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30483

叶卫江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重型肝炎、肝硬化及其难治性黄疸、顽固性腹水等并发症的治疗。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置顶

微信扫一扫,注册补充个人信息,报到成功后欢迎手机上向我咨询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在湖滨院区,周五上午在下沙院区


发布了文章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谷丙转氨酶(ALT):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临床意义: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浙江省中医院肝病科叶卫江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另外需要注意, 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临床意义: 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四、谷氨酰转移酶(GGT):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五、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总蛋白(TP)正常值为60-80克/L,白蛋白(A)为40-55克/L,球蛋白(G)为20-30克/L,白蛋白(A)/球蛋白(G)为1.5-2.5:1。临床意义:慢性乙肝、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白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制造,一般白蛋白量越多,人体越健康。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球蛋白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系,球蛋白要保持一定的量,球蛋白值偏高说明体内存在免疫系统的亢进,偏低说明免疫力不足。六、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μmol/L(1-4mg/L)。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3.7μmol/L。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二者的和就是总胆红素。 临床意义: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患者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八、甲胎蛋白(AFP):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mg/L)。临床意义: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在成人AFP可以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 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取决于4个前提,一个结合: 前提1: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持续4周以上; 前提2:甲胎蛋白在200微克/升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以上; 前提3:甲胎蛋白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前提4:排除肝病活动期、怀孕、生殖系统胚胎癌等;结合:结合医学影像学检查。 其他AFP升高情况:(1)妊娠妇女和新生儿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过性升高, 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400μg/L,约在产后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2)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μg/L,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3)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但是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4)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一些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  ((5)新生儿肝炎。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

发布了文章

肝病专家叶卫江:乙肝患者急需了解的四个治疗误区

肝病专家叶卫江:乙肝患者急需了解的四个治疗误区 2014-03-21 14:02    杭州网浙江省中医院肝病科叶卫江杭州网讯 我国是乙肝大国,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如此众多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是如何被传染的?为什么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不等同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在治疗方面有哪些误区急需知道?记者专访浙江省中医院肝病专家叶卫江副院长,来为网友答疑解惑。误区之一:小三阳患者,乙肝病毒DNA很高,转氨酶和肝功能正常,认为不需要治疗。最近叶院长接诊了一个来自余杭的乙肝患者李某。年轻的时候在家乡的医院检查出来是“小三阳”,转氨酶和肝功能都是正常,病毒复制指数是五次方,误认为身体很好不需要治疗,结果,没过几年就变成肝硬化了,现在患者和家属都非常着急担心。“这种病情很多人都认为不需要治疗,也不肯接受医生的建议,为了搞清楚病情,我们通过肝穿,只需要2秒钟,穿取患者肝脏一小块来化验一下,在显微镜下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肝脏在破坏,炎症很厉害,好多患者知道这结果都楞住惊呆了,所以赶紧接受治疗。”叶院长告诉记者。小三阳有两种情况,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或低复制,同时其他检查也是正常的多数是携带者,不需治疗;而乙肝病毒DNA高复制的,无论肝功能是否正常,都是慢性乙型肝炎,需要治疗。误区之二:短期内乙肝治疗效果很好,不再检查不再治疗。对于乙肝患者,从某种意义来说定期检查比治疗更重要,叶院长提到一个病人,10年前患了重型肝炎,经过住院抢救活了过来,之后一直吃药进行抗病毒治疗,也很听医生的嘱托,每过三个月就来按时检查,但后来这个病人可能是认为自己病情好了,连续有三四年没来,突然有一天感觉腹胀,就来到叶院长这里,立刻检查后发现有个6公分的肿瘤,这时候已经属于肝癌晚期了,就不容易治疗了。而有个21岁的宁波象山小姑娘,小的时候就知道大三阳,病毒转氨酶正常,肝功能也正常 ,属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一直按照医生的嘱托,每三个月检查一次,但现在突然发现转氨酶高了(肝脏破坏),就需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误区之三:乙肝病人的保肝与抗病毒治疗是两个概念很多乙肝病人希望通过服用保肝药物,达到病情的稳定。叶院长指出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乙肝治疗最根本的是抗病毒治疗,只有控制病毒数量,才能达到有效结果,叶院长提醒市民,目前还没有循证医学证明哪一种保肝药物可以达到象抗病毒治疗一样可以阻止乙肝病情的发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所以保肝类的药物只能用作辅助治疗,更不能想用某类保肝药转阴根治。误区之四:乙肝携带者是一成不变的乙肝携带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三阳”的携带者,一种是“小三阳”的携带者。前者是年龄尚轻,随着岁数的增加,多数患者会在40岁前出现肝炎的活动;后者多数病情是稳定的,但也会有变成“小三阳”的慢性乙型肝炎的。并且,无论是那种携带者,发生肝癌的机会均较健康人群要高得多。因此,乙肝携带者必须接受每3月1次定期的医学检查。叶院长建议乙肝患者在定期检查的时候,一定要做全面检查,这里至少要六项,包括血常规、肝功能、乙肝病毒DNA、乙肝三系、B超、甲胎蛋白,这样才能全面反映肝病状况。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刘彦泽    编辑:陈焕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