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了文章
SpyGlass——胆胰疾病诊治的“第三只眼”
胆胰疾病的诊治已经迈入了“内镜时代”,以往胆胰疾病大多要通过B超、CT、磁共振等诊断,通过外科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如今以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为代表的内镜技术已经逐渐体现出了在胆胰疾病诊治上的优势,并逐渐被广大群众熟知。图1胆胰管解剖示意图 然而,对少数患者来说,这些常见的诊治手段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无法精确诊断自己的病情。SpyGlass——胆胰疾病诊治的“第三只眼”,这时候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图2 SpyGlass介绍 什么是SpyGlass? SpyGlass是一种超细的胆道内窥镜,可以通过十二指肠镜的活检孔道进入到胆管或胰管内,让医生能随时清晰地观察胆胰管区域,直视下观察、鉴别胆胰管的病变;并可以直视下取组织做病理检查,鉴别良恶性病变;甚至对于胆总管、胰管内巨大、多发的结石,可通过Spyglass进行激光碎石,对于胆管的一部分恶性肿瘤,SpyGlass还可以通过结合射频消融及光动力等技术进一步治疗,避免开腹手术。 图3胆管疾病SpyGlass诊治 图4 胰管疾病SpyGlass诊治SpyGlass的受益者—刘奶奶 83岁的刘奶奶因为小便明显发黄到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胆总管占位”,胆红素明显升高达“350”多,需要进一步治疗。但刘奶奶年纪大、身体差、合并症多,有“冠心病、房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病情较重,当地医院建议刘奶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刘奶奶儿子多方打听,终于找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钟芸诗教授,迫切地向钟教授求助帮助刘奶奶治病。钟教授详细了解刘奶奶病情后,立即制定了治疗方案:急诊给予刘奶奶行ERCP诊治。术中钟教授应用SpyGlass,发现胆总管上段出现不规则新生物,导致管腔狭窄明显,直视下给刘奶奶的病灶取了活检,明确病变为恶性肿瘤后,经与刘奶奶家属沟通后,钟教授为刘奶奶实施了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放置了胆道金属支架。术后刘奶奶黄疸明显下降,小便发黄明显减轻。第三天出院前复查,“胆红素”已经下降三分之一多。 图5肝门部胆管肿瘤SpyGlass诊治 SpyGlass诊疗胆胰管结石 胆胰系统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病,ERCP的发展已经使非常多的患者免于外科手术之苦,但有部分ERCP取石依旧存在一些难题:比如胆胰管结石残留难以显示、巨大复杂结石难以处理等等。在SpyGlass的直视下,能够精准地取出一些粘附在胆胰管壁上的结石,通过内镜下激光碎石帮助取出巨大结石,同时SpyGlass可以发现一些ERCP造影尚未显示的结石。种种病例提示SpyGlass系统能够提高胆胰管结石的诊断率以及复杂胆胰管结石的治疗成功率。 图6 SpyGlass诊疗胆胰管结石 SpyGlass诊疗胆胰管狭窄及肿瘤 对于胆胰管的狭窄及占位性病变,目前大多通过ERCP引导下细胞刷检和细胞穿刺活检去诊断,存在灵敏度低,难以取得准确的结果,而治疗方面则大多需要外科手术,甚至在诊断难以明确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患者承受不必要的手术。而SpyGlass不仅可以直接看到病灶表面,能够对病灶的良恶性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更重要的是SpyGlass可以在直视下活检,精准的活检组织可以得到准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是后续治疗的基础,不管是及时开始恶性病变的治疗,还是避免良性病变不必要的治疗,对患者来说都是巨大的获益。 胆管恶性肿瘤有难以早期发现、放化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等特点,患者常因发现较晚而失去手术机会。SpyGlass还可以通过结合射频消融技术及光动力等治疗方法,为胆管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的更多的治疗机会。 图7 SpyGlass诊疗胆胰管狭窄及肿瘤 虽然SpyGlass的优点很多,但是这项内镜直视下胆胰管的检查及治疗在大部分医院还未成为常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钟芸诗教授团队利用ERCP+SpyGlass技术,诊治胆胰管结石及胆胰管良恶性狭窄等疾病,技术成熟、经验丰富,为长期饱受胆胰疾病折磨的患者带来更加安全、有效、精准、微创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不遗余力的将此项技术发展、推广,来造福广大患者。专家介绍 钟芸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世界内镜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微创联盟执行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TEM学组副主任委员、早诊早治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的内镜治疗和基础研究。在国际上较早开展并熟练掌握包括ESD、EFTR、EUS、ERCP等各种内镜诊疗操作。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