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4829

王海峰

乌镇互联网医院

勿忘在莒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发布了文章

牢牢抓住瘤周关,中西医结合抑瘤

肿瘤周围(以下简称瘤周)是肿瘤直接与人体正常组织接触的区域,属于肿瘤外在微环境,犹如“种子”周围的“土壤”。  肿瘤生长、转移所需要的营养及通道均是经过瘤周进出肿瘤组织,如血管、淋巴管、神经以及各种结缔组织等。  瘤周与肿瘤可通过代谢、分泌、免疫、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拮抗、相互斗争,限制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黄金昶教授临床非常重视瘤周对肿瘤治疗的重要作用,提出“黄氏定位疏剿法”的抑瘤理论,即是在中医思维主导下,通过中西医结合等诸多手段,改善肿瘤瘤周微环境,从而达到抑瘤的作用,临床每获良效,临床及基础研究都逐步证实了理论的科学性及瘤周的重要性。  下面从两篇近期发表的文章给大家做一简介。文章一:针刺增加超低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临床案例  患者,男,38岁,因反复鲜血便、阵发性腹痛以及排便困难,于当地医院发现直肠肿物,肠镜:距肛门口2-4cm可见环周隆起性病变,表面粗糙,伴接触性出血;盆腔增强MRI:低位直肠管壁不规则增厚,病变下缘距肛缘约2cm,病变长约5-6cm,病变水平固有肌层面毛糙,与右侧肛提肌分界不清,双侧盆壁、直肠周围间隙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影,穿刺病理考虑(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恶性不除外。诊断为:直肠恶性肿瘤(cT4N0-2M0StageIII)。  因迫切希望保存肛门功能,转诊中日友好医院姚力主任,采用FOLOX6方案化疗6周期(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肿瘤缩小不明显,同时出现水样便、发烧、恶心、呕吐以及手足综合征等副反应。  随后,经过多学科会诊,黄金昶教授建议,在原化疗方案的基础上,于化疗第1、3、5天火针针刺八髎、腰阳关、长强,6周期(2017年2月-5月)后,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消失。  患者于2017年6月21日,完全切除了肿瘤,标本中未发现癌组织,并且成功保存了肛门的功能。图1:同一治疗方案联合火针前后肠镜及核磁肿瘤变化  该患者FOLOX6方案化疗6周期,肿瘤缩小不明显,此时多认为已经发生“耐药”,不适宜继续原方案化疗,但是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八髎、腰阳关、长强火针,却达到出人意料的抑瘤效果。  究其原因,八髎、腰阳关、长强这些穴位正是病灶周围的主要穴位,通过火针改善瘤周的微环境,让药物更多的进入肿瘤内部从而明显增加化疗的效果。这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是,临床可能存在很多因为药物不能到达肿瘤内部而出现的“假耐药”。(文章:JiangX,WangL,ZhangQ,etal.Acupuncturemightincreaseefficacyofneoadjuvantchemotherapyforultralowrectalcancer:acasereportandreviewofrelatedliterature.GlobClinTranslRes.2019;1(2):74-77)文章二:瘤周注射贝伐珠单抗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贝伐珠单抗是临床应用较早的靶向药,通过靶向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其生物学效应,包括影响血管的渗透性、增生以及内皮细胞的迁移与存活,达到抑制血管生成、生长以及转移的效果。  由于肿瘤生长均涉及血管说生成,因此贝伐珠单抗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胶质母细胞瘤等多种肿瘤的治疗。  2011年11月18日,美国FDA宣布撤回对贝伐珠单抗适用于乳腺癌适应证的批准。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一些临床研究中,贝伐珠单抗显著提高了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但均未显著提高总生存率(OS)。  与传统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不同,我们开展了瘤周注射贝伐珠单抗抗小鼠乳腺癌的实验研究,旨在评估瘤周局部给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  结果发现,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降低,抑瘤率为32.8±3%;肿瘤组织中VEGFA、VEGF受体(V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Delta样配体4(DLL4)和整合素-5的表达显著降低。相比之下,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在肿瘤组织中显著上调。  此外,局部注射贝伐珠单抗还能明显降低血清中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表明,局部注射贝伐珠单抗改变的蛋白与血管生成和细胞迁移的调节有关。图2:瘤周注射贝伐珠单抗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图3:PPI网络分析结果  瘤周注射药物的想法源于中医围刺的理论和现代局部给药的方式,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射在肿瘤周围,清除瘤周微环境中的VEGF,切断或者减缓肿瘤内的血管的生成,抑制细胞的迁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防止转移。同时,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瘤周注射给药的方式明显优于全身静脉给药的方式。(文章:XinJiang,Qiao-LiZhang,Tie-GangLiu,etal,EvaluationofLocalInjectionofBevacizumabagainst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XenograftTumors,CurrentPharmaceuticalDesign(2019)25)结语:  瘤周如同“攻城拔寨”的关口,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正邪斗争交争的场所,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哲学思想,若能牢牢抓住瘤周这道关口,在中医思维指导下,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抑瘤手段,必将大放异彩。以上学术观点、临床及基础研究,均来源黄金昶团队,与君共享,谢绝抄袭。本文作者:姜欣


发布了文章

论中药剂量的轻重——吴雄志(续)

辨证就会变的非常简单。所以遇到肝炎就知道有的为什么是无黄疸型肝炎,有的是黄疸型肝炎,为什么有的转化为慢性肝炎,有的是爆发性肝炎,最后死亡。正邪相争搞清楚了,那么认识问题就很清晰。一个爆发性肝炎肝衰竭,一个黄疸型肝炎,一个无黄疸型肝炎,一个是慢性肝炎,疾病是怎么转归的?你做到直取其病心中有数以后,明确认识到是正邪相争,在少阳是有余不足以后,你就不会被假象所迷惑,看病会变的简单。所以我们前几天就讲过,脾虚的人感冒以后出现腹胀(感冒抑制消化道蠕动),用厚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服药几天后腹胀减轻,但是无法治愈,怎么办?用人参甘草生姜半夏厚朴汤,把处方倒过来用,效果就很明显了。脾虚的人用厚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前几天有效,腹胀减轻,后面的腹胀是个虚胀,这个时候以虚为主。先理气,改善食欲,食欲改善后腹还胀,把处方倒过来用,还有效。这个东西你到了后面存乎一心了,自己去千变万化,去变化,化裁,达到最后无方的境界。学中医首先要背方剂,不背方剂怎么看病。学到后面其实是没有方剂,关键是对处方的配伍实际上能够很深刻的理解,就会做到无方,就会自由化裁。所以我们用30克的甘草治疗淋巴瘤,解决它的B症状,人家就问你,你这个叫啥方啊?开出的方别人一看不明白,这人学过中医吗?没汤头,确实没汤头,可是我的30克甘草就是来自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甘草干姜汤,都是黄芪配甘草,重用甘草,是有出处的,只是达到一个境界以后处方能够化于无形。你知道甘草干姜汤里解决虚热的是甘草,解决太阴寒的是干姜,你知道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里治疗气虚生大热的是哪些药,就能够存乎一心。开一味甘草出来,就把这些知识完全融进去了,看似你的处方无方,实际上你已经把中医的方剂给吃透了,给消化了,给消化到肚子里去了。真正的高手治病,一病有一方,一方有一药。这个病不见得是西医的病,也可以是中医的病。一病有一方,一定是在抓住深刻病机的基础上用一个方剂治疗。一个方怎么治?疾病是分型的,没关系,直取其病随症加减,他这个方一定不是对证的,对证型而不是对症状,是对病的。一病有一方,这个方就可以直取其病,随症加减是根据他的证型寒热阴阳气血来化裁;一方有一药,一定有一个打头的药,单刀直入。所以大家经常看,薏苡仁开50克,90克,150克,300克,我现在100克以上开的少了,医保的局限啊,这就是一病有一方,一方有一药。《五法归一》听了几遍,有3个问题请师长指点:1.“抑郁症望命门”——命门的位置在哪里?2.“明堂阙庭定少阳病”——位置在下图的哪里?3.大小鱼际红提示肝不藏血用化肝煎,还有一种情况是整个手掌指通红,后者有什么经验吗?吴师曰:命门即瞳孔,见难经,抑郁证人的目光昏聩,见的多了很容易知道。2,明堂阙庭老师在奇经八脉里有详细论述,阙,印堂穴位置,定太阳经,少阳经是鼻根两侧,阳明鼻尖,庭者,额头两侧高骨,定少阴经吴师曰:病在少阳,在经四逆散,在腑黄芩汤。经腑同病小柴胡,夹湿甘露消毒丹,夹湿可见鼻翼两侧山根区黄,或面部油腻整个手掌红也算肝补藏血,吴门加味化肝煎比景岳化肝煎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头两边没头发:少阳夹湿热下注,用方柴妙饮;头中、前面没头发:少阳夹湿,用方甘露饮;手大小鱼际红:肝郁化热,用方化肝煎;手背凉附子法,手心出汗桂枝法,手心汗手背凉桂附法。对吗?吴师曰:甘露消毒丹少阳夹湿中焦,柴妙饮夹湿下焦,侯氏黑散虚火上炎在上焦。少阳夹湿落发的柴妙饮,吴门特点就是抓独截断直取其病,手心桂枝,手背附子,桂枝附子的方剂里找吴师另言:手心汗出,手背凉,唇口爆皮,温经汤证。

发布了文章

论中药剂量的轻重——吴雄志

中医治病经常有轻有重,给大家举个例子,口疮。        口疮的治疗:如果见到一个明显阴虚内热的人,用大剂量的生地就有效,100克、200克、300克都可以。但是用我们的枇杷清胃饮,如枇杷叶、白茅根、竹茹等等这些轻清之品也能治疗口疮。取类比象嘛,对吧?比如说她口腔黏膜烂了,发生口疮,我们用苔如地上之微草,有胃气损伤,用轻清之品,用树皮、草根、树叶、嫩叶也能够治疗口疮。枇杷清肺(胃)饮,很轻的,能够治疗口疮;你用重剂地黄,比如说玉女煎,用重剂地黄也能够治口疮。轻重其实全在你权衡,那怎么权衡呢?如果要应急,用轻清之品,像枇杷清胃饮之类的处方就能够快速缓解他的口疮,待口疮缓解以后需要固本,再用大剂量的生地等等。        再说一个情况,比如癌症,癌症很多人说那可必须要用毒药,大毒之药才能治癌。我们的临床体会是,大毒之药治疗癌症,在辨证得当的时候确实有效果。还有种治疗癌症的用药方法,手法很轻,清轻之品,但是治疗也有效,道理何在?比如说,我们用参苓白术散,处方够轻的吧?治疗胃癌、肌肉瘤(也是癌症),都有效。但是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很多种肿瘤,效果就不好,就包括肺癌的培土生金,大部分人效果都不好,收不到明显的效果。而我们治疗其他肿瘤,又用的很轻,你像我们治疗肺癌的泽漆汤,在这基础上加减,用的药都很轻很轻。学生上次问我,哎呀,老师,这种药怎么就把间质瘤给治好了呢?那个病人是间质瘤吗?还是什么癌症?怎么就有效呢?这么轻的药。比方说为什么参苓白术散治疗肌肉瘤有效?因为脾主肌肉,胃癌,就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之类轻清之剂化裁,临床疗效肯定。如果是其他的肿瘤,比如出现气虚等等症状,再用参苓白术散这类的处方,虽然能改善症状,但不能控制肿瘤生长。        这个轻与重,全在于针对不同疾病的选择性。换言之,我跟你说一个道理,肌肉瘤出现脾虚之后,补脾是治病,直取其病,脾主肌肉。而其他肿瘤比如肺癌或者膀胱癌出现气虚的时候,补气仅仅是辨证,我们要求是直取其病,随证加减。通过辨证治疗来改善它的气虚症状,对肺癌或者膀胱癌(肺癌还有个培土生金)本身并无效。其实各种肿瘤最后都能见到气虚,比如说乳腺癌,用普通的补气药治疗,疗效是非常有限的,最多能改善症状。严重的乳腺癌的气虚,用红参是有效的,党参效果不好,这是它的特异性。这还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说乏力的症状的改善,什么麻黄、附子、人参等等,我们不讨论它。        换言之,当你用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表现为直取其病的时候,它的脾虚是由病机直接导致的,这个时候效果就好;而如果参苓白术散仅仅是因为辨证辨出来的,你去用,他也仅仅很多病是症状上的改善,对肿瘤的控制有限,疗效不是非常好,所以就会出现辨证准确,效果却有限。        实际上大家想过没有,肿瘤是个消耗性疾病,几乎所有肿瘤到了后期都会出现乏力等气虚的症状,恶液质,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补气,但是中医治疗肿瘤何其艰难!大家如果干这行就有体会,基本上,大部分病人得不到理想疗效,最多脾胃机能改善一点,能多吃两碗饭,没那么乏力,还有很多人连这点都做不到,这就是我们用药的轻重问题,关键在于去深刻认识它的机理。    说到复形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这类处方对胃癌、肌肉瘤就可以复形质,但是如果对其它肿瘤就不能复形质。为什么?因为胃癌和肌肉瘤为太阴脾所主,它所属的脏器的疾病,这是它的本质改变。而其他疾病出现的气虚,仅仅是疾病的进展中出现的一个证型而已,一个阶段而已,这个阶段一定会出现气虚症状,所以它不是最本质的改变。        例如,做完化疗血象一低,病人就开始乏力,这个乏力表现为气血两虚,用八珍汤之类的处方其实好多也没效。即便你用了有效,它的这种乏力的改善并不代表肿瘤的控制。因为你不用药,病人两周以后血象正常,乏力也会消失,它仅仅是疾病发生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个阶段。所以学生会看到,我治疗肿瘤有时用量用的非常重,有时用量用的非常轻。这种该轻该重完全取决于你对疾病的认识,直取其病是最关键的!所以大家看到我治呕吐(肿瘤病人经常出现呕吐),经常会开甘露消毒丹类似的处方,改善恶心呕吐这些症状,可是当有的人效果不好的时候,甘露消毒丹加减(茵陈30,豆蔻10,广藿香10,黄芩10)我们会开的的很重,加半夏30克、60克,生姜6克、10克、30克,有时候开的很重。        但是,当效果不好的时候,我们又会开得很轻,怎么开?苏叶黄连汤,3克黄连6克苏叶,也有效,只是针对人群不同,所以我们不要去反对60克半夏,也不要去反对3克黄连,关键在于你对这个疾病的认识。那该怎样判断用药轻重呢?如果病人做完化疗以后,汤水不进,喝药非常困难,喝一点药就吐,用甘露消毒丹的话,七八味甚至十几味药大剂量下去他根本不受药,这时候就需要用3克黄连6克苏叶等,然后再慢慢的加上,也可以来一点姜汁,一口一口的喝,很快胃关就会开,到时侯再用重剂就没问题,所以轻与重是很灵活的。        四川曾经有一名老中医,非常有名,大医家,他给病人开了半夏泻心汤,病人服药后很难受,便找我的一位老师就诊。老师一看还是半夏泻心汤,只不过只用了原方的三分之一量,而且一副药三天服,结果,病人这次服药后却很舒服,这就是重剂改轻剂的效果。        还有我们自己的经验就是,很多病人的处方一看,效果不好,就比如我前几天开的那个处方,病人吃了说效果不明显,我告诉他把第一个药剂量增加到30克,第二个药剂量增加,结果效果就很明显了。这就是说有时候效果不好,是你的剂量不好。医不传在方,方不传在量,所以,不是所有的处方都要用重剂量,有时候效果不好是剂量大了。黄连阿胶汤,用黄连清心的时候剂量要大,大家看黄连阿胶汤的条文就能明白!可是如果要用黄连健胃,剂量就得小,小于3克,打成粉,0.5到1g也可以,饭前服用。黄连虽能开胃,可是黄连量大了,反而苦寒败胃。小剂量的黄连在饭前服用,能促进胃酸分泌;大剂量的黄连在饭前服用,反而抑制胃酸的分泌,表现出败胃的作用。这个用药的轻与重,大家仔细去体会。        轻重的原因表现在几方面,第一,中药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与大剂量中药作用不一样,例如白花蛇舌草,30克以下有免疫增强作用,30克以上则有免疫抑制作用,所以剂量跟药物的双向调节有关。第二,跟不同的疾病有关系。例如针对脾主肌肉的这些肿瘤,用轻剂参苓白术散就可以,如果要针对其他的一些肿瘤则要用重剂大剂量的药,所以跟病种不同还有关系。再比如甘草有拟皮质激素样作用,小剂量甘草的拟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的,健胃,所以四君子汤用甘草,当然它还配茯苓,促进茯苓的溶出,所以此方的配伍是有讲究的。但是大剂量的甘草反而败胃,因为大剂量皮质激素能抑制消化道的功能,甚至导致应激性溃疡,抑制胃肠蠕动。如果需要用甘草大剂量作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监制它败胃的作用。例如健脾的时候甘草用3克,但是治疗淋巴瘤等免疫性疾病时甘草会用到30克甚至60克,此时就要考虑到它的败胃的作用。如果想要见效快的话,处方就要“霸道”,只有掌握药物的特异性,才敢用最小的剂量和最大的剂量。霸道不仅反映在量大,还反映在量轻。你之所以敢开很小或(和)很大的剂量,其实都是因为你对药物非常熟悉。        比如说,上次来了个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有很多办法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我们有个专药——苦参,苦参是入少阴经的,一般开3克,6克,,9克(太苦了),但我如果要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就需要用30克去治,一副药就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半个小时心率就会慢下来。但上次那个病人不典型,因为他发作不频繁,不是每天发作。对于每天发作的,30克苦参下去,半小时后一剂药就能明显缓解快速型心律失常。但30克以上的苦参很苦,会败胃,副作用很多,怎么办?你可以想各种办法来缓解。所以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深刻的掌握药物的特异性。苦参还治疗失眠,用于湿热性质的失眠,30克苦参下去,能够快速的缓解。        我年轻的时候用药更为霸道,那个时候年轻嘛。现在岁数越来越大了,好像人也就没有棱角了,不像我年轻时候的处方,年轻时候的处方基本上每一张开出来,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霸道,现在不像过去了。为什么呢?年轻的时候追求一剂知,一副药下去就要让他快速缓解,但是你看的病人越来越多之后,见得世面越来越大以后,慢慢地就对这种成功的喜悦越来越淡了,反而处方越来越平稳了。四君子汤甘草为使药,一般用3克,如果开30克,就不叫四君子汤了。但是如果要用甘草来清热,就要用重剂,因为甘草的拟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退热,所以甘草干姜汤里的甘草是四两,干姜是半两,所以叫甘草干姜汤,因此我们治疗内伤发热,30克甘草就可以退热。如果气虚生大热,用来治疗内热的时候也可以用重剂甘草,比如治疗淋巴瘤引起的发热——淋巴瘤有一个B症状,即发烧、低热,就是典型的内热,正好用甘草的拟皮质激素作用来治疗。淋巴瘤的B症状引起的发热,中西汇通我告诉你重用甘草,不汇通也可以,气虚生大热,但是我觉得汇通之后能把病讲的更明白,更直接。有人说气虚生大热可能用补中益气汤,用3克甘草;有人觉得气虚生大热,用了甘草效果不大好,或者当归建中汤里的甘草,其实当归建中汤甘草是加量的,黄芪建中汤,甘草是加量了的,你不知道,对吧?如果不汇通就不明白张仲景配伍这个处方的意思,你觉得用了之后,气虚生大热,效果没那么好,或者用的剂数多,我的办法上去,一两副药就要让他见到疗效,你汇通以后,其实是更简单更直接,你不汇通你讲天地人鬼神也可以,但是总是不那么直接,隔着一层纸。汇通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辨证。在辨证论治的时候,可以更简单的处理。当必须用甘草的时候,可以看到有湿、热、寒或者阴虚等等,可以通过配伍来进行处理,而如果没有中西汇通的思想,很多时候是不敢去处理的。中医讲气虚生大热,如果不是气虚导致的内热,还可以用重剂量甘草吗?还可以甘草配黄芪吗?还可以取补中益气汤和黄芪建中汤的意思吗?我们讲过,补中益气汤和黄芪建中汤主要是甘草配黄芪。如果病机很复杂的时候就会糊涂了,可能从阴虚去辨,也可能从气虚去辨。因为病机复杂,各方面都可能辨得出来一些,如肿瘤,有瘀血的指征,有痰的指征,有气虚的指征,有阳虚的指征,还有血虚的指征,都可以出现,可以导致各方面疾病。“有形之物非痰即瘀”,治疗时可以活血也可以化痰。那形成痰瘀互结的基础是什么?脏腑阴阳气血紊乱,可以补气补阳等等,除了痰瘀互结还有什么?还有毒邪内生,此时可以清热解毒等,这就导致辨证论治失去方向,因为没有深刻认识疾病背后的机理。你这个针对疾病才好的,所以我为什么要说中西汇通直取其病,直取其病随症加减,处方来得简单,尤其直接。大家面对疑难疾病有没有这个感觉?由于疑难疾病不一定是疑难,有一部分疑难疾病是因为病机很复杂,一部分疑难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病机很复杂,气血阴阳寒热虚实痰瘀毒湿,都涉及到,所以从哪一方面辨证可能都有一点效果,但是效果不怎么明显,病人在这里治啊治啊,治到后面治不好,你说没效果吧,他好像还有点效果,再加上你抓住了病机的某个方面,他就多少有点效,但是你始终不能收工,解决不了主要问题,这就是什么?跟着辨证论治走容易迷失。举个例子,来一个肿瘤(肺癌)病人,伴有高凝状态,这是肿瘤的共同特征,他就有瘀血的症状,辨证为血瘀,用活血的处方,没错,但是效果不明显,虽然有的也能够改善一点。他还有咳痰,辨证为痰,不管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有痰的指征;因为有形之物非痰即瘀,还有热,为什么有热呢?因为肺癌导致阻塞性肺炎,有细菌感染,所以有肺热;他还有血虚,因为肿瘤导致贫血;他又有气虚,因为肿瘤消耗以后营养不良,阴虚阳虚等等这些都可以出现,得了癌症心情抑郁,也有气滞,所以也可以从气滞上去辨;你抓这些可能都有一点效果,但是效果都不明显,这就会出现十人十方,十个中医开出十个处方,其实真正最好的处方只有一个,直取其病随症加减,那才是高手。就像我们说的少阳病的机理是正邪相争,你抓住这个机理,就知道他有余不足。不足是什么?逍遥散,柴胡桂姜汤,有余的用大柴胡等等,一旦抓住他的病机——有余不足,就抓住它的核心,千般变化,不离根本,


