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6181

龚贵川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中医原创思维辩证,精准仔细从“四诊中”详细搜集信息,综合分析,不漏一症、辩证达到能解释所有的症状,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病性、病势,辩证是中医的核心、精髓,然后才是方药,疗效绝佳。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冠心病
咳嗽
伤寒
感冒
过敏反应
发热
不育
风湿
乏力
呕吐

发布了文章

置顶

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常用方剂

                                                            龚贵川整理 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咳嗽、脉浮紧。【组成】麻黄(12克)桂枝(9克)杏仁(12克)炙甘草(6克) 大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烦躁,口渴【组成】麻黄(15g)桂枝(9g)炙甘草(6g)杏仁(9g)石膏(15g)生姜(9g)大枣(9g) 麻黄加术汤【主治】风寒夹湿痹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身体烦疼,无汗【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身体烦疼,无汗【组成】麻黄(12g)桂枝(9g)炙甘草(6g)杏仁(9g)白术(12g) 葛根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无汗恶风,或自下利,或血衄;痉病,气上冲胸,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功用】发汗解表,升津舒筋【辨证要点】项背强,无汗恶风【组成】葛根20g麻黄12g桂枝9g芍药9g(切)甘草6g(炙)生姜9g(切)大枣15g 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组成】麻黄(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射干麻黄汤【主治】寒痰郁肺结喉证。症见咳嗽,气喘,喉间痰鸣似水鸡声,或胸中似水鸣音,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临床常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功用】温肺化饮,下气祛痰【辨证要点】咳嗽,气喘,喉间痰鸣似水鸡声【组成】射干(9g),麻黄(12g),生姜(12g),细辛、紫菀、款冬花(各9g),五味子(12g),大枣(7枚),半夏((12g)。 麻杏石甘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辨证要点】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组成】麻黄(12克)石膏(30克)杏仁(12克)炙甘草(6克)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流清涕,恶心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出汗、怕风、脉浮缓【组成】桂枝(12g)炙甘草(6g)  白芍(12g)生姜(12g)大枣(15g) 荆防败毒散【主治】"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功效】发散风寒,解表祛湿【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组成】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各10克,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各6克、甘草3克。 小柴胡汤【主治】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功用】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组成】柴胡(15g);黄芩(9g);党参(15g);清半夏(12g);甘草炙,(6g);生姜(12g);大枣(15g)。 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辨证要点】发热出汗、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组成】连翘(10g)银花(10g)桔梗(6g)薄荷(6g)竹叶(4g)生甘草(5g)荆芥穗(5g)淡豆豉(5g)牛蒡子(6g) 银翘马勃散【主治】治疗湿邪与温邪共同侵袭人体,肺气不利出现的咽痛,这种原因出现的咽痛,饮水不减轻,患者可能还有胸闷不饥、身重疼痛、舌白、脉弦细【功用】宣肺清咽止痛【辨证要点】咽喉肿痛、口干、【组成】连翘30克牛蒡子18克银花15克射干9克马勃9克 苇茎汤 【主治】主治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等肺热痰瘀互结者。【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辨证要点】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组成】苇茎30g,冬瓜仁30g,薏苡仁30g,桃仁10g 葶苈大枣泻肺汤【主治】主治肺痈、喘不得卧、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支饮胸满者。【功用】泻肺去痰,利水平喘【辨证要点】喘嗽痰涎【组成】葶苈20g大枣20g 达原饮【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本方常用于疟疾、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脑炎属温热疫毒伏于膜原者。)【功用】开达膜原,辟秽化浊【辨证要点】胸闷呕恶,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组成】槟榔(9g)厚朴(9g)草果仁(3g)知母(6g)芍药(9g)黄芩(6g)甘草(3g) 宣白承气汤【主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大便闭结,脉右寸实大,证属肺气不降者【功用】清肺定喘,泻热通便【辨证要点】痰涎壅滞,喘促不宁大便闭结【组成】生石膏15g生大黄9g杏仁9g瓜蒌皮15g 小陷胸汤【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辨证要点】心胸闷痛,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组成】黄连9g,半夏(洗)12g,瓜蒌(实大者)20g 止嗽散【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功用】]宣肺疏风,止咳化痰【辨证要点】咳而咽痒,咯痰不爽【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10g;甘草(炒)6g;陈皮10g。 升降散【主治】温热、瘟疫,邪热充斥内外,阻滞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头面肿大,咽喉肿痛,胸膈满闷,呕吐腹痛,发斑出血,丹毒,谵语狂乱,不省人事,绞肠痧(腹痛),吐泻不出,胸烦膈热,疙疸瘟(红肿成块),大头瘟(头部赤肿),蛤蟆瘟(颈项肿大),以及丹毒、麻风。【功用】升清降浊,散风清热【辨证要点】咽喉肿痛,胸膈满闷,呕吐腹痛,发斑出血,丹毒,谵语狂乱 【组成】白僵蚕6g蝉蜕3g姜黄9g川大黄(生)9g 杏仁汤【主治】肺疟,咳嗽频仍,寒从背起,痰粘、昏沉而闷,纳差恶心、渴饮,舌白【功用】宣肺止咳,清热利湿【辨证要点】痰粘、黄、昏沉而闷,纳差恶心【组成】杏仁10g黄芩10g连翘10g滑石15g桑叶15g茯苓15g白蔻10g梨皮10g 沙参麦冬汤、【主治】燥伤肺胃阴分,疲倦、少气、出汗、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功用】益气养阴、润燥止咳【辨证要点】少气、出汗、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舌红少苔者【组成】沙参9g、玉竹6g、生甘草3g、冬桑叶4.5g、麦冬9g、生扁豆4.5g、花粉4.5g。 六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脾胃虚弱,面黄体瘦、食少便溏,口淡无味、胸脘痞闷,呕逆等【功用】健脾补气,和中化痰。【辨证要点】食少便溏,口淡无味【组成】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陈皮(3g)、半夏(4.5g) 出现腹泻、呕吐胃肠症状的用方 藿香正气散【主治】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及四时感冒,但对夏季暑湿感冒效果尤为显著。夏季湿气较盛,湿伤于头目,则头昏、头痛;伤于中焦脾胃则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或呕或吐;伤于下焦则引发便溏或泄泻。藿香正气散以芳香化湿药为主,为夏季防病治病常用的药物。【功用】解表和中、理气化湿【辨证要点】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或呕或吐【组成】大腹皮10g、白芷10g、紫苏10g、茯苓15g、半夏10g、白术10g、陈皮15g、厚朴10g、桔梗10g、甘草6g、生姜10g、大枣15g藿香15g 葛根芩连汤【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功用】解表清里。【辨证要点】身热下利、口干作渴【组成】葛根15g,黄连9g,甘草6g,黄芩9g。 保和丸【主治】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功用】消食,导滞,和胃【辨证要点】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组成】山楂(焦)15g、六神曲(炒)15g、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5g、连翘10g、莱菔子(炒)18g、麦芽(炒)15g 五苓散【主治】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功用】温阳化气,利湿行水。【辨证要点】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组成】猪苓12g、泽泻20g、白术12g、茯苓12g、桂枝8g 痛泻要方【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功用】补脾泻肝【辨证要点】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组成】炒白术10g白芍(炒)15g陈皮(炒)15g防风10g 理中汤【主治】治疗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辨证要点】自利不渴,呕吐腹痛【组成】人参9g干姜9g甘草(炙6g)白术12g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辨证要点】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组成】半夏(15g)黄芩(9g)干姜(9g)人参(9g)炙甘草(9g)黄连(3g)大枣12g 危急重症用方 破格救心汤【主治】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功用】回阳救急、温阳固脱【辨证要点】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安宫牛黄丸(中成药)【主治】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功用】清热解毒、镇惊开窍【辨证要点】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组成】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本品为热闭神昏所设,寒闭神昏不得使用 苏合香丸(中成药)【主治】中风,中暑,痰厥昏迷,心胃气痛【功用】芳香开窍,行气止痛【辨证要点】痰厥昏迷,心胃气痛【组成】苏合香,安息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麝香,檀香,沉香,丁香,香附,木香,乳香(制),荜茇,白术,诃子肉,朱砂脱证、热闭证及孕妇忌服。   新冠病毒主要以湿为主,夹寒、夹热、夹燥、夹虚、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结合时令、地区、人的体质,天地人参、结合症状,辩证选方施治,选一方、二方、三方合方,应疾病无穷之变。

发布了文章

新冠病毒感染初期、发汗为第一法!慎用抗病毒、板蓝根、连花清瘟冲剂!

近日,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逐日增多,初期表现发热、恶寒、怕风、头痛、身痛、酸痛、无汗、肢体疼痛,鼻塞、清涕、咳嗽、无痰、痰白等症,首要治法为发汗解表,有退热药如布洛芬颗粒、复方烷胺片…等,可先服,可服姜葱红糖茶、中成药,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葛根汤颗粒,中药辛温发汗解表的麻黄汤、葛根汤、荆防败毒散,偏于止咳的杏苏散,  善治者、治皮毛,其在皮毛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散之,因势利导、引邪气病毒外出,慎用清热苦寒之药,如抗病毒冲剂、板蓝根冲剂、连花清瘟颗粒,清热苦寒之剂,会压抑阳气,汗不能出,引邪深入、病势缠绵,会出现咳嗽久不愈。    如出现风热感冒症状,鼻塞、黄涕、发热、轻恶寒、出汗、口干、咽痛、咳嗽、痰黄,也吃辛凉解表发汗药,如风热感冒颗粒,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也慎用苦寒之剂,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都用些轻清之品,如桑叶、银花、菊花、…等。 感染了,不可怕,初期、不乱服药,乱服清热苦寒之剂,会失于表、误于表、陷于表,百病皆起于表,在表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引邪而出。

发布了文章

新冠病毒治疗的误区,要首辨寒、热!

1、首先自测抗原,如出现两根杠,再做核酸进一步确诊。 2、初期首辨寒热,不要乱服药。分风寒、风热。风寒症状出现畏寒、发烧、鼻塞、咳嗽、痰白、清涕、身痛,无口干、无口渴症状,吃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退烧药等,在家可服姜葱红糖汤,中药麻黄汤、小青龙汤、杏苏散。 风热出现症状,发烧、微畏寒、口干、口渴、咽喉痛、出气热、咳嗽、痰黄等症,吃风热感冒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银翘解毒丸、发烧可吃退烧药,中药麻杏石甘汤丶桑菊饮、银翘散等。 3虚人感染了,平时易感冒、脾胃不好的,出现症状,建议不乱吃药,找医生诊治,及时可吃小柴胡颗粒。 4有外寒内热这种,畏寒、发热、身痛、口干、口渴、咽喉痛这种,退烧药可吃,中药服大青龙汤、麻杏苡甘汤加银翘散,麻杏石甘汤加银翘散。 5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堵、心慌,尤其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立即联系送定点收治医院。

发布了文章

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推荐

新冠肺炎预防,除了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1米距、好心情、清淡饮食、适宜运动,中药香囊,苍术10g菖蒲10g藿香10山奈10g佩兰10g,制成香囊佩戴,平时无口干口苦的,易感冒的,服此方,黄芪10g防风10g白术10g藿香10g荆芥10g柴胡10g前胡10g桔梗10g苏叶10g甘草6g,水煎服、一日一剂三次服、饭后一小时服100亳升,平时口干的,服此方,银花10g连翘10g芦根10g桔梗10g杏仁10g藿香10g白术10g桑叶10g菊花10g甘草6g,水煎服、一日一剂三次服,饭后一小时服100毫升。有疑问咨询医生!

