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451717

郑新春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痛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风湿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
红斑狼疮

发布了文章

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需要关注的问题,都在这里

高尿酸血症是指正常饮食状态下,不同时间2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 420 μmol/L (7mg/dl),女性> 360 μmol/L (6mg/dl)。有相当一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可终身不出现关节炎等明显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痛风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和肾脏,引起关节炎、皮肤病变及肾脏损害等。调查发现,约1/3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发展为痛风,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约为13.3%。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状态。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亦不断提高,针对该病的临床专家共识或指南不断更新,但临床上该病诊治的规范性及达标率的实质性提高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患者对指南的理解和执行是重要环节,为此依托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病友会,从患者关切的问题出发,提出如下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实践指南意见17条。         01、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状态        02、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        03、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合并高血压患者应优先选择同时降尿酸的降压药        04、慢性肾脏病3期以上合并痛风者优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05、痛风合并糖尿病患者选择降糖药物时,应选择不升高胰岛素水平的药物        06、痛风患者应控制体重        07、痛风患者建议限酒        08、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常有诱因,多为自限性,表现为关节肿痛        09、双能CT检查可用于痛风的早期诊断及监测痛风治疗的效果        10、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在使用别嘌醇前,有条件的风险人群建议行HLA-B*58∶01检测        1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首选非药物治疗,如调整饮食、控制体重等        12、运动锻炼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之一        13、痛风患者的目标血尿酸水平应< 360 μmol/L (<6mg/dl)        14、痛风患者提倡减少高果糖蔬果摄入        15、痛风患者建议选择白肉,以瘦肉为主,并注意加工方式        16、痛风患者每日饮水总量为2~3L,可选择小分子弱碱性水        17、建议痛风患者参加病友会组织参考文献:黄叶飞,杨克虎,陈澍洪,谢雅,黄慈波,青玉凤,何东仪,武丽君,詹锋,王小琴,周宇麒,孔庆聪,王昆,徐大同,马小建,古洁若.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实践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20,59(07):519-527.

发布了文章

狼疮患者如何选择护肤品?90%蝶友拿捏不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年女性多见,发病年龄40~50岁。发病部位主要为皮肤黏膜、骨骼肌肉、肾脏、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头痛、蝶形红斑、环状红斑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狼疮患者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呢?想要皮肤好?女生总是会把希望寄托在梳妆台的瓶瓶罐罐上。但护肤品这种东西「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没效果是家常便饭,运气不好还能把皮肤搞坏了。尤其对于狼疮患者来说,如何选用合适的化妆品与护肤品可是关乎健康的大事!那么,狼疮患者如何快、准、狠地选对适合自己的护肤品呢?可能十个蝶友里有九个拿捏不准。今天,给大家好好总结一下。狼疮真的与「化妆品」无缘吗?你永远不知道女生为了一张精致妆容,背后到底付出了多少艰辛!一套完整的妆容下来,花费的时间需要以小时为单位。都说 「化妆」是女人的必修课,可我们的蝶友却跟它无缘(但是小编想说:不化妆的你也很好看)。由于我们的狼疮患者多数为年轻女性,在面颊部出现红斑皮疹后,部分患者试图化妆品涂抹,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使皮疹加重,因为某些化妆品含有化学试剂,尤其带芳香胺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诱发狼疮,甚至加重病情。因此,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期不建议使用彩妆,病情稳定时如实在需要使用,亦推荐使用药妆品牌产品彩妆。如何选择合适的护肤品?众所周知,狼疮患者皮肤敏感,所以在选用护肤品时要选择温和无刺激,无致敏原的,功能方面以「保湿」为主,建议使用药妆品。那什么是药妆品呢?药妆品指一种兼具化妆品特点和外用药物特点的新产品类别。具体有以下4个特点:一、药理活性所含天然成分对皮肤病具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二、针对性能够针对不同皮肤问题的发生机制选择活性成分进行配方设计。三、安全性配方精准,不含有损害皮肤或导致皮肤过敏的物质,如色素、香料、防腐剂及表面活性剂等,各种原料经过严格筛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经过临床试验验证。四、专业性配方根据不同皮肤类型及敏感性皮肤发生机制设计,主要在药房出售。另外,狼疮患者由于光过敏,所以需要特别注意使用防晒霜。光过敏可以在病程的任何时候发生。所以建议使用物理性防晒霜,因其使用的是紫外线阻挡剂,对肌肤负担较小,使用普通清洁产品即可简单卸除。此外,日常外出时穿长袖上衣、长腿裤,打伞,戴遮阳镜及遮阳帽等,使用防紫外线用品,以免引起光过敏,使皮疹加重。日常的脸部护理需要注意什么?01经常使用清水洗面部,保持面部清洁,不用碱性较强的肥皂,避免使用化妆品及其他化学用品。如果非用不可的话,应事先尝试是否过敏,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以防诱发皮疹。02皮肤损伤处可用清水冲洗,用30℃的温水湿敷红斑处,每日3次、每次30分钟,对于发生感染的皮肤应积极抗感染并做降温处理。03当皮肤红斑需要使用药膏时,应遵医嘱使用。因为滥用药膏会有可能造成皮肤过敏、甚至感染,可短时间使用激素类软膏,一般宜使用不含氟的类固醇激素,如氢可软膏、艾洛松软膏等;对于含氟的类固醇激素则不建议使用,因其会造成皮肤色素的沉着、萎缩、痤疮、感染。04冬季出行时应戴保暖功能较强的帽子、围巾、手套等,以防止面部、耳部等部位皮肤冻伤,以减少诱发疾病。总而言之,狼疮患者皮肤敏感,需要我们特别护理。建议可根据季节变化来选用相对应的护肤品种类,选用前明确成分安全,配方精准,不含导致皮肤过敏物质的药妆产品,病情活动期避免应用彩妆。最后想告诉大家:「女人的美不在皮囊,而在于脸上积淀的自信」。


