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8572

别智霞

乌镇互联网医院

本人于2007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至今,于2012年赴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一年。于2013年通过主治医生考试,从事内分泌科相关诊疗工作近10年,擅长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高尿酸血症,痛风,骨质疏松症,肥胖等内分泌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高血压
糖尿病
妊娠
AS
骨质疏松
2型糖尿病
痛风
感染
肥胖
绝经









发布了文章

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饮食与运动

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它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密不可分。我们常说糖尿病治疗包括“五架马车”——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现在来探讨一下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治疗。 精彩内容抢先看:到底什么时候该吃饭?按生理节律,“早上吃大餐,晚饭吃得少”非常值得提倡。吃饭顺序很重要,推荐汤→蔬菜→蛋白质→主食。久坐危害心血管代谢健康,提倡每30分钟起来动一动。选择怎样的运动强度?ADA指南推荐中-高强度。糖尿病患者怎么吃?■ 什么时候该吃饭?早餐要吃得像皇上!首先,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间歇性进食。间歇性进食主要分为隔日进食、改良性隔日进食以及限时进食。其中,隔日进食指的是隔天不吃东西,隔天正常饮食。隔日禁食确实可以改善糖代谢,并且减重效果非常好,但是很难坚持。一项研究发现,隔日禁食会出现头晕、便秘、易怒等不良反应。相比之下,改良性隔日进食,即在禁食日允许少量食物摄入(如5:2饮食,即一周7天当中有5天正常饮食,有两天少吃东西)可能会使得这种禁食模式更容易接受。研究发现,改良性隔日进食也可以显著降低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性。与正常饮食组相比,隔日进食组和每日热量限制组都有一个体重上的显著差异;且在胰岛素敏感性方面,每日热量限制组也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限时进食指的是每天某一段时间不吃东西,如每天早晨8点到下午5点/晚上7点可以吃东西,往后时间不吃东西等。多项研究发现限时饮食可以减少体重,改善餐后血糖。限时饮食可以减少体重,改善餐后血糖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把吃东西的时间定在什么时候更好呢?研究显示,进食时间早的限时饮食血糖改善更好;进食时间晚的限时饮食,可能不利于心血管代谢健康。首先,人体是遵循着自然的昼夜规律,在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节律中,人体的代谢、生理和行为均存在相应的节律;其次,外在环境因素也有影响,如接受日光照射、睡觉、吃饭、觉醒以及体育锻炼的情况。如果内在节律和外在节律不能够很好地匹配,就会导致代谢紊乱。早在1969年就有研究发现,对健康人群和糖尿病前期患者来说,葡萄糖耐受性在上午均高于下午和晚上,也就是说葡萄糖耐受性也是具有昼夜节律的。因此,选择进食时间更早的限时饮食对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更有帮助。有研究证实,进食时间早一些,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降低血压、减少氧化应激、降低食欲,且这些获益独立于体重减少。进食时间早的限时饮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如果让大家在3点前就把晚饭吃了,是一件比较难执行的事情。那么,怎么办呢?有研究发现,早上吃大餐更有利于代谢健康,也就是说把早饭吃得多一点,晚饭吃得少一点,对代谢健康更有好处;相对于晚上吃大餐的患者,早上吃大餐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明显更好。早上吃大餐更有利于代谢健康■ 吃饭讲次序,先喝汤再吃菜最后碳水随着研究的进展,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物质摄入顺序也逐渐成为其饮食管理的关注对象。有研究发现,营养摄入顺序明显影响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分泌,碳水化合物后摄入的饮食模式有利于调节肠道激素的分泌。