发布了文章

吴雄志先生临床举例论精准医学

患者孙某,男。乳腺癌。是乳头样癌还是髓样癌记不太清楚。甲状腺癌,多发颈部淋巴结转移,慢性肝炎十余年。我们对他进行了测序,测序发现他的GNAQ基因突变,GNAQ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G蛋白的α亚基。G蛋白是信号通路上的一个蛋白,它由三个亚基组成,GNAQ基因编码的是G蛋白的α亚基。通过我们的精准医学分析,针对他的GNAQ基因突变,发现这个人有两个中药有治疗作用:川楝子、虎杖。看到这两个中药,大家发现了什么?第一个,川楝子是一个疏肝的药物,本身具有抗肿瘤活性,尤其治疗和性激素有关的肿瘤,比如说:乳腺癌、甲状腺癌。大家知道,甲状腺癌和雌性激素有关,因为甲状腺是雌性激素的靶器官。一般认为乳腺是雌性激素的靶器官,其实这个甲状腺也是雌性激素的靶器官。所以女性容易得甲状腺癌,就是这个原因。但是这个病人是男性,不是女性。大家不要忘记,他有十多年的慢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障碍,容易发生蜘蛛痣。看到没有,这个就是慢性乙肝的患者,由于体内的雌激素灭活障碍,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高,容易发生蜘蛛痣,男性生殖器的萎缩和阳痿,这个都是基于肝脏灭活雌激素。因为雌激素男性女性皆有,不光是女性有,男性也有。雌激素分泌出来之后,它在体内要灭活,灭活的器官就是肝脏。而川楝子恰恰是针对生殖器肿瘤的一个特殊的药物,治疗乳腺癌有效,另外川楝子也是治疗宫颈癌的一个特殊药物,治疗宫颈癌有效。因为宫颈癌的人性生活紊乱,大家知道宫颈癌也和性激素水平有关。川楝子也是我们常用治疗甲状腺的药物。第二个药物,虎杖。虎杖,是蓼科植物,里面主要含有两类成分:蒽醌和白藜芦醇。它的蒽醌的化合物就是它通便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它的作用。蒽醌类化合物和大黄是相同的,它完全含有大黄的蒽醌和蒽醌苷,所以它具有大黄的类似的作用,可以通便,虎杖量大了可以通便。另外它还含有白藜芦醇,这是它和大黄的一个区别。它含有大量的白藜芦醇,白藜芦醇现在是目前比较明确的一个抗肿瘤和预防肿瘤的一个药物。所以这就是虎杖不光能通便,还能够治疗水火脏伤,能够保肝。虎杖本身是治疗一个肝脏疾病的常用药物,具有保肝、退黄、抗病毒的作用,虎杖对于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而且虎杖这个药特点在哪里?我们说“阳明在经白虎汤,阳明在腑承气汤”,因为持续的炎症反应抑制胃肠道蠕动,导致便秘,所以由阳明在经到了阳明在腑。一个是炎症活动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导致便秘,第二个炎症的时候大热大渴大汗导致脱水,脱水以后肠道的液体部分吸收。因为肠道里面,在结直肠之后进入乙状间,就是这个在降结肠之后进入乙状结肠,水分要在这里彻底吸收,形成成型的大便。如果这个人体液丢失了,他的水分会过度吸收,形成干燥的大便。虎杖这个药兼有在经在腑的治疗作用。第一它有一个强烈的抗炎作用,比如说治疗水火烫伤,同时它有一个通便的作用。所以它既能够治在经又能够治在腑,这个药有它的这个特殊性。一般农村的老百姓治疗烫伤、治疗肝炎非常多,而且在本草里面还说它能治疗症瘕疾病、肿瘤。川楝子配虎杖,大家想想跟哪个处方很像?我跟大家说:泻青丸。泻青丸是一个清肝泻火的方,用龙胆草、栀子清胆,这是第一组药;第二组药:大黄;第三组药:防风、羌活。因为我们知道,肝属厥阴,厥阴风木,风水相煽,用防风、羌活,这是泻青丸。而精准医学打出的这两个药:第一个疏肝川楝子,而且川楝子是性偏凉的,所以在一贯煎里面,稍佐川楝子泻肝气,用了川楝子,川楝子是个泻肝的药物。第二用了虎杖,没有用大黄,它使得对肿瘤的针对性更强,而且它针对肿瘤是特异性地去抑制GNAQ这个基因,进而抑制生长因子的信号功能,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大家看到我们精准医学出来的结果和我们传统中医辨证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川楝子很常用的治疗甲状腺肿瘤、乳腺癌、宫颈癌,都在任脉上,都和雌激素有关系。虎杖是我们很常用到的一个治疗肝炎、肝硬化、抗病毒、保肝退黄的药物。同时川楝子和虎杖都具有破癥瘕积聚、抗肿瘤的作用。所以精准医学出来的处方和我们传统中医的方的区别:如果我们传统中医开方可能开出泻青丸来,但是精准医学出来的处方,它对疾病有特殊的针对性。

发布了文章

复元活血汤治疗胸膜转移性疼痛初探

       胸膜转移性疼痛属癌痛范畴,是肿瘤细胞转移至胸膜,浸润或压迫周围软组织、肋间神经或肋骨引起的疼痛,常见于晚期肺癌、乳腺癌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是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控制癌痛是肿瘤姑息性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胸膜转移性疼痛可同时侵犯内脏、神经、骨质等,引起内脏性、躯体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性质复杂,临床上更加难以控制,我们根据中医辨证,以复元活血汤加减辅助止痛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西医对于胸膜转移性疼痛的治疗方式及弊端 1.1药物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确立的三阶梯镇痛原则是广泛接受的癌痛指南。它建议癌痛患者以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 (NSAID) 作为止痛的起始治疗。如果这些治疗不充分,再逐步升级为“弱阿片类药物”和“强阿片类药物”。弱阿片类药物包括可待因、二氢可待因、曲马多等,强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羟考酮、美沙酮、芬太尼等。WHO提出三阶梯为中心的癌痛药物治疗,有20%患者对麻醉性镇痛药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据此提出了“阿片敏感性疼痛”和“阿片不敏感性疼痛”。后者指肌肉痛、传入神经阻滞痛、部分骨痛及神经压迫痛。因此重度疼痛需联用一些辅助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抗抑郁药物,如丙咪嗪、阿米替林;抗惊厥药物,如加巴喷丁、卡马西平。        自控镇痛技术(PCA):PCA作为较新型止痛技术,是首次让患者自己尝试控制自身的疼痛。将传统的一次性口服、肌注或静注用药方式改为小剂量,分次给予,客观的满足了个体对止痛药的要求,分为:①经硬膜外腔患者自控镇痛(PCEA)技术;②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技术;③经皮下PCA—IPcSA;④经神经丛PCA—PC—NA;⑤经鼻PCA—PCNA;⑥经口PCA—PCOA;⑦皮下埋藏植入泵技术。 1.2非药物治疗: 1.2.1放射治疗:        对肿瘤侵犯骨骼造成的疼痛有效,特别是骨转移瘤放疗效果达50%一90%。单纯胸膜转移造成的疼痛可经放疗减少肿物对邻近组织及神经的压迫和浸润,对于胸膜转移灶浸润邻近肋骨造成的疼痛可达到更好疗效。 1.2.2神经阻滞疗法: ①蛛网膜下腔内注射神 经破坏药阻滞:蛛网膜下腔酚、乙醇阻滞的镇痛效果显著强于局部神经阻滞和神经根阻滞。且治疗时间长。②硬膜外腔注射神经破坏药物阻滞。③椎管内注射局麻药和麻醉性镇痛药。④其他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等。 1.3弊端: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多仍以药物止痛为首选,但一些重度疼痛经联合用药仍难以控制,增大强阿片类药物剂量亦加大了其副反应程度,如阿片类药物中毒、便秘、恶心等。另外,多发胸膜转移引起的疼痛难以应用放射治疗或神经阻滞法控制,PCA在晚期肿瘤患者中尚未普及。 2.中医对于胸膜转移性疼痛的病机认识        胸膜转移性疼痛以胸胁部胀痛、刺痛、牵涉痛、压迫痛、烧灼痛等为特点,多固定不移,夜间痛甚。证属中医“胸痛”或“胁痛”的范畴。 2.1病位属肝。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胁肋循喉之后,上入颃颡⋯⋯”,《古今医鉴·胁痛》有“病夫胁痛者,厥阴肝经为病也”,元·朱震亨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明确地提出了:“司疏泄者肝也”。故胁痛与肝息息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又主藏血,涵养肝气,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气滞日久,血行不畅,其病变由气滞转为血瘀,结于胸胁,故疼痛不已。所以在临床治疗胸胁痛的辨证中重气血,注意肝之阴阳。临床常见胸膜转移患者脉弦,左关尤甚,弦脉属肝,又主痛证,为胸膜转移性疼痛病位于肝的佐证。 2.2病性属瘀血阻络。        根据疼痛性质多固定不移,压痛明显、夜间痛甚、难以入眠,辨证为瘀血阻络,由于肝失疏泄,气机不调,肝血无以归经,瘀于脉外,结于胸胁,而成癥积,“不通则痛”;癥积日久,耗伤气血,气虚无以推动血行,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如此循环往复,疼痛更甚,难以缓解。临床见患者多有舌黯,或紫,为久病肝血瘀结之象。 3.中医对于胸膜转移性疼痛的治疗 3.1治则治法        根据胸膜转移性疼痛的病机特点,治当以调理气血为则,以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为法。《成方便读》云:“夫跌打损伤一证,必有瘀血积于两胁间,以肝为藏血之脏,其经行于两胁,故无论何经之伤,治法皆不离于肝。”《类证治裁•胁痛论治》云:肝脉布胁,胆脉循胁。故胁痛皆肝胆为病,而胆附于肝。凡气血食痰风寒之滞于肝者,皆足致痛。血瘀者,跌扑闪挫,恶血停留,按之痛甚,复元活血汤。 3.2复元活血汤方源        该方出自李东垣《医学发明》,其论曰∶夫从高坠下,恶血留于内,不分十二经络,圣人俱作风中肝经,留于胁下,以中风疗之。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必留于胁下,盖肝主血故也,痛甚则必有血汗,但人有汗出,皆为风证,诸痛皆属于肝木,既败血凝泣,逆其属入于肝也,从高坠下,逆其上行之血气,非肝而何?非伤风无汗。既自汗,必是化也,以破血行经药治之。        复元活血汤 治从高堕下,恶血流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者。《经》云∶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行,下胁则伤肝。肝胆之经俱行于胁下,经属厥阴、少阳。宜以柴胡为引用为君;以当归活血脉,又急者痛也,以甘草缓其急,亦能行新血,阳生阴长故也,为臣;穿山甲、栝蒌根、桃仁、红花破血润血,为之佐;大黄酒制,以荡涤败血,为之使。气味相合,各有所归,痛自去矣。        柴胡(半两) 栝蒌根、当归(各三钱) 穿山甲(炮)甘草 红花(各二钱)大黄(酒浸,一两) 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 上件,桃仁外,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一盏半,酒半盏,同煮至七分,去滓,大温服之,食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3.3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78岁。2009-4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胁肋疼痛,吸气后加重,未予重视。2009-6疼痛加重,疼痛性质呈牵掣痛、跳痛、烧灼痛等,伴范围扩大,播及左上胸部,胸CT示:左肺多发结节,左侧胸腔积液。经检查于我院诊为左肺癌(Ⅳ期)左肺内转移 左侧胸膜转移。2009-9-1起行口服吉非替尼 250mg Qd靶向治疗。2010-5胸部CT:左上肺占位性病变,考虑肺癌伴广泛胸膜转移,左肺内转移。病灶较2009-10相比进展未达到25%。但患者左胸部疼痛进行性加重,应用芬太尼透皮贴、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皆控制欠佳,逐渐将止痛药物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加量,2010-5增至140mg(8AM)、150mg(8PM),同时予加巴喷丁300mg Tid、劳拉西泮0.5mg Bid辅助止痛治疗,患者左胁下、左前胸壁、左背部疼痛仍有持续性疼痛,NRS评分在6-7分,间断加重,NRS达10分,爆发痛4-5次/天,给予盐酸吗啡片10-30mg缓解暴发痛,短期控制后仍有反复,疼痛呈牵掣痛、刺痛、烧灼痛,左胁下程度最强,于改变体位、咳嗽时加重,行走时以手扶胁下减轻疼痛,日间以卧位为主,被迫右侧卧位,烦躁,不愿与他人交谈;夜眠差,进食少,每日约2-3两,大便3-4日一行,口服中成药物辅助通便。        予患者复元活血汤方加减:柴胡15g、酒大黄15g、花粉10g、桃仁10g、红花6g、生甘草6g、当归10g、炮山甲6g、旋复花15g(包)、白芥子6g、乳香10g、血余炭10g、元胡15g。其中旋复花取《金匮要略》旋复花汤“肝着”之意,通肝络而行气;胸膜病变引起的胸胁痛之位处少阳,皮里膜外,《麻科活人全书》“白芥子,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者,非此不达”,故用白芥子化瘀中之痰。乳香、元胡增强活血化瘀之力,兼以止痛;血余炭通利,化瘀生新,活血而不妄行。患者服一剂后,持续性疼痛明显减轻,NRS降至4分,暴发痛减至2次/天,日间活动增多,精神状态好转,考虑乳香、酒大黄气味厚重,服后易致恶心,上方再加竹茹15g清胃止呕,全瓜蒌30g通便。患者再服三剂后,持续性疼痛NRS降至2-3分,甚至每日约有2小时达1分,暴发痛1-2次/天,NRS7-8分,口服盐酸吗啡片5-10mg控制,缓解较满意,精神状态继续好转,主动与他人交谈。 3.4复元活血汤应用总结        该方原治外伤后跌打损伤,瘀血停滞于肋下所致,血瘀气滞,故痛不可忍。各药合用,使瘀血新生,气行通络,肋痛自平。故清代张秉成于《成方便读》曾说:“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故方名“复元”。由于本方活血化瘀止痛之力较大,七百多年来,颇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有“伤科第一方”之称。外伤致瘀多为有形恶血结聚,活血之力较无形血瘀之证更强,然瘀血于内,不仅由外伤所致,癥瘕积聚,风火痰虚皆可致瘀,凡疼痛位处肝经循行之处,固定不移,触痛明显,夜间痛甚,中医辨证属肝经瘀阻,皆可视之为“恶血归于肝”,“以破血行经药治之”,用复元活血汤以活血祛瘀,疏肝通络,所治病症不再拘泥于外伤。近些年来,本方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凡痛证用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肝胆病、乳腺增生、妇科病、肺心病、肠粘连等病证,今见胸膜转移性疼痛位于两胁,痛不可忍,应用大剂量阿片类止痛药物皆不效,位置固定,不可触碰,以复元活血汤治之,正对其证。 3.5复元活血汤现代研究 3.5.1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1]        复元活血汤由柴胡、大黄、穿山甲、天花粉、当归、桃仁、红花、甘草组成。药理研究证明,该方中药物除天花粉外均有抗炎、镇痛作用,如柴胡粗皂苷口服对小鼠尾压迫法和醋酸扭体法有镇痛作用,抗炎作用显著,对炎症过程包括炎症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炎症介质的释放、白细胞游走和结缔组织增生等均有影响;当归水煎液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摘除双侧肾上腺后其抗炎作用仍然存在,并能降低大鼠炎症组织PGE2的释放量,降低豚鼠补体旁路溶血活性,水提取物镇痛作用强度为乙酰水杨酸钠的1.7倍等等。该实验研究把复元活血汤分成高、低剂量组,分别是临床用药量的10 和5倍。采用化学刺激和热刺激多种炎症、疼痛动物模型,结果证明复元活血汤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3.5.2镇痛、抗炎及改善微循环作用[2]        镇痛实验结果可见,复元活血汤可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延长扭体潜伏期和减少扭体次数,结果表明复元活血汤有镇痛作用,其在给药后30min已开始显效,120min仍有镇痛作用。现代研究发现当归、穿山甲、甘草、杏仁均有镇痛作用,这可能是复元活血汤镇痛作用的基础。抗炎实验结果可见,复元活血汤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高剂量组强度相当于阿斯匹林;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可见复元活血汤可降低腹腔洗出液的光密度值,结果表明复元活血汤有抗炎作用。现代研究报道柴胡具有显著抗炎、抗渗出作用;大黄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脆性,减少渗出;甘草也具有可的松样抗炎、抗渗出的作用,这可能是复元活血汤抗炎作用的基础。由微循环实验可见,复元活血汤大剂量组扩张小鼠耳廓微动脉作用较显著(p<0.05),复元活血汤小剂量组扩张微静脉作用明显(p<0.05),但均对毛细血管交叉点数增加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复元活血汤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临床应用及文献报道看,复元活血汤确有活血化瘀功效,若采用血瘀证动物模型进行实验,可能其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更好。 4.小结        胸膜转移性疼痛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疼痛多“痛不可忍”,尽管联合应用阿片类止痛药物及各类辅助药物,疼痛控制仍欠满意,我们根据胸膜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特点,辨证为肝经瘀阻,治疗从肝经入手,以活血化瘀为法,方选复元活血汤加减,取得了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有出血倾向患者当慎用。

