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627

王朋飞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主治咽喉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咽癌、过敏性鼻炎、中耳炎、外耳道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声带肿物、耳聋耳鸣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专科检查及各种手术治疗…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置顶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手术还是保守治疗?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危害已经被很多家长所认识,积极治疗也是所有家长的共识,但是面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思前想后,难以抉择。按照一般的思维逻辑,手术肯定比药物治疗要损害大,风险高,因此,本着趋利避害的正常反应,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通过保守治疗来解决问题,而拒绝手术。那么,这种想法对吗?        其实,这个想法不完全对也不完全错,关键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手术与药物治疗的利与弊。        首先我们来说说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家长们所担心的问题总结起来无非有两方面,第一是担心手术损害和创伤,尤其是关心全麻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第二是担心腺样体扁桃体切除后影响免疫功能。那么,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手术有损伤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任何的手术操作都会有一定风险,但是随着手术器械与方式的改进,其创伤已经很小,手术的风险也比较小,目前最大的风险是术后的出血,其发生率在0.1%-1%左右,通常来说比较小的出血通过局部冷敷、血管收缩药物的使用都能够很好的控制,不会带来大的危险和损害,但是一旦出血量比较大,就有向气管内倒流引起窒息的风险,通常需要二次进入手术室止血,其风险相对较大。从总体的发生率来讲,大的术后出血非常少见,在笔者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目前还没有碰到过,在相关的文献报道中也极少出现。所以,总体上讲,手术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关于全麻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几乎是没有影响的,尤其是3岁以后的患儿,接受全麻与未接受全麻的孩子在智力水平、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行为等方面均无差异。最后,说一说关于免疫力是否会受到影响的问题,腺样体、扁桃体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尤其在儿童时期,二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两者的功能不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在它们周围的粘膜下有很多具有相同功能的淋巴组织,完全可以替代它们的功能,此外,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具有强大的储备能力,腺样体扁桃体只是这个系统里很小的一个角色,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代偿。从相关的研究数据看,腺样体扁桃体切除后,相关的免疫指标会略有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大约1个月左右,其指标会恢复到术前的水平。对于个别反复扁桃体腺样体发炎的孩子,术后的免疫指标会比术前明显改善,因此,非但不会出现易感冒的情况,反而会更不容易出现感冒、鼻炎、咽炎的情况。        再说说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发病期的孩子,药物治疗是首选的。如果治疗及时得当,通常很容易控制症状。对于症状较轻的孩子,我们也是提倡首选药物治疗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鼻喷药物(以鼻喷激素为主)和促进分泌物排出的药物。相关的研究数据显示,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鼻喷激素1-2个月),对于轻症的患者,通常能获得很好的疗效,并能较长时间的维持。在药物治疗中家长们最担心的是激素的副作用问题,在这个“谈激素色变”的时代,很多家长愿意选择非激素治疗,尤其是中药治疗。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首先,鼻喷激素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多个研究的证实,其次,目前有证据证明治疗有效的药物就是鼻喷激素。那么,什么情况下就不应该只考虑药物治疗呢?在病史时间很长(3个月以上),症状很重(严重的打呼噜甚至是出现呼吸暂停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下就应该及时的谋求手术治疗的方式。其原因在于长期的反复炎症会造成大量炎性因子的生成,其对身体的损害可能远大于腺样体扁桃体存在所带来的益处,此外长期大量药物的使用会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慢性损害,其危害可能远大于一次全麻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因此,对于病情较重的孩子,目前的观点认为手术是一线的治疗方式。        最后谈一谈手术时机的问题,传统观念认为4岁以后才可能进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目前此观点已经被学术界所否定。目前的观点认为,手术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主要取决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报道中此类手术的最小年龄是出生后6个月。综合考虑手术风险、患儿的免疫功能代偿等方面,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3岁以后手术更为安全。但是也不主张过度的拖延手术时间,因为孩子在4-7岁时是面型发育的一个高峰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通常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面型发育异常,在有些情况下需要在手术后进行口腔正畸的后续处理,增加治疗的难度和时间成本。









发布了文章

请不要养成经常挖耳屎的习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人习惯用耳匙、医用棉签挖耳屎,在农村甚至有些人会用火柴梗、小树枝、草根等来挖耳屎。从医学的角度来讲,耳屎对人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常情况下耳屎是不需要人为去挖的。耳屎会自行慢慢地随着下颌关节的运动和外耳道壁上微毛向外的摆动而被送出体外。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正常人的鼓膜中心滴一滴墨汁,一周后,墨汁痕迹会移动至鼓膜边缘。半月之后,会移至外耳道。两个月后,移至外耳道口。充分说明了耳屎会被自行的移出外耳道。除非有外耳道的疾患,如外道急慢性炎症、外耳道狭窄、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畸形等时,外耳道壁上的微毛摆动功能低下或异常致耳屎、外耳道皮屑及耵聍腺分泌过多形成耵聍栓塞,才需要到医院由专科医生给予清除。经常挖耳屎会导致自然向外移动耳屎的能力降低,即有学者所称的“偷懒现象”,易形成耵聍栓塞。经常挖耳屎对外耳道壁是一种不良慢性刺激,时间久了,会形成外耳道壁的慢性炎症,表现为外耳道壁增厚、变粗糙、奇痒无比、褪皮脱屑等;如果是在运动的交通工具上或人员拥挤场合挖耳屎,有出现鼓膜穿孔的危险;如果用的是医用棉签等较卫生的器材挖耳屎还算讲究,倘若是用火柴梗、小树枝、草根等不卫生的物品,易造成外耳道皮肤破损诱发感染。另外多人共用挖耳工具,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发布了文章

全麻对宝宝有危害吗?

