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17

胡铁丽

乌镇互联网医院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感染
咳嗽
AS

发布了文章

防控高血压的6个措施和1个“秘密”

转自#健康报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毫无感觉。高血压就像无形的杀手,在悄无声息中蚕食着人的健康。高血压涉及面很广,已经不仅是一个健康医学问题,更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临床上,高血压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在我国,95%左右的高血压都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其发生与遗传、年龄、精神压力、环境因素、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诸多方面息息相关。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防治高血压。 几个重要数值要关注 在高血压标准的制定上,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有着微小的差异。世界卫生组织对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一直都是140/90毫米汞柱,若要细分也可以分成以下5类(供参考)。 如何判断是否有高血压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135/85毫米汞柱考虑为高血压,建议就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2.45亿。如果患者能在早期及时控制血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对身体带来的影响。 预防高血压的六个措施 坚持运动运动是良药,经常、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如健步走、游泳、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和家务劳动等。 限制食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身体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进而升高血压。建议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少吃咸菜等食物。 少吃高油和高糖的食物能量过剩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要限量使用烹调油,少吃高油、高糖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 少吃快餐快餐浓油赤酱,经常食用不利于健康。尽量在家中就餐,有利于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血管收缩,损害血管内皮组织,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酒精亦如此。随着饮酒量的增加,乙醇入血可以作用于神经中枢,长此以往容易引起血压升高。 保证睡眠长期失眠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心率和血压异常升高。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期熬夜,并保持良好心态。 遵医嘱用药宜早不宜迟 降压药通常分为5大类,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和β受体阻滞剂。因为每种降压药的剂量和规格都有所不同,而且每个人的血压情况也有所差异,所以服用降压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降压药没有成瘾性,需要长期服用。如果单一用药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联合用药。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也要积极改善生活习惯。有任何疑问都要及时咨询医生,不可私自改变剂量,更不能随意换药和停药。 延伸阅读 一位老奶奶的“控压小秘密” 去年,我有幸结识一位7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老奶奶虽然年龄不小了,但是现场血压测量却非常健康,甚至低于120/80毫米汞柱,这在老年群体中非常难得。 老奶奶很自豪地跟我分享了她的“控压小秘密”。大概十几年之前,她看报纸时读到了有关高血压的内容,根据专家的指导去医院量了血压。当时老伴还说她“没病没灾去医院干什么”,她没在意,还积极动员老伴也去,然而他一直都在拒绝。在她第一次量血压的时候,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后来再量就出现了波动。医生告诉她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并且定期监测。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近几年,血压有点“压不住”了,只好靠服用药物来控制。她依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吃药,同时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到现在血压还很正常。再看她老伴,第一次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还是因为头晕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当时,他在医院测量时,血压高达150/95毫米汞柱。后来,她老伴吃了很多种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把血压控制住,当时医生说“可惜啊,来得有点晚”,如果能够早几年到医院检查,早早干预,血压会更稳定。

发布了文章

老年人接种疫苗有哪些选择?

来源:北京日报 推荐老年人可优先考虑接种新冠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 新款国产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日前获批上市,引起广泛热议。国产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落地前,各省(区、市)还要进行单独招标,这需要一定的周期流程。短期内,想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中老年人还是要到接种单位预约接种进口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CHO细胞)。 新获批的国产减毒活疫苗的适应年龄提前到了40岁,而目前可以接种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适应人群是50岁及以上成人。达到适应年龄的中老年人群,没有禁忌证的都适合接种疫苗。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会发生水痘。患过水痘之后,病毒在神经根部“潜伏”下来,等到年长、免疫力低下时会发病。发病后剧痛难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若病毒“潜伏”在脑神经等危险部位,甚至可能致命。 带状疱疹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并可能反复发作。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发病率,曾感染过病毒,即小时候患过水痘的中老年人,都适合接种。 老年人该如何选择这4种疫苗的接种时间?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要求不少于14天。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以同时接种。进口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不建议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建议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不少于14天。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在同一部位接种疫苗的受种者,建议接种间隔为28天。

发布了文章

老年人接种疫苗有哪些选择?

