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4446

袁久林

乌镇互联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岳阳医院青海路特诊部-中医内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冬温节

温病若发现于冬季,病势极险。因温为木气疏泄的本气,春温为木气疏泄的正病。冬季寒水封藏不密,木气拔根,故冬温人死最多,惟乌梅白糖汤最能挽回。若冬温上热下寒,足冷如冰,速服桂附地黄丸救之。冬暖必起温病。附:乌梅白糖汤(乌梅五枚,白糖一两)温病初起,头疼身痛,先恶寒后发热,发热之后但热不寒,神志昏迷,精神倦怠,此病在荣卫也。舌无苔,脉洪虚躁急模糊,轻按多,重按少,发热大者,方用乌梅白糖汤。若脉洪虚,发热之后,仍兼感寒,是为兼恶寒温病,于乌梅白糖汤中加绿薄荷一二钱。人身荣卫。荣属木火,其性疏泄;卫属金水,其性收敛,主管表气,而根于里气。节令一交木气,大气降极而升,疏泄起来。中气不足之人,本身的荣气,即随造化的木气升动疏泄。乙木为风木,甲木为相火。里气的乙木升而甲木不降,则相火外泄。荣气与木火升泄,故发热。热由木火升泄,故发热而不恶寒。荣卫失和,故头痛身痛。相火外泄的多,故发热甚大。火泄中虚,故神志昏迷、精神倦怠也。此证脉象洪盛,乃木火外泄;重按虚微,乃木火之虚。虚者,木火升泄自伤本气也。病在荣卫之时,外泄之相火,正在浮游,尚未化生定在之热,故舌上无苔。乌梅酸收,降甲木安乙木,敛相火而大补木气。木气动于上必虚于下,故乌梅为风木要药。收而不涩,能生津液,温病尤宜。白糖能补中而不横滞,与乌梅酸甘生阴,最宜温病虚证。故服之病愈。若发热仍兼恶寒,是感大气之疏泄,又感大气之收敛,而本身卫气闭束不舒,故加薄荷以开卫气之闭束也。脉来躁急模糊,根本动摇之象。

