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253

郭俊超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特需基本外科门诊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胰腺癌
碘缺乏
恶性肿瘤
甲状腺癌
AS
黄疸
感染
慢性胰腺炎
甲状腺结节

发布了文章

胰腺癌晚期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

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治疗 65-75%的胰腺癌患者会发生有症状的胆道梗阻。梗阻性黄疸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如恶心、食欲减退、搔痒等,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肝脏、心脏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对于初次评估时诊断为肿瘤不可切除且有胆道梗阻的患者,最佳姑息治疗为内镜下置入胆道支架,尤其在患者预期生存期较短时。常用的支架有塑料支架和金属支架两种,堵塞引起胆管炎复发是塑料支架的常见并发症,往往发生在置入后的3个月内,可更换。金属支架堵塞的几率低。目前更推荐使用的是可扩展的金属支架。 当无法置入胆道支架时(通常因为内镜无法通过梗阻的胃出口),可能需要经皮胆道引流。另一种方法是内镜下撑开十二指肠放入金属支架后,再放置肠道支架。 对于有黄疸、肿瘤判定为有可能切除的患者,在开腹手术中若发现肿瘤无法切除,可进行胆肠吻合术,同时可考虑联合预防性十二指肠旁路术及腹腔神经丛阻滞,以获得胆道梗阻的持久缓解。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精准医学时代的胰腺癌诊治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指出:“今天晚上,我要启动一个新的“精准医学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这一计划将使我们向着治愈诸如癌症和糖尿病这些顽症的目标迈进一步,并使我们所有人都获得自己的个体化信息。我们需要这些信息使我们自己我们的家人更加健康。”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 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上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原因和治疗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亚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胰腺癌临床症状隐匿、发展迅速、预后极差。2014年,美国胰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6%,在恶性肿瘤病死率中居第4位。我国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1年胰腺癌在恶性肿瘤病死率中占第7位。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尤其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胰腺癌的发病率也会大幅度增加。过去的20年里,胰腺癌的治疗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在精准医学时代,基因测序技术、组学技术、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发展,给胰腺癌的防治带来曙光。< p="">精准医学下的胰腺癌早期诊断蛋白质层次:目前广泛应用的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等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够。Gold等发现1种对胰腺癌产生的黏蛋白-1(MUC-1)具有特异性的抗体PAM4。还有一些比CA19-9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标志物,例如可溶性iC3b、REG4、血浆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增殖配体、DJ-1和层粘连蛋白,都在进行临床大规模的试验。核酸层次:美国科学家最早发现微小RNA(miRNA,miR)可以稳定存在于外周血中并作为候选的肿瘤标志物。基于97例PDAC的研究,人们建立了由7个miRNA(miR-20a、miR-21、miR-24、miR-25、miR09a、miR-185和miR-191)组成的生物标志物模型,用于PDAC的诊断。最新研究结果表明,miR-16、miR-18a,miR-21,miR-155,miR-196a、miR-221、miR-375和miR-1290可单独或联合CA19-9用于PDAC的诊断。Bettegowda等发现,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水平在早期和晚期肿瘤中存在差异,可检测超过75%的恶性肿瘤,包括晚期胰腺癌在内。总之,在精准医学的指导下许多新的基于蛋白质、DNA和RNA的标志物正进行临床试验,希望能够作为早期胰腺癌的标志物,从而更早的干预胰腺癌,提高诊治率。精准医学下的胰腺癌治疗靶点目前为止,胰腺癌尚无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除手术外,化疗、放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可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过去的10年里,许多靶向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遗憾的是,绝大多数药物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期。直至今日,埃罗替尼是唯一被批准用于转移性胰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根据文献,可能用于胰腺癌治疗的靶点和药物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通路、丝裂原诱导的蛋白激酶(MEK)通路、磷酸肌醇3激酶(P1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Janus激酶(JAK)1/2通路、TGF-β通路、癌胚信号通路等等。为了开发新的胰腺癌治疗方案,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必须集中在药物传递和耐药性上,能对特定药物疗效或耐药性进行预测的分子标记也是迫切需要的,这是实现个体化医疗的步骤之一。精准医学下的胰腺癌诊治展望在胰腺癌基础研究中,要针对胰腺癌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细胞起源、发病机制、发生发展过程、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及预后评价等问题全面开展以转化为目的的精准医学研究,争取早日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等方面取得突破,为胰腺癌患者的诊治提供多元化有效手段,延长中位生存时间,改善胰腺癌患者生存质量。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不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主要是指处于局部进展期或已有远处转移的肿瘤。根据肿瘤处于局部进展期或远处转移的不同以及患者一般情况,采取不同的辅助治疗方案。此外,对于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行姑息性手术缓解症状。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辅助性治疗最多见的是化疗,在之前的科普文章中已经涉及,此处不再赘述。姑息性手术主要是用于缓解症状,如梗阻性黄疸、上消化道梗阻、严重的肿瘤相关性疼痛等。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前面的文章已经介绍,近期的科普文章主要谈及‍上消化道梗阻及严重的肿瘤相关性疼痛的姑息性治疗。‍‍‍‍‍‍‍‍‍‍‍‍其他姑息治疗‍‍‍‍‍‍由肿瘤引起的胰腺破坏以及手术切除胰腺组织可导致胰腺功能不足,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推荐给予胰酶替代治疗及内分泌替代治疗。胰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风险显著增高,对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如达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胰腺癌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三)

