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8210

刘海燕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儿童食物过敏,腺样体肥大,儿童抽动症等。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湿疹
过敏反应



发布了文章

维生素D,我们每天补多少?

(1)根据2011年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建议: 1)不足一岁的婴儿每天应摄入维生素D的剂量为400 国际单位(IU)。 2)大于1岁的幼儿、儿童及小于70岁的成人每天应摄入维生素D的剂量为600 IU。 3)大于70岁的老年人每天应摄入维生素D的剂量为800 IU。 (2)根据美国内分泌学会的临床实践指南的建议: 1)不足一岁的婴儿每天应摄入维生素D的剂量为400~1000 IU。 2)一岁以上的幼儿及儿童每天应摄入维生素D的剂量为600~1000 IU。 3)19岁及大于19岁的成年人每天应摄入维生素D的剂量为1500~2000 IU。

发布了文章

疾病,超越自我的过程

海燕医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科刘海燕 无论孩子、家人还是自己生病了,都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 原来的平衡忽然暂时失去了平衡,借由这次机会,让我们的身体去体验那个失衡的过程。如果内心是淡定的、安宁的、慈悲的、甚至是喜悦的,那么失衡的状态一定能够很快的回归正常,这就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用一生去学习和修行的过程。 每天的日子,看似重复,但是此时非彼时,那一刻却不是过去的那一刻。生活本就是变化无常的,没有变化,没有重复、就没有前进。 当你或孩子、或亲戚或朋友生病了,真值得庆贺。宇宙给了我们一个停下脚步的体会,去体验无序的过程,然后有序,然后超越。 要感恩一切,感恩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恩我们活在此刻。也要感恩我们的疾病,如果没有这一场病,我们无法体会,什么是痛,什么是苦,什么是哀愁和恐惧!然后就懂得,什么是健康的喜悦!当我们用淡定的心面对所有暂时的苦难,我们的灵性就得以提升,然后懂得去超越。 然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不太相信甚至忘记了我们的身体有自我康复的能力,会把自己完全交付给医生。又或交付给了医生的同时,又心生猜忌和怀疑,把医生当成想赚取金钱的机器。当我们的治疗得不到理想的恢复时,我们常常忘记医学的局限性,把怨恨和愤怒抛给和我们自己一样的同类,相互伤害。 二千多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最好的医生是协助病人恢复自然的痊愈力量”。所以,有时候,疾病能不能康复,是根据相不相信自己可以有康复的能力而定。 与其担心,不如祝福,可是,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此淡定。当疾病到来的时候,就在那么一瞬间,担心、恐惧、阵阵袭来。如果把担心转到关怀,用慈悲去除恐惧,用善念代替恶念,或给予别人一句温暖的话,或实际做利益他人的事,内心的淡定和平和或喜悦就会油然而生,这就是超越自我的过程。 最好的药物应该是善念。一个好的医生的治疗,不是她开了多少昂贵的药物,而是不是她拥有一颗可以给患者善念的心。当医生把善念加入她给患者开的药中,那个善念,会随着药物进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细胞,免疫力自然就会提升,也自然很快的康复。 生命是一个来来去去的过程,疾病也如此。疾病之所以到来然后离开,是为了让更新、更好的东西带进我们的体内。 感谢每一次的生病体验,感谢疾病给我们自我更新的过程,感谢疾病让我们学着超越自我......

发布了文章

教会孩子吸入哮喘药物(5岁以上)

视频地址:http://tingzixie.blog.sohu.com/214304309.html 孩子得了哮喘,如今诊断已经不太难。可是,不少孩子治疗不理想,这是怎么回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科刘海燕医学界有关人员就“影响哮喘患儿吸入治疗的原因”做过详细调查,指出:“哮喘患儿的吸入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治疗方法, 如医护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而不能正确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用合适的药物以及不会正确使用气雾剂是导致患儿得不到正确治疗的原因之一。医护人员对吸入技术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患儿及家长能否正确掌握吸入技术。” 除此之外,如今很多患儿父母的工作压力大,时间紧迫,对孩子疏于管理和监督,忽略定期随诊,加上小孩有时不配合,间断或中止用药,致使药物吸入不到气管里,治疗效果不理想。 舒利迭是我们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哮喘的药物之一,我们看到,不少孩子,尤其是7岁以下的孩子,非常不容易掌握这个药物的吸药方法。所以,每次给孩子吸药前,我们要借助模拟器反复教孩子掌握吸药方法,如果真的不能掌握,我们就要选用其他药物。经过模拟器的验证,如果孩子确实掌握了正确的吸入方法,我们才能给孩子开这个药物。使用方法遵循“关闭—打开—推开—吸入—关闭”这几个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一口气吸入,憋住气,约十秒钟。吸完药物后要漱口。 下面的视频中,白色的“药物”是模拟器,红色的是舒利迭。 让吸入孩子舒利迭之前,应该让孩子用模拟器训练,深吸一口气,当发出哨子声的时候,说明孩子会系入药,如果发不出声音,孩子就吸不了这个药物。那就需要借助储物罐吸入其他药物,如辅舒酮等。 视频中,我的儿子做了模特,给大家演示.

