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3792

蓝色联动控糖知识

本健康号旨在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专业控糖知识,帮助患者更好的管理疾病,提升患者血糖自主管理意识。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血糖
2型糖尿病
AS
肥胖
1型糖尿病
感染
糖尿病肾
消瘦

发布了文章

中秋节愉快吃月饼/水果不升高血糖,记住2个办法就够了

中秋佳节中秋佳节前夕琳琅满目的水果各色各样的月饼纷纷应节而上然而,月饼又是碳水化合物、糖分、脂肪、能量高的糕点食品,以一碗150克熟米饭的热量为174大卡,而一个重187.5克的双黄莲蓉月饼查包装上的热量显示,可得知有859.9大卡,相当于4.9碗150克的熟白米饭。对于大多想吃月饼的糖友来说,实在是一大挑战!糖小诺告诉你:月饼是一年吃一次的应节食物,是增加节日气氛时的甜蜜点缀。只要把握好食用原则,完全没必要战战兢兢,拒之千里。记住一句话:即使得了病,依然可以享受愉快的生活。健康享受用月饼的6个方法,记住前2个方法就够了:方法1:能吃,但要少吃、控制份量月饼浅尝即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将一个月饼依大小切成 4-8 等分,与家人、好友一起品尝,并少量分次享用,以避免一下子进食过量。为即使是“无糖”月饼,也一样要少吃,控制份量。不能因为“无糖”而放松了警惕。方法2:吃了月饼,就要减少当天的主食量月饼的皮和馅都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比如豆沙馅、莲蓉馅、栗子馅等。因此,吃了多少,就要相应地从主食中减量。方法3:减少油脂的摄入为什么月饼皮滑腻柔软、月饼馅细爽可口?都是因为里边加入了大量的油,甚至还有动物油,因此,月饼的脂肪含量特别高。所以,如果吃了月饼,当天的菜肴都要以凉拌或者炖煮为主,不要再吃其他的油腻食物。方法4: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吃月饼时,应增加食用以低油烹调的蔬菜,以保证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以降低食用月饼后出现的高血糖。方法5:无糖热饮好伙伴吃月饼配热茶、黑咖啡、花茶等,家人好友在唇齿茶香间,品尝月饼。方法6:餐后散步饭后适量活动,散步聊天,把握难得和家人月圆团聚之夜,也可以消耗部分热量。色泽鲜艳、气味芬芳的水果在中秋节期间也是人们的应节宠儿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由于要控制好血糖,面对如此诱惑却只能望而却步!因为水果中含有的大量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吃完后很容易引起血糖飙升。那糖尿病人到底怎么吃水果,又不影响血糖?以下4个方法让你“鱼与熊掌”兼得 ,其中记住最后2个方法就够了。1. 选择合适的时机当空腹血糖低于7.0mmo/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以下,血糖控制相对平稳,波动不大,这就满足了吃水果的先决条件。如果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可以用西红柿和黄瓜代替水果,等病情稳定后再吃水果。2. 在合适的时间吃水果水果一般作为加餐食用较好,而不是餐前吃水果,或饭后立即吃水果,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增加胰腺负担。3.选择合适种类的水果各种水果的含糖量不同,升高血糖的速度也不同。糖友宜选择含糖量低,升糖速度慢的水果。一般而言,苹果、柚子、猕猴桃、草莓、梨是较为理想的水果。4. 吃合适的量一般而言,一天吃水果的量不超过200克,同时减少25克主食,这样能够保证一日摄入的总热量不变。另外,由于个体差异,个体对同一种水果的反应也不同,最好能够在吃水果前后分别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情况,判断这种水果是否可以吃,吃的量是否适宜。然而,水果这么多,糖友不能每个都试一遍,其实低血糖生成指数的水果很多,大都适合血糖稳定的糖友食用的。比如说 ,猕猴桃的血糖生成指数值是52,草莓是40,苹果是36,桃子是28,柚子是25,李子是 24,而樱桃只有22。相比而言,米饭和馒头的血糖生成指数值分别是83和88。值得注意的是,血糖生成指数值比较高的水果,比如枣子103,西瓜72,菠萝66,所以,菠萝果块千万不要一次吃一大碗 ,西瓜也不要一次吃半个。每次吃一片就停嘴比较好。问题是,人们很少会吃一块西瓜就停下,所以在很多家庭当中,夏天吃西瓜对血糖上升的贡献往往比想象中要大 ⋯⋯最后,糖尿病饮食多样化,同时管住嘴迈开腿才是王道!祝各位糖友中秋佳节,安康愉快、幸福团圆!MDE-P-2019-18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发布了文章

再犯这些错,胰岛素不仅白打,血糖还控制不好

即使是已使用胰岛素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糖友其血糖达标率也仅有36.2%及39.9%,而糖友对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不到位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有调查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不规范注射现象普遍存在,而我国糖友的注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例如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注射笔用针头的重复使用、注射时手法错误及糖友被教育不充分等。这些问题影响了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从而导致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本期文章较长,先将内容结构写在前面,方便糖友们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1.   认识自己所打的胰岛素2.   胰岛素注射部位及注射时间点选择3.   正确保存胰岛素4.   若使用中效或预混胰岛素,注射前充分混匀5.   胰岛素注射注意事项01认识自己所打的胰岛素临床上胰岛素制剂可被分为超短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常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制剂(包括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及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制剂(包括预混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 见表 1) 。由于不同类型的胰岛素降糖作用和起效时间不同,注射部位的选择及注射时间要求也不同,糖友对自己所打的胰岛素要熟悉掌握,注射前要检查好,切忌随意注射,以免造成血糖控制不当,甚至因错打胰岛素类型而造成低血糖的发生。02胰岛素注射部位及注射时间点选择1.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根据可操作性、神经及主要血管之间的距离、皮下组织的状况等,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如图 1 所示。图 1 腹部边界如下:耻骨联合以上约 1 cm ,最低肋缘以下约1 cm,脐周 2.5 cm 以外的双侧腹部;双侧大腿前外侧的上1/3;双侧臀部外上侧;上臂外侧的中1/3。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吸收速率不受注射部位的影响,可在任何注射部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在腹部皮下的吸收速度较快,因此其注射部位首选腹部。胰岛素在大腿和臀部的吸收速度较慢,因此基础胰岛素的首选注射部位是大腿和臀部。早餐前注射常规的预混胰岛素时,首选注射部位是腹部皮下,以加快常规(短效)胰岛素的吸收,便于控制早餐后血糖波动。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时,首选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皮下,以延缓中效胰岛素的吸收,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2.胰岛素注射时间点03正确保存胰岛素胰岛素稳定性易受各种因素,如温度、光照情况和振动等的影响。因此,必须时刻关注可能缩短胰岛素有效期或者降低药效的各种因素。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温度。一旦温度超过25 ℃ ,胰岛素的活性会降低;在低于 0 ℃ 的条件下,胰岛素的活性会遭到破坏。因此,保存胰岛素时,应避免极端的温度条件。注意:1.  未开封的胰岛素(包括瓶装胰岛素、胰岛素笔芯和胰岛素预充注射笔)应储藏在 2 ~ 8 ℃ 的环境中,避免冷冻和阳光直射,防止反复震荡。2. 已开封的胰岛素可室温保存,在 28 天内使用是无菌的,但随存放时间延长,药物效价下降,因此应减少药液开启后的存放时间。具体每种胰岛素应遵循该产品说明书保存。3.  应当避免剧烈摇晃,这会产生气泡,降低给药的准确性。4.  如果室温超过 30 ℃ ,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应当贮存在冰箱中。注射前,应当使其回暖。比如可在手掌之间滚动使其回暖。04胰岛素注射前充分混匀胰岛素中效人胰岛素(NPH)和预混胰岛素为云雾状的混悬液,在注射前须摇晃混匀,若混匀不充分易造成胰岛素注射浓度不稳定,导致吸收不稳定,不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但糖友对于胰岛素混匀的方法却知之甚少。正确的做法:在室温下5秒内双手水平滚动胰岛素笔芯10次,然后10秒内上下翻转10次。每次滚动和翻转后,肉眼检查确认胰岛素混悬液是否充分混匀,如果笔芯中仍然有晶状物存在,则重复操作。但并非所有胰岛素混匀都是这样,例如, 50%和70%门冬/鱼精蛋白混悬液所需的混合时间可能比上述两个步骤更长。具体操作,请参考该产品说明书指示。05胰岛素注射注意事项:1. 安全注射:请不要太过用力地将注射笔推进皮肤,因为针头可能会扎到肌肉层。针头一定要保持相同角度,直到针头从皮肤拔出为止,以避免针头折弯。2. 注射深度:针头长度仅需足够成功穿透表皮和真皮层而到达皮下组织即为合适的注射深度。胰岛素注射位置应介于表皮和真皮层与肌肉之间的皮下组织。3. 注射部位轮换原則胰岛素注射轮换注射部位,以避免发生脂肪代谢障碍(脂肪增生或脂肪萎缩)为使胰岛素的作用达到更高的一致性,一定要保持在每天的相同时间注射在相同的区域。(例如一周内傍晚都注射在大腿)。如果是使用胰岛素类似物,也建议采用相同区域相同时间的原则。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发布了文章