来源:北京日报 推荐老年人可优先考虑接种新冠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 新款国产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日前获批上市,引起广泛热议。国产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落地前,各省(区、市)还要进行单独招标,这需要一定的周期流程。短期内,想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中老年人还是要到接种单位预约接种进口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CHO细胞)。 新获批的国产减毒活疫苗的适应年龄提前到了40岁,而目前可以接种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适应人群是50岁及以上成人。达到适应年龄的中老年人群,没有禁忌证的都适合接种疫苗。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会发生水痘。患过水痘之后,病毒在神经根部“潜伏”下来,等到年长、免疫力低下时会发病。发病后剧痛难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若病毒“潜伏”在脑神经等危险部位,甚至可能致命。 带状疱疹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并可能反复发作。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发病率,曾感染过病毒,即小时候患过水痘的中老年人,都适合接种。 老年人该如何选择这4种疫苗的接种时间?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要求不少于14天。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以同时接种。进口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不建议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建议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不少于14天。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在同一部位接种疫苗的受种者,建议接种间隔为28天。

发布了文章

砂糖橘吃多会“上火”吗?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问:砂糖橘吃多会“上火”吗? 答:如果一次吃了太多砂糖橘,很多人会有口干舌燥、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于是便认为这是“上火了”。 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砂糖橘的含糖量不低,一般都在10%以上,而且这种小橘子吃起来超级方便,很容易吃到停不下来。一次吃得过多,摄入的糖也比较高。大量的糖摄入,特别是果糖,可能会引发人体的急性炎症。 而且大量的糖也会增加细胞的渗透压,导致喉咙干燥,引起口腔、嗓子、牙龈等部位不适。水果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机酸能引起口腔损伤,如口灼伤综合征。这一系列的影响,就出现了大家常说的“上火”症状。 另外,柑橘类水果中含有一些特殊的促炎物质以及致敏物质,尤其是在柑橘类、蜜柑中含量较高,而柚类中含量则较低。一部分人吃橘子后出现不适,也可能是有过敏反应。

发布了文章

常练手指操跌倒风险小

转自@中国家庭报 约三分之一大脑动起来,手指才能正常活动。手指活动会给大脑带来各种各样的刺激,通过有意识的手指锻炼,可提高大脑活性。老年人坚持做手指操,能锻炼运动神经,增强平衡感和反应能力,预防跌倒。 石头布手指操:双臂屈臂、双手胸前出“石头”,然后双臂伸直、双手向前出“布”。适应后,可尝试右手向前出“布”,左手屈臂胸前出“石头”。之后双手交换,变成左手向前出“布”,右手屈臂胸前出“石头”,熟练后可逐渐加速。 手指按摩操:肩膀微张,大臂向两侧微微展开,屈小臂后,左右手张开十指一一对应,由手腕发力十指向中心用力靠拢,再从指尖到指根合十,再张开,如此反复。注意过程中手心不要互相碰到。如此反复5至10次。 抓握手指操:这一练习需要一根30厘米左右的纸卷,右手握住中间部位后,择时丢出纸卷,左手迅速去握住纸卷中间,反复练习。投掷并抓握的过程可锻炼老年人在跌倒过程中抓握支撑物体的反应能力和注意力,还能有效提高手指、手腕力量。

发布了文章

酸奶解酒、浓茶解酒?医生:这些对解酒没效果,真正有效的是这些

转自@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感情深一口闷!”朋友聚会推杯换盏间,你是不是一不小心就喝多了? 那么,酸奶、浓茶、蜂蜜、解酒药、牛奶、果汁、碳酸饮料……这些传说中的解酒方法,到底哪些靠谱呢? 这些方法对解酒没效果 1.解酒药——不能解酒 说到解酒,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解酒药。其实有些所谓的解酒药会让人感到清醒、舒服,是因为里面含有利尿、止痛和兴奋的成分,对醉酒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有缓解,但并不能真正“解”酒。也就是说,解酒药不能帮助身体分解代谢酒精! 2.碳酸饮料——不能解酒 用碳酸饮料解酒,不仅没有降低酒精浓度,反而会因为二氧化碳加速身体对酒精吸收,造成酒后不适。另一方面,功能性饮料内含有咖啡因、电解质、牛磺酸,在酒精作用下会增加心脏负担,产生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 3.浓茶——不能解酒 浓茶中含有茶碱,可以帮助肾脏发挥利尿作用,但会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进入肾脏。酒精对心血管有刺激性,浓茶同样对心脏有兴奋作用,二者相加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等疾病。 4.牛奶——不能解酒 传言喝牛奶可以解酒,事实上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酒精不能结合,但喝酒前喝牛奶可以保护肠胃。如果患者喝酒较多,频繁恶心、呕吐,此时喝牛奶可能造成腹部膨胀感,加重呕吐感。 5.酸奶——不能解酒 酸奶不能解酒,更不能减轻喝酒的危害。因为酒精靠肝脏分解,而不是靠胃分解! 真正能减轻醉酒的危害的是这几点 1.喝酒前多吃谷物类食物 酒精代谢过程会消耗大量维生素B1,而谷物中富含维生素B1。主食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会产生葡萄糖醛酸,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伤;食物能保护胃部,避免胃与酒精直接接触。所以,不要空腹喝酒。 2.忌混碳酸性饮料、忌混其他酒 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会加速身体对酒精的吸收;各种酒的成分、含量不同,多种酒混合时,容易造成头痛、易醉。 3.喝酒时吃绿叶蔬菜、豆制品 绿叶蔬菜含维生素、抗氧化剂,豆制品中富含卵磷脂,这些都可以保护肝脏。 4.多饮水,多排尿 多喝水,多排尿,有利于酒精的代谢。所以别再看不起喝酒上厕所的人了,人家不是“不行”,而是正在进行旺盛的酒精代谢。 5.果汁醒酒 牛奶、酸奶、茶水都不能醒酒,但果汁可以。尤其是橙汁和苹果汁,里面的果酸可以促进酒精分解。 6.蜂蜜水 蜂蜜富含果糖,可以促进酒精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 7.粥、米汤 谷物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促进乙醇的代谢。 8.控制酒精摄入量 不要大口猛喝,更不要“不醉不归”。说了这么多,其实减少酒精危害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减少酒精的摄入量。

