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9816

戴燕琼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专注于儿童康复,为了更多的孩子放飞梦想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脑瘫
发育迟缓
脑发育迟缓

发布了文章

置顶

感统失调康复专科门诊开诊啦

您是否经常有这样的困扰?孩子运动平衡感差,容易摔跤,经常磕碰;孩子胆小,不敢荡秋千、跳下台阶等游戏;大运动不灵活,手脚不协调:学不会单脚站、跳,双手拍皮球等复杂的运动;精细运动笨拙;吃饭穿衣、剪纸、画画、写字动作特别慢;分不清左右脚,总把鞋子衣服穿反;不喜欢皮肤接触,身体敏感,害怕旋转...孩子上课经常走神发呆;总爱爬上爬下、跑进跑出,手脚不停,扰乱课堂秩序;在公众场合没有规则意识,爱插嘴、插队,不能等待。您是否担心他/她有传说中的感统失调?  别担心,上海市儿童保健医学部康复科新开设的感统失调专科门诊可以帮到您!  针对您担心的问题,可以为孩子进行全面发育评估,能通过家长访谈和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为您提供: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理解能力、感觉统合、日常生活能力、注意力、智力等全面的科学评估;还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治疗师团队,针对评估中发现孩子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一对一家庭指导及干预。感觉统合训练是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乐中体验不同类型、多种层次的感觉刺激,以促进孩子的前庭觉、本体觉、视觉、触觉、听觉等感统能力的发展。在训练中引导孩子做出适应性反应以完善大脑功能,从而预防或矫正感统失调,最终达到提升孩子综合能力的目的。感统训练基于专业的感统评估进行,一个疗程需要3-6个月,最佳预防期是3岁之前,最佳矫正期是3-12岁之间。门诊时间:周四全天:8:00-11:00;13:00-16:00周日全天:8:00-11:00;13:00-16:00门诊地点:上海市儿童医院科教综合楼二楼儿童保健医学部预约方式:1.预约:关注“上海市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预约挂号>康复科专科门诊>感统失调专科门诊2.线下预约:门诊大厅及各楼层分布的自助机3.诊间预约:门诊医生工作站 戴燕琼,康复科主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康复医学硕士;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嗓音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反搏分会委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局级课题一项,曾以主要研究人员获得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多次。主要研究方向: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发育迟缓(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社交)、感统失调、步态异常、小儿脑瘫、广泛性发育障碍、社交语言障碍的临床诊疗与康复。    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是医疗、康复、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专业科室,成立于1994年,同年被上海市卫生局挂牌为上海市儿童康复中心。注重早期筛查评估,长期开展发育评估和功能整体评估,开展早期床旁康复介入和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对0-18岁儿童青少年各项功能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社交、认知以及感知觉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开展的治疗项目包括物理治疗、感统训练、全方位密集运动、步态矫正、施罗斯体操正脊训练、悬吊SET系统治疗;作业治疗、上肢智能机器人;言语训练、吞咽训练;体外反搏、痉挛肌治疗,生物反馈、脑电治疗。开展的专科门诊包括发育迟缓专病门诊,感统失调专病门诊,社交言语障碍专病门诊,罕见病专病门诊,言语障碍专病门诊,脑瘫随访专病门诊等。             