发布了文章

人到中年话养生

人到中年话养生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中医健康的概念: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平”指阴气平顺,“阳秘”即阳气固守,是阴阳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的相对平衡的状态。 二、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 中年是介于“青年”和“老年”之间的年龄,没有明确的年龄划分,一般是指45至59岁的年龄。 中年是社会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心理压力极大,面临家庭、工作和社会的压力,一方面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以求个体人生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承担着教育子女、赡养父母、照顾伴侣、完成工作等多方面的责任。 不少研究者认为,在多种角色和责任的压力之下,中年人存在中年危机现象,即这个时期个体将经历身心疲惫、主观感受痛苦的阶段。 有些实证研究又表明,中年危机感只在部分人身上出现,在身心基本健康的成人身上并不是经常的现象,或者根本就没有。有些研究也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中年人都会面临相同的发展任务。 中医对中年生理特点的认识:《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 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三、中老年养生方法介绍 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 针对个体的体质特征,根据“辨体施养”的原则,通过合理的运动、饮食、中药调养、情志调摄等养生措施,防治疾病,调整偏颇体质,恢复健康。 1.运动养生 合理的运动可以改善人体各个系统地功能,使肌肉发达、骨骼强健,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强大脑皮质对肌肉和各内脏器官的调节能力,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旦体质增强了,抗病能力也随之加强,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若患了病,恢复起来也比体质弱的人要快。 锻炼以有氧运动、肌肉力量及柔韧性素质练习为主,注意要长期坚持锻炼。中老年人一般要选用柔缓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可通过健步走、慢跑、健身操等有氧锻炼方法强化心肺功能,休闲运动如健美操、瑜伽、游泳、跆拳道等,传统保健体育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练功十八法、八段锦等。不宜进行强体力运动,不宜做大负荷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或做长久憋气的动作,以免耗损元气。 2.饮食养生 《养老寿亲书》指出:“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合理食养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有效地改善体质的偏倾,起到调整体质、防病治病的作用。平和体质人群饮食关键应该均衡,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生凉冷饮,也不要过热过烫;中老年人吃饭不要太快,尤其是慢性胃病患者特别要注意细嚼慢咽,少吃或尽量不吃过于辛辣刺激性或油腻不易消化食物。适当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同时在饮食调养过程中可以根据四季变化来选择不同的食物。 春天可常食蔬菜类如韭菜、菠菜、春笋、香椿、豌豆苗、荠菜、马齿苋、鱼腥草、山药等蔬菜;肉禽蛋类可选猪肉类、鸡蛋等;还可常吃大枣、蜂蜜等健脾养肝、养阳敛阳的食物。少食酸性食物如西红柿、山楂、橙子等。易上火及阴虚火旺等人群,有眼疾及疱疹者不食用或少用韭菜。 夏季可多食的蔬菜类有黄瓜、芹菜、莴笋、空心菜、番茄等;肉类适当少食,可选猪肉、鱼肉等;水果可多食西瓜、香瓜、桃子等。糖尿病患者,脾胃虚寒,湿盛便溏者应少食或不食用西瓜。 秋季养生可选择的蔬菜有芹菜、胡萝卜等;水果类有葡萄、桃、柚、芒果、番茄、枇杷、菠萝、山楂等;滋阴润燥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品等。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消化不良者,不可食用梨子;梨子与碱性食物不可同用,如氨茶碱、小苏打等;梨子不能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 冬季养生可多食蔬菜类如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青菜、木耳、豆腐等;肉类如羊肉、狗肉、牛肉等;水果类如苹果、桂圆、橙子等。忌食隔夜的熟白菜和未腌透的大白菜,腹泻者、气虚胃寒者尤宜少吃;切大白菜时,可以选择顺丝切,这样口味更佳。 3.中药养生 中药养生可按照个人不同的体质类型进行合理选择。 正常体质一般无需中药调理,只需顺应季节均衡饮食即可。如夏季气候炎热,汗出较多,易耗气阴,可适当选用一些益气养阴的中药食用或泡水,如山药、沙参等;在梅雨季节,气候潮湿多雨,可适当选用一些芳香祛湿的中药调理身体,如薏米、藿香等。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中老年脾肾功能开始衰退,推荐两种中成药可作为保健服用:六味地黄丸(阳虚明显可用桂附地黄丸,热象明显可用知柏地黄丸,眼疾可用杞菊地黄丸)少量常服有助于补肾;健脾丸或白扁豆山药粥等有助于补脾。 气虚体质可用黄芪、山药、大枣等中药,每次取约5~10g,直接泡水喝。如果气虚体质以肢体倦怠,少气懒言,脉缓无力等脾虚症状为主,可以适当选用理中丸、四君子丸进行调理;如症状以自汗畏风,易感外邪,气短乏力等肺气虚症状为主可选择服用玉屏风散。 药膳推荐: (1)八宝饭 材料:白扁豆、薏苡仁、莲子肉(去心)、核桃肉、龙眼肉各25g,红枣10个,糖青梅10g,糯米200g。 功效:健脾益气。适用于体弱、少食、消渴、神衰、便溏、浮肿等症。 (2)山药大枣粥 材料:山药50g,大枣(去核)5枚,粳米60g。 功效:补中益气。尤其适合于脾胃虚诸症。 (3)当归黄芪粥 材料:粳米100g,当归6g,黄芪4g,川芎3g,红花2g。 功效:补虚养身。 阳虚体质可用肉桂、干姜、肉苁蓉等每次取约5~10g,直接泡水喝;如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等脾阳虚症状者,可选理中丸;有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偏肾阳虚症状者,宜服用桂附地黄丸。 药膳推荐: (1)胡桃粥 材料:胡桃肉30g,粳米100g。 功效:温肾固精,润肠纳气。本品用于体弱阳虚,腰痛脚弱,阳痿,夜尿多,手足欠温或血压偏低。 (2)复元汤 材料:淮山药50g,肉苁蓉20g,菟丝子10g,核桃仁2个,瘦羊肉500g,羊脊骨1具,粳米100g,葱白3根,生姜,花椒,料酒,胡椒粉,八角食,盐各适量。 功效:温中补阳,益气补精。适用于脾肾阳虚、腰膝无力、四肢发冷、小便清长等症。 阴虚体质可用枸杞、百合、玉竹等每次取约5~10克,直接泡水喝;如有头晕目眩、视力减退的症状,可选杞菊地黄丸;有骨蒸潮热、心烦易怒的症状,可选大补阴丸。 药膳推荐: (1)滋阴补肺—银耳陈皮炖乳鸽 材料:乳鸽2只,水发银耳100克,水发陈皮10克,高汤500克。 功效:秋季食用有很好的润燥效果。 (2)补血养阴,养颜——百合红枣银杏羹 材料:鲜牛肉300克,百合50克,红枣10枚,鲜白果50克,生姜2片。 功效:补血、润肺、益气,很适合阴血不足的女性食用。 