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851130

汪方

乌镇互联网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创伤骨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AS
关节炎
骨折
椎间盘突出
腰痛
驼背
肩周炎
腰椎间盘突出
扭伤
肌无力

发布了文章

置顶

“肩部创伤”康复小常识

肩关节为全身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健康的肩关节是上肢功能发挥的重要保证。肩部创伤和疾病,常伴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严重情况下继发的粘连和肩袖损伤还可能造成肩关节不可逆的残疾。康复训练原则是早期开始,由被动到主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下为肩关节创伤或手术后康复训练的示意图,请务必在肩关节医师和康复治疗师指导下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和频度,进行规范化的康复训练,以最大程度保有肩关节功能。祝您早日康复!  1 钟摆练习:站立,躯干稍微前屈,另一只手扶桌,患肢作前后、左右及绕圈动作。 2 肩胛骨练习:站立或坐位,双手自然下垂,双侧作耸肩、后缩、内、外活动。 3桌面滑伸:坐在桌边,前臂置于桌缘且肘关节稍微屈曲,弯腰使前臂沿桌缘向前滑动。 4 扶桌下蹲:站立背对桌面,手指朝前抓住桌缘,蹲下时肘关节屈曲肩部后伸。 5 侧方滑伸:坐于桌边,手臂置于桌面上,手掌朝上,滑动手臂横跨桌面,头朝手臂移动方向。 6 内旋练习:卧位,肩关节前屈90°肘关节屈曲90°,一手握住患侧手腕向下压;外旋练习:站立,患侧上臂夹紧身体,肘关节屈曲90°抵住墙面,向前移动。  7 后伸摸背:站立或坐位,肩部上举向后摸背,然后肩部后伸向后摸背。 8 等长收缩练习:站立面对墙面,肩关节前屈抵住墙面,持续用力,关节保持不动; 患侧对墙面,肩关节外展抵住墙面,持续用力,关节保持不动;患侧对墙面,手臂夹紧,肘关节屈曲90°,向外推墙面,保持关节不动。  9抗阻训练:站立,弹力带一端踩在脚底,手握另一端,作前屈和外展动作;双上臂夹紧身体,双肘屈曲90°,双手握住弹力带对拉;双手握住弹力带两侧作扩胸运动。 9抗阻训练:站立,弹力带一端踩在脚底,手握另一端,作前屈和外展动作;双上臂夹紧身体,双肘屈曲90°,双手握住弹力带对拉;双手握住弹力带两侧作扩胸运动。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肩部创伤与运动医学”诊疗团队 

发布了文章

踝关节外伤弹力带抗阻练习

踝关节外伤后早期进行弹力带抗阻练习,可有效预防关节僵硬,促进消肿,并增加踝关节的动态稳定性。

发布了文章

腰椎融合术后康复指南

危险的腰椎问题1、严重的可致残的背部或腿部疼痛2、创伤后阶段不稳定或潜在神经损伤的患者   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应当尽早手术干预,减少疼痛和不良反应对于自身的损伤!!!术后居家指南6周内避免驾驶、久坐、举物、腰椎屈曲及扭转禁止高举过头的动作禁止抬起4.5KG以上的物体保持正确的身体力学模式避免长时间坐或站,频繁换姿势得到充足的休息逐步增加坐站步行时长常饮水,保持伤口干燥术后康复治疗指南阶段Ⅰ:时间:术后1-5天,最多到6周目标:日常活动,腹部稳定性,神经松动术及家庭护理原则阶段Ⅱ:时间:术后6-10周目标:增加活动水平,组织重塑,稳定及恢复阶段Ⅲ:时间:术后11-19周目标:返回工作岗位;继续进阶训练;技能训练;开始抗阻训练阶段Ⅳ:时间:术后20周至一年目标:恢复到术前水平,持续进行家庭训练计划阶段四之前都应该避免腰椎过度旋转、屈曲或伸展颈部是重要位置,请在专业医生和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康复内容!!!

发布了文章

肩峰成形术康复指南

肩峰下间隙内的病变与肩部疼痛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肩关节病变时,造成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袖退变撕裂等多种病理变化。这些都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主要表现。经物理治疗、运动疗法、非甾体抗炎药、和肩峰下注射皮质激素无效者,考虑行肩峰成形术和肩峰下减压术。术后可能会有疼痛产生、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肌肉力量下降、耐力下降、功能障碍等问题出现。早期康复能够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袖组织位于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并有滑囊保护。任何原因造成肩峰下方的空间狭窄或滑囊和肩袖及肌腱肿胀,在肩关节活动尤其上举时,会造成肌腱、滑囊及骨组织的磨擦,产生炎症和激惹,引起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即所谓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典型的病史表现为起病隐秘、进展缓慢,可持续数月,好发年龄超过40岁,常见于工作中进行重复性肩部活动的人群。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夜间疼痛在肩峰撞击征中出现较晚,是炎症反应加剧后的表现。肌力下降和关节僵硬可能继发于疼痛抑制。写在康复之前1. 一天三次定时有规律地进行长期的运动。2. 运动前热敷有放松肌肉的效果,运动后冷敷有减少运动后疼痛的效果。3. 运动后如稍有疼痛并无大碍,如疼痛严重,应减少运动。如果运动过度可能使病情恶化。4. 开始运动前,进行约一分钟的准备运动,放松肩部关节。5. 在各项运动的最大限度点(疼痛点)坚持约5秒,慢慢回到最初位置。6. 运动次数:根据各自肩关节的状态决定,逐渐增加次数。初次目标运动次数以不给肩部过度压力为限,各动作一般以5-10次左右开始。7. 运动尺度:初次运动时,到不产生疼痛的可能范围为止,逐渐增大运动尺度。康复治疗指南阶段1:时间:术后2~3周目标:着重在于控制术后炎症和疼痛,避免感染,保护复原中的软组织,减少制动影响及活动限制。阶段2:时间:术后第3~6周目标:着重训练肌肉肌力,并持续进行肩袖肌群与肩胛稳定的肌力训练。阶段3:时间:术后第9~12周目标:强调增加运动知觉,关节位置感觉,增加耐力,强化肩胛稳定肌肉,完成特定工作与运动任务。居家训练建议第1周周目标:控制疼痛与肿胀,开始恢复各关节活动度第0~2天:练习抓握力量运动。若有肿胀,需抬高手臂第3~7天:1.练习钟摆运动2分钟,每天3~4次2.练习手肘、手腕与手部主动关节活动运动。每方向3组,每组重复15下,每天3~4次3.练习内旋与外旋等长收缩各10秒,每组重复10次,每天10组4.运动后冰敷抓握力量训练钟摆运动第2周周目标:避免失用性萎缩。第8~10天:继续束后,第3~7天计划,并加入下列运动:1.可忍受范围内的主动协助仰卧屈曲动作。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15下2.仰卧,在90º屈曲肩胛后缩。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15下3.侧卧外旋直至与地面水平。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15下第11~14天:停止第3~7天的运动,只练习第8~10天的运动。运动后仍需冰敷仰卧主动协助屈曲1肩胛后缩2第3~6周阶段目标:增加阻力以提升肩胛稳定肌的收缩量1.外旋加上弹力带当阻力。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15下2.在站姿下执行无阻力全角度的肩向前屈曲与外展运动。使用0.23kg或0.45kg3.延续之前的内旋,但减少至每天1次,接着每2天1次4.加上抗重力肩胛平面上举伴随无足力肩外旋。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15下5.肩胛前突加上弹力带当阻力。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30下6.继续先前的肩胛后缩运动7.增加心血管运动,包括使用上肢(如:使用爬梯机,划船机,上肢手摇测功仪)抗阻内旋、外旋、后伸、划船第7~8周阶段目标:回归正常工作或运动(依状况限制活动)和惯用手非惯用手肌力比率正常化1.肩胛平面小于70º外展合并内旋动作(使用空罐运动)。一开始不使用阻力,接着重量从0.23kg慢慢增加至0.45kg,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15下2.俯卧与俯身合并水平外展,肩外展在100º。一开始在中间角度范围内无阻力。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重复15下3.开始恢复投掷方案计划4.还是缓和性增强式运动增强训练、力量训练第9~12周阶段目标:取得关节活动度与足够的肌肉力量以符合较激烈的职场与运动需求量正式恢复投掷与高举过头活动球类投掷/抗阻投掷患者教育肩关节其他疾患,也可参照以上计划进行自我锻炼。最好在医生、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布了文章

你踩了哪些腰疼雷区?如何避免?