这种好“药”,既能降糖又能预防并发症,值得每个糖友使用

糖尿病综合治疗中包括“运动”,运动既能降糖又能预防并发症,值得每个糖友使用。鉴于糖友们的情况多样,今天就梳理出针对不同糖友的运动方案,可以帮助大多数糖友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有哪些情况不适合运动?如果您有下列情况中的任何一项,请禁止运动,等病情控制稳定后再渐渐运动: 空腹血糖>16.7 mmol/L 反复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 有DKA等急性代谢并发症 合并急性感染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严重肾病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危及到生命的病情。有糖友问:我腿脚不方便,怎么进行运动呢?还有些糖友有严重的糖尿病足,只能卧床休息,也不知道怎么进行运动。其实这些都不是限制运动的理由,只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很重要。运动时间要选好,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餐后立即运动会影响消化和吸收。2型糖友的运动时间一般安排在餐后1-2h,国内有研究报道认为餐后90分钟进行运动的降糖效果更好,糖友可以在避免药物高峰作用的前提下,优先选择餐后90分钟运动。1型糖友的运动时间最好选择早晨,在胰岛素使用前进行,以减少低血糖的反应。运动频率很重要,不要前功尽弃有研究显示,一次运动对血糖的降低和稳定效果可以持续2-3天,为了不让运动的控糖疗效中断,2 型糖友每周有氧运动不要少于3次,每周安排2-3次力量训练为宜,根据训练量的大小,两次训练之间可间隔1-2天,但是为了达到长期的控制血糖效果不能超过72小时不运动,患者的运动频率最好具有周期性,运动要长期进行甚至终身坚持,如果每次运动量小且患者身体允许,则每天坚持运动一次最为理想。运动量根据运动目的来确定糖友们可能都知道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血糖,但是不同病情的糖友在目的上会有侧重。肥胖型糖友的目的侧重于降低体重,所以运动量要达到降低体重的目标。一名肥胖型糖友每日要减轻多少体重为好,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目标,一般认为以每日减轻体重50g比较合适,折算出热量,每日大概需要消耗450kcal。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糖友,运动的目的在于增加肌肉运动,加快糖代谢,让细胞快速吸收葡萄糖,使胰岛素的敏感性更加提高。所以要控制运动量,不可过大也不可过低,保持体重,根据自己情况每周安排2-3次力量训练。消瘦型糖友的目的和体重正常的糖友一样,都是为了增加糖代谢,但是消瘦型糖友要注意运动不可过量,通过饮食和肌肉锻炼来增强体质和体重,所以可以适当减少有氧运动时间,增加肌肉训练的时间和强度。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表给出不同糖友的运动方案:活动不便的糖友也可以运动  腿脚不方便的糖友或者因为糖尿病足卧床的糖友,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轻度运动。1、揉腿肚以两手掌紧挟小腿肚旋转揉动,每侧20-30 次,两腿交换6 次,以疏通血脉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2、干洗腿用双手先紧抱一侧的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自上而下按摩一直到脚踝,后再从脚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部。用同样方法按摩另一条腿,以促进血脉流畅。3、甩腿一手扶墙或者扶树,先向前甩动小腿,脚尖向上向前抬起,然后向后甩动,脚面绷直,腿也伸直,两腿轮换甩动,每次甩80-100 次,以提高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4、扭膝两脚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揉动数十次,然后再换另一方向揉动5、搓脚将两手掌搓热,然后用两手掌搓脚心各100 次,可防止足部酸痛、乏力、麻木,促进脚部血液循环。6、蹬腿入睡前平躺在床上,双手紧抱后脑勺,由缓到急地进行蹬腿运动,每次3 分钟,然后换另一条腿,反复8 次,可使腿部血液流畅。7、揉纸球在一个大盆内放入两张废纸,单足踩入盆内,用单足将纸揉成一个纸球,然后换纸,再用另一只脚重复揉搓。此方法不仅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也非常适合运动能力较差者,可提高足部各关节的灵活性,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MDE-P-2019-6

发布了文章

粽子的热量陷阱,糖友如何吃更健康控糖?

剥下层层的外衣,剖开紧密的糯米表层,金黄色的蛋黄、肥瘦参半的五花肉、鲜嫩多汁的香菇、甜而不腻的栗子、鲜味十足的虾米,不禁令人赞叹,这简直是人间极品啊!这就是端午节的代表食物 ——「粽子」喜欢吃粽子的朋友都会把握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趁机大快朵颐一番。然而,糖友可不能这样无节制大饱口福,而是小心翼翼的计较份量。一般市面上的糯米粽,丰富的内馅再加上高油、重盐或重糖的烹调方式,往往造成粽子高热量、高脂肪。若不忌口而食用过量,更可能加重身体的负担,造成高血糖。如何吃的安心、食的健康,血糖稳稳的,是糖友每年端午节的首要任务。在解开粽子外衣前,糖小诺为各位糖友送上安心享用粽子三招式,请收好!第一招:注意粽子的食材粽子的品种繁多,一般咸味粽子常含有蛋黄、五花肉,由于蛋黄和五花肉含有不少胆固醇和脂肪,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若进食过多,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粽子的主要成分为糯米。但糯米的血糖生成指数较高(糯米饭GI:87.0),也不易消化,若有慢性胃炎、肠胃病的糖友,因本身消化功能较差,食用过量可导致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等的情况,除了细嚼慢咽外,也必须适当摄取。重油、重盐或重糖的内馅可能造成血糖升高,所以食材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也出现很多健康粽或养生粽,会以五谷杂粮(薏仁、荞麦、小米等)来取代部分糯米,不仅能增加纤维素,更可以改善糯米高血糖生成指数和不好消化的缺点。第二招:控制摄入热量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其热量约为400~500千卡热量,相当于一碗半至两碗米饭的热量。吃了一个150克的豆沙粽,至少需要步行1.4小时才能消耗掉所摄入的热量。更多数据,如图表示:说明1. 市面上每颗粽子有大有小,以上均以150克粽子的热量为计算;2. 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步行1小时消耗的热量为168~270千卡;3. 粽子的热量随着粽子大小、内馅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请实际按你所购买的营养成分表的热量标示为准。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发布了文章

正当红,吃货糖友如何享受美味小龙虾?

每年的6-8月是吃小龙虾的最佳时间,在龙虾的生长过程中,6月份肉质变得饱满起来,6、7、8三个月是龙虾长得最为强壮的时候,也是最好吃的时候。面对美味的小龙虾,糖友又怎能抵挡得住诱惑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糖友能不能吃小龙虾?怎么吃才健康?首先,大部分糖友是可以吃小龙虾的因为小龙虾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水产品,蛋白质含量高。其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分别占鲜重的18.02%和2.05%,蛋白质中含17种氨基酸,总量为17.13%,其中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8.86%,必需氨基酸的比例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另外,小龙虾脂肪含量较低,含15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43.40%,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3.69%。这些特点使小龙虾有着较高的营养及良好的风味。第二,哪些糖友不能吃小龙虾呢?1.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糖友因为高蛋白饮食、高脂肪食物、蔬菜、饮料及酒类的日常摄入与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存在关系,因此,已经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糖友,在饮食上应该限制肉类、海鲜及贝类食物等。2. 对虾过敏的糖友虾类是引起过敏性疾病的常见食物之一,因进食虾类食品引起的超敏反应疾病包括荨麻疹、过敏性胃肠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严重者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对虾蟹一类食物过敏的糖友不能吃小龙虾。最后,糖友怎么吃小龙虾比较好呢?小龙虾是肺吸虫(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肺吸虫不仅耐高温,而且在动物体内时抵抗力也很强,浸在酱油、黄酒、盐水、醋里都不会被杀死。这种寄生虫在70℃以上的环境下至少可以存活5分钟,有时加热温度不高或者加热不全面,如烤、炸等加工方法都不能将寄生的肺吸虫幼虫全部杀死。而进食小龙虾导致肌溶解症的原因尚无明确定论。有专家认为,可能是小龙虾在生长过程中富集了某些能导致肌溶解的药物,也有可能是有的人对小龙虾严重过敏所致。因此,糖友在选购、食用小龙虾时,要注意下面这几点:1. 选购合法养殖场出产的小龙虾。检测数据表明,清水养殖的小龙虾体内重金属含量较低,而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体中捕捉的非养殖小龙虾,个头大小不一,老幼混杂,存在安全隐患。2. 小龙虾买回家后建议先放在清水中养1-2天,使其吐净体内的泥沙等杂质。3. 在清洗小龙虾时,先把鳃、细爪剪掉,再把嵌在它体内的一根黑色肠子抽去,虾壳最好用刷子刷洗干净。4. 烹制小龙虾时要烧熟煮透,温度要达到100℃,并持续10分钟以上直至熟透。对于存放在冰箱里的小龙虾,取出烧制时要延长煮的时间,因为小龙虾壳比较硬,冷藏之后会使肉更难煮透。建议糖友使用清蒸等少油方式进行烹饪,严格控制脂肪摄入量。5. 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和病菌大都集中在外壳、头、鳃和内脏中,因此不要食用其头和内脏。6. 在外食用小龙虾,建议选择合法经营的餐馆。大多数餐馆的小龙虾都是做好后端上餐桌的,食用前可以检查一下:如果尾部蜷曲,说明入锅之前是活的;如果尾部是直的,说明入锅之前已经死了。死的小龙虾是绝不能吃的,有中毒的风险。7. 小龙虾蛋白质含量高,做好后最好一次吃完;食用小龙虾不要过量,否则易引起消化不良,糖友也要注意每日将蛋白质的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的15-20%。如果您买的小龙虾每只重约50g,那么每只的蛋白质含量约为9g,您可以根据自己每日的蛋白质控制量来计算可以吃几只龙虾。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MDE-P-2019-15

发布了文章

糖友吃早餐应避免6大雷区,餐后血糖更好

吃好早餐,一天血糖更平稳,糖友吃早餐应避免以下6大雷区:雷区一:不吃早餐早餐作为一天的第一餐,对膳食营养摄入、健康状况和工作或学习效率至关重要。不吃早餐容易引起能量及其他营养素的不足,降低上午的工作或学习效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会影响血糖控制,不吃早餐会使血糖暂时维持在较低水平,却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之后又可能发生反跳性高血糖,使血糖失控,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状况。由于午餐和晚餐要把缺失的热量补回来,很容易进食过多,导致血糖反弹性升高,使血糖出现较大波动,进而影响全天的胰岛素调节。此外有研究发现,早餐缺失的营养难以通过其他方式补充。因此,无论多忙早餐不能省。雷区二:用面包、糕点或无糖饼干当早餐主食面包和蛋糕,质地柔软,容易消化吸收,膳食纤维含量极低,血糖生成指数高,糖友应尽量避免选择白面包和蛋糕当早餐主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糖友认为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无糖食品不需要控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各种无糖糕点都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下去也会升高血糖。雷区三:只喝稀饭需要提醒广大糖友的是,食物的软硬、稀稠、颗粒大小对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都有影响。因此,除了营养治疗的特殊需要外,煮熟谷类不必太长时间。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越多,淀粉糊化就越好,其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因此,不建议糖友只喝稀饭。众所周知,大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要高于杂粮粥。因为杂粮所含的膳食纤维的量高于大米,血糖生成指数自然就低了。因此,糖友想喝粥作早餐主食时,适当添加蔬菜或杂粮、杂豆,降低纯米粥的血糖生成指数。日常可以入粥的素食原料有:稻米类:糙米、紫粳米、黑灿米、绿稻米等。麦类:全麦粒、大麦粒、燕麦粒(或燕麦片)、黑麦粒。黄米类:黄小米、黑小米等。玉米类:玉米渣、玉米糁、玉米粒等。高粱类:红高粱米、黑高粱米、白高粱米等。荞麦类:甜荞麦、苦荞麦。淀粉豆类:红豆、绿豆、各种颜色和各种大小的芸豆、干豌豆、扁豆和蚕豆等。大豆类:黄大豆、黑大豆、青大豆、白大豆、小粒黑大豆等。薯类:马铃薯、甘薯、山药和芋头等。其他淀粉类食材:莲子、薏米(薏苡仁)、芡实(鸡头米)、栗子、皂角米、西米(木薯淀粉制)。雷区四:就着咸菜配早餐很多家庭习惯在早餐时吃咸菜。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少吃盐是健康的饮食之道。有很多食物常常含有较多的盐或钠离子,如腌肉、腊肉、奶酪、色拉酱等。长期摄入过量的盐,会与高血糖、血脂紊乱和高胰岛素血症一起诱发高血压病,并且加速和加重糖尿病其他大血管并发症的进展。每日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对口味较重的患者可提倡选用低钠盐。建议糖友将咸菜换成凉拌菜,如凉拌菠菜、凉拌芹菜花生、凉拌黄瓜、凉拌西红柿等。对糖尿病病人来说,醋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从而降低血糖的上升速度,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对血脂和血压较高的患者来说,在调味控制盐的同时,增加醋的用量,有利于在较低的盐量下保持菜肴的适口性,醋中丰富的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也有利于改善营养平衡。因此,糖友做凉拌菜时不妨加点儿醋。雷区五:早餐吃得太晚早餐距离前一晚餐的时间最长,一般在12小时以上,体内储存的糖原已消耗殆尽,应及时补充,以免出现血糖过低。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会出现饥饿感,大脑的兴奋性随之降低,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或学习效率。雷区六:早餐太单一大多数情况下,早餐只有主食,或加一杯豆浆或牛奶,显然这样搭配不合理。想要吃得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食物的种类,食物品种尽可能多,这样可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对于糖友来说真正健康的早餐应该这样吃:水果+蔬菜+奶制品+谷类。营养学家曾说“早餐吃得要像皇帝一样”,指的就是吃的东西要营养全面,牛奶、鸡蛋、主食、水果、蔬菜样样要有。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MDE-P-2019-18

