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927

崔叶军

乌镇互联网医院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湿疹
AS
感染
抑郁
丘疹
感冒
皮肤病
痤疮
过敏反应

发布了文章

血虚风燥之皮肤瘙痒证

瘙痒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或单独出现,或可伴随着一些疾病而出现。瘙痒通常比较难缠,若身痒难忍,迁延不愈,真是太折磨人了。患者田某,男,63岁。主诉:全身瘙痒,手足心尤甚,伴胸腹四肢斑丘疹2月余。患者自10月1日进食螃蟹后,即全身发痒,手足心尤重,伴皮肤时起红色斑丘疹,隐显不定,致心烦不安。曾到医院就诊,西医诊断为过敏性荨麻疹,内服苏迪、强的松、扑尔敏等药,外用炉甘石洗剂。初时身痒减轻,但不日复痒如初。后又到药店自购敏迪、维生素C片等药,服后效不显,以致病情迁延2月余,遂求中医诊治。症见全身瘙痒,手足心尤重,胸腹、腰部及四肢部起红色风疹块,隐显不定,心神不安,舌淡红、苔薄黄,舌下静脉青紫,脉细弦略数。中医诊断:瘙痒,证属血虚风燥,热毒内郁。治法:养血活血,凉血清热,祛风止痒。处方:丹连四物汤加味。丹参,黄连,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蒲公英,藕节炭,桔梗,苏梗,白茅根,炒荆芥,炒防风,三七粉(分冲)。二诊。患者自述服药3剂后,身上风疹块已消,全身瘙痒减轻,唯手足心瘙痒加重,患者形容为“钻心痒”,欲用针刺方快,但服第4剂药后全身及手足心痒全消,风疹块未再起。原方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3天后来电话告知瘙痒风疹已彻底消失,未再发作。按语:本病中医学又名“痞癗”“风瘾疹”,俗称“风疹块”,发病机制与内伤七情及饮食起居失调有关,亦与外因诱发有关,外因中又以风邪为主要因素。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风疹块发无定处,此起彼伏,顽痒异常。患者年老,平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前因饮食失节,引起营卫失和,正气受损,卫外之气不固,又易招外风而入,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失治延治,久病入络入血,风与血合,化毒之气,不得发泄,故全身剧痒,泛发红色斑丘疹。应以养血活血,凉血解毒,祛风止痒为法,病本在于血虚兼瘀,故用四物汤赤芍易白芍,以养血活血治本,丹参、三七粉凉血活血,解血中郁热,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活血化瘀类药物可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调节免疫功能,祛除发疹之病因,病标在于风邪侵入肌肤血络,郁而不发,化热化毒,故用炒荆芥、炒防风,以疏表散邪止痒,炒黑者使药效入血分也。“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用枳壳、桔梗、苏梗疏通肺胃之气,行气以助血运。陆子贤云:“疹为太阴风热,斑为阳明热毒。”故用黄连、蒲公英、白茅根清热解毒,藕节炭止血而除烦。诸药共奏养血活血、凉血解毒、祛风止痒之功。

发布了文章

瘾疹的辩证论治

“荨麻疹”多次口服氯雷他定仍反复发作,看看如何中医快速辨治想必有不少人都遭遇过荨麻疹,发作时瘙痒难耐,轻症的可以自愈或者吃点药就好了,但是症状严重的反反复复发作,氯雷他定吃了能管一阵子,药效过后又再发作,到底为何呢?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医是如何快速治愈这种复发性荨麻疹的。荨麻疹是什么?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中医称之为瘾疹、风疹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老幼都可罹患。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骤发速愈,慢性者可反复发作。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本质上还是与自身免疫相关。症状症状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痕迹。分型除了普通型荨麻疹,还有特殊类型的荨麻疹:1.皮肤划痕荨麻疹/人工荨麻疹;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3.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4.胆碱能性荨麻疹;5.寒冷性荨麻疹;6.日光性荨麻疹;7.接触性荨麻疹。西医治疗西医药物治疗主要抗过敏、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先来看一个案例:郑某,男,17岁2020.4.18一诊症见:天气热时发作,间断发作多年,此次发作疹色鲜红,遍及全身,少许口干,二便正常,已口服西药多日,可短暂控制,过后仍反复发作,瘙痒难耐,甚是折磨。皮肤划痕先白后淡红,舌淡胖,少苔,脉未查(网诊)。瘙痒难耐诊断:瘾疹-寒热错杂证处方:柴胡黄芩党参细辛法半夏生姜大枣郁金生甘草苍术地肤子5剂,每日一剂,一剂煮两次喝两次。(因系统审核要求,故省去剂量)嘱咐:注意忌口,忌煎炸辛辣油腻海鲜等;吃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出疹加重,属正常现象,发作加重时可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控制。2020.4.23二诊诉服药第四剂时发作一次,全身瘙痒,口服氯雷他定可控制。症状较前好转,无特殊不适。守前方加减:柴胡黄芩党参细辛法半夏生姜大枣郁金生甘草苍术地肤子徐长卿牡丹皮5剂,余同前。2020.5.24回访已愈。分型治疗:中医内科学一般将其分为风热犯表证、风寒束表证、血虚风燥证三个证型。实际临床上当各种症状夹杂的时候,你就很难明确区分得那么仔细。对于荨麻疹的治疗,我一般只分寒、热两个证型,寒证我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热证我用小柴胡汤加减;寒热错杂的,二方合用。如何快速区分寒证还是热证?你让患者在自己皮肤上用指甲快速划一下,如果皮肤划痕颜色白的或者淡白的,属寒;如果颜色鲜红,属热;如果颜色淡红淡红的,考虑寒热错杂。(核心重点)皮肤划痕色红,属“热证”这是主要大方向,基本上十拿九稳,当然你还可以结合症状表现、舌脉等。具体加减:治病我一般都是专方+专药,荨麻疹多属于自身免疫疾病,可以加郁金、细辛、甘草等调节免疫,郁金要大量;血分有热要加丹皮、芍药等;瘙痒严重加徐长卿、地肤子等。注意: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使用上述中药治疗荨麻疹过程中,要跟患者说明吃药前期极可能会引起症状复发或加重,这是正常现象,不要慌张,可以口服西药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控制。很多患者看到吃药后居然发作更厉害了,就认为医生的药不对症;也有医生看到这种情况,自己心里也没底,也以为是药物没效。其实非也,因为中医认为这是伏邪,要将邪气从人体内发出来才能根治,而邪气发出来的过程极可能引起症状复发或者加重,作为医生我们要对患者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一个提前预判,与患者做好沟通,避免引起紧张,不利于疾病康复。另外如果是过敏性荨麻疹伴有休克,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紧急正规医院就医,以免耽误,危及生命,必要时要行气管切开。附外治法:一、上述药方剩余的药渣可以煎水外洗。二、针刺:耳针取神门、肺区、枕部、肝区、脾区、肾上腺、皮质下等穴;针刺取曲池、内关、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风市、风池、大肠俞等,配合开“四关”(可参照前面推文《奇穴妙用(七):开“四关”,打开人体的总开关》)针刺三、放血:属热证者可以分别在双耳尖、双中指尖经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刺之,挤出少许血液。

发布了文章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优势

谁说中医都是吃中药?临床经验分享中医治疗皮肤病的优势。皮肤病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作为皮肤科医生,临床多年加上多年的经验总结一些干货。中医治疗有其独到之处,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分别从“整体观”、“辨证论治”、“三因制宜”、“内治外治结合”和大家分享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几点优势:中医以“整体观”为治疗基础、前提人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皮肤病虽发生于机体表面,但其发病的根本原因与内在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局部病变往往是内在病变的“局部反应”。皮肤病的诊治应注重从内而治。皮肤病病因有内因与外因,病机为风、湿、热、毒、虫等外因及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肝肾亏损等内因作用下,机体气血失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虚、瘀、化热、伤津等。临床中可通过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等方法对皮肤病进行辨证施治。从气血津液角度出发,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血热型、血瘀型及血燥型:血热证者:多因七情内伤,久则化火,导致热伏营血;或因过食腥发之物,导致脾胃不调,郁久化热;或因外邪客于皮肤,内外相合而发病;血瘀证者:常由病久气血失和,经脉阻滞,气血凝结,肌肤失养所致;血燥证者:常由病久阴血耗伤,化燥生风,肌肤失养所致。如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指由于长期外用含糖皮质激素制剂,停药后导致原有皮肤病复发、加重,迫使患者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一类疾病。近年来已成为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中药毒”范畴,将凉血祛风、解毒除湿、滋阴润燥、活血化瘀等整体治疗运用于临床,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是治疗皮肤病的核心和基础“辨病”是对疾病各个过程的病因、性质、部位、邪正关系及演变规律做出整体的分析,着眼于疾病整个过程的病理演变。“辨症”是抓主症,对症治疗,正确的辨症论治,能解决疾病当前的主要问题,提高治疗的精准性。“病-症-证”三者相互配合,既强调对致病因素的作用,和疾病本身特异性变化规律的认识。用药时以消除各种病源因素,又重视揭示患者的机能状态及其对环境反应的差异性,治疗时调整机体的反应状态及自身的某些属性;既重视治本,也结合治标。曾经临床接诊1例患者,皮损表现为浸润性红斑基础上多层白色鳞屑,Auspitz征(+),应先进行“辨病”,辨明其为银屑病皮屑,再对其进行辨证论治,“内有蕴热,郁于血分”为银屑病基本病机,以此基础上辨明血热型、血瘀型、血燥型、血燥夹瘀型等;最后再根据其伴随症状进行辨症,“病-证-症”相结合,以达到疾病的有效治疗。“三因制宜”个性化治疗原则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原则是治疗皮肤病治疗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因时制宜”指根据不同时间节律变化和不同季节气候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人体因四时所受邪气不同,治疗用药应有所区别。“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选择治疗用药的原则。“因人制宜”指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进行治疗用药的原则。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由于先后天因素等的不同,使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三因制宜”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饮食习惯等特点进行考虑,调整治疗方案,可以达到治疗决策的个体化要求,给予最适当的治疗。如对荨麻疹患者进行辨证,发生于冬季者,常表现为风团色白,得温而减,辨证为风寒证,治疗应予以疏风散寒药物;发生于夏季者常表现为风团色红,遇热加重,得冷则缓,辨证为风热证,治疗予以疏风清热药物。除内治法外,外治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皮肤科的“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从单纯的使用植物、火烤等直接接触皮肤以缓解症状,发展到现在有膏摩、熏洗、湿敷、贴敷、拔罐、火针、梅花针、贴脐、刺络放血等多种特色疗法,已经广泛应用到临床,并在一步步的通过系统、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和改革。外治法的选择包括药物、剂型、用法用量等,其中药物选择至关重要,如《理瀹骈文》所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法亦需重视“辨证论治”,即辨明病性的阴阳,病位的表里,病势的虚实,病情的寒热及何脏何腑受病,如此才可做到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银屑病易诊难治,病程延绵,外治法在其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已有中药涂擦、熏蒸、封包、溻渍、药浴、火针、针刺、刺血拔罐、火罐、穴位埋线、放血、淀粉浴、自血等十余种中医特色疗法运用于银屑病临床治疗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皮损经久不退,顽固难愈的症状。在日常的门诊接待及治疗中,现代更多在探讨中西医应对皮肤病患的方案。通过辨证论治,结合治疗,尽可能的让患者减轻疾病负担,缩短病程,提高生存质量。

