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4116

柯超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颅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瘤、垂体瘤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胶质瘤:运动功能区胶质瘤神经导航及电生理检测下切除肿瘤并保护功能区,非功能区胶质瘤扩大切除从而最大限度切除肿瘤。脑膜瘤:复杂的岩斜、海绵窦、枕骨大孔等部位脑膜瘤显微切除。听神经瘤:神经电生理监测并包膜下分离技术显微切除肿瘤并保护面神经。脑转移瘤:神经导航下脑部转移瘤病灶显微切除。垂体瘤: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脑肿瘤
胶质瘤
脑膜瘤
头痛
恶性肿瘤
垂体瘤
出血
颅内压增高
星形细胞瘤

发布了文章

置顶

非典型脑膜瘤反复复发还能再手术吗

非典型脑膜瘤是脑膜瘤中比较容易复发的一种亚型,属于WHO II级的非良性脑膜瘤。但是不同非典型脑膜瘤病人之间的预后差别很大,有的非典型脑膜瘤在手术切除后可以长时间的保持稳定,也有的非典型脑膜瘤即使手术切除辅助放射治疗,也容易反复的复发。对于复发的体积较大的非典型脑膜瘤,再次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很多非典型脑膜瘤因为反复复发而不得不多次手术切除,伍先生这已经是第六次进行开颅手术了,13年前,正值壮年的伍先生在家乡工作时因为头部的脑膜瘤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当时的病理报告是WHO I级的脑膜瘤,当地医生告诉他这是一种良性的脑膜瘤时,伍先生并没有太担心。可是3年后肿瘤再次复发,伍先生不得不再次开颅手术切除脑膜瘤,这次手术后的病理诊断就是WHO II级的非典型脑膜瘤了。在此后的时间里,伍先生的脑膜瘤大约2年左右就发现复发,他也辗转于北京上海各大医院进行开颅手术以及伽马刀和普通放射治疗,希望能控制住这个非典型脑膜瘤。但是事与愿违,他头部的这个非典型脑膜瘤一次次复发,手术一次比一次难以切除彻底。这次伍先生来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时,这个非典型脑膜瘤已经从原来的幕上部位压迫大脑枕叶长到幕下部位压迫小脑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肿瘤外科柯超教授团队为吴先生进行了第六次开颅手术切除这个压迫小脑的非典型脑膜瘤,手术后吴先生恢复良好。但是,这种非典型脑膜瘤很可能再次复发,而且复发的时间间隔已经越来越短了。 对于脑部这种容易复发的非典型脑膜瘤,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肿瘤外科柯超教授介绍其治疗方案目前还是以开颅手术切除为主,在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切除非典型脑膜瘤,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有时非典型脑膜瘤难以切除彻底,通过手术后辅助放疗能延长非典型脑膜瘤的复发时间。而在其他恶性肿瘤中常用的化疗及靶向治疗等则效果不确切,常规的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羟基脲、长春新碱、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阿霉素等化疗药物对于脑膜瘤几乎不起作用,或者表现出严重的毒副作用。抑制孕激素受体或者雌激素受体的药物疗效也不确定,靶向血管、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的药物还在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即使目前大家给予厚望的免疫治疗,在这种反复复发的非典型脑膜瘤中的效果也还需要临床试验结果来验证。 

发布了文章

脑出血有哪些原因

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是脑部常见情况,出血形成的血肿根据出血速度的快慢,血肿所在的部位,血肿的大小等因素,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急性的脑出血常常病情比较急,因而症状比较明显,而缓慢的渗血症状比较轻,可能进表现为轻微的头痛,甚至症状不明显。肿瘤如果压迫和破坏相应的功能区,会导致对应的症状如肢体活动无力,失语等。如果短期内出血导致的血肿体积比较大,还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从而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甚至出现意识障碍,严重时威胁到生命。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很多,包括全身性因素和脑局部因素。全身性的因素如各种原因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因而表现为出血倾向,全身各个部位包括脑部都可能出血形成血肿。脑部本身的原因包括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血管异常,脑内肿瘤也是引起脑出血的重要因素,而且往往容易被忽视。近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教授团队治疗了数例以脑出血作为主要表现的病例,不同的病因后续治疗方法也相应不同。今天44岁的江女士因为轻度头痛发现右侧颞叶病变,诊断为右颞叶血肿,柯超教授团队手术为其清除了血肿及血肿周围可疑组织,最后病理证实为血管畸形导致的出血,手术中切除了引起出血的血管病变,因此后续无需其他治疗。戴先生年前因为抽搐发作在外院诊断为“脑炎”,后在治疗过程中左额叶自发性脑出血,导致肢体右侧肢体偏瘫,后来在当地清除血肿后,虽然偏瘫的肢体有一定恢复,但近期又有加重趋势,查脑部磁共振发现原来是胶质瘤,柯超教授团队为其手术切除肿瘤,最后证实为高度恶性的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后还需要放化疗。脑肿瘤等病变是引起脑出血的常见原因,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教授指出,对于自发性脑出血,需要考虑脑肿瘤等引起的可能性,手术在清除血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切除引起出血的病变,去除病因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发布了文章

