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4243

曾骏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癌症无毒性纯天然疗法,精准中医和A45技术发明人,扶正抗癌并举,治疗调理并举。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癌症
肿瘤
衰老
高血压
老年肺癌
肝癌
发病
脑血管病
糖尿病
前列腺癌

发布了文章

大样本临床研究表明:“基因靶向康复”将是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北京市领军人才 以往,我们会认为,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长短,和肿瘤类型、细胞病理、细胞分化程度、细胞生物分子表达、肿瘤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免疫功能等有关。但是,这些因素背后的分子基础是什么呢?分子机制又是什么呢?我们以前并不清楚。发现这个分子机制,是靶向康复和延长寿命的关键。 近10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发现,这个关键分子是DNA上的5-羟甲基胞嘧啶(5hmC)基因“开关”。随着5hmC基因“开关”的发现,为肿瘤患者的康复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因为,大量临床样本研究表明,这个基因“开关”决定了肿瘤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为此,国内外针对肿瘤5hmC基因“开关”的临床研究,特别是有关5hmC基因“开关”与患者预后、生存期长短的研究,如雨后春笋,大量展开。500多篇相关论文发表在各类期刊上。 2016年,一篇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Zhaoli Chen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论文(Decreased 5-hydroxymethylcytosine levels correlate with cancer progression and poor surviv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系统总结其中10篇代表性临床论文和1736例肿瘤患者,结果表明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基因“开关”决定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长短。 为什么5hmC基因“开关”决定了肿瘤患者的生存?因为,这个基因“开关”不仅决定癌细胞的“抑癌基因”表达,抑制癌细胞,以及促进诱导分化,还决定着机体细胞健康基因的表达,提升机体抗癌系统的功能(见下图)。 癌细胞DNA上的5hmC水平越低,“抑癌基因”关闭(静默)越明显,“癌基因”表达越活跃,导致癌细胞快速增殖和转移。与此同时,机体细胞功能越低,机体抗癌体系越加脆弱。总体,导致患者的生存期缩短。临床研究发现,多数患者癌细胞DNA上的5hmC水平很低,甚至缺如。5hmC水平越低,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症状生存期越短。 因此,5hmC基因“开关”,就成为目前肿瘤康复的分子靶点。5hmC基因“开关”的修复,提高靶基因上的5hmC水平,不仅可以重新开放“抑癌基因”,抑制癌细胞,还可以诱导分化癌细胞,向正常分化细胞转化。越是分化成熟的细胞,5hmC水平越高。更重要的是,在修复癌细胞5hmC基因“开关”的同时,机体细胞也同时得以修复,使机体抗癌体系得以有效的重建。反之也然,修复机体细胞的5hmC基因“开关”同时,也能修复癌细胞5hmC基因“开关”。因此,5hmC基因“开关”修复就成为“基因靶向康复”和延长患者寿命,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这个重大发现,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具备临床可操作性。因为,表观遗传学认为,这个5hmC基因“开关”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和修复,在不改变基因序列和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个性化环境(例如个性化生活习惯,纯天然营养和植物药,心理指导等),就能进行“基因靶向康复”,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而且,修复后的5hmC基因“开关”功能具备遗传特征,能长期维持,在细胞连续传代后,仍然保持其良好的功能状态,这就为患者的长期康复打下来基础。 目前,肿瘤已经作为慢性疾病,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和生活质量提高,也已经成为WHO关于肿瘤疗效的新标准。5hmC基因“开关”发现和“基因靶向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DNA具体那一段(基因)上5hmC基因“开关”出现问题,这是一个精准医学的个性化问题,必须借助PET分子影像和大数据分析,才能做出具体判断和精准“基因靶向康复”。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精准诊疗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基因“开关”决定着患者生存,这让肿瘤康复迈进了分子时代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北京市领军人才 对于肿瘤康复,人们的认识现在已经不再停留在处理并发症和提高免疫力的水平上了。近10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癌症患者的预后,尤其是生存时间,其实掌握在基因“开关”的手上。从此,肿瘤康复已经向分子水平迈进。 我们生命从受精卵那一刻开始,虽然是同一个基因,为什么会形成各种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为什么会最终组成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组织?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基因的结构和形态并没有改变,只不过基因上有个“开关”,它控制着那些基因、应该在那个时刻开始表达,精确指引着细胞的发展方向。当这个“开关”失控,细胞的发展就会偏离正轨,转变为不可控制的癌细胞。 这个“开关”由5-甲基胞嘧啶(5-mC)和5-羟甲基胞嘧啶(5-hmC)组成,构成DNA上的第五和第六碱基。由于这个“开关”控制着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的发挥,也被称为表观遗传基因(简称表基因)。基因突变,或者基因表达出现问题,会导致这个表基因“开关”失控,结果形成不可控的恶性肿瘤(见下图)。 这个表基因“开关”具有很强的器官组织分布特征,器官组织(而不是体外培养的细胞)决定着表基因“开关”的功能状态。器官,或者肿瘤组织中的5-hmC水平越低,表基因“开关”失控程度就越大,肿瘤患者预后越差,生存时间越短。肿瘤患者的疗效、分期,尤其是生存时间的长短,由这个表基因“开关”控制。 当“开关”失控,肿瘤细胞的抑癌基因被静默,而癌基因又无法控制。这个表基因“开关”不仅控制着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侵犯和转移,更控制着患者生存时间,因为,它还控制着机体细胞的健康状态。“开关”的失控,还会导致机体整个抗癌体系(包括免疫系统)崩溃,例如,免疫细胞功能衰退,对付肿瘤细胞失效。表基因“开关”即能控制肿瘤细胞,又能控制机体抗癌系统,这就是它能控制患者生存时间的原因。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表基因“开关”失控即是一个坏消息,但同时又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表基因“开关”能被体内和体外环境塑造和修复,而无需改变基因序列和结构。相对于望不可及的基因工程而言,塑造和修复表基因“开关”要简单的多。因此,塑造和修复表基因“开关”就成了肿瘤康复的关键。 塑造和修复表基因“开关”,一方面可以重新激活抑癌基因表达,阻止癌基因,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另一方面,还能改善机体细胞功能状态,重建机体抗癌体系。最终能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甚至可能完全控制住肿瘤的复发,或者阻止新的肿瘤发生。 因此,表基因“开关”就成了肿瘤康复的分子“靶点”,也就形成了“靶向康复”的概念。目前国际上,已经着手开发这个靶点的“靶向康复”药物,例如5-azacytidine和5-aza-2-deoxycytidine等,但因为副作用大,尚难以进入临床使用。 