发布了文章

青年阳萎中医治疗

疏肝解郁活血治疗青年阳痿​ 青年阳痿患者往往有两个特点: 一是阳痿患者易产生不良情绪,容易自我否定,故而“因郁致痿”和“因痿致郁”常互为因果; 二是肝郁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本质上肾虚不明显,但常因偶然状态不佳或新婚过度紧张,勃起功能未达到理想程度而出现较重的抑郁、焦虑情绪,临床上以疏肝解郁活血之品为主治疗此类阳痿患者,疗效明显。​ 柴胡—白芍—当归​ 柴胡苦而微寒,入肝胆经,善疏肝解郁,条达肝气,疏散之中又兼活血化瘀,能推陈致新;白芍酸苦而甘,其性微寒,能养血柔肝,平肝止痛,行血散邪;当归辛甘而温,入心肝经,因其味辛气轻,故能行能散,善活血化瘀,疏肝通络,疗气血之瘀滞,《景岳全书·本草正》云:“当归专能补血,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血中之圣药。”​ 临床上常将三药合用(柴胡10g,白芍20g,当归15g),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之意发挥“解郁柔肝,养血活血”之功效,尤对心理压力过大,肝郁证候表现明显的阳痿患者效果明显。原方虽始用于治疗妇科疾患,但抓住其“肝郁”的核心病机,兼夹脾虚血弱、瘀血阻络的特点,符合男科病“位在下焦,常以湿浊为启动因素,肝郁为病理特点,血瘀为疾病趋势”的重要病机规律,将其应用范围拓展到男科诸多疾病的治疗。处方时可随症加减,如伴有失眠可配伍合欢皮、首乌藤、酸枣仁调肝养血;肝郁化火可配伍牡丹皮、栀子清肝活血。​ 青皮—郁金​ 青皮苦辛性温,专入肝经,苦能疏泄下行,辛能升散温通,故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之效优,因其破气之力强劲,与活血之品合用兼治气滞血瘀诸证;郁金辛苦微寒,入心肝肺经,既能活血散瘀,又能行气解郁,属入血分之气药,其性寒沉降,有清心收敛之力,既可引血入下焦汇于宗筋,又能解阳痿患者郁而化火所生内热,可谓一举两得。​ 将两药合用(青皮10g,郁金15g),一入气分,一走血分,使肝气条达,肝血充盈,宗筋受血而能勃大坚久。若伴有少腹、会阴或阴囊等肝经循行部位疼痛不适,多为气血瘀滞日久,不通则痛,可配伍延胡索、枳壳、小茴香加强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

发布了文章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不为良相亦无妨:宋朝的知识分子在医生这条路,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常言道:“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病?”是啊,人生在世哪有不生病的呢?一旦生病了便要寻医问药,因此医疗行业应运兴起。 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不断革新进步,国家也很重视对医药人才的培养。我们纵观历史会发现,无论是从医药人才的社会地位,还是世人对医学价值认识的转变来看,宋代,都是医药发展史上一个不容小觑的重要转折点。 更有名士范仲淹曾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意在表明宋代的知识分子若想为天下百姓谋福利,就算做不成良相指点江山,成为良医亦可济世安民。 要知道,唐朝以前,行医卖药之徒乃君子之不齿。为什么到了宋代,主流的思想会认为医者和良相一样于社稷有功呢? 一、不为良相亦无妨?宋代知识分子从医 01.宋代很多医生都是“儒生” 由于从政和从医都需要寒窗苦读,所以身份较为容易转换。翻开宋代儒生的家族史会发现,其家三代以来基本都是“或儒或医”,如果科举不中,则弃政学医。这些知识分子仕途不得意,自然就要去找另一条“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路。 河南人姚济“父始业医”,他则从年少起就醉心四书五经,希冀他日考取功名,然“与诸儒试有司,不中,即拂衣去,专学医”,他将儒家学问与医学融合,最后成为了天下名医。这便是宋代儒生“或儒或医”的鲜活例子。 还有一位南宋的著名儒医——许叔微,他可谓是儒医中的典范,著有多本医学典籍,是后世中医学的奠基人。 许叔微自幼学习儒学,十分刻苦。相传,他父母皆因病而过世,这使年幼的他深深体悟到医者对这个社会的重要价值。因而他在学儒期间也“刻意留意方书”,立誓要以救死扶伤天下下为己任。他医术精湛,大公无私,最终成为了一位名医。在儒学方面,他也颇有成就,曾官至集贤殿学士,人称“许学士”。 当然了也有一些身居高位但依然热爱医学,毅然从医之人,不过这还是较为罕见的。 这些半儒半医的医生文化水平甚高,对医学典籍的理解更加独到,因而医术更加精湛,在诊病开药、辨证施治时较之前人更为得心应手。 02.“不为良相为良医的诠释” 当我们阅读一些明清时期文学作品时,如《水浒传》、《儒林外史》等,通常会见到人们尊称医生为郎中的现象,这种转变始于宋代。 在宋以前,“郎中”只是一个纯粹的官名,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并不指代医者。 宋代,儒医之说兴起,使得“郎中”一词逐渐演变为中医的通称。宋代的儒医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将医者与儒者并列,一儒一医,表明医生与儒者同等地位;名儒黄震曾赞同这一观点:“天下之伎木皆为民生蠹,惟医者为有益,故世或以儒医并称,尊之也。”说明当时儒医的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世人对儒医很是认可和尊重; 二是指医者有儒家的思想和做派,与儒家非常接近;如南宋铉翁云:“医,学问之道也,进则为儒矣。”昭示了宋代儒医的产生的思想基础。许多儒生选择从医,极大的提高的医学界整体的文化素养,使宋代的医学水平空前发展。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一说法,在舆论上促进了宋代医生地位的提升,也因此鼓励了一大批立志经世致用的读书人,为他们由儒入医提供了精神支持和心灵寄托。 儒医的产生,使医生这个群体由草根走向精英化、专业化,同时,他们也用实际行动为“不为良相为良医”的观点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二、为何宋朝的知识分子在医生的道路上可以走上人生巅峰 01.学医本身就要求学者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在现代,培养一个医生有多难?大学五年、研究生三年、规培三年、这当中需要背诵大量的专业知识和进行大量的临床训练。 在古代,与今天相差无几。 学医第一步,是要研读医术,识记药名。若是你胸无点墨、目不识丁,那自然万万不行的。这是作为一名医生的基础操作,就如同去考驾照,科目一的基础理论知识都背不下来,不懂交通规则和交通标志,这样草率的就上了路可是要出人命的! 要想进一步走上“医学大道”,须得沉得住气,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力。如周密言:“吾乡医者庞良臣、良才兄弟二人,指上颇明,最是暗记诸药方,不差分毫,为难能也。” 指的是医生要细心抄录药方,踏实积累经验,从晦涩难懂的医书典籍学习理论,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对症下药。 这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需要医者极高的文化素养。因此,对于宋代知识分子而言,学医,本就是一种挑战,何谈屈了他们的寒窗苦读数十载的才干? 02.宋朝统治者对医学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春秋时期,齐桓公特别喜欢穿紫色衣服,所以下面的臣民百姓也效仿着穿紫色衣服,这便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典故的由来。 在宋代,这群知识分子们之所以在从医路上前程似锦,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重视医学、热爱医学,给予了这些医者莫大的支持。 中国历代统治者重医学者,莫过于宋,宋太祖赵匡胤就曾为其弟艾灸治背。 宋太宗赵光义,更是一位狂热的医学爱好者。据记载他收藏的名方有千余。在未登基前,他就十分热爱钻研医学。 “求集名方,异术,玄针,皆得其要。”,时常亲自试药,以验证药方的药效。 即位后,太宗又召集翰林医官,希望献家传经验药方,收入宫中,后来命王怀隐等人编撰了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他又亲自为此书作序。该书共100卷,门类很是齐全,理、法、方、药俱全,是宋代较为系统的一部医学著作,临床价值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太宗率先垂范,“亲阅方书,俾令撰集”,这给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那个时代,每一个社会思潮的出现都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如秦汉时期重农抑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不可乘车穿丝,子孙后代不可做官,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绝对不会、也不敢违背君王去从商的。 因此,宋代统治者对医学的支持,无疑激励了许多知识分子走向医学之路。 03.医生地位显著地提高 韩愈《师说》中曾这样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说明在唐代以前医者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比士、农、工、商还下一等,是君子不屑为伍的一类人。 但到了两宋之际,由于儒医的业务能力强,医术高明,早已从巫医的时代脱胎换骨,再加之君主的推崇,以及民间广为流传“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舆论营销,使得医生群体迅速壮大,人民认可度普遍提升,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在当时,医生已然变成了加官进爵、光宗耀祖的优良选择。我们现在有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来对医生的职称进行划分,宋代也是这样。医生共有六品级,十九级具体官职,最高为翰林医官,相当于中央的五品大夫。这样系统且明确的等级划分,使从医人员有固定的俸禄,既能救死扶伤,也有了加官进爵的机会。 医者社会地位提升的另一个体现是:医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了宋代“刑法”——《宋邢统》的保障。所以说,是金子在哪都发光,从医照样能光宗耀祖,走向人生巅峰! “善医者,必先读神农之书,以遍识天下之药。” “凡唯医者,须略通古今,粗守仁义。” 这描绘的是身为一个医者的艰辛与不易,得通古今,得遍尝天下之药。他们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砥砺自我,只为救死扶伤。 相传在古代,医馆都会挂上一副对联:“但愿世人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医者父母心可见一斑。 在今天,我们的医生们继承先贤遗志,在医学的道路上寻找疾病的源头,擒拿蛰伏的死神,用坚定的信念执着地托起黎明,用无疆的大爱撑起民族的脊梁。 在宋代,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儒生在封建社会中“进则救世,退则救民”的自我要求;在今天,我们的社会文明和谐、公正平等,因此不管你是从政、学医、还是在其他的岗位,都更应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唯有真心为国为民者,方为大丈夫。