发布了文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肾脏损害的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医学中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称之为 “红蝴蝶疮”、“阴阳毒”,临床以面部鼻梁和双颧颊部出现蝶形红斑为主要特征。这种疾病常常累及肾脏、血液系统、肺、心脏等系统和器官,患者深受其扰,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狼疮性肾炎,肾脏损害可出现在本病的任何阶段,有时在发病多年后才发生,但以 1~2 年较多,并随着病程的迁延而增多,发生率约 75%。分为肾炎型或肾病型,多表现为蛋白尿、氮质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低血清蛋白血症。如果医治不当,严重的还会发展为肾衰竭、尿毒症。肾功能衰竭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那么,为什么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个听起来像是皮肤病的疾病会对肾脏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从开头介绍可以看出,这其实是一个有着皮肤表现的免疫性疾病,狼疮肾的发病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密切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会产生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如抗核抗体、抗DNA抗体等,这些自身抗原与自身抗体相结合会不断形成免疫复合物,随着血液循环沉积于肾小球的不同部位,从而导致了狼疮性肾炎。 如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小便中出现了蛋白、管型等,就应该警惕是否存在肾脏损伤,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上肾外表现与肾损害并无明显平行关系,即有明显红斑表现的患者,不一定有肾损害;相反病期长的肾损害患者,往往可能没有红斑表现。甚至有一部分患者前期并没有出现红斑狼疮的表现,直接就因为尿常规结果异常就诊。所以不论是否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应在出现小便异常等症状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临床上对于狼疮性肾炎诊断的金标准是进行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可以评估狼疮是否活动以及肾脏病变的性质,同时也是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之一。 现在临床医生对于治疗狼疮肾的药物有激素、环磷酰胺、吗替麦酚酯和他克莫司等,可以对狼疮肾进行较好的治疗和干预其进一步发展,大部分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有数据显示近年来狼疮肾10年存活率已提高到80%-90%。但是长期使用激素会带来许多副作用,尤其是激素造成的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昆仙胶囊是对付狼疮肾的另一种武器,该药物是昆明山海棠、淫羊藿、枸杞子、菟丝子的复合制剂,有效成分包括雷公藤甲素等物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昆明山海棠含有的雷公藤甲素等物质,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已有临床报道将其运用于狼疮肾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状况,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但是昆明山海棠有大毒,对肝脏和生殖功能会产生影响,淫羊藿、枸杞子、菟丝子均为补益肝肾之品,可以同时缓解昆明山海棠的毒性,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资料: [1]中华中医药学会.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146-148. [2]项协隆,邵思思,黄蔚霞.昆仙胶囊治疗狼疮肾炎伴肾病综合征表现患者的肾功能及血清IgE IgG水平改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5):710-713.








发布了文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注意了:人间四月天,当心光过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必读!