发布了文章

至今“未阳”的人,新冠病毒抗体情况如何?

转自@黑龙江省学习平台 近日,广州、深圳、湖南等多地开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从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获悉,医院已开设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服务,抽血检验即可完成检测。当日上午检测,下午即可出具检测结果。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伍绍国介绍,新冠抗体是我们接触新冠病毒之后,身体所产生的一种抵御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包括IgM、IgG、IgA等多种抗体,目前检测的主要是IgM和IgG。 IgM抗体,是我们接触新冠病毒、疫苗感染后的5至7天之内产生,但它消失的时间更早,7天之后会逐渐消失,然后由IgG抗体来“接班”。IgG抗体一般出现的时间稍晚,但更为持久。通常是在我们接触新冠病毒(接种疫苗或者感染)之后的7至14天后产生,但是它持续的时间可以高达3个月至6个月,然后才会逐渐消失。我们所提到的抵抗力主要是指IgG抗体的数值。 新冠抗体的结果是通过数值形式来体现的,判定标准是以1为临界,如果大于1,我们认为受试者新冠抗体阳性。如果小于1,新冠抗体为阴性。由此,如果数值越大,说明受试者体内的新冠抗体量越多,也说明受试者的抵抗力可能更强。根据观察,很多“阳康”的患者抗体数值在100至300之间,有的数值会更高。

发布了文章

“阳康”老人体重下降、依旧虚弱?这样食疗最补营养!