发布了文章

七生饮

【七生散】        生麦芽30 生谷芽30 生山三楂30 太子参30 生山药30 生鸡内金15 生甘草6        主治:食欲差,可代食。缓图法,不求速效。        吴师解:        1、这个方,使用的人,不受食,更不受药。大家注意当中无一味苦药,就像食品一样酸甜可口。        2、此种人,少食日久,都维生素缺乏,舌苔少剥,几个生用之品,都富含维生素,不耐高温。所以此方不重养阴而阴自复。二牙用植物芽胚,合甘草,取其生生之气。胎如地上之微草,由胃气所生,此即微草胚芽复胃气,养胃阴。不健脾,脾自复,不养阴,阴自回,此即本门枇杷饮法。山楂鸡内金与太子参山药攻补兼施,酸甘互化。山楂开胃活血,鸡内金消积散痞。鸡内金又有固摄之功,脾虚之人,肾封藏失司,鸡内金合山药。麦芽疏肝,山楂去油,味酸促进胆汁排出。二味治肝,以木易克土故也。关键是有的人什么药都不吃,可以就拿这个当食物吃。 【并济饮】        百合30 熟地60 浮小麦60        炙甘草6 大枣15 炒栀子9        淡豆豉9 郁金30 合欢皮30        木瓜10 牡蛎30 淫羊藿30        主治:更年期综合症        1、百合30熟地60,百合地黄汤,百合天一生水,熟地地六承之。因此证虽潮热汗出,实多阳虚        2、浮小麦60 制甘草6 大枣15,甘麦大枣汤,止潮热汗出        3、炒栀子9 淡豆豉9 栀子豉汤,除烦,豆豉,补充植物雌激素        4、郁金30 合欢皮30 解郁法,看药名        5、木瓜10   牡蛎30 止抽痉挛,木瓜补充雌激素,牡蛎补钙,此病低血钙        6、淫羊藿30,二仙汤法,补肾,补充内源性雌激素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浮小脉出表,熟地入里        熟地阴柔,淫羊藿阳刚,以柔克刚,运柔成刚。豆豉宣发,烦者闭也,需宣之,牡蛎潜降,潮者升也,需降之。

发布了文章

痛风(吴雄志)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关于痛风的话题。实际上这个对于我来说很困难。第一,我从来没有研究过痛风。第二,过去十年里,我都没有看内科杂病了。早期我是个中医内科大夫,看内科杂病。后来这十年,我到天津肿瘤医院专门从事肿瘤研究。由于挂号系统的原因,内科杂病的患者根本不可能挂上号,所以这10年,我没接触内科杂病。又缺少专门的研究,所以说我的水平是很有限的。但是,我希望把十多年前很简单、很肤浅的认识抛出来跟大家讨论,请大家批评和指正。 一、西医的看法        痛风是个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尿酸增高后引起的。急性痛风早期主要是以关节的疼痛为典型表现。后来会形成痛风结石,尿酸盐结晶可以沉淀在皮下,我们叫做痛风结石或者痛风结节。白色的点点样,像珍珠一样,或者就叫痛风珍珠。多发生在游离的、弧形的皮肤边缘,比如耳朵就容易发生痛风结石。我们其实还做过另外的一些研究,痛风晚期的病人关节都烂了,骨头都露出来了,骨头上破溃的关节就有很多痛风结石,白色或者黄色的痛风结节。有的严重的病人躺在床上,双下肢都烂了,露出来都是骨头,可以看到好多结节。这就是临床的痛风结节或者痛风结石。在肾脏也可以沉淀,引起肾功能的改变。        痛风是由高尿酸引起的,尿酸是核酸代谢的中产物。DNA、RNA(遗传信息)主要是由核酸构成,最后代谢产物为尿酸。尿酸主要是从肾脏排出,大概有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还有一小部分从消化道排出,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以上是西医的看法。那么中医怎么看呢?因为我不研究痛风,所以就只讲点自己的体会。 二、中医的认识        1、少阳相火,湿热下注(柴妙饮)        痛风早期发作在下肢,跖趾关节,常常是大趾拇,其它趾头也可以有,这是它早期的症状。发作的前驱往往是过量饮食,尤其是饮食海鲜、酒精。大家知道,喜欢饮食酒精、海鲜的人,特点是舌苔厚腻。因为酒精、海鲜、肥肉等都是生痰、生湿、生热的。酒精可以生热,肉类、海鲜生湿。所以第一痛风可以由湿热引起,第二痛风是代谢综合症,常常伴有高脂血症,像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等。中医讲脂肪肝、高血脂是有痰湿的。湿当然由很多原因引起,我们这里不说原因,只说病理产物,它是有痰湿的。落实到痛风上,有个基本的认识,痛风早期是有湿热的。若单纯用湿热描述痛风,包含的东西还是比较复杂,因为湿热的原因很多,表现也很多。但痛风有一个特殊的表现,一旦发作都是发作于下肢,脚趾的趾蹼关节,所以我们认为痛风的病位在下焦。        下焦湿热如何而来?痛风实际上就是核酸代谢产物(中医认为是属于先天的部分)控制我们的遗传信息,那先天部分是哪个脏器所主?是肝与肾所主。先天不是属肾么?怎么和肝有关呢?《阴阳大论》中说“先天之气以肾为体,以肝为用”,少阳相火是中医肾气聚集发动的一个表现,那么基本的思路可以确定:少阳相火,湿热下注。        痛风的人半夜口苦,舌苔厚腻,脉弦等,往往伴有代谢综合征的脂肪肝,这个是中医的少阳证。脂肪肝的人往往表现肝区疼痛,胁下的不实,这些都是少阳厥阴证,至少是在少阳或者厥阴经,所以说少阳湿热下注是有原因的。        少阳湿热下注如何治疗?第一在少阳,可以用小柴胡汤,病位在下焦,下焦有湿热可以用四妙散,处方柴妙饮就出来了。小柴胡汤合四妙散加减构成的处方柴妙饮:        柴胡25g  黄芩9g  苍术9g  薏仁30g  淮牛膝9g         盐黄柏6g  砂仁3g  炙甘草3g  萆薢9g  泽泻30g         杜仲9g  郁金9g  远志6g         方解:小柴胡汤合四妙散与封髓丹加减。         主治:少阳湿热注于下焦,相火妄动引起的阴囊潮湿,尿白浊,早泄,阳痿等,兼证失眠,落发,腰酸,疲乏等。         加减法:阳痿:蜈蚣3g 升麻30g         炎症:土茯苓30g 白花蛇舌草60g        柴妙饮基本上就是小柴胡汤合四妙散,其中有萆薢可以分清泌浊,尿酸属于中医代谢废物需要用分清泌浊的药物;泽泻泄下焦相火湿浊,能把湿浊洗去,促进尿酸排泄;还有车前子既利湿又补肾养肝。这是治疗痛风早期的处方,我们定位在少阳证。        既然定位在少阳证,那么柴妙饮还可以合上一个专药:白金丸。        白金丸就是白矾配上郁金,这是一个少阳证的处方。白矾能促进尿酸排泄。在以前条件艰苦的农村,没有很干净的饮用水,就是用白矾净化水,用白矾来降尿酸降高脂血症都有效。痛风经常合并高脂血症,所以在柴妙饮的基础上合用白金丸都是少阳证的处方。柴妙饮和白金丸作为少阳证治疗痛风的处方,大家可以尝试运用,我认为见效还是很快的。        实际上还有一种理论,有的人把痛风当作风湿来治疗的,用羌活、荆芥、防风、麻黄等,这些人会不会越治越重?效果好不好?很多专家认为痛风不适合使用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但可以稍微加一点通络的药物,如桑枝等。所以我们很少使用治疗风湿性疾病的处方,如麻黄加术汤、越婢汤或者独活寄生汤。        很多痛风的患者喜欢饮酒,合并高脂血症。酒精可以抑制雌激素的灭活,雌激素灭活障碍又会加重脂肪代谢紊乱,加重尿酸代谢的紊乱,引发代谢综合征灭活障碍跟饮酒很有关系。有一部分人喜欢饮酒,往往大腹便便,合并早泄性功能障碍,就《伤寒论》讲到尺脉数、尺脉滑、尺脉长,尺脉数滑长和痛风、性功能障碍的关系大家可以去体会,往往身上可以看到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等这些少阳的症状。        诊断辨别痛风很方便,病人走进来,一看,人长的很方——木性;鼻翼两侧发黄——是少阳证,不光是体质偏木性,还有临床表现的少阳证;皮肤很油——是少阳夹湿证;额头的前端没有毛发,脱发,额头光亮光亮——这个是湿热下注了,湿热下注会导致前额脱发,是下焦有问题,腰以下有毛病;病人走进来在瘸——痛风!所以辨别痛风很容易,从看病人第一眼开始,即使他穿着鞋,也可以大概确定他是痛风,所以看病辨证很简单,走进诊室的时候盯他一眼,证已经出来了。        可以再摸摸他的尺脉,是不是数滑长?再问问症状,他会告诉你一堆症状。实际上看病不需要这么复杂,这是我们讲的早期第一个证柴妙饮证。        2、太阴与少阳同病(侯氏黑散)        痛风日久就不光是少阳湿热下注的问题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少阳病的特点,往后就会传到太阴之经出现太阴与少阳同病的症状,出现脾阳虚的症状,再用柴妙饮就不合适了,那个是急性期,现在有阳气虚了,怎么办呢?《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侯氏黑散治疗痛风就很恰当。        分析一下侯氏黑散。大家都说这个处方不是张仲景的处方,这张处方好乱怎么会是张仲景的方子呢?其实侯氏黑散是张仲景赋形质的处方,治疗慢性疾病形质改变,形成痛风结石、痛风结节的处方。小柴胡汤是气化的处方,张仲景的方每条经都分了三个组,每一个证都分了三个类型,形质病、气化病和神质病,也就是我们讲的形气神。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是我们的特点。张仲景讲少阳证,气化证小柴胡汤,芍药汤,四逆散;又讲了形质病鳖甲煎丸,侯氏黑散等;还有好多神质病的分散在金匮要略中,六经里头每个都分形气神,每一个主证都是这么来的。随便举个例子,真武汤和瓜蒌瞿麦丸,两者根本没法鉴别,都有小便不利、口渴、怕冷,要如何鉴别?实际上真武汤是治气化性疾病,而瓜蒌瞿麦丸是治形质性疾病。        侯氏黑散也是治形质性疾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已经发生了形质上的改变,出现尿酸结晶,甚至关节软骨等的损伤。        那么侯氏黑散为什么会治少阳病呢?我们从配伍来看:        大剂量菊花配黄芩,实际上是把小柴胡汤的柴胡去掉,换成了菊花;加牡蛎,大家知道小柴胡汤加牡蛎是仲景常用的配伍。菊花、黄芩、牡蛎实际就是小柴胡汤的样子,但还加入了桂枝、细辛、人参、白术、茯苓、干姜,其中人参、白术、茯苓、干姜这些都是太阴经的药物——四君和理中,又加了桂枝、细辛温的药物。说明他有寒,但同时也有热,是寒热错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人都是寒热错杂的特点。举个例子,丹栀逍遥散中疏肝补脾,白术茯苓补脾,还加丹皮栀子,就是寒热错杂的特点。正因为寒热错杂,火郁发之,所以用桔梗与防风,桔梗升散,用牡蛎潜降,调畅气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体阴而用阳,这个处方中最大的特点是配伍当归和川芎。当归、川芎养肝之血,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都是这么配伍的。还有风痰上扰用矾石,刚才讲到了白矾是一个专门降低尿酸和血脂的药,就是我们讲的白金丸,少阳病的处方。        所以这个处方治疗阳虚型的痛风。        第一:取小柴胡汤去柴胡改菊花配黄芩,再加牡蛎,小柴胡汤加牡蛎,大家都知道柴胡汤的或然证,这个配伍就是小柴胡汤的架子。        第二:因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传到太阴经了,所以加了人参、白术、茯苓、干姜,是四君和理中的架子,再用桂枝和细辛。        第三:火郁发之,用桔梗防风发散火郁,其中桔梗升散,牡蛎潜降,升降同调,调畅人身气机,另外,肝体阴而用阳,所以用当归川芎养肝之血,这个在金匮中十分常见。        第四:风痰上扰用矾石——白金丸。这就是治疗痛风中晚期,长期痛风导致关节畸形变形,痛风结石沉着的一个处方。我曾经用侯氏黑散治疗过一例躺在床上脚露出来都是痛风结石的病人,脚都烂掉了,大家可以去体会一下。        3、少阴病(百合地黄汤)        这个病还有传到少阴的,痛风还有少阴病。少阴病经典的处方是百合地黄汤。它是治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用百合地黄汤。百合是开天门的,地黄是填地户的。我们讲“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是它配伍的意义。用来治百合病,百合病是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每溺头疼者——行走有障碍,有时小便还头疼。实际上百合地黄汤就可以治疗痛风,痛风传少阴热化时,百合地黄汤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处方。少阴热化,也就是说阴虚的人可以用百合地黄汤,那么不阴虚的人可以用吗?不阴虚也可以用!那还叫辨证论治吗?怎么就不叫辨证论治了呢?举个例子,龙胆泻肝汤里有生地黄,肝经湿热下注的时候清利肝经湿热加点百合、生地也很正常,难道说龙胆泻肝汤就不辨证论治吗?所以不阴虚的人其实也可以使用,柴妙饮,或者是侯氏黑散都可以合上百合地黄汤使用。如果传到少阴阴虚,那么百合地黄汤就是最好的,特别符合辨证论治——少阴阴虚。这个处方的特点是剂量要大——完整的百合七枚,而且还是鲜的百合。当然我们药房用的都不是鲜的百合,干百合用量也是30-50g,加上生地的剂量,见效是非常快的。        为什么剂量要大呢?我用西医的方法给大家解释,百合治疗痛风之所以有效,主要是里面含有秋水仙碱,它跟山慈菇是同一种属的植物,秋水仙碱能治疗痛风。但是由于它含量低,所以需要大剂量,30g起步,60g都没有关系,剂量要大,才有好的效果。但是它比秋水仙碱安全。        为什么安全呢?这个处方配伍非常有意思,秋水仙碱有肝肾毒性,恰恰地黄就是养肝肾的药物,可以降低百合的毒性,而且促进尿酸从肾脏的排泄。既减轻百合的毒性,又增加尿酸的排泄,而且本身百合的毒性非常低,因为含的秋水仙碱量很少。也可以用百合滑石散,因为有小便不利,在百合地黄汤里加滑石就是合上了百合滑石散。还可以加牡蛎,“百合病,咳不瘥者,瓜蒌牡蛎散主之”,侯氏黑散也有这些药。大家随症加减就可以,不必拘泥。        说到百合地黄汤治疗痛风,那又要说到几个药物。因为说到了秋水仙碱,代表药物是山慈菇,西医用秋水仙碱治痛风,中医就可以用山慈菇治疗痰湿很重的痛风。山慈菇有处方吗?有的,比如说太乙紫金锭就可以使用,它含有秋水仙素对痛风有效。那直接用秋水仙碱就可以,还用什么太乙紫金锭?太乙紫金锭里含有五倍子,五倍子能够减轻山慈菇的毒性,配伍在一起是有原因的。如果觉得五倍子不够,还可以加五味子保肝降酶,还可以加女贞子,齐墩果酸能够拮抗它的肝脏毒性。可以加蒲公英,蒲公英既清热也还有齐墩果酸,也是一个保肝的药物。蒲公英能保肝,在肝病科经常用,也可以拮抗山慈菇的毒性。根据病人的症状,随症选择就可以。所以用山慈菇是很安全的,而西医用秋水仙碱常常是出现肝肾毒性。少了中医的配伍,我们有君臣佐使,提取一个秋水仙碱君臣佐使就没有了。所以由百合地黄汤给大家讲到了太乙紫金锭,太乙紫金锭还是治疗湿热,但是在少阳经,痰湿很重时,如果柴妙饮不见效,就可以用太乙紫金锭,或者直接用山慈菇加入处方里,再加配伍的药物。        如果这个人湿热的时候兼有阴虚,就可以加上百合地黄汤。何为阴虚?就是湿热的人舌头伸出来,在厚腻苔下有裂纹,有裂纹把厚腻苔给分开。如果这个裂纹上有苔,那是先天的。如果无苔的,那是后天的,就是湿热加阴虚。 4、痰湿入营        大体上痛风的治疗,我简单跟大家讲到这里。实际上我对高尿酸血症做过一点研究,虽然没有直接对痛风做过研究,但这两个是有密切关系的。高尿酸血症,我们主要研究它与肿瘤的关系,发现某些肿瘤尿酸升高,容易出现转移,而且与转移的部位有关系。        教给大家一个诀窍,让患者把舌头卷起来,看到舌下白色的结节,类似于痛风的结节的人,就是尿酸升高。舌下那个结节就像我们的痛风结节——珍珠石一样,白色的、细小的结节,尿酸就是升高的。        我们有一个学说叫做痰湿入营,这种人都属于痰湿入营。痰湿入营,就是痰与湿可以跑到营血分去,既包含了寒湿入营,又包含了湿热入营,不论是寒湿还是湿热,痰湿都可以入于营分。痰湿入于营分的特点就是舌下有白色的小结节。这种可以转出气分,转出气分就发为舌苔厚腻的柴妙饮证;如果停在营分、血分,就发为伏邪,多见于肿瘤、以及其他免疫系统的疾病和痛风;如果日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然后进一步传入少阴血分,寒者可以在侯氏黑散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当痛风急性发作,转出少阳后,又表现为柴妙饮证,一清退就表现为侯氏黑散证,甚至还需要加更多少阴的药物,因为侯氏黑散里面只有桂枝和细辛是入少阴经的,桂枝入少阴经治疗心悸,细辛是少阴特异性的解热药,太少两感讲的“反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还有大黄附子汤,都是用细辛,就不再详细的讲解这个方子配伍了。        实际上治疗这个疾病从六经为病来看的话,还是非常简单的。但是我不研究痛风这个病,即使过去看过很多痛风,但也没仔细研究。所以这里是谈谈我粗浅的认识,不系统,但是非真不传,讲的都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讲得不好,谢谢大家!