发布了文章

除湿减肥方

  肥胖者多痰湿,因为脾主运化、参与代谢水液,肥胖者乃水湿代谢停留体内,久者为痰,所以健脾除湿乃减肥的大法则,除痰以二陈汤为基础方,健脾除湿的四苓散为基础方,二方合并具有健脾利水、化痰除湿之功,合并后为陈皮、茯苓、法半夏、白术、苍术、猪苓、泽泻,加上荷叶、决明子,增加减肥之力,湿化热加黄连,黄岑,偏寒加干姜、桂枝,腹胀气滞加枳实、厚朴,减肥者须在医生指导下辨证用药,可资询!不盲目乱抄用!

发布了文章

如何预防脑梗?

  脑梗发病率越来越高,致残率也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困扰,预防脑梗有重要意义了!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高危人群更应注意。    脑梗发病的先兆呢?   1近段时间疲倦、想睡觉、老是打哈欠、没精神、就是脑缺血、缺氧的表现。表现淡漠、沉默、烦燥。   2眼花眼黑蒙,突然眼看不清楚东西、看起变形、看起缺损,也是缺血的表现。   3语言方面,突然吐词不清、说话困难、失语、记忆力下降。 排出胃病所致的,最近打呃。  4肢体一侧无力、麻木、活动不灵、瘫、脸部一侧麻木、嘴歪、舌歪、走路不稳、头重脚轻。   5头昏丶头痛近段时间发作频繁,也是脑缺血的表现。   6舌紫暗、瘀点、舌下静脉曲张、脉两侧大小不一,发作侧脉涩、或摸不到。   7出现以上症状,要高度警惕,去医院头部C丅、核磁共振检查,及时发现、诊断、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减轻致残率。

发布了文章

安宫牛黄丸应用脑梗昏迷伴发热一例

  患者第二次发生大面积脑梗、昏迷、发热两天不退,曾用退烧药、地塞米松注射液、用了出汗热退、一会又升至39度,经医生会诊,病危建议转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不同意,私下求助中医治疗,我叫家属买两粒安宫牛黄丸,先将一粒弄细,用水灌下,灌下二两小时后,体温由39度降至37度,当晚神志清醒了,开始说话了,第二天旱晨9时,又发烧37.5,又嘱灌一粒,1小时后降至正常,以后体温从不升高了,后期见口干、舌红、苔少,服竹叶石膏汤,后期再服补阳还五虫藤饮,康复治疗!中医是国粹,危急重症能起死回生!!!

发布了文章

睡觉第一大补

养生者,睡觉被赞为“天下第一大补”,您补对了吗?修行人,睡功被颂为“天下第一玄”,您练功了吗?什么是“蛰龙睡功”?睡功,不只是睡眠。“蛰龙睡功”,道家上乘修炼的“睡丹”,也称睡仙功,佛家称为“卧禅”。睡功实质是内炼的一种方法,内炼的一切基本原则都适用于其中。我们都知道睡眠很重要,甚至比进食更重要,但是,我们不知道它究竟多重要!很多人都可以长时间不吃东西,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如果是不睡觉,一个人很快就会垮掉。如果我们的身体真的像营养学所揭示的那样,仅仅需要哪些营养物质,那么,睡眠对我们意义是什么?世界上有很多神秘的宗教都追求一种“入定”状态,它介于清醒和睡梦之间。幸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圣贤早在几千年早就掌握了打开这个神秘功态的“金钥匙”——蛰龙睡功!什么是蛰龙睡功?它是内观,是胎息,是内丹,是内观胎息下的内丹!一觉醒来,能量满满。睡功到此进入大休大息,身心两忘,什么法子也不用,这才是深得睡功三昧!古往今来有多少聖贤大哲孜孜不倦地探索静修和提高睡眠质量的奥秘。儒家圣人孔子创立的“心斋法”,理学家朱熹修炼的“观想法”,闵小艮创立的“中黄直透法”等等,都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修炼睡仙功当首推陈抟(希夷)老祖,该法融内丹修炼于睡眠之中,一举多得。这不仅是华山镇山之宝,也是道教不传之秘。再请看一些关于睡眠的精辟短句: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睡中忘日月,无梦解千愁,不觅仙方觅睡方!”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睡觉是最好的美容法!一觉醒后,又是一条好汉!......我们自己目前能做的就是——且不管他一万八千法门,先学习“蛰龙睡功”,先睡个好觉再说!道谚:“修道不修道,先学狗睡觉”!郭和仁教授以医验道,以道显医,结合三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西医,中医与玄学等各个角度解读诠释睡眠的机理,并综合百部中医经典,圣贤语录,丹道各派睡功精华,融合了睡眠环境、卧具、睡姿、呼吸、导引等一系列内容,尤其本门隐仙派睡功次第功法与密传心法,提炼精华和诀窍,终总结而成《蛰龙睡功》。千百年来,关於睡功的修习传承甚严,所传者仅為门内子弟,非道德高明深,聪颖慧达之士,绝不传授,故数千年来,修习睡功者廖廖无几。睡功秘法创自黄帝,兴至老庄,盛至陈抟。孔子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即是睡功。以睡功修炼而著名者,当首推五代北宋初高道陈抟。陈抟老祖是最著名的睡仙,睡功的最高典范。曾高卧华山,一睡数日不起,后竟于睡中得道。五代末,陈摶老祖修道於武当山数十年而无大成,后遇蜀中道士何昌一学修「锁鼻飞精术」而证得睡功大道,常常一睡数月不思饮食,醒地可一日千里之外,被宋太宗视為神仙并请入宫中传授睡功大道,赐号”后陈抟传道于火龙,火龙传于张三丰。三丰祖师曾自撰词:「学就了,真卧弹,养成了,真胎元,卧龙一起便升天。此蛰法,是谁传?曲肱而枕自尼山,乐在其中无人諳。五龙飞跃出深潭,天将此法传图南(陈摶之字)图南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不仅仅睡功,陈抟老祖还是紫微斗数、河洛理数等术数的创始人。此后,西派初祖李涵虚(西月)曾在“峨眉山遇吕祖(吕岩)、丰祖(张三丰)于禅院,密付本音”(清李道山《李涵虚真人小传》)。民国玄静子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也讲:“涵虚真人初遇三丰仙师,次遇纯阳道祖,汇文始、东华两派之心传,道成创立大江西派。”大睡三十六载,小睡一十八春祖年高八百岁,陈抟一睡一千年古代道家的隐逸之士,称逍遥入睡为隐入黑甜乡,从中得到睡中三昧的艺术境界。他经常在华山高卧数月,以睡方和睡功传道,为中国的生命与养生科学作出了贡献。陈抟老祖的睡功传奇一周世宗显德年间,有个樵夫在华山上发现一具沾满灰尘的尸体,就近一看,竟是陈抟。他慢慢睁开眼睛说:“我正在睡得甜呢,你为什么要来吵我?”这就是陈抟老祖,大约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最能睡觉的人了。民间传说他一睡八百年,正所谓“彭祖寿经八百岁,不比陈抟一觉眠”,堪称睡功超凡。《喜睡歌》中说:“我生性拙惟喜睡,呼吸之外无一累”。陈抟老祖的睡功传奇二此睡功又叫作“锁鼻术”,是由四川邛崃天庆观高道何昌一传给陈抟的。后晋天福年间,陈抟返归四川。宋文同《丹渊集》说:“希夷先生陈抟,字图南。后晋天福中来游蜀。闻是州天师观都威仪何昌一有道术,善锁鼻息飞精,漠然一就枕辄越月始寤。遂留此学,卒能行之。后归关中,所修益高,蜕老而婴,动加神人。”十分明显,这种能够“息飞精”的锁鼻术与之睡功完全同一法脉。当然,这种玄妙的境界,非亲身体验者是不易领会的,正如陈抟所说:“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真人亦无睡,睡则浮云烟。炉中长存药,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夫大梦大觉也,小梦小觉也,吾睡真睡也,吾梦真梦也,非世梦也。”陈抟老祖的睡功传奇三关于陈抟睡觉的传说,《山堂肆考》说他大睡三十六载,小睡一十八春。《坚瓠集续》中有个故事:说他在华山云台观修道,每日总闭门独睡,一睡就是累月不起。周世宗听说他很有学问,又能睡觉,一时好奇,想看个究竟,就派人把陈抟召到他的禁中,锁在一间房子里。锁了一月多,开门看时,陈抟依然在酣睡。周世宗知他是个有道之士,召见他谈话,他对周世宗作歌道:“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鼾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怎如臣向青山顶上、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管甚玉兔东升,红日西坠”。其《励睡诗》曰: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举世皆为息,魂离神不动。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浓。堪笑尘中人,不知梦是梦。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陈抟老祖为什么能睡800年?睡功蛰龙法!有三十二字睡功诀传世。秘诀三十二字曰:"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日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上卧,世无知音。"吕纯阳祖师曾为之题诗云:"高枕终南万虑空,睡仙常卧白云中。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倡明醒众公。”睡眠是人体的活力之源,它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有助于防癌,更是最便捷、最省钱的美容方式。中医,现代医学,尤其道学对睡眠本质内涵的深度诠释,与疾病的关系。现在很多人却在睡眠上出问题,熬夜、失眠、梦多、梦游等问题,白天一个个精神萎靡,无精打采,中医认为属于“不寐”症,其总病机总属阳胜阴虚,阴阳失调,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能入阴。现代医学称之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对于失眠是每个人都遇到过的,也是每个患者都为之头痛的事。失眠症的并发症众多,其危害不容小觑,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进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状态以及身心健康。很多人在睡眠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失眠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长期失眠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中老年人在身体机能下降的情况下,长期失眠可能会对心脑血管、消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1、精神疾病:失眠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疾病,因为失眠会引起大脑过度紧张,患者在睡觉之前经常会担心自己睡不着,如果长期在这种因素的作用下,是很容易出现神经衰弱、抑郁症状的。2、糖尿病:长期失眠的患者还容易的糖尿病,这是因为长期失眠可能会导致人体应激系统激活或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这两点都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长期失眠会加大糖尿病的发病率。3、高血压:人在长期失眠的情况下,容易引发血压方面出现异常,血压会越来越高,如没有及时发现或血压控制不平稳的情况下,还容易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方面的表现。4、中枢神经病变:很多失眠的人也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比如脑血管疾病,帕金森就是非常常见的,另外也有老年人会患上老年痴呆、偏头痛等这些疾病,对正常的生活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给家庭带来的负担也比较大。5、消化系统疾病:很多经常失眠的人同时伴有消化性溃疡、肠炎甚至会出现痢疾等,有的人经常会发生呕吐,而这些疾病反过来又会对人的睡眠造成不良影响,会加重失眠,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给病人的身体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6、男性前列腺增生、硬化、肥大,以及女性妇科疾患。蛰龙睡功,具有增加睡眠的时间与质量,广泛防治疾病的功能,对上列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预防与治疗作用。体内疾病,大部分因气血阻滞所致。心息相依,气息平和,先天真阳一到,全身酥软快乐,气血疏畅,疾病自去矣。天天做功,日日感招真阳,则全年无疾痛之苦。蛰龙睡功系列功法的核心为“心息相依”,这是最简易、高效和圆融的微妙法门,是古今真仙修炼真功的不传之秘,是万两黄金也难买的修真秘诀。今将睡功的部分效验,简单列举如下:1.改变你对睡眠的错误认知       睡眠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其实,大部分人患有的睡眠障碍,除了因为本身不良的睡眠习惯以外,更多地缘自对睡眠的诸多错误认识。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样了解睡眠,很多时候,正是人们的偏见和错误妨碍自己去获得真正的完美睡眠。用“数羊”的方法能帮助入睡吗?睡不着也要在床上躺着吗?熬夜第二天再补回来也可以吗?等等。睡眠障碍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睡眠量的不正常:可包括两类,一类是睡眠量过度增多,如因各种脑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睡状态或昏睡,以及因脑病变所引起的发作性睡病,这种睡病表现为经常出现短时间(一般不到15分钟)不可抗拒性的睡眠发作,往往伴有摔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等症状。另一类是睡眠量不足的失眠,整夜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失眠可由外界环境因素(室内光线过强、周围过多噪音、值夜班、坐车船、刚到陌生的地方)、躯体因素(疼痛、瘙痒、剧烈咳嗽、睡前饮浓茶或咖啡、夜尿频繁或腹泻等)或心理因素(焦虑、恐惧、过度思念或兴奋)引起。一些疾病也常伴有失眠,如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等。      第二类即使睡眠量足够,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影响了睡眠质量:指在睡眠中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梦游症、梦呓(说梦话)、夜惊(在睡眠中突然骚动、惊叫、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定向错乱或出现幻觉)、梦魇(做噩梦)、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体不自主跳动等。这些发作性异常行为不是出现在整夜睡眠中,而多是发生在一定的睡眠时期。例如,梦游和夜惊,多发生在正相睡眠的后期;