转自@北京青年报 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虽然告一段落,但许多老年人还在断断续续地受到一些困扰。最近,无论是在病房、门诊还是自媒体平台,都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家里老人感染新冠后体重明显下降,怎么办?家里老人还在咳嗽乏力,怎么补才能加速康复?今天总结了简单易懂好实施的“阳康”老人康复期饮食建议,希望这份“食疗”小锦囊可以有所帮助。 针对65至79岁老人 饮食总原则就是食物品种丰富,尽量保证每天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食物;动物性食物充足,每天有蛋奶肉禽鱼虾,且常吃大豆制品;尽量做到三餐都有蔬菜,且不用蔬菜替代水果,也不用水果替代蔬菜;根据咀嚼吞咽能力和口味喜好调整食物质地和烹调方式,鼓励共同进餐。食物选择及食量建议如下,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涉及克数均为食物生重。 粮谷类:体重60至70千克的老人,每餐75至100克;体重50至60千克的老人,每餐50至75克。根据老人消化能力在这其中安排一些全谷类和杂豆类,比如燕麦、糙米、玉米、小米、红小豆、绿豆等,最多可以占全天粮食总量的50%。 薯类:每天50至100克,避免用薯类替代粮食类。薯类指的是红薯、紫薯、土豆、山药、芋头等。 蔬菜:每天400至500克,多选择深色蔬菜,如油菜、菠菜、紫甘蓝、西蓝花、油麦菜、胡萝卜等。蔬菜品种尽可能丰富,哪怕每种的量少一些。 鸡蛋:每天一个。 奶类:每天300至400毫升牛奶或酸奶。 瘦肉或鱼虾:每天100克左右。 豆制品:每天15克大豆,或100克豆腐,或一杯豆浆。 水果:每天200至300克,品种丰富些更好。 坚果种子:如果老人牙齿稳固、咀嚼能力强,可以每天安排15至20克的开心果、核桃、杏仁、南瓜子、芝麻等不加糖不加盐原味烤制的坚果种子类;口腔状况差的老人,可以把这些打成粉加入粥、燕麦糊等食物里。 烹调油:尽量选择橄榄油、山茶油这类对心血管更有益的植物油,每天30至40克。尽可能避免动物脂肪,如猪油、鸡鸭油、黄油等,它们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有“促炎”作用,不利于康复。 其他:各种菇类、藻类,都是非常有益的食材,可以每天适量安排一些。 针对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 饮食总原则是食物品种丰富,尽量保证每天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食物;食物质地多样,鼓励多种方式进食;选择质地细软,能量和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多吃鱼禽肉蛋奶和豆,适量蔬菜配水果;吃好三餐、少量多餐、规律进餐;采取多种措施鼓励进食,减少不必要的食物限制。食物选择及食量建议与65至79岁老人的建议量大致相同,但也需要做以下这些调整: 蔬菜:不做摄入量过多限制或要求,以老人的喜好为主,但鼓励品种丰富、多选深色蔬菜。 奶类:每天300至500毫升牛奶,或酸奶、奶粉等其他奶制品。 瘦肉/鱼虾:每天100克左右。 豆制品:每天15克大豆,或100克豆腐,或一杯豆浆。 水果:原则同蔬菜,不做过多限制。 粮谷类:原则同水果蔬菜,质地可以细软,但能量密度不要太低。因此不要只是米粥素面,里面需要适量加入质地细软的肉、蛋、蔬菜、烹调油等各类食物。 老人还需额外补充哪些营养素 除上述之外还有一些额外补充,比如蛋白质、复合营养素及维生素D,80岁以上的老人补充原则同65至79岁老人一样。 1.适宜的蛋白质摄入量为1.2至2.0克/千克体重。这意味着每天需要60至120克的蛋白质摄入。那么,如何帮助老年人蛋白质达标呢?如果能够正常饮食,在每天不少于150克粮谷类食物的基础上,每天一个鸡蛋、300毫升牛奶或酸奶、100克豆腐或一杯豆浆、50克瘦肉/鱼虾等——加在一起可以提供50克左右的蛋白质。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老人还有能力,每额外增加一杯牛奶(豆浆)或50克瘦肉(鱼虾),能额外获得8至10克蛋白质。 但很多老年人受咀嚼、吞咽、食欲、消化能力、卧床无活动等诸多因素影响,很难通过天然食物吃够上面建议的各种食物。蛋白质摄入不足怎么办?可以使用蛋白补充剂。建议首选乳清蛋白来源的,其次是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再次是大豆分离蛋白或其他植物蛋白来源的蛋白粉。可直接冲水服用,也可加入粥、谷物糊糊、牛奶、豆浆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里食用。 2.能力有限、进食量不足的老人,可能还需要考虑每日一粒复合营养素补充剂。 3.如果复合营养素补充剂中只含有10至15微克的维生素D,显然是不够用的,建议额外补充25微克的维生素D,或者遵医嘱。因为目前有相关研究证实新冠感染的老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比较低,加上许多老人卧床,出门晒太阳的时间及皮肤暴露面积太少,本身就可能存在维生素D缺乏,额外适量补充是有益的。 4.进食量太有限的老人,可以考虑全营养配方食品,产品外包装上基本都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一般来说,每天200至400毫升的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以提供200至400千卡的能量和8至16克的蛋白质,适合安排在上下午或晚上睡觉前作加餐。对于体重60千克的老人,一天2次、每次200毫升的全营养配方食品,能提供全天所需能量及蛋白质的26%至27%,如果一天饮用500毫升,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天饭量的1/3。

发布了文章

隔着玻璃晒太阳能补钙吗?

转自@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问:隔着玻璃晒太阳能补钙吗? 答:我们平时晒太阳的主要目的实际上并不是补钙,而是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主要作用是促进肠道钙吸收,增加肌肉协调性,预防跌倒。 晒太阳时,紫外线晒到皮肤上,皮肤的7-脱氢胆固醇会将维生素D逐渐转化。但如果是隔着玻璃晒太阳,玻璃会阻挡一部分紫外线,紫外线量会明显衰减,导致维生素D吸收受影响,也会影响钙的吸收。 因此,应该在做好充分防护的情况下到外界接触紫外线,隔着玻璃紫外线会衰减,尤其是刺激皮肤的B段紫外线,会影响维生素D的转化,进而影响钙的吸收。如果需要补钙,大部分的钙还是需要从食物中摄取,比如牛奶或者钙片。

发布了文章

每日健康问答|“阳康”后多久能体检?需增加哪些特殊检查?