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是,和肿瘤治疗不同,这个表基因“开关”的分子“靶点”完全可以通过纯天然调理,通过改善患者机体的内外环境,来塑造和修复表基因“开关”。而且,因为没有毒性,这些纯天然“靶向康复”的手段,其康复效果可以超过表基因“开关”的“靶向康复”药物。 然而,由于表基因“开关”具备非常强烈的机体组织特征,调理就涉及到个性化的问题。也就是说,调理和修复表基因“开关”,必须有一个前提,与基因检测类似,那就是对表基因“开关”进行全身细胞检查。必须借助全身PET分子影像和大数据分析,先确定肿瘤患者器官组织的表基因特征,再根据这个特征,为患者量身定做针对表基因“开关”的肿瘤“靶向康复”方案。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精准诊疗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揭秘:肿瘤康复之最前沿利器------营养表基因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北京市领军人才 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健康?天生就不会得癌症?为什么生活习惯好的人,不但身体会健康,还很少得癌症?即便得了癌症,治疗效果为什么好,还能够长期高质量地生存?为什么得了同样的肿瘤,同样的临床分期,用同样的治疗方法,看的是同一个医生,治疗效果还是差别如此之大? 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把这些现象归咎于遗传基因。然而,最近的大量研究发现,遗传基因序列对健康的影响是有限的。相反,表基因可能才是健康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与重大慢性、代谢性、老年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老年痴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表基因能通过对DNA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蛋白质转录RNA和染色体重塑,在基因转录阶段中,来调控异常基因的表达和控制异常基因功能的发挥,进而改变细胞的代谢状态和功能水平,并塑造自身抗癌体系和控制癌细胞。 表基因的这种能力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这种能力不会改变DNA的序列和结构,仅仅是控制DNA序列的表达和功能发挥,起着对基因的开关作用;2)这种能力能够长期维持,并像基因一样具备专一性和忠诚性,细胞分裂好几代后,仍然能够传承,不仅影响后半生的健康,并能通过怀孕期母亲的子宫,遗传给下一代子孙;3)这种能力能被环境塑造,受营养物质、植物活性物质、神经内分泌物质、生物钟调节物质和低水平应急(毒物兴奋效应)等调整(或调理),统称为营养表基因。 好基因和坏基因,原来都有一个开关,这个开关又由营养塑造,叫着“营养表基因”。美国著名营养学者Ray D. Strand博士,在其出版的《别让不懂营养学害了你》书中指出,不懂营养学(特别是营养表基因学)对患者是危害。肿瘤患者,不论是机体细胞,还是肿瘤细胞,异常基因表达是癌症的重要特征。异常基因表达不仅让肿瘤细胞快速增殖和转移,还让机体细胞功能下降,让患者自身抗癌体系崩溃。因此,在细胞分子水平上,利用环境来塑造的营养表基因,能静默异常基因表达,对肿瘤患者的康复具有重大意义。肿瘤康复的分子机制就是塑造健康的营养表基因。在细胞分子水平,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肿瘤康复。 1.遗传性肿瘤康复:是指在怀孕前,通过个性化营养和功能调理,改良准妈妈的营养表基因,关闭异常基因的表达,恢复机体细胞功能和重建自身抗癌体系。由于营养表基因具备遗传特征,母亲具备健康的营养表基因,就能确保未来宝宝在成年阶段和老年阶段的身体健康,让宝宝出生后,获得健康和具备抗癌的能力。 2.预防性肿瘤康复:是指成年人,在肿瘤还没有出现之前,通过个性化营养和功能调理,改良成人(特别是肿瘤高危人群)的营养表基因,关闭异常基因的表达,恢复机体细胞功能和重建自身抗癌体系。由于营养表基因,具备专一性和忠诚性,细胞分裂好几代后,仍然能够传承。这样就能提高后半生的健康水平和预防癌症。 3.治疗性肿瘤康复:是指肿瘤患者,不论是机体细胞,或者癌细胞,异常基因的表达,一方面使机体细胞功能衰退和自身抗癌体系崩溃,另一方面使癌细胞异常活跃,快速增殖和侵犯转移。通过个性化营养和功能调理,改良患者的营养表基因,关闭异常基因的表达,不仅能抑制癌细胞,还能恢复机体细胞功能和重建自身抗癌体系。 虽然,营养表基因是可塑的,而且重塑后的功能是持续的,并可遗传的,但是营养表基因具备非常明显的细胞和组织特征,以及在每个人与人之间存在巨大的个体化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借助分子医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手段,来进行个性化营养表基因重塑和肿瘤康复。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精准诊疗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肿瘤康复,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必须借助于分子医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北京市领军人才 癌症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健康观念,特别是关于癌症预防和肿瘤康复。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与重视程度都不尽人意,这与肿瘤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不无关系,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因素。请务必牢记,不论是预防癌症,还是肿瘤康复,健康才是癌症的真正克星。 关于肿瘤治疗,早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不再一味强调肿瘤本身了,不再把肿瘤消退、缩小、增大和转移作为疗效的评判标准。而是更加强调患者的健康,把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作为衡量肿瘤治疗效果的新标准,并正式把肿瘤确定为慢性可控制的疾病。从此,以该新标准为主要追求目标,肿瘤康复已经成为临床上的迫切需求。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该如何康复才是正确的,概念和手段仍停留在器官水平上的康复,以为改善器官功能和处理并发症就是肿瘤康复。其实,在肿瘤治疗前后,机体细胞水平上的康复才是主动的和最有效的。 但是,建立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的康复,其复杂程度更高和要求更加苛刻,必须借助于分子医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具备精准医学特征。涉及到分子医学(如分子影像)、有效抗癌、药物筛选、优化组合、个性化调理、个性化保健(含提高免疫力)、个性化营养、精准生物钟调节、精准心理指导、精准穴位的定位,以及生活习惯与运动等综合干预。 肿瘤康复分为细胞水平上的康复和器官水平上的康复。机体细胞康复,是指在诊断发生在细胞水平上的功能异常(比器官水平上的异常发生更早,往往无明确症状)的基础上,通过精准康复治疗和个性化指导,恢复不健康的机体细胞功能和重建自身抗癌体系的一种综合干预手段。 由于每个患者都存在机体细胞功能障碍,而且,情况完全不同,每个患者都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机体细胞精准康复。因此,机体细胞康复,除了医生和护士参与外,还有健康管理师、临床药理师、心理指导师、营养师、中医调理师、运动指导师等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精准复杂工程。 机体细胞康复的目标和作用包括:1)康复机体细胞功能;2)重建自身抗癌体系;3)加强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其他治疗的效果;4)降低治疗副作用;5)提高患者体质;6)预防,或延长复发和转移;7)预防和改善器官功能障碍;8)预防并发症;9)延长生存期;10)治疗“未病”与预防新的癌症。 器官康复(包括治疗性康复、支持性康复、姑息性康复),是指发生在器官水平上,因肿瘤本身或治疗的副反应、并发症等导致的器官功能异常、躯体残疾、心理障碍等,通过一定的康复治疗和指导,促使患者在躯体上、生理功能上、心理上、社会及职业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的一种综合治疗手段。 器官康复主要涉及改善器官功能和处理并发症,因此,器官康复主要由医生和护士承担。