营养支持 胰腺癌患者常有恶液质,对感染及创伤的抵抗力明显下降,易发生术后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这类患者单靠饮食很难改善其营养状况,必须依靠肠内或肠外营养。应尽可能选用肠内营养,留置鼻肠营养管,滴注肠内营养制剂和PTCD回收的胆汁,一般应用10~14日,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以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增强耐受手术的能力。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 如何选择肠内、肠外营养肠外营养适用于围手术期、胃肠道功能障碍、高分解状态及无法耐受肠内营养的病例,肠内营养可防止肠道菌群易位,同等热卡及含氮量肠内营养吸收优于肠外营养,故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 常用的肠内肠外营养制剂肠内营养根据氮源的不同形式,分为氨基酸制剂(如维沃、爱伦多),短肽类制剂(如百普素),整蛋白制剂(如瑞素、安素、瑞代、瑞能、能全力)等,根据患者消化道功能及基础疾病不同选择相应制剂。肠外营养主要使用的是卡文,或自行配置(力保肪宁等)。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TBSRTC)(二)

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分类中的第一大类就是Nondiagnostic,也就是说细胞涂片不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支持相应诊断。‍ 未诊断(Nondiagnostic):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每一个细针穿刺涂片在得出诊断前必须要评估涂片是否合格。比如要诊断为良性病变,那么基本标准是要求每张涂片中包含至少6组细胞,每组至少由10个滤泡上皮构成。如果细胞数量不足,但图片中出现大量胶质,也认为是合格的涂片,以上两种情况通常被认为足以代表巨大滤泡或其一部分,通常可以诊断为良性病变。那么什么样的涂片认为是不合格的图片呢? a. 涂片中存在大量血液,而滤泡上皮细胞数量少b. 涂片过厚,细胞见相互重叠,无法辨认 c. 滤泡上皮细胞数量不足 d. 涂片保管不良,在空气中干燥等e. 涂片为大量囊液和巨噬细胞最后一种情况“涂片为大量囊液和巨噬细胞”称为cyst-fluid-only(CFO),代表图片仅为囊液成分,可能是单纯的甲状腺囊肿,也有可能是病变,如囊性乳头状癌。通常此种情况,甲状腺B超对指导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如果B超提示为单纯囊性病变,囊壁未见实性成分,通常认为是甲状腺囊肿可能,需要定期随诊。但如果B超提示为囊实性结节且实性部分存在可疑B超表现(在之前的文章中有相应介绍),那么应考虑重新穿刺相应的实性成分,以明确诊断。CFO为恶性病变的可能为4%,而nondiagnostic的恶性可能为1-4%。如果涂片不合格,是不能得出诊断的,这种不合格的涂片大概占所有涂片的2%-20%,但理想情况因控制在10%以内。通常每次操作会穿刺6次左右,每个结节涂片8-10张,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合格涂片的影响。‍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常见肿瘤标志物解读(3)——CA125升高怎么办

上周我们解读的癌胚抗原(CEA)大家关注度较高,短短数天已经有了800+的阅读量,再接再厉,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朋友们。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检查方便、快捷、相对无创,临床中广泛应用。随着肿瘤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定位相对困难,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肿瘤标志物也被越来越多的健康人纳入体检项目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糖类相关抗原(癌抗原、肿瘤抗原)CA125释放了哪些讯息,可不能让您的血液白流!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糖类相关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是来源于体腔(心包、胸膜和腹膜)和苗勒管(输卵管、子宫内膜和宫颈内膜)上皮细胞的一种大型跨膜糖蛋白。CA125主要用于卵巢癌的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的阳性率较高。其升高还见于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癌等。其他非妇科的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肝癌、胃癌、肺癌、乳腺癌、胆囊癌、结肠癌、恶性血液病等也可出现血清CA125升高。卵巢癌的筛查与CA125血清CA125浓度测定是研究得最为广泛的筛查卵巢癌的生化方法,大约50%的早期卵巢癌和80%以上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A125值升高,浓度升高的程度与肿瘤负荷和分期相关。一项无症状绝经后女性的前瞻性研究发现,CA125浓度升高(≥30U/mL)是发生卵巢癌风险的一项强力预测指标,CA125水平的连续性监测是一种更为可靠的筛查方法。但是在绝经前女性中因月经周期波动及良性妇科病变导致假阳性[1]结果可能性较大。因此不推荐CA125单独用于无症状普通妇女的卵巢癌筛查。CA125与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可用于对具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妇女进行卵巢癌的早期筛查。卵巢癌的监测与CA125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随访中,建议连续性监测CA125或其他肿瘤标志物(如,人附睾蛋白4),尤其是初诊就已出现CA125水平升高的患者。连续性监测CA125,对于判断化疗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作用。目前各指南对于CA125用于化疗疗效监测已有定论,但对于如何定义最佳的化疗有效应答尚未达成共识。推荐首次治疗过程中监测CA125水平,其治疗前后浓度对预后有提示作用。其值的持续升高表明预后不佳。CA125假阳性1分析大约1%的健康女性血清CA125升高,而且随着月经周期发生波动。人群平均CA125水平随年龄、种族和吸烟状态而异。在多种良性疾病中,CA 125也会升高,包括:●排卵高峰期、经期、怀孕初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急、慢性胰腺炎、良性胃肠道疾病、肾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伴或不伴腹水、心功能衰竭、慢性活动性肝炎●任何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总结: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用于卵巢癌(浆液性)的诊断,指导卵巢癌(浆液性)的预后,在卵巢癌(浆液性)/乳腺癌的疗效监测和随访中广泛应用。[1] 假阳性:是指将阴性结果错误的判读为阳性,即不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出现血清CA125水平升高。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如何预防甲状腺病