发布了文章

气象与医学的重要关系

气象是指的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雨、云、雾、雪等各种物理现象。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与周围的气象因素息息相关。气象条件对人类的健康与疾病有着明显的影响,这与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理论是相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医学与气象有着重要的联系,从而诞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医学气象学。本文主要对气象和医学之间的关系作一粗浅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为医学气象学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郑新春 一、气象因素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湿度、气流、气压等,这些因素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这一定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四季气温突变,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人体。寒冷可致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活跃,肝脏氧化能力增加,血管收缩、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各种细菌病毒等乘机侵入人体而发病。高温条件易诱发体温调节障碍,抑制胃腺、胰腺、肠腺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功能减退,可以导致机体水盐功能失调,心血管负担加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产生病态反应。 气湿是空气中水分的含量,低温潮湿的空气可以诱发支气管炎及风湿病、结节病、肾脏病、慢性腰腿痛等。 气流以风速风向来衡定。风速过大可以使人体热量的散发加快加大,机体极易受凉而发生感冒。风对人体的精神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温和的风可以使人精神焕发、轻松舒适,强烈而持续的风可以引起人精神紧张,热风使人抑郁不适,寒风使人情绪不快,甚至诱发神经炎、心绞痛的发作。 气压过低时可以发生高山病或者航空病,出现全身疲乏无力,倦怠,不思饮食,睡眠障碍等。 因此,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气温、湿度、气流、气压等有着较大的关系,对于疾病的发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气象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对一般的气象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所以一般的气象条件对人体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当气候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或者是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或者是使原有的疾病加重。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与其所处的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的变化往往对人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国内外的医学气象研究成果表明:大约有40%的死亡病例是在气象条件不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天气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温度变化。统计资料表明,当日最低气温从零摄氏度以上降至零度以下,或当日降温幅度大于8摄氏度时,感冒病人就会显著增加。另外,气象条件致病常常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和季节性。 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结核、流感常常在冬春季节发病,并呈流行趋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容易在秋冬寒冷的季节诱发或者加重。各种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骨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则容易在春秋冬季比较寒冷的时间发作或者加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在秋末冬初、冬末春初高发,因为此时气候寒冷或急剧降温,人体周围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或者容易形成栓子,从而导致以上疾病发作增加。过高过低的温度和气压刺激,可以诱发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寒冷或者强风刺激可以出现面神经麻痹。冬季寒冷季节容易发生冻疮。溃疡病多发生在湿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在春季暖空气活跃时发作。急性荨麻疹在春季花粉飞扬时易发。日晒性皮炎、中暑多在炎热的夏季发生。 还有很多疾病的发生或者加重都与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引起医学界和气象工作者的重视。 三、气象对防病治病的指导作用 气象条件对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掌握了这种规律,我们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气象条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预防疾病。首先要加强普及医学气象学知识,定时收听气象预报,根据气象预报的提示,合理的安排衣食住行,减少气象因素对人体的不利影响,预先避免对人体有害的气象条件。如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在寒冷季节或温度急剧下降时,要注意及时增添衣服,采取御寒保暖措施,尽量减少外出。遇到大风大雾天气,要注意戴口罩、帽子、系围巾,避免迎风而行。暑天应减少高温作业或者是避免日光暴晒。春季呼吸道流行病高发时,应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合,加强房间的通风。过敏体质患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患者在春天花粉较多的时候减少野外活动时间,尤其应当避免有风的天气外出,减少过敏原的刺激。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安排合理的饮食,起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效果。如夏天炎热季节宜饮食清淡,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冬季宜进食羊肉、牛肉等营养丰富的食物,提高防寒抗病能力;秋季湿度较低,空气干燥,宜进食梨、百合等滋阴的食物,防止“上火”的发生。 对于疾病的治疗,气象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体现在祖国医学方面。医学工作者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针对病人予以辨证施治。如对于因受寒冷刺激而发病或加重的关节疼痛患者,主要运用温经散寒的药物,进行治疗。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经验总结,认为春季多风病,盛夏多暑病,雨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这一规律至今仍然指导着临床辨证用药。中医学中“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的理论也体现了医学与气象的重要关系,认为在夏季炎热季节,要避免使用过于温热的药物,冬季寒冷季节,要避免使用过于寒凉的药物。 另外,这些年来一直在各大医院开展的“冬病夏治”工作也是将气象与医疗相结合的产物。选择夏季三伏天炎热时间,配合相应的药物,来治疗冬季多发的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综上所述,气象条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如何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也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让我们进一步认清气象与医学的重要关系,努力发展医学气象学,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发布了文章

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来氟米特(leflunomide, LEF)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病程改善药,许多文献报道[1]该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是公认治疗RA的“金标准”药。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两者联合用药和来氟米特单独用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总结如下。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郑新春 资料与方法 试验设计 本试验为对照试验,试验组为LEF+MTX组,对照组为单用LEF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按1:1随机分入服用LEF+MTX组、LEF组,疗程24wk。各组在治疗前及服药后2,4,8,12,16,20,24wk进行随访。 病人选择 60例入选病人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诊断标准,确诊为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年龄18~65a。有下列情况者不得入选:(1)患心脏、肝脏、肾脏、胃肠道疾病者,(2)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打算近期生育的病人,(3)对试验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的病人,(4)试验前1mo内服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 一般情况 共60例病人进入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病人进入试验时的各项指标基本一致,见表1。 检查项目及方法 试验前、服药后12,24wk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大便隐血、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疗程前后进行胸片和心电图检查。同时对异常的实验室指标与药物的关系进行判断。记录休息痛、晨僵、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握力、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医生评价、病人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有穿衣、站立、吃、喝、行走等24项指标评估。评分4级:0=无困难;1=有些困难;2=很困难;3=不能进行。休息痛、病人和医生评价为目视模拟标尺法10分法计算。 用药方法 试验组口服LEF10mg,每日一次,MTX7.5mg,每周一次;对照组服用LEF20mg,每日一次。用药前3d 2组LEF均给予负荷剂量50mg﹒d-1。各组病人均可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疗效评价 治疗前、治疗后12,24wk对受试病人的下列指标进行评估:休息痛、晨僵、SJC, TJC,握力、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医生评价、病人评价、ESR, CRP和RF,并计算各指标的有效率[(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上述指标的改善率的平均值为总体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改善<30%;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改善在30%~49%之间(含30%);进步——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改善在50%~75%之间(含75%);明显进步——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改善>75% 。总有效率=(改善+进步+明显进步)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 不良反应 用药后每次就诊或随访时应观察和记录病人可能发生的不适表现,并按照轻、中、重和危及生命判断其程度,分析不良反应与受试药物的关系。出现不良反应后定期随访观察不良反应的转归情况。 统计学处理 表示平均值±标准差。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计数资料比较用c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 t 检验。P<0.05被认为有显著差别。 结 果 2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 2组治疗12,24wk后,TJC,SJC,休息痛,日常生活能力,医生评价,病人评价,ESR,CRP和RF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2wk,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24/27),对照组为61%(17/2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12wk和24wk,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3。 不良反应 试验组8例病人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其中3例因恶心、白细胞减少、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而停药;对照组6例病人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20%,其中2例因腹泻、皮疹停药。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c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试验组胃肠道反应和ALT升高的比率略高于对照组。所有不良反应均在停药或继续治疗过程中恢复。 讨 论 RA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外界因素促发的一类疾病,目前无根治的方法,是一种难治性疾病,LEF是针对RA的病程改善药[2]。LEF主要通过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的活性而阻断嘧啶的合成 [3,4],使增生活跃的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受到抑制。MTX抑制嘌呤的合成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国外文献报道[5,6],2药从作用机制上有协同作用。 本研究发现,联合用药起效时间明显比单用LEF快,12wk的疗效与单独用药相近,但不良反应略高于单用LEF治疗,尤其是胃肠道反应和肝脏酶升高。因此联合用药时要注意不良反应的观察。因本研究时间较短,例数较少,尚需长时间大样本试验进一步观察联合用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另外,因为LEF在本院应用时间不长,未能观察小剂量LEF联合小剂量MTX治疗RA的疗效,也是本试验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发布了文章

