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7225

周厚广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擅长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病、头晕头痛、情绪与睡眠障碍等神经科常见疾病,对癫痫、神经痛、周围神经病变、锥体外系疾病以及中老年神经科疑难杂症等具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置顶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招募通知

尊敬的患者和家属,您好:目前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尤其严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在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AD已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群的常见重大疾病,其起病隐匿,病程漫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老年人患AD后常常忘记刚说过的话,刚做过的事,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不认识家人,严重者可出现烦躁幻觉、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打骂伤害家人等现象,不仅医疗支出大幅增加,而且需要家人或专人全称照护,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但目前针对AD国内外医学界还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尤其是中重度AD的治疗效果更不理想。因此,早关注、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对AD进行早期筛查和积极干预,是目前应对AD这一医学难题的有效策略。针灸是祖国医学千年经验积累的精髓所在,针灸治疗认知功能障碍已经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大量前期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和延缓病情进展,优势还在于安全且没有明显副作用,更不存在影响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等其他毒副作用,非常适于那些长期用药、肝肾功能减退,同时又存在多种疾病和多重用药风险等问题的老年人群。本研究属于上海市卫健委重点项目的研究内容,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老年医学科牵头,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研究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对AD的临床疗效。入选患者在完成必要而规范的认知测试和相关检查并诊断为AD后,由研究医生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除了常规口服改善认知药物外,每周还接受3次针刺治疗(由高年资针灸专家负责),每次30分钟左右,疗程3个月,共计36次。符合入选标准者,将免除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费用,并免费获得治疗前后的认知评估、指标检测及定期随访,以及本人专家门诊优先预约和加号等便利条件。1.  年龄50-85岁,男女不限。                                                  2.  出现近记忆力下降且逐渐加重,经过必要的评估和检查高度怀疑为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3.  居住地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总院(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的交通较为便利,可以保证每周来院治疗3次,每次约半个小时。4.  无重大慢性疾病,如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营养不良,重症感染,恶性肿瘤,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一般情况较差不能完成上述完整疗程者。5.  志愿参与本研究且依从性较好,且未参与其他AD临床试验者。6.  本通知未尽事宜由课题组负责解释和说明。                                                                                             华山医院老年医学科周厚广教授课题组

发布了文章

助力抗疫,共克时坚!线上义诊信息发布

   各位患友大家好!目前全国已经进入抗击“新冠疫情”的攻坚阶段,在这个“抗疫”胜利指日可待的关键时期,考虑到很多新老患者来华山医院面诊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和顾虑,本人特此开展“助力抗疫,共克时坚!”在线公益图文问诊服务。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每天免费义诊数限5人次,主要面向有复诊需求的老患友,限额允许情况下也欢迎各位新患友问诊和咨询。由于平时各项工作繁忙,时间精力有限,无法保证第一时间回复您的咨询,我每天会不定期或某个时间段集中回复您的问题,敬请理解!推荐病情紧急危重者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诊治。关于疫情防护方面的咨询请参见我近期发表在本平台上的科普文章《老年认知障碍人群如何科学防范“新冠肺炎”》。如需咨询具体病情请关注以下扫码就诊信息。祝您平安幸福,早日康复!   

发布了文章

如何科学认识和应对老年性痴呆?