甲状腺吸收的是碘,制造出来的是甲状腺素。甲状腺素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如果甲状腺素分泌过盛,叫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 甲亢会造成神经兴奋性增高及组织代谢增强,表现为甲状腺增大、性情急躁、神经过敏、多食易饥、心慌脉快、怕热多汗、眼球突出、显著消瘦。甲状腺亢进是中年人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中年人的工作及家庭担子重,过度精神紧张,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使神经内分泌与甲状腺关系失调,导致甲状腺素大量分泌。与甲亢相反,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叫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表现为面容呆板、畏寒、乏力、眼睑水肿、毛发脱落、记忆力差、月经紊乱,严重者还会出现水肿、昏迷。专家说,近两年甲状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各类肿瘤中的排名也越来越靠前。现在甲状腺癌发病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女性得病率要比男性高2到3倍。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一般甲状腺癌的发病机理是因为低碘,但现在时常在临床上发现跟高碘相关的病例。一些海产品中含有过量的碘,尤其是紫菜、海苔、海带、海蜇等,有些孩子还经常把海苔当零食吃,沿海地区的居民甚至将这些海藻产品当家常菜,这样就很有可能造成碘摄入过量,导致患甲状腺癌的几率大大增加。据了解,在国内,浙江温州、台州和天津等沿海城市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最高。专家建议,沿海居民最好每年做一次甲状腺B超检查,尽量早发现早治疗;经过早期治疗愈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大概在1%左右。甲亢和甲减的预防措施是:预防甲亢的关键在于维持内分泌功能的稳定。具体来说,要保持乐观,正确处理家庭、生活、工作之间的矛盾,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各种压力,尽量减少对神经系统的过度刺激,避免甲状腺素的过度分泌。尤其是要多吃含维生素8族的食物,不酗酒,不饮浓。茶,不暴饮暴食,注意劳逸结合。甲状腺的保健措施有:1.尽量避免儿童期头颈部X线照射。2. 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志内伤,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方面。3. 针对水土因素,注意饮食调摄,经常食用海带海蛤紫菜及采用碘化食盐但过多地摄入碘也是有害的,实际上它也可能是某些类型甲状腺癌的另种诱发因素。4. 甲状腺癌患者应吃富于营养的食物及新鲜蔬菜,避免肥腻香燥辛辣之品。5. 避免应用雌激素,因它对甲状腺癌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6. 对甲状腺增生性疾病及良性肿瘤应到医院进行积极正规的治疗。7. 甲状腺癌术后放化疗后积极采用中西医药物预防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8. 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甲减在于不要过度劳累,勿食寒凉食物。在地方性甲状腺流行地区,应用碘盐进行防治。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胰腺癌有哪些外科手术方式

胰腺癌有几种经典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决定。常用的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还有一些较少使用的术式,包括全胰切除术、次全胰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什么是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又称Whipple,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也是胰头癌的标准术式。标准的Whipple切除范围包括胆囊、胆总管下端、胰头、胃幽门区、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以及这些脏器附近的淋巴结。 然后行消化道重建,包括胰肠、胆肠和胃肠吻合。 术后放置引流管,以便对可能发生的胰瘘或胆瘘进行有效地引流,根据情况可能同时行胃造瘘及空肠造瘘,以应对术后可能发生的胃排空障碍及营养支持。 胰体尾切除术胰腺远端切除术适用于胰腺体尾部肿瘤。由于该部位恶性肿瘤在发生时常以侵犯结肠中动静脉或已发生转移,所以胰体尾癌常用此术式的机会不大,胰腺远端切除术常用于该部位良性肿瘤。一般同脾脏一并切除,良性病变可以保脾。胰腺癌手术其他术式除Whipple术及胰体尾切除术、其他手术方式还包括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切除术、次全胰切除术等。由于并发症率较高、术后管理困难、临床效果存在争议等种种原因,不作为胰腺癌手术的标准术式,仅在一些经选择的患者中谨慎的使用。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上消化道梗阻的姑息治疗

10-20%胰腺癌患者发生上消化道梗阻。评估为不可切除的肿瘤患者可通过内镜下置入肠道支架获得姑息性缓解,尤其是预期生存期较短、一般情况较差时。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经皮内镜胃造口导管置入(PEG)。对于预期生存期大于3-6个月的患者还可考虑行腹腔镜下胃空肠吻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对于评估为可能切除而开腹手术发现无法切除的患者,即使没有症状,也应行胃空肠吻合术。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胰腺癌患者需要进行哪些化验检查?