发布了文章

想要身体好血糖好,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去年冬天很特别,本应是白雪皑皑一片,结果去年的冬天一场雪都没有下,气温在零度徘徊。正在这时候,我突然感冒了,自觉周身酸痛,乏力发冷,咽痒,老是禁不住干咳。本来想吃点速效伤风胶囊之类的感冒药,看说明书里面含有咖啡因,目前咖啡因对血糖的作用有争议。从另一方面考虑,从症状上看明显是病毒性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一两周会自愈,于是我也没在意,也没吃药。但凑巧感冒期间单位也很忙,天天早出晚归,于是感冒一直也没好。因为这是我患糖尿病以后第一次感冒,经常听糖友说感冒会引起血糖增高,我一直监测,但血糖和以前没发现太大变化。可能跟我自己胰岛功能也有相关,我的血糖本身也比较稳定。某一天,我突然发现嗓子由发痒变成疼痛了,喝水吃东西都很疼,这时我已经感冒10天了。周身酸痛的情况已经没有了,当天晚上,我不得已吃了两片速效伤风胶囊,病情没有好转,自觉周身有些发冷,老婆摸了摸我的额头,说我发烧了,我不太相信,加上已经深夜了,就睡了。第二天中午,我自觉嗓子疼的厉害,吃点东西都费力,突然自觉周身冷的厉害,盖被还冷,我知道我要发烧了。到了晚上,周身感觉像火烧一样,测体温37.6摄氏度。我觉得我不能再挺了,正好在医院上夜班,急查了血常规。结果如图所示:白细胞和分属都高于正常,怀疑是病毒性感冒合并细菌感染了。赶紧吃了2片头孢克肟分散片。晚上因为发烧吃的也不多,就吃了一小碗米饭和西红柿牛肉。测了一次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是8.4mmol/L,这是我感冒以后测得最高的餐后血糖。我个人感觉普通感冒会影响血糖,但发烧对血糖的影响更大。原因是人体发热后处于应激状态,身体分泌升糖激素增多,拮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就这样,一直低烧反反复复持续了3天,吃了3天消炎药,终于不发烧了。期间血糖空腹还算和以前没变化,餐后2小时血糖大概能高出1到2 mmol/L。不发烧的当天,血糖仍然偏高,可能是机体仍在应激状态。又过了3天,感觉嗓子也不疼了,血糖也恢复以前的状态了。这场感冒持续了半个多月之久,感觉自身免疫力比没有得糖尿病之前差了不少,以前感冒一般也就一周就好。深刻反思了一下,我以前太看重血糖数值的完美,刻意少吃,需求的热量跟不上,营养更跟不上。感冒虽然好了,但感觉身体很虚弱,特别怕冷,走路多了就感觉很累。我(我是一名内科大夫,我可以自己调整治疗方案,大家调整方案还得找专业的医生处理,不要自己随便调整降糖方案)决定调整治疗方案,首先放宽血糖控制目标,允许偏高一些;其次,增加主食和副食的份量。餐后2小时血糖有时7~8 mmol/L,但感觉身体有力气了,不太怕冷了,感觉精力充沛了。以前对饮食均衡不太在意,总喜欢偏低的血糖值,这次感冒给我及其深刻的教训,糖尿病人一定不要只看漂亮的血糖值而限制饮食,必要时借助药物来帮忙。因为糖人感冒严重也是很麻烦的,轻者影响控糖,严重者会并发肺炎甚至酮症酸中毒。另外,一定要保证充足营养,提高自己的免疫力,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现在的我感觉身体比感冒前精力旺盛了许多,虽然吃的多了些,但精神状态和睡眠都好了许多,血糖反而更好了,可见糖尿病人的饮食管理是个系统工程。MDE-P-2019-3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发布了文章

怪不得血糖总是高,原来糖友吃晚餐时犯了10个错

晚餐与次日早餐间隔时间很长,所提供的能量应能满足晚间活动和夜间睡眠的能量需要,因此,晚餐在一日三餐中占有重要地位。晚餐不科学,身体易生病,让我们来看看晚餐应该避免的那些雷区吧。吃得太晚晚餐时间在 18:00~20:00 为宜,用餐时间宜在 30分钟左右 ,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进餐时间过短,不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及消化液和食物的充分混合,影响食物的消化,会带来胃肠不适;进餐时间太长,会不断地摄取食物,导致食物摄取过量;晚餐吃得过晚,睡觉时尿液聚积在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尿路中尿液的钙含量就会不断增加,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尿路结石。吃得过饱晚餐吃得太多,易导致肥胖、胰腺炎、结石、多梦、肠癌、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无论哪种进餐方式,一日三餐都是不能少的。俗话说得好,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晚饭宜清淡且量少。晚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所需要总能量的30%~40%,晚餐的谷类食物应在125克左右,可在米面食品中多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糙米和全麦食物。这类食物既能增加饱腹感,又能促进肠胃蠕动。另外,可选择动物性食品50克,2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制品,150克蔬菜,100克水果。吃得太油晚餐过于丰盛和油腻,会延长消化时间,导致睡眠不好。有研究表明,经常在晚餐进食大量高脂肪和高蛋白质食物,会增加发生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性。晚餐以脂肪少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不吃主食有人错误地认为吃主食会增肥,事实上,致人肥胖的原因是因为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 的能量,而不是摄入主食。只吃蔬菜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所需,不能提供五谷杂粮所能提供的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反而会引起一些疾病。在外就餐特别是聚餐时,容易忽视主食。点餐时,宜首先点主食或蔬菜类,不能只点肉菜或酒水;就餐时,主食和菜肴同时上桌,不要在用餐结束时才把主食端上桌,从而导致主食吃得很少或不吃主食的情况发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主食宜清淡。带有油、盐或肉的主食要少吃,如葱花饼、炒米饭、馅饼、肉饼和肉丝面条等,这些主食会导致摄入更多的油和盐,给身体器官带来更大的负荷,不利于健康。吃烧烤中国人吃烤制食品,通常是在外面小摊上吃碳烤的羊肉串,或者在烧烤店里吃烤肉。这种碳火烧烤的方法并不安全,容易引导入致癌物质——苯并芘之类,给自己带来健康隐患。如果在自家烤箱中制作烤肉,就没有这样的麻烦,因为烤箱的温度非常稳定,设定在200℃,就不会跑到250℃,而苯并芘之类要到将近300℃才会大量产生。有测定表明,电烤箱制作的羊肉串和碳火烤羊肉串相比,其中的苯并芘含量只有前者的十几分之一。还有测定发现,焙烤食品中虽然 会含有丙烯酰胺,但含量也比较低,不及油炸食品那么高。总体来说,用烤箱来制作食品是相当安全的。西方人之所以对烤这种加热方式青睐有加,主要是因为它无需要放油,不增加脂肪含量,自然也少了油烟的困扰。减少了烹调油的需要,一方面可以减少购物开支,更要紧的是减少了这些脂肪堆积在身体上的可能。外出饮食无节制中国香港的媒体报道称,调查显示,男性每周超过四晚外出用膳,患肥胖及高血糖会比一般男性高,而患代谢综合征的概率也会高1倍。美国的一些研究表明,人们的健康状况,特别是体重和慢性病的发病率,往往与“美食地貌环境”相联系。所谓美食地貌,就是人们生活区的周围是否餐馆密集,这些餐馆中是不是提供了大量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有研究者报告,越是街区中密布快餐店和西餐馆的地区,居民的肥胖问题就愈加严重。在外吃饭,谁不想吃香的喝辣的,有谁会考虑吃青菜、豆腐和全麦馒头?希望糖友从关爱自身健康的角度,在外就餐时一定要有所节制,点一些蔬菜、豆类和粗粮之类的食物,尽量让自己吃得既营养又健康。不限酒饮酒不利于控制糖尿病,酒精会产生很高的能量,空腹饮酒易导致低血糖,长期饮酒会引起肝功能受损,酒精还降低脂肪在体内的消耗率。因此,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不应饮酒。对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适当饮酒时应设计严格的饮食计划。如每周1~2次,不饮用烈性酒,每次啤酒200~375毫升,相当于普通玻璃杯1杯或易拉罐装的1罐,或葡萄酒100毫升,相当于普通玻璃杯半杯。有的人根据自身的特点,也许要更少,血糖水平不稳定时,尽可能不喝酒。吃饭加饮酒往往感觉上更体现热情和亲密的关系,并能烘托气氛。若饮酒应适量,注意饮酒时不过分劝酒、不酗酒,适量而止,则可心情愉快。每个人对酒精的耐受程度有差异,有些人喝一点儿酒就会产生过敏反应,甚至昏迷;有些人虽然耐受力强,但过度饮酒对身体产生很大损害,可导致急慢性酒精中毒或酒精性脂肪肝,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 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高血压或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边看电视边用餐饭桌上,家长可了解孩子对食物的喜恶,对味道的习惯等,以便可调整烹调做法或及时纠正和引导儿童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养成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习惯,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边吃饭边看电视往往忽视了食物的味道,影响食欲。另外,会抑制消化器官功能,致使消化液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饭桌上,了解老人胃口的好坏,了解最近食物摄入多少,是了解老人健康情况的重要指标。照顾年长老人、陪伴老人进餐,是儿女的责任和义务。家庭饭桌,比较容易控制食量,按需备餐,合理分餐,容易掌握膳食的营养搭配。分餐能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定量配制,减少食物浪费。边吃边聊用餐要专心致志,清楚自己所吃的每种食物,若心不在焉或边吃边聊,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吃下过多的食物,而使饮食计划失效。同时,进食速度要慢,要细嚼慢咽。睡前不加餐糖尿病患者一般是每日三餐,视个人不同情况,每天也可4~6餐。如因工作或环境关系而无法在两餐之间加餐的话,可以只吃三餐,但是服口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尤其是注射胰岛素者,一般特点是在下午15:00~16:00,以及临睡时必须吃一点加餐,以预防血糖过低。病情不稳定,早晚饭前必须各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的患者,睡前的宵夜不能忘记,以防不测。从事夜间工作或学习的人,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增加。如果晚上工作或学习到深夜,晚饭到睡眠的时间间隔5~6小时或者更长,一方面,要保证晚餐的营养摄入,要吃饱,不宜偏少;另一方面,睡前要适量加餐。一杯牛奶,几片饼干,或一个煮鸡蛋,一块点心等,都可以补充能量和营养。以下食物的量相当于一个交换份: 1个约55克大小的鸡蛋 牛奶半杯为110毫升 1份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少5克脂肪,少产生40千卡能量。 豆浆半包为200毫升 4块苏打饼干重约25克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MDE-P-2019-21