发布了文章

沈绍功临床惯用方

沈绍功,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40余年来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曾任急诊科主任,基础研究所副所长等职。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胸痹急症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组长,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沈绍功先生提倡中医治疗应序列化(气、血、痰、瘀证治)、多元化(药疗、食疗、体疗……)、客观化(主症、舌象、脉象),重视疗效。在医疗、科研、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肿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不孕不育以及妇科经、孕、产、乳等疾病。1.不孕症惯用方沈绍功认为:女子的经带胎产无不以血为主,而肝藏血,故女子以肝为本。月经不调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故调经也是治疗不孕症的重要途径之一。(1)加味逍遥散:气滞者,乳胀胁满,少腹引痛,烦怒不安,舌苔薄黄,脉弦细,宜疏肝行气。因妇人多郁善怒,情志变化最显,气结则血亦结,经前气滞最多见,故有调经不理气,非其治也。拟用加味逍遥散。处方:柴胡、白术、赤芍、白芍、当归、鸡血藤、石菖蒲、郁金、益母草、蒲公英、川楝子、丹皮、栀子、泽兰、茜草、龟板、鳖甲、川断、女贞子。(2)补中益气汤:气虚者,纳差便溏,面浮肢肿,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宜补中益气。拟用补中益气汤。处方:生黄芪、党参、白术、黄精、仙鹤草、太子参、怀山药、扁豆衣、大枣、升麻、柴胡、丹参、川断、郁金、石菖蒲。此法着重调理脾胃,据“脾胃为生化之源”,脾气一旺,胃气自兴,精微敷布,新血化生,月经自调。(3)温经汤:宫寒,腹凉下坠,隐痛筋掣,形寒乏力,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迟,宜暖宫。拟投温经汤。处方:党参、阿胶、当归、白芍、桂枝、炮姜、炒橘核、乌药、枸杞子、蛇床子、菟丝子、淫羊藿、紫河车粉、鹿角霜、补骨脂。(4)胶艾四物汤:月经量多腹凉者,方用胶艾四物汤。熟地15克,当归、白芍各10克,阿胶15克(烊化),艾炭、肉桂炭各10克,生黄芪15克,党参10克,炒橘核、赤石脂各15克,生牡蛎30克,荆芥炭10克。(5)栀芩四物汤:月经量多腹热,拟用栀芩四物汤。生地、当归、生栀子、黄芩炭各10克,薄荷炭、茜草、地榆各10克,乌贼骨15克,藕节炭、乌梅炭、香附、丹皮各10克。(6)八珍汤:月经量少腹凉者,拟用八珍汤。生黄芪15克,当归、党参、桂枝、川芎各10克,牛膝15克,柴胡、炮姜各10克,鸡血藤15克,云南白药1克冲。(7)桃红四物汤:月经量少腹不凉者,拟用桃红四物汤。生地黄、归尾、赤芍、川芎各10克,丹参30克,桃仁、红花、泽兰、香附、茺蔚子各10克,三七粉3克冲。(8)调肾汤:适用于形寒肢冷,性欲冷淡,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处方:蛇床子、金樱子、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川楝子、伸筋草子各10克,五味子5克,车前子30克。(9)和营汤: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苔薄黄,舌质紫暗,脉细涩。处方:生地、当归、白芍、泽兰、桂枝、川断、女贞子、鸡血藤、伸筋草各10克,龟板、香附各15克,三七粉3克冲。(10)止带汤:用于带下有味,外阴瘙痒,小便不畅,苔薄黄腻,脉象细滑。处方:药用炒苍术、生薏苡仁、萆薢、野菊花各10克,黄柏、川牛膝、土茯苓各15克,蝉蜕5克,车前草30克,肉桂3克。(11)开郁汤:用于恼怒忧郁,乳房有块作痛或子宫肌瘤,经前反应重,经后情绪差,苔薄白,脉弦细。处方:柴胡梢、橘叶、蒲公英、红花、石菖蒲、郁金、桂枝、路路通、山慈姑各10克,夏枯草、茯苓各15克,三七粉3克(冲)。(12)化痰汤:用于经量渐少,形体发胖,面有黑斑,纳谷不香,苔薄腻,脉细滑。处方:竹茹、枳壳、云苓、炒苍术、法半夏、蛇床子、泽兰、莱菔子各10克,陈皮、川断各15克,丹参、全瓜蒌各30克。(13)外治坐浴汤:内服方加花椒20粒再煎坐浴;或选用蛇床子、菟丝子、补骨脂、川楝子各10克,女贞子、香附各15克,煎水以熏洗、内灌、浸泡。2.冠心病惯用方冠心病的发生主要与痰浊的关系十分密切。痰之所生,首先是饮食因素,其饮食失常,常常损伤脾胃而生痰,古人认为胸痹(冠心病)多因“聚津生痰”、“痰浊阻其间”而致。其次是体质因素,长期劳逸失度,血液往往处于“黏、浓、凝、聚”状态而形成痰浊体质。有资料表明,劳动锻炼程度同冠心病的发病呈反比关系。痰浊体质一般均为体重超标,而肥胖正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第三是心理因素,七情过极可致痰浊内生,此类患者常常急躁好动、喜怒无常(A型性格),其罹患冠心病的几率较之常人可增加2倍以上。第四是季节因素,多湿、多雨、多寒季节和地理环境均可致痰湿内生,冠心病的发病高峰出现在8、5、4月份和阴雨天气。冠心病是由于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内膜下,使内皮细胞损伤,内膜增厚、硬化,血管口径变窄而致,其中医辨证属痰浊内蕴之冠心病患者正具有这种病理改变。(1)桃红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各6克,橘皮9克,炙甘草3克,白茯苓4.5克,桃仁10克,藏红花3克。本证当为实证,常见痰瘀互结证,症见胸闷胀满,或胸部闷痛,头重肢困,口黏纳呆,形胖痰多,唇甲青紫,苔腻脉滑,或单见舌苔腻,脉弦滑。治宜祛痰化瘀、行气止痛,方药为温胆汤合桃红。(2)四物汤加减:全瓜蒌30克,薤白、竹茹、枳壳、茯苓、陈皮、石菖蒲、郁金、川芎各10克,丹参、车前草、草决明各30克,赤芍、红花各10克。(3)常选药组:宽胸理气用全瓜蒌、薤白;豁痰用石菖蒲、郁金;消导用鸡内金、生山楂;透窍用桔梗、蝉蜕;热淋用车前草、石韦、白花蛇舌草、草决明、桃仁、野菊花、全当归;热痰苔黄用黄连、天竺黄、浙贝母;寒痰苔白用杏仁、法半夏、生姜;消有形痰用苏子、莱菔子、葶苈子;祛无形痰用茯苓、陈皮、炒苍术、生薏苡仁;心血瘀阻用泽兰、苏木、丹参、水蛭;寒凝气滞用蛇床子、炮姜、桂枝尖、乌药。(4)香砂六君子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虚证,临床常见气虚痰浊证,症见胸憋气短,胸痛隐隐,心悸乏力,眩晕肢软,纳谷不馨,舌质淡暗苔薄腻,脉沉细,治宜补气祛痰。拟用香砂六君子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处方:生黄芪15克,炒白术、茯苓、陈皮、木香、石菖蒲、郁金各10克,丹参、焦三仙各30克,莱菔子10克,全瓜蒌30克,薤白10克。(5)加减杞菊地黄汤:中老年冠心病以肾亏痰阻为主,症见胸闷隐痛,腰膝酸软,心悸神疲,眩晕形寒,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治宜补肾祛痰,拟用杞菊地黄汤加减。处方:枸杞子、野菊、生地、黄精、灵芝、蛇床子、生杜仲、槲寄生、石菖蒲、郁金、全瓜蒌、薤白、桂枝各10克,丹参30克。稳定期予西洋参、三七、生黄芪、茯苓、水蛭、瓜蒌、石菖蒲、郁金、浙贝母、黄连、肉桂、川芎、石韦、草决明、葛根为丸以巩固疗效。学习和运用体会对冠心病患者除施以药疗外,还应重视调宜,并将其综合归纳为36字诀:稳定情绪,节制饮食,注意忌口,佐以食疗,戒烟减酒,提倡饮茶,适量运动,气功辅助,起居有常。3.痰浊证惯用方(1)温胆汤:竹茹6~9克,枳壳6克,法半夏9克,茯苓15克,陈皮9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5枚。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热痰加炒葶苈子、黄芩、胆南星各10克。寒痰加白芥子、桂枝各10克。顽痰加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各30克。癫痫加钩藤15克,石菖蒲、郁金各10克,海参肠30克。精神分裂症加大黄10克,青礞石30克。神经官能症加石菖蒲、郁金各10克。更年期综合征加生薏苡仁15克,泽兰、蛇床子各1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甲亢加海藻15克,山慈姑10克,夏枯草、海蛤壳各30克。低热加银柴胡、青蒿(后下)各10克,车前草30克。眩晕加菊花、川芎各10克,蝉蜕5克,胃肠症加木香各10克,鸡内金、焦三仙各30克,莱菔子10克。尿毒症加白花蛇舌草30克,泽兰、泽泻、益母草各10克,丹参30克。高血压加钩藤(后下)15克,川芎、海藻、莱菔子、菊花各10克,珍珠母30克。冠心病加野菊花、葛根、苏木、赤芍各10克,丹参30克。学习和运用体会曾用上法诊治多例,效果良好。如刘某,男,52岁,主诉:心前区时有闷痛一年余,经北京阜外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曾服用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滴丸等疼痛缓解。近来因搬家劳累,心绞痛发作频繁,服上药不能缓解,伴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放射至后背部,头重眩晕,口黏痰多,纳差,眠可,二便尚调,舌质红有瘀斑,苔薄黄腻,脉弦滑。查体:形体肥胖,血压140/90毫米汞柱,心电图示:V4~V6ST-T改变。诊断:胸痹(冠心病心绞痛)。辨证:痰瘀互结,痹阻心脉证。治则:祛痰活血,行气止痛。拟用温胆汤合栝楼薤白白酒汤。处方:竹茹、枳壳、茯苓、陈皮、石菖蒲、郁金各10克,瓜蒌30克,薤白、川芎各10克,丹参30克,生薏苡仁10克,车前草30克。上方连服14剂,诸症俱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一般多用活血化瘀止痛之法,然本例患者素体肥胖,痰多口黏,纳呆苔腻,一派痰湿之象,故用温胆汤寒热并用,辛苦兼施,共祛痰浊。而不用甘草、生姜、大枣恐滋腻碍胃,以防恋湿。痰瘀往往互结,本例心悸、气短、舌质红有瘀斑,故少佐川芎、丹参以活血化瘀。全瓜蒌、薤白清热化痰,宽胸理气,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闭阻证之要药。石菖蒲、郁金理气豁痰开胃,生薏苡仁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车前草分利小便,给痰邪以出路。全方共奏祛痰活血、行气止痛之功。该组方严谨,味少力专,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4.痛证惯用方沈绍功认为痛证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提出“五脏卒痛”,并指出其病机是“寒气入经”,气不通,所谓“不通则痛”。止痛分辨寒热虚实,其治常用“活血通络”、“芳香温通”,以求“通则不痛”。(1)补中兼运汤:虚证疼痛,虚证以隐痛多见,分气虚和阴虚两类。气虚隐痛伴气短乏力,苔白质淡,脉象细弱。由于气帅虚衰,鼓动不足,血运缓慢而不通则痛,治当补益中焦脾气,兼顾血运。处方:生黄芪、炒白术、茯苓、陈皮、赤芍、白芍、炙甘草。(2)益肾滋营汤:阴虚隐痛伴五心烦热,苔净质红,脉象细数。由于营阴亏损,血行贫乏而不通则痛,治当补益下焦肾水,兼滋营阴。处方:生地黄、黄精、山药、泽兰、川楝子、延胡索。(3)疏肝开郁汤:实证疼痛,实证以胀痛多见,分肝郁、痰浊、食阻三类。肝郁胀痛兼见胁满太息,苔黄质红,脉象弦紧。由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而不通则痛,治宜疏肝开郁为先。处方:肝郁用柴胡、香附、丹皮、川芎。(4)祛痰降浊汤:痰浊胀痛兼见口黏憋闷,苔腻脉滑。由于痰浊内阻,气机不畅而不通则痛。治宜祛痰降浊为先。处方:竹茹、枳壳、茯苓、陈皮、石菖蒲、郁金。如食阻胀痛兼见纳呆嗳腐,苔厚脉滑。由于食阻中焦,运化不畅而不通则痛,治宜消导畅中为先。处方: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木香、陈皮、连翘。5.头痛论治(1)祛风散寒汤:风邪头痛以全头胀痛为主,伴发热,咳痰,咽痛骨楚。分为风寒(苔薄白,脉浮紧),宜祛风散寒。处方:荆芥穗、防风、川芎、白芷、桂枝、白芍、细辛。风热(苔薄黄,脉浮数),宜祛风清热。处方:连翘、菊花、薄荷、蝉蜕、桑白皮、葛根。(2)平肝潜阳汤:肝阳头痛以两颞跳痛为主,伴胁满易怒,口苦尿黄,苔薄黄舌质红,脉弦细数,治重平肝潜阳。处方:天麻、菊花、草决明、珍珠母、生石决明、栀子、川楝子。如兼痰蒙头痛以头顶重痛为主,伴胸憋形胖,口黏纳呆,苔黄腻,脉弦滑,治重豁痰开窍。处方:胆南星、天竺黄、川芎、莱菔子、石菖蒲、郁金、枳壳、生薏苡仁、车前草。如兼气虚头痛以全头空痛为主,伴气短乏力,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治重升清降浊。处方:党参、黄精、升麻、当归、延胡索、葛根。(3)清肝泻火汤:风热目痛,以肝火多见,兼有口苦目赤,尿色深,便秘,易怒心烦,苔黄质红,脉象弦数,治当清肝泻火。处方:夏枯草、生栀子、草决明、野菊花、制大黄、车前草。(4)清胃泻火汤:虚实齿痛,分胃火和肾虚两类。胃火齿痛,痛剧龈肿,伴消谷善饥,口干引饮,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滑,治当清胃泻火。处方:生石膏、知母、生薏苡仁、升麻、川牛膝。如兼肾虚齿痛,隐隐作痛,伴耳鸣腰酸,苔薄黄,质淡红,脉沉细。治应滋肾降火。处方:生地黄、黄柏、玄参、怀牛膝、丹皮、徐长卿。6.男子不育惯用方沈绍功根据《素问·上固天真论篇》:“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坠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即男子生理规律--生、长、壮、老、衰均与肾藏精密切有关,故男子以肾为本。肾亏是男子不育的重要病因。治疗男子不育不能单辨病,要精确辨证,简分为性功能正常和障碍两大类进行辨治。(1)性功能障碍方:湿热下注,阴囊潮湿,纳差腹胀,苔腻,脉软(濡)有力。治法:清理湿热,方用四妙散、滋肾通关丸为主;若气虚下陷,阴囊坠胀,气短乏力,苔白,舌质淡,脉沉细。治法:补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枸杞子、菟丝子;若痰瘀互结,睾丸疼痛,体胖,纳呆,苔腻,舌紫,脉滑。治法:祛痰化瘀,方用温胆汤加桃仁、红花、川楝子、泽兰;若营卫不和,背寒阴囊凉,半侧出汗,苔薄白,脉象弦细。治法:调和营卫,方用桂枝龙牡汤加川断、小茴香;若阴虚阳亢,五心烦热,早泄阳痿,腰疼腿软,苔净,舌质红,脉细数。治法:滋水涵木,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味;若阳虚火衰,阳痿,性冷淡,形寒腰疼,囊冷且坠,苔白质淡胖,脉沉细,尺脉弱。治法:温润壮火,方用金匮肾气丸,附子则用菟丝子、蛇床子代替。(2)性功能正常而精液异常方:精子数少,活力差,活率低者,舌质淡,苔滑,脉沉细者,选用出自《证治准绳》的五子衍宗丸化裁为“新衍宗丸”以调肾补肾,处方: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蛇床子、补骨脂、女贞子、川楝子、王不留行各10克。若精液量少,数少,活率低,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者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处方:生地、黄精、枸杞子、怀山药、泽泻、茯苓、丹皮、菊花、蛇床子、淫羊藿。以上根据情况稍作加减,如阳痿选加蛇床子、女贞子、菟丝子、淫羊藿、补骨脂中2~3味;早泄加金樱子、芡实、五倍子、五味子、乌梅、白芍中2~3味;遗精加黄柏、知母、炒酸枣仁、夜交藤、茯苓、莲心、炙远志中2~3味;血精加生栀子、仙鹤草、生牡蛎、炒桔梗、王不留行、茜草中2~3味;尿痛加土茯苓、萆薢、生薏苡仁、泽兰、白花蛇舌草、甘草梢2~3味;精少选加紫河车粉、三七粉、丹参、川楝子、菟丝子、补骨脂、枸杞子、蛇床子、黄柏、龟板;精液不液化选加川萆薢、柴胡、金银花、车前草、白花蛇舌草、淫羊藿、浙贝等2~3味;不射精加炒苍术、黄柏、生薏苡仁、川牛膝、红花、连翘、车前草。沈绍功根据脏腑相互关系,为了提高补肾的疗效,提出了补肾的增效措施六法:柔肝、健脾、清心、润肺、清胆、利湿。具体如下:①柔肝,即滋水涵木法,用杞菊地黄汤加当归、白芍、女贞子。②健脾,即培土益肾法,用杞菊地黄汤加四君子汤加仙鹤草、生黄芪。③清心,即交通心肾法,杞菊地黄汤加交泰丸加安神药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远志。④润肺,即清金滋水法,杞菊地黄汤合百合固金汤。⑤清胆,即降火滋阴法,杞菊地黄汤合知柏地黄汤加生栀子、龟板。⑥利湿,即清利湿热法,杞菊地黄汤合八正散加川萆薢、土茯苓、车前草、生薏苡仁。7.月经病惯用方沈绍功认为调治月经病,首先应了解月经的生理,发病因素。引起月经病的主要病因是寒热湿邪侵袭,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和体质因素。其发病的本质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紊乱,气血、冲任二脉失调。除分辨月经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外,还要重视月经的周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及伴随月经周期或经断前后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辨清虚实,利于治疗。妇人以肝为本,治重疏肝理气,调气主要是调肝。其法有六:疏肝用于肝郁,以柴胡、香附、枳壳、木香、郁金;平肝用于肝阳,以川芎、天麻、钩藤、草决明、珍珠母;柔肝用于肝虚,以当归、白芍、首乌、黄精;清肝用于肝热,以牡丹皮、栀子、黄芩、夏枯草、川楝子;泻肝用于肝火,以龙胆草、大黄、黄柏、青黛;温肝用于肝寒,以乌药、小茴香、沉香、吴茱萸、肉桂。再加调整内分泌的泽兰、茜草、龟板、鳖甲、川断、女贞子、枸杞子、蛇床子、淫羊霍、河车粉、鹿角、补骨脂。8.带下病惯用方沈绍功认为带下病,若实者多见湿热下注,湿热之生,一则在脾,失健而困;二则膀胱,不渗而留。其治清热利湿有两法:燥湿选用苍术、黄柏、薏苡仁、椿根皮、苦参、茯苓;渗湿选用车前草、萆薢、桑白皮、白鲜皮、猪苓、泽泻、石韦、白花蛇舌草、荆芥炭。虚者脾虚下陷,冲任不固而绵绵如带,所谓“十女九带,十带九虚”。其治健脾举陷有两法:健脾选用党参、白术、山药、扁豆、茯苓、薏苡仁;举陷选用升麻炭、荆芥炭、蝉衣、生芪、柴胡。带下常因六淫所传,风为其首,下部多湿,带色白多,寒证明显。故风寒湿为带下主因,散风者用炒苍耳子,祛寒者用蛇床子,化湿者用地肤子。止带必投三子。带下日久,必伤脾胃,气陷滑脱,故久带宜涩,选用乌贼骨、煅龙牡、补骨脂、芡实、金樱子、莲子肉、银杏。白带属脾虚偏湿,治重化湿,以山药、薏苡仁、扁豆为主;黄带属湿热偏火,治重泻火,以黄柏、栀子、制大黄为主;赤带热甚入血,治重凉血,以丹皮、茜草、水牛角粉为主;黑带阴虚内热,治重滋肾,以生地、女贞、知母为主。辨苔分虚实,苔薄者地黄汤化裁,处方:生地、黄精、泽泻、茯苓、蛇床子、仙鹤草、生杜仲、扁豆衣、鹿角霜;苔腻者温胆汤加减,处方:竹茹、枳壳、茯苓、陈皮、生薏苡仁、生牡蛎、生龙骨、海蛤壳、莱菔子、海藻、泽兰。

