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5972

熊南翔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痉挛
肌痉挛
抽搐
癫痫
帕金森
帕金森病
AS
肿瘤

发布了文章

置顶

婆婆患病"挤眉弄眼"25年不敢照相医生联手排险除顶疾

(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涛 通讯员 丁燕飞)"自从得了这个病,我都不敢聚会照相,这次真庆幸自己找到了这么好的医生 !"6月3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病房,患者张女士激动地挽住医生胳膊致谢,喜形于色。此前,她一直深受"怪病"困扰,聚会中总站"C位"的她一度想退出朋友圈。美人变"怪相脸"丧失自信 多地求医无果      武汉的张女士今年63岁,年轻时是位美女,活泼开朗,不料在38岁时患上面肌痉奎,脸变了形,人也自卑起来。            事发1996年的冬天,张女士做家务打翻了水,便湿着脚躺下休息,醒来发现右眼下方不住抽动,一天不见好,以为是寒冷刺激,于是到某中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做针灸治疗。然而几个月后,病情并未缓解,她开始频繁出现"挤眉弄眼"的症状,睡不好,心情差,面容憔悴不已。最头疼的是,热爱聚会的她一到合照环节,就不由自主地"做怪相",十分尴尬,只有从第一排中间,躲到最后面角落里。"总之,不能太高兴,不能生气,情绪激动就眼歪。"为此,张女士和丈夫 25年间跑遍了北京、东北求医,都无果。最终打听到了一种"显微血管减压术"可根治,且武汉熊南翔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遂于5月中旬慕名前往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寻医。      "我候诊时遇到几位复查的病友,容光焕发完全不像病人,很惊讶,就忍不住去问,结果都说是熊教授做的手术,效果很好。"张女士的紧张缓解了一大半,待见着熊教授,更心安了∶"熊教授亲切和蔼,认真仔细,见一次我就愿意把性命托付给他 !"经一系列检查诊断后,她很快敲定了手术日期。高过敏体质成手术难题 多科室联手"排险"     手术是排上了,但张女士道出了另一痛处∶她在1999年的一次重感冒后发现自己对青霉素等多种药物过敏,后来连吃饭也出现过敏症状,甚至因喉头水肿进过抢救室,"吃块茄子,眼睛就立即肿成了茄子,嘴也合不拢,口水直流"。高过敏体质成了"拦路虎",为避免出现围术期药物过敏,神经外科戴璇医生立即联系了过敏反应科付维医生,麻醉科张宗泽主任医师、彭勉主任医师、何祥虎主任医师及团队商讨对策。多科医生一同加班加点,从天亮到天黑,7小时内为张女士做了21种药物60多个皮试,观察无误后,最终确定了治疗方案。       5月25日,熊南翔教授、戴璇医生团队为张女士实施了显微血管减压术 ,术中只在耳后做了道仅4公分长的切口,通过切口找到了压迫的面神经血管,成功分离并解除了压迫。      这种术式微创、见效快、疗效好、复发率低,张女十术后感觉良好 ,并干今日出院。全程陪伴她的丈夫也长舒一口气,连声称赞∶"中南医院医生团队不光医术精湛,敬业负责的态度也让我非常感动,让我们一家摆脱了疾病多年的折磨,这是平凡中的不平凡 !"熊南翔教授介绍 ,面肌痉挛是一种缓慢进展的周围神经疾病,典型症状是先单侧眼皮开始抽动,逐渐累及面部、口角,不能自愈。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的金标准。若眼皮频繁持续跳动,数周后面部、嘴角跟着抽动,就须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发布了文章

专访中南医院熊南翔:国内率先开展机器人辅助下动脉瘤夹闭等脑血管手术

本期要点摘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熊南翔教授: 手术机器人在脑血管病手术的新探索:一是烟雾病合并动脉瘤夹闭手术,一是硬脑膜动静脉瘘手术。目前我们做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病例,非常成功。 脑血管手术需要融合DSA等影像,这是睿米机器人软件操作的重要优势之一,能够把CT﹑CTA或DSA等影像完全融合。 将来中南医院的脑科医院整合完成之后,我们非常有信心在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治疗上取得更大的进步。神外前沿:手术机器人辅助SEEG和DBS手术等优势明显,请问手术机器人也可以在脑血管病手术中有所作为吗?您在这方面有哪些应用呢?熊南翔:首先得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脑血管病手术治疗领域的特色优势,看到了许多的各种类型的脑血管病外科手术后,产生了把机器人应用于脑血管病外科的想法。目前把手术机器人应用在脑血管病手术的医院还相当少,目前我们也只做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病例,但我认为这是机器人未来重要的适应证之一。首先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动脉瘤夹闭手术都可利用机器人辅助来获益,主要讲的是脑血管病有两种特殊情况,第一种是烟雾病合并动脉瘤,这种患者血管不像正常非烟雾病的动脉瘤病患。非烟雾病动脉瘤患者手术时,可以顺着血管的解剖走向找到动脉瘤;但是对于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大血管闭塞和新生,血管走形会完全不同;二是合并出血之后也会影响它结构,对于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特别是位于大脑中动脉或者更远端的情况下,寻找它并非易事,并且顺着血管寻找过程中,对烟雾血管骚扰会很大;如果有指引,这种手术应该会简单很多。其实在没有手术机器人之前,我们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引进手术机器人后,我们就把它应用在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手术上,从目前做了几例看,非常成功,所以我觉得,这是值得推广的领域之一。第二种是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手术治疗。如果采用开放手术,关键是找动静脉瘘口,过去的动静脉瘘手术,会开较大骨瓣,在硬脑膜下找,这是一种方法,但创伤比较大;如果我们把术前的脑血管及核磁影像融合到手术机器人软件里,可以确定瘘口在头皮的投影,通过手术机器人设计精准的切口,这样手术切口也更加微创。目前我也应用手术机器人引导做了两例开放性的手术,手术切口明显小了,找瘘口过程也很顺利。这种直接定位,找动静脉瘘口,是很有价值的。神外前沿:我们知道,机器人辅助DBS手术,术前可以将患者的影像资料如MRI、CTA等资料导入机器人系统,使用其手术计划系统进行图像融合,从而可以精确定位靶点位置,并设计入路,尽可能地远离影像显示的重要功能区和血管密集区。请问动脉瘤可以通过影像定位?能够让手术机器人指引或辅助动脉瘤定位或诊断吗?熊南翔:可以的。目前颅内动脉瘤主要影像学检查方式包括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其中的一种图像与颅脑CT或MRI影像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完成对动脉瘤的定位于引导,这是睿米机器人软件操作的一个重要优势。之前在刚开始试用手术机器人的时期,相当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做到像DSA等影像融合,后来睿米团队与我们一起攻关,把这个问题也解决了。目前科室主要负责机器人的医生是戴璇博士,她经历一个不算很长的时间后,就熟练掌握了机器人软件的操作。神外前沿:颅内动脉瘤是一个开放性手术,一旦开颅之后,动脉瘤也会动,或者说术者处理其它血管时,其本身就会动,这时候还能用机器人机械臂去指引吗?熊南翔:这是手术过程的技巧问题,具体的手术操作我们的建议是:打开硬膜时,先切开较小范围,然后手术机器人大概引导一个动脉瘤与血肿的位置,这时候不需要导引到精确位置上,可以大约距离目标肿瘤位置1厘米左右,这样不会穿刺到动脉瘤,有了手术机器人指引的方向,手术医生对动脉瘤位置的判断就心中有数了。机器人引导下寻找血肿的位置也非常方便,找到血肿后清除血肿,进一步保留动脉瘤,这个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我觉得,利用手术机器人引导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讨和关注的。神外前沿:刚才您也谈到了,手术机器人在脑血管应用上还是很有推广价值的。您觉得在哪些脑血管病手术中应用机器人辅助值得推广呢?熊南翔:开展机器人辅助脑血管手术治疗,是在我科陈劲草主任的指导下进行的,给了我们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首先是特殊类型的动脉瘤,有两种类型的动脉瘤适合用手术机器人辅助,一种是非常远端的动脉瘤或动脉夹层,比如胼周或胼缘动脉瘤,如果想定位具体和精准,开骨瓣小些,那么手术机器人的指引就很适合;第二是烟雾病合并较远端动脉瘤,这种情况在前面已有详细说明。另外就是硬脑膜动静脉瘘,我们知道DAVF的介入治疗操作是比较困难的,有时候供应动脉细小,很难超选。而开放手术处理瘘的操作就很简单,通过机器人辅助精确对瘘口定位,既可以切口微创,又可以指引到瘘口位置,手术就变得简便多了。还有,就是动静脉畸形(AVM)的切除手术,显微切除AVM首要处理的是供血动脉,但手术中寻找供血动脉并非易事,现在多用术中荧光造影来判断,但位于深部的供血动脉就很难通过荧光造影发现。利用机器人对供血动脉的位置进行指引,对AVM切除也是具有很大的价值的。神外前沿: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否有应用手术机器人的考虑,您认为在该领域手术机器人有应用前景吗?熊南翔:也是有应用的前景。前不久我也注意到,中日友好医院于炎冰教授(参考阅读睿米特约 |专访中日医院于炎冰 甄雪克:神外机器人研究课题启动 以中国创造造福患者)在使用睿米机器人辅助颅神经手术,尤其是复杂的、特殊的责任血管情况下,于炎冰教授团队采用手术机器人辅助来确定责任血管位置,这样对手术者来说,是很有价值的,这是我们要向于炎冰教授团队学习的地方。神外前沿:在功能神经外科领域,您和您团队未来在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上有哪些计划?熊南翔:中南医院对神经外科非常重视,在不久的将会成立脑科医院,脑科医院构建的思路是整合各个神经相关的科室,围绕神经系统疾病进行诊疗的大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医院,打破治疗手段治疗技术的壁垒,组建不同类别的疾病中心,甚至不再刻意划分神经内科医生还是神经外科医生。医院的规划和发展战略对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来说,影响深远。所以我们也非常有信心在将来脑科医院整合完成之后,功能性神经疾病外科治疗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机器人辅助脑血管病手术案例1.患者,49岁男性患者;因“头痛六天余”收治入院。2.既往史:既往胃炎病史四年于,自服中药控制尚可,既往窦性心律过缓病史,否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疫区流行病学史。3.查体: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2.5mm,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无呼吸道症状;律齐,窦性心率过缓,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4.外院CT提示:颞叶出血。后患者为求进一步诊疗,就诊于我院急诊,我科拟以“颞叶出血”收治入科。5.术前检查: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无手术禁忌,于2022年3月28日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伴新生血管形成,符合烟雾病表现,3D造影可见新生血管上发出小动脉瘤,XperCT显示动脉瘤与血肿关系密切。6.治疗:经科室讨论后于2022年3月31日在机器人辅助定位下行右侧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血肿清除术。7.术后患者恢复顺利,较快出院。8.出院诊断:[右侧大脑中动脉瘤 烟雾病 右侧颞叶出血]专家团队简介陈劲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脑科中心主任兼神经外科主任。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科技经济融合学会副会长,武汉医学会第十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担任中国临床神经外科学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委,Frontiers in Surgery和Neurosurgical focus 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36余年,在全国名医百强榜位列脑血管病手术第二。获得全国卫生系统优秀工作者称号。相关报道:学术动态 | 中南医院陈劲草团队首创“都江堰”式烟雾病血管搭桥术式 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urgery学术动态|武汉大学赵文元 陈劲草团队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潜在药物靶点神刀博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陈劲草: 科室手术量四年增五倍 研究脑血管病复合手术中的新技术与器材(附手术视频)熊南翔,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2018年度“荆楚楷模”,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2016年度奖获得者。兼任湖北省神经电生理与调控学会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外科专委会神经电生理学组副组长、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功能神经外科分会常委、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副会长等;主持各类国家级课题7项,Cell Death&Dis, Oncology Report,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J of otology 和Toxicology Research审稿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Cancer Research,J Neurosurg等杂志发表SCI论文60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武汉市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及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采用微创手术方式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疗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擅长采用机器人微创化治疗各种神经外科疾病;采用全面质量控制式立体定向深部脑刺激手术治疗梅杰综合征,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个体化手术治疗先天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对婴幼儿脑积水的治疗有深的造诣;神经调控技术治疗植物人持续状态和个体化微创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疗效在全国先进水平;在神经电生理技术用于神经外科领域方面处于全国优势地位。相关报道:学术动态 | 武汉大学熊南翔课题组发现缺氧状态下脑胶质瘤干细胞新机制 发表在Cancer Research[新知]熊南翔: 神经电生理-照亮神经外科发展之路的新明灯