视力突然下降需要警惕垂体瘤出血

垂体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多数垂体瘤生长速度缓慢,在肿瘤体积增大的过程中逐渐压迫视神经引起视力下降或者视野缺损,因为病程进展缓慢,很难及时察觉。少部分的肿瘤在体积缓慢增大的过程中,肿瘤可能因为出血等原因导致体积突然增大,从而引起视力急剧的下降甚至失明,称为垂体瘤卒中。广州的李先生近半年来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一直以为自己开始老花了,没有引起重视。直到5天前突然出现双眼视力快速下降,目前已经只能在眼前半米左右距离模糊的看到手指了。同时还有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外院的脑部CT提示鞍区占位。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肿瘤科住院后,柯超主诊教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CT表现指出,患者很可能是垂体卒中,需要紧急处理,否则失明将无法挽回。于是迅速给李先生安排了相关的检查和手术准备,在入院当晚就急诊给李先生经过鼻腔微创切除了垂体瘤,手术后第二天李先生的视力就开始恢复,两三天就基本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了,及时挽救了李先生的视力。垂体瘤卒中是因为肿瘤出血导致垂体腺瘤体积突然增大,常常表现为突发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状态减退,意识改变,严重者甚至昏睡昏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睑下垂。除了立即补充足够的糖皮质激素外,大多数病例需要进行经蝶手术减压。一般来说,如果没有明显视野缺损的泌乳素腺瘤可以药物治疗;但是如果视野迅速减小,快速的视力下降,脑积水需要急诊手术,才能有效的恢复视力视野。垂体瘤卒中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需要及时处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肿瘤科柯超主诊教授指出,垂体瘤卒中引起的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需要引起重视,必须准确诊断,及时处理,才能有效的恢复视力,一般7天内手术效果较好。

发布了文章

胶质瘤要手术吗

胶质瘤虽然是常见的脑肿瘤,但是由于脑肿瘤在人群中发病率并不是特别高,所以多数人对于胶质瘤还比较陌生。在检查出脑部的胶质瘤后,往往不知所措,咨询医生后多数建议是先需要手术治疗,还可能后续放化疗。为什么影像诊断胶质瘤后需要手术治疗呢,胶质瘤不做手术有什么后果呢?首先,很多胶质瘤病人都是有一定症状后,通过脑部CT或者MRI发现并怀疑胶质瘤的,肿瘤在脑部生长已经达到一定的体积了,而且还会越长越大,造成现有的症状加重,进一步甚至引起颅内压增高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所以,从切除肿瘤,减轻肿瘤对于脑组织压迫引起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生命而言,需要手术治疗。而且,影像诊断的胶质瘤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胶质瘤,生长速度到底多快,是胶质瘤中的哪个级别,有什么分子特征,也需要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做病理及分子检测才能最后知晓。有了这些重要的信息,才能明确后续是否需要放化疗,放化疗的具体方案,才能最大限度的延长病人生存时间。而进行肿瘤组织的病理及分子检测,也必须通过手术才能获得肿瘤组织完成检查。门诊也有人问,现在已经诊断胶质瘤了,能否直接不开刀或者吃药进行治疗呢?其实明白了上面的两个问题,这个答案就很清晰了。首先不手术取得肿瘤组织病理及分子诊断,就不能明确是不是胶质瘤或者哪种类型的胶质瘤,也就无法明确给予哪种药物治疗,而且这些治疗本身有一定的毒副反应,所以明确诊断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另外,即使能选择到合适的药物,因为比较大的肿瘤体积在脑内,药物也难以发挥最佳的效应,手术完全或者少量残留后的药物或者其他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所以或者CT怀疑胶质瘤后,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发布了文章

泌乳素垂体瘤药物能治好吗

病理状态下的高泌乳素血症会导致性腺功能减退,泌乳,体重增加等症状,泌乳素垂体瘤是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原因。这种肿瘤除了有高泌乳素血症引起的相关症状外,还可能因为肿瘤压迫神经引起视力下降,头痛等常见症状,少数情况下还可能因为肿瘤出血而体积快速增大引起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泌乳素垂体瘤的治疗既要缩小肿瘤的体积从而减轻对神经的压迫,也要降低泌乳素水平,避免高泌乳素血症对身体的损害。目前对于泌乳素垂体瘤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多种方案选择,一般泌乳素垂体瘤首选药物治疗,溴隐亭和卡麦角林都是常用的药物,溴隐亭可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2-3片甚至更多,卡麦角林则只用每周服用两次,也可以从0.25毫克的小剂量开始,根据复查的泌乳素水平逐渐调整增加剂量,直到泌乳素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一般来说,经过药物治疗,多数的泌乳素垂体瘤的激素能够下降到正常水平,而且肿瘤体积也会缩小,视物模糊等症状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且对病人损伤小,但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停药后肿瘤仍有一定的复发率。而且,药物治疗并非对所有的泌乳素垂体瘤都有好的治疗效果,有些病人仍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手段。药物对于少数的泌乳素垂体瘤效果不佳,经过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泌乳素仍然无法下降到正常水平,或者虽然泌乳素下降到正常水平但是肿瘤的体积却并没有缩小,说明是药物治疗不敏感的泌乳素垂体瘤,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泌乳素垂体瘤病人对于药物的反应也存在差别,有些人对于药物的副作用反应很大,根本无法服用药物治疗;也有的垂体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随着肿瘤体积缩小而出现清亮的脑脊液从鼻腔流出,存在低颅压和感染风险;或者垂体瘤出血导致剧烈头痛或急剧视力下降等紧急情况,都需要及时的手术治疗。当然,也有的泌乳素垂体瘤病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长期的药物治疗,通过肿瘤切除很可能术后无需药物治疗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微创手术切除肿瘤。泌乳素垂体瘤的手术切除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需要考虑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以及患者治疗的医院,对于特定的患者选择手术切除。泌乳素型垂体瘤是导致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肿瘤,因为药物的作用明确且耐受性好,多数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少部分不适合药物治疗的泌乳素型垂体瘤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目前垂体瘤基本上都可以采用内镜通过鼻腔切除,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发布了文章