器官康复的目标和作用包括:1)恢复器官功能和处理并发症;2)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每个癌症患者,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时间里,都应该进行机体细胞康复,才能争取主动,确保疗效、提高生存期和生存质量。而器官康复,只有在患者出现器官功能异常(化验、影像、心电图等异常)和并发症(炎症、胸腹水、肢体肿胀、发热、疼痛等)的情况下,才进行相关的对症处理,改善症状。对于总体疗效,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器官康复是被动性的,滞后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器官康复,依托常规临床检查,包括化验、B超、CT、MR、心电图等,以及各种治疗手段,就能完成其主要任务。而机体细胞康复,必须要借助分子医学(如分子影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精准医学手段,以及综合康复干预,才能完成其主要任务(见下图)。总之,肿瘤康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精准医学新兴学科。 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精准诊疗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对付癌症,免疫细胞固然重要,但它们的生长土壤更重要!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近年来,细胞生物治疗已经深入临床,但为什么许多患者治疗效果并不好?因为,免疫细胞需要生长的土壤,而许多患者不能为免疫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土壤! 我们已知的免疫细胞生长土壤位于骨髓、胸腺、淋巴、脾脏、消化道和扁桃体等,这些器官又称为免疫细胞成长器官(见下图)。这些器官能为免疫细胞的发育成熟和发挥抗癌作用提供必要的条件。具体机制非常复杂,而且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大致两种机制,第一,通过土壤产生的细胞因子,促进免疫细胞成熟;第二,通过与抗原接触,促进免疫细胞成熟。 骨髓和胸腺构成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含有强大分化潜力的多能干细胞,它们可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形成淋巴系干细胞,后者在骨髓微环境和激素样物质作用下,发育成T细胞和B细胞。胸腺则具有以下功能:吸收和促进骨髓干细胞分化为T细胞;促进T细胞成熟的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具有调节作用;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淋巴、脾脏、消化道、扁桃体和阑尾等,组成外周免疫器官。主要功能包括:T细胞和B细胞的定居场所;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滤作用。 这些免疫细胞成长器官组织细胞,构成免疫细胞成长的土壤,是免疫细胞生长和成熟的必然条件。遗憾的是,我们许多癌症患者,骨髓、胸腺、淋巴、脾脏、消化道和扁桃体等,这些器官组织细胞并不健康,细胞功能减退,土壤质量太差,无法为免疫细胞的生长成熟提供足够的“养份”,免疫细胞就不可能有足够的战斗力来对付癌细胞。同样,即便在体外用抗原激活和扩增的免疫细胞,输入体内,也得不到土壤的有效营养,而失去战斗力。 如果把免疫细胞比喻为打击癌细胞的战斗机,骨髓、胸腺、淋巴、脾脏、消化道等就是战斗机的加油站,骨骼肌就是战斗机的弹药库。因此,维护免疫细胞成长土壤健康,是免疫细胞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战斗机再多,没有加油站和弹药库的支持,也仅仅是摆设而已。 自身免疫也好,免疫治疗也好,建设好自身的加油站和弹药库非常重要。换一句话说,就是好好康复你的骨髓、胸腺、脾脏、消化道和骨骼肌的细胞功能,为你的免疫细胞提供后勤保障,你的免疫功能才会发挥作用,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长期带瘤生存。 然而,要康复骨髓、胸腺、脾脏、消化道和骨骼肌的细胞功能,并非易事,因为,仅仅凭化验和普通影像医学检查,无法测定出这些脏器组织的细胞功能状态,以及细胞功能损伤的部位、范围与程度,这些在每个患者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化差异,也就无法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调理方案。如何利用PET诊断和康复免疫细胞的生长土壤?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精准诊疗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功能良好的肺细胞,对抗癌症有多么重要,你知道吗?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我们可能仅仅想到,肺就是帮助我们呼吸和交换氧气与二氧化碳,我们很难联想到肺细胞的功能状态与癌症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拥有功能良好的肺细胞,对抗癌症非常重要! 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也是肺的功能单位。氧气从肺泡向血液弥散,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肺II型细胞的分泌表面活性物质(二棕榈酰卵磷脂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起着降低肺泡表面液体层表面张力的作用,使肺泡不易萎缩,且吸气时又较易扩张。那么,除此之外,肺细胞功能与癌症还有密切的关系(见下图)。 第一,肺细胞功能减退,氧气交换效率下降,导致机体和肿瘤组织内氧供应不足,促进肿瘤增长和转移,以及肿瘤抵抗化疗与放疗,预后差。肺巨噬细胞,来自于血液单核细胞,其参与的免疫调节作用,能有效抑制癌细胞。 第二,肺是前列腺素E2(PGE2)灭活的主要场所(Inactivation of prostaglandins by the lungs. Nature 1970 , 225 (5233)),PGE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脂质,参与炎性反应和很多肿瘤的形成与发展。PGE2可以促进细胞增殖,阻滞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功能良好的肺细胞能迅速将PGE2灭活,不但能降低癌症患者的炎症反应,还能阻止癌细胞利用PGE2增殖,提高免疫力和提高抗癌治疗的效果。 第三,肺是灭活內源胺(例如5-羟色胺、组胺等)的主要场所(The Inactivation of Endogenous Amines in Lung. Agents and Actions vol. 6/4 (1976)),內源胺受体在许多种类的癌细胞上表达,例如黑色素瘤、结肠癌、乳腺癌等。內源胺能通过激活这些受体,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肿瘤增长(Histamine receptors and cancer pharmacology. Br J Pharmacol. 2010 Oct;161(4))。功能良好的肺细胞,能迅速灭活这些內源胺物质,从而阻止癌细胞利用这些物质快速增长。另外,这些物质又能引起患者许多症状(如呕吐、乏力、虚弱等),迅速灭活这些物质,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第四,血管舒缓激肽的灭活场所也在肺(Inactivation of bradykinin in the pulmonary circulation. Biochemical Journal 1968 , 110 (4))。血管舒缓激肽受体在许多种类的癌细胞上表达,例如肺腺癌、肺鳞癌、消化道癌症、肝癌、淋巴瘤、甲状腺癌等(Identification of bradykinin receptors in clinical cancer specimens and murine tumor tissu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0 , 98 (1))。血管舒缓激肽能通过激活其受体,使癌细胞快速增殖,促进肿瘤生长(Bradykinin antagonists as anti-cancer agents. Curr Pharm Des 2003 , 9 (25))。功能良好的肺细胞,能快速灭活血管舒缓激肽,从而阻止其作用,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 由此可见,肺细胞功能的发挥,也是机体抗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普通的临床检查只能检查肺功能,无法测定肺细胞功能。目前,只有通过PET分子影像和大数据分析,才能精准测定肺细胞的功能状态,以及评估系统抗癌的能力。