发布了文章

湖北省正式引进的首台神经外科机器人落户中南医院

神外前沿讯,近日,拥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完成装机并顺利进行了首台手术,这也是湖北省正式引进的首台神经外科机器人设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劲草教授(访谈链接)表示,我们引进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最重要的目的是进一步提升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的技术水平,拓展手术的范围,除了功能神经外科,我相信其他亚专科也会从手术机器人引进后获益。据陈劲草教授介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是目前中国发展和进步最快的医院,我是2015年末从武汉同济医院引进到中南医院,那时候中南医院在复旦排行榜还未进前100,现在2020年复旦排行榜的名次是44名,进步是非常快的,这得益于这一届院领导层的良好的管理与决策。据了解,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同样发展非常迅猛,在5年多的时间里,已发展成为拥有180张床位,年手术4000台以上,包括脑血管病(显微、介入、缺血)、功能神经外科、脑肿瘤、颅底脊柱、小儿神经外科、神经创伤重症、周围神经外科等7个特色亚专科的综合神经外科中心。借引进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时机,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劲草教授和机器人手术牵头专家熊南翔教授接受神外前沿访谈,以下是访谈主要内容和案例介绍。神外前沿:科室的功能神经外科的概况及特色?陈劲草:功能神经外科一直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一个特色的亚专业。我们在湖北省极早开始功能神经外科的工作,比如说开展帕金森外科治疗,也是湖北最早开展治疗的单位之一,在各家医院里,我们也是治疗病例最多的医院。特别是熊南翔教授作为高端人才引进至中南医院后,加强了我们功能神经外科的力量,因为熊南翔教授主要从事功能神经外科工作,不仅仅在以帕金森为主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以及颅神经疾病等外科治疗,特别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领域,在湖北省做治疗的例数最多,应该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所以熊南翔的加入后,使我们功能神经外科更加强大,也开展了很多之前还没有开展工作,而且功能神经外科更加系统化,还培养了很多青年医生等,所以作为科室一个重要的特色亚专业,我们科室大力支持功能神经外科的工作及发展。神外前沿:贵科室正式引进湖北省首台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也在开展相关工作,请您谈谈引进首台手术机器人的意义和对科室的推动作用?陈劲草: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中南医院完成装机并顺利进行了首台手术,这也是湖北省正式引进的首台神经外科机器人设备,又给我们功能神经外科发展的一大进步。大家都知道,功能神经外科和其他神经外科亚专业不一样,要求我们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不能造成神经系统的损害。所以从学科性质讲,就要求我们在功能性疾病诊治,特别是对其进行评估定位时更加精准,手术机器人可以弥补我们在帕金森病等立体定向方面的工作。手术机器人,一是定位,一是操作更加精准、稳定。事实上,在我们还没有引进手术机器人之前,也已经试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工作,而且从开展工作结果看,在功能神经外科疾病与治疗效果上,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另外,功能神经外科操作相对简单,定位准确,以前靠经验丰富或仅少数的老专家才能进行这项工作。现在我们中青年医生知识面广、基本功不错,对新技术掌握更快,所以目前老中青联合手术机器人团队,牵头专家熊南翔教授,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让更多年轻医生有更多的机会,并且对功能神经外科更有信心,希望带动功能神经外科进一步的蓬勃发展。专访熊南翔神外前沿:请您先介绍一下引进湖北首台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背景?熊南翔:引进湖北首台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全方位发展战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中南医院在湖北和华中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甚至在全国都有其亮点,就是说在我们国家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复旦中国医院排行榜等,中南医院都是全国最进步最快的医院之一。医院的发展与进步,与医院的各方面建设投入的大手笔是分避开非常大,特别是神经外科,尤为依赖手术高端设备的科室,如果没有相应的先进设备,很多现代化的、更高精尖的手术根本无法开展。神外前沿:请介绍功能神经外科团队目前主要开展哪些工作?熊南翔:目前我到中南医院时间整整两年,在这里我主要以功能神经外科为主,从颅神经疾病、癫痫、帕金森及运动障碍性疾病,疼痛、意识障碍等全方位的开展工作。我们功能神经外科团队实力不弱,目前医生有七八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3-4名住院医师(以轮转为主)。我们在颅神经疾病和DBS手术治疗这两方面在全省有一定的优势。神外前沿:引进睿米手术机器人开展的临床应用情况?熊南翔:我们现在引进的是睿米200最新型的手术机器人。我们也考量了这设备,它在使用方便性、操作友好性,精准度方面,我觉得还是比较好。现在大家很关注,一是精准度,一是稳定性,这两点对手术机器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从精准度上,其实对手术机器人精准度要求最高就是DBS手术,我们近段时间在使用机器人辅助DBS电极植入的患者,效果非常好,也就是说我们术前规划到机器人辅助术中植入完成效果,是考核指标的重要标准。患者术后都取得非常好的疗效,以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梅杰综合征为例,患者开机之后,患者症状明显的改善,也就是说植入到正确的靶点之中。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实践证明,睿米手术机器人的精准度非常好,并且在手术后的核磁和电极融合结果看,植入靶点和我们术前预计划的路径一致,这说明精准度非常高。第二是稳定性,有时候,我们用一台大型设备,包括以前用导航,最怕在术中时突然它不识别或者注册困难,或者出现偏差等。我们在术中使用睿米机器人辅助手术的过程中,它出现死机或者机器不能动等这些情况还没有发生过,所以从这点看也是值得信任的。神外前沿:应有睿米手术机器人已经完成了多少台手术呢?熊南翔:我们从最开始到现在,已经用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100多例了。因为现在DBS手术基本上都用;SEEG肯定也用手术机器人辅助完成;其它手术比如立体定向活检,导航引导下深部病变的切除术,脑干出血置管引流术,和基底节脑出血的机器人辅助钻孔引流等等,就是说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病种范围、手术方式等还是比较多的。因为新机器人,目前我们还要进行摸索,如在脊柱导航中的作用;另外我们目前也把手术机器人用在脑血管病手术中。睿米机器人演示00:24案例课件专家团队简介陈劲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脑科中心主任兼神经外科主任。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科技经济融合学会副会长,武汉医学会第十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担任中国临床神经外科学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委,Frontiers in Surgery和Neurosurgical focus 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36余年,在全国名医百强榜位列脑血管病手术第二。获得全国卫生系统优秀工作者称号。相关报道:学术动态 | 中南医院陈劲草团队首创“都江堰”式烟雾病血管搭桥术式 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urgery学术动态|武汉大学赵文元 陈劲草团队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潜在药物靶点神刀博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陈劲草: 科室手术量四年增五倍 研究脑血管病复合手术中的新技术与器材(附手术视频)熊南翔,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2018年度“荆楚楷模”,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2016年度奖获得者。兼任湖北省神经电生理与调控学会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外科专委会神经电生理学组副组长、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功能神经外科分会常委、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副会长等;主持各类国家级课题6项,Cell Death&Dis, Oncology Report,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J of otology 和Toxicology Research审稿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Cancer Research,J Neurosurg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0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武汉市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及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采用微创手术方式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疗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采用全面质量控制式立体定向深部脑刺激手术治疗梅杰综合征,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个体化手术治疗先天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对婴幼儿脑积水的治疗有深的造诣;神经调控技术治疗植物人持续状态和个体化微创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疗效在全国先进水平。相关报道:学术动态 | 武汉大学熊南翔课题组发现缺氧状态下脑胶质瘤干细胞新机制 发表在Cancer Research[新知]熊南翔: 神经电生理-照亮神经外科发展之路的新明灯

