意眼部卫生,不会发生感染。如眼睛红肿疼痛日渐加重,应及时就诊。4、术后存在的其他风险;如眼球运动受限(手术前就有眼球运动受限的患者)不能彻底改善,头位(手术前就有头位的患者)不一定完全改善等。总之,手术都是有风险的,斜视矫正术相对其他手术,风险要小一点,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下,经验丰富的医生的诊治下,让我们一起将斜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达到患者和医生都满意的手术效果!

发布了文章

看病的学问

朱医生的第一篇文章,先不谈某种疾病的诊治,而是想先谈谈做了医生这些年的感受,及与病友们沟通过程中得到的体会。现在三甲医院就诊量巨大,特色专科更是看一次病要等上两三个小时,病人苦不堪言。在国外,一个眼科医生一天一般只预约几个到十几个病人就诊;但在国内,每天一个医生要看几十个病人,甚至上百人,这样留给一个病人的就诊时间非常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的就医效果,这里朱医生给大家一些建议: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小儿眼科与斜弱视学科朱文卿给病友们的小贴士:第一,病人应该知道医生想听什么。讲清楚怎么不舒服才来医院的?不舒服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原因引起?第二,如果前期有检查过治疗过,尽量把原始病历、检查报告与用过的所有药物明细带着,这对于医生的判断有很大的帮助,也大大减少了重复检查。给医生们的小贴士:第一,医生应该知道病人想听什么。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病人这个不舒服是怎么引起的;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治疗。少用医学术语,多讲大白话。第二,注意细节,有的时候是成败的关键。比如同样是一个治疗方案,用药的时间、频率、药和药之间的间隔、点药的正确与否,可能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疗效,因此尽量多嘱咐一句。接下来谈谈如何有效提高看病效率?第一,专科医生分工很细,找对专业有时比是不是专家更重要,就医前先去了解医生的擅长,看病前也是要做功课的。第二,门诊的时候有限,现在信息发达了,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随访,门诊来不及问的都可以通过网络得到解释。第三,就医前的沟通也很重要,如果就医前医生就知道了你的病情与需求,就能更好地给予帮助,比如有些检查当天没有;有些病要先观察再用药;有些病要马上就诊,医生就能在就诊前给予指导。最后说一句:看病不易,这其中的苦,是真的苦,我心里很清楚。我作为一名公立医院的医生,作为一名党员,我希望我经手的病人不仅能疾病被治愈,而且能有良好的医疗体验。要做到其实很难,需要花费很多休息时间,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去对待每一个进入你诊室的病人,哪怕是今天的第100个病人,你依旧要像第1 个病人一样,充满热情!

发布了文章

朱医生谈“外斜视”

孩子是我们的小天使,当您发现孩子看人斜着眼的时候,心里必定是既紧张又焦虑,因此,全面了解斜视的一些原理和处理原则至关重要。朱医生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外斜视”,门诊时间实在有限,来过我门诊的病友们肯定深有体会,我已经尽全力给大家解释,但难免疏漏,这里写一些科普文章,作为一个很好的补充,请有需要的病友仔细阅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小儿眼科与斜弱视学科朱文卿朱医生文章的风格还是一如既往,讲大白话,用最精炼的语言,告诉你最关心的问题。外斜视是指双眼视轴异常分离,简单讲就是一个眼睛正,一个眼睛斜。一般会在发呆、疲劳、阳光下出现,但一经提醒,外斜又会回到正位。间歇性外斜视一般是随着年龄增长,斜视频率会增加,最终转变成恒定性斜视。间歇性外斜视怎么治疗?戴眼镜能好吗?一定要手术吗?什么时候手术最合适?手术有什么风险吗?这些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这里我先给出一组数据,国外学者Von Noorden观察了一组由于种种原因未进行手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随访5-10年,最终病情加重的患者占到了75%,没有变化的占到9%,好转的占到16%。因此,朱医生得很遗憾地告诉您,绝大部分间歇性外斜视的患者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戴眼镜的目的是,一方面改善单眼视力,帮助恢复双眼融合功能;另一方面,增加调节功能,进而增加调节性集合,增加控制力。简单讲,就是戴了眼镜看得清,能够帮助增加控制力,减少外斜出现频率。如果验光后是近视、散光或屈光参差(就是双眼度数差异较大),建议矫正;如果是远视,则需要根据年龄判断是否需要矫正。手术的时机主要参考三方面指标:第一,斜视的频率。如果斜视的出现超过清醒时间的一半、反复出现视觉疲劳、立体视功能明显下降、初次就诊就已经经常不能维持眼球正位;第二,斜视度的大小。一般15棱镜度以上才考虑手术治疗,较小的斜视度可以通过戴三棱镜解决。第三,斜视的年龄。一般4岁以上才考虑手术治疗,因为间歇性外斜视的孩子一般视力和立体视尚正常,在儿童视觉发育成熟前应推迟手术,要避免因为手术引起继发性的内斜视,这样反而会造成单眼抑制而引起弱视。但如果已经是恒定性外斜视的话(就是无法靠控制恢复正位),那应该尽早手术。关于手术风险的讨论,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我在文后会转引全国著名斜弱视专家赵晨教授的科普文章,其详细地介绍了斜视手术的风险,我就不再赘述,我在这里就简单说一句,因为斜视手术是不进入眼球内的,相比于白内障手术、视网膜手术、青光眼手术风险要小很多。一般术后一周就能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术后一月基本就完全恢复正常。无论是儿童斜视,还是成人斜视,都不必太过担心斜视手术的风险,但掌握手术时机非常重要。相信看了这篇文章,大家对于外斜视有了一定了解,希望能帮家长们拨云见日,了解斜视就能战胜斜视;也希望能帮成年斜视患者克服恐惧,早日手术早日恢复自信!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