发布了文章

感统失调康复专科门诊开诊啦

您是否经常有这样的困扰?孩子运动平衡感差,容易摔跤,经常磕碰;孩子胆小,不敢荡秋千、跳下台阶等游戏;大运动不灵活,手脚不协调:学不会单脚站、跳,双手拍皮球等复杂的运动;精细运动笨拙;吃饭穿衣、剪纸、画画、写字动作特别慢;分不清左右脚,总把鞋子衣服穿反;不喜欢皮肤接触,身体敏感,害怕旋转...孩子上课经常走神发呆;总爱爬上爬下、跑进跑出,手脚不停,扰乱课堂秩序;在公众场合没有规则意识,爱插嘴、插队,不能等待。您是否担心他/她有传说中的感统失调?  别担心,上海市儿童保健医学部康复科新开设的感统失调专科门诊可以帮到您!  针对您担心的问题,可以为孩子进行全面发育评估,能通过家长访谈和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为您提供: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理解能力、感觉统合、日常生活能力、注意力、智力等全面的科学评估;还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治疗师团队,针对评估中发现孩子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一对一家庭指导及干预。感觉统合训练是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乐中体验不同类型、多种层次的感觉刺激,以促进孩子的前庭觉、本体觉、视觉、触觉、听觉等感统能力的发展。在训练中引导孩子做出适应性反应以完善大脑功能,从而预防或矫正感统失调,最终达到提升孩子综合能力的目的。感统训练基于专业的感统评估进行,一个疗程需要3-6个月,最佳预防期是3岁之前,最佳矫正期是3-12岁之间。门诊时间:周四全天:8:00-11:00;13:00-16:00周日全天:8:00-11:00;13:00-16:00门诊地点:上海市儿童医院科教综合楼二楼儿童保健医学部预约方式:1.预约:关注“上海市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预约挂号>康复科专科门诊>感统失调专科门诊2.线下预约:门诊大厅及各楼层分布的自助机3.诊间预约:门诊医生工作站 戴燕琼,康复科主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康复医学硕士;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嗓音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反搏分会委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局级课题一项,曾以主要研究人员获得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多次。主要研究方向: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发育迟缓(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社交)、感统失调、步态异常、小儿脑瘫、广泛性发育障碍、社交语言障碍的临床诊疗与康复。 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是医疗、康复、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专业科室,成立于1994年,同年被上海市卫生局挂牌为上海市儿童康复中心。注重早期筛查评估,长期开展发育评估和功能整体评估,开展早期床旁康复介入和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对0-18岁儿童青少年各项功能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社交、认知以及感知觉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开展的治疗项目包括物理治疗、感统训练、全方位密集运动、步态矫正、施罗斯体操正脊训练、悬吊SET系统治疗;作业治疗、上肢智能机器人;言语训练、吞咽训练;体外反搏、痉挛肌治疗,生物反馈、脑电治疗。开展的专科门诊包括发育迟缓专病门诊,感统失调专病门诊,社交言语障碍专病门诊,罕见病专病门诊,言语障碍专病门诊,脑瘫随访专病门诊等。

发布了文章

还你一双大美腿

长短腿在儿童康复临床相当常见,尤其是对于脑性瘫痪。顾名思义,所谓长短腿就是指双下肢长度不一致,在步行过程中出现一侧尖足或一侧膝关节屈曲或一侧类似拖地双侧肢体不均衡的状态。可以分为功能性不等长和结构性不等长。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戴燕琼众所周之,人的身体是左右对称的,但这种对称并不精确。如果两腿长短误差超过5毫米,行走时会有明显的感觉,这时就需要进行相关处理。结构性不等长是指双下肢骨性结构已经出现不等长,是一种骨性畸形。如果差异大到一定程度,需要手术处理,如截骨术等。不过,成人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在1.5厘米内是看不出来的。所以 对于发育期差距不那么大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防止其不等长进一步加大。功能性不等长是指骨骼长度一样,但由于骨盆倾斜,髋关节错位,肌肉失衡,脑瘫,中风后遗症等,造成一侧下肢较短,出现长短腿步态因为患侧小腿三头肌肌腱痉挛或挛缩所致,这种在治疗上相对好处理,解决痉挛或挛缩以及患侧承重问题即可。如果是痉挛性偏瘫的孩子,几乎注定了孩子随着发育必然伴有或明显或不明显的长短腿。但 ,没有处理或者没有正确处理的功能性双下肢不等长,随着孩子成长,很多都会发育成功能性的不等长。切勿轻视长短腿,如处理不及时,因两腿长度不同,长久以往会造成骨盆倾斜,进而引起脊柱侧弯。长短腿的诊断临床上常通过X线或CT确诊,或通过手工测量脐部至内踝的长度,但后者没有前者精确,也无法判断是功能性还是结构性的不等长。长短腿的矫正方法结构性长短腿两腿差值不超过1厘米就可以使用矫正鞋垫来纠正。功能性长短腿可以通过临床一些矫正体操来进行,如合并脊柱侧弯则更需要经常纠正体位。