发布了文章

疾病这样“抗”过来

     一朋友不久前移居美国,孩子3岁,忽然高烧39度伴有腹痛,呕吐(非喷射性),家庭医生检查后只让孩子吃了退烧药、喝水,然后让孩子在家观察。不用抗生素,不打针,不查血常规。    “抗”了一天,孩子妈急了,给我打来了越洋电话,说孩子烧了整整一天了,一吃就吐,高烧,光想睡觉,间断肚子疼。我听了她的叙述,建议她带孩子去查血常规,必要的时候做个腹部B超。孩子妈给他的私人医生联系,医生说,没有超过40度,没有必要做血常规,肚子是软的,没有必要做腹部B超。观察了到第三天,医生仍然让他们观察处理,只吃退烧药,她又给我打电话寻求帮助,我了解到,孩子有呕吐,但是和三天前相比较,无明显加重,发烧仍然39度,但烧退后精神挺好。我问她能否带孩子看急诊,孩子妈说,在美国,除非温度高于40度,病情非常重,才能看急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科刘海燕    孩子妈在电话那头不停地抱怨,说没想到在美国看病还不如中国,中国看病虽然排队时间长,但至少在中国看病,家长有很多主动权,想查啥,想要啥药,都可以和医生商量。说着说着,孩子妈在电话那头痛哭流涕起来。我看到孩子妈快要崩溃了,就给她出了个馊主意,我建议她给温度计捣个鬼,把温度弄到40度,然后赶紧去看急诊,起码查个血常规,这样,就能初步判断孩子到底严不严重,有没有细菌感染。孩子妈终于如愿以偿的带着孩子去看急诊了,在朋友的强烈要求下,孩子做了血常规和腹部B超。医生说,问题不大,没有给家长提供化验单,依旧让孩子吃退烧药观察。       第四天,孩子妈没有给我打电话,第5天,她的电话终于来了,声音中透出快乐和兴奋。她说第一次亲历孩子疾病“抗”过来了的过程,在中国,她想都没有想过孩子的病还能这样好转,孩子高烧三天,没有吃抗生素,也没有打针和输液,竟然好了。她非常兴奋。      亲身感受了朋友孩子在美国就医的经过,感慨良多。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孩子看上去幸福,想打针就打针,想吃药就吃药,想化验就化验,想让医生积极处理就积极处理,可是,这里面,有多少孩子是被过度治疗了呢?      当然,这个孩子的个案不能代表所有的孩子情况,中国家长绝对不能盲目模仿故事中的方法治疗孩子的疾病。         疾病能不能扛过来呢?怎样扛过来呢?如何做一个智慧的家长呢?       6月16日,我们的沙龙将要结合看病中出现的若干个问题和您解读“让孩子少生病的智慧”,欢迎家长们报名参加。       6月16日家长学习交流沙龙主题:让孩子少生病的智慧主持人:儿科主治医师:刘海燕   (上半场 医学专题)                生命关系导师 :刘小宁  (下半场心理专题) 时间:6月16日下午2点30到5点30分地点:南郊子午路附近(公交车:5路,14路,24路,400路均可到达。具体地址报名后短信通知)沙龙介绍:        两位刘老师将和家长们一起探讨让孩子少生病的智慧。沙龙要求:1:请勿带小孩2:请带着想要问的问题来(用一句话写出来)3:请带笔一根4:倡导低碳,自带水杯精品沙龙:(只限20人,目前报名人数已经过半,预报从速。) 

发布了文章

和家长聊聊孩子的感冒

有孩子的家长一定会发现,孩子从小到大最爱得的病是感冒。尤其是6岁以下的孩子,过上一段时间,就好象要感冒一次,如果很长时间不得病,反而觉得有点不正 常了。是的,生后6个月到6岁的孩子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中  最爱得感冒的时期。养育过孩子的家长一定有同感。当然对待自己孩子的感冒,大多家长一定都有对付的方法,甚至不一定每次都去医院找大夫看了。我今天想和大 家随便聊聊,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也作为一名孩子的母亲,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年轻的父母有所帮助。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科刘海燕(一)什么叫感冒?    说起感冒,在医学上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因为病毒,细菌等病原引起人的上呼吸道某一局部发生了炎症。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都统称为上感(感冒)。支气管到肺部已经属于下呼吸道了,发生炎症就不能称上感了。    (二)感冒不是流行性感冒    我们俗称的感冒,其实是指普通感冒,不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在医学上已归入传染病,它是由流感或付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大流行,该 病感染中毒症状重,有持续高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病程较长,可以导致人类抽风,休克,甚至死亡。而我们常说的感冒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引起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没有明显的传染性,而且属于自限性疾病。    (三)小孩子为什么容易感冒?    据统计,生后6月到6岁的孩子最爱感冒,平均每年感冒5—8次。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小孩子6个月以后,从母体得到的免疫能力已消失殆尽,而自身的免疫功能还不完善,产生的抗体还 很少,所以容易感冒。    (四)小孩子感冒都是一个样吗?    不一样。小于6个月的孩子感冒很少,但是不等于不感冒。如果一旦感冒,容易发生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重,病情进展快,可以引起肺炎和其他系统疾病。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感冒却很少发烧,所以千万不要拿体温高低衡量疾病的轻重。6月到3岁的孩子,患病机率最高,虽然也常表现为全身症状重(发热,烦躁,乏力,全身不适等),但最大的特点就是突起高热,可高达39—40摄氏度,很容易发生高热惊厥,也就是常说的抽风。还需要强调一点,1岁以前的孩子扁桃体发育尚未成熟,有些家长甚至一些不搞儿科的医务人员以为看不到扁桃体,或者不大,就误以为病情不重。其实小孩子一岁以后扁桃体才逐渐长大,4岁以后才渐渐成熟,所以要注意这一特点。3岁以后的小孩子,越来越接近成人上感的表现,就是局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局部症状比如常见的流涕,咳嗽,打喷嚏,鼻塞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低热较多,很少发生高热惊厥,不过一旦发生抽风,就要小心可能是其他比较严重的疾病了。    (五)感冒也会呕吐,肚子疼不要以为呕吐,肚子疼只是消化道系统疾病的特征,婴幼儿发生感冒时,往往有消化道症状。这是因为肠痉挛或肠系膜淋巴结发炎引起。所以当有合并症时,一定要鉴别诊断,不能误诊。(六)38.5摄氏度以下不要轻易用退烧药     经常看到一些家长把发烧视为“猛虎”。稍有发烧就吓的要命,赶紧给孩子喝退烧药,这其实是很错误的。发烧不是体温调节发生了障碍或紊乱,而是人体将自己的 体温调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发烧并不都是有害的。其实发烧是人体防御疾病的一种方式,人体发烧时,调动了人体的一些防御功能,白细胞增多,免疫细胞功能增 强,就象战争要开始一样,人体的士兵被调动了起来,随时开始和敌人作战一样,所以发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体正在“调兵遣将”,你却阻止它,结果会延长病 程,甚至掩盖,加重病情。所以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向家属讲解,38.5度以下尽量不用退烧药,大一点的孩子,即使超过这个温度,如果精神很好,没有难受 的感觉,也可以不用口服退烧药,物理降温就好了。只有高热时,我们才主张用退烧药。而且得病有个过程,发烧会反复也是正常现象,慢慢来,不能着急。    (七)小孩反复感冒怎么回事?     有些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小孩经常感冒,几乎每月或天气一变化就感冒。这种现象就不正常了,在临床上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这时候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寻找病因, 千万不要拖。有些家长自作主张,认为是孩子免疫太差,给孩子打胸腺肽,或者看到广告宣传什么增加免疫的药了,就给孩子用药。这很错误,孩子反复感冒的原因很多,一定要寻找病因。营养障碍,比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a,锌,铁缺乏症,或护理不当,环境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过敏等等都会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所以一定要去大医院检查,对症下药。我曾经在门诊遇见了一个4岁的孩子,家长给他吃了好多增强免疫的药,依旧是嗓子爱发炎,后来我仔细问病史,发现这个孩子有个坏习惯,就是睡觉前要喝牛奶并且含着奶嘴睡觉。我告诉他的家长改掉这个坏毛病,睡前改为喝水,结果几周后,家长专门到门诊找我,并表示感谢,因为他的孩子果然嗓子不发炎了。所以一定要 找病因。    (八)感冒了,你给孩子吃啥药?    药店里小孩感冒药五花八门,到底那种好?其实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理论上讲,不用药都能扛过去,但是小孩子病情变化快,常常需要对症治疗。(详见另一篇文章《感冒:对症治疗》)。    (九)你给孩子吃几天药?    病情轻重不同,用药时间不一样。总体来说(个人经验),我一般给孩子吃药3天—5天,如果三天病情好转,没有了发烧,嗓子不红了,我就停药了。不过我会给他多喂水,吃饭也清淡好消化一些。如果三天仍高烧不退,要抓紧时间区医院复诊。    (十)抗生素不敢用时间太长?    感冒是个自限性疾病,一般来说,一周左右就好了。用药不要太久。即使孩子还有几声咳嗽,不要紧。如果觉得是痰多引起的咳嗽,尤其是合并了发烧,咽喉痛,有 呕吐,要考虑有感染的存在,必要的时候,抓紧去查血常规化验。切勿盲目长期滥用抗生素。我曾在门诊见到一个老太太带着心爱的孙女,她一见孩子咳嗽就给孩子 喂消炎药,前后用了一个月,孩子很瘦,因为胃口都吃坏了。所以如何合理运用抗生素,还是要多请教专科医生。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体会,希望对正在养育孩子的父母有用。