脑肿瘤手术切除是微创吗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脑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脑肿瘤切除不但要保证手术病人安全性,同时还要减少手术的创伤,缩短手术后恢复时间。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到普通病人的视野。那么,脑肿瘤的切除能否做微创手术呢?传统的普通外科、胸外科等领域在肉眼开放手术的基础上,后来运用腹腔镜、胸腔镜等设备和技术通过比较小的切口也能完成很大一部分手术,因而逐步发展微创外科。在脑肿瘤切除的神经外科领域,神经外科医生尤其强调微创的理念切除脑肿瘤,脑肿瘤的切除多数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在显微镜良好的光源和放大倍数下,神经外科医生能够能精准的切除肿瘤,保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脑肿瘤切除的手术并不是切口越小就说明创伤越小,神经外科医生更加强调是对脑组织和神经血管的保护,在头皮切口和脑组织损伤更小的权衡下,很多情况下会用适当大一点的切口来争取对脑组织更好的保护。近些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颅底中线区域的肿瘤,特别是常见的鞍区的垂体瘤、颅咽管瘤等,运用神经内镜技术经鼻孔的小通道也能够更好的切除肿瘤,对于脑室和松果体区等有些特殊部位的肿瘤,也能在内镜辅助下切除肿瘤。但是神经内镜技术和显微镜技术都是神经外科医生切除肿瘤过程中常用的技术,也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也就是说,有的肿瘤用显微镜更适合,有的肿瘤切除则用内镜更加适合,需要神经外科医生结合肿瘤本身的情况和自身的技术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有的病人理解微创手术就是在颅骨上钻孔来完成脑肿瘤的切除,实际上颅骨钻孔的手术并不等同于微创手术,单纯颅骨钻孔也基本无法完成脑肿瘤的切除。而且,脑肿瘤强调在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切除肿瘤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很多恶性肿瘤,在安全的范围内适当扩大肿瘤切除范围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情况下虽然切口和骨瓣比较大,但是长期来看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神经外科脑肿瘤的切除一直都是秉承微创的理念,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柯超主诊教授指出,脑肿瘤切除微创的核心理念是保护脑组织和神经血管,同时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并减少创伤,不论是运用显微镜技术还是内镜技术,也不论肿瘤切除是切口和骨瓣的大小,都需要根据肿瘤本身的情况才能做出最佳选择,才能达到微创的效果。

发布了文章

脑肿瘤手术需要多长时间

脑肿瘤的种类繁多,对于初步诊断为脑肿瘤的病人,在没有明显手术禁忌的情况下,一般都是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而且脑肿瘤的手术方式也有多种,如果只是取肿瘤组织明确病理,可以采用单纯的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手术。如果在明确病理的基础上还切除肿瘤,一般需要内镜或者显微镜手术。目前脑肿瘤切除最多的手术方式还是显微镜下切除,但是脑肿瘤切除的时间长短却有很大的差异。从脑肿瘤切除的手术过程来说,病人一般先从病房送到手术室,然后麻醉医生麻醉并做相应的准备工作,这个过程大约1小时左右,但是有些病人可能插管比较困难或者留置动脉或静脉穿刺针比较困难,这个时间会相应延长。麻醉准备好了以后就是手术医生为手术做准备,比如固定头部,消毒等,这个过程一般一二十分钟就可以了,有些复杂的病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这些准备好了以后就是开颅手术了,先通过既定的手术入路打开颅骨直到暴露肿瘤,这个过程取决于手术入路的复杂程度,比较简单的不用半小时就可以完成,但是复杂的入路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肿瘤暴露后就是将其切除了,这个过程的时间也是可长可短,也是影响整个手术时间长短的主要阶段,简单的肿瘤不要半小时可以切除,复杂的肿瘤切除需要数小时。肿瘤切除后就是关颅的阶段了,一般需要一个多小时,但是如果涉及到比较复杂的颅底重建,可能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所以真正手术的过程可以从两三个小时到五六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手术做完了以后,还有一个麻醉复苏的过程,也就是等麻醉复苏物后病人清醒,一般也是1小时左右,但是有些病人可能苏醒比较缓慢,需要更多的时间。脑肿瘤手术切除的时间与肿瘤的类型、大小、部位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手术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一般来说,多数比较常见普通的脑肿瘤切除手术连同手术准备和苏醒的时间估计也需要6小时左右,比较复杂的肿瘤切除时间则会更长;而且不同的手术团队因为手术的经验和熟练程度不同,手术时间差别也很大,越是熟练的手术团队需要的时间越短。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柯超教授提醒,脑肿瘤切除的手术时间受到病人肿瘤的特征、基础疾病、手术医生熟练程度、麻醉以及手术室其他人员的协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手术时间往往难以准确预计。但是家属也不必过于计较脑肿瘤手术切除时间,保障病人安全的情况下把肿瘤彻底切除才是最关键。

