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50830

钱晨

乌镇互联网医院

温针、滚针、水针、芒针、皮内针治疗临床常见颈肩腰膝痛、失眠、黄褐斑、痤疮、湿疹、斑秃、带状疱疹、静脉曲张,老慢支、哮喘、过敏性鼻炎、冠心病、耳鸣、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压力性尿失禁、慢性胃炎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咳嗽
哮喘
肥胖
感染
疲劳
高血压
痤疮

发布了文章

冬病夏治,针灸相宜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由于虚寒性疾病常常是在冬季发作或加重,而在夏季病情相对稳定,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使用针灸、穴位注射、服帖,配合内服药物以扶助正气、温通经络、散寒祛邪,可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手段,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祛除阴寒之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冬季易发或常见疾病的目的。       2020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 初伏:  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  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  8月15日—8月24日 注:“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          针灸冬病夏治的适应症有如下: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慢性皮肤病 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7.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8.其他 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禁忌证如下: 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有疱、疹、疖或破溃者。 2.感染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3.孕妇。 4.体制壮实易上火之人。

发布了文章

小揿针,大用处!

        揿(qin,四声)针,是一种形似图钉状的针,属于微型针,常用于穴位埋针。揿针是传统皮内针治疗的发展和创新。揿针疗法即皮内针治疗,属于浮刺和浅刺。通过调节卫气,激发机体卫外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留针的目的在于候气或调气,达到气血和调,阴阳平衡。         揿针具有无痛、即刻见效、有持久疗效等特点。  ①因针体直径极细、针长极短的揿针不会刺及内脏和深部组织,故治疗时特别安全。  ②因皮下的神经及毛细血管极其丰富,是针刺产生最佳电化学效应的部位,故皮下是疗效最佳的部位。  ③由于揿针埋针作用时间长(可留针24小时到72小时),且在埋针时随着运动又增加了机体局部的自身协调、增加了血循修复,因此大大增加了针灸对穴位的治疗作用,从而使其能收到极佳的疗效。    

发布了文章

想瘦腿?来泡脚!

腿粗硌脚怎么减?试试中药泡脚瘦腿方,每天坚持,消肿又祛湿!生姜15g、木瓜10g、猪苓15g、川牛膝25g,桂枝15g5味中药,煮30分钟,泡脚30分钟。

发布了文章

你离健康差几度?

人体的理想体温为36.5℃~36.8℃之间,然后不规律的饮食与作息,使得大部分现代人体温逐渐降低。        科学统计,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率会提高13%;体温每下降1℃,免疫功能会降低30%~40%。可以说体温的降低,防碍了体内脂肪糖、尿酸等废弃物的燃烧及排泄,影响血管收缩,引起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等相关疾病,为自身免疫疾病、哮喘还有特异反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埋下了隐患。        提高体温可以从改善基础代谢率和补气益血等方面进行:第一、提高基础代谢率。建议应用锻炼的方法,可采取有氧和无氧运动相结合来实现。第二、给身体保暖保温,可以利用物理升温法,比如保暖床、保暖枕、保暖毯、泡温泉等。第三、应用补气补血的药物,如党参、黄芪、当归、阿胶、红枣等。第四、少吃一点。简易节食可以排出体内的毒素;净化血液;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发布了文章

汗从哪里出,病从哪里来!

1、额头出汗=肝阳上亢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建议检查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剩造成。【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饱,否则容易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2、鼻子出汗=肺气不足如果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补肺气并提高免疫力。【建议】大笑能使肺扩张,还可清除呼吸道“浊气”。在开怀大笑时,人体可吸收更多的氧气,随着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充满活力。3、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颈部汗腺分布稀少,如果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体内脾胃失和。通常这种情况下体内的血液循环缓慢,氧气运输不畅。【建议】平时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惊吓过度更伤心脾。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5、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过旺盛,多半由于汗腺直径过大。如果汗液气味很大,是因为饮食口味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建议】饮食要清淡,少盐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6、手心、脚心出汗=脾失运化、气阴两虚一般情况下手足心汗出,是由于气阴两虚,脾胃虚弱不能固摄津液,引起津液外泄导致汗出。【建议】可以口服玉屏风散,或通过辨证用中药治疗。饮食上应该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清淡饮食。