转自@生命时报 近期,全国多地体检机构相继推出“阳康”体检套餐。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联合多家学术组织的40多位专家,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期人群健康体检特殊项目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针对阳康人群的健康体检特殊项目给出了具体指导。 项目设计因时而异 1.“阳康”后3个月内:应优先排查心肌炎,建议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心肌蛋白、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结果有异常且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可进一步接受心脏磁共振检查。肺是新冠病毒最先侵入并且影响最大的器官,所以阳康人群还应重点评估心肺功能,可进行胸部CT、肺功能、运动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以及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检查。同时,不要忽视了心理评估,可以采用一般健康问卷、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及时发现心理隐患,接受有针对性的治疗。 2.“阳康”后3至6个月:优先检查心肺功能,建议进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心肺功能、颈动脉B超、双下肢动静脉B超、动脉弹性、头颅磁共振、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凝血功能等检查。重点检测免疫功能,可选择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测定。同时,不能少了心理评估检测。若抗原转阴3个月以上咳嗽、乏力等症状仍不能缓解,应考虑是否为寒热错杂体质,可进行中医筛查,明确诊断后到中医专科进行对症治疗。 3.“阳康”后持续6个月以上:转阴持续6个月以上的绝大多数人,接受健康体检时,可回归正常的健康体检项目。根据个人需求,适当增加上述检测项目,主要用于评估心肺功能和心理健康状态。不过,如果受检者在新冠病毒感染后没有做过健康体检,在第一次体检时一定要重新填写健康信息问卷,以便体检机构掌握真实有效的信息,安排适宜的检查。(记者张冕)

发布了文章

鱼刺卡喉很危险!医生提醒:吃馒头、喝醋等都不可取

转自@科普中国 “昨晚9点半已处理异物30例,没想到后来又来了好几例……” 浙江一耳鼻咽喉医生说,光是到大年初一晚上,就接诊了30位异物卡喉的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是鱼刺卡喉,包括鲫鱼有10人、鳗鱼有8人、鲈鱼有6人。除此之外,还有鸡骨头3人、植物类的3人。病人年龄最小18岁,最大的77岁。 其中有一位75岁的患者让医生印象深刻:老人是吃鲈鱼时卡住喉咙了,被卡住喉咙后也不想到医院,觉得土办法可以解决,先是吞饭团,再是吞年糕,实在没办法了才来医院。经过紧急处理,一根长2公分左右的粗大鱼刺被取了出来。 你有被鱼刺卡住嗓子的经历吗? 一、鱼刺卡喉,真的很危险! 很多人总觉得,小小的鱼刺卡在嗓子里,除了嗓子不舒服外,不会有大碍,还有很多“偏方”,比如吃馒头把鱼刺压下去、喝点醋把鱼刺溶解…… 但其实,鱼刺卡喉绝对不能轻视,严重的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危险1:咽喉附近 大部分的鱼刺都卡在舌根部、扁桃体、会厌处。如果不及时取出,可能会引起鱼刺刺入部位的感染,导致局部脓肿。咽后壁是连接颈部深部的疏松组织,很容易导致感染扩散形成颈部深处的大脓肿,这些脓肿,可以压迫气管使人窒息而死,也可以烂穿颈部大血管分分钟致命。这个地方的鱼刺,浅处的地方照手电筒可以看到,可以自己或者亲友帮忙用镊子夹出来,也可以试试咳嗽用气流把鱼刺冲出来。除此之外,都需要去医院。 危险2:刺入食道 这个时候,如果采用吞饭团的办法,那就会让鱼刺刺入更深,食道和主动脉几乎是全程贴在一起的。有些鱼刺直接就刺破主动脉了。主动脉的出血,分分钟有要命的危险。如果鱼刺只是刺破主动脉壁的一部分,在鱼刺取出来以后,不治疗还会感染,形成脓肿。食道里的鱼刺如果刺到了食道,那么取这根鱼刺,要消化内科、胃镜室、手术室、麻醉科、心胸外科、ICU全部人员器材到位后,才敢在胃镜下取鱼刺,还有大出血的风险。 危险3:刺破胃,胃穿孔 胃穿孔可以引起腹膜炎,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也会死亡。还有一种情况是,鱼刺刺入胃壁后,慢慢地刺穿,然后被周围的组织包裹,然后慢慢地到处跑,可以跑到肝脏里面去。 危险4:刺破小肠 刺破小肠一样会引起严重的腹膜炎,置人于死地。 危险5:刺破阑尾 刺破阑尾导致发炎,阑尾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当然要手术切除阑尾。 危险6:刺破大肠 大肠里细菌多,穿孔后腹腔污染严重,肠壁薄,血液供应不好,所以大肠被刺破导致的弥漫性腹膜炎,是很致命的。 危险7:肛门 肛旁脓肿如果处理不好,会转为肛瘘。虽然不致命,但也够难受啊。 二、这些土方法别再用了! 如果不慎被鱼刺卡住了喉咙,这5个土方法千万别再用。 1.大口吞咽饭团 鱼刺卡喉后,老人们常教我们吃个馒头或者饭团就吞咽下去了。这非常不可取。因为鱼刺经饭团、馒头挤压时,细小的鱼刺更容易扎得更深,甚至刺破食道,伤及主动脉等。 2.用手指往外抠 很多人也会下意识地用手指往外抠,这会刺激咽喉后壁引发呕吐逼出鱼刺,这虽是一种急救方法,但极容易损伤黏膜,引起加重疼痛等副作用。 3.使劲咳嗽 卡喉了大家也会使劲地咳嗽,想把鱼刺咳出来。但若鱼刺卡的位置较深,那么再怎么使劲咳也无济于事。因为鱼刺细小,受力面积也就小,咳嗽时的那一丁点儿冲击气流,是难以将其咳出来的。 4.喝老陈醋 老人们还有一种土方法就是——喝醋。喝醋对软化鱼刺的作用十分有限,醋在喉咙只是短暂停留,很难真正起到效果。 5.用力拍背 这种方法最不靠谱,连咳嗽这样的内力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用外力来解决是想当然。 所以,避免卡鱼刺的情况发生,要记住这几点: 吃鱼的时候,要小口小口吃,不要喝酒、聊天,专心地吃; 如果感觉卡了鱼刺,不要吞饭团、喝醋……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如果鱼刺卡在咽喉,可以用勺子压住舌头,用镊子或手指取出; 如果感觉鱼刺无法取出,或者有不适感,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耽搁。 (综合自健康时报、人民网科普)