发布了文章

发热(阴盛格阳证)

患者,女,76岁,因冠心病、房颤、心衰、在一所三甲医院住院、三次下发病危通知书,春节来临,家属下转我院,来院二日后,出现每天下午5点,出现发热38.3度左右,面红如装,出汗湿衣,主治医生考虑病人年迈、不敢用退烧药、只有补液,连续三天反复,家人请我开中药退热,刻诊:神清、神衰、卧床、盖被二床、眼微睁、面红如装、语音低微、额头出汗大、肢冷、下肢无水肿、饮食流质、家人喂服、大便稀、小便用尿不湿不清、舌质淡、廋小、苔白、脉沉微,诊断:戴阳证,辨证:阴盛格阳、阳气浮越,治法:回阳救逆、固涩阳气,方药:破格救心汤,人参20g制附片10g干姜15g灸甘草10g枣皮15g锻龙骨30锻牡蛎30,1剂,水煎服,先急煎浓缩100毫升喂服,一天三次,次日下午5点再去查看,没有发热了,神衰、出汗轻微,四肢不温,脉仍沉微,人参20g制附片10g干姜10g灸甘草6g枣皮15g锻龙骨30锻牡蛎30麦冬15g五味子10g丹参15g寄生15g继续服用,一日一剂,浓煎三次、每次100毫升,连续服3剂巩固,