1. 肿瘤相关抗原已有许多肿瘤相关抗原被认为和胰腺癌相关,包括CA19-9、癌胚抗原(CEA)、胰胚抗原(POA)、胰腺癌相关抗原(PCAA)和CA242等. CA19-9CA19-9是1979年发现的一种与消化道癌相关的抗原,由大肠癌细胞株中分离出来,是一种唾液酸Lewis-a血型抗原,通常在胰腺和肝胆系统疾病以及很多恶性肿瘤中表达并脱落,因此没有肿瘤特异性。然而,CA19-9的上升程度有助于鉴别胰腺的炎症和胰腺癌。而且,CA19-9水平的连续下降已经被发现和胰腺癌患者术后或化疗后的生存期相关。不过,CA19-9在良性胆道梗阻时可为假阳性,在Lewis-a阴性个体中可为假阴性。胆道减压完成后应进行术前CA19-9检测。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 CEA ) CEA 是由大肠癌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糖蛋白, 对胰腺癌的诊断缺乏特异性。观察CEA 的动态变化,对胰腺癌的预后估计有一定意义,肿瘤切除后一般可降至正常,胰腺癌复发时可再度升高。 胰胚抗原(pancreatic oncofetal antigen , POA ) POA是由胎儿胰腺和胰腺癌组织中抽取的一种抗原,近年的实验证明POA的特异性并不高。在其他肿瘤患者,甚至正常人的血清中不但含有POA,也有升高者,只是相比之下胰腺癌病人POA值较高。POA的测定亦可应用于监视胰腺癌的治疗效果。 胰腺癌相关抗原(pancreatic cancer associated antigen,PCAA)PCAA主要存在于胰腺癌导管上皮细胞内,在正常人的多种组织中也可存在。但胰腺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肿瘤患者及正常人群。2. 血清生化学检查 血、尿淀粉酶、血糖和糖耐量胰腺癌和其他胰腺疾病同样可发生血清和尿淀粉酶、脂肪酶升高,血糖、糖耐量异常以及间接影响到肝脏的功能等。 肝脏功能检查胰腺癌由于胆道阻塞或肝转移等肝脏功能多有障碍,血清转氨酶可以超过500u,转肽酶的测定对胰体尾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胰腺外泌功能检查无论胰腺癌发生在哪个部位,胰液分泌量障碍是特有的。在胰液外分泌量减少的同时,胰酶的浓度多有降低。晚期胰腺癌时胰液量、胰酶和碳酸氢根三者均有减少。 酶类检查发生胰腺癌时,可出现一些酶类变化,但是这些变化都不是特异性的,即多种癌症或疾病也可有类似改变,故只供临床参考,然而对判定良恶性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 组织/细胞学检查即使是有术前/术中病理学确认,也应提醒患者可能有10%的机会在良性病变的情况下做了切除手术;相反由于胰腺癌质地较硬,故细针穿刺细胞学阴性也并不能完全排除胰腺癌的可能,尤其是在CT扫描提示有较为明确的病灶的时候。如果考虑进行新辅助化疗,则必须得到组织病理学的确认。可以选择的诊断方法包括B超、CT、EUS、ERCP等多种途径引导下的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FNA)。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胰腺癌有哪些可能的致病因素

吸烟:在胰腺癌致癌因素中,吸烟是惟一公认的危险因素。1986年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明确提出吸烟与胰腺癌的发生相关,并且随每天吸烟支数和吸烟年限的增加而增高。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吸烟人群患胰腺癌的相对风险度为2.3,且与每日吸烟数量及吸烟年数有关,戒烟10 年以上相对风险度才可以恢复到不吸烟者水平。吸烟增加胰腺癌发病危险性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烟草特异性N-亚硝酸盐对器官的特异作用,或是N-亚硝酸盐分泌到胆管,随后反流到胰管有关。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 饮食:大量的研究证实胰腺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膳食结构和营养成份相关。高蛋白、高胆固醇饮食可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吃西餐和营养过度增加了患胰腺癌的风险。高营养饮食致癌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饮食脂肪影响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的合成有关。大量摄入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及维生素C食物可能起保护作用。 糖尿病:早在1893年Marallie就报道了糖尿病与胰腺癌的相关性,但糖尿病是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还是胰腺癌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据报道有29%的胰腺癌患者伴高尿糖,20%伴高血糖,也有报道认为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或在确诊后12个月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超过80%。但将胰腺癌发病两年内或同时发病除外后,相关性明显减弱或无相关性,故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可能为胰腺癌的并发症而非病因。但对于那些突发糖尿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即缺乏糖尿病家族史、无肥胖而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应警惕发生胰腺癌的危险。 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通常被认为是胰腺腺癌的危险因素,主要由于两者经常共存,且有相同的致病因素,如吸烟和大量饮酒。遗传性慢性胰腺炎是一种极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外显率80%,早期出现症状,男女发病率相当,达1/3的遗传性慢性胰腺炎可能发生胰腺癌,且其他无慢性胰腺炎的家族成员发生胰腺癌的风险也很高。非遗传性胰腺炎也是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尽管其相关程度不如遗传性胰腺炎,但有证据表明在对201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平均随访7.4年后,有56例发生胰腺癌。 家族史:家族性胰腺癌极其罕见,遗传因素在胰腺癌致病中的作用也不清楚。几种典型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可能与胰腺癌发生相关,如遗传性胰腺炎、Lynch综合征II型、Gardner综合征、家族性不典型性多发痣黑素瘤综合征(FAMMM)、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Von Hippe-Lindau 氏病、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Ⅰ型和神经纤维瘤病等。 手术史:有报道认为接受消化道手术,如胆囊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增加,另外,也有报道扁桃体切除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相关。但目前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 酒精、咖啡与茶: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酒精对胰腺癌的作用存在争议,推论认为长期酗酒可以经过慢性胰腺炎而致癌。咖啡与茶对胰腺癌的作用也无定论,有报道茶与胰腺癌发生呈负相关。 职业和环境因素:胰腺癌极少发生在除人类以外的其他哺乳动物中,这说明长期的职业和环境暴露可能是胰腺癌的致病因素。动物实验证实很多化学物质都可以直接诱发胰腺癌,如甲基亚硝基脲(MNU)或甲基亚硝基脲烷(MNUT)、二甲基苯丙蒽(DMBA)、重氮丝氨酸(azaserine)等。在职业方面,长期接触油类、杀虫剂、放射剂、石棉、铬酸盐和合成树脂者胰腺癌的发病率较高。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常见的胰腺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胰腺疾病主要是胰腺的炎性、囊性及肿瘤性疾病。主要包括急性、慢性胰腺炎,胰腺真性、假性囊肿,囊性肿瘤,如浆液性、粘液性囊腺瘤,内分泌肿瘤,如胰岛素瘤、VIP瘤,以及胰腺癌和壶腹周围癌。一些少见的疾病还包括胰腺先天性疾病,如环状胰腺、胰腺分离等,累及胰腺的多发内分泌腺病(MEN)如MEN I、MEN II,以及少见的恶性肿瘤,如脂肪肉瘤、恶性神经鞘瘤等。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胰腺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