发布了文章

反复咳嗽少吃五种食物

转自@健康时报 反复咳嗽总不好,建议咳嗽期间少吃这5种容易生痰的食物。 1.甜食。过甜的食物(比如糖果、糖块、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容易伤脾、生痰湿。 有些孩子在咳嗽期间吃了半块蛋糕,半个小时后就会加重咳嗽,所以,咳嗽期间要忌口甜食。 2.冷饮。中医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喝冷饮会直接把寒气带入体内,容易伤了脾胃和肺,而在咳嗽期间喝冷饮更会加重病情。 3.牛奶。牛奶本身偏寒凉,而且不易消化,因此在风寒咳嗽期间暂时不要喝牛奶,如果非要喝,可以在煮牛奶时加两片生姜。 4.海鲜。要不要在生病期间少吃海鲜,一直有争议,有人说要补充营养,有人说属于寒凉食物要忌口,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吃,而在于咳嗽期间,身体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消化这些食物。成年人生病期间都没有胃口,更何况脾胃还比较娇嫩的孩子,因此建议咳嗽期间建议少吃。 5.水果。大多数的水果都属于寒凉的,而且水果容易生寒湿,进而引起反复咳嗽。(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田建东 )

发布了文章

每日辟谣|“消毒神器”到底有没有用?