如何科学认识和应对老年性痴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老年神经科 周厚广 什么是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好发于老年期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和精神行为改变为特征的一种常见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它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也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但与血管性痴呆、额颞痴呆、路易体痴呆、麻痹性痴呆、帕金森病性痴呆等其他类型痴呆具有本质的区别。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 目前中国的平均老龄化水平已达17.3%,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上海户籍人口的老龄化已高达34.3%,是中国乃至全球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老年人群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医疗压力和照护负担。 老年性痴呆有哪些表现? 老年性痴呆起病隐匿,并缓慢进行性发展。其病程主要包括痴呆前期和痴呆期两个阶段。痴呆前期即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阶段,一般首先出现一些近记忆力轻度减退的临床表现,伴注意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及逻辑判断能力等轻度下降,一般不会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约近一半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会在5年内进展为痴呆阶段。痴呆期患者将在前期病变的基础上出现进行性近远期记忆减退、思维紊乱、语言障碍、方向感下降以及情绪改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进入痴呆晚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认识家人、情绪失控、大小便失禁及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等现象,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和专人照护。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诊? 老年人一旦出现记忆力减退,尤其是明显的近记忆减退,便应该尽快前往具有痴呆诊治能力的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神经心理学测试等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性评估,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准确判断其痴呆类型,寻找其可能存在的诱发因素并进行干预。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逆转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发展进程,但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病情的进展。确诊老年性痴呆后需要定期到医院随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变化以及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来判断病情的发展情况,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 老年性痴呆如何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根治方法,治疗目的主要在于改善临床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虽然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研发备受国内外关注,按照药理作用可分为神经递质调节药、脑血管扩张药、微循环改善剂及脑代谢改善药等,但获得临床认可的药物相对有限。目前国际上较为公认两大类药物,一类为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及石杉碱甲等,一类为NMDA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等。其他药物如脑血管扩张剂尼莫地平,微循环改善剂金纳多,脑代谢改善药如奥拉西坦等也在临床上使用。中重度痴呆患者如果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类病理症状,可以酌情选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及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 老年性痴呆可以预防吗? 目前老年性痴呆尚无公认的针对性预防方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延缓老年性痴呆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已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是老年性痴呆的高危人群,甚至将老年性痴呆称为“3型糖尿病”。对于各类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神经精神状况的科学评估,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老年性痴呆危险人群并积极进行早期干预。同时可通过积极控制“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健康饮食,培养业余爱好,舒缓心境,以及认知功能训练等来延缓脑功能的退化,有助于减少各种类型痴呆的发生风险。

发布了文章

老年认知障碍人群如何科学防范“新冠肺炎”?