1. 胰瘘: 胰漏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发生率达5%-25%,致死率达20%-50%。年龄大于65岁、术前黄疸、胰管细小、胰腺柔、急诊手术中失血量增加以及放置内支撑管失败均可增加胰瘘发生的概率。尤其是胰腺的质地和胰管的大小被认为是影响胰瘘发生的重要因素。套入式端端胰空肠吻合、粘膜粘膜端侧胰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术是目前预防后减少胰瘘的最肯定术式,且以前两种更为多用。因食物改道、残留的胰腺组织体积较小,经保守治疗且保持引流通畅后多可自行愈合。长期不愈合者或伴发严重并发症(如出血、严重的腹腔感染甚至脓毒症)者常需手术干预(通常需行全部残胰切除)。2. 腹腔出血: 24-48小时内的出血常是由于术后血管结扎线脱落或创面渗血造成的。术前梗阻性黄胆伴肝功能异常者,术后常可因凝血功能障碍造成胰腺断端等创面渗血。手术复杂、时间长的重症病人可出现弥漫性的血管内凝血,造成创面渗血不止。出血可量多且不能及时止血者应紧急手术探查止血。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3. 消化道出血: 术后5天内的消化道出血常因为胰腺断端或胃肠吻合口出血造成。高质量的手术操作及术前补充维生素K、保护肝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早期出血的可能。晚期消化道出血多数因为应激性溃疡或吻合口溃疡引起,往往发生于术后一周左右。若情况允许,可行胃镜检查,内科治疗常可起效;出血多而不能及时止血者应及时手术治疗;不能确定出血部位时,可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并及时栓塞止血。4. 感染性并发症: 腹腔局部性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类型。手术创面大,常有较多的渗液产生。若部分区域引流不畅加之可能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瘘,就可以继发感染,进而形成腹腔脓肿。可在B超定位下脓肿穿刺治疗,仅少数需行手术引流。腹腔内感染的预防十分重要,主要包括麻醉后静脉予以抗生素、术中注意无菌操作以及保持引流通畅等。5. 胆瘘: 胆瘘发生率明显低于胰瘘,术后早期发生的高流量胆瘘常需再次手术并放置T管引流。术后后期胆瘘常是低流量瘘,只需保持引流通常多可自行愈合。发生胰瘘时应警惕继发性胆瘘的可能。6. 术后胆管炎: 术后胆管炎的预防高于治疗。术中采用可吸收缝线,可以减少吻合口狭窄及继发结石形成的几率。此类胆管炎常为肠源性细菌的混合感染,需选用针对肠源性细菌、半衰期长、胆汁内浓度高的抗生素及抗厌氧菌的抗生素。如黄疸持续性加重,血胆红素大于255mmol/L,应行PTCD,缓解胆汁淤积,控制炎症。明确梗阻部位位于吻合口者,可行手术纠正。7. 胃排空延迟: 胃排空延迟指术后10天仍不能规律进食或需胃肠减压者。排除腹腔感染或胰瘘者,行非手术治疗(胃肠减压、动力药物、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多可奏效。若继发于腹腔感染或胰瘘,需先行处理前者,胃肠功能才能得到恢复。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哪些甲状腺结节患者需要行细针穿刺活检?