发布了文章

开机的那一刻,老爷子由衷地说:“这个小机器(脑起搏器)怎么这么神奇!”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爷子,做脑起搏器手术的时候老爷子已经74岁了。最近,我们的工作人员对老爷子做了术后一年的跟踪回访,见面第一句话,老爷子一脸激动的说:“你看看我现在状态咋样?挺好的吧!”—漫长的心理斗争—这位老爷子2015年确诊帕金森病,期间一直吃药,但是随着病情进展,药效越来越短,症状控制大不如从前。“面具脸”、晚上翻身困难、最痛苦的是手抖个不停,吃饭的时候总是边吃边抖边漏,家人不得已给他戴上围兜。如今他笑着说:“那个时候每顿饭不是吃完的,是漏完的。”那时候病情发展越来越糟糕,在外工作的女儿也很是着急,经多方打听了解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熊南翔教授团队治疗过很多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安装脑起搏器控制住帕金森病的症状。于是家里人便想着带老爷子来面诊看是否能进行手术治疗,没想到一开始老爷子坚决不同意做手术,觉得自己一把年纪了,怎么可能受得了这场脑部手术呢!况且术后万一有什么并发症呢?这些担忧都深深的刻在老爷子的心中挥之不去。但是随着帕金森病的症状不断加重,手抖个不停,没法自己吃饭,没法自己穿衣服……看到家人的负担越来越重,那颗原本完全无法接受手术的心慢慢动摇了。老爷子终于答应先见一见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熊南翔教授。面对当时已74岁高龄的老爷子,熊教授团队非常慎重,对老爷子的身体情况做了一系列的评估及检查,麻醉医生也仔细评估了老爷子的麻醉风险,最后经多学科会诊分析,给出的最终建议:老爷子可以接受脑起搏器手术治疗。2021年9月22日,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一个月开机,设定参数的那一刻,老爷子说怎么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有一股微微的电流呢?随着电刺激的不断调试,老爷子惊喜的发现他的手不再抖了。他尝试着自己解纽扣,没有问题;又尝试着从座位上站起身,也非常轻松,和往常那个僵硬的状态相比,简直判若两人。老爷子开怀大笑,嘴里念叨着:“这个小机器(脑起搏器)怎么这么神奇呢!”这样的开机效果是十分成功的,熊教授团队当场给予了减药的建议,将原来的药量减半,配合上脑起搏器的程控效果,老爷子整个人的状态都得到了质的飞跃。—美好的术后生活—2022年9月23日,适逢术后一年,景昱举办了“第一届帕友线上歌咏比赛”,老爷子也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并在家清唱录制了一段《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曲,声音洪亮,吐词清晰。他说:“当初全家人都劝我做手术,只有我不同意,现在看来,我这个手术是非常成功的,手术做完已经一年了,现在的我药量大减,状态稳定,生活能够自理,我每天早上在江边锻炼,中午睡个午觉,下午散步一小时,看看江景,下下棋,作息规律,孩子们安心在外地忙事业,不用他们担心,我感觉很好!在接受手术前,这样的生活状态我是想都不敢想的。”

发布了文章

农妇怪病缠身频做“鬼脸”弯腰腹痛,医生联手助她摆脱顽疾

“不由自主挤眉弄眼”“弯腰时肚子胀痛难耐”……天门农妇6年来被“怪病”折磨得苦不堪言,一度因“鬼脸”吓坏小孙子,四处求医但治疗无果。好在近日武汉医生联手救治,7天内赶走两大病魔,让她如获新生。天门64岁的刘婆婆身体一向很健康,可在2016年的秋天,怪病突然找上门来。一天,刘婆婆做完农活回家休息,左眼皮突然“跳”了一下,以为是劳累所致并没在意,可接下来的一周,其眼皮跳动愈发频繁,嘴角也跟着抽搐。她前往当地医院行针灸、药物治疗,几个月也不见好转,她听周围人说这病“治不好”,只好将就生活。6年来,刘婆婆频做“怪相”,社交受阻,几次严重的抽搐吓坏小孙子,因此十分痛苦和自卑。祸不单行,今年8月底,她突感右上腹腹胀疼痛,弯腰时更甚,于5天后就医,检查结果令她大吃一惊——体内居然有长13公分,宽 10公分的肝囊肿,和鸵鸟蛋一般大,医生建议尽早去大医院处理。9月11日,经亲友推荐,她慕名前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找到肝胆胰外科杨智勇主任医师求助。在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评估后,杨智勇主任医师、秦弦医生团队于9月14日为她进行了微创的超声引导下肝囊肿穿刺引流硬化剂注射治疗,仅用一根针,便赶走了刘婆婆的疼痛,刘婆婆也无任何不适,当天就能下床活动了。在欣喜地感谢医生之时,刘婆婆又道出了难言之隐“怪相脸”,尝试询问解决办法。杨智勇主任医师怀疑是面神经方面的问题,遂联系了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熊南翔。熊南翔主任医师了解情况后,告诉她考虑为面肌痉挛,一听有了眉目,刘婆婆瞬间重燃希望,立即答应积极配合检查,并于9月17日转到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四病区病房。经一系列检查,刘婆婆确诊为面肌痉挛,而它可通过一种微创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来解决。“虽然才做了穿刺,但我愿意连着再做一场手术!”顽疾有救了,刘婆婆很是激动,随后其身体状态也幸运通过了术前评估,很快和医生敲定了手术日期。9月20日,熊南翔主任医师、戴璇医生团队为她实行了左侧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通过仅有4公分的耳后切口,找到了压迫面神经的责任血管,并成功分离解除压迫。术后,患者挤眉弄眼的症状奇迹般消失,直呼神奇。在李洁莉护士长团队的精心护理下,刘婆婆恢复得不错,于今日拆线出院。出院前,她真诚地表示,通过亲身的就医经历和病友的推荐,她对中南医院医生的医术非常信赖,这才有了7天内连续穿刺、做全麻手术这个“大胆的决定”,并感谢医护让自己摆脱病魔,重拾自信,回归正常生活。