发布了文章

宝宝拇指内扣怎么办

宝宝拇指内收,不能够伸直,这样看似普通的事情却暗藏着重重危机。一般来说,宝宝在小时候都会出现肢体不协调的情况,有一部分的症状会随着宝宝长大而逐渐消失,而有一些则不会消失,因此家长应该加强警惕。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拇指内扣的表现呢?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戴燕琼孩子拇指内收的原因:1、自然生理反应宝宝出生时都会存在一定的肢体不协调症状,其中就包括有手指无法伸直。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也会逐渐消失。这种情况下来的拇指内收是不需要刻意治疗的。2、脑发育迟缓宝宝如果存在脑皮层发育迟缓问题的话,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拇指内收。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脑皮层存在有控制精细运动的神经元,一旦孩子的脑皮层发育迟缓,就容易导致各种肢体的运动障碍和发育落后。3、脑神经受损如果孩子的脑神经受到了损伤,就会导致运动能力低下,也就会导致孩子出现拇指内收的情况。拇指内收需要及时治疗选对治疗方法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表现,如果孩子拇指内收的情况持续时间较长的话,就需要及时的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及康复治疗,以免对孩子以后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经过专业的康复精细评估后,轻微的拇指内扣可以通过平时的按摩、牵伸来改善,严重的拇指内收则需要矫形支具来干预。经常佩戴拇指外展支具可以很好的帮助宝宝维持拇指的功能位,对加强脑瘫患儿手功能障碍的姿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脑瘫患儿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手功能障碍,手功能的延迟发育或障碍会阻碍其大运动的发育,影响他们主动探索周围的环境,操作其中的物品,这样也就剥夺了他们通过双手获取感官经验的机会,智力发育也会因此受到阻碍。脑瘫儿童若能正确掌握伸手-抓握-放松的技巧,就能克服各种不正常的反射,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迷路性紧张反射和惊吓反射等,亦可预防关节挛缩和变形,并提高其功能性能力。手功能受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儿其他功能的发育,如感觉(特别是触觉)、精细运动能力、粗大运动能力、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所以加强脑瘫患儿手功能障碍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简单做的家庭康复(1)手的把握:拇指内收,尺侧握,即主要是小指与其余三指握。(2)使整个上肢有更好控制的感觉性活动:手膝爬、拍手、拍大腿等。(3)使手和手指有更好控制的感觉性活动:家长可用油粗布、丝以及刷子刷手、手指及手臂;双手伸入土、温水、冰水等;捏橡皮泥,手指撑开橡皮筋、捏衣夹等。(4)拿起东西的训练:将大拇指桡侧外展,助其余四指伸展,用另一只手将患儿掌心握住,然后将腕关节背屈,施加一定压力,保持数秒,待患儿自行伸展后,家长可将小玩具放入患儿手中,并稍用力握患儿的手,促使其拿住玩具。(5)放下东西的训练:轻叩患儿的手背,由手腕向手指方向轻擦,并配以“手打开,手打开”的语言提示,或将患儿的手抬高至头上,并使肘伸直,手腕向下压,也可助其伸展。更多更美好的手功能训练请做OT训练,每天进步一点点!

发布了文章

关爱孤独症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组广泛的生长发育障碍, 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缺陷、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等为主要临床特征。这些孩子的临床描述是“从生命一开始就表现得极端孤独, 他们对任何来自外界的东西没有反应。” 然而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研究才发现自闭症与遗传高度相关。这也反映在人类对这种疾病的命名上——自闭症从最早的“童年或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到1980年的“婴儿自闭症”,1987年的“自闭症障症”,逐渐变成了最近的“autism,自闭症”,或广义的“ASD,自闭症谱系障碍”。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戴燕琼自闭症谱系障碍是最常见的发育疾病。百分之一的人患有自闭症。对自闭症的诊断主要基于两大症状:社会交流障碍,局限和重复的兴趣与行为。这些症状必须在自闭症患者早期儿童阶段就有呈现。但自闭症也与感知和运动异常、睡眠障碍、癫痫、注意力缺陷/类似多动障碍(ADHD)的多动行为、智力障碍、情绪障碍等其它多种伴发病。孤独症谱系障碍起病于3岁之前,3岁以后随着对儿童社会性要求增加而表现更加的明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宝的某些行为动作或许就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症状。幼儿判断是否有孤独症倾向可以从观察其兴趣和行为入手,常表现为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保持不变,比如着迷于旋转的玩具,单调地摆放积木等,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对通常儿童喜欢的动画片或者电视节目毫无兴趣。孤独症谱系障碍对儿童心理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教育训练和行为干预。如果宝宝存在上述症状,家长莫要忽视,要记得尽早到康复医学科或儿保科就诊,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发布了文章