发布了文章

过敏进程

西安交大附属二院儿科医生刘海燕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科刘海燕进程,最初来源于计算机语言。是指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它不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是一个活动的实体。这个实体包括这个运行的程序中占据的所有系统资源。  过敏进程,我确实没有查到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那个“医学大咖”的智慧。只是觉得是这个概念起名很精辟、形象和恰当。过敏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展的过程,很多疾病的发生都和它有关。  面对诸多疾病,比如荨麻疹、湿疹、腹泻、鼻炎、哮喘甚至抽动、多动、高热惊厥、癫痫等疾病,我们都能从中找见一些过敏的影子。如果不了解过敏的发生和机理,只割裂的看这些病。有时候,疾病恢复得并不理想,这是我从2011年跟随许鹏飞教授学习过敏以来最大的一点收获。  宇宙创造了我们这个比计算机程序还要精密的肉身,要读懂每个疾病背后的真实含义,真的非常困难。我们知道的,只是冰山的一角。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当今医学界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常见的疾病包括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等,症状分别表现在皮肤、胃肠道、鼻腔、支气管等不同部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各类过敏性疾病的出现呈现从儿童湿疹、食物过敏逐渐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医学上的“过敏进程”。  关于过敏进程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的很少很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医生,只是发现,婴儿或儿童早期出现的伴高IgE的特应性皮炎往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几率越高。但是到底多发率是多少?为啥有的孩子湿疹好了,不会出现后续疾病,而有些孩子,过敏进程不断进展,怎么拦截也拦不住,最终发生了哮喘甚至更严重的情况。能不能多发现一些预测指数,让我们医生都能成为预言家。能不能让我们医生都成为神奇的魔法师,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孩子当初那个过敏启动的时刻,关闭打开闸门的因素呢?或许那个时刻不再遥远。  儿童过敏进程,到底啥情况呢?  一点临床观察情况分享给大家。儿童过敏的特点是年龄分界比较清楚。伴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过敏性疾病的表现也会发生阶段性的变化。  过敏进程通常都是从湿疹开始的。从婴儿刚一出生就可能因为过敏引发湿疹,直到2岁之前都是过敏性皮炎高发的时间。这段时间过敏的症状比较集中,引发过敏的原因也比较集中,大部分是通过饮食引起的。因为宝宝这时候和外界接触不多,基本都是通过母乳或奶粉,所以食物过敏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和湿疹几乎同一时期发作的还有婴幼儿腹泻,诱发的原因也是食物过敏。胃肠道过敏发病率并没有皮肤疾病那么高,在1岁的时候到达高峰,随后渐渐减缓,并且一直伴随着儿童的成长。  2岁以后,儿童逐渐开始接触社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随着消化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的完善,食物引发的皮肤和消化道过敏症状开始慢慢减少,吸入物过敏的情况则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儿童开始出现各种由过敏引发的呼吸系统的问题,尤其是进入幼儿园以后,最常见的情况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或鼻炎甚至哮喘。  孩子明明就是简单的感冒、湿疹或者鼻炎,还有多动,抽动,哮喘等等,为什么到你这里就说成过敏了呢?有关系吗?这是如今我在治疗过敏的过程中遇到最大问题,就是有太多的家长对于过敏疾病的不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  对于一个儿科过敏专业医生非常不容易,因为要在短短的几分钟门诊时间内,要把一个“过敏文盲”家长迅速培养成了解过敏,重视过敏,还要配合医生治疗过敏的家长,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身边,目前搞过敏专业的医生不多,加上我不是教授,无法带领专业正规军和我一起普及过敏知识。我的个人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成立敏儿家长交流平台的(海燕心苑微信公众平台)的目的,我是希望家长们的互帮,让更多的家长通过快捷的方法了解到过敏知识。  过敏的机制远比我们想象复杂得多,它并不仅仅局限在某几种疾病上,更多表现在孩子的体质上。过敏可能诱发的疾病有很多,而很多疾病的背后其实都有过敏的影子。有的孩子本身是过敏体质,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可能就会受到过敏进程中多种疾病的困扰,在婴儿期的时候表现为皮疹,等长大一点就会出现哮喘和咽炎。这都是因为孩子的体质就是过敏体质,只要他的身体里有这个“过敏种子”,处于一定的条件,或者受到外界的刺激,就可能会出现发芽,出现相应的过敏症状。如何去除种子,这方面,和遗传,基因,免疫等等都有关系,我们还处在了解的初级阶段。不懂的知识太多了。所以说,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很多疾病都不是单纯的发作,背后都存在过敏问题。  食物过敏通常是这一进程的第一步。对于过敏进程第一步的诊断是否及时,治疗是否得当都可能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这就是如今我跟随许鹏飞教授一直关注忌口以及合理科学饮食的目的。说心里话,我跟随老师学是最基础和最实用的东西,最接地气的东西。作为临床医生,我们能最快的解决孩子目前出现的一些基础问题,最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    尽管目前,在我这里,关于过敏研究才仅仅是一个开始。很多时候,我也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有很多未知。  感谢我的助教团队和所有海燕心苑里敏儿家长们,你的每个用心护理记录和心得,每一篇分享,对我们和你们自己,都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加快自学的步伐,希望大家做记录护理日记,食物日记,和我一起,走在不断学习和分享的路上,一起抗击过敏吧。  刘海燕医生邮箱:439972106@qq.com  (当你越了解孩子,我也就越了解你的孩子。我愿意同你一些,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发布了文章