发布了文章

黑色素瘤转移到脑部还有手术价值吗

黑色素瘤转移到脑部并不少见,由于其对于放化疗并不敏感,而且很多药物也难以到达脑内发挥作用,使得黑色素瘤转移到脑部后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比较快,很容易在脑部因为体积比较大而出现颅内压力增高,导致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甚至因为颅内压力增到导致病人死亡。2016年报道的美国前总统卡特黑色素瘤转移到肝脏和脑部,在使用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后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效果,使得免疫治疗在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众多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大放异彩。但是这种免疫治疗仅仅对于一小部分黑色素瘤病人有效,只有大约不到三分之一的病人的肿瘤会明显缩小,5%左右的病人会完全消失。虽然免疫治疗联合其他靶向治疗来治疗黑色素瘤提高了疗效,但仍只是对于一部分黑色素瘤病人有比较好的效果,很多黑色素瘤病人还是面临脑部转移的风险,有些黑色素瘤病人甚至全身其他部位都控制稳定或者缩小,但是脑部的转移性病灶却持续增大。脑部黑色素瘤转移性病灶体积增大提示对于目前的药物治疗方案并不敏感,可以考虑更换新的方案,但是肿瘤体积进一步增大,说明脑部转移性病灶对于治疗方案耐药,而且比较大体积的脑部黑色素瘤对于放疗也不敏感,放疗引起的水肿等继发反应还可能进一步加重脑部转移性黑色素瘤引起的颅内压力增高,甚至加速死亡风险。这时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切除脑部转移性病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切除肿瘤后能够迅速降低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肿瘤标本的基因检测还能帮助确定后续治疗方案。江先生今年只有35岁,在诊断黑色素瘤后进行了维莫非尼、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以及帕博利珠单抗+仑伐替尼等多种方案治疗,虽然其他部位肿瘤控制得相对稳定,但是脑部出现一个直径6-7公分的转移病灶,直接威胁着生命安全。他经介绍找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肿瘤外科柯超主诊教授后,通过开颅手术切除了这个脑部的巨大肿瘤,解除了脑部转移病灶对生命的威胁,通过新的方案继续控制脑外肿瘤的生长。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肿瘤外科柯超教授指出,对于药物治疗抵抗的脑部体积较大的恶性黑色素瘤,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切除脑部转移性病灶是直接有效的方法,由于脑部黑色素瘤转移性病灶与脑组织之间有相对的边界,在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下开颅切除脑部转移性黑色素瘤病灶的风险可控。

发布了文章

脑膜瘤怎么复查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80%以上是良性,生长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脑膜瘤的磁共振影像特征比较典型,多数能够通过磁共振诊断脑膜瘤。但是脑膜瘤并非不生长,没有手术的脑膜瘤在严密观察的过程中以及手术后的脑膜瘤在复查的过程中,都需要关注脑膜瘤是否生长以及生长的速度。 脑膜瘤的复查主要是通过头颅的磁共振来进行,但是确定最佳的复查频率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复查间隔时间太长,有可能难以发现肿瘤早期的变化,等到发现时肿瘤已经长到很大,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复查间隔时间太短,则浪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没有必要。对于没有手术的根据磁共振诊断的体积比较小的、没有症状的脑膜瘤,在观察肿瘤变化时在3个月后复查一次,如果没有明显变化基本可以排除恶性可能;在此之后6-9个月再复查一次,确定是否快速生长的类型,如果这两次变化都不明显,以后则可以1年复查一次观察脑膜瘤的体积变化。 对于已经手术切除的脑膜瘤,可以明确脑膜瘤的病理及恶性程度并据此制定复查计划。WHO I级良性脑膜瘤3个月后复查一次,5年内每年复查一次,5年后每两年复查一次;但如果没有切除完全,则三月后复查后在第6和12个月再复查,如果稳定则以后每年复查一次。WHO II级非良性的脑膜瘤,在3月后复查后,5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如果稳定则以后则每年复查一次。恶性的WHO III级脑膜瘤,根据肿瘤生长的速度,需要每3-6个月复查一次。 对于脑膜瘤复查时是否需要在同一个医院复查,一般来说,根据现在的信息系统,病人在医院的复查信息和资料在医院中都有存档,但是不同医院之间是无法查看的,所以在同一个医院复查的资料,有利于医生通过多次的对比判断磁共振的变化。在不同医院的磁共振复查,如果肿瘤体积变化比较明显,一般也是可以发现的。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柯超主诊教授指出,诊断为脑膜瘤后需要定期复查,需要根据影像、病理结果制定最佳复查方案,争取用最小的成本早期发现脑膜瘤可能的生长变化。

发布了文章

长得太高大需要警惕是否垂体瘤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国民的身高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身材太高大,特别是有特征性的面容改变就需要警惕了,这有可能是一种病态的身材高大,需要治疗。人体的生长需要一种重要的激素就是生长激素,生长发育阶段如果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导致身材矮小,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就会导致身材过于高大。而如果到了成年后,生长激素还是分泌过多,身体已经不能再长高,只能横向发展促进骨、软骨及软组织的生长,出现肢体粗大,面容改变,也就是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分泌过多还与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多种恶性肿瘤相关,不但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导致寿命缩短。生长激素异常分泌增多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生长激素型垂体瘤首选的是通过手术切除垂体瘤,通过切除分泌生长激素的垂体瘤细胞,从而将生长激素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去除高生长激素对于身体的危害。但是由于肿瘤生长的差异,部分生长激素型垂体瘤手术切除后仍然无法将生长激素降到正常水平,这时还可以采用生长抑素受体配体、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生长激素拮抗剂等药物来治疗,部分还可以采用放射治疗来控制剩余的少量垂体瘤细胞。生长激素异常升高导致身体一系列的改变从而缩短预期寿命,需要及时处理。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主诊教授指出,生长激素异常升高最常见的表现是肢端肥大症,多是由于垂体瘤引起,需要针对垂体瘤病因进行治疗,降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消除其对于身体的危害。