哪个部位最受累?当然是腰了!那些最伤腰的事情,你做了吗?1弯腰抬物(动图来自SOOGIF)大扫除是每一个爱干净人士隔三差五就要经历的,在大扫除的时候难免要弯腰抬物,弯腰的各种姿势都被你尝试了不止一遍,家中的各种家当也都被你倒腾了一遍,扫除还未结束,腰疼已经找上门。2单手提重物(动图来自SOOGIF)单手提重物的动作每天都要做。但是单手提重物会使身体整体倾斜,椎间盘受力不均匀,加上重物压迫,极易让椎间盘受伤。3半躺半瘫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每天都在半躺半瘫中过去。但是这种看似舒适的姿势却让腰椎缺乏有力的支撑,让椎间盘承受的巨大的压力,时间长了必对腰椎造成损害。4穿高跟鞋高跟鞋是每一位爱美女生的绝杀,但是穿了高跟鞋,人的身体重心就会过度前移,腰椎受力变得集中,时间长了容易造成椎间盘损伤。5二郎腿、盘腿坐 亲朋好友聚会,把酒话家常,聊得一开心便习惯性的翘起了二郎腿,聊得再嗨一点,便腿也盘了起来。熟不知这两个姿势容易使骨盆、腰椎受力不均匀,造成腰部肌肉酸痛。腰痛还有这些雷区,你踩了吗?我腰疼,得一直佩戴护腰护腰是很多腰疼患者都喜欢佩戴的护具,并且认为佩戴的时间越久越好。其实长期佩戴,腰肌容易造成萎缩,一旦去掉护腰,腰椎就会失去稳定性,从而加重腰肌负担。乖孩子,来给我踩踩腰让孩子来给自己踩腰,一是把其当成了亲子活动,二是貌似踩完后确实舒服了。其实这种行为很危险,一有不慎,极易造成腰部损伤,甚至急性腰椎间盘突出。那XX的腰疼就是牵引治好的,我也去试试一则并不是所有的腰疼都是腰间盘突出;二则即使是腰间盘突出也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试用,像,中央型、游离型及巨大髓核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椎间盘突出于神经根内侧的患者不宜做牵引。如何避免腰部损伤?1、 保证正确的搬重物姿势,避免损伤动作要点:(1) 将身体向重物尽量靠拢,双腿下蹲降低重心,保持后背直立,同时收紧腰腹部;(2) 搬移重物时双膝处于半屈曲状态,使物体尽量靠近身体;(3) 使用下肢的力量抬起中部,减轻腰背肌肉负担,避免损伤。2、 站有站样,坐有坐样(1) 保持背部肌肉放松的站立,避免下巴牵伸,避免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可以试试双手放背后);(2) 坐着看电视的时候在背后可以放一个靠垫,消除脊椎压力负荷。避免二郎腿和盘腿。3、 “雨露均沾”,避免单手提重物能不提重物就不提,能双手提绝不单手提。4、 合理安排护腰佩戴时间根据腰痛的改善,可以逐渐减少使用护腰的时间,减少腰部对护腰的依赖。5、 睡姿有讲究(1) 不要睡过软的床;(2) 尽可能侧卧睡觉,避免趴着睡觉,仰面睡觉又容易的时候往膝盖下面垫一个枕头。6、 腰部核心肌力训练不可少(1) 俯卧撑动作要点:患者取俯卧位,两手支撑地面,先抬头,再抬起上身与头部,头部后仰,骨盆靠近地面,维持 15 s 后回到原始位置,重复训练10次。(2) 双桥式运动动作要点: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屈曲,抬臀并挺胸、挺腰,使身体呈“半桥”状态,维持15 s 后回到原始位置,重复训练10次。(3)卧位屈曲动作要点:患者取仰卧位,两脚平放于地面,两膝、两髋屈曲呈 45°,抱双膝触胸,使背部感觉被伸展,维持 60 s 后回到原始位置,重复训练 10 次。一旦发生腰疼,休息后并没有好转迹象,请及时就医,不要盲目按摩或者擅自做牵引治疗。除了上述几点,还有哪些行为最伤腰?有没有好的避免策略呢?

发布了文章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指南

  从事骨科康复治疗的这些年,我发现大家对康复的意识还是相当的薄弱。很多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以为做完手术之后就可以顺利恢复,就可以继续运动了。可事实是不少人在两三个月复诊时候才发现活动度弯不过来了,腿伸不直了,肌肉萎缩得相当厉害,走路也一斜一拐的,那什么时候能正常生活啊?慢慢的陷入焦虑状态。也有部分人会在家按照网络上的指导去掰腿等治疗,而不科学的治疗也导致一些人出现韧带松弛、创伤性关节炎等问题。本期,我们来扒一扒ACL术后的康复时间表和家庭训练怎么做。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ACL的生理结构及损伤机制:治疗师必须注意到导致ACL损伤的潜在危险因素,以帮助患者安全地重返运动,预防再次损伤。前交叉韧带ACL,起于胫骨髁间隆起前方内侧,止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主要的功能是限制胫骨平台过度向前移动。       前交叉韧带损伤常见于5~85岁的任何年龄阶段,好发于年轻活跃人群,ACL断裂,多见于14~29岁人群。手术介入的时机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患者,对功能恢复的预期水平。转变方向时迅速减速(如转体运动)或着陆动作,多数损伤发生于足蹬地时,膝关节近乎完全伸直,地面反重力于膝关节导致外翻损伤。       ACL损伤时,部分患者闻及“啪”的声音,大多发生于运动时。若损伤后即刻出现肿胀,提示韧带相关血管损伤。ACL损伤导致患者膝关节不稳定,从而影响轴移,术前应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充分评估前交叉韧带断裂程度。功能上,这些患者在日常活动或运动时,存在旋转及减速困难。手术的治疗方案:       通常,外科医生建议患者膝关节无或轻度肿胀,可完全伸直,直腿抬高无伸膝滞后,再行重建手术。合适移植物对于ACL重建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目前普遍采用髌韧带中1/3(即BPTB复合物)或多股腘绳肌腱移植。       手术只是你康复的开始。相信大部分叉友选择手术治疗的目的都是为了功能的恢复,然而手术只是帮你把断裂的韧带重建而已,你需要经历大半年的时间来恢复。重建后的韧带须经历缺血坏死、血管重建、细胞增殖、塑形成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康复目标,不同的禁忌症。康复治疗的制定需个体化,结合移植物的选择及伴随损伤和(或)手术方案制定。不论何种手术方法,康复方法必须基于生物愈合过程。靠谱的康复机构,经验丰富的物理治疗师在你的恢复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通过评估判断你的疼痛、异常动作的原因,并为你设计出合理的康复计划,直至帮助你重返运动场。术前康复流程:目标:减轻肿胀和炎症;增加活动度;增加股四头肌力量       不管什么时候安排手术,都要评估整个下肢。对患者来说,在手术介入前进行整个运动链的评估比手术介入之后更加容易和舒适。因为手术会造成膝关节进一步的疼痛和炎症。练习和理疗会降低炎症和肿胀,重建髌股关节活动度和提高股四头肌肌力会增强总体下肢的力量和屈曲度。干预措施:冷疗;抬高和踝泵(每分钟10次)20~30分钟;步态训练(强调正常负重步态);被动活动度牵伸:仰卧伸膝,俯卧悬吊,仰卧滑墙,坐位屈膝;等长收缩,股四头肌、腘绳肌主动压腿(向心收缩);关节和软组织松动术术后阶段一:(0~4周):目标:保护移植物愈合;降低肿胀和炎症;维持膝关节过伸;提高股四头肌肌力;ROM:0°~125°       术后肿胀是正常的,但是肿胀及渗出造成的疼痛必须尽可能减轻,肿胀可能加剧疼痛,同时产生股四头肌抑制。疼痛肿胀和炎症时,加压冰敷和抬高要始终贯穿于每个治疗阶段,每天抬高5次,每次20分钟。术后1周内,患者一般使用双拐和支具锁定在膝关节伸直位。第1周以后可以解锁支具进行锻炼和步态训练。如果患者开始形成无痛的正常步态模式,就可以逐步完全丢掉拐杖。如果术后4~6周,患者能屈膝100°以上,做直腿抬高没有延迟,并且在整个步态周期中保持无痛,这时可以放弃使用支具。       如前所述,必须重点关注术后早期的ROM。膝关节被动活动的全部伸直应该在术后1周获得。重获终末伸膝角度(TKE)在早期的ACL术后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即使很小的伸膝角度迟滞也会影响你的步态。此外,如果不训练伸膝角度,可能会因为瘢痕组织增生而遗留永久的伸膝功能障碍,或者需要重新进入手术室去接受(麻醉下的)膝关节手法松解治疗。       由于治疗的费用和医疗资源的限制,患者每周能接受的治疗是有限的。因此,指导患者家庭练习非常重要。这是物理治疗师治疗工作的一部分,给患者提供一份详细又易懂的练习清单,教育患者正确的练习方法。此阶段的家庭康复计划:疼痛和肿胀1、冷疗和抬高20~30分钟,踝泵(每分钟10次)2、使用家庭电刺激仪力量1、等长收缩: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压腿单独和协同收缩,10~30次(可以在抬高的同时做)ROM练习1、仰卧膝关节伸展2、仰卧后跟悬吊3、足跟滑动4、仰卧位滑墙(仰卧并使患侧足底紧贴墙面,重力可辅助膝关节屈曲)主动活动度练习(支具锁定情况下)1、髋关节: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外旋2、站立位腘绳肌收缩步态训练1、步态训练使用拐杖:在耐受范围内负重,并在合适的时机停止使用2、在摆动相使用小的障碍物锻炼患侧腿(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和踝关节背伸)3、一旦可以完全负重,进行腿平衡练习(每天3次练习,练习的组数和次数由肌肉力量决定,通常两组,30次)术后阶段二:(4~16周)目标:在8周的阶段末期:ROM0°~135°;100%独腿下蹲0°~90°使用功能性支具可以步行1.6Km;增强下肢强度;增强神经肌肉控制;正确的步态;为跑步做准备。      患者需要完全的被动活动度和正常的没有疼痛的步态,在阶段末期应该进展至跑步(或者在适当的时机)。力量训练应该遵循超量恢复原则。干预措施:      继续前一阶段的练习(患者可以使用支具6周,最终由医生决定),进行消肿、重获终末伸膝角度、改善关节活动度及下肢力量的治疗与训练。      渐进抗阻训练:上下楼梯,逐步渐进至15cm台阶。随着训练的进展,开始用弹力带等设备进行抗阻训练。持续的关节松动训练       注意髋部的本体感觉训练,以此建立从髋、膝到踝的协同运动机制。注重臀肌的闭链运动同样也非常重要。在有弹性的地面慢跑以锻炼单腿稳定性,单足跳,最初双足跳。或者在下个阶段进阶至单侧。当医生明确允许时开始慢跑(一般是在第3个月)在合适的时候开始运动或者专项训练。此阶段家庭康复计划:目标:ROM继续进展,髋、膝、踝关节功能性力量增加ROM练习1、基于需要的条件下,进行持续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如果膝关节没有达到全范围的伸展,在膝关节负重达到顶峰之前,都需要进行ROM练习)。2、增加坐位被动屈曲练习。力量1、增加上下楼梯训练,使用适合高度的障碍物,以及单腿跳跃的平衡练习。2、持续的步行训练(每天在水平面上持续行走45分钟)。3、自行车、跑步机(向前或者倒退)。步态训练单腿跳平衡和“8”字走,跳格子术后阶段三:16周至6个月目标:持续进行提高肌肉强度、肌力、肌耐力的训练;开始回归跑步的康复步骤       一般来讲,外科医生会等到术后3~6个月才会确定患者可以跑步,前提是移植物痊愈或伴随的外科手术痊愈。移植物最脆弱的时候,在生物力学上来讲是4至8周。骨对骨连接,和使用BPTP自体肌腱移植在10周左右时最为脆弱。软组织对骨连接和使用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肌腱自身移植,在12周左右最脆弱。因此,术后3个月内不能跑步, 因为移植物尚未痊愈,此外,患者必须获得正确的下肢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尤其是股四头肌。这种典型症状发生在术后4至6个月。在患者何时跑步这个问题上,和手术医生的协作决定是非常必要的。       跑步应该在30秒或1分钟的行走之后,使用舒适的步速并持续1~2分钟。跑步持续的时间应该在耐受范围下缓慢增加。如果患者在跑步过程中发生任何不稳、疼痛或者炎症的表现,都需要停止跑步。干预措施:根据情况继续阶段一、二的练习;神经肌肉控制训练;超等长收缩—单腿跳和双腿跳;特殊专项训练;此阶段的家庭康复计划:目标:继续功能性运动训练,准备重返运动场ROM练习1、至次阶段应该接近关节活动的全范围,并保持。肌肉力量1、阶段性的健身中心练习,在合适的时候开始跑步训练(通常是在3个月)2、进阶的神经肌肉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运动时正确的下肢力线是重点。3、当明确可以跑步时增加单腿跳跃和双腿跳跃的训练(经常在12周)。术后阶段四:6~9个月目标:跑步步态的正常化;开始灵活性训练;开始增强式训练计划;准备重返运动场       康复的最后一个阶段重点在于实际回归活动或运动。在这个阶段,训练需要重点放在运动专项练习上,比如:灵活性训练、增强式训练、冲刺跑。康复步骤应个性化满足患者运动的诉求。在重返赛场进行百分百的竞技运动前,需要经过手术医生的确认。完全恢复以后,每周仍应继续做至少2-3次与之前相类似的强化训练。增加膝关节本体感觉的灵活性训练(折返跑,8字训练等),平衡板上的单腿平衡训练。此阶段家庭家庭康复计划:目标:开始回归运动场ROM练习1、维持目前活动度力量练习1、健身中心的练习继续进行,加强本体感觉训练和神经肌肉训练技术2、开始训练运动所需技术动作总结:       本指南可作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阶段性目标的通用指导。6-9个月的时间看起来很长,尤其是当你第一次经历这种手术、康复时(希望是最后一次)。但是,物理治疗的重要性使其无法被忽略,所以只能循序渐进一天天地进行康复。前一两个月是最困难的时期,因为无论如何你都要根据手术情况等上几个星期才能开始负重。在这段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恢复膝关节的完全伸直与屈曲、消肿及神经肌肉再训练(使你的下肢肌肉能再发力活动)。一旦恢复了行走活动,康复会越来越容易,因为你会看到每天的进步都是飞速的,但要注意不要训练过度了。这时候的心态应该是“更理性地训练”而非“更努力地训练”,前者是通过观察并感知身体的反应去控制训练。       物理治疗在恢复过程中占了重要的地位,但在家中仍要注重做一些简单的恢复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每周至少3次。除此之外,吃得健康一点,也不要行走得太早以免出现风险。如果膝关节觉得疲劳了,不要过分强求。通常多数运动员会恢复到伤前80%的水平,并能重返赛场。如果重返赛场,不要百分百地用力。只完成那些能让你的脚重新习得时间和空间感觉(本体感觉)的活动就好了,因为你可能只会恢复到80%。一旦康复到了9个月的时间点并且你已经正确地完成了康复过程的每一环节,你会感觉似乎恢复到了200%的水平。这时候,玩的就是“心态”了。请相信,你必须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的膝关节处于什么状态,但又不至于时时都在提心吊胆。要理性地认识自己的竞技能力。假如你已经尽力运动了2小时或更长时间,你会觉得累,并不会像你认为的那样可以坚持更多。继续理性地维持每天的练习吧。祝您康复顺利!