发布了文章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

一子时(23∶00~1∶00)是深睡的时候  子时是夜里11~1点。这个时间是人体的胆经当令,也就是胆经值班。在中医里讲,子时是一阳初生,这时阳气开始升发,胆气是主决断的。十二生肖以鼠打头,用鼠来比喻胆经,鼠在这个时间最活跃。人在这个时候也开始升发,有过熬夜经历的人知道,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会感觉非常困,但是过了11点后,反而能感觉到自己变精神了,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人在这个时候如果不睡觉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失眠。而且,造成失眠的原因,基本上有两种。一是心肾不交。二是胃不合则卧不安。所以,晚饭一定要少吃,晚上阴气过盛,进入的食物不容易消化。 子时睡觉养生发之气,在脏腑来讲,养的是你的胆气,中医有一句名言叫“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意思就是胆在子时“值班”,胆“值班”情况的好坏,关系到脏腑、全身气机的生发;生发得顺畅,人的胆气就壮,胆量就足。二、丑时(1∶00~3∶00)适合养肝血 子时是养睡眠和养胆的好时机,而丑时正是养肝明目的好时机。肝对应的时辰是丑时,丑时对应凌晨1~3点。《黄帝内经》的精髓是顺其自然,如果一个人早上四点钟才睡,而且长此以往,健康很容易出现问题。 丑时是人体的肝经当令,也就是肝经值班。肝的作用是藏血,主筋。人体如果弹性出了问题,握力不行的话就是肝出了问题,血出了问题。因为你的血不能濡润这条筋。所以,肝病的人晚上一定要有足够的睡眠,否则,夜里不睡觉就会影响到肝藏血的生理功能。 肝是将军之官,谋略出焉。将军之官,主谋略。人的聪明才智的最大发挥与否,肝气的足否是起很大作用的。肝气足,反应敏捷。丑时虽然属升发,但这时还得有所收敛。三、寅时(3∶00~5∶00)肺经当令要“肃降” 寅时,对应凌晨3~5点。在《黄帝内经》里的排序是,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 夜里睡觉在寅时醒来是最不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在《黄帝内经》中,它把肺经归为相傅之官,相傅中的相是宰相的意思,傅是师傅、老师、帝王师。它主气、主治节,从3~5点,人体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你心需要多少、肾需要多少,这个气血的分配是由肺经来完成的,3~5点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我们人体从静到动的转化一定要通过深度的睡眠来完成。  肺还有一个特点,它在人身体的最高处,气血“朝会”于肺,由肺输布于全身的趋势是向下的,中医对此有个专用名词儿叫“肃降”,意思是不由分说、没有理由地要降下。凌晨3~5点这个时间段非常重要,应该是人睡得最“死”的时候。熬过夜的人知道,凌晨三四点钟最难熬,那是因为身体不让你熬,这个时候气机是“肃降”的,你要是坚持熬下去,就等于生生地在往外、往上调自己的阳气!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因为这实在有违人体自身的规律了。 四、卯时(5∶00~7∶00)要大便 卯时,就是早晨5~7点。这个时候大肠“主管”全身气血流行的“大局”。 早晨养成排便的习惯,是人体气机自然的一种走势。 5~7点天就亮了,叫天门开,相对而言地户也要开,而地户是中医里所说的魄门,指的就是肛门,就是魄门。这时应起床,然后喝杯温水,再到厕所把肠中的废物排出体外,你会感到体轻气爽,精神十足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在中医里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在中医的问诊里,中医问二便在很多程度上问的是心肺的功能。如果大便变稀或者是出了问题,实际上是肺气出问题了,所以说肺与大肠相表里。 便秘就是肺气过实,津往外渗透,把里面的液都渗透出来了,就会形成便秘。有心梗的人要注意在解大便时不要太用力。 五、辰时(7∶00~9∶00)要吃好早饭 辰时是指上午7~9点,辰时又名食时,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辰时的生肖对应的是龙,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阳气开始占据主动,阴气相反开始处于劣势。阴阳互根,为了滋生阳气,需要食物来补充。所以最好的养生方法是吃早饭。 辰时又为胃经当令之时,气血流注于胃经,其磨化能力在此时最强。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愿意吃早饭,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怕麻烦;有的是怕胖;有的是要睡懒觉,没时间;更有甚者认为这样很时尚。 医学认为,不吃早饭危害是很大的。首先,早饭是大脑活动的能量之源,如果没有进食早餐,体内无法供应足够血糖以供消耗,便会感到倦怠、疲劳、脑力无法集中、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尤其是上班族,不吃早饭会影响一天的工作质量。其次,不吃早餐,胃中没有食糜充填,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侵蚀周围组织,于是容易造成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再次,在三餐定时情况下,人体内会自然产生胃结肠反射现象,也就是说能促进排便;若习惯成自然,时间久了可能造成胃结肠反射作用失调,而产生便秘。最后,不吃早餐,饥肠辘辘地开始一天的工作,身体为了取得动力,会动用甲状腺、副甲状腺、脑下垂体之类的腺体,去燃烧组织,除了造成腺体亢进之外,更会使得体质变弱,患上慢性疾病。人体具有保护自身的能力,当身体意识到营养匮乏,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最后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不要以为不吃早饭会有助于脂肪的消耗。恰好相反,不吃早饭,还会使午饭和晚饭吃得更多,瘦身不成反而更胖。所以一定要吃早饭。 常言道:早饭要吃好,“好”字代表着要营养充足、全面,要尽可能地一次性吃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分、糖类、矿物质等,但不要太绝对。牛奶、鸡蛋、粥、火腿、包子、蔬菜、水果等,自由搭配一下。此外,在早饭前可以做作导引,用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防止脱发;然后洗脸、漱口、刷牙,饭后运动以促进水谷精微的输布。 六、巳时(9∶00~11∶00)切记要养脾 巳时是指上午9~11点,这是脾经当令的时段。脾是主运化的,脾和肺在中医里同属于太阴。所谓的太阴,就是它们都具有分配的功能。肺分配的是全身的气血,而脾主要是把胃中腐熟了的食物的气血输送到肌肉腠理当中去,所以脾相对于肺来说是一个前期的、初步的工作。  脾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主一身的肌肉。如果脾的功能很好的话,肌肉就会很发达。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往往会通过嘴唇表现出来。脾的运化功能很好,嘴唇就很滋润、丰满;反之,嘴唇就会发瘪、干枯。我们通常所说的重症肌无力的问题,实际上也是由于脾病造成的。还有一些老年人,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眼皮都耷拉下来了。其实眼皮也是为脾所主的,眼皮耷拉下来,说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现问题了。 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思伤脾。中医在谈意志的时候认为,意是脾的神明,所以说脾在志为思。如果思虑过分的话,就会伤了脾,伤了脾气、脾经、脾神,人就会消瘦,这就是“思伤脾”。 另外,脾字从肉从卑,在五脏这个家族中她就像个小丫鬟,这个小丫鬟要是不干活了,人的身体就会出大问题。再有,脾液为“涎”,也就是口水。小孩子因为脾胃后天虚弱,所以爱流口水。大人流口水,则是脾虚的相,这种人通常很懒。总之,身体只要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这些问题,都属于脾病。常见于中风后遗症的病人。 七、午时(11∶00~13∶00)要小睡片刻   午时,就是中午11~13点这个时间段,是心的“主时”。中医认为在五脏中,心为“君主之官”,它的重要意义就可想而知了。“心”对五脏而言,就是天子,在最高位。 睡觉也能达到心肾相交。深度睡眠的时候就是指心肾相交的时候,睡得不实和多梦就是心肾不交。所以,午时和子时要休息和睡觉。特别是午间要有一点小憩,就是要稍微休息一下。即使睡不着,闭上眼睛养养神,也是对身体很有好处的。   八、未时(13∶00~15∶00)吸收精华 未时是下午的1~3点。它代表人体的小肠,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如果午饭吃得好,饮食的营养价值高,而且吸收也好的话,人的气色一般都会很好。如果吸收不好的话,就会在人体形成垃圾,从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故午饭要吃好,以备此时的吸收。 九、申时(15∶00~17∶00)是学习的好时机 申时,指下午的3~5点,是“膀胱”的主时。由于膀胱经会走人的脑部,所以,古代讲“朝而受业,夕而习复”。意思是说,早上的时候接受师傅教诲,到了傍晚的时候,也就是膀胱经当令的时候,应该好好地去练习。因为,在下午15~17点的时候,是人体记忆力和判断力非常好的时候,这个时间去练习一天的所学,会有很好的收效。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下午的3~5点这段时间给浪费掉了。在日常生活、企业管理上,大家都可以利用身体的这个规律,工作多了,留着熬夜去做效率肯定低下,而且损害身体。   十、酉时(17∶00~19∶00)补肾最重要 酉时,是下午的5~7点这段时间,由肾“主时”。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 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是物质基础,也就是支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人活着每天都要有创造和消耗,既然肾是最主创造的,消耗最厉害的实际上就是肾精的外泄。小孩子是没有房事的,哀而不伤,情绪不会太停滞,这样就处在一个经脉很畅通的情况下,所以小孩子的成长速度是最快的。而人到中年后,中年人有房事,同时情绪上容易受到打击和伤害,属于哀而伤者,所以中年人容易经脉不畅通,这时就会出现机体的老化,变老的一个原因就是消耗大于吸收。意淫是暗耗肾精,肾精消耗太厉害了,人中慢慢地就会变平,寿命就会缩短。当你的身体好时,房事也是可以激发生机的,当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房事就会损耗你的身体。 十一、戌时(19∶00~21∶00)静心神 戌时,是晚上7~9点这段时间,由心包“主时”。中医认为,晚上19~21点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阴主静阳主动,人体顺应天地之阴阳变化应静以养身,注意休息。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此阶段一般为饭后,血压较饭前增高;并且按血压昼夜节律此时为第二高峰,所以更应以休息为主,可以做静坐、听音乐等休闲运动。 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会做一个动作,那就是双手合十。从中医的角度讲,双手合十就是收敛心包。然后把这个动作停在膻中这个位置,那么掌根处正好是对着膻中穴。这样做,人的心神就会收住,一合十,眼睛自然会闭上,因为心收敛了,神就收敛了。眼睛就是神的外散,所以心收敛了,眼睛自然也会收敛。 十二、亥时(21∶00~23∶00)阴阳交和 亥时,是晚上9~11点这段时间,三焦当令,气血也被轮流掌管了一个循环了。天道自然是有规律的,人身是自然的造化,当然是符合自然界规律的。该什么时候睡觉,该什么时候玩,该什么时候吃、喝、拉、撒、睡……全都是规律性的,关键在于人自己是否按照规律去做,是不是在任性地挥霍自己的身体。 西方人认为从生物钟上讲,22点是做爱的最佳时期,但是他们没有说出这其中的道理。如果大家研究一下中国民族文化,就会知道为什么亥时是做爱的最佳时间了。在戌时,心已经很喜悦了。那么下一步就是要让肉体也能够喜悦,这就是身心不二。中国文化讲究身心不二,一个人的心喜悦了,他的身体也要喜悦,所以在这个时候,人体就要进入到一个男女阴阳和合的时期。而睡觉和养育婴儿其实是一回事,都是让生命在休养生息中得到新的能量,使生命进入到下一个新生的阶段。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最无为和最自足的系统。我们如果偏离了它,是必然要生病的。所以,一定要因循身体本性的原则,这样身体才能够和谐,情绪才可能达到和谐的状态。   

发布了文章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一例悬饮误诊案!