发布了文章

脑肿瘤是什么颜色

脑肿瘤是脑部常见的疾病,多数需要手术切除来治疗。很多人很好奇,从脑部切除下来的脑肿瘤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呢?由于脑肿瘤多数都是分块切除下来,肿瘤是一块块碎裂的组织块,所以很难看出脑肿瘤原来是什么形状,但是脑肿瘤的颜色却是可以看清楚的,而且不同脑肿瘤的颜色还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一种脑肿瘤,因为肿瘤的血供、组织成分等个体差异,颜色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脑肿瘤最多见的颜色就是肉色,根据肿瘤组织成分和血供丰富程度等,颜色也有一定的差别。脑肿瘤的血供比较丰富时,切除下来的肿瘤可以呈现鲜红色、暗红色或者暗紫色,而当肿瘤的血供比较少时,则切除下来的肿瘤可能呈现灰白色。当肿瘤当中有很多的坏死成分或者胆固醇结晶时,肿瘤可能呈现黄色。也有一些脑肿瘤有比较特征性的颜色,手术医生在手术中见到这些特征性的颜色就可以大致诊断肿瘤的类型。比如颅内的表皮样囊肿,又称珍珠瘤,多数情况下几乎是雪白的;黑色素瘤或者黑色素性神经鞘瘤,呈现黑炭一样的黑色;还有比较少见的髓系白血病也可以形成肿块,切除下来后在空气中肿瘤会呈现绿色。也有的肿瘤因为还有多种成分,肿瘤的不同部分因为不同的成分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和质地,比如畸胎瘤或者皮样囊肿。脑肿瘤的组织成分和血供等是肿瘤本身固有的特点,不同的脑肿瘤表现为不同的质地和颜色。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柯超主诊教授指出,开颅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肿瘤的质地和颜色等特征经验性的判断肿瘤的类型,并判断肿瘤区域与正常脑组织区域,有助于更好的保护脑组织并切除肿瘤。

发布了文章

神经内镜经鼻巨大垂体瘤切除

李大爷已经72岁高龄了,平时身体还不错,2月前开始出现言语不清和肢体麻木,家人以为是脑“中风”,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原来是脑部有一个巨大的肿瘤,他们不敢懈怠,赶紧带李大爷到广州 。但是李大爷的病情进展迅速,仅仅一周左右的时间,李大爷就已经精神萎靡不能进食,对于家人的呼唤也没有反应。在急诊入院后,发现脑部有一个6-7厘米的巨大垂体瘤。这么大的垂体瘤手术风险巨大,但是他们听说有一种手术方式通过鼻孔就能切除垂体瘤,于是慕名找到了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医生团队为其进行手术,手术进行很顺利,采用神经内镜技术通过鼻孔就将这么大的垂体瘤完全切除了。大约二十年前垂体瘤主要还是采用开颅手术切除的方式,手术创伤比较大,术后病人的反应一般也比较重,恢复也比较慢。后来逐渐过度到通过唇下或者鼻孔在显微镜下切除垂体瘤,使得垂体瘤手术的创伤明显减少,手术后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但是显微镜下经鼻孔切除垂体瘤由于视野和照明的限制,能否切除干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医生的个人感觉和经验,手术中容易残留肿瘤,并且残留的肿瘤容易导致出血等严重的后果。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主流的垂体瘤切除方法已经发展到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切除,这种技术能够通过鼻孔这个狭窄通道将垂体瘤及周围组织结构看得更加清楚,从而切除更加彻底;而且对于显微镜下经鼻无法切除的巨大垂体瘤,在神经内镜下通过扩大入路也能顺利的切除,拓展了垂体瘤经鼻的手术适应症。神经内镜技术经鼻切除垂体瘤在近些年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普及,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柯超主诊教授指出,目前绝大多数的垂体瘤都能够采用神经内镜技术,通过鼻腔通道将垂体瘤顺利切除。在神经内镜的辅助更容易彻底切除垂体瘤,减少残留肿瘤出血风险,在经鼻垂体瘤切除手术中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对于需要手术切除的垂体瘤也应该尽早手术,毕竟肿瘤体积太大也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发布了文章

脑肿瘤严重吗

《韩非子》中有一篇《扁鹊见蔡桓公》的小故事,说的是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扁鹊高超的医术,在蔡桓公病情发展早期症状不明显的时候就能诊断出来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CT和MRI在脑部检查中的应用,大部分脑肿瘤在没有明显症状或者比较症状轻微的时候就能够诊断出来。那这些通过磁共振诊断出来的脑肿瘤严重吗?脑肿瘤的严重程度有两个重要方面需要考虑,一个是肿瘤的性质,一个是肿瘤的发展程度。肿瘤的性质简单说就是肿瘤的良恶性程度,一般来说,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比较慢,从症状不明显到引起严重后果的过程比较长,病情相对比较轻。但是恶性脑肿瘤多数在数月甚至数周内快速生长,即使CT或者MRI发现的时候症状不明显,也会在短期内因为肿瘤体积的增大而症状明显加重,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肿瘤的发展程度一般与肿瘤的大小有关系,在肿瘤体积比较小的时候,症状往往不明显,肿瘤体积明显增大后神经功能症状往往就比较显著。即使是良性的脑肿瘤,在缓慢生长的过程中,在早期虽然症状并不明显,但是一旦超过一定的体积超过身体的代偿极限,即使体积再增大一点点,也会引起明显的无法耐受的症状。而对于恶性的脑肿瘤,肿瘤生长速度快突破代偿极限的速度也更快,相应的威胁到生命的过程更短。通过CT或者MRI判断肿瘤体积的大小比较准确,但是对于脑肿瘤良恶性的判断则未必完全正确,只能够大致诊断肿瘤的良恶性。但是脑肿瘤的严重程度还与其他多种因素相关,比如治疗的风险和效果,有的脑肿瘤手术治疗风险很大或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医生指出,脑肿瘤大小、性质、部位等决定了其对于身体的危害,需要根据脑肿瘤的这些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发布了文章