就外科而言,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患者,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结节良恶性的判断。对于确诊及高度怀疑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初诊常需检测血TSH(甲状腺刺激激素)水平及甲状腺、颈部淋巴结B超。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根据美国NCCN甲状腺癌2013版指南,以下甲状腺结节患者考虑进行细针穿刺活检:1.血TSH水平正常或增高的患者。2.TSH水平减低,但I131摄取实验提示为冷结节或温结节(通常伴TSH水平下降的热结节绝大多数为良性结节,暂不考虑细针穿刺)。就以上两大人群而言,常需根据其B超及临床表现(如结节近期明显增大)决定是否进行细针穿刺活检。NCCN指南上建议进行细针穿刺活检的标准如下:1.实性结节:可疑B超表现 >1cm 。 无可疑B超表现 >1.5cm 。2.囊实性结节:可疑B超表现 >1.5-2.0cm 。 无可疑B超表现 >2.0cm 。3.海绵状结节:>2.0cm 。4.单纯囊性结节:一般不需要进行穿刺活检。5.B超上提示可疑淋巴结常需与可疑结节一并活检。那么哪些B超描述高度提示为恶性结节呢?通常而言具有以下特点的结节为可疑恶性结节:1. 低回声;2.形态不规则;3.边界不清;4.内部多发微钙化;5.纵横比大于1;6.内部血流丰富。以上指南中所提及的细针穿刺活检标准适用于一般人群,对于存在高危临床因素的患者常需医生根据实际情况缩窄以上标准。也就是说,高危人群的甲状腺结节即使没有达到指南上的标准,也常需考虑积极穿刺活检。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放射线暴露者、既往甲状腺癌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者、既往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Carney综合症、Cowden综合症、MEN2等与甲状腺癌密切相关疾病病史者、一级亲属患有甲状腺癌者、PET-CT提示高摄取灶者均属于高危人群。在美国,绝大所属符合穿刺标准的患者均会先行穿刺活检,再根据活检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行手术切除治疗。但在我国,很多患者不愿意行系针穿刺活检,B超(现在B超对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准确率较高)高度怀疑恶性结节的患者更愿意直接接受手术治疗。在后续的文章中还会继续介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的相关内容。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常见肿瘤标志物解读(5)—烯醇化酶(NSE)、CA242

