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9730

史坚鸣

乌镇互联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医伤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衰老
痛经

发布了文章

从传统中医角度谈谈日常注意事项与保养方法

在检查,诊断,治疗整个诊疗过程结束后,经常有病人最后会提这样一个问题:医生,我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从传统中医角度来说,回答当然是有。今天就请允许我罗列以下几条日常注意事项与日常保养方法,以飨诸位读者朋友。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1,        不喝酒----酒乃大热之品,升肝火,增湿热,必加重炎症反应。对于长期饮酒,大量饮酒的患者来说,甚至饮酒本身就造成炎症的重要原因。不喝酒指的是不喝任何酒类饮品,包括各种药酒,啤酒,黄酒,葡萄酒,白酒。2,        不吃生冷饮食-----生冷饮食损脾伤胃,经常生冷饮食损伤脾肾阳气,必将造成身体中下部,阳气亏损,寒湿加重(胃脘腰膝寒冷酸软疼痛,大便偏软有时不成形而容易腹泻等等)。不吃生冷饮食指的是原则上不吃冰的饮食,不喝冰水,不吃冰箱里刚刚取出的冰冷饮食,亦不宜大量食用生冷的水果蔬菜。自助餐生鱼片,生冷海鲜旁往往有芥末与姜片配合食用,有助于防止生冷海鲜伤害脾胃。原则上一年四季还是高于体温的温热饮食为好,包括夏季。3,        不吃辛辣饮食----辛辣饮食增肺热而易上火,大量辛辣饮食亦造成人体上部发汗出汗,大量发汗出汗则损伤人体阳气。不吃辛辣饮食指的是原则上不吃辛辣食品,但不包括咖喱类食品,咖喱类食品暖脾胃去寒湿,适宜食用。4,        不随便服用各种药物,尤其是各种中成药,中草药。------中药亦有很大副作用,而往往容易被忽视。中药好比一把双刃剑,使用前必须脏腑虚实,寒热温凉辨证正确,正确用药,补不足而泻有余,必定没有任何副作用而只有正面作用,有百利而无一害。但若使用前既对中药药性并不了解,也没有辨证,或者辨证错误,如若长期服用则必然对身体造成很难挽回的损害。(服用的中成药,中草药适宜与否,想要听取参考意见,可以下次复诊时携带中成药详细说明书,或中草药方剂处方,前来咨询。)5,        不随便服用补品,补酒,保健品,营养品,尤其中药类补品补酒保健营养品------以临床所遇,举例如下:不宜随便服用黄芪,枫斗(又名铁皮枫斗,石斛),芦荟,鹿茸,人参,野山参等等。中药类补品亦是中药,不能随便服用,理由如第4条所述。不随便服用补品指的是原则上就不要服用补品,保健品营养品。正常饮食,即足以提供所有营养所需。6,        适宜情志----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尽可能使心境不轻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做到不急不躁不怒,急怒则肝火上升,虚火愈旺,则亏损愈亏。临床上急怒以后的头晕头痛,心慌心悸发作并不少见。以上即是六点日常注意与保养事项,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六点日常即应时时注意做到,并非只有生了病诊疗过程中才想到要做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说的就是这意思。  而日常只要做到以上六点即可,并无其他什么了不起的高难度要求,真实的中医理论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相反淳朴而平实。以上六点告诉了您:健康与富贵其实并无必然联系。如若规律生活,动静结合,淡泊少欲,则自能延年益寿。

发布了文章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谈谈把病看好的几个前提条件

亲爱的朋友,行医二十余年,我深知每个患者都迫切希望把病看好。那么怎样才能把病看好,看好病有什么前提条件呢?这里我想谈谈把病看好的几个前提条件: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      1,要有正确的方法。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指的是诊疗疾病首先方法要正确。若方法错误即是南辕北辙,甚或背道而驰,既看不好病,反而对身体造成损害加重病情,所以看好疾病首先要有正确的方法。       2,即使在正确的方法之下,是不是疾病立马就好了呢?答案往往并非如此。临床上相当大的一部分疾病是退行性疾病,退化与衰老才是造成疾病的真正原因,又有很大一部分疾病是长年累月劳损积累下来的,又或者表面是外因其实有着根深蒂固的内在因素,又或者损伤的修复,本身客观上就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小儿疾病又往往与先天禀赋不足密切相关,种种原因使得即使在正确的方法之下,看好疾病也并非一蹴而就,往往需要一定的过程。这样问题就来了:在应用正确方法的初期,往往有病人因为急功近利,杂念丛生而守不住正确方法,错失正确方法而前功尽弃,轻者使得治疗流于治标不治本仅仅止痛而已,甚或因为贪图灵丹妙药而上当受骗误入歧途。      所以我想忠告患者朋友们的是:世上本无仙丹妙药,亦无神仙,有的只是错误与正确方法的区别,然而正确方法亦不是仙丹妙药,亦需要努力实行,天上肯定不会掉馅饼,所有真正的收获都是不怕苦不怕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得来的。但是在正确方法之下,如果能够守住正确方法,稍予耐心,则必然会是一分努力一分回报。因为毕竟是正确方法,所以并非会遥遥无期,毫无曙光,稍予一点耐心即会有切身的感受。      所以看好病的第2个前提条件就是:守住正确的方法,在正确的方法下维持一段时间,治病求本而获得真正疗效。      以上即是看好病的2个前提条件。怎样才能把病看好呢?那么回答就是,做到了以上两点才能把病看好。以20余年临床所见所闻来看,这两个条件说说简单其实并非容易,原因在于人性总是贪求捷径。    但是亲爱的朋友,如果真能稍予耐心做到的话,那么我这里就有正确的方法----而正确的方法则就会是救世的方舟,普渡的慈航。此外除了治疗以外还要遵从医嘱,注意各种注意事项及适当保养方法,这在后面的文章中会着重谈到。      最后还有一点想要补充,以供有识之士深思:当此世界,只要是地球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东西,无论其多么高科技多么高精尖,只要人力,物力,财力足够,就能够被人类意志所随意掌控制造。而作为自然界一员的人类本身之生老病死,内在过程其实是自然规律,绝无可能被人类意志所随意掌控,否则即是违反自然规律,退一步讲即使从生命哲学上来讨论也绝无可能----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黔首草民,没有谁逃脱得了生老病死之自然规律,秦皇汉武概莫无病,亦概莫无死。而因为妄想长生不老药,服用丹药补药暴毙性命者倒是比比皆是,史不绝书。 所以医生所对抗的其实不仅仅是疾病本身,对抗的其实更是生老病死之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当然最终无法被战胜被逆转,所以疾病治疗的最终收获往往是好转,是减轻而不是彻底治愈。这一点值得朋友们思索一番。      以上意思当然并非表示疾病无需对抗,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固然无法逆转,但是大量疾病的好转,减轻,少量疾病的治愈,衰老的延缓,益寿延年是不是人类所孜孜以求的呢?答案当然是不言而喻的,而这就是我与同道们所正在做的工作。