突发腰腿痛需要警惕椎管内肿瘤

腰腿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原因也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腰肌劳损、泌尿以及妇科系统等疾病。但是,腰椎管内的肿瘤也是腰腿痛的一种常见原因,特别是突发的腰腿疼痛,要需要警惕腰椎管内肿瘤,甚至是肿瘤的出血,腰椎管内肿瘤或者肿瘤合并出血会压迫神经根导致突发、严重的腰腿疼痛。今年32岁的孙先生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的突然发生腰腿疼痛,强壮的小伙子一下子就卧床不能下地行走,而且疼痛难忍,通过磁共振发现腰椎内有一个病变,主要是血肿成分。突发的血肿导致严重的腰腿痛一定是有原因的,他通过朋友找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柯超主诊教授,柯超医生团队为其进行性了手术治疗,手术中清除了血肿以及引起血肿的肿瘤组织,最终病理证实引起出血的原因是增生活跃的神经纤维瘤。腰椎管内肿瘤可以压迫脊髓感觉神经根,引起腰腿疼痛,需要与腰椎等多种病变引起的腰腿疼痛鉴别。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柯超主诊教授提醒,腰椎管内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缓解肿瘤对神经的压迫作用。

发布了文章

老年人的脑肿瘤能做开颅手术吗

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而且老年人的基础疾病也比较多,如果再合并脑肿瘤,处理起来就更加棘手。目前一般定义60岁以上人群为老年人,随着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诊断出来了脑肿瘤。但是脑肿瘤多数需要开颅手术切除,而老年人特殊的生理机能,到底能不能耐受开颅手术呢?实际上,这还是要看老年人自己具体的身体状况。现在很多老年人在70多岁甚至80岁身体状态还很好,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这部分人经过全身的评估,包括肝肾功能、肺功能、心脏功能等如果都显示状态良好,多数是可以耐受开颅手术并从开颅手术中获益的。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医生团队近期多例70多岁的老年患者实施开颅手术,切除了包括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和转移瘤在内的多种肿瘤,病人在手术后都恢复良好,顺利出院。但是,并非所有老年人都能够耐受开颅手术,柯超主诊教授在门诊遇到另外一位86岁的老年男性患者,以前曾经患有膀胱癌,现在有一个肿瘤从脑部长到眼眶内,虽然病人眼痛和眼球突出的症状很明显。但是老人有肾功能不全等多种基础疾病,平时体力也很差,而且还有恶性的膀胱癌的病史,脑部的肿瘤也考虑是恶性,通过心、肺、肝、肾功能等评估评估,估计难以耐受开颅手术。这种老年人就不适合采用激进的手术治疗方式,而应该采用比较温和的方式,比如通过穿刺活检明确肿瘤的性质以及可能有效的靶向药物来治疗。老年人中发现脑肿瘤的数量越来越多,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主诊教授指出,对于老年人的脑肿瘤处理需要结合病人全身身体状态、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从而选择有创的开颅手术方式、或者穿刺活检甚至观察的治疗模式。

发布了文章

转移到脑部的肿瘤要做哪些检查

恶性肿瘤晚期转移到脑部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肿瘤转移到脑部的同时也很可能转移到了全身的其他部位和器官。肿瘤转移到脑部和全身的病灶的大小、数目和部位等,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需要进行全面谨慎的评估。恶性肿瘤转移到脑部后,首先需要明确脑部的病灶是否是转移病灶,亦或者是原发病灶,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脑部以及全身其他部位转移病灶的数目、大小等具体情况。对于转移到脑部的恶性肿瘤,多半是因为脑部病灶压迫神经结构或者颅内压增高从而引起相关的症状。脑部病灶的数量、大小和部位通过磁共振检查来评估是比较准确的,也是制定脑部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对于脑部单个或者小于3个的距离比较近的体积较大的估计放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以通过手术一次性切除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体积较小的或者数量比较多的病灶,则一般需要放疗来治疗,或者通过全身用靶向药来延缓放疗。转移到脑部病灶最佳治疗方案的制定除了评估脑部病灶的检查外,还需要评估肿瘤在全身的情况。目前比较全面的是PETCT检查,能够比较全面的评估恶性肿瘤全身转移情况,但是对于比较小的转移病灶,这个检查也还是存在漏诊可能。当然,对于某些重点部位的检查也可以采用针对性的检查,比如全身骨扫描检查骨的转移情况等。还有一些恶性肿瘤有特定的肿瘤标志物,也可以通过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了解肿瘤原发或者转移病灶的情况。今年已经70多岁的刘先生就是因为头痛并反应迟钝发现脑部小脑的转移瘤病灶,原发的肺癌控制比较稳定,全身PETCT也没有发现明显的脑部以外的转移病灶,但是磁共振发现脑部小脑有一个明显的3公分以上转移性病灶并水肿,并引起了梗阻性脑积水,以至于王先生逐渐神志模糊,只有大量使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等药物才能稍微好转。他女儿问过几家医院都认为治疗效果不好,但女儿不愿轻易放弃父亲,于是慕名找到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主诊教授为其进行治疗,柯超教授团队为她父亲进行了小脑转移性病灶的手术切除,小脑肿瘤顺利切除后,王先生的症状就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并出院,后续等待肿瘤基因检测结果再针对性的用靶向药物进一步控制肿瘤。恶性肿瘤转移到脑部后,需要全面评估脑部和脑部外转移性病灶的情况,才能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主诊教授指出,恶性肿瘤转移到脑部后可以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和靶向或者免疫治疗,只有全面评估脑部和全身状态后,才能制定合理的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或者治疗强度不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发布了文章