发布了文章

五输穴歌诀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发布了文章

温经汤(黄煌)

       还要向大家隆重推荐温经汤。温经汤是一张好方,女人用得尤其多,男人却很少用。这是女人的专方。         这张方用在什么样的女人身上呢?已经失去魅力的,失去女性美的女人。女人要有一点脂肪,那才有曲线;女人的皮肤要白嫩,那才美丽。但是她消瘦了,干枯了,发黄了,乳房也瘪了,那怎么还会美丽呢?温经汤证有两个关键指征,张仲景已经说了。一个是口唇干燥。女人的美,唇是一个关键。20多岁的女性,不需要用口红,她们的嘴唇饱满红润,很性感,但是温经汤女人的嘴唇,干瘪,唇红很小,有的有裂纹,抹了润唇膏也没用,有时还疼痛;还有一个指征,张仲景也提到了,就是手掌。女人的美,手也是一个关键。手能看出女人的身体状况好不好。健康女人的手非常柔软、润泽,就像玉一样,纤纤玉手啊!如果她的手皮肤粗糙了,干燥了,到了冬天呀,手都开裂了,抹了很多护手霜都没有用。我们搓搓手一般是没啥声音的,她搓手却“沙沙”的响。还有指甲周围,不断的产生毛刺,手干枯了,犹如松树皮。手背的皮肤也松弛了,都可以拉起来,脱水状。这种手叫做“温经汤手”。我们再看看腿。小腿呀,脚线也不美了,脚部肌肉也在萎缩松弛。能用温经汤的这种女人,皮肤白白的、干燥的,一点毛也没有,腿上是没有汗毛的,如果毛很多,就不要乱用温经汤。         温经汤用得最好的是月经病。月经过期不来、月经少、闭经,这种女人没法生育呀,温经汤,就是古代治疗女人月经至期不来,久久不受孕的验方。吃了这张方以后,很多不能生育的女人能生育了,因为卵巢功能活跃了,能够正常排卵了。我的经验,温经汤对于闭经,无论是继发性的,还是原发性的,都有效,但是服用的时间要长,至少要服用3个月。有人报道,温经汤治疗不孕,就在月经期服用,一个月就服个三剂五剂的,据说有效。我经常让患者一副药分作两天服,小剂量,常服。服了一段时间以后,看着这个女人慢慢丰润起来,月经正常来潮了。温经汤经常用于三种女人。一种是减肥的女性,减肥减肥,不吃这不吃那,最后骨感美有了,但代价是什么?就是月经周期紊乱!还有是那些中年女性,面对隆起的肚腩,咬牙减肥,拼命锻炼,做运动,每天出汗很多,一下子改变饮食习惯,不吃肉了,吃纯素了,体重降下来了,但是,代价是什么?是憔悴,是衰老。这个时候就得用温经汤,吃了以后还能够使这种枯萎的玫瑰花依然盛开。第三种,是一些更年期的妇女们,本来是朵盛开的玫瑰花,人是神采奕奕的,两眼睛放光的,但是月经一绝,人一下子就萎掉了,疲劳,乏力,缺乏激情,体重骤降,曲线没了,臀部也不圆润了,肚子也松驰了,阴道干枯了。而且还会出现很多不适,比如晚上睡不着了,记忆力下降了,肠胃紊乱了,或腹胀,或莫名其妙的腹泻不止。这些女人,就可以服用温经汤。这好比是给干瘪的玫瑰花洒点水,可以再鲜亮一段时间。         温经汤体质的女人会出现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对于一些没有抑郁、没有焦虑的女性失眠患者,有月经不调的,都给用温经汤,待月经调整,等体重增加,气血旺盛以后,自然就能睡着觉了。你们看那些年轻的姑娘们,肤色水灵灵的,月经也正常,都喜欢睡觉!但是到了50岁左右,很多人就睡不着了,严重的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神志恍惚,很多精神症状也就伴随着出现了。对于这些精神症状,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等是没有用的,就得用温经汤。我对这种女人,我不管你的睡眠,我只管你的体型,你体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就行。         温经汤还适用于更年期妇女的胃病和肠病。很多更年期妇女常感觉到胃部不舒服,一查萎缩性胃炎;一做病理切片,报告是伴肠上皮化生。这是什么问题?医生说是癌前病变。不得了,要变癌了!从此,以泪洗面,整夜睡不着觉,那就陷入到极度恐怖中了。我说你不要怕,这是更年期的一种。你不仅是肠黏膜萎缩,什么都在萎缩。是的,她还有肠道的问题,长时间大便不成形,甚至腹泻不止,用抗生素也无效。其实,这也是温经汤证。张仲景就说过妇人年50,病下利数十年不止,指的就是这种状态。温经汤吃了以后大便就干了,胃里也舒服了,食量也增加了。为什么呢?气血旺盛了。所以更年期妇女的胃病可以治,肠病也可以治。很多妇女服用温经汤以后,体胖了,脸色红润了,一复查,萎缩性胃炎变成慢性浅表性胃炎了。这时候,她们笑了。         温经汤可以做成膏滋药,以便于服用。在我们南方,膏滋药盛行。什么是膏滋药?就是将多剂汤药一起久煎,滤出的药液浓缩后,融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再加入蜂蜜、冰糖等,有的还加进桂圆、黑芝麻、核桃等。熬成的药液稠稠的,香喷喷、甜丝丝。每天早晚舀一汤匙,用开水冲服。温经汤可以做膏滋药,很受女性的欢迎。特别是冬天,温经膏就是许多瘦弱女性最好的进补方。         需要提醒一下,对服用温经汤的女人,你一定要让她注意饮食营养,特别要吃肉,最好吃猪蹄。猪蹄,是“餐桌上的阿胶”,一般宜红烧。佐料要用黄酒、生姜、葱、桂皮、茴香、盐、糖等,要文火慢炖,炖得烂烂的,入口即化才好。不吃猪肉的,可以吃红烧牛筋,也要炖烂。我们南京人喜欢吃鸭,吃鸭爪、鸭翅膀也行。广东人喜欢吃鸡爪,鸡爪也有效,但是不要油炸的,一定要炖的。炖得滋膏多且好。         温经汤能够还女人的美丽,让她变得滋润,肤色可以红润,体态可以丰盈。我把她看成是东方的天然的雌激素。

发布了文章

吴门秘方008——通经汤

【名称】:        通经汤 【组成】:        菟丝子30 桂枝3      川芎30 白芍6       当归6      红花9 牛膝60    生麦芽60  瘀血重加桃仁9 鸡内金30 甚者水蛭3,土鳖虫6 湿加益母草30 泽兰30 寒加桂枝为9 吴茱萸6 【备注】:        虚甚者四制熟地120,初学者可以不辨证。        月经后期,量少,闭经,痛经。主治冲脉。麦芽,有经无乳故也。用大剂量麦芽,是我中西汇通的结果。因为人嘛,有乳无经,有经无乳,事实上,催乳素抑制月经,而麦芽可以抑制催乳素分泌,故有通经作用。闭经泌乳尤佳,普通患者也效。关键是剂量。大剂量麦芽通经治月经后期量少,此乃我中西汇通原创。谁说中西汇通没用?谁说懂西医就不会看中医? ?这个小心垂体瘤,需要重补大通! 连续三个以上周期。后期以补为主多,入熟地。若论中医,大剂量牛膝引血下行,而肝郁者不效,以麦芽疏肝升阳,正与牛膝升降并调,故二者并行。小量桂枝,开其地户,引经之药。归芎芍,此仲景法。兔丝子,升高激素,实张锡纯汇通法。红花,后世时方也。牛膝,通冲脉,从气化论。

发布了文章

吴门秘方002——宣清降浊汤

【名称】:        宣清降浊汤 【组成】:        枇杷叶9 射干12 淡豆豉9 桔梗6 栀子9 降香6 瓜蒌12-30(通用壳,秘用实)法半夏6-30 黄连3-6 枳实6-30(通用壳,秘用实)生姜6片 威灵仙9-30 郁金15-30 神曲15 【备注】:        胃食管反流病,热中。病在上焦者,上焦乱气,即太阴乱气。        1. 栀子豉汤,反复颠倒,因属上焦,太阴肺,温病条辨加味为上焦宣痹汤。        2. 小陷胸汤,正心下,按之痛,即反流贲门炎(西医贲门剑突下),温病条辨加枳实通腑,太阴阳明,更虚更实故也。        3. 小半夏汤,降阳明胃气,不使反流入太阴。若其人烦躁者,重生姜,即生姜半夏汤心中溃溃然。        郁金解郁,且自血分截断,防其恶变。神曲不止消食,也为解郁,有安神之功。越鞠丸用神曲,并非随意选一消食之品。防止反流,不光降胃气,通大便,且需消食,以减轻腹压,防止反流。        威灵仙,食道专药。        宣清,宣肺也,枇杷叶,豆豉,射干,桔梗,瓜蒌等。降浊,降胃气,半夏,枳实,生姜,神曲。        此方调气为主。然西医认为身心疾病,中医神气同调,栀子豉汤,神曲,郁金故也。日久有恶变者,郁金先入血分,使痰瘀不能互结,变生有形肿物。降浊,降香专用。 此病何以多烦躁?胃络通心。至于黄连,阳土所生在君火。

发布了文章

吴雄志方3

【名称】:开宣通痹汤 【组成】:瓜蒌5-30 薤白9 桂枝9 香附9 苏叶梗9 陈皮6 厚朴9 苍术9 神曲15 川芎9 枳实6-30 生姜6 射干9 威灵仙15-30 【备注】:瓜蒌薤白桂枝汤合枳陈姜汤,入香苏散、平胃散、越鞠丸加射干、威灵仙。 【主治】:胃食管反流病,寒中(上焦乱气,病在太阴)。        宣清降浊汤治热中,以热在阳明,乱于太阴(阳明不降,太阴不升)。        开宣通痹汤治太阴寒中。前方小陷胸,今方瓜蒌薤白桂枝汤开胸中阳气之痹,以君火,温阳土,除心下(剑突下)痹痛(贲门炎),也可入半夏。前方郁金入血截断,此方川芎。        此方重在温通心阳则阳明胃气下行而清浊归位,诸症可解。此病日久消瘦,阳痿不举,皆乱气故。

发布了文章

虚克实生,阳顺阴逆

       阳虚正克 (肝阳虚克脾,造成脾阳虚,消化功能不及)        阴虚倒克 (肝阴虚克肺,造成肺阴虚,肺发炎等)        阳实正生 (肝阳旺长心火,造成心阳旺,心烦气躁)        阴实逆生 (肝阴实传肾水,肝硬化肝癌造成肾腹水)

发布了文章

慢性乙型肝炎

       学习“無门医述”后对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启迪        去年6月,我有幸成为無门学子中一员。进入無门后,跟吴雄志老师学习已有8个月,每次听吴老师讲课都有种醍醐灌顶、脑洞大开的感觉,甚至破三观。吴老师以爱之大、情之深、医之精感染着我,在此对恩师说声:谢谢您,我会尽全力传播爱。        我从认识吴老师到工作的时间不长,临床感悟不多,在此只能谈谈学习心得。我的专业是肝病学专业,现跟大家分享下我对吴老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体会和小结。        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有两个难题:HBV-cccDNA的清除和免疫耐受        HBV-cccDNA能整合到人的基因中,并以此为模板进行基因的转录翻译表达,这就导致病毒性乙型肝炎很难根治,HBsAg转阴后可能复发等问题。目前,西医尚无专门清除HBV-cccDNA的有效药物,也没有打破免疫耐受的特效药和标准治疗方案。核苷酸类药物对控制HBV-DNA有效,但对HBsAg和HBeAg作用不明显。而干扰素对降低HBsAg和HBeAg的作用虽优于核苷酸类药物,但费用昂贵,且有其严格的适应指征针。中医认为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为湿热疫毒内蕴肝脏,日久损伤正气,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故治疗重点在于清除湿热疫毒和扶正固本。中医在调节免疫、打破免疫耐受、抑制肝纤维化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吴老师的“清肝败毒汤”在诱导产生清除HBV-cccDNA和打破免疫耐受上可能具有广阔前景。现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谈谈对“清肝败毒汤”的体会。        【清肝败毒汤】:        生黄芪30-150g   仙灵脾30g   桑寄生30g            黄  芩9g   薏苡仁90g   白花蛇舌草30-60g          叶下珠30g   生甘草3-6g   姜  黄9g         随证入芍药、丹皮、大黄、蒲公英、五味子、升麻、太子参、肉桂、蜈蚣、豆蔻、竹叶。        吴师说:慢性病毒性肝炎为伏邪温病,治疗重在扶正托邪。        那么乙肝病毒为中医之何邪?此邪伏于何处?又从何处出?扶何处正气?答案都在此方中。        吴师说:正邪相争,病治少阳,相争太过病治阳明,相争不及从三阴入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为正邪相争不及,邪伏三阴,重在厥阴。方中以白花蛇舌草、叶下珠清解厥阴热毒,姜黄流动厥阴气血,加升麻则托厥阴之邪外出;仙灵脾、桑寄生扶少阴正气,托少阴之邪;生黄芪,生甘草扶太阴正气,托太阴之邪。病毒性乙型肝炎病情缠绵、夹湿,为湿热疫毒,故佐薏苡仁。三阴正气得扶,托邪外出,转出少阳地带(详见标本法),使其正邪相争,故佐黄芩以清解少阳,防止正邪相争太过转阳明。那为何清肝经热毒之药选用白花蛇舌草、叶下珠、升麻、姜黄?扶少阴正气为何选用仙灵脾、桑寄生?扶太阴正气为何选用生黄芪,生甘草?祛湿为何选用薏苡仁?清少阳热为何选用黄芩?        白花蛇舌草为清热解毒药中能调节免疫的药,攻中有补;        升麻为清热解毒药中能抗乙肝病毒的药;        姜黄为活血药中能抗乙肝病毒、抗肝纤维化的药;        桑寄生,此药与僵蚕均是寄生之药,抗乙肝病毒,有研究表明能降低HBsAg,改善肝脏微循环;        仙灵脾为补肾药中既能提高免疫力,又能抗病毒的药;        生黄芪为补气药中能双向调节免疫、诱导干扰素产生,抗病毒的药;        甘草轻用既能健胃,又能调节免疫,诱导干扰素产生,抗病毒;        薏苡仁为祛湿药中既能增强免疫又能抗病毒的药,秘在重用。        全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重点突出,全盘攻击。        联合無门的升阳败毒散(升麻30 生甘草6 黄芩9 丹皮9 薏苡仁90 大青叶30 淡竹叶30 白豆蔻6 姜黄6 蜈蚣3)和薏苡败毒散(薏苡仁90 淡竹叶30 白豆蔻6 酒黄芩9 大青叶15 生甘草6 补骨脂15牡丹皮6 )来思考,可进一步体会無门的学术思想。        一、学术特点        1、直取其病,随证加减        病毒性感染多为伏邪温病,吴师以黄芩、升麻直取其病,托邪外出。夹湿加薏苡仁、白豆蔻,夹热加大青叶、白花蛇舌草,气虚加以黄芪、甘草。此又为病证症有机统一。        2、中西汇通,古今一统        此方既能抗病毒,又能调节免疫,抗肝纤维化,完全符合现代医学的治疗原则。中医以扶正托邪,清解湿热疫毒,补益脾肾,以固先后天之本。全方融伤寒温病于一炉,经方妙用。        3、以调平破八纲        方中寒温并用,攻补兼施。黄芪扶正,白花蛇舌草攻邪,一温一寒,一虚一实。虚则重用黄芪、实则重用白花蛇舌草,寒则加重仙灵脾,佐以肉桂,热则加重白花蛇舌草,佐以大青叶,随其寒热虚实而加减。        二、启迪        1、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为伏邪温病,治疗重点在扶正托邪,厥阴转出少阳,使其正邪相争;要点在托邪务尽;难点在正邪不争。        2、选药既符合中医病证思维,又能利用现代药理与病理提高选药的针对性,提高临床疗效。        三、思考        1、三阴托法各自的重点和区别是什么?        2、托邪外出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托邪已尽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加速正邪相争?        3、补肾法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没有肾虚的病人能否用补肾法?        4、中医如何打破免疫耐受?重点在哪? 【作者简介】吴疆,男,1987年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肝病方向)硕士研究生,发表《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研究进展》已投《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灵猫方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体外实验研究》,参与课题: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研究。