发布了文章

血糖居高不下,不妨找找这12种原因

糖友咨询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血糖为什么老是居高不下?或是忽高忽低、反反复复?影响血糖的因素众多,涉及到饮食、运动、心理、用药、诊断、监测等方方面面,具体到每个患者又不尽相同。糖友不妨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01  饮食不合理糖友常见的饮食不当有: 饮食不控制、每天摄入过量或偏食、爱吃高脂肪的食物等。 糖友对于喜欢吃的水果没有充分的认识,意识不到吃水果后升高血糖,随便进食,没有掌握控制份量。 在节假期间糖友暴饮暴食,不加节制。 随意饮酒(空腹饮酒可导致低血糖发生)。对策: 控制总热量摄入,以维持理想体重。 平衡膳食,使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均衡。 定时、定量、定餐。 坚持少量多餐。02  缺乏规律运动由于各种原因,糖友运动容易出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运动应该持之以恒,有研究发现,如果运动间歇超过3天,已经获得的胰岛素敏感性会降低,运动效果及积累作用就减少。此外,不要做高强度的无氧运动,反而会升高血糖。对策:运动频率一般以1周3~7天为宜,具体视运动量的大小而定。如果每次的运动量较大,可间隔一两天,但不要超过3天,如果每次运动量较小且患者身体允许,则每天坚持运动1次最为理想。03    药物使用不当首先,糖友所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不足以把身体的高血糖降到正常的水平。还有糖友因为其他疾病,服用一些会引起高血糖的药物,或者服用某些止咳糖浆等高糖的药物,也会引起血糖高。有些糖友没有严格按照胰岛素注射方法,随意调节胰岛素剂量。对于用药之后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的病人以及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部分糖友,不肯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对策:对于药物使用不当的糖友,应该定期参加糖尿病的知识教育,每次取药后再回来向护士询问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停药须征求医生的意见。若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应听从专业医生建议接受治疗。04  忽视血糖监测有些病人不重视血糖监测,吃药凭着感觉走,这样血糖很难得到良好控制。对策:定期的血糖监测,有助于了解病情,指导药物调整。通过监测,可以发现没有控制好的原因,例如饮食问题、运动问题、用药问题或其他的生活细节问题等等,都能在这个系统监测的记录中得以反应。尽可能避免引起血糖升高的事情或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真正做到把血糖监测作为调整患者生活的依据。记录中应该包括每天监测的时间、血糖值和饮食量、进食量与时间,特别是胰岛素剂量与注射时间,每天的运动量、运动时间、特别的事件(如发烧等)。病情不稳定的老年糖友,更是需要加强血糖监测。05  胰岛功能衰竭2型糖友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将逐渐减退以至完全衰竭。许多降糖药物(主要指胰岛素促泌剂)发挥药效的前提是糖友尚保留一定的胰岛功能,因为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的。当糖友胰岛功能严重降低,这类药物(主要指磺脲类药物)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致使血糖居高不下。对策:2型糖友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降糖药和起始胰岛素的联合治疗。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06  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讲就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多见于肥胖患者。对策:如果存在胰岛素抵抗,必须配合使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单独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效果欠佳。07   体重超重或肥胖若过于肥胖,往往导致脂肪细胞明显增大,使得胰岛素作用明显降低,为了确保血糖值能够保持正常,胰岛素β细胞会有明显增大现象,由此使得胰岛素分泌量明显提高。若太肥胖极易导致胰岛β细胞承受过重负荷而受到损伤,从而使得胰岛素无法充足分泌,由此发生高血糖病变。对策:很多人认为减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预防肥胖要做好两件事:管住嘴、迈动腿。管住嘴:1.   晚饭要少吃2.   吃饭要细嚼慢咽3.   少食多餐4.   餐前喝汤5.   可两餐之间安排吃水果6.   吃食物的膨胀剂:食物膨胀剂是医院特制的一类食物。在餐前用一大杯水浸泡后就膨胀开,这种物质最多增加饱感,但是一点都不被吸收,而且还带走了20%的脂肪含量。适合食量确实很大,吃了以后还有饥饿感的人。迈开腿:运动需每天坚持半小时运动30分钟左右,可以选择快速步行、爬楼梯、跳绳等方式减肥。08  情绪不稳定糖友如果情绪不稳定,容易引起高血糖。有些糖友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患糖尿病后,心理上难以接受,导致心情抑郁、焦虑,这些都会使血糖水平升高;有些糖友经济状况不好.无法承担医药费使得心理负担加重。对策:对于心理压力比较大,情绪不稳定的糖友,更应该学习关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人员的帮助,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进行压力接种训练,学会应对压力的技巧并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通过听音乐、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调节情绪。这些都对缓解心理压力有帮助。09  合并其他疾病比如糖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腹泻的症状时,会导致糖友产生应激性血糖水平升高;另外糖友如果并发前列腺炎,进行治疗时服用了含糖药物,也会致使血糖水平增加。对策:这种情况下,糖友要先进行其他疾病治疗,如上呼吸道感染,应及时控制感染,腹泻时及时治疗腹泻。在就诊其他疾病时,也应该告知医生自身患有糖尿病,避免使用含糖类药物。10 身体有炎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病程长,糖友体质差,易合并感染,且为反复、混合、多系统感染。对策:对并发感染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通过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11 睡眠不足近来发现睡眠不足已成为形成空腹高血糖素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使空腹血糖长期达标的主要因素。对策:糖友每天需保证6-8小时的睡眠。长期失眠或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12   没有正规治疗糖友对糖尿病及愈后认识不足,有部分糖友满不在乎,有部分糖友则有病乱投医,轻信道听途说或虚假广告,相信中草药或偏方治疗。有的糖友害怕或怕麻烦,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不监测或不按规定时间监测血糖,或只测尿糖。这些原因都会导致糖友长期持续高血糖状态,或血糖波动较大,必然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各种并发症。对策:这部分糖友要积极参与糖尿病的宣传教育,积极进行有益的运动,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及热卡供应。并且定时定量服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要定期复诊,坚持终生用药,也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定期复查空腹及餐后血糖,必要时要测定糖化血红蛋白。MDE-P-2019-21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发布了文章

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标准是多少?一表读懂

血糖控制标准不能 “一刀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究竟在什么范围为宜?这个标准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对于年轻患者、预备做手术的患者以及糖尿病孕妇应从严控制血糖;而对于老年人、儿童、有严重慢性并发症或预期寿命有限者,控制血糖标准不宜过严。严控血糖好处多众所周知,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临床实践和研究均认为,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从这个角度上讲,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严控血糖风险大正所谓“有其利必有其弊”严格控制血糖的弊端就是低血糖风险增高,如果是轻度低血糖,只要适当进食即可很快恢复,不会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但若是发生严重低血糖没能得到及时救治,则会给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血糖控制目标应当“两全其美”严格控制血糖固然益处多多,但低血糖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而严重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比高血糖更甚。因此,对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要兼顾获益与安全。不同人群,标准有别1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儿童的饮食可能很不规律,日常活动量变化也较大,缺乏对低血糖的自知力及应对能力。如果追求过于完美的血糖目标,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还可能因营养摄入不足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另外频发低血糖可影响日后孩子的智力。因此,应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2普通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但不同的糖友,其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要因人而异。对于普通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血糖控制标准如下: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3糖尿病孕妇高血糖对孕妇及胎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糖尿病孕妇的血糖一定要严格控制,使其尽可能维持在正常人的水平。按照《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的推荐建议,不同的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标准不一,如表2所示:注: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怀孕24周后,做糖耐量筛查时被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是指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或妊娠期首次产检被诊断为糖尿病。4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成年人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较大,而且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老年患者可在没有明显低血糖先兆的情况陷入昏迷状态;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非常危险。因此,老年患者的标准也比成年人相对宽松。5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对于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或血糖波动大、频发低血糖(如“脆性糖尿病”)的患者,或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有晚期癌症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也应适当放宽。6围手术期患者高血糖状态一方面会增加手术的风险(例如诱发酮症酸中毒),降低机体免疫力;另一方面,高血糖也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因此,对围手术期患者的血糖控制也较为严格。对多数住院患者推荐血糖控制目标为 7.8~10.0 mmol/L ,对少数患者如低血糖风险低、拟行心脏手术者及其他精细手术者可建议更为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6.1~7.8 mmol/L,而对重症及低血糖风险高危患者可制定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以一般控制目标为基础,个体化制订控制目标为原则。有些情况下目标可以适当放宽,调整目标的关键原则是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和避免血糖过度波动。总之,良好的血糖控制应从制订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开始。MDE-P-2018-44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发布了文章

