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聚多卡醇治疗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研究进展(3):聚多卡醇剂的类型及硬化注射方法
2020年04月14日 【健康号】 汪小勇     阅读 10667

聚多卡醇(polidocanol)属于表面活性剂类硬化剂,可与气体混合,形成具有表面活性的泡沫,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静脉曲张和静脉畸形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聚多卡醇(polidocanol)属于表面活性剂类硬化剂,可与气体混合,形成具有表面活性的泡沫,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静脉曲张和静脉畸形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临床中,聚多卡醇剂在注射时,可采用两类:原液剂和泡沫化制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聚多卡醇剂的类型及相关硬化注射方法。

一、聚多卡醇剂型的选择

聚多卡醇注射时可采用原液或泡沫化制剂。当使用聚多卡醇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及化脓性肉芽肿时,专家共识认为液体及泡沫均效果良好。但从治疗原理看,聚多卡醇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及化脓性肉芽肿时,主要注射到瘤体组织间隙内,破坏瘤体内异常增生的细胞并闭锁供养血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故液体聚多卡醇较泡沫注射量大,渗透作用强,理论上治疗效果优于泡沫,但实际治疗效果仍需大量临床试验验证。

对于静脉畸形及已控制流速的动静脉畸形,血液流速是影响硬化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聚多卡醇作为浓度依赖性表面活性剂类硬化剂,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维持一定的浓度并与靶组织有一定的接触时间。泡沫聚多卡醇可以暂时充满管腔,阻断血液,药物浓度可以控制,且于血管内皮细胞接触充分,达到治疗目的。而液体聚多卡醇则受血流速度、管腔大小等影响较大,治疗效果较差。治疗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时,泡沫型聚多卡醇较液体更易充满管腔,与内皮细胞充分接触,达到治疗目的所用的剂量更小,药物毒性更低。

二、硬化注射方法

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变,注射方法有所不同。

①血管瘤:参考局部注射博来霉素或平阳霉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自肿瘤边缘进针,水平向血管瘤内注射至瘤体稍肿胀发白,一次穿刺量不宜过多,注射完毕压迫止血。

②脉管畸形:脉管畸形病变中往往伴有大量液体成分,对于管腔较小的脉管畸形,由正常组织穿刺至冰彬,少量多次推注,尽量维持硬化剂在病变区的作用时间。对于管腔较大的脉管畸形,包括有效栓塞治疗后的动静脉畸形,可用“双针穿刺法”灌洗管腔,使聚多卡醇充分接触管腔内皮细胞,达到治疗效果。原液注射计量一般不超过10mL,泡沫总体积应小于40mL。

综上所述,大量研究证明,聚多卡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及食管静脉曲张是安全有效的,其治疗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也逐渐得到证实。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