转自@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除菌消毒卡、蓝光雾化消毒枪、空气消毒机……近期,不少商家推出多种号称能“杀菌消毒防疫”的“神器”,令消毒类产品销量大幅上涨。 在一些“消毒神器”的宣传中,“1米范围内,360度覆盖”“纳米级雾化,超远射程,无死角消杀”“紫外线杀菌,臭氧消毒,新冠灭杀率99.99%”……类似神乎其神的描述随处可见。这些消毒产品是确有奇效,还是商家为了宣传而搞的噱头?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小小消毒卡,1米之内全覆盖? “黑科技高效防护,降低孩子在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所交叉感染的概率。”在某电商平台,一款月销量过万的空气消毒卡在商品详情页宣称“戴在身上,1米范围内,360度覆盖,杀菌消毒持久力达两个月”。销售同款空气消毒卡的另一商家则称其为除菌率为99.99%的“空气口罩”。 一些消费者出于给自己或家人增加一重安全保障的心态购买空气消毒卡。而消毒卡的防护效果究竟如何,却难以有直观判断。商品评论中,不少消费者表示“不知道有没有用,图个心理安慰”,更有消费者直言“就当‘智商税’了”。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健康家电检测中心对空气消毒卡进行的一项除菌效果试验显示,每片消毒卡所含的二氧化氯气体发生剂在3克~15克之间,在大多数日常生活环境中,达不到杀菌消毒的有效浓度。3立方米的试验舱内,距离空气消毒卡远的地方除菌率仅有9.75%,距离近的地方除菌率也只有12.13%。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主办的科学辟谣平台此前也发布文章,明确指出“二氧化氯贴片可以在身体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屏障’,辅助拦截病毒感染”为谣言。 蓝光喷雾,双管齐下除病毒? 酒精、84消毒液这些常见的消毒产品,如何发挥出更大的功效?在一些售卖消毒喷雾枪的商家口中,将这些液体放入喷雾枪的水箱后,通过高压空气泵和雾化喷头喷射,便能实现纳米级雾化输出,阻断气溶胶传播路径。不仅如此,多数喷雾枪还增添了蓝光功能,可以辅助“杀菌消毒”。 “这款蓝光消毒枪的前端配备了一个紫外线消毒灯。”据了解,蓝光和紫外线本属不同概念,某些消毒枪的宣传中却故意混淆二者,将紫外线的消毒原理用于宣传蓝光消毒枪。“紫外线灯消毒作用时间需要30多分钟,喷壶上的消毒灯简直就是智商税”“这就是电动喷雾带了蓝色LED灯,要是想省力也能买”……对于蓝光消毒,不少消费者并不买账。 “‘蓝光消毒喷雾’是一种并不靠谱的概念,指望用这种产品上的蓝光杀灭新冠病毒难以实现。直射还可能对人的眼睛、皮肤等造成伤害,有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说。 此外,如果使用消毒枪喷洒酒精,则可能更多一重安全风险。消防人员提醒,此时恰逢冬季,羽绒服、化纤材质等衣物易摩擦产生静电,大面积喷洒雾化后的酒精充分接触氧气,很容易被点燃起火,故选购、使用此类产品均需谨慎。 “空间防护盾”,家电新蓝海? 居家期间,“如何给家中空气杀菌消毒”成了消费者关注的问题。新的消费需求催生了家用消毒电器市场,以空气消毒机为代表的消毒家电日渐走俏。 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光触媒消毒、等离子消毒……在对空气消毒机的产品介绍中,“空间防护盾”“防护无死角”是空气消毒机的宣传亮点所在。面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空气消毒机,有分析认为,这将是家电行业的一片新蓝海。 不过,作为一种新兴产品,家用空气消毒机效果如何尚待市场检验,市面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应按照消毒产品进行管理的空气消毒机,许多在上市销售前甚至未经过卫健委审核备案。 面对众多家电品牌纷纷入局消毒电器行业,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秘书长张剑锋表示,尽管短期内这些产品确实能吸引消费者眼球,但若在国家或行业标准尚未明确的前提下夸大宣传,一旦产品达不到所宣传的效果,反倒会给品牌形象带来伤害,家电行业应本着规范有序的理念运行。 居家防疫,需多些科学和理性 在电商平台不少“消毒神器”的问答中,都有消费者有关产品“是否是智商税”的提问。而使用过的消费者对此也是体验迥异,有人认为有用,起码花钱买到了安全感;有人则认为全然无用。面对五花八门的“消毒神器”,如何才能不被收“智商税”? 梁振鹏认为,如果家用消毒电器号称能杀死新冠病毒,消费者可能要对宣传的真实性画一个问号,因为病毒本身在不断变异,很难确定某种消毒方式是否一直有效。至于“除菌率达99.99%”等宣传用语,也需要进一步解释说明去除的是哪些种类的细菌,刻意扩大概念可能涉及虚假宣传。 “从商家角度来讲,某一品类的消毒产品要想获得消费者信任,首先要保证产品质量,其次要遵守相关国家标准。另外,在营销层面也要谨慎宣传。如果一定要将消毒效果作为卖点,那么所宣传内容必须要以有资质的权威部门出具的检测证明为依据,不能夸大其词,欺骗、误导消费者。”张剑锋说,对消费者而言,居家防疫,也需要多些科学和理性。(记者时斓娜)

发布了文章

儿童“阳康”后应该注意这些事儿

最近,不少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陆续进入“阳康”状态。家长们在开心之余,不免也开始担心,孩子“阳康”后要注意哪些问题?“阳康”的一般标准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明显好转;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若有肺炎,复查胸部影像学病灶明显吸收。康复早期不宜剧烈运动“阳康”后,需要一段时间儿童的身体才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康复早期不宜剧烈运动。家长可以陪伴儿童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以增强其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阳康”后不要“报复性”饮食“阳康”初期,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要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忌油脂过多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若儿童仍有咳嗽症状,最好不吃刺激性食物,尤其是过咸过酸的食物。“阳康”后一直咳嗽这些情况要警惕咳嗽是呼吸道感染过程中气道主动清除“垃圾”的一个过程。咳嗽有助于儿童将吸入气道内的病原及颗粒物质排出体外,防止其进一步进入肺部。“阳康”后,如果儿童只是偶有咳嗽,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饮水,保持适当温湿度,主动将痰咳出。小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其翻身拍背把痰液排出。如果反复咳嗽,或持续加重,影响儿童生活及睡眠,甚至出现喘息、气促、鼻翼扇动、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儿童“阳康”后,如何减少再次感染的发生?科学规范佩戴口罩。进入医院、商场超市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时,应让儿童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儿童应使用儿童专用口罩,不推荐3岁以下儿童常规佩戴口罩。建议口罩持续佩戴4小时更换一次,如果口罩出现潮湿、破损、异味、污染等,应及时更换。勤洗手。指导儿童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佩戴和摘取口罩时应洗手,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要洗手。另外,家长加工制作食品、饮料前,护理婴幼儿前也要洗手。保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建议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至3次,每次20至30分钟,通风时注意防寒保暖。