糖皮质激素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最新进展

糖皮质激素(GC)有抑制免疫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如下:(1)通过下调促炎因子及上调抑制促炎因子达到抗炎作用;(2)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的作用,调节淋巴细胞数量和分布的变化;(3)干扰和阻断淋巴细胞的识别,阻碍补体成分附于细胞表面,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从而抑制抗体反应。正是由于其有如此强大的抗炎作用,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尤其是多器官损害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临床上由于GC可能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得许多临床医生对其爱恨交加,称之为“双刃剑”。因此,这就要求风湿免疫科医生对于GC有更加全面,科学的认识。在此将就近期国际上对于GC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运用的相关研究做以简要介绍。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郑新春1、GC与多发性肌炎GC对大多数多发性肌炎(PM)患者有效。然而,GC对分解代谢的作用可破坏肌肉内氨基酸代谢的平衡,导致血清氨基酸水平的升高,尤其是支链氨基酸,从而导致类固醇性肌病、加重肌无力和残疾,因吞咽功能障碍导致摄入不足。给予营养干预,特别是支链氨基酸补充作为对抗肌炎的辅助治疗,将有助于改善肌无力症状,提高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2、GC与类风湿关节炎在一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死亡率增加与GC累积剂量阈值的关系研究中,共纳入779例RA患者。研究期间的死亡率为3.2%,其中因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为1.8%。死亡的增加与GC呈剂量依赖性。相比与没有接受GC治疗的患者,增加全因死亡率最低每日强的松剂量阈值是8~15mg。对于GC的累积剂量,与全因死亡率的最低用量为40g。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更加适合剂量治疗RA患者。然而在一项前瞻性队列(n=353)研究中,观点却截然不同。曾经和当前使用GC的确与心血管事件有关性,这与使用时间和累积剂量有关。然而在调整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后,这种关联被否定了。也就是说使用GC的RA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疾病活动度是不可分割的。GC在心血管方面的不良效应可能由于其在控制炎症方面的正面作用而处于一个平衡。另一研究(n=76)则是从“目标控制”观点出发,发现甲氨蝶呤(MTX)加小剂量激素仍然是治疗RA的一个有效方案。所有RA患者均给予MTX15mg/周,叶酸5mg/周和强的松(不超过10mg/d)口服。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肝损伤、腹痛、腹胀和反酸率、恶心、脱发、带状疱疹和肺部感染,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事件。在另外一项评估RA患者阻碍身体活动因素的研究中,同时也评估GC对于RA患者身体活动方面的影响。认为RA患者的体力活动主要是由其年龄、体重指数、疾病活动度、影像学关节毁损程度所决定。GC在多变量分析中被确定为独立危险因素。关于强的松缓释剂在RA中的应用,最新的研究提示夜间强的松低剂量缓释剂使用能有效对抗导致疾病活动的促炎症因子水平上升。增加夜间强的松缓释剂治疗相对于晨起顿服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晨僵的平均持续时间。在对来自于不同人群的RA的观察性研究发现。晚上给予强的松缓释剂治疗12个月,一般耐受性良好,与夜间予以安慰剂或晨起顿服强的松相似,并未发现新的安全问题。在英国药物经济学模型中,评估强的松缓释剂相对于速效强的松有更好的经济效益。3、GC与系统性红斑狼疮GC的敏感性,可以在体外用淋巴细胞灵敏度(LSA)来测定。但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价值还没有被确定。最近一项关于SLE患者GC敏感性的对比研究中,LSA的检测结果与临床相符,提示LSA实验,有助于确定SLE患者是否对GC抵抗,从而有助于尽早选择其他的免疫抑制剂来代替治疗。一项研究发现SLE患者骨折风险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并且随着病程的持续风险进一步增加。6个月的GC的使用增加骨折发生率。而脑血管事件、癫痫和既往存在骨质疏松可以作为骨折的预测因素。4、GC与骨质疏松GC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很复杂,通过对外源性和内源性GC的研究可以更好的理解这种疾病,指导治疗和预防。GC具有通过对骨细胞和对钙吸收的间接影响对骨产生负面影响。然而,相关的知识多来自于对外源性类固醇治疗患者的了解。而内源性GC产生过多或分泌不足也可能对骨质疏松的产生影响。深入地了解其相关机制,将有益于使用内源性GC治疗相应的骨质疏松。5、GC与肌腱病变局部应用GC对体外肌腱细胞有着显著地负性影响,包括细胞活力、细胞增殖和胶原的合成。同体内试验结果相似,还存在胶原的破坏和坏死。肌腱的机械收缩功能也显著降低。就目前出现的临床证据提示静脉注射GC对肌腱组织和细胞的存在显著地长期危害。6、GC使用与患者的依从性GC虽自1948年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目前最佳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患者也对GC的副作用存在一定的担忧。许多因素对治疗的依从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最近的一项由85位各科室的住院医师以及125例接受长期GC治疗和随访的患者参与的调查中发现,医师常常将体重不正常的增加视为最麻烦的不良影响,但却低估了长期接受GC治疗患者中存在的精神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从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而在治疗期间给予规律随访,各系统不良反应的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来源: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发布了文章