发布了文章

下巴“咔吧响”的烦恼——颞下颌关节紊乱

   很多人都有下巴“咔吧响”的经历,尤其是打哈欠或是张大口咬东西时,多数情况下没有特别的不舒服。不过有些人“咔吧响”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在说话或者吃东西的时候都会疼痛。小编的偶像星爷就曾有这种烦恼,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掉下巴”(图1)!!!那这到底是怎么了呢?其实这是一种叫做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口腔疾病。图1 星爷也曾“掉下巴”(“九品芝麻官”剧照)       我们先来看看医学上是怎么解释的吧,颞下颌关节紊乱是颞下颌关节或咀嚼肌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区或面部的疼痛、张口度的减少,关节响声,关节绞索卡住,关节功能受限,咀嚼食物出现疼痛感。近70%的人群曾发生过至少一次颞下颌关节紊乱,女性尤为高发。颞下颌关节是我们的下巴与颅骨间的连接部位,为了实现语言和咀嚼功能,它具有多种运动形式,包括:前伸(Protrusion),后缩(Retrusion),侧移,张口,闭口。图2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形式      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常见病因包括:1、筋膜痛(转移痛):咀嚼的肌肉存在疼痛。2、关节内部紊乱:关节盘脱位,下巴脱臼或损伤髁突。易出现保护性痉挛,加重疼痛,造成一种恶性循环。3、关节炎:关节运动的时候发出“咔吧响”。那么,怎么预防这个疾病的产生呢?       首先是要避免不正确的咀嚼习惯:不对称的咀嚼(偏侧咀嚼)、磨牙、嚼口香糖、甘蔗等需要重复咀嚼的动作,颈肩部不良姿势(上交叉综合征)等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的高危因素(图3)。图3 不良颈椎部姿态(上交叉综合症)影响颞下颌关节       其次,要注意保持颞下颌关节正确休息位置(关节休息位就是关节周围肌群处于最放松的平衡状态)。自己体会下,现在正认真阅读的您,嘴是微张着。。。还是闭着呢?牙齿是紧咬着还是微微分开的?你在用鼻呼吸的时候,舌头放在哪里、是否放松、是否紧贴着上颚?需要注意的是,错误的口腔和呼吸姿势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而颞下颌关节紊乱又会进一步加重我们错误的口腔和呼吸姿势,甚至对面容发育产生影响。图4是英国的一对亲生姐妹,7岁的妹妹(左)和8岁半的姐姐(右)同时因为张口呼吸就医。几年后,妹妹改正了原来错误的姿势,开始使用正确的呼吸姿势,而姐姐则没能改过来。姐妹两人拥有十分相似的基因,但相貌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妹妹脸部肌肉非常的放松自然,外貌脸型也很符合一般审美,而姐姐的脸显得很长,脸部下1/3肌肉显得很紧张,因为她在拍照时很努力地想把嘴巴闭上。图4 张口呼吸影响面容发育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口腔姿势呢?颈椎保持自然生理曲度,收紧下巴,脸部肌肉放松,用鼻子呼吸,让舌尖放在下牙的牙根部,舌头微微隆起,正好抵住上腭,撑开上下牙齿,牙齿咬合放松,上下牙距离2~3mm(图5)。如果把我们的口腔比作一个汉堡包,舌头就是其中的肉饼,在放松情况下,肉饼(舌头)自然将上下面饼(牙)撑开,下巴自然下坠,再抿唇。咽掉多余的口水,此时口腔里就是一个密闭的空间,既不透气也不漏气。图5 呼吸时舌头在口腔的位置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下巴“咔吧响”不必太烦恼,多数人都可以参照上面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不过,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张口和咀嚼,就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了。经过系统的康复理疗、口腔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