研究结果显示,后吃碳水化合物组相较先吃碳水化合物组,餐后血糖增量降低了73%;此外,后吃碳水化合物组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最高。值得注意的是,混着吃和先吃碳水没多大差别……后吃碳水组更好地刺激GLP-1分泌碳水化合物后摄入的饮食模式,有利于调节肠道激素的分泌。在201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年会(ADA)上,专家明确推荐进餐顺序:汤、蔬菜、蛋白质和高脂食物、碳水化合物,这样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当然,当前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不同2型糖尿病人群对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糖尿病患者怎么动?说完了吃,运动也是稳住血糖的一大关键,赶紧看看专家怎么说!■ 久坐有害,每30分钟起来动一动久坐指的是当处在坐、靠或者躺的姿势时,以能量消耗≤1.5MET为特征的任何清醒行为超过30分钟。研究发现,中断久坐模式,可带来各种获益,包括体重指数(BMI)、腰围、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和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等。[注:MET(Metabolic Equivalent of Energy)指能量代谢当量。]并已有研究发现,只需要从久坐中站起来就可以获益,其中,快走降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能力最强。中断久坐期间能量消耗越多,餐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越低此外,研究还发现,简单的阻抗运动也可以带来和慢走类似的获益——每30分钟运动三分钟,全天累计36分钟就可以。简单的抗阻运动可代替慢走,带来类似获益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的专家建议和ADA的立场声明均明确表明,久坐会增加心血管病、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人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并提出“Sit less,move more”,建议大家多运动。Sit less,move more■ 运动强度因人而异首先,当运动量固定的时候,也就是消耗热量固定的时候,改变运动强度会有影响吗?一项来自300名患者的实验发现,减轻腹型肥胖与固定运动量有关,也就是说消耗的热卡越多,减轻腹型肥胖相对越明显,但如果想减少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更依赖高强度运动。改变运动强度ADA指南推荐成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周要参加150分钟中到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每周至少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要进行2~3组抗阻训练。多项研究发现,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相比,间歇性冲刺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训练降低糖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是相似的。ADA指南推荐间歇性高强度训练作为持续有氧运动的一种替代方案。“如果身体足够好,高强度间歇训练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对于老年肥胖患者来说,内脏脂肪增多和骨骼肌减少的问题并存。研究发现,抗阻联合有氧运动,相较于单纯有氧运动来说,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更好。总结选对进食时间:“早上吃大餐,晚饭少吃点”,降低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代谢更健康! 选对进食顺序:汤、蔬菜、蛋白质和高脂食物、碳水化合物,按顺序进食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间断久坐时间:每30分钟起来动一动,血糖、心血管都获益!合适的运动强度:至少每周150分钟中到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至少每周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要进行2~3组抗阻训练。条件允许情况下,间歇性高强度训练可以作为持续有氧运动的替代方案。良好的运动习惯让血糖稳稳的、心血管也更健康!

