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8654

吕红娇

乌镇互联网医院

医学硕士学位,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专业。发表国家级文章3篇。擅长小儿发热咳嗽,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哮喘,呕吐、腹泻病,皮疹,湿疹,婴幼儿喂养,过敏性鼻炎,生长发育及儿童保健,身材矮小及川崎病等。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全国既往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即将进入流感流行季节。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二)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4.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大于30,BMI=体重(kg)/身高(m)2];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一)发病机制。甲、乙型流感病毒通过HA结合呼吸道上皮细胞含有唾液酸受体的细胞表面启动感染。流感病毒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和复制。复制出大量新的子代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通过呼吸道粘膜扩散并感染其他细胞。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出现ARDS、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儿童可发生急性坏死性脑病。  (二)病理改变。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化生、固有层粘膜细胞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重症肺炎可发生弥漫性肺泡损害。合并脑病时出现脑组织弥漫性充血、水肿、坏死。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表现为丘脑为主的对称性坏死性病变,局部无明显炎症反应。合并心脏损害时出现心肌细胞肿胀、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等炎症反应。  四、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一)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二)并发症。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  1.肺炎  流感并发的肺炎可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湿性罗音及肺实变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2.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炎、脑膜炎、急性坏死性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等。  3.心脏损伤  心脏损伤不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异常,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主要症状有肌痛,肌无力,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急性肾损伤等。  5.脓毒性休克  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三)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2.血生化: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  3.病原学相关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  (2)病毒抗原检测(快速诊断试剂检测):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可采用胶体金和免疫荧光法。由于快速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因此对快速抗原检测结果的解释应结合患者流行病史和临床症状综合考虑。  (3)血清学检测:动态检测的IgG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4)病毒分离培养: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流感病毒。在流感流行季节,流感样病例快速抗原诊断和免疫荧光法检测阴性的患者建议也作病毒分离。  (四)影像学表现。并发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儿童并发肺炎者肺内片状影出现较早,多发及散在分布多见,易出现过度充气,影像学表现变化快,病情进展时病灶扩大融合,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征象。  五、诊断  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一)临床诊断病例。出现上述流感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或流感快速抗原检测阳性,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二)确定诊断病例。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3.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六、重症与危重病例  (一)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合并肺炎;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二)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1.呼吸衰竭;  2.急性坏死性脑病;  3.脓毒性休克;  4.多脏器功能不全;  5.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七、鉴别诊断  (一)普通感冒。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感染病原证据。  (二)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位。局部分泌物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可资确诊。    八、治疗  (一)基本原则。  1.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2.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1条或1条以上):  (1)妊娠中晚期及围产期妇女。  (2)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3)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  (4)伴有器官功能障碍。  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4.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5.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有细菌感染指征时使用抗菌药物。  6.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二)对症治疗。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氧疗。  (三)抗病毒治疗。  1.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  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发病48h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h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发病48h内,在评价风险和收益后,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2.抗流感病毒药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  (1)奥司他韦(胶囊/颗粒):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每日2次;体重15~23Kg者,予45mg每日2次;体重23~40Kg者,予60mg每日2次;体重大于40Kg者,予75mg每日2次。疗程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2)扎那米韦:适用于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日2次,间隔12小时;每次10mg(分两次吸入)。但吸入剂不建议用于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患者。  (3)帕拉米韦:成人用量为300~600mg,小于30d新生儿6mg/kg,31—90d婴儿8mg/kg,91d—17岁儿童10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重症病例疗程可适当延长。目前临床应用数据有限,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但目前监测资料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对其耐药,不建议使用。  (四)重症病例的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  1.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或机械通气等。  2.合并休克时给予相应抗休克治疗。  3.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4.出现继发感染时,给予相应抗感染治疗。   (五)常用中成药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开灵颗粒(胶囊、软胶囊、片)、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九、预防   (一)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二)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三)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发布了文章

宝宝鼻塞流涕怎么办?