新型体外反搏-缺血性疾病治疗利器

新型体外反搏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综合内科李睿                      -----心脑血管治疗新疗法   我院内科新引进的新型体外反搏是一项无创性物理治疗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缺血性疾病。   体外反搏治疗的独特之处是在无创伤、轻松、舒适中进行血管内血流加速运动,其作用包括 :    1、维持全身的有效血液循环及氧的运转,改善肺、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从而改善其功能,使人体机能回复正常平衡,精神和体力改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2、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肌代谢,使心脏病变缓解和促进功能的恢复。部份代替心脏工作,减少耗氧,利于康复。    3、能够提高血流切应力,促进血管生长因子的释放,促进侧支血管的发育。    体外反搏主要治疗:    1、缺血型心血管疾病 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陈旧性心肌梗死伴有心肌缺血。   2、缺血型脑血管病 包括: 脑动脉硬化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包括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综合症(脑源性和颈源性)、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血管性头痛。    3、缺血性眼病 包括: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4、缺血性耳病 包括:突发性耳聋。    5、缺血性肢体疾病 包括: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末梢循环障碍。    6、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7、预防疲劳,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的保健。    根据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体外反搏治疗没有任何副作用,疗效非常确切。美国政府因此批准体外反搏治疗作为社会保险的范筹。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以及印度、中东、东南亚等许多国家也纷纷掀起了体外反搏临床应用的高潮,取得了令医学界信服的疗效。    人体各部位的新陈代谢、生理功能均依赖充足的血液循环,血液通过全身的血管流经全身部位,并为人体各部份带来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由于新陈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自由基、过氧化物等),通过肾、肠、皮肤等排出体外。血液粘稠、血管狭窄 , 使身体各部份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营养物质,并积压越来越多的有害物质,以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体外反搏加速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起了积极作用,以一个人心率70次/分钟 计算: 反搏1小时即有4200个反流波产生,一个疗程共有151200个反流波反复冲向全身各个器官,这个人工形成的“第二套大脉搏 ” 压力高、流量大,反复冲出,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纠正局部缺氧组织的代谢障碍。体外反搏治疗等同于在心脏等器官不增加任何负荷的情况下,进行一场马拉松运动的效果,因此体外反搏除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之外,对心脑血管保健、维护、运动员运动疲劳恢复、糖尿病、功能性性功能障碍等相关疾病有确切疗效。

发布了文章

体外反搏技术在急性脑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体外反搏技术(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ECP)是一项安全、无创的循环辅助技术,主要通过提高舒张期胸腹主动脉内压力而增加心脑肾等脏器供血,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类疾病[1]。原理:利用包裹在人体外的气囊,将下肢及臀部的血液趋回主动脉,达到改善血管功能及心脑灌注的作用。适应病种:小儿脑瘫、脑炎、急性脑损伤、智力障碍等。 近年来发现体外反搏治疗对脑功能可塑性功能重组发生积极影响,从而及时阻断和防止神经细胞进一步损害和死亡,使已损害的大脑功能得到有效的代偿,并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为各种重症脑炎、脑功能障碍的康复预后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早期康复干预能更有效的提高各种急性重症脑功能障碍患者的促醒率,促进神经肢体运动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儿童大脑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高,恢复能力强,与成人相比通常能有更好的预后[2]。目前,国内在儿科急性重症脑功能障碍方面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早期干预治疗方面仍是一项空白,常见的康复措施多不全面。我们曾采用以体外反搏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急性重症脑功能障碍,取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 个案报道: 患儿女,33个月,因“脑外伤2周后右侧肢体功能障碍伴视力下降”入我科行康复治疗。 门诊查体:嗜睡状态,一般情况可,视物模糊,双侧眼球活动受限,伴双眼水平性眼震。右侧肢体功能障碍,肌力3级,肌张力1+级。病理征:右侧巴氏征(+),踝阵挛(-)。异常姿势不明显。 治疗方案:(急性期)第1—2周:体外反搏,60min qd;低频脉冲电刺激,30min qd;脑电治疗,30min qd。 (恢复期)第3周开始:体外反搏,60min qd;低频脉冲电刺激,30min qd;脑电治疗,30min qd;物理治疗(PT训练)40min qd。 治疗前后评估报告如图: (患儿名为化名)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是一组由各种病毒侵入颅内,导致颅内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脑膜/脑实质的急性弥漫性炎症,是儿科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较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从0.035‰上升至0.16‰[3]。研究表明,重症病毒性脑炎致残率可高达20%,后遗症发生率为50%~70%,个别严重的也会有死亡病例,严重的威胁了广大儿童的生命安全。 我们也曾采用以体外反搏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取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体外反搏治疗为主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儿童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所致的意识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就诊的42例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按照家长治疗意愿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一个月和三个月后,分别对疗效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平衡能力总有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分别为 85.7% 和 57.1 % ,以及95.2% 和 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20,P<0.05,χ2=5.56,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急性期更显著);两组患儿GMFM比较,治疗组治疗后GMFM(E功能区评分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t=7.38,P<0.01,t=22.22,P<0.01),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意识障碍均有所改善(P<0.01,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意识障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t=6.97,P<0.01,t=9.51,P<0.01),治疗组意识障碍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期更显著)。结论:以体外反搏为主的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促醒及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总体较差,部分患儿会出现较严重的后遗症。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综合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具有肯定的疗效,临床应用意义较大。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值得酌情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6]。  参考文献 [1]唐亮.以体外反搏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1):1014—1016 [2]旷小军,谢立华,张洁.运动疗法早期干预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患者的效果[J].中国临床康复,2014,8(18):3580-3581. [3]Kramer AH.Viral encephalitis in the ICU[J].Crit Care Clin,2013,29:621. [4]陈庆真,施明祥,刘盛飞,等.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3):5356—5360. [5]杨志晓,陈国洪,王媛.影响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6l一63. [6]王卫平.儿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06—409.体外反搏治疗床患儿治疗前评估患儿体外反搏治疗后评估临床研究流程临床研究前后比较