如何利用PET诊断和康复肺细胞功能?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精准诊疗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一些患者手术、化疗、放疗后肿瘤转移?别总拿免疫当替罪羊,罪魁祸首应该是它:骨髓干细胞!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许多抗癌手段(如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都可能对骨髓功能造成损伤,你可能认为,会伤害到你的免疫功能。但是,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很少有人想到,那就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骨髓MSC干细胞对损伤的耐受能力远远高于其他细胞,但骨髓MSC干细胞的巢穴非常脆弱。当骨髓MSC干细胞的巢穴受到损害,骨髓MSC干细胞逃离,进入到肿瘤组织中,促进肿瘤血管化,使肿瘤快速复发和转移。如果你是癌症患者,好好呵护和康复你的骨髓吧,你的骨髓功能在治疗前后,和治疗期间可能都很糟糕,你的预后和治疗效果不可能好。 我们大家都知道,骨髓具备造血和参与免疫的功能,和癌症患者息息相关。造血功能是维持血液中细胞正常与健康指数的关键。免疫分为中枢免疫和外周免疫,中枢免疫就是骨髓和胸腺,骨髓免疫细胞是一切免疫细胞之母,直接生成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对整个免疫系统起主导作用。癌症患者骨髓功能低下,会导致整体体质下降,以及肿瘤和病情进展,预后差。 骨髓又是干细胞巢穴。骨髓MSC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最初在骨髓中发现,骨髓MSC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血管、以及脂肪、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神经、 肝、心肌、内皮等多种组织细胞,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修复。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潘巍峻团队,最新描述了造血干细胞的归巢机制,或许MSC干细胞也是一样的。骨髓微血管结构就是MSC干细胞的“家”,依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将MSC干细胞吸引,归巢于骨髓的微血管结构之中。但是,骨髓衰老、功能减退、或者放化疗损伤,骨髓组织VEGF表达水平会急剧下降,MSC干细胞就“不愿意”呆在骨髓的“家”中,而更倾向于“出家”游走(见下图)。 美国科学家发现,肿瘤细胞会表达高水平的VEGF,来吸引出走的骨髓MSC干细胞,进入到肿瘤组织中,并演变为血管,也就是肿瘤血管化形成。一旦肿瘤开始血管化,也就是血管在肿瘤内生长,肿瘤就有机会快速复发、增长和通过血管转移(见下图)。科学家们发现,如果没有骨髓干细胞的帮助,机体内的肿瘤既不会长大,又不会转移,对健康是无害的。 因此,我们不但要阻止肿瘤细胞VEGF对骨髓MSC干细胞的吸收,例如使用针对肿瘤VEGF的抗体。我们更要提高骨髓功能,让骨髓MSC干细胞乖乖地停留在骨髓的“家”里,而不是一味破坏它们的家(例如持续放化疗),逼迫它们离家出走,跑到肿瘤组织那里停留,演变为血管,成为癌症的帮凶。 然而,骨髓功能并非查查血常规就能判断的。而需要靠PET分子影像和大数据分析,对患者骨髓的功能和衰老情况进行测定,并做精准调理与康复。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精准诊疗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人体抗癌的大本营不是免疫系统,而是骨骼肌!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我们宣传教育一直强调肿瘤免疫的重要性,病人也对提高免疫力坚信不疑。然而,我们并不知道,许多患者,其中60%-80%的晚期癌症患者,提高免疫力已经徒劳,甚至适得其反。因为,免疫系统已经是“弹尽粮绝”,骨骼肌这个“弹药库”已经遭到摧毁。免疫系统就好比是战场上的士兵,骨骼肌就好比是士兵的粮食和弹药。骨骼肌是人体容积最大的器官,然而,它的抗击癌症的重要性长期被我们忽略,直到最近,我们才开始逐步醒悟。 一旦癌症开始攻击人体的抗癌大本营,就预示着抗癌这场战争将彻底失败!一提到抗癌大本营,可能在我们大脑一闪而过的就是免疫系统。然而,这个大本营并不是免疫系统,而是骨骼肌。癌症开始攻击大本营的标志性临床特征,就是以骨骼肌萎缩为表现的恶病质。 晚期癌症患者,大约60%-80%已经发展为恶病质。一旦发生恶病质,患者病情就会加速进展,而且生活质量非常差。恶病质是以骨骼肌持续性萎缩为特征的综合征。但是,奇怪的是,这种肌肉萎缩,并不能通过口服补充营养,或者静脉补充营养而改善。 引起恶病质和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仍然是一个迷,可能与一些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炎症反应因子有关。癌症患者体内,这些因子异常增加,就会诱发恶病质的发生,骨骼肌的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尤其是合成减少。因此,骨骼肌就会持续萎缩。 一旦发生骨骼肌发生不可逆转的萎缩,人体抗癌体系就开始彻底崩溃,预示着人体对付癌症的这场战争已经失败,患者预后差、生存时间短、生活质量下降。那么,癌症为什么会攻击骨骼肌?骨骼肌到底有多么重要?又藏有什么秘密呢? 原因就是,骨骼肌是人体抗癌的大本营、总部和基地。一旦这个大本营遭到癌症的攻击,那就难以挽救了。我们人体细胞的生命活动,依靠五大类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类,它们分别存储于肝脏、脂肪组织、骨骼肌、骨骼和其他机体细胞中。人体抗癌物质和免疫体系的作用,都需要各种氨基酸作为原料,而人体存储氨基酸的大本营就是骨骼肌。我们可能会以为,不靠骨骼肌,多吃点蛋白质氨基酸不就行了吗?不对,在进食的时候,体内氨基酸靠消化道吸收,但我们大部分时间里,氨基酸供应来源于骨骼肌(见下图)。 为了有效对付人体的抗癌体系,癌细胞会瞄准骨骼肌这个抗癌大本营,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向骨骼肌发起攻击,导致骨骼肌存储氨基酸的能力不断下降,向抗癌系统输送“弹药”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抗癌系统因“缺粮缺弹”而崩溃,癌症加速进展。 一旦恶病质发生了,采取的补救措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难以阻止骨骼肌萎缩,难以阻止病情加速进展。那么,我们癌症患者是不是就坐以待毙了呢?不是,我们完全可以在癌症刚刚开始发动攻击的时候,骨骼肌还没有发生不可逆的萎缩之前,通过PET分子扫描和大数据分析,分析骨骼肌细胞功能异常,采取迅速行动,保护骨骼肌,阻止免遭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的攻击。如何利用PET诊断和预测恶病质的发生?并提前预防恶病质和骨骼肌萎缩?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精准诊疗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今年ASTRO大会主席报告:“肿瘤放疗来到了十字路口上”,中国的原子核技术或是方向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第60届ASTRO肿瘤放疗年会,上周在美国San Antonio闭幕。本届大会主席Paul M. Harari医学博士做了大会报告,标题是Radiation Oncology at a Crossroads(肿瘤放疗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 Paul M. Harari首先总结了肿瘤放疗的发展历史,他指出,放疗从最开始的简单照射,发展到放疗联合抗乏氧增敏剂、放疗联合化疗(包括可能的联合靶向治疗,即肿瘤放化疗)、再发展到最近的放射免疫治疗(放疗诱导远隔效应)。经过这四个阶段的发展道路,使放射治疗取得了长足发展,让许多癌症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 然而,基于生物分子水平的精准医疗,已经把放疗逼到了十字路口上。因为,在每一个患者身上,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不同,甚至肿瘤内部的各亚区域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也不同,放射线对肿瘤周边组织(危险器官)的损伤也存在个体化差异。怎样在生物分子水平上,设计出最理想的放疗方案,也就是个性化放疗,仅仅靠放射物理师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和靶向治疗不同,要实现个性化放疗,难度非常大,几乎难以实现。