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4195

刘晓红

乌镇互联网医院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医学硕士,有多年临床经验,擅长育儿科普,尤其是婴幼儿喂养、母乳喂养方面。对儿童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儿童支原体肺炎、喘息性疾病、慢性咳嗽、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等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关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十问十答

1、血清sIgE、SPT(皮肤点刺试验)能否诊断食物过敏?答:不能。二者在诊断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上有一定价值,但阳性不能单独作为确诊食物过敏的指标,需要与明确的食物过敏病史相结合进行分析判断。2、牛奶蛋白过敏可以用羊奶粉或豆奶吗?答:不能。由于>90%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可能同时伴有羊奶过敏反应,因此不建议使用羊奶配方替代治疗。30-50%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可能同时伴有大豆过敏,也不建议使用大豆替代治疗,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3、治疗牛奶蛋白过敏可以用部分水解蛋白奶粉吗?答:不能。部分水解蛋白奶粉仍有较高的过敏原性,仅用于预防牛奶蛋白过敏或氨基酸奶粉的降阶梯转奶过渡,不能治疗过敏。4、氨基酸或深度水解奶粉需要用多久?答:建议至少使用6个月或至9-12月龄,在4-9个月加辅食的窗口期,建议以引入新食物为重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配方转换。5、宝宝吃母乳过敏需要断母乳吗?答:不需要。纯母乳喂养母亲可试验性回避所有奶制品和鸡蛋2-4周,如有湿疹,则需回避4-6周,若症状改善不明显,再考虑回避其他食物(常见的八大类:牛奶、鸡蛋、大豆、花生、坚果、鱼虾、海鲜贝类、小麦)。期间母乳补充多种复合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和钙剂。6、过敏宝宝什么情况下需要断母乳,改为特殊医学奶粉喂养?答:1)尽管母亲膳食回避,婴儿症状仍持续存在且很严重;2)婴儿生长迟缓和其他营养缺乏;3)母亲饮食回避导致自身严重体质量减少和影响健康;4)母亲无法应对心理负担,过于焦虑。7、敏宝应该如何选择维生素D?答:因花生油、大豆油、核桃油、鱼油等可能混有相关蛋白成分,所以尽量选择不含上述基底油成分的维生素D,辅料越简单越好。8、敏宝辅食早添加还是晚添加?答:应该正常添加辅食,即4-6月龄,早于4个月或晚于6个月添加辅食,不仅无预防食物过敏作用,反而有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9、添加辅食时遇到易过敏的食物应该怎么办?答:不应盲目回避易过敏食物,但应在引入新食物时,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须及时停止,3个月后再从更低剂量引入。10、食物过敏是否会自愈?答:可以。IgE介导的牛奶、鸡蛋、大豆、小麦登过敏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耐受,甚至完全耐受;花生、坚果类过敏往往持续到成人。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更容易更早出现耐受。而婴儿期对牛奶蛋白的过敏,大多数是非IgE、或混合介导的,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发布了文章

治疗新生儿黄疸,晒太阳或网购蓝光灯靠谱吗

  前几天小娜带着刚出生10的天宝宝来门诊看黄疸,皮测黄疸值为20mg/dl,皮肤粘膜已经达到深度黄染,建议宝宝住院治疗黄疸。小娜舍不得还未满月的孩子,就问我:医生,网上说晒太阳或是自己在网上买个蓝光灯可以治疗黄疸吗?答案是不建议。新生儿黄疸,几乎每个宝宝出生后一周内都会面临的现象,医学上定义总胆红素值超过12.9mg/dl(220.6mmol/L)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但随着母乳喂养的推广和普及,目前认为母乳喂养的宝宝黄疸值可以适当放宽指标至15mg/dl。医院的治疗方法一般是照蓝光,很多人便根据这个治疗方法依葫芦画瓢,让宝宝晒太阳进行治疗;有的更是自行网购蓝光灯在家治疗。不但退黄效果不满意,可能还会使宝宝着凉、皮肤受损甚至是脱水。临床研究发现,波长在400~500nm左右,尤其在460~490nm区段的可见光照射,能让胆红素的转换效率达到最高。也就是说只要是拥有这个区段的蓝光、绿光、太阳光等可见光,都是可以用来治疗黄疸的。而太阳辐射的波段范围大致在295~2500nm之间,太阳光中含有可以转化胆红素的区段光,所以晒太阳能够帮助退黄在理论上是成立的。那么,为什么说晒太阳不靠谱呢?首先,太阳距离我们十万八千里,且太阳光的波段范围很广,光源的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其次晒太阳时需要宝宝褪去衣物,也不能隔着玻璃照射,家长难以给宝宝保温,宝宝受凉的概率很高;再次,宝宝的皮肤稚嫩,晒太阳容易导致宝宝晒伤,且这个度也不太好把握。同样的道理,家用的蓝光灯质量上参差不齐,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使宝宝皮肤被蓝光灼伤;因为退去衣服家中无法达到恒温效果,也可能使宝宝着凉。如果不及时给宝宝补充液体,宝宝很有可能会脱水。医院里的新生儿治疗室,对空气、湿度、温度,都会有严格的要求。医院一般采用的是波长在460nm左右的蓝光治疗仪,保证了光源的质量;设备有保温的功能,不会让宝宝受凉;宝宝全身裸露近距离接受光源照射的,治疗效果得到保证;医生会及时跟进,预防光疗带来的副作用,及时给宝宝补液预防脱水。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对于轻度的黄疸,可以通过加强喂养,让宝宝多吃多拉,等待黄疸自然消退。对于中重度的黄疸,还是建议到医院接受蓝光照射,晒太阳及自行照蓝光的治疗方法,可操作性不强,不建议用。