痰湿体质可以薏米、赤小豆和白扁豆可以作为食材使用;可用白术、陈皮各5-10g泡水服用(注意久用可致伤阴);可食用茯苓饼、茯苓馒头、茯苓膏。如有便溏腹泻,食之乏味的症状,可选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药膳推荐: (1)山药冬瓜汤 材料:山药50克,冬瓜150克。 功效:健脾,益气,利湿。本品特别适合水肿、小便不利、前列腺炎患者食用,糖尿病患者亦可选用。 (2)白扁豆猪肉汤 材料:白扁豆250克,猪腿肉15克。 功效:补脾暖胃,化湿消暑。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体虚乏力者食之尤宜。 (3)茯苓陈皮薏米粥 材料:茯苓15克,陈皮10克,薏米100克。 功效:健脾,除湿,化痰。适用于咳嗽痰多、胸膈痞满或风湿性关节肿痛者食用,痛风患者亦可选用。 湿热体质可选用黄芩、黄连、连翘、淡竹叶等各5~10克,直接泡水喝。 药膳推荐: 茯苓豆腐羹 材料:豆腐500克,茯苓粉30克,松子仁40克,胡萝卜25克,鲜香菇30克,鸡蛋清40克。 功效:清热利湿。适合肥胖人群食用。 血瘀体质可选用丹参、三七、月季花等每次取约5~10克,直接泡水喝。 药膳推荐: 山楂桃仁粥 材料:粳米150克,山楂10克,桃仁10克。 功效:活血化淤、生津止渴。本品适用于血瘀体质者日常食用。 气郁体质可选用陈皮、木香、玫瑰花、香附等各5~10克,直接泡水喝;陈皮、木香、香附可以作为食材调料使用。如有胁肋疼痛,嗳气太息,脘腹胀满的症状,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如胸胁胀满疼痛,情志不畅,神疲食少可选用逍遥丸。 药膳推荐: (1)橘皮粥 材料:橘皮50克,粳米100克。 功效:理气运脾。本品用于脘腹胀满,不思饮食之人,气郁体质偏于气机郁滞在中焦,引起肝胃不和的人最适用。 (2)甘麦大枣粥 材料:小麦50克,大枣10枚,甘草10克,粳米200克。 功效:益气,宁心,安神。对于气郁体质出现精神恍惚,时常悲伤欲哭,不能自持者,或经常失眠盗汗的人最适宜。 过敏体质应少吃荞麦(含致敏物质养麦荧光素)、蚕豆、白扁豆、羊肉、鹅肉、鲤鱼、虾、蟹、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食物,以及腥膻发物或含致敏物质的食物。可选用黄芪、白术、防风、太子参等每次取约5~10克,直接泡水喝。陈皮、木香、香附等可以作为食材调料使用。中成药可选用玉屏风散,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对改善过敏体质具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药膳推荐八 固表粥 材料:乌梅15克,黄芪20克,当归12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功效:养血消风,益气固表。对各种外源性过敏有预防和调理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种体质只是人体的一些基本类型,而具体某个人的体质类型则可能有所错杂,甚至在身体不同阶段、不同状态时会发生某些变化,因此只能作为参考,而不可拘泥,如自己不能确定,请咨询中医医生。 4.情志养生 《黄帝内经》中就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七情不仅是致病的因素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因素,现代医学也证实不良的情绪可以导致多种疾病。所以调养情志是中医养生防病治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养心首先要静心。 要消除不良情绪,就要学会静心,可以采用瑜伽、冥想、静心音乐等来静心,只有让心静了才能气顺,气顺了人才能强健,人强健了当然就百病不生了,体质也不会有失偏颇了。其次要学会选择适当的方式发泄。最后要学会包容。 5.叩齿吞津保健法 功效:健脾补肾,强骨益脑,聪耳明目,美颜荣发。 叩齿:早晨醒来后,先不说活,心静神凝,摒弃杂念,全身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地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为完成一次叩齿。 吞津:从传统中医养生之道来看,叩击结束,要辅以“赤龙搅天池”,即叩击后,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可按摩齿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数次,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 四、主要中老年疾病的防治 治未病的概念包括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未病先防重在于养生,主要包括:法于自然之道,调理精神情志,保持阴平阳秘这三方面。既病防变,就是已经生病了就要及时的治疗,要能够预测到疾病可能的发展方向,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了解猝死的五大类疾病:“心脑肺梗塞,哮喘胰腺炎。” 1.心源性疾病猝死病人在高峰时可占心内科病人的70%,如心肌梗塞,及有“不定时炸弹”之称、致死率很高的主动脉夹层等。 心梗前的四个症状:近期突然出现频繁胸闷,且症状变得严重;频繁心慌(心跳过快);晕厥持续几秒钟后,不能自行恢复;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 2.脑源性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尤其是脑出血,病情发展快,死亡率更高。 脑梗的前兆(七个突然反常现象):突然头部眩晕,走路不稳;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突然出现视物模糊(眼前一片黑);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或与平时不同的头痛;突然吐字不清或口角歪斜、流口水;突然不能讲话或者听不懂别人讲话;突然身体软弱无力或活动不灵。 3.肺梗塞。与血管病变有一定关系,发病前唯一表现出的“异样”就是处于低氧状态,临床见气促、呼吸困难等。 4.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合并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也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猝死病因。 5.急性重症胰腺炎。暴饮暴食是其主要诱因。 猝死的十大“恶习”:工作压力过大;久坐不动;雾霾天剧烈运动;大便时太用力;重口味(尤其是太咸、太甜);心情抑郁,长期睡眠不足;抽烟(包括二手烟)、喝酒;纵欲过度;暴饮暴食,不爱运动;吸毒。 预防猝死可牢记以下几句话:放下手中烟,多喝几口水;出门遛一遛,下班少喝酒;作息要规律,不要太劳累(包括熬夜)。 高血压的调治要点:经常监测血压,保持在安全范围;注意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激和过度劳累。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的调治: 控制糖(淀粉)、脂肪、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中医辨证治疗,改善身体机能,避免并发症对身体的损害;根据身体情况选用适当补品,不适当的滋补往往加重病情,最好选用之前先咨询中医医生。 五、结语 1.慢生活,品味生活,过有品位的生活。 2.良好的养生习惯在于坚持。 3.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负责,互联网时代,虽然信息获得非常容易,但知识不能代替专业的诊断、治疗,如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每年定期作全面体检,均可避免意外悲剧的发生。