发布了文章

不吃晚餐,为什么还会长胖?

人体的体重不仅仅是由你的脂肪控制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水分在控制。不吃晚餐减掉的大多是水。你有所不知,一个成年人,体内水分含量约占体重的65%。也就是说一个100斤的妹子,体内的水就占了65斤。都说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可是有科学依据的。水分在人体内短时间波动很大,但是脂肪和肌肉在短时间内不会波动很大。这是因为人体可以通过流汗、排尿等渠道直接排泄水分,但是却没有直接排泄脂肪的通道。如果还是不相信,带大家做一道数学题(数学不好的请跳过这段)。以成年男性来说,人体每天需要2250kcal的能量来维持你的“生计”。在这2000多卡能量中,碳水化合物大约1350kcal,蛋白质约260kcal,脂肪约640kcal。计算成重量后,碳水化合物337.5g、蛋白质65g、脂肪71g。合计一起473.5g,约为1斤。这也就是说,如果你这一整天不吃任何东西,可以掉大约一斤体重。话说回来,如果只是晚餐不吃,那么就掉得更少,大约就150g。有的童鞋号称自己2-3天靠不吃晚饭就瘦了5-6斤,你确定不是水分吗?这样的文章你之前肯定都看过,但都没有说得很清楚,或者太专业压根看不懂。作为一只气宇不凡的学霸狗+教学狗,我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决定给大家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这样也能彻底打破某些人的念想,不再浑浑噩噩地度日,所以也请你大发善心,多多转发帮助他们。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科普一下能量代谢这个概念。什么是能量代谢?1. 能量代谢=人体活着+活动的能量消耗+其他我们人之所以能维持生命,并有力气从事各种活动,都取决于能量代谢。简而言之,能量代谢就是把能源转化为能量,就像煤燃烧了,能发热一样,这个过程就是能量代谢。这种能量代谢是一直在进行的,即使晚上睡觉,这些代谢活动也会继续进行,能量也一直在不断的消耗。那么,我们一天需要多少能量呢?没想到吧,一个人每天需要这么多的能量。这也能很好的理解,为什么我们一天要吃三餐饭了。如果没吃晚饭,那么到第2天吃早饭之前,有大约10个小时,是处于无能量供给的状态,但你的身体还是需要消耗能量啊,这时候没有供给,身体会从哪里找来能量呢?这里开始有点深了,不过请耐心地读下去,因为你学懂后,就可以把健身教练给比下去了,他们中很少有人懂这个。2. 缺乏能量供给时,能量代谢是怎么进行的?人体吃东西后,转化成能量最初是以葡萄糖的形式游离在血液中(血糖)。通俗点说,在三餐正常的时候,我们都是靠消耗葡萄糖(血糖)来维持能量代谢。如果有能量多余,那么就会生成糖原储存起来。人体能量不足或感觉饥饿时,糖原就会分解为葡萄糖以提供能量。而糖原又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分别储存于肝脏和肌肉中。 如果中午吃的也不多,下午3点就消化完了,那么身体将有14个小时属于空腹状态。这么长时间的空腹,会让我们的身体认为是在闹饥荒,从而主动进入饥饿模式,所以身体就会分解糖原产生能量。嘿嘿,这不正好嘛!把我储备的东东都消耗掉了,我不就瘦下来了吗?3. 体重反弹的原因:身体补仓别高兴得太早!除非你一辈子不吃晚饭,不然,只要你偶尔晚上吃一顿,或决定恢复晚餐,身体就会智能地把这些消耗掉的储备粮食补上去。补上去之后,你减下去的体重不就升回来了?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你会容易反弹。当然,这仅仅是开始,更令人沮丧的是下面这种情况。4. 长时间、长期不吃晚餐,或比原来体重更重如果长时间、长期不吃晚餐,身体就会发动更加猛烈的分解动作,开始分解脂肪(体脂消耗)和蛋白质(肌肉分解)来提供能量。很多小伙伴就开始高兴啦,这不就是开始启动减肥了吗?笔者想告诉你,别太天真了,才不是你想的那样!要知道,脂肪可不是什么善茬。脂肪分解的产物不是清洁能源葡萄糖,它转化会生成大量酮体,这是一种非清洁能源。酮体在体内无法过多存在,否则会造成酮症酸中毒。人体为了保护自己,就做了以下选择:▼这没什么吧?反正是减重嘛!蛋白质消耗了不也一样能减轻体重吗?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肌肉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你蛋白质消耗了,肌肉也就减少了。而且,肌肉率和脂肪率存在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就是,肌肉少,脂肪就相对多了。那这又和我们会越来越胖有什么关系呢?肌肉少了更容易长肉!肌肉少了,储藏糖原的量就下降了,所以一有能量过剩的时候,就更容易转为脂肪储存起来;肌肉减少,身体消耗的能量也随之减少,能量就更容易堆积成脂肪。没错,是这个道理,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那些搞健身的都要吃增肌粉了吧?因为肌肉多,你活动消耗的能量也多,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持身材呀!所以,不吃晚饭是不行的啦!总结:1. 不吃晚饭减掉的大部分是水。2. 不吃晚饭容易反弹,这是因为:①正常三餐时,人体能量来源于葡萄糖;饥饿时,能量来源于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②如果恢复进食,肝脏和肌肉会补仓原来消耗的糖原,这样导致体重反弹;③长时间、长期不吃晚餐,或比以前更胖:身体会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质来消耗,从而导致肌肉变少,脂肪更易堆积。3. 不吃晚餐还有以下危害:①易患肠胃疾病;②导致失眠;③营养不良、头发干枯;④皮肤干燥缺水;⑤偶尔出现心慌或虚弱无力感;⑥排便不正常。









