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6016

尹磊

乌镇互联网医院

肝胆胰外科医生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可爱的小宝贝

值得纪念的一天。4岁的小阳阳得了先天性胆管囊肿,经过精心准备,顺利手术完成了囊肿切除,术后精心护理观察,顺利出院了。小宝贝太可爱了😀

发布了文章

规范化治疗为晚期胆囊癌带来生的希望

每当看到患者顺利出院,脸上洋溢着发自心底的开心和快乐,作为外科医生才真正感受到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一位淮安的张大姐去年10月份确诊胆囊癌,我的老师国内著名的胆道外科专家张永杰教授亲自主刀手术,但可惜的是,术中发现胆囊癌晚期,无法根治性切除。胆囊癌号称癌中之王,尤其晚期胆囊癌更是凶险,预期寿命不会超过3个月!但是,我的医疗团队仍不放弃,术后结合国际胆囊癌治疗规范进行系统治疗。前不久张大姐满面春光来找我复诊。术后坚持8个月了,真是奇迹啊!不过在我的医疗区,这样的“奇迹”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相信科学,敬畏生命!祝愿张大姐一直开心快乐下去,也愿天下胆囊癌的患者能得到最好的治疗!

发布了文章

让胰腺癌病人重获新生

来自甘肃的老姚虽然不幸罹患胰头癌,但经过精心救治,终于顺利出院。出院时老姚神采奕奕,悄悄跟我讲,恢复地这么好能不能继续工作。当然没问题,手术就是为了让人更好的享受生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的标准术式,但以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凶险著称,让许多胆胰外科医生望而却步。许多耳熟能详的名人都死于胰头癌的并发症。老姚的术后恢复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术后14天发生肝固有动脉破裂出血,好在有经验丰富的团队,及时DSA止血,转危为安。祝老姚今后顺顺利利!

发布了文章

神秘的黄色肉芽肿

外科医生干久了,总能碰见一些特别的事,今天跟大家分享个病例。一位61岁家住舟山的老太太,胆囊结石多年,今年又双叒胆囊炎发作了。通过一位朋友介绍找到我,当时发作之时胆囊肿大,肝外胆管受压,胆囊三角水肿不宜手术。利胆休养1个月后,胆囊不肿了,但MRCP上胆囊看不见了,不过好在胆囊三角关系变清晰了。果断手术,手术过程惊心动魄。由于长期反复的胆囊炎,不仅胆囊本身形态严重走样,而且旁边的肝总管这一关键结构变得菲薄,到了吹弹可破的程度,一旦损伤就是无数肝胆外科医生的噩梦,还好一路仔细分离结扎,切除胆囊,完美过关。术后病理提示胆囊黄色肉芽肿。胆囊整个形态都不正常了。最后提醒各位,胆道疾病种类繁多,不仅仅是结石息肉这些常见问题,还有胆囊黄色肉芽肿这类很少见的病例,一定要在专业的胆道外科医生指导下处理。附上多例成功治疗的胆囊黄色肉芽肿。