发布了文章

从传统中医角度谈谈健康运动中几个容易被忽视的要素

(在开始文章之前,我们先有一个概念界定:我们这里谈及的运动,是以增进健康为唯一目的的运动,而并非任何竞技性的,职业性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如此深入人心,以中医临床二十余年以来的体会,笔者确实赞同:运动有益健康。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为了有益于健康,延缓衰老,我们应该采取怎样恰当的运动方式?健康运动有什么注意事项?现在流行的健康运动方式中有没有误区?目前关于运动与健康的文章比比皆是,好多好多,但笔者发现有好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始终未见有人论及,为抛砖引玉,现在请允许我主要从中医角度谈谈健康运动中几个容易被忽视的要素。1,运动方式要正确。因“龄”而异。采取的运动方式一定要考虑“年龄”因素,要与骨骼,关节,肌肉,脏腑承重与负荷能力相适应相符合。举例来说,一个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老人在人行道护栏旁搁着腿拉韧带就肯定不是一个正确的运动方式。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小伙子在绿茵场上驰骋踢足球,对这小伙子来说就是一个正确的运动方式。当然随着年龄增加,骨骼关节肌肉脏腑的承重负荷能力下降,运动员当然应该如期退役,足球才华如范志毅到了年龄也要退役,道理就在于此。因"人"而异。采取的运动方式一定要符合个人当时的体质状况。一个大病初愈之人与一个健康人的运动方式当然应该不同。一个久未参加运动锻炼的办公室白领当然与一个专业运动员采取的运动方式不同。2,运动应该要放在上午,最好的时间应该是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以上这段内经原文古奥难懂,简单来说阐明的道理就是:我们的运动要符合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该运动的时候就应该运动,该入静的时候就应该入静。动静需要平衡,动静需要结合,否则就是悖逆而错,不利健康。古语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谚云“早上吃姜赛参汤 晚上吃姜赛砒霜”说的是一个道理。我发现好多上班族因为时间原因,运动锻炼往往放在下班后晚上;健身房里每到晚上有很多热火朝天,大汗淋漓,热衷锻炼的人,那么我想以上人群应该好好深思上面这段文字了。3,运动应该不要动脑筋。我们的运动是为了健康,而不是为了竞技。运动应该尽可能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运动,对于大脑与肢体协调性没有要求的一种运动。是一种纯体力运动,不带有一点脑力运动,是一种不动脑筋,让脑筋充分休息的纯肢体运动。纷繁复杂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真的应该让我们的大脑好好静一静休息一下的,所以让我们的运动不要再动脑筋吧。那么一边运动一边听音乐的人们;一边背诵着总也记不住的五线谱,一边用大脑费力地控制已经不那么灵巧的手指,努力学习弹钢琴的老人们;一边听着音乐,既要踏准节拍,又要使得肢体协调性地做出许多高难度动作的跳舞老年人,需要好好深思以上这段话了。。。4,运动需要持之以恒。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饭吃不成一个大胖子。正确运动一定会在增进身体健康上见效,但需要毅力与刻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点与治疗慢性疾病是一个道理,真正收获的一定是那些持之以恒的人。以上4点我想即是健康运动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要素。探求真理,纠正误区,裨益健康,就是本文的目的所在,也是我们人类永远的追求不懈的目标,你我共勉。

发布了文章

谈谈炮姜汤的煎煮方法与功效主治

 每每临床多见病人,脾胃虚弱寒冷,中下二焦寒湿凝滞,胃脘小腹冷痛,妇女痛经,或腰部下肢酸冷无力,甚或下肢肿胀水肿等等症状。炮姜汤宜之。老姜100克(二两)到150克(三两)(老姜为好,嫩姜欠佳,菜市场购买即可,余无特殊规定)切片,放入铁锅文火翻炒20分钟左右(不放油)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选用大小合适的锅(无特殊规定),放入炒过的姜片,加水适量,(加水量多即多饮而浓度低,加水量少即少饮而浓度高,适量即可,无特殊规定)大火烧开,小火煎煮1小时左右。只需煎一次即可。(头煎即可)沥出姜汤,装瓶,可放入冰箱,分两天服用。每日上午服用为佳(早上六点到中午12点之间),要求热饮,若冷却,可加盖密封后,微波炉加热饮用,饭前饭后均可,空腹亦可。    功效:温暖脾胃去除寒湿,补阳气补脾胃守脾胃而无发汗之弊。

发布了文章

春、夏、秋、冬----四时阴阳对于生命之影响

 从太极图来看,从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来看,可以总结地球四时阴阳之消长变化对生命的重要影响如下:   (从太阳与地球之关系角度则结论可表述为)当太阳直射于地球北回归线之时,为对于地球生命影响最为正面之时,当太阳直射于地球南回归线之时,为对于地球生命影响最为负面之时,当太阳直射于地球赤道之时,为对于地球生命影响中性之时。当太阳对于地球之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不断移动过程中,对于地球生命的正面影响逐渐不断地,成反比例地,不断变小。同时对于地球生命的负面影响逐渐不断地,成正比例地,不断放大。当太阳对于地球直射点自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不断移动过程中,对于地球生命的负面影响逐渐不断地,成反比例地,不断变小,同时对于地球生命的正面影响逐渐不断地,成正比例地不断放大。当太阳对于地球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时,对地球生命之影响总体偏正面,当太阳对于地球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时,对地球生命之影响总体偏负面。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

发布了文章

生、老、病、死---太极图之参与悟

太极图阴阳消长变化是对生老病死的解释:非自然死亡以外,地球上任何的生命只要有出生,那么生、老、病、死即其必然之归宿。生老病死的过程即是:阴逐渐不断放大地流于下,阳逐渐不断放大地亢于上,直至最后分离,阴阳离决的过程。其间有多少阳亢于上就有多少阴流于下,两者是等量对应,同时互动,互为因果的。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治疗疾病,延缓衰老就是使用所有的方法(中医中药内服外用,针灸,导引养生等等)与之对抗的过程。

发布了文章

谈谈中医与西医区别的本质

西方医学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将近两百年来,讨论中西医区别的文章,汗牛充栋,纷繁复杂,比较来,比较去,仍让人云里雾里,无从入手。中西医区别的关键在哪里,其区别的本质在哪里?有没有简单明了直指本质的回答呢?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笔者学习并临床中医将近三十年来,因为兴趣爱好所在,触类旁通,有所感悟,不敢自专,请允许我试着回答这一问题,以作抛砖引玉之用。西方医学,是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冲破宗教束缚以后,从维萨里的人体解剖学为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源头是反宗教的,推到底,其本质是-----无神论。而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运气学说等等等等,无一不是来源于道教。其真实情况,可以这样说,整个中医学的知识就是道教里最基础知识,是面对非信众---普通老百姓而言,比较能理解并易于接受的知识。所以中医与宗教是息息相关的,是完全兼容的,所以推到底,中医其本质是------有神论。所以若要谈论中西医的区别,一言以蔽之,其区别的本质就是:有神论与无神论。中医与西医,都是人类为了探究人体自身真相的学科,应该各自有各自自由的发展空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用以对抗疾病维护人类健康。中医与西医,两者之间,任何一者没了传承与发展空间,都不会是患者朋友们的福音。