发布了文章

饱受梅杰综合症折磨,这一刻紧皱的眉头终于松开了

   今天我们讲的故事来自一位梅杰综合征的患者,他是一名援疆工作者。6年前患上了梅杰综合征,患病的6年,他经历了很多心酸。王先生的自述:我是一名在新疆工作30年的湖北人。2016年4月,我因工作需要,连续26天从早到晚在手机上学习,开始出现眼睛干涩和睁不开的症状,随着病情慢慢加重,我无法正常开车,工作和生活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弄清病因,对症下药,6年间,我先后问诊了新疆鄯善县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军区医院、自治区中医院、广州省人民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以及北京航空总医院,几乎是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但是,西药、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试了个遍,效果都不太明显。去年,航空总医院诊治面部痉挛的陈国强教授了解了我的症状之后,确诊我的病情是梅杰综合征。我问他那该怎么治,他说装个脑起搏器应该有效果。当时我家属也在,想到要做开颅手术,还是觉得手术风险很大,主要是心里有负担,我就没敢做。但到了今年,病情进一步加重,情况变得很糟糕,我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就开始在网络上查找与梅杰综合征诊疗相关的医院和医生,发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的熊南翔教授,开展了多台梅杰综合征DBS手术,技术可靠,经验丰富,且患者对他的评价颇高。对于在湖北出生的我,对家乡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乡情,看到湖北的教授擅长这类疾病的诊治,更坚定了我接受手术治疗的信心。和家里人商量好后我迅速的订了机票,查核酸,一路辗转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门诊见到了温文尔雅的熊南翔教授,熊教授在仔细面诊后,肯定的告诉我,我这个情况就是梅杰综合征。6月13日我住进了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的病房。经过多方比对,我选择了支持远程程控,且质保25年的苏州景昱医疗的可充电款脑起搏器。我想,以后即使我回新疆了,通过这个品牌的无线远程技术,我在千里之外,仍然可以和熊教授交流,进行远程程控。接下来,熊教授顺利为我进行了手术手术后第2天,我的症状基本没有改善,我心想是不是手术失败了?熊教授了解到我的顾虑后,耐心的跟我说,让我安心休养,等待脑起搏器开机后才会起作用。7月6日这一天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我体内的脑起搏器开机了,随着参数的不断调整,我的眼部症状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变化。我逐渐的可以不太费力的把眼睛睁开了,之前闭眼时嘴巴跟着扯动的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要知道手术前,我的眼睛闭上之后很难睁开,总是需要用手去把眼睛扒开才行。熊教授说,等电刺激适应后,会为我做进一步细致的参数微调,持续刺激一段时间,症状控制会更好,并叮嘱我回新疆后,及时给他反馈,方便后期远程调试。此刻,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个手术没白做!由衷的感谢我的主刀医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熊南翔教授及其手术团队,是你们让我对生活再次充满希望,我又可以愉快的工作和生活了。何为梅杰综合征?梅杰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双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面部肌张力失调样不自主运动。梅杰综合征通常会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症状发作的时候更是令患者痛苦不堪。梅杰综合征本身无法自愈,在当前医疗水平下,仅靠药物治疗只能减缓而无法遏制梅杰综合征病情的发展。随着病情的加重,药物治疗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患者面部痉挛、吞咽困难等情况越发明显,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对患者精神造成严重损害。专家介绍熊南翔中南医院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2018年度荆楚楷模,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2016年度奖获得者。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学术职位湖北省神经电生理与调控学会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神经修复材料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术中电生理监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术中电生理监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功能神经外科分会常委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副会长 主要简介主持各类国家级课题6项,Cell Death&Dis, Oncology Report,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J of otology 和Toxicology Research审稿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Cancer Research,J Neurosurg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5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武汉市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及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采用微创手术方式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疗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采用全面质量控制式立体定向深部脑刺激手术治疗梅杰综合征,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个体化手术治疗先天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对婴幼儿脑积水的治疗有深的造诣;神经调控技术治疗植物人持续状态和个体化微创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疗效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发布了文章

甘肃女子怪病10年不敢开灯害怕说话医生颅内揪出“凶手”

文章转载自:武汉广播电视台甘肃女子10年前突患“怪病”,不仅眼皮抽搐“扮鬼脸”,头疼难忍,还畏光、怕说话,全国各地求医无果,生活严重受到影响。好在近日武汉医生在其颅内找到了埋伏多年的真凶,并以精湛的医术“扫雷”成功,助她摆脱了顽疾。50岁的涂(化姓)女士是甘肃人,本来在兰州过着安稳的日子,却被突袭的怪病打乱了生活节奏。2012年的冬天,涂女士在家活动,右眼皮突然一弹一拉地抽动起来,紧接着头昏眼花,于是静坐下来休息。想着自己身体一向健康,她没有在意,直到症状间歇性发作一个月后才到附近就医,当时怀疑是神经方面的问题,于是采取了药物治疗。此后数年,涂女士症状却逐渐加重,只有睡着了才感受不到抽动,眼睛也越来越畏光,不敢开灯,长期缩在被子里不愿出门。“我一讲话嘴巴也抽,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干脆不说话。”涂女士回忆起这痛苦的经历,忍不住哽咽。她于2018年在兰州某医院确诊面肌痉挛,接受了手术,然而术后头部肿胀严重,且半年后病情再次发作,遂又赴北京求医,可几经辗转,病还是未能根治。涂女士的丈夫、儿子又多方打听,了解到武汉熊南翔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于是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求助。熊南翔教授为涂女士做了详细检查,确认为右侧面肌痉挛,而影像学检查提示可能颅内还有“帮凶”,可能是一种叫做胆脂瘤的肿瘤,导致了患者的症状。然而由于是第二次手术,病变区域的粘连会非常严重,并且胆脂瘤这些年已经长满了后颅窝,蔓延在双侧,一次手术很难全切。经仔细沟通,涂女士一家表示信任医生,接受二次手术。6月3日,熊南翔教授、戴璇医生团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显微镜加神经内镜检查术。术中,医生垫开了责任血管和受压迫的神经,成功减压,而“追凶”还未结束,内镜探查证实 了术前的推测为胆脂瘤。这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先天性肿瘤,可能多年潜藏不作恶,增大了才引起症状。至此,真相大白,正是它产生“占位效应”,压迫正常脑组织,损伤了神经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头疼等一系列问题。凶手是找到了,但当前颅内胆脂瘤治疗很困难,病变位于双侧,通常需要二次手术完成,而为了患者日后少受折磨,熊南翔教授决定尝试一次全部切除。这十分考验技术,小静脉非常复杂,切除瘤子的同时,还不能伤及周围组织。熊南翔教授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着,最终,凭借高超的医术和丰富的手术经验,成功将瘤体全部清除,患者再也不用经历第二次手术的痛苦。手术历经整整6小时,计时器停止跳动时,医生已汗流浃背。努力得到了喜人的结果,涂女士醒来,抽搐、头疼等症状奇迹般地消失了,也没有其他不适,术后第二天便能下地走路,一直陪伴左右的丈夫这才放下心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6月10日,恢复良好的涂女士已顺利出院,回家前,她不停地对医护人员表达感谢并连连点赞:“十年了,我终于能正常生活了!感谢你们以精湛的技术救治了我!”