什么是全麻        全麻就是全身麻醉的简称,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经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使手术病人痛觉消失、肌肉松驰、反射活动减弱等,这种抑制状态是可以控制的,也是可逆的,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及对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调整麻醉药的用量,手术结束,麻醉药物会逐渐代谢消失,孩子会慢慢醒来。 全麻后对智力有影响吗?        全麻术后一周内,患儿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和短时间的记忆障碍。于是有些家长就将孩子手术后的这些变化归结为麻醉引起的智力下降。其实,患儿手术是一个经历创伤的过程,康复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智力发育已经受到影响。我国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儿童因需要手术治疗而接受全麻。有些还经历多次,但并无资料显示全麻对患儿智力会产生不良影响。况且智力不像高度和重量那祥能够精确地进行测量。即使最完全的智力测试也存在局限性。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某次智力测试或考试成绩不尽人意,就把原因归结于手术时所做的全麻。只要是在具备良好的医疗、技术条件的正规医院,孩子的麻醉、手术安全是能得到保证的。为了手术患儿能舒适安全地渡过手术关,家长应抛开麻醉会使人傻的顾虑,大胆地选择全身麻醉。 全麻术后注意事项        1.患儿清醒后会有短暂哭闹烦躁现象,但是很快会安静;        2.幼儿应加强看护,防止因哭闹自行将绷带、纱布扯掉;        3.小儿患者术后2小时可进清饮料(水、果汁),术后4小时可进母乳、配方奶。        总之,麻醉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手术离不开麻 醉。通常情况下,麻醉是很安全的,全麻不会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 家长应当对此加以正确认识和理解,配合医生顺利为患儿进行手术治疗。

发布了文章

慢性咽炎如何调理预防!

       慢性咽炎是指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多发生于成年人,常伴有其他上呼吸道疾病,常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鼻炎、鼻窦炎的脓液刺激咽部,或鼻塞而张口呼吸,均导致慢性咽炎的发生。那么我们应如何预防慢性咽炎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7种慢性咽炎的预防方法: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这样就不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是慢性咽炎的治疗的有效措施。        2、注意口腔卫生: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以及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东西,比如猪蹄、鱼、牛奶、豆类、动物肝脏、瘦肉等。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早晚可用淡盐水漱口,漱口后不妨再喝一杯淡盐水,可清洁和湿润咽喉,预防细菌感染。        3、注意保暖,防治口鼻疾病:慢性咽炎发病与口鼻、身体不注意保暖有关。因此,睡觉时房间内温度不要太冷;洗澡或洗发后及时擦干身体、吹干头发;冷天早晨出门或骑车要戴上口罩,使口鼻不受干冷空气的刺激。        4、进行饮食调养: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多喝水及清凉饮料,但饮料不能太浓。忌食烟、酒、姜、椒、芥、蒜及一切辛辣之物。        5、多喝水: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金科玉律。此外,用盐水熏蒸喉咙也是缓解病情的好方法。可用一个大的碗或汤盆,多放一些煮沸的盐水,张大嘴对着蒸汽吸气、呼气,每次大约10-15分钟,每天2-3次。        6、“静坐”治疗:两手轻放于两大腿,两眼微闭,舌抵上腭,安神入静,自然呼吸,意守咽部,口中蓄津,待津液满口,缓缓下咽,如此15-20分钟,然后慢慢睁开两眼,以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轻轻揉喉部,自然呼吸意守手下,津液满口后,缓缓下咽,如此按揉5-7分钟。每日练2-3次,每次15-30分钟。        7、加强锻炼:白领应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慢性咽炎的自我调养方法:        1、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新鲜,是防治慢性咽炎的有效措施。居室空气干燥及过冷、过热、过湿都可影响咽部粘膜的防御机能,造成功能障碍,咽部感觉异常,日久而成慢性咽炎病变。早晨、饭后及睡前漱口、刷牙,可以保持口腔清洁。同时,防治口鼻病疾病,消除炎性病灶,对防治咽炎也不容忽视。        2、进行饮食调养,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如橘子、广柑、菠萝、甘蔗、橄榄、鸭梨、苹果等,或多喝水及清凉饮料,饮料不能太浓。忌食烟、酒、姜、椒、芥、蒜及一切辛辣之物。

发布了文章

早睡早起

真是的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发布了文章

宝宝感冒后当心中耳炎!!!