做足功课,让孩子少感冒

我是一名工作了15年的儿科医生,也是一个十二岁孩子的妈妈。很高兴能接到39健康网“健康百家谈”的邀请,和大家聊聊如何“做足功课,让孩子少感冒。”这个话题。在聊话题前,我只想说一句,我并非医学专家或权威,我只是一名信差,我愿意把我了解的非常有限的知识拿过来与家长们分享。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科刘海燕感冒,你真的了解吗? 说起儿童感冒,有孩子的家长一定不陌生。感冒可以说是我们医生每天门诊见到的最多的疾病,也是所有孩子从小到大最常得的一种疾病。我们老百姓常说的感冒其实是一种俗称。在医学上,我们把感冒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当人体的鼻、鼻咽和咽部发炎的时候,我们常常被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其实这些都可统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感冒的罪魁祸首是? 各种细菌和病毒都可引起感冒。但以病毒为主,可占90%以上。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呼吸道全胞病毒、柯萨基及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等。除此之外,肺炎支原体、细菌等也常常引起孩子感冒。所以,大部分感冒是不需要吃抗生素的。感冒,你真的认识吗? 一说感冒,家长们的脑海中一定常常联想起“发烧,流涕,鼻塞,打喷嚏”等字眼,觉得这是非常好诊断的疾病。其实,这个看似最熟悉的疾病,却常常容易误诊。因为儿童感冒不同于大人,它的症状千奇百怪,因为不同年龄孩子的感冒是不一样的。 一岁左右的小婴儿的感冒:非常不典型,无原因的哭闹、拒奶、吐奶、鼻塞,睡觉忽然不踏实,有可能就是感冒的早期变现了。 三岁左右的幼儿:局部症状(如鼻塞,鼻涕)不显著而全身症状会非常重,孩子会莫名其妙的骤然起病,高烧不退、咳嗽、呕吐、腹泻,甚至发生高热惊厥。 6岁后的孩子,感冒后症状会越来越轻,常常受凉后1~3天出现鼻塞,喷嚏,干咳,咽痛,然后体温慢慢的升高。也就是说,感冒症状越来越像我们大人的感冒。 此外,儿童还有两种特殊类型的感冒(疱疹性咽峡炎和咽结合膜热),临床上其实是非常常见的。所以,看似简单的感冒,其实并不简单。感冒里的“李鬼” 很多病,早期都象感冒,几乎一模一样,即便是最权威的教授也可能误诊。因为感冒里的“李鬼”太多了。1.流感:流感虽然会出现所有感冒的症状,但它不属于感冒,因为它有明显的流行病史,多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四肢酸痛、头痛等,甚至有衰竭状态。所以当流感高发季节孩子出现感冒的时候,如果孩子除了感冒的症状以外,很快出现高热,浑身不适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家里“抗”,需要即使到医院就诊,并且配合医生做一些病原学检查,以排除是流感的可能性。2.消化道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时候,孩子会出现胃肠道反应,比如我们知道的急性胃肠炎;而婴幼儿时期的上呼吸感染,往往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等,所以,哪个病是因,哪个病是果呢?在疾病初期,有时候就迷惑人了。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生病的时候,除了化验血常规意外,还要化验粪便常规或其他检查,家长们不要心疼孩子而不给孩子化验,家长们一定要多咨询身边的儿科医生。3.过敏性鼻炎:有些“感冒”患儿感冒老好不了,全身症状不重,就是常打喷嚏、流清涕、家长不停的给孩子吃抗生素,可是孩子“感冒”总好不了,这个时候,最有可能是过敏性鼻炎,此病在春季花粉季节最多见。所以,如果孩子平时爱揉鼻子,出过湿疹荨麻疹的孩子,一定要高度怀疑是否适合过敏相关的疾病。4.很多传染病的早期:麻疹、疟疾、伤寒、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传染病,早期都有发烧等感冒表现,慢慢的,典型症状才露出端倪。说了这么多,可能有家长会问,我们不是专业医生,怎么鉴别呢。我想说,观察孩子身上是否出皮疹,淋巴结是否肿大等是怀疑传染病的一个好方法。所以,当感觉孩子的感冒和平时不一样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医生来帮你鉴别诊断。在这里,我是想提醒家长们注意就好。感冒是件好事,家长无需过分紧张! 孩子生病后,95%的家长有焦虑甚至恐慌的感觉。其实,主要是对人体生病的机理不了解引起。医学认为,适当的感冒是好事情。大家知道,孩子的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健康卫士,每天都要打击入侵的“敌人”。但是,免疫系统不是天生完善的,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在医学上,有人把6岁以前的小孩子称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所以小孩子相对成人来说更容易感冒。当病毒或细菌侵入人体,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了起来并且把入侵者贮存在“文件”中,以防止下一次的感染,同时,自身免疫功能开始重新整合起来。所以,可以这样推断,没有患感染性疾病或很少患病的婴幼儿所拥有的外来免疫系统,比起经历过多次感染并与病菌斗争的过程中增加了抗感染能力的成年人的免疫系统要薄弱的多。所以说,适当的感冒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当孩子反复感冒的时候,这时候,好事就变成坏事情了。孩子感冒几次要引起重视呢?来算算孩子一年感冒的次数吧(注意,两次感冒时间相差一周以上才能算两次感冒),0到2岁最多7次,3到5岁最多6次,6到13岁5次。在临床上,如果超出上面的标准,或者上面各年龄段患支气管炎或肺炎的次数分别超过3,2,1次,我们就诊断孩子是反复呼吸道感染,那就要仔细检查发病原因了。 感冒引发家长的“恐热”症 孩子感冒时,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发热”这个症状。