发布了文章

疫情期间孩子发烧了,该不该去医院?

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依然严峻。目前仍处于春季呼吸道疾病、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时期,仍零星可见流感、肺炎支原体等呼吸道感染,而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也不容忽视。得了这些疾病,很多孩子的第一表现就是发热。宝妈们很纠结,孩子生病了,不去医院却因自己不知道该用什么药而着急;而去医院,更担心孩子万一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怎么办?针对儿童发热的处理意见,有以下建议:小于3个月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如果出现发烧(腋温37.5℃以上),应去医院就诊;3-6个月婴儿,体温低于38℃,吃奶和精神如常,可先监测体温,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后再考虑是否去医院,如果体温超过38℃,随时就诊;6个月-2岁的孩子,如果仅发热时精神稍差,但体温降至正常后玩耍自如,可予观察。任何年龄的孩子发热超过3天时,均应立刻就诊。 家长可进入医院的官网,或互联网医疗,每天都有专业医生在线答疑,家长可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再决定选择何种就诊方式。 疫情面前,孩子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易感人群,宝妈们在提高相应防护意识的同时也不要过度恐慌,科学理性对待疫情,做好孩子和家庭的防范工作。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带孩子出门。勤洗手、多通风、合理饮食、作息规律,增强儿童抵抗力。 冬已去,春已至,夏可期,相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下终将度过疫情,孩子们终可等到摘下口罩约小伙伴一同玩耍的那一天!

发布了文章

孩子应不应该“补钙”?