发布了文章

肺癌

一. 对现代医学肺癌个体化治疗的认识        对于肺癌个体化治疗的权威指南,我一直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指南也有诸多不正确或需要完善之处!我不仅从病理、肿瘤分子标记物认识个体化治疗,而且还从肿瘤原发灶病灶位置、肿瘤转移灶、肿瘤分期、既往治疗方案、运气学等7方面谈肺癌个体化治疗。        治疗肺癌的方案主要是含铂的方案,含铂的方案主要是与紫杉醇、多西他赛、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依立替康、依托泊苷、长春新碱、培美曲塞等,也有吉西他滨与紫杉醇的联合用药报道,这些药中部分可配合厄洛替尼。这些药如何组合最合理,取得的疗效最大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针对目前现状,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综合治疗个体化,疗效满意。        在谈论治疗个体化之前,我把上述药物寒热分类,以便下面认识,寒药为紫杉醇、长春瑞滨、依托泊苷、贝伐单抗,热药有吉西他滨、依立替康、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培美曲塞。多西他赛目前还不能很好分类。对药物寒热分类我主要是从4方面认识。        一是根据部位(原发和转移部位)推测药物的寒热燥湿,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精原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精原细胞瘤属火,故EP方案偏寒;特罗凯治疗肺腺癌、胰腺癌,肺腺癌、胰腺癌皆属寒湿,故特罗凯是热药、燥药。        二是根据病理类型推测药物的寒热燥湿,鳞癌、小细胞癌吸烟人多见,位近肺门属火者多,但小细胞癌与鳞癌又有区别,小细胞肺癌容易淋巴结转移、脑转移,说明其挟痰湿挟风较多,为痰火风之证;容易出现胸水,也说明其湿邪较重。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EP是金方案、经典方案,多次应用EP方案后或广泛期小细胞肺癌,IP方案有优势,为什么?EP方案药物偏寒,多次应用后会使体质偏寒,已到广泛期说明阳气大虚,IP方案治疗其有效说明IP方案药性偏热。        腺癌多为小的外周病灶,常见于不吸烟患者及女性患者,多属寒;容易出现胸水、淋巴结转移,出现胸水多为阳虚、淋巴结转移多见痰湿,故腺癌多寒湿;腺癌首选培美曲塞,培美曲塞是热药。        三是是根据药物的副反应来认识药物的寒热燥湿。大家认识药物的副反应主要是避风险,可大家是否能从副反应中得出有益的内容。我认为可从副反应中医辨证,容易发现药物的寒热燥湿,对合理临床应用药物大有裨益。如紫杉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肌肉疼痛,六淫中只有寒邪最容易导致疼痛,故紫杉醇是寒类药物;而且紫杉醇会引起白细胞减少、低血压、心动过缓、厌食、水肿等亦属一派阴证,从这一点也可认识它是寒类药物。西妥昔单抗引起全身红色皮疹,是热类药。易瑞莎:手足皲裂,是燥类药;伊立替康引起口干、手足干裂等,药性偏燥。为何?《内经》病机十九条和刘完素提出的“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四是根据骨髓抑制。认识药物的寒热,从白细胞损伤速度看,损伤快者为寒药,慢者为热药,因为阳易骤升,阴难速成。红系为阴,白系为阳,热药既损阴又损阳,寒药仅损阳。        了解了药物的寒热燥湿,下面重点谈肺癌的个体化治疗        (一)据病理类型选择:近年来把非小细胞肺癌分为鳞癌、腺癌,用药也各有所主了。据2009版NCCN指南指出,NP、GP方案对鳞癌效果好,紫杉醇加顺铂、贝伐单抗和培美曲塞加顺铂的方案对腺癌效果好,而不谈论TP方案对哪种病理类型有效,为什么只有紫杉醇加顺铂后加贝伐单抗才能对腺癌有效,其他药物不加贝伐单抗,大家仔细分析一下这里有许多西医难以解释而可用中医来解释清楚的,腺癌中医辨证多为寒湿、鳞癌多为痰热,2011年ASCO又提出紫杉醇加顺铂后加贝伐单抗没有治疗优势,而且还说紫杉醇脂质体对鳞癌有效,紫杉醇脂质体对鳞癌有效,紫杉醇对鳞癌也必然有效。2009版指南还有与这个理论不符的,即GP方案对鳞癌效果好的,从2009年ASCO会后又说GP方案适合肺非腺癌患者,这个说法还是不对,要是这样,为什么B2-07研究荟萃分析6671例患者得出的结果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含健择方案显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达14%;而一线含紫杉醇方案显著增加疾病进展风险达21%,怎样解释?中医学认为晚期肿瘤阳虚者多,紫杉醇为寒药,寒症用寒药,所以紫杉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不好,而且会促进疾病进展,吉西他滨是热药,热药对寒症自然疗效好,这样的解释我想大家会认可。        这时有人会站出来批评我,说指南是全国最知名专家根据国外的指南制定的,你有什么资格评头论足?!我明确地告诉大家,指南为4类证据,不是最可信的证据,君不是经常见到专家上半年在台上这样讲,下半年ASCO会议之后会谈另一个结果,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观点。指南不是金标准,只是目前情况下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已。        (二)据生物标志物选择:最近发现,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率高,选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效果好。2009年在第13届世界肺癌大会Tony Mok等人报道了IPASS研究中EGFR突变对疗效的影响,在19和21外显子突变之中可能存在优势突变,19号外显子突变可能对吉非替尼更有效。肺鳞癌胸苷酸合成酶(TS)表达水平高,目前研究出一种胰岛素相关蛋白治疗鳞癌效果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的表达。ERCC1表达水平越高,顺铂耐药性越低,耐药性越强。RRM1表达水平越高,吉西他滨敏感性越低,耐药性越强。BRCA1的mRNA表达水平越高,紫杉醇或长春瑞滨敏感性越高,NSCLC患者预后越差,对含铂方案化疗的反映越差。这些指标的检测对选择药物有重要意义。很有意思的是:BRCA1和紫杉醇、长春瑞滨这两个寒药有关,而不是和紫杉醇(寒药)、吉西他滨(热药)或者紫杉醇、依立替康(热药),这个结果支持我的观点,非常值得玩味!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显著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目前数据表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受益不受KRARS或EGFR突变的影响。部分人类肿瘤中EGFR的表达情况见下表。 部分人类肿瘤中EGFR的表达 结肠癌 25%-77% 头颈部癌 95%-100% 胰腺癌 30%-89% 非小细胞肺癌 40%-80% 肾细胞癌 50%-90% 乳腺癌 14%-91% 卵巢癌 35%-70% 神经胶质瘤 40%-63% 膀胱癌 31%-48%        这个表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医的异病同源、异病同治;还说明头颈部、神经胶质瘤病机比较单一;而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病机较复杂。K-ras与EGFR突变不同时存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与舒尼替尼治疗范围不一致,这个范围主要是讲中医寒热燥湿的范围不一样,目前西医没认识到这一点。        血管生成抑制剂也是肺癌主要靶向治疗药物,但血管生成抑制剂目前还没有特异性预测指标,有人认为,肿瘤血管生成有赖于循环的内皮细胞,即内皮细胞从血管壁脱落或内皮细胞从骨髓动员至外周循环分化为aCECs,进而形成肿瘤血管,因此,根据内皮细胞来判断肿瘤新生血管和血管靶向治疗的疗效可能有重要意义。        (三)据原发灶病灶部位选择:我在前面谈过肿瘤部位与病理的相关性,目前有许多患者因为多种因素自始至终病理不明确,没有病理选择化疗方案不论西医还是中医绝大多数是随意的,自然疗效不会满意。事实上根据病变部位可以选择化疗方案或靶向治疗药物,原发灶位于肺门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多为小细胞肺癌,选择EP方案,耐药后用CPT-11/DDP方案(EP方案是偏寒,耐药后选择偏热的CPT-11/DDP方案才会有效);原发灶位近肺门纵隔淋巴结不大者多为鳞癌,选择TP、NP方案;原发灶位近外周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多为腺癌,选择治疗腺癌的方案;肺散在结节影,纵隔淋巴结不大,多为肺泡癌,肺泡癌多为脾气大容易生气之人,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挟痰火,按鳞癌治疗效果要比腺癌效果好,绝对不能单纯把肺泡癌定为肺腺癌一种类型而按腺癌治疗,但肺泡癌位近胸膜者按腺癌治疗较好。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鳞癌、腺癌同属非小细胞癌,与小细胞癌不同类,但是鳞癌与小细胞癌的主要病因为吸烟而且同为中心型肺癌,治疗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治疗鳞癌的药物治疗小细胞癌有效,治疗小细胞癌的药物治疗鳞癌也有效,如紫杉醇、多西他赛治疗小细胞癌效果就很好。这一点在传统医学就很容易解释,鳞癌、小细胞癌同为痰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腺癌就不同了,属寒湿,所以鳞癌与腺癌虽同一大属,但用药截然不同,与小细胞癌不同属,但性质相同,所以用药有交叉。在日本报道,伊立替康加顺铂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较EP方案有优势,但在欧洲未能得出相同结论,事实上EP耐药后用伊立替康加顺铂方案效果较好,而且病情偏晚用伊立替康加顺铂方案效果也较好,为何?EP方案偏寒,,伊立替康加顺铂方案偏热,用EP方案后体质变寒、病情偏晚时体质偏寒,所以用伊立替康加顺铂方案效果会好一些。再如SCLC患者出现胸水、脑转移后用伊立替康加顺铂方案效果要比EP方案好一些。        培美曲塞加顺铂的方案治疗腺癌、胸膜间皮瘤效果好,为何?位近外周,偏寒湿,所以应用要使经济条件差的话用GP、IP方案治疗胸膜间皮瘤也会有效。但在临床中发现胸膜间皮瘤病灶范围广泛,在纵膈也有病灶者用舒尼替尼有效。        (四)据转移灶选择:在临床中发现,化疗对某些部位转移肿瘤有效,而对有的部位转移肿瘤无效,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不同转移部位肿瘤性质不同,所以治疗效果不一致,一般而言淋巴结转移为寒湿、脑转移为痰热挟风、肝转移为血虚、溶骨性转移灶为血瘀挟热、肾上腺转移为脏寒,胸膜、心包转移为阳虚,出现多处转移者多见阳虚、元气不足。所以在治疗出现转移的肿瘤时,不能只盯着原发灶,而且要兼顾转移灶,有时转移灶的部位和表现对选择化疗方案更有意义。在临床中发现吉非替尼治疗合并胸水、水、心包积液的肺癌有效,治疗肺腺癌脑转移有时有效,而对骨转移很少有效,用上面的理论就不难解释了。同样厄洛替尼治疗肺鳞癌患者有效率为27%,这27%的患者到底是那些患者,我猜测主要是位近外周型肺鳞癌、出现胸水、心包积液、脑转移的肺鳞癌患者,不知有无道理。        (五)据分期选择:B2-07研究荟萃分析6671例患者得出的结果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含健择方案显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达14%;而一线含紫杉醇方案显著增加疾病进展风险达21%,这是一个分期与化疗药物有关的例子。肿瘤分期越晚,阳气越虚,越应选择热药,而不是寒药,紫杉醇为寒药,所以紫杉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不好,而且会促进疾病进展。吉西他滨是热药,热药对寒症自然疗效好。        在日本报道,伊立替康加顺铂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较EP方案有优势,但在欧洲未能得出相同结论,事实上EP耐药后用伊立替康加顺铂方案效果较好,而且病情偏晚用伊立替康加顺铂方案效果也较好,EP方案偏寒,伊立替康加顺铂方案偏热,用EP方案后体质变寒、病情偏晚时体质偏寒,所以用伊立替康加顺铂方案效果会好一些。        这些是你不能从病理类型选择化疗方案。        为了更准确分期,必须了解肺癌容易转移部位,肺癌容易肺门纵隔淋巴结、胸膜、脑、骨、肝、肾上腺等转移,应进行的必要检查,检查有查体、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记物(CEA、NSE、CY-211、CA153等)、胸片、胸部及上腹部CT、肺功能、脑MRI、骨扫描、纤维气管镜、纵隔镜、骨穿活检、胸腔或心包积液细胞学检查、PET-CT,肺上沟瘤者增加脊椎和胸腔入口处的MRI等检查。        (六)据既往治疗方案选择:国外曾观察应用吉非替尼后用健择、紫杉醇、泰索帝方案化疗,紫杉醇有效率最高,达27%。大家有这样的经验,应用吉非替尼耐药后再用紫杉醇、舒尼替尼有效,为什么?吉非替尼是大热药,应用一段时间后会把体质变热,这是你用紫杉醇、舒尼替尼这个寒药会有效,若选用依立替康等热药效果就不会好。所以我们在明确化疗药的寒热后,同时观察前面所用药物,出现耐药后选择寒热相反的药物,自然还会有疗效,即使以前曾用过该药也会如此。        (七)据运气学结论选择:运气学我在前面反复多次论述,如临床实在辨别不清,可用运气学来帮助用药,根据出生时运气学结合发病时运气学得出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来确定患者肺部病变是热还是寒湿,如此用药效果会好一些。        综上所述,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绝不是简单的病理就能决定的,要想提高治疗疗效,必须从以上七个因素考虑。        据我临床观察,寒药力量紫杉醇、舒尼替尼大于长春瑞滨、依托泊苷,热药培美曲塞优于其它化疗药物;厄洛替尼治疗范围广于吉非替尼,而且目前认为厄洛替尼片的疗效不受EGFR突变影响。        此外根据肺部转移灶形状和部位来协助判断来源,一般而言,肺部多发棉絮状病灶多为甲状腺转移;位近肺门的转移灶多来源于属火热的肿瘤,如乳腺癌、鼻咽癌;外带下野的转移灶可见于属阳虚的肿瘤如肾癌、膀胱癌。        当然了,肺癌的个体化治疗还面临诸多问题,如是否化疗都选顺铂、药物剂量目前是否合理、靶向与化疗如何联合、上面7个因素哪一个因素最重要及如何判断等。        在临床中还困惑如何判断化疗和靶向治疗疗效及决定下次治疗方案,我认为当原发瘤体缓慢增大,未出现新病灶,抗癌力量不够治疗方向正确用同类比之较强抗肿瘤药物;原发瘤体未增大,在同脏器出现新病灶,新病灶个数少者,不换方案,新病灶微创治疗,加强本脏器扶正或根据新病灶位置换部分药物;原发灶迅速增大,换另类方案,要含有清热类抗癌药物;肿瘤广泛转移,必须极力扶正、靶向药物(根据上次方案定),保护体质。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目前西医知识并不是完全正确,哈佛大学医学院某院长曾说过,十年后发现我们现在的知识50%是错误的,但遗憾的是我们不知道哪些是错误的。那如何甄别正确与错误呢,用中医理论,我们中医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哪些是错误的,关键是意识和思维。        当您看完我前面的资料,2011年ASCO肺癌最新进展你能很好解读了,如CP联合血管阻断剂未提高疗效;CP联合motesanib不能显著改善非鳞癌NSCLC患者OS;JMDEI研究回顾性分析表明,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鳞癌NSCLC显著优于多西他赛;抗血管药物或可削弱EGFR-TKI对EGFR突变者的疗效;进展期非鳞状细胞NSCLC口服血管生成抑制剂未延长OS期;培美曲塞联合厄洛替尼二线治疗可显著改善NSCLC患者的PFS和OS。 二.对祖国医学肺癌诊治的认识        对于肺癌的辨证,我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敢自秘,公之于众,权当抛砖引玉。        (一) 病因病机        非单纯肺气不足、或肺脾两虚,而是脾肺肾三藏虚损,如此外邪乘虚而入,痰湿血瘀阻络,久而成积。正虚肺脾肾虚是本,痰蕴、血瘀、络阻、癌毒是标。        (二)辨治要点        气短是脾肺不足的表现,气喘、咽咸、痰咸是肾虚的主症,气短用升陷汤加减补脾肺,痰咸用金水六君煎加减补脾肾,此为扶正之法,临床应以健脾补肺为主,或据年龄、症状加以补肾。病邪为痰瘀互结,痰为先,瘀为后,因为肺为储痰之器,不论有痰无痰皆应祛除玩痰,痰消瘤易消,用海白百冬汤、朦石磙痰丸祛痰,或加温肺阳之品助化痰,有些患者大量排痰后瘤体缩小;血瘀阻络,血不行则为水,水继而化为痰,祛瘀不仅防生痰、而且化痰,用当归、地龙、水蛭、附片等祛瘀利水。抗瘤用壁虎、烧干蟾等抗癌散结。治疗肺癌要扶正祛痰化瘀并举,此为正法。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许多中医治疗肺癌不外益气养阴化痰抗癌,益气养阴之品不外是生脉散、麦门冬汤等,化痰不外浙贝母、瓜篓、半夏等,抗癌不外蛇舌草、金荞麦、蜈蚣等药。无瘤者这些药有时部分勉强应付,一旦带瘤往往束手无策。著名中医郭锡武前辈说肺病不外气结、痰与水,一语道破机关。水结葶苈大枣泻肺汤、小青龙、苓桂剂可治,效果明显;然化痰临床总觉浙贝母、瓜蒌、半夏力量弱小,效果不明显,需用海浮石、青朦石、胆南星。抗癌需出重拳,选用蟾皮、壁虎等品,非白花蛇舌草、金荞麦所能为。扶正用黄芪30克、党参15克力嫌不足,两者并用且黄芪需50克以上,殊不知脾胃为生痰之源,脾胃健可断痰根,肿瘤如无粮草供应消亡指日可待。对于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症患者,单纯补脾肺痰难消,如加补肾用熟地、当归痰自消,此为补肾化痰之法。古人云:“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动湿者,主于脾,痰之末饮也,贮于肺”。对于肺癌必须考虑脾虚、肾虚的问题。        (三) 个体化治疗        目前现代医学谈个体化治疗,其实祖国医学最强调个体化治疗,而且个体化治疗体现在辨证论治内容中。 1.据病理加减:一般而言,腺癌多为寒湿,应多用温阳化湿之品,如附片、干姜、薏米、桑皮等。鳞癌、小细胞癌多为痰热阴虚,小细胞癌较鳞癌程度重一些,应予金荞麦、鱼腥草、瓜蒌、百合、麦冬等。肺泡癌用理气活血清热之品,如青皮、桔梗、枳壳、莪术、金荞麦等。 2.据原发部位加减:如临床无病理或病理不详者,病灶在外周者按腺癌治疗,近肺门者按鳞癌、小细胞癌治疗,散在弥漫者按肺泡癌治疗。 3.据转移灶加减:一般中医大夫认为转移就是正气虚,补正气即可,也有的认为是邪盛,加强祛邪才行,所以所有的中医攻关课题是用一种中成药抗肺癌所有转移,结果可信吗?换一个角度看,一个钳工能做瓦工、板工、电工等活吗,诚然不能,那么一种中成药能抗所有肺癌的转移吗?当然也不能,每个部位转移灶有其中医特点,如脑转移为痰火风夹杂应祛风化痰清热;胸膜转移出现胸水为阳虚应补阳;肝转移为血虚当补肝血;淋巴转移为痰湿流注加强化痰利湿;骨转移固然有肾虚,但存在明显的血瘀挟热,应祛瘀清热;心包转移出现心包积液应温阳利水;多个脏器转移元气已大虚,应大补元气。 4.据运气学加减:据生辰运气学可推断患者哪些方面虚弱,预先知道患者容易哪些脏器转移,提前用药可防微杜渐,可以很好的控制肿瘤。 5.据治疗后出现转移部位加减:原发灶增大,没出现新的病灶,这时要考虑治疗大方向没错,只是抗肿瘤治疗力量的不足,要加大抗肿瘤的力量;原发灶增大,同时又出现新的病灶,这时要考虑抗肿瘤治疗不足,同时要考虑肺的正气不足,这时既要抗肿瘤又要扶助正气,扶正抗瘤并重,如此才能稳定瘤体。原发灶增大,同时多部位转移,而且转移很迅速,这时不仅仅是治疗不足的问题,还有可能是正气太虚,大补元气有可能控制肿瘤。 6.据症状加减:肺癌患者可出现各式各样症状,临床可根据各种症状加减,后面对肺癌疑难症状处理由专门论述。        (四)基本方药        生黄芪50g、知母20g、升麻3g、煅海浮石(先下)50g、白英20g、百合30g、熟地30g、当归20g、陈皮10g、清半夏15g、茯苓15g、胆南星15g、地龙15g、守宫30g、焦山楂30g、干姜10g、细辛3g、款冬花12g。        据病理加减:鳞癌、小细胞癌加金荞麦30g、羚羊角粉(分冲)3g、皂角刺10g、烧干蟾10g;腺癌加龙葵15g、附片(先下)10g、桂枝10g、川椒目10g。        