发布了文章

脑瘫儿童爬行训练的好处

爬行是人类个体发育过程要经历的重要环节,尤其对婴儿的身体和智力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人类之所以在婴儿时期有爬行这个举动,这是为将来进行直立行走、蹦跳打下良好的基础。爬行是孩子全身性运动,除大肌群参与外,小手小脚必须支撑身体前行,孩子的四肢小肌群也得到锻炼和发展,为日后精细动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戴燕琼有句老话总结过婴儿的发育规律“七坐八爬”,一般婴儿在七、八个月就会爬行了,否则正常发育就有一定的影响。而临床上,小儿脑瘫患者就往往无法达到这个发育标准,极大的影响了其健康发育成长。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脑瘫儿童的爬行训练。脑瘫康复中的爬行训练主要有以下三大好处:1、可以很好的改善大脑功能,协调大小脑运动功能及小脑前庭系统功能,能较快的站立行走而且维持姿势协调。2、能改进大脑神经功能:包括视听、平衡、言语、咀嚼、吞咽、颈肩部活动等。3、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阻断一定的病理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提高运动协调能力。所以,在对脑瘫儿童整个运动发育的改善过程中,爬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注意运动场地的选择,在特定的区域摆放玩具,诱导俯爬。当其髋、膝关节无法弯曲,或出现双下肢向前蹦跳的情况,治疗师或家长应跪在患儿身后,双手握住踝关节,将其两腿交替向前推动,逐渐训练患儿自己移动。爬行训练在整个康复过程是极其重要的,一定要持之以恒。

发布了文章

宝宝脑发育迟缓应警惕

在成长的过程中,小盆友们总会出现各种各样令我们头疼的问题,从刚开始喂奶、添加辅食、长牙、说话、学走······娃是一步一步长大,一步一个脚印。但是,如果有家长发现娃发育期间出现的迟缓,且低于同龄宝宝的时候,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最好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因为有太多有明显发育迟缓的宝宝,被检查出是患有脑瘫或其他遗传疾病。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戴燕琼1.什么是宝宝脑瘫宝宝脑瘫是指自受孕期至婴幼儿期因各种因素导致的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的综合症。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或运动障碍;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肌力减退;反射异常等。高危因素有:早产,低出生体重,黄疸等。2.典型的三障碍一部分脑发育迟缓宝宝会出现智力低于正常宝宝、惊厥发作、行为异常、以及一些身体上的障碍。脑瘫宝宝有典型的三障碍。运动障碍:脑瘫宝宝的运动能力会明显低于正常的宝宝,轻者动作不灵活,看着比较笨拙,严重的会出现不能正常走路、站立、就连平常正常的咀嚼都很难做到。姿势障碍:脑瘫宝宝常常会表现出异常的姿势,左右两侧不对称,严重的头不能正常的放在中间,或偏向一侧,或左右摇摆,常常伴有肌张力的异常。智力障碍:在脑瘫宝宝中约3/4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仅有约一小部分的脑瘫宝宝的智力是正常的。3.几项常见的脑损伤早期症状在新生儿期(一个月之内)的小孩不会吸吮或吸吮无力或拒乳;小孩安静少动,哭声微弱或持续哭吵、难安抚;小孩全身发硬,身体紧绷,头背屈或头偏向一侧。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时,大腿不易外展(掰开);小孩长到1~3个月时,还会出现紧握拳,拇指内收,不注意看人,面部表情淡漠,俯卧位不能抬头;4~5个月时,眼睛不灵活,不会追视物件,不注意看人,表情呆板,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不主动伸手抓物或只用一只手抓物;6个月后异常姿势明显如手仍握拳,足尖着地,双下肢交叉等,同时伴有明显的运动发育落后。家长们可以平时多观察宝宝,看看是否有异常,如果发现宝宝有发育上的迟缓,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哦。及时的发现对脑发育迟缓的早期治疗是很有效果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特别提醒大家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脑瘫的宝宝,请不要用异样的眼睛来看待他们,请给他们一些关怀与爱。