发布了文章

姜菊饮的妙用

每每临床多见病人,在身体中下二部,中下二焦寒湿凝滞,脾胃虚弱寒冷,大便溏薄,一日多次,胃脘小腹冷痛,妇女痛经,小儿遗尿,或腰部下肢酸冷麻木无力,甚或下肢疼痛肿胀水肿等等症状。而与此同时,在其上部,则往往潮热升火,动则汗出,或者咽炎咽喉疼痛,牙痛牙龈肿痛,颈肩疼痛,虚火头晕头痛等等症状,表现为一派上热下寒,上实下虚之症。此种症状临床非常之常见,甚或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类似体质与症状表现。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为患者方便,在家中即可自制自用,这里选取二味简单中药,而其本身既是药物也是常用食物,无任何副作用,基本适宜所有人群,也宜于较长期服用,同时因为对症,所以虽然方法简单,疗效却颇佳----自拟姜菊饮主之。老姜100克(二两)(老姜为好,嫩姜欠佳,菜市场购买即可,保留生姜皮,不要去皮,余无特殊规定)洗净,切片,放入铁锅文火翻炒30分钟左右(不放油) 选用大小合适的锅(无特殊规定),放入炒过的姜片,加水800毫升,(加水量多即多饮而浓度低,加水量少即少饮而浓度高,适量即可。)大火烧开,小火煎煮1小时左右。只需煎一次即可。(头煎即可)再于此姜汤中放入白菊花(又叫胎菊,贡菊)30克(一两),大火烧开,小火再煎30分钟然后沥出姜汤菊花水,装瓶,可放入冰箱,分两天服用。要求热饮,若冷却,可加盖密封后,微波炉加热饮用,饭前饭后均可,空腹亦可。功效:温暖脾胃去除寒湿,补阳气补脾胃守脾胃而无发汗之弊,降肝火而清肃肺热。  

发布了文章

从琼瑶的遗书说开去-----正确认识疾病与医疗

在2017年3月,80高龄的著名作家琼瑶,公开了她给儿女的一封遗书,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她在遗书中表达了如下愿望: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一、 不论我生了什麽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二、 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三、 不论什麽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嚥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不要那样活著! 四、 同上一条,不论什麽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五、我已经注记过,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著,意义重大!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她在遗书中又用单行独立段落强调这么一句话“生是偶然,死是必然”通读其遗书,她对待疾病对待生死问题的态度竟然如此坦然如此豁达从容,不禁令人感佩与深思。。。。无独有偶,“专门与疾病与死亡较劲”医疗行业的医生是如何面对疾病面对死亡的呢?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一项调查显示,88%参与调查的医生表示不愿进行介入性治疗,也不愿使用机器来延长寿命。肯∙穆雷(Ken Murray)医生曾在《医生如何死亡》(How Doctors Die)一文中写道,他所认识的医生会选择异于常人的死亡方式,往往避免使用自己为晚期患者开的治疗处方。这样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琼瑶以及“专门与疾病与死亡较劲”医疗行业的医生在面对疾病,面对死亡时,能够如此坦然从容,豁然于生死问题呢?是不是值得你我深思一番?2010年,由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组织编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老年综合征管理指南》,给予老年病定义:老年病是指老年期所罹患的疾病或多发的疾病,通常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中青年可发病而老年人患病率明显增高的慢性疾病,原因是由于老年期机体各种组织的老年性变化及其修复能力的减弱,导致脏腑、组织、器官等功能减弱,在老年期多发,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等不同专业相互渗透的疾病;其二是老年人在器官老化基础上发生、与退行性改变相关的疾病,为老年人所特有,如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期痴呆、骨质疏松及白内障等疾病;其三是衰老使机体机能减退而引起的急性疾病,如老年人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由此可见临床上相当大的一部分疾病是老年性疾病,退化与衰老才是造成疾病的根本主因;即使流行性疾病的发病与否最终也取决于个体的抵抗力能力的差异,其中也有密切年龄相关因素;哪怕一个急性创伤,手术后的修复也与体质年龄,修复能力密切相关。那么年龄因素意味着什么?退化与衰老又意味着什么?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退化与衰老意味着自然规律。。。。。。。春夏秋冬、花开花落、新陈代谢,生老病死……大自然运行不停,人类万物生灵就会遵循自然规律运行不止。。。。所以从最根本上来说,疾病是必然的,疾病是一种自然规律。在此世界,只要是地球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东西,无论其多么高科技多么高精尖,只要人力,物力,财力足够,就能够被人类意志所随意掌控制造。而作为自然界一员的人类本身之生老病死,内在过程其实是自然规律,绝无可能被人类意志所随意掌控,否则即是违反自然规律,退一步讲即使从生命哲学上来讨论也绝无可能----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黔首草民,没有谁逃脱得了生老病死之自然规律,秦皇汉武概莫无病,亦概莫无死。而因为妄想长生不老药,服用丹药补药暴毙性命者倒是比比皆是,史不绝书。所以医生所对抗的其实不仅仅是疾病本身,对抗的其实更是生老病死之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当然最终无法被战胜被逆转,所以人类的医疗注定是有其局限的。。注定不可能是万能的。。因此疾病治疗的最终收获往往是好转,是减轻而不是彻底治愈。所以在西方,首位分离出结核杆菌的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东方,我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其语录中表达“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医生只能治病但治不了命,我自己心肺功能不好,已经收到了马克思的请帖,但这怪不了医生,非要怪只能怪自己年纪大了,身体衰老了,年轻时期又抽烟过多。。。你们对待医生的态度就是对待生命的态度,要爱护尊敬他们。。。”然而社会普通人群,尤其在文化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当中,如果对疾病的长年累月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因素,对疾病的退化与衰老影响因素,对于疾病,对于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属性,对于医疗必然存在的局限性,认识远远不够,那么其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1,对待疾病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端正的,正向积极的心态,造成一定程度心理不健康,进而心理影响生理,形成恶性循环。2,病急乱投医,在主观上往往产生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倾向,容易在疾病基础上,再次造成医疗性损害。3,急于求成,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造成有限的医疗资源非常令人惋惜的浪费。我这里有一个数据:经合组织曾将其成员国(全部是发达经济体)从1970年至2014年的人均预期寿命和人均医疗开支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美国的人均医疗开支增长最快,但是人均预期寿命却增长最为缓慢。4,对于医疗抱有完全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值,认为医疗对于疾病应该无所不能,是造成医患矛盾,一个相当普遍的原因。5,其中第1,第2,第3点亦加剧了医患矛盾。由此可知,帮助社会广大人群正确认识疾病,正确认识医疗,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哲理性问题,更是一个有助于患者采取正确态度,避免过度医疗性损害的问题,也是一个建立更为和谐医患关系的问题,更是一个有助于更高效率医疗体系的问题。。。可见其有多么重要。。。。所以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琼瑶女士的遗书公开信开了一个好头。。。当然其医疗上的具体愿望尚有待于商榷:我想,对于疾病对于医疗,更重要的是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子曰:过犹不及。。。认为疾病完全可以被掌控,认为医疗无所不能而造成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固然不可取;而认为人类对于疾病毫无干预能力,医疗毫无价值,绝对放弃检查,绝对放弃治疗同样更为不可取。。。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固然无法逆转,但是大量疾病的好转,减轻,少量疾病的治愈,衰老的延缓,益寿延年是不是人类所孜孜以求的呢?答案当然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医疗的价值所在。然而有鉴于目前社会广大人群对于疾病对于医疗普遍认识有所偏颇,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过度倾向。。并且已经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那么琼瑶女士,这封遗书公开信中所表达的,她对于疾病的必然性,对于医疗必然存在局限性,这一方面的正确认识,以及对待疾病的良好平和心态,显得尤为值得大家感佩与深思。。。而这正是本文深入阐述的目的所在。。。。

发布了文章

中药汤药煎煮服用要点

1,选用大小合适的煎药锅,放入先煎中药,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煎煮30分钟左右。2,放入当中煎煮中药,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煎煮60分钟左右。3,放入后下中药,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煎煮20分钟左右。4,沥出头遍药汁备用。5,于药渣中再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煎煮30分钟左右。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6,沥出第二遍药汁备用。7,两遍药汁混合,沉淀三小时,取用上层清液装瓶,放入冰箱。8,服用时,饭前饭后随意,倒取一杯药汁,300毫升左右(中等大小杯子的量),加盖密封,微波炉加热,每日上午,下午各服用一杯,或每日下午,晚上各服用一杯亦可。