发布了文章

行医随想

好医生的标准,现在好医生太少啦 导读“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妙手回春”等等都是对一名好的中医大夫的评价,现如今想做一名好医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与品质呢?彭鑫博士在此为我们谈谈好医生的标准。 在我的求学经历中,大约拜了二十多位老师,民间的、经院学派的、火神派的、按摩推拿导引的、火罐的、针灸的、讲病的、五运六气的……太多了!我总结好的中医,外在有这么几个标准: 1.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 只有会把自己的病、家人的病解决了,那才是把功夫学到身上来。你看很多古代医家就是先给自己、家人、老师治病,再给亲戚朋友治病,再给周围的人治病,这样起来的。 如果自己的病都治不好,自己父母的病也拿不下来,亲戚朋友更不用说了,就靠广告拉病人,这种人用脚后跟想想都觉得不靠谱,最好还是敬而远之吧。这其实也是我选择老师的一个标准,“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老夫子早就总结过,由内而外,先从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功夫才扎实。 2.一般来讲开药不贵 一个医生,如果给患者经常开一些没有必要的贵重药(如冬虫夏草、藏红花、川贝……),就说明他心思没有放在看病上,而是放在挣钱上了!真正的好医生是以病人病情为重,对于贵重药材适当应用,一般开药都比较便宜。 在北京,一般一副中药大概15~80块钱不等,我开过的最便宜的药方——疏风散寒、调和营卫的“桂枝汤”,一副药才3块钱,而补益气血,补肾填精的药方如八珍汤、右归饮、大补元煎等,比较贵的不过50元。 我的一个同学去了一家北京郊区的医院上班,半年后辞职不干了,原因就是看不惯院长开贵药(这很有点愤青的正义感)。他们那个院长,每服药里面必加川贝30克、西洋参15克,无论男女老少、寒热温凉、内外妇儿统统都加这两味药,药价一下子提到一副药100~500块钱,从中牟利! 很难想象一个大夫一边看病,一边心里面算计从药费里能赚多少提成,这样看病心就乱了,病是不会看好的。而且每服药里面用贵药时间长了,医术也下降,成了一个卖药的大夫(现在这一类的大夫大有人在,他们的理论是“大家都要混饭吃”)。 孙思邈说: “大医治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现在很多大夫治病的时候欲望可多了,有欲有求,内心不净,病怎么能看好? 3.遇到困难家庭,免收诊费甚至药费 我所遇到的老师里面,真正的高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良”,也就是有同情心,遇到困难患者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其人生经历之中都有一段长期的、坚持的义诊活动。这种人“天机”特别容易发动,很多智慧就在行善当中迸发出来了。医学自古以来都是神仙之学,其中蕴含了很多生命秘密,很多都属于“天机”,要想出神入化,非要打开“法界的秘密”不可。庄子说: “嗜欲深者天机浅。” 欲望多的人,内心的智慧就不容易开启,所以医术水平不会太高。我们看自古以来的医家,张仲景、孙思邈、钱仲阳、葛洪、陶弘景、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喻嘉言、缪希雍、徐灵胎、王孟英…… 相信只要看过罗大伦先生所著的《古代的医生》这本书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医术和医德成正比的。这些医生大都有恻隐之心,心地善良,遇到困难患者免除诊费甚至药费。北京已故名老中医孔伯华,每天早上看诊前十位患者都是免除诊费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经常施舍药物给贫困患者,如八珍汤、四物汤,动辄赠送给患者一个月、两个月的药,这些药材在当时也是价值不菲,但是朱丹溪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帮助这些人:这些先贤们的义举,十分令人感动! 4.三副起效 我的老师之一点苍老道跟我说: “人的气三天就一变,如果是时气病(因为天地节令、五运六气、外感风寒暑湿燥火而导致的疾病)吃药,特别是经方,三副药没有动静,你可以换医生了。” (这个要求太高了,一般医生达不到)当然还有很多是慢性病,不可能短期见效果的,多数慢性病一般需要大概一个月乃至三个月才能看到效果,患者不能急功近利,还需要配合医生的医嘱,效果才能显示出来。就像张景岳治疗一个病人,吃了五年的中药,补肾益精,同时配合节欲宝精,结果最后好了,这种情况也存在。但是一般高手治疗感冒、发烧、腹泻、腹痛之类的急性病,一副药就治好了,不用出手第二次。 5.服药后神清气爽,而非灰头土脸 很多大夫为了追求疗效,不惜用一些霸气的药,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当时病好了,比如也不高烧了,也不咳嗽了,也没有痰了,所有症状都消失,但是有一点,整个人蔫了,灰头土脸的,没有精神了,连续一个月甚至半年都精气不足。 很多小孩子一感冒就输液,一输液体温、血象就正常,症状也消失,但是脸色发青黄、胃口不好、身体瘦弱……长期下去,吃饭吃不好,体质就差了。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从小看病就喜欢吃西药、输液的孩子,长大之后的体质相对都比较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药的副作用导致的。 因为在中医眼里,有一部分抗生素是苦寒之品,激素是抽提元气之品,用了之后当时很管用,过后副作用特大,这就好像是过度开采导致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一样。而对应到中药方面呢,有一些药就是清热解毒的寒凉之品,如黄连、黄芩、黄柏、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鱼腥草、青黛、紫花地丁、穿心莲、马齿苋等等,经常用、长期用也会伤阳气,而用这些药的时候,如果能够配合健脾的中药就会好一些。 我2006年就治过一个小时候肺炎用大剂量苦寒药治疗的病例,该患儿肺炎已经被“治好”了,表面上没有症状了,实际上邪气被压到深层次了,一年之后却得了哮喘,合并湿疹。因为中医来讲,小儿是纯阳之体,正气抗邪,会把肺里面的寒邪往外散出,但因为苦寒药伤了脾胃,发表能力弱,所以欲发不发,闭于胸肺,则为哮喘,“肺主皮毛”,湿疹由此而发。再找原来的大夫,再使用苦寒药,一点效果都没有了。一个才四岁的小孩子,开的药多得足足一口煮饭锅都放不下,喝了之后还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喝完后恶心、呕吐、拉肚子,小孩子对父母说:“我不喜欢喝中药!” 父母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喝!”其实有时候良药不一定苦口,有时候我给小朋友开的很多药都是酸酸甜甜的,并不难喝,也把病治好了。 一个月之后,在不适当用的苦寒药的摧残下,小孩脸色蜡黄发青,体质瘦弱,容易感冒……这都是追求短期疗效所导致的。 后来我用温阳健脾、利水宣肺的的苓桂术甘汤加味,调理了一年左右才把孩子治好,胃口好了,不哮喘了,壮实了,而且一年没有感冒。调理一年期间,我跟小朋友的父母交代:“只要出现感冒表现,这就是邪气外达的表现,千万别再滥用抗生素和苦寒药清热解毒了,赶快给我打电话,我给开帮助肺气宣发的中药,把体内的邪毒排出来!”这在中医来讲叫作“阴病出阳”,好事!小朋友一年内出现感冒症状三次,我用中药解表散邪,每感冒一次,病就轻一分,三次之后,哮喘消失了,湿疹也好了一大半。 所以,无论是苦寒还是辛热、还是虫类、动物类的药,猛药一定不能长期用。著名的用猛药专家,金元时代的四大家之一,攻邪派高手张子和,人家也是一两服药汗、吐、下之后就用温和的药调养身体了,也没看到天天用这些霸道药的。 好医生开的药服了之后,感觉神清气爽,“如风吹云,若见苍天”,这种清爽通利的感觉就出来了,而某些庸医开的药吃完之后,灰头土脸、昏昏沉沉、胃口不好、脸色晦暗、精力不足……总之,就是把病人的正气耗伤了,正气不能抗邪,于是症状就消失了。因为正邪交争的时候症状最明显,比如感冒、发烧、打喷嚏、流鼻涕……这些都是身体的抗病反应,中医传统的方法是“开门逐寇”,也就是把正气扶上来,抗除病邪。但如果一味清热解毒呢,就会把人体的阳气搞虚弱了,自然抗病能力下降,人体的症状消失,表面上“好”了,实际上后续麻烦一大堆!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点点体会,大家在当地找大夫可以作参考。