如果我能新增一个疾病名称的话,我就添加一个“恐热症”——孩子家长的“恐热症”:有孩子的家长面对孩子发热过分恐慌并且盲目的自行给孩子使用退烧药的一种错误的行为。 在临床工作多年,我们这些儿科医生几乎每天都会遇见各式各样错误使用退热药的家长,因为他们都有“恐热症”。他们谈“热”色变,只要看到孩子发热就着急恐慌,更有甚至,有些家长还会因为发热退的不理想指责甚至辱骂医生。不少家长认为发热是个非常严重的疾病,烧不退,就会对孩子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会把孩子脑子烧坏等等。也有不少家长,面对孩子发烧,即使孩子是低热,他们的做法就是给孩子盲目的甚至反复的吃退烧药,以为只要“逼退了发热”,孩子的病就好了。面对家长的“恐热症”,其实我们不能光批评家属,他们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老百姓毕竟不是医生,孩子发热虽然不是病,但是这个症状不消失,说明疾病还没有完全恢复,家长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医生,我们要不厌其烦的长期的给家属宣教。孩子反复感冒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发现以下一些原因最容易引起孩子感冒:1,居住环境不良,大气污染,被动吸烟等:有研究表明:目前,全世界各大城市患病率成普遍上升趋势,在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环境下生活的居民呼吸道疾病患病率上升尤甚,最明显的是儿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不但会反复刺激呼吸道,刺激人类的呼吸道粘膜,长时间有可能影响肺的换气功能。此外,污染物还会对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效应,从而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低碳生活,爱护我们的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2,营养缺乏:如今,我们都是一个孩子,吃喝不愁。但不爱吃菜,挑食的孩子越来越多。营养物质缺乏中比较缺乏的是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比如缺乏钙,锌,铁,维生素AD等),这些因素,都会使孩子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减少了对感冒防御的能力。3,睡前喝奶:我曾在门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而当中调查,发现一些睡前喝奶的孩子,非常容易诱发感冒。大家知道,小孩子的咽喉要道是个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如果护理不当,就容易导致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而睡前喝奶正是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因为牛奶是很好的细菌培养基,当孩子喝完奶后不漱口的话,残留的奶渍很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加之儿童各器官相距很近,如年幼儿耳咽管较宽,短而且直,呈水平位,因此,嗓子发炎发炎不说,还可能并发中耳炎等。此外,大家都听说过胃食管反流这个名词吧。新生儿期和2岁以下儿童特别多见,占60~70%以上,但大多属于生理性的,临床上很少会出现不适症状。但是如果睡前喝奶就容易让本来需要休息的消化系统再次工作起来,加重胃食管反流,严重时就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病,反流的胃酸会刺激呼吸系统发炎。?4.滥用药物(抗生素,激素,退烧药):如今,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有下降趋势,很多家长久病成“良医”,他们宁可信任自己或网络问答,也不愿意就近医院就诊,他们依照经验给孩子乱用药物。(1)滥用抗生素,需不需要都用,并多次更换,产生耐药,而且打乱人体的一些平衡。(2)滥用退烧药:有资料表明,滥用西药退烧药,会影响人体自身调控的能力,会人为的延长感冒的病程。(3)滥用激素:一些医生不耐烦家长的唠叨,担心指责等因素,在没有适应症的情况下给孩子运用激素。久而久之,患儿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5.过敏性疾病的干扰:如今,由于环境的污染,过敏性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哮喘等),这些疾病的一些症状(如咳嗽,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和感冒非常象,所以很多家长容易忽视这个疾病。如何认识过敏体质?家长可参考博客文章《教你识别过敏体质》6.少见病的混淆:(1)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心,先天性肺发育不良等,一些家长从来没有带孩子在医院详细检查过,所以一些不典型的疾病有可能被漏诊。有先心的孩子非常容易感冒(2)免疫功能低下:这类孩子是先天性或继发性缺乏一些抗体或合成酶。在临床,很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没有条件做和免疫功能相关的检测。所以容易忽视这类病。 通过以上介绍,家长们会说,我们不懂医,大夫千差万别,我怎么能知道孩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的一些建议,反复感冒的孩子,除了按照我说的一些原因自我评估一下,改正一些错误的喂养方法和观念,尽量排除一些病因。要检查病因,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在临床上,大夫一般建议查血常规,看有没有贫血和营养不良。检查微量元素,看有没有钙铁锌的缺乏。必要时,检查一下胸片,心脏B超,看有没有畸形存在。小时候爱出湿疹的孩子,家族里有哮喘或过敏家族史的,小心孩子也是过敏体质,要排除哮喘的可能。必要时,检查一下孩子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根据具体情况对症用药。