发布了文章

痛风痛疯,针灸解忧

       在寒冷的冬天,约上三五好友吃着麻辣火锅、羊肉火锅、潮汕火锅无疑是种暖身又美味惬意的享受,然而稍有不慎,就会摄入大量高嘌呤食物后,不仅大大增加痛风患者的发病几率,还容易引起痛风的急性炎症发作。      痛风属于代谢性风湿病,由于嘌呤生物合成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尿酸排泄不良导致血液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容易反复发作。         临床可表现为急慢性发作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痛风石、痛风性肾病。急性关节炎通常夜间起病,呈刀割样疼痛,出现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一般3~7天可自行缓解;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导致慢性关节炎并形成痛风石,可沉积在耳轮、关节及肾脏。         痛风发作的三种常用止痛药有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一般不建议合用。痛风发作时应首选非甾体药或秋水仙碱,若二者无效或肾功能欠佳时,应改用激素治疗。       痛风证属痹证范畴,可分为湿热蕴结、寒湿痹阻、肝肾不足、痰瘀互结及寒热错杂等五型,根据风、寒、湿邪的成因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 针灸治疗可在痛风发作期缓急止痛,静止期调补预防。 急性发作期,可选择远端取穴针刺,或局部红肿热痛阿是穴刺血,并配合病变关节进行适当活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能够迅速缓解肿痛症状。 治疗原则宜舒筋通络,除局部受累关节取穴外,还可配合大椎、身柱、曲池疏风清热;膈俞、血海、脾俞、内关、膀胱俞化痰散瘀;肾俞、命门、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补益肝肾。 痛风患者需记住六点科学防治原则“管住嘴、迈开腿、降体重、多喝水、规律生活、适量用药”,平时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比如动物内脏、高蛋白食物、豆制品、牛羊奶、海鲜、啤酒等,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绿色食物。




发布了文章

甩掉空调肩,止痛针功夫

炎夏已至,穿衣单薄,空调相伴,你是否也在这个夏季的冰室里,长期保持伏案姿势后,感到肩膀僵硬、颈肩酸痛、浑身无力呢?没错,你中了空调病的一种——空调肩。 临床中,夏天经常能够碰到空调肩就诊的患者,主要原因是在空调房间久坐,颈肩部位遭受风寒湿邪刺激,引起血管、汗腺收缩,导致肩膀酸痛、手臂麻木甚至不能抬举等症状。本病起病缓慢,可表现为钝痛、刀割样痛,夜间加重、甚至痛醒,疼痛可放射至颈、背、前臂及手臂、手指等,无局限性压痛,还可能引起局部组织广泛粘连、关节活动受限,以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障碍最为明显,比如不能梳头、洗脸、穿脱衣服、患者手不能摸背等。 甩掉空调肩,找到最合适迅速的解决方案是关键,且看“针功夫”快速止痛! 针灸可消除内部组织炎症,缓解或减轻疼痛并延缓发作频率。在局部压痛的腧穴上针刺,可松解肌膜和肌肉紧张,防止进一步损伤的同时消除代谢疼痛局部的充血、水肿,从而起到止痛通络的作用。 其次,可选择肩关节最疼痛部位刺络拔罐,也可围绕肩胛骨边缘拔罐,能迅速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 此外,还可选用温针或悬灸,在大椎、后溪等穴位利用艾灸的温阳作用,散寒止痛,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我肢体功能锻炼也必不可少,推荐个简单易行的锻炼操: 1.轻松随意地站着,然后将双手十指在背后交叉紧扣,胸部随之舒展开来。保持双手十指交叉紧扣,手臂尽可能往上抬高。维持这个姿势大约7秒钟。重复做5-10次。 2.右手臂与手肘呈90度,贴在背后,张开手掌,掌心向外。用左手抓住右手腕后向左拉。维持这个姿势大约7秒钟。重复做5-10次。左右手可以轮流做这个动作。 最后送上保健小贴士: 1、让肩部适度活动 不要让肩部过度劳累或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应适当的活动,舒缓肩部肌肉; 2、常做肩部的按摩 有效的肩部按摩能放松肩部肌肉,保持肩部组织的紧致。   