发布了文章

脂溢性脱发的中医辩证

脂溢性脱发,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第一,火郁型。 三黄泻心汤、升降散有使用的机会。​ 第二、湿热型。​ 脾胃湿热型,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有使用的机会。​ 肝胆湿热型,龙胆泻肝丸、柴胡清肝饮等有使用的机会。​ 脾虚夹湿型,参苓白术散等有使用的机会。​ 脾肺气虚夹湿热型,李东垣清暑益气汤等使用的机会。​ 第三、阳虚型。​ 阳虚水泛型,牛车肾气丸、苓桂术甘汤等有使用的机会。​ 肝肾虚寒,阴火上浮型,潜阳丹,以及祝味菊的“温潜法”有使用的机会。​ 目前临床实际中,脂溢性脱发属于“湿热类型“”的相对最多。​ 以上,有关脂溢性脱发的中医分型治疗,仅仅是我个人的体会总结,不尽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西医认为,脂溢性脱发,大多属于雄激素过度表达。需要使用非那雄胺,这一类药通过抑制睾酮转化为生物活性更高的双氢睾酮,来达到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目的。不过这类药物使用不当,会导致男性 xing 功能障碍。

发布了文章

皮肤病发病机理与脏腑的关系

患上皮肤病的原因有很多,和五脏六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中说:“肝为牡脏,其色青……心为牡脏,其色赤……脾为牝脏,其色黄……肺为牝脏,其色白……肾为牝脏,其色黑。”在五色分属五脏的基础上,《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进一步指出:“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说明肌肤的色泽相合与五脏精气的旺盛、气血的充盈有着密切的联系。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素问·六节藏象论》又云:“心者……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脾胃大小肠三焦者……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说明脏腑的功能与人体的面色、毛发、爪甲、皮肤、四肢、肌肉的健康有密切的联系。 经络系统内连脏腑,外属筋肉、皮肤、五官,特别是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故有“头者,诸阳之会”之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又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这些论述充分说明经络将人体的脏腑、筋脉、肌肉、皮肤紧密联系在一起。脏腑精气和气血通过经络与十二筋脉、十二皮部的联系、输送作用,使关节舒利,肌肉丰满,皮肤润泽。相反,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的失调必然会影响到人体肌肤、毛发、形体的协调美观。 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脏腑与肢体、五官有着所主与归属、开窍的关系。脏腑、气血、经络的生理功能协调一致是健康的基础。皮肤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皮肤病不仅仅是皮毛之疾,而是脏腑、气血的生理、病理在皮肤上的反映,即“有诸内必形诸外”,“没有内患不得外乱”。 01 心与小肠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分清泌浊,吸收营养,下输水液于膀胱。心主血脉,血液的循行有赖心气的推动,心气旺盛则面部红润光泽,若心气虚则面色白,失去健康的面色,甚至出现青紫的病色。心主神明,若情志抑郁化火,或过食辛热、炙煿,使心火炽盛,常可导致口舌生疮、糜烂;或皮肤红斑成片,灼热而痒,心烦不宁。若心移热于小肠,熏蒸水液,可导致尿少、热赤,皮肤肿胀、水疱等。 皮肤疖肿、毛囊炎、急性湿疹、皮炎等急性化脓性、瘙痒性皮肤病多与心经火热有关。 02 肺与大肠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肺的宣发功能使水谷精微输布于皮毛,滋养周身的皮肤、毛发、肌肉。若肺气虚,或外邪侵入,由皮毛而犯肺,宣发不力,使水谷精微不能输布、营养肌肤,则皮毛憔悴、枯槁。肺经起于胸中,上行过胸,开窍于鼻。若肺经热盛,循经上扰,可致胸、面皮肤红斑、脱屑、灼痒。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降,或肺经风热可影响大肠传导糟粕的功能,出现大便秘结,致热毒无以排泄,而走窜肌肤。 临床上面部的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口周皮炎、皮肤疖肿等多与肺经的风热有关。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以及具有结节性损害的皮肤病等多与肺失宣降、气机不畅、痰湿凝结有关。 03 脾与胃 脾主运化,脾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的正常受纳,水谷精微物质的吸收、输布,水湿的运化、排泄均有赖于脾胃功能的旺健,故有脾为后天之本之说。若脾胃功能失常,则全身肌肤失去水谷精微的滋养,肌肤枯槁无泽、萎黄干燥;爪甲苍黄不荣;毛发干枯、脱落。若水湿运化不力,停留体内,内困脾脏,外淫肌肤,则皮肤肿满、糜烂渗出。若脾气虚,无力统血,则可见血不循经、游溢脉外的皮下紫癜。 湿疹、天疱疮、带状疱疹等水疱性、糜烂渗出性皮肤病多与脾虚湿盛相关,异位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瘙痒病、色素性皮肤病及鱼鳞病等干燥、瘙痒性皮肤病多与脾虚运化不力的“藜藿之亏”、肌肤失于水谷精微的濡养有关。皮肤紫癜、牙龈出血等血溢脉外之病常是脾虚脾不统血之故。湿疹是临床常见病,也最缠绵难愈,作为皮科大夫,除要掌握脾胃的生理、病理,更要重视脾胃病的治疗、方药的应用。 04 肝与胆 肝主藏血,主疏泄,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胆为“中精”之府,主决断,参与人的精神活动。肝胆互为表里。肝调理疏泄气机的功能,对维持气血的顺畅运行,保证肌肤、筋脉得到充足的血液濡养是十分重要的。若肝藏血不足,则肌肤得不到阴血的滋养,则可致肌肤甲错、粗糙,毛发枯槁、脱落。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导致气机紊乱,气血悖逆,则皮肤斑驳、无华。肝不藏血,血不荣筋,则使筋失所养,筋气外发,爪甲失荣。若气机郁滞,郁而化火,可致肝经热盛,肝风内动,引起神志、情绪的变化,在皮肤则可引起皮肤急性泛发性的红斑、瘙痒等。 临床上凡急性、泛发性的皮炎,湿疹,或疱疹性疾病,多与肝经的风热或湿热有关;色素性、肥厚性、结节性皮肤病,如黄褐斑、扁平疣、甲营养不良等又多与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或肝不藏血,阴虚血燥,筋脉、肌肤失养有关。 05 肾与膀胱 肾主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又主纳气、主水,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肾主藏先天之精,精能化气,精血互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原动力,因此,肾又称为“先天之本”。人从父母禀赋来的先天之精的多寡、性质,常常决定人一生的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发生、转归。肾精充盛,肾气就充实。否则,肾气就虚。肾的功能活动低下常常导致生长发育的迟缓;或膀胱气化不利,开阖失司;在肌肤则出现皮肤暗黑不润、毛发细弱稀疏等。许多具有遗传性质的皮肤病大多与肾精不足或禀赋不足有关。 在临床中,一般先天性、色素性、慢性皮肤病常因于肾阴虚或肾阳虚,如雀斑、黄褐斑、色痣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等亦多与肾精的亏损,肾阴、肾阳的虚衰有关。 虽然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但五脏中起更重要作用的是肾、脾二脏。因为肾主藏精,主骨,生髓,是五脏六腑精气之所在,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素问·上古天真论》对此有详细的论述:由于“肾气盛”、“肾气实”而“齿更发长”,“而天癸至”,“精气泻溢”,“故有子”。由于“肾气平均”而“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发长极,身体盛壮”;“肌肉满壮”。由于“肾气衰”而“发堕齿槁”;“面焦,发鬓颁白”;“天癸竭,地道不通”;“精少”;“形坏而无子”。“肾脏衰,形体皆极”。充分说明了肾气与毛发的茂盛、筋骨的健壮、牙齿的坚固、皮肤的润泽、形体的健美有密切关系。 脾主运化,运化功能关系到人的饮食水谷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输布,是气血化生之源。人体之所以有生机、有活力,全赖脾胃的濡养和健运。脾胃的盛衰与人体健康休戚相关,对面部气血起着决定性作用,故中医素有阳明胃脉荣于面的论述。肾精秉承于父母,又需要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化生和濡养;脾运化水谷精微又需要肾中阳气的温煦。正如明代大医张景岳所说:“人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 肝、脾、肾三脏皆为统血、藏血、生血之脏,黄褐斑患者大多为女性,且发病多与月经有关,故除应掌握肝、脾、肾三脏的病机,更应熟悉妇科特点。因此就拍打调理皮肤病而言,最好是地毯式拍打疏通12条经络了。

