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中医药之捻子
2018年07月17日 【健康号】 黎崇裕     阅读 8492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莲花路中医科 黎崇裕
【摘要】通过对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客家地区的客家中医药捻子的相关史料整理研究,及对中医相关本草古籍对捻子的相关功能主治的阐述,结合论述客家地区对此药的运用,使之让大家对于客家中医药的捻子有个全面的认识及运用掌握。藉此也希望大家可以重视民间中医药的整理研究及对民间特色疗法的经验进行总结,因为民间的中医中药确实是一个大宝藏,还有待大家去努力传承和探索,以造福更多的民众。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
【关键词】客家中医药;中药材;捻子;捻子酒;挖掘整理;
    出一个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客家地区的谜语让大家猜猜:一只猪仔五只耳,卯怕风来卯怕雨,就怕放牛也野卵屎”,谜底当然是今天的主角:捻子。成熟的捻子红得发紫,有大拇指一个指节那么大,肚子圆圆的、胖墩墩的,很像一头“猪仔”。经常放牛的人在捻子成熟时节基本是每天饱餐而归。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客家的谜语有很多,很多客家孩童都是经过说谜语、猜谜语长大的,而谜底往往就是我们日常生产中的事物,在以前教育欠发到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种教育子孙后代认知事物的好方法。而客家民间更是有《稔哩歌》:“捻哩目目娘撒谷,捻哩开花娘莳田;捻哩好食禾好割,样得有闲到姐边。”这首民间歌谣通过对捻子的生长发育成熟过程的详细描述,反映了客家先民一年辛苦劳作忙碌的情景。歌谣语言平实、韵味悠长,颇有《诗经》之遗韵。
    捻子是一味滋补性的中药材,乃药食两用之佳品。 捻子虽然好吃,但是却不能多吃,《台湾药用植物志》有云:“儿童食之,或大便难下。”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对此亦有记载:“岭外有果名捻子。三月花开花如芍药,七八月(果)实成可食。结肠胃,小儿食多则大便难。东坡玫名海漆,言捣其叶,可代柿蒂用。《岭南录异》云:倒捻子窠丛生,叶如苦李,花似蜀葵,小而深紫,南方妇女,多以染色。子如软柿,上有四叶,如柿蒂。食者必捻其蒂,故谓倒捻子,或呼之“都念子”,语讹也。其子外紫内赤,无核,食之甜软,暖脏益肌肉。古讹“捻”为“念”,今又讹“念”为“捻””。
    清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对捻子的功效有着详细的记载,他在《拾遗》卷八果部下倒捻子条云,“纲目∶都捻子,即倒捻子,仅言其治痰嗽哕气,暖腹脏,益肌肉而已。时珍曰∶食之必倒捻其蒂,故谓之倒捻子,讹为都捻子也。味甚甘软。粤语∶都捻子窠丛生,花如芍药而小,春时开有红、白二种。子如软柿,外紫内赤,亦小,有四叶承之;子汁可染,若胭脂。花可为酒,叶可曲,皮渍之得胶以代柿。苏子瞻名为海漆,非漆而曰漆,以其得乙木之液,凝而为血,可补人之血,与漆同功,功逾青粘,故名。以其为用甚众,食治皆需,故名都念。产罗浮者,高丈许,子尤美。岭南酒有以花为酿而杂以诸果者,花则以槟榔花为最,果则以倒捻子为最。倒捻子,又名粘子,花于暮春,实于盛夏,谚曰∶六月六,粘子熟。熟以为酒,色红味甘,人与猿猴争食之,所在皆然。东坡杂记∶吾谪居南海,以五月出陆至滕州,自滕至儋,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窠丛生,土人云,倒粘子花也,至儋则已结子,烂紫可食,殊甘美,中有细核,嚼之瑟瑟有声,亦颇苦沁。儿童食之,使大便难。野人夏秋下痢,食叶辄已。子活血、补血,研滤为膏饵之,又止肠滑。
    其实不止是儿童,大人吃的多往往也是可以导致大便秘结,只不过是儿童脾胃比较弱,更容易导致“膨屎”(寻乌客家语,是大便秘结的意思),预防这个情况出现我们有三个妙招:一是一次性不要吃的太多;二是摘捻子的时候尽量在早晨去采摘,这个时候太阳还不够毒辣,捻子受太阳的照射比较少,不容易造成食后产生内热引起大便秘结;三是捻子采回来之后用稀释的盐水洗过或者是用刚打上来的井水浸泡一段时间再吃,通过盐水的泻热功效或是井水的自然冷冻效果以便减轻秘结的情况出现,此做法颇符合中医之医理,对于中医运用理法方药治疗便秘亦有启迪之用。在吃捻子的时候,把它的一圈“耳朵”揪掉,再用两个指头一挤捏,挤出它肚子里的那根芯,就可以直接放到嘴里吃了甜甜的、瓤多核少、汁水也多,但却嚼的瑟瑟有声。