发布了文章

案例|三叉神经痛(MVD)

基本信息1.患者:陈XX2.性别:男3.年龄:64岁4.因“右侧面部疼痛半年余”入院。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出现右侧面部疼痛,每次疼痛数秒钟至数十分钟,疼痛如刀割样剧烈不能忍受,张口受限,触碰、吃饭、喝水等可诱发,无胸闷胸痛,无头晕,无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三叉神经痛,予以卡马西平每天2次,每次1粒治疗,疼痛可缓解,因头晕副作用改为奥卡西平每日2次,每次1片,效果一般。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门诊以“三叉神经痛”收入我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史因胃癌行胃大切手术史1年。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特殊家族病史。查体T:36.6℃,P:93bpm,R:20bpm,BP:111/72mmHg。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MRI颅底血管神经成像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21-10-07日全麻下行“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中神经生理监测”,术程顺利,术后安返病房。术后予以抗炎、止痛、止血、止吐、抑酸护胃、静脉营养、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切口照片术后复查CT,骨窗被自体骨完全修复

发布了文章

案例|三叉神经痛(PBC)

基本信息1.患者:胡XX2.性别:女3.年龄:74岁4.因“右侧面部疼痛6年,加重5个月 ”入院。患者于6年前出现右侧耳前部疼痛,不惧可忍,数分钟后好转,呈电击样疼痛。无胸闷胸痛,无头晕,无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行针灸治疗,效果不明显。触碰、吃饭、喝水、刷牙等可诱发,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门诊以“三叉神经痛”收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可,小便正常,大便次数少,体力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史高血压病5年余,最高180/90mmHg,平素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每天1次,每次1片,自述控制可。冠心病3年,口服速效救心丸。有胆囊切除术史6年余。否认糖尿病等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无特殊家族病史。查体T:36.7℃,P:72bpm,R:20bpm,BP:139/68mmHg。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术前MRI颅底血管神经成像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21-10-15日全麻下行“右侧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术程顺利,术后安返病房。术后予以抗炎治疗,患者恢复良好,诉右侧面部麻木,无疼痛。

发布了文章

案例|癫痫

基本信息1.患者:徐XX2.性别:男3.年龄:17岁4.因“反复发作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3年”入院。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特殊家族病史。查体T:36.5℃,P:78bpm,R:20bpm,BP:122/78mmHg。步入病房,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部肌张力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正常,集合试验正常,伸舌居中,嘴角无歪斜。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麦氏点无压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侧海马萎缩PET CT 无异常SZ1 右颞底(AVG)SZ2(4)(右额极、右前中颞底)SZ2(5)(右额极、右前中颞底)SZ2(6)(右额极、右前中颞底)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神经内科完善腰穿,排除自身免疫性脑炎。经长程脑电图监测,诱发癫痫,可见右侧额极、右侧海马可能是两个癫痫发作起源区,结合患者病史及检查结果,考虑为颞叶附加综合征,因此切除手术的预后欠佳,建议继续药物治疗,但家属强烈要求手术治疗,需行SEEG术前评估。后转入我科,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21-8-5全麻下行“立体定向脑电图系统植入”,术后予以抗癫痫、补液等对症治疗。SEEG术后复查CT于神经内科完善脑电图监测,继续转回神经外科,分析脑部致痫灶情况后,于2021-8-18予以“颞叶部分切除术+额叶离断术”治疗,术程顺利,术后安返病房。术后予以抗癫痫、抗炎、止痛、止血、止吐、抑酸护胃、静脉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恢复可,癫痫发作控制良好。

发布了文章

案例|面肌痉挛

基本信息1.患者:周XX2.性别:男3.年龄:64岁4.主诉:右侧面部抽搐30年余,加重4年现病史患者于3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上眼睑抽搐,呈间断性发作,数分钟后好转,吹冷风和情绪激动时加重,无头晕,无恶心呕吐,不伴右侧听力下降,于当地医院针灸治疗,效果不佳。10年前患者自感抽搐范围至嘴角,又于当地医院就诊,确诊为“面肌痉挛”,未治疗。现患者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门诊以“面肌痉挛”收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史患者既往无特殊,14年前因鼻炎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特殊家族病史。查体T:36.7℃,P:100bpm,R:20bpm,BP:136/73mmHg。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MRI颅底血管神经成像患者于2021-11-17日全麻下行“右侧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程顺利,术后安返病房。术后予以抗炎、止痛、止血、止吐、抑酸护胃、静脉营养、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切口照片术后复查CT

发布了文章

案例|梅杰综合征

基本信息 1.患者:郑XX 2.性别:男 3.年龄:69岁 4.因“ 睁眼困难2年,面部肌肉抽搐1年,加重半年”入院。 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睁眼困难,上症进行性发展,1年前睁眼困难加重,伴有右侧口周肌肉抽搐,有磨牙动作,伴有右侧头面部疼痛不适,整个病程中无面瘫,无头痛、恶心、呕吐,无听力下降、视力下降,无胸闷心悸. 2021年4月于外院就诊,口服普瑞巴林75mg Bid,症状有所改善,但近半年来上症再次复发并加重,今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门诊遂以“梅杰综合征”收治入院。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可,食欲差,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发现高血压3年余,高压最高180mmHg,低压不详,口服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可。 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特殊家族病史。 查体 T:36.3℃,P:72bpm,R:16bpm,BP:117/68mmHg。 步入病房,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部肌张力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正常,集合试验正常,伸舌居中,嘴角无歪斜。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杂音。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麦氏点无压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脑膜刺激征阴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术前视频 术前MRI 术后切口照片 术后复查CT 术后视频

发布了文章

精准应对难治性癫痫,让难治性癫痫不再对患者“发难”

癫痫作为一种慢性脑部疾病,是因为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会导致患者出现失神、抽搐、甚至口吐白沫等症状,而癫痫目前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仍有20%-30%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仍反复发作,这一类的患者被称为难治性癫痫,不仅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让患者陷入“自己再也治不好了”的悲观情绪中。而下面要说的这位患者,便是如此。难治性癫痫反复发作十几年,终于寻得曙光陈女士(化名),自6岁就开始出现身体不自觉的抽筋,有时候还伴随着失神,或是在一瞬间身体不听使唤倒下后接着抽搐几分钟。为了治疗跑遍了县城里的医院,经确诊为癫痫后又前往省里的大医院去治疗,但因没有坚持治疗而导致总是间断地发作。不堪忍受同学们询问和异样的眼光,也因为病情无法再坚持学业,陈女士在初中时就辍学了。长大后的陈女士组建了家庭,但癫痫却始终是悬在她心头的一把利剑,更是横在“正常生活”前的拦路虎,每当病情发作,抽搐和失神总让自己失去对身体的控制,根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让她面对着不少歧视,使得自己变得越来越自卑,想要孩子又更害怕自己的病情会对孩子又不好的影响。于是陈女士和家人经过商议,做了个“不破不立”的决定,这次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病治好,把那些痛苦和自卑彻底瓦解。经过多方打听,陈女士一家得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熊南翔教授团队在治疗癫痫方面很有名,便动身前往。熊教授团队在经过细致的检查发现,患者属于弥漫性病灶,可能是小时候的脑炎导致,并不适合做开颅手术切除病灶。但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此路不通还有它路,经过团队内医生的细致讨论后采取了一个新的方案——脑深部电刺激术,优点是不用开颅还可以明显控制癫痫发作,手术的创伤也不大,更不会和任何抗癫痫药物互相影响。陈女士在经过术后一年的观察,向熊教授反应自己一年以来吃的药物越来越少,抽搐的频率的降低了许多。陈女士表达了自己对这一新治疗方式的惊讶,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手术就能治好十几年的“顽疾”。神奇的手术,大大的能量自2011年美国FDA正式批准脑深部电刺激术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直到今日,被应用于各个年龄段和各种发作形式癫痫的治疗,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以往治疗癫痫的手术都是找到病灶后对着病灶“明确打击”,但对于陈女士这样的弥漫性病灶并不适合。而“脑深部电刺激术”作为新型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定位脑中的治疗靶点,随后植入电极,刺激环路中的核团,对目标核团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从而影响大脑整体或局部电活动,从而起到控制癫痫发作的作用,改变了以往开颅手术切除病灶的治疗模式,还避免了开颅手术切除病灶后对大脑的再损伤。熊教授表示:脑深部电刺激这样的新型治疗方式,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灵活调节参数去治疗。无论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还是经术前评估后不具备或不适宜开颅手术适应症的患者,亦或是不愿意进行药物和开颅手术的患者,都能在治疗后有效的控制病情。