发布了文章

最受伤的盆底肌

       不少女性在怀孕期间有些尿频、尿急、漏尿诸如此类的症状,以为孩子出生之后就会恢复,然而生完宝宝后不仅没有消失又出现了一些别的难言的问题,比如下腹时常坠胀、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等。妈妈们觉得是月子没做好没做对,其实是因为盆底肌“受伤”出现了功能障碍。       那么大家跟着小编的思路,需要点时间来看这个问题及解决,我们先来看看大家所说的盆底肌到底在哪里呢?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维持脏器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腹压增大(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时有尿液不自主漏出、控制不住大小便的排出、盆底脏器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 那么怎么算盆底肌健康良好呢?       盆底肌健康,包括盆底肌的收缩强度、收缩耐力、收缩形式与盆腔脏器的关系,对女性生殖健康、夫妻性生活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四项内容缺一不可,任何一项出现问题就有可能造成盆底功能问题。哪些情况会影响盆底功能呢?       影响盆底功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妊娠和分娩是盆底组织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由于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向下突出,重力前移,重力主要作用在盆底肌肉上,加上子宫重力日益增加,盆底肌容易在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而顺产时,盆底肌肉又进一步受到胎儿的挤压和撕扯,而剖宫产术中、术后的疤痕、失血等同样可能带来很多隐患。因此,剖宫产和顺产的产妇都可能出现盆腔功能障碍。       除了妊娠、分娩以外还有很多原因会引起盆底功能障碍:如慢性便秘、长期咳嗽、多次剧烈打喷嚏、长时间进行增加腹压的训练、先天发育异常、衰老、营养不良、肥胖问题等。       看了影响因素后好多女性会想怀孕生宝宝后是不是都会有这个问题呢?不是的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25%,包括17.1%的尿失禁、9.4%的粪失禁、2.9%的盆腔器官脱垂,且其发生率自2005年-2010年无显著变化。——来自美国对7924例非孕期妇女的体检和调查。成年妇女总体尿失禁发病率为30.9%,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年龄、阴道分娩等是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来自李琳等对全国范围内19024例成年女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那么盆底功能障碍除了尿失禁以外,具体症状有哪些呢?(一)脏器脱垂:如有些女性有下腹坠下感、腰酸不适感,尤其是运动的时候,这个有可能是存在子宫脱垂,下垂的脏器跟阴道壁产生摩擦,导致发生炎症、分泌物增加、红肿热痛。轻度脱垂者阴道内脱出物在平卧休息后能自行还纳,严重时脱出物不能还纳,甚至整个子宫脱出到阴道口外,需要手术的介入。      (二) 尿失禁。分为三种类型:压力性、急迫性、混合型。压力性尿失禁(SUI)常见是漏尿,咳嗽、跑步、大笑、打喷嚏的时候漏尿。也有些人会有急迫性尿失禁,主要表现是尿急这种感觉,当跑到厕所的时候,已经漏了尿,控制不住。还有一种是膀胱不稳定的尿失禁,就是前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尿失禁又叫做“社交癌”,对于女性生活质量影响非常大。      (三)慢性盆腔疼痛。大于等于六个月以上或者持续发作、反复发作的非周期性的盆腔疼痛就是慢性盆腔疼痛。这种疼痛对生活质量的严重干扰,甚至影响到女性的人格、情绪。     (四)排便障碍:便失禁。不受控制、不由自主的排便、排气。      (五)性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的性功能障碍包括性冷淡、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50%的女性产后阴道壁有不同程度的脱垂,只有19.1%女性一直对性生活感兴趣。看了以上可能出现的盆底问题,有什么办法预防和改善呢?在开始进行盆底肌训练前需要先进行综合评估:1、采集病史:包括年龄、体重、身高、BMI、家庭住址、职业等;产科病史:妊娠次数、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分娩日期、婴儿体重、妊娠增长体重数、孕期泌尿、消化道情况,产后排尿排便情况等;2、盆底电生理及生物力学信息采集(42天产检报告):盆底张力功能诊断。 评估后接下来进行康复治疗及训练,列举了以下几种方法: 先看注意事项和专业意见:       有明确的盆底问题的女士们需要有专业人员的介入,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如解决张力性问题,扳机点问题,协调性问题,在专业指导后尝试自我练习;      而没有盆底问题进行预防的及有症状自我尝试的女士们,要知道所有方法效果均因人而异,参考标准均是自己; 1、非手术治疗方法举例:      (1)Kegel训练(盆底肌锻炼):对尿失禁、子宫等轻度脱垂,改善性生活质量,产后盆底的康复都有一定疗效,可加强盆底肌运动能力,改善尿道、肛门括约肌的功能。该方法是有意识地对以提肛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训练,专业人员可用手法指导产妇学会正确训练方法。因此专业人员指导下训练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一般嘱咐产妇做收缩肛门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S后放松,连续做15分钟左右,每日进行2-3次,或者每日做150-200次,6-8周为1个疗程,一般4-6周患者有改善。(2)盆底肌分部位自主收缩训练:也就是深层肌和浅层肌分别训练。浅层肌训练方法:从前到后收缩肌肉,尝试将耻骨和尾骨靠近,不要收缩盆底深层肌,不要有上提的感觉,仅集中注意力前后收缩,不要缩肛;尽力将左右两侧的坐骨结节靠近彼此;长收缩:收缩保持5秒,放松5秒,重复5次;强烈和快速收缩:最强烈的快速收缩肌肉,不超过2秒,然后完全放松,重复5次;(红色箭头为尾骨)        深层盆底肌方法:要练习的肌肉在骨盆中部开口5cm以上;蹲下尝试将肌肉向上向内拉,收缩会将肛门向上和向内提,不要收缩肛门括约肌,仅向上提肛门;想象盆底是一张吊床,不仅收缩中部,整体的吊网都收缩;盆底肌训练部分动作举例:其他需要借助专业设备方法:(1)肌电生物反馈法(需要肌电生物反馈设备):       肌电生物反馈法的原理是将肌电活动、腹压等生物学信息进行处理,然后通过视觉的方式显示给患者,训练患者主动收缩能力,使患者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2)盆底康复器(俗称阴道哑铃,主要针对阴道)      盆底康复器属初级的生物反馈,常分5个重量级,编号为1到5,重量逐步增加。由带有金属内芯的医用材料塑料球囊组成,球囊的形状和体积相同,重量从20~70g不等,尾部有一根细线,方便从阴道取出。可以提高阴道紧缩度、增强阴道弹性、提升性生活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3)电刺激(需要肌电设备,针对大脑中枢对盆底肌肉控制力下降的情况)      将肌电治疗棒塞入阴道内,低频电刺激对受损的肌肉、神经有修复作用,增加本体感受能力,也就是说增加大脑中枢对盆底肌肉的控制能力,同时电刺激可以促使盆底肌肉被动性收缩。      当然根据盆底状态还有手术方法,如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子宫悬吊术等,在此不详细介绍。可能会有朋友怀疑盆底肌训练的有效性,先了解下时间:一般有良好改善需要持续进行正确训练3个月以上,再来看看国际上的关于盆底健康的证据支持:综上所述及文献资料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女常见疾病——普遍性公共卫生问题。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明显增加——防治工作需要覆盖到妇女的终生。3、妊娠、分娩过程盆底组织损伤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围产期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比较集中发病高峰时间段——产后是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阶段和理想时机。盆底康复治疗是目前业内公认的有效并且作为一线推荐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措施。所以不用怀疑这个训练的效果,关键是正确的训练。        那么是不是有人在看了盆底障碍的症状的时候有个疑问:男的也有尿频尿急啊,是不是也是有盆底问题啊?告诉你你真相了:盆底功能障碍可不是女性专有,看看那些影响因素,长期便秘,肥胖,长期咳嗽,剧烈打喷嚏,先天发育异常,衰老等,男性中招多的同样会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样需要及时介入处理。

发布了文章

神经也会“生锈”?—妙用“神经松动术”治疗坐骨神经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金属会生锈,神经难不成也会“生锈”?还真让您猜中了,比如说路人皆知的“坐骨神经痛”,就是腰骶部神经在椎间盘、椎间孔、梨状肌等多处受到卡压、活动度不足,就像“生锈”了一样。“生锈”的神经营养变差、组织变性,导致其负责的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区域出现疼痛、麻木乃至无力等症状。坐骨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人,但年轻人里也并不鲜见哦。小陈是位20刚出头的“小鲜肉”,但已经被“老腰”折磨半年多了,体格检查下来左侧直腿抬高仅20°(图1),双侧竖脊肌、腰方肌紧张伴有酸痛感,左侧较右侧明显,抱胸试验阳性;左侧梨状肌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坐骨神经“生锈”的症状非常典型。图1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面对“生锈”的坐骨神经,我们该怎么办呢?       第一条毫无悬念的是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据了解小陈是一位快递小哥,长期弯腰搬运货物(图2),那正确的姿势又该如何呢?对了,按照这种图3所示,要尽量蹲下去,用髋部和大腿的力量来辅助。小陈在腰痛的这段时间里,经常卧床休息,并长时间佩戴腰托来限制活动。殊不知,这些方法虽然使神经卡压的地方消肿,缓解了症状,但同时也导致了活动的不足,加重了神经“生锈”和腰骶部肌肉的萎缩。对于办公室人群而言,长期久坐同样也会导致臀肌的萎缩和坐骨神经的压迫,每个小时起来活动下筋骨,可以有效防止神经“生锈”哦!图2 不正确的搬运姿势图3 正确的搬运姿势        第二:对于小陈这种已经“生锈”的坐骨神经,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如同给门锁除锈一样,可以对腰肌、梨状肌等紧张肌肉和神经卡压区域进行手法松解,同时在特定的坐骨神经张力下,对“生锈”的神经进行松动(图4)。经过神经松动处理后,小陈的腰腿痛症状明显改善,左侧直腿抬高迅速达到70°了。那神经松动术为什么效果会这么好呢?神经对于血液敏感性很强,被称为“嗜血组织”,松动时不但松解了粘连,同时也改善神经的血液微循环。图4:坐骨神经松动手法示意图         正如那句励志名言“你的对手在看书,你的仇人在磨刀,你的闺蜜在减肥,隔壁老王在练腰!”要想让你的神经不“生锈”,抓紧时间和我们一起锻炼起来吧(图5)!图5 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训练方法