发布了文章

有关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在人的颈前方中上段,形似蝴蝶,犹如盾甲,正常的甲状腺很薄,一般在颈部看不到,也摸不到。甲状腺虽小,却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用。如今甲亢、甲减、甲状腺肿越来越困扰人类,可是一个甲状腺涉及多个科。 甲状腺疾病涉及的学科比较多,手术要找普外科、甲乳外科的专家,做超声要找超声科的专家,术后病理要找病理科专家,放射治疗还要找同位素治疗专家。如果不是多学科合作,患者就要来回奔波,给就诊带来不便。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最好是多学科合作,集中不同科室的优势形成网络式的诊治。 比如发现甲状腺结节,如果是刚发现,首先应该到内分泌科就诊,内分泌科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检,完善相关检查,相当于对患者进行初筛。如果是良性病变,定期随访即可;极少部分怀疑恶性病变的病人,需进行进一步检查,比如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分子诊断。通过这样的流程找到并确认高危人群再进行接下来的外科手术治疗。整个流程各阶段环环相扣,内科医生负责初筛和定期随访,外科医生负责手术治疗,核医学科医生负责手术后的同位素治疗,术后管理和随访再由内分泌科医生负责。 甲状腺结节有哪几类? 甲状腺结节,顾名思义就是甲状腺里长了小包块,临床上根据包块的影像学特征分为囊性(一包水)、囊实性(半包水)和实性(肉坨)结节。根据其核素扫描的摄碘功能强弱分为冷结节(不干活还长个)、热结节(又干活又长个),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增生性结节(增生活跃的甲状腺正常组织)、肿瘤性结节(良性或恶性)。 甲状腺结节的高危人群 1. 放射接触史: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放射性尘埃接触史、全身放射治疗史; 2. 家族病史: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Cowden综合征、Carney综合征、Werner综合征和Gardner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3. 结节性质:结节生长迅速,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4.伴发症状: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音困难(排除炎症、息肉等声带病变);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伴颈部淋巴结病理性肿大。 甲状腺结节会癌变吗?B超能判断 查出结节千万别慌 因为甲状腺结节基本上都是良性的 恶性比例很低 而良性的结节大多没有癌变的可能 那如何判断结节是否是良恶性? 01 甲状腺超声检查 甲状腺的超声检查是公认的甲状腺内结节最敏感的影像检查方法,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评估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TI-RADS标准对结节进行分类。 在B超的影像学特征里,将成分、回声、形态、边缘、钙化点作为主要的评分点,其中囊实性或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纵横比大于边缘不规则或分叶、钙化点等均可结合起来提示结节性质不良的概率。 根据相应的B超影像得分,将甲状腺结节分为五类: 1类:正常甲状腺,无结节,或手术全切的甲状腺复查(无异常发现者); 2类:典型而明确的良性结节,如腺瘤或以囊性为主的结节; 3类:不太典型的良性结节,如某些结节性甲状腺肿,恶性风险小于5%; 4类:可疑恶性结节,4类再分成4a、4b和4c亚型,恶性风险5%~85%; 5类:是典型的甲状腺癌,恶性风险85%~100%,怀疑甲状腺恶性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归为5类; (6类是经细胞学和组织学病理证实的甲状腺恶性病变,未经手术和放疗及化疗。) 甲状腺的超声检查是公认的甲状腺内结节最敏感的影像检查方法,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评估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TI-RADS标准对结节进行分类。如今超声检查分辨率的提高使得人群中筛查检出率可达20-76%。以前发现不了的1-2mm的小病变,现在都能被发现,但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与大小关系不大。 02 穿刺细胞学检查 超声引导下的穿刺细胞学检查是明确可疑的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可靠手段(针对BI-RADS 4类及以上或危险因素较高的3类)。