高度警惕感冒的并发症:感冒看似小病可又不是小病,如果治疗护理不及时,能引起种种并发症,需要人们高度警惕。现就最常见的几种作一介绍:一、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常见于少年儿童和青年,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合并鼻炎,没有及时治疗,或不能正确擤鼻涕,约在感冒后5-7天后导致咽鼓管阻塞引起。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病儿可以哭闹不止,诉说耳痛,而且这种疼痛常与体位有关,应尽快到专科医生处治疗。预防的方法是认真治疗感冒,正确排除鼻分泌物――要擤完一侧鼻孔,再擤另一侧,减少使咽鼓管阻塞的机会。二、心肌炎:常见于感冒时不休息,反复感冒者,病情隐性发展,没有特殊症状。可以导致猝死,是并发症中最凶险的一种。预防:感冒时至少彻底卧床休息2-3天,特别是青少年,有心脏病家族史者;在感冒开始后的第14天检查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力求早期发现与治疗。三、急性肾炎,常发生于在感冒开始后的第14天前后,与机体对链球菌的免疫反应有关,症状有头痛(因为血压增高),下肢或面部浮肿,尿少等,也可以隐匿出现不被重视,而常被误诊造成严重后果。需要检查尿常规确诊,早期治疗预后良好。四、风湿热,表现为感冒2到4周后突然关节痛,红肿,有皮下小结和环形红斑,或表现为小舞蹈症,出现不自主的小动作和面部动作;不及时治疗可以发展为风湿性心脏病,早期治疗预后良对症用药治感冒面对感冒的诸多种症状和诸多治感冒的药,家长是最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吃。用药原则:越简单越好! 感冒的症状千差万别,不同年龄的孩子,表现也不一样:有的以发烧为主,有的以嗓子疼为主,有的呕吐明显。其实,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不管是哪种药物,都不会缩短孩子感冒的过程,只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所以,给孩子用药越简单越好,能不用就尽量不用,能只用一种就不要用第二种。流鼻涕、打喷嚏:如果孩子流鼻涕、打喷嚏的情况不严重,或者孩子已经超过3岁,什么药都不需要吃,只要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就可以了。如果症状加重了,孩子很不舒服,或者孩子年龄太小耐受性差,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抗感冒的药物,比如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等(买药最好到医院,私自买药前请看说明书,不要买不适合自己孩子年龄的药物)。这些药空腹吸收效果好,通常吃3天左右就可以了。发烧:参照上面介绍。强调一句:孩子因感冒而发烧,如果体温不超过 38.5℃,通常不用吃退烧药(除非孩子有高热惊厥史)。疼痛:感冒多为病毒感染,但如果出现嗓子疼或肚子疼,通常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经过血常规化验确实有细菌感染的,可以口服抗生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呕吐:“胃肠型”感冒的孩子消化道症状比较重,比如呕吐、肚子疼、消化不良。如果症状较轻,可以暂时禁食,口服少许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以防脱水。如果症状严重,需要立即区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临时给予解痉或止吐处理。食欲差:许多家长看到孩子吃的少了,忧心忡忡,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孩子生病后,肠胃功能自然会受到影响,大孩子通常不用吃药,几天后食欲自然会恢复正常。如果是3 岁以下的孩子,可以用些助消化的药物,如胃蛋白酶、鸡内金、乳酸菌素等。孩子感冒,家长“吃药”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其实,很多时候,只要合理护理,孩子不吃药,感冒是完全可以扛过去的。可是,很多时候,家长们根本耐受不了等待的时间,另外,我们身边也没有家庭医生随时的指导,导致家长担心过度(国外孩子是怎样治疗好了“胃肠型感冒”,家长们可以在我博客里查看《美国儿童就医故事:疾病扛过来》,我想,家长看后会有所感悟的。)为什么我说,孩子感冒,家长要吃“药”呢?其实,这个“药”是指心理药。不久前,我和我的好朋友心理咨询师许博雅老师一起组织了一场“让孩子少生病的智慧”沙龙,许老师面对家长的焦虑进行了现场的心理疏导,她利用家庭系统排列让家长们感悟到感冒的恢复和家长的心理息息相关。三个家长,分别扮演了感冒,孩子,妈妈。“你是孩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你的面前站的是感冒,你是什么感觉?”博雅老师的排列开始了,她开始问孩子。孩子说:“我害怕。”“你是感冒,让人生病的感冒。对面是个孩子,你有什么感觉?”博雅老师问感冒。感冒说:“我想扑过去。”大家忍不住笑了。孩子的妈妈来了,起初,她非常焦虑,在博雅老师的引导下,她站在了孩子的背后,双手搭在孩子的肩膀上,慢慢的,她的全身充满了自信和力量。许老师问感冒:“此刻,你是什么感觉,你想怎么去做?”感冒说:“我想闪了。”说完,感冒忍不住后退了一步。不等老师说结束,家长们激动的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看到了他们脸上洋溢着激动的自信的微笑。家长们发自内心的对我说:“海燕医生,真的有收获,谢谢你的沙龙。“是啊!小小的感冒,有啥可怕?细菌病毒有啥可怕?它们是那么的小,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我们为什么要怕他们呢。如果我们担心,我们恐惧,对孩子的恢复没有任何帮助;相反,当我们充满勇气,带动着孩子满是自信,这时候,一切都变的那么简单,孩子的疾病很快就好了。感冒,它只是人体与细菌病毒抗争的一种形式。如果合理对待这些症状,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就不会过度用药。亲爱的家长们,听了我的分享,你们此刻是什么心情呢?你们做好应对感冒的功课了吗?