发布了文章

经络辨证在桡骨茎突腱鞘炎针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史坚鸣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061)[摘要] 目的 以桡骨茎突腱鞘炎的针灸治疗为例,来验证经络辨证在临床上的重要价值 方法  选取桡骨茎突腱鞘炎患者67例做单纯的针灸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近部选穴,治疗组经络辨证选穴 均为针灸治疗三日一次,十五次为一疗程,观察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 ,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1.82%,治愈率分别为,52.94%,9.09%,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经络辨证在临床上能准确地判断出疾病所在的经络与脏腑,更有针对性地选穴针灸,疗效显著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 [关键词] 经络辨证  桡骨茎突腱鞘炎 针灸治疗   经络辨证是以经脉及其所联系的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辨析表现于经脉及其相关脏腑的病症,从而明确其症候的性质。病在不同经络,就表现为不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以及不同经脉所属脏腑功能的障碍。另外,体表病邪可以通过经络逐渐内传到脏腑,而内脏的病变也可随着经络反映于体表,因此根据经络的病变情况,可以预测疾病的传变趋势。注1为了验证经络辨证在临床上的重要价值,特选取了临床上常见的病种--桡骨茎突腱鞘炎来做单纯针灸治疗,以作经络辨证的临床应用研究,之所以选择桡骨茎突腱鞘炎来作为治疗病种研究经络辨证,其一是因为其为临床常见疾病,有普遍性与代表性,其二是因为诊断与治疗简单,可以单纯使用针灸治疗,而不需要药物及任何辅助治疗,更具有可信性与证明力,其三是因为桡骨茎突处只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表里两经循行,经络循行简单,经络辨证选穴治疗相对简单既能充分反应实验目的,又具有较强的实验可复制性,科学性更强。 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1.1诊断标准    桡骨茎突腱鞘炎的诊断参照《中医伤科学》注2《黄家驷外科学》注3的诊断标准。1.2纳入标准 1以腕部桡侧疼痛一个月以上为主症  2 年龄18-65岁 3 生命体征平稳,神智清楚,具有表达能力与执行力,能配合治疗及临床观察者。4 其他夹杂疾病病情稳定者。1.3 排除标准 1 伴有严重躯体疾病者 2 精神疾病者 3 恶性肿瘤患者 4 治疗过程有突发其他急性疾病者5 有饮酒史且酒量大于140G/周者6未按规定治疗,资料不全,无法判断                                                     疗效者。2  临床资料  67例观察对象均为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医科就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3.67+-13.37),平均病程(3.7+-0.7)月,对照组33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2.76+-12.33)岁,平均病程(3.3+-0.6)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  治疗方法 单纯针灸治疗(无任何内服外用药物及任何其它辅助治疗)三日一次,十五次为一疗程 1.3.1对照组  近部选穴 注4 以阳溪为主穴,配合谷,曲池,手三里 注5。针刺(平补平泄),得气后留针20分钟左右1.3.2 治疗组  少商,商阳三棱针点刺出血,针刺(平补平泄)太渊,偏厉 。得气后留针20分钟左右  1.4 .疗效评定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注6治愈:腕桡侧肿痛及压痛消失,功能恢复,握拳尺偏试验阴性;好转:腕部疼痛减轻,活动时轻微疼痛,握拳尺偏试验可疑阳性;无效:症状无改善。1.5 统计学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adit分析.2 结果 治疗组 ,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1.82%,治愈率分别为52.94%,9.09%,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 讨论什么叫经络辨证,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经络理论,沟通内外表里的通道途径正是经络系统,而每一条经脉在内有特定脏腑属络关系,在外由表而里有特定的循行路线,所以如果发现体表某特定循行部位上有病变的表现,那么理论上即可准确地判断出在外是哪一经脉有了病侯,在内是哪一脏腑有了潜在的或已经存在的疾病,这就是经络辨证的重大意义所在。根据《经络学》注7,我们知道腕关节桡骨茎突部位,只有有两条经脉循行通过,腕关节内侧阴面为手太阴肺经循行通过,腕关节背侧阳面为手阳明大肠经循行通过,两条经脉循行路线,脏腑属络互为表里阴阳,它们密切相关,因此经络辨证结果:桡骨茎突腱鞘炎发病机理在经络则主要为互为表里阴阳的手太阴经手阳明经,在脏腑则主要为也是互为表里阴阳的肺与大肠,因为桡骨茎突腱鞘炎是炎症性疾病,火性炎上,症状上腕部桡侧疼痛压痛患者局部有微红、微肿、微热,疼痛可放射至手及前臂  注8也与火性炎上特性相吻合,所以进一步经络辨证结果:桡骨茎突腱鞘炎在经络则主要与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有热有关,在脏腑则主要与肺与大肠有热有关,正是脏腑失衡肺与大肠有热,循经发于体表,所以才表现为腕部桡侧疼痛局部有微红、微肿、微热的桡骨茎突腱鞘炎症状。。。。揭示疾病真相,这就是经络辨证的重大价值所在。 经络辨证选穴的内涵意义:少商为手太阴肺经井穴,商阳为手阳明大肠经井穴,点刺出血,以取泄热之意,太渊为手太阴肺经原穴,偏历为手阳明大肠经络穴,针刺(平补平泻),此既为阴阳表里两经原络配穴法,更因为此病根本是本虚标实之病,应更多注重调养脏腑经络,不可过于泄热,其三是也为疏通局部病灶经气。从实际临床疗效来看,运用经络辨证选穴针灸的治疗组,与近部选穴针灸的对照组相较,无论是总有效率还是治愈率都有着显而易见的重要优势。所以掌握了经络辨证,那么在理论上,判断疾病所在经络与脏腑就能如鼓应桴般地准确,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穴针灸,取得更显著疗效,而避免被疾病纷繁复杂的假象所迷惑走上歧路,  所以《灵枢本脏》篇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病矣”  朱丹溪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其中的重要诊断手段与理论基础即是经络辨证。当然,由于疾病的纷繁复杂,为了尽可能完整地全面了解疾病真相,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不可偏废,经络辨证应该与中医所有的辨证方法结合应用,互相映证,以探求疾病真相。此外要特别指出的是,诚如我文章开首所说选择桡骨茎突腱鞘炎作为阐述经络辨证的病种,只是因为该病种简单易于经络辨证原理的说明与实验的可复制性,事实上因为经络学说是中医的重要理论基础,所以经络辨证可以应用于中医皮肤科,伤骨科,外科,内,妇,儿,等所有中医科室,经络辨证对于所有中医医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这正是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所言“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的良苦用心所在      参考文献[1]柯雪帆主编 . 中医辨证学[M].上海: 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 :314[2]岑泽波主编 吴诚德 副主编 .中医伤科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01[3]吴阶平 裘法祖 主编 . 黄家驷外科学 第五版(下册)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291[4] 杨长森 主编 何树槐 副主编  . 针灸治疗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5]岑泽波主编 吴诚德 副主编 .中医伤科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02 

发布了文章

春天到了,你“感冒”了吗?