发布了文章

见咳休强止,治病当求本

       呼吸系统是机体直接与外环境持续进行物质交换、表面积最大的器官系统,人体每天吸入大量的空气以满足机体代谢对气体交换的需要,因此呼吸系统最易遭遇环境空气中有害因子如微生物、尘埃、毒性气体等的侵袭,而健康人呼吸系统具备十分完备的防御机制,众多防御功能在呼吸系统整合,可保护其免受侵害或使侵害降低至最低限度。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物理防御、吞噬细胞防御、免疫细胞防御等,呼吸道清除有害物质首先是依赖物理性作用,呼吸道通过粘液纤毛系统将含有有害物质颗粒的粘液送达气管和咽部,然后咳出,纤毛先天性缺陷如不动纤毛综合征患者即因纤毛粘液清除能力损害,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和并发支气管扩张。因此,咳嗽是呼吸系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同时也是人体对呼吸系统的保护性反应之一。        作为主要症状之一,咳嗽给患者带来了或轻或重的痛苦,但在临床上滥用止咳药尤其是中枢性镇咳药,则无疑会削弱呼吸系统对有害物质及炎症产物的排出作用,从而以一时的症状缓解导致总体病程的延长。中医也认为,咳嗽是人体驱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当注意审证求因,治病求本,而绝不能单纯见咳止咳。        中医对咳嗽的辨治一般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有风寒、风热、风燥等不同,内伤有肝火、痰湿、痰热、肺虚、脾虚、肾虚等区别,外感中有寒热之转化,内伤中有虚实之兼杂,临床当根据季节气候及患者的具体证情分别施治,如此方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这也是不少患者选择一些止咳的中成药在药不对证时往往无效甚至加重病情的原因所在。        见咳休强止,治病当求本,愿所有咳嗽患者能科学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早日康复。