那只美丽的蝴蝶——系统性红斑狼疮

蝴蝶,色彩艳丽,翩翩起舞,姿势优美,自古以来,出现了众多描写蝴蝶的诗词和美丽的传说,梁祝化蝶的故事更是其中极致。1999年,轻舞飞扬,这个有着和蝴蝶一般灵动美丽名字的漂亮女孩,中国第一部畅销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女主人公,让更多的普通民众第一次了解了这个与蝴蝶有着些许渊源的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1、系统性红斑狼疮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病名,尤其是这个“疮”字,都会以为是皮肤病,甚至认为具有传染性,害怕与这类病人接触,其实这都是因为对这个疾病不太了解而产生的误解。其实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以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简称狼疮或SLE。主要由自身免疫紊乱而导致,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没有传染性。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 2、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些什么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数呈隐匿起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鼻梁和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征性的改变;皮肤损害还包括光敏感、脱发、手足掌面和甲周红斑、盘状红斑、结节性红斑、脂膜炎、网状青斑、雷诺现象等。口腔或鼻黏膜溃疡也很常见。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通常不引起骨质破坏。发热、疲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全身症状。出现脏器受累时可出现肾炎、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肺间质纤维化、肠系膜血管炎、急性胰腺炎、不明原因的肝炎、反复自然流产、深静脉血栓、结膜炎、葡萄膜炎、甚至神经精神异常等多种表现。 3、系统性红斑狼疮会有些什么异常的化验指标? 主要体现在抗核抗体谱方面。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等可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其他自身抗体还有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关的抗磷脂抗体、与溶血性贫血有关的抗红细胞抗体、与血小板减少有关的抗血小板抗体等。另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还常出现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高γ球蛋白血症和低补体血症。合并系统损害时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蛋白尿、血尿等。 4、患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怎么办? 首先要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心理。虽然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但恰当的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达到病情缓解,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工作。其次明白规律用药的意义,学会自我认识疾病活动的征象,配合治疗,遵从医嘱,定期随诊,懂得长期随访的必要性。避免过多的紫外光暴露,使用防紫外线用品,避免过度疲劳,防治各种感染。另外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就诊,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避免或延缓不可逆的组织脏器的病理损害。 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以妊娠吗? 妊娠生育是一件人生大事,也是很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关注的问题。妊娠生育曾经被列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禁忌证,而今大多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疾病控制后,可以安全地妊娠生育。一般来说,在无重要脏器损害、病情稳定1年或1年以上,细胞毒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停药半年,激素仅用小剂量维持时(强的松≤10mg/d)方可怀孕。非缓解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生育,存在流产、早产、死胎和诱发母体病情恶化的危险。因此病情不稳定时不应怀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计划妊娠或者妊娠后,需要产科和风湿科医生双方共同随访诊治。 6、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以接种疫苗吗? 感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最常见且有时候致命的并发症,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的疫苗接种问题,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建议:①尽可能在病情稳定时接种疫苗;②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患者尽量避免接种减毒活疫苗;③使用针对B细胞的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的,尽可能在使用前接种疫苗;④强烈建议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接种灭活的流感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⑤脾功能减退或无脾的患者,推荐接种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B和脑膜炎球菌C疫苗;⑥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考虑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⑦部分患者可考虑接种带状疱疹病毒疫苗;⑧有感染甲/乙型肝炎风险的患者推荐接种相应疫苗。 7、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能不能晒太阳? 约1/3的红斑狼疮病人在日晒后,面颊部或其他暴露部位出现鲜红皮疹或原有的皮疹加重,这称之为光过敏。有的甚至出现蛋白尿等,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红斑狼疮病人应避免在强烈阳光下长期照射,更不能在紫外线直接照射下工作。不论有无皮疹,红斑狼疮病人不宜在盛夏的阳光下直晒超过15分钟。在日常生活中,红斑狼疮病人不宜在海滩浴场游泳或日光浴,病人在夏日户外作业应戴草帽,穿长袖衣服和使用防晒霜。新型而有效的防晒霜可用于保护皮肤,但其保护强度不应低于15SPF。 8、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怎么选择护肤品?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由于皮肤敏感,建议用温和无刺激,无致敏原的护肤品,在功能选择上以保湿最为重要,建议使用药妆品。由于光过敏,需特别注意使用防晒霜。建议使用物理性防晒霜,因其使用的是紫外线阻挡剂,对肌肤负担较小,使用普通清洁产品即可简单卸除。病情活动期患者不建议使用彩妆,病情稳定时如需使用,亦推荐使用药妆品牌产品彩妆。总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敏感,应特别加强护理,可根据季节选用相应的护肤品种类,建议选用成分确切,配方精准,不含导致皮肤过敏物质的药妆产品。

