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入伏,说说贴三伏贴那档子事
2020年07月20日 【健康号】 微医全科学院     阅读 12182

三伏贴的季节

三伏天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人们熟知的“冬病夏治”,就是从头伏开始的。

冬病夏治,其实是利用夏季气象条件直接或间接的治病、养生。中医内经上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治疗某些属于寒性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020 年三伏天具体时间

初伏:7 月 16 日—7月25日

中伏:7 月 26 日—8月14日

末伏:8 月 15 日—8月24日

常用的疗法有:三伏贴、三伏灸和拔罐等中医外治法,但是因为操作不当或是不恰当的使用,每年都会引发医疗问题,冬病夏治虽然好,但小心被灼伤。

01

并非万能贴,看清适应症

很多人认为“三伏贴”是所有人都能贴的,事实上,“三伏贴”并不是万能贴,它有明确的适应症。

早在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曾发布《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三伏贴”的适应症等应用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图片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通知》明确指出,“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严禁为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扩大应用范围及应用人群。

02

辅料配制切勿随意调整

三伏贴中的辅料都有严格的要求,不能为追求疗效随意调整。

2019年7月,江西省卫健委曾通报过一起江西省儿童医院“三伏贴”不良反应的情况。据江西省卫健委消息,该院医务人员为提高“三伏贴”疗效,把辅料中的嫩姜调整为老姜,酒精浓度从56°提高到62°。

据该院消息,7月12日接受治疗的儿童中,92人出现瘙痒、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应。

触目惊心的灼伤

酒精度数提高6度,嫩姜、老姜,一字之差,就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辅料配置需要引起重视。

03

帮忙贴三伏贴,涉嫌非法行医

贴“三伏贴”的动作虽然简单,但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行这项操作。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镇小沙村的一名退休老村医王聪(化名)为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贴“三伏贴”,就涉嫌非法行医。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王聪(化名)给孩子贴了“三伏贴”后,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起水泡等不良反应,经医生初步判断,为背部药物性灼伤。

这起事件有两点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其一,制剂是否合格;其二,未收取费用是否也属于非法行医。

连云港市赣榆区卫生监督所所长李常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称,王聪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已经过期,而且,其在家行医的行为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要求,涉嫌非法行医。最终,王聪被处以8000元罚款。

04

谁能开处方,在哪里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通知》也对贴“三伏贴”的人员及场所进行要求。

开处方人员:“三伏贴”处方用药及穴位选择应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拟定。

操作人员: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接受过穴位贴敷技术专业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

操作场所:开展前需经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中医药管理部门备案,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内开展,且《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核准开展的科目包含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民族医学科

图片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05

异常情况处理措施

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当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且难以忍受时,应提前揭去药物,终止贴敷。

贴敷药物出现皮肤过敏时,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如果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等现象,需立即停药,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皮肤出现小水泡,可表面涂以甲紫(龙胆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先用消毒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尽泡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收敛,破溃水泡处也可涂以消炎软膏,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染。

来源:综合新闻

声明: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不代表微医全科立场。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微医全科学院
微医全科学院是具有培训资质的全科医生教育培训专业平台,依靠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系祝墡珠团队,专注于全科医生培训及继续教育,提供线上、线下培训及远程教育。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