老年认知障碍人群如何科学防范“新冠肺炎”?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老年神经内科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 周厚广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肆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免疫力弱,一旦被感染危重病例多,病死率高,因此老年人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五早原则”即“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当前防治新冠肺炎的最有效举措。老年认知障碍人群是个特殊的老年群体,其中很多老年人并不懂得如何做好自身防护。首先是认知障碍老年人信息相对闭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更不了解问题的严重性。其次是老人自身记忆力、判断力和执行力等认知能力下降,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防护,怎样做好防护。再次是老人防护物质缺乏,又缺乏家人关爱和照护,不懂得网购,不懂得如何获取防护物质。故在此特向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及其家属亲友朋友们介绍一下疫情期间如何帮助老人做好防护,建议大家重点做好以下六点。 一、了解疫情信息 轻中度认知障碍老人可以通过新闻、广播、报纸、上网等途径及时了解最新疫情信息。中重度认知障碍或者不愿意接触新媒介的老年患者,需要家人或亲友告诉老人发生了什么以及问题的严重性,甚至可以让老人回忆2003年SARS时期的情况,引起他们对当前疫情的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核心信息参考如下: 1、病毒来源:新冠病毒很可能来源于自然界,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自然宿主仍未明确,中华菊头蝠可能为其自然宿主,多种野生动物可能参与传播。 2、病毒消杀:新冠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等均可有效灭活。 3、传播途径:病毒致病性和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及可疑气溶胶传播和粪口传播。 4、飞沫传播:是最主要传播方式,说话、打喷嚏、咳嗽均可造成飞沫传播。注意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用餐巾纸等正确遮挡。佩戴口罩是减少飞沫传播的最有效方式。 5、接触传播:勤洗手,做好室内清洁,减少室内环境污染,及时清理生活垃圾,污染物品定期消毒。 6、其他传播:患者粪便已分离出新冠活病毒,存在粪口传播可能。气溶胶传播尚待证实。居民楼内如有疑是新冠肺炎病例,建议地漏用水封闭,注意盖好马桶盖后再冲水,防止气溶胶播散到空气中。 7、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免疫力差,是高危易感人群,应该加强防护。 8、感染症状:平均潜伏期3-7天(一般1-24天),以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少数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 9、理性告知:告知老人要对党和国家这场全民疫情狙击战的最终胜利充满信心,要充分相信医务工作者,不要过度紧张和恐慌,疫情可控可防,尽量少出门,外出做好防护,就能避免感染。 二、知晓防护措施 1、饮食防护:杜绝食用野生动物,接触禽畜后要洗手,不加工、食用病死禽畜及未经检疫禽畜肉,不食用未煮熟的禽畜肉。 2、居家防护:做到不串门、聚餐、围观或集会。保持室内清洁和通风,建议每天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寒冷天气注意保暖。通风时可以待在另外房间以免受凉。居家也要勤洗手,不用手接触眼睛、口、鼻。在饭前、便后、做家务前后、打喷嚏或咳嗽后、戴口罩前后,都要使用洗手液或香皂用流水洗手,洗手时间一般至少30秒以上。家居用品如餐桌、卫生间、门把手、电脑电视及电话键等定期清洁消毒。可选择浓度75%酒精或其他含氯消毒液擦拭。打喷嚏和咳嗽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 3、外出防护: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公共场所或密闭空间,如商场、超市、饭店、影院、医院、银行等。必须外出时务必戴口罩,首选医用外科口罩,戴口罩时一定要把鼻梁夹按好,口罩上下展开并完全覆盖口鼻,保持口罩与面部良好贴附性和密闭性。戴口罩和摘口罩时,尽量少触摸口罩内外清洁面。外出时建议佩戴一次性手套,随身携带纸巾和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用纸巾接触电梯按键或门把手,使用后丢入垃圾桶。