发布了文章

失眠的发病机理的中医论述

失眠是因为阳不入阴?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睡眠不但有助于补充体力,而且还可以提高第二天的工作效率,但是因为人们的压力加大,以及饮食和作息规律的改变,让很多人出现了失眠症,所谓的失眠,就是 阳不入阴,具体怎么回事儿呢?   人的体表有气运行,名为卫气,在白天的时候,卫气会在人体的阳分里行走,到了晚上,就会丢到阴分里,如果阳气入阴经时,人就想睡觉,如果卫气在阴经中行走完之后,人就会醒来 ,这是睡眠的机理。阳是身体的动力,是能量,而阴是死物,阴液是通过阳气的推动和温和才会发挥作用的,阴得阳生才能泉源不竭。 ​   白天人体活动时,是在消耗的阴分,而动到极限时,阴分会过度消耗,这时人就会疲劳,需要休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睡眠之后,阳气开始收敛,消耗减少,这时会促进阴分的化生,等 阴分养足了,第二天人体才有充足的阳气。长眠失眠的人,往往脸上会有皱纹,手掌的纹路也较乱,这是阴分亏虚的表现,也是因为阳不入阴,阴气得不到化生,而导致五脏六腑阴液不足, 如果能够引阳入阴,就可以治好失眠,为何阳不入阴呢?有这3种情况: ​   1、气郁化火​   如果一个人经常感觉到心烦气躁,可能是因为体内肝气郁结所导致的,气郁化火,使心神受到扰乱,这时就会把阳气排斥在外,导致阳不入阴,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的失眠者,可以服用一 些清热解郁的药物,失眠的症状会慢慢消失。 ​   2、寒湿严重​   如果身体内的寒湿之气过重时,阳气进入身体后,无法推动这些寒湿之邪,人往往会感觉到很累,就算经过一夜的睡眠之后,依然会感觉到身体乏力,就连做梦也经常做一些累人的梦, 身体感觉到沉重,犹如灌铅,身体也感觉像是披了一床的被子。出现这些表现的人,需要温补阳气,只有阳气充足,才可以推动阴液的运行,睡醒之后身体会感觉非常放松,所以因为寒湿严 重而引起的阳不入阴,经常失眠者,需要健脾祛湿。 #番茄健康超能团#​​​​​   3、阳不入阴​   人之三阳为太阳、少阳、阳明、人之三阴为太阴、少阴、厥阴。阳入阴是表入里的过程,“人卧气血归于厥阴肝”,即由太阳至少阳,由少阳至阳阴,由阳明至太阴,由太阴至少阴,由 少阴至厥阴,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阳明至太阳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或障碍时,就会导致阳气无法入阴,人就会失眠。​   《黄帝内经》指出“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阳气不能经过阳阴(胃)时,进入到太阴(脾)时,就会造成阳不入阴,则容易出现失眠。​   不过失眠也受心脏和肾脏的影响,如果经常熬夜,在胆经自我修复的时候(晚11点-凌晨1点)却经常熬夜,慢慢的会出现心肾不交,往往也会出现失眠;如果气血不足时,也会导致失眠 ;脾胃失和,也容易导致失眠,只有找到自己失眠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对症治疗,从而得到缓解,你有失眠的症状吗?​ 奇效,失眠的朋友可以试试。​ 药方解释如下:人参、麦冬、南五味子、山茱萸、酸枣仁(炒)、桑寄生、丹参、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龙骨。​ 方中人参甘补微苦微温,善大补元气,益气以助血行、津生,并能安神定悸;麦冬甘补微苦微寒,善养心阴、清心热而安神;南五味子酸收甘补而温,善益气生津、滋肾养心、安神定悸。三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生脉安神之功,故同为君药。​ 山茱萸酸敛甘温补虚,善补益肝肾、收涩固脱;桑寄生甘补苦泄性平,善补益肝肾;炒枣仁甘补酸敛性平,善养心安神;丹参苦泄散而微寒,善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清心安神;赤芍苦泄散,寒清热,善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土鳖虫咸入血,寒清泄,性走窜,善破血逐瘀。诸药合用,助君药活血通络、清心安神,故为臣药。​ 黄连苦寒清泄,善清心火以安神定悸;龙骨甘微寒质重,善重镇安神;两药共佐君臣清心安神。甘松香窜辛行温通,善理气通脉、醒脾健胃,并防君臣补益之品滞腻碍胃。故此三药共为佐药。全方配伍,补中有行,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之功。

发布了文章

带状疱疹与生殖器疱疹区别

都叫疱疹,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有啥区别。 发病部位不同: 大多数情况下,生殖器疱疹都发生在外阴的皮肤黏膜交界处;而带状疱疹大都发生在神经分布区域,由于多发于肋间神经,沿腰部呈带状分布,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或火带疮。 皮损特点不同: 生殖器疱疹的皮损特征是红斑上针头大小簇集成群的小水疱,大多一群,分布在皮肤黏膜交界处;而带状疱疹是成群水疱沿神经走向分布,群与群之间间隔有正常皮肤,多见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 临床症状不同: 生殖器疱疹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局部灼热而瘙痒,疼痛较少;带状疱疹主要表现为局部灼热而疼痛,疼痛往往比较剧烈,尤其是三叉神经第一支发病引起的疼痛。(这个不同点最为明显,得过带状疱疹的都知道,疼起来“要命”,这是患者用的最多的描述语)。 预后不同: 带状疱疹发病后肌体可以获得终生免疫能力,一般很少复发,但部分病人,尤其老年人会遗留神经痛;生殖器疱疹痊愈后,患者不会获得终生免疫能力,病毒呈潜伏状态,当肌体免疫力低下时,病毒会活跃繁殖而激发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一般是在相同部位,以相同症状表现出来,不少患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发布了文章

春季常见皮肤科疾病的治疗

痒痒痒,春季常见的7种皮肤病用药大全! 春天万物复苏同时也是皮肤病高发季节,皮肤过敏、皮炎、荨麻疹、湿疹、风疹、水痘等皮肤病屡见不爽。 由于春天风沙大、浮尘多,冷热骤变、细菌、螨虫、花粉多,皮肤易干燥过敏,皮肤病容易复发或加重。那么,有哪些药物治疗方法呢? 01脚癣 1)水疱型脚癣 症状:水疱壁不易破裂,水疱周围的皮肤无红晕。 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数日之后,疱液可被人体自行吸收,水疱破裂后会形成环状脱落碎屑,皮损会不断向四周扩散;如果继发细菌感染,水疱周围会有大量红晕,疱液会化脓变浑浊,破裂后会出现局部的皮肤糜烂。 水疱型脚气剧痒难忍,只有将其弄破才能有所缓解。 用药建议: 外用药: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足光散、脚癣一次净、特比奈芬乳膏。 口服药: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 联合用药:多种维生素、B族维生素。 2)糜烂型脚癣 症状:主要表现为趾间皮肤皲裂,露出红色糜烂面,有恶臭味,甚至会引起丹毒、癣菌病等合并症。趾间糜烂和角质层浸渍发白是糜烂型脚癣最显著的特点。 用药建议: 外用药:足光散、脚癣一次净、特比奈芬气雾剂或乳膏。 口服药: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酮康唑。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多种维生素和螺旋藻。 3)角化过度型脚癣 症状:脚跟或脚缘部位皮肤粗厚,纹理增宽加深,皲裂,甚至因皲裂致出血甚至剧痛。主要特点为脚部皮肤角质层干燥、增厚和脱皮,并由脚缘向脚背不断蔓延。 用药建议: 外用药:复方水杨酸溶液、土槿皮酊、曲咪新和硝酸咪康唑乳膏。 口服药: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酮康唑。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粉。 02体癣与股癣 症状:患处皮肤破损,呈现红斑、丘疹、水疱、鳞屑等,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用药建议: 外用药: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复方水杨酸溶液、特比奈芬乳膏等。 口服药:伊曲康唑,酮康唑,特比奈芬。 联合用药: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粉。 03甲癣 症状:趾甲板变成白色、灰褐色或淡黄色,无光泽,质地变脆,增厚;甲板和甲床出现分离;趾甲下堆积有大量角化性鳞屑。 用药建议: 外用药:阿莫罗芬乳膏、环吡酮胺乳膏、亮甲。 口服药:伊曲康唑、特比奈芬、氟康唑、酮康唑。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维生素C。 04皮炎 1)接触性皮炎 症状:局部有充血、清晰可见的淡红或鲜红色斑;重者出现丘疹、水疱和大疱糜烂渗出液,甚至皮肤坏死或溃疡。除瘙痒疼痛外,少数患者还伴随恶寒、高热、呕吐等症状。 用药建议: 外用药:丹皮酚软膏、艾洛松乳膏、皮炎平乳膏。 口服药:氯雷他定糖浆、荨麻疹丸。 联合用药:维生素C、钙剂、氨基酸软胶囊、氧氟沙星凝胶。 2)神经性皮炎 症状:患者的颈、肘、膝等部位出现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对称分布。发病时剧烈搔痒,多发于成年人。 用药建议: 外用药:丹皮酚软膏、曲咪新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口服药: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片。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钙剂。 3)脂溢性皮炎 症状:初发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伴有油腻状鳞屑或黄色结痂。患者眉、鼻翼、耳后多有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有不规则黄红色斑片、糠秕状鳞屑,严重时可发展为红皮症。 用药建议: 外用药:采乐、恩肤霜。 口服药:B族维生素、甲硝唑,抗组织胺药(扑尔敏、氯雷他定糖浆)。 联合用药:维生素C,B族维生素,清理血液毒素。 05湿疹 1)急性湿疹 症状:发病急,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多发,常呈对称分布。在病程发展 中,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等各型症状可循序出现,常有2-4种皮疹同时出现。 用药建议: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皮炎平。 口服药:维生素B族、维生素C、钙剂、荨麻疹丸。 2)亚急性湿疹 症状: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搔抓后出现糜烂、溃烂面。 用药建议: 外用药:丹皮酚、皮炎平、艾洛松。 口服药:敏迪、维生素B族、钙剂。 3)慢性湿疹 症状: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并且出现色素沉着;持久不愈可出现皮损纹变粗大,干燥甚至发生皲裂。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和肛门等处。 用药建议: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皮炎平、艾洛松。 口服药:敏迪,维生素B族,维生素C,荨麻疹丸。 06带状疱疹 症状:患处多簇集性水疱,边界清晰并呈带状排列,触摸感觉疼痛。中医俗称 “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缠腰”、“蜘蛛疮”。该病好发于成人,春季常见。 用药建议: 外用药: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康复新液。 口服药:抗病毒药口服液、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 联合用药:氨基酸软胶囊、B族维生素、甲钴胺等。 07寻常性痤疮 症状:好发于前额、双颊、胸背和肩部。初期为粟粒大小的毛囊性丘疹,顶端形成角质栓,进而发展成脓疱、结节,感染后伴有轻中度疼痛感。 用药建议: 外用药:维A酸、甲硝唑凝胶、阿昔洛韦凝胶。 口服药:维生素B6、维胺脂、甲硝唑、锌剂。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多种维生素、葡萄糖酸锌片。 日常防护措施 1、过敏体质的人群应避免到鲜花盛开的地方去;不要接触到狗、猫等小动物;不要进入灰尘大房间或长期无人出入的仓库,减少过敏的机会。  2、增加户外活动。由于目前为疫情期间不适宜外出,那么在家应该多开窗通风,避免室内潮湿。可先接受小剂量紫外线照射,白癜风患者不适宜过度的紫外线照射,需要涂抹防晒护肤品。 3、不要用含光感物质较多的化妆品,如不纯的凡士林、香水、花露水等。 4、尽量少吃或不吃光敏性食物,如:苋菜、菠菜、泥螺、马兰头、芹菜等。  5、应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以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  6、一旦得了皮肤病,应及时咨询医生和药师,切忌自己盲目用药。

发布了文章

什么是花斑癣?