若穿刺活检细胞学诊断为可疑或恶性,则要早期手术,一般选择腺叶及峡部切除,等待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来决定是否清扫淋巴结。如果穿刺结果为良性,仍有10%概率可能是恶性,所以也需要积极的定期复查来监测结节的生长趋势。 超声引导下穿刺细胞学检查最大的优势就是比较精确,很多结节都很小,只有几毫米,如果没有超声引导定位根本做不到。良性结节一般形态规则、回声均匀。而形态不规则、极低回声、点状针尖样钙化回声、周边边界海星样表现等典型的甲状腺恶性结节特征的,就要引起重视,往往建议做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很多比较小的结节只是伴随着甲状腺回声不均、有结节样改变,这类情况在人群中间非常普遍,并没有对健康带来危害,很少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 有文献资料表明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非常高,如果用B超做筛查,有高达40-60%的患病率,结节中85-90%的可能性是良性结节,所以查出有甲状腺结节不必过于担心。查出了甲状腺结节,我们要关心两个问题。其一就是结节是怎么得的,有没有影响到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到医院做一个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即可判断功能情况。如果功能正常,结节也不是特别大,没有明显的压迫症状,就可以先观察。如果还是不放心,仅需要每年定期复查即可,不要看到结节就认为是癌,甲状腺结节癌变的发生率仅有10-15%。也就是说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病变。其二是结节的良恶性。确定良恶性最有意义的检查就是B超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一般来说有钙化的病灶恶性发生率比没有钙化的相对较高。但是也不是说钙化就等于恶性,还要看钙化的具体性质。如果是一些粗大的片状的钙化一般也倾向于良性的结节,反之如果是小的砂砾状的钙化可能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03 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甲状腺核素扫描 甲状腺功能的检查主要包括:三碘甲状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甲状腺球蛋白(Tg)。其中促甲状腺激素(TSH)在良恶性鉴别中有一定意义,而甲状腺球蛋白(Tg)对鉴别结节的良恶性无价值,主要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后判断肿瘤残留或复发的。 甲状腺结节必须要手术吗? 手术治疗方案的选取,并不单纯看结节的大小,大部分甲状腺良性结节均可观察,一般在发现结节的第一年内,建议每三个月或者半年复查一次,主要目的是看结节增长的速度。 甲状腺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是否手术应该视情况而: 1. 定期复查:如结节迅速增长或有区域及邻近淋巴结肿大、声带麻痹、侵入其它结构等,都应及早手术治疗; 2. 内科治疗:针对甲状腺结节合并甲亢或甲减的,需要相应的内科药物治疗; 3. 甲状腺消融术:对于有压迫症状、有功能亢进或者部分老年、儿童甲状腺良性结节,可考虑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治疗,而对早期甲状腺癌能否行消融治疗目前存在争议,不作常规推荐; 4. 手术切除:疑似或者确诊为恶性的结节,宜限期行手术切除; 5. 碘131治疗:针对甲状腺全切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较高患者,宜辅助行碘131治疗; 6. 激酶抑制剂:分子靶向治疗适用于晚期甲状腺癌。 日常饮食哪些需要注意 甲状腺结节患者能吃海鲜吗? A 甲状腺结节不合并甲亢或者甲减者,正常饮食都没问题,没有特别需要忌口的食物。 如果合并有甲亢,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须注意严格限制含碘食物的摄入,比如碘盐、海带、紫菜、海产品(海鱼、海虾、海参、贝类)等。另外,甘蓝和西兰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碘的摄取,特别是甲状腺结节合并有甲减者需要避免食用。 甲状腺结节虽然90%以上都是良性病变,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需要因人施治。对于良性结节要放松心态,放下思想包袱,定期复查即可;对于少数疑似或确诊为恶性者却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要因为民间对甲状腺“懒癌”或“幸福癌”的戏称而麻痹大意,一定要及时辨别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中医如何治疗甲状腺结节? 