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38

王彦富

乌镇互联网医院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高血压
冠心病

发布了文章

置顶

高血压病患者如何控制血压达标?

对于罹患高血压病的患者,应该如何控制血压达标?这是很多高血压患者朋友常见的疑问,没有症状要不要服药?服药血压正常了,还用继续吃药吗?血压控制到多少合适?不控制血压有什么危害?我们一一来回答:高血压患者,如果是继发性的,就是说有原因的,如嗜铬细胞瘤、主动脉缩窄、肾动脉狭窄等,可以去除继发原因,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如果是原发性的,比如老年性高血压,那么,就需要服药控制,低盐饮食、加强运动、改善睡眠等方式控制血压达标。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并没有症状,按照最新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我国有超2亿的高血压患者,周围很多人可能会有血压高,但有症状的少之又少,所以控制血压,不能依据有无症状,而是根据血压水平来决定是否服药。服药后血压控制达标了,应该继续服药,因为目前的降压药物有效时间最长约26小时,像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福达)有效期才12小时左右,应该一天2次服药控制,所以服药期间血压正常了,药效过了,血压又会升高,因此应该长期服药,使血压平稳控制达标。一般患者我们要求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一下,对于支架后、糖尿病等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最好。如果血压不控制,有数据显示,对于高危组患者,10年心脑血管发病率高达30%,因此不控制血压,相当于慢性中毒,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等。请记住,没有控制不了的高血压病,只有不关注,服药不合理,不坚持服药的高血压病患者。

发布了文章

中国成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在中国成年人中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比例非常低,应针对全体公民和心血管病高危因素两方面努力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促进中国人心血管健康。该研究收集了2010年的96121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年龄20岁的中国成年人样本的心血管健康数据。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的定义:在没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情况下同时具备4个有利健康行为(理想的吸烟状况、理想的体重指数、适度的体力活动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和4个有利健集因素(理想的吸烟状况、未经干预的总胆固醇<200 mg/dl、未经治疗的血压<120/<80 mmHg、未经处理的空腹血糖<100 mg/dl )。评估结果显示:在一般的中国成人中,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比例是0.2% (男性0.1%、女性0.4%);中国成年人同时有4个理想健康行为的人占0.7% (男性0.4%,女性1.0%) ,同时具有4个理想健康因素的占13.5% (男性5.0%,女性22.3%)。在7个心血管健康指标中,男性最常有3-4个,女性最常有4-5个。在所有心血管健康指标中,理想的饮食习惯占比( 16% )是最少的。在中国成年人中女性和较少的年龄是2个最常见的心血管健康保护性因素。文章后面发表了一则社评,认为中国需高度重视心血管健康,今天的危险行为会成为明天的危险因素,今天的危险因素会成为明天的心血管事件。

发布了文章

明明很瘦,为什么还会有高血脂呢?

我们有位患者,体型很瘦,血脂却非常高,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达7.8mmol/L,这让她非常苦恼。什么原因呢?首先,跟遗传有关。如果家族当中直系亲属有高血脂的话,那么亲人患高血脂的几率就会高一些,这位患者就属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需要长期联合应用降脂药物才能达标。年轻时因为生长代谢比较好,血脂就会相对较低。而随着年龄增长,血脂清除的速度降低就更易患上高血脂。其次,摄入过多的热量。吃的多,动的少,平时油炸、肥腻的食物从不忌口,照吃不误,虽然有些人吃不胖,但不代表血脂不会升高。导致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长时间的堆积在身体当中,慢慢的容易患上高血脂。最后,身体的其它问题。体内的血脂不正常,还可能与我们身体的其它问题有关,譬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继发性的血脂异常,而导致高血脂的发生。那么如何识别高血脂呢?眼角或身体皱褶部位黄素瘤的存在是一常见体征。 

发布了文章

查体发现颈动脉有斑块,要不要服用点他汀药?