常见肿瘤标志物解读(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A242升高怎么办首先在这向各位病患朋友致歉,前段时间因工作安排没能及时回复线上的提问,给您带来诸多不便,非常抱歉。今天我继续给大家解读检查单上的肿瘤标志物。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又称磷酸烯醇转化酶,是一种酸性蛋白酶,参与细胞糖酵解活动,存在于神经组织、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胺前体摄取和脱羧(APUD)组织。NSE在神经内分泌器官相关性肿瘤中升高,如小细胞肺癌(SCLC)、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骨髓瘤、黑色素瘤、胰岛细胞瘤等。1. 小细胞肺癌(SCLC)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明显高于肺腺癌、肺鳞癌、大细胞肺癌等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因此可用于鉴别诊断。NSE也可用于监测小细胞肺癌放疗、化疗的效果。治疗有效时血清NSE浓度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复发时血清NSE再次升高。患者血清NSE水平也与小细胞肺癌转移程度有关,但与转移的部位无关。2. 神经母细胞瘤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异常增高可见于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有研究报道,儿童高分化神经母细胞瘤中,超过90%的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NSE也可用来监测神经母细胞瘤的病情变化、评价疗效和预测复发。血清NSE水平升高越明显,提示疾病恶性程度越高;在有效治疗后血清NSE水平明显降低,复发时又再次升高。3. 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如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黑色素瘤等患者血清NSE水平也可出现增高。转移性精原细胞瘤血清NSE水平显著升高。4. 脑损伤脑损伤时神经元坏死及神经髓鞘的崩解,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明显增高。有研究表明,血清NSE水平可作为脑梗死患者脑损害程度及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并提示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宜早期进行抗脑缺血的治疗。研究也发现血清NSE水平对判断脑出血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他的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发作、病毒性脑炎也可出现血清NSE水平升高。5.溶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也存在于正常红细胞和血小板中,标本溶血会影响测定结果,因此采血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溶血。总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用于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指导小细胞肺癌(SCLC)的预后,在小细胞肺癌(SCLC)/儿童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的随访和疗效监测中广泛应用。糖类抗原 242(carbohydrate antigen 242,CA242)由 Lindholm 于 1983 年采用人结-直肠癌细胞株COLO205免疫小鼠得到,是一种唾液酸化的黏蛋白型糖类蛋白。血清CA242水平在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浓度显著升高,常用于这些肿瘤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研究报道,血清CA242水平在食道癌、十二指肠癌、肺癌、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涎腺腺样囊性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据统计,约0.6%的正常体检者血清CA242水平升高。在良性消化道疾病中血清CA242水平也可出现升高。1.胰腺癌糖类抗原 242(CA242)水平在胰腺癌患者中显著升高,诊断价值与CA-199相似,但其表达不受Lewis抗原、胆汁分泌、胆管细胞破坏、胰管狭窄或阻塞的影响,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此外在良性肝胆和胰腺疾病中,血清CA242水平很少或轻微升高。有研究表明,血清CA242水平随着胰腺癌分期的进展而逐渐升高,且胰头癌比胰腺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的血清CA242水平升高更明显,有一定的空间定位相关性。2、结直肠癌血清糖类抗原 242(CA242)水平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明显升高,有研究提示血清CA242水平能反应结直肠癌的进展及预后情况。总结:血清糖类抗原 242(CA242)水平升高以胰腺癌及结直肠癌最常见,其次为胃癌、肺癌及子宫恶性肿瘤等,联合检测CA199、CEA、CA125等指标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随访监测。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胰腺癌的影像学评估手段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摄影(CT)检查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 CT 是目前显示胰腺最好的检查方法,对判定胰腺组织是否异常有高度的可靠性。CT诊断胰腺癌的阳性率为94 %,发现最小肿瘤直径为1.0cm。临床疑似胰腺癌,或发现胰或胆管扩张(狭窄)的证据,应依据规定的胰腺专用规程(三期断层成像加薄层扫描)通过动态螺旋或螺旋CT进行初始评估。胰腺癌的影像表现为胰腺增大,轮廓不规则、有缺损。病变区密度不均匀,常为低密度,也有的呈高密度。胰头癌者常能发现胰胆管扩张、胆囊肿大。胰腺CT结合血管三维重建可以较清晰地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预测肿瘤可切除性的准确率在80%左右,是目前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的最佳方法。 超声内镜检查(EUS ) 超声内镜可以隔着胃、十二指肠壁近距离检查胰腺,不仅避免了腹壁、胃肠道气体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对病变的分辨能力。EUS 具有定位准确、充分显示病变的优点。分期方面,EUS可作为CT的补充手段,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胰腺癌分期信息,尤其是对特定类型血管侵犯的评估。EUS还能用于评估壶腹周围的肿块,区分浸润性和非浸润性病灶。另外,EUS能更好的鉴别囊性胰腺病变。在EUS检查中,恶性的囊性病变可表现为低回声的囊性/实性肿块,或复杂性包囊,且经常伴有主胰管扩张。对于肿瘤可切除的患者,EUS引导下的细针穿刺(FNA)活检优于CT引导下的FNA,因为EUS-FNA相对于经皮方式活检的腹膜播种风险更低。一些治疗性的干预措施也能借助EUS进行(如腹腔干阻滞,去除腹腔积液)。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ERCP对胰腺癌有重要诊断价值。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胰腺肿块且远处无转移的患者应在有临床指证的情况下接受进一步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EUS。胰腺癌胰管造影的主要表现为主胰管狭窄、管壁僵硬、扩张、中断、转位及不显影或造影剂排空延迟等。如胰管破溃到胰腺组织内,造影剂可出现片状影。ERCP对于CT检查结果模棱两可的患者而言是一个有用的诊断工具,因为不足3%的胰腺癌患者可能会有正常的胰腺狭窄或明显的近端扩张常常提示恶性病变。ERCP对良性或者恶性狭窄的鉴别可能会比较困难,但严重的胰管狭窄或明显的近端扩张常常提示恶性病变。ERCP时置入支架也能在无法手术或手术必须延迟时减轻胆道梗阻。 磁共振(MRI) 核磁共振(MRI)在区别软组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使得MRI在许多影像诊断的领域正在逐步替代CT扫描。虽然在诊断胰腺肿瘤方面MRI尚未完全取代CT扫描,但是T1/T2加权的MRI显像和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就可综合提示关于原发病灶、胰胆管梗阻扩张、肿瘤与大血管的关系等多方面的信息。用于术前影像学评估,增强MRI可以用于对CT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同时还可作为CT的补充检查方法,更好的诊断胰外病变。如果由于技术上无法进行ERCP, MRCP也是一种替代选择。 PET扫描 PET技术对于发现全身隐匿性肿瘤病变有着重要作用,可以用来发现较早期的转移灶。在胰腺癌的诊断中, PET-CT扫描的作用仍不明确。在高危患者中,可在常规胰腺CT检查后考虑使用PET-CT扫描,以便检出胰腺外的转移灶。PET-CT不能代替高分辨率增强CT。 经皮肝胆管穿刺造影(PTC ) PTC 适用胰腺癌引起胆管扩张或伴有黄疸者,穿刺后造影对确定胆道梗阻部位和性质有较高价值,可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肿大、胆管狭窄、充盈缺损、中断、移位、管壁僵硬等,但较难鉴别壶腹癌、胆总管末端癌或胰头癌。穿刺后宜置管引流胆汁(PTCD ),进行术前减黄,为手术作好准备。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如何区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比较如下: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病史、体征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1)有桥本氏甲状腺炎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2)良性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肿的家族史3)有甲亢或甲减的症状4)痛性结节或质地柔软的结节5)多发性甲状腺肿无优势结节存在1)年轻(<20岁)或老年(>70岁)、男性2)儿童或青春期颈部外照射史3)有甲状腺癌、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腺瘤)家族史或既往史4)突然出现的甲状腺单发结节,呈进行性增大或伴声音嘶哑,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硬韧、形状不规则、活动度差的结节5)近期有发声、呼吸或吞咽改变超声检查1)多发病灶;2)病灶周边有完整的“晕环”;3)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4)有粗大钙化影像;5)血流不丰富且以周边血流为主;6)结节内点状强回声伴彗星尾1)单发结节; 2)病灶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晰;3)包膜破坏;4)内部不均匀低回声; 5)细沙粒样钙化;6)血流丰富,且以内部血流为主;7)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大之所以区分结节的良恶性十分关键,是因为良性及恶性结节的处理原则大不相同。绝大多数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不需特殊治疗,每6-12月随诊超声即可,必要时可做FNA,只有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或药物治疗。可疑癌变的甲状腺结节可行单侧切除,或短期观察,如结节缩小甚至消失,可不予处理。明确恶性的结节应给与相应范围的手术切除及清扫(除未分化癌)。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TBSRTC)(三)

良性病变(Benign): FNA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可以明确良性变,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良性病变大约结果占60%-70%。FNA得出的假阴性结果的概率为0-3%,也就是说FNA得出的结果为良性变,也有0-3%的可能为恶性病变,真正能够确诊的方法只有石蜡病理。如果涂片中正常滤泡上皮细胞足够或有大量的胶质存在,通常认为是巨大滤泡或巨大滤泡的一部分,可以诊断为良性滤泡结节,这是良性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类。其他的良性病变还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a. 结节性甲状腺肿b. 滤泡性腺瘤c.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d. 亚急性甲状腺炎e. 急性甲状腺炎f. 反应性改变等病变FNA诊断为良性变的患者,通常需要定期复查,如果B超等检查结果提示病灶短期内增大或出现可疑表现示,应重复穿刺。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胰腺癌是如何发生的