发布了文章

婴儿呕吐与过敏

说起小婴儿的反复呕吐,很多人容易马上想到“病从口入”这几个字,大家常常会把呕吐和消化系统疾病联系起来。比如胃炎,食管反流,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这没有错,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科刘海燕 可是,在孩子呕吐的病因当中,最容易忽略的是呕吐和食物过敏的关系。 今天上午上门诊,从外县来了一个反复呕吐的小婴儿,孩子家长诉患儿生后总爱呕吐,当地医院医生建议到西安来做一下有关胃部的检查。我看到孩子精神很好,但是头顶上的湿疹很明显。结合孩子血常规检查当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我断定孩子的呕吐和孩子的牛奶蛋白过敏可能有很大的关系。(该孩子生后只吃了很少的人奶,主要吃的是配方奶。) 我建议孩子先不要首选胃部检查,因为无论是胃镜还是X线钡餐透视检查对这么小的婴儿是有风险的,可以先试验性性治疗,如果不行再做进一步的检查。当我对家长说起孩子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呕吐以后,家长一脸迷惑,将信将疑。 牛奶还会过敏?我孩子吃后没有出现过敏现象啊?在很多人固有的知识当中,过敏应该是一吃某种食物身上马上出了疹子才是过敏。其实,只有严重的急性过敏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慢性过敏,即便是一些医生(非国过敏专业医生),也可能不认识。 慢性食物过敏(也叫食物不耐受)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婴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其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涉及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甚至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多系统。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食物蛋白过敏导致婴儿频繁呕吐的现象备受人们关注,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食物蛋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我市唐都医院儿科曾调查(3个月到一岁婴儿)32例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婴儿,食物不耐受检查即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检查,全部孩子满足下例条件:1)主要症状除频繁呕吐外,部分伴腹泻、血便、湿疹、生长缓慢;2)上消化道内镜提示胃、十二指肠有粘膜病变;3)食物不耐受检测对一种或一种以上食物蛋白不耐受;4)食物归避试验或激发试验阳性。 这些孩子临床上均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发生在进食后,成非喷射状,每日2~6次不等,呕吐物为乳汁、乳凝块,不含胆汁及粪汁,呕吐前后不伴有哭闹不安,曾诊断急性胃炎或胃食管返流,予胃肠动力药无明显改善。伴腹泻10例,大便呈黄色稀糊状或蛋花样便,每天3~5次,每次量不等,曾诊断腹泻病,予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治疗无明显改善;伴血便患儿2例,呈糊状便伴血丝或少量鲜血,对症止血等治疗效果欠佳;其中10例伴有湿疹,大部分湿疹见于头面部、躯干即臀部,表现为风团样皮疹,瘙痒,严重者湿疹可见渗出、结痂,于皮肤科就诊外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1例,曾在外院诊治中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牛奶过敏是婴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问题,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约0.3%~7.5%。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被称为食物不耐受,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食物不耐受发生机制是由于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抗体IgG。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婴儿食物不耐受的影响可遍及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5%~15%疑似牛奶过敏患儿的症状会累积一个或多个脏器,表现为皮肤的搔痒、荨麻疹、湿疹等;消化系统可以表现为呕吐、腹泻、肠胀气、肠痉挛等;呼吸系统可以表现为流涕、喷嚏、鼻塞、咳嗽、喘息,甚至过敏性休克等。诸如此类的症状或疾病往往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又因缺乏有效的诊断手段被临床忽略而延误诊断。 关于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的小婴儿,如果完全母乳喂养是很少发生的,然而如今市场对牛奶制品的大量引进,错误的喂养理念以及过早服用奶粉,过度依赖奶粉心理等错误观念,导致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过早依赖奶粉从而出现过敏症状和过敏性疾病。 对于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或者进入转奶期的婴儿,必须根据婴儿过敏性疾病风险程度选择适当的无敏或低敏配方。众所周知,对于牛奶过敏患儿盲目禁食异性蛋白会造成患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恶性循环,然而随着配方奶粉加工工艺的逐步完善,大大减少了上述现象的发生。目前欧洲儿科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和美国儿科营养学会对低敏奶的标准是:这个配方的基础是牛奶蛋白质的水解,水解后的多肽片段足够小,在牛奶过敏的婴儿群体中,90%的对象能够耐受。 希望越来越多的医生以及家长多多了解和食物过敏有关的一些知识,让过敏孩子的治疗少走点弯路。

发布了文章

孩子的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现象吗

前言:今天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孩子心肌酶稍微高一下,加上窦性心律不齐,加上某院医生又让住院,她吓得不得了。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根本没有那么重。网上看到一个医生写的,感觉很好,转载过来学习一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科刘海燕 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体检检查心电图时,常常会得到“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所以一听说“心律不齐”,不少人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也要四处求医,找专家,想赶快治好“病”。但有些医生往往又说:“不用治。”这些人心里又打鼓了,是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治不好了。 其实,“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呼吸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称其为心律失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但是,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因此,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现在不少医生也注意到“窦性心律不齐”给人带来的恐慌,于是在诊断时会写作“窦性心律”。    此外,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治疗。 孩子到底有没有问题,要和临床结合起来。