花斑癣俗称汗斑,也叫花斑糠疹,是由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表真菌病。 临床症状表现为: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上有糠秕状的脱屑。 本病抓挠后可造成皮肤破损,引起继发感染。难治愈,易复发,间歇重复用药有助根除。 花斑糠疹是由马拉色菌属真菌导致的。常见的病原菌包括糠秕马拉色菌、厚皮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斯洛菲马拉色菌、钝形马拉色菌等。 本病可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青壮年男性多见。常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病程慢性,冬季皮疹减少或消失,但夏天又可复发。 初起损害为围绕毛孔的圆形点状斑疹,以后逐渐增至甲盖大小,边缘清楚,邻近部位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形,而周围又有新的斑疹出现。表面附有少量极易剥离的糠秕样鳞屑,灰色、褐色至黄棕色不等,有时多种颜色共存,状如花斑。时间较久的呈浅色斑。皮疹无炎性反应,偶有轻度瘙痒感,皮损好发生于胸背部,也可累及颈、面、腋、腹、肩及上臂等处,一般以青壮年男性多见。 1.临床表现 (1)好发季节:夏季。 (2)好发部位:汗腺、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上部、腋下等。 (3)自觉症状:微痒。 (4)皮损特点:粟粒至甲盖大与毛囊一致的淡褐、淡白斑,表面少许糠秕样鳞屑,可互相融合。 2.滤过紫外灯 有时皮损在滤过紫外灯下呈黄色荧光,对诊断更有帮助。 中西治疗方法详解 酌情采用局部外用药物和全身系统治疗。由于花斑糠疹难以治愈,容易复发,间歇重复用药有助根除。 首选中药治疗最好 1、内治方法:皮损由颈部发生、腋及胸背呈点滴状斑点,呈灰色、褐色或白色,有细鳞脱屑,有的融合成片,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药方:生地饮加减。生地、玄参、茯苓、银花、赤芍、丹皮、白蒺藜、野菊花、马齿苋、虎杖、甘草等适量。瘙痒甚者,加刺蒺藜、地肤子、防风。虚热重者,去虎杖、马齿苋,加地骨皮、知母。兼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 2、外擦汗斑方: (1)浙贝母、生硼砂、冰片、枯矾适量,以上药研末,调匀,外用,适量土槿根皮酊或克霉唑软膏外搽患处。 (2)密陀僧研细末,黄瓜片蘸密陀僧粉贴在患处,贝母、南星等量,共研细末,生姜片蘸药搽患处。 (3)米醋、百部、蛇床子、硫黄各适量,土槿皮、白砒、斑蝥、白国樟、轻粉、(或加水杨酸、冰醋酸、醋酸铝适量。先将白砒、硫黄、轻粉各研细末,再同其余药物和米醋浸在瓶中或缸中,备用。 总的来说,对于花斑癣的治疗,大家可以通过中药煎煮内服或是外擦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只是大家要注意,不同程度的花斑癣,可能相应的中药药方会有所差异,所以大家在治疗上一定要多加注意,尽量以实际的中药治疗方法为主,来更有针对性的治疗花斑癣。 西药治疗 可以给予2%酮康唑洗剂外用,连续使用7~10天;2%二硫化硒洗剂外用,7~19天。面积较小的患者,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口服抗真菌药物的患者,可以给予1%联苯苄唑乳膏/凝胶、2%咪康唑乳膏、2%酮康唑乳膏、2%益康唑乳膏外用,疗效均较好。特比萘芬、布替萘芬、萘替芬等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同样有效。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作为新型抗真菌药物,也可以应用于花斑糠疹的治疗。 对于面积较大或者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以给予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等唑类药物口服治疗。 日常护理做到这些就不易复发 1.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换洗内衣裤,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头癣患者注意消毒。 2.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或减少诱发因素。 3.治疗期间患者使用过的衬衣、衬裤、被单、枕套等都要进行消毒。 饮食调理 平时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忌食辛热刺激性食物,如挂皮、辣椒、胡椒等,慎用酒类、咖啡、可可等饮料,以免加重皮损。少吃甜食,限制脂肪类食物,如巧克力和油炸食物。忌吃鸡、羊、蟹、虾与猪头肉等发物。

发布了文章

皮肤病诊断口决

12种常见皮肤病分辨口诀 病毒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口诀] 病毒感染皮肤病 带状疱疹亲神经 亲皮肤者是疣类 寻常跖疣软扁平 [解释] 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当病毒侵入机体后,对神经组织和皮肤组织有较强的亲合力,亲神经者可引起带状疱疹等,亲皮肤者则形成疣类。 [单纯疱疹口诀] 单纯疱疹病毒染 接吻共餐可传染 皮肤粘膜交界处 口角鼻孔很常见 初期红疹轻微热 成簇水泡慢慢现 原发二三周病好 单纯一周可愈痊 [解释]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可以通过与感染病人接吻或共用食用器皿、毛巾、剃须刀等接触形成传播。 单纯疱疹的发病部位通常是在皮肤粘膜的交界处,例如嘴角、鼻孔附近等,常见的就是口唇单纯疱疹。 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在局部的皮肤出现红疹,有轻微的发热,慢慢地发展成为小水疱。 原发型单纯疱疹皮肤黏膜损害常需2~3周愈合,而复发型单纯疱疹的皮损大多于1周内即可消失。 [带疱水痘口诀] 带疱水痘病毒传 免疫力差中老年 病前烧灼异样感 数天簇集丘疹见 皮疹分布成带状 肋向三叉伴臀肩 一般不过躯中线 水泡剧痛是特点 [解释]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多发于中老年。 发疹前数日,可有低热、乏力等前驱症状。局部先有灼热感,继而出现粟粒到黄豆大的丘疹、水疱,疱壁紧张发亮,个个独立,可簇集成片,但不融合,常有明显的烧灼或针刺样疼痛,常因水疱破溃形成糜烂或继发感染。 皮损沿皮肤神经走行分布,一般不越过躯干正中线胸腰部、面部及四肢是好发部位。发病急剧,剧烈疼痛。一般2-4周自愈。 「水痘口诀」 水痘春秋儿童见 伴随发热会传染 丘疹水泡结痂全 自愈病后终生免 阿昔更昔万乃洛 口服静滴效果验 [解释]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 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临床以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皮损口诀] 寻常扁平跖疣软 传染软疣有特点 皮损绿豆半球状 中央软如脐窝陷 软疣小体乳酪样 常因搔抓而感染 躯干四肢更多见 推刮拔除激光电 [解释] 皮损多为绿豆大的半球形丘疹,表面光滑,有蜡样光泽,质地较软,中央有脐窝状凹陷,呈微红、灰白或正常肤色,内含乳酪样白色物,为软疣小体。常因瘙痒搔抓后感染。常为多发,数量不等。好发于躯干、四肢,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真菌性皮肤病 [毛癣口诀] 皮肤真菌叫毛癣 粘膜毛发甲传染 头癣黄癣黑白癣 丘脓结痂头发间 多汗潮湿菌繁殖 体表可见花斑癣 鞋裤过紧不透气 久坐股癣趾间烂 重者口服酮康唑 泡洗手足多用酸 外用咪咪软膏擦 此病治疗有困难 病变率高易复发 防比治疗更关键 [解释] 皮肤毛癣菌是真菌性皮肤病的主要致病菌。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以及黏膜、毛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 头癣,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病系发生于头部皮肤和毛发的浅部真菌病。 花斑癣由于夏季出汗而出现皮疹,又俗称汗斑。本病是由寄生于表皮角层的花斑癣菌所引起的。 发生于脚趾间的称为手足癣,可见脚趾间水泡,糜烂,长期久坐可以导致股癣的发生。 脓泡疮 [脓泡疮口诀] 脓泡疮易儿童见 夏末秋初会传染 初期丘疹或红斑 黄豆脓泡破溃烂 脓液干燥成黄痂 周围不断新疹现 四肢耳廓及颜面 脓泡愈后不留瘢 止痒干燥用炉甘 去痂湿敷马齿苋 患儿高热淋巴炎 杀菌抗炎加收敛 [解释] 本病流行于夏秋季节,多见于2~7岁儿童。 表现为丘疹或者红斑,在此基础上发生薄壁如黄豆大小的水疱,迅速转变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脓疱破后,脓液干燥结成蜜黄色厚痂,痂不断向四周扩张,可相互融合。 自觉瘙痒,常因搔抓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疹。 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郭及四肢暴露部位。结痂一周左右自行脱落痊愈,不留疤痕。重症患者可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 治疗,可以用炉甘石止痒,起到干燥作用,也可以用马齿苋湿敷。 湿疹 [湿疹口诀] 湿疹炎性皮肤病 累及表皮真浅层 自觉瘙痒疹多种 斑疹疱烂结痂生 手腿乳阴耳肛门 渗出抓痕且对称 [解释] 湿疹,属于比较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 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常见手,腿,乳房,耳朵,肛门处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湿疹病因口诀] 湿疹病因有多种 感染遗传加环境 药物饮食多诱发 神经心理寄生虫 [解释] 湿疹病因好多种,有感染因素,遗传,环境因素,还有某些药物,辛辣刺激食物诱发,此外慢性肠胃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肠寄生虫以及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皆是湿疹发生的原因。 [治疗湿疹口诀] 治疗湿疹无高招 去除病因把根找 忌食辛辣和海鲜 皮肤清洁防过劳 抗敏药物加激素 渗出冷敷糊剂膏 [解释] 一般治疗 应尽可能的寻找患者发病或诱发加重的原因,详细了解病史、工作环境、生活习惯、思想情绪等。 尽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鲜、辣椒、酒、咖啡等 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避免过劳、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局部治疗 应温和、无刺激性,具体用药可视病期及皮损情况采用冷敷,糊剂,以及膏类而定。 白癜风 [白癜风口诀] 机制不明白癜风 黑素细胞失功能 上肢颜面及颈项 生殖器官也发生 [解释]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限局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病,由于皮肤的黑素细胞功能消失引起,但机制还不清楚。 该病在全身各部位可发生,常见于指背、腕、前臂、颜面、颈项及生殖器周围等,女性外阴部亦可发生,青年妇女居多。 [色素脱失斑口诀] 乳白色素脱失斑 表面光滑无疹点 边界清楚缘色深 带状排列对称见 发病多无自觉症 少数瘙痒发病前 糖尿甲状肾上腺 硬皮斑秃常多伴 色素脱失很常见 鉴别诊断要分辨 幼小常有贫血痣 颜面多见浅色斑 摩擦局部不发红 周围发红是特点 [解释] 皮损为色素脱失斑,常为乳白色,也可为浅粉色,表面光滑无皮疹。 白斑境界清楚,边缘色素较正常皮肤增加,白斑内毛发正常或变白。 病损多对称分布。白斑还常按神经节段分布而呈带状排列。本病多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在发病前或同时有患处局部瘙痒感。 白癜风常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功能不全、硬皮病、异位性皮炎、斑秃等。 [白色糠疹口诀] 白色糠疹减退斑 边界不清鳞屑见 躯干上肢花斑癣 真菌检查可分辨 [解释] 白色糠疹,可能和皮肤干燥及日晒有关,表现为色素减退斑,边缘不清楚,表面有少量白色鳞屑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口诀] 神经皮炎慢苔癣 本病好发中青年 初期瘙痒无皮损 搔抓摩擦变苔癣 皮嵴隆起有脱屑 颈项四肢伸侧见 局部刺激精神差 胃肠障碍可诱犯 药物钙剂抗组胺 镇静改善好入眠 局部激素膏霜涂 难治皮损奈徳办 预防情绪要乐观 减少刺激是关键 忌食辛辣戒酒烟 健康快乐每一天 [解释]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多见于成年人,儿童一般不发病。 初期瘙痒感,而无原发皮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扁平丘疹,逐渐增多融合成片,肥厚、苔藓样变。 表现为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皮损变为暗褐色,干燥。皮疹多发于颈部、四肢伸侧、腰骶部、腘窝、外阴。 精神因素: 目前认为是发生本病的主要诱因,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体内慢性病灶感染等,均可能成为致病因素。局部刺激,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系统治疗: 可选用抗组胺类药物、钙剂等对症止痒,辅以维生素B族内服; 瘙痒严重者可选用镇静剂;皮疹泛发者可予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或联合使用雷公藤类药物。 局部治疗: 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霜剂或溶液外用,肥厚者可封包或是联合使用10%黑豆馏油软膏外用。难治性皮损可予局部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注射。