发布了文章

警惕胆结石带来的飞来横祸---危险的胆源

       老王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这两年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他晚上也是觥筹交错,莺歌燕舞,应酬不断。去年公司体检查出泥沙型胆囊结石,医生建议切除胆,可老王舍不得,又不疼不痒,就没把它当回事!后来有一天晚上应酬完,刚回到家突然想呕吐,随即马上腹部强烈绞痛,那感觉就像一头大象在肚子上跳舞。老王简直快昏过去了,媳妇赶紧叫车,30分钟后到医院急诊,挂号检查,结果出来血淀粉酶高达5千,马上安排进了肝胆内科。接着就下病危通知书了,老王爱人吓个半死。接下来三天,吊针持续打(昼夜不停),伴随着禁止饮食,插胃管。这个过程中,又下了一次病危通知书,主任和老王爱人说,老王病情很危重,我们会尽力的,他爱人直接昏过去了…当然,老王最终还是很幸运的出院了,不过住了20天,费用8万。事后总结,主任说,胆囊结石是病根,不良饮食习惯是帮凶,胆源性胰腺炎是罪魁祸首。过几天调养好身子,赶紧切除胆囊,以后不能喝酒也不能大鱼大肉,否则小命难保!老王后悔不已!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跟老王一样,都有胆结石(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辣么这么危险的胆源性胰腺炎跟胆结石之间究竟什么关系来?(各位客官稍安勿躁,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胆源性胰腺炎是指由胆道结石(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炎症等引起胰管梗阻,胰液排出不畅,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形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急诊普外临床发病率排行榜上高居第五,仅次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和胃十二指肠溃疡。        正如老王发病时的表现一样,胆源性胰腺炎最主要的症状(约95%的病人)多为突发性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其次,常有喷射状呕吐,内容有食物和胆汁。        还有部分患者有发热的症状,发热多为中度热:38°~39℃之间,一般3~5天后逐渐下降。但重症患者则可持续多日不降,提示胰腺感染或脓肿形成,并出现中毒症状。合并急性重型胰腺炎,有高达20%的死亡率!!!        另外,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还有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休克等表现(因为小编很忙,还有一大堆手术要做,各位客官请展开联想ing)。最后,特别一提的是,血淀粉酶增高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急性胰腺炎病人70%~95%表现有血清淀粉酶增高,24小时到达高峰,5天以内恢复正常,持续增高12天以上者,表示已有并发症存在。        说了这么多,胆源性胰腺炎该怎么预防呢?        通过上面老王的切身体会,小编郑重的负责任的说,既然源头是“胆”,解决“胆”的问题是根本!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请立即切除胆囊,有胆管结石的请立即行微创或开腹手术取出结石。现实中,有的人明明有泥沙型结石,还幻想通过所谓的“排石”药物把石头排掉,小编再次郑重的声明,这是非常错误的,不但不可能排掉结石,反而极有可能诱发胆源性胰腺炎,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可是一不小心,有了胆源性胰腺炎该怎么处理呢?        赶紧去医院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本病治疗措施主要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休克、抗感染、抑酶等措施,以及手术治疗。 1.控制饮食和胃肠减压        症状轻者进食少量清淡流质,症状重者需禁食水并胃肠减压。 2.抗休克及支持疗法        影响循环系统并有休克表现时及时行抗休克治疗,同时静脉补充电解质,维护足够的循环血容量,补充足够、全面的营养。 3.抗生素的应用        主要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常选用广谱抗生素。 4.抗胰酶疗法        抑制胰腺分泌等措施均可应用。 5.手术治疗        目前的趋势是在积极对症、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待急性症状缓解之后,采取延期手术,多在急性发作后7天后进行。但是对于诊断不肯定和经使用各种支持疗法病情仍进行性恶化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胆道病变的不同而选择。对于胰腺本身的处理可采用胰腺引流、胰腺切除等术式。        小编最后总结,胆源性胰腺炎最根本措施是解决胆道疾病(胆道结石、胆道感染及其他胆道疾患),其次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

发布了文章

哪几种胆囊必须"切"?