2017年2月3日,是我国农历鸡年的一个重要节气---立春,春天由此正式来临。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立春入春,中青年以下年龄段人群,有类似“感冒”症状容易发生:发热,咽痛,咳嗽,哮喘发作,或伴头痛头晕,情绪烦躁,眼睛不适,颈肩痛,呕吐等等。以上症状,可能发生的概率颇高。老年人亦非常有可能感觉身体不适:眩晕头痛,烦躁不安,咽痛,慢性咳嗽加重,眼花目糊加重,腰痛腰膝酸软,呕吐,食欲不振厌油等等。以上症状可能发生的概率亦非常之高。其实从冬至到春节到立春前后,以上症状发生的概率都不算小。考之以往,1988年冬春之际的甲肝爆发性大流行,2003年春天全国严阵以待的SARS, 2009年春天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爆发流行 ,2013年春天发现的H7N9新亚型禽流感病毒,直到今年春天的最近几天都有公开报道新发病例。。。。以上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新发现流行性病毒性疾病,都规律性的集中于每年冬春季节爆发流行,难道是偶然的吗?那么以后每年冬春之际还会不会又有新发现的病毒性疾病爆发流行呢?其实若能真正理解中医,我们的祖先早就把答案写在了那里,只是看你真正理解了没有,掌握了阴阳变化内在规律了没有,若能,当然就能洞幽知微,了然于心。"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  ,  "故春气者,病在头 " ,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 "   ,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以上文字虽然古奥,其实是黄帝内经里的名句,通俗易懂来解释就是:春天在五行属木,在五脏属肝,肝开窍于目。春天本来就肝火易旺,肝火上升即易发生头痛头晕,颈项强痛,情绪烦躁易怒等等疾病。一日分为早晨,日中,下午,晚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我们的冬天好比一天里的晚上,我们的春天好比一天里的早晨。一天里的晚上当然应该安静入睡,好好休息,好好滋养精神。若我们在好比一天的晚上的冬天,不好好休息,不好好安静滋养精神,那么我们在好比一天的早晨的春天,还会有精神吗?还会身体好?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非但身体不会好,而恰恰相反,我们即容易发生一系列热性疾病—温病(流行性疾病),可能表现的症状为:头痛头晕,颈项强痛,眼科疾病,心身科疾病等等一系列升火的热性疾病症状。了解了以上这个道理,我们也就明白,这就是冬天服用传统膏方,民谚“冬天补一补,春天打老虎”的原因所在与理论依据。那么回到原来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春天“温病”的发生呢,我们应该怎样防治每年冬春之际都好发的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病毒性疾病爆发流行呢?《黄帝内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所以春天“温病”好发,防治的关键不仅仅在春天,更在于冬天。这就是内经“治未病”的思想集中体现首先,“秋冬养阴”,我们在秋冬,好比一天里的晚上,不宜经常喧嚷嘈杂,甚或夜夜笙歌,醉酒伤身。在精神神志上就应该收敛入静,恬淡从容,勿扰伏阳,好好安静休息。这样春天才能“一年之计在于春”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其次,除了自我身心保养以外,当然最有效的防治应该是准确辨证以后的中医中药治疗。治疗原则如下:在上焦,应该平降肝火,清肃肺热,清降心火。在中焦,应该补益脾胃,温养脾胃。在下焦应该补亏损补不足,去寒湿为主,兼以健脾燥湿,祛除肝胆脾胃湿热。这是比较完整与准确的治疗原则,说完整与准确是因为五脏辨证俱全,上中下三焦兼顾,标本兼治,治病求本。所以若我们每个人,明白了以上道理,冬天好好保养身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然可以尽可能避免春天“温病”症状的发生。若必要时,好好服用准确辨证以后的中医中药,对个人当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整个冬春流行性疾病好发的防治也是有着非常巨大的裨益与作用的。

发布了文章

为了高效与简便----每次三贴的中草药汤药煎服方法

近两年来,中药饮片出厂前已经完成标准化,塑料袋小包装化。优点显而易见,剂量准确度大大提高,中药房不必一味味中草药零称配药,减少了中药房工作量,提高了配药速度,减少病人等候时间。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其缺点是:1,病人回家需要一包包拆除塑料包装才可以煎药,增加煎药前的病人工作量。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2,增加了额外包装费用,而近两年中草药饮片一直处于涨价趋势,中草药饮片本来价格就较贵3,如果7贴处方,中药房不再为病人分好7贴,需要病人回家后按照处方自行把所有的中草药均分为7贴。这样既增加病人煎药前的工作量,而若有一些高龄或者文化程度较低患者可能都不会自己分药,这样就增加了服用中草药煎药的难度。而如果是3贴或者5贴处方,中药房仍会为病人分好3贴或5贴。因此对病人来说3贴或5贴会比较方便,而对中药房来说会增加中药房的工作量。每次开具三贴中草药汤药,多加一些水把一贴中草药煎取出更多的药汁,使得一贴中草药汤药可以连续服用两天。这样一可以使患者方便,减少煎药前分药的工作量,二,一贴中草药汤药服用两天,既可以大大节省宝贵的医疗费用,充分发挥出中草药汤药的使用效率,又使得患者两天做一次煎药工作,避免天天煎药的麻烦。这里开具的3贴的中草药汤药往往是寒热并用,阴阳平衡的,所以适用寒热并用阴阳平衡中草药汤药煎服方法,只是需要加入更多的水,把一贴中草药汤药煎取出更多的药汁,使得一贴中草药汤药可以连续服用两天。具体煎服方法如下:中草药热药补药适宜久煎,而凉药寒药则不宜久煎,若处方寒热并用,阴阳平衡,考虑到寒药不宜久煎,那么整张处方仍应时间恰当,不宜久煎为好。1,选用大小合适的煎药锅,为方便煎煮,以大一点为好。(材质无特殊规定,陶瓷,搪瓷,不锈钢锅皆可)(不建议使用自动用电煎药锅,因为还是容量太小,以至于不足以一次煎取足够两天的药汁。)放入先煎中药,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煎煮30分钟左右。(若没有先煎药物,则忽略此步骤,直接进入下一步骤。)2,放入当中煎煮中药,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煎煮60分钟左右。3,放入后下中药,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煎煮15分钟左右。(若没有后下药物,则忽略此步骤,直接进入下一步骤。)4,只需头煎,无需二煎。5,沥出头遍药汁备用。沉淀三小时,取用上层清液装瓶,放入冰箱。6,一贴草药煎取沉淀最后完成的药汁应该在1200毫升左右,每天600毫升,分两天服用。7,服用时,饭前饭后随意,倒取一杯药汁,加盖密封,微波炉加热,可以300毫升左右(中等大小杯子的量)每日上午,下午各服用一杯,或每日下午,晚上各服用一杯。也可以200毫升左右,每天早中晚各一次。备注:我院中药房有中草药免费快递到家服务:病人收费处付费以后,尽快把中草药处方送至中药房,告知中药房自己所要求的快递送达地址,通常第二天不通过中药房,药站直接即会把中草药通过顺丰快递免费送达病人所指定地址。强烈建议患者让药站免费快递中草药到自己指定地址。

发布了文章

寒热并用阴阳平衡中草药汤药煎煮服用要点

中草药热药补药适宜久煎,而凉药寒药则不宜久煎,若处方寒热并用,阴阳平衡,考虑到寒药不宜久煎,那么整张处方仍应时间恰当,不宜久煎为好。1,选用大小合适的煎药锅,为方便煎煮,以大一点为好。(材质无特殊规定,陶瓷,搪瓷,不锈钢锅皆可)放入先煎中药,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煎煮30分钟左右。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2,放入当中煎煮中药,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煎煮60分钟左右。3,放入后下中药,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煎煮15分钟左右。4,只需头煎,无需二煎。5,沥出头遍药汁备用。沉淀三小时,取用上层清液装瓶,放入冰箱。6,服用时,饭前饭后随意,倒取一杯药汁,300毫升左右(中等大小杯子的量),加盖密封,微波炉加热,每日上午,下午各服用一杯,或每日下午,晚上各服用一杯亦可。