发布了文章

西藏女子跨越3000多公里赴汉求医摆脱13年顽疾

“感谢医生、护士的救治!扎西德勒!”1月20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发生了温馨的一幕:46岁的藏族患者卓玛(化名)和妹妹,为10名医护工作者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表示感谢。面部抽搐13年治疗未果 慕名来汉求医2009年的一天,来自西藏日喀则的卓玛在屋里休息,突然感觉左眼皮开始不自觉地“转动”,一小时后,速度越来越快,又过了半晌,左边嘴角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起先,卓玛觉得不严重,便没有在意,几天不见好转才去县医院就诊。当地医生开了药保守治疗,可效果不佳。她也去拉萨就过医,仍无法治愈。随着病情加重,卓玛只要和人说话就不由自主地“眨眼”“歪嘴做‘怪相’”,无法停止。久而久之,她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去年年底,卓玛从好友处打听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熊南翔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便燃起了一丝希望。今年1月8日,卓玛在家人的陪同下,从西藏飞抵武汉,顺利入住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妙手回春解病痛 护士画藏文漫画“沟通”经检查诊断,卓玛患的是典型的面肌痉挛,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手术。一听手术,卓玛和家人都不愿意。熊南翔十分理解患者的感受,耐心解释:现在科室以显微血管减压术替代传统的开颅术,仅微创,伤口不影响美观,一般只需一周时间恢复。“这些年,我们研究发明了一种颅骨碎片成型器,术中打孔时钻碎的骨头碎片,可以重新‘塑形’,术后再填充回去,最大限度地确保身体的完整性。”经过反复沟通,医生的细致、体贴让卓玛和家人卸下“精神包袱”。1月12日,医生团队为卓玛成功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麻醉醒来,卓玛惊喜地发现眼皮嘴角奇迹般恢复了正常。手术后,因卓玛不会汉语,听不懂健康宣教的内容,给护理带来了困难。于是,病区李洁莉护士长团队特地按照康复宣教手册,提炼要点,找画图素材,花了一天时间,手绘10幅关于护理注意事项的漫画,并给卓玛讲解。“考虑仅是画画重点不突出,还加上了藏文注释。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护士查翻译软件和词典写出来的。”李洁莉翻着一张张风格可爱又清新的漫画,一排排工整的藏文映入眼帘。卓玛的妹妹也感叹“藏文写得真漂亮!”医患互赠“惊喜” 病房共跳藏族舞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精心护理治疗,卓玛感觉良好,面部抽搐消失了,没有手术并发症,精神也不错,于1月20日顺利出院。出院前,卓玛和妹妹,将准备好的10条哈达献给医护人员,并连声致谢:“感谢你们的精心救治!”。神经外科护士长胡琴、李洁莉也将科室精心挑选的紫灰色羊毛帽送给了卓玛。“您一定要注意避免头部受凉,西藏天气寒冷,希望这顶羊毛帽带给您温暖。”护士长刚为卓玛整理好帽檐,一段喜庆的音乐《吉祥如意》响起,大家一同上前,跳起了藏族特色舞蹈。“扎西德勒!扎西德勒!”“藏汉一家亲,我们不仅希望通过手术治好了她的病,更希望通过吉祥、欢快的藏族舞蹈, 让她重新拥抱美好生活!”熊南翔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丁燕飞、程晓)

发布了文章

神经调控技术:让帕金森患者重新走起来

58岁的王叔是一名老教师,他教了几十年学生,身体一向很好,眼看马上就要退休颐养天年了,却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脚变得僵硬不灵活了,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帕金森。确诊后,王叔吃的药越来越多,但四肢震颤、僵硬、运动迟缓的症状越来越不受控制,站立、行走、写字……这些王叔几十年来无比熟悉的动作做起来却变得越来越困难,王叔感到非常地苦闷。为了给王叔治病,他的家人四处求医,打听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的熊南翔教授在帕金森治疗方面非常有经验,遂前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熊南翔教授处就诊。熊教授团队仔细全面地检查看了王叔各方面的情况后指出,王叔的病可以用脑部神经调控技术来治疗,这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最有效的手术方法。在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后,熊南翔教授为王叔安排了手术,通过在脑部植入一个神经调控器,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打通僵硬的四肢,恢复肌肉张力和握力。术后逐渐恢复的王叔看着手中紧握的双手和灵活的四肢,心中无比兴奋,多年的困难终于得以解决,他的后半生也可以享得舒适安宁了。图片描述根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7%,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已经超过300万。它会导致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甚至无法站立,瘫痪在床。而药物治疗对帕金森的效果是有限的,在疾病的初期,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好,能够有效地控制症状,但随着疾病的发展,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会变差,而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能够微创、精准的、高效地改善帕金森患者的症状。什么是神经调控技术?神经调控技术就是在神经科学层面,借助植入设备,主要是电极和泵,通过电刺激和药物来发挥作用,改善人类生命质量的科学、医学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神经调控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相对于原先的毁损和切除而言,它重点强调的是调控,也就是治疗过程是可逆的,治疗参数是可被体外调整的。 图片描述神经调控技术是怎样治疗帕金森的?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帕金森主要是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又称脑起搏器治疗,是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如丘脑底核植入电极,释放高频电刺激信号,抑制这些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的电冲动,减低其过度兴奋的状态,从而缓解帕金森病症状。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帕金森有哪些优势?01、微创头部仅需要切口3厘米、8毫米骨孔,经此孔可以将毫米级调控电极送至相应核团,全部手术出血仅10余毫升。02、精准采用CT/MRI/DTI融合定位技术,可以精准定位需要调控的神经核团,例如丘脑底核和苍白球等,误差仅0.01毫米。03、高效术后至1个月内,患者就会体验到手术疗效,即僵硬缓解明显,肢体震额消失,帕金森用药量有所降低。脑深部电刺激术需要哪些步骤?脑深部电刺激术需要扫描核磁共振,利用核磁共振的影像数据,制作手术计划。手术前一天晚上需要禁食,手术当天早上要停止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然后需要在局麻下安装头架,再次扫描CT或核磁共振。最后就可以在局麻下手术,进行头部钻孔,安装微电极。植入电极后,还需要经过体外调控,找到最合适的刺激参数,才能达到最佳疗效。脑深部电刺激术后还需要继续服药吗?脑深部电刺激术只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特征性运动症状,缓解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手术后,大部分患者还是需要继续服用抗帕金森药物。不过,手术后很多患者的药物用量都可以减少。但是否减药也要由医生视患者的症状控制的情况来决定,切不可自行减药停药。脑深部电刺激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术后要卧床休息2~3天,同时在锁骨下伤口处放置盐袋,预防皮下积液。 术后常规复查MRI或CT,观察刺激电极位置,排除颅内出血。 继续服用术前抗帕金森药物,除非术前剂量过大,原则上不提倡过早或过快减药。 术后一月开启脉冲发生器,体外调控,选择合适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 术后三个月,对药物剂量和刺激参数进行调整,长期随访。 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的患者,需正确使用遥控磁铁开关,应远离带有磁场的地方,并随身携带植入识别卡以获得帮助。总之,神经调控技术可以应用于帕金森的治疗,有效控制患者的特征性运动症状,搭配药物,实现对帕金森患者的最佳疗效。