发布了文章

王道忌求速效说

       按:患者求医,医生治病,莫不以疗效迅速为追求目标,近日在整理明代著名医家梁学孟著作《国医宗旨》时读到这篇文章,很有感触。其实,人体自身有着强大的修复功能,一些疾病的症状同时也是人体抗病的一种反应,如发热、咳嗽、疼痛等莫不如此,因此在临床中过于追求速效从人体的长期健康来说并非正确的选择。下面将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希望对患者、对医生如何正确对待疾病的疗效都能有所启发。        客有病痞者,积于中焦者伏而不得下,自外至者捍而不得纳。从医而问之,曰:非下不可。归而饮其药,既饮而暴下,不终日,而向之伏者散,而捍者顺,呼吸利快,若未始有疾者。不数日,痞复作,投以故药,其快然也亦如初,自是不踰月,而痞五作五下,每下辄愈,然客之体不劳而汗,股不步而栗,肌革无所耗于前,而其中薾然[薾(ěr):疲惫貌,虚弱貌)]莫知其所来。嗟夫!心痞非下不可已,予从而下之,术未爽也,薾然,独何如?闻楚之南,有良医焉,往而问之。医笑曰:子无怪是薾然者也。凡子之来,固为是薾然也,坐,吾语汝。天下之理,有甚快于吾心者,其末也必有伤,求无伤于中,则无望快于吾心。夫阴伏而阳蓄,气与血不运,而为痞,横乎子之胸者,其累大矣,击而去之,不须臾而除甚大之累,和平之物不能为也,必将摶击震挠之功成,而子之和亦已伤矣,不踰月而快者五,子之和平之气不既索乎,故薾然如不终日也。且将去子之痞,而无害于和也,子归,燕居三月,而后与之药,可为也。客归三月,斋戒而复请之。医曰:子之气少复矣。取药而授之,曰:服之三月而疾少平,又三月而少康,终年而可复常,且饮药不可亟进。客归而行其说,然其初使人懑然而迟之,盖三投药而三反之也,然日不见所攻之效,久则月异而时不同,终岁而疾平矣。客谒医,再拜而谢之,坐而问其故。医曰:此医国之说,岂特施之于病哉?子独不见秦之治民乎,捍而不听令,堕而不勤政,放而不畏法,则秦之民当痞矣,商君见其痞也,厉以刑法,威以斩伐,悍厉猛鸷,痛刬[同“铲”]而力鉏[同“锄”]之,于是乎秦之政如建瓴,流通四达,莫敢或拒,而秦之痞常一快矣。自孝公以至二世,凡几痞而几快矣,顽者已圮[ 圮(pǐ):毁灭,断绝],强者已柔,而秦之民无欢心矣。故猛政一快者,欢心一亡,积快不已,而秦之四肢枵然[枵(xiāo):空虚的样子]而已,民心日离,而君孤立于上,故匹夫大呼,不终日而四面皆敌,秦欲运其手足肩膂,而漠然不我应,故秦之亡也,是好为快者之过也。昔者,先王之民,其初亦常痞矣,先王岂不知砉然击去之以为速也?惟惧其有伤于中也,故不敢求快于吾心,优柔驯扰,渐以诗书,摩以礼乐,解其乱而除去其痞,旁观而懑然有之矣,然月计之岁,察之前岁之俗,非今岁之俗也,不击不摶,无所忤逆,于是沦肌洽髓,安乐久而后患除矣。是故三代之治,皆更数圣人,历数百年而后俗成,则予之药终年而疾愈,盖无足怪也。故曰:天下之理,有甚快于吾心者,其末也必有伤,求无伤于其终,则无望快于吾心,虽然,岂特治天下为然哉?客再拜,而记其说。