由于每个患者之间,存在巨大个体化差异性,放疗现在最需要的、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怎样才能知道肿瘤(甚至肿瘤内部不同部位)需要多大的照射量?应该如何精确减少,或者增加照射量?正常组织那些部位不耐受照射?这些关键问题,理论上可以用取病理标本,并做基因检测和细胞测定来解决,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因为,我们不可能做到实时在患者身上取那么多的组织标本,做那么多的标本检查和细胞培养。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来到了十字路口上。大会上,Paul M. Harari并没有给出答案。 可喜的是,在本届ASTRO展会上,来自中国的,由曾骏博士(本文作者)领衔的研发团队,利用A45高能加速器和原子核技术,或许能够无创伤性的解决这个世界难题(见下图)。该技术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实时地进行放射生物效应验证,使传统的结构上的放射物理剂量验证发生了革命性地转变。 曾骏博士(本文作者)在本届ASTRO展会上,代表TOP GRADE Healthcare展出A45相关治疗技术。 曾骏博士6年前做了大量研究,利用45-50MV的高能X线,通过敲除氧原子核和碳原子核的一个表面中子,在机体内形成氧-15和碳-11正电子核素,这些核素能通过正电子放射扫描(PET)显示出来,并加以定量。曾骏博士发现,产生氧-15的量与羟自由基攻击破坏生物靶分子成比例,而产生碳-11的量和生物靶分子被破坏后,碳键残留断点成比例(见下图)。 利用原子核技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实时放射生物效应监测和验证,实现个性化肿瘤放射的原理示意图。 换一句话说,曾骏博士发现,在放疗每次照射后,通过PET扫描,就能知道在癌细胞内和肿瘤周边正常细胞内,生物分子被放射线破坏的量。由于生物分子破坏的量和放射生物效应、和肿瘤放疗效果,以及正常组织的放疗副作用成比例,这样,就可以通过PET实时监测放射生物效应,而不仅仅是放射物理剂量,就能更加客观地实时动态评估放疗效果,并实时调整放疗计划和方案,真正做到了个性化放疗(见下图)。 一例恶性胸腺瘤患者,一次45MV的X线照射后,立刻进行PET扫描,发现肿瘤右下区域,肿瘤细胞内生物分子破坏量低,提示这部分肿瘤组织对放射治疗抵抗,应该加大治疗剂量,提高疗效;而结肠脾区,结肠细胞内生物分子破坏量高,提示这部分结肠对射线敏感,容易导致结肠损伤和结肠炎等副作用,应该避免射线通过这一部位,降低副作用。 肿瘤放疗来到了十字路口上,但原子核技术给了我们新希望,让个性化放疗得以实现。如何利用PET做个性化放疗?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即技术发明人(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精准诊疗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和技术发明人的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将癌症的研究发现转化为临床治疗:第60届ASTRO侧记

第60届ASTRO(美国放射治疗年会)昨日在San Antonio结束,本届大会三个热点话题和一个放疗十字路口总结。三个热点话题是:1,人工智能医用;2,液体病理的临床应用;3,放射免疫的研究进展。一个总结是:放疗现在最需要的、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精准放疗(肿瘤那些部位应该减少,或者增加照射量,正常组织那些部位不耐受照射)。作者在本届ASTRO大会上,精准放射治疗技术参展医学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将来会进入到临床诊疗的方方面面,其中,在放射治疗领域,不仅用于临床影像的边界的勾画,实现精准和快速图像处理,还根据影像信息,用于疾病预后和帮助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模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放疗的副作用。放射治疗领域将越来越多的借助人工智能,完成各种诊疗活动。 液体病理:随着微量基因检查技术的发展,以后,只要抽取病人血液,我们就可以检查癌症患者的病理了。这一技术和组织病理不同,液体病理是依靠检测和分析循环血癌细胞(CTC)和癌基因(ctDNA),来做病理诊断的。这不仅大大方便了病人,减少了检查痛苦,还可以进行随时抽血,动态监测病理。这样,不仅方便了诊断,对疗效评估、复发监测更是非常敏感,比CT影像更早评价疗效和及时指导治疗过程,并能提前5个月发现肿瘤复发。同时,能够帮助医生选择治疗模式,例如患者更适合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 放射免疫问题新发现:放疗一个病灶,能诱发针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让其他没有经过放射治疗的病灶,也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这种效果,成为放疗远隔效应。但是,由放射免疫引起的远隔效应发生率很低,不解决这个疑惑,该技术就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这次会议,许多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并设计了一些改进方法,调高了放射免疫的疗效。放射免疫效应发生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诱导抗原的释放量不足、诱导T细胞的个体化差异很大、细胞因子的干扰、肿瘤微环境阻碍T细胞攻击癌细胞,以及NETosis(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化)作用等。关于上述相关问题,患者可咨询本文作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精准诊疗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肾脏内分泌的抗癌效果令人惊讶!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肾脏不仅是许多激素的靶器官,而且还可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二羟胆钙化醇、前列腺素和激肽、肾素血管紧张素与醛固酮等,不仅对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功能有重要影响,也是机体抗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见下图)。 1. 1,25-二羟胆钙化醇(Calcitriol),是肾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也是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主要靶器官为小肠、骨和肾本身。能促进小肠钙磷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从而保持血浆中钙磷含量,保证骨的正常钙化。对骨有促进骨盐沉积和溶解的双重作用。大量的表明,1,25-二羟胆钙化醇受体在许多癌细胞上表达,例如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鳞癌等。1,25-二羟胆钙化醇能通过激活其受体,阻止癌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生长。1,25-二羟胆钙化醇不仅自身具有抗癌作用,还能提高放疗、化疗和大豆异黄酮的抗癌效果。 2.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调节骨髓红细胞生成的重要活性物质,其分泌量受机体需氧量及供氧量控制。虽然促红细胞生成素没有直接的抗癌作用,但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确保红细胞成熟和提高肿瘤氧含量必可少的。缺氧是肿瘤增长和发生侵犯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化疗、放疗和光动力治疗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3. 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肾脏球旁细胞分泌的肾素,可将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无生理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后者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Ⅱ(8肽)和血管紧张素Ⅲ(7肽)。血管紧张素维持机体血压和血容量平衡。