发布了文章

难咽之隐,针灸搞定

时值寒冬,加上流感肆虐,咽部首当其冲,成了病毒和细菌感染的重灾区。咽炎主要分为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和萎缩性咽炎。急性咽炎起病急,病程约1周,表现为咽部干燥灼热、咽痛,可伴全身症状;慢性咽炎通常有咽部各种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痒刺激和轻微疼痛等;萎缩性咽炎者常自觉咽干,有时可咯出带臭味的痂皮。想知道是不是咽炎,需注意有无以下情况:一、咽部的不适感,咽炎的不适感,有点疼但不是很疼,有时突然会痒,而且还可能痒后咳嗽;往往有咽部很干的感觉,或是灼热感,或像是被烟熏到的感觉,总觉得嗓子里有异物,咽不下去却又咳不出来。二、有时会突然咳嗽,刺激性的咳嗽,比如突然遇到冷空气,或是说着说着话,甚至没来由的就是一阵剧烈的咳嗽。三、早晨起床后如果用力咳嗽几下,可能会有分泌物咳出,比较粘稠。四、有时会突然有恶心的感觉,虽然没有吃坏肚子甚至没有吃东西。五、多在受凉、过度疲劳、说话过多后出现咽部不适的症状。六、“感冒”后迁延不愈,咽部不适甚至长达一两个月。咽炎在中医证属“喉痈”范畴,多由素体肺肾阴虚,或风热喉痹反复发作,余邪留滞不清,伤津耗液,咽喉失于濡养,兼虚火上犯而发病。针灸治疗咽炎,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总结归纳中医分型和针灸处方如下:1、肺肾阴虚证候:咽部干痛不适,灼热感,异物感,或咽痒干咳,痰少而粘,症状朝轻暮重,可伴有午后潮热、两颧潮红、虚烦失眠、大便干燥、腰膝酸软等症,检查咽部粘膜暗红、干燥,舌质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治疗:取合谷、足三里、肺俞、尺泽为主穴,内关、太溪、照海、曲池、复溜为配穴,主穴必取,配穴任选,每日1次,留针20分钟,用补法。2、脾肾阳虚证候:咽喉微痛,哽哽不适,或干焮不思饮,饮则喜热汤,咽内不红不肿或略带淡白色,语声低微,精神不振,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纳谷不香,手足不温,腰酸腿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弱。治疗:取天突、膻中、肾俞、涌泉、公孙为主穴,以内关、行间、关元等为配穴,主穴必取,配穴任选,每日1次,留针20分钟,用补法。可配合艾灸。3、痰火郁结证候:咽部异物感、痰粘着感、焮热感,或微痛,易恶心作呕,痰粘稠带黄,口臭,检查咽部色暗红,粘膜肥厚,咽后壁滤泡增多甚至融合成块,咽侧索肥厚,舌质偏红或有瘀斑瘀点,苔黄厚,脉细滑数。治疗:取丰隆、天突、曲池、太冲等为主穴,以尺泽、太溪、少商等为配穴,主穴必取,配穴任选,每日1次,留针20分钟,用补法。咽炎急性发作期,可配合穴位注射、温针、穴位贴敷、中药口服等治疗,以清泻肺热、消肿利咽。需注意的是,针灸期间忌抽烟、酗酒、进食生冷、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平时可饮用合适的利咽中药茶饮调养咽喉。







发布了文章

放血治疗不可怕用对方法疗效佳!

近日,天气逐渐转凉,小林的颈椎病又发作了,严重时还伴有头痛,小林听人介绍来到香山医院针灸科,听说这里最近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据说效果不错,小林也想试试看。医生通过望闻问切,最后确定小林是因为寒邪侵袭,血脉不通导致的病情加重,并且介绍他治疗一次试试看。经过第一次治疗,小林的头痛马上好转了,颈椎也舒服多了。大家都好奇,是什么方法这么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种神奇的方法——“放血方法”。 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寒邪容易导致血脉不通,气血瘀滞,不通则痛。中医治疗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对于瘀血导致的疼痛效果很好,这就是放血方法。 什么是放血疗法? 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腧穴或一定部位,香山医院针灸科主要以一次性的滚针(痛感少,更安全)为针具,在有瘀血的部位叩刺,放出一定量的血液,再依靠火罐产生的负压使血液得以放出。 放血方法适合哪些疾病? 放血方法可以治疗的疾病很多,它不仅对痛证如头痛、颈痛、腰病、腿痛等有很好的疗效,对眼疾如麦粒肿,对湿疹、斑秃、青少年痤疮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在临床治疗这种方法疗效可靠,效果好。 病症举例 1、头痛:取大椎穴放血。大椎用滚针叩刺,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 2、眼病:取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 3、咽痛:取少商和商阳点刺放血。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10滴左右。适用于发烧,咽痛。 4、腰痛:可以在腰痛局部放血,如果委中处有淤阻脉络,可以加放委中。 5、湿疹痤疮:可以在背部膈俞、大椎处局部放血,能有效缓解湿疹瘙痒和痤疮的复发,淡化痤疮的印迹。 放血方法的禁忌症 放血方法虽然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效果显著,但并不适合所有人,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 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发布了文章

针灸就诊须知

针灸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接受针灸治疗,最好穿着宽松的衣裤,便于充分暴露针灸部位,注意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针灸治疗结束后,可以适量喝点水,请在2小时后沐浴,避免针孔感染。 2,初次接受针刺或体质虚弱者,特别容易晕针,针刺留针时如有出汗、头晕、心慌、发冷等不适时要及时告诉身边的医生,医生会进行对症处理。 3,在疲劳、饥饿及长途奔走、大汗的情况下,请告诉医生,在休息片刻或进食后就诊,不适合立即进行治疗。 4,针灸治疗中,应保持治疗时的姿势,以防止弯针、滞针等情况。 5,针刺后可能遗留酸胀或疼痛,针刺眼周、头部或血管附近的穴位均可能出现出血、青紫或血肿等,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上述情况请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