发布了文章

七大中医体质

1、桂枝体质(多宜桂枝类方来调理治疗) 体型偏瘦,皮肤较白,细腻湿润,肌肉较硬,腹部多扁平,腹肌较紧张,目有神气,唇淡红或暗。 易出汗,对寒冷、疼痛及心理刺激敏感,易感冒,易腹痛,易心悸,睡眠浅或多梦。多宜桂枝类方调理治疗。​ 2、麻黄体质(多宜麻黄类方来调理治疗) 体型略胖,肌肉较发达或偏松,肤色偏黄或浅黑色,皮肤较粗、干燥,唇色多暗或紫红、舌体偏大。 不易出汗,易受寒,易喘,易鼻塞流清涕,全身倦怠,感觉不敏感,头重感,有浮肿倾向。​ 3、柴胡体质(多宜柴胡类方来调理治疗) 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皮肤比较干燥,肌肉比较坚紧,舌质坚老。 对寒热的变化都比较敏感,情绪波动大,食欲易受情绪影响,胸胁部时有气塞满闷感,肩颈部常有酸重感,四肢常冷,少腹部易胀痛。 女性月经周期不齐,经期多见胸闷乳胀、烦躁。​ 4、大黄体质(多宜大黄类方来调理治疗) 体格壮实,肌肉坚紧,面色红有油光,唇厚暗红。 平素怕热喜凉,食欲旺盛,易发头晕头昏,易便秘腹胀,腹部有压痛,痰液唾液粘稠,血脂、血压偏高。 ​ 5、黄芪体质(多宜黄芪类方来调理治疗) 体型偏胖,肌肉松软,浮肿貌,面色偏黄,缺乏光泽,舌质淡胖。 平素易出汗怕风,遇风冷易过敏,或咳嗽气喘,或鼻塞感冒,大便偏稀不成形,或先干后稀,食欲不振,易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 6、石膏、黄连体质(多宜石膏、黄连类方来调理治疗) 体格较强健,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眼睛充血多眼屎,口唇暗红或紫红,舌质红或暗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腹部肌肉较紧张。 平时喜凉怕热,易烦躁焦虑,好动,易失眠多梦,皮肤常有疮疖,上腹部常痞闷不适,口干口苦,常有口舌溃疡,咽痛,小便短黄。​ 7、干姜、附子体质(多宜干姜、附子类方来调理治疗) 体型偏胖,肌肉偏松,皮肤干燥,面色晦暗或暗黄,或有浮肿貌,眼睛无神,精神萎靡,面带倦容,唇色暗淡干枯,舌质胖淡而暗,苔白润,腹肌松软。 平时怕冷喜暖,四肢常冷,尤其是下半身冷,易疲倦,好静恶动,大便稀软不成形,口不干渴,小便清长。​

发布了文章

肥胖的中医辩证

      中医认为:肥胖的病机属于阳气虚衰,痰湿偏盛。脾气虚则运化转输无力,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肾气虚则水液失于蒸腾气化,水湿内聚而成肥胖;而湿凝为痰,阻滞气血运行,日久而成郁热、痰热、瘀热等。​       因此,人有“四胖”,需辨证施治:​ 1、气虚型肥胖​ 气虚,指这类人身体内的气本来就不足,气化功能弱,不能气化掉身体内的脂肪,古人给这类胖子取了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叫“脂人”。​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虚,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就弱,血行迟缓,人就会气短懒言,容易疲乏。同时,气虚推动无力,血液无法充分到达脸上,所以这类人总是白白胖胖的。正如古人所说“其人肥白,多属气虚”。​ 看一个胖子是不是气虚,还应该特别注意舌头。气虚的胖子舌体胖大,舌淡红,边有齿痕。​ 治疗方法:气虚型肥胖者减肥要从补气入手,首选黄芪。黄芪性甘微温,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可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等症状。另外,气虚型肥胖者适合做一些柔缓的运动,避免强度过大,耗损元气。​​ 2、阳虚型肥胖​ 阳虚,指人的阳气虚弱,从而引起气化功能变弱,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肥人”。这种类型的胖子特别怕冷,大热天还要穿上秋衣秋裤。此外,阳虚的胖子大便溏薄,甚至有的还会出现阳痿。​ 治疗方法:这类肥胖者的调理可选附子和肉桂。这两味药,能将寒冷的肾水加热气化。附子性味辛甘,大热;肉桂性味辛甘,温。它们一进入人体之后,就能产生热能,将寒冷的肾水加热,变成肾气,这样,人的全身就开始逐渐温暖起来。 此外,饮食上要少吃生冷、寒凉之品。运动宜选择快步走、慢跑等有氧运动。​​ 3、痰湿型肥胖​ 痰湿,指人体内的气本来不虚,可是由于身体内有痰和湿,这两样东西一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引起身体气虚。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膏人”。​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感觉身体沉重,肢体困倦,总想睡觉,腹胀胸满,可伴有头晕,口干而不想喝水,大便黏滞不爽,舌质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痰湿体质的人多数容易发胖,身体比较沉重,总喜欢坐着不动,饭后老是犯困。​ 治疗方法:对于痰湿型肥胖人群来说,健脾祛湿是关键。薏苡仁利肠胃,消水肿,久服可轻身益气,它能化湿、宣肺、利尿、健脾,吃的时间长了,身体内的痰就化开了,气血就通畅了。同时还要坚持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最好是散步,每天1小时,5公里。​​ 4、湿热型肥胖​ 湿热,指身体内的湿和热相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从而造成了气虚。古人称这类人为“肉人”。​ 湿热型肥胖,我们称为结实型的肥胖。这类人性格急躁,动不动就发火。其实,这类胖子的急躁易怒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他们的体内有湿热。   ​ 湿就是身体内的死水,死水与痰结合,就成了痰湿;死水与热结合,就成了湿热。​ 总的来说,这类胖人舌质偏红、舌苔黄腻,为湿热内蕴之象。此外,还有面垢油光、长痘、舌苔黄腻、脾气急躁、眼睛红赤、大便太干燥或者太湿等表现。​ 治疗方法:湿热体质者要注意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决明子味苦、甘,性凉,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明目等功效。还可以吃一些绿豆、冬瓜、苦瓜、莲子、薏米等清热祛湿的食物,千万不要吃辛辣燥烈之品,如辣椒、狗肉、牛羊肉等。​ 肥胖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的体现,在饮食控制及加强体育锻炼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配合以上列举的药物治疗,以达到良好的减肥效果。