发布了文章

慢性胃病的调与养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对保证人体的健康极为重要,而在饮食情志等多种因素的不良刺激下脾胃功能往往很容易受到损害,因此慢性胃病也是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西医认为,慢性胃病多伴幽门螺杆菌感染,因此除对症治疗外常使用抗菌药物,但对反复发作并经多次抗菌治疗后的患者则疗效较差,对这部分患者,中医通过调养结合,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一、慢性胃病的中医调治。与西医的对抗性治疗不同,中医认为人体内环境的失调才是慢性胃病发病的根本所在,因此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状况,调整其失常的体质状态,使人体的内环境不适合病菌的生长繁殖,则无需杀菌,病菌自然无法生长繁殖,疾病也就自然慢慢得到治愈。慢性胃病多与饮食不当、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弱等病因有关,起病之初病变多较单纯,日久常多种病因相互作用,病情复杂。寒邪、食积、气滞、热郁、湿阻、血瘀等多属实证,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则为虚证,而虚实之间又可相互转化,或由实转虚,或因虚致实,或虚实夹杂;亦可见寒热错杂,气滞血瘀之证。中医的治疗则主要通过调治寒热、理气活血及补养脾胃等方法,使患者失调的身体状况逐渐得到恢复。同时,中医认为人体五脏相关,脾胃疾病也可能受到心肝肺肾状态的影响,在长期治疗脾胃疗效欠佳的情况下,通过整体辨证、综合调治则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        二、慢性胃病的养护。中西医均认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往往与饮食有关,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强调有规律的饮食习惯,节制烟酒,注意饮水和食品卫生。中医更强调慢性胃病养重于治,在饮食方面须寒热适宜、易于消化并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忌食过冷过热、油腻厚味等不易消化食物及过于偏嗜某种食物如酸辣刺激性食物等,同时尽量避免过饥过饱,使脾胃得以休养生息及足够的保护,则自然疾病更易于康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可以通过精神内分泌途径影响食管和胃的动力,从而影响胃液的分泌,如愤怒可使胃液分泌增加,抑郁则使胃液分泌减少,火灾、空袭、丧偶、离婚、事业失败等因素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则往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或促发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中医对情志因素影响脾胃疾病的发生历代均有大量论述,认为忧思恼怒可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可导致胃失和降而发生脾胃疾病。因此,慢性胃病患者尚需注意调畅情志,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从而为疾病的康复创造良好的环境。