近年来发现,肾素和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各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增长、癌细胞增殖、凋亡、肿瘤血管化、转移、炎症和蛋白质降解的方方面面都与RAS的诱导作用有关。肾素降低血管紧张素原活性,或者采用其他拮抗剂阻止血管紧张素Ⅱ活性,能阻止肿瘤生长、阻止血管化和转移。 4. 肾髓质间质细胞可分泌2种具有降压效应的前列腺素: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A2(PGA2),前列腺素E2作用限于肾内,作用短暂,可使肾皮质血管舒张,血流向皮质,从而增加滤过率;同时抑制水、钠重吸收,增加水、钠排泄。前列腺素A2作用较前列腺素E2持久而广泛,除可使肾皮质血管舒张外,还可进入血循环使全身血管舒张导致血压下降,其主要在肺内分解失活。其中,PGA2的抗癌作用研究的比较多,主要是影响癌细胞周期,阻止增殖。 5. 激肽释放酶和激肽,激肽释放酶广泛存在于许多器官组织中,在肾脏主要由肾皮质肾小管生成,作用于肾组织和血浆内的激肽原产生激肽。激肽可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抑制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促进肾脏分泌前列腺素和肾素,从而促进水、钠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激肽受体在许多种类的癌细胞激肽分布,激活这些受体,能促进癌细胞增殖和转移。激肽主要在肺灭活,良好的肺细胞功能,是确保激肽灭活的基础,也是抗击癌症的重要方面。 6    . 肾脏又是甲状旁腺素和胃泌素灭活的主要器官。甲状旁腺素能促进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增殖,而胃泌素能促进消化道肿瘤的增长。功能正常的肾脏细胞,能够迅速灭活这些激素,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的生长。 由此可见,肾脏细胞的功能好坏,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拥有良好的肾脏细胞,不仅有利于排毒和维护身体健康,还是有效抗击癌细胞必不可少的强大武器。然而,肾脏细胞功能减退,要远远早于肾脏功能的减退,在肾脏生化指标(例如beta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等)异常之前,肾脏细胞功能可能早已经衰退了,这时,只有更加敏感的PET分子影像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才能检查出来,才能针对性地调理和康复你的肾脏细胞功能。如何利用PET诊断和康复肾脏细胞功能?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精准诊疗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一些抗癌治疗会导致消化道功能减退,但仅此而已吗?不,小心癌细胞会进展!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胃肠道不仅仅执行消化功能,它还会产生一系列与癌细胞有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大致分为四类: 1,脑-肠道神经内分泌产生的神经递质:包括铃蟾肽(Bombesin)、P-物质(Substance p)、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生长抑素(Somatostatin)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等。其中,铃蟾肽、P-物质、神经降压素和血管活性肠肽能通过受体效应机制,促进某些癌细胞的增殖。而生长抑素则相反,能阻止癌细胞的生长,改善癌症患者的症状。 这些在脑内产生的肽类激素,它们对脑和胃肠道功能起重要作用。其中某些已从脑组织分离出来并得到鉴定,如脑啡肽、神经降压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抑素等,但这些肽类激素在脑内的细胞定位及其作用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对胃肠道功能有害的一些因素,如失眠、疼痛、情绪不好、紧张、焦虑,或者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者消化道炎症等,可能通过神经反馈机制,使大脑分泌铃蟾肽、P-物质、神经降压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增高,而生长抑素分泌减少,导致一些肿瘤加速生长和转移。 2,胃肠道内分泌激素:胃泌素(gastrin)、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促胰液素(secretin)、肠抑胃素(enterogastrone)等。其中,胆囊收缩素同时也可由大脑分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胃泌素、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能促进胃肠道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当消化道细胞功能衰退和衰老时,胃酸、胆汁和胰液分泌减少,或者生活不节律,消化道炎症等,通过神经内分泌反馈机制,可使胃泌素、胆囊收缩素和促胰液素分泌增加,促进一些消化道肿瘤的增长和转移。 3,肠道又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之一,免疫分为中枢免疫和外周免疫,中枢免疫就是骨髓和胸腺。骨髓生成免疫因子,到胸腺驯化各种免疫细胞,再到外周免疫淋巴、甲状腺、消化道、脾脏去执行任务。消化道有丰富的免疫组织,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胃肠粘膜局部产生的SIgA、上皮层的IE细胞和M细胞固有层丰富的淋巴组织、大量浆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全身和局部免疫监视功能失调有关,包括消化道免疫功能的衰退。 4,肠道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益生菌异体蛋白质、泛酸、尼克酸、B1,B2,B6及维生素K等,同时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抗氧化剂、氨基酸等。其中,益生菌异体蛋白质,能通过激活体内的抗肿瘤细胞因子,起到显著的抗癌作用。益生菌合成的维生素K则能通过抗氧化机制,以及影响tyrosine kinases、phosphatases,以及干扰一些转录因子(如Myc和Fos),阻止癌细胞周期和诱导癌细胞死亡,起到显著的抗癌作用。益生菌合成的一些短链脂肪酸能有效阻止癌细胞增殖。益生菌合成的抗氧化合物,能通过抗氧化途径,阻碍癌细胞信号体系,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另外,益生菌自身还有协调消化道免疫协调对抗癌细胞,调节P53基因抑制癌细胞,调节炎症因子抑制癌细胞,以及分解致癌物质预防癌症的作用。当消化道功能减退,益生菌的生长环境破坏,不利于益生菌的生存。 总之,一个良好的消化系统,就能形成一个超级强大的抗癌体系(见下图),而维护这一强大抗癌体系的基础,就是消化系统里的健康细胞(包括上皮细胞、腺体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以及与这些健康细胞共存的益生菌群。 然而,消化道细胞功能的衰退和损伤,要远远早于消化道功能减退。在患者还没有消化道症状的时候,消化道细胞功能可能已经严重损伤,这时常规临床检查(包括化验)是难以检查出来的,只有利用PET分子影像,在细胞分子水平上,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康复消化道细胞功能,保护消化道抗癌体系的有效运作。如何利用PET诊断和康复消化道细胞功能?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精准诊疗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肝细胞是怎样抗癌的?其牛逼程度,超乎你想象!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别以为肝脏就是帮助你消化吸收和排毒,肝脏自我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强大抗癌体系,其杀癌细胞的巧妙程度,会强烈冲击你的认知,让人类发明的抗癌药物远远自叹不如。 甘氨酸是癌细胞唯一的必需氨基酸,是癌细胞合成嘌呤和DNA必不可少的原料,而肝脏则是人体内消耗甘氨酸的主要脏器。功能良好的肝细胞,不仅消耗大量甘氨酸,掠夺癌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原料,还能用甘氨酸为原料,生产许多抗癌物质,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抗癌体系,令人惊讶不已。