发布了文章

八黄合剂治疗36例白塞氏综合征方剂研究

白塞氏综合征(Bechcets Syndrome B.S)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细小血管炎性变化为病理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以口、眼、生殖器、皮肤溃疡为特点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多系统性炎症性变化的一种疾病。病情缠绵难愈,是国内外疑难疾病之一,本病属中医“狐惑病”范畴。 我院风湿内科近几年自拟“八黄合剂”治疗白塞氏综合征36例收到一定的效果。现特就“八黄合剂”治疗白塞氏综合征36例的疗效观察、立方用药原理以及白塞氏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报道如后,以求寻找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的药物剂型以及新的治疗方法,总结其疗效,加深对白塞氏综合征的认识。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郑新春 一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收集我院1995~2001年门诊、住院病人共36例。年龄分布在21~30岁12例,31~40岁10例,41~50岁6例,51~60岁4例,61~70岁2例,平均年龄37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 2诊断标准 选用美国风湿病学会白塞氏综合征诊断标准。 3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狐惑病诊断依据、证候分类标准。 4“八黄合剂”针对的证型 (1)湿热毒结型:多见于急性发作期,症见高热,心烦汗出,口舌生疮,灼热疼痛,关节酸痛,下肢红斑结节,胸胁闷胀,口苦咽干,男性阴囊外阴溃烂或生疮,妇女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2)肝脾湿热型:症见口腔粘膜红肿,灼热刺痛,口干少津,继之出现白色斑膜或阴部溃疡、生疮,黄水淋漓,灼热而痒,口苦而粘,腹满胁胀,目赤而昏,尿黄便溏,舌红,苔腻,脉弦数。 5“八黄合剂”的药物组成 此方名曰八黄,实际是黄芪30g、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炙大黄10g、生地黄10g、熟地黄10g、蒲黄10g八味药为主,另辨证加减用药而组成。 6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狐惑病疗效标准。显效:口、眼、外生殖器溃疡及皮肤结节等主症大部消失,针刺反应阴性,病情稳定;好转:主症明显减轻,连续服药可保持病情稳定;未愈:病情无改善,或者加重。有效率=(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 7 结果 经治疗后,36例患者中,湿热毒结型17例,显效12例,好转2例,未愈3例,有效率为82.4%;肝脾湿热型19例,有效15例,好转3例,未愈1例,有效率为73.7% 。两种证型患者总有效率为77.8%,两种证型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二 讨论 1“八黄合剂”的组方依据 组方源于白塞氏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与中医“狐惑病”的病因病机。 白塞氏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不明,曾经公认为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或亢进相关,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免疫功能异常的自身免疫学说、病毒学说、细菌感染学说、遗传学说四种因素为主,其机理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体液免疫异常,产生一定的抗内皮细胞抗体,抗口腔黏膜细胞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抗卵磷脂抗体,同时激发补体系统异常,C3,CH50升高,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性粒细胞功能亢进,继发性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和功能紊乱,这些均是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所致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而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血管炎,全身血管均可受累,以小血管和静脉为主的充血,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和淋巴细胞渗出,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管壁增厚,狭窄最终破溃出血坏死,临床表现出口腔、舌、牙龈黏膜广泛性溃疡,眼结膜炎,眼痛,充血,羞明,视力下降,生殖器溃疡,皮疹,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胃肠道出血等。 中医“狐惑病”的病因为内因、外因二大类,病初多以邪实为主,中晚期病程多见虚中夹实,为本虚标实证,其病位在肝经,任脉,以肝损为主,与心、脾、肾密切相关。病在初起时以湿热内蕴为主,极易反复感受外邪,溃蚀成毒,甚则热毒亢盛,湿热难去,缠绵日久,耗损津液,气血互结,阻滞脉络,气血淤滞,经久则湿热实火耗伤气血,损及脏腑,形成正虚邪实,出现临床上的心脾两虚,气阴两亏,肝肾阴亏,阴阳两虚的虚证兼湿热和血瘀的虚实相兼证,此说明湿热蕴毒与虚证是“狐惑病”的根本病因和病机。此与《论注》“狐惑虫也,虫非狐惑,而因病以名之,欲人因名思意也,大抵皆湿热毒所为之病,……毒盛至上,侵蚀于喉为惑,谓热淫如惑乱之气,惑而生域也,毒偏在下,侵蚀于阴为狐……。”总之,各医家对此病论述虽多,基本认识到治疗上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为多数医家所肯定。鉴此,白塞氏综合征与“狐惑病”虽描述认识不同而临床表现相雷同,其治疗的方法是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对症处理与中医法则清热解毒有殊途同归之用。 2“八黄合剂”的方药注释 “八黄合剂”由黄芪、黄连、黄芩、黄柏、炙大黄、生地黄、熟地黄、蒲黄等数味药组成,针对白塞氏综合征的病因是免疫功能紊乱,各种病毒细菌感染,其人体以正虚邪实为主,临床出现血管炎,黏膜破溃,病机为湿热内蕴,溃蚀成毒,湿热缠绵难去。方中用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托毒生肌,调节免疫,增强免疫功能,黄芪益气固表托毒生肌,意在气行血行,活血化瘀,新血将生,瘀血已去,使黏膜表面的湿热毒滞消除,现代医学认为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加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溃疡局部的炎性变化,起清利湿热解毒的作用。黄连、黄柏、大黄均为清热泻火解毒之品。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主要用于湿疹,热毒疮疡,湿毒溃烂,口疮,烫伤等症,黄柏成分主含小檗碱,黄柏碱,棕榈碱等多种生物碱,药理研究具有保护血小板功能,促进溃疡皮下渗血的吸收,还有利尿、利湿解热作用,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同时有杀灭钩端螺旋体及阴道滴虫作用,抑制真菌生长。黄连,苦寒,归心、肝、胆、胃、大肠经,功效为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泻火解毒,用于胃肠湿热,急性热病,热毒疮疡,痈肿疔毒,皮肤湿疮等,药物成分主含小檗碱,黄连碱,防己碱等,药理作用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并能抑制钩端螺旋体,阿米巴原虫,流行性感冒病毒等多种致病性微生物,小檗碱在体内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扩张毛细血管,降低血压,清热利胆,局部有麻醉、镇静作用,还有抗肿瘤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功效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用于肠道积滞,火邪上炎所致目痛,咽痛,牙龈肿痛等症,最适于热毒疮疡及烧伤,现代医学认为大黄能消炎,扩管;活血化瘀的功效明显,还具有祛腐生新之功能。黄芩,苦寒,归肺、胃、胆、大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所致的热性病,特别适应于热毒疮疡等症,药物成分为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甙,有广谱抗菌作用,能降低血管通透性,降压,利尿,解痉,抗过敏作用明显,现代研究发现本药有明显的抑杀菌作用。蒲黄,甘平,归肝、心包经,功用化瘀止血,用于祛瘀止痛,利尿通淋,药物成分为甘五烷,挥发油,脂肪油,甾醇类本品现代研究对蛋清性关节炎有抗炎作用,能增加冠脉血流及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减慢心率,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及慢性病阴虚发热,口干渴,药物含有地黄素,甘露醇,铁质等,具有强心,升压,降低血糖,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具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之功效,主用于血虚萎黄,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等症。 3“八黄合剂”方药治疗机理的适应症及疗效 “八黄合剂”的上述组方中,以黄连、黄芩、黄柏苦寒燥湿泻清三焦热毒为君药,配大黄,清中有降泻,导热下行,使上炎之火得降。黄芪、地黄甘温补虚,蒲黄行气止血散瘀为臣药,地黄还可为使药,补虚防苦寒燥湿太过而耗伤阴液。综观全方,配方合理,符合白塞氏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临床应用治疗白塞氏综合征收到了好的效果,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药,其组方中诸药具备有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已为医家共识。临床观察,“八黄合剂”治疗36例白塞氏综合征,总有效率达到77.8%,且对于湿热毒结、肝脾湿热两型均有很好的疗效,说明“八黄合剂”是一个值得临床广泛应用的方剂。

