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67965

陈浩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三伏天话“冬病夏治”“夏季膏方”

时值三伏,连日高温市民对“冬病夏治”“夏季膏方”热情不减但也有部分市民对此不够了解何为“冬病夏治”、“夏季膏方”服用“夏季膏方”有哪些注意事项……龙华医院内科陈浩主任医师向大家介绍何为“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胃肠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冻疮怕冷、肾虚腰腿痛、体虚易感冒等。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取顺应自然,借用自然之“温”、“热” 可激发人体的阳气,给予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针对性、预防性的治疗,通过增强机体之正气,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以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使冬季将发、要发的病症减轻或消失的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临床运用。是否只有冬天才能吃膏方?对于膏方的服用季节,大多数人将其定位在冬季。实际上膏方四季均可服用。但在不同的季节根据个体体质差异应区别对待。因此针对一些体质偏颇的亚健康人群以及如前所述的一些慢性病,在夏季结合中医“脏气法时”、“运气学”、“五行学说”的理论综合评估患者的体质特点开具个性化的膏方,确能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如肾阳不足的患者,可给予温阳补肾的右归丸加减;肾精亏虚的患者,可予滋肾潜阳方加减;肝血不足肾精亏虚的患者予滋肾养肝方加减;女子月经不调,瘀血阻滞的患者予养血温经方加减;青少年虚火上炎、下焦亏虚的予桃花玉肤膏加减;脾虚湿运,痰湿内阻的予理脾调中化湿方加减等。针对不同的病症及体质选取不同的主方加减可取得较佳的疗效。夏季膏方何时服?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及其前后对于适宜人群来讲服用膏方效果最好。依阴阳互根理论而言,此为春夏养阳,是为秋冬储备阳气。实践证明,中药膏方在冬病夏治中发挥着扶正补虚、祛邪治病、调和阴阳的积极作用。夏季服用中药膏方,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体现治疗与养生的结合,有效预防相关疾病在冬季复发或减轻发作的程度。夏季膏方脾胃先行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夏季江南暑湿气候加饮食不节容易导致脾胃虚弱,所以夏令膏方调理首先当调理呵护脾胃功能。只有调好了脾胃这个根本,才能使人体阳气充足,其他脏器就没有了虚寒的根源,才能有好转的基础,这也是“脾为后天之本”的道理。夏季膏方适合哪些人群?在调理脾胃基础之上,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规范开具的夏令膏方对下列人群有较好的临床作用。1.老年病、慢性病调养,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肠炎;2.大病初愈、术后等恢复调养;3.精力减退、体质、食欲下降、疲倦、弱精少精、性欲低下、忧郁焦虑、失眠健忘、腰酸背痛、便秘、头昏耳鸣、白发脱发等亚健康状态的中青年职业人群;4.免疫力低下、季节交替容易感冒的老弱儿童。夏季膏方服用注意事项在服膏方期间,如因误食所忌饮食,常会使膏方的疗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应。❖ 如服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药的膏方时,应忌食萝卜,因萝卜是破气消导之品。❖ 服膏方时一般不宜用茶叶水冲饮,因茶叶能解药性而影响疗效。❖ 若患者属阳虚有寒者,忌食生冷饮食;属阴虚火旺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哮喘患者,宜忌食虾蟹腥味等❖ 如遇感冒发热,伤食腹泻等,则应暂停服用