不推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首选步行、骑行或私家车,或者乘坐出租车。乘车期间不要摘下口罩。减少在外逗留时间。外出期间避免握手和拥抱等礼节,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4、回家须知:回家后先把外套和鞋子脱下,放在通风处或阳光下暴晒。如果去过医院发热门诊等高危感染区域,最好清洗或消毒。然后把一次性口罩和手套扔进带盖垃圾桶。最后用洗手液、香皂、洗面奶等在流水下认真洗手和洗脸。 三、备好防护物品 1、防护用品:建议子女和亲友主动帮认知障碍老人购买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塑胶手套、消毒酒精、体温表等基本防护用品。缺乏家人照护者建议请社区义工或小区物业人员代为购买。 2、隔离必备:居家隔离者必须配备专属碗筷、杯子等餐具,以及毛巾、浴巾、床单等洗浴和床上用品,不与家人共用餐具和洗浴用品。 3、日常用品:备齐带盖垃圾桶、密封垃圾袋、纸巾、湿巾、肥皂、洗手液、洗洁精、洗衣液、沐浴露、洗发水、润肤露、护手霜、一次性雨衣等基本日常用品。 4、生活用品:备足米、面、粮、油、肉蛋、蔬菜、水果、调味品等食品和原料,减少老人出门需求。 5、通讯物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手机、电话等通讯方式便捷可及。时常电话问候,关注老人是否发热、咳嗽、腹泻及精神状态如何等。 6、娱乐用品:准备一些老人喜欢的娱乐物品,如报纸、书刊、电视、收音机、扑克、麻将、棋具、游戏机、笔墨纸砚及相关乐器等。 7、防护提醒:老人很容易遗忘,建议家人把主要防护注意事项用醒目大字打印出来贴在门上、床头或电视机旁,时刻提醒老人居家和外出时务必加强防护。 四、控制基础疾病 1、按时服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多种慢病的老年认知障碍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疫情期间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对于记忆力减退明显老人建议家人用分药盒来监督老人的服药情况,必要时可在手机上设服药提醒,尽量避免漏服药导致病情变化。 2、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老人血糖、血压、心率等,控制平稳者每周1-2次即可。 3、关注体温:对于认知功能下降明显、行动不便或交流困难的老人,要定期关注体温、饮食、睡眠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4、适当康复: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的老年人,应在家人帮助下主动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定期翻身,预防褥疮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五、合理饮食运动 1、合理饮食:疫情期间,如果没有特殊禁忌,应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蛋类、豆制品、鱼肉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营养物质摄入。对于咀嚼和吞咽障碍患者,可以考虑鼻饲营养液或匀浆膳,并适当增加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等。 2、不信谣传:部分认知障碍老人易听信谣言盲目购买所谓“抗病毒”保健品或食品,这些目前都缺乏科学依据,希望家人规劝老人不要被谣言误导,并听从医生和专家的科学建议。 3、合理健身:疫情期间尽量避免参加广场舞等聚集性健身活动。可以选择空旷、人员稀少处散步,尽量佩戴口罩,散步期间要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离。不建议使用公用健身器材,需要使用时请戴手套。可以在家中运动,如往返走动、跳健身操、打太极拳等。 六、避免讳疾忌医 1、自我评估:轻中度认知障碍患者要学会评估自己的病情,如果出现一些与呼吸道疾病无关的轻度症状,或原有基础疾病病情出现轻度变化,家人可考虑帮助老人网上在线问诊或就近社区医院就诊。 2、慢病突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老年慢病患者如血压、血糖、心率等突然出现较大波动并伴有头晕头痛、心慌胸闷、肢体无力、语言困难或意识不清等临床症状时,建议尽快去医院就诊。 3、出现发热:如果老人出现发热、咽痛、咳嗽、乏力、胸闷、呼吸困难、腹泻、肌肉酸痛等可疑呼吸道症状时,应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建议在家人协助下及时就医,正确描述病情。不建议自行购买感冒药、抗生素或退热药等,不乱投医,更不讳疾忌医。 4、家属配合:对于病情描述不明、认知障碍严重或交流明显受限的患者,建议在家属协助下做好评估、监测及送医工作,同时做好自身防护,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疾病筛查和隔离工作。 最后,祝愿所有老年人都平安渡过难关!坚信我中华民族一定众志成城,早日共克时艰!