发布了文章

浅谈膝反张以及家庭康复方法

什么是膝反张?膝反张也称为膝反屈或膝过伸,是指膝关节的伸展度数大于零度,即膝关节过度伸展,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腿向后弹出,人的重心明显往后倾斜,凡膝关节向后成角者均属此类。家长须知,膝反张的孩子如果不做治疗的话可能导致孩子症状加重,甚至出现严重的站、走重症残疾。因此,家长对此一定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根据医生制定的方案开展治疗。膝过伸的一般原因脑瘫患者膝过伸通常有三种情况会导致:一、是踝关节达不到功能位,膝过伸代偿;二、是膝关节肌力不足或者韧带松驰造成膝关节控制不足;三、是髋关节肌力过高或者不足导致身体重心前移或者后移,整个身体重心落不到承重线上, 膝关节和踝关节出现代偿保持身体平衡。家庭康复具体的家庭训练方法有:(1)足法,牵踝法,摇踝法,底屈肌牵拉训练。(2) 关节屈伸,足背屈的训练,提高伸肌力量,协调拮抗肌张力。爬行训练,膝关节屈曲位,有利于纠正反张,同时增加膝关节运动的控制能力,协调其运动功能。(3) 腘绳肌肌力降低伸肌张力,协调关节屈伸功能。(4)上、下阶梯训练,对于纠正膝反张及协调步态有较大的作用。(5)矫正膝反张,主要的控制下肢伸肌运动,一般轻症以运动训练矫正,方法如下:患手膝跪位支撑在床垫上,患侧膝关节做屈伸训练,为配合协调运动,两膝交替屈伸进行训练,随着症状的好转,变为仰卧位或站立位进行,严重者下肢矫正或手术矫正。一般情况下,儿童可根据正常的发育模式进行促进和强化,对于由于膝反张而不会站的患儿,如果爬行还不完善就要先进行爬行训练和治疗,同时还可以进行跪位平衡训练,跪位平衡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进行立位平衡反应促通训练,给患儿以扶助促进正确站立,对于膝反张的患儿一定要抑制膝反张训练,诱发患儿主动保持平衡的能力。最后进行独立站立的训练,同样要注意抑制患儿的膝关节,这个时候最好就是要叮嘱患儿站立时要自己控制好膝关节,必要时用辅助器具对膝部的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发布了文章

关爱孤独症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组广泛的生长发育障碍, 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缺陷、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等为主要临床特征。这些孩子的临床描述是“从生命一开始就表现得极端孤独, 他们对任何来自外界的东西没有反应。” 然而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研究才发现自闭症与遗传高度相关。这也反映在人类对这种疾病的命名上——自闭症从最早的“童年或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到1980年的“婴儿自闭症”,1987年的“自闭症障症”,逐渐变成了最近的“autism,自闭症”,或广义的“ASD,自闭症谱系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是最常见的发育疾病。百分之一的人患有自闭症。对自闭症的诊断主要基于两大症状:社会交流障碍,局限和重复的兴趣与行为。这些症状必须在自闭症患者早期儿童阶段就有呈现。但自闭症也与感知和运动异常、睡眠障碍、癫痫、注意力缺陷/类似多动障碍(ADHD)的多动行为、智力障碍、情绪障碍等其它多种伴发病。孤独症谱系障碍起病于3岁之前,3岁以后随着对儿童社会性要求增加而表现更加的明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宝的某些行为动作或许就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症状。幼儿判断是否有孤独症倾向可以从观察其兴趣和行为入手,常表现为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保持不变,比如着迷于旋转的玩具,单调地摆放积木等,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对通常儿童喜欢的动画片或者电视节目毫无兴趣。孤独症谱系障碍对儿童心理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教育训练和行为干预。如果宝宝存在上述症状,家长莫要忽视,要记得尽早到康复医学科或儿保科就诊,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更多儿童康复治疗咨询请关注我的健康号。

发布了文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内八常是许多学龄期孩童的困扰,一般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在行走时两脚往内撇,姿态上有点不太美观,甚至担心是否会影响脊柱或足部发育,以致造成脊柱侧凸、长短腿、O型腿、X型腿等变化。另一方面有些孩子也因此问题,而在走路或跑步时常常摔倒受伤,使家长相当紧张;至于外八,则比较常见,相对的处理也不那么积极。造成孩子走路内八通常有三个原因:1、前足内收(跖骨内收):幼儿平躺时足部后端正常,前端却往内收。常见于一岁以前的婴儿,原因多为胎内压迫所致,绝大部分的脚仍然很柔软,稍稍用力就可以把脚的前端往外拨正。2、胫骨扭转(胫骨内旋):成年人胫骨外旋角度为13-18度,高于18度造成外八步态,小于13度导致内八步态。儿童膝关节正处于不稳定的发展阶段,若观察到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应尽快加以矫正。3、股骨扭曲(股骨前倾):即股骨内旋,患儿多于走路开始时出现内八字走路步态,且随着年龄增大慢慢加重,行走时膝和足均向内旋,患儿常呈“W”样坐姿。内八字走路步态,在早期进行矫正干预,大多数都有明显的效果。      内八的诊断方法:小编建议一旦孩子走路步态呈现出异常步态或走路不稳容易跌倒,还是尽早带宝宝去正规的儿童医院检查,切勿延误治疗。治疗原则:一般原则是,三岁以上儿童只要走路容易跌倒,就必须积极正视这个问题。经过专业的康复评估和测量,可以穿戴矫形鞋垫加以纠正。检测矫正:在走路或跑步时,要随时注意检查膝盖和脚尖是否朝正前方,或者在松土或者湿地上行走,然后观察脚印,看脚尖是否朝正前方,如有偏离,立马矫正。内外八的矫正方法:1.直线练习在地上划一根直线,或是找笔直的花坛边缘练习走路。让孩子的脚尖和后脚跟都踩在直线上,循环往复地走,步伐由慢到快、由大到小。这种有意识的训练,能够让孩子形成走直线的习惯,脚掌不会随便向左右偏移,自然也不会出现内八字了。2.肌肉锻炼肌肉锻炼要遵循三个原则:1.无痛,在运动时,不要引起目标区域的疼痛。2.循序渐进。3要坚持,量力而行。更多更专业的足踝康复请康复科门诊咨询~更多简单的家庭康复 请微信搜索公众号“上海市儿童康复中心”~