       核心提示:婴幼儿的咽鼓管尚未发育成熟,仅为成年人的一半长,而且有管径粗、位置较水平、管口常呈开放状的生理解剖特点,因此,鼻咽部细菌及分泌物容易经过此管进入中耳鼓室而引起中耳炎,并可引起听力下降或耳聋等并发症。  【加强预防】         留意宝宝有无以下感冒后遗症         根据统计,婴幼儿在3岁以前,约有70%得过中耳炎,其中有99%是因为感冒所导致的。因此,在宝宝感冒后的一段时间内,家长不能掉以轻心,应悉心观察,注意有无以下症状。         ○全身症状:急性中耳炎患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有发热、畏寒及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耳痛:中耳炎时有耳深部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吸吮、吞咽及咳嗽时疼痛加剧。大孩子会诉说耳痛,小婴儿由于不能语言表达,可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因为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重,所以小儿不肯吃奶。个别小儿会拒绝被碰触耳部         ○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后耳内可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样,以后变为脓性液体。鼓膜一旦穿孔,耳痛可顿减,体温也随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患儿也随之变安静了。         ○鼻炎:患有鼻炎可以增加患中耳炎的机会,28%的中耳炎患者有过敏性鼻炎的存在。 在这里还要提醒各位家长,儿童出牙期常有低热,引起抵抗力下降,也易发生中耳感染。  【注意识别】         日常护理宝宝         这些细节你做到位了吗? 宝宝出现感冒症状时。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保证小儿情绪愉快;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坚持户外活动,接受阳光和空气,增强体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少带宝宝到超市、影院等人多的场所。         ○小儿感冒鼻塞应注意改善和保持鼻腔和咽鼓管的畅通。适当多饮水、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请专科医生指导通鼻用药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于小宝宝,可以用医用吸鼻器帮助吸除鼻腔中的黏液。睡觉时可以将婴儿床的床头垫高,大一些的宝宝可以用厚一点的枕头将头部垫高,避免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流到咽鼓管内。         ○切勿同时捏住双侧鼻孔擤鼻涕。研究结果显示,咳嗽和打喷嚏不会使鼻膜黏液跑到鼻窦中,但是擤鼻涕却会使鼻膜黏液充满鼻窦,使得鼻窦变成病原菌滋生的温床。因此,感冒鼻分泌物较多时,家长应教会小儿先擤一侧鼻孔,再擤另一侧鼻孔,切勿同时捏住双侧鼻孔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小儿模仿力很强,家长应注意自己擤鼻涕的行为是否正确         ○擤鼻涕之后及时处理掉卫生纸。最好马上用马桶冲走,不然就要丢弃在垃圾桶内,以免病菌散布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增加其他人传染感冒的风险。 给宝宝喂奶时需注意!         ○母乳喂养儿尽量抱着喂奶。在夜间喂奶时,应尽量抱起婴儿,防止因婴儿头部位置过低,其口含的剩余奶汁在熟睡后流入咽鼓管内而引起炎症。有的母亲白天工作劳累,夜间斜躺在床上喂奶,有时婴儿还在吃奶她却睡着了,这时奶汁可以顺着婴儿的脸流入外耳道内引起炎症。         ○人工哺养儿注意喂奶姿势。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要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若用奶瓶喂奶,不能让婴儿平躺仰卧,应该先把婴儿抱起来放在膝上,然后将其头部斜枕在自己的左臂上,再用右手拿着奶瓶喂奶。喂奶速度也不宜太快、太猛,当婴儿哭闹时应暂时停喂奶,以免咳呛将牛奶喷入咽鼓管。         ○喂奶后别忘轻拍。喂完后轻拍婴儿背部2~5分钟。         ○安抚奶嘴增大患中耳炎的几率。很多父母喜欢让宝宝含着奶嘴玩,这种小道具虽然能让宝宝保持安静,但也会大大增加宝宝感染中耳炎的危险。研究发现,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到咽鼓管,所以家长要注意,不可长时间让宝宝吮吸奶嘴。 这些护耳知识也需了解!         ○游泳后护理耳朵。小儿洗头及游泳时尽量不要呛水,以防污水逆行呛入咽鼓管。洗后应用干棉签蘸干耳朵里面的积水。         ○注意耳道异物。防止小儿将异物塞入外耳道,引起感染而波及中耳。         ○不要随便给孩子挖耳屎。有一些家长喜欢用牙签或火柴梗给小儿掏耳屎,这是不恰当地做法。挖耳屎易将鼓膜戳破或是将耳道皮肤损伤,使外耳道细菌经过破损的鼓膜进入中耳引起炎症

发布了文章

温馨提醒…

       天气凉了,鼻窦炎患者除了及时治疗以外,还需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饮食要清淡,多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远离烟酒,积极的治疗其他的上呼吸疾病。如:鼻炎、咽炎、喉炎、鼻中隔偏曲等,不然很容易带来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注意鼻部清洁。改掉抠鼻的习惯,平时保证鼻部的清洁与干燥,出院后要坚持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日1~2次,以促使鼻腔黏膜功能的恢复;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气温不稳的季节,我们应该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适当的参加户外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不要去人太多的地方,外出时可以选择戴口罩。

暂无更多

关注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