发布了文章

上工治未病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预防、养生、治未病,在三千年前的帛书上就有记载,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奠定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不断加以阐述、充实,形成了内容丰硕的系统工程,形成了最早的健康模式。比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才真正重视健康管理模式整整早二千多年,如今医学界大力倡导的“预防为主”战略思想与我们祖先治未病的战略思想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于现代健康状况与健康管理模式目标差距甚远,因而在中医治未病理论中进一步挖掘、继承、发扬、提高这一宝藏,无疑对改变目前人们的健康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全球调查显示:目前,疾病人群占20%,亚健康人群占75%,健康人群仅为5%。对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生活方式和行为起的作用占60%,居于主导地位,医疗仅占8%。只要有效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和糖尿病、70%的中风、50%的癌症可以避免。5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才重视健康与健康促进,如今医学界大力倡导预防为主的战略思想,十七大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了主题为“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的重点项目。卫生部部长陈竺亦指出: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笔者认为:尽管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是人们健康状况未能与时俱进,其原因除归结于人类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忽略以外,社会对健康教育的有效干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才能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切实注重中医药治未病的系统理论,让这个数千年来对我们民族健康繁衍曾经做出杰出贡献的夺目瑰宝在为现代人的身体健康中继续大放异彩,充分发掘发挥和弘扬中医药治未病理论中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两个方面,无疑将对现代人健康带来极大地提高和促进。    1  未病先防    祖国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内经》“治未病”思想是非常超前的医学思想,也是现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核心,和现代健康管理模式有着惊人的一致!    在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三千年前的帛书上就有记载,认为人们要想长寿,就得顺应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最重要的是治气,也就是坚持操练气功导引,讲究呼吸吐纳,根据四季气候变化和一天之内昼夜早晚的不同特点来进行锻炼。起居饮食要调养适体,尤其在房事方面要注意巩固精关,方能使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如《十问》:容成合(答)曰:“君若欲寿,则顺察天地之道。天气月尽月盈,故能长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形成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中许多内容已大大超越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在形态学方面,关于人体骨骼、血脉的长度、内脏器官的大小和容量等的记载,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如食管与肠的比例是1:35,现代解剖学是1:37,两者非常接近。在血液循环方面,提出“心主身之血脉”的观点认识到血液在脉管内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对动静脉也有一定的认识。以上这些认识比英国哈维氏在公元1628年发现血液循环早一千多年。比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才真正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整整早二千多年。祖国医学在总结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黄帝内经》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形成“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谈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1.1  顺应天时    1.1.1  生命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生命是整个自然的结果”(《自然辩证法》),天地是生命起源的基地;有了天地,然后“天复地载,万物方生”,所以说“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种对生命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虽然不能也不可能象现代科学那样解决生命起源问题,但是揭示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1.1.2  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协调,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着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如“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凡人居住之室,必须固密,勿令有细隙,有风雨得入”等,都是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具体措施,说明了中医学已经注意到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故曰:“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我们今天仍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睦相处,任何破坏自然、破坏生物链,都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1.2  调摄精神  中医学认为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复、持续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情志刺激可致正气内虚,招致外邪致病。在疾病过程中情志波动又能使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于恢复健康。正气存内,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调摄精神,可以增强正气抗邪能力,预防疾病。