发布了文章

宝宝拇指内扣怎么办

宝宝拇指内收,不能够伸直,这样看似普通的事情却暗藏着重重危机。一般来说,宝宝在小时候都会出现肢体不协调的情况,有一部分的症状会随着宝宝长大而逐渐消失,而有一些则不会消失,因此家长应该加强警惕。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拇指内扣的表现呢?孩子拇指内收的原因:1、自然生理反应  宝宝出生时都会存在一定的肢体不协调症状,其中就包括有手指无法伸直。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也会逐渐消失。这种情况下来的拇指内收是不需要刻意治疗的。2、脑发育迟缓  宝宝如果存在脑皮层发育迟缓问题的话,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拇指内收。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脑皮层存在有控制精细运动的神经元,一旦孩子的脑皮层发育迟缓,就容易导致各种肢体的运动障碍和发育落后。3、脑神经受损  如果孩子的脑神经受到了损伤,就会导致运动能力低下,也就会导致孩子出现拇指内收的情况。拇指内收需要及时治疗 选对治疗方法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表现,如果孩子拇指内收的情况持续时间较长的话,就需要及时的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及康复治疗,以免对孩子以后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经过专业的康复精细评估后,轻微的拇指内扣可以通过平时的按摩、牵伸来改善,严重的拇指内收则需要矫形支具来干预。经常佩戴拇指外展支具可以很好的帮助宝宝维持拇指的功能位,对加强脑瘫患儿手功能障碍的姿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脑瘫患儿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手功能障碍,手功能的延迟发育或障碍会阻碍其大运动的发育,影响他们主动探索周围的环境,操作其中的物品,这样也就剥夺了他们通过双手获取感官经验的机会,智力发育也会因此受到阻碍。脑瘫儿童若能正确掌握伸手-抓握-放松的技巧,就能克服各种不正常的反射,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迷路性紧张反射和惊吓反射等,亦可预防关节挛缩和变形,并提高其功能性能力。手功能受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儿其他功能的发育,如感觉(特别是触觉)、精细运动能力、粗大运动能力、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所以加强脑瘫患儿手功能障碍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简单做的家庭康复(1)手的把握:拇指内收,尺侧握,即主要是小指与其余三指握。(2)使整个上肢有更好控制的感觉性活动:手膝爬、拍手、拍大腿等。 (3)使手和手指有更好控制的感觉性活动:家长可用油粗布、丝以及刷子刷手、手指及手臂;双手伸入土、温水、冰水等;捏橡皮泥,手指撑开橡皮筋、捏衣夹等。(4)拿起东西的训练:将大拇指桡侧外展,助其余四指伸展,用另一只手将患儿掌心握住,然后将腕关节背屈,施加一定压力,保持数秒,待患儿自行伸展后,家长可将小玩具放入患儿手中,并稍用力握患儿的手,促使其拿住玩具。 (5)放下东西的训练:轻叩患儿的手背,由手腕向手指方向轻擦,并配以“手打开,手打开”的语言提示,或将患儿的手抬高至头上,并使肘伸直,手腕向下压,也可助其伸展。更多更美好的手功能训练请做OT训练,每天进步一点点!