关于宝宝是否“缺钙”这个问题,着实困扰着每一个宝妈们。尤其是尚处于婴儿期的宝宝,常常围绕枕骨会有一圈毛发缺如,就是咱们常常说的“枕秃”,很多宝妈们或老一辈的人、甚至是有些医生看到宝宝有这个表现的时候,经常会说,你家宝宝缺钙。或是宝宝有睡眠不实、身高增长不满意,往往都被认为是缺钙惹的祸。于是宝妈们就让娃把各种钙剂吃起来。那么到底您家宝宝缺不缺钙,该如何判断,又如何补充呢?请听刘大夫仔细道来。首先来看您家宝宝每日摄入的奶量够不够。6个月以内的宝宝,每天要摄入200mg左右的钙,如果喝足600-800ml母乳,就不需要额外补钙。喝配方奶的宝宝可根据奶粉桶上标示的含钙量推算得出宝宝是否获得了足够的钙。7-12月龄的宝宝,每天需要钙250mg左右。建议7-12月龄的宝宝要保证每天摄入奶量最好达到800-1000ml,如果奶量下降,应开始补充钙剂。1-3岁的宝宝,1岁以后幼儿的饮食开始逐步向成人过度,要想接近或达到600mg的钙,则需要合理安排饮食。能母乳则继续母乳,母乳量最好能在600-800ml以上。而配方奶则最好400-500ml以上。这样就可以摄入接近200-250mg钙。另外的钙,可以从其他食物中来,其他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纯酸奶、纯牛奶、豆腐、绿叶蔬菜、芝麻酱等。4-6岁的宝宝,每天需要钙800mg,摄入奶类最好在400-500ml以上,同时注意摄入绿叶蔬菜、豆腐等含钙丰富的食物,以保证钙的充足来源。有些家长疑惑了,宝宝天天补钙,为何还会“缺钙”?天天补钙,不一定钙很好的吸收利用了。其实,孩子真正容缺乏的是维生素D。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一种物质,类似于钥匙,可打开钙吸收的“通道”。缺乏了维生素D,即使有再多的钙,也无法吸收。通常所说的佝偻病,不是缺钙,而是缺乏维生素D。早产儿、双胎及多胎儿应在出生后立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正常足月儿应在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6月以下婴儿每天补充400U,6月以上婴儿每天补充400-600U维生素D。经常带宝宝晒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市场上的钙剂琳琅满目,我应该如何挑选呢?婴儿的胃酸浓度低,最高选择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有机钙,更安全,且易吸收。2-3岁以后胃酸浓度逐渐增高,可选择含钙量较丰富的无机钙,如碳酸钙。虽然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但是补多了也不好。过多的钙剂摄入会干扰锌、铁的吸收,造成人体锌和铁的缺乏,亦可能加重肾脏、胃肠消化道负担。最后,提醒宝妈们:很多家长并不清楚宝宝每天喝的奶、食物及钙剂有没有被完全吸收利用,那么可以从以下临床症状来初步判断:当婴儿出现易激惹、夜惊、夜哭、多汗、烦躁、不易入睡、出牙迟、前囟闭合迟、学步晚、枕秃、方颅、肋骨外翻、鸡胸、“O”或“X”型腿或特征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在这里刘大夫强调一下,单纯的睡眠不好或是枕秃这些表现不具特异性,还需宝妈结合有无其他表现,并对应上述钙剂的补充是否充分来综合判断。带娃不易,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到各位宝妈们,祝每个宝宝都健健康康的长大!

发布了文章

打了轮状病毒疫苗,会不会“中招”?

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相信很多宝妈都不陌生了,被轮状病毒感染,就是医生常常说的“秋季腹泻”,孩子往往会发热、腹泻、呕吐、精神不振等表现,严重者可导致脱水。所以很多家长会选择给孩子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来预防感染。而在门诊上经常有家长会有疑问:我明明给孩子接种了疫苗,为什么还会中招呢?刘大夫带宝妈们来了解下其中原因。1.任何一种疫苗的保护率都不会达到100%。这是因为人体对疫苗的反应性差异很大。有些人接种了疫苗后可能无反应,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者,这在医学上称为对疫苗“无应答”。另外,还有疫苗质量、保存条件及接种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疫苗的保护率不可能达到100%。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预防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有效率为74%~87%,预防严重轮状病毒胃肠炎的有效率为80%~90%。2.轮状病毒有许多血清型。轮状病毒有A~F共6个组,其中A、B和C3个组可以引起人类腹泻。A组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引起婴儿腹泻的轮状病毒,其又可分为至少14个血清型(G1~G14)。不同地区流行的轮状病毒血清型不同。轮状病毒疫苗主要根据常见的血清型而生产的。尽管这些疫苗对大多数血清型的轮状病毒有交叉保护作用,但对其他血清型的轮状病毒保护作用有可能降低。因此,婴幼儿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如果感染了其他少见血清型的轮状病毒,有可能还会发生腹泻。3.疫苗的保护期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的保护作用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当宝宝在口服轮状病毒疫苗2个星期的时间就会产生抗体,这时候四周抗体浓度达到最高峰。其保护期一般为一年,保护作用最强的时间是口服疫苗后的半年之内,最长不超过一年半,也就是说要避免感染小儿秋季腹泻,最好每年接种一次疫苗,且接种的最佳时间是初秋季节。但是以下宝宝不能口服轮状病毒疫苗:1、急性传染病或其它严重疾病者。2、严重先天性疾病、过敏史、免疫缺陷者禁用和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3、一般疾病治疗期、发热者暂缓接种。总之,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可大大减少婴儿感染轮状病毒的风险,但并不能保证100%不再感染轮状病毒。而且,引起婴儿腹泻的病因还很多。无论孩子是否接种了轮状病毒疫苗,宝妈们在照顾孩子时都要特别注意讲究卫生,经常给孩子洗手,定期消毒奶瓶、餐具、玩具等,防止孩子病从口入。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