发布了文章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阐幽发微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阐幽发微史坚鸣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上海市同济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061)[摘要]: 本文从春夏秋冬四时,人体之阴阳二气消长变化出发,阐明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有四层涵义:1养阳即补阳,养阴即补阴。2养阳,补阳宜于春夏;养阴,补阴宜于秋冬。3阳亏之证,于春夏二季,阳亏于外,以致不能制阴于内,发为阳虚内寒之证;阴亏之证,于秋冬二季,则阴亏于外,以致不能制阳于内,发为阴虚内热之证。4补阳宜于春夏,不宜于秋冬。秋冬补阳,扰动伏阳,加重阴虚内热之证。补阴宜于秋冬,不宜于春夏。春夏补阴,阴盛于阳,加重阳虚内寒之证。[关键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阴阳;生长收藏;养阳补阳;养阴补阴;阳虚内寒;阴虚内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原文是:“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对于文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语,中医同道莫不耳熟能详。但历经两千多年以来,历代医家认识不一,观点也莫衷一是。其主要观点有四: 一是马莳、高世栻为代表,认为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    二是以王冰为代表,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亢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    三是以张介宾为代表,认为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    四是以张志聪为代表,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1]    这些颇具代表性之观点要么解释过于简单,语焉不详;要么论证止于表浅,欠缺说服力;甚或观点之间背道而驰,互相颇为抵牾,让后学者茫茫然而无所适从。笔者有所领悟,不敢自专,愿贡献管见,以为抛砖引玉之用。1理论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笔者以为若要彻底还原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本来面目,就首先应该阐明:于春夏秋冬四时,人体之阴阳二气,发生了怎样的表里内外此消彼长的规律性运动。1.1《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由此可知春夏秋冬,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为万物之根本[2]。那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发展变化,规律运动,具体指的是四时阴阳之气哪一气呢?明代著名医家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明确给出了答案:阳气。《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马莳注:阳气已生,最能发生而敷陈之,故气象谓之发陈也”[3]“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马莳注:阳气已盛,物蕃且秀,故气象谓之蕃秀也”[3]“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马莳注:阴气已上,(阳气已收)万物之容至此平定,故气象谓之容平”[3]“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马莳注:阳气已伏,万物潜藏,故气象谓之闭藏也”[3]。由此可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具体而明白地道出:天地之阳气,随着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发生着生,长,收,藏,规律性的,表里内外消长运动。那么与此同时,与天地之阳气,规律性,表里内外消长运动相等量相对应的,天地之阴气处于一个怎样的规律性运动呢?根据阴阳学说:阴阳的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4]。可以明确知道:与此同时,随着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天地之阴气相等量相对应于阳气,发生着收,藏,生,长,规律性的表里内外的此消彼长运动。1.2以上阐述了随着春夏秋冬四时变化,天地阳气发生着发生着生,长,收,藏,规律性的,表里内外消长运动,与此同时,天地阴气相等量相对应于阳气,发生着收,藏,生,长,规律性的表里内外的此消彼长运动。那么春夏秋冬,在人体的阴阳二气,随着天地阴阳二气,发生着怎样的规律性表里内外消长变化运动呢?《灵枢·刺节真邪》“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岁露》、《灵枢·经水》“人与天地相参也”;《素问·脉要精微论》“与天地如一”。由此可知:随着春夏秋冬四时变化,人体阴阳二气的规律性表里内外消长运动与天地阴阳二气的规律性表里内外消长运动完全一致相同。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序例 四时用药例》“。。以夏月伏阴,冬月伏阳,推之可知矣。”明 张景岳 《景岳全书 卷之二入集·传忠录》“夏月伏阴在内,此本天地间阴阳消长之正理。”明 龚庭贤 《寿世保元 卷二》“凡以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暖。夏月伏阴在内。暖食尤宜”  综上可以归纳如下(见表1):表1春夏秋冬四时阴阳消长变化                       阳令 阳气主导 主动 在表在外      阴令 阴气主导 主静 在表在外天地与人体   春     夏                    秋        冬阳   气      生     长                    收        藏阳   气     (在表,在外)               (在里,在内)阴   气      收       藏                  生        长阴   气     (在里,在内)               (在表,在外)  2结论故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涵义如下:    第一层涵义:养者,补也。养阳即补阳,因为阳弱,因为阳亏,所以要养,所以要补;同样养阴即补阴,因为阴亏,因为阴虚,所以要养,所以要补。    第二层涵义:养阳,补阳宜于春夏,养阴,补阴宜于秋冬。    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后的原文用非常强调的语气阐明养阳养阴必须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这一段原文的本身就是对养阳宜于春夏,养阴宜于秋冬的解释与强调。参见原文:《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第三层涵义:阳亏之证,于春夏二季,则阳亏于外,以致不能制阴于内,阴盛于内,阴盛则阳病,阴盛则寒[5]。发为阳虚内寒之证,故长夏善病洞泻寒中[6]。阴亏之证,于秋冬二季,则阴亏于外,以致不能制阳于内,阳盛于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5]。发为阴虚内热之证。所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既是顺应阴阳之道顺应自然之道,也是阳亏阴亏病症治疗的必须之道。此即原文所说的“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亦为民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真实含义所在第四层涵义:补阳只宜于春夏,不宜于秋冬。秋冬为阴令,主静,假如违逆阴阳之道而行之,于秋冬补阳,扰动伏阳,[7]。轻者阴阳失调,动静失宜,而若素体阴亏者,即加重阴虚内热之证。补阴只宜于秋冬,不宜于春夏。春夏为阳令,主动,假如违逆阴阳之道而行之,于春夏补阴,阴盛于阳,轻者阴阳失调,动静失宜,而若素体阳亏者,即加重阳虚内寒之证。此即原文再三强调:“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亦是民谚所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内在逻辑理由。 以上即是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内在如实之深刻涵义。最后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依照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凡是阳亏病症是不是绝对不能于秋冬补阳,要补阳必待春夏?凡是阴亏病症是不是绝对不能于春夏补阴?要补阴必待秋冬?我想事情也应该辨证地去分析对待,一个明显阳亏阴亏病证怎能见证不救而拖延至春夏与秋冬呢?渴而凿井,斗而铸兵,犹为晚也;见证而拖延不救以待时日,岂不更是刻舟求剑?所以我想其一,补阳若于秋冬,可补于阴中之阳的一日之内的早晨到日中之时,补阴若于春夏,可补于阳中之阴的一日之内的日入到夜半之时[8]。其二,我想内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既是旨在告诉大家补阳补阴适宜的季节时令,更是为了向后学者演绎说明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的内在道理规律。基于此,后学者应该知其然,更应该知其所以然,对于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了然于胸,然后才能从容应对纷繁复杂头绪万千的疾病,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你我共勉之。     [1]程士德主编 孟景春副主编.内经讲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82 [2]程士德主编 孟景春副主编.内经讲义.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81[3]程士德主编 孟景春副主编.内经讲义.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79[4]何裕民主编.中医学导论.中医学的古代哲学基础. [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41-51[5]程士德主编 孟景春副主编.内经讲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4[6]程士德主编 孟景春副主编.内经讲义.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6[7]程士德主编 孟景春副主编.内经讲义.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78[8]程士德主编 孟景春副主编.内经讲义.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8    

发布了文章

谈谈为什么要选择服用中草药汤药?