发布了文章

身体不舒服,可能是它们“惹祸”

转自@新华网 生活习惯,姿势不注意可能会引起身体各种疼痛

发布了文章

疫情后时代,给心灵打一剂“加强针”

随着奥密克戎毒株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和防控经验的积累,我们对新冠疫情的认知也愈发理性全面。疫情防控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其中,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脱发”“失眠”“脑雾”成了近期频频冲上热搜的“热词”,在帮助大家找到解决办法的建议中,多位医生表示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也伴随着心理原因:新冠病毒感染后,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患者会出现一些生理表现,应及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当下,如何给自己的心灵打一剂“加强针”,做自己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发布的以下“心理小贴士”请查收。如何维护身心健康?1.减少手机刷屏时间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常常让人无所适从,而且一些信息为了吸引眼球过度夸张、内容片面,疫情期间这样的信息尤其会增加焦虑、恐慌情绪。因此,要学会从正确的渠道获取必要的信息,而不是一直刷屏了解各种小道消息。同时,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最好不要一直看电视、电脑、手机等,避免因过度获取“垃圾快乐”而造成不必要的精力消耗。2.尽力保持生活规律把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做好,尽量保持跟平时一样的生活节奏,一日三餐、睡眠、运动、娱乐、家务一个都不能少。维持规律作息,保持生活状态的稳定,是心理稳定的重要基础。3.重拾往日兴趣爱好想想您有哪些兴趣爱好?花些时间去做可以让自己平静和愉悦的事情。比如听音乐、追剧、适量运动或专注于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4.保持亲友密切沟通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密切的家庭联系和社会支持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保持每天至少一次和亲友之间的联系,了解自己的亲朋好友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当发现大家也有相似的感受后,就会感到释然很多。对儿童和老年人,尽力给予更多鼓励和照顾,彼此的支持能让我们更持久地应对困境。如何调整心理状态?在逐步恢复日常生活状态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生活必然会受到一定冲击,因为这些变化而感到焦虑、不安或者担忧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也需要注意积极调整,维护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地应对变化。1.理解接纳情绪变化目前的疫情形势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未知的压力会带来担忧、焦虑、烦躁等情绪,这是我们在危险环境下出现的正常防御心理反应,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是脆弱的或意志不坚强。我们要看到自己的情绪,做到理解和接纳我们的情绪,接纳变化。2.尝试记录心情日记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把自己的心情“捋一捋”,把自己不好的情绪写下来:因为什么不好、不好到什么程度……写得越细越好。不用讲究文采和章法,只要如实描述记录即可。在心理学上,“写下来”相当于完成了两个最重要的情绪管理过程:识别情绪和倾诉,也可称之为“心情日记”或“自我对话”。3.调整稳定的呼吸节奏当我们感到紧张焦虑时,呼吸会变得浅而急促。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让呼吸变得深长缓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身体和情绪恢复平静。尝试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每天做几次深长的腹式呼吸,有助于我们降低压力、改善情绪、提升注意力。4.学习掌握“保险箱”技术“保险箱”技术是通过想象的方法来完成对负性情绪的处理技术。有意识地对内心积攒的负性情绪进行“打包封存”,从而使自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从这些负性情绪及消极观念中解放。练习放松训练可以听音乐、深呼吸、练习冥想等让自己沉静、放松下来,平和的心态不仅有利于心血管健康,还有助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快速康复。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为大家介绍了一种放松训练——肌肉放松法,帮助你的四肢从“紧张到放松”,从而缓和负面情绪。1.坐在椅子或者躺在床上,姿势尽量使自己舒适,然后闭上眼睛。2.针对身上的各个肌肉群,先集中注意力使肌肉绷紧,仔细感受并体会肌肉由紧张放松至松弛的感觉。3.“绷紧—放松”为一个循环,用同样的方式逐一收紧并放松全身的肌肉。4.放松顺序通常可参考:手臂、躯干、腿部、头部、全身,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顺序。掌握一些“心理小贴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平复情绪,调整身心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感到自己过度关注身体的各种变化,总是怀疑自己生病或留下“新冠后遗症”;身边人或自己确诊后觉得压力大,不知如何调整;看到网上充斥的各种信息感到惶恐不安、消极悲观;或者出现不敢出门、不敢按电梯和触摸门把手,反复洗手消毒、反复进行抗原检测,过度服用药品等行为。这些情绪和行为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个人的社会功能,需要及时就医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疏导或心理干预。

发布了文章

转载新冠感染后嗜睡失眠怎么办

新冠感染后慢慢细心调理好自己,愿我们都能睡个好觉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