        患者、男、57岁,因双侧胸腹部疼痛7月,伴皮肤红斑6月来诊,患者于2017年11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腹皮肤疼痛,呈持续性刺痛,逐渐双侧胸腹部均感疼痛,摩擦后可稍加重,疼痛范围约2*2cm,境界清楚,红斑持续性疼痛,局部皮温略高,无丘疹脓疱,无破溃流液,遂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诊断“带状疱疹”,予以输液及止痛治疗(具体不详)后疼痛稍缓解,但胸腹部红斑逐渐增大、增多,部分融合成片,疼痛程度逐渐加重,晚上睡不得卧,影响日常生活及夜间休息,四方求诊,自诉予以止痛及中药外敷治疗(具体不详)自诉疼痛症状可稍缓解,但皮肤红斑逐渐增大,深呼吸时疼痛明显加重,影响正常呼吸运动,影响夜间休息,到一家著名三甲军队以“血管平滑肌瘤?嗜酸性蜂窝组织炎?小汗腺螺旋腺瘤?皮肤转移癌?收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长期服用止痛药(布洛芬)缓解疼痛,剂量逐渐如大1-3粒,一天三次,患者长期工作于丛林中,有蚊虫叮咬史,无发热、咳嗽、心慌、无腹泻、血便、无皮损破溃渗液、水疱、脓疱、无面部红斑、无关节疼痛、无雷诺现象,自患病以来,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睡眠差、不疼时精神尚可、体重自发病以来减轻了十公斤,专科情况:下腹部、上腹部可见片状暗红斑,压之褪色,皮肤皮损轻度肿胀,稍高于皮面,局部皮温略高,较大红斑约10*8Cm,边界清楚,伴轻压痛(患者自行服用布洛芬缓释片查体),部分红斑表面有白色鳞屑。辅检:2018-1-15(永川区人民医院)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前基底段炎变,双肺下叶局部纤维灶,右冠脉走行区钙化影,提示冠脉硬化.2018-3-8(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胸部CT:右肺中叶内侧段及左肺上叶下舌段炎症,冠状动脉硬化.2018-4-14(永川区人民医院)上腹部CT:左肾稍高密度结节,直径1.8cm,CT值约58HU,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在军队三甲医院收入院后,给予曲马多缓释片,1片,一日二次,氢溴酸高乌甲素4mg每日止痛,2018-5-2给予莫西沙星0.4g每日抗感染,患者胸腹部及背部胀痛无明显缓解,逐渐出现胸腹部皮肤肿胀,红斑浸润感加重,抗感染治疗9天后停用(2018-5-29)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感染较前加重,左侧胸腔积液较前稍减少.患者骨髓穿刺提示:浆细胞比例增高(成熟浆细胞5.5)患者腹部红斑浸润感较前加重,再次换部位皮肤活检,2018-5-29活检后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7mg每日抗炎,沙利度胺片,50mg晚上抗炎,患者感胸腹部及背部胀痛较前明显好转,患者骨髓及皮肤组织中可见大量浆细胞,梅毒阴性,但患者从事丛林工作,故特殊螺旋体感染不除外,于2018-5-31给予苄星青霉素120wu肌肉注射1次,2018-5-31完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左、右下叶、右叶中见痰栓阻塞管腔,周围粘膜肿胀,清理后见部分远端管腔仍有分泌物阻塞,呼吸科再次会诊考虑:双肺感染?左侧胸腔积液。2018-6-2遵呼吸科会诊建议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q8h,血液科会诊考虑反应浆细胞增多,因患者反复查EB病毒核酸阳性,故同时加用更昔洛韦0.5g,每日2次,抗病毒,洛芬待因缓释片,1片,每日2次止痛,沙利度胺加量至50mg,每日2次抗炎,2018-6-3患者再次出现胸腹部及背部胀痛加重,程度重,夜间不能入睡。2018-6-4维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加更昔洛韦抗感染同时,加甲泼尼龙40mg每日抗炎,目前患者胸腹部红斑颜色较前明显变暗,浸润感明显缓解,患者胸腹部及背部疼痛较前稍缓解,但夜间仍不能平卧,夜间疼痛加重,影响休息,患者感爬坡、上楼气促、偶有咳嗽、少量白色粘痰。出院诊断:1.皮肤浆细胞浸润症2.EB病毒感染3.坠积性肺炎4.肺部感染5.左侧胸腔积液6.左侧肾囊肿。建议把所有检查报告复印,到北京、上海医院检查明确诊断、对病治疗。患者四处求医,夜间胸腹部及背部疼痛、不能平卧、不能入睡、痛不欲生、经CT、PET/CT检查、彩超、双侧胸腹部皮肤病检、纤支镜、骨穿、生化检查,多次会诊,疗效欠佳,来中医治疗,刻诊:两侧胸腹部及背部疼痛、胀痛、夜间加重、不能平卧、痛不欲生、不能入睡、不敢咳嗽、忍住不咳、少量痰、痰粘、胸腹部皮肤红斑10*8cm,舌淡红、苔白、脉弦.诊断:悬饮,辨证:痰饮阻滞胸肋、少阳枢机不利、郁热腠䤚。治法:调枢机、化痰饮、清郁热。方药:小柴胡和瓜蒌椒目汤加减:柴胡15g黄岑10g法半夏15g瓜壳20g苏子20g葶历子20g茯苓30g泽泻20g刺蒺藜15g桑白皮15g椒目15g枳壳15g桔梗12g丹皮15g杏仁12g莪术9g生姜15g陈皮15g甘草6g水煎服,2剂,l日丨剂,每次100亳升,饭后1小时服,次日电话高兴告知,昨天服药后,晚上几月来从没这样睡个好觉,疼痛缓解,患者信心大振,2剂后,症状更减轻,前方去莪术,继续服用,前后服了68剂,胸腹部红斑全部退掉,诸症消除,现干活自如,患者感激不尽!   讨论:此患者胸腹部皮肤红斑,两侧胸腹部疼痛,给广大医生错觉,都固定思维模式思考,认为疼痛是皮肤红斑引起,患者胸腹疼痛,咳嗽会加重疼痛、忍住咳嗽、咳嗽症状不明显、多次CT、PET/CT检查提示肺有炎变、胸腔积液,忽略了胸腔积液、胸膜、膈膜、会引起胸肋疼痛,故诊断为悬饮,与大小结胸证有别,少阳三焦、原气之别使、水液运行之道路、外应腠䤚,痰饮阻滞、三焦气机不畅、疼痛、三焦外应腠䤚,三焦气机不畅郁而化热,故皮肤红斑!所以选用小柴胡、瓜蒌椒目汤有效!任何疾病、遵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才是王道!

发布了文章

陈瑞春教授:信仰中医、临证是成才第一要义!