血糖高了怎么办?10个妙招降下去

血糖高跟自己不健康生活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如何将血糖控制好,今天糖小诺给大家总结了10个控糖妙招看看这个10降糖办法,让控制血糖不再难。对于糖友来说真正健康的早餐应该这样吃:水果+蔬菜+奶制品+谷类。营养学家曾说“早餐吃得要像皇帝一样”,指的就是吃的东西要营养全面,牛奶、鸡蛋、主食、水果、蔬菜样样要有。先吃蔬菜,其次吃肉类,最后吃主食。先吃蔬菜容易有饱腹感,有利于控制主食的摄入,同时控制进餐时间容易在有饱腹感时能及时中止继续进食,这对控制餐后血糖特别有好处。这样的吃法还能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而无论对于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每日足量食用绿叶菜十分重要,而在吃主食前食用适量蔬菜很可能对控制餐后血糖波动有所帮助。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20-30下,只有这样,饱腹感才能有充足的时间反映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再反馈地指挥你的“口”和“手”,告诉你“该停止了”,不至于吃得过多。建议早餐进餐时间为15-20分钟,中晚餐为30分钟左右。糖尿病患者各种肉都能吃,但是从蛋白质结构是否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角度来看,鱼肉好于鸡肉、鹅肉,鸡肉、鸭肉鹅肉又比猪肉、牛肉、羊肉好。所以,糖尿病患者选择肉类食物时“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腿的”。首选深海鱼类、淡水鱼,每天吃100-150克为宜或每周2~3次。吃得过饱,容易把胃撑大,很容易饮食过量,导致血糖升高。饮食量大,会导致肥胖,进而引发各种与肥胖相关的疾病问题。建议糖尿病病友每餐吃七分饱。七分饱指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只要饮食多样化,吃七分饱就可以保证营养摄入,长期坚持,不仅有助控制体重,还有利于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糖友而言,早午两餐间隔时间过短、午晚两餐间隔时间太长、进餐不定时等问题,是导致血糖控制不好的重要原因。科学的进餐时间安排应是:两餐间隔5-6小时。早餐时间最好不要迟于7:00,晚餐时间最好别晚于19:00。晚饭后最好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等。有学者报道,餐后90分钟进行运动与餐后60分钟或30分钟进行运动相比,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即时降糖作用最强。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优先考虑有利于减轻体重或对体重影响中性的药物。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友合并肥胖,建议联合使用至少一种其他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α-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从而减轻因胰岛素剂量过大而引起的体重增加。其中,GLP-1受体激动剂可显著减轻患者体重。国内研究表明,我国血糖不达标以餐后血糖为主。积极的餐后血糖监测能带来轻度的减重效应,并减少甘油三酯的水平,并且,对于糖化血红蛋白已经达标的糖友,仍会带来血糖、体脂和体重的进一步受益,会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心血管好处。睡眠质量差,会改变瘦素与饥饿激素调节热量的能力,导致热量增多,引起了胰岛素的抵抗。胰岛素的抵抗,引起空腹血糖升高,继而导致餐后血糖的升高。睡眠节律差,导致了葡萄糖的细胞摄入被抑制,诱导游离脂肪的摄人,增加了胰岛素的抵抗,导致了血糖的升高。因此,早睡早期,保持生物钟稳定是糖友控糖的日常方法之一。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MDE-P-2019-18

发布了文章

东南西北中—中国糖友饮食控糖图鉴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特色,对糖友来说,有的地方饮食可能会造成血糖控制不佳,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我国东南西北中几种典型的地方饮食对血糖的影响。食盐爱放多少就多少之东北篇东北饮食主要以肉食类为主,尤其是肥猪肉摄入过多。另外,饮酒在东北具有悠久历史和酒文化,无论大人小孩都能喝点,饮酒会导致高血脂和高血压,喝酒时不吃主食,吃的菜类也就相对较多,同时脂肪摄入也增多,又加重了血脂的增高。东北普遍摄入盐分过多,以咸食为主,高血压也就相对更多。因此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为了防控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倡导东北的朋友养成低盐饮食、控制体重和血糖、戒烟限酒和经常锻炼的健康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选择少油少盐的烹调方式,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 30g 以内,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 6g。一日三餐不离面之西北篇面食文化是中国西北部关中地区人们饮食生活的核心和主流,这主要基于该地区的麦作文化传统。“一日三餐不离面”,这句话是面食在当地人饮食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对他们而言,只要一餐没面食,吃再多其他种类的食物都吃不饱,并感到只有吃面才有力气干活,干起活来才不累。由此可见,当地饮食习惯皆以面食为主。以面食为主的朋友要特别注意血糖的控制,建议糖友选择全谷物面条或高筋面条,煮面时宁硬勿软,吃面时控制速度和量,注意搭配蔬菜和肉蛋类食物,不要喝面汤。 辣椒与油的碰撞之四川篇川菜本身口味较重,烹饪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用油量和用盐量是影响菜品味型的重要因素。因此,川菜含油量一般较多。而且川菜的重口味除与辣椒有关外,用盐量大也是原因之一。从饮食健康的角度来看,过多的油、盐摄入容易给身体带来一定影响,如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友机体的钠交换与盐敏感性增加,更容易发生高血压。因此,四川的糖友不要一味追求重口味的刺激,多采用少盐、少油的清淡饮食,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控制都有帮助。老火靓汤之广东篇广东饮食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老火靓汤。说起广东的“老火汤”,饮过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正”!广东靓汤不仅味美,还有多种选择,可以日日换口味。老火汤的“老”主要指的是“火候”,百姓普遍认为汤水火候越“老”,汤料的精华析出越多,味道也更为浓郁香醇。但实际上,老火汤的磷浓度很高,蛋白质含量较低,有非常高的磷蛋白质比值。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病理生理表现。爱喝老火汤,又想保健康,不妨试试“中火汤”。所谓的“中火汤”,就是把煲汤的时间缩短到1 个小时左右,再利用一些小技巧来保持汤水浓郁的味道。一般用于汤中的药材,如黄芪、党参等其实用文火煲四五十分钟就可以了,煲的时间太长反而会影响其有效成分。口味偏甜之上海篇上海菜传承了本帮菜的烹饪技术,以红烧、生煸见长,口味较重,重油重酱油,颜色发红,深棕色,再配上糖,所以口味偏甜。喜欢上海菜的糖友要注意了,在食物中加入糖和酱对控糖不利,且油和酱的加入容易让脂肪摄入超标,所以烹饪时要注意控制菜中的糖和油量,清淡饮食。重油之安徽篇历来,由于徽州民间平时烹饪用油较重,农家也形成了养猪存油的习惯。每年饲养生猪少则一两头,多则三、四头。于春节、端午、中秋等节将生猪宰杀后,一定要留足自食的肉和油,多余的才卖与店家。在高脂环境下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中β细胞凋亡增加是主因。研究发现,高脂肪饮食可以损害胰岛素信号通路,从而使血糖升高。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出,脂肪摄入量和能量摄入量的增加,是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因此,安徽地区的朋友一定要控制饮食中的油量,少油才能控糖。总之,糖友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食物多样化,适量定时为基本原则。更多正确的饮食控糖知识,请关注糖尿病网,糖尿病网会不定期给广大糖友介绍正确的饮食方法。MDE-P-2019-15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发布了文章

糖友这5种情况需要胰岛素出马,别再耽误了!

在抗击糖尿病的战斗中,胰岛素功不可没,它该何时“上战场”,需要医生像将军一样灵活指挥。胰岛素“出马”时机一1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以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基础+餐时”强化胰岛素治疗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包括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4次)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出马”时机二新诊断血糖很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建议推荐,对于 HbA1c ≥9.0% 或空腹血糖 ≥11.1 mmol/L 同时伴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可考虑实施短期( 2 周至 3 个月)胰岛素强化治疗。而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通过迅速降低血糖,减轻糖毒性和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改善β细胞功能,改善糖脂代谢,从而减少降糖药物用量。胰岛素“出马”时机三新诊断很难分型的糖尿病患者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分型困难,与 1 型糖尿病难以鉴别时,可首选胰岛素治疗。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症状得到显著缓解、确定分型后再根据分型和具体病情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胰岛素“出马”时机四口服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2 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降糖药和起始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专业临床内分泌医生会根据糖友的具体情况,帮糖友可选用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起始胰岛素治疗。 1.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中基础胰岛素的使用:① 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当仅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保留原有各种口服降糖药物,不必停用胰岛素促泌剂。② 使用方法:继续口服降糖药治疗,联合中效人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睡前注射。起始剂量为0.1~0.3 U·kg - 1 ·d - 1。糖友根据自己的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 3~5 天调整 1 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 1~4 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③ 如 3 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不达标,糖友应去医院再次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2. 预混胰岛素的使用:① 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临床专业医生会根据糖友的血糖水平,帮助糖友可选择每日 1~2 次的注射方案。当糖友 HbA1c比较高时,使用每日2 次注射方案。② 每日 1 次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 0.2 U·kg - 1 ·d - 1,晚餐前注射。糖友根据自己的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 3~5 天调整 1 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 1~4 U 直至空腹血糖达标。③ 每日 2 次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 0.2 ~ 0.4 U·kg - 1 ·d - 1,按 1 ∶ 1 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根据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分别调整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 3~5 天调整 1 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 1~4 U ,直到血糖达标。④ 1 型糖尿病在蜜月期阶段,可短期使用预混胰岛素每日 2~ 3 次注射。胰岛素“出马”时机五体重显著下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出马”时机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所有口服降糖药均缺乏长期安全性的数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过严格的饮食管理和运动疗法后,血糖仍不能有效控制时,应首选胰岛素治疗控制。胰岛素“出马”时机七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和严重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透压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等,需立即接受胰岛素治疗。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应激状态(如急性严重感染、大手术、外伤等)、发生慢性严重并发症(严重肾功能不全)时,宜采用胰岛素治疗。MDE-P-2019-2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发布了文章