据症状加减:有病灶者加烧干蟾10g;气短乏力者加党参15g,配合灸气海、关元穴;痰少粘难咯者,查有无真菌感染,有用抗真菌药物,其他可用西药化痰如糜蛋白酶、沐舒坦、乙酰半胱氨酸,中药加青朦石(先下)30、黄芩15;喘甚,活动后加重,加生赭石(先下)30g、蛤蚧3对、山萸肉30g、苏子15g、沉香末(分冲)3g;胸痛如锥刺,疼有定处,加乳香10g、没药10g,或局部刺血拔罐艾灸;痰中挟有血丝的加白芨10g、仙鹤草30g;发热为高热脉实者予安宫牛黄丸口服,低热者加地骨皮15g、银柴胡10g、青蒿20g(后下)、丹皮10g;肺内痒者加首乌30g、防风30g;咽痒咳嗽者加车前子30g、僵蚕10g;便秘者加生白术60g、酒大黄6g;失眠加蝉衣10g、夜交藤30g;卧则咳嗽加制酸药物;干咳加败酱草30g、附子(先下)10g;便秘加加生白术60g、酒大黄6g;        据转移部位加减:胸膜转移见胸水去半夏加桂枝10g、龙葵20g、葶苈子10g、附片(先下)30g,同时外敷治疗胸水中药膏(见总论中药外用部分);心包转移多见于小细胞癌、腺癌转移,出现心包积液者加桂枝15g、附片(先下)30g、甘草10g,同时艾灸虚里、关元;脑转移加生赭石(先下)30g、川芎40g、苍术15g、泽泻30g,配合灸百会、关元;肝转移加白芍30g、山萸肉30g;骨转移加土元6g、补骨脂30g、菊花15g;淋巴结转移加海藻30g、蜈蚣6条;胸膜疼痛加复元活血汤。        特殊用药:肺癌空洞咳血,可见于鳞癌病灶过大中央坏死、贝伐单抗治疗后引起,这种出血一般止血药物很难控制,可用合欢皮30g水煎来止血。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合欢皮是舒郁解毒药物,怎么就止血了呢。其实我们认识药物多从教材中得到,许多很有效的药物功能在教材选用过程中被人为的漏掉了,非常可惜。古书云合欢皮有很好祛痰和止血作用,肺痈(肺脓疡)恢复期常以单味合欢皮煎汤服,名黄昏汤,以作肺痈后期修复的有效药物,肺结核空洞出血用之止血效果明显,同样治疗肺癌空洞出血也效如桴鼓。        手足皲裂:用吉非替尼后会出现手足皲裂,用紫草15g、生地30g、玄参20g、白及10g、百合20g、桑叶10g,每日一剂,水煎外洗,效果就不错。        红色皮疹:许多靶向治疗药物会引起皮疹,有的非常严重,部分长在面部影响美观,可用土茯苓、连翘、金银花、苦参、夏枯草、丹皮等药,水煎,用纱布蘸药,敷在病患处。每日可多次。        放射性肺炎:为肺癌、食管癌、乳腺癌放疗常见副反应,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尚无良效,中药治疗效果较好,我的经验主要靠问诊,是否气短不足以吸,痰或咽部有咸味,有咸味用金水六君煎加减,气短不足以吸用升陷汤,两者皆有者用两方合方,效果不错,同时据症状调整用药。如极其顽固,常规用药无效时用银花20g、紫苑12g、款冬花12g、虎杖15g、桔梗15g、瓜蒌12g、败酱草20g、鱼腥草20g、百部10g、杏仁10g、桑皮12g、芦根12g、白茅根10g、桃仁10g、冬瓜仁10g、薏米12g、黄精10g、白芨10g、海蛤粉15g、甘草6g、知母15g、黄柏12g、女贞子10g,每日一剂,咳血再加仙鹤草12g,水煎服。        此乃唐山一去世名医治疗支气管扩张方,支气管扩张与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有许多相似之处,故用它治疗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效果满意,大家不妨用之。支气管扩张巩固方是黄芩10g、银花20g、生地10g、元参12g、款冬花12g、葶苈子12g、虎杖15g、陈皮12g、半夏12g、白术12g、瓜蒌12g、杏仁10g、桑皮12g、芦根12g、桃仁10g、冬瓜仁10g、黄精10g、海浮石12g、海蛤粉15g、女贞子10g、枸杞子10g、鱼腥草20g,打丸,每丸6克,日2次。支气管扩张治疗方与巩固方为唐山市统计局齐保存局长赠方,在此代表广大患者致谢。        肺癌晚期卧床咳痰无力,痰多者,此极易肺部感染促进患者死亡,西医对这种情况往往是束手无策的,中医用生姜10、红枣10枚,煎水代茶饮,多能很快祛除痰涎,概脾胃为生痰之源,生姜温胃化饮、红枣健脾,脾健饮化痰自消,药虽简单但取效甚捷,万万不可小视。        肿瘤患者化疗后厌油腻:部分肿瘤患者化疗后厌油腻,有的终生厌油腻,甚至不能闻炒菜味,见到油就恶心。厌油腻机理不明,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据我的多年临床观察,化疗时或厌油腻后口嚼生姜或汤药中加干姜、生姜可有效治疗厌油腻。        (五)其他疗法        部分肺癌患者在肺俞、定喘穴周围有结节,可刺血拔罐艾灸对肺癌瘤体消失有意义。可重灸中脘、气海、关元等穴位。 三.典型病例 1.原发性肺癌验案        案例1:徐某,女,51岁, 2002年7月因左肺占位在北京某肿瘤医院手术,术后病理为肺泡癌,纵隔部分淋巴结转移,分期&#8546;A,予NP方案化疗4周期,半年后CEA增高,复查提示右肺门转移,予放疗。再次与化疗4周期,方案为TP方案,2003年7月开始服用我的益气养阴化痰抗癌中药,无非是生脉散、麦门冬汤加浙贝母、瓜蒌、半夏等,10月又见右肺转移灶,予氩氦刀治疗后病灶消失,患者不愿做化疗,我辨证为肺肾两虚、痰瘀互结。用方如下:        生黄芪50g、知母20g、升麻3g、煅海浮石(先下)50g、白英20g、百合30g、熟地30g、当归20g、陈皮10g、附片(先下)10g、川芎40g、清半夏10g、地龙15g、守宫30g、焦山楂30g、干姜10g、细辛3g、砂仁15g。        CEA曾稳定10余天,但指标迅速上升,无奈到北京某职工医院验证免费的国产多西他赛,谁料化疗2个周期后出现脑多发转移,头痛呕吐,急予脑部病灶放疗,之后全脑放疗。放疗后患者身体极度虚弱,气短胸痛,心慌,头痛,无法继续化疗。        因为该患者多年来与我建立起来了深厚友谊,我很苦恼,治疗辩证没错误,为什么无效,病情迅速发展?疾病发展有正虚邪实的问题,壁虎用了,30克足足有23-25条,在其他部位肿瘤治疗时效果很好,不应该是抗癌药物的问题;        化痰药的问题?王三虎教授的“抗癌进行时”其学生说王教授治疗肺癌效果好,应用海白百冬汤,然而没有说到有肺部肿瘤消失的,多为门诊病例,中药书上说海浮石说是化玩痰,贝母、瓜篓、半夏只是化痰,力量应比这些药强,同时我喜欢附子,应用附子不便应用半夏,可用海浮石代替半夏。这时期我应用海白百冬汤治疗肺癌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幸好一位同学送我一本书,是卢崇汉先生的《扶阳讲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我反复读了3遍,阳主阴从,以前我喜欢用附片,仅仅10克,最多不到20克,读此书我用了60克,殊不知患者脸红转为正常色,症状明显缓解,头不痛了,3月后全面复查,CEA降至正常,脑部肿瘤与前相仿,肺部肿瘤缩小。        反观该病例,是附片、海浮石、壁虎起了主要作用。最主要的是附片,阳气主功能吗,肺功能恢复了,气阴自然产生了,正气恢复了,再加上化痰抗癌有力,瘤体自然缩小了。        该患者在2010年清明节前突发心肌梗塞去世,该患者已经生存了7年余,脑转移也6年了。        案例2:邢某,男,62岁,2004年8月中旬行左肺中分化鳞癌切除术,手术切缘有病灶残留,予局灶处放疗,并化疗4周期,方案为TP,2005年4月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门复见占位性病变,因患者为秦皇岛农村工人且性格倔强,死活不再化疗,于2005年5月初经别人介绍找我看病,就诊时患者喘咳、多汗、气短,痰咸。        用炙黄芪50g、知母20g、升麻3g、煅海浮石(先下)50g、白英20g、百合30g、熟地30g、当归20g、山萸肉30g、附片(先下)10g、胆南星15g、地龙15g、守宫30g、焦山楂30g、干姜10g、细辛3g、金荞麦30g、砂仁15g。        服药8月,复查CEA升高至17.82ng/ml,胸部CT同前没明显变化。        恐其发展,在原方去焦山楂加烧干蟾10g、焦神曲30g,因经济的原因患者未服其它任何中西药物,2006年8月,症状消失。        2007年11月20日复查肿瘤基本消失。之后每3月检查肺门未见肿物,CEA在正常范围内,患者高高兴兴健健康康生活者,目前还在治疗中。已术后生存7年余。        这是一鳞癌一腺癌带瘤病例,其实临床肺癌病灶缩小消失的远不只这2例患者。我深刻体会到中医改善症状容易,消瘤难,几乎难于上青天。中医消瘤除辨证要准外,还要用药精当,大病大治才有疗效,大病小治无疑杯水车薪。 2.纵隔神经内分泌癌验案        曲某,男,45岁,2005年9月发现右侧锁骨上一黄豆粒大小肿物,质硬,活动度差,进一步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经中药治疗后肿大的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2005年11月中旬因患上呼吸道感染,右侧锁骨上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成片,质硬,活动度差,于12月5日在解放军某医院行超声引导下右侧锁骨上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右侧锁骨上淋巴结穿刺)纤维及淋巴组织中见有分化差的恶性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细胞胞浆空壳,部分细胞核仁大,核分裂缘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MelanA(+++),S-100(+++),HMB45(-),CEA(-),CK7(微弱+),CK20(-),EMA(-),PLAP(-),CA117(-),CA30(-)。考虑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2月6日PET检查示:右侧锁骨区域及右侧上纵隔多发恶性高代谢灶,余部位未见明显灶性高代谢改变。于12月16日行右侧锁骨上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考虑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淋巴结转移。12月23日胸部CT示:1.右上纵隔肿物伴纵隔内多发淋巴结增大;2.两上肺大泡。并于12月5日开始行锁骨上窝及纵隔肿物放疗,共33次,总剂量66GY,放疗后于2月17日、3月15日、4月6日及5月11日共化疗4周期,具体用药为泰素300mg,ivgtt, d1,卡铂500 mg,ivgtt, d2,骨髓抑制Ⅳ0,消化道反应Ⅲ0,9月1日、9月30日行第5、6周期化疗,具体用药为力比泰1000 mg,ivgtt, d1、顺铂80 mg,ivgtt, d1、70 mg,ivgtt, d2,骨髓抑制Ⅳ0,消化道反应Ⅲ0。病灶未见缩小反而增大,于2006年11月21日就诊,见一般情况可,右胁下不适,咽干,时心悸,查: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约2×1.8cm,质硬,活动度差,双耳肝区硬结,舌略暗,苔薄白,脉细关尺略滑,心肺腹(-)。        辨证为胸阳不足、痰热风阻胸中,予僵蚕10g、蝉衣15g、浙贝母15g、茯苓30g、桂枝15g、吴萸10g、黄连 3g、 清夏10g、生芪30g、小白花蛇1条、壁虎30g、瓜蒌皮15g、薤白10g、海藻30g、莪术6g、白芍15g、干姜15g、生姜5片、菊花15g,14剂,水煎服,配合金龙胶囊、华蟾素片。        2007年2月27日二诊,右锁骨上小淋巴结消失,纵隔占位明显变小,咽部有痰,目胀,小便正常,大便不畅,查锁骨上淋巴结(-),舌暗红,苔白腻。        上方去茯苓、桂枝、生姜,加射干10g、丹参15g,其他药继服。        2007年5月22日三诊,肿物继续缩小,眼部不适,咽部有痰,大便臭秽,舌尖红,苔厚腻,脉关上滑。        11月21日方去茯苓、桂枝、生姜,加牛蒡子10g、佩兰15g, 其他药继服。        2007年9月11日再诊,近日火大,大便欠畅,舌红,苔黄厚,脉细。        用僵蚕10g、蝉衣15g、浙贝母15g、吴萸10g、黄连3g、清夏10g、生芪30g、小白花蛇1条、壁虎30g、瓜蒌皮15g、薤白10g、海藻30g、莪术6g、干姜15g、藿香15g、砂仁10g(后下)、佩兰15g、 牛蒡子10g、马齿苋30g,其他药继服。        2008年1月8日,肿物基本消失,皮疹,反复上火,胃部发胀,大便不畅,脉细,舌红,苔黄腻。        生大黄6g、赤小豆30g、生白术60g、僵蚕10g、蝉衣15g、浙贝母15g、吴萸10g、黄连3g、清夏10g、生黄芪30g、小白花蛇1条、壁虎30g、瓜蒌皮15g、薤白10g、海藻30g、莪术6g、干姜15g、藿香15g、砂仁10g(后下)、佩兰15g, 其他药继服。        2007-12-27胸部CT报告:1.纵隔内神经内分泌癌复查所见,与前片(2007-5-11)比较肿块稍缩小。2.右肺上叶病灶与前片比较吸收好转3.左上肺大泡与前相仿。PET/CT报告(解放军某医院检查号:DW)纵隔肿瘤放化疗后。右上纵隔轻度代谢增高,与2006-7-4PET结果对比观察,病变范围缩小,代谢程度显著降低,治疗有效。左颌下淋巴结轻度代谢增高,建议随诊。脑PET/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征象。        2008-3-16检查未见异常,目前已生存4年,正在治疗中。 3.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胸膜转移治验        王某,男,1969出生,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患者2006年出现右上腹间断性针刺样疼痛半年余,疼痛向右后背部放射,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部CT示右侧后肋隔角处可见软组织肿块,推压下腔静脉,右侧胸腔积液,CA125 280U/ML,针刺活检PNET,提示腹部小圆细胞恶性肿瘤。2006年10月17日在卫生部直属北京某医院行腹部肿物切除术,手术病理为小细胞恶性肿瘤,伴大片坏死,免疫组化符合原始神经外胚层瘤,CD99(+),Vimentin(+),NSE(-),Syn(-),MC(-),Desmin(-),S-100(-),AE1/AE3(-),CA125(-),Ki-67 40%,2006年11月15日至12月26日行手术部位调强放疗30次,具体剂量不详。2006年11月行腹部B超提示右肾上腺区低回声,2007年3年15日胸部增强CT提示右上肺后段胸膜下多发小结节,右肾上腺病变同前;2007年5月17日右肺上叶后段叶间胸膜增厚明显,胸膜下区见多发小结节影,较前增多,右侧水平裂见小结节。右隔顶心缘旁结节明显增大,大小为3.2x2.0cm,肺内、胸膜下多发结节,转移可能性大。CA125 80.31U/ml, 2007年6月12日增强右肺结节较前略增多增大,右肺门旁结节增大,右侧胸水较前明显增多,右隔顶软组织密度灶较前略增大,右肾上腺区术后改变同前。2006年6至8月交替应用VDCA/IE方案化疗四周期,2007年9月检查胸腔积液较前减少,双肺多发结节影较前缩小,2007年9月至11月复用原方案化疗3个周期;2008年1月10日行肺部肿物切除+纵隔肿物切除+右下肺叶切除术;2008年3月25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时见:一般情况可,易感冒,口干,大便稀。查体: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及压痛,舌暗红,苔薄,边有津液,脉滑小。        辨证:脾虚痰阻血瘀。方药为清半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2克、干姜20克、党参15克、红枣10克、壁虎30克、蜈蚣3克、山萸肉30克、川芎10克、莪术10克、水蛭10克、吴茱萸3克、生黄芪30克、山药30克、海浮石50克(先下)、白英20克、百合30克、焦山楂30克,14剂水煎服,配合温阳化痰散结中药外敷、斑蝥蒸鸡蛋。        2008年5月13日再诊,服上药后发热,加胆南星15克、青礞石30克(先下),14剂,水煎服,其他药继服。2008年6月19日行胸部CT,提示右肺前段胸膜下可见圆形高密度影,直径35mm,右肺胸膜下可见结节影,考虑为右肺癌术后,右肺前段转移癌。        2008年6月24日三诊,手足心热,咳嗽,舌紫暗、苔薄,脉滑,根据胸部CT结果提示病情进展,仔细辩证考虑前药活血抗癌力量不足,在2008-3-25方去吴茱萸,加青礞石30克(先下)、旱莲草30克,14剂,水煎服;血府逐瘀口服液、大黄蛰虫丸、华蟾素片、金龙胶囊口服,其他药继用。        2008年7月16日四诊,手足心发热好转,口苦、眼眶发黑,近日牙痛,脉滑苔薄边有齿痕,有瘀象。处方:清礞石30克(先下)、炒黄芩10克、酒大黄6克、山萸肉30克、清半夏10克、黄连2克、干姜15克、党参15克、生石膏30克(先下)、山药20克、海浮石50克(先下)、白英20克、百合30克、胆南星15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生黄芪50克、知母20克、升麻3克、桔梗6克、烧干蟾10克、壁虎30克、水蛭6克、焦山楂30克,14剂水煎服,其他药继用。        2008年12月2日五诊,关节疼痛不适,视物易疲劳,舌淡红,苔薄,脉小滑。2008年11月20日在协和医院行胸部CT提示右肺胸膜下结节影消失。腹部CT右肾上腺病变同前。上方去大黄、生石膏、桔梗,加木瓜10克、当归20克,14剂,水煎服,其他药用。        2009年2月20日六诊,关节时痛,视物仍疲劳,口干,咽干,舌暗红,苔薄,脉滑。2008年7月16日方去石膏、桔梗,加柴胡10克、珍珠母30克(先下);14剂,水煎服,其他药继用,目前复查未见异常。        按: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是一类罕见的、可能起源于神经嵴的小圆形恶性细胞瘤,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类,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发病部位分布广泛,以骨和软组织多见,手术和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预后多不佳。本例是发生于腹壁软组织的pPNET,以间断性腹痛为主诉,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腹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术后行放疗,随后发生肺转移,纵隔转移,右肾上腺区低回声,行化疗7周期,病灶有所缩小,但很快出现转移,说明该肿瘤恶性程度高。        就诊于我院门诊时表现出脾气不足、肺肾阴虚、血瘀痰阻之象,处方以半夏泻心汤合四君子汤加祛痰化瘀、抗肿瘤药,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服药两月余后右肺部又出现转移灶,考虑患者血瘀较重、癌毒较盛,在前方基础上加强活血抗癌力量,并与血府逐瘀汤、大黄蜇虫丸活血破血,加金龙胶囊、华蟾素加大抗癌力度,加减变化服药5月余,复查病灶消失,随访5月未见复发转移。        本例患者治疗中有两方面体会,一是目前中医肿瘤界认为活血药物会促进转移,主张慎用或不用活血药物,本例患者血瘀较重,不仅用了蟾皮、水蛭等破血药物,而且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大黄蜇虫丸等活血药物,加强了活血力量,使病灶消失,说明在临床中只要见有血瘀就坚持用活血药;二是在中药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了几味剧毒抗癌药物,剧毒药物目前应用者较少,事实上癌毒非泛泛之药所能及,必用大毒之剂才能攻坚,三味虎狼之药蟾皮、壁虎、斑蝥正是起到了以毒攻毒之效,我们认为如在完全掌握如何避免和减缓其毒性的前提下使用毒性药物还是比较安全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认识这些药物。 4.放射性肺炎验案        案例1:胡某,男,65岁,某歌星之父,患肺鳞癌,曾于2002年9月在北京某肿瘤医院手术、化疗放疗,放疗后3月觉得头晕,气短,喘,痰多,2003年春节前后出现工作晕厥,经人介绍找我住院看病,问其痰咸。        予金水六君煎合生脉散加减,予熟地30g、当归20g、砂仁10g(后下)、清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5g、生黄芪50g、知母20g、升麻3g、浙贝母15g、炙杷叶15g、百合30g、瓜蒌皮18g、山萸肉30g,7剂后诸证好转。        因其患阿斯综合症,患者慕我院心血管专家xxx大名,遂请其会诊,改用升陷汤加减,患者1剂后即觉不舒,遂复改为前方,半月后症状消失出院。        案例2:李某,男,60岁,患肺腺癌,未行手术, 2004年5月在某部队医院放疗,放疗过程中因喘憋明显,不能继续放疗,要求中药治疗,我问其无痰咸。        予升陷汤加减,药用清半夏15g、生黄芪50g、知母20g、升麻3g、浙贝母15g、炙杷叶15g、百合30g、瓜蒌皮18g、山萸肉30g、花粉20g、金银花20g,14天后喘憋气短症状消失。        案例3:王某,女,63岁,主因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右肺多发转移,曾在北京某大医院予普通X线放疗,病灶增大随到某部队医院予伽马刀治疗,伽马刀治疗后1个月出现明显喘憋,不能平卧,汗多食少,痰咸。        用抗生素、激素配合金水六君煎加减,7天后无缓解之象,情急之中忽悟出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为炎性渗出、纤维化,肺泡功能几近丧失,类同于支气管扩张,是否可用支气管扩张方治疗?        遂取唐山名医治疗支气管扩张方,原方原量,3天后症状缓解,20天后症状消失,妙哉、幸哉。        此为治疗支气管扩张方,药用银花20g、紫苑12g、款冬花12g、虎杖15g、桔梗15g、瓜蒌12g、败酱草20g、鱼腥草20g、百部10g、杏仁10g、桑皮12g、芦根12g、白茅根10g、桃仁10g、冬瓜仁10g、薏米12g、黄精10g、白芨10g、海蛤粉15g、甘草6g、知母15g、黄柏12g、女贞子10g,每日一剂,咳血再加仙鹤草12g,水煎服。大家在束手无策时不妨试之。 附:胸膜间皮瘤诊治 <span style="l