这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认识了人和自然的有机联系以后,掌握了人体疾病的发生与饮食起居、精神状态的密切关系,从而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适应自然的变化规律,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    1.3  加强锻炼  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因此增强体质是提高正气抗邪能力的关键。    1.3.1  引导吐纳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杰出医学家。他长期在中原地区行医,而不愿专门侍奉曹操,终于被杀。他技术全面,精通各科,尤长于外科,发明全身麻醉剂“麻沸散”,用于剖开腹背、切除胃肠等大手术,比欧洲人使用麻醉剂早一千六百多年。他不仅善于治病,更重视预防保健,创造了“五禽戏”,强调运动对人体卫生保健的作用。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又发展到一个新高度。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派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鸽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病,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饮食”。    孙思邈:隋唐著名医药学家。他积毕生精力,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以前医学之大成。为拯救人民疾苦,八十年如一日,足迹遍及川、陕一代的太白、终南、峨嵋、五台等山区。劳动人民奉他为“神人”,士大夫称其为“真人”。他逝世后,人们在五台山建立药王庙,敬奉他为“药王”。至今前往瞻仰这位伟人故居古迹的人们仍然络绎不绝。孙氏十分重视养生,其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孙氏提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理论,是最早、最超前的预防医学思想。养性:孙氏认为“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主张常保持情绪稳定和精神愉快,“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勿汲汲于所欲,勿悒悒怀忿恨”。并对养性之术,提出了“十要”、“十二少”,忌“十二多”。十要为养性之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引导,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事,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其“十二少”忌“十二多”无不反映儒家中庸之道。认为适当的运动对人体保持健康是必要的,如果运动太少或过度,均无益健康,故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劳,及强所不能堪耳”,他所提倡的适当活动,包括华佗五禽戏,天竺国按摩十八势,老子按摩法等,认为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施于平日,亦可以用于患病时,如“小有不好,即按摩按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千金翼方》又载按摩之法:“清旦初,以左右手摩交耳,从头上挽两耳,又引发,则面气通流,如此者令人头不白,耳不聋;又摩掌令热,以摩面,从上向下二七过,去皮干气,令人面有光,又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百疾皆除”。    1.3.2  运动锻炼  能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中有“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素问·上古天真论》。后代医家如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五禽戏”来锻炼身体,后世不断演变的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多种健身方法,不仅能促进血脉流通,关节流利,气血调畅,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对多种慢性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时至今日,我们的政府还在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    1.4  不妄作劳  生活起居应有规律性,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该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不要“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中医有五劳七伤之说:五劳,指五脏劳伤。即肺劳、肝劳、心劳、脾劳、肾劳。病因学指五种劳伤病因。《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亦指情志劳伤。《诸病源候论·虚劳候》:“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  七伤,即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合为七伤(《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1)心劳指思虑过度。(2)肝劳指七情所伤,《儒门事亲》说:“喜者少病,百脉舒和故也”,愤怒致病较重。《东医宝鉴·内景篇》说:“七情伤人,惟怒为甚,盖怒则肝木克脾土,脾伤则四脏俱伤矣”。怒多伤肝,肝失疏泄,气机升降逆乱,进而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故表现证情较重。惊恐致病较为难治。(3)脾劳指食伤,有饮食不节和饮食不洁之分。孙氏十分注意食宜,食养和食疗,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他认为养性之道当明饮食宜忌,“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至于食宜,他主张“食不欲杂”,“厨膳勿使脯肉丰盈,长令俭约为佳”,“每食不用重肉”,“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及少菹菜,并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又举例饮食对寿养的影响,他说:“关中土地,俗好俭啬……”。孙氏还十分重视“食治”。他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他确认“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他的《千金方》专列“食治”一门,详细介绍了谷、肉、菜、果的治病作用,如用含碘很丰富的动物甲状腺(鹿魇、羊魇)治疗甲状腺肿;用动物肝(羊肝、牛肝)治疗夜盲症;用赤小豆、乌豆、大豆治疗脚气病;用谷皮煮粥常吃以预防脚气。这些重要的发现,比西医早几千年。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即知用沸水为饮料,这种重视饮料煮沸消毒的方法,至今是我国人民的良好卫生习惯。关于饮水消毒的方法,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载有“用贯众一枚,浸入水缸之中,加入白凡少许,逐日饮之,则温疫之病不生矣”。在食物方面,《金匮要略》指出:“秽饮、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又如《千金方》说:“原霍乱之为病者,皆因饮食,非关鬼神”。这些论述,十分精准,为后世所推崇。(4)房劳,中医关于房中养生保健问题,有很多精辟的论述