中草药汤药服用之前需要病人自己按步骤认真煎煮,相比可以直接口服的西药与中成药来说非常费时费力而麻烦,病人往往望而却步。但中草药汤药是根据每个就诊病人体质,病情,症状特点,因人而宜,辨证施治,每张方剂是专为您个人而设,就好比量体裁衣,有着西药与中成药不可替代的积极有益作用。上海市同济医院伤科史坚鸣而临床绝大多数疾病,或者是慢性疾病病程已经长远,又或者病人年老体弱亏损日久,又或者疾病症状严重,如果不想流于止止疼痛,治标不治本,而要想获得真正的良好疗效收获治病求本,那么其实没有终南捷径可走,必须不怕苦不怕累,好好努力才会有相应收获。准确辨证施治的中草药汤药就是治病求本的根本方法。

发布了文章

从琼瑶的遗书说开去-----正确认识疾病与医疗(本文发表于新民晚报人与健康栏目)

        在2017年3月,80高龄的著名作家琼瑶,公开了她给儿女的一封遗书,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她在遗书中表达了如下愿望:        “一、 不论我生了什麽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            二、 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三、 不论什麽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嚥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不要那样活著!             四、 同上一条,不论什麽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五、我已经注记过,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著,意义重大!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           她在遗书中又用单行独立段落强调这么一句话“生是偶然,死是必然”           通读其遗书,她对待疾病对待生死问题的态度竟然如此坦然如此豁达从容,不禁令人感佩与深思。。。。           无独有偶,“专门与疾病与死亡较劲”医疗行业的医生是如何面对疾病面对死亡的呢?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一项调查显示,88%参与调查的医生表示不愿进行介入性治疗,也不愿使用机器来延长寿命。           肯∙穆雷(Ken Murray)医生曾在《医生如何死亡》(How Doctors Die)一文中写道,他所认识的医生会选择异于常人的死亡方式,往往避免使用自己为晚期患者开的治疗处方。           这样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琼瑶以及“专门与疾病与死亡较劲”医疗行业的医生在面对疾病,面对死亡时,能够如此坦然从容,豁然于生死问题呢?是不是值得你我深思一番?                       2010年,由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组织编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老年综合征管理指南》,给予老年病定义:老年病是指老年期所罹患的疾病或多发的疾病,通常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中青年可发病而老年人患病率明显增高的慢性疾病,原因是由于老年期机体各种组织的老年性变化及其修复能力的减弱,导致脏腑、组织、器官等功能减弱,在老年期多发,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等不同专业相互渗透的疾病;其二是老年人在器官老化基础上发生、与退行性改变相关的疾病,为老年人所特有,如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期痴呆、骨质疏松及白内障等疾病;其三是衰老使机体机能减退而引起的急性疾病,如老年人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由此可见临床上相当大的一部分疾病是老年性疾病,退化与衰老才是造成疾病的根本主因;           即使流行性疾病的发病与否最终也取决于个体的抵抗力能力的差异,其中也有密切年龄相关因素;          哪怕一个急性创伤,手术后的修复也与体质年龄,修复能力密切相关。         那么年龄因素意味着什么?退化与衰老又意味着什么?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退化与衰老意味着自然规律。。。。。。。          春夏秋冬、花开花落、新陈代谢,生老病死……大自然运行不停,人类万物生灵就会遵循自然规律运行不止。。。。所以从最根本上来说,疾病是必然的,疾病是一种自然规律。               在此世界,只要是地球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东西,无论其多么高科技多么高精尖,只要人力,物力,财力足够,就能够被人类意志所随意掌控制造。         而作为自然界一员的人类本身之生老病死,内在过程其实是自然规律,绝无可能被人类意志所随意掌控,否则即是违反自然规律,退一步讲即使从生命哲学上来讨论也绝无可能----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黔首草民,没有谁逃脱得了生老病死之自然规律,秦皇汉武概莫无病,亦概莫无死。而因为妄想长生不老药,服用丹药补药暴毙性命者倒是比比皆是,史不绝书。          所以医生所对抗的其实不仅仅是疾病本身,对抗的其实更是生老病死之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当然最终无法被战胜被逆转,所以人类的医疗注定是有其局限的。。注定不可能是万能的。。因此疾病治疗的最终收获往往是好转,是减轻而不是彻底治愈。         所以在西方,首位分离出结核杆菌的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在东方,我国开国领袖毛主席在其语录中表达“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医生只能治病但治不了命,我自己心肺功能不好,已经收到了马克思的请帖,但这怪不了医生,非要怪只能怪自己年纪大了,身体衰老了,年轻时期又抽烟过多。。。你们对待医生的态度就是对待生命的态度,要爱护尊敬他们。。。”           然而社会普通人群,尤其在文化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当中,如果对疾病的长年累月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因素,对疾病的退化与衰老影响因素,对于疾病,对于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属性,对于医疗必然存在的局限性,认识远远不够,那么其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1,对待疾病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端正的,正向积极的心态,造成一定程度心理不健康,进而心理影响生理,形成恶性循环。         2,病急乱投医,在主观上往往产生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倾向,容易在疾病基础上,再次造成医疗性损害。          3,急于求成,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造成有限的医疗资源非常令人惋惜的浪费。         我这里有一个数据:经合组织曾将其成员国(全部是发达经济体)从1970年至2014年的人均预期寿命和人均医疗开支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美国的人均医疗开支增长最快,但是人均预期寿命却增长最为缓慢。         4,对于医疗抱有完全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值,认为医疗对于疾病应该无所不能,是造成医患矛盾,一个相当普遍的原因。          5,其中第1,第2,第3点亦加剧了医患矛盾。         由此可知,帮助社会广大人群正确认识疾病,正确认识医疗,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哲理性问题,更是一个有助于患者采取正确态度,避免过度医疗性损害的问题,也是一个建立更为和谐医患关系的问题,更是一个有助于更高效率医疗体系的问题。。。可见其有多么重要。。。。          所以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琼瑶女士的遗书公开信开了一个好头。。。当然其医疗上的具体愿望尚有待于商榷:我想,对于疾病对于医疗,更重要的是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子曰:过犹不及。。。认为疾病完全可以被掌控,认为医疗无所不能而造成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固然不可取;而认为人类对于疾病毫无干预能力,医疗毫无价值,绝对放弃检查,绝对放弃治疗同样更为不可取。。。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固然无法逆转,但是大量疾病的好转,减轻,少量疾病的治愈,衰老的延缓,益寿延年是不是人类所孜孜以求的呢?答案当然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医疗的价值所在。          然而有鉴于目前社会广大人群对于疾病对于医疗普遍认识有所偏颇,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过度倾向。。并且已经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那么琼瑶女士,这封遗书公开信中所表达的,她对于疾病的必然性,对于医疗必然存在局限性,这一方面的正确认识,以及对待疾病的良好平和心态,显得尤为值得大家感佩与深思。。。而这正是本文深入阐述的目的所在。。。。

发布了文章

从传统中医角度谈谈健康运动中几个容易被忽视的要素(本文发表于新民晚报人与健康栏目)