发布了文章

摔屁股真的只是肉痛?——难言的尾骨痛

       从小到大,每个人都难免会有滑倒摔屁屁的经历,肉肉的屁股有很好的缓冲,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不过并不是每次都总能那么幸运哦,小编发现,生活中骶尾部摔伤后遗留慢性疼痛者并非罕见,只是难言之隐,不足为外人道……       那尾骨痛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亲历者陈小姐第一个反应是“疼”!就和脚趾撞到桌角一样锥心的痛,缓了几分钟起来走的时候感觉自己有点瘸,第二天走路基本没有问题,只是坐下和站起有痛。一周以后,开始出现坐久一些就疼痛难忍,从坐位到站立是最痛的,晚上不能像原来一样仰卧了,不小心翻个身有时还会痛醒。陈小姐不放心,就去医院拍了片子,医生也说没有骨折,休息休息不要压到就好了。可是,一个月后,情况并没有改善,还因为每天上班不得不坐着,症状越趋严重,甚至因为害怕诱发疼痛,大小便都受到了些影响。图1  骶尾骨结构示意图        那么有人可能要问了骶尾骨在哪里啊?为什么会痛呢?        尾骨位于脊柱末端,由三到五块小骨所融合成,长约3~4厘米。尾骨由韧带和退化的椎间盘与骶骨相连,两者之间有些许活动,一旦因外伤或过度的活动超过正常的角度,就会拉伤这些韧带而导致尾骨痛(图1)。如果连接在尾骨上的盆底肌功能受到影响,则可能影响排便功能。图2 尾骨痛区域(红色为疼痛常见部位,还可能存在尾骨深部)       尾骨痛女性患者居多,主要是因为女性和男性尾骨结构上的差异,女性坐着时与椅面接触点靠近尾骨,体重会分布在尾骨上形成压迫,而男生体重更多作用在坐骨上(图2)。另一个原因是生产时胎儿的头或肩会将尾骨向后撑开,出现产伤性的尾骨痛。当然,尾骨痛最常见原因是外伤,尤其是滑雪、溜冰等这类容易导致四脚朝天形式的摔倒。        那么尾骨痛怎么消除?当然是需要先进行专业评估结合影像学检查,排除骶尾骨骨折脱位,然后请康复师进行针对性处理(图3)。图3 骶尾部骨折脱位       损伤早期:如没有造成马尾神经的压迫,一般建议卧床休息配合外用药物、坐位时使用气垫圈等(图4)。若压迫马尾神经,造成大小便失禁,则需要手法或手术复位解除压迫(图5)。图4使用气垫圈减少骶尾部压迫图5 骶尾骨受压后力学变化         评估下来,陈小姐没有骨折和马尾神经受损症状,并且已经过了伤后急性期。所以康复师为她采取了手法调整和功能训练:对关节处软组织痛点和连接在尾骨上的盆底肌进行手法处理、辅以盆底肌主动收缩练习、骨盆带整体调整。处理后痛点疼痛很快由VAS 4分下降至1分,坐站姿势变换时基本无痛(图6)。后续指导包括:改变不良坐姿,避免久坐,使用气垫圈坐垫,减少局部的压迫,疼痛明显时进行热敷改善;简单的盆底肌练习自我定期定量完成。一周后除了久坐后还有2分左右的疼痛,陈小姐已经基本恢复无痛生活了。图6视觉疼痛评分(VAS)        当然小编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哦,如果没有任何明确的外伤史,出现的骶尾骨部位疼痛,务必要到医院检查,排除骨盆感染、肿瘤、先天性的尾椎畸形等原因哦。【温馨提示】在厨房、卫生间、台阶、雨后的道路等处活动时要小心防摔哦。冬季运动如滑雪、溜冰等很容易摔伤,一定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练习并做好安全防护。

发布了文章

头晕、头痛怎么治?

“        现在头晕头痛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疾病都能引起头晕头痛,不知道头晕头痛是怎么回事?头痛头晕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如脑血管病变、神经病变、颈椎因素、高血压、颅内疾病、过度疲劳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伏案工作者的经常头晕头痛的一些病因。”       首先跟大家简单讲一下解剖,这样大家能够更深刻的理解。 颈椎生理活动:1、前屈2、后伸3、旋转4、侧屈       枕骨下肌位于枕骨的下方,寰枢椎的后方,头半棘肌的深面,作用于寰枕及寰枢椎关节,包括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下斜肌4肌。头后大直肌呈三角形,起自寰枢椎棘突,止于下项线的外侧部。头后小直肌亦呈三角形,较小,居内侧,起自寰椎结节,止于小项线内侧部。两肌作用相同,一侧收缩头转向对侧。头上斜肌起自寰椎横突,斜向内上方,止于枕骨下项线上方的骨面,一侧收缩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后仰。头下斜肌起自枢椎棘突,斜向外上方,止于寰椎横突。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并屈。枕下肌的临床常见病:        枕下肌群受损时,病人可能会出现上颈段曲度变化,肌肉紧张、头痛、颈痛、头晕等症状。 【1】枕下肌群是全身唯一连接在脊髓被膜上的肌群,当枕下肌群紧张时,会导致脊髓被膜紧张,进而使全身肌肉紧张。因此,枕下肌群的柔软性与全身柔软性有关。因此,长时间伏案的人群由于枕下肌群短缩会引起全身比较紧张和引起颈部疼痛。【2】枕下肌群紧张容易卡压从其中穿行而过的枕下神经和颈动脉进而引起头痛。【3】在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人群中,由于枕下肌群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积累性损伤,即通常所说劳损,因枕下肌群长期受累,可能导致肌肉及肌筋膜结缔组织慢性无菌性炎症、肿胀和硬结,进而引起肌肉痉挛、硬化和粘连,进而卡压枕大神经和颈动脉,使头部发生疼痛。【4】屈曲肌与伸直肌共同收缩,互相抗衡,肩胛提肌和头半棘肌有更大的压力。头后大直肌需长期提供伸直力矩,易损伤。处理方法:枕骨下肌的放松可以使用网球放在枕骨下肌的位置,然后通过头的转动来放松肌肉。 手法松解: 

发布了文章

骨科学之腰痛

腰痛绝大多数是由椎间盘突出引起,其疼痛会蔓延到腿部,从而导致轻微背痛及中重度症状。腰椎间盘突出会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向后方压迫硬膜形成非节区性传导痛;二是向侧方压迫神经根硬膜套形成相对皮神经节的传导痛和相关肌肉无力感。(一)压迫硬膜压迫硬膜,疼痛特点是不会传到足踝或脚(这是其与神经根压迫的最主要区别);疼痛分布从身体背部到肩胛、前面腹部到腹股沟,侧面从尾骨、臀部到小腿腓肠肌处。(二)压迫神经根压迫神经根,主要压迫腰4,5骶1,2(腰1,2,3少见),其特点是:1、在皮神经节区有疼痛感;2、压迫严重会造成无力感或感觉异常。压迫位置不同其影响区域也各不相同,大致如下:腰4:大腿前外侧。腰5:大腿下部到小腿,足踝前部。骶1:大腿后侧到足底。骶2:类似骶1,但范围更广。(三)椎间盘移位椎间盘移位可能是由于软骨或髓核导致。(一般六十岁前多因髓核突出或脱出,六十岁后随着髓核水分慢慢减少,直至消失,压迫一般为软骨问题。),其会引起背痛或神经根痛,而髓核为半流质性,无法推拿复位,最好进行牵引治疗。 二、病史(一)询问非常重要哦!1、疼痛是何时开始的,持续多久?2、引起疼痛的原因是什么?3、疼痛的类型,前后症状的对比。(是针刺还是钝痛,是加重还是减轻。)4、是否有传导痛,传导到何处?(从腰背到腿部,有无过膝盖。)5、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白天痛或夜里痛。)6、咳嗽会不会痛?(这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指标。)7、疼痛或妨碍活动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对日常活动影响大吗?)(二)获知从询问病史可以得到重要的信息:1、是否是椎间盘病变或是其他原因的背痛(癌症或肌肉等问题);2、椎间盘病变的性质(硬/软、大/小、中央/单侧、稳定/不稳定、后外侧原发性等)(一般后外侧原发性多见,症状一般从腿部开始逐渐延伸到腰部);3、患者症状及疼痛、活动受限程度是否和日常活动相吻合。 三、检查不同部位的病变可通过不同的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骨骼病变(1)椎间盘移位可使患者身体侧偏(患者侧弯姿势,由于移位导致疼痛,出现代偿性姿势);(2)患者前弯姿势提示肌肉痉挛引起腰痛(腰大肌痉挛);(3)骨盆倾斜不一定引起腰痛(通过身体歪曲进行代偿,肩膀平,骨盆向一侧倾斜或在低的一侧垫鞋垫缓解腰痛)。关节病变关节活动度是否受到限制,由于旋转活动度不大,希里氏骨科学讲到四种测试,其中运动测试分为主动和被动: 1、后伸; 2、左右侧屈(一般两边同等受限); 3、前屈(判断是否髓核突出;若有症状,该症状短时间无法消除,后伸等动作会影响)。另一种情况:病人动作和身体受限情况不相符(需要判断,活动受限若为别的原因导致不是椎间盘移位或突出导致的,患者可以长腿坐位坐起来)。硬膜病变其检查与神经根相似 直腿抬高试验:突出越大,对硬膜压迫越大,限制越大,角度越小。一般髋部屈曲加上膝部伸直会牵拉坐骨神经,同时通过坐骨神经牵拉神经,牵扯到硬膜,造成硬膜压迫。 加强试验:颈部前屈,颈部前屈会把硬膜上拉三公分,若有压迫,疼痛加重。 直腿抬高会牵拉到腰4,5,骶1,2神经根,产生疼痛及单侧受限。神经根病变检查骶髂关节、髋关节和腰椎神经根外表面,椎间盘病变不仅影响神经根活动性,也影响其活动传导,产生肌肉无力感。(一)检查结果关节囊型疾病会造成左右侧弯同等受限(关节囊僵硬,粘连,左右受限等)。结核、骨刺、慢性骨髓炎、新近发生的骨折、强直性脊柱炎、及变形性骨炎等(会造成活动的限制)。(二)异常现象1、腰1或腰2病变,与其他椎体情况有所不同,在某个姿势出现疼痛,改换姿势,疼痛减弱或消失,这种情况牵引治疗效果好。2、香蕈现象,站立时出现疼痛,开始于后背部,逐渐传到四肢,当患者休息,疼痛会逐渐消失,这种情况牵引推拿无效。(一般无背侧单侧神经根疼痛,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椎体压缩,后纵韧带松弛,突出的物质会挤压后纵韧带,压迫神经根或硬膜。休息后,压迫减轻。运动测试,弯腰前屈时,疼痛消失或受限减轻,后伸,左右侧屈加重,怀疑该问题。) 四、治疗1推拿(非中医的推拿按摩,而是关节复位手法,缓解软骨突出造成神经根压迫或纠正小关节错位)2牵引3硬膜外局部麻醉4移位矫正后,采取固定剂或紧身束衣5外科手术(压迫严重或压迫到脊髓或神经,出现神经症状适用。)(一)推拿1、旋转拉力法关节突使小面关节受到旋转限制,旋转拉力法是非常有效的矫正手法2、伸展拉力法适用于老年人或轻微椎间盘突出患者。3、矫正侧偏法患者椎间盘移位或小关节错位,姿势代偿只是暂时缓解适用于有一个方向侧屈受到限制,通常患者站立一段时间后歪向一边,后伸可能也受到限制。推拿的绝对禁忌症1、脊髓病变(脊髓受压,反射,大小便问题);2、第四骶椎神经根挤压病变;3、两侧坐骨神经痛但无背痛;4、出现间歇性跛行症;5、使用抗凝剂治疗时;6、其他因素,如新近骨折等(椎体肿瘤或结合,骨折愈合,血管,神经等本身问题)。(二)牵引 适应症:1、小型髓核突出; 2、疼痛侧的侧弯动作加重疼痛; 3、除前屈外其他动作都引起或加重疼痛; 4、原发性后外侧发作 ;5、腰1,腰2疾病;6、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7、年轻患者持续两侧直腿抬高动作受限。禁忌症:1、急性腰痛(建议卧床休息,排除神经根水肿);2、坐骨神经痛并伴有腰部变形(腰椎滑脱);3、有严重气胸、心脏病、胸廓造形术后,或任何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呼吸与胸廓的关系);4、骶4神经根病变。