发布了文章

风湿免疫病患者妊娠、哺乳期用药指南

风湿免疫病属于慢性疾病,大部分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其中有很多是中青年患者,面临着怀孕、生育的现实问题。现在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很多只有一个小孩的夫妻也开始再次规划怀孕的事情了。风湿免疫科门诊经常会碰到越来越多的患者或者家属咨询关于疾病和治疗药物对怀孕是否有影响的问题:如我能否怀孕?在受孕前是否需要停药?妊娠期是否可以使用?哺乳期是否可以使用?男方用药是否有影响? 作为风湿免疫科专科医生的回答是,风湿免疫病患者在疾病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可以有计划的妊娠并正常哺乳的。对于患者及家属最关注的药物问题,笔者参考2016年1月英国风湿病学会(BSR)和英国风湿病卫生专业人员协会(BHPR)发布的风湿免疫病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处方用药指南,将风湿免疫病患者常用药物做一个简要归纳介绍如下,以供临床选择。 a、建议间断使用,详见原文。 b、没有研究确定,但是由于母体的相容性,认为其不太可能有害。 c、证据有限,但不太可能有害。 d、用于治疗妊娠期慢性疼痛的证据不足。 e、可能导致流产和胎儿畸形。 f、没有研究确定,但不太可能有害。 g、数据有限。 h、仅限于健康足月胎儿。 i、在受孕前停用柳氮磺吡啶3个月有可能增加受孕几率。 j、建议监测母亲血压、肾功能、血糖和血药浓度。 k、只考虑用于危及母体生命和器官功能的疾病。 l、妊娠早期意外暴露不太可能有害。 m、不太可能有害。 参考文献: [1]FlintJ,PanchalS,HurrellAetal.BSRandBHPRguidelineonprescribingdrugsinpregnancyandbreastfeeding—PartI:standardandbiologicdiseasemodifyinganti-rheumaticdrugsandcorticosteroids.Rheumatology2016;55;doi:10.1093/rheumatology/kev404. [2]FlintJ,PanchalS,HurrellAetal.BSRandBHPRguidelineonprescribingdrugsinpregnancyandbreastfeeding—PartII:analgesicsandotherdrugsusedinrheumatologypractice.Rheumatology2016;55;doi:10.1093/rheumatology/kev405.