天气越来越冷宝宝一不小心就感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既折磨宝宝又折腾父母然而到底要不要吃药?又有什么方法能缓解呢?1.为什么宝宝容易鼻塞、流鼻涕?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由于鼻道还相对狭窄,鼻黏膜血管丰富,在外界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下,如夏季将室内空调开得比外面的气温低很多,秋冬、春夏季节变换气温变化比较大的时候,宝宝的鼻黏膜血管容易出现扩张、收缩,流清鼻涕,鼻涕慢慢干了后变成鼻痂而堵塞了鼻道。除此之外,感冒、急性鼻炎、异物堵塞等也可能引起。2.什么情况下不用吃药打针?一般的鼻塞、流鼻涕,还伴有发热或者咳嗽等症状,很可能是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只要孩子精神状态好,还能正常吃饭、睡觉、玩耍,一般不需要吃药。爸妈可以做的,就是尽量让孩子觉得更舒服点,比如:多喝热水、多清理鼻涕等,待会儿我们会详细说明。3.什么情况要去医院?●如果鼻涕很多、颜色澄清,这时需要考虑可能是伤风感冒了,应该及时去就诊。●如果一侧鼻腔流出的鼻涕有臭味、带血丝,有可能是鼻子内有异物。●新生儿鼻塞时间长,用过一些办法无效,应请耳鼻喉科医师会诊。●鼻塞的程度逐渐加重,影响呼吸、进食等。●鼻塞并伴有发热、精神状态差时应及时就医。●出生时就鼻塞,应排除先天性鼻腔疾病。4.宝宝鼻塞流涕如何缓解?√生理盐水洗鼻不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感染性鼻炎,不论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洗鼻统统都适用,鼻塞、流鼻涕、鼻充血等不适都可以在洗鼻后有效改善。但如果是清水样的鼻涕,可以自行流出,就不用洗鼻了,及时擦掉就好。洗鼻时,鼻腔内部发生变化。盐水把鼻涕、过敏原、病毒细菌等刺激物冲走,降低局部炎性介质的浓度,增加气流,让孩子呼吸通畅。√温湿毛巾敷鼻如果是因感冒等情况使鼻粘膜充血肿胀时,可用温湿毛巾敷于鼻根部,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定期用吸鼻器妈妈可以定期给宝宝使用吸鼻器吸走鼻水和粘液,但不要太用力,轻轻吸就可以了,太用力可能会造成鼻腔受伤。√增加房间湿度如果房间空气过干,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空气湿度,也要注意开窗通风。√及时清理鼻痂如宝宝鼻腔内鼻痂导致不通气,妈妈们应及时为宝宝清除鼻痂,但不能用手直接挖出,如此可能会伤害到宝宝的鼻腔粘膜,如果鼻痂比较干燥,可让宝宝洗鼻或吸入温热的水蒸气后3-5分钟,待鼻痂软化后可进行清理,如果宝宝鼻痂过于干燥且严重影响通气,则需要寻求专业医生来处理了哦。√使用滴鼻剂如果鼻塞影响了孩子的睡眠或吃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0.5%呋麻滴鼻剂,孩子吃奶或睡觉前每个鼻孔各点一滴,一般间隔4-6小时一次,不能用量过大,两次用药间隔不能太短。5.不推荐的方法✘棉签这是宝妈最常用的方法,棉签较硬,在宝宝不配合时会损伤宝宝鼻黏膜,严重时引起出血,鼻黏膜水肿,加重鼻塞。✘挖耳勺/专用镊子父母绝对不能使用。这些都是金属器材,会对宝宝造成严重的损伤。✘鼻腔点植物油这种方法也不可取,油不能使鼻痂变软,另外如果进入鼻腔或气道会引起窒息,另外植物油不一定无菌,会引起继发性感染,还有植物油粘稠,使鼻腔分泌腺堵塞。✘鼻腔点凉开水/自来水/矿泉水宝宝鼻塞后鼻腔分泌物结痂后,父母不敢给宝宝直接抠鼻腔,而是点水使鼻痂变软,这种方法很危险,首先水不能使鼻痂变软,另外点进去的水进入鼻腔或气道,水呛到气道会引起窒息。



发布了文章

2018是手足口病高峰年!没打疫苗怎么办?打了就安全了吗?