请好好呵护你的肝细胞吧!但千万别以为化验肝功能正常,你的肝细胞就正常,可能早就不正常了。只有肝细胞功能已经严重衰退到了失代偿的程度,化验肝功能才会出现异常。 Vamsi K. Mootha的研究团队发现,在所有氨基酸中,只有甘氨酸是维持癌细胞生长和促进癌细胞增殖的唯一的必需氨基酸。缺少了甘氨酸,60种人类癌细胞都难以存活,50%-90%以上的癌细胞都会死亡,而正常细胞不受任何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science》杂志上。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蛋白质合成器官,甘氨酸在肝脏合成蛋白质中被大量消耗,从而掠夺了癌细胞增殖的必需营养,促使癌细胞死亡。与此同时,合成的蛋白质,有一些具有抗癌作用,例如Toll-like受体5 (TLR5),这种先天性的免疫受体,主要在肝脏激活,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并保护正常细胞免受放化疗的伤害。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物转化器官,在肝细胞生物转化酶的作用下,药物、毒物、或者致癌物质与甘氨酸结合,转化为无毒,或者低毒性的物质排除体外。肝脏这种解毒和排毒作用,能消耗大量的甘氨酸,剥夺了癌细胞的必需营养,使癌细胞死亡。与此同时,又保护患者健康和自身抗癌体系。 而甘氨酸的分解代谢,也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在甘氨酸代谢酶的作用下,甘氨酸在肝脏分解代谢,这个过程不仅大量消耗了癌细胞必需的甘氨酸,让癌细胞饿死,还通过甘氨酸的分解代谢,产生了大量抗癌产物,例如谷胱甘肽、5-ALA、原卟啉IX。谷胱甘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阻止癌细胞信号,抑制癌细胞,并提高其他抗癌效果;5-ALA能通过可溶性鸟苷酰环化酶(sGC)和环GMP抑制癌细胞增殖。 肝脏细胞又是储存和合成脂肪酸的主要场所,这个过程同样会大量消耗甘氨酸,并合成和存储抗癌脂肪酸DHA/EPA,对抗击各种癌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内胆固醇70%-80%由肝脏合成,甘氨酸也是主要合成原料之一,在消耗大量甘氨酸的基础上,合成一些抗癌内固醇,它们具有强效的抗癌作用。它们作用于肝X受体,这些受体在很多种类的癌细胞上分布,例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肝癌、黑色素瘤、白血病。。。等等。抗癌类固醇可通过肝X受体,调控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癌细胞增殖、侵袭,并诱导癌细胞凋亡。 肝脏细胞又是合成胆汁酸的唯一细胞,其源头就从甘氨酸开始,消耗大量甘氨酸。产物胆酸不仅能促进脂类的消化与吸收,一些胆酸还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能阻止癌细胞的增殖。肝脏细胞能将氨转化成尿素,后者也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肝细胞酶体系的作用下,在大量消耗癌细胞赖以生存的甘氨酸的同时,生产出各种抗癌物质,例如TLR5、谷胱甘肽、5-ALA、原卟啉IX、胆酸、尿素、DHA/EPA和抗癌内固醇等,组成了肝细胞独特的强大杀癌细胞体系(见下图)。 由此可见,良好的肝细胞功能,才是这个肝脏抗癌体系发挥强效抗癌作用的前提。然而,肝细胞功能的衰退,要远远早于肝功能的损伤,是普通化验(肝功能生化检查)不能查出来的。许多患者的肝细胞功能早已衰退,只有用更加敏感的PET分子影像和精准中医大数据分析,才能及时发现肝细胞功能衰退,并能针对性地康复肝细胞功能。 同时要指出,许多传统中西药抗癌治疗,会造成严重的肝细胞功能损伤,甚至导致肝功能异常。如果不及时恢复肝细胞功能,抗癌治疗本身会导致肝细胞抗癌体系崩溃,抗癌治疗就会得不偿失。 另外,也有缺少甘氨酸的抗癌营养餐问世,取得一定抗癌效果,但是,机体内仍然会产生大量的内源甘氨酸。所以,改善肝细胞功能,才是消耗甘氨酸和促进合成抗癌物质的最佳办法。如何利用PET诊断和康复肝细胞功能?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精准诊疗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癌症患者的心脏内分泌细胞有多么重要?----它们分泌的激素一昼夜可以杀死95%以上的癌细胞!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如果你是癌症患者,请好好呵护你的心脏内分泌细胞吧!因为,它们分泌的激素,其抗癌效果,可能让自身的免疫系统和人工化疗药物都望尘莫及。据最新的研究报道表明,心脏激素具强大的抗癌作用,一昼夜可以杀死95%以上的癌细胞! 不幸的是,我们许多癌症患者,这些能分泌抗癌激素的心脏细胞功能衰退,不能有效抗击癌细胞。调理和康复这些细胞的功能,恢复它们分泌抗癌激素的能力,甚至比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癌症更加重要。因此,医生和患者,千万不要低估了精准调理和有效康复的作用,癌症治疗一定要标本兼治。另外,放疗和化疗本身也有可能导致心脏内分泌细胞损伤,使病情加速进展,治疗后及时判断和调理也非常重要。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以为心脏只不过是输送血液的生物机器而已。最近,威斯里教授及其同行们发现,心脏激素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产生巨大作用,一昼夜可以杀死95%以上的癌细胞,包括人的胰腺癌细胞、乳腺癌细胞、结肠癌细胞、前列腺癌细胞、肾癌细胞、卵巢癌细胞和肺癌细胞等。在得出心脏激素能够杀死癌细胞的结论后,科学家们立即在动物体内进行了实验。在老鼠体内的实验结果显示,借助激素疗法,科学家们治愈了66%-80%的人工胰腺癌和乳腺癌患病老鼠。同时,即使是在肿瘤没有完全消失的情况下,老鼠体内的肿瘤也会大大缩小而且不会发生任何转移。 这些心脏激素包括心钠素(ANP)、血管舒张素(VD)、脑舒张肽(BNP)、C型舒张肽(CNP)、长效尿钠排泄肽(LANP)和促尿钾排泄肽(KP)。有趣的是,科学家们还发现影响血管扩张的激素抗癌效果最强。这些激素大部分由左心房的细胞分泌(见下图)。代谢路径上的Ras-MEK 1/2-ERK 1/2激酶级联,可能是这些心脏激素作用癌细胞的一个重要分子靶点。 这些分泌抗癌激素的心脏细胞,不是执行心脏输送血液功能的心肌细胞,因此,临床检查心脏功能的好坏,不代表分泌抗癌激素心脏细胞功能的好坏。换一句话说,癌症患者的心脏功能即使正常,也不代表患者的分泌抗癌激素心脏细胞功能正常。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体内测定和分析这些分泌抗癌激素的心脏细胞功能,又如何针对性调理和康复这些心脏细胞功能,以及精准调理全身细胞的功能。这就要借助PET全身细胞功能扫描和精准中医大数据分析。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精准诊疗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看看:大脑细胞是怎样抗击各种癌症的?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维护大脑细胞的正常功能,对抗击癌症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我首先要强调的是,大脑细胞功能下降,要远远早于脑功能的减退。在大脑功能还在代偿期的时候,虽然脑细胞功能已经减退,甚至严重减退,许多人并没有症状,常规检查(包括化验、CT、脑电图等)也不能发现明显异常。这个时候,PET/CT(或PET/MR)这种细胞功能检查设备,就能发挥出绝对优势,结合精准中医大数据分析,能够早期发现功能衰退的脑细胞(见下图)。 在大脑细胞功能减退的时候,甚至严重受损的时候,PET分子影像能够灵敏地检查出来,而常规检查(包括核磁MRI)都不能发现出异常。 大脑细胞功能正常,是保证脑神经内分泌功能良好运作的前提,也是大脑能够有效抗击癌症的前提。大脑不但指挥着全身免疫、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等等协同作战,抗击癌细胞,它自己分泌的许多物质还能直接,或间接杀死癌细胞。 例如褪黑素,在纳摩尔水平就能通过细胞路径杀死癌细胞。褪黑素还能提高其他抗癌治疗的效果。具有类似抗癌作用的,大脑分泌的物质,还有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蛋氨酸-脑菲肽,以及神经肽-Y物质等。另外,大脑还能通过神经递质,促进胃肠道一系列抗癌物质的分泌,这些抗癌物质包括铃蟾肽、P-物质、神经降压素,以及生长激素抑制素-14等。这些大脑产生的抗癌物质,不仅自身抗癌效果显著,这些物质联合在一起,打组合拳,它们互相协调的抗癌作用更是威力强大。 由此可见,健康的大脑细胞,对防癌抗癌,对癌症患者是多么重要!当大脑细胞功能减退,这些大脑细胞分泌的和控制的抗癌物质,在分泌量、分泌效率、持续时间,甚至在单位抗癌效果方面,以及协调抗癌作用方面,都会大打折扣。