什么是非典型脑膜瘤

脑膜瘤分为多种亚型,多数的亚型都是良性,治疗效果好。但是也有一部分亚型的脑膜瘤具有明显的恶性特征,很容易在手术切除后短期内再次复发,甚至发生转移。非典型脑膜瘤就是这样的一种亚型脑膜瘤,在脑膜瘤的病理分级中是属于二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非良性脑膜瘤。59岁的陈先生出现反应迟钝走路不稳半年,家人以为是年龄大了之后的正常衰老,没有引起重视,今年体检的过程中,幸运的是陈先生的体检项目中有一个脑部的磁共振检查,这一下就发现原来脑部有一个很大的肿瘤,家人一下就明白了原来陈先生这半年来的一些列变化并不是因为衰老,而是脑部的肿瘤所致。他们一下就紧张起来了,找到了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主诊教授,柯超医生团队通过进一步的检查诊断是一个脑膜瘤,通过手术切除之后很快缓解了症状,并且确诊了非典脑膜瘤。非典型脑膜瘤在临床表现上与其他脑肿瘤相比并没有很特异性的表现,通过磁共振虽然可以诊断脑膜瘤,但是难以确定非典型脑膜瘤这种亚型,手术后通过肿瘤组织的病理诊断才能最终确诊非典型脑膜瘤。今年54岁的刘先生在第一次手术确诊为非典型脑膜瘤后,在这短短的1年半时间了,已经因为肿瘤不断的生长,进行了两次手术和伽马刀以及普通放疗,还有化疗,但这次还是复发了。而且肿瘤的压迫已经导致他手脚活动明显受限制,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他们来到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后,柯超医生团队为他进行了再次手术切除复发的非典型脑膜瘤,使得手脚活动能力明显改善。非典型脑膜瘤手术切除后容易在短期内复发,而且非典型脑膜瘤对于目前常规的放疗和伽马刀治疗也不是很敏感,也没有特效的药物能够控制非典型脑膜瘤的生长。非典型脑膜瘤虽然是脑膜瘤中相对少见的亚型,但是却是治疗比较复杂的类型。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主诊教授指出,非典型脑膜瘤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对于放疗以及化疗都不敏感,手术切除应该尽量彻底切除肿瘤,延长非典型脑膜瘤的复发时间。

发布了文章

脑膜瘤术前要做什么必要的检查

脑膜瘤可以生长在颅内的几乎任何部位,体积比较大的脑膜瘤一般会产生神经压迫症状而需要手术切除。但是脑膜瘤生长的部位不同,使得脑膜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手术医生通过手术前的检查和准备,尽可能明确脑膜瘤的起源、大小、血供、与神经血管关系,将有助于彻底切除肿瘤并保护肿瘤周围脑组织的功能。对于一般的脑膜瘤,通过磁共振检查,基本就能明确脑膜瘤的诊断,肿瘤的大小范围以及脑膜等侵犯的程度,并且判断脑膜瘤的起源位置,便于在手术中离段肿瘤基底的供血并切除肿瘤。对于颅底或者侵犯骨质的脑膜瘤,还需要做头部的CT观察脑膜瘤对于颅骨的侵蚀或者破坏程度。对于侵犯静脉或者静脉窦的脑膜瘤,需要做磁共振或者CT中的静脉成像图像,明确肿瘤侵犯静脉的情况,决定手术中静脉窦的处理方案。对于脑内大血管周围的脑膜瘤,一般需要做磁共振或者CT的动脉血管成像,明确动脉走形与脑膜瘤的关系。矢状窦脑膜瘤就是一类在手术前需要静脉窦成像评估静脉侵犯程度从而确定手术方案的脑膜瘤。刘先生是一位非典型脑膜瘤的患者,在短短的1年多时间内,由于非典型脑膜瘤本身的具有一定恶性特征加之肿瘤难以彻底切除,在第一次脑膜瘤切除手术后反复又复发,虽然经历了再次脑膜瘤切除手术以及伽马刀和普通放射治疗。但不幸的是,仅仅数月,这次肿瘤又复发了,而且这次复发后双下肢都无力不能行走,左侧上肢也没有力量抬不起来。近期的磁共振显示肿瘤已经复发而且比以前体积更大了,他无奈再次选择手术切除。经过多方打听后找到了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主诊教授为其进行手术治疗。柯超医生团队在手术前的磁共振静脉成像中发现肿瘤已经完全侵犯并堵塞静脉窦,原来静脉窦内的血液已经通过新的血管建立了侧支循环,于是在手术中切除了肿瘤侵犯的静脉窦,达到了一个比较彻底的肿瘤切除。手术后短短几天的时间内他上肢的力量就迅速恢复正常,下肢力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恢复。脑膜瘤手术前的除了常规的评估身体情况外,还需要针对头部做必要的磁共振序列或者CT检查,使得手术医生在手术前更多的了解肿瘤信息。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主诊教授指出,脑膜瘤手术前通过磁共振和CT检查明确肿瘤本身的特点,以及脑膜瘤周围的脑膜瘤、骨质、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减少手术风险并增加脑膜瘤彻底切除的几率。