近些年来,全国手足口病呈现了隔年高发的特点,预计今年手足口病整体流行的强度将高于去年,也就是说,2018年是高峰年。手足口病现在如此高发,让不少家长都感到担忧,有的孩子还没来得及打疫苗怎么办?是不是打了疫苗就能完全避免感染手足口病了呢?下面为您一一解答。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比如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杯子、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关于EV71疫苗你该知道的事Q1:为什么要注射EV71疫苗?A1:由于手足口病并没有有效治疗药物来对症治疗,所以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是注射EV71灭活疫苗。据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介绍,EV71疫苗是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疫苗,于2016年正式上市,是对预防EV71感染手足口病非常经济的重要武器。它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非常好,保护率达到95%。上市之后的监测数据表明,该疫苗五年的持续保护率仍达到85%以上。Q2:什么时候适合接种EV71疫苗?A2:手足口病发病特点显示,儿童在6月龄后发病率迅速升高,1岁儿童更是发病率最高的人群。专家建议,儿童接种EV71疫苗首剂时间应该在6月龄-5岁,然后间隔4周接种第2针,最好是在12月龄把这两针都打完,这样对孩子的保护作用非常好。Q3:没注射EV71疫苗的现在还能注射吗?A3:可以。之前已患过手足口病的宝宝,如果无法确定病毒类型且在疫苗适龄范围内,仍可接种EV71疫苗。暂时不推荐EV71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建议接种间隔2周以上。如果出现“一针难求”时,在等待疫苗的同时,也要做好其他方面的预防。Q4:EV71疫苗能完全避免手足口病吗?4:并不能。由于手足口病分型众多,而EV71疫苗只能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发病、重症和死亡,对CV-A16等其他肠道病毒无交叉保护。所以就算打了疫苗,也不能掉以轻心。除了利用疫苗之外,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也不能少。预防手足口病●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应洗手;●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具、玩具等;●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接吻、拥抱等密切接触;●为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别人,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至康复后一周。●手足口病应当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就应当及时去医院:●突然发热或不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虽然手足口病高发,但家长们也不必过于惊慌,大家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好自己孩子。

发布了文章

“春咳”进入高发期,宝妈应该怎么办?

进入春季,孩子咳嗽防不胜防。但是,咳嗽就一定是坏事吗?在讲解孩子春季咳嗽的预防与护理之前,让我们先对咳嗽有个了解。咳嗽是人体的保护机制:你知道吗,很多病都会引起咳嗽的症状,但咳嗽本身并不是一种病。咳嗽其实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人们通过咳嗽可以排出呼吸道内的痰或其它分泌物。所以,孩子咳嗽是他防御机能完善的体现,大多数情况下,不严重的咳嗽可以说是“好事”。咳嗽了不要着急止咳:正如前面所说,咳嗽是“方法”,排出分泌物才是目的。如果强行止咳,造成分泌物淤积在呼吸道内,反而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治疗咳嗽的关键是化痰而不是止咳,我们要想办法稀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方便孩子排出。咳嗽了要慎重使用药物:正如前面所说,咳嗽是“方法”,排出分泌物才是目的。如果强行止咳,造成分泌物淤积在呼吸道内,反而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治疗咳嗽的关键是化痰而不是止咳,我们要想办法稀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方便孩子排出。什么是“春咳”:造成咳嗽的原因是多样的,春季孩子咳嗽的主要诱因有——1.上呼吸道感染春季,人体的呼吸道较为脆弱,加之孩子的免疫力差,细菌、病毒容易进入人体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并表现出咳嗽的症状。2.支气管炎通常支气管炎由上呼吸道感染发展而来,从起初的干咳发展为久咳、咳痰,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3.肺炎肺炎一般由发病微生物引起,通常会有咳嗽、呼吸急促、咳出白色粘液痰或带血丝痰,并伴有高热。4.冷空气刺激冷空气刺激引起的咳嗽是单纯的物理变化,从温暖的室内走出,忽然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呼吸道不适而引发咳嗽。5.过敏春季,万物生长,空气中的花粉和粉尘容易引发刺激,从而导致咳嗽。咳嗽要不要送医院?首先,家长应该纠正“一咳嗽就吃药、一咳嗽就上医院”的错误观念,大多数咳嗽症状都能自愈,顺其自然即可。但是,如果出现了以下情况则应该及时就医:白天咳嗽不严重,但到了夜间明显加剧,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病情出现变化,咳嗽三四天后不见好转。高烧不退伴有咳嗽。怎样做好“春咳”的预防和护理预防大多数的咳嗽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因此,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是防治咳嗽的关键。1.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让宝宝多接受早晨、黄昏时的阳光照射,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寒抗病能力。2.春季气温多变,应及时根据气温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3.少带宝宝去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避免或减少感染机会。4.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新鲜。5.及时带宝宝注射疫苗,减少传染病发生。护理1.注意让宝宝好好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呼吸道刺激。2.要保持室内空气有一定的湿度,可在室内用加湿器,增加空气中的湿度,使宝宝呼吸道里的痰液变稀,以利于痰的咳出。3.春季咋暖还寒,寒冷可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应注意保暖。不会自己翻身的宝宝,家长应经常帮其变换体位,抱起轻拍背部,以利于宝宝将痰咳出。4.必要时应用化痰止咳的药物。化痰止咳药有两类,一类以化痰为主,使痰液变稀,容易咳出,如川贝枇杷糖浆等,咳嗽有痰时可以服用;另一类以镇咳为主,如复方甘草片等,在干咳或咳嗽剧烈时可以服用,以避免咳嗽影响宝宝休息和睡眠。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