糖尿病人怎么吃:解密16种常见的谷薯类食物食用宜忌

需要强调的是:不要错误地认为不吃或少吃主食就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每天的主食量至少要有3~4两。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摄入量,有经济有条件的糖友应每年在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摄入量。世界上没有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只有摄食多种食物才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此,提倡一日摄入多种食物。今天,糖小诺为你解密16种谷薯类食物的食用宜忌,一定要收藏并分享给好友哦!01  稻米能量*:348千卡血糖生成指数(GI)*:高(大米饭GI:83.2)控糖提示:与小麦相比,能量接近,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稍高,蛋白质略高。加工越精细,其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含量越低。宜忌:糖尿病患者宜食*注:1. 每100克可食部分的能量值参考。2. GI大于70为高GI食物,55~70之间为中,GI小于50为低。02 小麦能量:339千卡血糖生成指数:小麦GI:41.0(整粒,煮) 、面条GI:81.6(小麦粉,湿)控糖提示:小麦蛋白质的生物价虽然比大米蛋白质略低,但是经过与豆类的互补,其数量上的优势就表现出来。因此,在混合膳食中,小麦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仍然高于大米。其麦麸中所含丰富的维生素B1对于防治脚气病具有重要意义。小麦是各种面食品的原料,多以面粉制成各种食品,如饼、馒头、饺子等。宜忌:糖尿病患者宜食。03  黑米能量:340千卡血糖生成指数:低(黑米粥GI:42.3)控糖提示:含膳食纤维较多,淀粉消化速度较慢,食用后不会造 成血糖的剧烈波动,适合糖尿病患者作为主食。宜忌:糖尿病患者宜食。 04 糙米能量:348千卡血糖生成指数:高(糙米饭GI:70)控糖提示:与普通精致白米相比,糙米维他命、矿物质与膳食纤维的含量更丰富。宜忌:糖尿病患者宜食。05  小米能量:361千卡血糖生成指数:小米(煮饭)GI:71,小米粥GI:61.5控糖提示:小米脱壳后即可食用,无须精磨,含较为丰富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的含量也较高。宜忌:糖尿病患者宜食。06 荞麦能量:338千卡血糖生成指数:低(荞麦GI:54.0,荞麦面条GI:59.3)控糖提示:铁、锰、锌的含量比一般谷物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荞麦中的某些黄酮成分、微量元素锌、维生素E等具有降血糖的功效。宜忌:糖尿病患者宜食。07 燕麦片能量:378千卡血糖生成指数: 生燕麦片粥GI:55控糖提示:含有可溶性纤维可防止餐后血糖急剧升高;含有的抗氧化物质可有效降低血胆固醇。在各种粮食种子中,燕麦是血糖反应最低而饱腹感最强的一种,对预防慢性疾病有利。宜忌:糖尿病患者宜食。08 薏米能量:360千卡血糖生成指数:低控糖提示:含薏米酯、薏米醇、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能促进尿酸排泄,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有较好的作用。宜忌:糖尿病患者宜食。09 高粱米能量:360千卡血糖生成指数:低控糖提示:蛋白质、脂肪及铁高于大米,磷、钾较高。宜忌:糖尿病患者宜食,合并肾病患者慎食。10 糯米能量:350千卡血糖生成指数:高控糖提示:血糖生成指数高于稻米,在肠道容易吸收进入血液。宜忌:糖尿病患者应限量选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增加薯类摄入,具体做法是将马铃薯和红薯蒸、煮或烤后,直接作为主食食用。薯类的血糖生成指数低于精制米面,同时增加薯类的摄入可改善便秘。11 土豆能量: 77千卡血糖生成指数: 中控糖提示: 低能量、低蛋白、低脂薯类食物,是糖尿病患者良好的主食替代物。宜忌: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食用。12红薯(糖心甘薯)能量:100千卡血糖生成指数: 中控糖提示: 含有单、双糖,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蛋白质和脂质含量较低。宜忌: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食用。除大豆之外,其他各种豆类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包括红豆、绿豆、蚕豆、豌豆、豇豆、芸豆、扁豆等。它们的脂肪含量低而淀粉含量高,被称为淀粉豆类。淀粉豆类的淀粉含量达55%~60%,而脂肪含量低于2%,所以常被并入粮食类中。它们的蛋白质含量一般都在20%以上,其蛋白质的质量较好,富含赖氨酸,但是蛋氨酸不足,因此,可以很好地与谷类食品发挥营养互补作用。淀粉类干豆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比较高,与大豆相当。13  黑豆能量:400千卡血糖生成指数:低控糖提示:富含优质蛋白、磷脂、大豆纤维,有助于调节血糖和血脂。宜忌:糖尿病患者宜食。14 蚕豆能量:113血糖生成指数:低控糖提示: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在鲜豆类食物中偏低。宜忌:糖尿病患者宜食。15 绿豆能量:328千卡血糖生成指数:低控糖提示:富含低聚糖、膳食纤维,烹调时不宜加工得过细过烂。宜忌: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食用。16 红豆能量:324千卡血糖生成指数:低控糖提示: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E以及钾、镁、锌、硒,能量偏低,烹调时不宜加工得过细过烂。宜忌: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食用。MDE-P-2019-4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发布了文章

记住6个原则,吃对蔬菜,平稳控血糖

吃蔬菜的原则蔬菜中丰富的抗氧化维生素、镁、钾、膳食纤维和多种植物化学物质都可能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有所贡献,各成分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摄入充足的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对餐后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期总结了6个吃蔬菜的原则,以帮助广大糖友平稳控糖,一起来看看!原则1:记住“321蔬菜模式”“321蔬菜模式”适合每天两顿,即中餐或晚餐时选择。要求每餐3种不同蔬菜摄入量应达300克,全天应摄入6种不同蔬菜,毛重达600克左右。仅含有130千卡能量,30克碳水化合物,却可提供12.5克膳食纤维 。因此,“321蔬菜模式 ”具有低能量、低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的特点,符合糖尿病营养治疗原则。“3” 指的是3两 (150克)叶菜类 ,主要为绿叶蔬菜,包括白菜、油菜、卷心菜、菠菜、苋菜和蓬蒿菜等;“2” 指的是2两 (100克)其他任意蔬菜,不包括土豆、山药、地瓜、藕、茨菰和芋艿等;“1” 指的是1两 (50克)菌藻类食品,包括蘑菇、香菇、金针菇、海带、紫菜和黑木耳等。附表:等值蔬菜类食品交换表  注:每份蔬菜类提供蛋白质5g,糖类17g,热量90kcal,每份均为可食部含量。原则2:绿色叶菜,控糖效果更好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摄入充足的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对餐后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绿叶蔬菜不仅富含不溶性膳食纤维,饱腹感较强,而且富含类黄酮物质、钙 、镁等成分,它们都是有利于血糖控制的因素。国外有关蔬菜控血糖而取得有益效果的研究,大部分是使用绿叶蔬菜。无论对于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每日足量食用绿叶菜十分重要,而在吃主食前食用适量蔬菜很可能对控制餐后血糖波动有所帮助。原则3:吃了淀粉含量高的蔬菜,要减少主食份量多数蔬菜热量低,但藕、荸荠、菱角、慈姑、各种薯类 (土豆、红薯、山药、芋头)等淀粉含量较高,如果大量吃这类蔬菜的同时不减少主食,会增加热量摄入,最终导致肥胖 。正确做法是:用高淀粉蔬菜替代部分米面类主食,它们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含量更高,血糖反应更低,饱腹感更强,吃同样的热量时,更不容易饿。原则4:多样性、多彩性的蔬菜更营养丰富不同颜色的蔬菜所含的营养素不同,其营养价值相差很大,只有选择不同品种的蔬菜合理搭配才更有利于健康。在每餐必备的绿色和黑色食物之外,还应该选择一种颜色不同的蔬菜,如红色、紫色、橙色或白色蔬菜等 。红色的蔬菜 (如番茄等)除含有维生素C之外 ,还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紫色的蔬菜 (如茄子、紫甘蓝、荸荠等)含有原花青素;橙黄色的蔬菜 (如南瓜、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 ,即β一胡萝卜素 ;白色的蔬菜 (如白萝卜、茭白、竹笋等 )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绿色的叶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钾、钙、镁等;黑色的蔬菜含有丰富的碘、铁、钙等营养素。原则5:合并其他疾病时,注意烹饪方法有些蔬菜的钠含量相对较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或肾脏疾病时,在食用这些蔬菜的时候应少放盐,例如茴香、芹菜、茼蒿、萝卜、白菜、油菜、菠菜等。若是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出现问题,尤其是有尿酸以及电解质异常时应引起重视,如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高钾症状,那么在进食蔬菜时需要焯水,因为蔬菜里面的钾可以部分溶解于水中。原则6:先吃蔬菜再吃主食,餐后血糖更平缓有人进行了进食顺序对餐后血糖反应的系列研究 ,研究受试者包括健康人和糖尿病人,食物的内容 完全相 同,令其先吃大量蔬菜后再吃米饭,或先吃完米饭后再开始吃蔬菜,观察受试者餐后3小时和72小时动态监测的血糖变化。研究发现,无论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先吃蔬菜都能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令全天的血糖水平波动更为平缓。MDE-P-2019-12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发布了文章

餐后血糖高?可能糖友吃主食时常常犯这5种错误!

得了糖尿病后,周围所有人都会提醒患者要控制饮食。然而,很多时候糖友将控制饮食与控制主食摄入划上等号。对待主食,要么干脆不吃,要么喝粥度日,要么以菜代饭……而事实上,这些吃法不仅达不到控糖效果,反而会让血糖更高。今天小编梳理了糖友在吃主食上,最容易犯的5种错误。错误一:不吃主食不吃主食的这种做法,不仅不会降糖,反而可能导致低血糖或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特别是在糖友服用胰岛素促泌剂的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之后,此时如果不吃饭或者只吃少量米饭,就会导致低血糖。低血糖对糖友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低血糖的危害高于高血糖。一方面,出现低血糖时,人体都有保护机制,会分泌大量的升糖激素,导致反应性高血糖,造成血糖波动,反而加重病情;另一方面,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老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正确做法在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中,碳水化合物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碳水化合物一般每天200~350g,折合主食为5~8两,每天不要低于2两。另外,建议选用五谷杂粮为主食,粗细合理搭配,每天定时定量进食。错误二:喝粥度日有些糖友说:“糖尿病人血糖高不能吃主食。瞧我,每天晚上从来都不吃主食,就喝一碗稀饭。”对于普通人而言,晚上喝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糖友来说,喝粥,尤其是喝粥度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粥熬的时间越长,煮得越烂、越粘稠,大米中的淀粉糊化程度就越高,在被人体吸收后,就会有大量的葡萄糖涌入血液中,糖友的血糖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长此以往反而不利于控制血糖。正确做法糖友并不是完全不能喝粥,要掌握方法,而且要适量和适度。例如,粥中添加粗粮,增加膳食纤维;延长喝粥的时间,让血糖升高的速度变缓;最好在喝粥前吃点干的,就着蔬菜等一起吃;尽量选择午餐和晚餐喝粥,早餐不要喝粥等。错误三:馒头当主食由于各地区饮食习惯的不同,某些地区以馒头为主食。但对于糖友来说,建议不要将白面馒头当成主食。因为虽然同样100g大米和面粉所含热量相差无几(大米346大卡,小麦粉344大卡),但是我们吃的不是大米和面粉,而是蒸熟后的米饭和馒头。同样100g米饭和馒头,米饭所含热量是117大卡,但是馒头却有233大卡,几乎是大米的一倍。此外,馒头经过发酵后,比米饭更容易消化。因此,相较于米饭,热量高、消化快的馒头更容易让血糖快速升高。正确做法糖友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食物,可以喝粥,当然也可以吃馒头,但要合理搭配而且要适度。建议把白面馒头换成杂粮或全麦馒头,或者在馒头中加蔬菜,做成菜包食用。错误四:以菜代饭很多糖友认为吃菜不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常常选择少吃饭多吃菜,甚至以菜代饭。但实际上每一两鱼、一两肉、一两鸡蛋所含热量都不容小觑,甚至有些菜如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都含有高胆固醇,可能最后这些菜所含热量甚至高于主食+菜的搭配。此外,菜是用油炒的,不是用水煮的,并且还要加入很多调味料,如盐、糖、辣椒酱等,这些调味料有些本身都不适合我们糖友吃。正确做法得了糖尿病并不是不鼓励吃菜,主要是要看吃什么。对于糖友而言,每天保证至少摄入300~500g蔬菜,其中绿叶蔬菜占一半;忌吃油炸、油煎食物,少吃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烹饪油尽量选择植物油,如玉米油、花生油等,避免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黄油、猪油等动物油。错误五:无糖食品当主食,且不限量很多糖友十分迷信“无糖食品”,但所谓“无糖食品”只是不含有蔗糖,并不代表没有糖,而且除了这一点区别外,其他诸如配方、工艺等和普通食品没有差别。而且很多无糖食品是以大米、面粉和大量油脂为主料的糕点,本身含有很高的热量,也一样会升高血糖,大量食用还会引起肥胖和血脂紊乱等问题,对糖尿病患者,一样是大麻烦。正确做法糖友把无糖食品当做普通的食品一样看待即可,一样要控制食用量,不能多吃。同理,对于咸味的面包、饼干也不要当做糖尿病患者的专用食品,毫无节制地食用。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有效的饮食疗法做支撑,其他的治疗都会事倍功半。因此,糖友要注意控制饮食,更要注意控制饮食的合理做法。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发布了文章