发布了文章

克制慢性病的医之大器

膏方是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辨证处方,并经特殊加工制成的比较稠厚的膏状内服中药制剂。具有补治结合的功效,一般由3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属大方、复方范畴,且服用时间较长。因此,制定膏方更应强调针对性。根据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详察其阴阳虚实,兼顾其原有旧疾,经辨证后,量体用药,一人一方,方形成最适合个体的滋补方案,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功效。如此既克服了中成药、保健品千人一方针对性不强的缺点,又有别于人参、虫草、阿胶之类补药偏于一面的不足,通过全面调补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使之充足平衡,而达到防病祛病之目的。具有口感佳,携带方便,疗效突出,是冬令滋补强身兼顾治疗慢性病的最佳制剂。膏方四季皆宜,尤以秋冬为佳。按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人体与天地之气息息相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阳气、阴精均藏而不泻,营养物质能充分吸收、利用和储存,因而在这段时间选择合适的膏方进行调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补益的效果,使来年阴阳平衡,气血和顺,脏腑协调。对慢性病和亚健康人群可收到比汤药更好的调理效果。但膏方中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其性较黏腻难化,若不顾实际情况,一味纯补峻补,每每因脾胃运化不及而妨碍气血,反致身体受损,故精心辨证选方用药,至为关键。冬季多寒湿之邪,且人体阳气相对不足,是一些慢性病最容易复发和加重的季节。膏方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比较适合一些反复发作、虚实夹杂,迁延难愈的慢性疾患如:消化疾病: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病,表现为:胃纳欠佳、面黄消瘦、全身乏力、便溏便秘等。呼吸疾病:体虚易感、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老慢支、肺心病,表现为:长期咳嗽、气短气喘、体质虚弱、腰酸乏力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中风后遗症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不舒、肢体麻木、乏力、头晕头昏、失眠健忘、畏寒怕冷等。术后疾病:肿瘤术后调理、各种手术术后调理,表现为:术后体虚乏力、头晕眼花、腰酸膝冷等。风湿疾病:各种风湿痹症如类风关、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病表现为:乏力体虚、关节疼痛、手足麻木怕冷等。也更适用于如妇女调经、助孕、养颜,职场精英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等,这些都是膏方的适宜人群。在补益同时可酌情加以祛邪之品,以求固本清源,气血流畅。对于一些特殊的体质的人群,通过膏方的调理亦可使人偏颇的体质达到平衡,提升其免疫力,增强体质,使其精神充沛、健康长寿。由于膏方的综合全面调理作用,其适宜人群比较广泛,包括一般健康人群都可以服用。现代医学将人群分为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种状态,调查发现约15%的人处于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而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孙思邈《千金要方》强调“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这里将“未病”、“欲病”、“已病”对应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种状态;将医学分为三个层次,即“上医”为维护健康;“中医”为早期干预;“下医”为针对疾病。所以膏方对于健康人群的作用依据《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起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维系健康的作用。而对于亚健康状态是中医膏方“治未病”的重点,目前半数以上的膏方人群都属于亚健康。关于亚健康主要指有不适症状而西医检查都正常,我认为通俗讲就是中医辨证有问题,西医说你没病。膏方对亚健康的治疗主要从标本二个方面入手:1.辨证治本:如阴虚体质,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大便干结,面红潮热,舌干红脉细数等,可予滋阴清热补肾填精方药;阳虚体质,见乏力形寒,手足怕冷,大便稀溏,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等,可予补气温阳方药;气虚体质,见神疲气短,易感虚汗,无力脱肛,脉细软等,可予益气升提方药;血瘀体质,见皮肤干燥、粗糙有淤斑,胸胁刺痛,面色灰暗,舌暗舌下脉络瘀紫等,可予活血化瘀方药;血虚体质,见头晕眼花,面色少华,胸闷心悸,妇人月经量少不调,舌淡脉虚等,可予益气养血方药。2.随症治标:根据伴随症状调治,如急躁易怒加强养肝柔肝,清肝降火;如睡眠障碍加入养心安神舒肝定志之品;食欲不振加入健脾开胃消食助运方药;大便秘结加入润肠通便方药;腰膝酸软的加入补肾强腰方药等。可见用膏方“治未病”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综合全面,简便廉验的特色和优势,为人民群众的健康长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膏方与中药汤剂有何不同?1、中药汤剂重在治疗,一般3~5天就要调方以增效,而膏方重在保健修复调理,一料可服二月左右。2、中药汤剂一般由十几味饮片组成,总量一般不到500克,而膏方一般由三四十味中药组成,总量一般在4千克左右,并且偏于调补药品。3、中药汤剂需要每日煎煮,麻烦且不易保存,而膏方是一次性熬制而成,分装罐内,放冰箱保存,一日服用一勺用水冲服即可。4、中药汤剂口感不好,小儿不易接受,而膏方所具有甜、香、软、粘的口感,容易接受。5、中药不便长期服用,因此容易中断服药,而膏方便于坚持,疗程长,逐渐收功,效果增加。膏方的作用1、增强免疫功能: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有效预防感染性疾病和肿瘤。2、提高机体适应性:能激发人体的自卫机制,增强机体的自稳机能,具有双向调节性。3、改善内分泌:能调节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的功能。4、改善造血系统和骨骼系统的作用:可增加红细胞,血色素,网织红细胞的生成,防止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促进骨折愈合,并改善骨质疏松和溶骨现象。5、增强心脑肾功能:改善动脉硬化,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加心脑组织的有效血容量,缓解心脑血管的老化程度,改善肾脏及肾小球率过滤,能消除蛋白尿,增强肾功能。6、抗衰老作用:强身抗老延年益寿,可以乌发固齿,强筋健骨,润肤养颜,健康长寿。膏方能补什么?  补虚扶弱  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应冬令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抗衰延年  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减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纠正亚健康状态  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著、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  防病治病  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易反复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陈 浩