发布了文章

认识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侵袭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出现进行性关节破坏,晚期可致关节畸形,致残率较高,3年致残率75%。患病率0.33%-1.0%,我国患者500万。 提到关节炎,大家习惯于联想到是老年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并非老年人的专利,30-50岁为发病高峰,很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就是20-30岁的年轻人。本病女性多发,男女比例约为1:4。民间多认为风湿就是受了风寒、潮湿等导致,但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明,不单单是因为环境的寒冷、潮湿引起,与感染、内分泌、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 类风湿关节炎常见的表现:早期可出现关节的肿痛、晨僵,以小关节为主,如手指、手腕、足趾等关节,一部分患者还可以累及颞颌关节,出现进食、咀嚼困难。如果不经过正规的治疗,晚期可以出现关节畸形,甚至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关节外的表现,如类风湿结节、血管炎、脏器损害(肺、神经系统、肾脏等)、贫血、体重减轻、低热等。化验检查可以出现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阳性,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关节X线、MR、超声等出现异常表现。 并非所有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也并非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就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部分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可以出现低滴度阳性,还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关节影像学检查来进行判断。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根治方法。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患者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控制疾病进展,防止或减少关节骨破坏,促进关节功能修复。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所以一旦确诊类风湿关节炎这个疾病,就要早期寻求正规系统的治疗,不可盲目相信所谓的偏方、秘方等。而且讲究个体化治疗,虽然同样是类风湿关节炎,针对不同的患者病情,其治疗方案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所以也不可照搬其他患者的治疗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的急性期提倡卧床休息,减少病变关节活动等。恢复期注意关节功能锻炼,还可以配合物理治疗。还要注意加强营养,及时治疗体内慢性感染、避免受凉、受潮,避免加重病情或者导致病情复发。 药物治疗包括消炎止痛药、控制病情药物、激素、中药等。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医嘱指导下使用,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定期复查,根据复查的结果来评价治疗方案的疗效以及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一般一个月左右要复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3个月左右复查肝肾功能等。

发布了文章

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侵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如肺间质纤维化、肾小管酸中毒等。受累器官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阳性。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常与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重叠。目前对原发性干燥综合症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患者症状、阻止疾病的发展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尚无根治疾病的方法。对原发性干燥综合症的治疗不但要缓解患者口、眼干燥的症状,更重要的是终止或抑制患者体内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保护患者脏器功能,并减少淋巴瘤的发生。治疗包括三个层次: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郑新春1、唾液和泪液的替代治疗以改善症状;2、增强外分泌腺的残余功能,刺激唾液和泪液分泌;3、系统用药改变患者免疫病理过程,最终保护患者外分泌腺体和脏器功能。(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劳,戒烟酒,室内保持一定湿度,预防上呼吸道感染。(2)干燥性角膜炎的治疗:用0.5%甲基纤维素滴眼以形成人工泪眼,可以使约50%的患者缓解症状,防止眼部并发症。对尚保存部分泪腺功能的患者,用电凝固法闭塞鼻泪管可使有限泪液聚积,缓解干燥症状。可的松眼膏有促使角膜溃疡穿孔的可能,应避免应用。(3)口腔干燥的治疗:可用液体湿润口腔,缓解症状;口腔唾液减少易发生感染,常见念球菌感染,局部用制霉菌素。平时注意口腔卫生,定期作牙科检查,有助于防止或延缓龋齿发生。可服用溴己新(必漱平)16mg,3次/d,有刺激腮腺分泌作用,若腮腺唾液减少,可发生化脓性腮腺炎,及早应用抗生素。(4)其他干燥症状的治疗:鼻腔干燥可用生理盐水滴鼻,不可用含油剂润滑剂,以免吸入引起类脂性肺炎,皮肤干燥一般不需治疗,出汗减少者,天热时应防止高热中暑。(5)全身治疗:可采用激素与羟基氯喹等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应注意药物利弊。激素:病情稳定者,应避免激素治疗,合并各种结缔组织病者为激素应用的指征。可采用泼尼松30~40mg/d,分次口服,缓解后递减剂量,尽早撤除激素,如需要维持治疗以隔天为妥。免疫抑制剂:常用的有羟基氯喹、环磷酰胺(CTX)、硫唑嘌呤等,羟基氯喹200-400mg/d,CTX100~200mg/d(成人),硫唑嘌呤为100~200mg/d(成人)。缓解后如需要维持治疗,应选择最小维持剂量。本病用激素疗效不明显时可加用或改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异常活动是S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抗CD20和抗CD22抗体进行B细胞清除可以改善SS病情。(来源:风湿与健康)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