发布了文章

当你的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时……

你的大脑并不是皮卡丘,但脑神经元却会放电。脑神经放电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人体的各种活动,包括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均需要脑神经的放电来调控。而癫痫,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反复性、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癫痫的发病原因尚且不详,肿瘤、感染、脑卒中和大脑损伤,均有可能引起癫痫。有头部损伤、颅内疾病、颅内感染、脑部缺氧、大脑发育异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癫痫。当癫痫发作时,患者肌肉失去控制,可能摔倒、身体抽搐或痉挛。双眼发直,凝视前方;有些患者会有异常的感觉,如特殊的气味或声音,严重者会失去意识,发生昏厥。癫痫发作并不总是需要急救,当发生以下情况时,请立刻向医生求助:癫痫发作呼吸停止超过30秒,发作时间超过3分钟,24小时内有1次以上发作,癫痫发作1小时后仍无法恢复正常,伴有脑血管意外迹象,孕/产妇发生癫痫发作等。就医时,医生会详细了解病史,通过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综合确诊。脑电图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检查,脑部CT和磁共振能够观察大脑结构是否异常,评估可能引起癫痫的原因和部位。此外,腰椎穿刺和毒理学检查,可以排除感染,发现癫痫的诱发因素。药物治疗是最常使用的方法,通过规范且合理的抗癫痫药物治疗,70~80%的患者癫痫发作可被控制。传统抗癫痫药物有卡马西平、氯硝西泮、乙琥胺等,新型药物有氯巴占、非氨酯、加巴喷丁等。若药物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治疗,包括切除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以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而言,开颅的风险较大,服药效果也不一定理想,立体定向脑电图引导下微创手术,不失为更好的选择。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的引导下,利用射频的原理,神经射频仪持续发出高频率射电电流,射电电流在中性电极和工作电极之间,产生一个高频率交替变化的电场。由于工作电极端电力线高度集中,密度较大,简体变化的电场足以使水分子产生高频震荡而生热,使该部分组织温度升高。细胞在不同温度值产生热凝调节,失去生物活性,或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变化。SEEG可以灵活选择损毁区域,手术精准、微创、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多灶性癫痫。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良好,操作方便,创伤更小。SEEG引导的微创手术,符合神经外科精准、微创的发展方向。射频热凝损毁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发布了文章

手把手教你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含最全的耳石症复位方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又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所有头晕眩晕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约占20%)。以短暂天旋地转感觉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随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ANDs推荐阅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的鉴别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睡眠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影响的研究进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老年单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即时复位效果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的鉴别诊断头晕&眩晕 | 六问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头晕&眩晕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老年单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即时复位效果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眩晕【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后半规管耳石的检查及复位方法眩晕【2】视频: 耳石症复位法详解,让不老实的“石头”归队!眩晕【3】漫画耳石症,带您了解头晕的罪魁祸首常见4种耳石症的手法复位眩晕【5】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水平半规管耳石的检查及复位方法眩晕【6】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上半规管耳石的检查及复位方法【教学】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诊断和治疗易被误诊成“耳石症”的“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如何鉴别诊断?如何区分“耳石症”与“颈性眩晕”真人演示:耳石症复位法详解(快快收藏!)《耳石症的Epley及李氏手法复位》动作演示,绝好临床学习资料耳石症复位法详解,让不老实的“石头”归队!(最全的耳石症复位方法)耳石症的变位试验一旦患者出现“短、动、床”的临床特征,需要到医院进行临床诊断,和其他疾病靠影像学、血液化验等诊断不同,耳石症的诊断需要在检查床上做几个“手法动作”来确诊,我们称之为“变位试验”。常用的变位试验包括针对垂直半规管的Dix-Hallpike test和针对水平半规管的Roll test。1. Dix-Hallpike test该检查法是判断后半规管耳石症的首选方法。患者取坐位, 检查者把持其头部转向一侧45°, 保持头位不动迅速仰卧, 头后仰悬垂与水平面呈30°角,观察有无眩晕及眼震。如果患者是后半规管耳石症,此时会出现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上极,扭转成分向地)。图 Dix-Hallpike 检查ABC图 右侧Dix-Hallpike test示意图 后半规管耳石症的典型位置性眼震表现2. Roll test该检查法是判断外半规管耳石症的首选方法。取平卧位,头位抬高30°,向一侧转头90°观察至眩晕或眼震消失后20s恢复初始位置,再向另一侧转90°观察。典型眼震为双侧都为向地性眼震或背地性眼震。当向地性眼震,时间小于1min时考虑为外半规管后臂型管石症;当向地性眼震,时间大于1min时考虑为轻嵴帽;当背地性眼震,时间小于1min时考虑为外半规管前臂型管石症;当背地性眼震,时间大于1min时考虑为外半规管嵴石症。图 Roll testABC图 Roll test示意图

发布了文章

面肌痉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手术?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办法有很多,首先是药物治疗,在这里,把能够控制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1 卡马西平片 这是最经典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它其实主要是作为一种抗癫痫药物使用的,后来发现他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也不错。它可以阻滞细胞膜的Na离子和钙离子通道,抑制神经异常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增强中枢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活性。达到止痛的效果。但是卡马西平有引起头晕和肝功能异常的问题。所以,吃这个药一开始从一天一颗开始,小剂量使用,到后来效果不好的时候再逐渐加量,老年人每天最多三颗,注意每半个月要检查一次肝功能;2 奥卡西平片  奥卡西平是卡马西平的改良的同类型药物,作用的激励相似,也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相比较卡马西平而言,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不一定比卡马西平好。但是不良反应少。3 普瑞巴林胶囊  普瑞巴林是一种新型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能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主要用于治疗外周神经痛以及辅助性治疗局限性部分癫痫发作。疱疹后神经痛和纤维肌痛综合征等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疗效不如卡马西平。对于卡马西平治疗已经失效的患者,可以使用普瑞巴林。服药建议也是从小剂量开始,尽量慢增加剂量。4 加巴喷丁  是一种较新的药物。它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方式至今仍不清楚。加巴喷丁抗异常性疼痛效应机制包括:通过增加GABA介导通路的抑制性输入发挥中枢效应;拮抗NMDA受体;以及拮抗CNS的钙离子通道和抑制周围神经的传导。它和普瑞巴林一样,只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二线药物,对于卡马西平控制不好的患者,可以用加巴喷丁。

发布了文章

植物人促醒该怎么办?

脊髓电刺激是一种比较新的针对植物生存患者的有效治疗办法。因为植物人患者的脑电活动是非常低的,所以它的原理就是对患者的唤醒系统施加外源的持续电刺激,从而增强患者大脑的生理电活动,改善脑代谢功能,最终达到维持意识清醒的目标。通过手术,电极被植入到小赵的颈椎管内背侧硬脊膜外,将电刺激发生器放置到锁骨皮下。目前该方法已经在很多患者的身上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具体的操作办法,看一下示意图就明白了。 手术的部位是颈部,上图中4所指的地方,做一个微创小切口。   再把细小的电极放置到脊髓硬膜外,如上图,不必损伤骨质。 再看上图,电极片与脊髓距离很近,电刺激通过脊髓传输到脑干及整个大脑,激发大脑电活动。

发布了文章

表现为耳鸣的脑血管病,你会漏诊吗?