这是很多人疑惑的问题。那么,指南中有哪些推荐呢?1、已确诊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无论颈动脉有无明显狭窄均应立即接受他汀治疗,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2、无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但患有糖尿病并伴高血压,也应服用他汀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3、年龄≥40岁的糖尿病患者,且LDL-C>2.6 mmol/L,需要接受他汀治疗;4、慢性肾病(III期或IV期)且LDL-C>2.6mmol/L,需要接受他汀治疗;5、存在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且LDL-C>3.4 mmol/L,建议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特别是控制饮食并增加运动、戒烟限酒,将LDL-C降至<3.4 mmol/L,必要时也可应用他汀治疗。综上,单纯又颈动脉斑块,无狭窄,无危险因素,您只需要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即可,无需用药预防。

发布了文章

轻松解决癌症手术的拦路虎“冠心病”

癌症多见于老年人,冠心病同样在老年人群中多见。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得了癌症的患者,虽有机会切除“癌瘤”实现“肿瘤痊愈”,但是术前检查中发现患者合并有冠心病,且冠状动脉血管狭窄严重,那么问题就来了:外科手术需要患者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耐受手术、麻醉,冠心病严重血管狭窄成了手术“拦路虎”;而心脏血管狭窄用支架处理,解决冠脉问题后需要至少服用“保护”支架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至少一年,不能停用,否则外科手术无法止血;那么“癌瘤”一年后多已发生转移,也就真正丧失了手术机会,咋办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有办法!首先给大家介绍三个现实情况——第一,接受外科手术的病人需要有很强大的心脏,“很强的凝血能力”,因为手术创面大,要止血,不能流血;第二,心内科的介入手术是微创,病人需要有“极弱的凝血能力”,好让植入的支架不被人体“排斥”,否则有支架内形成血栓的风险,要流血,不能止血;第三,接受外科手术的病人要求必须有个强大的心脏支撑,有严重冠心病的患者自然无法承受外科手术。回到前述问题:癌症合并严重冠心病,治疗存在矛盾咋办呢?先解决冠脉吗?可是冠脉要求“流血”,否则支架内容易形成血栓,风险更大,给病人带来的严重后果更大。那先切除肿瘤吗?也不行,心脏无法耐受麻醉,而且切除肿瘤要求“凝血”,不然创面太大不好恢复,与冠心病的“流血”相悖。这时候就需要神操作来力挽狂澜保驾护航了!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依据治疗指南,结合药物特性,与外科医生联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近几年已通过此方案成功联合救治早期肺癌合并严重冠心病患者200余例,手术均取得了圆满成功!

发布了文章

查体发现心脏早搏该怎么办?