发布了文章

糖尿病也会引起脑中风吗?

糖尿病也会引起脑中风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老年神经内科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 周厚广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老年慢病之一,中国患病人数已接近1.2亿,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预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4.4亿。糖尿病患者普遍伴发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群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的最严重问题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糖尿病可使心脑血管病患病风险增加约2-4倍,而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脑卒中俗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一、“中风”已成为老年人“第一杀手” 目前中国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比欧美国家整整早了10年!根据2015年中国卒中协会首次发布的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130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位居中国居民第一位死因,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脂、心房颤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这些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中风的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其他症状还包括突然发生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以及行走困难或失衡等。根据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和完全性卒中,三种类型的卒中症状依次加重。 老年人在脑卒中发生前可能有一些预兆,警示我们预防中风的进一步发展,预警症状包括: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表现为舌头或口唇麻木;3)短暂性吐字不清或讲话困难;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9)恶性、呕吐或血压波动;10)近期处于嗜睡状态;11)一侧肢体不自主抽动;12)双眼突发视物不清。 二、糖尿病如何导致“中风”?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糖增高,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其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包括大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糖尿病足等。心脑血管疾病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后者的发病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极其复杂,包括遗传、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最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动脉壁内胆固醇累积,导致粥样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发生,这些粥样斑块破裂可导致血管闭塞,累及全身动脉血管,其中以脑动脉、冠状动脉和主动脉最为多见,从而引起脑卒中、心肌梗塞、心绞痛及外周动脉血栓等多种血管疾病。 同时2型糖尿病特有的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均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使血管病变提前发生,加速细胞衰老,同时累及多支动脉,从而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且胰岛素不足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葡萄糖的贮存量减少,大量脂肪被分解成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尤以血清胆固醇增加更为显著,以致造成高脂血症,加速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导致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三、糖尿病患者“中风”的预防 1.脑卒中预防的意义 世界各国脑卒中的防控经验表明,针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脑卒中的发生,对已发病的病人可控制其危险因素,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复发率,最终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病人及其家属已不再满足于保住性命,而是更希望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能够恢复或有所改善,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并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因此,需要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卒中发生及复发。同时,基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以及发病后的高致残率现状,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帮助没有患病的人群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以保持身体健康。 2. 如何预防糖尿病患者“中风”? 2.1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从未患过脑卒中的病人,即通过指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对于一级预防,促进公众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加强人群的公共卫生教育,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会大大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一级预防,就是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140/85mmHg以下),监测并调控血脂,避免高脂血症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血糖管理,对多数成人HbA1C控制目标是<7%,而对于年龄<65 岁、糖尿病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15年)、降糖治疗无明显低血糖及超重肥胖患者无体重增加等其他治疗不良反应的患者,建议更严格的HbA1C目标(如<6.5% )。较为严格的血糖控制,有利于预防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对于年老、独居、有较多伴发病的高危人群,使用多种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在内仍然血糖难以达标者,较宽松的HbA1C目标(如>6.5%)也是较合理的。 2.2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关键在于识别首次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不同的病因应首选不同的二级预防策略。对于首次脑卒中的病人,应该进行心脏、脑血管、血液方面的评价,以识别其所有脑卒中危险因素,有助于制定二级预防策略,同时住院期间也是启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最佳时间。 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仍然是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重点,控制目标同一级预防。但是糖尿病的管理并非盲目的以血糖控制为中心,应以降低死亡和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以保护血管为中心。因此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必要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是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更要严格的监测血压和血脂,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时联合使用降压、调脂药物。 四、“中风”后合并症的护理 1. 压疮 脑卒中严重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因此临床中应适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加强受压部位皮肤的清洁护理,勤换衣裤、床单、被褥等,避免褥疮的发生。若已经发生褥疮,应采用软枕、海绵等架空患者骨突部位,减轻压迫。另外,积极协助尿失禁者勤换尿片,尽量减少皮肤受感染的机会,可起到综合预防压疮并发症的效果。 2. 肺部感染 不良环境刺激、意识障碍、误吸、排痰能力减弱及侵入操作等均可诱发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若发生肺部感染,应使用抗生素治疗,并行痰培养,对于顽固感染,针对病原菌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临床护理中,保持环境清洁,保证空气流通,误吸高危患者应予以鼻饲饮食,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加强排痰,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肺部感染发生。 3. 尿路感染 嘱患者多喝水,大小便后擦洗干净,勤换内衣,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对于留置导尿患者,应定期更换导尿管,加强尿道口清洁护理。同时针对出现尿频、尿急及尿痛者,应警惕尿路感染的发生,及时做尿培养和药敏试验,针对性给予抗生素治疗。 4. 下肢静脉血栓 脑卒中造成的活动能力受限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临床护理中,一方面帮助患者作肢体按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另一方面适时抬高下肢20°-30°,使用弹力袜,指导患者肢体主动和被动运动。针对昏迷患者,应帮忙患者下肢肌肉做挤压运动,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5. 脑疝护理 密切监测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频繁呕吐、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嗜睡及瞳孔放大时,应警惕脑疝的发生,及时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手术治疗。 6. 卒中后康复 80%以上脑卒中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需要适当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有效实施是最大程度恢复脑卒中功能的重要手段,必须循序渐进。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在床边或转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脑的可塑性是终生存在的,因此脑卒中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尽早康复介入以及持续的“接力”性康复,为患者脑功能最大程度恢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