神经科医生临床上也经常会接诊耳鸣患者,尤其是搏动性耳鸣(多数可以同时被检查者听到,故又称为客观性耳鸣,与颅腔、头颈部血管或其它结构产生的杂音通过骨质结构传送至耳蜗被感知相关),绝大多数都为血管源性,因此笔者整理了相关内容以飨读者。绝大多数的搏动性耳鸣为血管源性,与心脏或者脉搏的跳动一致,因杂音起源于血管类型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动脉性、静脉性或介于两者之间。起源于动脉1. 动脉狭窄:       头颈部动脉狭窄所导致的血流速度加快是导致搏动性耳鸣的常见原因,尤其当狭窄部位临近颞骨岩部时,如颈动脉 C2 岩骨段。少见情况,当对侧颈动脉闭塞时,同侧颈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快导致的单侧耳鸣有时可为患者的唯一主诉。       造成的头颈部动脉狭窄的病因繁多,在不同的年龄段患者中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多见于具有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而纤维肌发育不良指节段性、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非炎性血管病变,多见于中青年患者。文献报道颈动脉夹层也可出现搏动性耳鸣,病人可同时伴有后颈部疼痛、同侧 Horner 综合征及血供区缺血性卒中等临床事件(图 1)。图 1 双侧颈动脉夹层。头颅 MR T1 序列示双侧颈动脉壁间血肿(T1 高信号)。临床症状:双侧搏动性耳鸣、后颈部疼痛、双上肢无力2. 动脉走行变异:       迷行岩段颈内动脉(aICA)是指颈动脉岩骨垂直段消失,颈动脉通过扩大的鼓室管直接进入中耳鼓室延续到岩骨水平段。因颈动脉鼓室段没有骨覆盖,紧靠血管的鼓膜和听骨链直接传导血管搏动声响至耳蜗形成耳鸣。永存镫骨肌动脉(PSA)属于原始胚胎残留动脉,起自颈内动脉岩骨垂直段,穿过镫骨闭孔,并自耳蜗岬上的骨管走出跨过镫骨底板,经过扩大的面神经管鼓室段止于中颅窝成为脑膜中动脉。与 aICA 类似,PSA 直接进入鼓室而没有骨覆盖是搏动性耳鸣形成的解剖基础。动脉袢环形成或者走行延长可能是搏动性耳鸣的潜在病因,但因上述变异在无症状人群中普遍存在,因此需进一步细致评估。图 2 薄层颞骨 CT 示中耳内可见一软组织肿块,为迷行的岩骨颈内动脉(箭头)。永存镫骨肌动脉(三角形)自颈内动脉垂直段发出进入鼓室。另附:圆圈内示正常棘孔结构消失图 3 正常颈内动脉 (A) 及迷行的颈内动脉 (aICA) 解剖图解。图 B 中虚线及暗影为缺如的正常颈动脉岩骨垂直段。右侧为颈内动脉选择性造影的正侧位图,注意 aICA 穿过鼓室管处变窄(白箭)3. 上半规管骨裂(SSCD)由于上半规管表面位于中颅窝的部位缺乏骨质覆盖,而形成内耳第三活动窗,可经由薄层 CT 扫描诊断。与其他动脉解剖走行异常或杂音增强导致的搏动性耳鸣不同,SSCD 患者所感受的动脉搏动性耳鸣实质上为内耳骨传导敏感性增强所致。典型患者可出现如下三大主征:1)低频传导性听力下降:声能经骨裂窗发生逸散与分流相关2)骨导敏感性增强:患者能听到脉搏(搏动性耳鸣)、走路时脚步声等3)Tüllio 现象:强声刺激或咳嗽等 Valsalva 动作可引起前庭症状,包括眩晕、垂直扭转性眼震等。图 4 上半规管骨裂。CT 提示右侧上半规管内后壁线样裂隙影,与上半规管的长轴方向一致,左侧显示形态正常。临床症状:右侧搏动性耳鸣、感知到自身脚步声起源于动静脉异常分流       动静脉分流指动脉不经过正常的毛细血管网而直接进入静脉系统,最为常见的情况为动静脉畸形(AVM)或动静脉瘘(AVF)。       其中,动静脉畸形造影可见一显著的畸形血管巢,由一根或多根动脉参与供血,并引流入扩张的静脉;而动静脉瘘则为动静脉的直接沟通,缺乏畸形血管巢结构,此为两者的主要区别。巨大压力阶差产生了动静脉短路内高流速的血流,当血流声音响度超过同侧耳蜗的听阈时,即可产生与心脏搏动一致的耳鸣。相较于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更容易产生搏动性耳鸣,文献报道发生率在 2~27%。头颅 MR 上异常的血管留空影对 AVF 及 AVM 的诊断具有提示意义,进一步明确血管来源及引流需要 DSA。图 5 颞叶动静脉畸形。头颅 MR T2 及增强 MRA 显示右侧颞叶混杂的血管留空影,形成畸形血管巢图 6 硬脑膜动静脉瘘。左侧:4D-CTA-MIP 示左侧乙状窦的提早显影(白色箭头),由枕动脉供血(黑色箭头)。中间:CTA 图像后处理,左侧乙状窦与同侧颈动脉色彩接近(均为黄红色),提示乙状窦与颈动脉同时显影。右侧:DSA 提示枕动脉-乙状窦存在异常通道起源于静脉       静脉搏动性耳鸣又称为静脉嗡鸣,通常被患者描述为一种柔和、低调的嗡嗡音,多见于优势静脉引流侧(右侧常见),在按压颈静脉时或者头部位置改变、活动时,这种声音可消失或减轻。       静脉嗡鸣可见于贫血、甲亢、体循环高血压等高血流状态患者,但更多情况下与颅内静脉系统的解剖变异引起的血流湍流有关,常受累及的部位包括横窦、乙状窦和颈静脉球。1. 良性颅内高压综合症(或特发性颅高压):       好发于年轻且超重的女性,临床症状包括搏动性耳鸣,头痛和视物模糊,也会有耳闷胀感、低频听力下降和眩晕等,并且这些表现在颅压增高时(弯腰、咳嗽、晨起时等)更显著。       搏动性耳鸣的形成可能与继发于颅内高压状态下的静脉受压变窄相关。继发性颅内高压,包括颅内占位性病变、颅颈区畸形、颅骨狭窄、静脉窦血栓等病因也可导致搏动性耳鸣,但临床少见。2. 颈静脉球高位:       较为常见的解剖变异,多伴有鼓室下壁缺损,颈静脉向上进入鼓室超过耳蜗底转平面,患者可出现搏动性耳鸣伴或不伴听力下降。CT 上颈静脉孔附近骨质光滑,没有被侵蚀破坏迹象为与颈静脉球瘤的区别要点之一。3. 乙状窦相关结构变异:       包括了窦壁骨质缺损、憩室形成、移位前置或乳突导血管异常等,是导致静脉搏动性耳鸣的常见原因,目前认为其造成搏动性耳鸣的原因与下列相关:(1)局部血液湍流形成,增加了对管壁的冲击力;(2)乙状窦与乳突气房之间骨质缺损,使乙状窦自身搏动引起中耳乳突腔内空气振动而被患者感知。图 7 箭头示右侧乙状窦憩室起源于充血性病变1.  副神经节瘤:头颈部副神经节瘤是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良性富血供肿瘤,好发于颈动脉分叉、迷走神经干、颈静脉球内或中耳鼓室动脉周围。其中,鼓室副神经节瘤(另称,鼓室球瘤)及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另称,颈静脉球瘤)因位于临近耳蜗系统的鼓室及颈静脉球,故可引起大声的搏动性耳鸣。       随着肿瘤的增大,由于肿瘤侵及听骨链(传导性耳聋)或迷路、耳蜗(感音神经性耳聋),可能引起听力受损。在颈静脉球瘤患者中,还可能有较低位的脑神经缺损症状,包括眩晕、面瘫、球麻痹等。鼓室球瘤患者有时可透过鼓膜直接观察到鼓室内侧微红色肿块。      头颅 MRI 及 CT 是检出副神经节瘤的主要手段,虽然 CT 能较好地反映出肿瘤周边骨质破坏,但增强头颅 MRI 在明确肿瘤与临近血管、颅底结构之间关系以及与其他肿瘤疾病的鉴别诊断上更具有优势。典型磁共振表现为 T1 序列上肿块内部混杂等、低信号,呈现「胡椒盐」外观,低信号其实为肿块内部的血管流空信号(图 8~9)。图 8 鼓室球瘤。CT 可见中耳内软组织肿块(箭头);T1 增强可见肿块明显强化(三角形)。图 9 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左侧:CT 示颈静脉球部软组织肿块侵蚀中耳鼓室结构;中间:头颅 MR T1 序列示肿块内部迂曲及条状的血管留空影,形成「胡椒盐」征象。右侧:T1 增强示肿块实质明显强化。2. 其他占位性病变:       除了副神经节肿瘤以外,其他富血供肿瘤若解剖部位临近颞骨听觉系统,也可引起搏动性耳鸣。相关的文献报道见于脑膜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血管瘤等患者。图 10 脑膜瘤。磁共振示左侧脑桥小脑角强化病灶侵袭舌下神经管(箭头)、颈静脉板(圆形)及中耳(三角)3. 耳硬化症:一种遗传性听力障碍疾病,目前原因不明,病理上可出现骨迷路原发性局限性骨质吸收,代以血管丰富的海绵状骨质增生。当病变侵及镫骨时,可致使镫骨失去活塞功能而完全固定,出现传导性听力丧失。       耳硬化症引起的搏动性耳鸣与增生骨质内血管、粘膜血管之间的交通有关,但实际临床中非搏动性耳鸣同样多见,提示耳鸣产生的非单一机制。图 11 耳硬化症。镫骨前庭窗型(左侧)和耳蜗型(右侧),薄层 CT 示骨迷路海绵化而密度减低成透明晕环状非血管性搏动性耳鸣肌阵挛:中耳内的鼓膜张肌或镫骨肌分别由第 V 和第 VII 颅神经支配,其阵挛性收缩可引起搏动性耳鸣,与心跳节律无关。另外,咽鼓管口附着的腭肌阵挛也可以引起类似「咔哒」声的节律性耳鸣,与病变累及格莫三角(Guillain-Mollaret triangle)有关,可见于脱髓鞘或者变性疾病。咽鼓管功能障碍:常发生于显著体重减轻,或萎缩性鼻炎、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咽鼓管咽口及管腔增宽而长期处于开放状态,呼吸时空气进入中耳,可产生类似海洋咆哮声的耳鸣。耳鸣与呼吸同步,而与心跳节律无关。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