很多人在参加自己的就学、入职或是年度体检时,被医生告知心脏出现了早搏,也就是医学中常说的“期前收缩”,对于早搏不甚了解的人便自然而然地将早搏与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联系在了一起。其实,早搏对于心内科医生早就见怪不怪了,普通成年人几乎无一例外都出现过心脏早搏的情况,而且并不是出现了早搏就是得了心脏病,特别是青年人,大多数出现的早搏现象都是无害于身体的,而且不用过早考虑服药。 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现象 在每个正常人的心脏右心室的上部都有一个马蹄状的窦房结,心脏能够维持规律性的跳动,靠的就是窦房结的自动起搏。不过,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先于窦房结兴奋,引发了心脏的起搏冲动,这就形成了早搏,也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 早搏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不同的患者感觉也不一个样,一般功能性早搏都属于良性,但有些患者则会有明显的停跳、心脏收缩、心脏冲击等不适感。如果早搏出现过于频繁,患者还可能出现眩晕、心慌、心前区不适等反应。 早搏不一定是心“有病” 早搏可以说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异位心律。正常人身上出现的早搏一般都是外在因素触发的,如果患者本身存在一些心脏器质性病变,那也很有可能引发早搏。 早搏按照心脏发生病变与否,可以分为功能性早搏和器质性早搏。功能性早搏一般是由精神状况、身体疲劳、服药等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心脏异常搏动,这类早搏只要解决了引发原因,早搏便会随即消失。而有些患者的心脏本已经就存在如冠心病、心肌炎、风心病等病变,这类由病变引发的早搏就是器质性早搏。由各类心脏病引发的心力衰竭也可引发早搏。另外,服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奎尼丁、洋地黄等,或者是患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症、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疾病期间也可能引发早搏。 如果发现自己有早搏现象,不要过于恐慌,出现早搏不是得了心脏病。可以先到医院做身体检查、胸部X光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试验以及专业医生的综合诊断,最终确定早搏的性质。如果早搏是心脏疾病引发的,请抓紧时间就医。不过,健康的正常人在长时间喝酒、抽烟或是喝浓咖啡、浓茶,甚至是消化不良、精神紧张、疲劳过渡、月经前后也有可能出现早搏现象。 在临床病例中,心律失常大部分都属于功能性问题,一般都是由于患者的个人生活、工作状态所导致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患者,一定避免运动或劳累过度,否则早搏很有可能成为心脏疾病发作的导火索。而患者如果是在安静状态或是休息中发生了心律失常,那多数是由于睡眠或情绪问题引发的。 早搏到底该不该治 从病因上看,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引发功能性早搏的主要原因,而在生理方面这类早搏并没有实质性的不良影响。如果功能性早搏患者,自身感觉不到明显症状,只是心电图监测上有所表现,那就没必要过早考虑服药,而是要从规律生活 、稳定情绪、加强锻炼等身边事做起。 从发作频率上看,偶发的早搏,一般每分钟在5次以内,这在功能性早搏中非常普遍。偶发早搏不会对身体血液循环产生影响,医生一般不建议主动治疗。但是频发性早搏则危险性比较高,如果是伴随心脏病的作用,早搏频发很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心律紊乱,以至于产生心绞痛、心力衰竭等高危病征。早搏一旦频发,一定及时就医。 市面上用于缓解早搏的药物五花八门,常见的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乙胺碘呋酮等,这些药物多为药效剧烈,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 如果服用药物并没有对频发性早搏有所缓解,那可以考虑推荐病患使用射频消融术,该疗法根治了部分病患的早搏问题。而心内科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找不出病因的频发早搏患者,一般这种情况病患在很早以前就存在早搏问题,只是病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感觉,如果医生评定为良性早搏,那也可以无需治疗。大部分经过治愈的早搏患者恢复效果都是良好的,所以早搏患者,不要过于焦虑,相信医学,正确面对即可!

发布了文章

心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关键是血压和血脂。一项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在全球21个国家近900个城市和农村社区,共纳入155722名35到70岁无心血管疾病的居民。平均年龄为50岁。研究数据显示:超过70%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都可归因于12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其中71%的心血管疾病可以预防,最大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及高胆固醇血症。所述12个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胆固醇、室内污染、吸烟、饮食不健康、教育程度低、腹部肥胖、糖尿病、握力低、活动量低、抑郁、过量饮酒。怎么样朋友们,看到这些常见的危险因素,您该怎么做呢?

发布了文章

冠心病患者拿到化验单后应该重点关注什么?

血常规:需要关注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因部分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出血等情况,若贫血出现,需要注意有无出血发生,尤其消化道出血(比如近期黑便等);血生化:需要关注肝功、肌酶(部分患者会出现肝酶、肌酶升高,需要结合症状及胆红素、白蛋白等情况综合判断,一般情况下无需调整药物);肾功能(该指标对于用药、血压等综合调控需要参考随访);血脂:不要仅关注甘油三酯(该指标与近期高脂饮食关系密切,素食三天一般会降至正常,部分代谢障碍患者除外),要重点关注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于冠心病极高危患者,该指标建议低于1.4mmol/L,根据目前研究结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0.5mmol/L以上时是安全的,所以不用担心降得很低,实际上是很难达到那么低水平的。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