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理战|如何让家长的付出变为孩子的分数?
2020年08月13日 【健康号】 大医良方     阅读 7708

疫情防御

网课三个月

高考延期

……

种种外因导致今年的高考生特别艰难

家长们也倍感焦虑——

怎样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如何能实现「高考超常发挥」?

别着急

让常年辅导高考生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姚冰来支支招!


高考超常发挥,关键在于好心态
每年高考冲刺阶段,从老师到校长都会要求家长们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大量的案例已经表明,高考考到最后,主要就是在打心理战。

同样的水平,心态平和、把控情绪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会发挥得更好,而那些患得患失、各种焦虑担心的学生往往发挥不好。当一个人越放松的时候,越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因而在高考前一个月,很多家长会带孩子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孩子缓解考前的压力和焦虑。

但在近十五年的考前减压工作中,姚冰老师发现造成孩子焦虑的诱因往往就是——家长们的焦虑

家长越是焦虑,孩子越是不安

情绪可以通过外在的行为与语言表现出来,比如我们听相声、看电影等都可以感知到演员的情绪表达。同样,家长焦虑的情绪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与语言传达出来的。

一个良好的充满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可以使人心情放松;反之,一个压抑的家庭环境往往令人心情焦虑,烦躁。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下,孩子怎么会有好的成绩?

请先记下第一条,你的情绪,尤其是坏情绪足可以毁掉整个家庭的快乐。

当孩子面临着考试前重要的阶段的时候,你需要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

家长有责任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夫妻之间的关系,无论如何在孩子面临重要时刻前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适度”的关心,才是最好的关爱

“唠叨”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在夫妻之间都是大忌讳,尤其面对高考的孩子。

对于一个比较自觉的孩子,想必家长也不会老去唠叨,但面对一个有点拖拉的孩子,家长看着焦虑、心里急躁,就会忍不住想说两句。

然而,唠叨的背后,是不满意与挑错思维,过多的抱怨与唠叨,会降低孩子的独立性与自控能力。减少唠叨,更多去关注孩子的状态,才能真正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

高考前夕,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态度常常出现两个极端——要不小心翼翼,不敢在孩子面前过多讨论高考或是太过关心孩子;要不就是不让孩子参与任何家务,还常常进出孩子的房间送水果、送夜宵等。

其实这些做法都不大合适,会让孩子感觉到“如果考不好就对不起爸妈”,面对父母给予的那份爱,内心里会有所亏欠,从而加重了内心的压力。

有些孩子因为感觉自己考不出理想的成绩、无法面对父母的付出,就可能在高考临近时出现一些应激症状,如失眠多梦、手抖头晕等。

家长最合适的做法是适度的关心,像平时一样相处,给予孩子日常所需,让他们感受到支持与关怀。


正视考前焦虑,运动也是放松

面对“高考”这样的人生难关,孩子感到紧张和压力其实是很正常的,压力大了就有可能产生考前焦虑——生理上会表现为睡不着,身体不适等;情绪上会表现为不稳定,心神不安及容易发怒等;而认知上则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不清晰,读不进书等。

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建议孩子去适当放松一下。当然不是玩手机游戏——玩游戏是一种消耗能量的过程,不论是身体还是大脑,都处于一种专注的状态下,起不到放松的作用,还浪费精力。

父母们可以建议孩子去做些适当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在家里简单地听着音乐跳操等都可以。运动后,再坐下来,把所学的科目进行大框架地梳理、温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孩子掌握一些快速的减压方法

很多孩子是在进了高考考场后,才突然感觉到紧张,有些甚至是拿到考卷后突然手抖、握不住笔,脑子中一片茫然。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快速的减压方法:

一、用握拳深呼吸或腹式呼吸法:让身体进入冥想的状态——麻省医学院乔恩·卡巴金教授(Jon Kabat-Zinn)经过大量研究证实:呼吸冥想训练能够减少“默认网络”的活动,提高注意力,缓解压力,提升大脑的学习、工作效率。

二、教会孩子自我暗示放松法:让孩子对自己说“我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放松、呼吸”、“安定、不慌”等这类稳定情绪的暗示,让自己慢慢镇定下来。


当然,高考减压的方法还有很多,家长在孩子备考过程中能给予的支持和配合也有很多。


为了更好地指导家长和孩子们备考,以更好的心态走入高考考场,并积极地面对考试结果及志愿填报,微医特别邀请姚冰老师制作了一个系列课程,击下图即可免费试听



如有其他青少年心理疑难

也欢迎添加心理小助手

获取专业指导↓↓↓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