癌细胞就会不受约束地扩散和转移。而我们大多数癌症患者,脑细胞功能都减退,甚至严重减退,遗憾的是,这种情况,这些癌症患者并不知道,主管医生也不知道。在很多情况下,就是我们患者,或者医生,就根本没有考虑到这种问题。 因此,及时发现大脑细胞功能减退,并积极调理康复大脑细胞功能,对癌症患者尤为重要。精准中医如何诊断和治疗大脑细胞功能减退和大脑的“未病”,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精准诊疗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好消息:“核医学分子影像癌症精准诊疗(精准中医)”门诊在同济大学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开诊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在分子水平(基因和分子影像)上,人类已经开始实施了精准医学的临床应用,其中,以基因检测和分子影像为代表。精准医学代表着本世纪的医疗特征,中医也需要走精准医学的道路----精准中医。核医学PET分子影像,是目前唯一应用于临床的分子影像学技术,以此为基础,国内首家核医学PET分子影像精准诊疗门诊(精准中医)昨天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开诊,每周一下午特需门诊。 核医学精准中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西医有机结合一起,实现了精准医学在中医领域的应用。目前,可以用于:1,各种癌症的预后、疗效预测和纯天然个性化辅助治疗,提升传统治疗疗效;2,降低各种抗癌治疗的副作用和并发症;3,癌症患者的纯天然个性化康复调理,提高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时间;4,纯天然干预,预防复发和转移;5,诊断“未病”,有效预防癌症。 聘请专家为国内知名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博士,主任医师、教授----曾骏。曾骏系上海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是核医学分子影像精准诊疗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在精准诊疗的成就显著,发明的精准医学相关技术引起国际广泛重视(见下图)。 2014年,曾骏博士(左起5)受瑞典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评选单位-----卡罗琳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邀请,做精准放疗的学术演讲,探讨分子精准放射治疗的未来发展。 同时,由曾骏博士领衔的上海市北科创园“核医学分子影像精准医学”实验室开始筹建,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核医学分子影像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2,精准医学(如精准中医)疾病诊疗模块的实验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3,精准医学(如精准中医)纯天然植物药的筛选和转化医学研究;4,治疗和调理各种疾病的成分中成药研发,以及相关转化医学研究;5,精准保健养生相关产品的研发,以及重大慢性疾病精准预防。 核医学分子影像精准诊疗门诊,将竭诚为广大癌症患者提供优良的、系统的、个性化的诊疗与调理康复解决方案,同时,欢迎广大医疗界同行和产业界人士,积极参与和应用这一先进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关于癌症患者如何精准调理和康复,以及个性化预防癌症,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未病”与癌症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癌症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其中,机体细胞衰老,逼使干细胞分裂次数增加,DNA复制出错概率增加,癌细胞出现的概率增加。换一句话说,机体细胞衰老范围越大,程度越大,你患癌症的概率就越高。目前,唯一能够精准诊断和精准调理机体细胞衰老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的方法是:全身PET细胞功能扫描和精准中医分析调理系统。 那么,为什么得了癌症,患者的预后相差很大?有的患者,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能长期生存,而另一些患者则不仅治疗效果差,生存时间也很短。这除了和肿瘤类型、临床分期、脏器功能、以及规范治疗等因素有关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被长期忽略了,那就是患者的“未病”程度。 “未病”体现为机体细胞衰老和体质下降,“未病”越严重,患者预后就越差,治疗效果差,治疗副作用大,并发症多,患者生存期也越短。这是许多患者面临的问题,因为,“未病”越严重,癌症的发生的概率越高,换一句话说,多数癌症患者,伴有严重的“未病”。因此,治疗调理“未病”,是癌症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为什么少数患者,治疗效果好,预后好,能长期生存呢?这些患者,“未病”并不严重,在患癌症之前,患癌症的概率低。但患癌概率低并不等于不会患癌症。只不过,这些人得了癌症,由于“未病”并不严重,自身的抗癌体系还能发挥一定作用,因此,预后就会良好。 下图是5例癌症患者,可以看出,这些患者的“未病”具体情况(包括严重程度)是不同的。从左到右,情况最好的是左起第二个患者,最差的是右起第一个。 因此,请广大的医生和患者务必记住,癌症患者的“未病”诊断和治疗调理很重要,千万不要只关心患者的癌细胞,不关心患者的“未病”和体质,那么,抗癌治疗本身,可能就会加重“未病”,加速病情进展,适得其反。 精准中医如何诊断和治疗“未病”,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发布了文章

该不该化疗?关键看“未病”的程度

作者:曾骏,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该不该化疗?许多癌症患者对这个问题很纠结。原因是,许多患者化疗效果并不好,甚至可能加重病情进展。 化疗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来说,是有必要的。虽然,部分患者因为化疗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但长期临床研究表明,规范的化疗,能够延长患者寿命。 那么,那些患者可以化疗,那些患者又暂时不能化疗呢?除了评估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外,患者自身条件也要进行评估。因此,在化疗前,脏器功能(如肝肾功能、心肺功能、消化功能和造血功能)的评估很重要。原则上,患者身体条件好,都可以进行化疗。 然而,临床上,即便经过各种检查,认为身体条件好,可以进行化疗的患者,其中,许多患者化疗后,还是副作用大、并发症多、生活质量差,甚至因为化疗,病情加重,病程缩短,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才是让医生和患者最头痛的事情,似乎防不胜防。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患者伴有严重的“未病”(包括体质差),患者全身细胞功能严重衰退,但常规检查(包括肝肾功能、心肺功能、消化功能和造血功能)并不能检查出来。一旦进行化疗,全身细胞功能就会失代偿,就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并发症和病情加重。 下图为一个病例,肝癌介入和Gama刀后,双肺、骨和纵膈颈部淋巴结广泛转移。全身PET扫描和精准中医发现,虽然常规检查正常,但全身多脏器细胞功能严重衰退,诊断为严重“未病”状态。此患者,随后进行化疗和局部骨转移放疗,治疗后严重副作用和并发症出现,2个多月死亡。 肝癌患者,虽然常规检查正常,但全身细胞功能严重衰退,精准中医诊断为严重“未病”状态,化疗后2个多月死亡。 由此可见,“未病”的诊断和治疗,从另一方面讲,将决定着化疗的成功与否!也就是说,化疗前,“未病”不严重,化疗的效果好,副作用和后遗症少;相反,化疗前,“未病”严重,如果不给予积极调理(治疗),盲目进行化疗,化疗不仅效果不佳,而且,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甚至加速病情进展。 因此,在化疗进行前,用精准中医技术(包括全身PET细胞分子扫描、大数据分析、纯天然干预)来诊断“未病”和调理(治疗)“未病”是十分必要的。有了精准中医的保障,化疗将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化疗的副作用。 精准中医如何诊断和治疗“未病”,具体可咨询本文作者,也请大家关注作者健康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