冬季皮肤瘙痒难忍?5个方法助糖友摆脱困境

冬季天气寒冷,除了血糖不好控制外,还有一个让很多糖友烦恼的是“皮肤瘙痒症”的问题。难以忍耐的皮肤瘙痒症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为7%~43%,为非糖尿病患者的 2.7 倍,其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抓痕、血痂、皮肤肥厚和苔藓样变等,可全身性或局限性发作,常使糖友坐立不安、心情烦躁,给糖友带来沉重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皮肤瘙痒可表现为全身或局部;且瘙痒部位不固定, 一会这痒、一会那痒;瘙痒可能突然发作,没有规律发作时间;以夜间发作为重。严重的情况可出现抓痕、红斑、丘疹、色素沉着、皮肤干燥脱屑、血痂和皮肤肥厚皲裂等损害。全身性皮肤瘙痒症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其发病时间、程度和部位均不相同,常由一处开始逐渐扩延,甚至可遍布全身,局部瘙痒常见于外阴和肛门部位,其次是腰背及下肢小腿。皮肤瘙痒症发生的可能原因:皮肤干燥、长期高血糖、脂类代谢紊乱、感染或老年人皮肤老化等。1、皮肤干燥皮肤干燥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瘙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可能与长期的高血糖和渗透性利尿状态导致皮肤含水量下降、外周神经损伤及感觉 C 神经纤维损伤引起的异常放电有关。2、高血糖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使皮肤表层细胞发生脱水效应、皮肤微循环异常引起缺血缺氧、糖代谢失常,造成细胞膜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功能紊乱使皮脂腺、汗腺分泌异常等,这些都可以降低皮肤抵抗力并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增加了皮肤瘙痒症发生的概率。3、脂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脂类代谢紊乱,微循环调节机制受损,结构和功能亦受损,导致皮肤微循环障碍,会加重皮肤干燥。4、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外周血管受损,导致皮肤血运不良而引起皮肤屏障破坏,从而易继发细菌、真菌及病毒感染,加重皮肤损伤,引起皮肤瘙痒。5、皮肤老化而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受到糖尿病因素的影响外,还与老年人皮肤老化、各种腺体功能减弱、保护性降低、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等因素有关。出现皮肤瘙痒的糖友应该怎么办呢?第一招:积极控制血糖及调节血脂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积极控制血糖 ,调节血脂及治疗并发症。第二招:加强皮肤清洁、保湿润肤护理1. 加强皮肤清洁、保湿润肤护理,有助于提高皮肤屏障功能,减少瘙痒发生及减轻瘙痒程度。2. 切忌搔抓,搔抓可使瘙痒蔓延,一旦抓起来很难控制。身体某处瘙痒时,可涂擦止痒药物,冷水湿敷或轻轻拍打痒处止痒。外阴瘙痒患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卫生,不要滥用强刺激的外涂药物。3. 洗澡频率适度,秋、冬季可根据自身皮肤的干燥程度不同,一般一周1~3次为宜;水温要适宜,控制在 37℃~40℃为好,不要用过热水烫洗;不要过度用毛巾搓洗皮肤;宜用中性或偏弱酸性沐浴液或浴皂,而且使用频率宜适当减少。4. 外用保湿润肤霜,如含甘油、凡士林等成分的传统润肤剂以及含多元醇类、酰胺类、乳酸和乳酸钠、吡哆烷酮羟酸钠等新型润肤剂,加强皮肤保湿润肤。5. 减少刺激,如内衣穿柔软纯棉衣物,避免化纤、皮毛衣物的刺激。第三招:忌食辛辣及过敏食物饮食清淡,尽量避免饮酒、辛辣食物等。对已经证明会引起过敏的食物,包括同类食品都要绝对忌食。第四招:使用药物缓解或治疗1. 如瘙痒明显的糖友可遵医嘱应用第二代H1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严重影响睡眠的糖友睡前可遵医嘱应用第一代H1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对更严重、顽固的糖尿病全身性瘙痒患者,可遵医嘱应用沙利度胺或抗抑郁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多塞平。对于合并有胆汁性瘙痒及尿毒症性瘙痒的糖友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纳洛酮治疗,有良好的短暂止痒作用。抗癫痫药物加巴喷丁因可阻断瘙痒的神经传导,也可达到止痒目的。使用外用冷却剂和局部麻醉药也有抗瘙痒作用。2. 若继发湿疹,可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甚至可有糜烂、渗出、抓痕、结痂及苔藓样变,在医生指导下可外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和瘙痒症状,同时加强皮肤保湿润肤护理。3. 积极控制继发的皮肤细菌 、病毒及真菌感染,继发细菌感染时,外用抗生素。瘙痒其实只是一个症状,并不是造成疾病的原因,因此,糖友切勿擅自用药,应在专业皮肤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第五招:保持情绪乐观,避免发怒和急躁。瘙痒有时是一种自觉症状,其发作及轻重程度与糖友的精神、情绪密切相关。不良心理情绪可以影响疾病的发展甚至血糖升高,而皮肤瘙痒的程度与血糖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糖友要尽量保持心情平和,力求轻松愉快,善于自我调节,避免压力过大。老年人要有丰富的业余生活,积极从事一些有兴趣的活动,平时可选择散步、下棋、打太极拳等活动,也可养鱼、养花,培养良好习惯来陶冶情操,以分散对皮肤瘙痒的注意力。不看刺激性强的影视节目,睡前不喝浓茶与咖啡,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发现有瘙痒症状,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朋友,如果皮肤瘙痒久治不愈或影响生活质量,应尽快到医院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发布了文章

糖友真的不能吃零食吗?怎么吃?吃什么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得了糖尿病,这也不能吃,那也不敢吃,其实,糖尿病饮食是健康饮食,记住一个原则“什么都能吃,什么都有量(控制份量)”。 糖友能不能吃零食?零食是指非正餐时间所吃的各种食物。中国城市儿童和青少年爱吃零食,多数成年人也喜欢吃零食。合理有度的吃零食既是一种生活享受,又可以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有些情况下还可起到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吃零食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零食作为一日三餐之外的食物,可以补充摄入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所以,零食提供的能量和营养是全天膳食营养摄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评估能量和营养摄入时应计算在内,不可忽视。不仅食物种类会影响血糖水平,进食习惯也会对血糖水平产生影响,好的进食习惯有利于控制血糖。从糖尿病患者应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的角度来说,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零食。在总能量不变的前提下,做到少量多餐,每日进食3~6餐,甚至更多。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吃零食首先,要定时,其次,要定量。定时就是糖尿病患者可以在两餐之间(上午10:00和下午16:00)适当吃些零食(即加餐),以不影响正餐食欲为宜。晚餐后2~3小时也可以吃些零食(晚餐18:00~20:00之间进行为宜),但睡前半小时不宜再进食(需要在睡前加餐的糖友除外)。定量是可以把早餐中的半两(25克)主食或鸡蛋(50克)或1杯牛奶(150毫升)留在上午10:00,作为加餐吃。在血糖平稳的情况下,下午16:00可以吃200克水果(中午减少25克主食)。  糖尿病患者能吃什么零食很多零食适合作为加餐食物,建议糖尿病患者加餐时可以考虑食用以下食物:1蛋白质食物乳类及制品(如酸奶、奶酪等)。2坚果类食物坚果类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同时所含能量较高,当做零食时应适量,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建议每人每天摄入大豆及坚果类25~35克。糖尿病患者可利用食物交换份选择坚果类食物。另外,糖友最好不要吃油炸、含盐或含糖量高的坚果。1份提供能量90千卡,含脂肪10克的坚果3碳水化合物食物烤地瓜、烤土豆、蒸南瓜、蒸山药、蒸芋头等薯类食物;全麦面包、煮玉米等食物4蔬菜、水果类食物西红柿、黄瓜以及各种水果,以应季新鲜的有机蔬菜、水果为首选。5甜品类食物甜品类食物主要是为了纠正低血糖反应,该类食物包括巧克力和糖果类。红糖和蜂蜜应在家中或办公室备一些。另外,八宝粥、各种甜奶、酸奶,尤其是一些强化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低聚糖、益生菌之类的营养食品都可选择。关键要掌握好量,一般纯蔗糖的量在25克以内,同时加一点儿水果、薯类和乳类食品,以免由于加餐过量而诱发高血糖,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6其他食物海苔、木糖醇口香糖、花生米、板栗、阿胶枣等健康小食品都可酌情适量补充。  通过营养标签选择健康零食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显示该食物所含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食物的营养基本信息,有助于糖友了解食品的营养组分和特征。糖友购买食品时看营养标签,是科学选择适宜自己食品的好方法。在此,需要提醒广大糖友注意的是,大多数脱脂牛奶产品中会添加增稠剂——麦芽糊精,这是一种小分子淀粉成分,可以改善牛奶的感官性状。这种物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速度比淀粉还要快。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喝了脱脂牛奶后,血糖变得不稳定的原因。并不是所有脱脂牛奶中都含有麦芽糊精,糖尿病患者在购买脱脂牛奶时,一定要看清配料表。总之,选择零食首先考虑营养需求及个人的饮食习惯及口味。其次,零食的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正餐的食欲和食量;在同类食物中可选择能量较低的,以免摄入的能量过多。对于需要控制能量摄入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含糖或含脂肪较多的食品属于限制选择的零食,应尽量少吃。必要时吃零食后可做一些轻微运动,以防止血糖过高。另外,有条件的话,可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配餐要求自己加工一些食品,既营养,又安全,更方便随时食用。需要提醒广大糖友注意的是要保持口腔清洁,养成早晚刷牙,减少吃零食次数、吃零食后漱口和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发布了文章