发布了文章

老年人药膳养生

一、老年人的生命活动特征及药膳使用原则 1.老年人的生命活动特征 老年人生命活动的特征,在生理上,处于由盛转衰的过程。不但各种组织器官逐渐萎缩,而且所有功能都开始衰退。《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中医经典对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自然发展规律早就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论述,同时在人们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也积累了大量延缓衰老的经验和方法,药膳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 2.药膳使用需要注意的基本原则 一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每个人的体质各有差异,因而对病邪的抵抗力、病后恢复的能力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地理南北高下,环境燥湿温凉,对人体的正气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四时的寒暑变更,人体的气血阴阳也会随着变化,在病理过程中对病邪的抗御能力也会因此不同。这些都是在药膳养生中所要注意的因素。 二是辨证施膳,勿犯禁忌。辨证论治是中医最重要的特色,强调个性化的治疗养生方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更有针对性地运用药膳养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要注意药膳期间需避免的一些禁忌:一是有些药物有配伍禁忌,在一起使用可能会产生毒副反应或者会相互降低疗效;二是尽量避免使用一些药性过猛的药物或毒性较大的药物;三是用膳应适当忌口,如不要食用过分油腻的食物,用地黄、首乌时忌萝卜等;四是有某些慢性病时须禁忌某些食物,如高血压忌辛辣高盐,糖尿病忌高糖饮食,痛风忌高嘌呤饮食,过敏体质者忌鱼、虾等发物。 二、老年养生保健药膳举例 以下从中医古籍中选择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有代表性药膳,供大家参考。 1.七宝美髯蛋 来源:《本草纲目》卷十八引《积善堂经验方》 组成:制何首乌90g,白茯苓60g,怀牛膝30g,当归30g,枸杞子30g,菟丝子30g,补骨脂40g,生鸡蛋10个,大茴香6g,肉桂6g,茶叶3g,葱、姜、食盐、白糖、酱油各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上述原料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慢煮10分钟,取出鸡蛋,剥去蛋壳,再放回汤内用小火煮20分钟。每日吃2~3只鸡蛋。 鸡蛋吃完后,含药的卤水可重复使用3~4次,但需注意冷藏防止变质,每次煮蛋时再稍加些调味品。 功效:补肝肾,乌须发,壮筋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白发,脱发等。 2.红颜酒 来源:《万病回春》 组成;核桃仁、小红枣各60g,甜杏仁、酥油各30g,白蜜80g,米酒1500g。 制法与用法:先将核桃仁、红枣捣碎;杏仁去皮尖,煮4~5沸,晒干并捣碎。把蜜、酥油溶开加入酒中,随后将3味药入酒,浸泡7天后开取。每日早晚空腹饮用,每次服10~20毫升。 功效:滋补肺肾,补益脾胃,滑润肌肤,悦泽容颜。适用于面色憔悴,未老先衰,皮肤粗糙等。 方中核桃味甘,性稍温,李时珍称其“能使人健壮,润肌,黑须发,通润血脉,骨肉细腻,补气养血”;小红枣补脾胃,滋养阴血;杏仁富含油脂,能润泽皮肤,孙思邈说它能“肥白易容,人不识”;酥油、白蜜均可润养肌肤以除皱纹。但阴虚火旺,容易上火者忌服。 3.决明子鸡肝 来源:《医级》 组成:决明子10g,鲜鸡肝200g,黄瓜10g,胡萝卜10g,精盐3g,白酒2g,绍酒5g,香油3g,淀粉5g,味精3g,鲜汤20ml。 制法与用法:将决明子烘干,研成细末;鸡肝洗干净切片,放于碗内,加精盐1g,香油1g,腌渍3分钟,然后加一半淀粉拌和均匀;黄瓜、胡萝卜洗净切片。 炒锅内注油500g,烧至六七成热时,把肝片放入油内炸片刻,捞出用漏勺沥干油,锅内留少许油,放入胡萝卜、黄瓜、葱、姜、绍酒、白糖、精盐、味精、决明子末,用鲜汤、淀粉调芡入锅,再将鸡肝片倒入锅内,翻炒均匀,加蒜末、香油,出锅装盘即成。可作佐餐食用。 功效与应用:清肝明目,补肾健脾。用于肝血亏虚所致的各种眼病,如目翳昏花、雀目夜盲、风热目赤肿痛、青盲内障及肠燥便秘等;也可以用于高血压属肝阳上亢者。 方中决明子甘苦而寒,入肝胆经,长于清肝明目,《本草求真》谓其“除风散热,为治目收泪止痛要药”;鸡肝甘温,入肝肾之经而生精补血,补肝明目,《本草汇言》称其为“补肾安胎,消疳明目之药”;胡萝卜能入脾肺而养肝明目,健脾消食;黄瓜甘寒,能清热生津、祛风利水。全方荤素相合,相辅相成,为目疾良膳。 4.猪肝羹 来源:《太平圣惠方》 组成:猪肝100g,葱白15g,鸡蛋2枚,豆豉5g。 制法与用法:将猪肝切成小片,加盐、酱油、料酒、淀粉,抓勺;葱白切碎;鸡蛋打散。先用水煮豆豉至烂熟,下入猪肝、葱白,临熟时将鸡蛋倒入。可佐餐食之。 功效:补养肝血,护睛明目。适用于老人视物昏花。 