       胆囊切除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当然,这离不开胆囊疾病的高发,胆囊疾病主要包括结石、息肉、癌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胆囊疾病都需要切除胆囊,比如小编的某位领导已携胆囊结石息肉生存多年,大鱼大肉仍未见异常,这里,我们就来说说哪些胆囊是“要不得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胆汁是肝脏产生的,胆囊只是胆汁的储存器官,胆汁由肝脏产生后,在进入肠道的过程中进入胆囊,进行浓缩和储存,需要时通过胆囊收缩,进入小肠帮助消化食物,而进食的食物越油腻,一次性进入肠道的胆汁也就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胆囊有病的人吃不了肉”。        “要不得的胆囊”之一:曾反复发作胆囊炎的胆囊        胆囊炎的发作大部分是因为胆囊结石的存在堵住了胆囊出口,导致胆囊里的胆汁不能顺利排出,而把胆囊“憋大”,导致胆囊炎。此外,还有很小的一部分胆囊可以在没有结石的情况下发炎,称之为无结石性胆囊炎。        无论有没有结石,反复发作胆囊炎的结石都是要不得的,因为胆囊炎反复发作,要减少发作就需要少吃油腻,而有些病人在每天喝小米粥的情况下仍因为胆囊炎反复住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胆囊炎症的反复发作导致胆囊壁逐渐增厚,加之结石反复摩擦胆囊壁,会增加胆囊癌的发生几率。        “要不得的胆囊”之二:可能或曾经引发胆管结石的胆囊        上面说到,胆囊炎的发生是因为结石堵在了胆囊出口,这些结石都是比较大的结石,而小一些的结石则可以顺利流出胆囊,然后堵在胆总管中。这时,无论是肝脏分泌的胆汁,还是胆囊储存的胆汁,都无法流入小肠,那么这些胆汁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路是返回胆囊,导致胆囊增大发炎,另一条路则是返回肝脏,然后通过肝脏里的细小胆管进入血液,导致人全身的皮肤眼睛发黄,称为“梗阻性黄疸”。        当然,胆总管结石首先导致的还是胆管炎,不同于胆囊炎,胆管炎常常导致高烧,甚至休克。一次胆总管结石发作可能只是胆囊里的一颗小结石落入了胆管,而这类病人胆囊内往往含有大量小结石,这些结石都可能再次落入胆管诱发胆管炎,因此,想要避免胆总管结石的反复发作,切除胆囊这个“结石仓库”才是根本。        “要不得的胆囊”之三:可能或曾经引发胆源性胰腺炎的胆囊        大的结石堵在胆囊出口,小一点的堵在胆总管,那么更小的呢?这样的结石称为“泥沙样结石”,他们可以顺利达到胆总管的开口,而胆总管的开口在十二指肠,旁边紧挨着的就是胰腺管道胰管的开口,于是,接下来这些很小的结石可以更加“顺利”的进入胰管,诱发“胆源性胰腺炎”,显而易见,这类泥沙样结石的胆囊更是要不得。        “要不得的胆囊”之四:无功能的胆囊        一些病人虽然没有过胆囊炎发作,但是胆囊里已经全是结石(充满型结石),胆汁很少或几乎没有;或是由于胆囊壁过度增生增厚,导致胆囊腔几乎消失(胆囊腺肌症)。对于这两种情况,由于胆囊几乎没有胆汁可以进入,胆囊没有了储存浓缩胆汁的功能,成为了“无功能胆囊”,若是继续留着,还可能会导致胆囊癌变,得不偿失。        “要不得的胆囊”之五:有息肉的胆囊        并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都需要切除胆囊。胆囊多发息肉,单发息肉直径小于1cm、有蒂等情况往往提示良性病变,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即可。一般来说,胆囊单发息肉,直径大于1cm,宽基底,或胆囊息肉随访过程中增大者,才是要切除胆囊的信号。        “要不得的胆囊”之六:高度怀疑恶变的胆囊        这个应该不用多说,对于怀疑或确定为恶性的胆囊病变,情况允许的话,当然是“能切就切”。        胆囊切了会怎样?        像之前说的,胆囊是胆汁的存储和浓缩器官,而不是分泌器官,所以,并不是“胆囊没有了就不能吃肉了”,胆囊切除后,饮食是完全可以和术前一样的。        胆囊切了以后,身体少了胆汁浓缩这一步骤,胆汁由肝脏直接进入肠道,因此胆囊切除后初期少部分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腹泻,然而人体具有良好的适应机制,往往一个月到几个月后,这种腹泻症状就会消失。        另外,近年来有研究提出,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结肠癌发病率较未切除人群高,但另一些研究则显示发病率的升高微乎其微或没有升高,总之,对于胆切除术后是否会提高结肠癌发病几率,目前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胆囊结石必须切胆囊吗?        常常有病人会问,胆囊有结石,把结石取了不就好了吗,为什么一定要切胆囊?        事实上,确实是存在“保胆取石”这个治疗方式的,但是由于大多数胆囊结石不止一颗,单纯取石很难取干净,特别是细小的结石,甚至贴在胆囊壁上的结石,要取干净更是不可能的任务。        另外胆囊既然长了结石,即使取干净了结石,也极容易再次长出新的结石,而无论是结石摩擦还是多次取石对胆囊壁的刺激,都可能导致胆囊恶变。        由于上述原因,保胆取石术开展较为有限,且手术指征筛选十分严格。        以上只是胆囊切除指征的大体介绍,然而人是不会按照手术指征生病的,因此,具体到自己的胆囊是否需要切除,还是要到医院正规咨询医生再决定。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