发布了文章

胶质瘤手术后一定要放疗吗

胶质瘤是脑部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也就是说胶质瘤手术切除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手术切除并不是胶质瘤治疗的全部,胶质瘤在手术切除后往往要辅助放化疗等其他的多种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的肿瘤控制效果。但是放疗毕竟是有一定的毒副反应,很多人都担心放疗的副作用,担心病人能否耐受放疗。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医生团队近期完成的一例74岁的右颞叶胶质瘤切除,虽然病人手术后恢复很好,但家属还是担心病人这么大年龄,能否耐受放射治疗。放疗主要的目的是杀死残存的胶质瘤细胞,延缓肿瘤复发的时间,但是并非所有胶质瘤手术后都需要放疗。胶质瘤分为高低级别,根据WHO分级,二级以及一级的胶质瘤属于低级别的胶质瘤,而三级和四级的胶质瘤属于高级别的胶质瘤。对于高级别的胶质瘤,因为肿瘤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而且肿瘤浸润性生长,在手术切除后一般需要放疗来控制肿瘤生长速度,延缓肿瘤复发时间。所以高级别的胶质瘤手术后是需要放疗来达到增加肿瘤控制的目标的。但是对于低级别的胶质瘤,肿瘤本身生长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胶质瘤切除后是否需要放疗则是需要区别对待的。一般来说,对于边界比较清晰的低级别胶质瘤,如果肿瘤显示已经完全切除,而且肿瘤的病理性质显示是属于生长比较缓慢得类型,是可以暂时不需要放疗的。但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低级别胶质瘤,比如病人年龄大于40岁,星形细胞瘤类型,肿瘤残留,肿瘤直径大于6cm,肿瘤跨过中线,手术前有神经功能缺失等,手术切除后需要进一步的放疗等,如果没有明显的高危因素或者高危因素不足3个,肿瘤一般变化比较缓慢,可以暂时不需要放疗,而采取严密观察的方式。而且对于有些病人一般情况比较差,比如在手术后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无法配合放疗时,可以暂缓放疗。或者病人身体状态差而无法耐受放疗时,也可以暂不进行放疗。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主诊教授指出,胶质瘤多数是恶性肿瘤,所以在手术显微切除后,大部分的胶质瘤是需要放疗或者说同步放化疗的,但是对于没有明显高危因素的胶质瘤或者病人一般情况差而估计无法耐受放疗时,可以暂缓放疗,而采取药物等其他的辅助治疗方式来控制胶质瘤的生长。

发布了文章

哪些脑膜瘤容易复发

脑膜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脑膜瘤的目的在于缓解脑膜瘤对于周围脑组织以及神经等结构的压迫,减轻肿瘤引起的局灶性压迫症状以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风险,同时还能获得肿瘤组织,通过病理诊断来进一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程度。虽然手术切除是脑膜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很多脑膜瘤还是容易在手术切除之后复发。脑膜瘤复发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最主要的是肿瘤是否切除干净以及肿瘤本身的性质。从脑膜瘤是否切除干净来说,最彻底的方式是将脑膜瘤以及脑膜瘤侵犯的硬脑膜和颅骨一并切除,但是由于脑膜瘤侵犯的硬脑膜和颅骨有时切除的风险太大而难以完全切除,甚至脑膜瘤有时包裹重要的血管或者与脑干等重要组织粘连紧密,在保证病人安全的情况下,这部分脑膜瘤本身也可能无法完全切除。肿瘤残留的情况下,以后再次生长复发的可能性就显著升高,所以对于手术后有残留的脑膜瘤病灶,或者即使脑膜瘤切除但是脑膜瘤侵犯的硬脑膜或颅骨无法处理的情况,都需要警惕脑膜瘤的复发,需要规律的定期复查,尽早发现复发的脑膜瘤。那脑膜瘤以及侵犯的硬脑膜和颅骨都切除后是不是就不会复发了呢,也不全是这样。脑膜瘤中二级和三级的亚型,并不是良性的脑膜瘤,即使在手术中做到了彻底的切除,但这部分脑膜瘤由于本身恶性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很容易在手术后复发。如果这些类型的脑膜瘤没有切除干净,那就更加容易在短期内复发了。即使是良性的脑膜瘤,在手术彻底切除脑膜瘤后,也有复发的可能。良性脑膜瘤复发的几率也是不一样的,从常规检测的反应细胞增殖快慢的Ki67指数来看,指数越高,复发的几率越大。而且从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来看,原来在病理形态学上诊断为良性的脑膜瘤,如果有TERT启动子突变或者CDKN2A/B纯合性缺失这些分子改变的脑膜瘤也是非常容易复发的,已经直接将这些亚型划分为三级恶性的脑膜瘤中了,也是属于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的类型。脑膜瘤手术后都有复发的可能,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柯超主诊教授指出,脑膜瘤复发几率与肿瘤切除程度以及肿瘤的生物学性质等密切相关,对于容易复发的高危脑膜瘤手术后病人更需要定期规律的复查,及早发现并治疗复发的脑膜瘤。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