发布了文章

脐疗在疑难疾病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一.中医脐疗的发展历史        中医外治的历史悠久,而脐疗作为一种中医的外治法,亦源远流长,早在《五十二病方》记载脐疗。药物敷脐疗法是从古代药熨、敷贴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其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故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        脐曰神阙,位于任脉;《灵枢·营卫篇》曰:“足厥阴肝脉……其别支循脊入骶属督脉,上过毛中上行入脐中。”指出了脐与督脉的关系;《素问·骨空论》:“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言明了脐与冲脉的关系;《灵枢·经别》:“当十四椎,出属带脉。”阐述了脐与带脉的关系;《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认为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为经气之汇海,五脏六腑之本。《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下系于脐。”《会元针灸学》:“神阙者,神之舍也,心藏神,脐为神之舍。”《灵枢·肠胃》:“小肠后附脊,左环迥叠积,其注于迥肠者,外附于脐上。”心与小肠相表里为络属关系,故脐与心脏、小肠相通;《灵枢·营气》:“上行至肝……其支别者,上颌,循颠,下项中,循脊如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脐属任脉,任脉会足少阳于阴交;督脉贯脐中央,督脉会足少阳于大椎,即脐与肝、胆相关;《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挟脐。”《难经·二十七难》:“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脾与胃表里络属,脾胃为后天之本,而脐为后天之气舍,即脐与脾、胃相关联;《灵枢·营气》:“故气从太阴出……入脐中,上循腹里,如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脐之深部直接与大肠连接,《幼科大全论脐》“脐之窍属大肠。”又肺脉属肺,络大肠,故脐与肺大肠直接相连;《灵枢·经别》曰:“足太阳之正……属于膀胱,散之肾,……足少阴之正,至中别走太阳,而合上止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而带脉过脐,故肾和膀胱可通过带脉通脐;《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故名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难经·三十一难》:“中焦者……其治在脐旁;下焦者……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故脐与三焦相通。这些都说明了脐与脏腑、经络的联系,并为后世敷脐疗法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脐部用药物治疗疾病最早见于晋代葛弘《肘后备急方》,书中提出“灸脐上十四壮,名太仓,可治卒得霍乱腹痛”,此阶段为脐疗的萌芽时期。        到了唐代,脐疗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著作已有很多关于敷脐疗法的记载。如:《千金要方》:“治虚寒腹痛、上吐、下泻,以吴茱萸纳脐,帛布封之。”《千金翼方》记载:“治霍乱吐泻,筋脉挛急……此病朝发夕死,以急救暖脐散填脐。” 此外,孙思邈还用东壁土敷脐,用苍耳子烧灰敷脐,用露蜂房烧灰敷脐以治疗脐中流水,用杏仁捣如泥与猪髓搅和均匀后敷脐以治脐红肿。王焘的《外台秘要》也有数多脐疗方法的记录,如用盐和苦酒涂脐治疗二便不通等。        宋元时期,脐疗得到丰富,常应用于治疗急症,可见其推广程度和人民的认可程度,如《太平圣惠方》治卒中,“附子研末置脐上,再灸之,可活人。”《三因方》治中暑,“蘸热汤敷脐上”。《万病回春》治疗小儿泄泻不止,以“五倍子、陈醋稀熬成膏,贴脐上”。还有《圣济总录》中记有“腹中寒冷,泄泻久不愈,暖脐膏贴脐,则病已”、“治膀胱积滞,风毒气胀,小便不通,取葱津—蛤蜊壳许,入腻粉调如液,封脐内,以裹肚系定,热手熨,须臾即通”。《南阳活人书》用葱白烘热敷脐治阴毒腹痛、厥逆唇青卵缩、六脉欲绝者。        明清时代,敷脐疗法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涉及到的治疗领域也进一步扩大,可以说是到了成熟时期,已用于治疗很多疑难杂症或奇症。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有“治大腹水肿,以赤根捣烂,入元寸(麝香)贴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消”、“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以治疗自汗、盗汗,用黑牵牛为末,水调敷脐上治疗小儿夜啼”等。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用麝香、樟脑、莴苣子及叶捣为膏敷脐治疗缩阳症。《类经图翼》用甘遂、黑白丑研末热敷脐上治湿气肿胀。《本草纲目》用赤根捣烂,入元寸贴脐心,以帛束之,治大腹水肿。《医宗必读》提出用独活、栀子、青盐捣末填脐并固封治疗小便不通。此外,《景岳全书》、《古今医统》、《简易普济良方》等均有脐疗的内容记载,使后世脐疗更趋成熟。清代医家赵学敏在《串雅内编》和《串雅外编》两书中均记载有不少民间药物贴脐的验方,其中有“治水肿病,小便不通,以甘遂末涂脐上,甘草梢煎汤液服之”。此外还有治疗腰痛以生姜、水胶共煎成膏,用厚纸摊贴脐眼,治疗痢疾用绿豆、胡椒、麝香、胶枣共捣烂贴脐上等。所载方简单且效验,迄今仍被临床所沿用。清官御医吴谦在《医宗金鉴》中说:“阴阳熨脐葱白麝,冷热互熨水自行。”本法是用葱白捣烂,加入麝香少许,敷脐上,并以冷热刺激,治小便癃闭、点滴难出之证。可见当时药物贴脐法的应用,不仅流行民间,而且宫廷太医也吸收应用了。至晚清,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提到:“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缚脐上为第一捷法。”又说“对上下焦之病,也可应用敷脐而上下相应”,提出敷脐法可治“风寒、霍乱、痢疾、疟疾、黄疸、食积、呕吐等……此法无论何病,无论何方,皆可照用”,《理瀹骈文》是其论述外治法的专著,书中记载贴脐、填脐、纳脐、涂脐、敷脐、掺脐、灸脐等法的验方达300种之多。治疗病种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而且对贴脐疗法的作用机制、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辨证施治方面,都从理论上作了系统的阐述,使脐疗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同时指出“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其对脐疗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到了近现代,脐疗越来越受到现代医家的重视,无论是在临床应用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和认识,是脐疗的提高时期。现在,敷脐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涉及呼吸、消化、心血管、泌尿、神经、内分泌等多个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疾病,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抗过敏、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养生保健。 二.脐疗的作用机理 (一)中医机理        肚脐,位于腹部正中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属中医经络系统中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取“如门之阙,神通先天。”之意,名为“神阙”。《经穴名的考察》称“神”是心灵生命力,“阙”是君主居城之门,为生命力居住的地方。神厥穴是任脉的要穴,任脉乃主一身之阴,有充养和总调阴经脉气的功能,对诸阴经有主导统率作用,神厥穴通过任脉与五脏六腑及十二经相通。使药物不断刺激局部腧穴,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使人体可以达到“阴平阳秘”的稳态。具体而言,其机理有: 1.局部药物吸收作用: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的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作用最弱;而且脐下脂肪组织缺如,皮肤和筋膜、腹膜直接相连。脐部皮肤除局部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分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另外,脐部是一凹陷隐窝,乃天然药穴,最适宜置药,药物敷贴后形成自然闭合状态,可较长时间存放,这些均有利于药物穿透皮肤弥散,从而被人体吸收。敷脐后,药物通过脐中皮肤的渗透和吸收,经脉的循行,输布全身,直达病所,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2.腧穴经络传递作用:脐(神阙)与经脉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与奇经八脉的任脉、督脉、冲脉和带脉直接关联。根据中医理论,神阙穴隶属任脉,任脉与冲脉相交会,与督脉相表里。任脉、督脉、冲脉“一源三歧”,三脉经气相通。同时,任脉与督脉周循全身,分别总督阳脉与阴脉,在防治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任脉为“阴脉之海”,能“总督诸阴”,对全身阴经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其脉气与手足各阴经相交会。因任脉联系了所有阴经,故脐可通过任脉与全身的阴脉相连通。督脉为“阳脉之海”,能“总督诸阳”,它的脉气多与手足三阳经相交会。督脉又与阳维脉交会于风府、哑门。故脐又可通过督脉与诸阳经相联系。冲脉上至头,下至足,贯穿全身,为“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能调节十二经气血,其脉气在头部灌注诸阳,在下肢参入三阴。故脐可通过冲脉与十二经脉相通。带脉横行腰腹之间,能“约束诸经”,足部的阴阳经脉都受带脉的约束。又由于带脉出自督脉,行于腰腹,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气所发之处。故脐可通过带脉与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以及冲督相联系。 3.系统调节作用:脐中部位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神经丛和神经束。药物敷贴于脐部,不断刺激脐部皮肤,使局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通过神经反射和传导作用,藉以激发神经-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状态,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和防御能力,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脐部组织学结构        人在胎龄3个月时,脐带就形成了。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联结的纽带,是胎儿生命的桥梁,它一端联结于胎儿的脐轮,另一端连接于胎盘。脐带由两根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以及包裹于它们表面的胶冻状组织组成。各种营养物质和氧通过脐带源源不断地进入胎儿体内,同时胎儿代谢的废物又通过脐带运输出去,这就是胎盘循环。其中脐静脉流动的是从母体而来的富含氧气和养分的动脉血,通过脐静脉,胎儿从母亲获得氧气及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脐动脉是从胎儿流向母亲的静脉血,将胎儿的代谢废物传至胎盘通过母体而排出体外。胎盘循环保证了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皮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皮下无脂肪组织,皮肤和筋膜、腹膜直接相连。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浅部和腹壁浅静脉、胸腹壁静脉相吻合,深部和腹壁上下静脉相连,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这些组织结构有益于药物吸收转输,即使脐疗药物为大分子物质脐部也其它部位容易吸收转输。药物敷脐后,其有效成分通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 药物通过脐中皮肤的渗透和吸收,经脉的循行,输布全身,直达病所,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现代有学者研究认为:敷脐疗法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抗过敏、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三.脐疗的方法和功能        自古以来,脐不可针刺,但可以外敷药物和艾灸,目前用得最多的也是这两种方法。药物敷脐疗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可大致分为以下七种:温通阳气、回阳固脱,如食盐敷脐再加上艾灸,可用于中风、晕厥、虚脱等证;健脾和胃、升清降浊,使脾胃气机协调,用于脾胃不和诸证;通调三焦、利湿消肿,激发三焦气化功能,促使气机通畅,经络隧道疏通,用于腹水、水肿、小便不利等证;行气和血、舒经活络,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可用于痹证、诸痛证、手足麻木等;调和冲任、温补下元,临床上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及男子阳痿、早泄等;敛汗安神、涩精止带,可用治自汗、盗汗、梦遗、惊悸、失眠等证;强壮保健、养生延年,可补脾肾,益精气,用于虚劳诸证、神经衰弱以及预防保健。 四.脐疗在杂病中应用        脐疗在杂病中应用甚广,下面介绍我常用的几种有效方法: (一)尿频:丁香、吴茱萸、肉桂、五倍子等份研末,研细末,取适量,敷脐。 (二)汗出:五倍子(炒黑)10g、郁金10g、冰片10g,研细末,取适量,敷脐。 (三)顽固性呃逆:白胡椒40g、芒硝10g、朱砂0.5g,研细末,取适量,敷脐。 (四)便秘:大黄30g、芒硝20g、炒莱菔子15g、芦荟30g, 研细末,取适量,敷脐。 (五)腹胀痛:白胡椒5研末治腹胀痛。 (六)顽固性咳嗽:麻黄、白芍、半夏、桔梗、杏仁、百部各10g,桂枝、炙甘草各6g,干姜、细辛、五味子各3g,研细末,取适量,敷脐。 (七)过敏性鼻炎:白芷、苍耳子、细辛、辛夷、荆芥各等份,研细末,取适量,敷脐。 五.脐疗在肿瘤中应用        应用脐疗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取得良好疗效,同时使用方便易学,现介绍如下: (一)腹盆腔肿瘤及肿瘤外压肠管引起的肠梗阻        肉桂末90g(单包)、麝香1g(单包)、川乌90g、草乌90g、海浮石120g、海藻120g、壁虎90g、山慈姑90g、蜈蚣30g、猫爪草90g、夏枯草120g等。非腹腔可加青皮90g、乳香90g。肉桂研细末,过筛,留极细末与麝香混匀备用;其余药煎2次,去渣,留汁浓缩成稠膏,如蜂蜜状(药汁可用微波炉去水分),药冷却后加肉桂、麝香,混匀,备用。每次取少许,涂在大块橡皮膏上,敷在肿瘤体表部位或脐部,每次4-24小时,每日1次。应用此方可明显抑制肿瘤、减少胃肠分泌物,促进肠蠕动。        典型病例:徐××,男,63岁,因升结肠癌术后肝转移、腹腔内淋巴结转移伴不全肠梗阻一周来诊。曾在外科予胃肠减压术,效不佳。就诊时腹大如鼓,叩诊呈鼓音,肠鸣音亢,舌黯边尖有瘀点瘀斑,苔黄厚腻,脉弦滑数。以上法外敷脐部,连用3天后肛门通气,腹胀缓解,治疗一周后腹胀消失,能自由进食,1月后腹部CT检查示腹腔淋巴结缩小50px。 (二)肿瘤化疗引起的腹泻        治疗方法:艾灸脐部神阙穴,一般半小时后起效。        典型病例:朱××,女,42岁,胃窦部低分化腺癌术后行全身化疗,化疗第二天夜间即出现腹泻,稀水便,6次/小时,伴纳差、神疲、恶心欲呕,用艾灸半小时后腹泻即止。 (三)癌性腹水        治疗方法:川椒目、生黄芪、龙葵、桂枝各10g,细辛3g,,共研细末,取适量,敷于脐部神阙穴,用艾灸神阙穴药物,第1次2小时,而后每次可以1小时,5天为一疗程。        典型病例:李××,男,78岁,结肠癌术后,肝转移,肺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出现腹胀、腹围增大一月,B超提示腹水大量,给予利尿、输注白蛋白及腹腔穿刺放液等治疗,效不佳,后转我科治疗。给于上方治疗1天后,腹胀缓解,尿量增加,3个疗程后,腹胀消失,B超复查,探及50px少量腹水。 (四)癌性疼痛        治疗方法:蜈蚣2条,白屈菜、徐长卿、元胡各15克,麝香3克。以上诸药粉碎后研末,过筛,黄酒调匀成膏,敷于脐部,外以伤湿止痛膏封闭固定,24小时一换,7天为一疗程。 典型病例:夏××,男,68岁,肝癌多次行股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后,近半月来肝区疼痛明显,给予止痛片、曲马多口服,疼痛未见明显缓解。经上方治疗3天后,疼痛开始缓解,2个疗程后疼痛基本消失。 (五)肿瘤引起的便秘        治疗方法:生大黄、芒硝、枳实、炙甘草各等份,粉碎研末,每次取3克药末,敷于脐部,外覆胶布固定,每日一次,每次24小时。        典型病例:高××,女,53岁,诊断为胰腺癌半年,曾予健择加顺铂方案化疗3周期。近2月来出现便秘,大便6~7日甚至十多天一次,难解,伴口干、口臭、舌黯红、苔干黄、脉沉细。以上法治疗3天,即解出羊粪球样大便,量多,恶臭,次日大便变软,此后大便每日一次,未再出现便秘。 (六)肿瘤引起的厌食症        治疗方法:丁香、砂仁、厚朴各10克;肉桂、鸡内金各20克,诸药粉碎研细后过筛拌匀备用。每次取药末适量敷于脐部,24小时更换一次。        典型病例:刘×,女,46岁,胃溃疡型腺癌术后两月,近半月来纳差,食欲明显下降,伴消瘦乏力。以上方治疗一个疗程后,食欲改善,三个疗程后食欲基本恢复正常。 (七)非肿瘤引起的不全肠梗阻        治疗方法:用肉桂、川椒目、吴茱萸、枳壳、厚朴、清半夏各10克,冰片3克。上药粉碎成细末,过筛后混匀,每次取3克药末置脐上,再用伤湿止痛膏外封固定,24小时一换。此法治疗术后、或肠动力差引起的不全肠梗阻,效果很好。        典型病例:温×,女,64岁,胃癌术后一直未矢气,外科医生束手无策采取静观态度,用上法1天后即矢气频频。 (八)化疗引起的呕吐        治疗方法:丁香、厚朴、郁金、苏梗、枳实等份,研细末,取适量敷脐,每日一次,每次24小时。该方治疗化疗引起的呕吐、食欲减退、厌油腻等症。        典型病例:王×,男,53岁,肺腺癌,TP方案化疗后引起呕吐、便秘,诸药无效,用上方配合TP方案化疗未出现呕吐、便秘等症。 (九)放化疗后骨髓抑制        治疗方法:当归10g、血竭4.5g、附片10g、干姜10g、冰片3g,研细末,取适量敷脐,每日一次,每次24小时;或灸关元、足三里、气海,每次2小时以上,2天后白细胞就能恢复正常。艾灸肾俞、脾俞、关元、膈俞、血海穴,每次2小时以上,可以升红细胞;艾灸肾俞、肝俞、脾俞、中脘、足三里,每次2小时以上,可以升血小板。        典型病例:朱×,女,54岁,卵巢癌术后复发,反复化疗30次,用CAP化疗后白细胞降至0.8×109/ml,中性粒细胞为0.1×109/ml,用尽所有升白方法均无效,用灸关元、足三里、气海,每次2小时以上,2天后检查白细胞就能恢复正常。 (十)肿瘤引起的喘憋甚        治疗方法:灸关元、气海、神阙即可,效如桴鼓。        典型病例:沈×,男,28岁,主因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引起大量胸水、上腔静脉综合症,其主管医生用TP方案化疗后不仅无效反诸症加重,喘憋甚,每日持续吸氧,端坐呼吸,用灸关元、气海、神阙2小时后喘憋明显减轻,可不用吸氧坐在床边聊天半小时,神效。 (十一)肿瘤晚期出现昏迷        灸法完全可胜任,往往半小时后可苏醒。        典型病例:蔡×,女,80岁,主因胆管细胞癌出现大量腹水,因肺部感染、腹水引流后出现感染性休克,深昏迷,在灸治20分钟后患者慢慢睁开眼睛,血压稳定,灸治40分钟后患者完全苏醒,言语流利,饥饿索食。 (十二)放化疗后疲劳        在血色素正常情况下,可灸百会、大椎、关元、神阙等穴,每次1小时,一般1次即能缓解。        典型病例:张×,男,45岁,主因结肠腺癌化疗后,全身无力,饮食正常,查血色素正常,用艾灸百会、大椎、关元、神阙穴2小时,第2天全身无力消失。 (十三)脑水肿        原发性肿瘤和脑转移癌会引起脑水肿,脑水肿治疗较困难,用艾灸神阙穴、关元穴、百会穴1月后就会明显减轻。        典型病例:王×,男,38岁,为横纹肌肉瘤术后肺转移、脑转移患者,脑转移曾予放疗,放疗后脑水肿加重,视物模糊,头晕,予艾灸神阙穴、关元穴、百会穴1月后无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检查脑部CT脑水肿明显减少。 (十四)心包积液        小细胞肺癌、淋巴瘤最容易心包转移,用艾灸虚里、神阙、关元等穴既可减少心包积液。        典型病例:赵×,女,46岁,为肺腺癌心包转移,出现心包积液,约30px,表现为胸闷、气短,口服中药配合艾灸虚里、神阙、关元,14剂药后症状消失,超声心动检查心包积液已不明显。 (十五)发热        无论上呼吸道感染、白细胞低下还是肿瘤引起的发热,皆可灸百会、大椎、神阙以退热。        典型病例:陈×,男,54岁,主因结肠癌、小肠腺癌术后复发,化疗后血白细胞0.8×109/ml,中性粒细胞0.2×109/ml,发热、无力,精神萎靡,急予灸百会、大椎、神阙,1小时热退,第2、3天未在发热,患者自述在艾灸的过程中百会穴有寒气向外逃逸,大椎穴有热气从此向下流如身体,非常舒服。