中医名医大家成才之道有三大要素:一是熟读经典,二是名师指点,三是重视临床。不过并非所有的名医都是熟读经典,其出自药堂者有之,也并非所有的名医都有名师点拨,其自学成才者也非少数,但没有一个真正的名医不是经历了艰苦的临证磨炼。因此,重视临床是三大要素之中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江西中医学院的经方大家陈瑞春教授,对此很有感慨,我们特别对陈老先生就如何才能做好中医临床的问题,进行了专题采访。下面介绍陈老对临证诸问题的一些看法及经验。1临证学艺,首重诊察操作望面色很重要望面色面色关乎预后,五轮八廓,有时可以见微知著。如面色阴沉晦暗,预示肾水不足,两颊发青为肝色外露,虽然与现代医学肝功能指标不一定相应,但与病势轻重缓急甚为相关,肝硬化患者面色的黄与青很重要,关乎预后之好坏,肾病、高血压等都有特殊的面容,如肾性高血压面容青紫、青铜色,是脾肾不足,肾水泛滥;尤其是五官反应,如鼻头青、目睛青、耳垂干瘪等,直接反映五脏之病,五脏真象,多从面出。看眼神眼神能反映病情的轻重深浅,很有临床价值,尤其是慢性病、衰老深重者其反映五脏精气之目会显失神。如目色发木,瞳孔呆滞,预示肝肾衰败。最重舌象舌象直观可靠,常要审视二三。观舌,舌质舌苔宜分开看,舌质往往一眼可辨,而舌苔则需多花时间。个人望舌经验是,苔腻如豆腐渣,则非苍术、草果苦温燥湿不能化,但若舌红、舌体不胖为阴虚体质,则要有所顾忌;肝硬化者,舌质决不宜红,脉也宜软缓不宜弦急,否则,为肝阴受伤之象,病势易于突发危症;舌现瘀斑,未必都是血瘀,也有因气滞、水阻所致者,若兼苔滑者更是如此。另外,血小板减少也会瘀现于舌,多属脾不统血,自然要用黄芪或归脾丸之类。望咽喉现在虽然值得普遍重视,但其诊断意义不宜用之太滥,平时抽烟、渴酒者,也常会刺激咽喉发红,犹如常人也多少有些胃粘膜充血一样,未必就要清热治疗,一般可以有无痛感为度,而有些咽红不肿的还需用桂附八味之类。因此,对咽喉红,要从多个侧面加以综合判断。问诊有技巧分主次首先要分清主诉症状,以便抓住诊治的主要矛盾。主诉多在一般问询患者何处不适的第一句回答中出现,这往往是患者希望你解决的首要问题,也通常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诊治不对准主要矛盾,临床疗效则不易令患者满意。细鉴别注意围绕主诉展开,迅速找出鉴别要点。问诊时抓住这一点,围绕其主诉展开鉴别,就能够迅速找到鉴别要点,并省去许多无关或不重要的枝节内容,提高诊断速度。如主诉咳嗽,首先要围绕其属表属里,展开相关的问话。多合参注意问诊与他诊交替,多诊合参。闻诊往往不会专门操作,常随他诊而作,如在问诊中听声音,有时非常直接,如感冒的咽痒咳嗽(某些慢性咽炎也会咽痒而咳,是素体毛病,我常以开音汤或略加辛温辛凉加以疏散也可),哮喘的胸闷喘促,都是相伴而行的。再如在望诊中嗅气味,近身局部望诊、按诊时,即可嗅及胃火重的口臭,或子宫癌的阴臭等。懂排除问诊要懂得用排除法。要注意通过排除一些症状,得出除外诊断。如无寒热、无饱胀、无汗出等,在《伤寒论》中,这类鉴别诊断及排除方法非常多,有的也是一锤定音的重要鉴别点。脉诊不可玄中医脉诊是个特色,几乎成为诊察常规。但脉诊在多数情况下,是用于支持诊断或作诊断参考。因为,凭脉辨证有一脉主多病,一病有多脉的情况,切脉断病要结合全身情况,因此,脉诊同样讲究灵活性,有时诊断依据充分时,脉诊也可以忽略。这就是古人所提到的舍脉从症、舍症从脉的关系。2临床诊断,重在证候鉴别首辨寒热虚实中医辨证方法很多,而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分辨寒热虚实,以此确定病性之大概,比较易得要领,也首先能保证治疗大法不会弄错。如《伤寒论》中“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之类,要言不繁。落实表里脏腑中医辨证,定性之后,再明定位,基本就能论治处方了。如疱疹属脾虚生风的,色淡、得温则舒、见凉风则剧,但肤色不变,或体质瘦弱、食欲差,或下口唇干肿(脾开窍于口)等,用五味异功散有效。重视经络导向经络为中医之特色,不可忽视,结合针灸,简便有效。结合方证鉴别以方类证,从中比较选优,可谓简捷适用。临床往往需要先初步给出若干个相关方剂,再从中细致比较加以优选,我管这叫做方证比较法。从初学时即用此法,我以为这不失为初学者的临证巧学之门。如治痰饮者,可在苓桂术甘汤、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之间选择,比较哪一个方更切合患者的实际,即投是方。3立法处方,注意选用主方拟方选主方临证根据定性定位即可立法处方,处方首先要选方,选方可以一个,也可两个,甚至三个、四个,但必须确定主方。如痰热壅肺,可用麻杏甘石汤合千金苇茎汤,或泻白散合二陈汤。选方切实用个人以为临证选方以汪昂《汤头歌诀》较为精当实用,其既有诗韵格律,又有病机提要,还有加减要领,如有个名老中医喜用川芎茶调散治外感头痛,方即出于此。现在虽已有《方剂大辞典》之类的方书大全,收集十几万个方,但不切合临证选用,只适宜特殊情况下研究备查。4药物加减,强调有法有度加减要有规矩成方运用常要加减,但加减要有板有眼,要符合原方的组方规律和宗旨,要符合临床病情的实际需要,不可随意化裁、加减太多,否则难免堆砌杂乱,失其大经大法。如四物汤加减法,四君子汤的十多个化裁方(香砂六君子汤、归芪四君子汤、柴芍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精炼,进退得当,应变灵活之中不失立方主旨。增损要有常变当前中药用量有增大的趋势,其中不能否认与药材质量下降有一定关系(如用化肥催生的中药),但也不乏有因用药不精、疗效不佳而增加用量者。如有人治糖尿病自拟方剂,黄芪多达60g以上,甚至体胖痰湿之体也在所不忌。我以为这是一种不好的倾向,中医用药治病的关键,首先是选药方向要对头,如同开锁一样,不在大小,对齿则灵,即便有些药物要重用,一般都是针对主药而言,不是全方药物普遍增量。如经方柴胡桂枝汤,虽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但其用量却是原方的一半。5临床坐诊,贵在恒心不移搞好临床,可能各有各的经验,但其中有个最基本的共同点,也是最基本的要领,就是中医临床的坚持与恒心,做不到这一点,其他都是空谈。坚持临床不间断,既很重要,又很不容易,要能处理好教学、行政与临床在时间与精力上的矛盾,最好还要能使它们能够相得益彰。自1963年,与我一同走上临床的一批同事当中,能够一直坚持好临床到如今的,恐怕就只剩下我一个了。6经验总结,要能回归经典据本人近五十年的历程回顾,临床经验的总结,最后要回归经典,才能有大的提高与飞跃。有些人在临床上摸爬滚打了许多年,中药方剂也背了不少,但临床收效不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始终未在经方上下功夫,以致临证处方杂乱无章,临床经验不能提升。本人在五六十年代,就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会,直到六十年代以后,较多兼任伤寒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之后,对经典理论有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温习,才在临床更多地重视经方的运用,临证水平才有了飞跃式的提高。回归经典,不仅是临床经验要回归理论,而且临床用方最好也要回归经方,否则,个人经验难以为国内同行所公认,也难以为他人所接受和推广运用。如:对当今普通感冒滥用抗生素、发汗药所致的一些坏病,我曾选用过不少方子,甚至自行组方,虽说也有效果,但总觉得未得要领,取效很不稳定。直到有一次治疗一个感冒经年不愈的老翁,因其兼有情志不舒而变通选用柴胡桂枝各半汤,竟真取得一剂知、二剂愈的奇效,由此领悟到此经方的奥妙在于扶正达邪、和表顾里,最适合普通感冒误以苦寒败胃、过汗伤表的夹杂病症,因而,确定了此方专治外感杂症的基本主方的地位,不仅使本人临证取效的广泛性与稳定性有很大提高,而且经验能够回归经典理论,易为更多同仁接受认可并得到推广运用。至今仍常有不少学生和基层医生来信、来电,报告他们运用此方的类似验案。其他,如小柴胡汤加减治乙肝、柴胡加龙牡汤加减治失眠、五苓散加减治遗尿等,皆有类似的效果。总之,经方的疗效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其万法归宗,如一个桂枝汤,可以化裁出多少方子呀!一个小柴胡汤,通过加减变化可以广泛地运用在许多病种中,这都是因为其以经典理论为根基,而后世方剂演变发展,也大多万变不离其宗。因此,经方有群方之冠、众方之源的地位,抓住了经方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吃透了经方,加减药物、组建新方才能章法分明。若能把自己的临证经验与经方理论联系起来,就能真正做到在继承中求创新、求发展。李东垣、吴鞠通创造名方,无不是导源于伤寒、精通于经方的。我临证衍化经方治杂病,如参芪真武汤治风心、心衰,半夏泻心汤加厚朴、木香治慢性结肠炎等,也是遵循这个原则。当然,经方也非万全,有选择地补充一些后世的专病专方,如养阴熄风的镇肝熄风汤、活血化瘀的血府逐瘀汤等,也不失为丰富临证治疗手段的必要途径,但应该首先以重视经方为前提,否则主次颠倒、良荞不分,势必事倍功半。7信仰中医,临证第一要义当今要真正做好中医临床,首要应关注的问题是中医的自信心,因为比较现代科学、现代医学,是否从内心真正相信中医,关系到学医者的基本态度。面对中医扑朔迷离的知识体系,能否克服更多的困惑,去专心学习、潜心思考,能否坚持不懈地运用中医的眼光观察病症、运用中医的思维分析病情,这都不是轻易能做到的事。如果首先自己心中就已动摇,面对临证错综复杂的病变,要守住先中后西,能中不西的诊治规程,谈何容易?如果学习中医,首先不能确信、确认中医有实效、有真理,他就不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智慧、精力与技能,去发掘中医文化中隐含的丰富宝藏,因此,若没有对中医的热爱与执着,其他的学习方法也好,临证技巧也好,都将是形同虚设。现在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出来,若自己就不信中医,对中医左右猜疑、缺乏热诚,则难免会因古今文化的思维差异,对中医的传统观念、理论框架、诊治程式在思维意识上格格不入,遇到医疗问题不敢依靠中药处理,或自觉不自觉的更多从现代医学中寻找答案,跟着现代医学的鼻子转,中医水平何时才能提高?因此,比较而言,诚信与聪慧,首先需要的是前者,而勤能补拙、信能达至,中医界笨鸟先飞的例子不少,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亦乎不少,道理就在这里。当然,中医要使人确信,而不是盲信,至今为止,最好的途径就是临床耳濡目睹的有效实例,我之所以自幼就认定中医,就是因为亲眼看到家父纯用中药针灸救治患者的生动事例。通常说学中医要有师父领进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是他首先能使你对中医实际的有效性建立一个坚定的信念,从而,才有今后的学习热诚与勤奋努力。8寄语后学回顾五十多年的临证历程,仍有两点遗憾之处,一是中医临证遇到问题可供有效查找的参考书籍太少,《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世医得效方》、《医宗金鉴》之类,只能提供一些条条杠杠式的参考;二是中医临证遇到问题不能相互磋商学习,彼此的门户之见、猜忌心理仍然是潜在阻力。在此特别提出,希望后学引以为鉴,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实践中,及早树立团结互学的风尚,形成齐心合力的队伍,才能共同完成中医继承创新的大业!

发布了文章

五运六气学说!可预测疾病发生!许多老中医又不会的!

我龚贵川因出生中医世家,幼承家学,随祖父学习四书五经、医学,尤其对易学感兴趣,古有医易同源。大学时跟随著名中医学家周学熹教授学医易学,又拜读医经两经大家、医学泰斗吴棹仙大家的子午流注,又对伤寒论六经旺时深入研究,感叹古人的智慧,望尘莫及,没有高科技手段,对自然、人体、天文、时间、空间、研究如此透彻。2019年6月,当今中医泰斗级人物王永炎院士,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选拔国内成立中医研究流感高级人才专家,王永炎院士,为主高官,在会上讲了一席会,神奇预测了2019年冬至到第二年春季有疫情发生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还建议中医科学院聘请顾植山教授为顾问,于是我兴趣大发,运用五运六气推测近几年的情况表!预测今年夏天特别炎热,期待证实!

发布了文章

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中医辨证施治!

   此次肺炎、综合各种报道,症状表现发热、热势不高、咳嗽、乏力、肌肉酸痛、干咳、咽喉痰粘为主症,有些伴胸闷、憋气第症,舌苔腻.脉象未见报道!    从共性症状来分析,属太阴风湿郁热表证兼湿阻上焦焦膜证,太阴包括手太阴肺、足太阴脾,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咽喉为内窍,脾主肌肉、四肢,咽喉、胸闷、憋气乃手少阳三焦焦膜湿阻症状!综合分析此病应为太阴风湿郁热表证、兼湿阻手少阳三焦焦膜,选方麻杏苡甘汤加上焦宣痹汤,方药:生麻黄8g杏仁10苡仁30桔梗10射干15郁金10通草10炙枇杷叶16前胡15甘草6,如胸闷不饥、腹胀、大便溏加白豆蒄15、藿香15,如痰多、黄,加芦根30、冬瓜子30、瓜蒌仁15如咽喉疼痛、口干者选银翘马勃散!还可出现手少阳三焦陷厥阴心包出现神昏、谵语可加菖蒲15,安宫牛黄丸等!    危急重症一定到综合医院,综合治疗,轻症找医院医生治疗!中医药是因人、因时、因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一人一方、体现了科学性、准确性,中医治湿引起的疾病,也是优势所在!    有不明之处,可专业咨询!

发布了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一中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精准辨证、战胜病魔!