   日常食用的捻子,一般人都是只知道其好食,但是却不知道捻子其实浑身都是宝,根可以祛风活络、收敛止泻。多用于肝炎、痢疾、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功能性子宫出血、脱肛等;外用可治烧烫伤。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客家偏方有一则治疗烫伤的方就是:挖捻子树的跟削成薄片,贴在未破的伤口上。叶可以收敛止泻、甘凉止血。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外用治外伤出血。在野受伤有明显的伤口时可取鲜稔子叶嚼烂敷在伤口上能止血,且能促使伤口的愈合,另外其叶还有治疗白浊的功效,宋·朱弁在《曲洧旧闻》卷五提到:“倒粘子,花也。结子如马乳,烂紫可食,殊甘美,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亦颇涩,童儿食之或大便难。叶背如石韦状。野人秋夏病痢。食其叶辄已。、、、、、、吾久苦小便白浊,近又大府滑,百药不瘥。取倒粘子叶蒸之,焙燥为末,以酒糊丸,日吞百余,二府皆平复,然后知其奇药也。”(此倒粘子就是捻子)。果实可以补血安胎、滋补肝肾。用于体虚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遗精滑精等。而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客家地区又喜欢用捻子浸酒,称作稔子酒,有“东方的葡萄酒”的美誉。寻乌客家有歌谣曰:“七月节,捻子红一节;八月半,捻子红一半;重阳九月九,捻子好浸酒。”“七月节”是指农历的七月十四,在客家人的习俗里这是一个节日;“捻子红一节”是针对单个的捻子而言,已经成熟了一节,其成熟的早些的捻子已经成熟了一大节,甚至全红或呈紫红色。“八月半”就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捻子红一半”是针对于满树的捻子而言,指满树的捻子已经有一半的已经全熟了。而“重阳九月九,捻子好浸酒”是指重阳节时的捻子被人们采摘的差不多了,或者成熟后脱落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是迟熟的捻子。此时还挂在树上的捻子已经自身发酵的有酒味,而这种捻子最适合浸酒。客家其它地区有关捻子的说法虽不尽相同,但大意还是一样,比如“七月七,捻子滴啊滴;八月八,捻子哒啊哒;九月九,捻子甜过酒。”“八月半, 捻子乌一半;九月九, 捻子乌溜溜;十月燥, 捻子甜过酒酿糟。”说的其实都是捻子本身就是有发酵后有酒味的情况。
    一般来说民间用于浸泡药酒的药材多是药食两用、滋补气血、调补阴阳之物。而捻子刚好有补血安胎、滋补肝肾等功效,是浸酒用药的佳选。再加上捻子本身有发酵后有酒味的情况,依据捻子本身的发酵性质再拿来浸酒可以增加捻子酒在体内活血补血的功效,如果再增加其它金樱子、大生地、全当归等药效果更好。有李时珍的“暖腹脏”和苏东坡的“儿童食之,使大便难。”可以推知捻子其实是性温的,如果是单纯用捻子来泡酒的话最好是一次性少喝,以免上火;另外也可以加枸杞子、大生地、粉丹皮、浙玄参、麦门冬等性凉平和之品来中和捻子的温燥之性。稔子酒泡出味之后,其颜色深红、味道甘甜、酒味醇厚,毫不逊色于红酒,少少饮之可以可以消除疲劳、强身健体、活血补血、滋补肝肾、舒筋活络,对治疗风湿痹痛效果特别好,客家民间多用此酒治疗风湿痹痛,外擦或者是内服,效果亦佳。(此论文被收录在2012年8月南昌《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年会》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黎崇裕
主治医师/讲师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
经方体质辨识及膏方调养,对亚健康体质调理及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擅用经方治疗中医皮肤科、中医内...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