胰腺癌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清楚,目前倾向于认为胰腺癌的发生是一个渐进性、多病变、多步骤、多阶段的演变过程。在演变过程中主要包括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功能失和受体-配体系统的过度表达等。研究发现胰腺癌细胞中某些特殊基因的改变可以用于鉴别其他胃肠道上皮来源的肿瘤,因此对这些基因的研究不仅能揭示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对其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Johns Hopkins 大学的Hruban 等于2000年也提出了胰腺癌演变模型,推测在组织学上正常导管上皮经过导管样病变发展成为浸润癌,在遗传学上伴随着原癌基因的突变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胰腺癌进展模型一、原癌基因激活:1. K-ras:研究证明K-ras基因突变是最早的遗传学改变。K-ras基因突变率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增加,当发展成为胰腺癌时,突变率几乎达100%。K-ras基因突变后持续激活,产生一系列细胞效应,包括诱导细胞增殖、生长和浸润。现代观点认为K-ras基因突变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是一个早期事件。二、抑癌基因失活:1. p53:p53是一种在DNA损伤时使细胞生长暂停或直接诱导其凋亡的基因。p53基因失活在胰腺癌中发生率为40-70%。最近有文献报道同慢性胰腺炎患者或正常人相比,胰腺癌患者血清中P53蛋白浓度明显增加,而且伴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血清P53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未有远处转移者,因此血清P53蛋白的浓度可能成为胰腺癌诊断的标记物。2. p16:p16基因定位于染色体9p21,其表达产物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的抑制物之一,促使细胞进入分裂周期。p16还可调节RB1基因,阻止细胞增殖。p16基因的突变或缺失打破了p16的功能平衡,导致细胞异常生长。据报道p16基因在胰腺癌中的突变率达30%-80%,高于其他任何肿瘤。三、受体-配体系统的过度表达: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受体(EGFR, c-erbB)是一种I型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的跨膜蛋白,在正常导管上皮细胞表达,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在胰腺癌中EGF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目前至少发现15种EGF样配体,如TGFα、双调蛋白(AR)、肝素结合的EGF样生长因子(HB-EGF)等,这些配体与受体形成了相互作用的复合体。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胰腺癌中EGF和TG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 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TGF-β )家族由大量的调节多肽组成,包括三个异构体TGF-β1~β3、活化素(activin)、抑制素(inhibin)等。TGF-β有三个方面的功能:抑制大部分细胞增殖,但可以刺激某些间叶细胞生长;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促使细胞外间质形成。三个TGF-β异构体在胰腺内组成性表达,但在胰腺癌中明显增高。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是多种细胞的有丝分裂原,也是细胞形成和病理生理调节子。FGF包括10个成员(FGF1-10),在正常胰腺组织中可以检测到其表达,在慢性胰腺炎中表达升高,其中FGF1和FGF2在胰腺癌中明显升高(分别为60%和50%)。最近有研究证实FGF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和肿瘤中的内皮细胞增殖明显相关。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的促有丝分裂原,调节生理或病理性血管生成。VEGF在许多人类肿瘤细胞系中表达,提示其参与了肿瘤血管的形成。在正常胰腺组织中,胰岛细胞能够表达和分泌VEGF。有研究报道VEGF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胰腺组织5.2倍,且常表现为血管数量增多、肿瘤体积大和容易局部浸润,因此,VEGF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组织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TBSRTC)(六)

‍滤泡性肿瘤(Follicular neoplasm)很多病人会将滤泡性肿瘤等同于滤泡性甲状腺癌,其实这是错误的。正如前述,FNA得出的是细胞涂片,而滤泡性甲状腺癌与正常滤泡上皮相比有其特殊的细胞学特征,但这种细胞形态学特征同样存在于腺瘤细胞中。也就是说FNA能够发现异常的滤泡上皮细胞,但并不能区别这种异常的滤泡上皮细胞来源于滤泡性腺癌还是腺瘤,所以FNA无法给出滤泡性腺癌这样的诊断(这与乳头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是不同的)。要想得出滤泡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必须依赖石蜡病理发现被膜或血管侵犯的证据。鉴于FNA诊断滤泡性腺癌的局限性,所以提出了滤泡性肿瘤的分类标准,其目的就是促使这一类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郭俊超就FNA诊断为滤泡性肿瘤的病例,约35%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故部分医院还将这一类称为可疑滤泡性肿瘤。滤泡性肿瘤病例,最终的石蜡病理确诊多是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性腺癌约占15-30%,还有小部分为滤泡性甲状腺乳头状癌。WHO分类中,将Hürthle细胞腺瘤、Hürthle细胞癌归为滤泡性腺瘤、滤泡性腺癌的亚类,但实际上Hürthle细胞性肿瘤与滤泡性肿瘤在遗传学上是存在区别的。通常,诊断为滤泡性肿瘤的病例建议行手术切除病变腺叶,当然还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术前甲状腺B超高度提示腺瘤的病人可以行腺叶的部分切除。部分病人还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定期复查,重复性穿刺。值得提及的是分子学检测可以为区分良恶性提供一定的依据。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