     (在开始文章之前,我们先有一个概念界定:我们这里谈及的运动,是以增进健康为唯一目的的运动,而并非任何竞技性的,职业性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如此深入人心,以中医临床二十余年以来的体会,笔者确实赞同:运动有益健康。       为了有益于健康,延缓衰老,我们应该采取怎样恰当的运动方式?健康运动有什么注意事项?现在流行的健康运动方式中有没有误区?        目前关于运动与健康的文章比比皆是,好多好多,但笔者发现有好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始终未见有人论及,为抛砖引玉,现在请允许我主要从中医角度谈谈健康运动中几个容易被忽视的要素。       1,运动方式要正确。        因“龄”而异。采取的运动方式一定要考虑“年龄”因素,要与骨骼,关节,肌肉,脏腑承重与负荷能力相适应相符合。         举例来说,一个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老人在人行道护栏旁搁着腿拉韧带就肯定不是一个正确的运动方式。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小伙子在绿茵场上驰骋踢足球,对这小伙子来说就是一个正确的运动方式。当然随着年龄增加,骨骼关节肌肉脏腑的承重负荷能力下降,运动员当然应该如期退役,足球才华如范志毅到了年龄也要退役,道理就在于此。        因"人"而异。采取的运动方式一定要符合个人当时的体质状况。        一个大病初愈之人与一个健康人的运动方式当然应该不同。一个久未参加运动锻炼的办公室白领当然与一个专业运动员采取的运动方式不同。       2,运动应该要放在上午,最好的时间应该是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以上这段内经原文古奥难懂,简单来说阐明的道理就是:我们的运动要符合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该运动的时候就应该运动,该入静的时候就应该入静。动静需要平衡,动静需要结合,否则就是悖逆而错,不利健康。古语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谚云“早上吃姜赛参汤 晚上吃姜赛砒霜”说的是一个道理。         我发现好多上班族因为时间原因,运动锻炼往往放在下班后晚上;健身房里每到晚上有很多热火朝天,大汗淋漓,热衷锻炼的人,那么我想以上人群应该好好深思上面这段文字了。        3,运动应该不要动脑筋。        我们的运动是为了健康,而不是为了竞技。运动应该尽可能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运动,对于大脑与肢体协调性没有要求的一种运动。是一种纯体力运动,不带有一点脑力运动,是一种不动脑筋,让脑筋充分休息的纯肢体运动。纷繁复杂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真的应该让我们的大脑好好静一静休息一下的,所以让我们的运动不要再动脑筋吧。             那么一边运动一边听音乐的人们;一边背诵着总也记不住的五线谱,一边用大脑费力地控制已经不那么灵巧的手指,努力学习弹钢琴的老人们;一边听着音乐,既要踏准节拍,又要使得肢体协调性地做出许多高难度动作的跳舞老年人,需要好好深思以上这段话了。。。           4,运动需要持之以恒。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饭吃不成一个大胖子。正确运动一定会在增进身体健康上见效,但需要毅力与刻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点与治疗慢性疾病是一个道理,真正收获的一定是那些持之以恒的人。        以上4点我想即是健康运动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要素。探求真理,纠正误区,裨益健康,就是本文的目的所在,也是我们人类永远的追求不懈的目标,你我共勉。

发布了文章

春天到了,你“感冒”了吗?(本文发表于新民晚报人与健康栏目)

       2017年2月3日,是我国农历鸡年的一个重要节气---立春,春天由此正式来临。         立春入春,中青年以下年龄段人群,有类似“感冒”症状容易发生:发热,咽痛,咳嗽,哮喘发作,或伴头痛头晕,情绪烦躁,眼睛不适,颈肩痛,呕吐等等。以上症状,可能发生的概率颇高。老年人亦非常有可能感觉身体不适:眩晕头痛,烦躁不安,咽痛,慢性咳嗽加重,眼花目糊加重,腰痛腰膝酸软,呕吐,食欲不振厌油等等。以上症状可能发生的概率亦非常之高。          其实从冬至到春节到立春前后,以上症状发生的概率都不算小。考之以往,1988年冬春之际的甲肝爆发性大流行,2003年春天全国严阵以待的SARS, 2009年春天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爆发流行 ,2013年春天发现的H7N9新亚型禽流感病毒,直到今年春天的最近几天都有公开报道新发病例。。。。以上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新发现流行性病毒性疾病,都规律性的集中于每年冬春季节爆发流行,难道是偶然的吗?那么以后每年冬春之际还会不会又有新发现的病毒性疾病爆发流行呢?         其实若能真正理解中医,我们的祖先早就把答案写在了那里,只是看你真正理解了没有,掌握了阴阳变化内在规律了没有,若能,当然就能洞幽知微,了然于心。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 , "故春气者,病在头 " ,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 " ,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         以上文字虽然古奥,其实是黄帝内经里的名句,通俗易懂来解释就是:春天在五行属木,在五脏属肝,肝开窍于目。春天本来就肝火易旺,肝火上升即易发生头痛头晕,颈项强痛,情绪烦躁易怒等等疾病。一日分为早晨,日中,下午,晚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我们的冬天好比一天里的晚上,我们的春天好比一天里的早晨。一天里的晚上当然应该安静入睡,好好休息,好好滋养精神。若我们在好比一天的晚上的冬天,不好好休息,不好好安静滋养精神,那么我们在好比一天的早晨的春天,还会有精神吗?还会身体好?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非但身体不会好,而恰恰相反,我们即容易发生一系列热性疾病—温病(流行性疾病),可能表现的症状为:头痛头晕,颈项强痛,眼科疾病,心身科疾病等等一系列升火的热性疾病症状。         了解了以上这个道理,我们也就明白,这就是冬天服用传统膏方,民谚“冬天补一补,春天打老虎”的原因所在与理论依据。         那么回到原来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春天“温病”的发生呢,我们应该怎样防治每年冬春之际都好发的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病毒性疾病爆发流行呢?       《黄帝内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所以春天“温病”好发,防治的关键不仅仅在春天,更在于冬天。这就是内经“治未病”的思想集中体现        首先,“秋冬养阴”,我们在秋冬,好比一天里的晚上,不宜经常喧嚷嘈杂,甚或夜夜笙歌,醉酒伤身。在精神神志上就应该收敛入静,恬淡从容,勿扰伏阳,好好安静休息。这样春天才能“一年之计在于春”好好工作,好好学习。         其次,除了自我身心保养以外,当然最有效的防治应该是准确辨证以后的中医中药治疗。治疗原则如下:在上焦,应该平降肝火,清肃肺热,清降心火。在中焦,应该补益脾胃,温养脾胃。在下焦应该补亏损补不足,去寒湿为主,兼以健脾燥湿,祛除肝胆脾胃湿热。这是比较完整与准确的治疗原则,说完整与准确是因为五脏辨证俱全,上中下三焦兼顾,标本兼治,治病求本。         所以若我们每个人,明白了以上道理,冬天好好保养身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然可以尽可能避免春天“温病”症状的发生。若必要时,好好服用准确辨证以后的中医中药,对个人当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整个冬春流行性疾病好发的防治也是有着非常巨大的裨益与作用的。

发布了文章

春、夏、秋、冬----四时阴阳对于生命之影响

        从太极图来看,从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来看,可以总结地球四时阴阳之消长变化对生命的重要影响如下:       (从太阳与地球之关系角度则结论可表述为)        当太阳直射于地球北回归线之时,为对于地球生命影响最为正面之时,        当太阳直射于地球南回归线之时,为对于地球生命影响最为负面之时,        当太阳直射于地球赤道之时,为对于地球生命影响中性之时。        当太阳对于地球之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不断移动过程中,对于地球生命的正面影响逐渐不断地,成反比例地,不断变小。同时对于地球生命的负面影响逐渐不断地,成正比例地,不断放大。       当太阳对于地球直射点自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不断移动过程中,对于地球生命的负面影响逐渐不断地,成反比例地,不断变小,同时对于地球生命的正面影响逐渐不断地,成正比例地不断放大。        当太阳对于地球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时,对地球生命之影响总体偏正面,        当太阳对于地球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时,对地球生命之影响总体偏负面。        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