发布了文章

黄金昶肺癌治疗思路浅谈

一、中药治疗思路        对于肺癌的治法大多数中医采用益气养阴化痰,方子选用清燥救肺汤、沙参麦门冬汤等,然后再加点化痰的,如浙贝母、瓜蒌、胆南星之类的,临床疗效不理想。我刚从事肿瘤临床时也是这个思路,效果不好。后来在此基础上加用附子温阳,为什么呢?你到放射科看一下,肺内有瘤子地方肺泡是不动的,此处不动肯定这个部位阳气不足,那就要用附子、干姜补阳气,用这些补阳药虽有了一定效果,但仍不理想,而且附子跟我们常用的的半夏、瓜蒌相反,虽然没什么可怕的副反应,但要经常去药房盖章,特别麻烦,后来看到海白百冬汤,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路,祛痰可以用海浮石、皂角刺等,海浮石可以祛顽痰,而且肿瘤也是顽痰,药证相符,疗效比较理想。        其实肺癌的病因病机也不外乎正虚和邪实两个方面,咱们先看正虚,主要是肺肾两虚,肺虚大家好理解,肾为什么虚呢?首先,古人有个说法叫久病及肾,由于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为阴阳之根,为命门之所居,为元气之所系,慢性病时间久了都会损伤肾的元阴元阳,像肺癌可不是一天两天得的,肺病久了容易伤肾,所以得补肾。第二个呢,在呼吸的过程中,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虽然肺司呼吸,但吸气的过程全靠肾的摄纳,肺将清气吸入,靠肾中之水摄纳进去,这是黄元御的说法,他讲到这个肾水可以把肺气融进去,也就是把清气纳入水中,肾虚气不得纳则喘。第三个呢就是咱教材里没有谈到的,肾为痰之根,为什么呢?肾气一旦不足,脾肺不被温煦,这时脾就化生痰涎,肺就排痰无力,所以要彻底祛痰必须补肾气。        受损的脏腑虽然在肺和肾,但补的话也不能单纯补肺和补肾,必须加上补脾。中医学认为肺气不能单独生成,得靠补脾气来化生,也即培土生金,你看中药里面常用补气药物党参、黄芪,它们都是脾肺并补的,而不是单纯的补肺气;理气药也是如此,枳壳、木香、香附等都是同时调肺脾之气,所以治疗肺癌扶正要补脾补肺补肾,选用升陷汤和金水六君煎。        再讲邪实,邪实是痰结络阻气滞癌聚。首先要去痰,因为肺为贮痰之器,所以肺癌也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常用的祛痰药物如浙贝母、川贝母、瓜蒌、半夏等祛痰力量不足,要选用海浮石、皂角、青礞石、大戟等这些药,效果要好一些。第二个要通络,为什么有络阻呢?痰是从气管粘膜或肺泡分泌的,肺泡间质里有好多微小血管,如果这些血管淤阻会容易生成痰湿,痰湿形成会影响血液循环,痰湿与络阻相互影响,所以汤药中要用通络的药,像全蝎、地龙等,为什么用性偏凉的地龙呢?痰什么情况下会粘在气管壁上肺泡上,在痰热的情况下才会粘在上面,寒痰的话就是白稀痰容易咳出来,所以治疗气管壁上肺泡内的痰要用性凉的化痰通络的地龙。第三个是抗癌,重病需用重锤敲,治疗肺癌也非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所能胜任,要选用壁虎、蟾皮等才能有较好疗效。第四个加点清热的药,加点简单的清热药物,肺上清热的药如白英,既能清热又能利湿,还有金荞麦、鱼腥草、黄芩等都可以清肺火,要是肿瘤靠近纵膈,这时候袪火药力量要加大一点,鳞癌、小细胞肺癌袪肺火的药可重用黛蛤粉、大戟。第五个要理气,肺主气,那肺上的瘤子影响不影响气的升降功能呢?一般情况下影响不大,什么时候影响大呢?肺叶浸润较多的时候会影响肺功能,这时出现明显咳喘、气滞胸闷等情况,当出现胸闷或胸痛时要调气,调气的话,血府逐瘀汤中几个调气的药都可以,像柴胡、枳壳、桔梗、川牛膝等都可以,前一段时间有朋友跟我谈郁金治疗金之郁很好,《本草从新》上也讲郁金能开肺金之郁,治疗肺郁可选用郁金。调肺气不是调它的郁,而是调它的升降,升降正常了郁就缓解了,这就需要在郁金的基础上再加桔梗、杏仁一升一降调理肺气。此外何时需要调气呢?辨证非常正确,用药很猛了,但瘤体慢慢生长,这时要加用理气药物,有时会收到非常满意疗效。 二、有效针刺方法        我们对肺癌的针刺已经做了5、6年的研究工作,之前田桢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是后背背腧穴刺血拔罐和手足阳明经的结节刺血拔罐,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刺血拔罐还是难以遏制肺癌生长。后来田叶红和易健敏、王泽英等人采用六合针法补肺脾肾、针刺膀胱经肺经大肠经扶正疏解等方法治疗肺癌,有的病人淋巴结转移消失了,但肺部病灶难以消失。后来她们去学习埋线,回来给病人埋线,效果还是不理想。再后来我们采取在肿瘤体表部位火针围刺,以及相关背腧穴火针点刺,再配合任脉相关穴位针刺,瘤体得到很好控制,而且部分瘤体缩小、消失。所以治疗肺癌要在背腧穴火针点刺、肿瘤对应的体表部位火针围刺来扶正消瘤;任脉相关穴位理气化痰和胃。如病邪较重,痰火较盛时可以在相关背腧穴刺血拔罐。火针和毫针、刺血拔罐的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三、肺癌现代医学治疗的困惑        在《黄金昶肿瘤专科20年心得》中,我对于肺癌化疗方案选择我提出7点选药思路,符合临床实际。现在我还对如何提高肺癌疗效提出新的思考与建议。        1.是否肺癌化疗方案都必须选择铂类药物:目前几乎所有的肺癌化疗方案都含有铂类药物,我认为这是制约提高肺癌肺癌疗效的瓶颈,临床要根据中医的辨证选择药物寒热之性比较明显的药物,而不是顺铂、卡铂等寒热表现不明显的药物,根据临证寒热并举,如此才能提高肺癌疗效。        2.目前化疗药物剂量是否合理:大家从《黄金昶中医肿瘤辨治十讲》看到我分析的伊立替康剂量为何上下差别这么大。事实上,化疗方案一旦确定后,药物剂量就根据体表面积确定了,ASCO每年修改的是治疗方案,很难见到根据病理类型修改剂量的。我认为药物剂量的确定除与体表面积有关外,还应与病理类型、肿物的部位密切相关。        3.靶向与化疗药物如何联合?何时联合?以前认为易瑞沙、特罗凯是大分子物质,不能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肺癌,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的。在治疗晚期乳腺癌方面有紫杉醇联合特罗凯的方案,在胰腺癌有健择联合特罗凯的方案,为何在肺癌易瑞沙、特罗凯不能联合化疗药物呢?这个道理解释不通,如能将这两个靶向药物结合肺癌的病理类型合理选择化疗药物,疗效会有很大提高。        4.哪个因素最重要,如何判断?我在《心得》中谈到选择化疗药物的7个指导原则,这七个因素到底哪个最重要目前还不清楚,部位与病理而言哪个更重要也没有研究数据,我想如能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无疑能提高肺癌的治疗疗效。 (赵伟鹏 整理)

发布了文章

黄金昶对膀胱癌的认识

       要认识膀胱癌,首先了解膀胱癌有什么特点?膀胱癌患者中的大多数为膀胱内点状病变,而不是形成大个病灶,多不切除整个膀胱。但少数患者病灶也偏大,以前本院食堂一个师傅的哥哥,患膀胱癌,我用中药斑蝥后瘤体脱落,阻塞尿道无法自行排出,找到泌尿外科也无法手术,患者真行最后自己愣是尿了出来,肿瘤比矿泉水瓶口还要大,查了病理,认为是坏死癌组织。        膀胱癌术后极容易复发,有的人反复切了四五十次,还在不停的复发;而且病情初期不容易转移,也不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这些说明了什么,这为我们中医辨治提供了什么思路?        首先膀胱是一个腑,是湿邪外出的一个最重要通路,湿邪得排则不容易形成大的肿物,不容易形成淋巴结转移。可见膀胱癌主要病机为湿热做崇,治疗膀胱癌需要清利湿热,可用二妙散加海金沙、金钱草、土茯苓等。        膀胱为什么把湿邪不能尽排,是因为膀胱气化不利,膀胱气化被谁所主,自然是肾,所以治疗膀胱癌需要补肾气,以加强膀胱的气化功能袪除湿邪,补肾可以用六味地黄丸加蜈蚣。        肿瘤流著于膀胱,并不是三两天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病变的过程,癌毒蓄积,病久生瘀,所以应该加活血抗癌药。大家看看伤寒论太阳腑病也就是两个,一个是太阳蓄水、一个是太阳蓄血,前面讲了太阳蓄湿用二妙散、五苓散,太阳蓄血自然用桃核承气汤、抵挡汤,那么治疗膀胱癌瘀血可用治疗膀胱蓄血的桃核承气汤、抵挡汤,其中大黄、桃仁、红花、水蛭、土元活血祛瘀力度较大,也可以用芒硝软坚散结。        膀胱癌有癌毒,当以毒攻毒,壁虎、红豆杉、龙葵都可以选用。斑蝥对膀胱癌效果也很好,用斑蝥蒸鸡蛋,去斑蝥吃鸡蛋。        治疗膀胱癌补肾、清热利湿、活血、抗癌,这还不够,还缺一个治法,什么治法?我们有必要看看肾病最怕什么?肾病最怕感冒,也就是上呼吸道感染,一感冒就出现蛋白尿,病情就会反复,为什么会出现咽喉感染和肾病联系的情况呢?西医认为这两个地方的菌群一致,中医可不这样认为,中医是从经络来认识的,少阴肾经是循咽的,也就是说肾脏和咽喉是通过少阴肾经联系的,所以有些肾病西医主张切掉扁桃体,也是因为避免这些部位反复感染再次诱发肾病。如何不让咽喉部位出事,加辛凉解表药呀,如金银花、菊花等清利咽喉,咽喉不容易上火啦自然就可以保护肾脏了。        膀胱癌容易复发,这是为什么?主要因为湿邪重,所以治疗膀胱癌祛湿的力度一定要大。除此之外,还可以用针灸预防复发,选用天枢、中极、水道、归来、章门等穴位,一方面这些穴位可以祛湿,另一方面针刺这些穴位可让气血聚于膀胱周围来驱邪,此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除此之外,针灸对膀胱癌晚期症状的控制也有效,如老年患者张某,膀胱癌,肿物较大,也不愿检查,疼痛剧烈,针刺后疼痛缓解。        另外,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子宫、膀胱、直肠三者并排,位置毗邻,若出现肿瘤,为什么会单独出现?邪气为什么会聚在某一个局部器官?为什么单单长在子宫上?为什么单单长在膀胱上?为什么单单长在直肠上?我一直强调,某一脏器长肿瘤,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肯定有其原因。子宫癌、膀胱癌、直肠癌,三者相同点是下焦有湿邪,大便、小便、带下为下焦祛湿的三个途径。其患病主要是正气亏虚的不一样,子宫癌阴血不足(子宫是孕育胎儿的,需要阴血滋养),膀胱癌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为肾所主),直肠癌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湿邪易生且难去)。邪气单独聚于某一部位,肯定是应为相应部位的正气不足了,而中药或针灸可以纠正这样一个不足的状态,所以中医药在预防肿瘤复发中占有很大优势。        因为膀胱与子宫、直肠毗邻,很多宫颈癌、直肠癌患者放疗过程中,极容易出现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西医很难治疗,也很顽固,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可以采用膀胱癌的针药治疗思路,尤其是针刺有较好疗效。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