发布了文章

抑郁症的中医病机与治法

中医学认为,抑郁症主要是肝、心、脾三脏受累及气血失调而成,属“郁证”范畴。清代医家王士雄有云:“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感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临证指南医案·卷六·郁》曰:“因抑郁悲泣,致肝阳内动”;“悒郁动肝致病,久则延及脾胃中伤……情志之郁,药难霍然”。《内经》云:“惊则气乱”“恐则气下”。陈无择有云:“病有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忧思郁虑、愤懑恼怒等精神刺激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或因忧愁思虑,精神紧张或长期伏案思索,使脾气郁结,或肝气郁结之后横逆乘脾,均可导致脾失健运,使脾的消磨水谷及运化水湿的作用受到影响;或所愿不遂,精神紧张,忧愁悲哀等精神刺激损伤心神,心失所养。抑郁症初期病体多实,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经久不愈,则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最终致脑腑功能受损。 就临床表现而言,病之初起,情志所伤,肝气郁结,伤在气分,多属实证,临床表现多为抑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痛,善太息,不思饮食,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证治汇补·郁证》中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此法既是抑郁症初起的常见法则,也是抑郁症治疗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如病情迁延日久,由气及血,化火伤阴,病及心脾肾,多属虚证。治疗则分别采用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滋补肝肾等法则。 《类证治裁·郁证》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总之,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脑之功能失衡,脏腑气血郁结不畅,阴阳失调是抑郁症总的发病机制 中医对抑郁症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舒畅气机,解郁结,达气血,可采用中药内服和针灸的方法,此外,中医尤强调调畅情志的重要作用。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创造和谐的周围环境,也是防治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1、肝气郁结型 症见情绪抑郁,善太息,郁郁寡欢,胸胁胀痛,或少腹胀痛,痛无定处,焦虑不安,脘闷嗳气,腹胀纳呆,女子月事不行,舌苔薄腻,脉弦。 治以疏肝理气。方以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为代表。 2、肝郁脾虚型 症见失眠健忘,善悲易惊,精神萎靡,多愁善感,倦怠乏力,兴趣低落,少寐,胸闷胁胀,不思饮食,悲伤欲哭,善太息,头重如裹,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治以疏肝健脾化湿。方以甘麦大枣汤为代表。 3、肝肾不足型 症见情绪低落,心烦易惊,思维迟钝,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女子带下清稀,舌质红瘦,苔少,脉弦细无力。 治以滋养肝肾。力以百合地黄汤等为代表。 4、阴虚火旺型 症见兴趣低落,心烦急躁或情绪不宁,口干潮热,多梦易醒,火眠健忘,腰酸盗汗,耳鸣如蝉,面部烘热,舌质红有裂纹,苔少,脉弦细。 治以滋阴降火。方以滋水清肝饮、杞菊地黄汤为代表加减。 5、痰湿郁结型 症见情绪低落,胸闷不舒,纳呆食 少,恶心呕吐,思维迟钝,舌淡,苔厚腻,脉濡滑。治以化痰解郁,方用半夏厚朴汤、温胆汤等。 6、肝郁血瘀型 症见情绪抑郁,心烦,自觉脑子迟钝,不愿活动,且面色晦暗,胁肋胀痛,女子痛经闭经,口唇舌质紫暗,有瘀点,苔白,脉沉弦。 治以活血化瘀,理气解郁。方以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为代表。 7、心脾两虚型 症见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精神恍惚,心悸气促,纳呆食少,腹胀便溏,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治以补益心脾。方以归脾汤为代表。 此外,《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强调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疾病的病程和预后。清代名医叶天士在诊治抑郁症患者时,也一再提及“惟怡悦开爽,内起郁热可平”、“各宜怡悦开怀,莫令郁痹绵延”、“务以宽怀解释”等,否则郁结不解,徒恃药石,其效不著。因而,抑郁症的治疗必须配以精神的调理。

发布了文章

治疗失眠的常用中药

       还在熬夜吗?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睡觉了?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压力逐渐加大,失眠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药物进行治疗,还只认准艾司唑仑吗?       目前,治疗失眠,广泛使用的是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抗抑郁药等西药治疗,《2017年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首推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BzRAs),如艾司唑仑、劳拉西泮等,这些西药对于症状改善有效,但是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口干、食欲不振、呼吸障碍、药物依赖及停药戒断反应等,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副作用。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在治疗失眠方面优势突出,副作用较少,而且治疗失眠的手段丰富,如中药、针灸、推拿治疗和五音疗法等。那你知道中医治疗失眠常用的中药是哪些吗?        有研究梳理了近60年来中药治疗失眠文献报告的用药情况,发现酸枣仁、甘草、夜交藤、茯神、当归的使用频率较高:        酸枣仁,具有“东方睡果”的美名,味甘、酸、平,归肝、胆、心经,功效为:养心补肝,宁心安神。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日华子本草》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的记载,可以补虚安神。       首乌藤,甘,平,归心、肝经,具有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可用治失眠多梦。        茯神,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当归,补血养血,用治辨证为血虚证的健忘失眠。

发布了文章

中医对脱发的辩证治疗

      中医认为,头发里流动的气血津液,主要是由心和肝所供应,这是因为心主血脉,全身各处的血液供应(包括头发的血供)均由心所主管,中医理论认为肝木生心火,肝血不足,则肝给心供应血量减少,也会引起心血不足。 脱发的常见诱因 血虚肾亏导致脱发。遗传性脱发:内分泌性脱发:营养性脱发:物理性脱发:化学性脱发:感染性脱发:第十、季节性脱发:斑秃,俗称“鬼剃头”,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常与精神神经因素有关。 雄激素性脱发:肥胖性脱发: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在体内代谢后产生废物,堵塞毛囊导致脱发。 日常生活习惯改变、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熬夜、饮酒、情绪紧张、维生素B族缺乏,以及局部真菌定植等亦可引起脱发。 神经性脱发:精神压力过大,植物神经或中枢神经机能发生紊乱,毛囊毛乳头发生改变和营养不良,从而导致毛发生长功能抑制,毛发进入休止期而出现脱发。脂溢性脱发: 常常出现在中青年身上,表现为头皮上有较厚的油性分泌,头发光亮,稀疏而细,或者头发干燥,头屑多,无光泽,稀疏纤细。 脱发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脱发应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针对不同的体质进行治疗。其治疗方法包括: 1、湿热体质:如雄激素源性脱发、脂溢性脱发,应给予清热、除湿、生发的中药治疗。 2、肾虚体质:应给予温肾、健脾、养血、生发的中药治疗。 3、气血不足:多见于女性,应给予益气、养血、生发的中药治疗。 4、中成药:可用左归丸来调理,左归丸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组成,有补肾益精的功效,适宜脱发、遗精、健忘、腰酸腿软属于肾精亏虚者服用。 中成药:五子衍宗丸、养血生发胶囊、人参归脾丸等等。

发布了文章

银屑病的预防

      银屑病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牛皮癣。难治,而且易复发。所以有句谚语说“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治癣必丢脸。”这也足以说明牛皮癣确实是一个疑难杂症。治疗尚且不易,好不容易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治好了。如果复发,前面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由于现在还没有根治的办法,所以防止复发就变得尤为重要。       那怎么做才能防止复发呢?我经过十多年的研究,还真的得出了一套防止复发的办法,不是适合所有人,但对大多数人还是可以的。下面咱来探讨一下!1、适当运动,注意预防感冒。得银屑病的人,一般是不太出汗,皮肤特别干。所以平时注意锻炼,能增强免疫力,还能出汗起到保湿的作用。有利于皮肤健康。但是一定要注意,别感冒了。因为这种病有一部分人是感染得来的,所以防止感冒,防止感染也就成了重要的预防手段。2、避免外伤和刺激。由于银屑病有同形反应,外伤伤口也会变成银屑病的皮损,瘢痕也会脱皮。再就是不良刺激,导致病人精神情绪的过度波动,也会导致银屑病复发。3、合理饮食注意忌口。关于银屑病病人的忌口问题,目前没有定论,有部分人认为无需忌口,而另一部分人认为需要忌口。我认为是需要忌口的,因为中医讲银屑病是血热引起的。所以一些热性的食物是需要忌口的。比如辣椒、酒、牛肉、羊肉,狗肉,大料、八角、茴香、桂皮等是需要忌口的。4、预防过敏。还是是说银屑病同形反应这个问题。过敏的皮疹也会脱皮,形成银屑病的皮损。再者导致银屑病。所以容易引起过敏的东西尽量不不接触。再就是忌口辣椒鱼虾海鲜,防止过敏。5、自我调节心态。大家都知道银屑病的皮疹长在身上脸上是非常难看的,所以它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不只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有精神上的创伤。所以银屑病也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一般是心情很差,容易郁郁,怕外出,一般不参加社交活动。这样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而且会导致皮肤病的加重或是复发!所以一定要多和病人聊天,鼓励他!给他战胜病魔的信心。6、药物预防。为什么最后写药物预防呢,因为既然是药物,就得在医师的指导下费用。通过对病人的观察,和对文献的研究,我发现银屑病的复发有一定的规律,就是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复发,冬天最严重。所以药物预防的时间我选择了在春分和秋分两个季节各吃一个月中药预防。成分主要是清热凉血的中药。效果也很好,至今仍有服药预防,多年未复发的病人,每年来吃中药。

发布了文章

浅谈湿疹的发病机理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慢性皮肤疾病。一般来说,过敏性疾病就是指这类的疾病是由于人体自身免疫力异常表现出来,对一些物质产生的一种过敏症状。在生活中,有些人会听到老一辈的人说湿疹具有传染性,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湿疹不会传染,因为传染病本身一定是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的条件,而湿疹是不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的条件,所以湿疹是没有传染性的。​       湿疹没有传染性,那湿疹是不易根除吗?这个说法在某些人群中是正确的,但在某些人群却是错误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因为湿疹的出现,首先与个人的体质相关,也就是说人体的基因在湿疹的发病当中是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易得湿疹体质的人和基因强大的人在同处于一个易感染的环境下,易得湿疹体质的人就容易诱发出湿疹。而基因非常强大的那个人,是不容易产生过敏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就不容易出现湿疹症状,因此湿疹具有于一定体质的相关因素。​       另外,人类所处于的环境中有很多不明确的因素也是可以引起湿疹,以及让湿疹久治不愈的因素。就好像一些食品中的过敏源、微生物等可以加重湿疹的病情,影响湿疹的康复,又好像个人的情绪方面的焦虑紧张不安也可能加重湿疹。​       综上所述,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明白了,湿疹不会传染,湿疹根除情况因人而异。但如果大家想减少患上湿疹的风险,就要调理好自己的个人体质,日常多多锻炼身体,通过增强身体对这种过敏物质的耐受能力,进而就可以防止或者是减轻湿疹的出现。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