发布了文章

浅谈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东西?怎么给人这样大的影响?还有其他的方式治疗吗?一、 定义       足底筋膜炎是一种足底疼痛性慢性无菌性炎症,疼痛位置常位于足跟处。又称跟痛症。主要的症状:行走时足跟底疼痛,足底有明显压痛点。严重患者站立甚至休息时也会有疼痛。二、原因分析,治疗理论       足底往往是问题之源,并沿此通路向上传导。足底的受限通常与腘绳肌肌腱紧张、腰椎前凸,以及上段颈椎保持过伸姿势相关。足底的结构处理通常是一些力道较重的关节伸展法,但只要有助于放松筋膜都会传达到上方组织。如果你的手劲不够,可采用“脚下踩球”技巧(我给患者采用的方法)。三、其他因素1、 体重增加或过重2、 长期穿高跟鞋3、 足部畸形或足病患者:扁平足、低足弓等4、 长期站立工作,走路爬楼多,跑步者等四、治疗1、 足部先天或后天力学问题,可配置矫形鞋垫2、 在生活中选择合适舒适的鞋子,久站运动后,放松我们腿脚。3、 药物治疗:消炎镇痛药4、 物理治疗:冰敷、红外、冲击波等5、 封闭治疗6、 手法治疗:关节筋膜牵拉松解等7、 运动疗法8、 传统手法:推拿。假如您有这方面的病情,请与我们联系,医遛康复工作室为您排忧解难,呵护您的健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呵护双足,站立之本。

发布了文章

【经典+干货】步态分析与脑卒中的步行训练

临床常见异常步态及常用矫治训练方法异常步态的矫治是一个较为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所以训练前,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步态分析,找出步态异常的原因和机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改善步态。  1.足下垂步态  足下垂指摆动相踝关节背屈不足,常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可导致跨步障碍。代偿机制包括:摆动相增加同侧屈髖、屈膝,下肢划圈行进,躯干向对侧倾斜。常见病因是胫前肌无活动或活动时相异常。单纯的足下垂主要见于脊髓损伤、儿麻和外周神经损伤。矫治方法:①胫前肌肌力训练;坐位、站位勾脚尖练习,根据患者情况,脚背上可放置沙袋以抗阻训练。②对足下垂严重的患者有条件的可给以踝足矫形器(AFO)。③对中枢性损伤所致的足下垂及合并有足内翻的患者,除上述训练外,可配合站斜板牵伸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以抑制小腿三头肌张力,提高胫前肌的肌力和运动控制能力。对因局部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的患者,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以帮助缓解痉挛。  2.膝塌陷  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为主)无力时,胫骨在支撑相中期和后期向前行进过分,导致踝关节不稳或膝塌陷步态,即支撑相膝关节过早屈曲,同时伴有对侧步长缩短,同侧足推进延迟,如果患者采用增加股四头肌收缩的方式避免膝关节过早屈曲,并稳定膝关节,将导致同侧膝关节在支撑相末期屈曲延迟,最终导致伸膝肌过用综合症。在不能维持膝关节稳定时往往使用上肢支持膝关节,以进行代偿。相关肌肉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股四头肌。股四头肌肌电活动可延长和过度活跃。矫治方法:①对腘绳肌痉挛导致的伸膝障碍,首先可行站斜板和手法牵伸训练、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 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以抑制腘绳肌肌张力,同时强化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如踮脚步行、 前脚掌踏楼梯上下训练等。②对痉挛严重的,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必要时有条件的可给以伸膝矫形器以辅助 治疗。③加强拮抗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如靠墙马步蹲、功率自行车训练、登山器踏踩训练、直腿抬高 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  3.膝过伸  膝过伸很常见,一般是代偿性改变,多见于支撑相早期。一侧膝关节无力可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小腿三头肌痉挛或挛缩导致膝过伸;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偿;股四头肌肌力不足或支撑相伸膝肌痉挛;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等。矫治方法:①股四头肌牵伸训练。②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法同上。③膝关节控制训练。④臀大肌肌力训练。⑤步行分解训练。  4.臀中肌步态  一侧臀中肌无力时,不能有效的维持髋关节的侧向稳定性,髋关节向患侧凸,患者肩和腰出现代偿性侧弯,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的外侧,依靠内收肌来保持侧方稳定。患者在支撑相早期和中期骨盆向患侧下移超过5°,造成患侧下肢相对过长,所以在摆动相膝关节和踝关节屈曲增加,以保证地面廓清。典型双侧臀中肌无力的步态特征: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形如鸭子走路,故又称为鸭步。矫治方法:加强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抗阻侧踢腿等;侧方上下楼梯训练,如为一侧肌无力,训练时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健侧腿先下楼梯的方法;提降骨盆训练等;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应在矫正镜前训练调整姿势,包括单腿站立时,躯干保持稳定不许动;侧方迈步(横行)步行训练,开始横行训练时,可让患者背靠墙走,以增加安全性,随患者能力的提高,可上活动平板上训练横行,并可逐步增加坡度和速度。  5.臀大肌(髋伸肌)步态(gluteus maximus gait):臀大肌无力者,而关节后伸无力,足跟着地时常用力将胸部后仰,使重力线落在髋关节后方,以维持够关节被动伸展,站立中期时膝关节绷直,形成仰胸挺腰腹的臀大肌步态。  6.股四头肌步态(quadriceps gait):股四头肌麻痹者,行走中患侧腿站立相伸膝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表现为足跟着地后,臀大肌为代偿股四头肌的功能而使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被动伸直,造成膝反张。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  7.减痛步态(antalgic gait):一侧下肢出现疼痛时,常呈现出减痛步态,其特点为患侧站立相时间缩短,以尽量减少患肢负重,步幅变短。此外,患者常一手按住疼痛部位,另一上肢伸展。疼痛部位不同,表现可有些差异。髋关节疼痛者,患肢负重时同侧肩下降,躯干稍倾斜,患侧下肢外旋、屈曲位,尽量避免足跟击地。膝关节疼痛患者膝稍屈,以足趾着地行走。  8.帕金森步态(Parkinson gait):是一种极为刻板的步态,表现为步行启动困难,行走时双上肢僵硬而缺乏伴随的运动,躯干前倾,髋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于迈步相时无跖屈,拖步,步幅缩短。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表现为屈曲姿势,致使重心前移。为了保持平衡,患者小步幅快速向前行走,不能随意骤停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  9.偏瘫步态(hemiplegic galt):指一侧肢体正常,而另一侧肢体因各种疾病造成瘫痪所形成的步态。其典型特征为患侧膝关节因僵硬而于迈步相时活动范围减小,患侧足下垂内翻,为了将瘫痪侧下肢向前迈步,迈步相患侧代偿性骨盆上提、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半圆弧,而将患侧下肢回旋向前迈出,故又称为划圈步态。  10.剪刀步态(scissors’gait):是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典型步态。由于髋关节内收肌痉挛,行走时迈步相下肢向前内侧迈出,双膝内侧常相互摩擦碰撞,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叉严重时步行困难。  11.痉挛性截瘫步态 (spastic paraplegic gait):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患者,如脊髓损伤部位稍高且损害程度较重但能拄双拐行走时,双下肢可因肌张力高而始终保持伸直,行走时出现剪刀步,在足底着地时伴有踝阵挛,呈痉挛性截瘫步态,使行走更加困难。如脊髓损伤部位较低且能用或不用双拐行走时,步态可呈现为臀大肌步态、垂足步态或仅有轻微异常。  12.小脑共济失调步态(cerebellar ataxic gait):为小脑功能障碍所致。患者行走时不能走直线,呈曲线或“Z” 形前进,两上肢外展以保持身体平衡。因步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故又称酩酊或醉汉步态。  13.短腿步态(short leg gait):患肢缩短达62.5px以上者,该侧着地时同侧骨盆下降导致同侧肩下降,对侧迈步腿髋膝关节过度屈曲、踝关节过度背屈。如果缩短超过100px,则缩短侧下肢以足尖着地行走,其步态统称短腿步态。

发布了文章

上交叉综合症的康复治疗策略

什么是上交叉综合症上交叉综合征是一种很常见不良的体态,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身体前后侧肌肉力量失衡,主要表现为头前伸、含胸驼背、圆肩、可能伴随翼状肩,主要症状有颈肩肌肉酸痛,手臂麻木,呼吸不畅等如何解决放松+训练简单来说上交叉综合症就是胸肌等肌群过度紧张及缩短,同时背部肌群过度被动拉长造成的,所以处理得原则为:牵拉过于紧张的肌群,同时加强肌群的力量。01放松紧张的肌肉包括牵拉放胸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以及枕后肌群。具体方法如下:一拉伸胸肌肩部外展90度,肘屈曲90度,掌心朝前,固定前臂。弓步,腰背挺直,身体前倾,直到胸大肌有牵拉感为止,维持15秒,也可单侧拉伸二牵拉放松胸锁乳突肌和斜角肌背挺直,同侧手臂自然下垂,对侧收绕过头置于耳朵正上方向对侧慢慢牵拉,有拉伸感可停顿,一次15-30秒,做三次三放松枕后肌群平躺,取一网球或类似球类置于枕后,身体放松,用身体自身重量向下压,在有痛感的地方停留2-5分钟,可做轻微晃动01训练无力肌肉激活颈后深层肌肉。加强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以及前锯肌肌力,具体方法如下:1加强菱形肌和斜方肌下中束经典的YTWL训练,新手可俯卧与长凳上练习,有同样效果头部,背部,臀部紧贴住墙,脚跟可与墙壁保持一个脚的距离,腹部收紧,手臂贴着墙壁上下滑动2前锯肌训练倒爬练习3激活颈部深层肌肉下颚微收,尽量与身体保持同一直线整体体态调整上交叉综合症大多数时候伴随其它不良体态同时出现,身体作为一个整体,也要从整体去调整,多自我检查,有不适可寻求专业帮助总结正确的身体姿势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改变形象,增加自信,减少受伤的机会。可以减少身体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时常关注自己的体态,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出现不良姿势及时调整。