发布了文章

告别长短腿,还你一双大美腿

长短腿在儿童康复临床相当常见,尤其是对于脑性瘫痪。顾名思义,所谓长短腿就是指双下肢长度不一致,在步行过程中出现一侧尖足或一侧膝关节屈曲或一侧类似拖地双侧肢体不均衡的状态。可以分为功能性不等长和结构性不等长。 众所周之,人的身体是左右对称的,但这种对称并不精确。如果两腿长短误差超过5毫米,行走时会有明显的感觉,这时就需要进行相关处理。 结构性不等长是指双下肢骨性结构已经出现不等长,是一种骨性畸形。如果差异大到一定程度,需要手术处理,如截骨术等。不过,成人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在1.5厘米内是看不出来的。所以 对于发育期差距不那么大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防止其不等长进一步加大。 功能性不等长是指骨骼长度一样,但由于骨盆倾斜,髋关节错位,肌肉失衡,脑瘫,中风后遗症等,造成一侧下肢较短,出现长短腿步态因为患侧小腿三头肌肌腱痉挛或挛缩所致,这种在治疗上相对好处理,解决痉挛或挛缩以及患侧承重问题即可。如果是痉挛性偏瘫的孩子,几乎注定了孩子随着发育必然伴有或明显或不明显的长短腿。但 ,没有处理或者没有正确处理的功能性双下肢不等长,随着孩子成长,很多都会发育成功能性的不等长。切勿轻视长短腿,如处理不及时,因两腿长度不同,长久以往会造成骨盆倾斜,进而引起脊柱侧弯。 长短腿的诊断临床上常通过X线或CT确诊,或通过手工测量脐部至内踝的长度,但后者没有前者精确,也无法判断是功能性还是结构性的不等长。 长短腿的矫正方法 结构性长短腿两腿差值不超过1厘米就可以使用矫正鞋垫来纠正。 功能性长短腿可以通过临床一些矫正体操来进行,如合并脊柱侧弯则更需要经常纠正体位。

发布了文章

0-3岁宝宝手功能

新生宝宝 会反射性地抓住放入手中物品。   1—3月龄 开始注意自己的小手;会吮吸手指和玩自己的小手。   4—6月龄 能有意识地握物,并将抓住的物品送入嘴中;会撕纸;会将盖在脸上的布扯掉。   7—9月龄 能将物品从一只手转移至另一只手;会拿玩具互相敲击;会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捡取东西。   10—12月龄 会把物品放入容器中或取出来;会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颗粒;涂鸦时,能留下笔道。   13—18月龄 可以模仿着划横道和竖道,能够用积木搭一些矮矮的塔。会揉捏橡皮泥;会串珠。   25—30月龄 会用积木搭一些具有空间感的物体;可以进行有控制地画画。   31—36月龄 能将折纸折成三角形、正方形等;会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和填色。

发布了文章

宝宝脑发育迟缓应警惕

         在成长的过程中,小盆友们总会出现各种各样令我们头疼的问题,从刚开始喂奶、添加辅食、长牙、说话、学走······娃是一步一步长大,一步一个脚印。但是,如果有家长发现娃发育期间出现的迟缓,且低于同龄宝宝的时候,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最好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因为有太多有明显发育迟缓的宝宝,被检查出是脑患有脑瘫。 1.什么是宝宝脑瘫        宝宝脑瘫是指自受孕期至婴幼儿期因各种因素导致的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的综合症。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或运动障碍;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肌力减退;反射异常等。高危因素有:早产,低出生体重,黄疸等。 2.典型的三障碍        一部分脑发育迟缓宝宝会出现智力低于正常宝宝、惊厥发作、行为异常、以及一些身体上的障碍。脑瘫宝宝有典型的三障碍。        运动障碍:脑瘫宝宝的运动能力会明显低于正常的宝宝,轻者动作不灵活,看着比较笨拙,严重的会出现不能正常走路、站立、就连平常正常的咀嚼都很难做到。        姿势障碍:脑瘫宝宝常常会表现出异常的姿势,左右两侧不对称,严重的头不能正常的放在中间,或偏向一侧,或左右摇摆。        智力障碍:在脑瘫宝宝中约3/4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仅有约一小部分的脑瘫宝宝的智力是正常的。 3.几项常见的脑损伤早期症状        在新生儿期(一个月之内)的小孩不会吸吮或吸吮无力或拒乳;        小孩安静少动,哭声微弱或持续哭吵、难安抚;   小孩全身发硬,身体紧绷,头背屈或头偏向一侧。   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时,大腿不易外展(掰开);   小孩长到1~3个月时,还会出现紧握拳,拇指内收,不注意看人,面部表情淡漠,俯卧位不能抬头;   4~5个月时,眼睛不灵活,不会追视物件,不注意看人,表情呆板,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不主动伸手抓物或只用一只手抓物;   6个月后异常姿势明显如手仍握拳,足尖着地,双下肢交叉等,同时伴有明显的运动发育落后。        家长们可以平时多观察宝宝,看看是否有异常,如果发现宝宝有发育上的迟缓,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哦。及时的发现对脑发育迟缓的早期治疗是很有效果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特别提醒大家如果在生活遇到脑瘫的宝宝,请不要异样的眼睛来看待他们,请给他们一些关怀与爱。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