下面分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甲状腺病科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案例,4个月甲状腺结节消失,8个月桥本甲状腺炎症状全无。 从中医的角度看,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都属于中医“瘿病” 的范畴。这种病形成的根源是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滞、痰凝、血瘀是其病理变化,肝郁不舒、脾失健运是核心病机,气虚、阴虚是其发病之本。 丁教授治疗的这名患者是一名34岁的女性,2017年7月体检发现甲状腺相关抗体升高、甲状腺不均质改变、甲状腺结节,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诊为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予口服中成药“小金丸”治疗3个月后,复查超声示甲状腺结节增大,遂于2017年10月28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甲状腺病科门诊。 详悉病史,患者述平素易于疲劳,工作压力大,情志不畅,少气懒言,偶有胸闷心慌,喜食海鲜,纳眠尚可,大便黏,1次/d,舌淡胖,有齿痕,苔薄厚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触诊甲状腺Ⅰ度肿大,质地稍韧。双下肢轻度水肿。查甲功八项:TGAb 175.30 U/mL,TPOAb 78.24 U/mL;甲状腺超声:甲状腺不均质改变伴左叶结节(0.7 cm×0.5 cm)。 西医诊断:(1)桥本甲状腺炎,(2)甲状腺结节. 中医诊断:瘿病,辨为肝郁气滞、脾虚痰阻,治以疏肝散结、健脾化痰。予自拟疏肝健脾消瘿方加减。 方药组成:夏枯草30 g、浙贝母20 g、柴胡20 g、合欢花20 g、白芍10 g、制香附12 g、党参15 g、炙黄芪25 g、黄芪25 g、陈皮9 g、法半夏9 g、黄芩15 g、射干15 g、猫爪草20 g、丹参10 g、红花10 g、生牡蛎20 g、生龙骨20 g、皂角刺3 g。14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同时予理气散结消瘿膏(主要成分:青皮、大黄、仙鹤草、黄药子等)外敷颈前甲状腺区域,2次/d,2 h/次。嘱低碘饮食,1个月后复查甲功及甲状腺超声。 2017年11月25日二诊,患者心情明显好转,疲劳缓解,仍偶感乏力胸闷,心慌心悸缓解,大便成形,1次/d,双下肢水肿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舌下络脉瘀阻,脉弦。复查甲功:TGAb 126.26 U/mL,TPOAb68.43 U/mL;甲状腺超声:甲状腺不均质改变伴左叶结节(0.6 cm×0.3 cm)。中药在上方基础上加三棱12 g、莪术12 g,14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继续予理气消瘿膏外敷颈前甲状腺区域,2次/d,2 h/次。仍低碘饮食,1个月后复查甲功及甲状腺超声。 2018年12月23日三诊,患者无明显不适,情绪平稳,疲劳缓解,无胸闷心慌,纳可,工作繁忙,偶有心烦,入睡困难。舌淡红苔薄白,舌下络脉颜色变浅,脉弦,双下肢无水肿。复查甲功:TGAb 73.25 U/mL,TPOAb 41.68 U/mL;甲状腺超声:甲状腺不均质改变伴左叶结节(0.4 cm×0.3 cm)。中药减上方黄芪、炙黄芪为20 g,加炒枣仁30 g、首乌藤30 g,14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继续予理气消瘿膏外敷颈前甲状腺区域,2次/d,2 h/次。仍低碘饮食,1个月后复查甲功及甲状腺超声。 2018年1月20日四诊,患者睡眠好转,情绪平稳,无乏力疲劳,无心慌胸闷,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舌下络脉颜色变浅,脉微弦,双下肢无水肿。复查甲功:TGAb 29.97 U/mL,TPOAb 27.57 U/mL;甲状腺超声:甲状腺不均质改变,未见结节。患者无明显不适,甲功相关抗体降至正常范围内(参考值:TGAb0~115 U/mL,TPOAb 0~34 U/mL),甲状腺结节消失,达到临床治愈,予停口服中药及外敷药膏,仍建议低碘饮食,1个月后复查甲功及甲状腺超声。 2018年2月23日复查甲功:TGAb 20.30 U/mL,TPOAb 17.28 U/mL;甲状腺超声:甲状腺不均质改变,未见结节。仍建议低碘饮食,3个月后复查甲功及甲状腺超声。 2018年5月20日复查甲功:TGAb 22.16 U/mL,TPOAb 10.45 U/mL;甲状腺超声:甲状腺不均质改变,未见结节。仍建议低碘饮食,3个月后逐渐恢复含碘食物摄入,1年后复查。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