糖友若不注意这几点,冬季血糖就会像顽皮的孩子一般胡闹

我是1型糖尿病患者得病31年了,深知秋冬季控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下分享我在秋冬季控糖的体验和心得,希望对广大糖友有一定借鉴:1蔬菜 — 饮食好帮手,经济又营养控糖大白菜我在秋冬季时,饮食还是往常饮食方案,做到少食多餐,注意高纤维饮食。除此之外,我还常吃大白菜。俗话说得好:百菜不如白菜。我用大白菜、豆腐、再加点肉,一起炖着来吃。另一种吃法,用白菜心切成小块,再用盐杀了一下水,出水后把水倒掉后放点大蒜、香油拌着吃,它特别清口,可以说在冬季白菜是我的最爱蔬菜之一。佛手瓜在这个季节我也会挑选吃些佛手瓜,每次我做这个菜,我几乎都做虾仁清炒佛手瓜。2提高自律性—严控每天总热量因天气寒冷,人们容易进食以卸寒,胃口也好,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吃多了。这样对糖尿病人来说,显然不适合。但我自律性较高,能较严格控制每天摄入的份量。总体是每天早晨1个鸡蛋,1盒牛奶或者是自己的做的五谷豆浆,两勺燕麦、1份自制的无糖面包;中午晚上都是2两主食,保证有2两瘦肉或者是鱼肉,尽量做到蔬菜要多样化,注重高纤维饮食,以利控制血糖。3监测血糖,尿糖监测并举控制血糖,我从来不跟着感觉走,把血糖监测放在第一位。但现在很少糖友也会监测尿糖,而我会把血糖和尿糖并举监测。现在市场上提供有可以在家监测的尿试纸,不仅可以测尿糖和尿酮,还有一些其他项目,对监测和预防糖尿病肾病有一定作用。4预防感冒,及时接种疫苗糖友与我也应该这样的体会经验,感冒期间血糖更难以控制,因此,做好预防感冒的工作。《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建议所有 2 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须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65 岁以上的患者如果以前曾经接种过疫苗,而接种时间超过 5 年者需再接种一次。年龄 ≥ 6 个月的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5注意保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冬季并不是讨人喜欢的季节,冬季血糖易升高并反复,易诱发各种并发症。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冬天受到寒冷刺激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进而促使肝糖输出增多,肌肉对血中葡萄糖的摄取减少。又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缺乏,失去与肾上腺素对抗的作用,于是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外出时,我会将保暖工作做足,戴上围巾和帽子。每天晚上睡前,我都会用38~40℃的温水泡脚10分钟左右(水中放上3片姜、少许盐和少许花椒)以改善血液循环,这个方法我已坚持多年。6合理运动,每天坚持万步以上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是“省钱”的降糖良药,我一直坚持着每天变速运动,我的走目标是10000步,有时体力OK,我会争取达到15000步,变速运动带给我的好处多多。过去我没有运动的概念,总是身感疲惫,手里提溜2斤重的东西都感觉很累。通过多年坚持运动,我感觉身体耐力明显有较大的提高。这里分享一个自创的运动方法:先两脚站立并拢,两手插腰,双脚脚尖站立,抬脚后跟,并且还要提肛,这样做30次每天2次,对缓解我的便秘老毛病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重庆一到秋冬季,大多数的天气都是多云阴雨,阳光较少。因此,每次太阳出来,我都喜欢在阳光下行走,多晒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的吸收,帮助补充钙的吸收。7保持愉悦心情,积极面对现实糖尿病患者要有一颗平常心,心情好与坏都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体内升糖激素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也会导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疗效果。我也从确诊糖尿病时的无助,到控糖时的迷茫。也从美食的诱惑到吃完后的后悔……一次次的严重低血糖时的惶恐不安,到疾病缠身时的困顿,在缺少糖尿病知识的年代里忍着伤痛过着每一天……学习改变了自己,陪伴我从无助走向自信,从迷茫走向希望……学习使我快乐懂得了珍惜生命,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会克制自己,学会换位思考,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只要有好的心情,控糖就好实施。我得病31年多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回头看过去我总结了一点是:“糖尿病不可怕,战术上要重视它,战略上又要蔑视它”。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发布了文章

消除糖尿病十大饮食误区,助你控好糖!

即使在今天,糖友对糖尿病仍然存在很多误区,并且不但在广大患者中广为流传,甚至于在一些医务人员之间流传,这对糖尿病的治疗非常不利。本文梳理并总结了目前有关糖尿病饮食中常见的认知误区,并逐一加以解析,提高糖友在治疗过程中的认知水平,以帮助更好控制血糖。误区1  把控制饮食当成限制饮食在确诊糖尿病时,医生叮嘱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饮食,很多糖友错把医生所说的控制饮食理解为限制饮食。正解:营养治疗并不意味着忍饥挨饿,而是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兼顾个人饮食习惯,控制总能量的摄入,既要保持均衡营养,又要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误区2  把食物重量以熟重计算不懂的糖友会误认为计算食物的重量是按食物的熟重计算。正解:因为米饭、馒头或粥的重量与加水量有关,常常有较大变动。因此,为了准确控制食物的重量,往往是计算生重或干重。下表为常见食物类别的重量计算原则: 误区3  控甜不控咸(盐)很多糖尿病患者错误地认为得了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吃多了,在控制饮食的过程中非常注意控制糖的摄入量。对那些不甜、甚至咸的食物没有限制。正解:首先,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 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在控制饮食的过程中,还要控制盐的摄入量。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6克以内,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和肥胖等疾病的患者应当选择低钠盐,并注意调味清淡。另外要注意腌制品、酱制品、薯片和饼干等加工过的食品,往往含盐也较高,尽量避免食用。误区4 只控制主食,不控肉不控油很多糖友错误地认为控制主食的摄入就等于控制饮食,对油脂、零食和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使每日总能量远远超过控制范围,导致体重增加,不利糖尿病病情控制。气渐凉,中国还有立秋时贴秋膘的传统饮食习惯。正解:虽然畜肉是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的过程中也不能多吃肉类,更应少食动物内脏和动物油脂。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选择低脂肪肉类(包括瘦猪肉和瘦的牛羊肉),每天100~150克(2~3两)。误区5  水果太甜,不敢吃刚得病的糖友会认为,水果是甜的,从来不敢吃,不敢碰。正解: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满足口感的同时,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糖尿病患在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以下,血糖控制相对平稳,波动不大,这就满足了吃水果的先决条件。如果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可以用西红柿和黄瓜代替水果,等病情稳定后再吃水果。另外,由于个体差异,每人对同一种水果的反应也不同,最好能够在吃水果前后分别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情况,判断某种水果是否可以吃,以及吃的量是否适宜。误区6  迷信所谓的降糖食物或食疗偏方有些糖尿病病友对流传的降糖食疗偏方期望值太高。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黄金法则告诉我们一切饮食都要控制在总能量范围内。正解: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食物不能代替药物!糖尿病患者不可因为吃了所谓具有辅助降血糖的食物而停药。糖尿病患者应该饮食多样化,营养摄入才能全面。每种食物都要有量的限制。总的来说,这些流传说具有辅助降糖作用的食物,只是普通食物而已。可适当食用,但不能多吃。没有必要天天吃,顿顿吃,要经常更换食物种类。误区7  不控制无糖食品市面上确实有很多无糖点心或者木糖醇糕点,这些食物虽然无糖,但是都是米面制作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吃了之后也会转化为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正解: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无糖点心类食品作为正餐或加餐,在加餐时的主食最好选择添加成分较少的无糖全麦面包或者苏打饼干。喜欢吃糕点的糖友可以偶尔少量食用,并相应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误区8  只吃粗粮,不吃细粮有部分糖友认为粗粮有很多好处,因此只吃粗粮,不吃细粮。任何食物吃多了都有利有弊,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对于肠道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或有胃功能受损的患者,膳食纤维食用过量,可能会出现上腹不适、暖气、腹胀、食欲下降等问题,影响下一餐的进食等。正解:糖尿病饮食中主食要尽量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把粗粮和细粮掺和起来吃。比如,可以食用由“玉米+大麦面”组成的二合面或“玉米+大麦面+荞麦面”组成的三合面:也可以吃“大米+小米”组成的二米饭或“大米+小米+燕麦”组成的三米饭。糖尿病患者饮食也要根据个人喜好,比如一顿饭吃细粮,那么下一顿饭可以吃粗粮,这样一天当中既能摄入较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及无机盐等微量营养素,又可以改善餐后血糖。误区9  食物吃多了就加大药物剂量一些糖友有时会抵抗不住美食的诱惑而大吃一顿,随后会加大降糖药的服用剂量,认为吃得多了,只要多吃点药就能把血糖给降下来,对身体不会有不利影响。正解:食物都含有一定的能量,进食都会造成血糖升高,而不加以控制地随意摄入各种高热量食物,血糖更会飙升,非常不利于病情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合理分配每餐能量摄入,不要随性地大吃大喝。降糖药物虽然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可是加大药物剂量的同时也加大低血糖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的可能,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的基础上,以最小剂量的药物来使血糖达标,不要把降糖药物作为不良生活方式的“挡箭牌”,降糖药物不能作为挡箭牌,也抵挡不了血糖升高给身体带来的伤害。误区10  喝酒能降糖有人在网上传言,“糖尿病患者少量喝酒能降低血糖,甚至可以代替一部分降糖药”。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正解:糖尿病患者喝酒能降低血糖,并不是说刚好能把血糖降低至正常值。当空腹大量饮酒时,会有低血糖危险,特别是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治疗,饮酒后会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如果糖尿病患者想要饮酒,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后进行,并严格控制每日饮酒量。《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7)》建议饮酒应计算酒精中所含的总能量。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15 g ,男性不超过 25 g。( 15 g 酒精相当于 350 ml 啤酒、 150 ml 葡萄酒或 45 ml 蒸馏酒)。每周不超过 2 次。同时,饮酒的糖友应加强地自我监测血糖。饮酒时还要注意下面3点:①避免空腹饮酒,大量饮酒;②尽量放慢饮酒速度,慢一点喝,分小口咽下,避免“干杯”或“一口饮”;③饮酒时要正常进食主食和副食。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努力加载中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