发布了文章

一生中有22个防衰老关键点

  时光如梭,年华易逝。美容手段即使再先进,也抵抗不了自然的规律。不过英国《每日邮报》健康专栏作者,安吉拉·爱泼斯坦博士于10月10日撰文介绍,各种最新研究显示,人一生中共有22个关键点,在生活上做一些小改变,可以让你远离衰老和疾病。  一、8岁决定女性生育能力。此时的激素分泌和黄体酮的水平会对她的一生产生影响,因此要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饮食一定要跟上。  二、10岁女性青春期萌芽。40%的骨骼在此时以冲刺的速度形成,摄入足够的钙是至关重要的。多食用奶制品、多做运动,避免肥胖。  三、17岁智齿发育。出现口腔疾病,使用漱口水或淡盐水漱口消炎镇痛,必要时使用扑热息痛和阿司匹林。  四、25岁骨骼发育达到顶点。要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一般地说,每天要喝一瓶牛奶或酸奶,并多晒太阳以获得维生素D。  五、28岁男性开始脱发。睾丸激素的水平变化是毛囊萎缩的主要原因,注意早餐中蛋白质的摄入,多食用鸡蛋和瘦肉可以延缓毛囊的萎缩。  六、30岁新陈代谢能力下降,开始发胖。每天少摄入200卡路里的热量,可以防止身体走形。  七、34岁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此时生育可以使母婴都更健康,母亲更长寿。每天服用叶酸对母婴健康都有好处。  八、35岁白发开始出现。这是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不活跃造成的,服用B族维生素可以延缓白发的生成,并且也有缓解精神压力的作用。  九、40岁男性生育能力下降。无论母亲是否年轻,此时受孕的婴儿其流产率都会增高。让睾丸保持较低的温度,是提高精子存活率的关键。多摄入富含锌、硒、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能提高精子的活力。  十、41岁骨质疏松的迹象开始出现。加强锻炼,每周做有氧运动,例如跳舞、跑步等,快走四五次。  十一、42岁大脑进入中年期,脑细胞每天流失1万个。随着循环能力的下降,脑部供氧减少,记忆力受到影响。经常读书、下棋,弹奏乐器都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头脑的敏锐。  十二、46岁开始出现老花眼的症状。这是眼睛的聚焦能力下降造成的,虽然老花眼不能抗拒,但是戒烟可以避免进一步的问题,特别是白内障的发生。  十三、50岁开始出现帕金森症。多摄入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橄榄油、瓜子和杏仁。  十四、51岁是女性更年期的平均年龄。改掉喝咖啡的习惯,换成茶或果茶,同时多摄入钙。  十五、59岁容易受到皮肤病的威胁。避免皮肤在阳光下暴晒,冬天最好也使用低倍数的防晒霜。  十六、60岁白内障问题突出。多吃扁豆、豆芽、卷心菜、莴笋、奇异果、蜜瓜等食物,注意眼部异常。  十七、63岁是女性卵巢癌的平均年龄。最好多吃花椰菜。十字花科的蔬菜中所含的蛋白质,对卵巢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十八、68岁是关节置换手术的平均年龄。控制体重,过重的体重会增加关节负担,诱发骨关节炎。  十九、70岁是英国肠癌的平均年龄。多吃蓝莓,或其他高纤维的食物可防止癌变。  二十、75岁大部分人会有高血压。高血压会诱发心脏病和中风,要定期检查血压。  二十一、76岁是英国男性的平均寿命。降低饭量可以更长寿,还可以减少包括癌症等疾病的发生。  二十二、81岁是英国女性的平均寿命。节制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度吃鱼,使用橄榄油,适度地饮用葡萄酒。