   转发姚氏伤寒学派对此病论述最全面的、仔细的论述,辨寒温、病因、病位、病机、症状鉴别、证候鉴别、选方用药,具有独特之处,对中医防治此病大有益处!特此转发!何秉儒  德馨中医馆2020.1.25 一、临床现症 (一)潜伏期:1—14天。 (二)易感人群 1、年龄:多半40—90岁左右,少许青壮年,儿童暂有一例10岁男童。 2、性别:男性居多。 3、有基础病者居多(根据部分死亡病例统计出有以下基础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梗,肝硬化,粘液瘤,频发室性早搏,冠脉支架植术后,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帕金森氏病,不稳定心绞痛等)。       个人见解:患者年龄层集中在老年男性,且多半有基础疾病,从这两点来看,此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体虚之人,特别是心、肺、肾三脏虚弱的人群为主,而且从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来看,也提示素体有湿痰水饮或瘀血者易感。 (三)主症(根据现有官方公布及部分网上文章、视频等进行归纳统计粗略得出): 1、发热(多为高热>38℃,少数低热>37.5℃);个别病例不发热;有一黄冈女性患者以夜热早凉为主。       从近期西医提出部分患者“不发热”,故难以用测体温来防控,以及“潜伏期可达两周之久”这两点来看,正好提示了中医所谓的“正虚邪恋”以及主因为“湿邪”的可能性大,湿性缠绵,湿又易耗气,后期还可出现湿盛阳微的病机变化,当气虚甚至阳虚而不能与邪争时,便可以出现不发热。但此时有没有“恶寒”就很重要,很可惜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哪个中医的官方文件记载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恶不恶寒,毕竟这是个眼目,《伤寒论》曰:“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这是区别伤寒还是温病的第一重要证据。而目前仅有武汉协和医院最新治疗方案中提出初期患者“往往先出现畏寒”一症,所谓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而根据《一个武汉肺炎康复患者的样本观察:我与新型冠状病毒搏斗的22天》文章中病人提到发病初期,有淋雨受凉的前期因素,也证明此病初期以表证为主。 2、干咳;后期可咳少许白痰或黄痰;个别无咳嗽。       多数患者初期干咳为主,干咳多见于风热燥邪为主,但此症应当鉴别,例如风邪则伴咽痒,热邪则伴咽痛,燥邪则伴咽干等等;而后期能咳出白痰或黄痰,虽有痰邪无疑,然究竟是风痰寒痰还是热痰或湿痰,也都需要再进行鉴别,此处还需细问求之。而西医官方文件记载少部分病人有鼻塞,流鼻涕的症状,从咳嗽及鼻塞流涕这两个症状来看,可以肯定的是病邪初期走的是“太阴肺之表”而来的。 3、疲倦乏力。         这点主要怀疑是“湿邪”,因为湿性重着,当然气虚也可以使人乏力,所以还是需要鉴别,此处要问清楚汗出的情况,可惜目前也没看到哪个官方文件详细记录了患者的汗出情况,因为如果是风湿在表,可以无汗,也可以汗出不彻,更可以汗出不能下达,但如果是气虚,卫表不固,那主要就是自汗甚至大汗出都可以,到阳虚还可以汗出后恶寒更明显。 4、周身或四肢肌肉酸痛。       “脾主肌肉”、“脾主四肢”,脾又是太阴经所主与肺相关,“而太阴之上,湿气主之”,这里主要就是湿邪痹阻了肌肉引起的酸痛。 5、轻者胸闷;重者气短喘息,活动后加重。       是什么压抑了气机的宣畅?目前来看主要还是湿与痰为主,但这里要鉴别清楚到底是上焦焦膜的湿痰郁痹,还是肺之里的湿痰闭阻,例如胸闷如果能随咳痰出而大减,那就是肺之里的问题,反之如果不能随痰出而解或减不足言,那就必须考虑是上焦焦膜的问题。结合患者的干咳来看,如果合并咯痰不爽、咽中异物感,那就更需要考虑上焦焦膜的病变,从基础体虚以及疾病传变之快的角度来看,还不得不考虑少阳三焦的问题,所谓“血弱气尽腠理开”,气血虚的人,疾病就容易往半表半里的少阳发展,而后期出现烦躁、休克,这也是湿痰从少阳陷入闭阻了厥阴心包的表现,这一点如果在前期治疗的时候不考虑,那病人就极其容易转为危重。 6、咽痛。       这个症状有两三个中医的官方版本有记载,但没有见到哪个西医的官方版本中有提到病人是否有扁桃体或是咽喉的异常,咽喉有多条经络循行,这个不能不查。个别病人有咽痛的出现,要考虑热邪的可能性大。 6、头痛。     既没有写明头部的哪个部位痛,前额痛?头顶痛?头枕痛?两侧太阳穴痛?…也没有问清疼痛的性质,掣痛?胀痛?刺痛?头痛如裂?…所以很难鉴别病所及病因。 7、目赤。         这是官方公布的特异症状,有患者初期会有“结膜炎”,出现眼睛发红的表现,单纯的目赤,不伴随烦躁易怒,就不能用肝火旺一概而论,应当考虑少阳之表的问题,如《伤寒论》263条曰:“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 8、恶心呕吐。 9、腹泻。       官方公布迄今已发现多个「不典型」病例中,一45岁男性患者就诊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这里可以从肺胃相关,或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甚至用太阴肺脾同经来考虑,但仍需要加以鉴别。但此处不能不重视是否有“误下”的可能性,毕竟患者初期都有类似感冒症状,患者购药自服,误用了寒凉例如板蓝根等所谓抗病毒颗粒,或是滥用抗生素等等引起的胃肠道反应,那就不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症了。但这里也要很重视,《伤寒论》134条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因作结胸…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后期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影像学检查可出现肺实变,甚至“白肺”,这就类似是结胸的表现,所以治疗上如果病人症状仍当解表时,就切不可下之太早。 10、烦躁。       记录中这个症状是后期才出现,初期病人是以“疲倦乏力”为主,而后期转“烦躁”,这个转变的过程提示疾病的内陷,因为这不是表证初期类似大青龙汤的“不汗出而烦躁”,而是温病所讲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中热入心包所引起,但这中间环节还必须考虑从少阳逆传了厥阴的问题,如同上面提到的下之太早入里则作结胸一样,如果不把好表证关,不把好气血关,疾病就很容易内陷。 11、口苦。       仅从网上一篇患者自述文章中得知而来,说多数患者初期都有口苦的表现,虽真实性存疑,但也要从此点考虑此处的口苦到底来源于阳明火热还是少阳火热? 12、口干,口渴。       这症状也没有细问,口干是欲饮还是不欲饮,因为如果是火热重或是津液伤,会出现口干时欲饮水,甚至口渴引饮;若是湿邪为重,可以出现口干,但不欲饮水的表现。 13、纳差。       这个症状表述是不合乎中医症状描述的,到底是不欲食还是不能食,这里就有鉴别意义,“中风者能食,中寒者不能食”。此处胃口不好,可以笼统推测湿邪碍脾,不能运化所致。 14、舌象:舌质淡,边有浅齿痕,苔白中间根部厚腻,浮灰黄而绿,中间有细裂纹      这类舌苔提示“湿邪”无疑,但我不知道这些舌象是刚入院就如此,还是入院治疗后才变成这样,如果病人本来就是湿痰水饮重,那么一打吊针,一用激素药,这些阴邪就会加剧,那舌苔自然就会变厚腻。此处还得注意多数病人舌面有裂纹及中间苔薄净的表现,提示气阴两虚,一方面是本虚,一方面也有湿热逐渐伤阴的趋势。 其实还有很多的缺漏,譬如缺脉诊,缺汗出情况,缺二便的具体情况等等,如果有些记载了小便黄提示有热,但若是湿热则可以出现小便不利的表现,这些缺漏严重影响了症状鉴别诊断。 二、证候结论         这里严格来讲不能叫结论,只能说是猜测都不为过,所以我只能就现有的证据推敲出来,不一定对,希望一线医生斧正。     个人意见:此病初期多为太阴风寒湿郁热,或兼有少阳(或阳明?)风热表证及上焦湿痰气郁为主,素体有气血两虚或心肺肾不足可能性大………中期转湿痰闭阻、痰瘀交结上焦………后期转为湿痰热闭厥阴心包,兼有气阴两虚为主。     这里还有待商榷的是有无“毒邪”的问题,例如此病传播迅速,病情发展快速,来势凶猛,加上暖冬,为非时之气,疫毒的可能性大,但还要考虑是哪种毒邪,初步看来湿毒最为明显,此时就必须对应使用相应的败毒药,例如金银花露,升麻,马勃,板蓝根等等。 三、治疗用药     初期治疗我还是很同意《我们中西医并用,筑着一道生死之墙》文章中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方案,而根据我的观察及证候结论,初步拟方如下: (一)初期——太阴风寒湿郁热,或兼有少阳(或阳明?)风热表证及上焦湿痰气郁为主,素体有气血两虚或心肺肾不足。 1、以干咳、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的:(麻杏薏甘汤加味)       麻黄苦杏仁薏苡仁白蔻仁       藿香郁金  射干  太子参       甘草 2、以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的:(神术散加味)       防风  炒苍术藿香  郁金       太子参竹茹  枳壳  厚朴       甘草 加减法:咽痛、口苦者加牛蒡子、黄芩;目赤者加苦丁茶;口干口渴者加天花粉;烦躁者加连翘、丹皮。 (二)中期——湿痰热闭阻、痰瘀交结上焦。 主方以三拗汤及上焦宣痹汤合小陷胸汤及千金苇茎汤加减为主:   麻黄  苦杏仁瓜蒌壳法半夏   酒黄芩藿香  郁金  射干   芦根  桃仁  薏苡仁冬瓜子 若患者有水结胸需用大陷胸汤或是十枣汤攻之。 (三)后期——湿痰热闭厥阴心包,兼有气阴两虚为主。     休克昏迷,呼吸窘迫的患者,可以考虑选用生脉饮合安宫牛黄丸加鲜竹沥液、生姜汁为主。若是意识清楚但神疲乏力者,可用东垣清暑益气汤来治疗。 有关一些基础理论内容,我真的希望目前在一线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们,能够读一读姚梅龄老师写的《太阴风湿表证》及《三焦辨证—焦膜病辨治》这两篇文章,绝对可以在救治病患中得到较全面的思路。 四、预防护理 1、隔离:不要到人多聚集的场所,不要久待不通风的密室,暂不要接触近期出入过武汉的人。 2、保暖御寒:穿衣服要达到手足温暖的程度,并且活动起来能出微微汗为佳,西医官方消息称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温,所以环境低温不利于此病的预防。 3、饮食清淡,禁食生冷:少吃动物脂肪及动物蛋白,肉蛋奶类少吃,入口的食物最好都是烹饪过后,比口腔温度高的事物为宜。 4、运动锻炼:适当运动汗出,增加新陈代谢,改善循环,锻炼体魄,从而增强免疫力。 5、除湿:阴雨潮湿环境容易滋生微生物,可以适当除湿,保持居住环境湿度在65%以下为宜。 其次口罩在人多的地方还是必须使用的,但也不要戴太久,一般3~4个小时就需更换,而在通风地广人稀的地方,其实不需要拘泥戴口罩。 另外有很多病人咨询过我,有没有预防的处方能够先行服用,我个人的意见是能力有限,无法出方,因为我没有真正看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患,并且我认为中医的疾病观就是“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个体的差异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如同姚梅龄老师经常讲的“疾病跟着体质走”一样,所以很难开出具体能有效预防的方子,至少以我个人之力不行,还需多方参考才行。

发布了文章

慢性咽炎验案

  慢性咽炎,常用玄麦甘桔、半夏厚朴汤、锒翘马勃散、沙参麦冬半夏汤、桂枝甘草汤、半夏苦酒汤治疗,根据脉证,选而用之!    然而许多慢性咽炎、常感咽喉异物感、闷、痛、堵、胀,口干不饮、舌红、苔薄黄腻、脉浮,乃风湿热阻咽喉焦膜(粘膜),用上焦宣痹汤,射干、郁金、通草、淡豆豉、枇杷叶、栀子、桔梗、甘草、法半夏、治疗!服下后、咽喉有痰咯出,顿感舒服!甚至胸闷者加瓜壳!請各位试试!

发布了文章

千古保胎第一方

   现习惯性流产、高龄孕妇流产的越来越多,现代医学采取阿斯匹林、肝素钠保胎,副作用不作任何评价,孕妇自己去思考!    中医几千年来,对保胎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宫廷皇宫贵族,医生的方保不了胎,会导致杀身之祸!现为大家推荐一方,㬵艾四物汤,阿胶10g艾叶10g当归9g川芎6g白芍20g熟地20g!一般煎服方法是将后5味药,加水300毫升,熬成100毫升,最后放入阿胶融化,放温后服用,如乏力,疲倦加人参10g黄芪20g,有热者加黄岑10g!食欲不振加白术20g!   此方千古保胎第一方,无副作用,既养血补血,又保胎,促进胎儿发育,方中当归、川芎又名佛手散,防血栓、促进血液循环不言而喻!天然药物比化学物质的好坏,用不着多讲,请各位仔细分析,咨询!

发布了文章

不孕不育验案

患者,女,28岁,公务员,婚后三年,未采取避孕措施,不孕,家长焦急,来诊,月经少、淡暗、经期延长,口干,小腹冷痛,舌淡,苔白,脉细!诊断:不孕症,辨证:气血亏虚夹瘀、宫寒不孕、治疗:补益气血,温经化瘀.方药:天下不育第一方,温经汤:人参、当归、川芎、桂枝、麦冬、法夏、丹皮、吴芋、阿胶、黄芪、老姜、大枣、寄生、枸杞、鸡血藤!前后服了30余剂!怀上了,今年3月产下一男婴3.9公斤!全家兴奋!产后患乳腺炎又邀我去诊治!

发布了文章

治疗男子不育方

男子不育,主要与肾脏有关,肾主生长、发育、生殖!精子多少、成活率、活动度与肾相关! 主要分三型、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 肾阴虚表现口干、潮热、盗汗、遗精、梦多、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代表方,左归丸!熟地、山药、枣皮、龟胶、鹿胶、枸杞、女贞子、金樱子、旱莲草、太子参等 肾阳虚表现、腰膝酸软、四肢冷、阳痿、精稀少、舌淡、苔白、脉沉细!代表方右归丸、当归、熟地、山药、枣皮、人参、锁阳、菟丝子、肉苁蓉、仙矛、巴戟天、鹿葺、附片、肉桂、紫河车、韭菜子! 肾阴阳两虚!则阴虚、阳虚兼有之!则可左右归丸合之! 食物宜牛肉、羊肉、泥鳅、黄鳝!多吃!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