5.杞实粥 来源:《眼科秘诀》 组成:芡实21g,枸杞子9g,粳米75g。 制法与用法:上3味,各自用滚开水泡透,去水,放置1夜。次日五更用砂锅先将水烧开,下芡实煮四五沸;次下枸杞子煮三四沸;又下大米,共煮至浓烂香甜。煮粥的水一次加足,中途不要舔冷水。粥成后空腹食之,以养胃气。 功效:聪耳明目,延年益寿。适用于老人视力、听力减退,眼目昏花。 《眼科秘诀》称服本膳后“四十日皮肤润泽,一百日步履壮健,一年筋骨牢固”。 6.磁石粥 来源:《寿亲养老新书》 组成:磁石60g,猪腰子1个,粳米100g。 制法与用法:磁石打碎,于砂锅中煮1小时,滤去磁石;猪腰子去筋膜,洗净,切片,用粳米加磁石药汁煮食。 功效:补肾平肝,益阴聪耳。用于老年肝肾不足,耳聋耳鸣,两目昏花,视力模糊等。 本膳偏于寒凉,脾胃虚弱者慎用。膳中所用磁石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天然磁铁矿的矿石,内服过量或长期服用易发生铁剂中毒。 7.磁石酒 来源:《圣济总录》 组成:磁石30g,木通、菖蒲各15g,白酒500ml 。 制法与用法:将磁石打碎,菖蒲用米泔水浸一二天,与木通一起装入纱布袋中,用酒浸,冬季7日,夏季3日。每次饮30~50ml,每日2次。 功效:平肝清热,祛痰通窍。适用于耳聋耳鸣,如风水之声。但肝肾阴虚之耳聋耳鸣不宜饮用。 8.气虚狗肉汤 来源:《嵩崖尊生》 组成:狗肉250g,石菖蒲、人参、甘草各3g,当归、木通、骨碎补各6g,黑豆50g,小茴香3g 制法与用法:新鲜狗肉刮净皮,洗净切成块,先入沸水中烫去血水,捞出备用;黑豆清水淘洗干净,其余药料用干净饮片。将狗肉和各种药料放入砂锅,加水适量煮熟。再放入茴香及少许食盐、姜片、五香粉同炖,至狗肉烂熟即成。煮好后趁热饮汤食肉,其量酌情而定。每周食1~2料。 功效:温肾壮阳,补气强身。适用于肾气虚损,阳气不足所致的耳鸣耳聋,阳痿阴冷等。但素体多火,阴虚内热明显,或兼外感症状者均不宜服食。服食期间忌食蒜、菱角、杏仁等。 9.琼玉膏 来源:《洪氏集验方》引铁瓮先生方 组成:人参60g,白茯苓200g,白蜜500g,生地黄汁800g 制法与用法:将人参、茯苓制成粗粉,与白蜜、地黄汁一起搅拌均匀,装入瓷质容器内,封口。再用大锅一口,盛净水,将瓷器放入,隔水煮熬,先用武火,再用文火,煮3天3夜,取出;再重新密封容器口,放冷水中浸泡,勿使冷水渗入,浸一天后再入原锅内炖煮1天1夜即可服用。每次服10ml,每天早晚各服1次。 功效:补气阴,填精髓。用于气阴精髓不足所致的心悸,疲倦乏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但阳虚畏寒、痰湿盛者不宜食。 10.水芝汤 来源:《医方类聚》引《居家必用》 组成:莲子60g,甘草12g 。 制法与用法:莲子不去皮,不去心,炒香,研成细粉;甘草炒后也制成细粉;再将莲子粉与甘草粉混匀。每次服药12g,加少许盐,滚开水冲服。 功效:养心宁神,益精髓,补虚助气。适用于调节心智,可作为智力保健的常用食品。 11.神仙富贵饼 来源:《遵生八笺》 组成:炒白术、九节菖蒲各250g,山药1000g,米粉适量。 制法与用法:白术、菖蒲用米泔水浸泡1天,加石灰一小块同煮熟,以减去苦味,去石灰不用;然后加入山药共研为末,再加米粉和少量水,做成饼,蒸熟食之。服食时可佐以白糖。 功效:健脾化痰,开窍益智。适用于痰湿阻窍所致的记忆力减退,神思不安,悲忧不乐,头昏头晕,口中粘腻,痰多腹胀,胃口不佳,恶心胸闷,神情恍惚,或耳中轰响,或呵欠连天等。 12.桑叶决明子饮 组成:桑叶15g,决明子20g 制法与用法:同煎汤,当茶饮。 功效:桑叶甘苦微寒,疏风散热,清肺平肝决明子甘苦咸微寒,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合用具有一定的降血压,降血脂作用。 13.红枣米仁粥 组成:红枣30g,薏苡仁30g,粳米100g 制法与用法:先将红枣洗净,去核,薏苡仁洗净,同放入锅内,煮成粥,再将粳米洗净,煮成粥,将熟时,加入红枣、薏苡仁粥,煮熟即可食用。 功效:补脾健胃,清热祛湿。适用于慢性胃病的调养。 14.肉苁蓉粥 组成:肉苁蓉15g,粳米200g 制法与用法:先将肉苁蓉洗净,加水煎汤,去渣留汁备用。再将粳米煮粥,待水开后,加入苁蓉汁,文火煮粥。粥成,加少许蜂蜜,即可食用。 功效:肉苁蓉甘酸咸温,具有补肾益精润肠的作用。适用于老年体弱,津少便秘,李时珍称其“补而不峻,故有苁蓉之名”。 15.莲子五味饮 组成:通心莲30g,北五味子10g,粳米200g 制法与用法:先将通心莲洗净,加蜂蜜同放入蒸熟。五味子加适量水烧煮45分钟,去渣留汁备用。粳米洗净煮成粥,将熟时,加入通心莲、五味子汁,搅匀即可食用。 功效:补心肾,安神定志。适用于心肾不交,虚火扰神之睡眠不佳,失眠患者的调养。 16.茯苓饼子 来源:《儒门事亲》 组成:白茯苓120g,精白面60g,黄蜡适量 制法与用法:将茯苓粉碎成极细末,与白面混合均匀,加水调成稀糊状,以黄蜡带油,制成面饼,当主食用。每周食用1~2次。 功效:补气健脾,饱腹减食。适用于单纯性肥胖,食欲旺盛者。原书嘱常用少许芝麻汤、米汤等“小润肠胃,无令涸竭”。有饥饿感时再进正常饮食。老年人脱肛或小便多者不宜服食。 说明:以上药膳所选药物一般药性比较缓和或属于药食两用类中药,但如果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医知识,对如何选用适合自己的药膳可能不能很好把握,因此在使用前尽量咨询专业中医医生。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