发布了文章

如何让过敏孩子爱上低敏奶粉

如何让敏儿爱上低敏奶粉 营养师 张欢欢 儿科医生刘海燕 今天看到网上分享的一篇《专家访谈》,文中提到崔玉涛教授有关对“孩子不爱喝特殊配方粉怎么办的”的一些经验分享。 当我看到崔教授提到:“确定孩子牛奶蛋白过敏,必须换用特殊配方粉的时候,中间有两周的转换期。不能从某一时刻开始突然断掉以前的食物,需要有一个混搭的过程。比如吃普通配方粉过敏,要换成深度水解配方,可以这样过度:把一次进食的量算作十份,先用九份普通配方粉加一份深度水解配方粉,再逐渐过渡到八二、七三这样的比例,两周的过渡期是最长的,很多孩子三到七天都能转换过来。”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感觉非常开心,因为一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面对拒抗低敏奶粉的儿童,我曾经这样指导过家长,但是确实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不太合理,今天有专家的指导(文中这样描写,不知疾病孩子详情),我更加明白,面对临床遇见的喂养困惑,确实要灵活处理。 但是,我还在有一些疑惑,这里面会不会有一些误导或误读?万一这个孩子是速发过敏很严重的那种孩子呢?崔教授的这个指导不应该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崔教授也绝对不会是针对所有孩子说的。 我赶紧给我的好朋友营养师张欢欢老师分享了崔教授的这段话,问她有何感想。张老师很睿智,她对我说:“专家说的话也要理智的去分析,我们不能不结合病情完全照搬。我们在一起指导过敏的患儿已经上千例了,应该把我们自己总结出来,分享给敏儿家长,我先写写,海燕姐再给我修改一下吧。” 张老师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她很快给写出了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发给了我,这也是她经验的浓缩,我稍加补充。 (一)如果孩子经医生诊断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IgE检测确诊),如何让孩子比较顺利的不痛苦的接受特配奶粉呢? 1-3个月,这个期间宝宝味蕾发育并不敏感,可以直接停掉普通配方粉改换氨基酸或者深度水解奶粉。 只有不适应的家长没有不适应的宝宝,所以请不要以成人的口感去帮孩子做选择,如果极个别孩子仍不能适应,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人工喂养宝宝 1.改变冲调方法:前三天一平勺配35ml水,三天后按一平勺30ml。 2.饿一饿宝宝:这个方法屡试不爽。比如平时宝宝3h喂一次,那么在适应奶粉期间,可以4h一次,或者更长时间,根据孩子情况。 母乳喂养宝宝(如果经医生确诊孩子确实对母乳过敏,忌口2周后无效,同时孩子过敏很严重,比如有血便,经回避饮食,宝宝症状仍未改善的。要暂停母乳。) 母乳喂养宝宝接受特配奶粉有两个问题 1.不接受奶嘴 2.不接受奶粉口感 如母乳过敏不是特别严重,可以混合喂养,慢慢过度,将奶粉放在奶瓶里,开始母乳多,奶粉少,逐渐母乳减量,奶粉加量,最后直到宝宝适应纯奶粉,这个过程中宝宝既适应了奶嘴也慢慢接受了奶粉的口感,过渡时间一般7天左右。 4-6个月宝宝,这个期间是宝宝味蕾发育的敏感期,这个时候不管是什么喂养方式的宝宝,接受特配奶粉,都像一场痛苦的战争,这个时候喂养人的方法和心态很重要。 母乳喂养宝宝 1. 方法同1-3个月母乳喂养宝宝。 2. 喂奶的时候,母亲最好回避,让爷爷奶奶或者爸爸来喂,因为宝宝可以闻到母亲身上母乳的味道,会更抗拒。 人工喂养宝宝 1. 方法同1-3个月人工喂养宝宝 2. 加葡萄糖粉改善3-5天,妈妈尝一下,觉得有点甜就可以了,等孩子适应后,葡萄糖粉逐渐减量,最后用白水配。 3. 如果已加辅食的宝宝,确定对小米,水果(苹果,香蕉)不过敏,可以用小米油油或者果汁加到奶粉里,同样等宝宝适应后,逐渐改为白水冲调。 4. 如果以上各种方法都试了,但是宝宝仍然不能接受,那么可以尝试崔教授推荐方法,就把普通奶粉和氨基酸或者深度水解掺在一起给宝宝过渡一下,循序渐进,最后,仍然要到纯氨基酸或者深度水解奶粉。 确诊过敏的宝宝,经完全回避过敏原,消化道症状(如腹泻,便血)一般3-5天就可改善,但是,如果腹泻时间过长,会导致肠粘膜受损严重,改善会慢点。皮肤症状一般需要2-4周,严重一点的需要4-6周,而且护理也非常重要。比如有湿疹的,要配合皮肤科医生指导外用湿疹药膏及护肤乳液促进症状的改善,内外同时护理。 (二)针对 IgG(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嗜酸细胞比例升高,而IgE阴性的孩子(尽管目前争论中是否真正的慢性过敏),同时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孩子,比如湿疹,很早出现喘息,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荨麻疹的孩子,我们结合许鹏飞教授的经验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也需要更换氨基酸或深度水解奶粉至少2到4周甚至更长时间,很多孩子确实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如果经过专业医生指导,仍没有效果,需要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几点补充: 1,以上只是我们自己的临床经验,所有孩子都需要个性化的探讨和随访。我们的方法也不一定就是最正确的方法,家长们要根据孩子情况,和我们常沟通和随访,找自己孩子的规律和特点,切勿走入盲目忌口或治疗的误区。 2,如果孩子存在临床明显速发过敏反应现象,比如呼吸急速,急性荨麻疹等急性过敏情况,绝对不能照办混合喂养的方法,绝对不能吃普通奶粉。其实,舍不得孩子,套不住过敏这只狼,孩子饿极了,自然就吃了,很多时候,是我们太心疼孩子。 3,真正母乳过敏的家长并不多,很多时候,和母亲饮食以及过度焦虑有关。作为医生还是营养师,对怀疑母乳过敏的孩子更要关注和细心指导,绝不能与“母乳喂养”理论背道而驰,一味强调特配粉的重要性,要正确指导。 4,医生的随访和指导很重要,患儿家长不要怕麻烦,要记录食物日记和喂养日记,经常去和可信的医生以及营养师沟通,找出最适合的方法,很多时候,该用药的时候一定要用药,否则,人为的导致孩子不治疗下的“高敏反应”,孩子会出现对所有食物出现过敏的假象。从而导致人为的严重营养不良甚至疾病加重。 5,我们不是权威,我们有的是真心爱孩子的心。所有分享仅供参考,经验只谈,不要盲目照搬,疾病如有加重,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