发布了文章

肩袖损伤的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曾被肩痛困扰,其发病率仅次于腰背痛和颈痛。据国家卫计委统计,全国成年人的肩部问题发生率在21.5%左右,也就是说,在中国,每5个成年人就有一人遇到过肩膀痛的问题。而肩袖损伤、肩峰下撞击症、肩关节不稳定与肩周炎这四种,几乎占了肩关节疾病的75%以上,甚至更多,且随着年龄与生活压力的增加,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这次为大家分享的是肩袖损伤的康复方法。要点与讨论      肩袖是由冈上肌(司肱骨外展)、冈下肌和小圆肌(司肱骨外旋)、肩胛下肌(司肱骨内旋)的肌腱组成,成袖套样附着于肱骨上端的大小结节,其腱性部分在止点处相互交织,形成腱帽样结构。其在肩关节运动中对盂肱关节起着支持稳定作用。目前认为主要是退变外伤性机制和撞击机制两种联合对肩袖损伤起着主要作用。也可发生于上肢运动和冲撞为主的体育运动。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拉重物、摔跤是常见诱因。        肩袖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特别是重体力劳动者。伤前肩部无症状,伤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尤其不能进行肩外展运动。当上臂伸直肩关节内旋、外展时,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严重时常出现夜间痛,影响睡眠。肩袖完全断裂时,将严重影响肩关节外展功能。肩袖部分撕裂时,患者仍能外展上臂,但有60°~120°疼痛弧。肩关节MRI可明确肩袖肌群(冈上肌最常见)不同程度纤维撕裂。        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防止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粘连、肌肉萎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术后肩关节康复计划是根据肩袖撕裂的程度、手术方式、修补质量及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的,贯穿整个康复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疼痛,促进肩袖损伤修补局部组织愈合,增强肩袖肌力,稳定肩关节,恢复肩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术后早期康复应注意在不损伤修补肩袖基础上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由于肩袖愈合需要6~8周,因此,根据肩袖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变化,进行不同恢复阶段的康复治疗。鉴别诊断1、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一般有肩关节外伤史,局部有压痛点,X线检查可见大结节移位。2、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炎: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疼痛、压痛以肱骨结节间沟为主,肱二头肌抗阻力屈肘局部疼痛加重。MRI提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积液。冻结肩:又称肩周炎、粘连性肩关节炎、五十肩等。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慢,病程长,可达数月或数年。本病致病原因较复杂,主要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外伤、劳损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处理方案与依据肩袖损伤后康复治疗分4个阶段康复:1、0~2周,制动阶段。该阶段以减轻肩袖修补部位组织水肿和炎症,减少肩袖修复处组织张力,缓解疼痛为主要康复目标。患者坐位、站立、步行时均需佩戴肩关节支具固定。患肩关节活动度训练以被动活动为主(无痛范围内),肌力训练以肩周肌肉等长收缩为主。2、2~6周,保护阶段。该阶段以促进肩袖组织愈合,预防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粘连,防止肩周肌萎缩为目标。逐步增大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开始肩周肌肉闭链训练。逐渐过渡到肩周肌力主动训练。加强肩关节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3、6~12周,功能恢复阶段。该阶段以加强肩袖主动肌主动活动和肌肉力量,促进肩关节稳定,恢复肩关节正常活动为康复目标。开始进行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加强盂肱关节、肩胛骨运动及肩袖稳定性训练,加强冈上肌肌力训练,逐渐开始进行抗阻训练,由闭链活动进展到开链活动。4、12~16周,运动功能恢复阶段。此阶段以增加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肉力量和耐力,促进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和肩关节的本体感觉恢复,逐渐恢复肩关节的正常运动功能为目标。加强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关节活动范围,达到正常范围,逐步恢复肩周肌肌力,进行肩关节灵活性和协调性训练。康复目标和计划1、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控制肿胀、减轻疼痛、加强对静力性稳定结构保护、促进肩袖组织修复: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美洛昔康(莫比可),给予无热量超短波、半导体激光和冷疗等物理因子治疗。根基VAS评分,一般继续佩戴支具使肩关节保持在休息位固定,减少组织张力,有利于肩袖组织愈合。2、预防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粘连,加强肩袖肌群肌肉力量,增强肩关节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建立肩周—肩袖—关节囊韧带的协调关系: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训练,针对患者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下降、结合肩袖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变化,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治疗。被动关节活动、主动助力关节训练逐渐恢复肩关节正常活动范围。进行肩周肌闭链练习,逐渐开始肩袖肌群、三角肌和肱二头肌等肩周动力肌群的渐进性抗阻训练。3、肩关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不能进行过肩运动及肩外展负荷练习,不能提重物。指导患者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肩关节的日常活动。

发布了文章

疼痛的人这么多,了解的又有几个?

疼痛是如此常见,以致于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人都经历过疼痛。疼痛是大脑对身体受到损伤的一种警告,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当身体的某处组织受伤,疼痛信息会传达至大脑,让你知道那里出现了问题,从而使你能设法避免伤害。是不是很简单?如果你认为是,那你就太片面了。我从学校学到的疼痛知识,都会提到Ronal Melzak的疼痛门阀理论。我们都学了体内广泛存在的游离神经末梢/C-纤维/痛觉感受器,它们会传递疼痛信号到脊髓和大脑。在当时,认为这种解释真是太合理了,无懈可击。“传统治疗方法运用各种解剖,生物力学和病理解剖模型去帮助疼痛患者理解为什么他们会有疼痛。这种生物医学模式已被证明使用范围非常受限,特别是针对慢性疼痛患者,往往无法解释。同时,这种模式也无法解释持续性疼痛,牵涉性疼痛、异位性疼痛以及无明确损伤或疾病、无免疫反应或应激生物学反应介导的疼痛。”                      --Dr. Adriann Louw, PT, PhD, CSMT在对疼痛的不断探索中,我们发现疼痛实际上是下行的(由大脑产生),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上行(由身体组织产生)。受伤信号从受伤组织传至大脑,但是这些信号仅仅告诉大脑可能的危险(例如过热,过冷,运动,振动,压力,关节位置等等)。接下来,大脑的工作是评估这些信息,结合你当时所处的情绪状态,曾有的记忆,过往的经验以及更多目前未知的内容,然后决定是否应该产生疼痛信号并下行至受到威胁的区域,从而起到警告作用并采取相应行动保护自己。没错,你百分之百没有看错,疼痛的确是由大脑基于对威胁的判断而产生的。我们举一个在战场上受伤后截肢并产生幻肢痛的例子。既然疼痛区域的受伤组织已经被截去,那为什么还会产生被截去身体组织的痛感呢?就是因为该患者身体截去部分相对应的大脑区域认为被截去部分仍然存在威胁,因此一直产生疼痛警告该战士那里肯定出了什么问题。相反的例子是,当战场上的战士受伤时,即使当时情况非常严重,他们多半不会感到疼痛,一直等到转移至安全地带,他才认识到自己已经身中数枪。大多数的战士会说他们当时已完全麻木了,但事实是他们的大脑更关心逃离火线,远离危险。因此,在生存威胁和受伤威胁之间,他们的大脑轻易的就选择了忽视枪伤,从而完全感觉不到疼痛。在大量的影像学研究中经常能看到,虽然组织受到严重损伤,但患者根本感觉不到疼痛。相反,那些疼痛剧烈的患者却未发现任何损伤,也不少见。举一个安慰剂效应的例子,两颗一模一样的药丸,都印着降压药字样,但其中有一颗并不含有效成分,但结果却能看到这颗“假药丸”同样在起作用,而且此类安慰剂效应甚至能起到高达30%的作用。反过来,那就是反安慰剂效应,其导致的坏处不可小视。在物理治疗领域,此类常见的反安慰剂效应包括使用此类字眼:脊椎移位,两腿不等长,骨盆转位,脊柱节段不稳定。。。。。。如果你在患者沟通中使用此类字眼,往往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负担。试想,如果你作为患者,治疗师告知脊柱移位,你作何反应。作为没有医学知识的患者,肯定想:脊柱移位了,是不是要断啊,一断就得坐轮椅,结果天天想着这事,晨练,广场舞统统不敢去,即便原本没有疼痛,此时都会产生疼痛。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如何给与建议和治疗,用一种不那么让人受伤的方式解释患者的病情,并牢记可能产生的“反安慰剂效应”。