发布了文章

慢性疲劳综合症

慢性疲劳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以长期极度疲劳为突出的综合征,多发于20~50岁的人,妇女更为多见。常可伴低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失眠等症状。至今该病的确切病因不明,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但一般多与长期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饮食与营养结构不合理、生活不规律而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典型的病例表现为慢性疲劳,活动后疲劳加重。  慢性疲劳综合症病因未明,西医目前无特别治疗方法。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三者与体力的疲乏、精神的疲惫关系十分密切,肝脾肾功能的异常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出现长期极度疲乏无力,精神疲惫、工作效率降低、并可伴有疼痛,抑郁或烦躁易怒等精神情志症状。治疗应抓住肝脾肾失调这个病机,以健脾理气补肾为主。  一、以躯体疲劳、体力下降为主者,应以健脾调肝为主,兼以补肾、可选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柴胡等。如黄芪鸡(黄芪、陈皮、肉桂等炖鸡)、补中益气粥(人参、黄芪、当归、甘草、陈皮、紫胡、白术、薏苡仁等熬粥)进行食疗。  二、以精神疲劳、工作效率降低为主者,则以舒肝益肾为主,兼以补脾,可选用柴胡舒肝丸。  三、以抑郁为主者,可选用当归、柴胡、甘草、大枣、生地、熟地等。如用甘麦大枣汤熬粥食疗,或口服逍遥丸。  四、以烦躁为主者,可选用柴胡、甘草、芍药、枳壳、生地、龟版等。  五、身体虚弱、反复外感者,则辅以益气壮元法,食用冬虫鸭(冬虫夏草炖老鸭)、八珍鸡(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灵芝等炖鸡)。兼有咽痛、低热者,可予柴胡、黄芪等。失眠多梦者,可养心安神,予酸枣仁。    此外,研究还发现,一些传统中医食疗用品如蜂蜜、花粉、阿胶、蚂蚁等,也具有抗疲劳效果,可适当采用这些保健食品。v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建议使用的一个疾病名称。是指健康人不明原因地出现严重的全身倦怠感,伴有低热、头痛、肌肉痛、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有时淋巴结肿大而影响正常生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前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不足,把很多这样的患者都误诊为神经衰弱。为此,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制定了一个诊断本病标准。  (1)主要标准:必须具备下列2项:①新近起病的严重而虚弱性疲劳,持续至少6个月。②没有发现引起疲劳的内科或精神科疾病,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药物成瘾、中毒等。  (2)次要标难:要求至少有以下症状中的8种症状:广泛的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发热,咽喉痛,颈部或腋窝淋巴结疼痛,肌肉无力,轻度劳动后持续24小时以上的倦怠感,精神神经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困难、抑郁等),睡眠障碍,突然发生的疲劳等。  (3)客观标准:至少具有以下症状、体征中的2项:低热(口腔体温37.6~38.0℃或肛门体温37.9~38.8℃);非渗出性咽喉炎、咽喉部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轻度肿大,有压痛。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专家们初步研究认为与EB病毒的感染有关,专家们的研究仍在深入之中。由于本病常常有低热、咽喉疼痛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所以,它与神经衰弱是不同的疾病。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