发布了文章

关节僵硬,不能动,试试关节松动术

很多患者术后没有及时的康复训练,由于关节的长期制动,来我们康复中心时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肌肉的粘连甚至周围肌肉的萎缩,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在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上出现障碍。比如:肩袖损伤的患者,肩关节活动受限,日常穿衣、抬举障碍;肘关节骨折患者,吃饭、屈肘障碍;膝关节术后患者(前交叉、半月板、骨折),屈膝、下蹲障碍;踝关节术后患者,步行、上下楼梯障碍。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常用的关节松动术来处理了关节松动术No.1什么是关节松动术?关节松动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手法操作技术,属于被动运动范畴,用于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疼痛、活动受限或僵硬,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与康复临床上。No.2关节松动的目的?1、治疗师以被动动作,过程中速度慢,可以让病人阻止动作的进行。2、利用快速震动或持续牵张以降低病人的疼痛。3、利用关节松动术增加或维持病患关节的活动度。No.3关节松动的作用?1、缓解疼痛:当关节因肿胀或疼痛不能进行全范围活动时,关节松动可以通过活动关节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区的营养,从而缓解疼痛。同时可以防止因关节活动减少而引起的关节退变,这些是关节松动的力学作用,关节松动的神经学作用表现在关节松动可以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2、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关节不活动可以引起组织纤维增生,关节内粘连,肌腱、韧带和关节囊挛缩。关节松动技术,特别是Ⅲ、Ⅳ级手法,由于直接牵伸了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因此,可以保持或增加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3、增加本体反馈:本体感受器位于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和关节囊,关节松动由于直接活动了关节、牵伸了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和关节囊,因此,可以提高关节本体感受器的敏感度,主要是下列本体感觉信息:关节的静止位置和运动速度及其变化,关节运动的方向,肌肉张力及其变化。No.4基本概念关节的附属运动:关节为了进行正常的运动,关节囊必须松弛,此时关节内及关节周围组织处于运动状态,这种运动成为附属运动。也称为关节囊内运动。(关节的附属运动主要包括滑动、转动、轴旋转、压迫、牵拉和分离等运动。 这些运动是在关节生理范围之外,解剖范围之内完成的一种被动运动,是关节发挥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运动,通常自己不能主动完成,由他人或健侧肢体帮助完成。)滑动:从一个骨表面滑向另一个骨表面,两骨表面形状要一致,如果骨表面是曲面,两骨表面的凹凸程度就必须相等。(滑动手法可以缓解疼痛,若与牵拉手法一起应用,还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此法应用较多。)转动:从一个骨表面转到另一个骨表面。两骨的表面形状可不一致;转动的方向与关节面的凹凸形状无关,常与骨的角运动方向相同。功能正常的关节不产生单纯的转动,一定伴随着滑动和轴旋转。轴旋转:骨围绕机械轴进行的旋转运动,此运动常与滑动和转动一起进行,人体内能产生旋转的关节,如股骨屈曲伸展时股骨头的旋转等。关节面上进行的运动是转动、滑动和轴旋转的组合运动。压迫:使关节腔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变小的力。(压迫具有以下特点:由于肌肉收缩产生一定的压力,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一个骨向其它骨方向转动时,对骨的角运动方向引起压迫。正常间歇性的挤压负荷使得滑膜液可以流动,从而维持软骨的营养。不正常的高强度挤压负荷会使软骨发生退行性变。)牵拉:是使关节腔内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加大的力,可沿骨的长轴进行牵拉。此手法可减轻或消除疼痛。分离:是骨的运动方向与骨的长轴牵引方向不同,与关节面呈直角方向。No.5适应与禁忌1、适应:(1)关节内及周围组织存在粘连现象:(2)脱位关节的复位: (3)关节内组织错乱的复位:例如,膝关节内的半月板撕裂或脱落的疏松组织阻碍关节的活动范围。(4)适用于肩痛的患者,或由于肩周肌肉僵硬导致的肩关节正常的附属运动丧失的患者。2、禁忌:(1)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2)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关节不稳定的患者。(3)未愈合的骨折患者。(4)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5)严重骨质疏松患者。(6)马尾神经受压迫的患者。(7) 脊髓已受到挤压的患者:出现了对称性的临床症状,造成步态不稳等不适于关节松动术的治疗。(8)椎动脉血液供应不足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9)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关节强直性脊椎炎的急性期患者:不要松动C1~2颈椎关节。(10)急性神经根性炎症或压迫(11)婴儿、儿童患者。No.6手法应用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可以垂直或平行于治疗平面。治疗平面是指垂直于关节面中点旋转轴线的平面。分离——垂直于治疗平面;滑动和长轴牵引——平行于治疗平面。 手法操作程度:应达到关节活动受限处。疼痛—达痛点,不超过痛点。僵硬—应超过僵硬点。手法平衡,有节奏,持续30秒~1分钟。  治疗反应:轻微疼痛—正常反应。24小时仍不减轻,甚至增加说明治疗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

发布了文章

科普:网球肘的物理治疗

 网球肘也叫肱骨外上髁炎,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部位主要为肘关节,其主要发病机制为肱骨外侧伸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附着于肱骨外侧髁的肌腱引起来的损伤,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卡压周围的神经,血管引起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其主要好发于经常习惯性动作,或者长期需要肘关节负重的人群,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需要长时间锻炼的运动员以及以40 左右的中年妇女多见。她们大多数是由于自身工作、家务劳动导致肘部劳损或者抱小孩不当所致。是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好发人群,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肘关节的疼痛不适,活动受限,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压痛周围神经引起的手臂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形成网球肘主要原因第一:慢性劳损,劳损以及肘关节的退行性改变是肱骨外上髁炎引起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为长时间的从事肘关节活动,可引起周围肌腱附着点的撕裂,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可引起局部组织的渗出,增生,硬化,从而引起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生。        第二:外伤,外伤的患者由于缺乏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周围损伤的组织得不到治疗恢复,也会引起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生。        第三:感受风、寒、湿或者久居湿地都会引起肘关节周围组织得损伤,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导致出现局部的无菌性炎症或者出现已经发生的肱骨外上髁炎反复发作。网球肘的症状?1、肘痛本病多数发病缓慢,网球肘的症状初期,只是感到肘关节外侧酸困和轻微疼痛,患者自觉肘关节外上方活动痛,疼痛有时可向上或向下放射,感觉酸胀不适,不愿活动。2、不能持重手不能用力握物,握锹、提壶、拧毛巾、打毛衣等运动可使疼痛加重。3、压痛一般在肱骨外上髁处有局限性压痛点,有时压痛可向下放散,有时甚至在伸肌腱上也有轻度压痛及活动痛。4、局部无红肿,肘关节伸屈不受影响,但前臂旋转活动时可疼痛。严重者手指伸直、伸腕或执筷动作时即可引起疼痛。患肢在屈肘、前臂旋后位时伸肌群处于松弛状态,因而疼痛被缓解。有少数患者在阴雨天时自觉疼痛加重。如何自我检查?1.患者的肘关节外侧出现疼痛和压痛,或是疼痛沿前臂向手放射,出现前臂的肌肉紧张,或是肘或腕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时,可确诊为网球肘。2.准备一条毛巾,做出拧毛巾的动作,如出现肘关节外侧疼痛,则可考虑网球肘。3.肘关节放置屈曲位置,检查者将手放置被检查者手背部,被检查者手臂向外部用力打开,如肘关节出现疼痛则为网球肘。可以进行哪些治疗?①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疼痛消失前不要运动,尤其网球。②冰敷:冰敷肘外侧1周,1天4次,1次15-20分钟。毛巾包裹冰块,不要冰块接触皮肤以免冻伤皮肤。③热疗:只在重返体力活动(运动)时才使用热疗,热疗应用在牵拉疗法和运动准备活动之前。④牵拉疗法:当急性疼痛消失后即按医嘱开始轻柔牵拉肘部和腕部,不要产生疼痛,保持牵拉状态10秒钟,重复6次。⑤力量练习:按医嘱进行加强腕伸肌肉力量的训练。⑥冲击波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是治疗慢性疼痛骨科疾病,特别是肌腱疼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使用强烈但非常短的能量波来加速身体的自然愈合过程,并且越来越多地被用作手术的替代品。最近的研究表明,它在再生医学的某些领域也有效,特别是脊髓损伤和血管和神经再生。  预防与减少网球肘发生的措施 1、保持肌肉强壮,可以吸收身体突发动作的能量。  2、运动前先热身,然后牵拉前臂肌肉。  3、从事需要前臂活动的运动项目时,要学会正确的技术动作。  4、如果是网球爱好者,请一位网球专家检查击球技术(尤其反手)、球拍大小、网线张力以及拍框的材质是否合适。  5、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充分认识肘关节受伤带来的后果,了解和掌握预防肘关节损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在训练中做好准备活动,掌握正确技术,养成不乱击球、不乱发球等良好习惯,肘关节受伤,则应积极休息和治疗。同时,可用支撑力较好的护腕和护肘把腕和肘部保护起来,限制腕、肘部的翻转。  6、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通过一定的活动来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使身体在进入剧烈运动以前,在生理和心理上作好充分的准备。

发布了文章

前交叉韧带撕裂重建术后康复

前十字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限制胫骨向前、外旋,膝关节过伸。断裂后可以产生明显的膝关节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文献报道,美国普通人群的前十字韧带断裂发病率约为1/3000,而足球运动员每年前十字韧带断裂的发生率为60/10万。对我国现役运动员的普查发现,前十字韧带断裂的发病率是0.43%。主要原因是运动损伤,约占70%以上,常见于篮球足球,羽毛球,柔道,滑雪等活动。主要症状一、伴有撕裂声和关节错动感打软腿,导致关节肿胀,疼痛,伸直和过屈活动受限,二、浮髌试验阳性前抽屉试验阳性,三、核磁检查提示:前十字韧带连续性中断康复计划第1~4周 控制疼痛,提高活动度,提高股四头肌和腘绳肌收缩1·冷疗和抬高20~30分钟,踝泵(10次/分钟)2·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长收缩10~30次3·仰卧伸膝、足跟滑动、滑墙,俯卧悬足4·髋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旋转5·可耐受辅具负重站立平衡练习(3次/天)第5~8周 继续进展,髋膝踝关节功能性力量增加1·坐位被动屈曲练习2·上下楼梯练习或跨越障碍物,单腿站立平衡练习3·持续的步行练习(每天45分钟)4·功率自行车,微蹲,心肺耐力训练第9~16周 功能性运动训练,重返运动场1·3个月后开始跑步练习(走400米、跑400米,重复4组,3次/周)2·平衡与协调练习,间歇单腿跳跃、双腿跳跃3·下肢控制和神经肌肉控制训练,靠墙静蹲,弓步蹲17周及以后 开始回归运动场1·蹦床,远跳、侧跳、上下跳、“8”字跳2·耐受跑步1.6~3.2km,前后折返跑3·横向跨步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